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在线免费视频,亚洲精品免费一级视频,日韩亚洲欧美大陆,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style id="t465f"></style>
<legend id="t465f"><u id="t465f"><thead id="t465f"></thead></u></legend>

<acronym id="t465f"></acronym>

<sub id="t465f"><ol id="t465f"><nobr id="t465f"></nobr></ol></sub>
<sub id="t465f"></sub>

甲烷教學設計

時間:2023-10-27 08:03:50 教學資源 投訴 投稿

甲烷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甲烷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甲烷教學設計

甲烷教學設計1

  一、教學背景

  《甲烷》內容選擇于人教版高一化學(必修2)第三章第一節(jié), 這一節(jié)是學生在中學階段第一次接觸有機物結構和性質的有關內容,有機化學是化學學科的重要分支,烴是一切有機物的主體,而甲烷作為烷烴的第一個最簡單的分子,學生對他的理解將直接影響到今后對各種有機物的理解,因此本節(jié)內容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有機物的學習方法有重要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初中化學就介紹了甲烷的燃燒反應和一些主要的用途,高中化學必修2第二章也介紹了部分物質結構的知識,為學好本節(jié)內容提供了前提條件。

  本節(jié)課將主要介紹以甲烷為代表的烴的分子結構、性質和主要用途,以及它們的性質與分子結構的關系,讓學生掌握好甲烷這一節(jié)的知識,能為學生學習烴及烴的衍生物等有機內容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教學重點難點

  (一)教學重點:甲烷的分子組成、結構特征、主要化學性質(燃燒反應和取代反應);

 。ǘ┙虒W難點:取代反應的概念和實質。

  四、教學用具

  甲烷的分子結構模型(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甲烷氯代反應的試劑和儀器一套、高錳酸鉀溶液;多媒體教學設備

  五、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多媒體輔助、討論、講解、練習

  六、教學過程

  [投影]可燃冰、我國西氣東輸工程等圖片,并進行如下講解。

  [小結]天然氣是一種高效、低耗、潔凈的新能源。我國已探明儲量居世界第19位。天然氣水合物,也就是可燃冰,是一種很有前途的能源物質。據科學家估計,全球天然氣水合物的碳儲量是全球石油與天然氣儲量的兩倍。如果能開發(fā)利用,那將是人類莫大的福音。甲烷是天然氣,沼氣和煤礦坑道氣的主要成分。

  但同時甲烷也是一種重要的溫室氣體。他的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20倍,且在大氣中的濃度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我們知道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想要很好的利用甲烷的優(yōu)勢為我們的生活服務,首先,就必須對甲烷有一個完整的認識。

  [揭題]板書: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甲烷

  [板書]一、甲烷的分子組成和分子結構

  1、分子組成:CH4

  [提問] 碳原子需要形成___對共用電子對才能達到八個電子的穩(wěn)定結構;氫原子欲形成兩個 甲烷分子結構模型:球棍模型、比例模型

  [學生活動]完成課本P60實踐活動并小結甲烷分子的結構特點

  [板書]3、分子結構特點:正四面體型結構,呈高度對稱狀,而且C—H鍵比較牢固。

  [過渡]至此,我們對甲烷的結構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甲烷的結構決定了甲烷具有什么樣的性質呢?這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

  [板書]二、甲烷的性質

  [展示]貯存甲烷氣體的裝置,并結合甲烷的式量,讓學生判斷甲烷的部分物理性質。

  1. 對于一種并不是很了解的化學物質,我們研究它的化學性質一般從哪些方面分析?

  2. 甲烷能高錳酸鉀溶液、溴水、鹽酸、氫氧化鈉溶液、氧氣、氯氣等物質反應嗎?

  3. 如何設計上述實驗?

  [探究活動]根據以上預測,分別設計甲烷能否與高錳酸鉀溶液、溴水、鹽酸、氫氧化鈉溶液、氧氣、氯氣反應的探究性實驗。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后匯報討論結果

  [演示實驗]將氯氣通入高錳酸鉀溶液中

  [設問]1.點燃甲烷前應注意什么?

  2.如何定性檢驗甲烷的產物? 點燃 [學生活動]上臺板演:CH4 + 2O2→CO2+2H2O

  [板書]2、化學性質

 、偶淄檩^穩(wěn)定,不與水、高錳酸鉀溶液、溴水、鹽酸、氫氧化鈉溶液等物質反應。

 、萍淄榈难趸磻 CH4+ 2 O2點燃 →CO2+2H2O

  [過渡]甲烷除了在點燃條件下跟氧氣反應外,還會在光照情況下跟氯氣反應。

  [演示實驗]甲烷與氯氣的取代反應,邊引導學生觀看實驗現象,邊提示學生在觀察重點實驗現象時思考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

  [講授]取代反應的概念及原理并引導學生分析概念部分的關鍵詞,

  [投影]電腦模擬的甲烷的球棍模型和氯氣的取代反應的動畫

  [板書]⑶取代反應取代反應的概念:有機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團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團所取代的反應叫取代反應。光 氯氣與甲烷的取代反應方程式CH4+Cl2 → CH3Cl+HCl

  [提問]CH4與Cl2反應后產物有幾種?哪些是有機化合物?哪種產物最多?

  [學生活動]完成一氯甲烷與氯氣進一步反應的方程式

  [投影]隨堂鞏固練習

  [投影]甲烷的三點利用及圖片

  [課堂小結]甲烷的化學性質通常情況下比較穩(wěn)定,但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發(fā)生燃燒反應、取代反應和熱解反應。它主要取決于甲烷穩(wěn)定的正四面體結構。取代反應是甲烷的特征反應。 七、布置作業(yè):

  1、完成課本P65課后習題1、2、3、5、6

  2、查閱資料,從反應形式、反應條件、反應的方向和可逆性等幾個方面比較取代反應和我們學習過的置換反應有什么區(qū)別?

  七、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的引入通過介紹我國實施的“西氣東輸”工程以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選材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和國民經濟建設實際,激發(fā)學生學習有機化學的興趣,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有機化學“有趣、實用”的思想情感,讓學生能以比較興奮高昂的情緒開始本節(jié)課的學習。

  在介紹甲烷的分子結構時,首先從甲烷分子的組成引入學生對物質結構知識的回憶,然后再利用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使學生在復習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對甲烷的正四面體結構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認識。在學習結構的基礎上開始學習甲烷的性質,始終緊扣“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這一條主線,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有機化合物的學習方法。

  學習甲烷的性質時,利用學生探究活動、演示實驗以及多媒體投影等多種教學手段,把微觀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形象化,既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重點取代反應的實質也有比較深刻的理解。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甲烷的性質的探究活動這一塊要注意控制時間,否則很容易讓這一塊內容占用了大部分時間,而沒有充分的時間來讓學生理解取代反應的實質。

  本節(jié)課的學習,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引導探究法,幫助學生運用已學過的知識與技能,去探索新的概念和規(guī)律,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科學態(tài)度。教給學生一種思考問題的方法,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討論問題、從而解決問題,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養(yǎng)和發(fā)展他們的思維能力。

甲烷教學設計2

  第一節(jié) 最簡單的有機物——甲烷

  第二課時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認識烷烴同系物在組成、結構式、化學性質上的共同點以及物理性質隨著分子里碳原子數目的遞增而變化的規(guī)律性。

  2、 使學生掌握飽和鏈烴、烴基的概念和烷烴的同分異構體的寫法及其命名法。

  3、 通過同系物、同分異構現象的教學,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有機物的性質和結構間的關系。

  4、通過烷烴分子通式的總結推導過程,學會用“通式思想”認識同系物的有機物的組成特征。

  過程與方法:

  1、基本學會烷烴同分異構體的解析方法,能夠書寫5個碳原子以下烷烴的同分異構體結構簡式。

  2、從甲烷性質推導到烷烴的性質的過程中,學會從一種代表物質入手掌握同系列有機物性質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使學生初步掌握研究物質的方法——結構解析、推測可能的性質、設計實驗、觀察現象、解析現象、得出結論,再辯證地解析結論的適用范圍。

  教學重點:烷烴的性質,同分異構體概念的學習及同分異構體的寫法

  教學難點:同分異構體概念的學習及同分異構體的寫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結構模型

  教學過程:

  【投影】:幾種常見有機物分子的結構式

  師:在有機物中,有許多物質具有與甲烷相似的結構,如投影中A組物質。也有許多物質結構與甲烷不相似,如投影中B組、C組、D組物質。請同學通過對比找出A組物質在結構上有別于其他幾組的特點。

  請同學閱讀課本54-55頁烷烴概念。

  一:烷烴:

  烴的分子里碳原子間都以單鍵互相相連接成鏈狀,碳原子的其余的價鍵全部跟氫原子結合,達到飽和狀態(tài)。所以這類型的烴又叫飽和烴。由于C-C連成鏈狀,所以又叫飽和鏈烴,或叫烷烴。

  生:由甲烷CH4,乙烷的.C2H6和丙烷的C3H8,可以推出對n個碳原子,烷烴的通式:CnH2n+2 (n≥1)

  小結:烷烴的習慣命名法

 、俑鶕肿永锼荚訑的

  碳原子數1-10: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來表示。

  碳原子數在11以上,用數字來表示,如:十二烷:CH3(CH2)10CH3

 、谙嗤荚咏Y構不同時如:CH3CH2CH2CH3(正丁烷)CH3 CH(CH3) CH3

  同系物的定義是指:結構相似,在分子組成上相差一個或若干個CH2原子團的物質互相稱為同系物。

  甲烷、乙烷、丙烷等都是烷烴的同系物。

  強調“結構相似”和“分子組成上相差一個或若干個CH2原子團”。

  關于烷烴的知識,可以概括如下:

 、 烷烴的分子中原子全部以單鍵相結合,它們的組成可以用通式CnH2n+2表示。

  ② 這一類物質成為一個系統,同系物之間彼此相差一個或若干個CH2原子團。

  ③ 同系物之間具有相似的分子結構,因此化學性質相似,物理性質則隨分子量的增大而逐漸變化。

  師:烴分子失去一個或幾個氫原子所剩余的部分叫烴基,用“R-”表示;烷烴失去氫原子后的原子團叫烷基,如-CH3叫甲基、-CH2CH3叫乙基;一價烷基通式為 CnH2n+1- )

  二:同分異構現象和同分異構體

  師:請寫出C4H10的結構簡式? CH3

  生: 練習寫出 CH3-CH2-CH2-CH3 CH3- CH-CH3 (討論寫出)

  正丁烷 異丁烷

  正丁烷和異丁烷雖然組成和分子量相同,而結構不同造成的。造成其物理性質有很大差異?梢,由于碳原子既可形成直鏈,又可形成支鏈,所以分子式相同的烷烴,可形成多種不同物質。這種現象稱為同分異構現象,這些化合物之間互稱為同分異構體。(讓學生自己總結同分異構現象和同分異構體的概念,然后閱讀教材并比較異同。)

  1.同分異構現象: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結構的現象。

  2.同分異構體:具有同分異構現象的化合物互稱為同分異構體。

  3.同分異構體的書寫方法:(以C5H12為例)

 。1)先寫出最長的碳鏈:C-C-C-C-C (氫原子及其個數省略了)

  (2)寫少一個C的直鏈,把剩下的C作支鏈加在主鏈上,依次變動位置。

  C-C-C-C C-C-C-C

  C C

  這兩種結構相同,為同一種物質。

  (3)寫少兩個C原子的直鏈,剩下的2個C作一個支鏈加在主鏈上。

  C-C-C 但與(2)中C-C-C-C 為同一種結構

  C C

  C

  剩下的2個C原子分成2個支鏈加在主鏈上。

  C

  C-C-C

  C

  (4)分別加上氫原子,得三種同分異構體結構式,用系統命名法命名。

  【知識拓展】

  師:很顯然,碳原子多一些,使用正、異、新的命名方法已不能滿足需要。隨著碳原子數增多,同分異構體的數目也增多。怎么辦?這節(jié)課我們將學習一種通用的命名法則,從而可以叫出各種烷烴的名稱。

  【板書】

  烷烴的命名

  師:1892年,在日內瓦召開的國際化學會議上,擬定了有機物系統命名原則,叫做“日內瓦命名法”。它解決了命名的困難,使有機物的命名得到統一。我國一方面采納“日內瓦命名”原則,同時考慮我國的文字特點,制訂有機物的命名法。

  三:烷烴的命名―――系統命名法

  命名步驟:

 、龠x定分子中最長的碳鏈為主鏈,并按主鏈上碳原子的數目稱為“某烷”。

  ②把主鏈中離支鏈最近的一端為起點,用阿拉伯數字給主鏈上的各個碳原子依次編號定位,以確定支鏈的位置。

 、郯阎ф溩鳛槿〈讶〈Q寫在烷烴名稱的前面,在取代基的前面用阿拉伯數字注明它在烷烴直鏈上所處的位置,并在數字與取代基名稱之間用一短線隔開。

  【例題剖析】

  【例1】

  CH3-CH-CH2-CH2-CH3 2-甲基戊烷

  CH3

 、芟嗤娜〈瑢⑷〈喜⑵饋,用二、三等數字表示,在用于表示取代基位置的阿拉伯數字之間用“,”隔開;如果主鏈上有幾個不同的取代基,就把簡單的寫在前面,把復雜的寫在后面。

  例2 . CH3

  CH3-CH2-C-CH3 2,2一二甲基丁烷

  CH3

  例3. CH3-CH2-CH2-CH-CH-CH2-CH3 4-甲基-3-乙基庚烷

  CH3 CH2

  CH3

  【投影】1.給下列有機物命名。

  四、烷烴的通性:

  【多多媒體】常見烷烴的物理性質比較表

  名稱 結構簡式 常溫時的狀態(tài) 熔點/℃ 沸點/℃ 相對密度

  甲烷 CH4 氣 -182 -164 0.466*

  乙烷 CH3CH3 氣 -183.3 -88.6 0.572**

  丙烷 CH3CH2CH3 氣 -189.7 -42.1 0.5853***

  丁烷 CH3(CH2)2CH3 氣 -138.4 -0.5 0.5788

  戊烷 CH3(CH2)3CH3 液 -130 36.1 0.6262

  癸烷 CH3(CH2)8CH3 液 -29.7 174.1 0.7300

  十六烷 CH3(CH2)14CH3 液 18.2 287 0.7733

  十七烷 CH3(CH2)15CH3 固 22 301.8 0.7780

  【板書】1.烷烴的物理性質:

 。1)熔、沸點有規(guī)律遞變:

  a.隨碳原子數目增多,熔沸點升高。

  b.C原子數目相同時,支鏈越多,熔沸點越低。

 。2)烷烴的密度隨C原子數目增多而增大,但密度均小于1,比水輕。

 。3)烷烴均不溶于水,液態(tài)烷烴和水混合會分層,且均在上層。

  (4)分子里碳原子數等于或小于4的烷烴在常溫常壓下都是氣體,其他烷烴在常溫常壓下都是液體或固體;

  【板書】 2.烷烴的化學性質:

 。1)烷烴化學性質較穩(wěn)定,常溫不和強酸、強堿、強氧化劑等反應,不能使酸性KMnO4和溴水褪色。

 。2)烷烴的可燃性

  CnH2n+2+ O2 → nCO2+(n+1)H2O

 。3)光照下和鹵素單質發(fā)生取代反應

  下面閱表比較“四同”問題

  定 義 分 子 式 組 成 結 構 性 質

  同位素

  同素異形體

  同系物

  同分異構體

  同種物質

  【例題剖析】

  【例1】下列物質屬同分異構的是____,屬同一種物質的是____,屬同系物的是____。請同學們說出理由。

  【例2.】乙烷(C2H6)與氯氣在光照條件下發(fā)生取代反應,假設生成了分別有1、2、3、4、5、6個Cl原子的6種取代產物,且物質的量都相等。同溫同壓下,參加反應的CH3CH3與Cl2的體積比是幾比幾?

  答案:CH3CH3與Cl2的體積比是2∶7

  例3.在101.3kPa、473K條件下,十一烷以及分子中碳原子數比它小的烷烴均為氣態(tài)。以下變化中,最初與最終均維持這種條件。A、B、C三種烷烴(氣)分子中碳原子依次增加相同的個數,取等體積的三種氣體,分別跟30mLO2(過量)混合引燃,充分反應后發(fā)現:A與O2反應前后氣體總體積不變;B與O2反應后氣體總體積增加了4mL;C與O2反應后氣體總體積為反應前的1.25倍。試求:

 。1)A的分子式及相對分子質量。

 。2)原任意一種烷烴的體積及B、C的分子式。

  【課堂小結】在學習了甲烷的主要性質和結構之后,再來討論烷烴的性質和結構就類似于在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的學習中,通過由典型到一般的學習和討論方法,這在有機物的學習中也是一種常見且很重要的方法。在本節(jié)教學中,為了加深同學們對烷烴分子結構的認識,在課堂上組織學生以競賽的形式親自制作各種分子的模型,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動手能力的發(fā)展,也有利于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對于本節(jié)的重點“烷烴的性質”在教學中注重運用了比較、解析、自學討論等方法,以利于同學們理解和掌握。

  板書設計

  【活動與探究】

  1.用橡皮泥、小木棒等自己動手制作常見烷烴的比例模型、球棍模型,互相交流,評比。

  2.查閱資料,了解有關烷烴的系統命名等問題。

  3. 現在給每個學習小組發(fā)一些小球,(黑色稍大球代表碳原子,紅色稍小球代表氫原子)和小棍,要求按照烷烴分子的結構特點,來制作含有五個碳原子的烷烴分子的可能結構的球棍模型,并根據自己所制作的模型寫出對應的結構式和分子式,看看哪個小組又準又快。

甲烷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了解甲烷的分子式、電子式和空間結構;了解甲烷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觀察演示實驗,總結日常生活經驗,分析本質,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探究方法;初步形成科學探究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學生通過回憶日常生活經驗,引發(fā)探究化學反應的本質的好奇心,通過實驗的過程,學生逐步形成從實驗中獲得化學知識的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甲烷的結構式和甲烷的性質

  【難點】

  甲烷的化學性質

  三、教學方法

  教法:講授法、實驗法、多媒體教學法等;學法:自主探究法、小組討論法等

  四、教學過程

  第一環(huán)節(jié):利用多媒體導入新課

  教師:同學們首先觀看一段視頻,大家從這段視頻看到了什么呀?

  學生:這是一段西氣東輸的視頻,就是將新疆等地的天然氣,通過管道東輸到長江三角洲,最終到達上海的一項巨大的工程。

  教師:為什么要花費這么多人力物力這么做呢?

  學生:因為天然氣是一種高效、清潔、污染小的能源

  教師:天然氣在我們的'化學中最主要的成分到底是什么呢?

  學生:甲烷

  教師:學生都預習的很好,我們這節(jié)課就來學習一下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甲烷

  第二環(huán)節(jié):新課教學

  教師:大家都知道我們在學習一種新的化學物質時,第一步是了解這個物質的結構式、電子式、分子式,對于甲烷也是一樣的,因此,現在給大家5分鐘時間討論一下甲烷的分子式、結構式、電子式

  (3分鐘后)找小組代表起來回答

  學生:碳為負四價,氫為正一價,可以知道甲烷的分子式為CH4

  教師:通過分子式能不能寫出電子式和結構式呢?

  教師:接下來老師再提出一個問題,甲烷中的原子在空間中到底是怎樣排布的呢?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電化學的腐蝕的危害更大,,因此,在本節(jié)課我們將主要介紹電化學分腐蝕的原理

  教師:我們都知道結構決定性質,CH4的這種結構決定了CH4有哪些性質呢?首先來學習CH4的物理性質,在這是我將展示一張池沼中的沼氣圖片,讓學生討論圖片中體現了CH4的哪些物理性質?

  3分鐘后

  學生:甲烷的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不溶于水,比空氣輕

  教師:那甲烷又有哪些化學性質呢?比如它和強氧化劑酸性高錳酸鉀反不反應呢?首先老師會放一個視頻,大家觀察一下,然后說出你們觀察后的結果。

  【視頻實驗】甲烷通入酸性高錳酸鉀溶液

  學生:通過我們的觀察,發(fā)現甲烷不與高錳酸鉀反應

  教師:是的,在通常情況下,甲烷性質比較穩(wěn)定,一般不與強酸強堿強氧化劑反應,但在特定條件下甲烷也能發(fā)生某些反應,比如甲烷可以燃燒

  利用視頻演示甲烷燃燒的實驗

  教師:同學們觀察甲烷的實驗現象,并書寫甲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教師:有些同學這里用的等號,大家思考一下行不行呢?

  教師:在甲烷的燃燒方程式中,不用等號而用箭頭,主要是因為有機反應往往教復雜,多有副反應,故不用等號

  教師:甲烷還有哪些化學反應呢?

  將繼續(xù)利用視頻展示甲烷的取代反應,讓學生觀察實驗現

  學生:混合氣體的黃綠色變淺,量筒壁上出現油滴,量筒內的液面上升。

  教師:上述實驗中所觀察到的現象,說明了什么?你們小組討論3分鐘,之后老師找小組代表起來回答。

  學生:

  色變淺------說明量筒內的混合氣體在光照的條件下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出油滴-------說明反應中生成了新的油狀物質,且不溶于水。

  水上升,有白霧------說明隨著反應的進行,生成了一種極易溶于水的氣體,造成量筒內的氣壓減小

  教師:對甲烷與氯氣反應的原理進行總結,并且給出化學反應方程式

  教師:上述反應中,甲烷中的氫原子被氯原子,生成了取代產物一氯甲烷。像這種有機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團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團所代替的反應叫取代反應。

  教師:那這個反應能不能繼續(xù)發(fā)生呢?

  學生:生成的一氯甲烷還可以繼續(xù)和氯氣進一步反應,依次又生成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

  教師:甲烷與氯氣能生成四種取代產物,均不溶于水,其中,在常溫下,一氯甲烷是氣體,其他三種都是液體,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是最重要的有機溶劑。

  第三環(huán)節(jié):鞏固提高

  若1moL甲烷中的氫原子完全被氯原子取代,消耗氯氣的物質的量是多少呢?

  讓學生對以上練習題進行思考,鞏固所學知識,并提升他們的綜合運用能力

  第四環(huán)節(jié):小結作業(yè)

  通過本節(jié)課的講解、實驗探究得出本節(jié)課重要的結論,引導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進行回顧,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對其進行適當的強調。最后布置相應的習題,來鞏固本節(jié)課新知識的學習。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甲烷教學設計4

  一、設計思想

  本節(jié)課的教材依據是蘇教版高一年級必修2模塊中的《天然氣的利用——甲烷》。 本節(jié)課遵循新課改的理念,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例體會甲烷對人類生活的影響,采用“搜集相關材料—分析結構—實驗操作—分析討論—得出結論”的學習方法,在實驗探究中學習甲烷的結構和化學性質。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動手做、動眼看、動腦思、動口議”, 手、眼、腦、口多種感官同時并用,使學生在“做化學”中“學化學”,深切體會知識的形成過程,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教材分析

  甲烷是學生進入高中有機化學部分學習的大門,同時本節(jié)內容也是在學生通過初中學習,初步認識甲烷的燃燒反應和一些主要用途的基礎上,進一步從甲烷的分子結構角度來認識甲烷的化學性質,很好地體現了初高中教材的自然銜接。這樣編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從學生心理因素考慮,更易接受和認識,而且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必修模塊的有機化學內容,教材起點低,強調知識與應用的融合。因此,在教學設計時要關注學生生活經驗,將學習內容結合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要以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有機化學的興趣為主,不盲目拓展加深。逐步引領學生在循序漸進的學習中建立有機物“結構—性質—用途”的認識關系,為后續(xù)的有機化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學情分析

  學生在初中化學中已經了解了甲烷的物理性質、燃燒反應和一些主要的用途,因此在介紹這些知識時,要關注與已有知識的聯系,從不同的角度引導學生積極地思考,幫助學生理解掌握。

  學生在必修2專題1的學習中已經掌握了化學鍵與物質結構理論的基本知識,可以在老師指導下,寫出甲烷的電子式和結構式。但學生的空間想象思維還相對較差,并且對比較抽象的原子結構和化學鍵知識理解不夠透徹,因此要讓學生在三維空間中對有機物分子真正了解,進而學習其化學性質,最終掌握有機化合物的學習方法。

  四、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甲烷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用途。

  2、認識甲烷的正四面體結構。

  3、了解甲烷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4、理解取代反應的概念。

 。ǘ⑦^程與方法:

  1、通過動手做模型,寫電子式、結構式、化學方程式,探究實驗,積極地融入課堂,參與學習過程。

  2、通過比較模型、觀察甲烷發(fā)生取代反應的動畫和實驗,增強對抽象知識的理解。

  3、在重點掌握甲烷化學性質的過程中,建立有機物“結構―性質―用途”的關系,初步學會化學中對有機物進行科學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4、通過觀察記錄實驗現象和總結實驗結論來提高科學實驗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

 。ㄈ、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做模型,動手做實驗,讓他們真正感受其中的快樂,從而其激發(fā)濃厚的學習興趣以及探索新知的愿望。

  2、培養(yǎng)學生嚴謹、有序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科學態(tài)度及科學方法。

  3、培養(yǎng)其環(huán)保意識及關心能源、社會問題的意識。

  五、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甲烷分子的空間立體結構、主要的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甲烷分子的空間立體結構、甲烷的取代反應

  六、教學策略與手段

  “以問題為索引,學生為主體”的學習小組探究,并與實驗探究、多媒體有機的結合,營造出師生互動和諧的課堂。

  1、采用直觀道具和多媒體,激發(fā)興趣,層層推進。

  2、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吸引學生有意注意。

  3.、通過演示實驗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分析、歸納、對比、演繹。

  七、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

  分組調查生活中的灶具和燃氣熱水器所使用的燃氣種類。了解我國的天然氣資源,“西氣東輸”工程及其意義。

  教師準備

 。1)研究課標要求

  (2)制作教案、學案、課件

 。3)準備實驗所需儀器和試劑

  八、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引題 多媒體展示 :“西氣東輸路線圖”,介紹神奇的可燃冰。 引入:從查找資料的過程中,大家都對天然氣有了一定的了解,它的主要成分就是甲烷,想了解其中的秘密嗎?那么請大家跟我一起進入甲烷的學習。

  板書:最簡單的有機物——甲烷 甲烷的物理性質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甲烷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高中化學《甲烷》教學設計04-22

《頭飾設計》教學設計06-06

欣賞與設計教學設計05-24

(精選)教學設計08-18

經典教學設計03-05

教學設計04-19

數學教學教學設計04-15

設計我們的校園教學設計03-09

《李時珍夜宿古寺》教學設計,教學設計大全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