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的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tǒng),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yōu)化。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畫的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畫的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畫》是北大版課程一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文中有一幅經(jīng)過裝裱的山水畫和一首五言謎語詩。畫上有山、水、花、鳥,給人以山水相襯、鳥語花香的美感。課文以“畫” 這個謎底為中心,抓住山水畫的形象特征展開描述,圖文對應,妙趣橫生。在教學本課時,要引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
教學理念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使學生有濃厚的誦讀古詩的興趣,讓學生在讀中積累,讀中感悟,激發(fā)學生收集背誦古詩詞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呤誦古詩詞的愛好。通過多種形式和不同層次要求的誦讀,使學生有所體會、感悟、獲得情感熏陶,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能感受到詩中所描繪的景物的美
2、會認五個生字,會寫四個生字。
3、知道詩中的三對反義詞。
教學過程
一、“一日五人背古詩”,引出新課
1、一日五人背古詩。(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2、引出新課。
3、揭示課題《畫》。
(1)板書“huà”,檢查學生拼讀拼音情況。
。2)書寫“畫”,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
二、口述學習目標
三、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讀準每一個拼音,讀準每一個字。
2、讀給同桌聽,互相檢查。
3、讀給大家聽,進行評議。
4、范讀,讀出節(jié)奏。
5、再讀。
四、卡片認讀生字。
1、開火車認讀生字,并說出識記方法。
2、拼字游戲。同桌合作用字卡拼出這首詩,看哪組同桌拼得又快又好。
。ù谁h(huán)節(jié)的設計,既鞏固了生字的認讀,又活躍了課堂氣氛)
五、誦讀古詩,展開想象。體會感情。
1、看圖上有哪些景物。用三角符號標出“山、水、花、鳥”。
2、說說詩中的這些景物與平時看到的、聽到的.,有什么不同。
3、選擇自己喜歡的詩句,說說自己的理解。
4、學生質疑。
5、小組合作說詩意。(培養(yǎng)孩子們的合作意識及口頭表達能力)
6、配上動作再讀。閉上眼睛想象詩中的景物,說說自己的感受。
(展開大膽的想象,充分感受美)
7、小結:今天我們學習的這首詩是一個謎語。謎面是一首五言詩,謎底是一幅山水畫。
六、背誦古詩。背給自己聽,背給同桌聽,背給大家聽,做動作背。
七、課間休息
1、找朋友。(給老師手里拿的卡片上的字,找出一個意思相反的字。)
2、猜謎語游戲。(請同學們自己說自己收集到的謎語)
。ù谁h(huán)節(jié)的設計,不僅讓孩子們在課中得到了休息,同時也有所獲)
八、生字教學。
1、板書拼音。檢查學生拼讀拼音的情況。
2、指名學生說出自己識記的生字,老師板書。
。ù谁h(huán)節(jié)的設計,不但鞏固了學生學習的拼音,還讓學生積極動腦,主動識記)
3、學生書寫。每個字寫兩個,展示、講評。
九、學生書畫展示
學生展示自己畫的畫給大家看,選出畫的好的給大家看,并說出畫的內(nèi)容來。
。ù谁h(huán)節(jié)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看到美,并且自己創(chuàng)造美)
十、課后拓展
把今天學的謎語說給爸爸媽媽聽,如果他們猜對了,就把畫的畫送給他們。并和他們一起收集謎語,玩猜謎語游戲。
畫的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能關注生活中身邊的人和物,用特有的形式進行再現(xiàn)。
2、能關注撕出的色紙的形狀,積極進行想象,學會添畫的方法。
3、能大膽隨意撕紙,有意圖地用線添畫,表現(xiàn)出綜合運用能力和求異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啟發(fā)學生對撕下的任意形狀進行想象創(chuàng)意,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造型表現(xiàn)能力。
教學準備:
各種質地的紙,例如彩色紙,色卡紙,教學課件《奇妙的撕紙?zhí)懋嫛罚z水。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情景導入:
師:“老師剛剛在教室外面撿到一張紙,不知道是誰丟的!睅煶鍪炯埰D動著觀察,“老師給大家變個魔術吧!大家可要仔細看好了!”師添畫(教師示范添畫,故意放慢動作,讓學生仔細觀察教師畫時的過程)
“廢紙不一定沒用,看!我們不就把這張廢紙變成了一個可愛的小兔子嗎?所以呀,小朋友們的廢紙不要亂仍,要養(yǎng)成變廢為寶的好習慣。大家看看她還像什么?(學生自主發(fā)言)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撕紙?zhí)懋!保ㄕn件出示課題)
二、創(chuàng)作引導
1、玩玩試試
。1)師:“現(xiàn)在老師請5個同學一起來做個游戲!老師出示一張彩紙,五個同學排成一排,前面四個同學隨意地撕紙,把撕下的紙一半給老師,一半遞給后面一個同學,第五個同學添畫。添畫完說說你變的是什么!”
2、撕一撕
師:“在小朋友面前也有各種質地的紙,請你也選擇其中一張,動動你的手,聽聽紙撕碎動人的聲音!钡箶(shù)十秒撕完。(提醒:將撕下的紙放在桌上,注意衛(wèi)生。)
3、剛剛大家都發(fā)揮了自己奇特的想象,也嘗試了撕紙的樂趣,F(xiàn)在大家跟著老師一起來看看這些小紙片還可以怎么變呢?(出示課件,讓同學們感受各種角度的`不同添畫)
4、小組討論:看了這么多,大家來說說怎樣看可以發(fā)現(xiàn)更多奇妙的聯(lián)想?怎樣更巧妙的添畫?變的過程中有什么方法和竅門嗎?
5、教師小結:先看,再轉,然后再看,再轉動, 覺得它最像什么(適時提問學生),選一個合適的角度,粘在紙上,用添畫的方法把它變出來,可以中間添畫,也可以周圍添畫。看來沒用的紙,一下子被我們賦予了生命! (邊小結邊出示課件)
三、啟發(fā)創(chuàng)作
1、從你撕下的紙中選擇一張你認為撕的最好的一片紙?zhí)懋嬕幌隆?(板書步驟:撕紙、聯(lián)想、粘貼、添畫。強調快速)
2、看看評評
展示部分學生的作品,先讓學生描述一下:你變的是什么? 評一評:你覺得誰想得最巧妙。 (對想得好,有創(chuàng)意的學生給予表揚)
3、啟發(fā)
師:“其實真正漂亮的作品它是由很多碎紙片組成的,如果把你們的作品都貼到一張紙上,也會成為一幅有趣的圖畫。你們看……”(課件出示范圖:由房屋,樹,小路等組成的較難的作品,作簡單的講解)
4、創(chuàng)作
師:“剛才我們每個小朋友都嘗試了撕紙?zhí)懋,現(xiàn)在把你們的畫面添畫成一幅完整的畫,別忘了給你們的畫取個動聽的名字哦!保◤娬{創(chuàng)意,注意衛(wèi)生)
3、評價
自評互評:作品展示,向大家介紹自己的作品,也可以說說你最喜歡的畫。評一評誰的想法最豐富,誰的添畫最奇妙。
四、延伸總結
大家都是聰明的孩子,將碎紙片變成了這么美的畫,只要大家多觀察,多思考,還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很多美妙的事情。同時也要養(yǎng)成愛衛(wèi)生的好習慣,讓我們的衛(wèi)生小金牛每個星期來到我們班!
五、教學后記
本堂課先讓學生在歡快的教學氛圍中感受撕紙的快樂,然后通過自身的實踐、感受、交流,掌握撕紙技巧,通過比較、動手,掌握因物象形的拼貼添畫思路,通過不同處理方案的討論,學生動腦動手、想想試試,較好地拓寬了制作思路。整堂課將一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改變?yōu)樽⒅丶ぐl(fā)學生學習主動性為目的的教學方法,充分滿足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潛力。
畫的教學設計3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內(nèi)容較多,應采用“以點帶面”的教學形式,著重從《韓熙載夜宴圖》這幅畫入手,深入挖掘其主要的藝術特色、表現(xiàn)形式及思想內(nèi)涵,并將中國古代人物畫的歷史沿革貫穿其中。通過對典型畫家的代表作品的講授,使學生對中國古代人物畫有一個既較為深刻,又較為全面的認識。本節(jié)課課堂節(jié)奏應由“松”漸“緊”,再由“緊”入“松”,環(huán)環(huán)相扣。在講授的過程中,應注意從學生興趣入手,大膽設疑,不斷激發(fā)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充分發(fā)揮其主體作用。賞析一些優(yōu)秀作品,分析其藝術特色,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同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二、教學目標
1、感受中國古代人物畫的藝術特色。
2、提高對中國畫的鑒賞能力。
3、激發(fā)熱愛祖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熱情。
三、教學重點及難點
1、以形寫神,形神兼?zhèn)洌怀鋈宋飪?nèi)心世界是中國古代人物畫的主要特點。
2、以點帶面,著重鑒賞分析《韓熙載夜宴圖》講授中國古代人物畫的藝術特色,并將審美教育與思想教育融為一體。
四、教學方法
講述法、引導法、啟發(fā)法、互動探討法相結合
五、學生情況分析
鑒賞是一種能力,是鑒賞者對作品內(nèi)涵意義及其價值的認識,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在較高層次上鑒賞藝術作品,鑒賞是需要一定的知識和修養(yǎng)的。同時,鑒賞允許鑒賞者對作品有某種主觀態(tài)度,需要情感和借助想象。而這些對于一個高二學生來說,還顯得較有難度。如何引導學生學會正確地去鑒賞作品,讀懂、理解特定歷史時期作品地內(nèi)涵實則也是重點。這樣,也才能漸漸提高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地能力,達到啟迪智慧、開闊視野,促進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目的。
六、教學設計:
。ㄒ唬﹦(chuàng)設問題
提問:同學們對于中國畫了解多少呢?
講授:中國古代繪畫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藝術傳統(tǒng),傳統(tǒng)的中國畫在世界畫
壇上獨樹一幟,自成體系。由于以描寫人物活動為主的人物畫成熟的最早所以先上古代人物畫,而山水畫,花鳥畫是后來從人物畫中分離出來形成今天的.獨立畫科。
中國畫的分類:
(1)按表現(xiàn)內(nèi)容可分為:山水畫、人物畫、花鳥畫
媒體映示作品,山水畫《溪山行旅圖》、人物畫《潑墨仙人圖》、花鳥畫《桃竹錦雞圖》等,配以文字解釋什么是山水畫,什么是人物畫,什么是花鳥畫。
。2)按表現(xiàn)形式又可分為:工筆、寫意
媒體映示作品,工筆畫《張卿子像》,寫意畫《李白行吟圖》,配以文字解釋什么是工筆畫,什么是寫意畫。
。ǘ┨接懡涣
提問:哪位同學了解中國古代人物畫的發(fā)展?
講授:(一)古代人物畫發(fā)展階段:
1、人物畫的早期發(fā)展階段----戰(zhàn)國
《人物龍鳳圖》《人物御龍帛》這是我國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最早的繪畫了。體現(xiàn)出墨筆線條是我國古代繪畫的主要造型手段。
1949年在湖南長沙楚墓中出土的我國戰(zhàn)國時期的帛畫《人物龍鳳圖》《人物御龍帛》,是我國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最早的繪畫,帛畫是畫在絲織物上的畫。據(jù)考證,此帛畫是當時的一種葬具,它的作用是引導死者的“靈魂”升天。畫中寬袖長裙,雙手合十,體態(tài)婀娜的女子是死者的象征。在婦女上方的龍和風,據(jù)說是引導死者“靈魂”升天的一種神奇力量。這當然是當時迷信思想的反映。
從藝術表現(xiàn)手法上,可以看出墨筆線條是我國古代繪畫的主要造型手段。那婦女苗條的體態(tài)反映了當時“楚王愛細腰,宮中多餓死”的審美時尚。
2、人物畫的進一步提高階段----魏晉南北朝
如果說戰(zhàn)國時期的線描還只是表現(xiàn)了物象的輪廓,那么到了魏晉南北朝時,隨著文人畫家的出現(xiàn),其線描在體現(xiàn)造型功能的同時,還具備了更大的表現(xiàn)性,并滲透出畫家自身的審美追求。如東晉畫家顧愷之的《女史箴卷》。
。ㄅc學生共同回憶顧愷之其人)簡介顧愷之,晉代杰出畫家,他在我國繪畫史上第一個提出了“以形寫神”這一繪畫理論。(出示幻燈片《女史箴卷》)
《女史箴卷》那細勁、圓潤如“行云流水”般的高古游絲描,以及他對于人物畫所提出的“以形寫神”的藝術主張。
3、人物畫的成熟階段----唐朝
提問:同學們知道的中國唐朝人物畫有哪些?
講授:唐朝的人物畫又有了新的發(fā)展,更注重對象心理和精神狀態(tài)的刻畫,其線描能根據(jù)不同物體的質感,變化力度與速度,風格趨于穩(wěn)練堅實,用線工細勁健,設色富麗勻凈,多用石青、朱砂等礦物質顏料,濃麗而不俗艷,工整而不繁瑣。代表作品《簪花仕女圖》《歷代帝王圖》
4、人物畫的承前啟后階段----五代(重點鑒賞)
在這一時期人物畫取得了一定成就,涌現(xiàn)出一批著名的畫家和一些流芳百世的名作,如《韓熙載夜宴圖》。
(二)重點作品賞析
提問:同學們誰了解《韓熙載夜宴圖》這幅畫?(包括年代、作者)
講授:《韓熙載夜宴圖》五代顧閎中
A.介紹作者:五代時期南唐的杰出畫家,他擅長人物畫、故事畫。
B.簡述此畫背景:南唐后主李煜想用韓熙載為相,但又對他不太信任,于是派畫家顧閎中,周文矩夜至其家,窺看他與門生、賓客夜宴的情景。
C.鑒賞分析
提問:《韓熙載夜宴圖》可以分為哪幾個場面?
此畫分成五個獨立畫面:聽樂、觀舞、歇息、清聽、散宴。
。ㄒ龑W生學會鑒賞中國古代人物畫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以形寫神,形神兼?zhèn)洹。?/p>
a.第一段聽樂:(映示畫面)
提問:在這幅畫面中,我們看這些人都在做什么?(師生互動)
作者緊抓一個“聽”字,把握不同聽眾的情緒反應,不論轉身注視著彈琵琶歌伎的賓客,還是半掩在屏風后面探頭傾聽的女子,都統(tǒng)一到聽樂這個中心,在場的每個人都被迷人的音樂陶醉。
b.第二段,觀舞(映示畫面)
提問:在這幅畫面中,我們看這些人又都在做什么?(分6人一個小組進行討論,每組派代表來講述他們所討論的結果)
畫面局部放大韓熙載為助興站起親自擊鼓,舞伎翩翩起舞,眾人也站立,擊掌,打板,合著節(jié)拍。
c.第三段,歇息(映示畫面)(老師講述此片斷)
夜宴中休息的場面,此段情節(jié)輕松,使《夜宴圖》有張有弛,富有節(jié)奏變化,是整個宴會情節(jié)上的一個間歇。
c.第四段:清吹(映示畫面)(老師引導學生對此畫面進行鑒賞)
描寫韓熙載鑒賞樂伎演奏的場面,休息后的韓熙載更換了衣服,袒胸露腹,盤腿而坐,右手揮扇鑒賞管樂。故作不拘小節(jié),疏狂自放的姿態(tài)。
。ń處熞龑W生說)學生討論、分析人物心理,從而得出畫的主題思想(師生互動)
e.第五段:散宴(映示畫面)
提問:在這幅畫面中,我們看這些人都在做什么?
這段收尾用一對男女隔著屏風對話的情節(jié),自然過渡到最后一段送別。
講授:老師對《韓熙載夜宴圖》進行綜合講授,深入挖掘其主要的藝術特色,總結鑒賞中國人物畫的方法。
七、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賞析作品
。1)閻立本《步攆圖》《歷代帝王圖》
。2)張萱《搗練圖》《虢國夫人游春圖》
課件展示
先一個學生講,然后可再請2-3個持有不同觀點的學生進行補充。
學生討論或“七嘴八舌”的發(fā)言,分組討論允許“自說自話”
。ㄕn件展示)學生鑒賞在教師的引導下展開
。ń處熞龑W生說)學生討論、分析人物心理,從而得出畫的主題思想(師生互動)
八、課后評析
人物畫的發(fā)展過程進行了簡單的概述,接著對五代人物畫家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進行了重點分析,把長卷分為五段聽樂、觀舞、歇息、清吹、散宴,并分別進行詳細介紹,把重要人物都用圖像軟件進行局部處理,拉近,放大,比原畫更清晰,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把學生的思維不由自主地帶進充滿遐想的繪畫藝術境界中。最后點出中國古代人物畫的特點:以形寫神,形神兼?zhèn)洹?/p>
通過這節(jié)課的鑒賞,同學們也許積累了一些審美經(jīng)驗,也看得出同學們從先前不會鑒賞到能自己理解作品的內(nèi)涵,這就是審美能力的提高,當然。這不是說就一節(jié)課同學們的審美能力就可以提高多少,但至少體現(xiàn)了一個過程,這就是審美的過程。學生暢所欲言,發(fā)表觀點,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學生總結回顧鑒賞過程,感受作品的時代特征,從而找到一種正確地鑒賞方法。
同學們的觀點肯定是眾說紛紜,但不一定就能說得正確。對這幅看似簡單卻有著深刻內(nèi)涵的作品。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這是在教師的講述過程中使學生理解作品內(nèi)涵,因為學生的審美能力雖是建立在一定的理性經(jīng)驗基礎上的,但這種理性經(jīng)驗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還有賴于教師的講述,從而使學生把握作品的內(nèi)涵。通過層層理解作品內(nèi)涵,激發(fā)學生愛國主義情感,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及時肯定學生的回答。通過這一過程,無形中增強了學生對優(yōu)秀藝術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了解學生學習效果,及時鞏固學生所學知識。
畫的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保存、官吏”等詞語,能運用已學的方法理解“一乘轎子、傳神、驚擾”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運用已學的方法讀懂每一個自然段和整篇課文的
意思。
教學重點和難點:
能運用已學的方法理解詞語,讀懂每段話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在本單元的學習中,我們叩響了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大門,拜訪了古代的思想家孔子和老子;認識了神話傳說中的英雄盤古;還欣賞了建筑藝術珍品-----趙州橋,今天學習的課文將向我們展示的是一幅了不起的古代繪畫。
板題:一幅名揚中外的畫
哪個詞讓你感受到這幅畫的了不起?“名揚中外”能換個意思相近的詞嗎?
名揚中外的畫一定讓人驚嘆,讀題,讀出這種感覺?吹秸n題想了解什么?
導入:同學們的求知欲真強!不過,今天的課文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它要求同學們運用已掌握的知識和學習方法自學課文,有信心嗎?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ㄕn件)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正確認讀以下詞語,并說說劃線的詞語的意思。
汴梁 保存 撐船 攤販 官吏 作坊 形態(tài)各異
悠閑 溜達 驚擾 拽住 毛驢 傳神 一乘轎子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想想每個自然段分別寫什么?你能把每段讀成一句話或一個詞嗎?(你是用什么方法讀懂這段的意思的)
3、這篇課文介紹了清明上河圖哪些方面的內(nèi)容?
三、檢查自學情況
1、誰能帶讀這些詞語?能找出其中含多音字的三個詞語嗎?
溜達 作坊 一乘轎子
2、先回憶一下,我們曾學過哪些理解詞語的方法?(課件:學習小貼士:理解詞語的方法:查字典、結合生活實際、聯(lián)系上下文、找近義詞、對照圖畫)
你理解了哪個詞語的意思?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導入:同學們已經(jīng)能正確地認讀詞語,并能運用恰當?shù)姆椒ɡ斫膺@些詞語,真是了不起!那同學們能不能運用已學的方法讀懂一段話的意思呢?同樣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nèi)绾巫x懂一段話的意思呢?(課件,自學小貼士:要讀懂一句話可以運用一下方法:把這段話中的每個句子讀成一個詞,再把這些詞加以概括或用適當?shù)恼Z言連接起來;把這段話的意思讀成一個詞或一個句子,這個詞或句子可以自己概括,也可以從文中找中心詞或總起句 。)
3、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讀之前,請同學們數(shù)數(shù)有幾句話(4句)那我想請四位同學分別來讀這幾句話,誰愿意?讀之前,提個要求:你讀這句話是想告訴大家一個什么意思呢?該怎樣讀才能把這個意思告訴大家呢?
每位同學讀后,師問:你想告訴大家什么意思?大家聽出這個意思了嗎?(相機板書:年代 作者 大小 畫名 內(nèi)容 歷史)
對照板書,小結:瞧、同學們把每句話讀成了一個詞,現(xiàn)在只要把這些詞連成一句話就是這段的主要內(nèi)容了,誰來說說?老師還可以吧這段的意思概括成一個詞-----總體介紹。(板:總體介紹)
接下來就要對畫面內(nèi)容進行具體介紹了,那具體介紹了哪些內(nèi)容呢?
指名分別讀2-4自然段:想想,這段寫什么?你用什么方法讀懂這段的意思的?(相機板書:人物眾多 街市熱鬧 情景有趣)
指名讀第五自然段:這段寫的是什么?(歷史價值)這還是對畫面內(nèi)容的具體介紹嗎?
回歸全文:剛才同學們正確流利地朗讀了課文,而且把每一段話的主要意思讀成了一句話甚至一個詞,真是了不起!現(xiàn)在同學們能不能運用剛才所學的方法,把這篇長長的
課文也讀成一句話呢?
指名學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四、總結提升
這節(jié)課,同學們運用掌握了的學習方法讀懂了詞語,了解了文章大意,“學貴有疑”,此時,在對課文有所了解的基礎上,你最想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熓崂韱栴})讓我們帶著問題走出課堂,好嗎?
20 一幅名揚中外的畫
教學目標:
1、運用圖文對照學習法,了解課文描寫了畫面上的哪些內(nèi)容,了解古畫《清明上河圖》的歷史價值。
2、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感情。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和難點:
通過閱讀課文和觀察畫面,了解《清明上河圖》的內(nèi)容和歷史價值,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問題引入
“為什么說《清明上河圖》是一幅名揚中外的畫?”這是我們上節(jié)課留下來的問題,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探討。
二、賞圖激趣
。ㄕn件)播放配樂的《清明上河圖》的全景圖,有什么感受?
導入:乍看這幅畫,就已經(jīng)讓同學們驚嘆不已,細讀課文,相信你會有更多的感慨。讓我們在自學提示的引導下走進文本,品讀課文。
三、品讀課文
。ㄕn件)自學提示:
從2-4自然段中任選一段對照圖畫細細品讀,完成以下表格:
內(nèi) 容
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的?
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你有什么感想?
人物眾多(第2自然段)
從人物的行業(yè)的角度入手,運用列數(shù)據(jù) 、排比句的寫法
街市熱鬧(第3自然段)
從人物的形態(tài)入手
情景有趣(第4自然段)
抓住神態(tài)、動作進行細致描寫
四、反饋交流
第二自然段:你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人多?作者是怎樣寫的呢?
“五百多個”,這是運用什么說明方法?
“有……有……”這是一個什么句?
“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畫在上面了!比倭,都寫出來了嗎?藏在哪了?你能接著用“----------的---------”形式說說還有哪些行業(yè)呢?
囊括三百六十行的五百多人,都被濃縮在這不大的一幅畫里,此時,你有何感受,想說什么?
請讀出你的感受。
第三自然段:從哪些句子感受到街市的熱鬧?
重點引導理解“走在街上的是來來往往形態(tài)各異的人……”
這句也是寫人多,但作者是從那個角度進行描寫的?(人物的形態(tài))
可見,寫人多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入手,既可以寫人物的行業(yè),也可以寫人物的形態(tài)。
導入:這么多形形色色的人都要擠在一張長528厘米,高24、8厘米的畫里,因此畫中的人有的不到一寸,最小的甚至只有黃豆那么大。(比劃“一寸”有多長,展示實物黃豆)盡管是這么小的人物,但每個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不信,請同學們看看畫的另一端,看看每個人都在干什么呢?你能從人物的形態(tài)的角度說說嗎?
有的-------------,有的-----------,有的---------------
如此精細的畫筆有誰能比呢?此時,你不由想說什么?
第四自然段: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它的有趣?
作者為什么能把它寫得如此有趣?(觀察仔細,抓住動作進行細致描寫,畫本身傳神生動)
是呀!作者能寫得如此細致傳神,首先是因為畫家的傳神之筆呀!因此作者由衷的贊嘆:----------(齊讀)你看,張擇端畫的畫,是多么傳神。
面對如此傳神的畫面,你又有怎樣的感慨呢?
四、再賞名畫(
。ㄒ贿叢シ耪n件,一邊解說)是呀,這么一幅畫怎不令同學們感慨萬分呢?在這五米多長的畫卷里,共繪了550多個不同身份、不同形態(tài)的人物,除此之外,還畫有13種動物、170多棵數(shù)木,56匹各種牲畜,二十多輛不同車轎,二十多艘大小船只,還描繪了數(shù)量眾多的房屋建筑。如此豐富的內(nèi)容,如此宏大的規(guī)模,如此高超的畫技,讓我們不能不說:這是一幅名揚中外的畫。
板:
總體介紹
人物眾多
20 一幅名揚中外的畫 畫面內(nèi)容 街市熱鬧
情境有趣
歷史價值
畫的教學設計5
學習領域:造型·表現(xiàn)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欣賞畫家的作品,理解畫面的形式美、節(jié)奏美、藝術美。
2、學習畫家作品中色彩、黑白關系的處理方法。
3、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和表現(xiàn)能力,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肯定自我。
教學重點:
畫家作品的色彩美、造型美、形式美。
教學難點:
在畫家作品的基礎上畫出自己的聯(lián)想。
作業(yè)要求:
仔細欣賞畫家的畫,對其內(nèi)容、造型、色彩等進行分析,嘗試臨摹你最感興趣的局部(可作修改、在創(chuàng)作),同時畫出自己的'聯(lián)想。
教學用具:
欣賞作品、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按課堂常規(guī)坐好,穩(wěn)定情趣,查學具。
二、導入:生動、形象、有趣的激發(fā)學生產(chǎn)生求知的極大興趣。
三、新課:(突出美術特色,體現(xiàn)創(chuàng)新精神及個人風格,滲透德育,體現(xiàn)教法。)
1、分析德國畫家馬克《猴》畫的特點:
。1)表現(xiàn)了怎樣的內(nèi)容?
。2)造型、色彩的特點?
(3)繪畫中的風格你喜歡嗎?
小結:畫家畫的可愛的猴子造型和豐富的色彩,讓猴子快樂的回到森林中去。
2、分析古代畫家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線條的運用。
設問:在古代繪畫中怎樣使用線條?
小結:線條要流暢,有節(jié)奏感……
3、張廣《秋夜》馬的造型結構。
分析馬的造型處理:
小結:形象進行了變形處理,色彩簡練、夸張。
舉例示范:變照片為黑白畫。
4、分析作業(yè)步驟:
(1)對照畫家的畫。
。2)畫大體
。3)加入自己的聯(lián)想或感受。
四、學生作業(yè),教師輔導。
五、小結:概括出本節(jié)課知識的要點,作業(yè)講評。
畫的教學設計6
【教材理解】
《蘇珊的畫》是冀教版二年級下冊語文第4單元中的最后一篇課文。它講述的并不是蘇珊的畫怎樣好,而是蘇珊通過畫畫這件事明白了一個道理:“只要會動腦筋,壞事就有可能變成好事的道理!痹谧尯⒆诱_認讀課文中的15個生字的基礎上,讓孩子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感悟積累對自己有啟發(fā)的句子。在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明白“只要會動腦筋,壞事就有可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設計理念】
根據(jù)教材編寫意圖,新課標教學要求,結合學生思維情感、認知發(fā)展的需要和教學實際情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感觀這三個維度進行考慮,確定了知識、能力、情感這三個方面的目標。根據(jù)以上目標,將本課分為兩課時。第一課時重難點確定為認讀本課的15個生字,培養(yǎng)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明白“只要會動腦筋,壞事就有可能變成好事的道理!钡诙n時的重難點確定為復習會認的字和寫字。
【學情簡介】
二年級的孩子通過一年多的識字教學,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識字能力,掌握了很多的識字方法,具有了課前預習的能力。所以我的這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重點放在了讓孩子在語境中記字,讓孩子在邊讀書理解課文和朗讀的同時記住字。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能正確認讀本課15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感悟積累對自己有啟發(fā)的句子。
能力目標: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能力。
情感目標:理解課文內(nèi)容,明白“只要會動腦筋,壞事就有可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正確認讀要求會認的字,會寫田字格里的字。
【教學方法】
新課標提倡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將教學方法確定為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情景教學法”。
【教學準備】
自制的課件和遠程網(wǎng)中的課件、生字卡片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誰來說說你的興趣和愛好。有一個叫蘇珊的小朋友也和你一樣喜歡畫畫,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5課《蘇珊的畫》
2認真看老師寫課題,畫字拼音。
3找同學讀課題,齊讀課題。
(這樣找學生單個讀課題是為了讓學生分清“蘇珊”這兩個字)
4畫是本課要求會寫的字,課件出示畫的`寫法。
請你打開書第76頁,把畫這個字寫在書上,老師看看誰的姿勢最正確。
(這樣把生字放在這里進行學習,為了分散很多個生字在一起的教學,讓學生能更快的記住,而且采用得是課件出示字的寫法,更優(yōu)越于老師的板書,讓學生更直觀的看到了整個字的寫法和筆順及筆畫。)
5你知道有哪些名畫嗎?老師給大家?guī)砹藥赘泵嫞俏覈螽嫾引R白石的作品。齊白石簡介,出示作品。
(讓孩子在識字的同時了解了中國悠久的文化歷史,培養(yǎng)了孩子對祖國的熱愛。)
二、初讀課文 整體感悟
1自由讀文
老師把蘇珊的畫也帶來了,畫的背后還有一個故事呢,請同學們打開書73頁,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自己想辦法解決。
(這樣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讀文能力,又可以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的內(nèi)容。)
2師范讀
看到同學們讀的這么認真,一位叔叔也想來讀一讀,請你們認真聽,認真看,聽完后說一說老師讀得怎樣?
(這里我設計的是讓學生學會聆聽和欣賞評價別人)
3再讀文
看到很多同學都想想老師這樣讀課文,請你大聲的讀一讀課文,和你圈出的字寶寶多打打招呼。
三、細讀課文并認字
1讀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老師發(fā)現(xiàn)你們都是會讀書的孩子,要是能做到幫讀書邊思考那就更好了。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這樣設計,其目的是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思考中找出答案。)
2學習樓梯老師貼上樓梯,讓孩子齊讀樓梯。樓字可以讀半邊最早時期人們的樓是木頭的樓梯也是用木頭做的,在奧地利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樓梯,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
(這樣的設計讓孩子了解樓梯的歷史,在識字教學的同時讓孩子有機會對課外知識進行積累)
3讀第一段體會心情
蘇珊對自己的畫話滿意嗎?她的心情怎樣?(高興)請你再讀第一自然段注意讀出蘇珊高興的心情。知道孩子讀第一段。
4學習比賽朗讀第一段
這幅畫蘇珊是準備去參加比賽的,齊讀比賽兩字,咱們現(xiàn)在就來比賽,看誰讀出了蘇珊高興的心情。找三名同學進行朗讀比賽,其他同學當好評委。
(利用了剛剛開完奧運會的時機,增加了孩子課外的知識的積累,同時我們還設計了一個朗讀第一自然段的比賽,讓孩子親身感受比賽,對比賽的印象會十分深刻,會更加理解比賽一詞。
5就在小蘇珊這么高興的時候,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自由讀第二自然段。蘇珊心情怎樣?(傷心、難過、著急)
6師范讀第2自然段找同學讀第二自然段。體會蘇珊著急的心情。
7學習哭字
蘇珊急得怎么樣了?哭了?說說自己是怎樣記住哭的?口+口+犬=哭
器-口-口=哭領讀哭了說說你什么時候哭?
8學習及字
蘇珊為什么哭?他的畫來不及再畫了。來不及(就是時間短、趕不上)
用來不及說句話。咱們給及做個加法吧。
(孩子更容易理解課文內(nèi)容,幫孩子體會蘇珊當時著急的心情同時設計了同音字的比較,孩子會更好的使用同音字。)
9誰幫助了蘇珊呢?認真聽老師讀第三段,爸爸想出了什么辦法幫助蘇珊?
10利用利用它這個它是什么?小花狗還是斑點?
11學習臥字
貼小花狗臥在樓梯上,貼臥在?你是怎樣記住臥字的?用臥字組詞。
12指導讀第4自然段
爸爸得主意怎樣?用課文中的話說?蘇珊這時笑了起來,高興了。誰來讀一讀第4自然段。注意讀出開心和高興。
13學習腦筋
爸爸對蘇珊說了什么?齊讀第5自然段,注意語速要慢一些,讓大家聽明白。
你知道了什么?學習腦筋出示腦的圖片,讓孩子說記字辦法筋字。腦筋就是思考。
14學習第字和懂理輩記字
那么在第二天的比賽中蘇珊的畫得了第幾名?蘇珊高興嗎?令他最高興的是什么?懂得了爸爸話的道理,會一輩子記住它的。記住什么?只要會動腦筋,壞事就有可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小組合作學習識記第、懂、理、輩、記這幾個字。
(這樣的設計讓孩子會自主合作學習,培養(yǎng)合作意識)
四、學過的字齊讀一遍
和字寶寶們打打招呼。
五、教師小結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我們和這么多的生字交成了好朋友,同時還明白了一個道理是“只要會動腦筋,壞事就有可能變成好事”。
【板書設計】
15 蘇珊的畫
笑臉
笑臉
哭臉
只要會動腦筋,壞事就有可能變成好事。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我打破了以往把字拿出來單獨認字的教學方法,把識字教學和理解課文內(nèi)容、朗讀課文相結合,讓孩子在語境中識字,在識字中朗讀、理解。把寫字也放在了課題的書寫中,更加深了孩子對字的印象,同時介紹了中國的名畫家齊白石和他的作品在識記“樓梯“這兩個字時,我們給孩子出示的是古老的木樓梯,同時我們還設計了理解字義的識字辦法,在識記“及”這個字時,我們就選擇了給孩子講解字義的辦法,并能幫助孩子掌握朗讀這一部分的感情。并不是所有的字都適合這樣講,剩下的一部分字我們把他們集中在了一起,他們也是比較簡單的孩子容易識記的字,我們讓孩子小組合作學習這些字,把本課的生字讓孩子能輕松愉快的掌握。讓孩子在讀中學字,在識字中又進行了讀,做到了識字是為了學文,學文同時又識字。通過課堂實踐,這樣的教學相比較以往的方法有很大的優(yōu)越性,孩子學習的興趣很高,字記得也很牢固,但是也有它的不足,那就是課堂的調控比較難,孩子的注意力易被老師吸引,但是個別孩子課堂上有些跟不上老師的教學步子。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繼續(xù)探索,爭取找到最適合孩子學習的教學設計和方法,讓孩子能更好的自主的學習。
畫的教學設計7
一、教材分析
《古詩配畫》是佛山市《信息技術》編委會編寫的《信息技術》小學版四年級(下冊)第5課內(nèi)容。本課通過《古詩配畫》這個例子介紹了在Word中插入豎排文本框和在文本框中插入并調整圖片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到圖、文結合的表現(xiàn)優(yōu)點,并且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yǎng)了他們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前一階段課程的學習,已經(jīng)基本掌握了Word軟件的一些基本排版技巧,能夠進行輸入文字、修飾文章、插入圖片等操作。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安排,普通對實際操作方面有著濃厚的興趣,對于理論方面反而不感興趣。所以,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自己觀察,親自動手操作,有條件的進行小組討論和交流,最后師生共同歸納總結、體驗學習的樂趣。
三、教學目標
1、學習和掌握文本框的使用方法。
2、學會在文本框中插入圖片,并與文字進行混排的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審美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1、在文本框中如何插入圖片。
2、如何調整文本框中的圖片。
五、教學準備
1、利用百度搜索引擎收集古詩配畫的圖片。
2、教師預先制作一個古詩配畫的Word文檔范例。
六、教學方法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動手、動腦能力很強的學科,對于本課的教學設計思想如下:
一、創(chuàng)設情景:首先通過Word文件舉例,讓學生在瀏覽中產(chǎn)生學習的興趣。
二、引入“引、放、扶、收”教學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參與意識。
三、通過練習反饋,讓學生展開思維空間,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教師在教學中進行適時點評,培養(yǎng)學生的美學欣賞能力和動手動腦能力。
四、通過事例講解,讓個別學生到多媒體平臺操作演示,并讓學生提出問題,讓平臺上操作的學生立即加以改進,達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知行合一,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作和協(xié)調能力。
七、教學過程
1、新課引導、激發(fā)興趣
同學們,我國古代詩歌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為詩配畫、給畫提詩,是中國古代文人文化藝術修養(yǎng)的體現(xiàn)。下面,我們先來欣賞幾幅古詩配畫的作品吧。教師出示在百度搜索引擎收集到的一些古詩配畫圖片。
教師通過多媒體平臺展示一些古詩配畫作品,讓學生在美的享受中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緊扣課本、內(nèi)容學習
在學生看完范例后,教師出示課題《古詩配畫》,然后提問:
1、同學們想不想知道這些作品是如何通過Word軟件制作出來的?
2、這些文件應用了Word軟件中的哪些技巧?
提出問題后,教師讓學生閱讀書本16~19頁內(nèi)容,然后,讓學生回答,要做出這些漂亮的作品需要用到哪些知識。
學生回答:需要用到“豎排文本框”、“插入圖片”。
然后教師講解了如何插入豎排文本框,和在文本框中插入并調整圖片的知識,并實際操作一次,讓學生觀察和分析。接著,學生結合書本的提示,歸納出操作的步驟。在這里,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看書,學生在看書的過程中自己去掌握,并通過教師的操作,找出制作文本框和插入圖畫的操作流程,并歸納。
3、理解內(nèi)容、討論分析。
學生歸納完后,教師讓學生四人一個小組進行討論分析。
首先討論在上述例子中使用了Word中的哪些知識,如何進行處理才能達到這種效果?
其次,如果你來做的話,你會采取哪些步驟進行修改,使整個過程顯得美觀、大方,賞心悅目?
再次,讓學生發(fā)揮集體的智慧,設計出大家通過想象和討論所設計的內(nèi)容,并選出一人,準備讓他上講臺進行實際操作演示。
通過學生討論分析后,從學生中選出兩個設計比較好的例子,上講臺的教師機處實時制作(多媒體平臺可以讓所有的學生看到整個制作過程)。讓學生在臺下思考,哪些地方處理的比較好,哪些地方不夠完善,提出意見。當每個學生操作完成后,讓下面的學生舉手發(fā)言,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當所有的操作完成后,教師進行總結性的點評,好的,好在哪里,稍遜的,需要怎樣改進。
4、發(fā)揮想象、設計內(nèi)容
讓學生按照書本的提示自己設計作品。
首先,每個學生按照自己的思維,設計出自己的作品。
畫的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會寫本課9個生字,會認本課14個生字。
2.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話的語氣。
3.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同一個事物從不同角度看會有不同的結果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1.識記生字,積累詞語。
2.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理解老師通過畫楊桃這件事所說的道理。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出示楊桃實物或圖片)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水果嗎?(讓學生自由舉手說一說)今天,我們要學一篇課文,就與楊桃有關。(板書:畫楊桃)看到這個題目,你們想知道什么?
1.齊讀課題。
2.讓學生圍繞課題質疑。
(1)誰畫楊桃?怎樣畫楊桃?
(2)畫楊桃的過程中發(fā)生了什么事?
(3)作者為什么要寫畫楊桃這件事?它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二、檢查預習情況,交流重點字詞
1.指讀生字詞,同桌互讀,開火車讀。
2.交流易讀錯生字,教師重點指導。
而:零聲母音節(jié),念“ér”。肅:平舌音,念“sù”。
晌:念“shǎnɡ”,與“響”要區(qū)分字形。
嘻:念一聲,“xī”。誨:念四聲,“huì”。
3.學習多音字“倒”,做組詞練習。
4.指導書寫,教學重難點字。
擺:扌+四+去,注意左窄右寬,“四”字中間是兩豎。
嘻:注意右邊“喜”的寫法,“士”不要寫成“土”,第三橫要長。
5.讀“讀一讀,記一記”中的詞語。
三、初步感知,了解內(nèi)容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把生字詞多讀幾遍。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標出自然段序號。
3.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課文主要講“我”和同學們在圖畫課上練習畫楊桃時,“我”把楊桃畫成了五角星的樣子,引起了同學們的譏笑。老師通過讓學生輪流到“我”的座位上去看看,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明白了做事應從實際出發(fā)。)
4.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來,全班交流解決。
問題預設:
(1)課文中老師怎樣提的問題?
(2)提的是什么樣的問題?
(3)同樣是楊桃,為什么畫出了不同的樣子?
(4)老師為什么不直接把道理告訴學生,而是反復地提出問題?
(5)為什么課文最后說“老師的教誨讓我終生難忘”?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明確目標
1.看到“我”畫的楊桃,老師和同學們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2.作者在畫楊桃時發(fā)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著一個道理,究竟是什么道理呢?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
二、深入理解課文,感悟文義
1.學習第1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其他學生認真聆聽并思考:
①這個自然段講的是什么?(“我”畫楊桃的過程)
、凇拔摇笔窃鯓赢嫍钐业?(理解“認認真真”“老老實實”“準確”等詞語)
、鄄聹y“我”把楊桃畫成了什么?
(2)同學們仔細找一找,“我”為什么把楊桃畫成了五角星?
(從“我”坐的`角度看楊桃,楊桃就像個五角星。)
(3)老師出示楊桃實物,請同學們觀察。
(學生親自實踐,從不同的角度看楊桃是什么樣子的,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
2.學習第2~17自然段。
(1)朗讀課文,并思考:
①開始同學們認為“我”的這幅畫畫得怎么樣?后來又有什么變化?老師有什么反應?
、跒槭裁从羞@樣的變化?把有關的句子畫出來。
、塾谩耙驗椤浴钡木涫秸f一說同學們的認識為什么發(fā)生了變化。
、芘e例子說說為什么角度不同,看到的樣子不一樣。(板書:角度不同,樣子不一樣)
、萃皇挛,當別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時,應該怎樣做?(當別人看到的或看法和自己不一樣時,不要忙著嘲笑別人,要學會尊重別人,從他人的角度看問題。)
(2)分角色朗讀課文,指導讀出對話時不同的語氣。
、僮x出同學一開始嘲笑的語氣,以及后來不好意思、尷尬的情緒。
②讀出老師一開始嚴肅的語氣,以及后來和顏悅色的態(tài)度。
3.學習第18自然段。
(1)為什么說老師的教誨對“我”來說終生難忘?(板書:終生難忘)
(2)討論:老師的話只適用于畫畫嗎?(老師的話表明了一個道理:要實事求是,要以不同的角度看問題。這個道理不僅僅適用于畫畫,還適用于生活中的很多事情)
(3)按照老師所講的,當別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樣時,應當怎么做?(板書:不要……要……,要……要……)
誰能用“不要……要……”說一句話?4.老師親自來到“我”的座位上去看楊桃,是想知道()
①從“我”的角度去看,楊桃是不是“我”畫出來的樣子。
、谑遣皇恰拔摇钡奈恢糜悬c偏,因此沒有把楊桃畫準確。
三、總結全文
1.當別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樣時,先不要認為別人錯了,要看人家是從什么角度看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實事求是。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這樣做,那么,我們每個人一生都能得到好處,我們要牢記這個道理。
2.齊讀老師說的那段話。7.說說自己從這篇課文中懂得的道理。
畫的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能用關鍵詞復述課文內(nèi)容,體會主人公的情感變化。
2.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會變成好事的道理。
3.拓展閱讀《新主題閱讀》中的《塞翁失馬,焉知非!、《你讀我誦》中的《禍福相依》,培養(yǎng)語感,豐富積累。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引發(fā)思考
(一)“圖片導入引發(fā)思考”對應的教學目標。
(二)“圖片導入引發(fā)思考”對應的教學過程
1.自學提示:出示前后變化的三幅圖,請你為它排出正確的順序。
2.分享展示。
我認為圖片的順序是(),因為故事的經(jīng)過是:首先(),然后(),最后()。所以,我認為圖片的順序是()。
過渡:那我們今天就來一探究竟,故事的真相是怎樣的呢?我們接下來一起來看。
二、整體感知理解文意
1.自學提示:自由讀課文,用“”畫出課文中體現(xiàn)玲玲情感變化詞語的句子。并用“ ”標出關鍵詞。
2.分享展示。
課文中體現(xiàn)玲玲情感變化詞語的句子是(),這句話的關鍵詞是()。
3.出示自學提示:自由讀課文,用“-- ”畫出課文中爸爸給玲玲建議的句子。
4.分享展示(指導學生把話表達完整)。
5.分角色誦讀。
6.你讀我誦——師生問答讀。
師:玲玲剛開始的心情是怎樣的?
生:玲玲得意地端詳著自己畫的《我家的一角》。
師:玲玲后來的心情是怎樣的?
生:玲玲傷心地哭了起來。
師:最后,玲玲的心情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生:玲玲滿意地笑了。
7.用關鍵詞復述故事。
。1)關鍵詞:得意端詳評獎傷心來不及仔細小花狗懶洋洋滿意動腦筋
。2)學生自由運用上面的詞語,復述故事情節(jié)。
三、拓展閱讀升華主題
1.拓展閱讀:新主題閱讀《塞翁失馬,焉知非!
(1)自學提示:自讀課文,請你用“—— ”畫出課文中講了幾件事。
。2)分享展示。
(3)你問我答讀。
師:事情的起因是什么呢?
生:有天,他家養(yǎng)的馬不知什么緣故跑到胡人的地界。
師:事情的.經(jīng)過是怎樣的?
生:過了幾個月,他家的馬不但自己跑回來,還帶來了胡人的駿馬。
師:這是一件好事嗎?
生:他家有了很多好馬,他的兒子又喜歡騎馬,不小心從馬背上摔下來,跌斷了大腿。
師:這是一件壞事嗎?
生:這位老人家的兒子因為斷了一條腿,免服兵役,父子得以保全。
(4)自學提示:自讀課文,請你“ ”標出表示塞翁情感的詞語。
(5)分享展示。
。6)你問我答讀。
師:塞翁丟了馬,他的心情是怎樣的?
生:他卻不怎么介意,輕輕松松地說:“丟了馬也不見得是壞事,說不定還是件好事呢!”
師:過了幾個月,他家的馬不但自己跑回來,還帶來了胡人的駿馬。塞翁怎么看?
生:他卻一臉嚴肅地說:“不必高興得太早,這件事說不定會帶來災禍呢!”
師:他的兒子不小心從馬背上摔下來,跌斷了大腿。塞翁很傷心嗎?
生:可他卻沒看出有多難過,最后這位老人家的兒子因為斷了一條腿,免服兵役,父子得以保全。
過渡:我們學習玲玲和塞翁的故事,這其中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呢?接下來我們來誦讀一首小詩。
2.拓展閱讀:你讀我誦《禍福相依》
(1)師生(男女)承接讀。
師:禍兮,福之所倚。
生:福兮,禍之所伏。
師:孰知其極?
生:其無正也。
。2)古今對譯讀。
四、課堂小結
在生活中,會發(fā)生很多意外。遇到壞事時,我們該怎樣做?遇到好事時,又該怎樣面對?老師相信你,在你的心中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答案。只要你肯動腦筋,你就是生活的大智慧家。
五、布置作業(yè)
把《玲玲的畫》和《塞翁失馬》講給家長聽。
板書設計
壞事變好事
畫的教學設計10
一、習作內(nèi)容簡說
人教國標版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三》習作的主要內(nèi)容是寫“秋天的畫”。編者意圖是讓三年級學生借助圖畫,訓練觀察,學習表達,實際上是看圖作文訓練。對于剛接觸習作的三年級學生來說,“觀察”與“表達”都是看圖作文的難點。這兩個難點中,前者是基礎,是前提,是關鍵;而后者往往是教者所忽略的。我們教學應該注意引導學生初步學習觀察與表達的基本方法。
二、教學理念
看圖作文教學,一般模式是學生先看圖再習作,結果學生往往生厭失趣。如何突破“觀察”與“表達”的難點而又不使學生失趣厭寫呢?本次習作教學設計打算以欲擒故縱的策略來實現(xiàn)這個愿望。即為了讓學生更好“觀察”卻故意在開始時不要學生從容“細致”地看圖;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表達”,學生有畫卻故意藏起來,讓學生說畫猜畫,以此來突破本次看圖作文的難關。
三、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觀察圖畫,初步學習觀察要有順序、觀察要抓住特點的方法。
2.初步學習基本的表達方法,鼓勵學生用平時積累的詞語來表達。
3.學會以欣賞的眼光來評判他人的習作。
四、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多彩的秋天”的畫及相關課件。
2.學生準備自己喜歡的畫(可以選,也可以自己畫。注意提醒學生,不能提前讓別的同學知道自己的畫)
五、教學時間:兩課時
六、教學過程:
1.自由聯(lián)想教學引入
我們本單元學習了“多彩的秋天”。同學們,一提到“秋”字,你想到些什么?一提到“多彩的秋天”,你的腦海里又出現(xiàn)了哪些畫面呢?
[設計意圖:開課以“放”為主,以“秋”這個開放性命題來引入,學生可結合本單元課文及生活經(jīng)驗暢所欲言,進入言語的初步發(fā)動狀態(tài)。]
2.觀察美景激活語言
課件呈現(xiàn)多幅秋景圖。師:你能用哪些準確優(yōu)美的詞語來表達看到的畫面呢?
[設計意圖:這是初步觀察能力的訓練,訓練學生觀察要抓住特點;同時,美麗而豐富的圖景,傳遞大量的視覺信息,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刺激學生的言語表達,為下一步的定向觀察“表達”作鋪墊。]
3.訓練觀察引領指導
師:同學們,現(xiàn)在老師要出一道智力考察題,看你的觀察能力強不強喲!老師要快速呈現(xiàn)幾幅圖,你要迅速觀察判斷,哪些圖是反映秋天的景色。
老師以較快速度演播幾幅圖畫。師:你們看清了嗎?哪些圖是反映秋天的?
師:(生答后)為什么是反映秋天呢?說說你看到些什么。
師:(生答后)到底這些同學說對了沒有,我們再看一看這幾幅圖。
教師根據(jù)學生判斷的圖畫回放并定格相應秋景圖,再根據(jù)情況具體引導學生進行二次表達。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善于抓住契機,靈活調控,現(xiàn)場生成。學生的描述能體現(xiàn)一定的觀察與表達方法時,教師要及時肯定,進一步引領學生探究觀察與表達的方法。學情預設──
。1)如果學生表達有一定順序,說明學生觀察有序,教師要給予表揚;如果學生部分有序,而有的地方混亂了,教師可以提示:假如你先說什么再說什么可能更好。這也是給全體學生以觀察有序的訓練。
。2)如果學生表達時能自然聯(lián)想,能發(fā)揮想象,能融進自己的情感,教師要充分肯定,并告訴學生,這也是觀察的一種方法。
。3)如果學生表達清楚,能用自己積累的.詞語準確表達,教師要肯定其特別好的地方。
。4)如果學生能用比喻、排比、擬人等表達方法,要表揚。
(5)以上四個方面,如果學生在某個方面沒有涉及到,教師可以發(fā)揮示范引領作用,用課件呈現(xiàn)例文來引領;如果學生在看圖表達中,四個方面都涉及到了,還是要呈現(xiàn)例文,以便于學生能更細致地體會觀察與表達的方法。)
[設計意圖:這里的“回放”,看似在驗證學生觀察對不對,而教學實質是引導學生探究觀察與表達的方法。快播畫面進行“智力考察”,似乎故意不要學生看清圖畫,意圖卻是為了調動學生的觀察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4.例文呈現(xiàn)方法認同
師:這是一篇同學寫的看圖作文,你看他有哪些優(yōu)點,哪些值得改進的呢?
例文《多彩的秋天》(略)
學生談到的優(yōu)點,教師在課件例文旁標注,以強化觀察與表達的方法;學生談改進建議,正確且典型的,教師與學生一同在課件上修改。
5.全體參與實踐運用
定格另一幅秋景圖,讓學生只看30秒?凑l最會觀察,在小組中說一說,評一評。
[設計意圖:前面的四個環(huán)節(jié),都是教師指導為主的活動,大多數(shù)學生缺乏獨立實踐認同的機會。本環(huán)節(jié)就是要全體學生自我實踐,運用教師引領下得出的觀察與表達的方法!30秒”的游戲形式,學生會更感興趣,規(guī)定時限更利于集中注意力。]
6.猜畫游戲意在表達
。1)師:我們還來進行一個新游戲,游戲名稱叫“說畫猜畫”。各位同學獨立用剛才學到的方法仔細觀察自己帶來的“秋天的畫”,注意不要別人看到了自己的畫,然后想一想,我怎樣才能更清楚具體地介紹我自己的畫。
。2)小組成員分別介紹自己畫的具體內(nèi)容;同組猜一猜,想一想,他說的畫會是怎樣的畫面呢?
(3)介紹畫的同學展示自己的畫。其他同學說一說,他介紹的畫與實際的畫面一致嗎?再從下列幾個方面評價說畫的同學(課件呈現(xiàn))──
a.表達清楚。介紹抓住了畫面的特點,表達有一定的順序。
b.表達具體。能清楚地介紹畫面內(nèi)容,還能適當想象聯(lián)想。
c.表達生動形象,會用優(yōu)美的詞語,會使用比喻、排比、擬人等方法。
(4)推薦兩名同學上臺交流。
(5)師:聽了同學的介紹,想一想,我怎樣才能更好介紹自己的畫。想好了,就把它寫下來!罢f畫猜畫”的比賽雖然結束了,現(xiàn)在我們還要比誰寫得好喲!
[設計意圖:不要“圖畫”大大方方亮相,總讓“圖畫”躲躲藏藏,目的是欲擒故縱,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觀察,更好地自我表達,更自然地進入本次習作的內(nèi)容,突破畏懼習作的心理“警戒線”,突破本次習作的難點。]
7.學生習作教師巡視:學生動筆習作,教師巡回指導
8.自讀自改互聽互評
寫完后,學生讀一讀自己寫的文章,根據(jù)這節(jié)課學到的方法改一改,然后再讀給同桌聽一聽,請他提意見,再修改。
9.張貼作品欣賞他人
把自己的畫和習作張貼出來,請大家欣賞。要鼓勵學生多發(fā)現(xiàn)別人的閃光點,享受習作的成功快樂,然后同組評星。比一比,誰的紅五星多。
畫的教學設計11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認識生字8個。
3、理解課文內(nèi)容,讓學生從小就要懂得分工、合作的道理,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小學中真正做到分工、合作。
4、完成“語文天地”中“初顯身手”。
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完成“語文天地”活動。
教學準備:小黑板,生字、詞卡片。
課型:課文
教學方法:小組合作式
教學步驟:
一、提問導入。
1、同學們,你們看見過海洋世界嗎?海洋世界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如果讓你畫美麗的海洋,你畫些什么?
2、指名說說。
3、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去看看一些小朋友是這樣畫海洋世界的,好嗎?
4、板書課題:《畫里少了什么》(學生齊讀兩遍)
二、新授。
1、初讀課文。
。1)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標出自然段的段序。
(2)出示生字:
繪
搬
卷
除
珊
瑚
聯(lián)
余
*指名教讀。
*“開火車”讀。
(3)出示生詞:
繪畫
搬到
畫卷
除了
珊瑚
聯(lián)合
剩余
班級
一群
同桌讀、男、女同學接讀。
2、熟讀課文、理解課文。
。1)指名分段讀,并指名評價。
(2)在小組合作中學習:
、賏再讀課文,說說畫里到底少了什么?為什么會少?
b指名回答。
c自由讀第6——14自然段。
d分角色朗讀6——14自然段。
e齊讀6——14自然段。
、赼討論說說:他們的畫里為什么只有大魚呢?
b指名說說。
c自由讀16自然段。
d小組中讀16自然段。
e齊讀16自然段。
③齊讀課文。
a說說:畫里少了什么?
b指名說說。
c說說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道理?如果是你,會怎么做?
d指名說說。
3、小結:同學們,我們想為集體做一件好事,是需要
大家分工合作。
4、朗讀課文。
正確地朗讀課文;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完成“語文天地”中“初顯身手”。
*出示題目:請你和同學們一起,畫一幅真正的《海洋世界》圖。
*小組中開始活動。
*各組展示,并評出最好的。
三、布置作業(yè):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板書設計:
畫里少了什么
分工
合作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正確書寫7個字,并掌握每個字的筆順規(guī)則。
2、完成“語文天地”中“抄一抄”
教學重難點:
1、書寫“班、繪、除、聯(lián)、群、剩、余”7個字。
2、抄寫詞語。
教學準備:生字、詞卡片,田字格黑板。
課型:寫字課
教學方法:討論、小組合作式。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1、齊讀課文《畫里少了什么》。
2、出示8個生字,學生認讀。(開火車)
繪
搬
卷
除
珊
瑚
聯(lián)
余
二、新課:
1、出示要寫生字,學生認讀。
班、繪、除、聯(lián)、群、剩、余
2、學生分析字形,互相交流。
3、書寫生字。
。1)學生自由書寫生字。
。2)指名上臺書寫,并指名評價。
。3)書寫生字,每字3遍。
。4)完成“語文天地”中“抄一抄”
*出示詞語,學生認讀。
繪畫
顯眼
其中
剩余
爭先恐后()
*抄寫詞語。
。5)合作學習:
*小組中,選出寫最快、最好的作業(yè),評選出來。
*上臺展示,并說說自己是怎樣書寫的。
三、布置作業(yè):
1、書寫生字,每字3遍。
2、抄寫詞語。
畫的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通過偏旁字歸類等方法,認識 10 個生字和 2 個偏旁,會寫“來、去”2 個生字。
2.朗讀課文。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色。
3.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理解“有—無”“遠—近”“來—去”3 組反義詞。
教學過程:
一、猜謎激趣,引入新課
1.出示謎語。讓學生猜猜是什么,再說說是怎么猜出來的。
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
2.出示課文,教師范讀。讓學生猜猜謎底是什么。
3.出示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正音,感知課文
1.出示插圖,引導學生說說圖上畫了些什么,在插圖的相應位置出示“山、水、花、鳥”4 個字。
【設計意圖】通過畫和文的結合,幫助學生提取詩中的。
2.學生試著自己讀一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來認一認。
3.引導學生看插圖,讀古詩,圈出詩中描寫的景物。
4.同桌互讀詩句。相互指出不正確的讀音,互相教一教,讀一讀。
5.指名分行讀,其余同學反饋評價,有錯及時糾正。男女生賽讀,全班齊讀。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使教師了解學生生 字的認識情況,找準不認識的、讀不準的生字,教學時可有針對性地突出重點。
三、認讀生字,指導朗讀
1.指導學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識字。
。1)出示:遠、近、還。
請學生帶讀這 3 個字。引導學生尋找這3個字的相同點。
認識偏旁走之。
用加一加的方法記一記這3個字。
。2)在具體情境中理解“遠、近”。
引導學生觀察后說一說:
在教室里,哪些同學離老師比較遠?哪些同學離老師比較近?哪個同學離自己最近?哪個同學離自己最遠?
(3)出示本課其余生字。提問:還有哪些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來記?
2.指導學生用換一換的方法識字。
出示:米—來、無—天、爸—色、近—聽,指導學生找找每組字的不同,在反饋的過程中認識斜刀頭。
3.指導學生用反義詞來識字。
。1)出示:遠、無、來。讓請學生說說和這些字意思相反的字。
(2)課間操“說反話”。
【設計意圖】采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識記、鞏固生字,增強生字識記的`效果。體現(xiàn)了“一字帶一串”和“同一個字可以用多種方法來識記”的思想。
4.復習鞏固。
。1)在新語言情境中認字。學生認讀:“遠山、白色、遠近、聽說、無聲、還是、還有、走來、走去。”
。2)發(fā)給學生字形相近的字卡,引導學生認讀。
(3)發(fā)給學生意思相反的字卡,引導學生認讀。
5.出示沒有拼音的課文,學生齊讀。
四、教師范寫,學生練寫
1.學生觀察范字“水、去”,注意田字格里的關鍵筆畫。
2.教師示范“水、去”,提示書寫要領,學生書空。
3.學生書寫,寫完一個反饋點評。學生對照自己寫的字,再書寫,寫得不好的字可以多寫幾個,爭取一個比一個好。
【設計意圖】寫字指導不僅要看教師范寫,還要看是如何對學生寫的字進行反饋的。要引導學生對照自己寫的字,找到改進的方向。
畫的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ㄒ唬┲R與能力:
1.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文中蘊含的道理。
2.培養(yǎng)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能力,讀中感悟的能力。
。ǘ┻^程與方法:
理解老師的話,讓學生說說生活中類似畫楊桃的事例,并指導學生運用本段的一些詞語寫一段話。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不同的結果,使學生從中受到科學思維方法的'教育。
教學媒體:
制作多媒體課件、實物楊桃。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以疑設懸
1.板書課題;《畫楊桃》。
2.出示楊桃,復習課文主要內(nèi)容。
3.設置懸念進入新課。
二、互動交流,學會質疑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質疑。
2.學生反饋。
三、深入研讀,悟情明理
。ㄒ唬┳x懂“我”畫楊桃的態(tài)度。
1.找出有關些寫小作者畫楊桃的句子。
2.歸納小作者畫楊桃的態(tài)度。(板書:認認真真老老實實)
3.抓住“認認真真”“老老實實”品讀句子。
。ǘ┳x懂同學和老師的不同態(tài)度。
1.體會同學的嘲笑。
。1)學生交流。朗讀文中同學們嘲笑的句子。
。2)體會同學們嘲笑的語氣。
2、讀懂老師的態(tài)度
A小組討論:
面對同學們的嘲笑,老師又是怎么做的?
B全班交流反饋:
。1)課件出示老師審視楊桃的句子,抓住“審視”品讀分析。(看)
(2)課件出示老師變得“嚴肅”的句子,抓住“嚴肅”“半晌”品讀分析。(想)
。3)再現(xiàn)老師引導那幾位同學到“我”座位上看楊桃的情景。(做)
3.體會老師說的話(說)
。1)課件出示老師說話的句子。
。2)老師的話告訴我們什么?指名學生回答。
。3)再次朗讀。
4.讀懂作者的收獲
。1)學生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2)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ò鍟阂簧苡茫
。3)課外延伸理解含義。
。ò鍟簩嵤虑笫牵
四、以讀促寫,深化主題
五、作業(yè)設計,閱讀延伸
1.背誦老師說的那段話。
2.閱讀課外書《小故事大道理》。
【板書設計】:
11畫楊桃
父親說:是什么樣畫什么樣
“我”畫:認認真真老老實實實事求是(一生受用)
老師說:是什么樣畫什么樣
畫的教學設計1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通過學習,了解刮蠟畫的特點、掌握刮蠟畫的技法。了解刮畫作品的特點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欣賞、比較,了解刮畫的特點和畫面的處理方法,在實踐中增強體驗,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探究能力。使學生的想象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得以發(fā)展和提高。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刮蠟畫帶來的意外效果,享受制作中的新奇感和快樂,提高繪畫興趣,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美和感受美的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刮畫的特點及制作方法。引導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學會和掌握刮蠟畫的方法。
教學難點:選擇恰當?shù)墓ぞ,處理好粗細線條的排列及畫面中點、線、面的關系。 學習材料:各種刮畫小工具、刮畫紙。在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動手操作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團結協(xié)作的能力。
三、教學策略
《快樂刮畫》主要目標是讓學生了解刮畫作品的特點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探究能力;感受色彩變化的美感,增強審美能力。
在課堂上我采用了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使學生成功的學習到了刮畫的方法,體驗到學習的樂趣。自主學習的.基本理念是從以學生為中心出發(fā)的,充分尊重學生自主性。在本課的學習全過程中,我始終嘗試運用這一理念,體現(xiàn)自主學習。
四、教學過程
教學程序
教學活動(含過程與方法)
設計目的和說明
討論導入
出示兩張不同的范畫(用黑筆直接畫的效果和刮出來畫的效果)。請同學們進行比較他們之間有什么不同,這些畫與我們平時畫的畫有何不同?
請小朋友猜猜這些畫是怎么制作出來的?(刮出來的)。(假若同學不知道怎樣畫出來,老師就自然的地引出:那老師來告訴大家,這畫是刮出來的。)
問:你們想不想學呀!
生:想
師: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用刮的方法來畫一幅畫。
師并板書:快樂刮畫
利用畫面不同效果的對比,為學生埋下學習的伏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講新授課
師:首先大家先來欣賞一組圖片(打開課件)。
欣賞完這么多的刮畫作品,這畫是怎樣刮出來的呢?我也想試試:
師示范:“刮出來的畫”的作畫步驟
油畫棒在紙上涂自己喜歡的顏色,涂得厚,用力就行(涂上一層底色,再涂上黑色)
用工具刮畫:刮畫可輕可重,刮的輕重不同,效果也不同。
問:刮畫是不是都只能用一種底色的呢?
生:……
師:現(xiàn)在我們就來看看是不是還有不同底色的刮畫。(打開課件)
師:剛才我們看到的幾張刮畫的底色都是有幾種顏色的,我們把它稱為多色刮畫,那起先只有一種底色的那就應該是單色刮畫。
。ㄔ谥v解這個多色刮畫和單色刮畫的時候,老師要注意說話的語氣和速度,讓學生有個思考的空間和時間。)
師:同學們,你們覺得這個多色刮畫的步驟應該怎樣,跟單色刮畫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呢?
生討論,并回答。
此時,師一邊打開課件一邊講解刮畫步驟
好,我們了解了這么多的刮畫知識,你們是不是想自己動手試一試了呢?
生:想
師:在你們試試之前,老師想讓你們來欣賞一下跟你們一樣大的同學們的畫。(打開課件觀看)
通過教師的示范,引導學生學習簡單的操作技巧,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創(chuàng)作前欣賞一下同齡人的作品,為實踐奠定基礎。
學生作畫
提出作畫要求:接下來,同學們想想自己將要刮一幅以什么為主題的畫,可以大膽想象。注意畫面內(nèi)容、色彩豐富,底色和表現(xiàn)內(nèi)容要相符。
通過實踐,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講評作業(yè)
以小組比賽的形式看哪一組同學完成的情況最好。
讓學生本人說說作品的含義,創(chuàng)意與在制作過程中不足的地方,然后大家一起評。
在自評互評中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評價能力。
總結延伸
師:面對同學們這些作品,我只想說一個字:好!我認為這些作品的水平是難分高下的(以比賽的形式開始,但并沒有以比賽的方式結束),這些對于我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每一位小朋友都體驗過了刮畫的樂趣。希望同學們在課后能運用所學的知識嘗試著使用不同的材料,看一看我們靈巧的手又能刮出一幅怎樣奇妙的藝術品,來裝飾美化我們的生活。
課后拓展,為學生在生活中找到體驗美術的作用的途徑。
畫的教學設計15
教學內(nèi)容設計:
中國畫藝術是一種歷史悠久且又帶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的藝術,有著其自身的鮮明特點。學生從小到大雖然接觸和認識過不少的中國畫作品。但多數(shù)學生對中國畫的認識不夠全面和系統(tǒng),也不知道如何區(qū)分,如何審美。所以在本課中,我將從認知開始,再到實踐。課程內(nèi)容按如下設計:
第一部分,讓學生了解中國畫的三大科:山水,人物,花鳥各自的內(nèi)容,學會區(qū)分并簡要介紹其產(chǎn)生的由來。
第二部分,展示工筆與寫意畫,讓學生能夠區(qū)分工筆與寫意的技法差別,體會各自的審美取向。
第三部分,針對工筆花鳥,讓學生了解一幅工筆花鳥畫是怎樣畫成的,并了解白描屬于整個過程中的哪一步。造型與賦色。
第四部分,通過教師示范,引導學生完成《芍藥》圖的白描稿,進行繪畫技法指導教學。
第五部分,課堂評價與檢驗,小結。
教學目的:
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明確花鳥畫特別是工筆花鳥畫的特征,了解花鳥畫的繪畫過程,使學生通過白描花卉畫的練習,初步掌握線描的技巧,學習用線描的輕重,力度,起筆收筆,掌握一定的用筆技巧。并通過線描學習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傳統(tǒng)藝術的感情。
教學重點:
讓學生掌握工筆畫鳥畫運筆行線的方向、速度和力度,通過白描花鳥的體驗,增進對中國畫藝術的熱愛和興趣。
教學難點:
白描花卉 線描的方法、技巧 。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好課件,繪畫工具(鉤線筆,墨汁,熟宣),磁性釘。學生準備以張8開大的熟宣紙,已經(jīng)畫好的鉛筆稿(芍藥圖),鉤線筆一支,硯臺和墨汁。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情景導入:荷花實物圖和作品〈出水芙蓉圖〉,古箏音樂,讓學生進入到一個古典,典雅的情境中去。
二 、新課講授:
1 中國畫的分類
通過看圖,設問,師生互動,來完成本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能夠基本辨識出山水,人物,花鳥,以及工筆與寫意畫的區(qū)別。
中國畫分為,山水,人物,花鳥三大科目。是從繪畫題材來進行分類的。除了以人物,山川景物為題材以外,一切題材都歸入花鳥畫的范圍。包括花卉,鳥雀,走獸,蔬菜水果,草蟲,魚類等一切動植物題材的作品。
2 花鳥畫簡介
縮小教學范圍,確立本課的中心,向學生介紹花鳥畫的`由來以及藝術特征。
隋唐時期,人物畫達到頂峰, 與此同時, 唐代經(jīng)濟繁榮,統(tǒng)治者生活奢侈豪華,社會習俗與審美觀念都有新的要求(此期間出現(xiàn)不少花鳥畫高手,如畫鶴的薛稷,畫馬專家曹霸、韓干,還有如韋偃畫龍,戴嵩畫牛)等 ,畫家們越來越傾向于描繪花鳥,花鳥畫逐漸形成了獨立的繪畫科目。
從隋唐五代到北宋中時期,花鳥畫均以工筆為主,描繪細膩生動,色彩艷麗,描繪對象廣泛,寫實性極強,注重對象的“真實性”,成為花鳥畫的主流。北宋中期以后,徐派畫風開始發(fā)揚光大,工筆花鳥開始衰落,以水墨梅竹為標志的人文畫風形成,成為了寫意花鳥畫風正式形成的標志。元代,尖銳的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是發(fā)展文人畫的良好土壤,所以水墨梅竹風行一時,元代倪瓚的“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寫胸中逸氣”的說法,更是將花鳥畫推向寫意的航道。同時,墨法已備,藝術技巧也達到了足以適應這種表現(xiàn)的要求。明代以徐渭為代表的生宣水墨花鳥的出現(xiàn)是中國寫意畫真正確立的標志。 到清代,寫意花鳥畫得到大發(fā)展,達到成熟階段,題材和形式都得到極大的發(fā)展。
教學方法:通過作品對比,教師介紹,學生分析,來了解花鳥畫中工筆和寫意的區(qū)別。
3、 繪畫探索:工筆花鳥畫的繪畫步驟與繪畫技巧
以一副作品為例,通過圖片直觀地向學生揭示工筆畫的繪制過程。并進入到本課的重點。
重點之一:構圖時的歸納與取舍非常重要,畫畫并非將對象完全照搬到紙上,而是要進行藝術處理,把最能表達對象特征的部分畫出來。“觸目橫斜千萬朵,賞心只有兩三枝”
重點之二:白描
①講解“白描”的含義:
就是用墨線勾描形象,不設顏色,是中國畫的基本技法之一種。
【畫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畫教學設計01-28
《畫》教學設計02-13
《我們的畫》教學設計04-13
玲玲的畫教學設計03-20
《畫雞》教學設計03-07
《畫角》教學設計06-04
《流動的畫》教學設計06-06
刮畫教學設計05-24
蘇珊的畫教學設計06-12
畫角教學設計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