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在线免费视频,亚洲精品免费一级视频,日韩亚洲欧美大陆,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style id="t465f"></style>
<legend id="t465f"><u id="t465f"><thead id="t465f"></thead></u></legend>

<acronym id="t465f"></acronym>

<sub id="t465f"><ol id="t465f"><nobr id="t465f"></nobr></ol></sub>
<sub id="t465f"></sub>

生物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

時間:2023-11-05 07:13:36 教學資源 投訴 投稿
  • 相關推薦

生物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模板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tǒng)設計并實現(xiàn)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yōu)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fā)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生物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模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生物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模板

生物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模板1

  一、教材分析

  《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屬教材新增的內容,旨在通過調查,認識我們身邊的生物,進一步了解生物有別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在學習方法上,從宏觀到微觀,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程標準》倡導探究學習,而調查是科學探究的常用的方法之一,通過對身邊生物的調查,力求使學生認識并掌握調查的一般方法,使之具有科學性、合理性,便于后續(xù)探究活動的進行。

  初一學生對生物的了解有一定基礎,但對生物種類的識別及科學的調查方法缺少一定的經驗,本節(jié)內容也是對學生掌握科學調查方法的一次指導與訓練。

  二、教學目標

  1、學生能說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學會做調查記錄,并將你所知道的生物進行歸類。

  2、學生嘗試描述身邊的生物和它們的生活環(huán)境;培養(yǎng)調查實踐以及和同學分工合作的能力。

  3、學生通過學習能關注生物的生存狀況,從而增強保護生物資源的意識,認識到保護環(huán)境要從保護我們身邊的生物開始。

  三、教學重點

  1、說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學會做調查記錄。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調查實踐以及和同學分工合作的能力。

  四、教學難點

  1、描述身邊的生物和它們的生存狀況。

  2、如何引起學生關注周圍生物的生存狀況,從而注意保護生物資源。

  五、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調查表格,確定調查路線,筆(有條件的可帶照相機,放大鏡等)

  教師:幫助學生分組,確定調查范圍,并查找相關資料,了解要調查的'生物狀況。

  六、課時分配

  1課時

  七、教學過程

 。ㄒ唬┱{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項(如何進行調查)

  活動建議:

  1、學生根據(jù)經驗舉例,分析什么是調查。以小組為單位拿出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的方案,最后通過對比總結、歸納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項。

  2、根據(jù)學生經驗,分析出我國在進行人口普查時,都做了哪些工作(或說我國是如何進行人口普查的),從而歸納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項方案。

  1、通過引導學生舉例,分析出什么是調查,再以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為實例,以小組為單位拿出各自的方案,最后和書上對比,總結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項。

  2、以人口普查為切入點,引導同學們根據(jù)經驗說出我國在進行人口普查時都做了哪些比較詳細的工作,從而幫助學生歸納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項。

  明確什么是調查及調查的一般方法(通過實例)

 。ǘ⿲嵉卣{查

  活動建議:

  1、各組同學根據(jù)分工,認真收集材料(作調查記錄,拍照);

  2、注意安全,愛護生物資源,遇到不會的問題向社區(qū)管理員請教;

  3、注意愛護農田,有問題向農民師傅請教。

  方案:

  根據(jù)各地實際情況選擇調查地點

  1、進行校園生物調查。注意引導學生認識他們身邊的生物名稱,并注意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引導,尤其是愛護生物資源;

  2、進行社區(qū)生物種類調查。調查中教師注意安全問題是第一的,并注意引導學生對生物資源的愛護;

  3、進行農田生物種類調查。注意引導學生愛護農田是我們每個人共同的責任。

  (三)整理統(tǒng)計

  活動建議:

  各組同學共同整理,歸類,書寫調查報告

  方案:教師巡回觀察,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指導要求學生對材料的整理要規(guī)范。

 。ㄋ模┱故、交流

  活動建議:

  1、調查報告交流會。各組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并敘述各自的調查報告,并與其他小組進行報告交流;

  2、調查報告展示會。各組將調查報告以板報的形式共同展出,同學互相觀察,并從中吸取經驗;老師在交流展示中起引導,幫助的作用;力求通過交流相互促進。完善本次調查活動。

 。ㄎ澹┎贾谜n下內容

  活動建議:

  1、寫一份調查后的感受登;

  2、調查全班同學的身高、體重與全國初一學生相比的健康及發(fā)育狀況;

  3、課后各組整理照片,進行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圖片展。

生物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模板2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會制作臨時裝片的基本方法。

  2、觀察自己制作的臨時標本,練習繪制植物細胞結構簡圖。

  能力目標:

  1、學會制作臨時裝片。

  2、進一步熟悉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3、仔細觀察植物細胞的結構。

  情感目標:

  學生合作完成臨時裝片的制作及繪圖。

  二、教學重點

  學會洋蔥表皮細胞的臨時裝片的制作。

  三、教學難點

  學會洋蔥表皮細胞的臨時裝片制作的基本方法以及注意事項。

  四、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1、回憶顯微鏡使用的基本步驟。(請同學回答,并進行實際操作)

  2、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是如何計算的?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物像有什么特點?如何移動玻片標本?

  ①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目鏡X物鏡;

 、陲@微鏡下觀察的物像成倒立的像;

  ③學會移動玻片標本是為了辨別玻片上有無污點的存在和玻片標本在不在顯微鏡觀察的視野中。情景導入:

  親愛的同學們當我們學會使用顯微鏡之后,一定想看看真實的細胞。我們把一個葉片放到顯微鏡下是看不到里面的細胞的。我們使用的顯微鏡是光學顯微鏡,只有將生物實驗材料處理的薄而透明,讓光線透過,才能在顯微鏡下觀察到。

  (二)玻片標本的分類

  自主學習:這一環(huán)節(jié)由學生自己閱讀教材,并簡單歸納得出:

  1、材料的處理:薄而透明;

  2、根據(jù)材料取得方法不同,玻片標本的分類:

  切片:從生物體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涂片:用液體的生物材料經過涂抹制成;

  裝片:用從生物體上撕下或挑起的'少量材料制成;有的生物非常微小,可以直接制成裝片。

  3、根據(jù)保存的時間長短,玻片標本的分類:臨時的標本和永久的標本。

 。ㄈ┭笫[表皮細胞的臨時裝片的制作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學生閱讀教材:

  1、實驗的目的:

  教師簡要介紹實驗桌上的有關實驗材料

  洋蔥鱗片葉、新鮮的黃瓜、清水、稀碘液、鑷子、刀片、滴管、紗布、吸水紙、載玻片、蓋玻片、顯微鏡。

  2、以多媒體的展示,示范臨時裝片的制作過程,并作簡要說明。(學生動手環(huán)節(jié),需巡視觀察并及時進行知道糾正)

  3、由小組合作完成,結合導學案,并把觀察到的植物細胞繪圖。(強調繪圖步驟)

  4、小組完成后,請同學總結回答。

  5、學生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的臨時裝片,并繪制簡圖(展示)。

  6、學生整理實驗桌和收好顯微鏡。

 。ㄋ模┱n堂總結

  學生整理實驗桌以及清潔收顯微鏡;學生完成技能訓練中的測量與計算。

 。ㄎ澹┱n堂練習

  (六)布置作業(yè)

  課后練習

生物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模板3

  教學目標:

  1、描述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和影響。

  2、舉出例子并初步培養(yǎng)學生環(huán)保意識。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描述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和影響。

  難點: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辯證觀點。

  教學過程:

  導入:先比較仙人掌和普通植物的不同,分析為什么仙人掌的葉子退化成刺,得出結論是為了適應干旱的環(huán)境。同時學生分析刺猬、變色龍、竹節(jié)蟲,得出除了環(huán)境影響生物之外,生物本身也能適應環(huán)境。

  除了環(huán)境影響生物之外,生物本身也能適應環(huán)境。分析書本P19的資料,回答問題: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或生活方式的特點與它們的生活環(huán)境有什么關系?觀察兔子和貓的'雙眼在頭部的位置,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從而學生自己得出結論,生物為了適應不同環(huán)境其形態(tài)結構都有所改變。

  生物除了適應環(huán)境,同時也影響環(huán)境。

  過渡問題:那是否生物只能被動地適應環(huán)境呢?生物本身對環(huán)境有沒有影響?學生舉出例子,人類對環(huán)境的影響,植物對環(huán)境的影響,動物對環(huán)境的影響(蚯蚓、鼠婦疏松土壤,柳、杉樹能吸收空氣中的有害成分,幫助凈化空氣,人類大量得排除廢氣、廢水使環(huán)境受到污染……)講解實驗: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

  1.提出問題: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

  2.作出假設:裸地,草地,茂密的灌叢的空氣濕度不一樣;

  3.制定計劃:學校內測量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叢中的濕度.(裸地指什么?灌叢指什么?);

  4.填寫P7空氣濕度記錄表.并畫出曲線圖;

  5.注意:如果裸地或草地上有小水洼,測量濕度時,能把干濕計放在水洼邊嗎?測量灌叢的濕度時,能把干濕計放在地上嗎?舉例:曲線圖的畫法:

  總結:前面一節(jié)課和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環(huán)境對生物有影響,生物在適應環(huán)境的同時也影響著環(huán)境,所以,生物圈中的生物和環(huán)境是不可分割的統(tǒng)一的整體,我們可以利用這些知識來解答下面問題。

生物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模板4

  教學內容

  第一單元顯微鏡下的世界

  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是本單元的起始課,從總體上對微生物進行概述。大體編寫結構是:用肉眼和放大鏡觀察、尋找水中的微生物——再借助顯微鏡觀察微生物——認識微生物、了解微生物的發(fā)展史和概貌。

  預期學習結果

  1、能夠運用放大鏡和顯微鏡觀察微生物,并做好觀察記錄。

  2、知道微生物是個體微小、分布極廣的生命體,絕大多數(shù)要用顯微鏡才能看到。

  3、了解列文虎克世第一個發(fā)現(xiàn)微生物的人。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觀察、人事微生物。

  難點:

  用顯微鏡觀察微生物。

  教時:

  1課時

  課時

  一課時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放大鏡、顯微鏡、燒杯;學生準備:抹布、水樣。

  教學活動設計

  一、觀察水樣

  引導學生取出水樣,交流水樣的采集地點,肉眼觀察的發(fā)現(xiàn)和想進一步了解的知識。

  二、用顯微鏡觀察水樣

  帶領學生認識顯微鏡的構造和使用方法,并嘗試用顯微鏡觀察水滴里的'生物。

  三、認識微生物,了解列文虎克

  交流用顯微鏡觀察水滴之后的發(fā)現(xiàn),用語言文字或圖畫的方式記錄所觀察的現(xiàn)象。了解列文虎克的故事。

  四、拓展

  了解微生物的分布情況。

  1、出示水樣,要求學生把采集的水樣由瓶子倒進燒杯,提醒保持桌面整潔。

  2、請學生觀察水樣。

  3、教師質疑學生發(fā)現(xiàn):水滴里面除了一些肉眼可以看見的小顆粒外還有有其他的嗎?借助什么來觀察可能會有收獲?

  4、教師示范用法。強調輕拿輕放。

  5、教師強調:

  (1)反光鏡不能直接對著太陽,否則會傷害眼睛;

  (2)使用時要小心,鏡頭不要碰著玻片;

  (3)不能用手觸摸目鏡和物鏡。

  6、教師小結:在一滴水中,生活著許許多多個體微小、結構簡單、大多是一個細胞構成的生物,它們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顯微鏡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板書:微生物)剛才我們看到的那些不動的微生物中,最常見的是水藻,有藍藻、團藻、金藻等。運動的微生物中有鐘形蟲、草履蟲等。此外,水中還有既不屬于動物也不屬于植物的微生物——細菌,細菌一般也是不動的,有球狀的、桿狀的、螺旋狀的。

  7、簡單介紹列文虎克的故事。

  8、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找到微生物?怎么證明他們的存在?

  1.倒水

  2.學生有序觀察觀察,然后進行交流。顯微鏡;

  目鏡(對著眼睛);

  物鏡(對著標本);

  載物臺(放置標本);

  反光鏡(反射光線、照亮標本);調節(jié)螺旋(調節(jié)焦距、看清標本);鏡臂;

  鏡座。

  3.生按順序進行觀察,并做好記錄。

  4.小組匯報交流,選取代表進行全班交流。

  5.學生觀察投影中的的微生物,了解微生物的特點。

  6.學生讀列文虎克的故事。

  7.請學生小組為單位課后解決。

生物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模板5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在前面學習了致同學們之后的第二節(jié)課,在第一節(jié)課中學生們認識了學習生物的重要性,接著學習生物的特征是自然而貼切的,同時它是后面學習調查生物及生物分類的基礎。讓同學們在常見的生命現(xiàn)象層面上了解生物區(qū)別于非生物的特征。教學目標

 、儆^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較它們的區(qū)別。

 、趯W生能夠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叟囵B(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發(fā)散思維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表達能力。

 、茉鰪姛釔鄞笞匀、保護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熱愛生活,珍愛生命。

  教學重點和難點

 、僦攸c:學生能夠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增強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②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思路:

  從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開始提問,引導學生分析生物與非生物的區(qū)別在于是否具有生命。然后利用大量的圖片,讓學生觀察,討論分析,并對照教科書的描述內容歸納生物的共同特征:

 、俪《就,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谏矬w都有新陳代謝作用;

 、凵矬w對外界刺激都能發(fā)生一定的反應;

  ④生物體都有生長,發(fā)育和生殖的現(xiàn)象; ⑤生物體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

 、奚锒寄苓m應環(huán)境,也能影響環(huán)境。

  教師準備

 、俳處熤谱鞫嗝襟w課件,準備實物、圖片。

 、诮處煖蕚渑c課程相關的掛圖。

  學情分析

  初一的學生朝氣蓬勃,熱愛大自然對,新奇的事物充滿好奇,希望探索其中的奧妙他們學習生物的起點基本上是一致的,通過第一節(jié)的學習,學生對生物學知識有一些淺顯的認識,對生物本質的認識還不夠,應該認識到不同的學生認知水平也是不同的,盡最大努力讓所有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最好的發(fā)展。

  教學策略

  通過預習學生從調查身邊事物開始,使學生認識到生物和非生物的區(qū)別,引導學生觀察,討論,推理,歸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聯(lián)系學生生活經驗和學習背景,將啟發(fā)引導與學生的觀察思考相結合,同時結合現(xiàn)代化多媒體輔助教學,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兩個物體,讓學生進行討論、分析,從而獲得有關生命的基本知識,再通過學生容易混淆的知識達到對生命本質的認識,引入特征的例子,讓學生根據(jù)已有得對生命的特征認識的知識去判斷,從眾多的生物事例中歸納出生物的共同特征,獲得系統(tǒng)的科學知識。

  教學方法:

  通過觀察、探究對生命特征進行探討,主要是引入一些常見的例子進行集體討論,師生對話,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生的探索精神,突出學生的主動學習的地位。學法:

  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討論、探究、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能夠從特殊到一般,從普遍到特殊的認識規(guī)律。 教學設計:

  (一)設計預習提綱,以問題的形式在課前發(fā)給同學們:

  1你家里有哪些生物?

  2機器人和鐘乳石是生物嗎?

  3什么是生物?

  引導學生在家里進行觀察,培養(yǎng)對本節(jié)課的興趣,對知識形成已知部分和未知部分,讓學生帶者問題聽課,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精神,真正認識到什么是生物。

  (二)上課

  1檢查預習題通過提問的形式檢查預習題的效果,學生回答起來不是很全面,教師應做適時的評價,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2觀察有山、水、蟲、鳥、樹、石頭的多媒體畫面,欣賞與畫面協(xié)調的音樂,請學生描繪所看到的大自然,并回答所看到的畫面中哪些物體是生物,哪些物體是非生物。使學生對生物的概念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注意鼓勵中差生參與)

  3因為學生對小動物較感興趣,通過學生較感興趣的小動物作切入點,創(chuàng)設情景。師敘述:我們見過電動玩具小狗,它會動、會叫,它是生物嗎?與家里養(yǎng)的小狗相比,它們之間有什么區(qū)別嗎?學生回說出許多不同點。教師可進一步引導、啟發(fā):“如果你打它一下,它會跑嗎?”“電動小狗會生小狗嗎?以此比較生物和非生物的區(qū)別。

  4知道小狗的特征后,如何使學生對關于生物的認識達到共識呢?接著指導學生按照課本第二頁觀察的基本要求,觀察課本第三頁圖1-10,分別讓學生說出各種生物正在進行的生命活動,并提出問題:

  ①植物和動物對營養(yǎng)的獲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谌祟愂欠褚彩切枰胙鯕夂舫龆趸?

  ③動物和人體排出體內廢物的方式有哪幾種?

 、塥{子發(fā)現(xiàn)獵物后迅速追擊,斑馬發(fā)現(xiàn)敵害后迅速奔跑,含羞草受到碰觸時展開的葉片會合攏,這些事例說明了什么?

  學生分組討論,選出代表,舉例說明。各組間可針對不同的觀點進行辯論,使大家認識到生物與非生物的不同。

  總結出生物的基本特征。這一過程的設計使學生對生物概念的認識有更深一層的了解,是知識的拓展,延伸。

  5集思廣益,調動思維潛力,學生觀察某些生物圖片或多媒體課件,結合平時了解的生物知識,協(xié)作互補,從記憶中搜索信息,說出生物的其他特征。例如,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生物有一定的壽命等。

  (三)復習

  出示兩道題:

  1想想你(也就是人體)具有哪些生物特征?

  2當你看到路邊的一棵草,一朵花時,是否認識到它們也有生命呢?

  隨著這兩道題的解答,本節(jié)的重點內容生物的基本特征,進行了及時的復習和鞏固,并與生活實際緊密地聯(lián)系在了一起,同時也對學生進行了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熱愛生命地情感教育。

  接著讓學生回憶剛才地預習題地回答對生物和非生物地判斷是否正確,加深學生地理解和記憶。

  (四)作業(yè)

  1機器人是生物嗎?

  2參照課本第6頁的敘述,討論珊瑚,珊瑚蟲,哪個是生物?說明理由。

  這兩道題的設計是把容易混淆的問題為切入點,起到突破難點,學以致用的作用。

  (五)小結

  先讓學生回答,教師進行糾正,解答問題。并進行板書生物的五個基本特征,并強調這五點就是判斷是不是生物的標準。最后讓學生默寫生物的五個基本特征,強化本節(jié)的重點和難點。使知識得到升華。

【生物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生物教學反思優(yōu)秀10-19

生物公開課教學設計05-13

優(yōu)秀教學設計12-31

生物入侵者教學設計07-12

2021初中生物教學設計05-17

《趙州橋》優(yōu)秀教學設計03-30

《散步》優(yōu)秀教學設計06-18

優(yōu)秀教學設計范例07-31

《馬詩》優(yōu)秀教學設計03-08

《圓明園的毀滅》優(yōu)秀教學設計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