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在线免费视频,亚洲精品免费一级视频,日韩亚洲欧美大陆,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style id="t465f"></style>
<legend id="t465f"><u id="t465f"><thead id="t465f"></thead></u></legend>

<acronym id="t465f"></acronym>

<sub id="t465f"><ol id="t465f"><nobr id="t465f"></nobr></ol></sub>
<sub id="t465f"></sub>

高中美術教學設計

時間:2024-01-26 18:06:36 教學資源 投訴 投稿

高中美術教學設計精選【15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中美術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中美術教學設計精選【15篇】

高中美術教學設計1

  形神兼?zhèn)?br/>

  遷想妙得

  ——高中美術教學設計《中國古代人物畫》

  教學內(nèi)容:《中國古代人物畫》

  課時: 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中國古代人物畫的出現(xiàn);體會并理解美術作品是如何表現(xiàn)日常生活的;了解中國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較有代表性的人物畫作品。

  2、過程與方法目標:比較鑒賞法進行橫向、縱向比較理解人物畫形成與發(fā)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體驗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感受中華民族的偉大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愛國情感。

  教學重點:以形寫神,形神兼?zhèn)洌怀鋈宋飪?nèi)心世界是中國古代人物畫的主要特點,也是重點。

  教學難點:以點帶面,通過本課《韓熙載夜宴圖》的欣賞作為切入點,掌握中國古代人物畫的特點。

  教學法及教具準備:小組合作、討論、探究式教學;課件展示。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復習回憶以前一些宗教美術作品,比如:金字塔、神廟建筑、石窟雕塑造像、敦煌藝術等,引出隨著歷史的發(fā)展,宗教因素逐漸減弱,藝術家開始把他們的目光投向現(xiàn)實生活,開始在意自己的喜怒哀樂,在意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美術也自然的'從表現(xiàn)宗教性題材轉而描繪日常的生活、自己的情感,比較真實地記錄各種生活現(xiàn)象,從而引出人物畫的產(chǎn)生。顧愷之《女史箴圖》、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周昉《簪花仕女圖》

  二、欣賞《韓熙載夜宴圖》

  理解中國古代人物畫對于人物的描繪不僅滿足于外形的肖似,而更重要的是人物的性格與內(nèi)心世界的揭示,即所謂傳神。五代畫家顧閎中作品《韓熙載夜宴圖》,慢速播放長卷,并配文字介紹作品中作者和主人公。

  1、顧閎中南唐畫家,善畫人物,據(jù)記載,他奉南唐后主李煜之命夜至韓熙載家中,窺視其夜宴情景,憑現(xiàn)場目識心記,創(chuàng)作了此畫。

  2、韓熙載,南唐大臣,出身北方貴族,避難來到南唐,初有恢復中原宏圖大志,但李煜對他猜忌,他為免遭不測便沉緬于聲色之中,以放蕩頹廢的生活來表示自己的政治上的無所作為。

  3、再把《韓熙載夜宴圖》分成五個獨立畫面。聽樂,觀舞,歇息,清吹,散宴。每個畫面放大,主要人物局部再次放大,配音樂。

 。1)第一段聽樂(映示畫面):作者緊抓一個“聽”字,把握不同聽眾的情緒反應,不論轉身注視著彈琵琶歌伎的賓客,還是半掩在屏風后面探頭傾聽的女子,都統(tǒng)一到聽樂這個中心,在場的每個人都被迷人的音樂陶醉。

  提示:局部放大鏡頭,看到韓熙載神情憂郁,眉宇間含著沉思與隱憂,這種出色的心理描寫達到極其傳神的境界。

 。2)第二段觀舞(映示畫面):畫面局部放大韓熙載為助興站起親自擊鼓,舞伎翩翩起舞,眾人也站立,擊掌,打板,合著節(jié)拍。提示:韓熙載雖擊鼓助興,但臉上沒有笑意,流露出悶悶不樂。提問學生為什么。另外畫面放大映示,后排穿黃色袈裟的德明和尚,處在觀舞賓客中,并不正視舞女,而是眼看擊鼓的韓熙載,人物表情內(nèi)心活動,畫得很出色。

  (3)第三段歇息:夜宴中休息的場面,此段情節(jié)輕松,使《夜宴圖》有張有弛,富有節(jié)奏變化,是整個宴會情節(jié)上的一個間歇。

 。4)第四段清吹:描寫韓熙載欣賞樂伎演奏的場面,休息后的韓熙載更換了衣服,袒胸露腹,盤腿而坐,右手揮扇欣賞管樂。故作不拘小節(jié),疏狂自放的姿態(tài)。五個樂伎雖并排一起吹奏,但表情姿態(tài)不同,有合有分,絲毫沒有呆板之感,使人仿佛聽到高亢豐富的管樂和聲。畫家用的線描,有粗細、輕重、疾緩之分,充分顯示了衣衫的質感。五個樂伎服裝主色調(diào)是淺色,由紅綠兩色相互穿插,有對比又有呼應,顯得豐富而統(tǒng)一,畫的極其工細。

 。5)第五段散宴:這段收尾用一對男女隔著屏風對話的情節(jié),自然過渡到最后一段送別(映示對話圖)韓熙載的其它賓客都在與歌舞伎調(diào)笑言歡(映示畫面并放大)唯獨韓熙載一人在獨立深思,揮手與客人道別,為什么?

  提示:聯(lián)系前四段的形象,反映了他在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矛盾激化下,強顏歡笑的矛盾心理和內(nèi)心苦悶。

  4、最后再次用錄像配樂形式完整放映一遍長卷圖,加深體會《韓熙載夜宴圖》在刻劃人物心理狀態(tài),用筆沒色方面都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

  三、作品欣賞:

  1、《虢國夫人游春圖》

  2、《搗練圖》

  3、《簮花仕女圖》

  4、觀后交流,討論,請學生根據(jù)《虢國夫人游春圖》中人物動態(tài)、表情服飾等因素判斷誰是虢國夫人?

  四、全課總結:

  1. 中國古代人物畫的形成和發(fā)展

  2. 中國古代人物畫的特點

  (采用分段式構圖方法,畫面動靜結合、疏密得當;造型工整、色彩華麗;特別注重人物神情和內(nèi)心世界的刻畫,達到“形神兼?zhèn)洹钡闹粮呔辰?/p>

  采用全景式構圖方法,畫面場面宏大、組織有序,有鋪墊、有起伏、有高潮;人物刻畫栩栩如生、細節(jié)表現(xiàn)引人入勝。)

  五、知識拓展,加深鞏固民族自豪感

  當我們的畫家在畫《韓熙載夜宴圖》、《清明上河圖》,表現(xiàn)人間生活的時候,西方的畫家在做什么呢?他們正受封建神學思想的統(tǒng)治,在畫基督,在畫圣母瑪利亞,直到元末明初歐洲開始文藝復興,歐洲的畫家才開始倡導人文主義精神。

高中美術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水彩風景的特點,掌握水彩風景寫生的步驟并能夠寫生一幅作品。

  過程與方法:通過欣賞、實踐等活動,學習水彩風景寫生的方法,提高觀察與表現(xiàn)能力。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感知自然美,培養(yǎng)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水彩風景寫生的方法。

  難點:能夠完成一幅水彩風景寫生作品。

  三、教學過程

  活動一:激趣導入

  教師展示月份牌圖片,引導學生觀看并提出問題:

 、龠@些作品給你什么感受呢?(色彩鮮艷、畫面透亮等)

  ②有沒有同學知道這是什么畫種嗎?

  學生回答,教師小結:這是最早出現(xiàn)在上海的中國水彩畫,當時上海是全國最繁華的通商口岸,萬商云集,為進行商業(yè)競爭,洋商選擇了水彩這種為市民喜愛的繪畫形式,用于商業(yè)宣傳,招攬顧客。發(fā)展到現(xiàn)在很多畫家都喜歡采用這種形式寫生自然風景,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學習《水彩畫風景寫生》。

  活動二:描述分析

  1.水彩畫的特點

  引導學生觀看校園風景水彩作品,并提出問題:

 、龠@幅作品描繪的是哪里?(我們的校園)

  ②給你一種什么感覺呢?(清新透亮、水色交融)

  學生交流后并回答,教師總結:水彩畫透明輕快、流暢滋潤、水色交融,可以趁水色未干時畫出迷蒙縹緲的感覺,也可以在水色干透后層層疊加,畫出豐富厚重的感覺。畫面效果變化萬千,抒情優(yōu)美。

  2.水彩畫的畫面效果

  繼續(xù)引導學生欣賞風景作品,并提出問題:

 、龠@幅作品的畫面有什么特點?(追求三維空間的表現(xiàn))

  ②繪畫水彩畫要注意什么?怎樣才能表現(xiàn)出空間感?

  學生討論并回答,教師總結:繪畫水彩畫首先要確定構圖,構圖時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確定視平線的高、中、低;二是明確遠、中、近景的劃分;其次要注意著色,著色由遠到近。

  活動三:示范講解

  教師以創(chuàng)作《午后陽光》為題,示范水彩創(chuàng)作的步驟并講解思路。

  1.構圖。低視平線,明確遠、中、近景的`景物。

  2.由遠景部分開始,用大筆迅速鋪出藍天、白云與遠處的彼岸,筆上的水分要足且用筆要概括。趁紙面尚未全干時,用濕時著色的方法將樟樹畫上,注意對樹外形的整體把握,不要拘泥于細節(jié)。隨后將小巷的路面鋪上一層暖調(diào)的黃灰色。

  3.近景部分是畫面上最清晰、對比最強烈的部分,也是畫面上色彩與細節(jié)變化最豐富的部分。掌握陽光下景物亮部暖、暗部冷的規(guī)律,從兩側民居的屋檐部分開始,由上至下、由淺到深,將暗部一氣呵成。左側屋檐下幾根閃亮的木桿,是在紙面底色將干未干之時用筆桿刮出來的。

  4.采取干后重疊著色的方法,逐步塑造和豐富畫面的細節(jié)。在塑造左側屋檐下的白墻與晾衣桿上的衣裳時,要注意控制明度,保持光感。

  5.回到整體,適當調(diào)整畫面,直至最后完成作品。如右側屋檐下感覺太暗,可用洗滌法將其稍稍提亮。

  活動四:實踐展評

  1.教師安排學生觀察周圍的風景,自選角度,對景寫生。

  2.教師巡場指導。

  3.學生完成作品,教師鼓勵學生主動展示自己的作品。

  4.其他學生從畫面構圖、色調(diào)等方面評價學生的作品。

  (比如:《校園風光》內(nèi)容——湖水、樹木、鴨子等;色調(diào)——綠色調(diào),清新透亮。)

  活動五:小結作業(yè)

  1.師生共同總結本節(jié)課的重點知識,教師進行情感升華:生活中有很多美麗的風景,學生要熱愛大自然,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的美。

  2.查找資料并思考:在中國水彩畫家的作品中,是如何具體展示、體現(xiàn)出中西文化的交融與結合的?下節(jié)課一起分享。

  四、板書設計

高中美術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竹根雕工藝的不同流派及流派之間的不同藝術特色,理解竹根雕作品的創(chuàng)作理念,掌握賞析竹根雕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欣賞、討論與探究,能夠運用美術語言賞析竹根雕作品,感悟竹根雕之美,提高美術素養(yǎng)。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豐富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認識,增強對祖國優(yōu)秀文化的認同感。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嘉定派”與“金陵派”竹根雕的區(qū)別。

  難點:運用專業(yè)的美術語言評述竹根雕作品。

  三、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謎語導入:出示謎語“嘴尖皮厚腹中空”,提問學生:同學們,大家猜一猜這是哪種植物呢?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這正是竹。竹子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植物,除了觀賞的作用外,竹筍還有食用價值。人們對竹子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卻無人留意它的根莖,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來領略竹根之美。順勢引出課題《竹根雕》。

  (二)描述分析

  1.概念

  教師請學生觀看PPT中的竹根雕作品并提問:

  根據(jù)課前搜集到的資料,嘗試歸納總結一下什么是竹根雕?

  學生發(fā)言,教師總結:竹根雕是以竹根為材料雕刻而成的傳統(tǒng)工藝品,主要以圓雕為主,產(chǎn)地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區(qū)。

  2.分類

  教師繼續(xù)引導學生們繼續(xù)觀看PPT中的作品,思考并將作品進行分類。

  教師總結:竹根雕刻藝人技藝高超,人才濟濟,逐漸形成了竹根雕的兩大流派。剛才我們所分出的兩個不同類別的雕塑作品,一是以嘉定為中心的嘉定派,另一個是以南京為中心的金陵派。南京在明清時期被稱為金陵,所以被稱為金陵派。

  3.賞析

  學生以小組形式欣賞作品《人之初》和《竹林七賢筆筒》,并思考:

  ①這兩件作品的材料是什么?(《人之初》能看出取材于竹根;《竹林七賢筆筒》只能看出是竹子)

 、谶@兩件作品表現(xiàn)的內(nèi)容是什么?(《人之初》是圓雕人物;《竹林七賢筆筒》是筆筒上的浮雕)

  ③這兩件作品的風格是怎么樣的?(《人之初》更加保留了竹根的原貌,簡單的雕琢;《竹林七賢筆筒》看不出是取材于竹根,做了精細的刻畫)

 、苓@兩件作品表現(xiàn)的內(nèi)容與使用的技法是否符合?為什么呢?

  學生思考后,回答:感覺很符合,《人之初》利用竹根原生態(tài)的特點,將竹根里的一截竹子通過局部雕刻,使其成為點睛之筆,表現(xiàn)出一種原始人的形態(tài);《竹林七賢筆筒》在實用的功能上,精細加工,反復打磨,將所有須根清除,重視審美。

  教師總結:兩個派別,兩種風格,各有千秋,各有韻味。

  (三)總結解釋

  教師歸納總結:嘉定派創(chuàng)始人朱松林善于雕刻,所以決定了嘉定派的'特點,偏重文氣雅致,在“精”字上下功夫,嘉定派在創(chuàng)作根雕時,更多的采用通體雕刻。注重精雕細刻,技重于藝。而金陵派主張根藝創(chuàng)作要心、眼、手并用;形、意、神兼顧,提出“雕而不雕,不雕而雕”?梢,金陵派創(chuàng)作竹根雕,在精雕細琢的同時,更注意利用竹根的天然形態(tài),大有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趣味。金陵派竹根雕的創(chuàng)作,更多的利用竹根自然形態(tài),再施以局部巧妙雕刻,藝重于技。

  (四)欣賞評價

  教師出示根雕大師張德和的代表作《出沒風濤》,讓學生進行賞析,并且說明其屬于哪一派別?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作品屬于“金陵派”作品。此作有感于范仲淹《江上漁者》中漁夫捕魚之艱險,聯(lián)想到藝人生涯之不易。試圖通過雕刀的傳遞和竹根的介質,來表達作者內(nèi)心的思想感情。君不見,白發(fā)蒼蒼的漁者,在夕陽下駕一葉扁舟,全神貫注的奮力拼搏在風浪中,去打撈明天的希望,那空空的魚簍則警寓藝無止境。成就屬于過去,一切從零開始。作品由上下兩個聯(lián)體竹根巧構而成。作者巧妙地借用根、須、空、節(jié)、疤等一切自然因素,內(nèi)容豐富、心裁別出、清新自然、獨特雋永。

  (五)小結作業(yè)

  1.請學生主動匯報本堂課的收獲和體會,教師總結升華: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竹根雕作品,也感受到了手工藝匠人的妙手生花。同時,也豐富了我們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認識,希望大家能夠對祖國優(yōu)秀文化有更深的認同感。

  2.課后請同學們搜集更多優(yōu)秀的竹根雕作品,下堂課一起分享。

  四、板書設計

高中美術教學設計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彩陶的起源、概念和主要紋樣,能夠從造型、線條、紋樣等方面鑒賞彩陶。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欣賞和討論《馬家窯彩陶》的紋樣,造型、線條等方面,學會鑒賞中國古代彩陶的方法,提高審美能力和鑒賞水平。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感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藝術魅力以及中國傳統(tǒng)工藝美術的功能美、實用性,熱愛中國傳統(tǒng)藝術。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從造型、線條和紋樣方面鑒賞中國古代彩陶藝術。

  難點:感受彩陶紋樣的精美靈妙之處。

  三、教學過程

  活動一:激趣導入

  播放視頻“塤曲”,請學生帶著以下問題觀看:

  1.視頻中的樂器是什么?(中國古代樂器——塤)

  2.猜一猜塤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陶)

  學生回答,教師引導:塤是漢族特有的閉口吹奏樂器,音色樸拙,是樂器中最接近道家天籟的。在世界原始藝術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視頻中我們看到的塤是由陶制成的,制陶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陶器也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它是我國悠久的“國粹”,同學們想不想深入的了解陶器藝術呢?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中國的彩陶藝術。

  活動二:描述分析

  1.彩陶的起源及概念

  播放彩陶發(fā)展的紀錄片,提出問題:

  (1)彩陶在什么時期最為繁華?(新石器時期的仰韶文化和馬家窯文化)

  (2)仔細觀看視頻,視頻中呈現(xiàn)的彩陶是什么樣子的?(表面不施釉色,繪有黑色或褐紅色紋樣)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制陶在我國有8000多年歷史,在新石器時期,有一種表面不施釉,繪有黑色或褐紅色紋樣的陶器,稱之為彩陶。其中,仰韶文化和馬家窯文化的彩陶,造型多樣、形體完整、紋樣變化有致。

  2.彩陶的紋樣

  教師展示原始彩陶紋樣圖片,提出問題:

  (1)看一看,原始彩陶的外形圖案有什么特點?(多以抽象幾何紋樣為主)

  (2)仔細觀察圖片,這些紋樣的是如何組成的?(以水波紋為主體,間有圓點、菱形、網(wǎng)格等組成綜合性圖案)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彩陶圖案有大量的幾何形紋飾,是早期陶器中編織物紋印以及魚網(wǎng)、水渦、樹葉等圖案的延續(xù)和變化,同時也是原始人內(nèi)心音樂涌動和視覺表現(xiàn)。

  3.馬家窯彩陶的藝術特色

  教師展示《馬家窯彩陶》作品圖片,請學生4人一組,交流討論:

  (1)《馬家窯彩陶》的造型和線條有什么特點?(造型古樸、線條簡潔)

  (2)仔細觀察彩陶表面的紋樣,它們是如何分布的?(點為中心,弧形線組成漩渦形,上下左右互為連接,組織巧妙)

  (3)這些紋樣給你什么樣的感受?(很強的運動感)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馬家窯文化的彩陶以器皿為代表,它的造型古樸豐富,線條簡潔優(yōu)美,圖案極富于變化和絢麗多彩,是世界彩陶發(fā)展史上無與倫比的奇觀、是黃河流域遠古先民創(chuàng)造的最燦爛的文化之一、也是彩陶藝術發(fā)展的'頂峰。

  活動三:總結解釋

  教師播放新石器時期的彩陶資料和圖片,提出問題:

  彩陶可以通過哪些角度分析?(造型、紋樣、感受等)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陶器的發(fā)明,應當追溯到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勤勞、聰慧的先民以土為材,挖穴為窯,燒制出精美的低溫彩陶。陶器的發(fā)明,標志著新石器文化的開始。這一時期的陶器造型樸實飽滿,比例協(xié)調(diào),裝飾圖案簡潔大方,色彩明麗,集實用、美感于一體。我們在欣賞彩陶作品時,可以從造型、紋樣、感受等方面進行鑒賞,同時我們也可以結合彩陶的起源和發(fā)展深刻體會彩陶的魅力。

  活動四:欣賞評價

  1.展示《人面魚紋彩陶盆》,請同學充分感悟作品的形式美。

  2.教師巡視指導。提示學生從造型、紋樣、感受進行綜合分析。

  3.完成作品后舉辦“國寶檔案”解說會,請學生自愿分享自己的觀點。

  4.其他同學從紋樣、造型等方面,互相評價作品。

  (如《人面魚紋彩陶盆》:繪圖手法大膽夸張,圖案對稱、反復,顯得古拙、簡潔而又奇幻、怪異,富有律動感,充滿了生氣。色彩上黑白對比強烈,同時輔以赭石色的陶坯,極富裝飾性。)

  活動五:小結作業(yè)

  1.請學生談一談本課收獲,并進行情感升華:彩陶藝術中融合了藝術家的各種創(chuàng)作思想、風格、語言,創(chuàng)作出風格各異而又多姿多彩的藝術珍品,是我國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寶,F(xiàn)代陶器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新,特別在表現(xiàn)題材、作品形式、制作工藝上,有些藝術家朝著個性化、有創(chuàng)意的方向發(fā)展。所以藝術的發(fā)展也是在不斷革新的,這就要求我們在保護傳統(tǒng)藝術的同時還要做到與時俱進。

  2.課后請學生走進博物館,感受更多的陶器之美。

高中美術教學設計5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史前美術的主要類型和表現(xiàn)手法上的異同,初步了解藝術的起源說,進一步掌握美術鑒賞語言的運用。

  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習,總結史前美術的審美特征,了解史前美術的特殊含義。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加深對世界多元藝術的的了解和熱愛,培養(yǎng)正確的審美觀。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并自主分析史前美術的審美特征和特殊含義。

  教學難點:通過對比總結,能夠簡單說明藝術起源的依據(jù)。

  三、教學準備

  圖片、多媒體等。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所有的大江大河幾乎都能尋到他們的源頭,藝術這條歷史的長河也不例外,那到底藝術的源頭在哪里呢?引出課題《史前美術和古埃及美術》。

  (二)講授新知

  1、欣賞史前美術圖片并思考問題——有什么相似之處?都有哪些類別?學生回答問題,表達自己觀點,教師進行總結評述——大致分為繪畫和雕塑兩類。

  2、出示不同地區(qū)史前美術圖片,分別以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窟、法國拉斯科洞窟和奧地利維林多夫的女、法國手持牛角的裸為例進行賞析,并提出問題:

  ——史前美術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其目的是什么?為什么?

  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并回答問題,教師最后補充總結。

  3、對比圖片提出問題——根據(jù)所學,簡單分析藝術的.起源分別是什么。學生討論并回答問題,教師總結說明——游戲說、勞動說、巫術說等。

  4、教師展示古埃及美術的相關美術遺存資料,引導學生觀看并思考:

  ——古埃及美術給你的總體印象是什么?如何理解埃及美術多方面的突出成就?

  學生翻閱教材,找出答案,教師補充總結。

  5、教師依次向學生講解人類早期文明的美術之兩河流域美術以及墨西哥美術,并鼓勵學生講課前搜集到的相關資料,同學之間相互分享。

  (三)鞏固提高

  教師出示一系列與藝術起源的相關理論,并提出作業(yè)要求:

  學生嘗試找出相對應的美術作品加以佐證,學生可獨立完成問題或小組合作回答教師問題。

  學生舉例回答,教師評述補充。

  (四)小結作業(yè)

  小結:師生通過問答的形式回顧本課所學習的主要內(nèi)容,著重強調(diào)史前文明美術的起源及其重要成就,提示學生要學會尊重世界藝術的多元化。

  作業(yè):教師鼓勵學生課下利用多媒體等資源,搜集藝術起源說的相關資料,并預習下節(jié)課所學內(nèi)容。

  五、板書設計

高中美術教學設計6

  一、教學目標

  1.了解素描的表現(xiàn)手法和基本構圖,并運用素描的基本技法表現(xiàn)一幅造型準確的素描作品。

  2.通過觀察、討論和實踐等活動,掌握素描的表現(xiàn)技法,表現(xiàn)一幅構圖合理、造型準確的素描作品。

  3.在寫生素描作品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觀察力、鑒賞能力,激發(fā)學生對美術的熱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素描的表現(xiàn)手法和基本構圖,學會運用素描的基本技法寫生素描作品。

  難點:把握描繪對象的結構和透視,并準確的表現(xiàn)一幅構圖合理造、型準確的素描作品。

  三、教學過程

  (一)出示作品,導入新課

  在多媒體上出示丟勒的一系列代表畫作,學生感受素描的魅力。并提問:丟勒的作品特點是什么?(造型精準、質感強烈、神態(tài)自然)

  教師補充:丟勒是德國的一位畫家,被稱為“素描之神”。這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來探索素描的魅力,從而引出課題《素描》。

  (二)觀看作品,總結概念

  1.引導學生觀察素描作品,并順勢提問:素描中常見的構圖有哪些?(“△”形構圖、“C”形構圖、“S”形構圖和“○”形構圖)

  教師補充解釋:“△”形構圖畫面穩(wěn)定、主體突出、層次明確、錯落有致!癈”形構圖,這種構圖方式使畫面具有流動性,更容易表現(xiàn)較大空間的靜物組合!癝”形構圖具有曲線的.優(yōu)點,優(yōu)美而富有活力和韻味,所以“S”形構圖給人一種美的享受,畫面顯得生動、活潑!啊稹毙螛媹D在視覺上給人以旋轉、運動和收縮的審美效果。

  2.多媒體上展示中外素描作品:吳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倫勃朗的《風景》、吳冠中的《冬天的樹》,讓學生暢所欲言,談一談他們理解的素描是什么?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進行總結:素描是一種單色的繪畫形式,可以通過線條、明暗的變化和空間關系,把物體塑造的具有立體感。它既是為美術創(chuàng)作收集素材,表現(xiàn)構思的一種手段,又是具有獨立審美價值的畫種。

  3.引導學生深入賞析,思考:這些素描作品給你什么感覺?造成不同感覺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回答:《八十七神仙卷》看起來很純粹,主要以線為主。倫勃朗的《風景》和吳冠中的《冬天的樹》看起來比較厚重,以面為主,有明暗的變化。

  教師總結:中國繪畫多以線造型為主,西方繪畫多以面造型為主,利用明暗和色調(diào)塑造物體的形態(tài)、空間和質感。

  4.展示一組靜物和相應的不同類型的素描作品,提問:你們了解這兩種類型的素描嗎?

  教師總結:全因素素描就是調(diào)子素描,主要研究物體受光后產(chǎn)生的光影變化,根據(jù)明暗關系來塑造形體。結構素描強調(diào)對物體特征的表現(xiàn),舍棄或減弱附著于物象上的光影變化,直接表現(xiàn)事物的本質和構造。

  (三)播放視頻,講解技法

  全因素素描寫生視頻:第一步,起草構圖。第二步,找到明暗交界線,涂暗部的調(diào)子和投影。第三步,深入刻畫,進一步完善形體和調(diào)子。

  結構素描寫生視頻:第一步,起草構圖。第二步,確定物體輪廓之后,用線表現(xiàn)形體轉折處,使物體呈現(xiàn)出整體框架。第三步,深入造型,以不同粗細、深淺的線去表現(xiàn)空間、虛實。

  教師提前根據(jù)擺放好的靜物,示范素描基本技法及步驟,演示如何運用硬鉛和軟鉛,如何排線條。學生仔細觀察視頻,明確兩種素描表現(xiàn)形式的作畫步驟及基本技法。

  (四)學生實踐,作品展覽

  1.布置活動練習:選取其中一種表現(xiàn)手法,運用素描的基本技法表現(xiàn)一幅造型準確的素描作品。教師巡視輔導,輔導要點: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注意線條及構圖;注意保持課堂紀律。

  2.組織素描展覽會,鼓勵學生展示作品。教師引導學生從線條、造型等多方面評價作業(yè)。

  (五)課堂總結,開放作業(yè)

  1.總結重點知識,并升華情感,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素描這種表現(xiàn)形式的運用,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

  2.課后搜集更多素描大師的作品,下節(jié)課與同學互相交流分享。

  四、板書設計

高中美術教學設計7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藝術語言的概念,掌握不同藝術的語言元素和表現(xiàn)手段。

  過程與方法:通過描述、分析、討論賞析不同類型美術作品,欣賞作品《維納斯的誕生》《搜盡奇峰打草稿》,分析藝術語言的點、線、面組成元素以及中西方藝術表達手段:中國繪畫的表現(xiàn)手段為筆墨、章法、皴法;西方繪畫主要的表現(xiàn)手段是明暗、空間、透視。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逐步養(yǎng)成正確的鑒賞意識,開闊美術鑒賞的視野,提高審美素養(yǎng),形成尊重多元文化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美術語言元素及其表現(xiàn)手段。

  難點:不同的藝術語言在中西美術作品中的運用及其表現(xiàn)。

  三、教學過程

 。ㄒ唬┤の肚榫硨

  播放音樂《天鵝湖》片段,提出問題:請同學們一起聽一聽,這段音樂給你什么感受?(舒適、溫馨、寧靜、和諧)

  教師總結:每一個音符組成了曲子,形成不同的旋律,這是音樂的語言;在美術中,藝術作品同樣也有其獨特的語言。順勢導入課題《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

 。ǘ┳髌穬(nèi)容識讀

  教師多媒體展示《維納斯的誕生》《搜盡奇峰打草稿》兩幅作品,提出問題:

 、俜治鲞@兩幅作品的藝術形式是什么?(一個西方油畫形式,一個中國畫形式)

 、诋嬅娣謩e描繪了什么內(nèi)容?(《維納斯的誕生》表現(xiàn)的是古羅馬神話題材,描繪了維納斯誕生的場景;《搜盡奇峰打草稿》這幅畫,作者描繪了蒼茫雄壯的橫峰側嶺的場景)

  教師總結:結合書本可以發(fā)現(xiàn),藝術家會使用不同的藝術語言來表達不同的藝術思想和意圖。因此,美術專門使用的、具有視覺傳達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其特征就是具體性和形象性。廣義地說,美術作品中參與作品表達的一切都具有語言的屬性,而狹義的則是指美術的基本語言元素和語言手段兩個方面。

  (三)形式語言審美

  1、藝術語言元素

  教師繼續(xù)追問:畫家如何去創(chuàng)作的.,運用了哪些美術語言元素?給你什么感覺?(《維納斯的誕生》運用色彩平涂表現(xiàn),給人以優(yōu)雅的、圣潔的美感;《搜盡奇峰打草稿》主要用點來塑造形象,它通過各種點的組合和堆積形成物體的體積和空間感,給人以蒼茫、混沌和原始的感覺)

  教師總結:不論是表現(xiàn)人物形象還是描繪景物,畫面都能找出點、線、面、色的元素,這就是藝術語言的基本元素。

  2、語言表達手段

  繼續(xù)分析《維納斯的誕生》《搜盡奇峰打草稿》兩幅作品,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問題:

 、僦形鞣疆嫾覄(chuàng)作的側重點有什么不同?(《維納斯的誕生》作品比較注重形象的寫實,中國的山水畫更加重視意境的表達)

  ②畫家們又是運用哪些藝術手段去表現(xiàn)的?(西方繪畫主要的表現(xiàn)手段是空間、透視等;中國繪畫則是用特殊的筆墨表達情趣)

  教師總結:中西方語言表達手段各不相同,在西方繪畫中就是明暗、空間、透視、構圖、肌理等;在中國繪畫中就是筆墨、章法、皴法等。

  (四)社會文化理解

  播放《中西方藝術的起源中》紀錄片,提出問題:為什么東西方形成不同的藝術類型?(社會文化)

  教師總結:美術作品一定是社會生活的產(chǎn)物,是一定文化背景的反映,因此,在學生了解中西方不同的藝術語言表達手段后,我們結合本節(jié)課的作品的內(nèi)容總結出他們藝術語言的運用及表現(xiàn)手法,以及他們社會背景,經(jīng)過這樣的學習方法,咱們可以多角度、多層面來鑒賞美術作品。

 。ㄎ澹┓椒w納總結

  1、帶領學生總結本節(jié)課的主要知識,中國藝術作品的主要表現(xiàn)手段為:筆墨、章法、皴法。而西方的藝術語言表現(xiàn)手段為:明暗、空間、透視。隨后,我會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從藝術元素與表現(xiàn)手段的方面進行藝術鑒賞,體驗藝術的美。

  2、設置“鑒賞家”的活動,請學生在課本中挑選一組自己喜歡的中西方繪畫,對比鑒賞其藝術語言所帶來的不同美感,鞏固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nèi)容,加深審美體驗。

 。ā段r》是齊白石晚年的作品。用簡單的筆墨把蝦的形態(tài)和特征表現(xiàn)得十分生動傳神。)

  (六)小結升華作業(yè)

  1、帶領學生以回顧的方式對本課的重點進行歸納和梳理。

  2、升華情感: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藝術最大的魅力就是在于兼容并包,多元審美。通過本課學習感受到中西方繪畫的不同,我們要在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尊重世界多元文化,開闊美術鑒賞的視野,提高審美素養(yǎng)。

  3、課后預習并思考藝術家在具象、意象、抽象藝術中,是如何運用藝術語言的?從而為第二課時的學習做鋪墊。

高中美術教學設計8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楷書在結構、章法等方面的特點,學習楷書中點、橫、豎、撇等八種筆畫,掌握“永”字八法的書寫技巧。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分析和實踐等方法,熟知楷書書寫的方法,提高書法書寫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感受書法的博大精深,體會楷書的藝術魅力,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永”字八法的正確書寫方法。

  難點:楷書書寫技法及正楷筆勢的運用。

  三、教學過程

  活動一:激趣導入

  借助多媒體播放書法創(chuàng)作的相關視頻,組織學生認真觀看并提問:老師看到平時我們班很多同學都在練習書法,你們最喜歡的書法家是誰呢?(王羲之、顏真卿、蘇軾……)

  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總結:著名書法家王羲之寫出了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據(jù)說他用十五年時間專攻一個字,這個字到底是什么字?在它身上又有什么奧秘呢?這節(jié)課老師就帶大家一起來學習《“永”字八法》。

  活動二:描述分析

  1.楷書特點

  (1)教師在多媒體上展示多種書體的書法作品,同時提問:

 、偻瑢W們認識這些作品中的字體分別是什么書體嗎?(篆、隸、楷、行、草)

  ②在這些書體中,哪一種是最常見、最實用的?(楷書)

  (2)教師放大顏真卿的《顏勤禮碑》,請學生仔細觀察并提問:

 、龠@幅作品中的文字是什么字體?(楷書)

  ②這些字體有什么特點?(端正、規(guī)整)

  學生代表發(fā)表意見,教師總結:楷書作為五大書體中的一種,有著悠久的歷史發(fā)展,沿用至今,用途廣泛,有規(guī)整、端莊、方正、工穩(wěn)精到等特點。

  2.“永”字八法

  繼續(xù)引導學生欣賞介紹楷書書體的相關視頻以及觀察《“永”字八法》示意圖,并提問:

  為什么《“永”字八法》被譽為中國書法的用筆法則?(因為一個“永”字包括八種不同筆畫。)

  教師組織學生動手嘗試書寫感受不同筆畫,師生共同總結:“永”字包括楷書所有的標準筆畫,被譽為中國書法的用筆法則,有點、橫、豎、撇、捺、挑、鉤、折八種筆畫,古人在講授楷書書寫方法的'時候多以“永”字為例進行筆畫的解釋與練習,遂有“永字八法”之說。也被譽為中國書法此說約始于唐代,宋代又有詳細解說且此說延續(xù)至今。

  活動三:示范講解

  教師在宣紙上用毛筆實際展示“永”字的書寫,并通過高拍儀放大,引導學生細致觀察毛筆的具體運筆行筆的筆勢:

  1.點:側勢傾斜落筆,行筆要快,筆力要足;

  2.橫:逆鋒起筆,緩行急收;

  3.豎:筆鋒先由下而上逆行,然后頓筆成方,提筆轉中鋒下行,末端駐筆、頓筆再回鋒收筆;

  4.撇:逆鋒入紙,先向上折,頓筆后轉筆鋒,向左下方運行時逐漸提筆,然后撇出;

  5.捺:由左向右下漸行漸按,先緩后疾;

  6.鉤:要駐鋒回上,較快的起向左出鋒,筆力集中在鋒尖上;

  7.挑:直入鋒切成方筆,筆勢由左下向右上,筆畫由粗到細,要求峻整鋒利;

  8.折:先逆鋒起筆,行筆向右,再提鋒頓筆,最后中鋒行筆向下。

  活動四:實踐展評

  1.布置活動練習:20分鐘時間,運用書法工具反復練習書寫“永”字。

  2.教師巡視指導。提醒學生注意筆畫的書寫和筆畫順序。

  3完成作品后,舉辦“書法交流會”,組織學生將自己練習的作品中最滿意的一幅展示出來。

  4.其他同學從字體書寫的美觀性,筆畫書寫的正確性來評價作品。

  活動五:小結作業(yè)

  1.請學生主動匯報本堂課都有什么收獲和體會,教師總結升華:“永”字八法體現(xiàn)了中國書法的用筆法則,從一個字的書寫我們也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同學們應當多練習書法,欣賞書法作品,感受書法的獨特魅力。

  2.課后請學生查閱楷書四大家的相關資料,臨摹自己最喜歡的一位書法家的作品,下節(jié)課一起分享。

高中美術教學設計9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內(nèi)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課是工藝美術鑒賞課,主要是對陶器與瓷器單元內(nèi)容作一個全面總結,使學生在鞏固工藝美術史上對陶與瓷作全面的了解。陶瓷是門實用性很強的工藝美術,它要求以簡潔、樸實、明了的外型及圖案,強烈的視覺效果,給每位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課以大量的陶器與瓷器為主線,輔以生動的講解,結合圖片、多媒體、幻燈等教學手段,使學生從陶瓷的應用和審美雙重功能中感受到工藝美術的社會價值,從而進一步提高自己對審美創(chuàng)造的認識。

  2、教學目標的確定及依據(jù)

  根據(jù)教學大綱和教材要求,讓學生在對美的玩味中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對美術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chuàng)造能力,因此,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為:

 、僦R與能力:讓學生初步了解陶與瓷之間的區(qū)別;并培養(yǎng)學生鑒賞陶瓷藝術的能力。②過程與方法:在具體鑒賞陶瓷的`教學情境中,通過問題引領學生討論,培養(yǎng)學生共同學習、互相促進的能力。

 、矍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本課內(nèi)容的學習,引導學生在欣賞陶瓷藝術的過程中,感悟中國陶瓷為人類文化發(fā)展所作出的貢獻,以此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3、教學重點及難點

  因為陶瓷藝術具有很強的實用性,所以確定本課的重點是陶瓷的藝術造型與設計。

  同時由于學生起步水平不同,觀摩生活的感受不一樣,所以確定本課的難點是如何鑒賞名瓷作品。

  二、教法設想

  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和本課教材的學習內(nèi)容,結合高一學生的身心特點,遵循科學性和目標性原則,教師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1、目標教學法:學生通過閱讀相關材料和觀賞實物,基本掌握陶器與瓷器的形成、并對其藝術特點有比較完整的把握。

  2、情景教學法:設置不同情景,利用游戲把學生帶入教學情景中。

  3、注重個性教學法: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特征,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個性,使每個學生都能釋放出個性色彩,設置不同的難度,讓學生自由選擇,給學生留下選擇的余地和發(fā)展的空間。

  4、師生互動教學法:在新課程中,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在師生共同參與下完成教學任務。

  三、學法指導

  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分組討論,生生對話,共同完成問題的探究。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一堂課能否成功,導入是一個關鍵的因素,要想上好一節(jié)美術課,除了按照課程標準要求外,還要開動腦筋精心設計課堂的導入。我力求在課的一開始就將學生的注意力緊緊地抓住,運用獨特的導入法激起學生的興趣,我采用了游戲導入法。

  1、游戲:教師充分利用實物等教學工具,分組進行,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制陶瓷的魅力所在,為此課學習內(nèi)容作鋪墊。

  設計依據(jù):提高娛樂身心,激發(fā)興趣,活躍氣氛,增加美的情操;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使學生在答辯中獲得成就感和快樂;在師生共同參與下,把學生引入到教學情景中。

 。ǘ┬抡n教學

  ※ 陶瓷的藝術造型與設計(重點)。

  學生閱讀相關材料,并在下列問題引導下進行自主學習,生 生對話。

  1、設疑:①古代陶器與瓷器有哪些區(qū)別?②如何鑒別四大名窯?

  設計依據(jù):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思考,并在閱讀中了解陶器與瓷器的異同點。

  2、釋疑:①生生對話,學生相互間交流學習的成果;②師生對話,在生生對話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疑難問題進行探討詮釋。

  3、探究:結合圖片、幻燈、多媒體,分組探討,找出課本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說說這些作品各自的特點。

  設計依據(jù):提高學生分析能力,開拓學生思維想象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克服個別學生在游戲答辯時害怕的心理;充分發(fā)揮組長作用,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討、自我控制的能力。

  4、釋疑:師生對話,引導學生學會鑒賞作品和歸納作品的類別。

  設計依據(jù):使學生了解陶與瓷的美術特征;學生通過觀察、對比、建立完整的鑒賞理念,培養(yǎng)學生自鑒自賞的能力。以此突出重點。

  ※名瓷鑒賞的標準(難點)

  1、思維拓展:設置不同難度,學生自選練習。

  設計依據(jù):①讓學生仔細觀察名瓷,并認真作好記錄,看看能否從中發(fā)現(xiàn)什么;②師生對話,共同歸納名瓷鑒賞標準。

  a根據(jù)各時期陶瓷胎質、釉色的特點來判斷; b根據(jù)各時期陶瓷紋飾的特點來判斷; c根據(jù)各時期陶瓷造型的特點來判斷; d從歷代陶瓷的款識來判斷。

  2、鑒賞小試:①出示名家陶瓷圖片及收藏實物;②學生分組合作觀賞,學生代表分別展示對陶瓷的認識、鑒賞。

  設計依據(jù):在上一環(huán)節(jié)對名瓷一一認識的基礎上的再認識;通過師生對話互評,讓學生懂得鑒賞是一種審美活動,從中培養(yǎng)學生對美的追求。

  3、個性表達。

  出示問題:同學們,美就在我們身邊,就在我們的生活中。請你們睜開發(fā)現(xiàn)的慧眼,說說生活中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優(yōu)美的瓷器,它美在哪里?

  設計依據(jù):課程是生活。這一環(huán)節(jié)其目的是引領學生觀察生活,走進生活,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培養(yǎng)學生追求美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ㄈ┬〗Y反思:通過學習陶器與瓷器的知識,不僅讓學生重新認識了泥土的生命,而且還提高了藝術鑒賞能力。并在師生互動中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通過反思,促進了教學相長。

高中美術教學設計10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明確民間美術的基本概念,了解我國豐富多彩的民間美術的表現(xiàn)形式、民間美術的藝術特征以及民間美術與民俗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我國不同地區(qū)、不同習俗的民間美術作品欣賞,形成對中國民間美術作品的初步欣賞能力。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了解我國豐富多彩的民間美術形式,養(yǎng)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從而了解家鄉(xiāng)本土的美術,進而熱愛鄉(xiāng)土美術,并逐步提高傳承鄉(xiāng)土美術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解民間美術的基本特點以及民間美術與人們生活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

  【難點】

  了解中國民間美術中最有代表性的藝術樣式以及民間美術與民俗的關系。

  三、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有民間美術特征的實物等。

  學具準備:民間美術相關資料收集、剪刀、彩紙等。

  四、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設置情境,音樂導入

  播放民俗音樂《喜洋洋》,提出問題:過年有哪些傳統(tǒng)習俗?中國傳統(tǒng)春節(jié)有哪些民俗活動(東北、西北、南方)?(小組討論回答)

  它們屬于美術里面的'哪個門類?(小組搶答)——民間美術。引出課題:《美在民間——中國民間美術》。

  環(huán)節(jié)二:欣賞圖片,講授新知

  1、展示圖片,哪些作品是民間美術的作品?如何界定民間美術?說說理由。引出民間美術的定義。

  2、學生觀看民間美術短片,尋找、總結出民間美術的種類!戤、剪紙、刺繡、風箏、編織、民間玩具等。

  3、各小組展示課前收集的民間美術作品進行欣賞,小組討論民間美術的特點。

  學生回答,教師進行總結:

 。1)生活實用:實用簡潔,因材施藝;

 。2)審美需求:質樸率真,鄉(xiāng)土氣息;

 。3)表達情感:熱烈夸張,象征寓意。

  4、展示幾組民間美術圖片,讓學生根據(jù)作品中運用的動植物或字體形象,分別猜測作品里所蘊含的象征寓意。

  (1)福祿壽;

 。2)喜上眉梢——喜鵲、梅花;

 。3)連年有余——蓮子、鯉魚;

 。4)鴛鴦戲水——婚姻幸福美滿。

  小結:以上所提到的都是民間傳統(tǒng)中比較常見的象征寓意,反映出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追求喜慶吉祥。

  5、讓學生回憶:過年過節(jié)有哪些民俗表演活動或熱鬧場面?在民俗活動的場所里能夠見到哪些民間美術作品?(搶答)

  展示圖片:過年——舞獅舞龍;元宵節(jié)——鬧花燈;端午節(jié)——賽龍舟。學生討論民間美術與民俗的關系,教師總結:民俗文化孕育了民間美術,民俗文化為民間美術的發(fā)展提供了大量素材和養(yǎng)料,而民間美術也豐富了民俗文化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

  環(huán)節(jié)三:拓展延伸,情感表達

  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探討:

  1、目前,很多民間藝術由于民俗活動的消退而逐漸消失,有人認為傳統(tǒng)的民間美術已經(jīng)逐漸脫離了我們現(xiàn)代生活的需要。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是否有必要保留民間藝術?它們有哪些價值?

  2、該如何傳承發(fā)展民間美術、傳統(tǒng)文化?我們可以為此做些什么?

  3、展示圖片,學生感受民間美術與現(xiàn)代設計的聯(lián)系。

  環(huán)節(jié)四:小結作業(yè),動手實踐

  1、以回顧式的方式讓學生回憶民間美術的定義、種類、特點及其寓意等知識。

  2、布置課外作業(yè):實踐——剪窗花。

  五、板書設計

高中美術教學設計11

  一、教學目標

  1、了解紙浮雕作品的形象特點,學習制作紙浮雕的基本技法,能夠綜合運用多種技法制作一件紙浮雕作品。

  2、通過欣賞、討論,感受立體造型工藝的特點,學會利用基本技法制作簡易的紙浮雕,提高立體造型能力。

  3、提高對美術課堂的學習興趣,養(yǎng)成對傳統(tǒng)工藝美術的喜愛之情,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紙浮雕的制作方法。

  難點:能夠運用不同的方法設計制作精細新穎的紙浮雕。

  三、教學過程

  活動一:激趣導入

  設置情境提問:

 、俳Y合我們之前所學的知識,思考一下浮雕的定義是什么?(在平面上用凹凸表現(xiàn)形象的雕塑)

 、诟〉竦某S貌牧嫌心男?(石材、金屬、木頭等)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浮雕屬于立體構成,它是雕塑藝術的一種形式,指在平面上用凹凸表現(xiàn)形象的雕塑。制作材料除了石材、金屬和木頭外,卡紙也可以用來制作浮雕,我們統(tǒng)稱為紙浮雕。那么該怎樣運用這種簡單易得的材料來完成浮雕作品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用紙做的立體圖像——《紙浮雕》。

  活動二:描述分析

  1、認識紙浮雕

  教師通過PPT展示一系列紙浮雕作品,引導學生觀察感受:

  ①紙浮雕作品與之前所學如剪紙等傳統(tǒng)紙工藝有何不同?(紙浮雕立體、剪紙平面)

 、诩埜〉褡髌酚心男┨攸c?(有立體感、起伏變化有規(guī)律)

  教師總結:雖然都以紙材為原始材料,但相對比剪紙作品,紙浮雕作品更概括;起伏變化有規(guī)律,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和方法,用一張紙就可以制作做出各種動物、器皿乃至人物、建筑,整體造型生動,而且取材方便,簡單易行,因此在民間廣泛流傳。

  2、紙浮雕的形象特點

  展示紙浮雕作品《人面紙浮雕》,引導學生賞析,4人一小組討論問題:

 、僮髌繁憩F(xiàn)了什么形象?(人臉形象)

 、诰哂性鯓拥奶攸c?(五官簡潔,造型夸張、對稱的美感)

  學生代表回答,教師總結:作品內(nèi)容是以紙做的立體人面造型,五官明確,且頭發(fā)、耳朵處有裝飾,整體的形象高度概括與夸張;頭發(fā)部分蜷曲,鼻梁、下巴處通過折、刻的方式使面部變得立體,制作精細,具有一定的韻律和節(jié)奏美感,這樣的韻律感和節(jié)奏感也是紙浮雕作品的共同特點。

  3、紙浮雕的制作方法

  教師發(fā)放提前準備的紙浮雕模型,引導學生看一看,總結歸納:紙浮雕的作品都需要哪些制作方法完成?

  師生共同總結:紙浮雕的作品制作方法主要有卷曲、切刻、折斷、揉搓等,在制作時可以結合作品的.形象來選擇適當?shù)姆椒▉硗瓿勺髌贰?/p>

  活動三:示范講解

  教師示范紙浮雕的制作方法及步驟:

  1、構思:確定制作主題;

  2、畫稿:繪制主題形象;

  3、制作:折、卷、切刻、剪等;

  4、粘貼:將制作好的形象粘貼到厚紙板上。

  活動四:實踐展評

  1、教師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技法,自選主題,制作創(chuàng)意紙浮雕作品。

  2、教師巡視指導。提示學生注意選材新穎、造型夸張等要點。

  3、在學生完成作品后,舉辦“雕刻人生”藝術展覽,請學生自愿展示并介紹自己的作品。

  4、其他同學從造型、創(chuàng)意等方面,互相評價作品。教師做最后總結。

 。ㄈ纭厄E馬》:運用方法折、卷、剪,通過有規(guī)律的折疊,表現(xiàn)出了駿馬的節(jié)奏感和立體感。)

  活動五:小結作業(yè)

  1、引導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的重點知識,并進行情感升華:古老的紙雕藝術主要孕育在民間藝術土壤中,發(fā)展緩慢卻從未間斷,形態(tài)雖無變化萬千,卻不失創(chuàng)新精神。希望同學們經(jīng)過今天的學習,能夠更加了解和熱愛傳統(tǒng)的工藝美術。

  2、鼓勵學生用自己制作的紙浮雕作品設計裝點居室。

高中美術教學設計1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篆書的特點,掌握篆書的欣賞方法,感受其線條、章法、載體變化后的文化發(fā)展。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欣賞、討論和查閱資料,認識篆書的特點,提高欣賞能力和文化感知力。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提高審美能力,感受美與文化之間的關系。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欣賞、感受篆書的美。

  難點:理解推動篆書載體、形式、章法改變背后文化內(nèi)涵。

  三、教學過程

  活動一:激趣導入

  觀看3D數(shù)字博物館之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1.大家看到的字體是什么字體?載體是什么?(篆書、青銅器墻盤)

  2.墻盤屬于什么時期?這一時期的文字有什么特點?

  學生回答,總結:圖中墻盤屬于西周中期青銅器,從其拓片中可以看出這個時期的篆書已經(jīng)趨于規(guī)范化,相比之前的字體橫豎均已有法度。這一時期文字在歷史的滾滾湍流中不斷蕩滌,如大浪淘沙般在歷史的河床上留下無盡的刻痕;此刻的你我如那些冒雪逐金的淘金者一般即將踏上一艘時光艦船回到那個戰(zhàn)火與文化相交映的時代認識篆書,欣賞篆書。

  活動二:描述分析

  1.篆書的特點

  多媒體出示墻盤拓片,提出問題:

  (1)墻盤拓片中的字體是由哪些基礎美術語言組成?(直線、曲線)

  (2)結合歷史上西周之前的篆書文字,對比思考和墻盤拓片中的文字字形有何異同?整體的章法又有何變化?(大篆多象形,墻盤銘文漸變規(guī)整,都為豎長形的字體;章法相較之前的大篆開始注意整體的橫豎排列)

  2.探究原由

  學生以美術小組,探討:為何墻盤銘文已經(jīng)初步具有現(xiàn)代書法的形式?學生結合書中材料及課前預習回答。

  學生回答,教師啟發(fā)引導:大篆多較為明顯章法變化原因在于載體材料和成字方式的變化;西周中期的冶煉技術趨于成熟,獸骨或龜甲卜卦之風漸弱均為墻盤銘文初見橫豎規(guī)整的趨勢。

  活動三:總結解釋

  教師繼續(xù)出示墻盤銘文拓片圖片并放大與學生共同觀看,師生共同概述墻盤銘文及這個時期的文字特點:

  1.墻盤銘文筆畫粗細均勻,線條細勁;

  2.字形整齊、舒朗;結構嚴謹;

  3.主要用作記載功績和事件。

  活動四:欣賞評價

  1.請同學們回顧篆書知識并欣賞大盂鼎銘文。

  2.教師解答學生問題,提醒學生注意字形、線條、章法、作用等方面。

  3.舉辦“上古遺風”學術座談會,學生按照美術小組介紹本組的欣賞角度和“學術成果”。

  4.其他小組同學發(fā)表自己見解、從歷史的發(fā)展、科學技術的`進步、文字載體的轉變等角度。

  (如第5組:大盂鼎為西周時期,王室用來記載事件的青銅器銘文,從拓片中看整體文字布局規(guī)整,書風凝重。)

  活動五:小結作業(yè)

  1.請學生談一談本課收獲,并進行情感升華:有文字記載的文明時時刻刻告誡我們?nèi)魏我粋民族的強大都離不開文化的傳承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由龜甲、獸骨上的刻字轉變?yōu)榍嚆~器上的銘文記載是歷史車輪的向前推進,也是先民對美的無限追求。希望同學們認真對待我們的漢字,能夠寫一手漂亮的書法。

  2.課后了解更多的文字變遷的歷史。

  四、板書設計

高中美術教學設計13

  教學思路與內(nèi)容設計:

  寫意花鳥畫由于其獨有的人文性,除了能夠帶來美的享受之外,還能夠托物言志,深受廣大人們所喜愛,其筆墨的特點,也有著極大的發(fā)揮空間,較工筆花鳥來說,它更容易被人們所接受和學習,也能夠充分展示筆墨的情趣。

  在課本中,只是節(jié)選了一些近代畫家的作品,對寫意花鳥畫的形成和發(fā)展沒有一個系統(tǒng)的介紹。所以,在本節(jié)課內(nèi),我將以寫意花鳥代表人物為載體,回顧上節(jié)課所花鳥畫的發(fā)展史,并展示花鳥畫常見的內(nèi)容。再分析兩幅能夠充分體現(xiàn)水墨特性的作品,以作品來展現(xiàn)寫意花鳥托物言志的特性。另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教學生動手畫荷花,感受水墨的變化與情趣。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讓學生了解寫意花鳥的由來和發(fā)展過程。

  2讓學生了解寫意花鳥畫的常見題材內(nèi)容。

  3通過課堂實踐,讓學生感受寫意畫的筆墨情趣。

  4傳承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讓學生體會到花鳥畫的人文情懷,并能從畫家身上感染到愛國熱情和民族情懷。

  教學重點:

  花鳥畫課堂實踐,讓學生能基本掌握筆墨線面的使用,學會使用潑墨和潑墨來完成寫意荷花。

  教學難點:

  營造古典藝術氛圍,讓學生充分感受花鳥畫家創(chuàng)作的意圖,體會花鳥畫的寓意,受到文化藝術的熏陶。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文化史料,花鳥畫代表作品,畫家簡介,筆墨,生宣紙張,

  學生準備:生宣紙4尺對開,筆墨,白瓷盤,報紙

  教學過程:

  一、寫意花鳥畫的發(fā)展簡介

  教師出示個人花鳥畫作品《琵琶》,播放音樂

  以老師作品直接呈現(xiàn)給學生,會給學生更直接的感受,且有一定的親切感。以此為切入點,回顧上節(jié)課所講內(nèi)容---花鳥畫的發(fā)展,尤其是寫意花鳥的形成過程。

  圖片展示:徐熙,文同,趙孟頫,(陳白)創(chuàng)新生宣紙作畫,徐渭的作品

  【隋唐時期,人物畫達到頂峰,與此同時,唐代經(jīng)濟繁榮,統(tǒng)治者生活奢侈豪華,社會習俗與審美觀念都有新的要求(此期間出現(xiàn)不少花鳥畫高手,如畫鶴的薛稷,畫馬專家曹霸、韓干,還有如韋偃畫龍,戴嵩畫牛)等,畫家們越來越傾向于描繪花鳥,花鳥畫逐漸形成了獨立的繪畫科目。

  從隋唐五代到北宋中時期,花鳥畫均以工筆為主,描繪細膩生動,色彩艷麗,描繪對象廣泛,寫實性極強,注重對象的“真實性”,成為花鳥畫的主流。北宋中期以后,徐派畫風開始發(fā)揚光大,工筆花鳥開始衰落,。以水墨梅竹為標志的人文畫風形成,宋代文人畫的標志是水墨梅竹成為獨立的畫科,其代表人物是文人畫理論的倡導者文同、蘇軾等。他們主張“不專與形似,而獨得于象外”,崇尚筆墨、形式的意趣,強調(diào)寓意抒情。元代,尖銳的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是發(fā)展文人畫的良好土壤,所以水墨梅竹風行一時,元代倪瓚的“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寫胸中逸氣”的說法,更是將花鳥畫推向寫意的航道。同時,墨法已備,藝術技巧也達到了足以適應這種表現(xiàn)的要求。明代以徐渭為代表的生宣水墨花鳥的出現(xiàn)是中國寫意花鳥畫風真正確立的'標志。到清代,寫意花鳥畫得到大發(fā)展出現(xiàn)了朱耷,石濤,揚州八怪尤其是鄭板橋,吳昌碩,達到成熟階段,近代有齊白石,潘天壽等畫家。題材和形式都得到極大的發(fā)展!

  此內(nèi)容為老師帶領學生回顧。

  設計意圖:水墨寫意花鳥發(fā)展過程復雜,課堂上不能夠詳盡地給學生講解,只能夠將代表人物的作品以圖片的形式(重點人物:徐熙,文同,趙孟頫,陳白,徐渭的作品展現(xiàn)給學生看,讓其粗略地了解到真正地寫意花鳥畫是形成于明代,以徐渭為代表。

  二、花鳥畫常見題材

  梅、蘭、竹、菊,荷,松,魚蝦,禽類(鷹,鶴,鴿子,麻雀,雞)

  為什么畫家鐘愛這些題材呢?與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有何淵源?

  學生作答……

  教師歸納: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松—長青樹,喻長壽。梅—--象征傲骨。蘭---古人指君子品格。竹---比喻剛直不阿、正直、不屈眉折腰。菊---清雅,隱士,不問世俗。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潔凈。這些都是形容人品中的高風亮節(jié),都是好的品格,十分符合文人對道德的追求,所以畫家會畫這些被人們賦予特殊意義的花鳥。

  三、重點作品賞析和畫家簡介

  本環(huán)節(jié)是為了讓學生對水墨寫意花鳥畫有一定認識,理解中國人文畫的特點,理解作品托物言志的特點,感受畫家是如何將自己的理想與民族感情寄托于畫里的。對比以往的小寫意或工兼寫的花鳥畫,感受大寫意畫的豪邁奔放,簡練概括,灑脫無拘無束的特點,體驗畫面不拘于形,追求神韻的意境。

  關于花鳥畫意境:(一幅優(yōu)秀的花鳥畫并不是花鳥的單純描繪,而是借助于花鳥的描繪,表現(xiàn)畫家對自然、對生活的感受和意愿。被描繪的對象只是畫家抒情達意的載體。當畫家的思想感情和表現(xiàn)對象的神韻氣氛交融在一起,通過特殊的構思和形象塑造,巧妙地反映在畫面上,使畫產(chǎn)生一種動人的境界。這就構成了意境。)

  1徐渭:“青藤畫中圣”

  作品欣賞《墨葡萄》

  畫家簡介:【徐渭,今浙江紹興人,字文長,號青藤居士(號名很多)。他是詩人,他是畫家,他是書法家,他是軍事家,他是戲曲家,他是民間文學家,他是美食家,他是酒徒,他是狂禪居士、他是青藤道士、他是旅行家,他是歷史學家,他是精神病,他是殺人犯。明清兩代,出現(xiàn)過不少多才多藝的文人。不過象徐文長那樣,在詩文、戲劇、書畫等各方面都能獨樹一幟,給當世及后代留下深遠影響的,卻也頗為難得。他的詩,袁中郎尊之為明代第一,他的戲劇,受到湯顯祖的極力推崇,至于繪畫,他更是我國藝術史上成就最為特出的人物之一。鄭板橋對徐文長非常敬服,曾刻一印,自稱“青藤門下走狗”;近代畫家齊白石曾說:“青藤、雪個、大滌子之畫,能橫涂縱抹,余心極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為諸君磨墨理紙。諸君不納,余于門之外,餓而不去,亦快事故!眳遣T說:“青藤畫中圣,書法逾魯公。”徐渭在《書謝時臣淵明卷為葛公旦》中指出:“……畫病,不病在墨輕與重,在生動與不生動耳!

高中美術教學設計14

  一、教材分析

  本課題選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美術鑒賞第六課《宛自天開——古代園林》。園林是單體建筑的環(huán)境,又包括在廣義的建筑范疇之中,可謂建筑藝術中的一朵奇葩。因為園林的創(chuàng)作素材既可以包括山丘、河流、花木甚至動物等自然元素,又可以包括雕塑、碑刻、小橋、石級等建筑小品,并且相對于建筑而言可以較少地受到使用功能的限制,可以自由地發(fā)揮創(chuàng)造,因而創(chuàng)作手法極為豐富、靈活,往往營造出獨具特色、美輪美奐的藝術氣氛和效果。因此,在這里極有必要將古今中外優(yōu)秀的園林藝術介紹給學生,從而幫助學生開闊眼界,提高審美品位,感受園林藝術“巧奪天工”的魅力。

  二、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教學,學生們能夠深切領會中國園林藝術的精髓,體會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民族自豪感,同時拓寬眼界,兼容并蓄,領略外國造園藝術的成就。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繼承并弘揚本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情懷,增強學生保護文物、文化遺產(chǎn)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幫助學生了解中國皇家園林,建立對園林藝術概貌的認識,培養(yǎng)初步的鑒賞能力。通過課文圖版提供的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的典型實例,了解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的主要特點。難點:對于建筑藝術的欣賞,最好是實地參觀,但僅憑課堂所提供的一些圖片,難以是學生真正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教學時應當克服這些困難,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效果。

  四、設計思想

  在新課程標準探究性、實踐性、體驗性等原則的指導下,這節(jié)課通過對于園林的圖片展 示以及視屏解說,激發(fā)學生對古代園林的濃厚興趣;通過多媒體的播放,讓學生對古代園林的鑒賞能力有所提高;通過視頻學習,了解中國古代皇家園林,看教材自學、分組討論,探究實踐等多元學習方式的運用,發(fā)展和提升學生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五、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圖片、錄象資料、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播放一段祖國大好河山的風景宣傳片,吸引學生興趣,再引入中國古代園林。

  在中國建筑體系中,園林建筑是綜合性最強藝術性最高的一個門類,它綜合了建筑、園藝、美術、音樂、文學、生態(tài)學等學科,兼有欣賞性和實用性。凝結了中國知識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勞和智慧,突出地抒發(fā)了中華民族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環(huán)境的向往。中國園林藝術在世界園林建筑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世界三大園林體系之一,它以其悠久的歷史、豐富的內(nèi)涵和巨大的影響力被譽為“世界園林之母”。

  (提出問題引起學生思考):

  1)大家覺得園林是什么樣的呢?

  2)建造園林的必要因素有哪些呢?

  3)我過園林有哪些類型呢?

  4)古人造園的目的是什么?又反映出古人怎樣的人生觀和自然觀呢?

  5)我國園林主要的特點是什么?

  中國園林最早見于史籍記載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紀西周的靈囿(“囿”是中國古代供帝王貴族進行狩獵、游樂的一種園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歷史。隨著社會的進步,中國園林逐漸形成獨特的民族形式,自成體系。它的主要特點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與自然美巧妙地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了獨樹一幟的自然山水式園林。由于文人參予園林的建設,中國古代的園林充滿了文人氣息和詩情畫意!霸娗楫嬕狻笔侵袊鴪@林的精髓,也是造園藝術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為達到這一目的。造園藝術家常利用古人詩文與造景的結合。

  中國古代園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及建筑等融為一體的游賞環(huán)境。主要有三種類型:

  一是皇家園林,面積較大,氣派宏偉,如圓明園、頤和園等。

  二是私家園林,風格因園主的情趣而異,如蘇州的拙政園、網(wǎng)師園等。

  三是城郊風景區(qū)和山林名勝,如杭州西湖、無錫黿頭渚等。這種園林規(guī)模較大,多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景物融為一體。

  活動設計:分組進行討論皇家園林與私家園林的不同。

  皇家園林與私家園林的比較

  占地面積大,納入了真山真水,追求宏大的氣派。占地面積小,風格素雅,裝飾精巧,注重追求詩情畫意的藝術境界。

  建筑設計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響,處處顯示了皇權至上的思想

  受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影響,建筑美、人文美與自然美巧妙結合,處處營造恬靜、安詳、舒適的自然氛圍。

  雕梁畫柱、金碧輝煌、雍容華貴具有濃厚的宮廷色彩,顯示古代帝王的縱情享樂自私心理 因地制宜,仿效自然,移天縮地,有限的的空間里創(chuàng)造出無限的豐富的風景。

  園林特點:

  中國的自然山水式園林,其主要特點表現(xiàn)在仿自然,以人工的力量創(chuàng)造自然的景色,體現(xiàn)了中國古人尊重自然并與自然相親近的觀念。在園林的布局上強調(diào)自由曲折。我們江南面積較小的私家園林中表現(xiàn)得尤其突出。

  中國園林布局的另一個特點是劃分景區(qū)和空間,以及善于“借景”。借景是中國古代園林突破空間局限、豐富園景的一種傳統(tǒng)手法。把園林以外的風景巧妙地引“借”到園林中來,成為園景的一部分。例如無錫寄暢園“借”錫山的景。

  其中,蘇州園林是我國園林藝術的主要代表作品之一。接下來播放一段蘇州園林的視屏,并提問同學們對于蘇州園林的感受。

  課堂總結:園林的歷史發(fā)展;

  中國園林的分類;皇家園林與私家園林的不同點;

  園林特點;

  七、教后反思

  本節(jié)課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園林的發(fā)展史以及特色。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愛上祖國的傳統(tǒng)文化,增強了他們的民族自信心和愛國主義情感。

高中美術教學設計15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文人畫的特征,分析鑒賞文人畫作品的不同角度,學會從藝術語言和藝術意趣等方面鑒賞文人畫作品。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作品《墨葡萄圖》的觀察、欣賞,以小組討論的形式理解文人畫筆墨交織、詩書畫印、以形寫神、抒情寫意的特點,能夠從不同方面對文人畫作品進行鑒賞。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感受中國文人畫的獨特魅力,熱愛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文人畫的特點。

  難點:體會中國文人畫筆墨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三、教學過程

  (一)趣味情境導入

  朗誦唐代詩人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碧岢鰡栴}:詩文給你怎樣畫面感?(空無、萬籟寂靜)

  教師總結:通過此詩句,我們可以聯(lián)想到馬遠的《寒江獨釣圖》。畫面中一老翁獨坐舟頭垂釣之景,讓我們感到意趣清冷而幽遠。為什么古代文人騷客的詩畫能達到如此契合的地步呢?引出課題《文人畫》。

  (二)作品內(nèi)容識讀

  造型的形神表現(xiàn)

  教師展示徐渭的作品《墨葡萄圖》,提出問題:

 、僮髌樊嬅婷枥L了什么內(nèi)容?畫面中葡萄描繪的寫實么?(描繪了葡萄垂落的景致;不寫實)

  ②作品給你什么感受?(冷落、凄涼和蕭瑟)

  教師總結:《墨葡萄圖》的畫面之中繪有葡萄藤下串串垂涎欲滴的葡萄,通過對于畫面形神的描繪,表達了中國文人畫的獨特意境。

  (三)形式語言審美

  1.筆墨交織的審美趣味

  教師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墨葡萄圖》討論問題:

 、倌阏J為畫家在作畫時,是小心翼翼還是信筆揮灑?(信筆揮灑,枝干是中側鋒并用,葡萄是用點染的方式表現(xiàn))

  ②畫家是如何用水墨描繪串串垂涎欲滴的葡萄?(水墨交融,層次豐富)

  教師總結:在用筆上通過勾、勒、皴、擦等筆法變化,追求書法的書寫感和情感表達。在用墨上,講究墨分五色,以濃、淡、干、濕、焦來表現(xiàn)物象的主次、虛實變化和心緒。在筆墨關系上,強調(diào)筆為主導、墨隨筆出,筆墨相輔相成,交相輝映,使筆墨的審美價值得到凸顯。

  2.詩書畫印的有機結合

 、佟赌咸褕D》中題詩是哪首詩?(“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拋閑擲野藤中”)

  ②除了詩句以外,還有哪些其他元素?(印)

 、垲}跋和壓印在畫面中有什么作用?(題跋可記錄當時畫家作畫時的心情,壓印可以證明畫作所屬)

  教師總結:詩、書、畫、印的完美結合是中國文人畫成熟的標志,也是中國藝術特有的境界與魅力。詩、書、畫、印的結合,不僅僅是畫上題詩和畫上題跋、壓印的外在融合,而且是在畫面中追求詩的意境,以書法的筆意塑造形象,將印章作為審美形式構成的`元素,使詩、書、畫、印有機結合,相得益彰。

  (四)社會文化理解

  抒情寫意的價值追求

  請學生結合徐渭的生平資料,思考問題:畫家通過《墨葡萄圖》想表達什么?(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表達畫家懷才不遇的憤懣)

  教師總結:中國文人畫最重要的價值“畫為心聲”,通過畫抒發(fā)胸臆、表達情感,中國文人畫往往借用詩歌的“比興”手法,借景抒情,寓意于物,追求情景交融、意象高遠的藝術境界。個人情感、心緒和人生理想在畫面中得到淋漓盡致的表達。并通過詩、書、畫、印的有機結合,使文人畫的視覺形式與內(nèi)在意蘊在世界美術史上獨樹一幟。

  (五)方法歸納應用

  設置“中國畫鑒賞家”的情境,請學生鑒賞“你最喜歡的文人畫作品”,并從藝術語言、藝術意趣等多方面鑒賞。

  (《荷塘憶舊圖》的畫面描繪了一人立于廊亭之中遙望荷塘之景。畫面筆墨清新淡雅,并于畫面上方題有“荷花開了,銀塘悄悄新涼早,碧翅蜻蜓多少?六六水窗通,扇底微風。記得那人同坐,纖手剝蓮蓬!钡脑娋,體現(xiàn)藝術家對于舊友的無限思念。)

  (六)小結升華作業(yè)

  1.以回顧式的方式讓學生回憶文人畫的特征。

  2.升華情感:中國文人畫始終堅持以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根本,通過物象的描繪,寄托自己的精神,表達深層次的自我和人生理想,以中國文人畫為代表的中國畫以其獨特的魅力屹立于世界藝術之林而不朽。

  3.課后搜集文人畫作品,下節(jié)課開展分享活動。

【高中美術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高中美術教學設計06-24

高中美術教學設計精選9篇07-04

高中美術《竹根雕》教學設計12-27

高中美術《素描頭像寫生》教學設計12-27

高中美術《文人畫》教學設計12-27

美術教學設計10-07

美術教學設計03-22

高中美術《“永”字八法》教學設計12-24

高中教學設計02-19

美術教學設計反思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