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六年級數(shù)學比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fā)展。教學設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六年級數(shù)學比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六年級數(shù)學比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掌握比的基本性質,能應用比的基本性質進行比的化簡。
2、培養(yǎng)學生類比、推理和概括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1、理解比的基本性質。
2、運用比的基本性質進行化簡比。
一、探究新知
(一)比的基本性質
1、前面我們認識了比,想一想2:4與6:12這兩個比的大小是相等的嗎?你能證明嗎?----小研究(后附)
。1)4人小組交流(2)全班交流
。3)比值相等可以證明,還可以運用學過的哪個知識也可以證明呢?
。4)商不變的性質是不是對每個比都適用呢?自己舉例試一試。
2、聯(lián)系除法中商不變的性質和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這兩個已學過的知識,就得到今天的比的基本性質。能利用學過的知識解決新問題,是最棒的。誰能完整地說一說比的性質呢?
3、老師板書結語: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上(除以)相同的數(shù),比值不變。這句話有問題嗎?添上0除外,為什么?
4、學生齊讀,我們學習比的基本性質有什么作用呢?分數(shù)的性質可以使分數(shù)化簡,比的性質同樣可以使比化簡,那么,什么樣的比才是最簡單的整數(shù)比呢?(比的前項和后項是互質數(shù))最簡單的整數(shù)比就簡稱為最簡比。
5、你能舉例說幾個最簡比嗎?說得很好,在計算結果時,我們一般要得到最簡比。
(二)化簡比---完成練習題(后附)
1、小組交流
2、全班交流
小結:化簡比時,我們一般利用比的性質把比的前項和后項化成整數(shù),再化簡比較快。但在比的前項和后項都是分數(shù)時,用求比值的方法較快,只是注意最后結果要寫成真分數(shù)、假分數(shù)或比的形式。
結合學生的'匯報,引導學生注意化簡比和求比值的區(qū)別;啽龋核菫榱说玫揭粋最簡單的整數(shù)比。結果可以寫成比的形式,也可以寫成分數(shù)的形式,但不能寫成帶分數(shù)、小數(shù)獲整數(shù)的形式。
二、鞏固練習
1、學校體育室有10個籃球,15個足球,籃球與足球的個數(shù)比是()。
2、李師傅8小時生產了72個零件,李師傅生產零件總個數(shù)和時間的比是()。
3、拓展練習
3:8=(3+6):(8+)
(讓學生分小組討論方法)
三、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有哪些收獲?師生共同總結。
()年()班姓名
比的基本性質小研究
你知道2:4與6:12這兩個比的大小相等嗎?你能證明嗎?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我的發(fā)現(xiàn):
聰明的同學:請你結合這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化簡下面各比,說說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序號
比
我的方法
。▽懗鲞^程)
1
14:21
2
36:15
3
1/6:2/9
4
2/3:3/4
5
1.25:2
6
5.6:4.2
我的發(fā)現(xiàn):
六年級數(shù)學比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2
知識點:
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能夠根據(jù)比的意義或者比的基本性質來判定兩個比是否能組成比例。
重點: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難點:
應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數(shù)能否成比例。并能正確地組成比例。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ㄕn件中有《比的意義和基本性質》這一課題)看到這一題目時,有的同學可能會想比例是什么?比例和比有關系嗎?如果有關系,會是什么關系呢?有什么區(qū)別嗎?等等。這節(jié)課,我們就展開研究!
二.探究新知
1.教學比例的意義
。1)課件出示“天安門廣場升旗”圖,同學們請看,這是在干什么?對,這是天安門廣場莊嚴肅穆的升旗儀式,你知道這面國旗的長和寬各是多少嗎?
。2)出示數(shù)據(jù):看到這兩個數(shù)據(jù).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周長,面積,長寬的比)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5:10/3(板書:比)
。3)你還記得哪些關于“比”的知識。(求出比值)
(4)同學請看,這是其它不同場合用到的國旗,請分別算出它們長和寬的比值。(匯報.師板書)
。5)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比值相同)這些國旗的大小相同嗎?但比值相等,兩個比也就相等,我可以用等式來表示:板書:5:10/3=2.4:1.6像這樣兩個比相等的式子,你還能寫出幾個嗎?(匯報:板書)
。6)像這樣的式子就叫做比例:(板書:比例)哪位同學能說說什么叫做比例。(板書: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這就是比例的意義,(板書:意義)
(7)說起比例,它必須是各兩個條件,一個是……另一個是……
2.教學比例的判定
。1)課件出示:下面就請同學們根據(jù)比例的意義來判斷一下下面這四組,哪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
。2)匯報:為什么20:5和1:4不能組成比例:要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關鍵看什么?
。3)師小結: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知道比例是由兩個相等的`比組成的……
板書:1:2=():()
師小結:像這樣的比例能寫完嗎?只要比值是1/2就可以了。
(4)“比”和“比例”的區(qū)別
現(xiàn)在請同學們想一想,比例和比有什么區(qū)別。
3.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
。1)剛才,我們知道了,比例有4個項,我們把外邊的兩個叫做外項,把里面的兩個叫做內項。
(2)誰來說一說(1:2=6:12)這個比例的外項和內項。
。3)現(xiàn)在把內項和外項分別相乘,看看會有什么發(fā)現(xiàn)?(匯報,板書:外項的積=內項的積)
(4)檢驗
。5)師總結: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板書:基本性質。
。7)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是否成比例。
。8)師:判斷兩個比是否成比例,我們既可以用比例的意義,也可以用比例的基本性質。
(9)練習(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判斷)
12:6和10:51/2:1/3和6:4
1.5:3和15:0.32/5和12/30
匯報:
。10)師:五分之二和三十分之十二相等嗎:(板書:2/5=12/30)它是一個比例嗎?說出你的理由?(指出這個比例的內項和外項)
三.鞏固練習
在()里填上合適的數(shù).(想一想,你填數(shù)的根據(jù)是什么?)
1.5:3=():4()/40=9/60
。ǎ4=9:()
四.課堂小結
六年級數(shù)學比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課本第50頁例2;練一練;《作業(yè)本》第22頁。
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質,知道最簡單的整數(shù)比,會根據(jù)比的基本性質將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shù)比。
2、培養(yǎng)學生自主遷移、自主構建知識的能力。
教學重點:比的基本性質和化簡比
教學過程:
一、準備練習:
1、求下列各比的比值。
12:201:1:1.5:2.5
2、在()里填上適當?shù)臄?shù)。
、=()()=():()
、====
。ǖ1題: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第2題: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
3、復習比與除法、分數(shù)的關系。(完成上堂課的表格)
二、教學新課:
1、引入。
分數(shù)基本性質是怎樣的?除法的商不變性質又怎么說?根據(jù)分數(shù)、除法和比的關系,你能猜出比的基本性質應該是怎樣的呢?
(1)學生試著敘述。
(2)反饋小結。
分數(shù)基本性質、除法的商不變性質中的都有0除外,為什么?比的基本性質要不要也加上這個條件?應該怎么說才最完整呢?
2、看書驗證自己的猜想。P50頁。
3、什么是最簡單的整數(shù)比?
(1)下面哪些是整數(shù)比?哪些整數(shù)比最簡單?為什么?
6:1012:210.3:0.40.25:1
3:54:73:4:
(2)教師小結:
像3:5、4:7、3:4等這些整數(shù)比,比的前項和后項都是整數(shù),而且這兩個數(shù)是互質數(shù),,我們稱這樣的比為最簡整數(shù)比,化成最簡整數(shù)比簡稱化簡比。
4、教學例2;啽取
(1)應用比的.基本性質可以把比化成整數(shù)比。
自學課本P50、51例2、例3)
(2)小結:
①整數(shù)比化簡的方法是把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都除以它們的最大公約數(shù)。
、诜謹(shù)比化簡的方法是先把前、后項同時都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數(shù)。
(3)試一試。
三、鞏固練習:練一練
四、小結:
今天你學會了什么?比和比值的區(qū)別怎樣?(比值是一個數(shù),可以用分數(shù)、小數(shù)、整數(shù)來表示;而比必須清楚的看出比的前項和后項,只能用比的形式表示。)
五、《作業(yè)本》第22頁。
六年級數(shù)學比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比的基本性質。
2、正確應用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
過程與方法:
1、利用知識的遷移,使學生領悟并理解比的基本性質。
2、通過學生的自主探討,掌握化簡比的方法并會化簡比。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初步滲透事物是普遍聯(lián)系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
理解比的基本性質,推倒化簡比的方法,正確化簡比。
教學難點:
正確化簡比。
教具準備:
寫有例題和練習題的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比與分數(shù)、除法的關系。
老師: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比的意義,知道比和分數(shù)、除法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哪位同學愿意說說比和分數(shù)、除法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2、復習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和商不變的性質。
老師:請大家回憶一下,分數(shù)有什么性質?除法又有什么性質?它們的內容分別是什么?
二、教學探究
1、猜想。
老師:比和分數(shù)、除法的關系相當密切,那么,在比中有沒有類似的性質呢?如果有,請同學們猜想一下,可能會是怎樣的?
匯報時,讓學生說說猜想的根據(jù),老師也可引導學生在“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上進行替換。
引導學生用語言表述,比的前項相當于分數(shù)的分子,后項相當于分母,分數(shù)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數(shù)(0除外),分數(shù)的大小不變。因此,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數(shù)(0除外),比值不變;蛘弑鹊那绊椣喈斢诔ㄖ械谋怀龜(shù),后項相當于除數(shù),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數(shù)(0除外),商不變。因此,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數(shù)(0除外),比值不變。
2、驗證。
以小組為單位,討論、驗證一下剛才的猜想是否正確。
學生匯報。
3、小結。
經(jīng)過同學們的驗證,我們知道這個猜想是正確的,并且經(jīng)過補充使它更完整了,在比中確實存在這種性質。
板書課題:比的基本性質。
4、化簡比。
老師:應用比的基本性質,我們可以把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shù)比。
出示例1的第(1)題。
。1)“神舟”五號搭載了兩面聯(lián)合國旗,一面長15cm,寬10cm,(前面展示過),另一面長180cm,寬120cm。這兩面聯(lián)合國旗長和寬的最簡單的整數(shù)比分別是多少?
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寫出一小一大兩面聯(lián)合國旗長和寬的比,15:10和180:120
提問:你怎樣理解最簡單的整數(shù)比這個概念?
學生討論,指名回答,達成共識,最簡單的整數(shù)比必須是一個比,它的前項和后項都是整數(shù),而且前項和后項應該是互質數(shù)。
讓學生自己嘗試把這兩個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shù)比,然后集體訂正答案。
15:10=(15÷5):(10÷5)=3:2
180:120=(180÷60):(120÷60)=3:2
提醒學生注意兩個比化簡的結果,并讓學生說說結果相同,說明了什么?(說明兩面國旗大小不同,形狀相同。)
出示例1的第(2)題。
。2)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shù)比。
1/6:2/90.75:2
讓學生獨立試做,教師巡視指導,請兩名學生在黑板上板演。
師生共同講評。
1/6:2/9=(1/6×18):(2/9×18)=3:4
提問:為什么要乘18?可能會有學生想到不同方法,教師應給予肯定。
0.75:2=(0.75×100):(2×100)=75:200=3:8
或(0.75×4):(2×4)=3:8
老師強調:不管選擇哪種方法,最后的結果都應該是一個最簡單的整數(shù)比,而不是一個數(shù)。
三、堂堂清測試
1、完成教材第46頁的“做一做”,集體訂正。在校對、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化簡比的方法進行小結。
2、完成教材第48頁練習十一的第4
六年級數(shù)學比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5
設計說明
本課時是在學生學習了比的意義以及比與分數(shù)、除法的關系等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鑒于教材的教學內容比較集中,本課時在教學設計上有如下幾個特點:
1.復習、鋪墊,理清關系。
上課伊始,通過做復習題,使學生加深對比的意義、商不變的性質以及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的理解,理清比與分數(shù)、除法的關系,為學習新知做好鋪墊。
2.轉化、類推,理解性質。
教學比的基本性質時,從已有的知識入手,通過恰當?shù)奶釂,引導學生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領悟用舊知學習新知的方法,發(fā)現(xiàn)比的基本性質與商不變的性質以及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之間可以互相轉化的'本質,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質。
3.體驗、總結,發(fā)現(xiàn)方法。
教學應用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時,引導學生動手體驗,總結出化簡比的方法,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化簡比與求比值的區(qū)別,概括出化簡比的方法和步驟,使學生對新知的運用能力得以提高。
課前準備
PPT課件 學情檢測卡
教學過程
⊙復習鋪墊
1.什么叫兩個數(shù)的比?(兩個數(shù)的比表示兩個數(shù)相除)
2.比與分數(shù)、除法有什么關系?(引導學生明確比與分數(shù)、除法的關系,可以結合算式或表格回答)
3.商不變的性質和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各是什么?[商不變的性質: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shù)(0除外),商不變。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分數(shù)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shù)(0除外),分數(shù)的大小不變]
設計意圖:回顧比的意義和商不變的性質以及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理清比與分數(shù)、除法的關系,為探究比的基本性質做好鋪墊。
⊙探究新知
1.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
(2)這三個分數(shù)的大小相等嗎?為什么?(相等,因為它們的分數(shù)值都是0.75)
(3)還有其他方法可以證明它們的大小相等嗎?怎樣證明?(有,根據(jù)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和都可以化成,所以它們的大小相等;根據(jù)分數(shù)和除法的關系以及商不變的性質也可以證明這三個分數(shù)的大小相等)
(4)在除法中有商不變的性質,在分數(shù)中有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那么在比中是否也有類似的性質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探究一下比的基本性質。(板書課題)
2.探究比的基本性質。
(1)把,,改寫成比的形式。(引導學生匯報并用課件展示:=3∶4;=6∶8;=12∶16)
(2)探討這三個比之間的關系,用算式表示出來,并說明理由。(3∶4=6∶8=12∶16,比值都是0.75)
出示課堂活動卡。
(3)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結合學生的匯報,用課件展示相關內容)
6÷8=(6×2)÷(8×2)=12÷16
↓↓↓
6∶8=(6×2)∶(8×2)=12∶16
規(guī)律: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相同的數(shù),比值不變。
6∶8=(6÷2)∶(8÷2)=3∶4
↓↓↓
6÷8=(6÷2)÷(8÷2)=3÷4
規(guī)律: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除以相同的數(shù),比值不變。
六年級數(shù)學比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6
教材分析
比的基本性質是在學生學習比的意義,比與分數(shù)、除法之間關系,除法的意義和商不變的性質,分數(shù)的意義和分數(shù)基本性質的基礎上進行教學。
教材聯(lián)系學生已有的.商不變性質和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通過對板書的“變式”,啟發(fā)學生找發(fā)現(xiàn)比中存在的數(shù)學規(guī)律,然后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質,并應用這一性質把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shù)比。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jīng)認識比的意義,比、除法、分數(shù)之間的關系,并結合已經(jīng)掌握的商不變性質和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進行學習。而比的基本性質和商不變性質及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是相通的。學生在學習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時,已經(jīng)掌握了其形成的推理過程,學生具備了一定的類比學習技能。他們完全可以根據(jù)比與分數(shù)、除法的關系,推導出比的基本性質。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類比,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質,并會運用這個性質把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shù)比。(主要以商不變性質為主要切入口)
2、通過學習,培養(yǎng)學生觀察、類比的能力,滲透轉化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3、通過教學,使學生學會與人合作的意識,并能與他人互相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比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掌握化簡比的方法。找準整數(shù)比前后項的最大公約數(shù)、分數(shù)比轉化成整數(shù)比。
六年級數(shù)學比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70~71頁的例3、例4以及相應的“練一練”,練習十三的第6~9題
教學目標:
。ㄒ唬┦箤W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質,能應用比的基本性質進行化簡比;
。ǘ┦箤W生在經(jīng)歷和探索比的基本性質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培養(yǎng)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及合情推理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識,做好新課鋪墊
1、提問:①什么叫做比?
②除法、分數(shù)、比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嗎?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
被除數(shù)÷除數(shù)==前項:后項
2、觀察下面的每組題目,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
第一組:12÷4=3
(12×3)÷(4×3)=3 商不變
。12÷2)÷(4÷2)=3
第二組:=3
==3 分數(shù)值不變
==3
先讓學生分組討論,再組織全班交流。
根據(jù)交流情況適時板書
被除數(shù)÷除數(shù)==前項:后項
商不變性質 分數(shù)基本性質
[評析: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也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比的基本性質,在新課之前,讓學生回憶舊知,使學生在回憶舊知識的過程中,自然地過渡到了新課,使學生很清楚地知道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
。ǘ┬抡n,概括比的基本性質。
1、再觀察一組題目
例3:下面是小冬在實驗里測量幾瓶液體的質量和體積的記錄表。
填寫下表,并把比值相等的比填入等式。
質量/g 體積/cm3 質量和體積的比值
第一瓶 4 5
第二瓶 16 20
第三瓶 50 50
第四瓶 40 50
( ):( )=( ):( )=( ):( ) }比值不變
1、學生獨立填寫后。
2、提問:觀察上面的等式,聯(lián)系商不變性質和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想一想,比會有什么性質?
學生觀察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里交流。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的討論情況,對有困難的學生給予指導。
引導發(fā)現(xiàn):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shù)(0除外),比值不變。這是比的基本性質(板書)
問:為什么比的后項不能為0?指出:比的后項相當于除數(shù)或分母。除數(shù)和分母不能為0,所以比的后項也不能為0。
3、上面三個相等的比哪個更簡單一些?
學生比較后發(fā)現(xiàn)應用比的基本性質,可以把一些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shù)比。
。ㄈ├帽鹊幕拘再|化簡比
例4: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shù)比。
。1)12:18 (2) (3)1.8:0.09
討論:你是怎樣理解“化成最簡單的整數(shù)比”的?你能根據(jù)“比的基本性質”進行化簡嗎?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整理后板書。 板書后追問:
12:18=(12÷6):(18÷6) 為什么要同時除以6?
=2:3
=(×12):(×12) 為什么要同時乘以12?
=10:9
1.8:0.09=(1.8×100):(0.09×100) 為什么要同時乘100?
=180:9
=20:1
小結:化成最簡單的整數(shù)比,就是根據(jù)比的基本的性質,直到比的前項和后項互質為止。
[評析:當問題出現(xiàn)時,老師并沒有急于去講解,而是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討論、去交流,因為學生有了對商不變的性質和分數(shù)基本性質的理解,所以學生很快就理解了比的基本性質,并能化簡比。]
四、溝通聯(lián)系,深化認識
1、指導完成“練一練”
做第1題。學生獨立填完后,要求說說是怎樣想的?
做第2題。學生黑板上板演,集體訂正時說出做每道題的理由。
2、指導完成練習十三第6~9題
做第6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要求說說整數(shù)比,分數(shù)比和小數(shù)比化簡的方法。
做第7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通過小組交流,發(fā)現(xiàn)每種規(guī)格國旗長和寬的比是一定的,都是3:2,并對學生進行愛護國旗的教育。
做第8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學生完成后,指名說說思考的`過程。
做第9題。分組完成,組織交流,讓學生知道化簡比與求比值的方法是不同的。但有時可以互相利用。如4:16化簡后是1:4,寫成分數(shù)形式是,這個結果也可以看成比值;75:25的比值是3,寫成分數(shù)形式是,這個結果也可以看成一個比。
五、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內容?通過學習,有什么收獲?你今天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怎么樣?
教學評析:
1、“最好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在新課開始,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比的基本性質,在復習時,讓學生回憶起商不變的性質和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在學生的回憶中,很自然地過渡到比的基本性質,由于學生已經(jīng)知道了商不變的性質和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又理解了除法、分數(shù)、比之間的聯(lián)系,所以很快理解了比的基本性質。這樣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主動參與學習的動機,使學生學習情緒高漲,達到學習的最佳境界。
2、注重學生的合作學習,例如:在發(fā)現(xiàn)比的基本性質時,讓學生先觀察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里交流。再比如:讓學生討論是怎樣理解“化成最簡單的整數(shù)比的”?你能根據(jù)“比的基本性質”進行化簡嗎?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時,老師創(chuàng)設了一個積極探討,合作研究的空間,讓學生在小組里自由地各抒己見,展開議論,互幫互學,強化理解。通過反饋匯報,給學生提供展示自己思維的機會,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探究新知的活動。并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
3、這節(jié)課,通過學生“回憶知識”“小組合作發(fā)現(xiàn)比的基本性質”……使學生興趣濃厚,學得積極主動,這樣的設計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愉悅輕松的學習氛圍,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六年級數(shù)學比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8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使學生理解掌握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2.認識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稱。
。ǘ┠芰τ柧汓c
1.使學生學會應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并能正確組成比例。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
。ㄈ┑掠凉B透點
對學生進一步滲透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應用比例的意義或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并能正確地組成比例。
教具學具準備:
小黑板、投影片、投影儀。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教師出示復習題,回憶有關比的知識。
1.什么叫做比?
2.什么叫做比值?
3.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4.上面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學生回答后,師說:4.5∶2.7和10∶6這兩個比的比值相等,也就是說這兩個比是相等的,因此它們可以用等號連接。(板書:4.5∶2.7=10∶6)
二、探究新知
1.比例的意義。
出示例1:一輛汽車第一次2小時行駛80千米,第二次5小時行駛200千米。列表如下:
從上表中可以看到,這輛汽車,
第一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______;
第二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______。
這兩個比的比值各是多少?它們有什么關系?
(1)教師引導學生對上面的問題一一解答。使學生清楚地看到這兩個比的比值都是40,所以這兩個比相等。因此就可以寫成這樣的等式
。2)由教師告訴學生:象4.5∶2.7=10∶6、80∶2=200∶5這樣的等式,都是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我們把它叫做比例。(板書課題:比例的意義)
師問:什么叫做比例:組成比例的關鍵是什么?
生答: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板書)
引導學生議論、交流后板書: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在“兩個比相等”下邊劃“”。)
(3)做一做
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
①6∶10和9∶15
、20∶5和1∶4
第①題由教師引導學生完成,思路如下:
所以:6∶10=9∶15
其余各題分組討論后由學生獨立完成。
。4)填空
、偃绻麅蓚比的比值相等,那么這兩個比就()比例。
②一個比例,等號左邊的比和等號右邊的.比一定是()的。
2.比例的基本性質。
(1)師以80∶2=200∶5為例說明:組成比例的四個數(shù),叫做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邊敘述邊板書如下)
。2)讓學生看下面這些比例,說出它的外項和內項是多少?
4.5∶2.7=10∶6
6∶10=9∶15
。3)讓學生計算上面每一個比例中的外項積和內項積,并討論它們存在什么關系?
以80∶2=200∶5為例,指名來說明。(師邊板書如下)
外項積是:80×5=400
內項積是:2×200=400
80×5=2×200
。4)由學生自己任選兩三個比例,計算出它的外項積和內項積。從兩個乘積的關系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在每個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都等于兩個內項的積。
。5)由教師明確: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板書)
(板書課題:加上“和基本性質”,使課題完整。)
。6)想一想: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shù)形式,等號兩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別交*相乘的積有什么關系?為什么?
指名回答后,師板書:
。7)做一做
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下面哪一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6∶3和8∶50.2∶2.5和4∶50
3.閱讀課本第9、10頁的內容并填空。
三、鞏固發(fā)展
1.說一說比和比例有什么區(qū)別。
討論后指名說明:
比是表示兩個數(shù)相除的關系,有兩項;比例是一個等式,表示兩個比相等的關系,有四個項。
2.在6∶5=30∶25這個比例中,外項是()和(),內項是()和()。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寫成()×()=()×()。
3.先應用比例的意義,再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1)6∶9和9∶12
(2)1.4∶2和7∶10
4.下面的四個數(shù)可以組成比例嗎?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能組幾個就組幾個)
2、3、4和6
四、全課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并學會了應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組比例。
五、布置作業(yè)練習一第3題。
【六年級數(shù)學比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數(shù)學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05-05
比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05-07
《比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08-17
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03-21
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04-05
《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05-04
《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06-09
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