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在线免费视频,亚洲精品免费一级视频,日韩亚洲欧美大陆,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style id="t465f"></style>
<legend id="t465f"><u id="t465f"><thead id="t465f"></thead></u></legend>

<acronym id="t465f"></acronym>

<sub id="t465f"><ol id="t465f"><nobr id="t465f"></nobr></ol></sub>
<sub id="t465f"></sub>

《酸堿鹽及其化學性質(zhì)》教學設計

時間:2024-09-05 12:27:55 教學資源 投訴 投稿
  • 相關推薦

《酸堿鹽及其化學性質(zhì)》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酸堿鹽及其化學性質(zhì)》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酸堿鹽及其化學性質(zhì)》教學設計

《酸堿鹽及其化學性質(zhì)》教學設計1

  一、教學設計思路:

  “酸堿鹽”是初中化學的重點,也是初中化學的難點和分化點;這部分知識系統(tǒng)性強,反應的規(guī)律突出,內(nèi)容較多,歷屆中招考試中都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在陜西20xx年中考試題中占22分(約占總分值的44%)。出題一般難度較大、綜合性較強。因此很有必要對酸堿鹽進行專題復習。

  本節(jié)課改變了以往被動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在復習了“酸的化學性質(zhì)、堿的化學性質(zhì)”之后,設計了一些與之有關的初步運用,針對性練習、拓展練習,通過創(chuàng)設一些問題情景,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讓每位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其中,使他們仿佛置身于中考,從親身體驗中鞏固知識,提高能力,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1、知識與技能:

 、偻ㄟ^復習,鞏固“酸的化學性質(zhì)、堿的化學性質(zhì)”。

 、趧(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置身于中考,從親身體驗中鞏固知識,提高能力。

  2、過程與方法:

 、偻ㄟ^對常見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引導學生歸納總結規(guī)律。

 、谧寣W生通過具體題目的。要求和條件,學會分析題意,掌握做題的方法,提高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遷移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倥囵B(yǎng)學生認真細致的學習態(tài)度,幫助學生養(yǎng)成嚴謹務實的`生活態(tài)度。

 、谧寣W生通過小組合作,自己講題,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對科學的探究欲望和學習興趣。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通過復習,鞏固酸的“化學性質(zhì)、堿的化學性質(zhì)”。

  2、教學難點:

  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通過具體題目要求和條件,會分析題意,掌握做題的方法,提高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遷移能力。

  四、學情分析:

  課本在新課教學階段并沒有系統(tǒng)的對酸堿鹽化學性質(zhì)進行歸納,學生對酸堿鹽的一些化學反應的了解也只停留在表面,及時讓學生對酸堿鹽知識進行復習歸納,有利于學生更深一步理解酸堿鹽之間的相互反應;有利于學生更深一步理解復分解反應以及發(fā)生條件;有利于學生把零散的知識系統(tǒng)化、網(wǎng)絡化、規(guī)律化;有利于提高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遷移能力。

  五、教法與學法的選擇:

  1、教法:

  采用提問、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多媒體輔助等,充分體現(xiàn)“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

  2、學法:

  思考、小組合作、討論、歸納總結、交流等。使學生養(yǎng)成善于思考、善于觀察、善于動手、善于創(chuàng)新的學習習慣。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ppt展示教學目標以及復習重點,開門見山,直入正題。

  二)新授課

  活動一:

  ppt展示“幸運課堂——猜猜他是誰?”引起學生注意,并進入復習。通過本活動讓學生對本專題所涉及的主要物質(zhì)的性質(zhì)有一個初步的回憶和了解。

  活動二:

  認識酸堿鹽的定義,通過如下ppt展示常見的酸堿鹽,讓學生讀寫,并嘗試復述酸堿鹽的定義。然后通過對酸堿鹽進行分類,強化學生對概念定義的理解。

  活動三:

  認識酸堿鹽的化學性質(zhì),ppt展示如下生活或學習中經(jīng)常會遇到的反應,讓學嘗試寫出反應的方程式。然后根據(jù)所寫方程式,系統(tǒng)總結酸堿鹽的化學性質(zhì)“544”。

  活動四:課堂檢測

  通過如下ppt趣味性的展示出酸的化學性質(zhì),這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尤其是在中考前長時間的復習,學生精神上有些倦怠,通過趣味性的題型設計能充分調(diào)動興趣和積極性。另外也能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酸堿鹽化學性質(zhì)的理解和認識。

  活動五:

  作業(yè)布置,小結歸納

《酸堿鹽及其化學性質(zhì)》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通過對酸、堿、鹽、氧化物概念的復習進一步掌握有關物質(zhì)分類的知識。

  2.通過對酸、堿、鹽、氧化物性質(zhì)的復習進一步掌握各類物質(zhì)的性質(zhì)及其相互關系。

  3.鞏固有關重要反應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總結某些化學反應的規(guī)律。學會運用金屬活動順序表判斷某些置換反應能否發(fā)生;學會運用酸、堿、鹽溶解性表判斷復分解反應能否發(fā)生。

  4.運用各類物質(zhì)的性質(zhì)及相互關系解決一些具體問題。

  教學重點

  1.物質(zhì)的分類。

  2.各類物質(zhì)的通性及相互關系。

  教學難點

  綜合利用本章知識解決一些具體問題。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總結物質(zhì)的分類、性質(zhì)及其相互關系。

  第二課時:綜合運用本章知識解決具體問題的思路、方法。

  教學過程

  一、物質(zhì)的分類

  (提問)請學生小結有關物質(zhì)的分類(具體見板書設計),并復習有關的概念。

  (練習)寫出下列物質(zhì)的化學式,并將其分類。

  氫氧化鈉、氧化鐵、硫化鋅、鹽酸、硫酸鈉、膽礬、氫氧化銅、三氧化硫、生石灰、硝酸、碳酸氫鈉、堿式碳酸銅、氫氧化鈣、硫酸亞鐵。

  二、各類物質(zhì)的'性質(zhì)及其相互關系

  (提問)請依次說出酸、堿有哪些通性?鹽有哪些化學性質(zhì)?氧化物有哪些化學性質(zhì)?

  (教師)可用不同顏色的粉筆板書,用圖示法找到物質(zhì)間的相互聯(lián)系。(具體見板書設計)

  (練習)請學生對每一個具體反應舉一個典型的化學反應。(口述)

  三、運用金屬活動順序表判斷某些置換反應能否發(fā)生,正確書寫金屬跟酸、金屬跟鹽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練習)判斷下列反應能否發(fā)生?寫出能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不能反應的說明理由。

  (1)Mg+H2SO4

  (2)Fe+HCl

  (3)Ag+H2SO4(稀)

  (4)Zn+HNO3

  (5)Zn+CuSO4

  (6)Ag+ZnSO4

  (7)Cu+AgCl

  (8)Cu+Hg(NO3)2

  (討論)可進行分組討論,并小結置換反應能否發(fā)生的條件。

  (小結)

  1.金屬跟酸:

  (1)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排在氫前的金屬可置換出酸中的氫,排在氫以后的金屬則不能置換出酸中的氫。因此(1)、(2)可發(fā)生置換反應,生成相應的鹽和氫氣。而(3)則不能發(fā)生置換反應。

  (2)金屬跟硝酸起反應時,由于硝酸的氧化性很強,一般不生成氫氣。如(4)不能發(fā)生置換反應。

  2.金屬跟鹽:

  (1)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屬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它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因此(5)、(8)可以發(fā)生置換反應生成相應的鹽和新的金屬。而(6)的反應中,Ag排在Zn的后面,反應不能發(fā)生。(7)的反應不能發(fā)生是因為AgCl不溶于水。

《酸堿鹽及其化學性質(zhì)》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鞏固酸、堿、鹽的組成、命名和分類的知識。

  2.鞏固有關酸、堿、鹽化學性質(zhì)及有關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并加深對某些反應的認識。

  教學過程

  [引言]

  前面學習了酸、堿、鹽的組成、分類和命名,學習了不少有關酸、堿、鹽的化學性質(zhì),學習了金屬活動性順序和酸、堿、鹽的溶解性等,本節(jié)課對這些知識作一些練習和歸納,并加深對某些反應的認識。

  一、酸、堿、鹽的組成、命名和分類

  1.讓學生再仔細閱讀和思考第一節(jié)教材中酸、堿、鹽的定義,鞏固對酸、堿、鹽組成的認識。

  2.寫出下列物質(zhì)的化學式,并指出它們各屬于哪一類化合物:

  硫酸鈉

  碳酸鉀

  磷酸

  硝酸

  硝酸銅

  氯化亞鐵

  氫氧化鋇

  氫氧化鈣

  3.寫出下列化合物的名稱,并指出它們各屬于哪一類化合物:

  Cu(OH)2

  CaCO3

  Fe(OH)3

  MgCl2

  NaHCO3

  H2SO4

  H2CO3

  Ca(H2PO4)2

  二、運用金屬活動性順序,正確書寫金屬跟酸、金屬跟鹽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練習]

  判斷下列反應能不能發(fā)生,寫出能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1)Mg+HCl

  (2)Fe+HCl

  (3)Ag+H2SO4(稀)

  (4)Zn+CuSO4

  (5)Ag+ZnSO4

  (6)Zn+H2SO4(。

  用大試管演示一小塊鈉投入稀硫酸銅溶液的實驗。這實驗也可在培養(yǎng)皿中進行,并用投影儀把實驗現(xiàn)象投射到白色幕布上。師生共同分析實驗所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

  [小結]

  1.金屬跟酸、金屬跟鹽是否能發(fā)生反應,要根據(jù)金屬活動性順序加以判斷。

  2.單質(zhì)鐵跟鹽酸、稀硫酸等起置換反應,生成亞鐵鹽。

  3.金屬跟硝酸起反應時,由于硝酸的氧化性很強,一般不生成氫氣。

  4.鈉、鉀等化學性質(zhì)極為活潑的金屬,跟鹽溶液反應的情況比較復雜,例如鈉跟硫酸銅溶液反應,有氫氧化銅生成。這是因為:

  2Na+2H2O=2NaOH+H2↑

  2NaOH+CuSO4=Na2SO4+Cu(OH)2↓

  三、根據(jù)復分解反應發(fā)生的'條件和運用酸、堿、鹽的溶解性表,正確書寫鹽跟酸、鹽跟堿、鹽跟鹽的復分解反應。

  [練習]

  判斷下列反應能不能發(fā)生,寫出能發(fā)生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1)BaCl2+H2SO4

  (2)Na2CO3+HCl

  (3)FeCl3+NaOH

  (4)NaCl+Cu(OH)2

  (5)K2SO4+Ba(NO3)2

  (6)CaCO3+NaCl

  1.復分解反應能不能發(fā)生,要考慮生成物中有沒有沉淀、氣體或水生成。

  2.鹽跟堿反應時,反應物中鹽和堿都是可溶的。如上述練習中(3)能反應,(4)則不能反應,因Cu(OH)2不溶。

《酸堿鹽及其化學性質(zhì)》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了解某些化合物及其溶液的導電性;了解電離的概念;了解常見酸、堿、鹽的電離方程式,初步理解酸、堿、鹽的概念。

  2.技能目標:通過溶液導電性的實驗,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通過對定義的總結,發(fā)展學生分析、總結、概括的能力同時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和從現(xiàn)象看本質(zhì)的辨證唯物主義認識觀

  [教學重點]理解酸堿鹽的概念,正確書寫常見酸堿鹽的電離方程式。

  [教學難點]理解酸堿鹽的概念,正確書寫常見酸堿鹽的電離方程式。

  [教學方法]觀察抽象法

  [教學手段]投影、蒸餾水、蔗糖、酒精、稀硫酸、電極、燈泡。

  [教學程序設計]

  [引言]在前幾章的學習中我們已經(jīng)接觸了一些酸堿鹽。在第八章的學習中,我們將較全面的了解酸堿鹽的概念和性質(zhì)。

  [講解]在上一章的學習中我們已了解溶液的一些性質(zhì),現(xiàn)在我們來看看不同溶質(zhì)的水溶液的導電性。

  [演示實驗]實驗8-1

  [板書]

  一、溶液的導電性

  [討論]除了金屬能導電,某些物質(zhì)的水溶液也能導電,為什么?

  電流是如何形成的?

  [投影]氯化鈉固體溶于水后離解成鈉離子和氯離子在溶液中自由移動,在通電的條件下,這些離子定向移動而形成的電流。所以溶液能導電。

  [板書] 1、電離:物質(zhì)溶于水中,離解成自由移動的離子的過程叫電離。

  2、電離方程式:

  [講解]我們可以用化學方程式表示一種化學反應,同樣也可以用電離方程式表示一種物質(zhì)的'電離,這就是電離方程式。

  [設問]如何書寫電離方程式?

  [閱讀教材]

  [小結]左物質(zhì),右離子,等號連,腳碼變系數(shù)。

  [練習]書寫氯化鈉、硫酸、鹽酸、氫氧化鈉的電離方程式

  [指導糾錯,及時反饋]

  [設問]物質(zhì)發(fā)生電離后,為什么溶液不顯電性?在書寫電離方程式時如何體現(xiàn)這一點?

  [討論]遵循電荷守恒。書寫電離方程式時,等號右的陽離子所帶正電荷數(shù)等于陰離子所帶負電荷數(shù)。

  [反饋練習]

  1.寫出下列化合物的電離方程式

  KOH MgSO4 Na2CO3 H3PO4

  AgNO3 Ba(OH)2 H2S

  [課題]第一節(jié)酸堿鹽溶液的導電性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了解某些化合物及其溶液的導電性;了解電離的概念;了解常見酸、堿、鹽的電離方程式,初步理解酸、堿、鹽的概念。

《酸堿鹽及其化學性質(zhì)》教學設計5

  一、教學設計思路

  酸堿鹽部分的知識因其知識點多,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緊密而成為初中化學教學中的難點,而和酸堿鹽有關的考題又在中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中考題中有不少題型都需利用酸堿鹽的化學性質(zhì)。學生在做酸堿鹽的題目時,不懂得利用酸堿鹽的性質(zhì)規(guī)律分析題目,做題時與物質(zhì)的性質(zhì)又聯(lián)系不上,即使做出來也不清楚自己為什么這樣做,沒有清晰的解題方法和思路,全憑做題經(jīng)驗套解習題。所以這節(jié)酸堿鹽的復習課首先要讓學生識別物質(zhì)類別,然后在解決實際問題之中,總結酸堿鹽的化學性質(zhì),體會酸堿鹽的化學性質(zhì)的應用。旨在幫助學生梳理酸堿鹽部分的知識點,加強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然后通過學案的例題分析,引導學生在解題時能將酸堿鹽的化學性質(zhì)應用在解題中。在解題時有一個較為清晰的思維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

  二、教學設計:

  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1.掌握酸堿鹽的化學性質(zhì);

  2.掌握復分解反應發(fā)生的條件。

  (二)過程與方法:通過總結酸堿鹽的化學性質(zhì),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

  結的能力和學習方法,學會從個別到一般,從一般到個別的歸納推

  理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體會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結合的過程和樂趣。

  重點酸堿鹽的化學性質(zhì)及應用

  難點引導學生能積極主動的利用酸堿鹽的'化學性質(zhì),判斷反應的發(fā)生,對物質(zhì)進行鑒別、討論離子共存問題。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

  意圖

  發(fā)給學生復習課的學案,

  展示教學情境一的內(nèi)容:

  將提供的物質(zhì)按類別進

  行分類整理;貞浰鶎W的

  酸堿鹽知識,將

  各物質(zhì)類別進

  行分類整理。復習物質(zhì)分類,辨認物質(zhì)所屬類別

  組織學生討論,展示教學

  情境二內(nèi)容,然后完成學案的內(nèi)容:填寫鑒別稀硫酸和石灰水的方法。完成填充,復習酸、

  堿的性質(zhì)復習酸堿鹽

  的化學性質(zhì)、

  培養(yǎng)從一般

  到個別的演

  繹能力

  組織學生討論教學情境三,然后完成教學案的內(nèi)容:填寫復分解反應能否發(fā)生的內(nèi)容。

  完成填充,復習

  復分解反應發(fā)生

  的條件。復習利用復

  分解反應發(fā)生的條件培養(yǎng)從一般到個別的演繹能力

  組織學生完成反饋練習引

  導學生總結出解題時的思路。思考并完成反饋練習然后討論總結出解題過程中的思路,小結解題方法陪養(yǎng)學生自覺利用酸堿鹽的性質(zhì)規(guī)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

  力

  布置課后練習。鞏固練習

《酸堿鹽及其化學性質(zhì)》教學設計6

  教學重難點:從離子的角度初步理解酸、堿、鹽的概念

  教學過程:

  復習:

  1.為什么NaCl固體本身不導電,而它們水溶液可以導電呢?

  2.寫出下列電離的方程式

  (1)鹽酸、硫酸、硝酸

  (2)氫氧化鈉、氫氧化鋇、氫氧化鉀

  (3)碳酸鈉、硫酸鎂、氯化鋇

  引入:

  我們知道,某些物質(zhì)的水溶液能產(chǎn)生自由移動的離子,而使溶液能夠導電,下面我們從物質(zhì)在水溶液中電離的角度來研究幾類重要的化合物。

  1.酸

  演示實驗:P151 [實驗8-2]

  小結:鹽酸、硫酸、硝酸的水溶液都能導電,依照它們在水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動的離子(讓學生復習時的第一組電離方程式)

  提問:這三種物質(zhì)的電離產(chǎn)物有何共同特點?

  分析:從而得出酸的定義。強調(diào)全部是H+介紹酸根的概念和酸的電離通式:

  HnR=nH++Rn-

  小結:酸根離子所帶負電荷總數(shù)等于酸分子電離子時生成的氫離子總數(shù)

  閱讀:P151-152的一段文字

  2.堿

  演示實驗:P152 [實驗8-3]

  小結:KOH、Ba(OH)2的溶液能導電,依照它們的水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動的'離子(讓學生再看復習時的第二組電離方程式)

  提問:這幾種物質(zhì)的電離產(chǎn)物有何共同特點?

  分析:從而得出堿的定義,強調(diào)全部是OH-

  介紹堿的電離通式:M(OH)m=Mm++mOH-

  小結:在堿里,跟一個金屬離子結合的氫氧根離子數(shù)目,等于這種金屬所帶的正電荷數(shù)目。

  閱讀:P152第4、5節(jié)

  3.鹽

  演示實驗:P152 [實驗8-4]

  小結:Na2CO3、MgSO4、BaCl2等物質(zhì)的水溶液都能導電,說明它們的水溶液中存在著自由移動的離子。

  (讓學生再看復習時的第三組電離方程式)

  閱讀:P153 1-2節(jié)文字

  分析:電離產(chǎn)物的特點,得出鹽的定義

  小結:(1)酸、堿、鹽的定義及組成特點

  (2)物質(zhì)的分類

  鞏固練習:

  1.下列各組離子,屬于酸的電離產(chǎn)物的是()

  A.H+、Na+、SO2-4 B.Na+、OH-

  C.H+、Cl-、NO3- D.Na+、SO42-

  2.堿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離子是( )

  A.H+ B.Na+ C.OH- D.SO42-

  3.下列物質(zhì)屬于鹽的是( )

  A.H2SO4 B.H2O C.NaOH D.NaCl

  4.下列電離方程式正確的是( )

  A.Ba(OH)2=Ba2++2OH-

  B.H2SO4=H2++SO42-

  C.FeCl3=Fe2++SO42-

  D.Cu(NO3)=Cu2++2(NO3)-

【《酸堿鹽及其化學性質(zhì)》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酸堿鹽復習課優(yōu)秀的教學反思10-10

初中酸堿鹽知識點總結03-03

酸堿中和反應教學設計優(yōu)秀06-11

初中化學酸堿鹽知識點總結01-11

酸堿中和反應教學設計優(yōu)秀精華[2篇]06-17

橢圓及其標準方程教學設計05-04

匯合的含義及其表示教學設計03-23

《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教學設計范文(通用5篇)10-07

《鹽的世界》教學反思09-28

鹽的復習教學反思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