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生活中兩種常見的有機物——乙醇》教學設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生活中兩種常見的有機物——乙醇》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生活中兩種常見的有機物——乙醇》教學設計1
一、教材分析
在初中化學中,只簡單地介紹了乙醇和乙酸的用途,沒有從組成和結構角度認識其性質(zhì)、存在和用途。乙醇和乙酸是學生比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烴的衍生物,從這兩種衍生物的組成、結構和性質(zhì)出發(fā),可以讓學生知道官能團對有機物性質(zhì)的重要影響,建立“(組成)結構──性質(zhì)──用途”的有機物學習模式。教學設計中,在學生初中知識的基礎上,突出從烴到烴的衍生物的結構變化,強調(diào)官能團與性質(zhì)的關系,在學生的頭腦中逐步建立烴基與官能團位置關系等立體結構模型,幫助學生打好進一步學習的方法論基礎,同時鼓勵學生用學習到的知識解釋常見有機物的性質(zhì)和用途。
二、設計思路
新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就是建構起學生自己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逐步改變以教師、課堂和課本為中心的局面,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發(fā)展。
本節(jié)課的教學采取從古人、古詩及日常生活入手感受酒精,利用小組設計實驗、討論交流等形式探討乙醇的結構、性質(zhì);同時通過觀察、歸納和總結乙醇的物理性質(zhì)→完成探究實驗:乙醇與金屬鈉、乙醇與氧氣的反應→總結實驗現(xiàn)象→進一步解析乙醇結構→認識乙醇性質(zhì)、書寫相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討論或網(wǎng)上查閱乙醇的用途→ 調(diào)查酗酒造成的社會危害,強化責任意識。這樣既強調(diào)學生在課堂內(nèi)外的參與程度,又特別注意學生的生活背景、興趣和認知水平。從結構到性質(zhì),從性質(zhì)到用途,然后啟發(fā)引導、實驗探究、討論總結。從而,使學生更加全面深刻地認識乙醇。
本節(jié)課我根據(jù)學生的知識結構、心理特點和教學內(nèi)容的實際需要,采取了啟發(fā)、討論、實驗探究等多種教學方法,并結合多媒體進行教學。
三、重點、難點
本節(jié)教學重點:官能團的概念、乙醇的組成、乙醇的取代反應與氧化反應。 本節(jié)教學難點:使學生建立乙醇分子的立體結構模型,并能從結構角度初步認識乙醇的氧化反應這個重要有機反應的機理。
四、教具準備:多媒體、乙醇分子結構模型、試管、酒精燈、小燒杯、尖嘴管、銅絲、火柴、酒精檢測儀、鈉、澄清石灰水
五、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通過回顧從古至今文人墨客筆下描寫酒的詩句,把同學們引入酒的世界:
1、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2、酒香不怕巷子深。 師:古往今來無數(shù)詠嘆酒的詩篇都證明酒是一種奇特而富有魅力的.飲料。那么你知道酒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多媒體:酒是多種化學成份的混合物,酒精是其主要成份,酒精的學名是乙醇,啤酒中乙醇含量為3-5%,葡萄酒含酒精6%~20%,黃酒含酒精8%~15%,一些烈性白酒中含乙醇50-70%(以上均為體積分數(shù))。
學生互動:學生分組設計實驗,通過觀察、聞氣味、涂抹在手上、溶解在水中等一系列活動之后讓學生自己總結出乙醇的物理性質(zhì)。
學生小結并板書:
一、乙醇的物理性質(zhì)如下:
1)無色有特殊香味的液體
2)與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3)易揮發(fā),沸點78℃
4)密度比水小
5)能溶解多種有機物和無機物 師:乙醇的分子組成和結構是什么樣的呢?請根據(jù)初中學過的知識寫出它的分子式。
板書:
二、乙醇的分子結構
生:乙醇分子式:C2H6O
師:展示乙醇的球棍模型,請學生根據(jù)乙醇的模型推測乙醇的結構,并寫出乙醇結構式和電子式。
生:結構簡式:CH3CH2OH或C2H5OH 啟發(fā)思考:分析對比乙醇與乙烷在分子結構上的異同點?
學生回答教師講述:乙醇與我們學過的烴這類物質(zhì)的不同點是:
、僭亟M成上多了氧元素,我們稱之為烴的衍生物。
、诮Y構上與烴的差別就是烴分子中的一個氫原子換成了-OH原子團。
有機物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團叫做基團, -OH原子團就叫做羥基。(對比羥基和氫氧根的差異) 小結并板書:烴的衍生物:從結構上看,烴分子中的氫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團所取代而衍生出的一系列化合物。
官能團:決定有機物化學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團。如溴乙烷的溴原子、烯烴的碳碳雙鍵等。 設疑:乙醇分子中羥基官能團的出現(xiàn)會使它具有那些特殊的化學性質(zhì)呢?下面我們通過實驗來探究一下乙醇的化學性質(zhì)。
板書:
三、乙醇的化學性質(zhì)
實驗探究3—2:將一小粒金屬鈉投入無水乙醇中,用小試管收集并驗純氣體;然后點燃,并把一干燥的小燒杯罩在火焰上,片刻后在燒杯壁上出現(xiàn)液滴,迅速倒轉燒杯,并加入石灰水,觀察現(xiàn)象,與鈉與水反應的實驗對比。
現(xiàn)象:有無色氣體放出,能燃燒,火焰呈淡藍色,燒杯壁有水滴,加石灰水不變渾濁。
板書:
1、乙醇與金屬鈉(活潑金屬)反應
動畫模擬:金屬鈉與乙醇反應時斷鍵情況(乙醇中羥基中的O-H鍵斷裂)
師:你能否完成本實驗涉及的化學方程式呢?通過觀察剛才的演示實驗現(xiàn)象,與鈉和水反應的實驗現(xiàn)象對比,你能夠得到什么結論?(學生分組討論,總結,再派代表來發(fā)言)
生:2CH3CH2OH + 2Na →2CH3CH2ONa + H2↑
生:此反應類似于鈉與水的反應,故乙醇又可以看作是水分子里的氫原子被乙基取代的產(chǎn)物,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可以比較出乙醇與鈉反應不如水與鈉反應激烈,這說明乙醇羥基中的氫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氫原子活潑。
板書:
2、乙醇的氧化反應
多媒體:展示常用的燃料圖片,乙醇也可做燃料
板書(1)燃燒CH3CH2OH+ 3O2 → 2CO2 +3H2O
。2)催化氧化
師:乙醇和氧氣的反應在不同條件下會生成不同的產(chǎn)物,下面我們來做一個實驗。
實驗探究3—3:向一支試管中加入3-5mL 無水乙醇,將一根銅絲螺旋狀一端在酒精燈上灼燒至紅熱,迅速插入乙醇中,反復多次。仔細觀察現(xiàn)象,小心聞試管中液體產(chǎn)生的氣味。
現(xiàn)象:銅絲表面由黑色變紅色,試管中有刺激性氣味的物質(zhì)生成。
板書:2CH3CH2OH+ O2→ 2CH3CHO +2H2O 動畫模擬:乙醇催化氧化的斷鍵方式
設疑:乙醇還能被什么氧化劑氧化?請學生閱讀教材 P74—75,自己找到答案。
師:乙醇可以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或酸性重鉻酸鉀溶液反應,直接生成乙酸。
設疑:用乙醇的化學性質(zhì),請大家來說說它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生:酒精可以做燃料,75%的酒精可以殺菌消毒……
師:大家總結得很好,可是你們知道利用乙醇的氧化反應的性質(zhì)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什么用途么?
圖片展示:司機酒后駕車引起的車禍事件圖片,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并簡單介紹酒精檢測儀的原理。
師:本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乙醇的常見性質(zhì),也對酒這種神奇的飲料有了全新的認識。任何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只有我們合理的去利用它,它才會給人類造福。
【隨堂反饋】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乙醇分子是由乙基和氫氧根組成
B、乙醇是比水輕的液體,與水混合時浮于水面上
C、含乙醇99.5%以上的酒精叫做無水乙醇
D、乙醇可作為提取碘水中碘的萃取劑
2、填空:把一端彎成螺旋狀的銅絲放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看到銅絲表面生成黑色的( ),再迅速把銅絲插入盛有乙醇的試管中,看到銅絲表面( )反復多次試管內(nèi)有( )氣味的 ( )生成,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反應中乙醇被( )(填“氧化”或’還原”)
3、將等質(zhì)量的銅片在酒精燈上加熱后,分別插入下列溶液中,放置片刻銅片最終質(zhì)量增加的是( )
A、硝酸
B、無水乙醇
C、石灰水
D、鹽酸
4、與鈉反應時在何處斷鍵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發(fā)生催化氧化反應時在何處斷鍵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④
課堂小結
一、乙醇的物理性質(zhì)
二、乙醇的分子結構(分子式、結構式、電子式、結構簡式)
三、乙醇的化學性質(zhì)
1、乙醇與金屬鈉(活潑金屬)反應
2、乙醇的氧化反應(燃燒、催化氧化)
師:本節(jié)課通過對我們熟悉的乙醇的結構和性質(zhì)的探究,不僅要求我們要掌握這些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求我們善于用化學的視角看待周圍生活中的一些常見問題,并能用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主動探究的科學方法了解社會、認識自然、發(fā)現(xiàn)奧秘。
課后作業(yè)
1、認真閱讀課本,理解所學內(nèi)容;
2、課本習題
一、三;
3、預習課本《乙酸》部分。
《生活中兩種常見的有機物——乙醇》教學設計2
1.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jù):
新理念下的化學教學強調(diào)“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注重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不應該被看成是對于教師授予知識的被動接受,而是學習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為基礎主動的建構活動”,即學生的學習過程應該是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fā)現(xiàn)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基于問題學習”是建構主義所提倡的一種教學方式,同時心理學的研究也表明,發(fā)現(xiàn)問題是思維的起點,也是思維的源泉和動力;诮嬜⒁饫碚摰闹笇,本設計以層層遞進的問題式教學為主,輔助以實驗、幻燈片、討論、歸納等手段,引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在合作、探究中解決問題,并進一步深化,將所得知識進行應用,學生在體驗到不斷解決問題的成功感的同時,逐步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提升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
2.教學內(nèi)容分析:
在初中化學中,只簡單地介紹了乙醇的用途,沒有從組成和結構角度認識其性質(zhì)、存在和用途。乙醇是學生比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烴的衍生物,因此本節(jié)課主要從乙醇的組成、結構和性質(zhì)出發(fā),可以讓學生知道官能團對有機物性質(zhì)的重要影響,建立“(組成)結構—性質(zhì)—用途”的有機物學習模式。教學設計中,在學生初中知識的基礎上,突出從烴到烴的衍生物的結構變化,強調(diào)官能團與性質(zhì)的關系,在學生頭腦中逐步建立烴基與官能團位置關系等立體結構模型,幫助學生打好進一步學習的方法論基礎,同時鼓勵學生用學習到的知識解釋常見有機物的性質(zhì)和用途。
3.學生情況分析:
從學生學習能力上看,經(jīng)過近一個半學期的高中化學學習,學生已經(jīng)初步具備了系統(tǒng)知識學習的`能力,學會了分析物質(zhì)結構與性質(zhì)的關系,具備了一定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本單元的學習中,學生已經(jīng)認識了甲烷、乙烯、苯的分子組成、結構特征、主要化學性質(zhì)及應用,并學會比較各種烴在組成、結構、性質(zhì)上的差異,也初步了解了有機基團與性質(zhì)的關系,對于官能團的學習有一定的基礎,但畢竟高一學生剛接觸有機化學,知識掌握是零亂而不系統(tǒng)的。
4.教學目標設計:
(1)基礎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質(zhì)及用途
2.掌握乙醇的分子結構和化學性質(zhì)——與鈉的反應、氧化反應。
過程與方法:
1.采用實驗探究法,引導學生學習科學方法,提高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充分挖掘?qū)W生的潛能,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
2.在教學過程中訓練思維的嚴密性、邏輯性,培養(yǎng)學生分析、推理、類比、歸納、總結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讓學生體會科學探究的艱辛與樂趣,認識化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
2.學會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質(zhì)、變化,進一步培養(yǎng)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人人動手實驗,規(guī)范操作,全面培養(yǎng)、提高實驗能力、觀察能力和對實驗現(xiàn)象的分析能力。
5.教學過程設計:
。2)教學資源的開放性措施:
①實驗儀器及藥品:無水乙醇、金屬鈉(保存的煤油中)、一端繞成螺旋狀的細銅絲、酸化的高錳鉀溶液、酒精燈、試管、帶橡皮塞的尖嘴導管、鑷子、小刀、濾紙、鐵架臺(帶鐵架)、火柴等。
。3)問題情境的開放性措施:
①C2H6O的同分異構體的球棍模型:這個問題主要讓學生明辨有機分子式和化學物質(zhì)的對應關系。
、诙繉嶒炋骄恳掖嫉慕Y構式:這個問題主要讓學生明辨結構決定性質(zhì),性質(zhì)反映結構。
③乙醇和水都可以跟鈉反應:通過這個實驗讓學生明辨官能團的性質(zhì),結構相似性質(zhì)相似。
、芤掖嫉拇呋趸瘜嶒灒和ㄟ^這個實驗讓學生明辨催化劑性質(zhì),以及乙醇可以被弱氧化劑氧化
(4)教學過程:師中國的酒文化源遠流長,古往今來傳頌看許多與酒有關的詩歌和故事.那么你知道酒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它具有怎樣的結構和性質(zhì)? 學習某一物質(zhì)的物理性質(zhì)時,要觀察其顏色,狀態(tài),聞其氣味,測其熔沸點,溶解性,密度,硬度.展示用一試管盛少量的乙醇讓學生觀察其狀態(tài),并聞其氣味.(多媒體)
一.乙醇的物理性質(zhì).
(1)乙醇是一種無色液體,具有特殊香味的液體.
(2)比水輕,沸點78.5℃,熔點-117.3℃,易揮發(fā)
(3)是一種良好的有機溶劑,能與水的任意比互溶.演示實驗3-2乙醇與鈉的反應 演示實驗3-3乙醇的催化氧化 (要求學生總結上述實驗現(xiàn)象)
(多媒體)實驗3-2的現(xiàn)象:鈉粒沉于無水酒精底部,鈉塊表面有氣泡產(chǎn)生.鈉粒不熔成閃亮的小球,也不發(fā)出響聲,反應緩慢.
實驗3-3的現(xiàn)象:
(1)銅絲有酒精燈上加熱后由紅色變成黑色.
。2)將紅熱的銅絲插入乙醇中,銅絲由黑色變?yōu)榧t色,并聞到刺激性氣味.
師由乙醇與鈉的反應可以得到什么結論?金屬鈉保存在什么物質(zhì)中? 點撥煤油是多種含碳原子數(shù)較少的烴的混合物,也就是說金屬鈉不能置換出烴中的氫,說明C—H不活潑(多媒體)(視頻)乙醇的分子結構(學生觀察)(多媒體)
二.乙醇的組成的結構
分子式:C2H6O
結構式:
結構簡式:CH3CH2OH或C2H5OH
師乙醇分子中含的-OH基團,稱為羥基.由于羥基的存在使乙醇的性質(zhì)不同于乙烷。 (多媒體)三.乙醇的化學性質(zhì).
1.乙醇與鈉的反應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動畫)乙醇與鈉的反應時化學鍵的變化
(投影給出乙醇的結構式,要求學生根據(jù)上述反應分析乙醇分子中的斷鍵位置) 師乙醇與鈉的反應屬于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中的哪一類反應? 投影鈉與乙醇、鈉與水的反應的比較
結論:乙醇羥基上的氫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氫原子活潑.(多媒體)2.乙醇的氧化反應
點燃
(1)燃燒:C2H5OH+3O2 2CO2+3H2O
(想一想)完全燃燒后只生成CO2和H2O的有機物一定是烴呢? (多媒體)
。2)乙醇和催化氧化:
6.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在課后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參與探究活動的情況進行評價,充分體現(xiàn)出學生對本節(jié)課學習效果的認可,和教學目標的達成,同時要求教師和學生認真反思自己在教與學過程中的成功和失敗,進行自我評價,為開展探究式的自主學習的研究提供可靠的數(shù)據(jù)。
7.教學反思:
新課程改革的實質(zhì),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能達到學生知識的自主建構,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就本課來說,有以下體會:
(1)食物中有機物的獲得遵循了這樣的學習線路:生活→化學→生活。從生活中學生熟悉的物質(zhì)入手,激發(fā)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探究的欲望,再過渡到物質(zhì)化學性質(zhì)的學習,這樣比較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因為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學習中的直接興趣是第一位的,只有激發(fā)起直接興趣才能維持抽象知識學習興趣。了解了物質(zhì)的性質(zhì)后及時與現(xiàn)實生活事例結合,才能鞏固學生的知識,學生體會到化學是有趣的而且是有用的時,就能使興趣持續(xù),從而去學習更多的化學知識。
(2)教學必須要考慮到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教師要認識學生解決某些新知識的能力與其具備的能力是存在差異的,必須要時時走進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設立“支架”幫助學生克服差異,讓學生能跳一跳能“摘到果子”,這樣學生就會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3)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借助微觀機理的宏觀化,對于學生理解抽象的反應機理幫助很大。
(4)學生的實驗探究,在新課程學習中得到很高的重視,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在“做中學”遠比教師只做演示實驗印象來得深,在以后的教學中應多設計些適合學生探究的實驗,以便更好地開展探究活
【《生活中兩種常見的有機物——乙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生活中的冷色教學設計03-24
生活中的標志教學設計范文04-11
食物中的有機物教案02-28
《生活中的傳統(tǒng)文化》教學設計03-01
生活中的傳統(tǒng)文化教學設計01-04
《生活中的圓周運動》教學設計范文04-15
常見的酸和堿教學設計04-26
《生活中常見的鹽》教學反思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