- 相關推薦
《最后一次講演》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最后一次講演》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材及學情分析
部編版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是活動探究單元,活動探究的任務一就是學習演講詞。演講詞是學生進入初中以來第一次接觸,對學生來說是一種全新的文本形式。《最后一次講演》就是學習的第一篇演講詞。根據單元目標,以及學生對演講詞的熟悉情況,教學《最后一次講演》的重點不僅僅是學這篇課文的內容,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讓學生了解演講詞的相關知識與文體特點,制定如下學習目標與學習重、難點。教學過程也從演講詞的定義、特點切入,圍繞演講詞的文體特征來進行文本學習。
學習目標
1.了解演講詞的特點;
2.理解感嘆句、設問句、反問句、褒貶詞、對比的使用對講演者表達思想感情的作用;
3.通過演講語言的學習,提升運用句式的變化及修辭等技巧表情達意的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4.學習聞一多先生熱愛祖國、獻身革命的英雄氣概和愛國精神。
重點、難點
1.理解感嘆句、設問句、反問句、褒貶詞、對比的使用對表達講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2.學習聞一多先生熱愛祖國、獻身革命的英雄氣概和愛國精神。
教學過程
一、單元任務導讀
本單元的主要任務是研究演講活動。在公共場合,有的人說話旁征博引,幽默風趣,魅力四射,能牢牢地抓住聽眾的注意力;有的人則結結巴巴,緊張不已,甚至詞不達意。其實,這種當眾講話的能力,便是演講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本單元,我們將跟隨演講者,走入演講的現場,去感受他們不同的風格,汲取所需知識和精神營養(yǎng)。在此基礎上,學習撰寫演講稿,舉辦演講比賽。
任務一:學習演講詞。閱讀教材提供的四篇演講詞,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把握演講詞的特點;在了解作者和演講背景的基礎上進行模擬演講。
任務二:撰寫演講稿。在把握演講詞特點的基礎上,學習演講稿的寫法,自己撰寫一篇演講稿。
任務三:舉辦演講比賽。課外搜集視頻或音頻資料,了解演講的基本技巧。以“任務二”撰寫的演講稿為基礎,舉辦一次班級演講比賽。
【設計意圖:《最后一次講演》是本單元要學習的第一篇課文,有必要讓學生了解本單元學習的任務,引導學生有目的性學習,也是提醒學生本單元學習形式的特殊性!
二、演講詞簡介
1.定義:
講演詞也叫演講詞、演說詞,它常在各種大型的群眾集會或較為隆重的場合使用,而且講話人所講的都是些較為重大的問題或是講話人就某個專門問題進行的論述。講演詞具有宣傳、鼓動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講演者的觀點、主張與思想感情傳達給聽眾及讀者,使他們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產生共鳴。
2.特點:(1)觀點鮮明 (2)態(tài)度明確(3)思路清晰(4)內容充實(5)語言要有感染力和說服力。
【設計意圖:學生初次接觸演講詞,本單元的首要任務就是要讓學生通過幾篇范文掌握演講詞定義和特點,學生雖然在文本是第一次接觸演講詞,但不是對演講詞一定印象都沒有,通過回憶各種大型活動中的演講詞,這個定義和特點是能夠理解的。這樣為后面以課文《最后一次講演》作為例子來教學,有助于更好地掌握演講詞的定義、特點】
三、導入新課
每當清明時節(jié),我們在悼念逝去的親人的同時,是否也想到了那些為了新中國的成立而英勇犧牲的先烈們?今天,就讓我們一同回到革命時代,緬懷為爭取民主和平獻出寶貴生命的李公樸、聞一多先生,用心去感受一位優(yōu)秀的詩人、卓越的學者、大勇的民主戰(zhàn)士,為了追求真理、反對獨裁而表現出的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革命氣概。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聞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講演》,共同學習他的錚錚不屈的愛國精神吧。
四、教學新課
。ㄒ唬┬〗M合作,還原演講現場
北大中文系教授陳平原提出:“我們不僅需要了解某一次演講的時間、地點、聽眾、論題,更希望借鉤稽前世今生、渲染現場氛圍、追蹤來龍去脈,還原特定的歷史語境。這樣,才有可能讓那些早已消失在歷史深處的‘演說’,重新煥發(fā)生機,甚至介入當代人的精神生活!
學生活動:自由朗讀課文
。1)把握演講的時間、地點、聽眾、主題;
。2)理解演講者的觀點、態(tài)度。
明確:1946年7月15日,各界人士在云南大學大禮堂召開李公仆先生的追悼會,聞一多先生抑制不住滿腔的怒火,拍案而起,在李公樸的追悼會上,義正詞嚴地當眾揭露、痛斥反動派的罪惡和卑劣,表達了對民主和平的堅定信心。
首先(第1—3段)痛斥國民黨反動派不僅暗殺而且誣陷的卑劣行徑,歌頌李先生為爭取民主而獻身的無上光榮。
接著(第4—5段)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的虛弱本質,人民的力量必然勝利的歷史規(guī)律,鼓舞群眾的斗志。
最后(第6—13段)鼓舞群眾發(fā)揚光榮傳統,為爭取民主和平而斗爭,表明自己(也是千百個愛國志士)義無反顧,隨時準備以身殉職的斗爭決心。
【設計意圖:整體感知課文,學習并掌握演講詞的特點之觀點鮮明、態(tài)度明確、思路清晰!
。ǘ┖献魈骄浚貧w語文本體
這是一篇冷峻如鐵,熱情如火的講演詞,是聲討反動派的檄文,是贊揚烈士的頌歌,是呼喚斗爭的號角。作者在講演中,揭露什么,歌頌什么,反對什么,贊揚什么,旗幟鮮明講演的語言短促犀利,貫注著強烈的愛憎感情,具有極大的鼓動性和戰(zhàn)斗性,演講中措辭激昂慷慨,正氣凜然。
學生活動:細品文本語言
。1)找出感情色彩截然不同的詞,體會這些詞的情感;
。2)找出文中的設問句、反問句、感嘆句,分析這些句式的作用;
。3)找出文中所用的人稱代詞,思考人稱變換對講演者的思想感情表達的作用。
明確:
1.分析詞的不同感情色彩:這篇講演單刀直入,一開口就點出要說的中心事件——李公樸先生慘遭暗殺的事件。詞的分量用得極重:“最卑劣最無恥”“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一個反問,激起聽眾共鳴。接著大聲呵斥,揮戈直指國民黨反動派!肮饷髡蟆迸c“偷偷摸摸”一褒一貶形成鮮明對照,揭露反動派是道道地地的黑暗動物。
2.多種句式的分析
。1)你們以為打傷幾個,殺死幾個,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嚇倒了嗎?反問句。用疑問的句式,表達了肯定的觀點,強烈的諷刺,鮮明的愛憎。
。2)你們看著我們人少,沒有力量?告訴我們,我們的力量大得很,強得很!設問句。引起聽眾的注意和思考,使聽眾產生情感上的共鳴,觀點上的認同。
(3)為什么要打要殺,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來打來殺,而偷偷摸摸地來暗殺!感嘆句。表達強烈感情,揭露敵人的卑鄙與虛弱。
3.人稱不斷變換的分析
如:第2段突然改換人稱,厲聲怒喝:“這里有沒有特務?你站出來!是好漢的站出來!你出來講!”“……又……還……”的句子,揭露了賊喊捉賊,嫁禍于人的無恥行徑。
又如:“我心里想,這些無恥的東西,不知他們是怎么想法,他們的心理是什么狀態(tài),他們的心怎樣長的。ù窊糇雷樱┢鋵嵑唵,他們這樣瘋狂的來制造恐怖,正是他們自己在慌!在害怕!所以他們制造恐怖,其實是他們自己在恐怖啊!特務們,你們想想,你們還有幾天?你們完了,快完了!你們以為打傷幾個,殺死幾個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嚇倒了嗎?其實廣大的人民是打不盡的,殺不完的!要是這樣可以的話,世界上早沒有人了!
“我們不怕死,我們有犧牲的精神!我們隨時像李先生一樣,前腳跨出大門,后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
對敵人正面指斥、揭露敵人的時候用“你”“你們”,顯示出講演者的毫無畏懼。
向聽眾揭露敵人的罪行或揭穿他們的用心時用“他們”,流露出講演者極端的憤怒感情和蔑視情緒。
鼓舞人們團結斗爭時用“我們”,顯出講演者與群眾戰(zhàn)斗的感情。
全文流露了講演者強烈的愛憎情感,討伐敵人,似鋼刀利劍直指敵人心窩;伸張正義,如催征的戰(zhàn)鼓,進軍的號角,激勵革命者踏著烈士的血跡前進。感情的浪濤在褒貶揚抑中向前推進,由悲痛而憤怒而充滿必勝信心。表達時運用了短促有力的句式,時而感嘆,時而責問,時而反詰,形成了一瀉千里的氣勢,極其暢達地表達了極其憤慨的感情,對比、排比、反復等修辭手法加強了表達的氣勢。整個講演過程可謂是“語氣鏗鏘,氣勢磅礴,語調頓挫,回旋有余,語意直露,發(fā)人深省,語勢緊逼,層層遞進”。
【設計意圖:深入學習課文,學習并掌握演講詞的特點之語言要有感染力和說服力】
。ㄈ┛偨Y拓展,歸納文本主旨
學生活動:觀看講演視頻
。1)體會演講者強烈愛憎感情;
。2)體會聞一多先生人格力量;
。3)初步了解演講的基本技巧。
明確:這篇講演表現了聞一多先生強烈的愛憎感情。對李公仆先生被暗殺十分悲痛,贊揚了李公仆先生和昆明人民,他們力爭取民主和平獻出寶貴生命是昆明無限的光榮,高度評價他們的斗爭精神。
對國民黨特務的罪惡行徑質問、痛斥,面對面地揭露反動派的虛偽本性和險惡用心,指出反動派必然滅亡的可恥下場。
本文圍繞李公樸被害事件,揭露反動派的無恥暴行和虛弱的本質,贊頌烈士的斗爭和犧牲精神,號召人民與敵人斗爭到底。
【設計意圖:深入學習課文,學習并掌握演講詞的特點之語言要有感染力和說服力】
學習了這篇講演稿,我們不僅了解了講演詞的特點,品味了富有表現力的講演語言,還感受到革命先烈聞一多先生字里行間充溢的那濃烈的愛國情懷。今天,我們同學們生活在新的時代,用怎樣的實際行動愛國呢?結合本文的學習體會,談談你將怎么做。
【設計意圖:總結探究文本的主旨,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教學反思
《最后一次講演》是一篇演講詞,全文感情強烈,言語流暢。第一個活動中要求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目的是想讓學生在充分放松的情況下體悟演講詞的強烈感情。第二個活動中通過品析語言,讓學生充分展示朗讀成果,邊朗讀,邊分析,在學生讀的過程中,讓學生找出感情色彩截然不同的詞,找出文中的設問句、反問句、感嘆句、找出文中所用的人稱代詞,讀出講演者強烈的感情。以讀來析,比老師口口相傳的分析更具有感染力,更能帶動學生的情感共鳴,取得了非常好的課堂效果。
【《最后一次講演》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仿寫《最后一次講演》02-25
《最后的姿勢》教學設計07-05
《最后的玉米》教學設計02-18
最后的姿勢教學設計07-23
《最后的姿勢》教學設計10-07
最后的姿勢教學設計03-28
最后的姿勢教學設計[薦]07-05
《最后一課》教學設計10-07
《最后一課》教學設計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