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對于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jié)合具有溝通作用。那么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注解,疏通字句,通過關鍵語句的分析,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內(nèi)涵,體會本文的思想文化意義。
2、結(jié)合本文的寫作背景,理解蔡元培的勇于創(chuàng)新、銳意改革的勇氣和精神。
3、結(jié)合本文的結(jié)構,了解演講辭中心突出、層次分明的特點。
教學重點
1、通過關鍵語句的分析,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內(nèi)涵,理解蔡元培的勇于創(chuàng)新、銳意改革的勇氣和精神。
2、結(jié)合本文的結(jié)構,了解演講辭中心突出、層次分明的特點。
教學難點
在了解演講辭中心突出、層次分明特點的同時,深入理解文章的內(nèi)涵,理解蔡元培的勇于創(chuàng)新、銳意改革的勇氣和精神。
學法探究
1、圈點勾畫。
2、質(zhì)疑討論。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PPT:北大圖片,如校門、藏書樓、未名湖、紅樓
大家剛才看到的圖片就是無數(shù)學子夢寐以求的百年名!本┐髮W,北京大學成為世界一流的名校,首先應歸功 于蔡元培先生。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就職演說稿《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
二、整體感知
PPT:速讀課文,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梳理主要內(nèi)容。(板書要點)
第一部分(第1段 ):回顧與北大的淵源。
第二部分(2—4段):提出三點希望。
、俦Фㄗ谥
②砥礪德行
、劬磹蹘熡
第三部分(第5段):交待上任后要做的事。
一曰改良講義
二曰添購書籍
三、精讀課文
合作探究:在演講中, 蔡元培先生直截了當?shù)貙η嗄陮W子提出了三點要求:抱定宗旨,砥礪德行,敬愛師友。他為什么特別強調(diào)這三點? 最觸動你心靈的是哪一點?談談你的理解和感想。
學生自由發(fā)揮,體會本文的語言特點,理解重點語句的含義。
1、諸君肄業(yè)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時間不為不多,茍能愛惜光陰,孜孜求學,則其造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發(fā)財,宗旨既乖,趨向自異。
析:抓住虛詞“茍”、“若”、“則”, “茍”和“若”對比鮮明,“茍”和“則”又有假設關系;整齊的句子朗朗上口。體會蔡元培先生對青年學子的懇切勉勵。
2、 平時則放蕩冶游,考試則熟讀講義,不問學問之有無,惟爭分數(shù)之多寡;試驗既終,書籍束之高閣,毫不過問,敷衍三四年,潦草塞(sè)責,文憑到手,即可借此活動于社會,豈非與求學初衷大相背馳乎?
析:“不問”“ 惟爭”對比鮮明;整句朗朗上口;“豈非與求學初衷大相背馳乎”用反問加強語氣。體會蔡元培先生的痛惜之情。
3、 今諸君茍不于此時植其基,勤其學,則將來萬一因生計所迫,出而任事,擔任講席,則必貽誤學生;置身政界,則必貽誤國家。是誤人也。誤己誤人,又豈本心所愿乎?
析:“擔任講席,則必貽誤學生;置身政界,則必貽誤國家。”后患無窮!重M本心所愿乎?”用反問加強痛惜語氣。
4、方今風俗日偷,道德淪喪,北京社會,尤為惡劣,敗德毀行之事,觸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鮮不為流俗所染。
析:整句不僅表達當時社會風氣之惡劣,也是作蔡元培先生寄望于青年學子,希望他們不僅自己潔身自好,而且能擔當起為社會匡正流俗的職責的主要原因。
5、不惟開誠布公,更宜道義相勖,蓋同處此校,毀譽共之,同學中茍道德有虧,行有不正,為社會所訾詈,己雖規(guī)行矩步,亦莫能辯,此所以必相互勸勉也。
析:“不惟”和“更宜”遞進,“茍”“莫”等虛詞突出青年學子之間要相互友愛、相互勸勉,在德行上共同進步的必要性,寄予了蔡元培先生對北大學生的深切厚望。
6、 余在德國,每至店肆購買物品,店主殷勤款待,付價接物,互相稱謝,此雖小節(jié),然亦交際所必需,常人如此,況堂堂大學生乎?
析:蔡元培先生以自己在德國的親身經(jīng)歷,論述良好的社會風氣之必要,勉勵青年學子相互友愛,共同進步。“況堂堂大學生乎?”反問句更應相互敬愛。
PPT:北京大學創(chuàng)辦于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第一所現(xiàn)代意義上的大學。
京師大學堂的誕生,是戊戌變法的產(chǎn)物。戊戌變法運動失敗以后,所有新政措施幾乎全部被廢除,只有京師大學堂得以保留。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tǒng)治。1912年5月,京師大學堂改名為北京大學。但1917年蔡元培接任之前的北大,總的來說還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習氣十分濃厚的學府。因初辦時所收學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貴族子弟,來上學時,有不少還帶著聽差,上學只是為了升官發(fā)財,對研究學問沒什么興趣,而是想方設法混資歷,找靠山。(板書:當時的國情、北大的現(xiàn)狀)
小結(jié):這三點希望絕非泛泛而談,而是直接針對當時的社會風氣和北大的沉疴而提出的,可以說每一點都事關北大的前途和命運,在當時有著振聾發(fā)聵、匡正時弊的重要意義。
在這篇演說詞中,對學子諄諄告誡,對改造北大滿腔熱忱,他既有慈父的深情又有嚴父的遠見。此后,他以堅決的氣魄,按照自己的教育理想,采取一系列對癥下藥的措施,一步步地改造北大,使北大逐步顯示出全新的風貌。不到兩三年時間,北大便從一個培養(yǎng)官僚的腐朽機構一躍而成為全國進步青年仰慕的學府。正是因為有了蔡元培,有了這樣的辦學方針和求學準則、做人標準,北大才從多年陳腐封建的泥潭中拔了出來,走上正軌,逐步成為一個現(xiàn)代意義上的大學,為成就今后的百年輝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沒有蔡元培,就沒有北大。所以蔡元培被尊為“北大之父”
PPT:北大之父
PPT:世界各國的大學校長中,在某些學科上有卓越貢獻的不乏其人,但是,以一個校長的身份能夠領導一所學校對一個民族對一個時代起到轉(zhuǎn)折作用的除蔡元培以外恐怕找不出第二個人。
——(美國)杜威
3、總結(jié):
沒有哪一位能像蔡元培先生那樣,對于一個國家的大學理想、觀念和制度產(chǎn)生了如此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以致許久以來蔡元培成了中國現(xiàn)代大學觀念的同義詞,大學制度改革的象征。
四、小結(jié)演講稿的特點
1、中心突出
2、層次分明
3、感染力強
板書設計:
就 回顧淵源
任
北 抱定宗旨 匡正時弊 北
京
大 三點希望 砥礪德行 大
學
校 敬愛師友 懇切勉勵 之
長
之 改良講義 父
演 兩項計劃
說 添購書籍
教后反思:
1、關于演講辭:本文是一片就職演講辭,在人教版中排在演講辭單元,這個單元的要求既要了解演講辭的特點,又要體會文章的手法和思想。在了解演講辭中心突出、層次分明特點的同時,深入理解文章的內(nèi)涵,理解蔡元培的勇于創(chuàng)新、銳意改革的勇氣和精神是教學本文的難點。在備課過程,讓我一直很困惑,從課堂上來看,這個難點我還無法解決。
2、關于問題設計:閱讀本文時,我一直在思考:先生為什么特別強調(diào)這三點希望?又為什么只說這三點希望?為什么在最后告訴學子們這兩項計劃?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了解當時的社會現(xiàn)狀和北大的發(fā)展歷程。設計問題時,我試圖通過通過文中關鍵語句的分析,引導學生了解時代背景,理解蔡元培的勇于創(chuàng)新、銳意改革的勇氣和精神。在備課時,我只重視品析關鍵句,希望抓住關鍵句子的句式特點和虛詞的運用,使學生理解先生的滿腔赤忱,卻忽略閱讀過程中所思考的問題,以致在主問題設計上不明確,結(jié)果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學生的回答都指向談感受。
3、關于朗讀:這篇演講辭寫作的年代正是文言文向白話文過渡、新舊兩種文體并行的時期,帶有文白混雜的特點。從文言文的角度來看,語言淺易;從現(xiàn)代文的角度來看,讀懂還有一定的障礙。加上臨近期中考(第二天),學生預習很不充分,我認為有必要讓學生放聲朗讀全文。然而我設計不當,朗讀好像又成了多余。課后反思,朗讀有必要,但不應放在此處,可以提前到課前,在學生等待上課的時候就讓他們放聲朗讀,在書聲朗朗中開始上課。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教學設計05-22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教學反思12-22
《北京》教學設計10-07
《北京》教學設計(經(jīng)典)11-20
《北京》教學設計06-16
《橋之美》教學設計06-16
《黔之驢》教學設計12-20
黔之驢教學設計08-18
《橋之美》教學設計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