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在线免费视频,亚洲精品免费一级视频,日韩亚洲欧美大陆,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style id="t465f"></style>
<legend id="t465f"><u id="t465f"><thead id="t465f"></thead></u></legend>

<acronym id="t465f"></acronym>

<sub id="t465f"><ol id="t465f"><nobr id="t465f"></nobr></ol></sub>
<sub id="t465f"></sub>

認識《有余數的除法》教學設計

時間:2022-10-06 02:43:03 教學資源 投訴 投稿
  • 相關推薦

認識《有余數的除法》教學設計(通用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認識《有余數的除法》教學設計(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認識《有余數的除法》教學設計(通用5篇)

  認識《有余數的除法》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本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一課時

  設計主要理論依據:

  《有余數的除法》這部分主要內容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展。表內除法主要研究“正好分完”的情況。而有余數的除法主要是研究“分后有剩余”的情況,它也是今后學習一位數除多位數除法的重要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必須切實學好。這個單元中共有4個例題,例1的教學是為了讓學生回憶起以前學過的表內除法的相關知識,學會用豎式計算除法,這也是進一步學習有余數除法的基礎。例2是對有余數除法進行教學,讓學生體會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并讓學生著重理解余數的含義,學會用豎式計算有余數除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適合學生的學數學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我根據中年級學生的直觀動作思維和具體形象思維占主導的思維規(guī)律,充分運用直觀手段分為四個層次進行教學。

  學情分析:我們知道教材是知識的載體,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識點前提下,靈活處理教材內容,設計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過程,是新課標所倡導的。而表內除法應是學生們已熟練掌握的,因此,在教學本課時,我著重抓住除法豎式計算和“余數的認識及其含義”這個知識點來進行教學,這對學生們來說是不會有太大的困難的.。

  教學目標:

  1)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和動手操作,讓學生感知有余數除法的意義,掌握表內除法的橫式、豎式寫法和試商的方法。

  2)使學生能夠正確地口算和筆算表內除法和有余數除法。

  3)會用有余數除法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

  4)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經歷發(fā)現知識的過程,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并從中體會到探究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1)使學生能在具體的情境中,弄懂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2)讓學生學會筆算表內除法和有余數除法。

  教學準備:準備小棒卡片火車頭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發(fā)小棒,用小棒擺喜歡的圖形。

  2、引導用小棒擺一個一個獨立的三角形。

  二探討新知

  1、小組交流擺的情況:最多擺幾個,怎樣列式,為什么?

  2、匯報:用12根小棒擺4個,123=4。用11根小棒擺,113

  3、講解豎式寫法。思考:余數表示什么?

  4、觀察比較:觀察這兩題,你發(fā)現了什么?

  5、小結:有余數的的除法(板書課題)

  三鞏固新知

  1用13、47根小棒擺三角形,怎么擺?列式計算(做一做)

  2坐車去旅游?茨阕郎系念}卡,請你認真做對題,可別上錯車。(貼火車圖)

  生做題按余數多少上前站好。

  3咱班共有多少人?下火車需要租車,如果一輛車可以坐8人,需要租幾輛車?剩下幾個人怎么辦?(列式計算)

  4老師還要再考考你們,看誰最快,最先到達目的地。(卡片)這個大紅蘋果就送給你。

  四全課小結:這節(jié)課上有哪些收獲?

  認識《有余數的除法》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把若干物體平均分的活動中認識余數,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2、能根據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動寫出除法算式,正確表達商和余數。

  教學重點:

  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況抽象為有余數的除法。

  教學難點:

  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一.激情導課

  師:同學們,喜歡做游戲嗎?那我們來玩一個小游戲吧?請看屏幕,這里有一些彩色的五角星,你們可以任意說出其中一個五角星的號碼?老師不看屏幕就能猜出它是什么顏色?不信,誰來試試?

  生:………

  師:神奇吧?你們想不想學到這個本領?

 。ㄉR答:想。)

  師:學了今天的新知識,你們就學到這個本領了。

  好,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數學課堂-------《有余數的除法》。

  我們先從分東西開始吧……

  二、新授:

  師:請看這里有6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可以擺幾盤?

  生:可以擺3盤。

  1.質疑:你能把剛才擺的過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6÷2=3(盤)

  2.質疑:結合草莓圖誰來說說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6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可以擺3盤。)在這個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你們還記得嗎?

  看來大家對之前學過的知識掌握的非常不錯,我來出一道稍難一點的:(出示課件)

  仔細觀察,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比剛才多了1個草莓,是7個草莓。

 。1)如果有7個草莓,還是每2個擺一盤,你還會擺嗎?

  帶著問題請看今天的第一個學習任務:

  1.用學具按要求擺一擺。你發(fā)現了什么?

  2.用算式表示分草莓的過程。

  3.剩下的草莓在算式中怎么表示?

 。2)接下來,咱們就小組討論一下,用你們的學具按要求來擺一擺,看哪個組的同學擺得快又對。

  我們請一個組的同學上臺展示一下你們組是怎樣擺的?

  用老師的草莓擺(課件出示7個草莓,擺好的圖)

  (3)質疑:請同學們仔細看一看,兩次擺的有什么不同?

 。ㄉ荷厦娴6個草莓正好擺完,7個的草莓沒有擺完,有剩余。)

  師:我們把這種有剩余的除法就叫有余數的除法,那剩余的這個數就是----余數。

  師:剩下的這1個草莓在除法算式中怎么表示呢?

  誰來說說你是怎樣列算式的?

  課件出示------7÷2=3(盤)……1(個)我們通常把商和余數之間用6個小圓點隔開。

  1.結合草莓圖誰來說說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7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擺了3盤,還剩1個。

  2.你知道這個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嗎?

  3.誰來讀一讀這個算式。

  擺正方形:

  過度:其實,有余數的除法里邊蘊藏著許多數學知識,同學們請看……

  (1)想一想:用8根小棒可以擺幾個正方形呢?怎樣列式?8÷4=2

 。2)用9根小棒可以擺幾個正方形呢?怎樣列式?9÷4=2(個)……1(根)

  8根小棒可以擺2個正方形,9根小棒可以擺2個正方形,余1根小棒,

  如果是10根、11根、12、13、14……根小棒又會出現什么情況?

  請看今天的第二個學習任務:

  學習任務二:

  1.小組合作接著邊擺邊列出算式。

  2.觀察每道題的.除數和余數,你發(fā)現了什么?

  接下來,咱們就用手中的小棒擺一擺,看看能擺幾個這樣的正方形。一人擺小棒,一人把擺的結果及所列的算式寫在記錄單上。

  2.觀察對比,發(fā)現余數和除數的關系。

 。1)現在,王老師要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除法算式,你發(fā)現了什么?

 。2)質疑:為什么余數總是1、2、3而不是其它的數?

 。3)猜想并驗證:余數可能是4或5嗎?為什么?

  生2:余數按照1、2、3出現,它們都比除數4小。

  師:你真善于觀察。余數總比除數小,誰能說說這是為什么?

  生:如果余數等于除數,那就又可以擺一個正方形了。

  教師板書:

  余數<除數

 。4)歸納小結:

  余數既不能比除數大,也不能和除數相等,也就是余數必須比除數怎么樣?

  余數<除數

  (我們已經認識了有余數的除法,你會用它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嗎?我來考考你們,請同學們翻到課本60頁,完成做一做第1題圈一圈,填一填。)

  6.隨例練習。圈一圈,填一填。

  (1)17個☆,2個2個地圈!

  四.猜想運用,加深理解

  1.猜一猜:

 。1)下面老師用一堆小棒擺五邊形,想一想,如果有剩余,可能會剩幾根?誰來猜一猜?

 。2)質疑:為什么只有這幾種可能性?說說你的理由?

  (3)如果擺三角形,可能會剩幾根?

  五、前后照應,釋疑解惑:

  師:現在可以揭開猜彩星星的秘密了。老師就是根據這些星星的顏色和余數多少的規(guī)律猜的,任意選一個球的號碼數,除以3,如果余數是1,就是紅色。如果余數是2,就是黃色。如果沒有余數,就是藍色。

  孩子們,今天的數學課堂你的收獲是什么?

  認識《有余數的除法》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課標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材p52(例3)~~p53上的內容。

  教學目標:

  1、認識余數,知道余數的含義;

  2、在初步理解有余數的除法的基礎上,掌握有余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3、初步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綜合的能力;

  4、通過探究過程,使學生感受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培養(yǎng)探究性學習能力;

  5、初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習慣。

  教學重點:

  1、理解有余數的除法的意義;

  2、探究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教具準備:課件、多媒體設備

  學具準備:水果卡片(不同的水果),鮮花卡片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請同學們運用已經學過的找規(guī)律的知識,用學具設計一個規(guī)律,然后告訴老師,你是怎么擺的`,接下來你想讓老師猜幾號學具,老師不用看就能猜出它是什么。不信,誰來考考老師?

  2、學生擺、問老師、老師答。

  二、探究新知

  1、觀察圖意,提出問題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下面的校園情景,認真想一想哪些使可以用除法來解決問題的?(課件展示)

  學生提出問題

  2、實際操作,感受新知

 。1).教學例題1。

  a.利用課件演示例1:國慶節(jié)到了,同學們打算將聯歡會的會場用鮮花布置,小朋友先般來15盆花,他們打算每組擺5盆,可以擺幾組?

  b.動手操作:

  c.提問思考:

  d.嘗試列式:如果用計算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你能列出算式嗎?

  e.你能說說列豎式的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嗎?

  (2).教學例題2。

  a.課件演示例2:同學們將校園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會場,還是每5盆擺一組,最多可以擺成幾組?

  b.仿照例一的方法進行探究,發(fā)現有什么不同?

  c.認識余數:23里面最多有幾個5?這余下的3盆不夠再分一組,這個數你能給它起個名字嗎?(板書課題:余數)

  d.嘗試列式:23÷5=4(組)……3(盆)

  e.適時小結:為了分清余數和商,我們要在余數和商中間用6個小圓點隔開。我們把這樣的除法,叫做有余數的除法。(接著板書課題:有“余數”的除法)

  f.小組討論:如何列豎式?把自己的想法和同組的小朋友說一說。

  g.列出豎式:

  (3).觀察比較:看看例1和例2的豎式,比一比,從這兩道題的計算中你發(fā)現了什么?

  三、觀察比較

  觀察一組列式,你能發(fā)現什么?

  a.課件展示

  b.小組討論

  c.全班交流

  d.小結:

  1、剩下不能再分的數叫余數;

  2、計算有余數的除法,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四、鞏固拓展

  1、猜猜看:課件展示,學生猜

  2、拓展題:

  現在你們能想出老師為什么會很快猜出你們前面所擺的學具是什么了嗎?

  你們也能運用今天學的“有余數的除法”知識,很快地猜出第24個、第30個圖形是什么嗎?

  五、歸納小結,結束全課

  小朋友,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新的收獲?你體驗最深的是什么?

  認識《有余數的除法》教學設計4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聯系有余數除法的含義,使學生學會解答有余數的除法應用題.

  2.在掌握平均分兩種分法的基礎上,加深對除法兩種應用題的認識.

  二、能力訓練點

  1.通過操作,培養(yǎng)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等能力.

  2.引導學生通過類推,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1.挖掘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2.設疑、解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有余數除法應用題的結構特征及解答方法.

  教學難點:有余數除法兩種應用題余數的處理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投影儀,做一做第3題的投影圖片,7支鉛筆,8根小棒,練習的算式卡及圖片.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操作并解答.

  (1)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幾根?你是怎么分的?

  (2)拿出8根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以放幾堆?這是怎樣想的?

  2.列式、計算,指明口述解題思路.

  30個羽毛球,每6個放一盒,可以放幾盒?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3:

  (1)出示例3∶7支鉛筆,平均分給3個同學,每人分幾支,還剩幾支?(先分分看)

  (2)讀題后引導學生操作,用小棒代替鉛筆,大家共同操作后,請一名同學到前面演示.邊演示邊口述分的過程.

  教師提問:把7支鉛筆,平均分給3個同學,是什么意思?(就是把7支鉛筆平均分成3份.)分的結果怎樣?全分完了嗎?(每人分2支,還剩1支.)

  教師引導:聯系平均分的含義及以前我們學的知識,想想這題應怎樣解答?(指名學生列式“7÷3=”,并用豎式計算)

  教師啟發(fā):豎式中,除得的商“2”,表示什么?(每人分得2支.)余數“1”表示什么?(還剩1支.)做應用題寫橫式等號后面的得數時,要寫單位名稱,請同學們討論一下,這題商和余數后面的'單位名稱是什么?應怎樣寫?

  學生討論后,指名回答寫出橫式等號后面的得數.7÷3=2(支)…1(支)

  教師提問:答話應怎樣寫?(每人分2支,還剩1支)為什么這樣寫?(因為平均分后,沒有分完,還有剩余.)

  (3)對比、分析:今天我們解答的這道應用題與以前學過的除法應用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平均分,用除法計算.)有什么不同?(有余數,商和余數都寫單位名稱,答話因有余數需答完整.)

  (4)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的是有余數的除法應用題.(板書課題:有余數的除法應用題)在解答時要注意橫式等號后面的余數及單位名稱不能丟掉,寫答話時要按題意回答完整.

  (5)反饋練習:獨立完成課本120頁做一做第1題.教師巡視指導.訂正時,指名讓學生說解題過程,重點強調計算的結果及答話應該怎樣寫.

  2.教學例4:

  (1)出示例4:43個乒乓球,每袋裝5個,可以裝幾袋,還剩幾個?

  (2)讀題后,啟發(fā)學生聯系鋪墊孕伏中第2題(羽毛球分放人盒中)列出算式:“43÷5=”,并用豎式計算

  (3)討論:除得的商“8”表示什么?余數“3”表示什么?

  (4)根據討論的結果,聯系例3有余數除法計算結果及答話的寫法,獨立解答課本119頁例4.

  (5)訂正時,著重讓學生說清商“8”的單位名稱為什么是“袋”,余數“3”的單位名稱為什么是“個”.

  (6)反饋練習:獨立完成120頁做一做的第2題.教師巡視指導.訂正時,重點強調平均分的第二種的有余數的應用題計算結果的名稱商與余數的單位名稱為什么不同.

  三、鞏固發(fā)展

  1.課本120頁做一做第3題.(投影出示)

  看圖說題意,再寫算式.

  9÷□=□(個)……□(個)

  9÷□=□(盤)……□(個)

  (1)先引導學生看圖,分析數量關系,理解題意.

  提問:圖中一共有多少個蘋果,根據這個圖和算式(1),你能說說題意嗎?(根據計算結果的單位名稱,“(個)……(個)”,可以推斷是平均分的第一種分法.)

  類推:把圖和算式(2)聯系起來,你能理解題意嗎?(可討論,根據計算結果的單位名稱,“(盤)…(個)”,可以推斷是平均分的第二種方法.)

  比較、歸納:根據圖及兩個不完整的算式,指名請學生說出兩個算式表示的意思.

  第一個算式表示,把9個蘋果平均放在2個盤子里,每盤放4個,還剩1個.第二個算式表示,有9個蘋果,每盤放4個,可以放2盤,還剩1個.

  (2)讓學生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獨立完成寫好算式.

  (3)訂正,指名口述思維過程.

  2.填空:(投影出示)

  (1)

  14÷4=3…2

  14÷3=4…2

  (2)

  21÷6=3…3

  21÷3=6…3

  3.做練習三十六第2題.指導學生要把2角化成20分后再列式計算.訂正時,重點讓學生說出為什么要先把2角化成20分.

  四、全課小結

  1.讓學生觀察板書,總結出今天學了什么新知識.

  2.教師糾正,補充性地進行小結.重點強調根據題意正確書寫商和余數的單位名稱.完整寫出答話.

  五、布置作業(yè):121頁練習三十六第1、3題.

  認識《有余數的除法》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有余數的除法”例1,例2。

  教學目標

  1、利用學生已有知識,教學豎式計算表內除法,掌握除法豎式中的各部分含義。

  2、認識余數,知道余數的含義。

  3、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

  4、經歷發(fā)現知識的過程,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并從中體會到探究的樂趣。

  教學重點:

  能正確地將表內除法列成豎式來計算和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

  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教具、學具:

  小方塊。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老師說算式,學生搶答。

  54÷6=42÷6=72÷9=

  2。最大能填幾?

 。ǎ4<25()×7<60()×4<10

  二、情境探究,感受新知

  1、教學例題1

  (1)利用課件演示例1:提出問題,引出筆算。

  學校運動會開幕式即將就要舉行了,需要布置會場。小朋友先般來15盆花,他們打算每組擺5盆,可以擺幾組?老師想請我們班的同學來分一分。

  (2)動手操作:請同學上講臺進行分一分

 。3)提問思考:有15盆花,每5盆擺一組,擺成了幾組?15盆花有沒有擺完?想一想15里面有幾個5?

 。4)嘗試列式:如果用計算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你能列出算式嗎?

  15÷5=3(組)

  (5)加法和減法中,我們都能用豎式來計算,那么除法如何列豎式來計算呢?

 。6)(課件出示:豎式)仔細閱讀課本P50頁,看看這個豎式中的`每一個數和符號表示什么意思?同時了解豎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7)練習:豎式計算(并說出各部位的名稱)

  27÷3=

  2、教學例題2。

 。1)課件演示例2:同學們打算將班級聯歡會的會場用鮮花布置,同學們將校園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會場,還是每5盆擺一組,最多可以擺成幾組?

  (2)23盆花平均每組擺5盆,用什么方法來計算?(除法);如何列算式?(23÷5)

 。3)動手操作:讓學生小組合作,用學具代替23盆花來擺一擺?纯疵5盆擺一組,能不能全部分完?還剩幾盆?剩下的夠不夠再分一組?

 。

  4)嘗試列式:23÷5=4(組)……3(盆)

 。5)認識余數:余下的3盆不夠再分一組,我們就把這3盆叫做余數,我們把這樣的除法,叫做有余數的除法。(接著板書課題:有余數的除法)

 。6)觀察比較:看看例1和例2的豎式,比一比,從這兩道題的計算中你發(fā)現了什么?(發(fā)現了當余數是0,也就是沒有余數,剛好能被分完。而有余數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3、小結余數的含義

  余數就是不夠再分而剩余下來的數,就像分5盆一組,3盆因為不夠分成一組,而是剩余下來的,所以余數要比除數。ò鍟河鄶狄瘸龜敌。

  三、鞏固拓展,運用新知

  1、完成51頁做一做。

  2、現在從小袋子中拿出50個小方塊,平均分給8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幾個?剩余幾個?你會列算式和列豎式嗎?(學生小組合作完成)

  四、歸納小結,結束全課。

  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五、板書設計

  有余數的除法

  1、余數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2、余數要比除數小

【認識《有余數的除法》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有余數的除法》教學設計09-11

《有余數的除法》教學設計精品09-03

《認識除法》教學設計05-03

《有余數的除法》教學設計(精選13篇)03-20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03-20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04-02

有余數的除法教學反思10-13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精]10-18

余數的除法教案03-03

有余數的除法教學反思優(yōu)秀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