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在线免费视频,亚洲精品免费一级视频,日韩亚洲欧美大陆,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style id="t465f"></style>
<legend id="t465f"><u id="t465f"><thead id="t465f"></thead></u></legend>

<acronym id="t465f"></acronym>

<sub id="t465f"><ol id="t465f"><nobr id="t465f"></nobr></ol></sub>
<sub id="t465f"></sub>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

時間:2024-11-11 17:26:06 教學資源 投訴 投稿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所寫,古詩所表達的是詩人送別好友時無限依戀的感情。本節(jié)課以“送”字貫穿全文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學生理解詩意,體會詩情。通過朗讀、想象、合作、表達等多種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并會默寫。

  過程與方法:

  結合課文注釋、網絡資源、朗讀、想象等方法體會詩句的含義,體會詩中的意境。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朋友之間的友情和依依惜別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老師知道同學們會背許多古詩,著名詩人李白了解嗎?他有幾個名字?

  2.詩仙李白的詩我們已學了好幾首,你能背一首嗎?

  從詩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情感豐富的李白,李白不僅如此,他還是一個廣交朋友的'詩人,著名詩人孟浩然、王維、杜甫、賀知章、王昌齡都是李白的摯友。今天,我們再跟隨李白的詩句感受李白與孟浩然之間的深厚情誼。

  3.齊讀課題。

  二、讀詩題

  1.“送”是什么意思?這是首送別詩,從題目中可知道些什么?

  2.齊讀詩題。

  三、讀詩文、知詩意

  1.請同學們自由讀詩文,讀準字音和節(jié)奏。

  2.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接下來我們來看看詩句中每一句話的意思,你都讀明白了嗎?下面,請同學們結合書下的注釋,老師為你提供的關鍵詞和網址,查找相關的資料來體會詩句的含義。先完成的同學在組內互相說說。

  3.說古詩大意

  師:有什么不懂的嗎?

 。1)西辭。大家不妨看地圖,黃鶴樓與楊州的位置關系,明白了嗎?

 。2)下的意思長江水自西向東順流而下,“到、去”的意思

 。3)什么樣的三月叫煙花三月呢?你們想知道么?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恍⿹P州三月的圖片,你們看看還可以用什么樣的詞描繪這揚州的煙花三月?(出示課件)

  說前兩句詩的意思。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理解“西辭”“煙花三月”“盡”“唯”等詞語。

  【過程與方法】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學生養(yǎng)成審美情趣,提高鑒賞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難點】學生養(yǎng)成審美情趣,提高鑒賞能力。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古代的交通和通訊都非常的不方便,離別容易,相見難,所以送行就成了人們表達深情厚誼的一種方式,也成了詩人們爭先歌詠的題材,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詩就是千古傳誦,膾炙人口的.送別詩。(板書標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二)初讀感知

  1.初讀課文,解決生字詞。(屏幕出示生字詞,學生朗讀)

  2.師生互動,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詩人李白和寫作背景。

  3.回顧以前學詩的方法。(如查字典、看注釋、看插圖、讀資料等)

  4.引導學生自主選用以上方法同桌之間互相說說詩的大意,全班交流詩的大意。

  (作者在黃鶴樓送他的朋友孟浩然去廣陵的情景。)

  (三)深入研讀

  1.學生思考詩中第一句中的“故人”是指誰?

  2.請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師生互動,明確位置。

  (教師板畫幫助理解)

  3.圖文對照,理解“西辭”是什么意思?

  (武漢在揚州的西邊,所以,西辭是西邊辭行的意思,就是離開西邊,順江東下到揚州。)

  4.抓住“煙花三月”,展開想象。

  (拓展學生思維,體會“盛世、盛景融名人”的華美畫面。)

  5.重點體會“遠影、盡、流”等詞語的豐富內涵。

  (引領體會目送時間之長,情誼之深。)

  (四)鞏固提高

  滾滾東去的僅僅是一江春水嗎?小組內交流,結合實際生活,談談你的理解。

  (引導體會雖然“多情自古傷別離”,但“人雖分,心相隨,情永在”的豐富內涵。)

  (五)小結作業(yè)

  小結:圍繞“朋友間的真摯情誼”做總結。

  作業(yè):談話激發(fā)學下一首詩和繼續(xù)搜集這一類詩的興趣。布置預習作業(yè)。

  四、教學反思

  首先,小學段的詩詞的教學尤其要注重朗讀,需要老師采用多種朗讀手段,引導學生以讀促悟。其次小學課堂應是非;顫,充滿活力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之中,注重情景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寓教于樂,從而樂學、好學。此外,古詩詞約義豐,教學時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3

  教材說明:

  這首詩是千古傳誦的名篇,包含著詩人豐富的情感!饵S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描繪的是詩人送別朋友的情景,體現了朋友之間深厚的情意。古詩語言凝練、準確而形神兼?zhèn)。課文描繪出生動形象的畫面,浸潤著詩人真摯的情感。詩中勾勒的是一幅送別的畫面:柳絮如煙,繁華似錦,黃鶴樓下,長江之畔,詩人目送友人的行舟,久久不愿離去。孤帆漸漸消失于天邊,長江之水依然浩浩蕩蕩滾滾東去。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孟、浩、唯、鶴、陵、州”

  2、會寫“州、帆、孟、陵、樓、浩、唯、鶴”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古詩大意,想象古詩所表現的情景,體會古詩表達的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古詩大意,想象古詩所描繪的畫面。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激趣導入:學生交流自己會背的古詩句,喜歡的學生可以跟背。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積累古詩的興趣,并導入新課。

  二、授新:

 。ㄒ唬┥纸虒W

  1、教讀生字,糾正每一個字的字音,平翹舌、邊鼻音。

  2、書寫生字,規(guī)范的.填寫在田字格里。

  (二)古詩教學

  1、范讀古詩,初步感受詩的內容。

  2、自己練讀,注意把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通順。

  3、指讀、反饋。全班齊讀。

  4、結合課文注釋、查字典、結合插圖在老師帶領下學習詩句,逐字逐句學習,理解。

  5、朗讀指導,結合自身體驗想象人物心情。

  6、練習有感情朗讀,感受詩意、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7、指導反復誦讀,體會詩人的情感。

  8、指導、練習背誦。

  三、拓展:離別是詩,離別是歌,離別是情,古人寫離別的詩詞還有很多很多,我們要注意平時的積累。交流此類表達友誼的古詩,如《黃鶴樓》,拓展學生的知識范疇。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

  白云千載空悠悠。

  資料:1、(敘事)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我的好朋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由黃鶴樓出發(fā),乘船東行到揚州去。

  故人——————老朋友。

  西辭——————辭別了西邊的。

  2、(寫景)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我站在江邊,目送有人的小舟愈行愈遠,漸漸消失在水天相連的地方,只望見浩浩蕩蕩的江水流向天際。

  孤帆———————好友乘坐的那條船。

  碧空———————碧藍的天空。

  盡———————消失。

  唯見———————只見。

  天際——————天邊。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5個生字,背誦并默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體會朋友之間的友情和依依惜別的感情。

  3、結合課文注釋或、詞典,體會詩句的含義,體會詩的意境。

  4、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古詩,搜集有關描寫春天的詞語、句子或詩句。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二年級的時候,我們學過李白寫的《贈汪倫》你們還記得嗎?我們一起來背一背。很好,孩子們,把后兩句有感情的再讀一遍。是啊,汪倫送別李白的情誼真的是比那桃花潭水還要深啊。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去感受李白送別友人的真情吧。

  二、解題:

  1、學習題目中的三個生字,齊讀課題。

  2、用自己的話說說題目的意思嗎?

  三、初讀古詩。

  李白如何描述他和孟浩然分別的情景呢?請大家自由讀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

  1、學習詩中兩個生字。

  2、指名讀古詩。指導朗讀

  課件范讀。

  出示劃分好節(jié)奏的課件,根據劃分好的節(jié)奏,自己先學著讀一讀。

  指名讀、教師范讀、齊讀

  四、理解詩意

  自由的讀一讀第一、二句,想想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問題?

  1、故人:指老朋友。

  2、西辭?

  “在西邊辭行,往東走!闭n件出示黃鶴樓和揚州的的位置圖。

  3、煙花?形容花開得很繁茂,像浮動的煙霧。煙花三月到底有多美,我們一起來欣賞欣賞。(課件出示春天的美景),美嗎?

  師:在這柳如煙,花似錦的三月李白和孟浩然這對好朋友會做什么?

  剛才我們了解了這兩句詩中一些詞的含義,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在這柳暗花明的三月,在這鶯歌燕舞的三月,本是和好朋友欣賞美景,吟詩作畫的好時候,可是老朋友就要離開自己到千里之外的揚州去了,假如你就是李白,此時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呢?

  引讀

  4、盡管依依不舍,但送君千里,終須一別。孟浩然的船走了,李白回去了嗎?你從哪里知道?你能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嗎?

  詩中哪個詞告訴我們小船不見了?

  孤帆什么意思?

  這么大長江上難道真的只有孟浩然的這條小船嗎?為什么詩人卻說孤帆呢?

  5、小船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了,李白還久久地佇立江邊,望著那滾滾東去的長江水,此時此刻他在想什么呢?

  指名讀、引讀、齊講習

  五、感悟詩情

  帶著這種感受,這種感情把整首詩讀一讀。

  指名讀、分男女讀、全班齊讀。

  六、課外拓展

  讀得真好,讀出了濃濃的惜別之情,老師為你們成為李白的知音而高興。一年后,李白回憶起當時與孟浩然分別的情景又寫下了《江下行》這首詩,我們一起來欣賞:去年下揚州,江送黃鶴樓。眼看帆去遠,心逐江水流。真是“人分千里外,情在一送中”,古代詩詞里,還有很多關于離別的佳作,請同學們回去后搜集一些描寫送別的古詩,用我們今天的學習方法仔細品讀。

  教學反思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在這節(jié)課上,我利用創(chuàng)設的情境,抓住對重點字詞的理解去理解整首詩的大意,把重點落在想象詩歌描繪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上。為此,我制定了三個層次的教學目標:第一個教學目標,就是突破重點字詞,理解古詩的大意。第二個目標,就是領會古詩意境,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這也是本首古詩的教學重點。第三個目標,是注重古詩的朗讀和積累。為了達成以上的教學目標,我在課前就預先制作了一個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課前搜集了李白與孟浩然、黃鶴樓、廣陵等的相關資料,整個教學流程就按照“談話導入,了解背景,課題質疑、自學釋疑,感悟詩境、誦讀詩文、拓展學習”來進行。

  一、情景導入,了解背景

  本課教學從李白的《贈汪倫》導入,讓學生從詩人感受到朋友送別自己的深厚情誼中遷移到自己送別友人的真情,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為后面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課題質疑、自學釋疑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充分信任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通過自學,讓學生充分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訓練學生自學和口語表達能力,為進一步的學習打下基礎。在學生匯報的`過程中,根據學生在自學中遇到的困難,我就重點引導學生理解“何時送”和“怎么送”這兩個問題。

  三、學習古詩,體會詩情

  本環(huán)節(jié)通過學生自由讀、聽課件范讀、齊讀、教師范讀、劃分節(jié)奏讀等方式,使學生在讀中初步理解詩中蘊含的畫面與情感。

  在教學中就通過讓學生用優(yōu)美的詞句來表現三月的美麗,不但拓展了學生想象的空間,還訓練了語言,促使學生調動自己的語言積累并之得以活化。同時又輔以課件展示煙花三月的美麗,讓學生感到三月的美麗,美得并不空洞,為學生入情入境地讀奠定了基礎。

  在處理“怎么送”這個問題時,我主要引導學生身臨其境地去送別的現場,通過“老朋友的船走遠了,看不見了,李白也該回去了吧”比如:“這時長江里只有孟浩然的一條船嗎?李白為什么只見‘孤帆’呢?”“假如你就是李白,站在黃鶴樓邊,心中會想什么?”這三個問題,讓學生較深入地感受到李白和孟浩然之間的深情厚誼。在解決深層次的疑難后,我再引導學生個性化的朗讀最后兩句詩句,用自己的情感去誦讀古詩,用自己的聲音抒發(fā)自己的情感,就使孩子們與作者的情感水到渠成地產生了強烈的共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誦讀詩文,感悟詩情

  本環(huán)節(jié)通過播放配樂、教師引讀,使學生用自己的情感去誦讀古詩,用自己的聲音抒發(fā)自己的情感,感悟到詩中所蘊含的濃濃的惜別之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拓展學習,加強聯系

  課中,我安排了李白在一年后所作的《江下行》“去年下揚州,江送黃鶴樓。眼看帆去遠,心逐江水流”做為拓展學習,擴大閱讀面,加強了課內外的聯系,激發(fā)學生多積累古詩,讓他們通過反復的積累誦讀,轉化為內在的修養(yǎng)。

  總之,在課堂上,我本著充分相信學生,努力給他們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環(huán)境,給他們自讀自悟的機會,爭取使學生都“動”起來,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達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目的。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卻出現了很多不如人意的的地方,比如:

  1、語言不夠精煉,沒有經過精雕細作。

  2、節(jié)奏顯得前松后緊,整體把握不夠好。

  3、對于難點的突破,由于時間的關系,現得比較匆忙等。但我相信,隨著經驗的積累和不斷地學習,以上這些不足會逐步得到克服。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5

  一、概述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選自小學語文人教課標版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20課《古詩兩首》。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所寫,古詩所表達的是詩人送別好友時無限依戀的感情。詩的前兩行敘事,后兩行寫景,景中包含著一個詩意的情節(jié):帆影已逝了,而詩人還在翹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將友人送到目的地。

  本案例授課內容需1課時。本課時的設計理念:以一“送”字貫穿全文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以讀促悟,想象古詩所描繪的情景;以語言運用為中心,通過朗讀、想象、合作、表達等多種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在彰顯個性中,邊學,邊積累,邊創(chuàng)造;讓學生在自讀中真正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得到情感的陶冶。

  教案的設計不是一個接一個的問題設計,而是趨于方法的介紹和指導,至于具體的操作還要根據課堂上學生的表現來靈活應對,真正做主體學生的引導者。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

  (1)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能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古詩所描繪的情景。特別是第三、四句話所描寫的情景,天、地、水、情融為一體。

 。3)培養(yǎng)語言表達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想象思維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能夠通過老師以一“送”字貫穿全文的教學方式,動腦思考,表達感悟來學習古詩。

  (2)能夠仔細傾聽他人的`發(fā)言,能把對古詩的理解感悟用語言表達出來,并有與其他同學交流的愿望,體驗協作學習古詩的過程和方法。

 。3)能通過演一演、畫一畫、唱一唱、寫一寫等個性化的評價方式記憶古詩。

  (4)引導學生學習課外古詩,加大學生閱讀量。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能夠在誦讀中感受朋友之間深厚的友情。

 。2)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體會祖國語言文字的韻律美,意境美。養(yǎng)成課外主動積累詩文的良好習慣。

 。3)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1.中年級學生已經具備獨立閱讀的能力。

  2.學生的求知欲比較強,很有表現欲,上課氣氛活躍。

  3.學生善于想象,能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4.學生對于在多媒體環(huán)境下學習的方式非常感興趣。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1.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巧妙地設計引語,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案,解決課堂生成的問題,體現新課標倡導的學生是主體,以學定教的原則。并利用多媒體手段,創(chuàng)設詩意情境,讓學生通過觀看圖片、視頻,體會古詩天、地、水、情融為一體的寫法,感悟朋友間的深厚友誼。

  2.以“送”字貫穿全文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感悟古詩的內容,讓學生在自我活動中學習知識,感悟內容,激發(fā)情感。

  3.通過個性化的評價設計,幫助學生記憶古詩。

  4.通過自我反思,給自己一個評價,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養(yǎng)成自我檢查的良好學習習慣。通過學生間的互評使學生找到不足。

  五、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1.ppt課件。

  2.課文插圖、視頻(后兩句詩的情景、全詩情景朗讀)、音頻(樂曲《送別》)。

  3.學生用的畫筆。

  4.表演古詩時用的服裝、帽子。(有條件的可選用)

  5.多媒體教室、投影設備。

  六、教學過程

 。ㄒ唬⿲

  演示課件播放樂曲《送別》,在音樂即將結束時直入課題。(板書)

  1.生讀課題。

  [這是一首送別詩,題目中就有個“送”字。哪位同學能圍繞這個“送”提一提問題。想想可提什么問題?]

  2.對題目質疑,提出問題。

  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隨堂總結板書。

  如:“誰送誰?

  在什么地方送?

  在什么時候送?

  怎么送?

  送到哪?

  為什么送?

  ------

  設計意圖:課堂伊始,借助樂曲渲染離別氣氛,在借助樂曲調動學生的情感基礎上,引出課題。中年級學生已有初步的質疑能力,這個環(huán)節(jié)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一方面也可以體現以學定教的思想。

  (二)讀古詩,感知詩意

  1.學生根據板書的問題進行個性化閱讀古詩,并找出答案。

 。ㄒ詫W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確定相應的讀書時間)

  2.學生結合問題匯報交流,并感知詩意。

 、賹W生自由匯報,明白是“誰送誰”后,學生簡介作者,教師適時補充。(播放作者簡介的視頻。)

 、谡f說是什么樣的三月?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抓住“煙花”來想象爛漫的春天景象。

  如:是百花齊放的三月。

  細雨蒙蒙,花紅柳綠的三月。

  陽光明媚的三月。

  細雨綿綿,柳暗花明的三月。

  百花爭艷,鳥語花香的三月。

  設計意圖:聯系學生的生活實踐。巧妙設計引語拓展知識點發(fā)展學生的想象空間,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想象思維的能力。

  [你們的回答告訴老師一個讀書的好方法就是讀書要展開想象。謝謝同學們。下面繼續(xù)匯報。]

  ③利用課文插圖、視頻,引導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展開想象,體會送別情。

  重點理解“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老朋友的船走遠了看不見了,李白也該回去了吧?]

  (學生沉默了一會后,舉手回答)

  出示視頻“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保◣椭鷮W生體會詩意、感知情境。)

  [李白和孟浩然的感情真深啊,我們送一般的朋友,只送到家門外就回來了。李白對孟浩然真是——]

 。ㄉ齼蓛烧f出了下列詞語:依依惜別、一往情深、難舍難分------)

  [讓我們再次讀讀這首詩,體會一下這深情厚意。]

 。ㄉx,教師指導)

 、馨押诎迳蠁栴}的答案連起來說說?每個同學在下面先說給同桌聽一聽。

  (生與同桌互說后發(fā)言,教師個別指導。)

  [現在我們在影片中感知李白送孟浩然的情景。]

 。úシ乓曨l:《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情景朗讀。)

  設計意圖:觀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從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達到對古詩的理解。發(fā)掘詩句中關鍵詞,利用圖片幫助理解,有利于學生思維的活躍。通過視頻的情景朗讀,體會古詩的意境。

 。ㄈ┩卣怪R

  為了讓同學們更進一步的了解李白,了解唐詩,老師再補充一首李白的詩。

  課件出示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別》。

 。ê唵沃v解可參考另附資料《金陵酒肆留別》)

  設計意圖:擴大學生閱讀量,積累反映人間真情的古詩詞,進一步感受友情、友愛的溫馨。

 。ㄋ模┤目偨Y

  學生說說本節(jié)課的收獲有哪些?

  七、教學評價設計

  (一)自主選擇個性化評價內容

  1.畫一畫:李白和孟浩然送別的場景;

  2.演一演:李白和孟浩然送別的情景;

  3.唱一唱:根據自己所熟悉樂曲的旋律把詩詞唱出來;

  如:我愛北京天安門——故人西辭黃鸛樓

  4.寫一寫:把詩改寫成短文。

  設計意圖:學生是存在個性差異的人,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差異和個性化的學習方式,設計不同的評價形式,學生可以自主選擇自己喜歡、擅長的評價內容來完成記憶古詩的教學目標。

 。ǘ┰u價

  根據自己本節(jié)課的學習情況給自己畫張笑臉或哭臉,給同學畫張笑臉或哭臉。作為對自己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評價。

  設計意圖:發(fā)揮評價的激勵功能。學生通過自我反思,給自己一個評價,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養(yǎng)成自我檢查的良好學習習慣。通過學生間的互評使學生找到不足。

  附《金陵酒肆留別》

  【詩文解釋】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地的女子壓好了酒請客人品嘗。金陵的年輕朋友們來為我送行,送與被送的人都頻頻舉杯盡觴。請你們問問這東流的水,離情別意與它相比究竟誰短誰長?

  【詩文賞析】

  這是一首惜別的詩,雖然短,卻情意深長。全詩語言如同白話,但很有特色,洋溢著鄉(xiāng)土氣息。詩人寫情飽滿酣暢,起伏跌宕,清新自然。

  詩人描繪出了一幅令人陶醉的春光春色圖。春風暖人,柳絮飄揚,詩人即將離開金陵,獨自坐在江南水村的一家小酒店里飲酒為別。飛揚的柳絮飄滿小店,香氣醉人。詩人依依惜別之情,不覺涌上心頭。金陵子弟來送別,使詩人離別場面變得熱鬧起來,但是,越熱鬧,越會體現出離別后的寂寥。但詩人并沒有沉溺于離別之傷,而是情緒飽滿,哀嘆而并不悲傷,表現了詩人風華正茂、風流瀟灑的特點。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詞,讀懂詩句,理解詩意。

  2、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

  3、激發(fā)對祖國詩歌的熱愛,培養(yǎng)主動積累詩歌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移情換景,想象畫面,體驗情感。

  讀中悟情,讀中生情,讀中賞文。

  教學過程:

  一、初讀古詩

  師:同學們,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別離意味著也許終生都難以再見。多情自古傷離別,在詩人王維的眼中,離別是“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傷感,在詩人王勃的眼中,離別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樂觀,那么,在唐代著名詩人,“詩仙”李白的眼中,離別又是什么呢?

  整體感知古詩意思,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二、讀懂詩題

 、劈S鶴樓在哪里?

  出示:黃鶴樓背景介紹。

  師:黃鶴樓是天下名勝,是文人墨客流連聚會之所,又是傳說中仙人乘鶴升天之處。兩位瀟灑飄逸的詩人選擇在此辭別,雖是惜別,但更富有詩意。

 、茡P州是個怎樣的地方?

  出示揚州風光圖。

  揚州:美麗的江南城市,是當時最繁華的都會,尤其春天的.揚州到處歌舞升平,到處柳絮如煙,繁花似錦!把p十萬貫騎鶴下揚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⑶體驗孟浩然和李白各自的心情讀詩題。

  三、讀懂詩意

  1、品讀“故人西辭黃鶴樓”

  ⑴李白為什么要送孟浩然呢?你從哪里知道的?(理解“故人”)

  ⑵你了解他們之間的交情嗎?

  李白和孟浩然是忘年之交。孟浩然本是湖北省人,但常在吳、越、湘等地漫游。李白也喜歡漫游,從27歲到35歲的將近十年的時間里,比較固定地居住在今湖北安陸境內。他聽說孟浩然是個大才子,就主動拜訪他,孟浩然雖比李白大11歲,但兩位才子卻因為有著相同的愛好,一見如故,成為知己。

 、菐е鴮Α肮嗜恕钡恼鎿吹那檎x,指導讀“故人——西辭——黃鶴樓”。

  2、品讀“煙花三月下揚州”

 、懦鍪尽盁熁ㄈ隆

  ①看著這四個字,讓你想起了怎樣的畫面?

 、谑裁礃拥娜陆袩熁ㄈ履?還可以說是什么樣的三月?

 、蹜浲,李白在這柳如煙,花似錦的三月,他會和好朋友做些什么呢?

  ④誦讀有關江南三月的優(yōu)美詩句。

 、破肺丁跋隆敝

  下揚州的下換成“去”“往”等詞語有什么不同?從一個下字你體會到了什么?

  3、品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⑴長江自古以來就是交通要道,江上總是帆船點點,而此時在李白的眼中,為什么只看到一只小船呢?

  ⑵描述送別畫面。(播放課件:送別)

 、强戳怂蛣e場面,有什么話想對李白說?

  四、體驗詩情

  文字中最精妙的語言就是詩句,詩是要讀的,還要盡可能地讀出它的味道。分角色讀古詩(配樂:高山流水)

  女同學柔情地送別。(女生齊讀。)

  男同學深情地送別。(男生齊讀。)

  一起豪壯地送別。(齊讀)

  五、拓展延伸

  同學們,古典詩詞中的送別之情感人至深,有悲傷,有樂觀,有勸慰,有歡快……下面讓我們誦讀一些送別的佳句,感受古人那濃郁的離別之情。

  出示:

  蠟燭有淚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顿泟e》唐·杜牧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維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唐·李白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端投派俑问翊ā诽啤ね醪

  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秳e離》唐·陸龜蒙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秳e董大》·唐高適

  板書:送孟浩然之廣陵

  送

  李白 …… 孟浩然

  難舍難分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并默寫。

  3、利用電教媒體,感悟詩歌內容,想像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4、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想像詩歌所描繪的情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題意

  1、播放《送別》名曲,引導學生回憶讀過或學過的幾首送別詩。(力求在上課開始就創(chuàng)設一種情境,使學生較快進入到送別的氛圍中,達到“未成曲先有情”的效果。

  2、通過《贈汪倫》《別董大》等送別詩,初步感知古人的送別深情。

  3、投影介紹時代背景:古代交通不便,離別容易想見難,所以送行就成了人們表達深情厚誼的一種形式,也成了詩人們歌詠的題材。

  4、投影出示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5、引導學生朗讀。(注意“鶴”、“孟”、“陵”的寫法)

  6、讀題了解有關“送”的內容。

  ⑴師生交流有關黃鶴樓的資料。

 、普n件展示黃鶴樓風采,加深對這座名樓的認識。

 、菐熒涣髁私狻皬V陵”和“揚州”的關系。

 、榷嗝襟w出示黃鶴樓、廣陵的方住圖。

  ⑸師生交流了解李白與孟浩然的基本情況。

 、收垖W生完整表達詩題的意思。

 、颂崾緦W法:搜集資料是學習古詩的一個好辦法。

  二、初知詩意,質疑解疑。

  1、錄音播放朗讀錄音,《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自由練讀全詩,注意讀音正確。

  3、自讀自悟,了解詩句大意,并鼓勵學生質疑。

  4、集體交流。

 、胖该攀鲈娨狻

 、瀑|疑。

 、墙Y合投影弄懂“西辭”等詞的意思。

 、葞熒涣。

  三、故事導引,入境悟情。

  1、放錄音講述李白和孟浩然真摯友誼的故事。

 。ù颂幹v述兩人之間交往的生動故事,意在為學生理解后兩句埋下伏筆。)

  2、賞析“煙花三月”。

 、庞枚嗝襟w喚起學生生活體驗,觀看畫面想像,感受身邊鮮花盛開的春天是怎樣的美景。

  ⑵師生共議“煙”的豐富內涵,投影顯示其美麗的景色。

 、菐熒餐谝魳仿曋邢胂蟆盁熁ㄈ隆蹦橇钊松裢拿谰。

  ⑷拓展“煙花三月”。“煙花三月”不僅僅指黃鶴樓所在的武漢,還有揚州,乃至整個長江兩岸一派美好春景,更重要是體現了詩人愉悅的`心境。

 、芍笇Ю首x前兩句,自由讀,想象畫面的美景。

 、市〗Y:名樓美景遙相送,詩情畫意在其中。

  3、品析“碧空盡”“唯”等詞語。

 、磐队帮@示,學生談對“碧空盡”的理解。

 、啤斑h影”一詞體會李白目送帆船遠去時間之長,對友人的情感之深。

 、菐е约旱捏w會試讀第三四句。

 、戎该麑W生讀,師生評讀,跟著錄音讀。

  ⑸師生一起和錄音讀。

 、蕪淖詈笠痪渲,換詞理解品析“唯”,投影展示,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對摯友的一片深情,寄情于浩蕩的一江春水。體味作者佇立江邊時間之長,帆影“盡”而情“不盡”,“過盡千帆皆不是,一心只送孟浩然”的深情。

 、酥笇Ю首x后兩句。投影出示:情深意長。

  四、賞讀全詩,背誦全詩

  1、自由組合練習讀。

  2、聽錄音學生默讀。

  3、展示個性指名讀。

  4、師生互動背誦讀。

  五、遷移學法,進行練筆

  1、人間最美是真情。同學們,我們也曾經有過與親人、朋友分別的難舍時刻,你有怎樣的感受呢?能否用抒情的話甚至是詩的語言寫一寫?

  2、練筆。

  3、交流。

  六、拓展思路,布置作業(yè)

  1、除了送別詩,你還了解什么類別的詩?

  2、布置作業(yè)

  搜集李白、孟浩然的其他詩作,朗讀、欣賞、摘抄。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理解詩的內容,想象詩所描繪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情。

  教學難點:

  感悟詩境,指導朗讀。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你們想聽嗎?播放。這是李叔同的《送別》。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墨客因為送別而憂傷落淚,并揮筆寫下了許多動人的詩篇。詩仙李白曾經寫過的一首送別詩你們還記得嗎?(《贈汪倫》)指名背。這情誼比桃花潭水還要深。∽屛覀冊賮砀惺芤幌。齊背后兩句。

  今天我們要學習李白的另一首送別詩。

  二、解題

  1、齊讀課題。你從題目讀懂了什么?

  2、指名說。

  3、齊讀。

  4、古代交通不方便,朋友分別之后就很難再見,于是呀寫詩送別就成了一種風俗,當時的送別詩就和現在的流行歌曲一樣多。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黃鶴樓這一送別卻引起了轟動,在文學史上堪稱千古一別啊。為什么這么著名呢?這里有三名,在名樓黃鶴樓,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廣陵。論年齡,李白比孟浩然大十二歲,然而一樣的興趣愛好,一樣的才華橫溢,使他們互相仰慕,相見恨晚,即使是短暫的離別,也那么依依不舍。

  三、聽古詩朗誦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注意聽準字音。

  四、學習生字

  1、我們先和生字朋友打聲招呼,誰愿意讀?容易讀錯的再給大家提個醒。

  2、齊讀。

  五、初讀古詩

  1、指名讀,注意讀準字音。

  2、齊讀。

  六、節(jié)奏朗讀

  1、指名讀

  2、師范讀

  3、學著老師的樣子讀給你的同桌聽?凑l能讀出節(jié)奏美。

  4、誰愿意展示給大家聽?指名讀。

  5、齊讀。

  七、感悟詩境,品讀古詩。

  1、浩浩蕩蕩的長江水自西向東流,順流而下就能到達廣陵。哪個同學能幫我找出黃鶴樓和揚州的位置?指名上臺貼出黃鶴樓·揚州·貼對了嗎?生:對。評價:真厲害!師板書:揚州、黃鶴樓。為什么貼在這兒呢?能結合詩句說一說嗎?指名說。

  黃鶴樓在西,揚州在東,所以詩人說故人———

  孟浩然從黃鶴樓去揚州要順流而下,所以詩人說煙花三月———————————

  故人是什么意思?從哪知道的?生:注釋(老朋友)在這指誰?(孟浩然)再讀讀這兩句詩。

  2、煙花三月,那是春意盎然的時節(jié)。想去看看嗎?邊看邊想有哪些優(yōu)美的詞語可以描繪這美麗的景色。播放江南春圖配樂。你們的眼前是一個怎樣的煙花三月?指名說(繁花似錦,楊柳如煙,五彩繽紛……)哪個同學更厲害能用詩句來形容這美妙的春天?指名說,教師相機導讀:

  生: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師:楊柳如煙,可詩人卻沒有心情去欣賞,那是因為——

  生: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師:楊柳依依,可詩人仍然沒有心情去欣賞,那是因為——

  3、孟浩然的船走了?衫畎走在黃鶴樓上久久的'望啊望啊,他在看什么?指名說:船。幾只?生:一只。師:對!孤帆就是孤孤單單的一只船。板書: 詩人稱這只孤孤單單的船為?生:孤帆。

  可那是唐朝盛世!長江是主要的交通渠道。江上應該有許許多多來往的船,只課件點擊:江上千帆。為什么李白只看見孟浩然的孤帆呢?生:因為李白所有的注意力和感情都在孟浩然身上。師:李白眼中只有——孟浩然,是因為李白的心里只有——孟浩然。看到的自然就只有孟浩然的——孤帆。點擊課件去掉千帆。盡千帆皆不見,一心只送孟浩然。這是多么深厚的友誼啊!誰來再讀讀,指名讀。你的眼里有孤帆了。誰再來讀?眼中只有孤帆了,能不能讀出心里只有孤帆的感覺?你再試試。很好,范讀,再來一遍。齊讀。

  4、孟浩然的孤帆漸漸遠去,漸漸消失了。師板畫。李白還在看什么。可航。哪個詩句告訴我們?生:唯見長江天際流。一起讀一讀。唯見是什么意思?只看見。對,只能看見江水了了為什么李白還不離開?生:舍不得。這又是怎樣的情?生:依依惜別、難分難舍。是啊,怎樣才能讀出難分難舍的感情?自己讀看看。指名讀。帆盡了可情未盡啊,碧空盡和天際流降下來,延長來讀就更有味道了。一二組讀。我仿佛看到了那如長江水般永不停息的深情。三四組讀。我仿佛看到了那如江水般綿綿不斷的厚誼。男同學站起來吧。讓我們一起送孟浩然。這是豪壯的相送。女同學你們也來送送他。這是柔情的相送。男女賽讀。

  導讀:我的眼前是那一雙雙飽含深情的眼睛,我的眼前是那一個個翹首東望的李白:

 、欧瑵u漸遠逝了,已成了帆影。李白沒有離去,他望啊望啊,心中不禁涌起——

 、品瑵u漸遠逝了,已消失在藍天碧水的盡頭,李白還不肯離去,他望啊望啊,心中默念——

 、欠Я,只剩下那滾滾東流的長江水想起昨日種種,他踮起腳來,又在望啊望。⌒闹性俅文睢

  5、此時李白的心中在想些什么呢?讓我們一起再來感受那分別得畫面。邊看邊想。播放課件。

  帆盡了可情未盡啊!此時,李白一定有千言萬語想對孟浩然說,拿起你手中的筆用幾句話寫出李白的心情。

  出示:故人的船已漸漸遠去,李白不禁想:————

  指名說:

 。1)孟浩然啊孟浩然我多么希望你不要走。我們可以一起在這天下名樓飲酒作詩,吟詩作畫。師:那是多么愜意。

 。2)孟浩然啊孟浩然雖然我不能和你一起去揚州但我的心早已隨你去了。我們的友誼就像這滾滾長江東水。師:情深意長永不停息。

 。3)孟浩然啊孟浩然沒有你相伴我怎么能開心呢?和你在一起的時光是那么美好又那么的短暫。師:你道出了李白淡淡的憂愁。

  這深深地情,這濃濃的意化作了這首千古名詩。老師情不自禁想吟誦。師范讀。你們也來讀一讀。生齊讀。師生配合讀。老師讀一、三句,你們讀二、四句。

  八、拓展

  1、黃鶴樓的這一別別出了李白與孟浩然的深情,別出了孟浩然與李白的厚誼。時隔一年李白仍久久不能忘懷,又為這次送別寫下了一首五言詩。出示:

  《江下行》

  李白

  去年下揚州,江送黃鶴樓。

  眼望帆去遠,心逐江水流。

  讓我們一起讀一讀。輕一些再來一遍。帆去遠,心相隨!多么的情深意長啊!我們再來讀一讀。我來讀你們接。

  2、滾滾長江東逝水,不思量,自難忘。如果你有機會登上黃鶴樓,你一定會想起兩個人——李白和孟浩然。你一定會想起一首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你一定會再次深情吟誦——

  3、短短的四十分鐘過去了。我們也要說再見了。離別之際把這首動聽的歌曲送給大家。讓我們一起在音樂中感受李白與孟浩然的真情,體會友誼給我們帶來的溫暖與感動。

  九、作業(yè):

  收集送別詩句。抄一抄,背一背。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9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惫旁姾w面寬,意韻深遠,本課設計側重從搜集整理資料、潛心品析吟誦、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讓學生在讀詩的過程中,自由地、充分地與文本進行對話,在師生互動的閱讀實踐中披文入境,唱響“讀”的主旋律,讓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體驗,在讀中悟美,在讀中悟情。

  【教學目標】

  1、學習“孟、浩、陵、辭、唯”5個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在老師的指導下,借助工具書、注釋、圖片感悟詩歌的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3、激發(fā)學生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yǎng)學生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初步感悟詩歌的內容,能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

  教學難點】

  能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意。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閱讀了解古代送別詩相關內容,制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搜集相關內容。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一、情景導入,揭示詩題

  1、播放《送別》名曲,引導學生回憶讀過或學過的幾首送別詩。

  2、指名背誦《贈汪倫》、《別董大》。

  【設計意圖】

  未成曲調先有情。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情景,鋪陳一種調子,使學生較快進入到“送別”的氛圍,初步感知古人送別的深情。

  3、介紹詩歌創(chuàng)作的背景:古代交通不便,離別容易相見難,所以送行就成了人們表達深情厚誼的一種形式,也成了詩人爭相歌詠的題材!饵S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和《送元二使安西》兩首詩堪稱送別詩中極品,被人們傳誦至今。

  4、板書詩題,學習“孟、浩、陵”三個生字,了解詩題中有關“送”的內容:誰送誰?在哪里送?朋友要到哪里?

  【設計意圖】

  40分鐘的課堂是有限的,教師應珍惜每分每秒的時間引導學生有效學習。此環(huán)節(jié)緊扣題目,隨文識字,從詩題入手,設計幾個問題,幫助學生初步了解詩歌講述的故事。

  二、互動交流,分享信息

  1、課件展示黃鶴樓名樓風采,認識這座江南名樓。

  2、出示地圖,了解“黃鶴樓”與“揚州”的地理位置,教師相機板畫長江簡圖。

  3、學生交流課前搜集到的有關李白與孟浩然的資料。

  【設計意圖】

  古詩的創(chuàng)作年代距學生較遠,長江簡圖板畫不但助于學生明確地理位置,更有助于理解詩中“西辭”等意思;咏涣骼畎着c孟浩然的基本情況,為深悟詩情奠定基礎。

  三、初知詩意,質疑梳疑

  1、自由練讀古詩,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指名朗讀全詩,正音。

  3、自讀自悟,引導學生運用工具書或借助注釋等方式了解詩的大意。集體交流:

 、、指名概述詩的'大意。

 、啤⒁龑W生質疑。

  ⑶、結合板畫弄懂“西辭” 意思。

  【設計意圖】

  疑者,覺悟之機也。質疑環(huán)節(jié)有助于提煉研度專題,體現課標提倡的順學而導的課程理念。

  四、賞析儷句,入境悟情

  賞析“煙花三月”

  1、引導學生想象鮮花盛開的春天是怎樣的畫面,并用一、兩句話說一說。

  2、共議“煙”的豐富內涵。(如江邊水氣繚繞在繁花似錦的花叢中,具有一種詩意的美感;霧氣時聚時散,繚繞花間,使人產生無限遐想。)

  3、出示多媒體課件,配樂欣賞煙花三月的揚州如詩如畫的春景。

  【設計意圖】

  介入音樂元素,播放揚州春景視頻,欣賞“煙花三月”令人神往的美景,拓展想象,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由“形真”到“意遠”。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薄⒆x懂詩句。

  2、理解詩意。

 。场⒂懈星榈卣b讀古詩并背誦。

 。、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5、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想象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點】

  體會詩境,訓練語言。

  【課前準備】

 。、學生:

 、潘鸭嘘P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谱x熟課文。

 。病⒔處煟

  制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程序】

  一、揭題、解題

 。ǎ卜昼。)

 。、揭題。

 。、讀題。

 。、注意“孟(mèng)”的讀音及寫法。

 。、解題,注意黃鶴樓與廣陵的位置。

 。、“之”的意思。

  二、交流搜集的有關資料

  (3分鐘。)

 。、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關系?

 。、這首詩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

  三、理解詩意

 。ǎ保捣昼。)

 。、學生自學古詩:

 。ǎ捣昼姟#

  自學要求: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熟讀古詩,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詞典,理解字詞,翻譯詩句,做好講解古詩的準備。

 。、檢查交流自學情況:

  (10分鐘。)

  ⑴學生自愿或學習小組推薦同學講解古詩;

 、平處熥⒁庵更c,并點出這首詩中的幾個關鍵的不易掌握的字詞。“西辭”“盡”。

  四、體會詩境

 。ǎ斗昼姟#

 。、你認為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想象描述“煙花三月”是一個什么樣的圖景。李白這時有心情賞春嗎?為什么?

 。、這時長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為什么只見“孤帆”?

 。础⒗畎渍驹诎哆,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遠,心里會想些什么?

 。、借助插圖,體會詩的意境。

 。丁⒂懈星榈乩首x、體會詩的意境。

  五、借助詩境,訓練說寫

 。ǎ保捶昼。)

 。薄⒁龑В

  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師、兄長、朋友,

 。病⑼,他們生活上相互照顧,學業(yè)上相互幫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別,不知什么時候才能相見,黃鶴樓前兩人分別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學們想象一下,他們的分別時,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會是什么樣的表情。我們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當時的情景呢?要演戲,先要有腳本,請同學們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集體合作為這段情景的表演,寫一個腳本。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11

  一、 教學目標:

  1、 認識生字,在讀通讀順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誦全詩。

  2、 利用課本注解理解“之、故人、煙花三月”意思,在具體語境中理解“煙花三月、孤、盡、唯”的豐富內涵。

  3、 創(chuàng)設詩境,反復誦讀中體會詩人復雜心情,感受朋友之間真摯深厚的友情。

  4、 掌握學習古詩的基本方法。(步驟、借助工具書等理解詩意。)

  二、 設計意圖及教學思路:

  1、 從詩題入手,理解這首詩講的內容,初知大意。

  2、 通過貼黃鶴樓和揚州位置,感知方位,理解西辭。自東向西,順流而下,理解“下”。

  3、 抓住關鍵詞教學,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展開想象體會心情及和友人的感情!盁熁ㄈ隆奔葘懗鲭x別時節(jié),又透露出詩人對于孟浩然此行既帶著羨慕和向往又有不舍,即詩意的送別。“孤帆、唯見”借景抒情,李白眼中只有孟浩然,友人的帆已消失卻還佇立在樓上目送,想象話別場面,感悟深情。

  4、悟中讀,讀中悟,達到感情的升華。

  三、 重點、難點:

  準確理解詩意,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境。體會詩中情,讀出詩中情。

  教學準備:課前積累本回顧摘錄送別詩;了解孟浩然,及李白寫詩背景,兩人相識故事。

  四、 教學過程:

 。ㄒ唬⿵土暬仡櫵蛣e詩

  這是一首名為《送別》的樂曲,邊看邊聽,你心中是否會飛濺起幾朵情感的浪花,想起幾首曾經讀過的古詩來。

  生:《賦得古原草送別》 師:白居易的送別名篇。

  《贈汪倫》 李白和汪倫感情深厚嗎?能讀出來嗎?(生進步)這樣是不是有詩的味道了?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的詩。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古代呀交通不便,離別容易相見難,送行時以作詩表達深情厚誼就成了當時一種習俗!今天我們要學的就是一首很有名的送別詩。(師板書)

 。◣煂懙搅陼r)請同學們留意看老師寫這個陵。指導“陵”的寫法。請同學們寫兩個。

  (二)循序漸進,讀懂詩題。

  1、讀準題目

  題目當中就有兩個生字是帶后鼻音的,誰能讀準確?(課件出示二詞)

  請你帶大家讀一讀。

  師:他后鼻音讀得特別好聽讀準了音,詩句就讀得更好聽了,咱們一起來讀題目,黃鶴樓,齊——

  2、讀懂詩題

  同學們,從詩體題中讀懂了什么呢?

  ☆送別的地點是黃鶴樓。

 。阒傈S鶴樓在什么地方嗎?)

  ☆要遠行的人是孟浩然。

  ☆廣陵是要去的目的地。(師:廣陵是揚州的舊名。揚州是唐朝最繁華的城市。)

  ☆ “之”在古詩詞中出現頻率很高,用法不同,請你選一選在這兒是哪個意思?

  題目告訴我們孟浩然要到揚州去,李白在黃鶴樓為他送行。

  4、 感性讀題

  這首詩是李白三十多歲時寫的。論年齡,李白比孟浩然小十二歲,孟浩然是與他同一時期最著名的詩人之一。李白非常仰慕孟的才華、人品。他在詩中寫道“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他們之間的相識相知還有段小故事呢!通過預習誰知道?

  據說李白常在黃鶴樓上與人飲酒賦詩。有一天,他聽說仰慕已久的孟浩然就隱居在附近的襄陽,便立刻前往拜見。孟浩然聽說李白來了,顧不得整理衣冠,趕忙來到堂前。李白一見孟浩然,搶上一步說:“孟兄,李白早知道您詩名天下,特來求教!”“哪里哪里,賢弟過獎了,過獎了!你才華橫溢,我也久仰了呀!”兩人一見如故,從此一起游山賞月,飲酒賦詩,談人生,談抱負……就這樣,好幾個月形影不離,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不久,孟浩然要到江浙一帶遠游,李白有事不能同往,就在黃鶴樓為孟浩然送行。

  師:望著帆船遠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于是一首千古名詩誕生了……讓我們一起再讀詩題——

  讀懂題目傳遞給我們的信息,體會詩人創(chuàng)作詩歌的背景,這才算真正“讀懂詩題”。

  讀懂詩題是我們理解古詩的.第一步。接下來讓我們從具體詩句中來體會李白送別好友時的那種真摯情感。

 。ㄈ┳灾鲗W習,讀通句子

  1、自由讀

  學習古詩的第二步就是讀通句子。在咬準字音的基礎上注意詩的節(jié)奏。自己試試。

  2、反饋,指名讀并隨機指導

  誰能讀?(指導:生字辭的讀音平舌音讀準)

  再指一名。師總結:古人讀詩講究節(jié)奏感:剛才這位同學是按“故人/西辭/黃鶴樓”停頓,這是二二三節(jié)奏。老師讀一句你們接一句。

  “故人西辭”四個字連起來讀,就變成四三節(jié)奏(范讀),老師讀前四個字,后三個同學們讀。

  同學們前四個字,老師后三個字。

  就這種感覺,一起讀。

 。ㄋ模┙柚⑨專斫庠娨。

  1、詩句讀通了,第三步就是理解詩句的意思。同學們可以一邊默讀一邊借助書中和詞語手冊的注釋,初步了解這首詩的意思。

  2、理解“西辭、故人、下揚州”的意思。

  (師邊板畫邊解說:)滾滾長江水由西向東流,順流而下就能到達廣陵。哪個同學能幫我找出黃鶴樓和揚州的位置?指名上臺貼出黃鶴樓·揚州,貼對了嗎?生:對。評價:真厲害!師板書:揚州、黃鶴樓。為什么貼在這兒呢?能結合詩句說一說嗎?指名說。

  黃鶴樓在西,揚州在東,所以詩人說故人———

  故人在這是指誰?(孟浩然)

  由于長江水勢是自西向東,孟浩然從黃鶴樓去揚州要順流而下還是逆流而上,所以詩人說煙花三月-----------,這個下就是指——

  再一起讀讀這兩句詩。

  3、煙花三月,那是春意盎然的時節(jié)。(播放江南春圖配樂。)你們的眼前是一個怎樣的煙花三月?邊看邊想有哪些優(yōu)美的詞語可以描繪這美麗的景色。指名說(繁花似錦,楊柳如煙,五彩繽紛……)誰還能用讀過的詩句來形容這美妙的春天?指名說,教師相機導讀:

  生: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師:楊柳如煙,是詩人向往之地。

  生: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4、理解“孤帆、盡、唯見”,感悟離別之情。

  師:看來三月的揚州是令人神往的地方,作為喜歡游玩、善于游玩的李白來說,在這美好的時光里,不能去這樣一個美麗的地方,他的心中有的是一種羨慕,但和感情篤厚的好朋友分別,心中更多的會感到——

 。ㄉ汗陋、舍不得)

  默讀后兩句,邊在書上做記號,詩中哪些地方向你傳遞著這種情感?

  重點:

 。á佟氨M”、“唯”字襯托了李白送別孟浩然的過程以及對孟浩然無限深情。老朋友走了,李白仍獨立江樓,目送友人。李白一直盯著孟浩然的船,直到從視線里消失,船都看不見了,他仍不肯離去,孤獨的站在那里,只看見浩蕩的長江水滾滾向東邊流去。仿佛要把孟浩然目送到揚州一樣。李白對朋友的一片深情,正體現在這富有詩意的目送之中!讀。

  機動點撥:我們知道,家里有客人的時候,客人告別需要送送。一般關系的客人只是送出房門,而關系密切的要送到大門口,親近的朋友就送到街口,非常密切的朋友就送上車,等到車開動,也就回頭了。(李白怎么送)李白不是這樣,他不僅送到江邊,送上船,等到開船,而且一直站在江邊不回頭,直到看不見朋友的船。這是什么樣的朋友離開,這是怎么樣的友誼?

  ②孤帆。長江自古就是水上的交通要道,可以說是過江千帆,怎么會只有一只帆船呢?(因為李白所有的注意力和感情都在孟浩然身上,只關注友人的這只船,江帆點點,只見一船。)讀。 孤還有什么意思?(孤獨、寂寞。沒有了好朋友的親密相處,人再多,帆再多,心都是孤獨寂寞的。)讀。讀出孤獨。

  “我的心里只有你—孟浩然。 江帆點點,只見一帆,帆不見了,只看見長江水流呀流呀送你到揚州!边@唯見是什么意思?只看見。對,只能看見江水了為什么李白還不離開啊?(生:舍不得。)

  這又是怎樣的情啊?生:依依惜別、難分難舍。讀出難分難舍的感情。指名讀。

  帆盡了可情未盡啊,碧空盡和天際流,延長起來讀就更有味道了。一二組讀后兩句。我仿佛看到了那如長江水般永不停息的深情。三四組讀。我仿佛看到了那如江水般綿綿不斷的厚誼。

 。ㄎ澹⒄归_想象,多元感悟。

  1、多么真摯的情意,多么感人的畫面!李白有多少心里話想對孟浩然說呀!你就是李白,你想說什么?拿起手中的筆寫下來。

  2、(放音樂)道不盡的千言萬語,這深深的情,這濃濃的意化作了這首千古名詩。老師情不自禁想吟誦。師范讀。

  男同學站起來吧。一起送孟浩然。這是豪壯的相送。女同學你們也來送送他。這是柔情的相送。男女賽讀。

  我的眼前是那一雙雙飽含深情的眼睛,我的眼前是那一個個翹首東望的李白:

  帆船漸漸遠逝了,已成了帆影。李白沒有離去,他望啊望啊,心中不禁涌起——

 。┩卣

  1、黃鶴樓的這一別別出了李白與孟浩然的深情,別出了孟浩然與李白的厚誼。時隔一年李白仍久久不能忘懷,又為這次送別寫下了一首五言詩。出示:

  《江下行》

  李白

  去年下揚州,江送黃鶴樓。

  眼望帆去遠,心逐江水流。

  讓我們一起讀一讀。輕一些再來一遍。帆去遠,心相隨啊!多么的情深意長啊!我們再來讀一讀。

  2.滾滾長江東逝水,不思量,自難忘。如果你有機會登上黃鶴樓,你一定會想起兩個人——李白和孟浩然。你一定會想起一首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你一定會再次深情吟誦——

  作業(yè):課外摘錄表達人間真情的古詩詞。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理解“西辭”“煙花三月”“盡”“唯”等詞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體會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描寫的意境,感受朋友依依惜別的情誼。

  激發(fā)閱讀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生——課前熟讀古詩;收集李白的詩歌、生平資料;不理解的詞查,試著理解詩歌。

  師——課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加導入:

  (播放音樂)平時大家積累了許多古詩,想和老師對對詩嗎?

  能記住這么多的古詩,你們真棒。知道我們剛才所對的古詩是誰寫的嗎?你了解李白嗎?(課件李白素描圖出現)

 。ㄟ^渡)千年圣地黃鶴樓,如詩如畫江南春。當時詩人李白本該和老朋友孟浩然在黃鶴樓上共飲美酒,吟詩作賦,但此時老朋友卻要東下揚州,這真是世間離別情萬種,多有詩人訴心聲。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李白的這首送別詩。(出示課題)

  二、解詩題,知作者

  師:同學們,老師寫在黑板上的課題少了哪個字呀?(陵)這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掌握的生字之一,F在你們觀察下,有什么要給大家提個醒的?(“陵”右上是“土”,下邊是折文)觀察細致,請大家舉起小手和老師一起把課題補充完整。

  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W生交流自己讀題后所得:送的地點、誰送誰、“之”的含義、對黃鶴樓、廣陵及人物的了解、李白和孟浩然友誼故事等)

  教師隨機點撥學習方法:是啊,搜集資料,也是理解古詩的一個方法!題目中的關鍵詞我們都知道了,你能連起來說說題目的意思嗎?(生試著說題目意思)

  古代交通不方便,朋友分別之后就很難再見,于是呀寫詩送別就成了一種風俗,當時的送別詩就和現在的流行歌曲一樣多。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黃鶴樓這一送別卻引起了轟動,在文學史上堪稱千古一別啊。為什么這么著名呢?這里有三名,在名樓黃鶴樓,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廣陵。論年齡,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歲,然而一樣的興趣愛好,一樣的才華橫溢,使他們互相仰慕,相見恨晚,即使是短暫的離別,也那么依依不舍。

  三、讀通讀順,整體感知

  就是這么一首千古傳誦的名篇,我想大家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讀了吧,來自己先放聲讀讀,讀的時候一定要看清字形,讀準字音,讀吧。

  學習生字(我們先和剛才還未認識的生字朋友打聲招呼,誰愿意讀?容易讀錯的再給大家提個醒。個別讀——所有生字詞語都來了,全班齊讀)

  請一個同學來讀這首詩,老師給你加點伴奏,希望你能讀出韻味。其他同學邊聽邊想想你的頭腦中會浮現出怎樣的情景?

  想象得真好!正像大家說的,這首詩描寫了孟浩然在黃鶴樓向李白告別和李白站在岸邊目送孟浩然遠去這兩個情景。有誰知道哪幾句詩描寫了孟浩然在黃鶴樓向李白告別的情景,哪幾句詩描寫了李白目送孟浩然的情景?

 。▽W生讀詩句,交流:前兩句描寫了孟浩然告別的情景,后兩句描寫了李白目送孟浩然的情景)

  四、感悟詩境,品讀古詩。

  浩浩蕩蕩的長江水自西向東流,順流而下就能到達廣陵。我們在數學課上已經學過方位,知道平面圖上,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哪個同學能幫我貼出黃鶴樓和揚州的位置?指名上臺貼出“黃鶴樓”·“揚州”·貼對了嗎?生:對。評價:真厲害!為什么這么貼?能結合詩句說一說嗎?指名說。

  黃鶴樓在西,揚州在東,所以詩人說故人———

  孟浩然從黃鶴樓去揚州要順流而下,所以詩人說煙花三月———————————

  “故人”是什么意思?(老朋友)

  在這指誰?(孟浩然)從哪知道的?(注釋)真好,結合注釋是弄清古詩意思的好辦法。

  師:煙花給你們什么感覺?(漂亮,綻放……)為什么用煙花形容三月呢?還可以說什么樣的三月?

  生:百花盛開的三月,爭齊斗艷的三月,陽光明媚的三月,鳥語花香的三月……

  師:揚州是東南都會,自古繁華,現在又逢三月,這個季節(jié)去揚州,李白仿佛看見了揚州怎樣的一番景象?

  生:也是花團錦簇、繡戶珠簾,繁榮而又太平……

  師:老師請大家欣賞下這時的江南一帶的美景。(播放課件)此時此情此景,好友要去繁華都市,你有什么想說的?(小結: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時間也選擇得恰當。李白對友人的這次出游自然十分羨慕。也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愉快與向往。)

  師:有一個讀書的好方法就是展開想象,請想象剛才說的畫面并帶自己的感覺讀讀這兩句詩。

  孟浩然的船走了。可李白還在黃鶴樓上久久的'望啊望啊,他在看什么。恐该f:船。幾只?生:一只。師:詩中哪兒告訴我們?生:孤帆。師:對!孤帆就是?生:孤孤單單的一只船。

  可那是唐朝盛世!長江是主要的交通渠道。江上應該有許許多多來往的船只(課件點擊:江上千帆)。為什么李白只看見孟浩然的孤帆呢?生:因為李白所有的注意力和感情都在孟浩然身上。師:李白眼中只有——孟浩然,是因為李白的心里只有——孟浩然?吹降淖匀痪椭挥忻虾迫坏摹路。(點擊課件一支孤帆。)

  過盡千帆皆不見,一心只送孟浩然。這是多么深厚的友誼。≌l來讀讀,指名讀。你的眼里有孤帆了。誰再來讀?眼中只有孤帆了,能不能讀出心里只有孤帆的感覺?你再試試。很好,范讀,再來一遍。齊讀。

  “孤帆遠影碧空盡”,真的都盡了嗎?不盡的是什么?

  不盡的是滾滾長江水;不盡的是對孟浩然的無限思念之情。

  送上祝福的話。

  送君千里,終有一別。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李白望著孤帆遠去,江水滔滔,會在心里默默地對遠去的孟浩然說些什么呢?(江水是永遠流不盡的,我們之間的情意是不會斷的;今番遠去,何時再能相會?愿你一帆風順,一路平安……)能否用上我們積累過的送別詩來送送孟浩然?(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能不識君。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就像老師上課開始時介紹過的,送別詩已經成為當時一種風俗,有許多詩人都在送別他的親人和朋友時,寄情于詩表達出自己的深情厚義。請看(出示送別詩)古詩的學習還需要平時的積累,希望大家課下能多積累、多背誦送別詩。

  孟浩然的孤帆漸漸遠去,漸漸消失了。李白還在看什么啊?生:江水。哪句詩告訴我們?生:唯見長江天際流。一起讀一讀。唯見是什么意思?只看見。對,只能看見江水了了為什么李白還不離開?生:舍不得。這又是怎樣的情。可阂酪老e、難分難舍。是啊,怎樣才能讀出難分難舍的感情?自己讀看看。指名讀。

  加上第三句詩,誰來?

  帆盡了可情未盡啊,碧空盡和天際流降下來,延長來讀就更有味道了。一二組讀。我仿佛看到了那如長江水般永不停息的深情。三四組讀。我仿佛看到了那如江水般綿綿不斷的厚誼。男同學站起來吧。讓我們一起送孟浩然。這是豪壯的相送。女同學你們也來送送他。這是柔情的相送。

  導讀:我的眼前是那一雙雙飽含深情的眼睛,我的眼前是那一個個翹首東望的李白:

 、欧瑵u漸遠逝了,已成了帆影。李白沒有離去,他望啊望啊,心中不禁涌起——

 、品瑵u漸遠逝了,已消失在藍天碧水的盡頭,李白還不肯離去,他望啊望啊,心中默念——

 、欠Я,只剩下那滾滾東流的長江水想起昨日種種,他踮起腳來,又在望啊望!心中再次默念——

  師:是啊!人雖分,情永在,這兩句詩寫出了詩人目送朋友遠去的情景,抒發(fā)了朋友之間怎樣的感情?(板書:依依惜別)一年后,李白對自己的朋友,對當時送別孟浩然的情景仍舊念念不忘。這深深地情,這濃濃的意化作了這首千古名詩。老師情不自禁想吟誦。師范讀。你們也來讀一讀。生齊讀。師生配合讀。老師讀一、三句,你們讀二、四句。

  五、小結

  是啊,相見時難別亦難,從這首千古流傳的送別佳詩中,我們感受著古人那濃濃的情意,其實這樣的深情誰沒有遇到過呢?誰沒有這樣的親人朋友呢?一樣的深情,別樣的故事,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感受詩人王維和朋友依依惜別的深情。

  六、作業(yè)

  課下,背誦默寫這首詩,可以搜集送別的古詩讀一讀,背一背;還可以把這首古詩改編成一篇小故事,好嗎?下課。

  板書設計: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依依惜別

  教學反思:

  本課時的設計理念:以讀促悟,想象古詩所描繪的情景;以語言運用為中心,通過朗讀、想象、合作、表達等多種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在彰顯個性中,邊學,邊積累,邊創(chuàng)造;讓學生在自讀中真正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得到情感的陶冶。聯系學生的生活實踐。巧妙設計引語拓展知識點發(fā)展學生的想象空間,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想象思維的能力。發(fā)掘詩句中關鍵詞,利用圖片幫助理解,有利于學生思維的活躍。通過視頻的情景朗讀,體會古詩的意境。拓展送別詩積累擴大學生閱讀量,進一步感受友情、友愛的溫馨。

  在操作過程中,在朗讀方面效率低,范讀還要多揣摩,想象力這一環(huán)節(jié)因時間關系而不能盡情發(fā)揮,有點草草收場的感覺。在表揚學生方面做得比較好,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贊揚學生的用詞比較格式化,感覺與學生還是有點距離。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13

  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七冊第六組課文的主題是“人間真情”,精讀課文《古詩兩首》安排了兩首千古傳誦、膾炙人口的送別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其中的一首。

  本詩是李白出蜀壯游期間的作品。開元盛世,陽春三月,文人知己,江南名樓,繁華都會——這樣的創(chuàng)作背景使盛唐詩人筆下的這次離別在感傷之外,更充滿了少年人青春昂揚的氣息,充滿蓬勃的生命活力,色彩明麗,體現了盛唐獨有的精神風貌。因此,在“送別詩”中獨放異彩,是歷來傳頌的名篇。

  學情分析:

  本次執(zhí)教對象是農村四年級學生,借班上課,平時與學生沒有接觸。

  四年級是中年級向高年級過渡的橋梁,已經初步掌握了基本的閱讀方法,有了一定數量的語言積累,初步形成了較為穩(wěn)定的閱讀習慣。從思維發(fā)展的角度來看,四年級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fā)展的過渡階段。

  孩子能收集相關語文學習材料,但面不廣,收集材料較散。平時能積極發(fā)言,但公開課上表達欲望和自信心不穩(wěn)定。知識面和語言表達能力相對城鎮(zhèn)孩子較弱,在語言感悟方面深度不夠,語感一般。平時缺少不斷總結學法,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意識。

  設計思路:

  1、根據學情,放棄原先上組詩的想法。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元二使安西》這兩首詩之中選學色彩明麗、語淺意深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引導學生誦讀是經典詩詞教學之根本,誦讀是不可替代的融通語言和精神的言語感知活動,“讀”是主線,要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讀準、讀通、讀出節(jié)奏、讀出詩韻、讀出詩情,層層遞進,顯象得意。隨著對古詩語言逐步深入的品味,隨著放飛想象產生的多彩體驗,學生的古詩誦讀能力漸漸趨于個性化,成熟化。

  3、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歸納、積累學習的方法,以培養(yǎng)學生今后獨立閱讀古詩的能力!白x懂詩題、讀通詩句、理解詩意、體驗詩情”四個步驟做成卡片,每個步驟結束時及時總結并貼在黑板上,成為板書的一部分。

  4、注重氛圍的創(chuàng)設,注重引導每一位學生主動參與。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詞,讀懂詩句,理解詩意。

  2、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

  3、激發(fā)對祖國詩歌的熱愛,培養(yǎng)主動積累詩歌的習慣。

  4、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1、移情換景,想象畫面,體驗情感。

  2、讀中悟情,讀中生情,讀中賞文。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1、背景音樂:《高山流水》

  2熱身活動:分兩隊,小隊長領著賽背李白的詩。

  (啟用哪種背景音樂,確定什么課前活動內容,是經過了考慮和挑選的。高山流水遇知音,李白詩篇萬古傳!拔闯汕{先有情”,課前的一切準備都只為了讓學生進入和諧的感性氛圍。)

  一、談話激趣:

  1、歌星、演員、運動員,你喜歡哪些人?詩人、作家、科學家,你對誰的印象最深刻?

  2、你們想知道老師崇拜的名人是誰嗎?他是——

  (課件李白圖出現)

  (值得一提的是本人課件的設計:窗外一輪皎潔的明月——把酒問青天的狂放身影——鏡頭推進后李白半身頭像寫真,四幅頗具概括性的圖片緩慢推出,意在不知不覺中把學生帶進李白的詩歌世界。)

  3、李白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4、詩仙李白、酒仙李白,俠客李白,如果說唐代詩人多如天上的星星,那么李白就是星星中最亮的那一顆,他在文學上的輝煌成就,令后人望塵莫及。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李白的一首詩。(課件出示課題)

  (課件呈現的除課題,底色是古香古色的明黃,背景是一唱一和的兩個吟詩人?此茻o意,實則有心。)

  二、循序漸進,讀懂詩題。

  1、讀準題目

  ①題目中有生字(出示卡片“廣陵”),誰來讀一讀?(教師注意傾聽并評價“陵”的后鼻音讀法)

  大家一起讀。

 、 (出示卡片“孟浩然”)誰來讀一讀?(教師注意傾聽并評價“孟”的后鼻音讀法)全班一起來。

  孟的第一筆是什么(橫撇)。我們一起寫寫這個字(板演)

  (讀懂題目第一層要求:讀準音。)

  (先個體后整體,四年級的語基訓練既不放松也不刻意。不放松是因為對方言區(qū)的孩子來講,正音要成為一種自覺的習慣;不刻意是因為不能因技能訓練而影響了情感熏陶。)

  2、個性讀題

 、兕}目共有十個字,讀的時候不要平均用力,你覺得哪個字眼重要就著重讀那個詞,試著讀一讀吧,同學們。

  生自由練讀后師指名讀,相機點撥:

  ☆聽出來了,你想強調“黃鶴樓”,黃鶴樓是送別的地點。想看看黃鶴樓嗎?(課件)

  ☆他強調的是“送”,為什么呢?對,是一首送別詩。

  ☆同學們聽出來了嗎?他強調的是“孟浩然”,孟浩然是李白要送的人,也是李白的好朋友。

  ☆強調“廣陵”,廣陵是要去的目的地。揚州是唐朝最繁華的城市。

  ☆ “之”是什么意思?

 、诓煌母惺,不同的讀法,你想怎么讀題目呢?同學們自已再讀一遍題目吧!

  (鼓勵學生,只要是自己的思考,就大膽地說出來,大聲地讀出來。不怕重復,也不怕與別人不同。)

 、弁瑢W們,你讀懂了題目了嗎?題目的意思是什么?

  (讀懂題目第二層要求:帶著自己的感受讀,理解詩題字面上的意思。)

  3、感性讀題

  古代交通不方便,離別之后就很難再相見。于是,寫詩送別成了一種習俗,當時的送別詩就和現代的流行歌曲一樣多。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黃鶴樓的這一送卻引起了轟動,在文學史上被稱為千古一別,或三名一別。名是著名的名。(手指課題)在名樓:黃鶴樓,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廣陵。論年齡,李白比孟浩然小十二歲,然而年齡差距不是問題,一樣的酷愛自由,一樣的瀟灑飄逸,使他們互相仰慕,情投意合;一樣的才華橫溢,一樣的詩才出眾,使他們相間恨晚,無話不談,不再寂寞。即使是短暫的離別,也那么依依不舍。

  聽了老師的介紹,你想再讀一遍題目嗎?

  對,我們這才算真正“讀懂詩題”。

  (貼卡片“讀懂詩題”)

  (讀懂題目第三層要求:體會詩人的感受,讀出詩題背后的故事。有必要時,老師范讀。)

  總結學古詩的步驟:讀懂詩題是學好古詩的第一步。

  (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學生歸納、積累學習的方法,以培養(yǎng)學生今后獨立閱讀古詩的能力。)

  (讀準題目——個性讀題——感性讀題,三個小環(huán)節(jié)層層遞進,感情不斷升華。知人論詩,整體觀照,了解了特定的社會背景和創(chuàng)作背景,有了充分的個體思考與體驗,才稱得上真正“讀懂詩題”。題目為文眼,“讀題目”的環(huán)節(jié)是要舍得花時間。磨刀不誤砍柴工,只有真正“讀懂詩題”,才能自如走進詩境。)

  三、自主學習,讀通詩句。

  (出示卡片)“讀通詩句”。

  1、自由讀

  讀通詩句的要求是“認清字形,讀準字音”,同學們能做到嗎?

  帶著要求,讀一讀詩句。

  2、指名讀

  (強調“傾聽”,教師也要專心與學生一起傾聽,一起評價 。良好的學習習慣要隨時隨地培養(yǎng)。)

  3、讀出詩的節(jié)奏感

  古人讀詩講究節(jié)奏感:“故人/西辭/黃鶴樓”—這是二二三節(jié)奏。誰能接著往下讀?

  “故人西辭”四個字連起來讀,變成四三節(jié)奏(范讀),想讀的接著讀吧!

  (初讀詩歌的目標十分明確,一是面向全體,提出“認清字形,讀準字音”基本要求。二是讀出詩的節(jié)奏,初步感受詩韻律美。兩個目標簡單易行,增加讀詩學詩的'興味。)

  四、借助注釋,理解詩意。

  1、詩讀得這么好,詩句的意思你能讀懂嗎?讀懂古詩有個好助手,就是書上的注釋。借助注釋,我們就可以逐字逐句地讀懂古詩,(出示卡片:“理解詩意”。)

  同學們,先自己學一學,再把你讀懂的句子說給同桌聽,等一下老師可要考考你們呀!

  2、抽查對重點詞的理解,借助重點詞說說詩句大意。

  (強調“借助注釋讀懂古詩”的學習方法,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古詩的能力。本環(huán)節(jié)目的在于方法指導,切忌吹毛求疵,要求過嚴。學生能說出大意就行,學習時間不宜長,應有重感悟,輕理解的詩歌學習意識。學習方式是生生合作交流后指名發(fā)言,這樣能充分兼顧到每一個個體。)

  五、展開想象,體驗詩情

  1、進入詩境。

 、 (師邊板畫邊解說:)滾滾長江水由西向東流,老朋友孟浩然辭別西邊的黃鶴樓(板◎),要到東邊去(板◎),這就叫“ ”。

  (拿出黃鶴樓圖片和揚州圖片)哪位同學幫老師找出它們的位置?

  (黃鶴樓簡筆畫)

  (揚州簡筆畫)

  (板畫板演的直觀性讓學生真實體會“西辭”的方位,而不是停留于對詞語字面上的解釋。)

 、谌碌膿P州是什么樣的?詩人用了一個什么詞來形容?(煙花三月)

  想不想跟著孟浩然到揚州去游玩?(課件:揚州春景,古箏樂曲)

  啊,能到揚州去玩,多么令人!(師范讀前兩句詩)

  大家一起讀。(齊讀)

  指名讀。

  (教師要用心傾聽,注意通過評語挖掘學生內心感受,引導讀出祝福,讀出欣羨,讀出不舍,讀出詩情,讀出詩韻。此時,悠揚的音樂,醉人的畫面,傾心的想象,動情的朗誦,拉近了孩子與詩人的距離。)

 、勰克陀讶诉h去,李白在黃鶴樓上心馳神往,看呀,望呀,他究竟看到了什么?

  (板畫孤帆,書寫“帆盡”)

  長江,當時的水上交通要道,難道只有孤零零的一只帆船?

  (板畫眾帆,突出孤帆。)

  “我的心里只有你—孟浩然。江帆點點,只見一帆,船不見了,我看著帆,帆不見了,我只看見長江水流呀流呀送你到揚州!

  (師范讀后兩句)真是帆盡,“情未盡”(板書)。

  2、多元感悟。

  多么真摯的情意,多么感人的畫面!李白有多少心里話想對孟浩然說呀!你就是李白,你想說什么?

  (語近情遙,含吐不露。這兩句詩中找不到“友情”這個字眼,卻表達了何其深摯的友情。不合常理的“孤”與“唯”,充滿主觀感覺的“流”——依依惜別的深情巧妙地寄托在對景物的動態(tài)描寫之中,一切景語皆情語。值得回味,值得再三品讀!)

  3、感情升華。

  (欣賞課件“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師范讀,生接):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唯見長江天際流。

  (音樂“高山流水”)

  女同學,我們站起來送送孟浩然。

  男同學,我們站起來送送孟浩然。

  全班同學,我們一起送送孟浩然。(音樂停)

  4、融會貫通。

  我們一起再讀一遍題目。

  (插上想象的翅膀,穿越時空來到黃鶴樓上,文字符號化為鮮活的畫面。在瑯瑯讀書聲中,學生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詩人的心靈直接交流。生命如流水,別情如流水,無限關注依戀的眼光追隨著消失在視野之外的孤帆遠影,就化作水天與共,千古長存的長江巨流了。)

  六、小結

  (音樂:《送別》)

  離別是詩,離別是歌,離別總是情。一樣的送別,不一樣的情懷,我們今天學的《送孟浩然之廣陵》,我們下節(jié)課要學的《送元二使安西》,表達的是不同的離別情。四十分鐘很快過去了,陳老師也要和大家說聲再見了。離別之際,老師整理了一部分離別詩送給同學們,同學們讀一讀,比一比,感受感受古人淳樸的情懷,體驗深情厚誼帶給我們的感動和溫暖。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理解詩的內容,想象詩所描繪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情。

  教學難點:

  感悟詩境,指導朗讀。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播放歌曲《送別》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你們想聽嗎?(播放)。

  二、談話導入課題。

  剛才聽到的是李叔同的《送別》。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墨客因為送別而憂傷落淚,并揮筆寫下了許多動人的詩篇。請同學們看屏幕上的圖畫,猜一猜這是哪一首詩的內容?出示:《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送別詩,今天讓我們再次走近李白去學習李白的另一首送別詩。

  生:(齊讀課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三、解題,指導書寫生字。

  師:詩題中有一個特殊的字,是哪一個字呢?之”是什么意思呢?

  生:(去,到)

  自己再輕聲讀讀課題,看看題目中告訴我們哪些送的內容。

  生:送別的地方是黃鶴樓,要去的目的地是廣陵,送的友人是孟浩然。

  師:你真能干!一下子找到了三處!黃鶴樓了解嗎?(課件播放黃鶴樓片斷,學生觀賞。)

  生:江南三大名樓之一。

  師:滕王閣,岳陽樓是另外兩個。

  生:它在武漢。

  師:而且位于長江邊上。

  生:崔顥還為黃鶴樓題過一首詩呢!

  師:嗯!李白還夸過這首詩呢: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指導書寫)那我們先來看看“鶴”這個字。這是一個形聲字,它是左右結構。黃鶴樓就留下了仙人乘鶴升天的傳說。著名詩人崔顥曾經寫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就在這充滿神奇色彩的天下名樓,兩位瀟灑飄逸的詩人分別了,讓我們再來讀一讀詩題吧,

  生:《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三、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師:好,讓我們打開課本100頁,請大家自由地朗讀這首詩歌,讀兩遍,要讀準字音,讀通順,讀出節(jié)奏來。

  生:朗讀

  哪位同學愿意給我們字正腔圓的讀讀這首詩?聽的同學有個任務,他把5個生字讀準了嗎?

  生: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師:不但字音準確,而且還頗有韻味。我們把這種韻味再來感受一下。

  (讀)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師:真是富有韻味啊!讓我們來自由的練讀這首詩吧,按自己的速度和節(jié)奏讀,讀出自己的味道來,讀出自己的感覺來。

  生: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四、品詩句、悟詩情

  師:請同學們看大屏幕自讀這兩句詩,想一想哪一句詩用詞更準確?對比練習: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故人辭別黃鶴樓,煙花三月去揚州。這兩句詩有什么地方不同?

  “故人西辭黃鶴樓”:故人?辭?何謂西辭?西辭準確指出送別的位置(簡筆畫:長江、黃鶴樓、揚州)老朋友辭別了西邊的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下?(相當于詩題中的之?為什么用“下”比如說咱們去北京說不說下北京?用“下”可以看得出孟浩然乘船順流而下,從“西”和“下”看得出來作者用詞特別準確。)

  李白是什么時候送孟浩然去揚州的?

  生:李白是在三月送孟浩然去揚州的。

  師:李白說是“煙花三月”,三月份正是春天,我們來想象一下煙花三月的長江兩岸是什么樣子的?請同學們用一個詞、一句詩或者一段話描述春天的美景。

  生:三月的.長江兩岸鮮花盛開,綠樹成蔭。

  生:三月的長江,江水是碧綠碧綠的。

  師:此時的長江兩岸,那正是陽春三月,草長鶯飛,百花盛開,春意盎然,使我們感到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千里鶯啼綠映紅……春色滿園關不住。(播放課件)一枝紅杏出墻來。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師:剛才同學們說到春天來了,提到的都和鮮花有關,那就說“鮮花三月”好了,為什么說“煙花三月”呢?先議一議。

  生:因為花多,像浮動的煙霧。

  師:對!注釋中提到的。

  生:李白當時在長江邊送孟浩然,江邊水氣大,映襯著藍天的水氣像“煙”一樣。

  師:這就叫發(fā)現!這就叫智慧!

  師:就在這煙花三月的美好季節(jié),兩位情深意重的朋友分別了。望著帆船遠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于是一首千古別詩誕生了,讓我們放聲讀讀吧!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師:孟浩然去的是什么地方?

  生:孟浩然去的是揚州。

  師:你了解唐代揚州嗎?那時的揚州是我國整個東南地區(qū)最繁華的城市,是當時的大上海,是一座東方名城。揚州的繁華熱鬧吸引了許多詩人,同時也留下了許多詩文,老師收集了兩句描寫當時揚州城的。(課件出示: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杜牧夜市千燈照碧云,高樓紅袖客紛紛——王建)生讀詩句。

  師:孟浩然在煙花三月乘船去游賞一個繁花似錦。熱鬧非凡的揚州,此時李白會產生一種怎樣的情感?

  生:我認為李白此時非常羨慕孟浩然。(板書:羨慕)

  生:李白此時肯定在想:要是我能去美麗的揚州那該多好啊!

  師:這就叫向往。(板書:向往)

  師:是啊,李白此時充滿羨慕,所以他在詩中寫到:(生齊讀)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師:李白此時滿懷向往,所以他在詩中寫到:(生齊讀)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品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師:孟浩然煙花三月下揚州,李白的心里很羨慕,很向往。但是,當李白看著孟浩然漸漸遠去的時候,他的心里又是什么滋味?要知道,離他而去的是誰呀?

  生:孟浩然。

  師:在詩中,李白稱他為──

  生:故人。

  師:是故人,是好朋友,想象一下,兩位好朋友,兩位詩人、好朋友在一起的情景。

  生:他們在一起游覽名山名水,欣風景,碰到自己喜歡的風景,就作一首詩。

  生:傍晚的時候,他們在一起一邊喝酒,一邊欣賞明月,對著明月朗誦“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白云端!

  生:他們在一起的時候談天說地,談論國家大事,生活中的見聞,心中的理想。

  師:真是一段美好的日子呀!現在,孟浩然就要走了,我們和李白一起去送送孟浩然,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后兩行詩,看看李白是怎樣送孟浩然的?

  生:(自由朗讀后兩行詩。)

  師:從這兩行詩中,你看出,李白是怎樣送孟浩然的?

  生:李白一直站在江邊,看著孟浩然漸漸走遠。

  師:李白佇立江邊,遙望江面,難道真的只是看到了一葉孤帆,只看到了一艘小船嗎?可那是唐朝盛世啊!長江是主要的交通渠道。他還會看到什么?生:還會看到很多船。 ……

  師:江上應該有許許多多來往的船,那為什么他說是“孤帆”,為什么在他的眼里只有孟浩然“孤帆”呢?

  生:因為他的眼里只有朋友的船,其他的都視而不見。

  生:因為他只是來送朋友的,他只關心朋友的船。

  生:那時他自己心里的孤帆。

  生:因為朋友走了,他心里很孤獨。

  師:是啊,長江上一定會有千帆競渡,長江兩岸一定是繁花似錦,但是,此時此刻,詩人看不見,他能看到的,只有——

  生:孤帆遠影

  師:只有那一葉載著他的好朋友遠去的——

  生:孤帆遠影

  師:只有他心頭的那一葉裝滿了離愁別緒的——

  生:孤帆遠影

  生:李白看著孟浩然的船越走越遠,直到船不見了,他還在望著。

  師:李白在江邊站了很久很久,他的目光一直跟隨著那只船。

  讓我們隨著李白的目光,一起讀──(手勢提示)

  生:孤帆──遠影──碧空盡。

  師:隨著李白的目光,再讀。

  生:孤帆──遠影──碧空盡。

  師:隨著李白的目光,再讀。

  生:孤帆──遠影──碧空盡。

  師:從李白的目光中,你看出了什么?

  生:我看出李白很舍不得孟浩然。

  生:我看出李白很想跟孟浩然一起走。

  師:那你來讀讀這句詩。

  生:(朗讀:孤帆遠影碧空盡。)

  師:這是不舍的目光。請你讀。

  生:(朗讀:孤帆遠影碧空盡。)

  師:這是神情的目光。我們一起讀。

  生:(齊讀:孤帆遠影碧空盡。)

  師:小船消失在藍藍的天空,孟浩然走了。李白久久地望長江水,望著滾滾的長江水流向天際,他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生:他在想,孟浩然,祝你一路順風,在揚州玩得快樂。

  生:孟浩然,這一別,我不知什么時候才能再見到你?

  生:孟浩然,不知我們什么時候才能相聚,到時候,把揚州的情況給我講講吧!

  師:這深深祝福,這依依不舍,這濃濃情意,像這滾滾長江水連綿不斷。把這兩行詩讀出來。

  生:(朗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師:孤帆已盡,但祝福不盡,思念不盡。(示意另一名學生讀)

  生:(朗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師:這情意像江水一樣深,像江水一樣長。一起讀。

  生:(齊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師:真是情意深長啊!李白的情深義重感動了我們,感動了孟浩然,感動了千百年來的中國人,人們深深地喜歡上了李白的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我們一起讀整首詩

  生:(朗誦全詩。)

  師:如果讓我們把這個分別記下來,我想大概至少要用到好幾十個圖板。可是詩人李白用了多少筆墨呢?數一數用了多少個字?

  生:28個字。

  師:讓我們字字入目,句句用心的領悟,全詩雖沒有一個字直接寫情,可我們在字里行間卻分明看到了詩人的這顆心,感受到了這份情。自古離別多傷悲,“孤帆遠影碧空盡,”而不盡的卻是這濃濃的離愁,李白吟誦到,女生讀——

  生:(女)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師:人在千里外,情在送別中。這滾滾涌動的是詩人的情意,帶著這深深的情意,李白——

  生:(男)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在《贈汪倫》中說:(師生齊讀)“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今天我們要說,這流向天際的長江水也不及李白與孟浩然的情深意長。請再帶著深情齊讀這首詩。

  五、師拓展其它送別詩。

  六、請學生欣賞古詩新唱。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15

  一、教材分析

 。ㄒ唬┙滩暮單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人間真情”中的一首古詩。通過學習本組課文,讓學生感受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感情,體會互相關愛帶來的快樂與幸福。讓學生學著關心、幫助他人!豆旁妰墒住肥潜締卧牡谝黄n文,《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開篇之作,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寫的千古傳頌、膾炙人口的送別詩,描寫的是送別好友時的依依惜別之情,同時也寫出了祖國山河的壯麗美好。詩的前兩行敘事,后兩行寫景。詩人巧妙地將對好友的一篇深情寄托在動態(tài)的自然景物描寫之中,將情與景自然交融在一起。

 。ǘ┲仉y點分析

  文章所描繪的場景,詩人所處的時代離學生的時空距離較遠,理解詩人之間的感情是教學的難點;走進故事,走進古詩,走進名著,理解意思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三)設計理念

  1.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由易到難,螺旋上升,通過“讀詞”——“讀句”——“讀段”的教學,為理解詩意,體會情感這一“內核”這一教學目標服務。

  2.以讀為主,以詩為主,詩文對照,適當拓展。

  3.按照“找——劃——讀——想——說”的線條指導學生學習。

  二、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通過文詩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三、教學準備

 。ㄒ唬⿲W生準備

  1.學生通過查閱字典,認識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詞。

  2.自由讀文章2——3遍,能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ǘ┙處煖蕚

  教師應對詩歌的寫作背景,李白和孟浩然的詩歌成就,學生對李、孟詩的認知程度有所了解。

 。ㄈ┙叹邔W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ㄒ唬┖喗楸尘,引出課文題目。

  1.全班同學一起背誦兩首古詩《靜夜思》、《春曉》。 《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2.師評:這是一千多年前的唐詩,至今還是膾炙人口、婦孺皆知。了解它們的作者嗎。

  3.板書李白,孟浩然,了解李白和孟浩然的相關知識。

 。1)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稱為“詩仙”。其詩豪放飄逸,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是屈原以來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與杜甫并稱“李杜”,是華夏史上最偉大的詩人。

 。2)孟浩然,唐代詩人,湖北襄陽人,他和王維友誼深厚,史稱“王孟”。他潔身自好,他剛直不阿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為同時和后世所傾慕。李白稱贊他"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是晉代陶淵明后的山水田園詩的最高峰。

 。3)李白年輕時瀟灑倜儻,挎一把寶劍,帶上他最心愛的酒壺,離家出走,云游天下,在路過湖北襄陽時,認識了當時譽滿天下的大詩人孟浩然。孟浩然比李白大12歲,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二人的交往,兩人一見如故,相見恨晚,一起游山玩水,飲酒作詩,成為了親密的朋友。

  4、出示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感受他們離別時的動人情景。

  5.導入課題,板書課題《黃鶴樓送別》。

 。ǘ┏踝x課文,概括課文內容

  1、學生自學課文?帶著你的問題細細的朗讀課文,精讀深思。用筆把與這些問題有關的課文內容圈畫出來,寫寫你的感受。

  2、完成下面的填空:李白?孟浩然?并指名口頭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教師板書。

  (三)講讀課文

  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句子:

  1、暮春三月,長江邊煙霧迷蒙,繁花似錦,年輕的李白正在黃鶴樓上為大詩人孟浩然餞行。

  A、指名讀

  B、提問:誰能用學過的詞句來描繪一下春天的美景。你除了知道時間在暮春三月,還知道什么。

  2、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一會兒遠眺,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

  A、提問:從這段話中你體會到什么。

  B、感情朗讀兩人都把這依依惜別之情深深地藏在了心底,時間慢慢地過去,終于,這藏在心底的深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千言萬語涌上了心頭,李白舉起了酒杯說……(生接讀)?

  3、“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自從我結識了您,就一直把您當做我的兄長和老師。今天您就要順江東下,前往揚州,不知我們何日才能再見面,就請您滿飲此杯吧。”孟浩然接過酒杯,一飲而盡,說……(生接讀)

  A、思考:從這段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B、提問: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李白對孟浩然的敬仰之情、難舍之情。

  C、理解“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D、道不完的離別情,敘不完的朋友誼,讓我們舉起酒杯,再現這感人的話別場面,讓它深深地印在心底吧。在班級中找你的好朋友,一個演李白,一個演孟浩然,可以用上文中的語言,也可以發(fā)揮想象用上自己的語言,可以站起來。

  E、學生上臺表演

  4、知己離別是惆悵的、是憂傷的,但不忍別、終要別。孟浩然乘舟離去了,當時的情景是怎樣的。李白的表現又是怎樣的。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隨著江風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朋友已經遠行,從此人海茫茫,天各一方,這一別,不知何時才能見面啊。此情此景,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了,隨即吟出了膾炙人口的名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讓我們也一起隨著李白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送一送孟浩然吧。

  5、如果李白生活在現代,他一定會用現代的語言來表達此時激動的心情,假如你是李白,佇立在江邊,目送著友人漸漸遠去,你能把這首千古傳誦的名詩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嗎。請同學們結合課文內容想想這首詩的意思,你可以自己思考,也可以和同桌討論。學生反復誦讀、同桌討論。

  (1)暮春三月,長江邊煙霧迷蒙,繁花似錦,年輕的李白正在黃鶴樓上為大詩人孟浩然餞行。對應詩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2)友人登上了船。

  白帆隨著江風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

  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對應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五、布置作業(yè)

  A:積累送別詩,了解作者寫詩的背景,選擇其中的一首,模仿課文,將它改寫成一篇短文,寫下來。

  B:課文語言優(yōu)美,處處融情,選擇自己喜歡的背誦。

  教學反思:《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李白所寫的一首七言絕句,短短的28個字表達了一種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同時又有一種闊大深遠的意境。這是唐代時期非常盛行的送別詩中的佳作,讀來很有韻味。上這首詩歌前,我的本意既想教給學生一種學習古詩的方法,又希望學生能發(fā)散思維,大膽想象詩人與朋友分別時的畫面。于是,在教學設置上,我從題目入手,抓住一個“送”字,讓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學生覺得就一個字來提問非常新奇,紛紛舉手想要發(fā)言,在熱鬧的發(fā)言中,我步步啟發(fā),引導他們提出了“誰送誰”、“在哪送”、“送到哪”、“何時送”、“怎么送”、“為什么送”六個問題,讓學生圍繞這六個問題去反復讀詩,一一解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引導學生理解整首詩發(fā)生的背景、體會煙花三月的美景、感受詩人李白的難過和對友情的珍重并進行感情朗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非高。

  本詩中“煙花”一詞是學生感悟的`難點之一,在教學中就通過讓學生用優(yōu)美的詞來表現三月的美麗,再這種設計過渡到描寫春天的詩句,不但拓展了學生想象的空間,還訓練了語言,促使學生調動自己的語言積累并之得以活化。在理解后兩行詩時,抓住“孤帆”設疑:“這時長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

  ”xxx“為什么只見孤帆。

  ”xxx“站在岸邊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遠心里會想些什么。老朋友乘坐的帆船都看不見了,為什么還久久不愿離去。”用三個帶有層次性的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感受,理解,領悟。最后設計引語讓學生通過朗讀把李白的戀戀不舍傳遞給遠方的孟浩然,讓他們的友情天長地久,引領學生達到情同身受的意境。在課堂上,我本著充分相信學生,努力給他們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環(huán)境,給他們自讀自悟的機會,爭取使學生都“動”起來,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達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目的。

  有人說:詩歌是無聲的音樂。因此在課堂中要讓學生享受古詩的韻律美,畫面美以及整體美,以達到情感熏陶的目的!熬Y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文心雕龍》。要使學生披文以入情,教師就必須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披文入境,進而入情。在“悟詩情”教學環(huán)節(jié)時我讓學生先朗讀古詩再觀察圖畫最后音樂渲染,通過移情,換位思考:“如果你就是李白,李白就是你。你會對即將離開的孟浩然說些什么。”學生的情感體驗被調動起來,紛紛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課堂上流淌的是詩意的語言,涌動的是真實的情感,碰撞的是思維的火花。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們積累背誦。

  同時指出: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有許多的聚散離別,請你用幾句話,寫一寫與親人或好友離別時的場景或心情,并恰當運用學過的詩句來表達。這樣的教學,不僅增加誦讀積累的數量,也是一種初步的對比學習,激發(fā)并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和熱愛。

  最后的練筆意在讀寫結合,古為今用。有意思的是,課后張藝鑫同學竟然就在原詩的基礎上改動幾個字表達了自己對好朋友謝誰小學畢業(yè)能升入長郡中學的美好祝愿,聽起來還頗有意思。當然,這節(jié)課上也有不足之處。我在時間的把握上有些遺憾,致使后面的環(huán)節(jié)進行地不夠充分。原因在于我在預設學生匯報自學情況的時間不準確,對學生的學情沒有充分的估計。

  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jié)課的話,我會在課前充分地備好學生,對學生有一個充分的認識,這樣課堂教學會順暢得多。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08-16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經典優(yōu)秀教學設計02-23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優(yōu)秀教學設計03-11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優(yōu)】02-29

《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01-16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05-15

改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作文09-04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優(yōu)秀04-18

(精選)《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改寫作文12-28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改寫作文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