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在线免费视频,亚洲精品免费一级视频,日韩亚洲欧美大陆,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style id="t465f"></style>
<legend id="t465f"><u id="t465f"><thead id="t465f"></thead></u></legend>

<acronym id="t465f"></acronym>

<sub id="t465f"><ol id="t465f"><nobr id="t465f"></nobr></ol></sub>
<sub id="t465f"></sub>

可能性教學設計

時間:2024-09-08 14:02:24 教學資源 投訴 投稿

可能性教學設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可能性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可能性教學設計

可能性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冀教版小學數學第十二冊第五單元第103-104頁

  教學目標:

  1、經歷猜測、試驗、統(tǒng)計、分析數據等體驗事件發(fā)生可能性大小的過程。

  2、會求一些簡單事件的可能性,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3、了解可能性是描述隨機事件的數學模型,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求一些簡單事件的可能性,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學難點: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具學具準備:課件、色子、水槽等。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熟知目標

  師生游戲:猜色子

  師:乒乓球比賽中,選手通過猜裁判把乒乓球放在左手還是右手,決定誰先發(fā)球。你們認為這種方法公平嗎?

  看來可能性知識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這節(jié)課我們就對可能性知識進行整理和復習(板書課題)

  生讀學習目標

  二、復習舊知

  口袋里有標著1、2、3、4、5、6、7、8、9的9張數字卡片,每次摸出一張。

 。1)摸出“3”的可能性是()。

 。2)摸出偶數的可能性是(),摸出奇數的可能性是()。

 。3)摸出合數的可能性是(),摸出質數的可能性是()。

 。4)摸出的數小于6的可能性是()。

  你還能提出哪些有關可能性的問題?

  先獨立完成,然后組內交流

  請目前的每組5號同學展示

  展示后,學生提問,對抗組回答

  三、自主探究

  1、游戲探究,發(fā)現現象

  每組桌面有兩個色子,在表面上分別有1—6各點數。同組同學一起做游戲。兩人同時拋擲這兩個色子,把兩個朝上面的數加起來。記錄拋擲30次的結果。(指學生讀題)

  同學們猜猜正面朝上的兩個數的和中哪個出現的次數比較多?

  學生開始游戲,并做好記錄

  各小組出一個代表匯報統(tǒng)計的結果(學生整理在電子表格里面)

  2、畫圖表示,總結發(fā)現

  為了更直觀的看到數據的多少,我們用統(tǒng)計圖表示出來。先畫圖,再小組交流:從統(tǒng)計圖中能發(fā)現什么?

  3、解釋現象,理解原因

  為什么有的'和出現的次數多,有的出現的次數少呢?老師這有一個表,幫大家理解理解。這一排表示第一個色子面朝上的數,這一列表示第二個色子面朝上的數,中間的數表示兩個數的和。

  讓學生說說“2”“3”是怎么得來的,然后小組交流:有的和出現的次數多,有的出現的次數少的原因。

  請一名同學展示,其他同學補充。

  四、解決問題

  1、東安和順達兩家超市都開展有獎促銷活動,購物滿100元可從袋里摸球,摸到紅球贈送18元。你會選擇哪個超市?

  順達

  東安

  學生自己讀題,思考,準備展示

  2、如果你是順達老板,你打算怎么辦?

  小組討論設計方案,準備展示

  五、全課小結

可能性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p.103.例3及練習二十二第1-3題。

  教學目的:

  1、通過羅列出兩人玩“剪子、石頭、布”的所有可能的結果,計算出其可能性。

  2、了解采用“剪子、石頭、布”游戲的公平性。

  教學重、難點:不重復、不遺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結果。

  教學準備:投影儀、生收集生活中的等可能性事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生交流收集的等可能性事件,并說明其發(fā)生的可能性。

  2、計算發(fā)生的可能性,首先看一共有多少種可能的結果,再看發(fā)生的事件又幾種,最后算出可能性。

  二、新授。

  1、同學們都會玩“石頭、剪子、布”的游戲,誰能和老師一起玩?游戲……。

  這樣確定誰勝誰敗公平嗎?

  生發(fā)表意見。

  下面我們就用可能性的指示,看看這個游戲是否公平?

  2、羅列游戲中的所有可能。

  可交流怎樣才能將所有的可能都列出來,方法的交流。

  小麗石頭石頭石頭。

  小強剪子布石頭。

  結果小麗獲勝小強獲勝平。

  3、通過觀察表格,總結。

  一共有9種可能;小麗獲勝的可能有3種,小強獲勝的可能也是3種,平的可能也是3種。所以小麗獲勝的可能性是,小強獲勝的可能性是,二者相等,所以用“石頭、剪子、布”的游戲來決定勝負是公平的。

  4、反饋練習。

  p.103.做一做。

  重點說明:一共有多少種可能,如何想的。

  注重學生判斷的方法多樣化,(1)計算出單數、雙數的可能性;(2)其他方法,如雙數只有一個6,而單數則有兩個,因此末尾出現單數的可能是雙數的兩倍,因此這是不公平的。

  三、練習。

  1、練習二十三第一題獨立完成,集評。

  2、練習二十三第二題可以采用初步判定,然后羅列驗證的方法。

  3、練習二十三第三題制定游戲規(guī)則,小組內合作完成!

  四、課內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第4課中位數。

  教學內容:第九冊數學教科書第105--107頁“中位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中位數在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會求給定的一組數據的中位數。

  2、使初步學生了解“中位數”與“平均數”的聯系與區(qū)別,體會中位數的特點及使用范圍,會根據數據的具體情況合理選擇統(tǒng)計量。

  3、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能運用所學的知識合理靈活地分析和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理解中位數的意義,掌握求中位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中位數的意義,能根據數據的特點及所要分析的問題選擇合適的統(tǒng)計量。

  教具準備:課件、學生準備計算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姓名李明陳東劉云馬剛王明張炎趙麗。

  成績/米36.834.725.824.724.624.123.2。

  這是一組同學在體育課上擲沙包的成績統(tǒng)計表,你從這個表中得到哪些信息?

  生交流。

  二、新課學習。

  1、提問:你可以用一個數來表示這一組的同學擲沙包的水平嗎?

  生2:可以用他們的平均數來表示。

  計算平均數得27.7,發(fā)現和平均數相差太遠。

  分析: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2、認識中位數。

  中位數:把一組數據按大小順序排列后,最中間的數據就是中位數,它不受偏大偏小數據的影響。

  把擲沙包的成績數據進行大小排列,找出最中間的數來表示這組同學擲沙包的一般水平。

  辨析:中位數是一組數據按大小順序排列后,最中間的'數。

  3、小結。

  平均數、中位數都是反映一組數據集中趨勢的統(tǒng)計量,但當一組數據中某些數據嚴重偏大或偏小時,最好選用中位數來表示這組數據的一般水平。

  4、教學例5求一組數據的中位數。

  出示數據,問:用什么數來表示這一組的一般水平?

 。1)求平均數。

 。2)按大小排列(從大到小,從小到大),求中位數。

  (3)矛盾:一共有偶數個數最中間的數找不到?

  討論……………..結論:一組數據中有偶數個數的時候,中位數是最中間的兩個數的和除以2。

  計算出中位數來。

 。4)比較用平均數還是中位數合適。

  小結:區(qū)分平均數、中位數的適用范圍。

  5、在上面的數據中如果增加楊東的成績2.94米,這組數據的中位數是多少?

  排列大小,找出中位數。

  6、課內小結。

  什么叫中位數?和平均數的區(qū)別。

  三、練習。

  練習二十三。

  1、第1--2題。

  2、第3題。

  課后作業(yè)第4題。

  四、課內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可能性教學設計3

  第1課時:可能性

  教學目標:

  1.結合擲硬幣的游戲,通過豐富的生活實例體驗一些事情發(fā)生的不確定性,感受簡單的隨機現象。

  2.能用可能、一定、不可能來描述簡單事件發(fā)生的情況,并能夠列出簡單的隨機現象中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

  教學重點:

  能對一些事件的可能性作出正確判斷。

  教學難點:

  能用數學語言描述探索發(fā)現的過程和結論。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

  師拋硬幣,讓生猜想哪個面可能朝上?生:

  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研究可能性的問題。

  二、探究新知

  1、 轉轉盤,感受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1)猜想

  出示四個轉盤:圖

  猜測:轉動①號盤,指針停在哪種顏色上的可能性大?②③④號呢?讓生獨立猜測,并說一說想法。板書 :可能性大,可能性小

 。2)體驗:以小組為單位各做10次實驗。

 。ㄌ崾痉止ぃ阂蝗宿D轉盤,等指針停止后,把指針指向中央,其他人再轉;小組學生輪流填表。全班分四個組,分別轉①②③④轉盤。)

 。1) 匯報,全班交流。

  2、 紙杯感受事件可能性有大小

 。1)猜想:拋出紙杯后,紙杯落地可能出現的情況。同桌交流并回答。

 。2)實驗驗證

  每人重復做5次,并記錄表中。投影出示

 。3)、匯報交流。

 。4)、師生小結。

  3、摸球感知,進一步了解可能性

 。ǎ保、出示盒子:出示問題:(要求:先讀題,理解題意,獨立填寫)

  分組實驗加以驗證、結論。

  (2)、討論: (課本76頁)師:一次摸出兩個球,可能出現哪些結果?先讓學生看清楚箱子里放的球的顏色和個數。

 、 填表 ②小組實驗 ③結論。

  三、鞏固練習

  P76試一試。拋出一枚圖釘,可能出現什么結果?列舉出來并驗證。

  四、評價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第2課時:摸球游戲

  教學目標:

  1、通過猜想實踐驗證,經歷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過 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可能性》中的不確定現象。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包括事件發(fā)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初步體驗現實生活中的不確定現象。

  教材編寫的`主要特點如下:

  (一)從現實生活出發(fā),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及感興趣的游戲活動中感受事件發(fā)生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本節(jié)課的初始選取了學生非常熟悉的新年聯歡會的生活情境,運用聯歡會上的游戲活動引入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在此基礎上,通過大量的生活中的實例豐富學生對不確定現象的體驗,有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感受數學就在自己身邊。

  (二)以學生試驗操作為主,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為學生提供探索與交流的平臺。 教材通過設計抽簽、摸棋子等活動,豐富學生對不確定現象的體驗,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從不確定現象中尋找規(guī)律,有利于讓學生深入體會事件發(fā)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教學對象分析:

 。ㄒ唬⿲W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 本年齡段學生好奇心強、思維活躍,思維方式是以形象直觀為主,開始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能夠有意注意的持續(xù)時間較短,喜歡在游戲當中學習。但是合作意識較弱,需要教師進行正確地引導。

 。ǘ┰趯W習本課之前應具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三年級的學生對于生活中事件發(fā)生的不確定現象應有一定的經驗;對于一定可能不可能這些詞語應有一定的理解;應具備一定的試驗探究及與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1.了解事件發(fā)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2.能正確判斷生活中一些簡單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并能運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來進行描述。

 。ǘ⿺祵W思考

  1.經歷猜測實踐驗證的試驗過程,體驗事件發(fā)生的不確定現象。

  2.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并能合理闡述自己的觀點。

可能性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44頁主題圖、例1、第45頁“做一做”及相關練習,第49頁“生活中的數學”。

  教學目標:

  1.初步體驗事件發(fā)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能列出簡單的隨機現象中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能結合具體問題情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詞語來描述事件發(fā)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2.借助猜測、實驗、交流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通過學生對確定現象和不確定現象的體驗,體會數學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通過活動,使學生體驗事件發(fā)生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

  教學難點:使學生能結合具體問題情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詞語來描述事件發(fā)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教學準備:課件、節(jié)目卡片、抽獎盒。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激活經驗

  (一)游戲1:猜猜硬幣在哪只手里。

  1.教師將枚硬幣握在手中,并在背后交換位置,讓學生猜一猜硬幣在哪只手里。說一說你能確定嗎?

  2.教師打開沒有硬幣的手,再讓學生猜一猜硬幣在哪只手里。說一說你能確定嗎?為什么?

  (二)游戲2:猜猜拋出的硬幣是正面朝上還是反面朝上。

  1.教師將這枚硬幣拋出,讓學生說出可能是哪個面朝上,要求說出所有可能。

  2.讓學生猜一猜是哪個面朝上。

  3.教師揭示結果。

 。ㄈ┙沂菊n題。在生活中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是不確定的。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究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初步感知事件發(fā)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為學生進一步探究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活動體驗,探究新知

 。ㄒ唬﹦(chuàng)設情境,感知生活中的隨機現象。

  1.課件出示主題圖:聯歡會抽簽表演節(jié)目。

  2.指名回答(問題預設)。

 。1)同學們用抽簽的方式表演節(jié)目,能事先確定自己表演什么節(jié)目嗎?

 。2)有哪些可能?(此時由于不知道抽簽的內容,因此有多種可能。)

 。ǘ┗顒犹骄,體驗事件發(fā)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例1情境)教師拿出三張卡片,上面分別寫著“唱歌”“跳舞”“朗誦”(告知學生),放在桌上,選三名學生依次上來抽簽,并分三步分析事件發(fā)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逐步完成研究報告。

  剩下卡片張數

  確定

  不確定

  3

  2

  1

  1.桌上有三張卡片時的抽簽情況。

 。1)讓學生分析:第一名同學能確定抽到什么節(jié)目嗎?他可能會抽到什么節(jié)目?請說出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此時有三種可能發(fā)生的結果)

 。2)讓第一名學生抽簽,展示抽到的結果,填寫報告單。(假設抽到跳舞)

  2.桌上剩下兩張卡片時的抽簽情況。

 。1)讓學生分析:第二名同學能確定抽到什么節(jié)目嗎?他可能會抽到什么節(jié)目?請說出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此時有兩種可能發(fā)生的結果)

 。2)進一步分析:他不可能抽到什么?能確定嗎?(由于舞蹈已被第一名同學抽走,因此能確定第二名同學不可能抽到跳舞。)

 。3)讓第二名學生抽簽,展示抽到的結果,填寫報告單。(假設抽到朗誦)

  3.桌上剩下一張卡片時的抽簽情況。

 。1)讓學生分析:第三名同學能確定抽到什么節(jié)目嗎?為什么?(由于舞蹈和朗誦都被抽走,可以推斷出剩下的卡片是唱歌,因此能確定第三名同學不可能抽到舞蹈或朗誦,一定抽到唱歌。)

 。2)讓第三名學生抽簽,展示抽到的結果,填寫報告單。(抽到唱歌)

  剩下卡片張數

  確定

  不確定

  3

  可能抽到唱歌、跳舞、朗誦

  2

  不可能抽到跳舞

  可能抽到唱歌、朗誦

  1

  不可能抽到跳舞或朗誦;一定抽到唱歌

  4.對照研究報告分析、總結。

  (1)小組討論:通過剛才的抽簽活動,你們發(fā)現了什么?

 。2)引導學生得出事件發(fā)生有時是確定的,有時是不確定的;事件發(fā)生如果是確定的,可以用“不可能”“一定”描述;事件發(fā)生如果不確定,可以用“可能”描述;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與剩下的卡片有關等。

 。ㄈ┯螒蜢柟,豐富對確定現象和不確定現象的體驗

  教師拿出抽獎盒(事先準備好教材第45頁“做一做”中的抽獎盒),規(guī)定:抽到綠色棋子為中獎。

  1.抽獎比賽,大膽猜測。

 。1)教師選兩組學生依次在左邊和右邊抽獎盒抽獎,中獎人數多的為獲勝。

 。2)猜一猜:左邊盒子里放的什么棋子?右邊盒子里放的什么棋子?

 。ㄍㄟ^學生在左邊盒子里摸出的均為紅色,可以猜到左邊盒子里都是紅棋子;學生在右邊盒子里摸出的有紅、黃、藍、綠各色棋子,可以猜到右邊盒子里有紅、黃、藍、綠棋子。)

  2.教師展示抽獎盒中的棋子,驗證猜想。

  3.分析提升。

 。1)小組討論:為什么左邊盒子沒人中獎而右邊盒子有人中獎?

  通過對比,可以分析出左邊盒子里面均為紅棋子,不可能摸出綠棋子,因此不可能中獎;右邊盒子里有綠棋子,因此可能摸出綠棋子,就有可能中獎。

 。2)課件出示“做一做”,學生回答問題并分析下述問題。

 、倌膫盒子里肯定能摸出紅棋子?為什么?

  分析:在左邊的盒子里裝的都是紅棋子,所以一定能摸出紅棋子,“在左邊的盒子里摸出紅棋子”這個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而右邊的盒子里有紅棋子,所以可能摸出紅棋子,但不一定能摸出紅棋子,“在右邊的盒子里摸出紅棋子”這個事件的發(fā)生是不確定的。

 、谀膫盒子不可能摸出綠棋子,哪個盒子可能摸出綠旗子?為什么?

  分析:左邊的盒子里沒有綠棋子,所以不可能摸出綠棋子,“在左邊的盒子里不能摸出綠棋子”這個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在右邊的盒子里有綠棋子,可能摸出綠棋子,但不一定能摸出綠棋子,“在右邊的盒子里摸出綠棋子”這個事件的'發(fā)生是不確定的。

 、廴绻谟疫吅凶尤我饷粋棋子,可能是什么顏色?為什么?

  分析:右邊的盒子里有紅、黃、藍、綠四種顏色的棋子,所以摸出的棋子顏色有紅、黃、藍、綠這四種可能的結果。

  (四)聯系生活,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1.課件出示教材第49中“生活中的數學”,了解身邊的確定現象和不確定現象。

  2.學生舉出其他生活中的確定現象和不確定現象。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首先創(chuàng)設“聯歡會上抽簽”的情境,讓學生通過自己熟悉的生活經驗感知有些事件發(fā)生是不確定的,接著讓學生親自參與“抽節(jié)目”的活動,逐步體驗事件發(fā)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并通過對研究報告的分析,學會用“不可能”“一定”和“可能”來對事件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進行描述,并能列舉所有可能的結果。然后借助摸棋子游戲,進一步豐富學生對確定現象和不確定現象的體驗,最后通過“生活中的數學”,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確定現象和不確定現象的理解,學會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判斷事件發(fā)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三、鞏固練習,內化提升

  (一)基礎練習

  1.判斷下列事件是否可能。(一定的打√,不可能的打×,可能的打○)

 。1)三天后下雨。 ( )

 。2)爸爸的年齡比兒子的年齡大。( )

  (3)小明跑完100米只用了2秒。( )

 。4)地球繞著太陽轉。 ( )

  2.以學生說一說的形式完成教材第47頁第1、2題。

 。ǘ┚C合練習

  1.以學生獨立完成的形式完成教材第47頁第3題,學生交流答案,并說說為什么。

  2.以學生獨立完成的形式完成教材下題,學生展示不同答案。

  【設計意圖】練習分了兩個層次。其中基礎練習主要是鞏固學生對事件發(fā)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認識,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判斷,并能列舉簡單隨機現象中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綜合練習則是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四、全課總結,暢談收獲

 。ㄒ唬⿲W生總結

  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ǘ┙處熆偨Y

  今天我們認識了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并學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詞語來描述事件發(fā)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希望大家今后能更多地關注生活中的可能性,我們還將進行深入探究。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說出本節(jié)課的收獲,使學生自主回顧本課的主要內容,歸納本課獲得的經驗和方法,教師的總結則是進一步對所學知識點進行梳理,從而對全課進行總結。

可能性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認識1格表示1個單位的條形統(tǒng)計圖,經歷簡單數據的統(tǒng)計過程,會制作簡單的統(tǒng)計圖,能根據統(tǒng)計表和統(tǒng)計圖回答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統(tǒng)計的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會進行數據的統(tǒng)計,會制作統(tǒng)計圖,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數據的統(tǒng)計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近視眼發(fā)病率。

  1、出示明光小學20xx年一年級至六年級近視眼發(fā)病情況統(tǒng)計表。

  2、制作統(tǒng)計圖。

 。1)先讓學生觀察這張統(tǒng)計圖,說一說統(tǒng)計圖的橫行表示什么?豎列表示什么?

 。2)觀察豎列,看一看一格表示幾?

 。3)要求。讓學生說說在制作統(tǒng)計圖的過程需要注意些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3、回答問題。

 。1)問題:幾年級的發(fā)病人數最多,達到()人。

 。2)問題:全校的近視眼人數共多少人?要求學生列式計算。

 。3)問題:六年級發(fā)病人數是一年級的幾倍?要求學生列式計算。

  二、1分鐘跳繩。

  1、出示三(1)班男同學1分鐘跳繩的成績情況。

  2、統(tǒng)計數據。

  有的學生可能說通過同桌合作完成,也有學生可能一個一個進行統(tǒng)計……

  (2)建議大家同桌合作完成:一個學生報成績,另一個學生用“正”字的方法進行統(tǒng)計。

 。3)交流統(tǒng)計的`結果。

  3、制作統(tǒng)計圖。

 。1)觀察統(tǒng)計圖的橫行和豎列分別表示什么?1格代表幾?

  4、回答問題。

 。1)問題:三(1)班男同學跳繩成績最好的是幾號同學,跳了幾個?

  問題:學校規(guī)定,1分鐘達標成績是110個,三(1)男同學達標人數是幾個,占男同學的幾分之幾?

  讓學生觀察這張統(tǒng)計表,說一說你看了以后想要發(fā)表什么意見或建議?

  學生獨立制作統(tǒng)計圖。完成后先與同桌進行交流,然后再集體交流。

  學生獨立完成后匯報

  讓學生說一說看到這些數據后你有什么感想?

 。1)讓學生思考通過怎樣的方式對這些數據進行統(tǒng)計?

  讓學生思考:如何檢驗統(tǒng)計的結果是否正確:把統(tǒng)計結果的人數加起來看是否等于原先的人數。

  獨立完成其制作。完成后同桌交流,再集體交流。

  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課題第二節(jié)復習課課時52

  教學目標:1、根據統(tǒng)計表,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知道事件發(fā)生的不確定性,能夠列舉結果,并能描述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

  2、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解決問題,在可能性中能列舉結果和可能性的大小。

  解決實際問題。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回收報紙的統(tǒng)計表。

  1、出示三(1)班同學回收廢報紙的情況統(tǒng)計表。

  2、根據統(tǒng)計表回答問題。

  (1)問題:全班共回收報紙多少千克?

  要求學生列式完成。

  25+28+30+18+24+25=150(千克)

 。2)問題:平均每個小組回收廢報紙多少千克?

  (3)問題:如果每千克廢報紙值6角,這次回收的共值多少元?

  在解決過程中,引導學生注意單位的換算。

  150×6=900(角)=90(元)

 。4)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二、擲小正方體。

  1、出示小正方體的情況:6個面上分別寫著數字1、2、3、4、5、6。隨意拋一下,小正方體落在地上后哪面朝上?可能出現哪些結果?

  2、實驗。每個同學拋20次,并記錄每次出現的數字,記在書上。

  6、觀察這些數據后,你想說說什么?

  三、摸一摸、猜一猜。

  1、口袋里有一個紅球和一個黃球,從中任意拿出一個球,可能是什么球?

  2、口袋里有8個紅球和2個黃球,從中任意拿出一個球,拿出什么球的可能性大些。

  要求學生列式完成:

  150÷6=25(千克)

  學生討論匯報

  要求學生能夠羅列出現的結果。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

  3、個人匯總。將自己拋了20次的結果進行匯總,出現每個數字的次數分別是多少次。

  4、小組匯總。每個小組的成員將自己的結果匯報給小組長,小組長進行統(tǒng)計。

  5、全班匯總。教師對每個小組的情況進行全班匯總,將結果出示在黑板上。

  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可能性教學設計6

  教材分析

  《統(tǒng)計與可能性》是蘇教版小學數學第五冊第九單元第1課時的內容!督y(tǒng)計與可能性》是在學生學習過一些簡單的可能性知識,知道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不確定的,會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來描述一些簡單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為下面學習可能性的大小打好鋪墊。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經歷與體驗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過程,學會用畫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體會統(tǒng)計是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

 。2)能力目標:經歷試驗的具體過程,能對試驗可能發(fā)生的結果做出簡單判斷,并做出適當解釋,從中體驗有些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有些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意識,初步感受動手試驗是獲得科學結論一種有效方法,激發(fā)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進一步發(fā)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學情分析

  本節(jié)課中,我根據學生認知特點、興趣知識與經驗的需求,設計教學,突破難點!敖y(tǒng)計與可能性”這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過一些簡單的可能性知識,知道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不確定的,會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來描述一些簡單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些內容本班學生掌握得比較好。所以這節(jié)課的重、難點是使學生經歷實驗的具體過程,從中體驗某些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這個知識點不單單是統(tǒng)計就可以了,還要進行分析,為什么可能性的.大小與不同顏色的球的占總數量的多少有關。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研究了學生的認知特點。三年級的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而動手操作可以直觀形象地反映出事物的本質特征,所以我通過讓學生自己親自動手操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來突破難點。我讓學生通過活動學習數學,讓活動貫穿始終,既有學生自主也有小組合作完成的數學活動,注意調動學生動腦、動手、動眼、動口,多種感覺器官密切配合,協(xié)調活動,學生通過摸一摸、畫一畫、數一數等形式,在 “ 做中學 ” 、 “ 學中做 ”, 減輕了學習負擔,他們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得以充分發(fā)揮,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以進一步發(fā)展。在問題解決,拓展應用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大部分學生都能完成。所以我認為在本次教學中,學生比較愉快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經歷與體驗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過程,學會用畫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體會統(tǒng)計是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

 。2)能力目標:經歷試驗的具體過程,能對試驗可能發(fā)生的結果做出簡單判斷,并做出適當解釋,從中體驗有些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有些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意識,初步感受動手試驗是獲得科學結論一種有效方法,激發(fā)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進一步發(fā)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經歷實驗的具體過程,從中體驗某些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可能性教學設計7

  一、教材依據

  “可能性”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104~108頁的內容。

  二、設計思想

  本節(jié)課是教學可能性的第一課時,主要是教學事件發(fā)生的不確定性和可能性,使學生初步體驗現實世界中存在著的不確定現象,并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在教學設計時我試圖體現“在活動中學數學、在自主中求發(fā)展”的思想,引導學生在觀察、猜測、試驗與交流等數學活動中,充分感受和體驗不確定現象和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選取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作為教學素材,幫助理解數學知識。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教學時采用轉硬幣的游戲引入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再通過大量生活實例豐富學生對不確定現象的體驗,目的是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并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體會數學學習與現實的聯系。

  2.設計豐富的活動,為學生提供探索與交流的時間和空間。

  不確定現象是這部分內容的一個重要研究對象,從不確定現象中去尋找規(guī)律,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種全新的觀念。如果缺乏對隨機現象的豐富體驗,學生較難建立這一觀念。課中設計了多種不同層次的、有趣的活動和游戲,如摸球游戲、涂色活動等。通過創(chuàng)設這些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大量觀察、猜測、試驗與交流的數學活動過程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逐步豐富對不確定現象和可能性大小的體驗。

  3.加強合作交流,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學習。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在教學中充分的給予學生交流的機會,如:4人小組說一說,在說的過程用上“一定、可能、不可能”這3個詞,注重了交流的實效性,保證了學生的全員參與,給予了充足的時間,使學生實現了表現自我的欲望,課堂頓時成為了學生展示自己個性的舞臺。

  4.關注學生的情感與態(tài)度,獲得學習數學的成功體驗。

  數學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并獲得成功的體驗,和克服困難的信心。在教學中我采取不同的表揚激勵手段如:“語言表揚和實物激勵”多種形式,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

  5、學情分析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以學生喜歡的游戲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親自參與游戲的過程中體驗事情發(fā)生的可能性,加強學生的直觀感受。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在生活實例中豐富對確定和不確定事件的認識,學會判斷哪些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哪些事件的發(fā)生是不確定的,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詞語描述,并能簡單的說明理由。

  2、過程與方法:(1)在觀察、猜測、試驗與交流的活動過程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體驗事件發(fā)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2)經歷實驗、猜想、驗證等數學活動過程,能有條理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游戲中,激發(fā)學習興趣,感受數學就在生活中,增強對數學內容的親切感,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數學活動,在活動中獲得情感體驗,培養(yǎng)小組合作及團結協(xié)作能力,運用所學的知識解釋和解決生活中簡單問題的實踐能力。

  四、教學重點:

  判斷事件發(fā)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五、教學難點:

  用語言表達出事件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六、教法選擇:

  情境導入法、實踐練習法、合作學習法。

  七、學法指導:

  結合生活情境,重視實驗操作,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感悟數學知識。

  八、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盒子2個、紅球10個、綠球10個、白球10個、藍球10個、硬幣1個、小黑板1個

  學具:水彩筆

  九、教學過程:

 。ㄒ唬┯螒蚣と,導入新知

  1.談話:同學們,你們喜歡做游戲嗎?(喜歡)那么你們都喜歡哪些游戲呀?(學生談喜歡的游戲)這節(jié)課,咱們就一起去做游戲,感受學數學的快樂,好嗎?下面就開始咱們的旅程吧!

  2.下來我們一塊來玩一個轉硬幣的游戲。

 。1)認識硬幣有正反兩面,有字的那面是正面,國徽那面是反面。

 。2)轉動后提問:同學們猜一下,硬幣可能哪一面向上?

 。3)那么我們再轉一次,同學們先猜一下,這一次硬幣可能哪一面向上?猜測后再轉。

  (4)談話:像我們轉硬幣這樣,結果不是單一的,可能有幾種結果,既可能是這樣,有可能是那樣,結果是不確定的,我們只能猜測可能會怎樣,這就是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新的內容。課件出示課題:

  可能性

  設計意圖:設計“猜一猜”的游戲情景,讓學生初步體驗事情發(fā)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感受可能性與生活的聯系,也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ǘ┳灾魈骄、學習新知

  1、師:老師這里有兩個盒子,里面什么也沒有,下面老師把乒乓球放進去,大家注意觀察。(在一號盒子里面放入10個紅球、二號盒子里面放入10個黃球、10個綠球、10個白球)

 。1)問題一:㈠我們在一號盒子里能摸出什么顏色的球?

  ①大膽猜想、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趧邮烛炞C、分組在操作盒里面摸一摸。

  ③匯報結論。

  小結:一號盒子里面全部都是紅乒乓球,所以一定能摸出紅乒乓球。(板書:一定)

  (2)問題二:二號盒子肯定能摸出紅乒乓球嗎?

 、俅竽懖孪、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趧邮烛炞C、分組在操作盒里面摸一摸

 、蹍R報結論

  小結:二號盒子里面有紅乒乓球,所以不可能摸出紅乒乓球,但里面還有別的顏色,所以每次摸出的可能是黃的、也可能是綠的、還可能是白色的。(板書:可能)

  (3)問題三:幾號盒子不可能摸出綠球來?二號盒子可能摸出紅球嗎?肯定能摸出綠球嗎?

 、2人小組交流、說說自己是怎么想的。

 、趧邮烛炞C、分組在操作盒里面摸一摸。

  ③指名匯報。

  小結:一號盒子沒有綠球,所以不可能摸出綠球;(板書:不可能)二號盒子有綠球,有可能摸出綠球,但里面也有別的顏色,所以不一定每次摸出的都是綠球。

  2、師小結:剛才的活動中,同學們說的都很好。一般事物的發(fā)生都有“一定”、“可能”、“不可能”三種情況,當然,有時可能性在特定條件下也會發(fā)生變化。

  設計意圖:通過數學活動,引導學生觀察、動手操作、思考、推理分析,讓學生體驗從質疑——猜想——驗證——應用的過程。

 。ㄈ╈柟掏卣埂⑸A新知

  1、(1)翻開課本P105頁例2,看圖把你認為一定的畫“√”、可能的畫“○”、不可能的畫“×”

 。2)交流探討,說明理由。

  2、小黑板出示:假如在你家中,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還有一個哥哥,還有你六口人。有一天同學告訴你,你家中的一個長輩來找你,那么你能說出這位長輩是誰嗎?有幾種可能的結果?這個找你的人最不可能是誰?如果找你的人是你的'同輩,你能確定是誰嗎?為什么?

  3、課件展示課本P108頁第一題,獨立完成指名回答。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來判斷事物發(fā)生的結果,自主解決問題,豐富了學生對可能性的認識和體驗,教師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圍繞問題展開激烈的討論,必要時對學生感覺有困難的地方進行提示與指導,為培養(yǎng)學生的判斷推理和自主學習能力打下基礎。

  4、課件展示課本P108頁第二題涂色練習,全班互動交流自己的涂色方案。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課本108頁第2題設計涂色活動,使之更具有活動性,在有趣的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鞏固學習內容。

  5、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表示可能性的說法,請你結合周圍熟悉的事情,說說生活中哪些事情的發(fā)生是一定的,哪些事情的發(fā)生是可能的,哪些事情的發(fā)生是不可能的。(班級互動)

  設計意圖:設計小組互相說一說生活中可能性的現象,感悟到自己身邊處處有數學,從而增加對數學的興趣。對“可能性”的研究也始終貫穿整節(jié)課,將興趣延續(xù)到下節(jié)課,為下一節(jié)課“可能性的大小”作好鋪墊。

  (四)總結收獲、暢談感受

  師:愉快的旅程即將結束了,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可能、一定或不可能的事情的發(fā)生,但事情的發(fā)生都要遵循自然規(guī)律的,有些事情發(fā)生的可能性和我們個人美好的愿望是沒有關系的。下來我們可以利用我們今天學的知識去認識這些事物的可能性。

 。ㄎ澹┌鍟

  可能性

  一定√

  可能○

  不可能×

  十、教學反思:

  數學學習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數學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的闡述中使用了“經歷(感受)、體驗(體會)、探索”等刻畫數學活動的動詞。強調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體驗數學!稊祵W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讓學生在具體的數學活動中體驗數學知識。”本課就是讓學生在活動中先感受最基礎的知識“可能性”,由此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深化生活中的可能性。生活中可能性的現象很多,一定發(fā)生、可能發(fā)生、不可能發(fā)生在千變萬化的世界中是處處存在的,只是確定性的現象不多。因此在這節(jié)課中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設計教學的:

  一、重視教學資源的整合,選取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作為教學素材,幫助理解數學知識

  “課標”教科書提供了相當豐富的情境材料,我在教學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認知的規(guī)律,對課程進行重組及內容的設計。我先設計了一個轉硬幣的游戲活動來解決例1的問題,利用轉硬幣進入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也起到了準備題的作用。再通過大量生活實例豐富學生對不確定現象的體驗,目的是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并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體會數學學習與現實的聯系,從而增加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靈活地組織數學活動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本節(jié)課,我按照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教學內容的特殊性,靈活地組織幾次數學活動,給學生提供了較充足的活動空間、探索空間和創(chuàng)造空間,使學生在操作、比較、實踐中認識“可能性”。

  課中設計了多種不同層次的、有趣的活動和游戲,如摸球游戲、涂色活動等。通過創(chuàng)設這些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大量觀察、猜測、試驗與交流的數學活動過程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逐步豐富對不確定現象和可能性大小的體驗。

  三、重視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

  生活中可能性的現象很多,一定發(fā)生、可能發(fā)生、不可能發(fā)生在千變萬化的世界中是處處存在的。

  1、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在活動中親歷數學,體驗數學;谶@點我一開始便設計轉硬幣的游戲,學生興奮不已,隨后我設計了讓學生猜盒子里球的游戲,學生在一系列的數學活動中,逐步豐富起對不確定及確定現象的體驗,理解“一定”、“可能”、“不可能”的概念,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去摸球,從而驗證自己的推想。這樣,整個教學過程就成為“游戲──猜測──體驗──推想──驗證”的活動過程,使學生在活動中親歷數學,體驗數學。

  2、將數學學習置于生活的背景之中。“一定”、“可能”、“不可能”是三個比較抽象的概念,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在教學本節(jié)課時,整個教學過程始終緊密聯系了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生活化的數學情境。在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同時,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是生活的一部分。又如,讓學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來描述生活中的事,更是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同時還創(chuàng)設了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習題,真正做到了數學知識從生活中來,回到生活中去。

  四、重視操作實踐,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學習數學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十分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和直接經驗,充分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在活動中自己去探索數學知識與數學思想方法,在活動中體會成功的喜悅。

  這節(jié)課我安排了這樣幾個層次的活動,第一個活動是“轉硬幣”,先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第二個活動是學生猜球后去摸球,給學生提供了比較充足的活動的空間、探索空間和創(chuàng)造的空間,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去感悟、去體驗、去認知。

  五、關注學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幫助學生獲得成功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標準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作為三大總體目標之一,是因為把數學課堂看成是素質教育的課堂,數學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要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克服困難的信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用商量的口吻與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討論,讓學生在寬松的氛圍中愉快的學習。

  總的來說,雖然在教學時,我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經驗,引導學生憑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從多角度去思考、解決了問題,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延伸了思維。但在我的教學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教學內容展開的還不是很到位,沒有讓學生多說說,及時的鼓勵與評價也不夠到位,這就要求我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更深入的研究,努力學習,爭取在以后的教學中做得更好。

可能性教學設計8

  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可能性的大小》是屬于統(tǒng)計與概率里中概率的起始知識之一,本節(jié)課主要目標是讓學生知道隨機事件的可能發(fā)生的結果,并通過簡單的試驗讓學生體會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概括出初步判斷可能性大小的方法,體會單次事件發(fā)生的不確定性,并進行運用。其中讓學生體會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理解數量越多發(fā)生的可能性越大,數量越少發(fā)生的可能性越小是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因為對于這點認識學生的生活經驗高于數學經驗,如果在實驗的過程中,發(fā)生小概率事件,也就是說數量少的反而出現的次數多時,學生可能將生活經驗與之相聯系,產生認識的迷惘,一旦處理不好會使整節(jié)課陷入混亂狀態(tài)。因此處理起來要慎之又慎,只要引導學生了解試驗少的時候,試驗結果不一定與預測的可能性大小相符,但隨著試驗次數的增加,試驗結果將越來越接近預測的可能性大小。

  學情分析

  基于以上的認識,我構建了“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基本設想,打算通過不同情境的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去“猜想——驗證——感悟”,最終建立起高于生活的可能大小的認識。

  從生活中來,就是尊重學生的原有的生活經驗,創(chuàng)設“猜球”的情境,勾起學生已有的對于“可能性大小”的認知,初步判斷出“數量多的發(fā)生的可能性大,數量少的發(fā)生的可能性小”。

  生活經驗要通過驗證才能上升到理論認識,而其中的“小概率”事件,是提升原有認知的關鍵之處。因此,我采用了4:2的比例放球,排除一切干擾因素,組織小組摸球,比較、分析數據,體驗概括出當摸球次數少時,是有可能發(fā)生小概率事件的,但當摸球次數越多原有猜想就越明顯,從而使學生站在了數學的高度。最后,通過“摸獎”游戲,讓學生體驗隨機事件的不確定性,最終完成對“概率”的初步體驗。

  到生活中去,就是尊重數學的基本使命——去指導,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我創(chuàng)設了“闖關游戲”,讓數學以生動有趣的形式回歸生活,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里,主動的去運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教學目標

  1.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概括出初步判斷可能性大小的方法。

  2.通過體會單次事件發(fā)生的不確定性,初步體會頻率與概率的區(qū)別。

  3.通過猜測驗證感悟,培養(yǎng)學生大膽的想象力和邏輯推理能力,養(yǎng)成科學的學習態(tài)度。

  4.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興趣,體會到數學和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簡單的試驗讓學生感悟到事情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情況,并能作出判斷,進行描述與運用。

  教學難點:當小概率時間發(fā)生時,如何抓住機會,引導學生知道“當試驗少的時候結果可能與預測的可能性大小不相符,但當試驗次數不斷增加時,結果會越來越接近預測的可能性大小”

  教學過程

  一、引入可能性大小

  課堂引入講究快、趣,需要用最少的時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入課題!安虑颉币肟梢约仍黾由衩馗,引起興趣。又可以用最少的時間復習舊知,引出新知。

  二、探討可能性大小

  1、小組合作驗證猜測結果:這一環(huán)節(jié)的隨機性很強,到底會出現什么情況我們無法料定。因此,我們能做的就是要排除各種干擾因素,準備好比較合理的試驗材料,布置好活動的具體要求。其次,就是預設好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有備無患。不斷地引導學生將猜想和試驗結果相結合,通過分析、比較得出猜想的正確性。

  2、體驗單次摸球的不確定性

  這樣設計,可以加大全班學生參與面,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除了可以體驗單次事件發(fā)生的不確定性,還可以體驗到可能性大小中,質不變量變的情況。

  三、運用可能性大小

  這樣設計,除了調節(jié)氣氛,還可以預留懸念,為后面的思想教育打好基礎。

  四、總結:

  1、在全班同學的努力下,我們終于闖過了三關。能說說你現在的感受和你的收獲嗎?

  2、師小結出示:知識會帶給我們智慧和力量,有了它我們人類才能把不可能變?yōu)榭赡埽延锌赡艿淖兂珊苡锌赡。希望小朋友好好學習,把獲取知識的可能性變?yōu)樽畲。加油吧?/p>

  這樣設計,既可以總領全課,又可以將收獲延伸到知識之外。

  五年級數學《可能性》教學設計

  一、分析教材

 。ㄒ唬┙滩乃幍牡匚缓妥饔

  本課是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四年級上冊64到67第六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簡單的分類和統(tǒng)計知識,為過渡到本節(jié)的學習起著鋪墊的作用,本節(jié)內容是感受確定和不確定現象,為五年級學習可能性的大小打下基礎,為學生以后學習概率建立一個概念。

 。ǘ┙虒W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使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情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存在各種可能性。

 。2)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描述生活中發(fā)生的一些事情的可能性。

  2、過程與方法:

 。1)創(chuàng)設摸球、摸紙牌游戲、裝球的活動,讓學生經歷事件發(fā)生的不確定現象,體會可能。

 。2)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對積極參與,勇于交流的行為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揚。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通過游戲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學習態(tài)度。

  (三)教學重點、難點以及確定依據

  本著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立了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感受簡單隨機現象的特點,能列舉出簡單隨機現象中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

  教學難點:能對簡單隨機現象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做出定性描述

  二、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導入

  談話,同學們,上課之前我們玩?zhèn)游戲吧,(出示一枚硬幣、把雙手背后、把硬幣藏在一只手里,再伸出雙拳,讓學生猜硬幣在老師的哪個手里)?

  師:在老師沒松手之前,你估計硬幣在老師哪只手里?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可能性的知識。(板書:可能性)

  環(huán)節(jié)二:探究可能性以及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一)摸球中體驗“可能”

  師:同學們,你們玩過摸球游戲嗎?(玩過)那我們一起來玩摸球游戲好嗎好?(好)摸之前我們一起來明確下摸球的要求,哪位同學愿意來給大家讀一下摸球活動的要求(指名回答)現在大家明白要求了嗎?(明白了)那開始游戲吧。活動結束之后在黑板上匯總

  1、桶里放3個紅球3個黃球,請位同學摸一摸,大家記錄摸到了什么顏色的球?

  在這樣的桶里任意摸一個球,可能摸到哪種顏色的球呢?(紅球和黃球)指名學生完整的說一說。

  小結:任意摸一次,都有兩種可能的結果,(可能)摸到紅球也(可能)摸到黃球。

  2、桶里裝5個紅球,請位同學摸一摸,大家記錄摸到了什么顏色的球?

  小結:在這個桶里摸,(一定)摸出紅球。

  3、桶里裝5個黃球,請位同學摸一摸,大家記錄摸到了什么顏色的球?

  小結:在這個桶里摸,(不可能)摸出紅球。

  總結:事情分可能發(fā)生,一定發(fā)生和不可能發(fā)生,可能發(fā)生稱為不確定事件,一定發(fā)生和不可能發(fā)生稱確定事件。(舉生活中的例子)

 。ǘ、摸牌中感悟“可能性大小”

  師:剛才同學們表現得很棒,看,老師給大家?guī)砹怂膹垞淇伺,分別是紅桃A、紅桃2、紅桃3、紅桃4,思考一下從中任意摸一張可能摸到哪一張?摸之前能確定嗎?讓學生思考在交流。

  (不能確定,有四種可能)

  師:下面我們把紅桃4變成了黑桃4,現在,4張牌中有3張紅桃1張黑桃,現在任意摸一張牌,可能摸到哪一張?(紅桃A、紅桃2、紅桃3、黑桃4)摸出紅桃的可能性大,還是黑桃的可能性大?(紅桃)為什么?(紅桃的張數多)

  我們同學都同意嗎?(同意)那只是我們的猜想,我們要證實我們的猜想,我們需要試一試那我們來進行摸排游戲吧。摸之前老師來給大家明確下摸牌的要求。

  這次邀請組長進行合理分工,一人洗牌,一人記錄,(用寫正字的方法,最后寫成數字)另外的人摸五次,共摸40次。

  4、組織交流?吹竭@幾組同學的摸排記錄,你有什么想法嗎?(摸到紅桃的次數比摸到黑桃的次數多)

  師小結:現在摸出的牌共有4種可能,紅桃有3種可能,黑桃有一種可能,所以紅桃摸出的可能性大,黑桃的可能性小,說明可能性有大小。

  環(huán)節(jié)三:鞏固練習

  師:老師想看看我們的同學的掌握情況,我們一起來練一練

  1、學生讀題后,可以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按順序說一說從每個口袋里任意摸出一個球,可能是紅球嗎?你是怎樣想的?在哪個袋子里摸出紅球的可能性大?指名回答(1號和2號可能3號不可能)能說出你的想法嗎?哪個袋子摸出紅球的可能性最大呢?

  2、在下面四張牌中任意摸一張一共有幾種可能?(四種)可能摸出什么牌呢?指名回答(梅花6、梅花10、梅花8梅花6)摸出幾的可能性最大?因為梅花六有兩種可能

  摸出梅花10和8的可能性(相等)

  3、轉盤中也存在著可能性,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1)轉動哪個轉盤,指針偶爾落在紅色區(qū)域呢?偶爾是什么意思呢(很少可能性很。

  (2)轉動哪個轉盤指針經常落在紅色區(qū)域呢?經常是什么意思呢?(很多,可能性很大)

 。3)轉動哪個轉盤,指針偶爾落在紅色區(qū)域和黃色區(qū)域的可能性相等呢?指名回答

  環(huán)節(jié)四:全課小結

  今天大家今天表現得十分不錯,老師準備送一段話給大家作為獎勵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今天(可能)你的表現不是很出色,但只要你在今后的學習中多動腦,勤思考,你就(不可能)沒有進步,繼續(xù)努力,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孩子們,加油!

  三、板書設計

  可能性

  可能

  一定

  不可能

可能性教學設計9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五(上)第99-100頁。

  教學目標:

  1、體驗事件發(fā)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及它們的關系,會求簡單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

  2、能根據指定的要求,設計公平的游戲方案。能對簡單事件的可能性做出預測。

  3、培養(yǎng)概率素養(yǎng),增強對隨機思想的理解。培養(yǎng)公正、公平的意識,促進正直人格的形成。

  4、在游戲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教學重點:體驗事件發(fā)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會求簡單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

  教學難點: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對隨機思想的理解。

  學情分析:

  學生在三年級上冊已經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并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經常""偶爾"等恰當的詞語來描述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學生對簡單的分數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并且系統(tǒng)的學習了有關小數的知識,知道小數與分數之間的關系。學生除了已經具備相應的知識基礎以外,在生活中學生經常用石頭剪刀布或擲色子等游戲規(guī)則來玩游戲,所以生活經驗也是豐富的。本課就是在學生具備了以上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使學生對"可能性"的認識和理解逐步從定性向定量過度,不但能用詞語表述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還要學會通過量化的方式,用分數描述事件發(fā)生的概率。

  教學過程:

  一、玩游戲引入。

  游戲規(guī)則:雙方輪流按順序報數,每人每次最多只能報2個數,誰搶到6,誰就是贏家。通過游戲,學生發(fā)現秘密:誰先報數就一定會輸。

  師:用什么辦法決定讓誰先報數才算公平?

  預設:石頭剪刀布、丟硬幣、轉轉盤、擲色子……

  理念:游戲導入,激發(fā)興趣,同時讓學生帶著如何讓游戲更公平的任務研究數學問題,培養(yǎng)公正、公平的意識。用一個游戲貫穿整節(jié)課始終,讓游戲和學習自然的結合在一起,更能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二、研究游戲學習新知。

  (一)研究丟硬幣體驗等可能實事件

  師:丟硬幣公平嗎?為什么?(正面朝上與反面朝上的可能性都是一樣)

  師:這節(jié)課我們來研究在不確定現象中可能性大小問題。(揭題)

  師:可能性的大小,我們可以用數來表示。誰知道擲一枚硬幣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0.5)

  師:為什么可以用這些數表示?(都表示一半)

  師:如果用表示,那么分母2表示什么?分子1又表示什么呢?

  師:擲一枚硬幣,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師:現在你能進一步來分析丟硬幣是公平的嗎?

  師:估計擲10次、30次、50次硬幣,正面朝上可能會有幾次?

  師:你估計的理由是什么?(5÷10=0.5,15÷30=0.5,25÷50=0.5)

  師:下面我們就來驗證一下,結果會不會是這樣。

  操作要求:1、同桌合作,一人擲硬幣20次,另一人記錄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數。2、試驗結束后,前后桌合作,統(tǒng)計共擲硬幣40次正面朝上的次數。

  3、小組長用計算器計算正面朝上的次數除以40的商

  師:把我們的比較結果與0.5比較,你有什么發(fā)現?

  出示一組數學家研究的數據

  師:現在你又有什么發(fā)現?

  師:實際操作的結果跟可能性大小往往會有差距,但是通過大量的實驗后,實際操作的結果就會很接近,如果試驗的次數再不斷增加,就會越來越逼近。

  師:數學家拋了八萬多次,老師計算了一下,如果每5秒鐘拋一次,也要五天五夜不吃不睡什么都不做的去拋,如果要過正常人的生活最少也要10天,想到這里時,老師就被數學家身上所散發(fā)出來的一種東西感動了,你知道是什么東西感動了我媽?

  理念:由擲硬幣引入,讓學生知道可以用數來表示不確定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通過動手實驗和數學家的實驗數據,體驗頻率與概率的關系,讓學生初步感知用數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意義,并能對簡單事件的可能性做出預測。

  (二)探究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

 、傺芯哭D轉盤

  師:剛才我們通過研究,用擲硬幣的方法決定誰先報數是公平的,下面我們就來玩一玩。在玩之前,老師想把同學們分為n組,再從其中的一組中選一名代表與老師比賽。(幾組要看班級具體的人數而定,選代表時,可以課前把學生的名字寫在紙條上,再用抽簽的方法選出代表)

  出示:(略)

  師:用這個轉盤公平嗎,為什么?(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不同,造成游戲的不公平)怎樣比較公平?

  出示:(略)

  師:這樣公平嗎?那你覺得現在你們組被抽中的可能性是多少?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用轉盤確定了一組)

 、谘芯砍楹

  師: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我覺得跟一大組人玩還比較浪費時間,想在這個大組里抽簽抽選一個特邀代表跟老師玩,用抽簽的方式公平嗎?

  師:現在在這一組中,每個同學被抽到的可能性是多少?如果還沒有確定你們這一組呢?

  師:這里的可能性為什么會發(fā)生變化?

 。ǔ槌鲆幻麑W生上來玩一玩)

  師:如果我想再玩一次,他還有可能被抽到嗎?抽到xx的可能性大還是抽到他的可能性大?

  理念:通過比較引出不確定事件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體驗到游戲的公平性與不確定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有著密切的聯系。用轉盤很直觀,更能激發(fā)學生對分數原有的認知。通過對某一同學被選到的可能性進行計算,讓學生體驗到某一事件的概率大小與總可能數有關,培養(yǎng)概率素養(yǎng)。進一步學習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如果我想再玩一次,他還有可能被抽到嗎?抽到xx的可能性大還是抽到他的可能性大?"這里主要滲透了獨立事件互不干涉的概率思想。

  ③研究撲克牌

  出示a、2、3、4、5、6,6張撲克牌,其中有3張紅桃,3張梅花。

  師:老師規(guī)定抽到a我先報數,抽到其余5張你們先報數,可以嗎?

  師:你能設計一個公平的游戲規(guī)則來確定誰先報數嗎?

  師:這些不同的游戲規(guī)則有沒有共同的地方?()說一說這里的6表示什么?3又表示什么?

  師:設計一個規(guī)則,讓老師報數的可能性是你們的兩倍,能設計嗎?

  4、小結:同學們,剛才我們通過玩搶6游戲,發(fā)現游戲的不公平,我們就研究并創(chuàng)造了一些公平的游戲規(guī)則,在這個過程中你學到了什么?

  理念:會根據要求設計公平的游戲規(guī)則,并能從數學的角度進行分析,進一步培養(yǎng)概率素養(yǎng)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設計2倍的可能性,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應用

  師:研究可能性充滿趣味,而且可能性在我們生活中運用也是非常廣泛。

  1、閱讀下面幾句話,你有什么話要說?

  a、福利彩票的中獎率是1/10000000

  b、明天下雨的可能性是9/10

  c、我想知道這些種子的成活的可能性是多少,我可以怎么做呢?

  2、我們學校門口有個小販子進行一個摸球抽獎游戲:他的規(guī)則是在10個球中抽

  中紅球的獎給你10元錢,抽中白球的則你給他3元錢。你怎么看待這個事情?

 。1個紅球,9個白球)若是摸10次,計算一下誰賺了?

  3、師:可能性在我們數學上有一個專門的名字--概率。概率不僅在生活中應用廣泛,而且在數學里它也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它是怎么發(fā)展的呢?讓我們來看一個資料。閱讀概率的發(fā)展史(播發(fā)音樂)

  理念:讓學生感受到概率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會數學的眼光看待并分析生活中的現象。滲透數學文化教育,讓數學課更有內涵。

  板書設計:可能性的大小

  擲硬幣轉轉盤抽簽抽撲克牌

  正面:1/21/31/163/6

  反面:1/21/48

可能性教學設計10

  一、設計思想

  可能性是統(tǒng)計與概率中的一部分,本節(jié)課主要教學事件發(fā)生的不確定性和可能性,教材從兒童游戲擊鼓傳花的情境入手,引出事件的可能性,讓學生能對一些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能和同伴交換想法。

  通過猜想——驗證——判斷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初步體驗現實世界中存在著的不確定現象,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二、教材分析

  1、"課程標準"對這部分的要求:

  讓學生生活事例豐富學生對確定和不確定事件的認識,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體驗探究的樂趣,注重對事件可能性的理解。

  2、可能性這節(jié)課有兩部分內容:

  例1例2通過學生摸棋子和六幅與現實世界的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緊密相關的圖畫讓學生明白事件發(fā)生的不確定性例3通過學生摸棋子讓學生知道可能性發(fā)生的大小

  3、可能性是數學課程的四個學習領域之一"統(tǒng)計與概率"中的一部分,作為概率論的初步。

  三、學情分析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學生在經過很久的數學計算等一系列數學學習后,開展這一系列的游戲和活動,與現實生活再次聯系起來,如:擊鼓傳花、摸球等等,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有趣,學生易學,樂學。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有較好的數學語言表達,數學分析能力,而且還有一定的科技知識基礎,在整節(jié)課堂中,學生可以猜一猜,摸一摸,議一議,說一說,等探究活動,讓學生了解到操作、比較、猜想、實驗、驗證對事物的認識、分析起重要的作用。教師也可以有意識的引導學生正確學習、觀察、思考、分析、推理和正確使用數學語言,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效的提高數學素養(yǎng)。

  四、教學目標:

  使學生初步本驗有些事情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發(fā)生的可能性。

  。能夠列出簡單實驗中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通過實際操作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通過學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轉一轉、說一說等活動,增強學生間的交流,培養(yǎng)學習興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的態(tài)度。

  五、教學重、難點:

  1、 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體驗事件發(fā)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六、教學策略與手段

  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教學資源,學生根據內容提出自己的看法,讓學生自己參與,自主探索,一合作的方法得到事物發(fā)生的'可能性以及事物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七、課前準備

  硬幣、鼓、花、球、盒子

  八、教學過程:

  一、活動引入新課

  同學們,上課前老師先讓你們猜猜我的哪只手中有硬幣?

  (引出用可能、不可能等詞來表達,揭示課題:可能性)

  二、自主探索,獲取知識

  (一)教學例題1

  請同學們看前面,這里有個盒:1號盒、2號盒 。(實物:例題上的裝有不同顏色小球的盒)咱們來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顏色的球。

  展示兩盒中球的顏色、數量。

  1、從1號盒里面任意摸出一個球,一定是紅球嗎?為什么?

  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各小組都已討論好了,誰想代表小組發(fā)言?(依次指名學生說)

 。 依次板書:一定 可能 不可能)

  師:小朋友討論得都非常好。下面,我們實際來摸一摸,驗證一下。1號盒,誰來?(學生摸出3個后提問,如繼續(xù)摸下去,結果怎么樣?)

  (紅球)

  為什么一定是紅球呢?學生自己小結。

  2、從2號盒里任意摸一個呢? 請小組討論

 。 紅球?綠球?黃球?藍球?)

  請學生摸一摸(摸出3個后提問,如繼續(xù)措下去,能摸到紅球嗎?那可能摸出什么球?為什么?)(老師可根據盒里剩下的球隨機提問,如:接下去可能摸出什么顏色的球?接下去一定能摸到什么球?……)

  3、活動小結

 。◤1號盒里面任意摸出一個球,都是紅球,因為里面都是紅球,從2號盒里任意摸一球,可能為?因為里面有三種球,有可能是紅球,有可能是綠球,有可能是黃球。)

 。ǘ┙虒W例題2

  1、把今天所學的知識和我們的生活聯系起來,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是一定會發(fā)生的,哪些事是不可能發(fā)生的,而哪些事是可能發(fā)生,也可能不發(fā)生的呢?你能舉出一些例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說一說嗎?請同學們先下位和你的好朋友說一說。(學生說)

  例如:

  我數學考試能考100分;

  天上會出現彩虹;

  公雞會下蛋;

  天上會掉錢;

  ……(請學生舉例幾個)

  2、原來生活中有處處都有"可能性",那么,你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對書本例題2一些現象進行準確的判斷和說明自己的理由嗎?

  誰理解題目意思了,給大家解釋一下。

  地球每天都在轉動(一定,地球在自轉)

  我從出生到現在沒有吃過一點兒東西(不可能,因為人不吃食物是不可能活的)

  三天后下雨(可能,因為天氣在變化)

  太陽從西邊升起(不可能,因為太陽是從東邊升起來的)

  吃飯時,人用左手拿筷子(可能,世界上的人有的是習慣用左手拿東西的)

  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可能,世界上人本來就很多,地球又很大)

 。▽W生可以發(fā)表自己不同的見解,進行討論,教師應當積極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質疑,讓學生對問題進行判斷和推理,最后教師可以適當進行總結)

  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是"可能性"舉例子說明。

  3、練習

  108頁練習二十四第一題。

 。ㄈ⒔虒W例3(比較兩種結果的可能性大。

 。1)觀察、猜測

  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數量,(四紅一藍)

  如果請一位同學上來摸一個球,你們猜猜他會摸到什么顏色的球?

  和同桌說一說,你為什么這樣猜?

 。2)實踐驗證

  學生小組操作、匯報實踐結果。

  匯總各小組的實驗結果:幾組摸到紅,幾組摸到了藍色。

  從小組匯報中你發(fā)現了什么?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況?

  小結:摸到紅色多,摸到藍色的少,因為盒中球紅多藍少。

 。3)活動體驗可能性的大小

  小組成員輪流摸出一個球,記錄它的顏色,再放回去,重復20次。

  活動匯報、小結

  實驗過程中,要讓學生體會到兩點:一、每次摸出的結果是紅色還是藍色,這是隨機的,不以人的主觀意愿而變化。二、但摸的次數多了以后,在統(tǒng)計上就呈現某種共同的規(guī)律性,就是摸出藍的次數比紅少。

  (4)小組實驗結果比較

  比較后,你發(fā)現了什么規(guī)律?

  出示多組的實驗結果,雖然 數據不一致,但呈現的規(guī)律是相同的

  匯報、講評

  三、全課總結,課外延伸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有關可能性的知識 ,知道生活一些事是一定會發(fā)生的,一事是不可能發(fā)生的,一些事是可能發(fā)生。并且還知道了發(fā)生這些事情的概率有大有小,是不因個人的主觀愿望而改變的。

  我們做個"擊鼓傳花"游戲,鼓聲停時一位同學上臺抽簽,簽中內容有禮物、唱歌、猜謎。

  猜猜他抽中了什么簽?(禮物、唱歌、猜謎)

  四、鞏固練習

  P108 2、3

可能性教學設計11

  設計理念

  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促進新知建構。“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是在學生(第一學段)學了“可能”與“一定”,初步體驗了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四年級)和初步體驗事件發(fā)生的等可能性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實現可能性從定性到定量描述的重要內容!案怕省币蚱溆袆e于講究因果關系的邏輯思維和確定性思維,具有獨特的思想方法。因此,本課知識的建構和能力的形成不能只憑教師口述,而要通過創(chuàng)設數學活動情境,為學生提供觀察、猜測、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親歷活動過程中體會如何用數來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如課始摸球比賽后提出“如何表示從三個箱子中摸球的結果”,溝通了學生已有知識經驗;“還有別的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法嗎”則引導學生從活動中抽象出“數”,進而用“數”表示可能性大小,促進了知識的遷移;課末“歸納總結用數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法”,提升了學生對知識的系統(tǒng)認識,幫助學生建構新知。

  加強合作交流,引導自主探索!稊祵W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苯處熞浴胺謩e用什么數來表示從這三個箱子中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小”和“為什么用1/5來表示從2號箱中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師適時引導,較好地體現了課程改革理念。

  滲透數學思想,發(fā)展數學思維。在學生知道用數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礎上,適時引入用線段上的點表示可能性大小,讓學生感悟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在引導的同時,抓住有利時機向學生滲透極限思想,不僅發(fā)展了學生的數學思維,還凸現了數學教學的基礎性、發(fā)展性理念。

  教學目標

  1.通過試驗操作活動,進一步認識客觀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

  2.能用適當的數表示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

  3.在具體情境中體驗可能性的大小,加強對數學實踐性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出課題

  1.激趣。老師提供三個箱子:1號箱里面放有5個黃球;2號箱里面放有1個白球和4個黃球;3號箱里面放有5個白球。請3個學生進行摸球比賽,摸到白球最多的獲勝。摸球前,各自選一個球箱,并且只能在選定的箱中摸球。每次摸出1個球,記錄后放回去再摸,每人摸6次。

  2.揭題。教師從摸球的結果導出“不可能”、“可能”、“一定能”,進而從“可能”中引出可能性有大有小,同時引導學生質疑:還有別的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法嗎?(教師板書課題)

  [課始從學生熟悉的游戲引入,能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

  二、自主探究

  1.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可以用些什么數分別表示從這三個箱子中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小。(師生共同完成表格)

  2.學生匯報,老師板書學生的表示方法。

 。厶骄靠梢浴坝檬裁磾怠狈謩e表示三個箱子中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小,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為后續(xù)的研究提供素材。]

  三、強化新知

  1.討論:

 。1)從2號箱中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小可用哪個數表示?(學生可能會用20%、0.2、1/5表示。)

 。2)為什么可能性用1/5表示呢?(引導學生分析分子、分母分別與試驗中的什么有關。)

 。3)師(拿出2號箱中的1個黃球):摸到黃球的可能性怎樣表示?為什么這樣表示?

  引導小結:從2號箱中摸球,可能摸到黃球,也可能摸到白球。但由于箱中黃球、白球的數量不同,所以摸到黃球和白球的可能性也不同。

  [本環(huán)節(jié)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學生初步知道可以用1/5表示從2號箱中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小,但開始時學生對用這個分數表示并不完全理解。因此,教師的引導顯得特別重要。]

  2.探究:怎樣表示“不可能”和“一定”。

  從1號箱中可能摸到黃球嗎?白球呢?可以分別用什么數表示摸到黃球、白球的可能性大?

 。愃频刈寣W生自行設計從“3號箱”中摸球的方案并解答。)

  3.練習:教師往2號箱中依次加入1個黃球、1個白球、又1個白球,讓學生分別說出能摸到白球、黃球的可能性大小。

  [學生初步了解用分數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意義后,及時進行鞏固練習,使學生學得扎實有效。]

  四、總結提升

  1.歸納總結用數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法。

  2.提升認識,發(fā)展思維。借助線段圖,讓學生知道可能性的大小還可以用線段上的點表示。引導學生觀察某點從線段的左端移到右端引起可能性大小的變化情況,直觀地描述可能性的變化趨勢。

 。圻@個環(huán)節(jié)教師著力引導學生歸納總結,使知識系統(tǒng)化。教師在介紹用線段上的點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同時,結合動態(tài)的演示,自然滲透數形結合與極限思想。]

可能性教學設計12

  教學內容: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第 104 頁~ 105 頁《可能性》。

  教學目標:

  1、通過猜測和簡單實驗,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不確定的。

  2、結合自己的經驗對生活中的一些事件用“一定”、“不可能”、“可能”做出判斷,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3、培養(yǎng)學生的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發(fā)生的確定與不確定,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教學難點:用“一定”、“不可能”、“可能”去正確判斷事情發(fā)的的確定與不確定。

  教具學具準備:正方體盒子;乒乓球;抽簽卡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激發(fā)興趣

  教師拿出硬幣,和同學玩猜硬幣在左手還是右手的游戲。教師伸出左右手,讓學生猜,猜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說出硬幣可能在左手里,也可能在右手,使學生在有趣的游戲中初次體驗“可能性”,直接感受到可能性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然后導入新課,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學習“可能性”。(板書課題:可能性)

  二、探究新知,體驗可能性

  1、創(chuàng)設“慶祝元旦”的情景,體驗“可能”。

  2、開展摸球活動,體驗“一定、不可能”.

  體驗一:教師拿出已準備好的黑色口袋和乒乓球,和同學們一起玩摸球游戲。教師先讓學生猜口袋里裝的是什么,然后搖一搖主學生摸一個,學生看到了摸到的是黃色的,然后放進去,再搖一搖讓學生再摸一個,又是一個黃色的,第三次摸之前先讓學生猜一下會摸到什么顏色的球,同學生都會一口同聲說出是黃色的',摸出來驗證一個果真是黃色的。這時教師問如果我們一直重復這個游戲的話,結果都是怎樣的呢,學生會答出,結果是一樣的,都摸出黃色的球,接著問,為什么。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板書:都是黃球一定)

  體驗二:教師再拿出一個口袋,把白色的乒乓球放在里面,讓學生來摸球,猜球。教師問,從這個袋子里有沒有可能會摸到黃色的球,學生回答不可能,老師接著問,為什么不可能呢,隨著學生的回答老師板書。(板書:沒有白球不可能)。

  三、聯系生活,內化提高。

  1、請同學用“一定”“不可能”“可能”來說一說生活中的這些現象,先在小組里說一說,小組同學認真聽,看誰說的又對又多。然后各組總結選出一名代表全班交流

  2、請你當判官,讓學生用“一定”、“不可能”、“可能”來判斷幾種與生活緊密相關的現象并說說理由。(課本105頁例2)

  ( 1、地球每天都在轉動; 2、我從出生到現在沒吃過一點東西; 3、吃飯時人用左手拿筷子; 4、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 5、地震的發(fā)生; 6、太陽從西邊升起。)

  3、舉手活動

  (1)讓大家一定只能看到左手。

 。2)讓大家一定不可能看到左手。

 。3)讓大家一定可能看到右手。

 。ㄔ谳p松愉快的舉手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四、全課總結,升華新知。

 。1)說說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2)頒發(fā)“愛學習、會學習小組獎”,將“可能性”的研究貫穿整節(jié)課的始終,并使學生把學習興趣延續(xù)到下一節(jié)課。

  板書設計:

  可 能 性

  可能 一定 不可能

可能性教學設計13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98~99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不確定的,初步學會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來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發(fā)生的可能性。

  2、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以及良好的合作意識。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喜歡玩游戲嗎?今天老師和小朋友一起來玩游戲,高興嗎?老師希望小朋友在玩游戲的過程中注意與小組內的小朋友合作,能做到嗎?

  [說明:新課伊始,就抓住學生愛玩的心理,以游戲的方式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

  二、玩一玩

  1、游戲一:拋硬幣。

  提問:這是什么?想知道用這枚硬幣怎么玩游戲嗎?

  介紹拋硬幣的方法:以小組為單位,組內一名小朋友向上拋硬幣,其他小朋友猜正面朝上還是反面朝上。(教師在實物投影上說明硬幣的正面和反面。)

  學生在小組內進行游戲活動。

  交流:剛才在拋硬幣時,出現了哪些情況?

  拿起一枚硬幣,提問:如果老師把這枚硬幣拋起,落下后結果會怎樣?(學生猜結果)

  追問:一定是正面朝上或一定是背面朝上嗎?(不一定)應該怎樣說?(引導學生用“可能”“也可能”說說游戲的結果)(板書:可能)

  [說明:學生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初步感受到事件發(fā)生的不確定性,并嘗試用“可能”等詞匯進行表達,為后面的學習打好基礎。]

  2、游戲二:摸球。

  出示3個紅球3個黃球,談話:(邊說邊演示)這里有3個紅球和3個黃球,老師把它們放進袋子里,請小朋友想一想,如果從袋子中任意摸出一個球,結果會怎樣?(可能是紅球,也可能是黃球)結果是不是這樣呢?我們可以摸一摸,看看是不是既有紅球又有黃球。誰愿意和老師一起玩?

  示范:老師摸,一學生記錄摸出的球是什么顏色。(摸3次)

  教師說明游戲規(guī)則,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玩游戲。

  提問:你們摸出的球是既有紅球,又有黃球嗎?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因為袋子里既有紅球又有黃球,所以摸出的可能是紅球,也可能是黃球。)

  [說明:教師與學生之間以及小組內學生之間的摸球、猜球游戲,提高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通過游戲,再次使學生感受到了事件發(fā)生的不確定性。]

  設問:如果這個口袋里裝3個黃球,3個綠球,任意摸一個球,摸出的可能是紅球嗎?(板書:不可能)

  學生在小組里進行摸球,驗證結論。

  拿出裝有6個紅球的袋子,問:從這個袋子里任意摸一個球,結果會怎樣?(一定是紅球)可能是其他顏色的球嗎?(不可能)(板書:一定)

  談話:請小朋友拿出這樣的袋子,小組合作摸5次,看看結果怎樣。

  反饋:從這個袋子里摸出的一定是紅球嗎?

  活動小結。(略)

  [說明:以“提出猜想—摸球活動—解釋說明”的`方式,組織學生在具體的活動中,體會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感受“可能”“一定”“不可能”的含義,明確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不確定的。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帶著問題思考,伴著思考活動,探究意識得到了有效的培養(yǎng),數學思考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3、游戲三:轉轉盤。

  出示轉盤,談話:這是一個轉盤,分為紅色、黃色、藍色等三個區(qū)域,請小朋友想一想,轉動指針,最后指針會停在哪里?

  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輪流轉動指針,看指針可能停在哪個區(qū)域。

  學生交流后,小結:指針可能停在藍色區(qū)域,也可能停在黃色區(qū)域或紅色區(qū)域。

  [說明:讓每個學生動手試一試,并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切實感受到指針可能停留的區(qū)域,強化學生對“可能性”的感知,增強了合作意識。]

  三、辨一辨

  多媒體出示裝有不同顏色球的三個口袋(①2個紅球,3個黃球;②2個藍球,3個紅球;③5個黃球),以及藍貓、淘氣、菲菲判斷從口袋里摸球情況的畫面:

  藍貓:從口袋里任意摸一個球,一定是黃球。

  淘氣:從口袋里任意摸一個球,可能是黃球。

  菲菲:從口袋里任意摸一個球,不可能是黃球。

  (1)小組討論:藍貓、淘氣、菲菲各摸的是哪個口袋?先在小組里說說你的想法。

 。2)全班交流。(略)

  [說明:以學生喜歡的卡通形象提出問題,增加了學習活動的情趣,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說理,學生對事件發(fā)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感受得到了加深。]

  四、放一放

  談話:老師這里有一些紅球和綠球,你們能按要求把球放在袋子嗎?

 。1)往口袋里放一些球,從口袋里任意摸一個球,一定是綠球。

 。2)往口袋里放一些球,從口袋里任意摸一個球,可能是綠球。

  (3)往口袋里放一些球,從口袋里任意摸一個球,不可能是綠球。

  學生分小組按要求完成操作,并說明理由。

  [說明:讓學生根據事件發(fā)生的結果推想條件,又一次加深了學生對可能性的感受,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推理能力。]

  五、說一說

  提問:想一想,在生活中哪些事情一定會發(fā)生,哪些事情不可能發(fā)生,哪些事情可能會發(fā)生。能用“一定”“不可能”或“可能”說一句話嗎?

  小結:在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可能、不可能或一定發(fā)生的事情。只要我們平時多學、多問、多觀察,就會有更多的發(fā)現。

  六、課堂總結(略)

可能性教學設計14

  教學內容

  小學六年級教科書第131頁例1、例2,課堂活動第1、2題,練習二十六第1--3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實踐操作,體驗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及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

  2.進一步感受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知道可以用一個數來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3.會求簡單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

  教學重點

  感受不確定現象,討論比較簡單的用一個數來表示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

  教具準備

  課件、乒乓球和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玩游戲導入,復習舊知

  1、玩小魔術,激趣。

  2、玩真的:一個小紙團,任意放在一只手中,可能在哪一只手中,(可能在左手,也有可能在右手)也就是說有兩種可能性,可能性的大小是多少?(能回答給予鼓勵)

  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可能性大小的相關知識。(板書課題---可能性大小)

  3、檢測對以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請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來判斷下列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并簡要說明理由。

  地球每天都在轉動。()

  三天后下雨。()

  太陽從西邊升起。()

  小方吃飯時用左手拿筷子。()

  小明的年齡比他爸爸小。()

  4、過渡語:對以前所學知識的掌握得非常好,相信這節(jié)課會合作愉快,輕松學會、掌握新知識。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摸乒乓球游戲(教學例1):出示課件

  (1)教師口述并演示:袋中有3個相同的球,分別標上數字1、2、3。從袋中任意摸出一個?赡苊鰩滋柷?有幾種可能的結果?你能用一個數來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嗎?

  (2)猜一猜(四人小組內合作議一議)。

  學生:可能摸出1號球、2號球或3號球。

  有3種可能的結果。

  1號1/3,2號1/3,3號1/3(引導或鼓勵會用分數來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了)

  教師:也就是說,摸出三號球的可能性相同,都是1/3。

  (3)試一試(摸一摸)。兩個同學上臺(一個同學摸,一個同學或全班記----用畫“正”字的方法記錄)(摸、記、放回再摸,連續(xù)3--15次):驗證每個號球出現的可能性。

  (4)反饋明確:(摸出每個號球的次數接近;如果繼續(xù)摸下去,摸的次數越多,摸出每個號球的次數越接近),這說明從袋中摸出每個號球的可能性是相同的,摸出三號球的可能性都是(1/3)。

  2、摸卡片游戲(課堂活動第1題):(出示課件)

  生:齊讀游戲規(guī)則。

  師:這個游戲規(guī)則公平嗎?你是怎么想的?

  生:同桌交流后匯報(公平,共10張,1和0各5張,各占一半,可能性是1/2)

  師:也就是說,可能性相同的情況下,游戲規(guī)則具有公平性。

  分左右兩組,各選兩位代表上臺,一人摸一人記錄,全班同學監(jiān)督:先摸3次,得分相差多少?再摸3次,......

  明確:取的次數越多,得分就越接近,勝的可能性就越接近,獲勝可能性是1/2。

  教師小結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及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游戲規(guī)則中各方可能性相同的情況下,游戲規(guī)則才具有公平性。

  過渡語: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為了賺錢,設計了一些不公平的游戲。希望同學們要高度警覺,不要中了這些人的圈套,上當受騙。

  3.教學例2。

  轉盤游戲:出示一個大的轉盤(上面有三個區(qū)域,紅色區(qū)域占整個圓盤1/2,黃色和藍色區(qū)域各占整個圓盤1/4)。

  (1)游戲(方案)公平嗎?為什么?

  生:不公平,……

  師:也就是說,紅色區(qū)域的面積大,占了整個圓面積的1/2;黃色區(qū)域和藍色區(qū)域的面積小,各占整個圓面積的1/4;所以這個游戲規(guī)則不公平。同時也說明,面積越大,可能性越大。

  (2)怎樣設計這個轉盤才公平。

  同桌交流后匯報:

  平均分成三份,三種顏色各選擇其中一種,三人的可能性都是1/3。

  平均分成四份,四種顏色各選擇其中一種,三人的可能性都是1/4。

  (3)計算:指針停在四種顏色區(qū)域的可能性各是多少?(1/4)

  如果轉動指針100次,估計大約會有多少次指針是停在紅色區(qū)(100x1/4=25)

  4.抽牌游戲:1、2、3、4四張牌,抽出小于3的甲勝,大于3的乙勝。

  這樣約定公平嗎?為什么?

  小于3的有1和2,占四張中的二張,可能性是1/2。

  大于3的只有4,占四張中的一張,可能性是1/4。

  你愿意是甲,還是乙?(甲——選擇可能性大的)

  師:這說明了什么?(數量越多,可能性越大。

  三、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1.練習:練習二十六第2--3題。

  要求: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同桌互議,最后集體反饋、評價。

  四、學生談收獲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談一談你有哪些收獲?

  附板書設計:

  可能性的大小

  1號---------1/3紅區(qū)-------1/2小于3的--------1/2

  2號---------1/3黃區(qū)-------1/4

  3號---------1/3黃區(qū)-------1/4大于3的--------1/4

  可能性相同--------公平面積越大,可能性越大數量越多,可能性越大

可能性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初步感受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了解影響可能性大小的因素,會比較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

  2、學會記錄事件發(fā)生的結果;形成動手操作能力,以及歸納、判斷能力。

  3、經歷觀察、猜想、實驗和分析實驗結果的過程,體驗事件發(fā)生的

  可能性大小。

  4、進一步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

  的應用。

  教學重難點:

  重難點:理解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并會根據影響因素判斷可

  能性大小。

  教法與學法:

  教法:引導演示法。

  學法:合作交流,實驗驗證法。

  教學準備:課件、撲克牌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遷移導入

  課件出示圖片:

  師:同學們,這里有三個裝有小球的'盒子(課件出示),如果老師想要一次就能摸出一個白球,你們建議我從哪個盒子里摸呢?

  生:從A盒摸。

  師:為什么不建議我從B盒或者C盒摸呢?

  生:B盒與C盒可能摸出白球,但都不一定一次就能摸出白球。

  師:既然B盒和C盒都可能摸出白球,那這兩個盒子中哪個摸到的白球可能性較大?為什么?

  (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生可能回答B(yǎng)盒白球更多一些)

  師:真的如此嗎?可能性真的有大小嗎?可能性大小又與什么有關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探索新知

  1、體驗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1)課件出示教材第45頁情境圖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盒子,盒子里有四個紅棋子和一個黑棋子。

  問:從中摸出一個棋子,可能是什么顏色?

  生:可能是紅色,也可能是藍色。

  師:摸出一個棋子,那摸出哪種顏色的可能性大呢?

  學生思考,猜測

  師:剛剛只是同學們的猜測,而猜測并不能作為依據,我們需要通過實驗來證明。我們來試一試吧!

 。2)安排實驗過程

  請一名學生摸棋子,底下的同學們將棋子的顏色大聲說出來,一名學生記錄。所有學生邊觀察邊思考。

  要求:摸出一個棋子,記錄它的顏色,然后放回去搖勻再摸,重復20次。

  講解記錄方法:制作像這樣的一個表格(出示表格),在記錄這一豎列用“正”字筆畫去記次數,在次數一列用數字寫出記錄的總結果。

 。3)交流記錄結果

  師:通過實驗結果,你們現在有什么想法?

  學生交流、討論

 。4)小結:取出紅棋子的次數要多些 ,也就是取出紅棋子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5)討論:再取一次 取出哪種顏色的可能性最大?

  2、進一步證實、總結規(guī)律。

  (1)提出猜想

  在每一小組,老師都放了十張撲克牌,其中八張黑的,兩張紅的,從中摸出一張,摸出的是紅色可能性大還是黑色可能性大?為什么?(學生猜想)

 。2)實驗證明

  這僅僅只是同學們的猜想,還需要大家用實驗來證明它。

  實驗要求:組內同學做好分工,其中一個人負責洗牌,一人負責記錄,一個人負責匯報,其他組員輪流抽牌,共抽20次。

 。3)匯報實驗結果

 。4)引導小結:從這些實驗結果中,你發(fā)現了什么規(guī)律?

  (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

  教師小結:因為黑桃在總數中占得多一些,所以取出黑桃的可能性要大些。

  3、知識總結師設疑:可能性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ㄉ伎蓟卮穑

  師總結:以摸棋子為例,可能性的大小與在總數中所占數量的多少有關,在總數中占得數量越多摸到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占得數量越少,摸到的可能性越小。

  三、鞏固練習 (課件出示)

  四、課堂小結 學完這節(jié)課后,你們能否準確判斷可能性的大?

  板書設計:

  可能性(2)

  可能性的大小與在總數中所占數量有關

  多 大

  數量 可能性

  少 小

【可能性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可能性”教學設計10-01

可能性教學設計10-07

可能性教學設計01-25

《可能性》教學設計04-30

《統(tǒng)計與可能性》教學設計10-01

可能性優(yōu)秀教學設計10-08

《可能性》教學設計精品01-09

《可能性》教學設計最新02-05

《可能性》教學設計一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