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白楊》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并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yōu)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fā)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白楊》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白楊》教學設計1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指導學生觀察語文課本封面,簡要說一說畫中白楊樹的特點,并適當展開聯想,說說應用哪些詞形容白楊樹比擬適合。
幻燈片:
的白楊樹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聽課文錄音5-7段,要求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注意文中生字詞的寫法與讀音。并運用圈點勾畫法,找一找是如何描寫白楊樹的形態(tài)的。
三、再讀課文,把握要旨
1、在學生答復白楊樹的外形特點后,與學生共同賞析課文第5段,
白楊樹的形態(tài)美,并指導朗讀。
2、拋出問題:對白楊樹還做了哪些描寫。由此導入第7段。賞析本段,要求學生將四句反問句改成陳述句,并比擬、朗讀、白楊樹的內在美。
幻燈片:
反問句改成陳述句
……
3、拋出問題:讀到這里,難道同學們還覺得本文僅僅是寫白楊樹嗎?
4、講解什么是象征
幻燈片:
象征是……
四、課外拓展,領會象征
1、適當擴展聯想,加深對象征手法的理解
幻燈片:
綠色——長城——
2、聽歌曲《白樺林》從中象征的含義
幻燈片:
《白樺林》歌詞
……
3、課后閱讀散文《白楊》,理解文中內容及象征手法,并與《白楊禮贊》做比擬閱讀。
白楊禮贊
茅盾
象征
樹人
北方農民哨兵
上進的精神
【知識與能力】:掌握本課字詞,理清結構層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析象征手法的運用。
【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誦讀和課前查資料、討論、交流等過程,體悟情感,把握文章內容。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理解、學習陜甘寧邊區(qū)軍民正直、質樸、團結向上、堅強不屈的品質。
【教學重難點】:文章層次和象征的寫作手法。
小組合作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談話法。
播放歌曲《小白楊》,這首歌曾唱遍了大江南北,它歌頌的僅僅是一棵小小的白楊樹嗎?我們的文學家也曾高聲禮贊過白楊樹,它們在手法上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今天,讓我們一起研讀散文《白楊禮贊》。(板書標題)
1.初讀課文,介紹和寫作背景,解決生字詞(屏幕出示生字詞,學生通過課前查資料教師補充的方式了解作家和寫作背景)
2.再讀課文,思考對白楊樹是怎樣的一種感情?
(贊美)。
1.課文有哪些句子和段落是直接禮贊白楊樹的?
(學生讀課文圈點勾畫)
2.白楊樹生長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中?描寫白楊樹的生長環(huán)境?
(描寫白楊樹生長的環(huán)境,渲染一種不平凡的環(huán)境氣氛,暗示在此生長的白楊樹也一定是不平凡的。為下文描寫白楊樹的外形起正面襯托的作用。暗示陜甘寧邊區(qū)根據地,為后文揭示白楊樹的象征意義,表達主題思想作鋪墊。表達了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在懨懨欲睡時看到白楊樹,令人振奮的驚叫起來,意在突出白楊樹的不平凡,欲揚先抑對白楊樹進行反面襯托。)
3.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白楊樹的,課文那些詞語可以概括白楊樹的特征?
(外形和精神,外形從枝、葉、干、皮幾個方面)。
要贊美白楊樹?僅僅是寫白楊樹嗎?運用了什么手法?
(由樹及人,熱情歌頌了軍民團結戰(zhàn)斗、力爭上游、不屈不撓的精神。揭示了白楊樹的象征意義,點明了文章的主題)。
小結:結合,回憶本課內容,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結束課堂。
作業(yè):課下閱讀茅盾的其他著作,或者運用象征的手法寫一個自己喜歡的事物,和同學。
1、知識與能力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找出富有感情的語句,體味其中蘊涵的情感。
。2)理解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2、過程與方法
通過了解課文的創(chuàng)作背景,分析白楊樹的外形特點,理解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感悟對廣闊軍民的崇敬與贊美之情,發(fā)揚中華民族正直、樸質、團結、堅強不屈、力求上進的精神和意志。
理解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學會運用象征手法。
兩課時
1、樹是大自然中一道美麗的風景,在西北地區(qū),白楊樹是一種極常見樹木,房前、屋后、河畔、路旁,隨處可見它的身影,它有筆直的干,筆直的枝,有頑強的生命力,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家茅盾的《白楊禮贊》,一起去欣賞白楊樹的英姿,一起去領略他筆下白楊樹的風采。
板書:白楊禮贊。
1、了解。
茅盾,現代著名作家,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桐鄉(xiāng)人。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子夜》、短篇小說《春蠶》《林家鋪子》等等。
2、釋題
禮贊的含義:“禮”,尊敬崇敬,“贊”,贊揚,題目的意思是懷著崇敬的心情贊美白楊樹。
1、自讀課文,了解內容,找出文中直接對白楊樹進行禮贊的句子。
明確:第1段: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
第4段:那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實
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
第6段:這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決不是平凡的樹。
第8段:我贊美白楊樹,就因為……
第9段:……我要高聲贊美白楊樹!
2、讀這幾段文字,引導學生注意關鍵詞。從“那”到“這”,從第1段的“贊美”到第9段的““高聲贊美”,說明什么?
明確:說明對白楊樹的觀察是從遠到近,感情是由淺入深。說明對白楊樹的感情不僅僅是贊美,還有崇敬。
五、合作探究
1、竭力的贊美白楊樹,是因為它不平凡。這篇課文僅僅是在禮贊白楊樹嗎?如果不是,那到底是在禮贊什么?請用原文中的語句答復。
明確:如“那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樹本無所謂力爭上游,可見是在寫人。)
又如“難道你就覺得他只是樹?……用血寫出那種精神和意志?”
2、齊讀第七段,賞析。
這里連用了四個反問句組成了一組排比句,第一個“難道”是總提,啟發(fā)人們深思:不應該只覺得它是樹;后面三個“難道”,由淺入深地寫出了它的象征意義。第二個“難道”,由白楊樹的“樸質,嚴肅,堅強不屈”的性格出發(fā),把它象征為北方農民。第三個“難道”,進一層由白楊樹的“傲然挺立”的形象出發(fā),把它象征為在敵后堅強不屈地守衛(wèi)自己家鄉(xiāng)的哨兵。第四個“難道”,由白楊樹“靠緊團結,力求上進”的品質出發(fā),把它象征為在中國下的軍民和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3、寫這篇課文真正的目的是為了借贊美白楊樹來表達對北方軍民的崇敬和贊美,那他不直接表達這種贊美呢?
補充課文的'背景!栋讞疃Y贊》寫于一九四一年三月,茅盾在1938年底到學院講學,1940年3月到延安魯迅藝術學院講學,后來離開延安到重慶。從解放區(qū)人民身上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奮,滿懷地寫下了《白楊禮贊》這篇散文。由于當時生活在
的統治區(qū),沒有,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熱情歌頌下的軍民和我們民族英勇不屈的斗爭精神。
4、學習象征手法。
像課文這樣是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具體形象,表現某種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藝術手法就是象征。
象征體和本體之間存在著某種相似的特點,可以借助讀者的想象和聯想把它們起來。
例如本文把對北方軍民的贊美之情寄托在對白楊的具體描繪與精辟議論上。通過白楊樹這一藝術形象,歌頌了中國下的廣闊軍民樸質、堅強、團結向上的精神和意志。
5、討論:借白楊樹歌頌北方的軍民及其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他們有什么相似之處呢?找出描寫白楊樹外部形態(tài)的句子,大聲朗讀,用其中的關鍵詞句來解決這個問題。
預設:總的形象:力爭上游干:筆直、絕無旁枝(正直)外部形態(tài)枝:筆直、緊緊靠攏(團結)葉:片片向上(進。┢ぃ汗饣嗌阗|)參天聳立內在氣質:倔強挺立不折不撓小結:這一段描寫了白楊樹的形象美和精神美,使人們透過白楊樹不平凡的形象,看到它的不平凡的精神,從而產生崇敬、贊美之情。
6、白楊樹身上有哪些優(yōu)秀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預設:正直、樸質、團結、力爭上游等都值得我們學習。
生活中,我們賦予某些事物象征意義,你都知道哪些,說出來與大家一起。
請仿照課文的寫法,選取你熟悉的某個事物,賦予它一定的象征意義,完成一次片段寫作。
本節(jié)課我們從白楊樹的外部形態(tài)、內在氣質兩方面“禮贊”了白楊樹,下節(jié)課我們將從生長環(huán)境、寫作手法方面繼續(xù)學習這篇課文。
課后習題
《白楊》教學設計2
《白楊禮贊》精彩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目標】
1、掌握“無邊無垠、坦蕩如砥”等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象征手法和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教學重、難點】
理解白楊樹的象征意義與象征手法。
【教學方法】
朗讀法、討論法、圈點勾畫法、啟發(fā)式教學法。
【教學用具】
錄音機、投影儀。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設想】
重點把握文章5、7兩段,揭示文章的象征意義及反問、排比修辭方法的運用,突出朗讀。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能力,推進民主、平等、和諧、友好,教學相長的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指導學生觀察語文課本封面,簡要說一說畫中白楊樹的特點,并適當展開聯想,說說應用哪些詞形容白楊樹比較適合。
幻燈片:
的白楊樹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聽課文錄音5-7段,要求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注意文中生字詞的寫法與讀音。并運用圈點勾畫法,找一找作者是如何描寫白楊樹的形態(tài)的。
三、再讀課文,把握要旨
1、在學生回答白楊樹的外形特點后,與學生共同賞析課文第5段,感受白楊樹的形態(tài)美,并指導朗讀。
2、拋出問題:作者對白楊樹還做了哪些描寫。由此導入第7段。賞析本段,要求學生將四句反問句改成陳述句,并比較、朗讀、感受白楊樹的`內在美。
幻燈片:
反問句改成陳述句
……
3、拋出問題:讀到這里,難道同學們還覺得本文僅僅是寫白楊樹嗎?
4、講解什么是象征
幻燈片:
象征是……
四、課外拓展,領會象征
1、適當擴展聯想,加深對象征手法的理解
幻燈片:
綠色——長城——
2、聽歌曲《白樺林》從中感受象征的含義
幻燈片:
《白樺林》歌詞
……
3、課后閱讀散文《白楊》,理解文中內容及象征手法,并與《白楊禮贊》做比較閱讀。
【板書設計】
白楊禮贊
茅盾
象征
樹人
北方農民哨兵
上進的精神
《白楊》教學設計3
(一)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熟讀課文,學會生字新詞,理清文章的脈絡。初步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過程與方法:學生自學與教師檢測相結合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課文借爸爸向子女介紹白楊的特點,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
(二)教學重點熟讀課文,學會生字新詞,理清文章的脈絡。
(三)教學難點初步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四)輔助工具多媒體
(五)教師導學
一、快樂讀書精彩展示
詩詞誦讀
二、激趣導入屆時目標
當代著名作家茅盾曾寫過一篇非常著名的散文《白楊禮贊》,文中贊美了白楊力爭上游的品格,并借白楊歌頌了有著白楊一樣品格的北方人民。今天,我們來學習另一位當代作家袁鷹的文章《白楊》。(板書課題)。大家打開書預習內容,看插圖,認識白楊樹。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思考:①聯系課文中語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樣子的;②把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話劃下來,想想這些話的意思。
2回答思考題。
①把書上內容與自己已有知識相結合,說說大戈壁是什么樣子的?
、谧x一讀你剛才所畫的.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話,想想其中的含義。
四:自主識字指導朗讀
1.借助字典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檢查自學情況
、懦鍪旧挚ㄆ瑢W生認讀。
清晰介紹新疆
注意:讀準字音,記清字形,結合課文理解詞義。字音易錯的:清晰(xi),不讀(xin);字形易錯的:新疆!敖弊植灰獊G“土”,與“僵”區(qū)別。
、谱x課后題4“讀讀寫寫”中的詞語,并對詞義加以理解
、侵该首x課文,糾正讀音,標點自然段。
⑷練習背誦課文
五、隨堂寫字知道練習
教師巡視,指導書寫,強調姿勢
六、回顧知識總結提高
理清課文的寫作脈絡
《白楊》教學設計4
教學目的:
1、了解課文內容,體會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并加以理解。
2、討論交流,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激發(fā)學生對邊疆建設者的崇敬之情,學習他們的崇高品質。
教學流程:
一、回顧課文內容
1、初讀課文后,你對白楊樹有了哪些了解?
。▽W生回顧課文內容,也可補充課外知識)
2、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合作學習,來品味課文的魅力。
二、品味課文內容
1、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找出你感興趣的部分,重點練習朗讀,并加以體會。
。▽W生自由朗讀體會)
2、學生自由結合討論交流。
3、大家學習的氣氛很深厚,能不能把你的體會、感受和我們說說?
。ㄈ嘟涣鳎
、拧鞍讞顦鋸膩砭瓦@么直!膊粍訐u!
學生會愛讀,交流中會概括白楊樹的特點,可由學生板書。
指導朗讀,讀出對白楊的贊美。
、啤鞍职种皇窍蚝⒆觽儭约旱男!
學生會愛讀,更會思考,爸爸表白什么?教師要適時引導,聯系上下文體會其含義。借機指導朗讀。
、恰鞍职忠皇謸е粋孩子……成長起來!睂W生會愛讀,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體會其中含蓄的.深情。
4、小結:文章寫白楊,贊白楊,實則是為了贊頌邊疆建設者,這種借物喻人的寫法使人回味無窮,大家在寫作時可以借鑒。
三、質疑
看來你們已經深深地品味到文章表現魅力,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需要我們幫忙?
四、朗讀練習
請你根據自己對文章的體會,有選擇性地練習感情朗讀,可以幾人合作分角色讀,也可以嘗試背誦積累。
。▽W生有感情朗讀,展示自己朗讀的風采)
五、總結課文內容
1、學生總結收獲。
2、教師總結課堂的閃光點。
《白楊》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戈壁、清晰、渾黃一體、高大挺秀、大傘、撫摸、介紹、邊疆、陷入”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3.抓住重點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愿。
4.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
教學重點:
通過白楊樹的外在特點感悟其內在品質。
教學難點:
1 體會文章的寫法,感悟白楊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
2 體會父親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情懷。
教學準備:
1課前要求同學們搜集有關邊疆建設者的資料:如屯墾 戍邊的生產建設兵團戰(zhàn)士、支邊人員以及參加新疆建設的其他人員等等。
2 教師為同學們準備一些相關的影視資料、圖片。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 復習引入,直奔情境
1、復習有關詞語:戈壁 清晰 渾黃一體 高大挺秀 大傘 撫摸、介紹、邊疆 、陷入
2、指名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一段話。
二 剖析實質 表達心聲
爸爸只是向孩子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那么他要表達的是一種怎樣的心呢?
學習第10 至12 自然段,理解爸爸的心聲。
1指名讀讀這一自然段,說說 表白是什么意思,解釋說明;也, 說明爸爸說樹即說人。
生思考:為什么說爸爸也是在表達自己的心呢?你是怎么理解的?和 同學們討論一下。
抓住表白一詞進行理解。
爸爸看見戈壁灘上高大的白楊樹,觸景生情,以白楊自勉,是托物言志,勉勵自己要向白楊樹一樣扎根邊疆,建設邊疆,不軟弱,也不動搖。
2白楊樹是在極其惡劣的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綠色戰(zhàn)士,那么,爸爸的生活環(huán)境又會怎樣呢?
(1)生討論匯報 抓住爸爸和白楊特點的相似之處。
。2)教師出示課前準備的有關建設兵團或支邊人員的有關影視資料。
。▽W生感受同時產生聯想,感受爸爸和白楊樹一樣,在極其惡劣的環(huán)境中,建設邊疆,無私的奉獻著自己一切的場景。)
。ㄗプ∈挛镩g的相通之處,體會借物喻人的寫法)
3 西部需要開發(fā),祖國需要建設,那么需要的就是向爸爸這樣的邊疆的建設者,正是他們才使我們的家園變得更加美好。不知道此時的你,面對如此高尚的爸爸,想說說些什么呢?把你的心理話說給你的同學聽好嗎?
三 再現希望 體會寫法
1 學習本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你能理解“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那是因為他看見火車前進的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的身邊,幾棵小樹正在迎風成長起來”這句話的含義嗎?
預設:
。1)高大的白楊指爸爸自己,身邊的幾棵小樹即指他的孩子們。
。2)爸爸希望他的孩子也能扎根邊疆,成為邊疆的建設者。
。3) 這是爸爸的愿望,更能體現爸爸的高尚情操。
2 帶著對父親的敬意讀一讀這段話好嗎?
3 體會寫法
白楊樹和爸爸有著相同的本質特點,他們不怕環(huán)境的惡劣,默默的為大地和人類奉獻著自己的一切,作者借助白楊的這個特點,明寫白楊,暗寫自己和與自己一樣的邊疆戍衛(wèi)者。這種寫作手法就是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鞔_什么是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表現手法)
四感情朗讀 收束全文
帶著對白楊樹的贊嘆,對邊疆戍衛(wèi)者的敬意,對西部未來的憧憬,讓我們再一次回到課文之中,去感受這種真真切切的奉獻精神吧。指名感情朗讀課文。邊讀邊再一次感受這篇文章的寫作手法好嗎?
。ㄒ宰x啟思,讀中體驗,讀中表達情感)
《白楊 》教學反思
大家都知道,新課程標準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 “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課標還明確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
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 基于以上的認識,我在教《白楊》一課時,設計了“質疑——解疑——精讀”三個主要環(huán)節(jié),就是力求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
課文中“父親”的話是文章的重點內容,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為了使學生深入理解句子含義,我采取多種教學手段,做到在教學語言上花力氣,在體會感情上下功夫,在課堂氣氛上用心計。課前讓學生查找資料,對白楊的生長環(huán)境(大戈壁)有所了解。利用課文中孩子們的童真對話引入,歸納出白楊的形體特點(高大挺秀)。再通過父親表情的變化引發(fā)學生質疑、討論、匯報,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與文本對話,和作者交流,與教師商討,向同伴匯報……總結出白楊的生長特點(生命力強),并使學生懂得,父親的話是托物言志。作者表面上是在寫物,實際上是在喻人,是通過對白楊樹的贊美來歌頌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建設者,歌頌他們無論在什么艱苦的條件下都能像白楊那樣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為了加深這個認識,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充分讀,充分體驗感悟,讓學生發(fā)表個人獨特的感受。對于課文最后一句話的理解,我沒有機械地照書后要求讓學生說句子含義,而是巧妙地承接上文“父親又陷入了沉思”一句,提出:此時此刻父親看到了什么,他想些什么?從而喚起學生豐富的聯想,理解“……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通過解詞析句,不僅使學生掌握本課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寫法,也使學生掌握了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內容和思想的方法。
整課的教學是從學生實際出發(fā),緊跟學生展開教學。就把學生的“自主參與”的積極性全程調動起來,學生在整節(jié)課的求知欲很高,學得很投入。另外,讓學生質疑時,老師要正確處理學生提出的問題也是成功的關鍵,這使我明白到,對于學生的問題,我們并不都需要全部展開研究,要找出最值得研究的問題,有些問題可能就迎刃而解了,比較淺顯的問題我們可以隨遇解決。
《白楊》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理解文章思想感情,學習象征手法;
2、感受中華兒女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和意志,《白楊禮贊》教案設計1。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
1、認識白楊:看一看白楊樹,查一查白楊樹的相關資料。
2、了解作者:查找茅盾介紹和《白楊禮贊》的寫作背景。
二、導入新課:
1、樹是大自然中一道美麗的風景,我們欣賞過“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的柳的風韻,我們瞻仰過”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我們也遙望過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的梅的倩影。這節(jié)課我們將走近白楊樹的生命。
白楊樹是極易見的一種樹,房前、屋后、河畔,公路旁都有它的身影。(多媒體再現白楊畫卷,配以舒緩的背景音樂)。這些畫面給你什么樣的感受?優(yōu)美、寧靜……
但是這節(jié)課,我們卻要隨著茅盾的筆回到抗日戰(zhàn)爭的年代,到西北高原去走一走,看看那兒生長的白楊樹是一種什么樣的英姿。(多媒體播放西北高原的視頻,配以蒼勁、粗獷的鎖吶《黃土情》)。
2、檢查預習:
學生之間交流作者資料,教師加以補充、提煉,多媒體出示茅盾的照片,簡介及寫作背景介紹。
三、解讀文本
1、聽課文朗讀,感知文章內容。
(1)有人把散文《白楊禮贊》比作是一幅濃墨重彩的油畫,那么,聽讀中你的腦海中浮現了哪些畫面?
高原風景圖白楊特寫圖物人聯想圖
(2)你是否感受到了屬于黃土地屬于白楊樹的另一種類?那是一種怎樣的樹?
用“白楊樹是的樹”的句式表達,初中二年級語文教案《《白楊禮贊》教案設計1》。
如“白楊樹是力爭上游的樹”
“白楊樹是質樸、堅強的.樹”
“白楊樹是倔強挺立的樹”
……
2、朗讀課文,理清思路
(1)學生自由朗讀,教師給予朗讀指導,(即:把握基調,讀出感受,讀準節(jié)奏)
(2)學生配樂朗讀,其它同學就三個方面給予評價。
(3)在同學們的朗讀中,我們又一次感受到了作者的贊美之情,作者從哪幾個方面贊美白楊樹的不平凡?
生長環(huán)境外部形象內在氣質
3、尋讀課文,品味美點
語言猶如文章的衣服,一篇好的文章離不開精彩的語言,你認為文中哪些詞語、句子用得最帖切、生動、富于表現力。
把它們摘錄下來,并且談一談你的理由,(先在小組內交流,每組選一個代表小組發(fā)言,最后把大家的回答加以整理,做成《白楊禮贊》一課詞語積累的卡片)。
教師為學生品味語言進行方法指導。如刪一刪、換一換、比一比等。
并對其回答做出補充和完善。
4、精讀語段,探究主旨
《白楊禮贊》所贊美的并不僅是白楊樹,本文深刻的主旨,集中表現在第六自然段,精讀這一語段,說說白楊有什么象征意義?
理解象征手法關鍵在于找出象征本體和象征對象之間的聯系。白楊樹與農民、哨兵和民族解放斗爭中的精神之間的聯系在于什么?假如你是老師,你將如何為學生理解象征搭建一座橋梁。(多媒體同步出示,白楊樹、農民、哨兵等圖片視頻,幫助學生直觀感受其相似點)
[學生間互學互教,使學生由消極、被動、機械的聽眾轉變?yōu)榉e極、自主、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參與者,并促進其深刻牢固的掌握知識。]
四、對話文本
1、與文本對話
“讓那些看不起民眾,賤視民眾,頑固的倒退的人們去贊美那貴族化的楠木……”
文章的結尾為什么要寫“楠木”,你覺得多余嗎?為什么?
2、與作者對話
有人說文章第5小節(jié),對白楊樹的形象的描寫,語言太過平實,沒有一般的寫景散文生動,甚至有一些詞語單調地重復“……筆直的干,筆直的枝!薄八母沙J钦砂迅,像加過人工似的”“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也像加過人工似的!
你是怎樣看的?你是否能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白楊樹的形象描繪出來?
討論交流:表現樸素的事物,是否也要用樸素的語言?
[此問題重在培養(yǎng)學生質疑的意識,思辨的思維品質,不強調答
《白楊》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積累】學會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戈壁、清晰、渾黃一體、高大挺秀、大傘、撫摸、介紹、邊疆、陷入”等詞語;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方法與能力】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情感與思想】抓住重點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愿。
【重、難點突破】抓住重點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愿。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新課
同學們,看了題目,你們知道課文寫的是一篇什么的文章嗎?
提示:由于學生已經預習,可能或者認為是狀物的課文,或者認為是寫人的文章,向學生說明這是一篇“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文章,文章寫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車上,一位父親和兩個孩子,望著車窗外的白楊展開討論的事。然后引導學生從“物與人”和“物與志”兩個方面來學習課文。
二、課文的哪些自然段是寫“白楊”的?白楊有什么特點?
引導學生找出相關的段落,注意從環(huán)境、外形特點抓住相關語句來加以理解。
三、課文的哪些內容是“言志”與“喻人”的?你體會到了作者是在用“白楊”比喻什么樣的人?用白楊的特點寄托什么樣的志向?
《白楊》教學設計8
一.賞形探妙
讀文章題目,明確茅盾禮贊的對象是白楊樹。
出示兩幅圖,請同學判斷下面哪一幅圖是白楊樹?并說說判斷的依據是什么?
朗讀課文第五段描寫白楊樹外形的文字,找出語言上的特別之處。
兩次寫到“筆直”;’“絕無”“絕不”;“像是加過人工似的”;三次提到“向上”。
重復用詞,強化白楊樹的特點。
為了突出白楊樹的這些特點,作者在文中還采用了哪些方法?
欲揚先抑,同類對比:文中第七段及最后一段
課外拓展:
老舍《濟南的冬天》、宗璞《西湖的綠》、張抗抗《牡丹的拒絕》中的片段
環(huán)境襯托:文中第二段
總結:
二.悟神尋徑
茅盾寫此文僅僅是為了贊美白楊樹嗎?
閱讀課文第七段,明確他要禮贊的是北方的農民、保衛(wèi)家鄉(xiāng)的士兵和民族解放斗爭中所不可缺的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所以全文用的`是象征手法。
了解象征手法的相關知識(作業(yè)本),重點關注:象征之物和被象征之物之間必須有某種相似的特點。
那么作者是怎么建立起白楊樹和所詠之物之間由此及彼的聯想的呢?
(1)形體特點與精神特性一一對應;
(2)在繪形同時,采用特別語言,(比如“筆直”、“向上”、“挺拔”“不折不撓”)讓人很容易產生相關精神品質的聯想,完成了象征手法的建構。
因此用反推的方式,我們可以得到解讀象征手法的基本路徑:
三.聯讀活用
物象特點:地面的生存狀態(tài):個體是孤離;地下的生存狀態(tài):根系相連,團結一致
寫作背景:1940年,抗日戰(zhàn)爭初期,中華民族處于水生火熱之中
對應品性:長期的階級壓迫,使人們過著食不果腹的悲慘生活,長期的奴化統治,使人們的精神萎靡不振。他們似乎都在為自己的生存而掙扎,似乎彼此孤離著,但這只是生活的表象,就像樹在地面上的表象景觀。中華民族是有凝聚力的。當遇到壓迫,特別是當民族危亡無情地置于人們面前時,清貧的中華兒女定會團結起來,進行殊死斗爭的。
主題闡釋:艾青以詩人敏感的心靈感受和銳利的政治目光深切地體察到了時代和社會脈搏的動向,意識到了我們偉大民族的覺醒已經到來,那泥土下緊緊糾纏的根須,是我們之間的一線血脈!我們沒有丟掉這血脈!我們緊緊地團結在一起,為深愛的祖國而戰(zhàn)斗到底!
物象特點:一二兩句中白云隨風飄蕩,舒卷自如,無牽無掛;泉水淙淙潺流,自由奔瀉,從容自得。三四兩句中泉水沖蕩下山,掀起波瀾。
寫作背景:白居易此時任蘇州刺史期間,政務十分繁忙冗雜,“清旦方堆案,黃昏始退公。可憐朝暮景,消在兩衙中”(《秋寄微之十二韻》),覺得很不自由
對應品性:一二兩句的白云清泉對應的是白居易所追求的恬淡的胸懷、閑適的心情;三四兩句對應的是在朝為官,在紛擾的社會推波助瀾。
主題闡釋:全詩表達的是白居易渴望早日擺脫世俗的坦蕩淡泊的情懷。
《白楊》教學設計9
【學習目標】
。、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課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現方法,體會課文借白楊的特點,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
。、能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課文所要表達深刻含義,學習邊疆建設者無私奉獻的精神。
。、認識本課6個生字,摘錄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背誦爸爸介紹白楊的那段話。
【課前準備】
。薄⑺鸭嘘P白楊的圖文資料。
。、搜集有關新疆自然、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圖文資料。
【課時安排】
。舱n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談話,引入課文
。、今天,我們來學習當代作家袁鷹的文章《白楊》。
板書課題:
白楊
。、看插圖,認識白楊樹。
二、自由讀文,整體感知
。薄⒔柚值鋵W會本課生字、新詞。
。病⑼ㄗx課文:
、 聯系課文中語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樣子的。
⑵ 把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話劃下來,想想這些話的意思。
。、檢查自學情況:
指名朗讀課文,糾正讀音,標點自然段。
注意:
讀準字音,記清字形,結合課文理解詞義。
字音易錯的:清晰。
字形易錯的:新疆。“疆”字不要丟“土”,與“僵”區(qū)別。
三、默讀課文,初步感知
。、默讀課文,說說大戈壁是什么樣子的?
荒涼、寸草不生、貧瘠……
。病⒆x一讀你剛才所劃的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話,想想其中的含義。
理解:
不要求非常深入理解,只要學生能根據自己的理解,大致的說說從字面上體會到白楊的生長環(huán)境十分的惡劣,感受到白楊十分的堅強就可以了。
朗讀:
大戈壁這么荒涼,環(huán)境這么惡劣,白楊卻長得那么高大挺秀,像衛(wèi)士一樣守衛(wèi)著鐵路。讀到這里,你覺得白楊怎樣?應該用怎樣的語氣朗讀爸爸說的話?
。ㄙ澝、驕傲的語氣。)
。、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爸爸的話。
四、再次朗讀,深入體會
找自己最喜歡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背一背。
第二課時
一、談話引入新課
爸爸僅僅是在贊揚白楊嗎?他的話中似乎還有更深的含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研究吧。
二、品讀課文,整體感知
。薄⒆寣W生輕輕閉上眼睛聽錄音,看看在腦海中浮現了什么樣的畫面
板書并理解:
高大挺秀
。、為什么會感受到白楊是高大挺秀的?
。ǜ瓯诘腵荒涼,寸草不生,而白楊在那里是如此的挺拔,在滿眼沒有綠意的戈壁上,白楊越加高大挺秀了。)
。、爸爸看到白楊,有什么感受?引讀第一段。
。w會“高大挺秀”的感情色彩。)
。、當哥哥和妹妹在議論白楊時,什么問題使爸爸變得嚴肅起來(默讀4~13節(jié))?
三、理解研讀,深悟課文
。薄⒄业桨职终f的話,弄清有幾句,并想想這幾句概括了白楊的什么特點(請一名學生朗讀并一同歸納)教師板書:
枝干挺直
白楊 哪兒需要……就在哪兒生長
堅強
。、默讀,把表現白楊生命力強的詞語勾劃出來,理解這三句話怎么表現白楊生命力頑強的。
。、有感情地朗讀,注意體會重點詞語的感情。
4、體會句群關系,重點讀第三句。
。、換人稱讀:
用爸爸的話來贊美白楊。把“它”換作“你”。
6、試著背誦爸爸介紹白楊的那段話。
7、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把16和14節(jié)對比著默讀,爸爸要表達什么呢?他和白楊之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服從需要、扎根邊疆、無私奉獻。
。、默讀最后一段話,想想:
⑴ 爸爸為什么開始沉默,后來又微笑?爸爸的希望能實現嗎?為什么?
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像白楊一樣適應那里的艱苦的生活,一定能像白楊一樣很頑強地生活下去。
⑵ “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蹦隳荏w會到它的含義嗎?
作者用小白楊的茁壯成長,來暗示在父母的影響教育下,孩子們一定能夠像白楊那樣扎根邊疆,建設邊疆,成為祖國建設需要的人。
四、縱覽全文,體會中心
。、我們和爸爸一同感受了白楊的品質,那么現在你體會到了什么呢?
、 爸爸不只是介紹白楊,贊美白楊,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愿,就是像白楊那樣,服從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作無私的奉獻。
⑵ 爸爸的心愿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他們一樣為邊疆出力,一樣建設邊疆。
、 ……
。、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重點句子。
有感情地朗讀鏈接《帳篷》。
五、課后練習
。、摘錄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閱讀鏈接《帳篷》。
。、用上“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寫幾句話,夸夸像課文中的爸爸一樣的祖國建設者或保衛(wèi)者。
《白楊》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運用。
2.理解排比句和反問句的表達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運用。
教學準備
小黑板或課件。
設計思路
《白楊禮贊》是一篇采用象征手法寫作的經典篇目,因而在設計中,對象征手法的理解就成了本文的學習重點。首先在導語中,就先將象征這一寫法初步滲透給學生,使學生從理性上認識什么是象征。接下來在整體感知的朗讀教學中,引導學生明確文章中白楊樹象征什么。在品讀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為什么要采用象征這一寫法,使學生進一步明確象征手法的作用。
教學時數
四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教師導人。
(播放歌曲《小白楊》。)這首歌曾唱遍了大江南北,它歌頌的僅僅是一棵小小的白楊樹嗎?我們的文學家也曾高聲禮贊過白楊樹,它們在手法上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今天,讓我們一起研讀散文《白楊禮贊》。
2.簡介作者。
(1)讓學生起來介紹。
(2)明確:(出示課件或小黑板1。)
茅盾,小說家,原名沈德鴻,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鄉(xiāng)。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子夜》,短篇小說《春蠶》《林家鋪子》等等。
要求:記住作者。
二、自主學習
師:本文的題目《白楊禮贊》,“禮”是敬禮、致敬,“贊”是贊美,題目的意思是對白楊樹的致敬和贊美。下面放聲朗讀課文,用筆標注關鍵詞語,以此體會作者為何要贊美白楊樹。并做以下題目。(出示課件或小黑板2。)
1.畫出并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畫出你認為好的句子。
2.讀完課文后,小組交流。交流句式為:我讀出了一株的白楊樹,它表現在。
3.作者是從哪些方面贊美白楊樹的?
4.作者為什么要寫白楊樹的生存環(huán)境——西北高原?
5.為什么要刻畫白楊樹的具體形象?
6.為什么要用幾個排比、反問句寫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7.為什么篇末寫楠木?
8.就自己的理解,談一下象征手法的作用。
9.找出自學中的疑難問題及你認為教材中存在的問題。
三、合作學習
1.先以小組為單位相互解答疑難問題。
2.在班上討論研究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
四、反饋交流
1.解釋下列詞語,并給加點字注音
大氈子開墾外殼錘煉倦怠潛滋暗長旁逸斜出婆娑
(要求:讓一學生起來讀,如果有讀不正確的,找其他同學糾正。)
2.能從整體上把握即可。
3.作者是從那些方面贊美白楊樹的?
明確:(景美、形美、神美。)
4.作者為什么要寫白楊樹的生存環(huán)境——西北高原?
明確:(生存環(huán)境的寫作目的有兩個:一是烘托白楊樹傲然挺立的形象;二是暗寫陜甘寧邊區(qū)抗日根據地,為后文揭示象征意義,表達主題思想作鋪墊。)
5.為什么要刻畫白楊樹的具體形象?
明確:(刻畫白楊樹的形象緊扣力爭上游、倔強挺立,為后文揭示其象征意義作鋪墊。)
6.為什么要用幾個排比、反問句寫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明確:(4個排比句,由外向內,層層深入,氣勢恢弘,點明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7.為什么篇末寫楠木?
明確:(與白楊樹進行對比,一方面,對*視民眾、頑固倒退的人表示憤慨之情;另一方面,以高昂的語調贊美白楊樹。)
8.就自己的理解,談一下象征手法的作用。
明確:(象征的作用,一是把作者要說而不愿直說的內容“托義于物”,以增強文章的表現力,二是幫助作者把想說而不能說的話,巧妙地傳達給讀者。)
(學生說出一點即可。)
9.研讀賞析第7段。
(1)學生讀課文,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完成下列題目。(出示課件3。)
、侔讞畹摹吧衩馈笨梢杂帽径蔚哪膸讉詞來概括?
、跒槭裁幢径伍_頭說白楊樹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
③本段作者由樹寫到人,贊美了什么人?作者為什么會由樹寫到人?白楊樹象征了什么?
、鼙径蔚乃膫排比句問法有什么變化?意思是怎樣加深的?
⑤背誦本段。
(2)小組代表交流發(fā)言。
明確:(①偉岸、正直、樸質、嚴肅、挺拔、堅強不屈。②欲揚先抑。③北方農民、抗日軍民以及敵后抗日軍民的精神和意志。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白楊樹身上能折射出北方抗日軍民的精神和意志。換句話說,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作者賦予了白楊樹以不平凡的象征意義。白楊樹象征了北方的農民,也象征了民族解放斗爭中所不可缺的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④“只覺得——不想到——竟一點也不聯想到——又不更遠一點想到”四個反問句由外向內,層層深入。⑤指導背誦。)
五、梳理鞏固
學生談收獲及還沒解決的問題。(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只限于一個方面,只要學生能說出某些方面就應給予肯定。)
六、拓展訓練
(如果有時間可在課堂上進行,如無時間可不進行。)做《新課標作業(yè)設計》中“閱讀理解”的第一部分。
七、布置作業(yè)
做《新課標作業(yè)設計》中“遷移延伸”部分。
板書設計
白楊禮贊
茅盾
1.象征
2.排比、反問
景美------------------形美----------------神美
贊美白楊樹的不平凡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多媒體播放旋律高亢優(yōu)美的歌曲《小白楊》,要求學生邊欣賞邊思考:歌中小白楊有何象征意義。屏幕投放“象征”:象征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一種表現手法,它借助某一具體事物來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它的特點是利用象征物與被象征物之間的某種類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特點(內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現,象征手法是“托義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學生交流歸結:象征守衛(wèi)邊疆的戰(zhàn)士;象征邊防戰(zhàn)士的堅強意志等。由此導入本文“白楊樹”的象征意義,明確本課學習重點。
二、教學呈現
1.談一談
學生呈現并交流課下收集的背景資料。
。玻x一讀
學生放聲朗讀課文,用筆標注關鍵詞語,以此體會作者為何要贊美白楊樹。然后進行朗讀交流。學生交流的句式為(投放大屏幕):我讀出了一株的白楊樹,它表現在。
。常硪焕恚浩陆Y構。
。矗芬黄罚簩懛ā⒄Z言(培養(yǎng)學生質疑、品讀、揣摩的能力)。
。ǎ保┳髡邽槭裁匆獙懓讞顦涞纳姝h(huán)境--西北高原?
(2)為什么要刻畫白楊樹的具體形象?
。ǎ常槭裁匆脦讉排比、反問句寫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ǎ矗槭裁雌⿲戦?
(5)象征手法的作用。
在此環(huán)節(jié)中,師生探究出:
(1)生存環(huán)境的寫作目的有兩個:一是烘托白楊樹傲然挺立的形象;二是暗寫陜甘寧邊區(qū)抗日根據地,為后文揭示象征意義,表達主題思想作鋪墊。
。ǎ玻┛坍嫲讞顦涞男蜗缶o扣力爭上游、倔強挺立,為后文揭示其象征義作鋪墊。
(3)4個排比句,由外向內,層層深入,氣勢恢弘,點明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ǎ矗┡c白楊樹進行對比,一方面,對*視民眾、頑固倒退的人表示憤慨之情;另一方面,以高昂的語調贊美白楊樹。
。ǎ担┫笳鞯淖饔,一是把作者要說而不愿直說的內容“托義于物”,以增強文章的表現力,二是幫助作者把想說而不能說的話,巧妙地傳達給讀者。(在此教師可以讓學生采用直說的方式改寫本文,以便更好地理解象征的寫法。)
。担胍幌耄禾骄恳韵笳鳛橹饕憩F手法的文章該如何寫。
。叮氁痪殻阂悦、蘭、竹、菊、松、粉筆、蠟燭等物任選其一為題,寫百字以內的片段文,以象征為主要表現手法。
《白楊》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1.會寫“晰傘”等五個字,理解“戈壁、茫茫、清晰、渾黃一體、高大挺秀、分辯、介紹、撫摸、表白、沉思”等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抓住重點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邊疆建設者哪兒需要就在哪兒扎根作貢獻的好品質。教學重點通過朗讀體會爸爸說的話的深刻含義,懂得爸爸的心愿。
教學準備1.課件:有關大戈壁的錄像片。理解白楊特點及體會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2.配樂朗讀錄音帶。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入,檢查預習1.出示彩圖,揭示課題,釋題。2.檢查預習情況,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3.聽配樂朗讀錄音帶二、默讀課文,初曉大意
三、學生自學課文,出示自學思考題:1.大戈壁是什么樣的?白楊樹是什么樣的?2.爸爸是怎樣向孩子介紹白楊樹的?3.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四、再讀課文,理清結構1.學生試著給文章分段,用鉛筆標示。2.學生討論,說出自己的分段并說明理由。如果有分歧,可以再討論。第一段,從開頭到“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講列車在茫茫的大戈壁運行,不時有高大挺秀的白楊樹閃過。第二段,從“一位旅客”到“也不動搖”,講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特點。第三段,從“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到“那么高大”,講爸爸的話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第四段,是最后一個自然段,講孩子們也會像小白楊那樣,扎根邊疆,茁壯成長。
五、自由朗讀課文,學生質疑問難
六、練習用段意歸并法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生有分歧,再讀再討論。
第二課時
一、激情導入1.出示大戈壁的精彩圖片,師:你們想不想和作者一起走進大戈壁去看一看呢?現在假想我們也坐上了開往新疆的火車,火車把我們帶到了戈壁,大戈壁是什么樣的呢?
2.齊讀第一自然段。理解大戈壁的環(huán)境惡劣,抓住“茫!、“渾黃一體”、“沒有……沒有……也沒有”等詞語2.出示大戈壁的錄象,教師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只有滿地的沙石。大風一起飛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渾黃,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戈壁是多么荒涼呀。(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感知初步了解大戈壁的特點,從而進一步認識白楊,最后升華到對在那里生活的建設者的了解。)
3.作者要寫白楊樹,為什么開篇寫這荒涼的大戈壁?請學生發(fā)表看法:(告訴我們白楊樹所生長的環(huán)境很惡劣。這里用惡劣的環(huán)境烘托白楊樹的高大形象。)齊讀第3自然段,讀后回答:在戈壁上白楊樹長得怎樣呢?(高大挺秀)師:在滿目荒蕪單調的大戈壁,看到這清秀挺拔的白楊樹,那碧綠向上的葉子,銀白泛青的樹干,給茫茫的戈壁帶來了生機和希望,這怎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呢?
4.看到這白楊樹,爸爸的神情是怎樣的.?兄妹倆又是怎樣爭論的呢?大戈壁這么荒涼,環(huán)境這么惡劣,白楊卻長得那么高大挺秀,像衛(wèi)士一樣守衛(wèi)著鐵路。讀到這里,你覺得白楊怎樣?應該用怎樣的語氣朗讀爸爸說的話?(贊美)分角色朗讀4-12自然段。
二、課件出示爸爸介紹白楊的第12自然段,然后逐句讀講
1.“這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這么高大。”“從來”是什么意思,這句話講了白楊的什么特點?(高、直)
2.“哪兒需要它,它就很快在哪兒生根、發(fā)牙、長了粗壯的枝干。”
3.“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師:這段話用了哪些關聯詞語,請畫出來。師:這段話用了哪些關聯詞語,請畫出來。
。▽W生畫后交流)生:這里用了“哪兒……哪兒……”。生:還有“不管……不管……總是……”師:同學們,學到這里,你對白楊產生什么感情?(崇敬)那么,我們帶著這種感情來讀讀這幾句話。
指導朗讀(自由讀、指名、齊讀)師:白楊樹不擇環(huán)境,不講條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發(fā)芽。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這就是白楊的品格。
。ㄔO計意圖:朗讀體味爸爸的一番話不僅回答了兒子的問題,而且熱情贊揚了白楊生命力強,堅強不屈的品格,第二段課文是文章的中心內容,提煉出“高”“直”這一白楊樹的外形特征)過渡: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愿。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
三、引讀討論14自然段:
1.“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
2”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
3.“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問:孩子們不知道新疆那么荒涼,爸爸媽媽為什么去新疆工作?孩子們不知道爸爸為什么要帶他們去新疆讀書?到底是為什么呢?同學再讀第14小節(jié),爸爸介紹白楊的三句話,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答案。(設計意圖:抓住課文中的三個“只知道,”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讓學生進行積極思維活動,經過一連串的引疑讀、思活動,學生步步深入地理解了“爸爸”的心就是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決心、信心和希望孩子們也像白楊那樣在邊疆生根、成長的赤誠之心。)過渡:爸爸介紹的這一點知識就像一粒種子播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里,這種子能不能生根、發(fā)芽、成長呢?
四、學習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體會含著的意思質疑。小組討論提出的問題。
1.一棵高大的白楊樹指誰?幾棵小樹指誰?
2.為什么爸爸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嘴角會浮起一絲微笑?請學生談最后一句話的含義,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出答案。
白楊:哪兒需要,哪兒生根,不管風沙雨雪干旱洪水(堅強)。爸爸:邊疆需要,扎根邊疆,不怕任何艱難困苦(堅強)。(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體會爸爸的心愿: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響教育下,一定能夠像白楊那樣扎根邊疆,建設邊疆。)
五、總結課文,升華中心請學生用文中的重點詞語連成一段通順的話:“哪兒……哪兒……”!安还堋还堋偸恰眻詮姲讞钸吔ㄔO者。
六、有感情自由朗讀全文
七、作業(yè)
1.抄寫課后詞語。
2.練習背誦課文。
《白楊》教學設計12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惫ぞ咝允侨宋男缘幕A,是人文性的載體,人文性蘊含于工具性之中,沒有工具性就沒有人文性。而人文性是工具性的升華,沒有人文性,工具性也就失去了靈魂。閱讀教學要體現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在語言文字訓練中學習和發(fā)展語言,挖掘人文性和審美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本教學設計體現了思路、教路、學路、文路和諧統一,同步進行,重視引領學生縱橫聯系,挖掘內涵,有效地體會文中寓意。在語言文字訓練中實現以讀為本,兼顧聽、說、寫的訓練
【教學目標】
1、學會6個生字,正確讀寫“渾黃一體、高大挺秀”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的那段話。
3、抓住重點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愿。
4、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
【教學重點】
通過白楊樹的外在特點感悟其內在品質
【教學難點】
體會寫法,感悟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
【教學準備】
引導學生查閱關于新疆建設兵團的資料,了解當時的艱苦條件和勞動環(huán)境
【教學過程】
一:初讀,感知白楊樹的“外秀”
1、情境導入(向學生展示了一幅茫茫大戈壁的圖畫),教師描述:“看,這就是茫茫的大戈壁:大戈壁上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有的只是滿地的沙石。大風一起,飛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渾黃。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大戈壁是多么荒涼呀!然而,那高大挺秀的白楊引人注目,給大戈壁大來了生機與希望,也給旅客帶來了快慰與喜悅!
2、按要求預習課文。
。1)自由讀文,要求讀得正確、通順。
。2)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檢查預習情況。
。1)認識生字,指導書寫“疆”和“陷”。
(2)檢查朗讀,匯報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4、找出三個問句,理清課文思路。
【設計意圖:直觀的圖畫,形象的描述,一下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仿佛把他們帶到了人煙稀少的大戈壁,使學生產生了身臨其境的感覺,為學習下文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達到“先聲奪人”的藝術效果。同時,重視預習與書寫的指導,突出語文學科的學習特點!
二:研讀,品析白楊樹的“內秀”。
1、默讀,畫出自己認為含義深刻、耐人尋味的語句,體會樹的形象
2、交流匯報,重點指導。
◆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1)理解“從來就這么直”,體會白楊樹的外在特點“高大挺秀”。
(2)理解“哪兒……哪兒……”,體會白楊樹的適應能力強。
、傧胂笳f話:城市需要白楊樹,它就 ;鄉(xiāng)村需要白楊樹,它就 ;公園需要白楊樹,它就 ; 需要白楊樹,它就 。
、诶首x第1自然段,看關于戈壁灘的課件,體會白楊樹的生長環(huán)境非常惡劣。
。3)理解“不管……不管……都……”,體會白楊樹不怕困難的精神。
寫話:遮天蔽日的風沙來了,白楊樹像 ,總是 ;滔滔不絕的洪水來了,白楊樹像 ,總是 ;持續(xù)數月的干旱來了,白楊樹像 ,總是 ; 來了,白楊樹像 ,總是 。
。4)有感情朗讀,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話。
【設計意圖:“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這兩個句式歸納出白楊的特點,并相機用這兩個句式練說話;學生理解了白楊的象征意義后,再帶著對邊疆建設者的崇敬與愛戴去寫話,以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最后讓學生暢談“你父母對你的希望是什么?你如何去實現它?”從而潛移默化,啟迪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
(1)設問:爸爸的心孩子懂得嗎?他表白一顆怎樣的心?
(2)默讀第13自然段,思考:爸爸有一顆怎樣的心?
。3)補寫:他們只知道 ,但不知道 ;他們只知道 ,但不知道 ;他們只知道 ,但不知道 。
提問:從這個寫話中,體會到什么?
(4)有感情的朗讀,再次體會爸爸的心。
【設計意圖:由于時代間隔,現在的學生很難理解文中“爸爸的心”。為突破難點,應采用補充的方法,上接“特點”,下連“三個只知道”,從段與段的內在聯系中,挖掘隱含在語言文字中的真正喻義———爸爸的心,也就是白楊的象征意義。引導學生從三個“只知道”,推想出三個“不知道”: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而不知道父母是邊疆的建設者;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而不知道父母帶他們來新疆安家落戶、扎根邊疆的心愿,讓他們在這里念小學、中學、大學,將來成為第二代、第三代……的建設邊疆的接班人;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的地方”,而不知道邊疆還十分荒涼貧瘠,需要付出幾代人艱辛的勞動,才能建設成為現代化的城市和鄉(xiāng)村……。這樣,由表層到深層,既使學生理解了語言本身包含的一般意義,又理解了它的特定含義,更挖掘了語言包含的底蘊,加之激起的情感共鳴,使語言教學與思想教育融為一體,文和道達到完美統一,可收到一舉數得之效!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那是因為他看見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
。1)默讀,思考:為什么爸爸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
。2)說話:假如你是其中一個孩子,你會對爸爸說什么?
三、聯想,由樹及人升華形象
1、思考:爸爸僅僅是贊美白楊樹嗎?
2、他還贊美了誰?這些人和白楊樹有什么相似之處?
小結:有多少邊疆創(chuàng)業(yè)者,他們把自己的青春獻給了祖國邊疆建設事業(yè),有的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這次來成都參加教學活動的新疆代表隊14人中就有13人是從全國各地到新疆去的。新疆有許許多多的“白楊樹”,祖國各地也有無數的“白楊樹”。正由于有了這些“白楊樹”,我們的祖國才變得越來越越繁榮,越來越強大!
【設計意圖:聯想結課,由白楊聯想到無數邊疆建設者,由邊疆建設者聯想到各地的建設者,由文中的`小白楊聯想到自己,在學生的無限遙想中教學戛然而止,追求“言有盡而意無窮”】
四、拓展:尋找身邊的“白楊樹”
1、描寫一種事物,如粉筆、菊花……夸夸像文中的爸爸那樣的祖國建設者或保衛(wèi)者。
2、推薦閱讀《白楊禮贊》、《荔枝蜜》、《松樹的風格》
板書:
3.白楊
樹 人
高大挺秀 服從需要
哪兒……哪兒…… 扎根邊疆
不管……不管……總是…… 建設邊疆
借物 喻人
無怨無悔 無私奉獻
《白楊》教學反思
《白楊》是人教課標版五年級下冊的一篇精讀課文,作家袁鷹文筆清新流暢,人物描寫生動。選編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繼續(xù)學習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聯系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二是體會課文是怎樣借物喻人,贊頌邊疆建設者的;三是進一步加深對西部的了解。
在本課的教學時,我首先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行文線索。我讓學生默讀課文,說說這篇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并畫一畫文中直接描寫和談論白楊的句子,知道作者以白楊為線索,從開始西行列車上看見窗外的白楊,到討論白楊的特點和爸爸借白楊言志,最后畫面又回到窗外的白楊。從而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并初步感知白楊的象征意義。然后,我又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新疆建設者扎根邊疆、無私奉獻的精神。我讓學生先自讀,畫出自己認為含義深刻、耐人尋味的語句,并反復研讀;然后在小組和全班交流,體會樹的形象與人的形象是如何合二為一的。如這些語句:“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薄斑@兒需要它們,它們就在這兒生根了。”“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那是因為他看見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睂@些句子,要聯系上下文,前后貫通地反復研讀,理解后抄寫下來。在討論和朗讀中,學生逐步清晰地認識到,在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的茫茫戈壁上,白楊樹在此生根,并長得高大挺秀,成為毫不動搖的“戈壁衛(wèi)士”;在經濟、文化落后,生活條件艱苦,自然環(huán)境惡劣的西部某些地區(qū),建設者們放棄各方面條件相對優(yōu)越的家鄉(xiāng),代代扎根于此,奉獻青春,是堅強不屈的“新疆戰(zhàn)士”。他們同樣不擇環(huán)境、不講條件,哪里需要哪里安家。樹似人,人如樹,二者的形象疊印在一起,借此體會到文章在表達上的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特點。但是由于上課時間有限,我并沒有對所有的含義深刻的句子進行相接,而是抓住了2、3個方面進行詳講,以面代全。
例如“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這是本文的又一個重點,也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教學中,通過讓學生看三組畫面,思考其中的聯系;讀課文有關段落,注意其中的聯系,從而使學生不僅懂得了爸爸的心,也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對于下文爸爸的“沉思”“微笑”,也容易領悟了。
《白楊》教學設計13
一、教學目標
1、抓住重點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愿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3、初步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現身祖國建設的崇高理想。
二、教材分析
《白楊》是人教課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文章由樹及人,從孩子關于白楊的爭論開始,引出了爸爸對白楊特點的介紹,然后寫爸爸借白楊表明了自己扎根邊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夠成為邊疆建設者的心愿。
結合本單元“走進西部”的主題,本篇課文,一是要激發(fā)學生對獻身于西部的建設者的崇敬之情,學習他們的無私奉獻精神。二是要培養(yǎng)學生聯系上下文體會優(yōu)美語言的表達效果和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進一步提高能力。
三、教學方法
本課的教學以遵循三個原則為指導思想來設計教法、學法和教學程序。
一是以“三為主”原則。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語言文字為主線;二是直觀性原則。充分利用直觀形象,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三是文道統一原則。在學習課文時,教育學生學習邊疆者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增強其愛國主義情感。
在這樣的前提下,本課的教法我主要運用誘思探究法和引疑推導法。從整體著眼,以疑為主線,讀思結合,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思考的學習狀態(tài)。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探究新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本節(jié)課中,教法學法體現了以下特點:
(一)、情景教學法。采用各種辦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ǘ、朗讀品悟法。讓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和研讀理解課文的內容。
。ㄈ⒑献鹘涣鞣。在教學活動中,通過教師的組織引導,幫助學生們在自主學習基礎上合作、交流,完成本課學習目標。
四、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景,激情導入。
師:今天我么一起學習袁鷹的散文佳作《白楊》,我們先看一段視頻,視頻看完之后,誰能最先舉手回答老師的問題,誰就會被老師聘請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小助手”。同學們有沒有信心? 播放視頻《小白楊》
師:聽過這首歌嗎?誰知道這首歌的名字?
生:《小白楊》
師:這首歌是歌唱誰的?
生:邊防戰(zhàn)士
師:你們是怎么知道的?
生:?通過畫面(觀察很認真)
通過歌詞(很會學習)
請兩位做小助手,讓小助手到臺前宣讀他的任務。
一組:選出朗讀最好的同學。評判標準是能做到聲情并茂
二組:選出思維最活躍的同學。評判標準是回答的問題最有自己的見解
教學結束后,評選出結果,并代表老師把禮品贈給這位同學。 師總結引出課題 :歌曲《小白楊》是一首以白楊樹作喻、贊譽中國邊防軍人的歌曲。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的課文《白楊》又是寫了什么內容?又是歌頌誰呢?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自由的讀課文,并做好批注。
(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出本文中的過渡句——爸爸不只是介紹白楊樹,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以此為軸,前面介紹白楊樹,后面爸爸表白自己的心。)
二、 品讀,理解白楊品格特征。
師:學生讀1——12段,找出爸爸介紹白楊樹的句子并分析。 第一句: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
讓學生反復讀第一個句子,看看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教師點撥:突出“直”,并從文中找出體現直的四字詞語“高大挺秀” (板書)
高大挺秀什么意思:高大:又高又大 挺:挺拔;秀:俊秀?傮w意思:高大挺拔而又俊秀。(運用組詞法)
第二句: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
師:“哪兒”在本文中是什么地方?
教師點撥:先讓學生描繪心目中的戈壁灘,再出示圖片,幫助學生理解白楊樹的特點:
你還知道有哪些像戈壁灘一樣荒涼的地方(沙漠、荒地、青藏高原) 總結出白楊樹的特點:生命力強(板書)
第三句話: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改變句式進行練習,加深學生的理解。
學生誦讀體會含義:這句話贊揚了白楊樹什么特點?堅強不屈(板書)
你想對白楊說什么?
生:
師過渡:爸爸不僅僅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還表白著自己的心,爸爸的心孩子們知道嗎?
三、悟讀,領會爸爸的心愿,由物及人。
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板書:畫上一顆心的圖案)孩子們現在知不知道,你從哪里知道?
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啟發(fā)學生不
知道什么:他們卻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么到新疆去工作。
“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年小學,將來在念中學” 啟發(fā)學生不知道什么:他們卻不知道爸爸為什么把他們接到新疆去?
“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很遠的地方,要做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啟發(fā)學生不知道什么:他們卻不知道新疆是個偏遠、艱苦的地方,爸爸為什么把他們帶到艱苦的地方去呢?
板書:爸爸的心就是:扎根邊疆,建設邊疆
4、師小結:他們不知道,你們知道嗎?小組討論(出示課件) 要求討論后用一句話寫下來。
孩子們并不理解爸爸的心愿,那么爸爸的心愿能實現嗎? 師:爸爸的心愿能實現嗎?你們從哪里知道的?
。ㄕn文結尾)那是因為??
“大樹”指的是爸爸,小樹指的是孩子,
從“正迎著風沙成長”你讀懂了什么?
師:這里的小白楊一定會像爸爸一樣扎根邊疆、建設邊疆。 建設邊疆是一個艱巨的任務,在建設者中流傳著一句話: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邊疆建設者像白楊樹一樣,邊疆需要他們,他們無怨無悔的在這里奉獻自己的.青春和熱血,爸爸贊美白楊樹,實際也是在贊美千千萬萬像白楊一樣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工作者。(出示圖片)同學們,你們覺得邊疆建設者身上閃爍著一種什么精神?(無私奉獻)
師問:這是一種什么寫作手法?(“借物喻人”)我們播放的歌曲《小白楊》以白楊樹作喻、贊譽中國邊防軍人,這篇課文以白楊樹作喻、贊譽了邊疆建設者。課下同學們閱讀茅盾的《白楊禮贊》,看看這篇文章又是歌頌誰的?
出示選自《白楊禮贊》中的一段話,并推薦學生課下閱讀《白楊禮贊》
五、總結課文,激發(fā)情感,教育學生。
同學們,在那里的兩棵“小白楊”在父輩的言傳身教下,一定會茁壯成長。老師也相信,我們教室里的幾十棵“小白楊”也會茁壯成長,成為有用之材,到祖國需要你們的地方去,建設我們偉大的祖國。 同學們有沒有信心?(結束)
推薦閱讀矛盾的《白楊禮贊》
附板書設計:
高大挺秀
白楊 生命力強 爸爸的心 堅強不屈教學反思:
1、《白楊》是一篇有優(yōu)美的散文。在教學中,我依托文本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學的前半部分運用朗讀法,引導學生反復的朗讀,從讀中品悟白楊樹的特點。沒有像一般老師那樣,先讓學生去說,老師去講,最后齊讀,我覺得這樣的朗讀是無效的。教學的后半部分,我采用揣摩和討論的方法,讓學生明白爸
爸的心愿,并通過出示圖片,很自然的學生就能知道建設者身上所閃爍的“無私奉獻”的精神。
2、在教學中,我設計了“教學小助手”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歌曲《小白楊》視頻,選出有自己學習方法的同學,并讓這兩位學生各自的任務,評選出朗讀最好的和回答問題最好的同學,而這兩個評選標準就是學生課堂學習的標準,在教學結束時,兩位小助手代表老師為選出的同學頒發(fā)獎品,這一環(huán)節(jié)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使學生有了學習的標準。
《白楊》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理解課文,學習邊疆建設者的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高尚品質。背誦指定的段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主動學習,合作探究。
情感與價值觀: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邊疆建設者的高尚品質。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背誦指定的段落。
教學難點
理解“爸爸”的話。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用具
多媒體
定向示標
1、導語
3月12日是什么節(jié)日?你在這一天做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一分鐘演講)那么,白楊樹還有什么特點呢?好!讓我們一起走進白楊的世界。板書:白楊
2、復習
檢測題。適當點撥,回答:2分鐘
。1)白楊,又叫( )、( )。在我國( )廣泛種植,文中的白楊生長在( )。
。2)課文寫一位在( )工作的父親,向( )介紹( )的事。
3、示標。
。1)理解課文,學習邊疆建設者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高尚品質。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指定的段落。
(3)學習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讀、記:1分鐘。
自學指導一:
思考題一:白楊樹有什么特點?
自學方法:
1、畫出描寫白楊樹的句子。
2、抓住重點詞句理解白楊樹的特點。
3、各種形式的朗讀。
導學釋疑一:匯報:
1、逐句理解“爸爸”的話。抓住“從來”、“哪兒……”等詞理解白楊的特點。
2、多媒體演示:戈壁灘。
3、各種形式的朗讀。
老師適當點撥,學生匯報。板書:適應性強,堅強不屈。6分鐘。
自學指導二:
思考題二:“爸爸”的心愿是什么?
自學方法:
1、畫出你們知道的,推想你們不知道的。
2、此時,你學會了什么?老師巡視,學生自學討論。2分鐘。
導學釋疑二:
匯報:
1、讀學生們知道的`段落。
2、交流學生們不知道的。
3、揭示出“爸爸”的心愿。
4、再讀“爸爸”的話。老師點撥。板書:扎根邊疆,建設邊疆。5分鐘。
自學指導三:
思考題三:“爸爸”望著白楊樹,為什么又微笑呢?
自學方法:讀最后一自然段,邊讀邊想。老師巡視,學生自學討論。2分鐘
導學釋疑三:
匯報:
1、微笑的原因。
2、你想對“爸爸”說什么?
3、“爸爸”只是在贊美白楊樹嗎?老師點撥。畫小白楊,板書:借物喻人。3分鐘。
合作探究:
個人—小組—師生 老師點撥,解答疑難。4分鐘。
自主測評
1、事物—做人的道理
白楊—無私奉獻
蠟燭—……
……—……老師點撥。練習。10分鐘。
2、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背誦喜歡的段落。
3、說一說這節(jié)課的感受和收獲。
《白楊》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掌握本課字詞,理清結構層次。
2、理解分析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運用。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誦讀和課前查資料體悟作者情感,把握文章內容。
2、通過討論完成對文章結構和作者情感的把握,以及對5、6段的分析。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理解學習陜甘寧邊區(qū)抗日軍民正直、質樸、團結向上、堅強不屈的革命品質。
教學重點:
1、掌握字詞,簡介作者、時代背景;
2、粗讀課文,理清全文脈絡;
3、重點講讀第二部分(第1,2自然段)。
教學難點:
1、找出線索,理清結構。
2、白楊樹形象和精神的不平凡中寄寓作者怎樣的感情。
教學手段:
多媒體圖片
教學安排:
熟悉課文,介紹背景,解決字詞,理清結構,重點突破5、6段內容。
課前預習作業(yè):
熟讀課文,回答問題。
1、課文有哪些句子和段落是直接禮贊白楊樹的?
2、作者為什么要贊美白楊樹?(用原文回答)
3、白楊樹生長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中?作者為什么描寫白楊樹的生長環(huán)境?
4、課文那些詞語可以概括白楊樹的總特征?
5、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白楊樹外形特征的?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教學過程:
導入:抗日時期很多文人學者以筆當槍積極投身抗日,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茅盾寫的《白楊禮贊》,看一看他在文中抒寫了怎樣的情懷。(板書課題)
一、本文體裁:敘事散文。(簡單復習散文文體知識)
二、關于“禮贊”:表示尊敬和贊美。
三、簡介作者和時代背景:
提問:想一想,茅盾原來叫什么名字?出生在哪一個?他寫有哪些著名的作品?(學生:茅盾是筆名,原名沈德鴻,字雁冰。他出身在浙江省桐鄉(xiāng)縣。他寫的最著名的作品有長篇小說《子夜》,短篇小說《春蠶》、《林家鋪子》等。)茅盾是哪一年逝世的?黨中央對他的一生作了怎樣的評價?(學生:茅盾已于一九八一年三月二十七日逝世。黨中央給予他是“我國現代進步文化先驅者和偉大革命文學家”的高度評價。)
《白楊禮贊》寫于一九四一年三月,那時,正處于抗日戰(zhàn)爭的相持階段。茅盾在一九三八年底到新疆學院文學院講學,一九四○年三月到延安魯迅藝術學院講學,后來離開延安到重慶。這期間,同心同德,團結一致,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掃蕩”,鞏固和發(fā)展了敵后的抗日根據地。作者從解放區(qū)人民身上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奮,滿懷激情地寫下了《白楊禮贊》等散文。沒有言論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熱情歌頌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和我們民族英勇不屈的斗爭精神。
四、關于文體知識:
1、什么是象征手法?
象征:是要把表達的意義寄托在所稱贊的事物上的一種寫作方法。寫法上對托意的物要進行細致的描寫;做深刻細致的評價,加以評論點明象征意義。
2、它和比喻手法有什么區(qū)別?象征與比喻的區(qū)別:
(1)象征是一種寫作方法,是就篇章而言的;擬人和比喻是修辭方法,是就語言來說的,只表現在具體的句子上,不在篇章上。
。2)象征與擬人的相同點都是把事物人格化,但象征大體都用在立意上,而擬人則用在語句的表現上,是為了寫的生動形象。
。3)象征與比喻的借喻的相同點都是使事物形象化,但象征是將所描寫的事物賦予一定的意義,所以要作細致地描寫,而借喻式建筑在相似的基礎上,無需描繪或刻畫。
3、象征這種表現手法的作用主要有:
幫助作家把想說而不能說的話巧妙地告訴給讀者。
五、教師范讀全文,要求學生注意不識的字的讀音。
1、進行注音練習,給下列詞語中加黑的字注意:
無邊無垠(yín)坦蕩如砥(dǐ)氈子、主宰、倦怠、潛滋暗長
懨懨欲睡(yānyān)虬枝(qiú)旁逸斜出婆娑(suō)
秀頎(qí)
2、解詞:見注釋。
六、要求學生輕聲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1、作者對白楊樹是怎樣一種感情(即解題)
2、找出文中抒情語句,學生在書中找到并做上記號
1、4、6、8、9幾段中都有。
3、說說1、4、6幾個自然段在結構上的作用?
它們在結構上起著承上啟下的過度作用。正是它們使課文的線索清晰,結構嚴謹,將課文的各個部分聯結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有助于強烈感情的抒發(fā)和主體的表達。
4、理出線索:白楊樹是不平凡的樹。(生長環(huán)境是平凡的,但外形和精神上的美是不平凡的)
5、理清思路:再讀課文,指名幾位朗讀好的同學讀課文。做好下面的填空練習(目的是啟發(fā)引導學生粗讀課文,初步理清全文脈絡):
文章一開始就贊美白楊樹的(不平凡),接下來并不說明道理,而在第2自然段寫(黃土高原)景色,交代了白楊樹生長的自然環(huán)境。第4自然段承上啟下,又回到了對白楊樹的(贊美)。第5、6自然段描繪了白楊樹的'(形象)和(性格)。突出了它的不平凡。第7自然段把白楊樹象征為(農民,哨兵,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精神和意志),點明了主題。最后,第9自然段以白楊樹與楠木進行。(對比。),表達鮮明的愛憎,再次贊美白楊樹。
白楊樹是不平凡的:景美,形美,神美。
6、理情結構:學生作業(yè)后,教師點撥:以上的練習,反映了作者寫這篇文章的基本思路。按照這條思路。
本文可以分成五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直抒對白楊樹的崇敬、贊美之情。
第二段(第2-4自然段),描寫黃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楊樹生長的自然環(huán)境。
第三段(第5、6自然段),具體描繪白楊樹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段(第7、8自然段),揭示了白楊樹的象征意義,點明了文章的主題。
第五段(第9自然段),以白楊樹與楠木對比,表達鮮明的愛憎,再次贊美白楊樹。
七、教師讀第一段
(第1自然段)后點撥:文章開門見山,一開始就抒發(fā)對白楊樹崇敬、贊美的強烈感情。那么白楊樹為什么“實在是不平凡的”呢?為什么要“贊美白楊樹”呢?文章不馬上回答這個問題,而接著寫了黃土高原的景色。這樣寫的作用何在?
指名讀課文2、3段,思考問題:(討論回答)
1、第2自然段主要寫什么?西北高原的景色及感受。
2、怎么描寫的?找出文中關鍵詞句。(所見)
本小節(jié)從三個方面來描寫高原:“黃綠錯綜”寫其色彩;“無邊無垠”寫其遼闊;“坦蕩如砥”寫其平坦。
3、作者感受如何?一是,雄壯、偉大,一是,倦怠、單調。
4、贊美白楊樹,為什么還要寫西北高原呢?
。1)描寫白楊樹生長的環(huán)境,渲染一種不平凡的環(huán)境氣氛,暗示在此生長的白楊樹也一定是不平凡的。為下文描寫白楊樹的外形起正面烘托的作用。
。2)暗示陜甘寧邊區(qū)抗日根據地,為后文揭示白楊樹的象征意義,表達主題思想作鋪墊。體現了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
。3)在懨懨欲睡時看到白楊樹,令人振奮的驚叫起來,意在突出白楊樹的不平凡,欲揚先抑對白楊樹進行反面襯托。
歸納寫法特點:欲揚先抑,由面到點,正面烘托,反面襯托。
八、作業(yè):
1、小結本課內容
2、預習題:熟讀課文5--9段完成以下練習
。1)課文那些詞語可以概括白楊樹的總特征?
。2)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白楊樹外形特征的?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3)作者細致描寫贊美白楊樹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4)課文第7自然段用了哪些詞語贊美白楊樹?請用橫線勾畫出來。
。5)文中是如何由樹聯想到人的?白楊樹和人有哪些相似之處?
(6)文中連用四個反問句,其反問意思怎樣逐步加深的?這組反問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作者寫白楊樹的外形美和精神美都運用哪些寫作方法?
【《白楊》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白楊》教學設計03-05
《白楊》教學設計03-09
白楊教學設計04-01
白楊的教學設計12-30
《白楊禮贊》教學設計02-15
(精品)《白楊》教學設計06-03
《白楊》教學設計范文10-17
《白楊》教學設計[必備]02-03
《白楊》教學設計11篇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