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扁鵲見蔡桓公》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么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扁鵲見蔡桓公》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扁鵲見蔡桓公》教學設計1
教學目的
1、理解古今詞義的差別。
2、理解積累文言詞語,理解句意、文意。
3、學會正視自己的缺點和不足。
重點難點
1、重點:目標2
2、難點:目標3
課前預習:
。薄⑹熳x課文,做到基本成誦。
。、查字典,看課文注釋翻譯課文。
教學過程
一、課前誦讀常規(guī)訓練
二、創(chuàng)設情境,導人新課。
同學們知道有個成語叫“諱疾忌醫(yī)”嗎?“諱”的意思是:有顧忌不敢說或不愿說!凹伞保菏羌刀剩录。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怕人知道有病而不肯醫(yī)治,比喻掩飾缺點,不思改正。這則故事中的蔡桓公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的結果如何呢?我們一齊來看看課文。
三、作者簡介:
本文節(jié)選自《韓非子喻老》,韓非,戰(zhàn)國末年韓國的公子,喜歡研究刑名法術的學問,是戰(zhàn)國時代重要的思想家。他所著的書,集先秦法家學說的大成。
四、朗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大意。
1、朗讀課文。(可教師范讀、學生齊讀、輪讀或聽課文錄音模仿朗讀)
。、抽查幾個學生朗讀,其他學生評論
。隆⒔處熅完P鍵處糾正,并示范朗讀。
五、串譯課文。
。薄⒔處熤v解幾個難句。
。病W生提出問題由教師解答。
。、抽幾對學生一人讀一人譯,其他同學評價。
。、教師做小結。
投影提示:幾個詞的'古今義差別:
。1)同義有別
疾:小病。捍蟛
。2)古今異義
走古義:跑今義:行走
復古義:再一次今義:重復
益古義:更加今義:有好處
索古義:尋找今義:繩索
。、學生自由作評:蔡桓公為什么會病死?
引導理解諱忌疾的害處。
六、布置作業(yè):
。、課后練習二三
B、默寫本文。
第二課時教案
教學目的
1、理解要正視自己的缺點錯誤,不能拒絕批評幫助的人生哲理。
2、學習按照時間順序記敘事情的寫法。
3、練筆。
重點難點
1.重點:目標12。
2.難點:目標2
教學過程
一、誦讀常規(guī)訓練
二、創(chuàng)設情境,導人新課
請一學生復述課文內(nèi)容,另一優(yōu)生表演,以激起興趣。
三、學習新課。
1、學生朗讀課文。
。、提問:課文按什么順序記敘了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結局的?
學習方法:個人思考----小組討論---抽查二位學生
歸納:按時間順序。
。、提問:扁鵲說了哪些話指出蔡桓公的病情正日益嚴重?
獨立思考,抽查回答:
。╨)君有疾在膝理,不治將恐深。
。2)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
。3)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
。4)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
。矗釂枺赫n文描寫蔡桓公的哪些言行,表現(xiàn)他的諱疾忌醫(yī)?
討論并歸納:
。╨)“寡人無疾”表現(xiàn)蔡桓公固執(zhí)、自信。
。2)“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表現(xiàn)對醫(yī)生猜忌、反感。
。3)不應“又不悅”說明對醫(yī)生冷淡、反感,拒之千里之外。
5、提問:蔡桓公諱疾忌醫(yī)的結果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桓侯遂死。
提問:這則故事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討論并歸納:它告誡人們:要正視自己的缺點錯誤,不能拒絕批評幫助。
6、請根據(jù)板書提示背誦課文。
三、小結
桓公因諱疾忌醫(yī)致死的故事具有明顯的勸喻色彩,它告誡人們:要正視自己的缺點錯誤,不能拒絕別人的批評幫助。
四、練筆
根據(jù)課文的中心,自己寫一篇體會,談談如何對待缺點和錯誤
五、板書
見蔡桓公疾在腠理寡人無疾
居十日,扁鵲復見病在肌膚不應,又不悅
居十日,扁鵲復見病在腸胃不應,又不悅
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今在骨髓故使人問之
居五日,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使人索扁鵲
《扁鵲見蔡桓公》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扁鵲見蔡桓公》是一篇篇幅短小,內(nèi)容淺顯的寓言故事。通過敘述扁鵲為蔡桓公“四診病”而蔡桓公卻“四忌醫(yī)”的情節(jié),著重塑造了扁鵲這個古代神醫(yī)的形象,在輕松的敘述中滲透了生活哲理。根據(jù)教材特點及單元教學目標,特制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1.掌握常用實詞的讀音和意義,積累文言詞語。2.多角度發(fā)掘寓言文本的寓意,進行個性化解讀。3.在理解全文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學生分析:
學生已學習過文言文,已具備了必要的文言文基礎知識,掌握了基本的文言文分析方法,培養(yǎng)了翻譯文言文的能力。此外,初一學生性格活躍,表現(xiàn)欲強,有很強的自主意識。如果仍然沿用傳統(tǒng)的文言講析方法,勢必會磨滅他們學習的興趣,無法收到教學實效。所以根據(jù)學生特點,我采取了“主體參與式”語文學習活動設計,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合作探究,去相互質(zhì)疑,相互解惑。
設計理念:
1.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在做中學”的觀點。
2.《語文課程標準》所積極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思路:
本課教學計劃兩課時,教學過程擬采用“主體參與式”語文活動設計。第一課時開展4個活動——“我會說”;“我能讀”;“我會譯”;“我能析”。旨在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鍛煉口頭表達;學會熟練誦讀文言文;積累文言實詞,理解故事大意;多角度解讀文本。第二課時進行3個活動——“我會演”;“我能背”;“我來寫”。意在讓學生通過編演課本劇進一步把握人物形象,充分展示自我;在理解全文的基礎上能當堂成誦;鍛煉想象與聯(lián)想能力,續(xù)寫與仿寫的能力。
課前準備:
學生:查閱關于扁鵲、《韓非子》、蔡桓公的相關資料;準備《新華字典》、《古漢語字典》等工具書。教師:劃分學習小組并確定組長;復印相關資料。
教學流程:
一、激情入境:“我能行﹗我一定能行﹗”
師:同學們,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下面老師在黑板上板書一句話,請大家隨著老師的板書大聲讀出來。(教師板書:“我能行﹗我一定能行﹗”板書完后,要求全班同學齊讀兩遍。)今天我們學習一篇古文《扁鵲見蔡桓公》,希望各組同學在組長的帶領下團結協(xié)作,積極探究,圓滿完成本課學習任務﹗相信大家一定行﹗(以激勵性語句作為開場白,容易激活興奮點,增強學生自信心。在學習者情緒高漲之際,及時拋出學習任務,明確要求,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活動一:“我會說”(時間:5分鐘)
1.各小組同學將課前收集的有關扁鵲,《韓非子》的資料進行整理,歸納,并注明資料來源。
2.小組長指定一名成員宣讀整理結果,其他成員可進行相關補充。(此設計意在鍛煉學生收集信息及整合信息的能力,同時,既鍛煉了口頭表達,又便于學生進一步了解作者及相關背景知識。)
三、活動二:“我能讀”(時間:10分鐘)
1.小組合作,初讀課文,并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標注“腠、桓、還、湯熨、齊、遂”等字音。
2.學生聽教師范讀,進一步糾正字音,體會朗讀節(jié)奏及語氣。
3.各小組自由采用多種形式反復朗讀課文,如齊讀、指名讀、分角色讀、男女生配合讀、小組之間賽讀等等。讀完后展開自評與互評。(“古書不厭百回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學生與文本親密接觸,走進文本,走進人物的思想感情世界里去,加深了對文章內(nèi)容的領悟。)
四、活動三:“我會譯”(時間:15分鐘)
1.明確目標。各組從文中挑出2—3個較難理解的句子,寫在白紙上。
2.鄰近兩組交換“目標”,利用工具書,理解句子含義。
3.各組代表宣讀討論結果,其他同學進行訂正及補充。(教師引導學生注意關鍵實詞如“間、將、居、益、索”等的含義。)
4.開展集體評議,總結。(初中生學習文言文仍應以正確理解文意﹑句意,積累文言詞語為重點。但假如還是以傳統(tǒng)的教師串講為主,學生就會喪失學習的主動性,效果未必佳。不如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既調(diào)動了他們的積極性,又培養(yǎng)了合作探究的精神,促進學生的整體提高。)
五、活動四:“我會析”(時間:20分鐘)
1.教師發(fā)放學習資料(一)如下:論題一:本文是如何記敘扁鵲和蔡桓公見面的情形?填寫下表:
見面次數(shù)及時間扁鵲蔡桓公
第一次
第二次(居十日)
第三次(居十日)
第四次(居五日)
結果(居五日)
論題二:扁鵲在第四次見到桓侯時,為什么“還走”?最后,扁鵲為什么要離開蔡國,逃到秦國去?
論題三:以頭腦風暴的形式說說扁鵲和蔡桓公各自的性格特征。
論題四:蔡桓公的病開始并不嚴重,為什么后來會變得無法醫(yī)治?從中你得到了怎樣的啟示?
2.小組合作討論,將討論結果寫在材料上。3.各小組代表宣讀討論結果,集體評議總結。
答案:論題一答案略。論題二:扁鵲“還走”是因為桓侯的病由輕而重,終至不可救藥。扁鵲逃到秦國去是為了避免慘遭迫害,這體現(xiàn)了他的.機警果斷,也從側面反映出蔡桓公為人的蠻橫與殘暴。論題三:扁鵲——醫(yī)術高超,盡職盡責,機警果斷;蔡桓公——剛愎自用,諱疾忌醫(yī),蠻橫殘暴。論題三:啟示如有病須早治,切勿諱疾忌醫(yī);對待缺點錯誤,應該防微杜漸;不可主觀猜忌,切勿拒絕忠告;要避免禍患,必須見微知著,及早加以提防等等。(此環(huán)節(jié)旨在培養(yǎng)學生深入思考,積極探究的習慣,引導學生透過現(xiàn)象分析本質(zhì),明確古人運用故事意在說理的寫作目的,在對文章寓意的理解上,要尊重學生個性化感悟,鼓勵學生多角度解讀文本。)
六、活動五:“我會演”(20分鐘)
1.小組分工合作,改編劇本,分配角色,進行排練。2.即興表演。各組推選代表分別扮演扁鵲、蔡桓公及旁白到講臺前表演。3.集體評議,評選出“最佳表演獎”,“最佳編劇獎”。予以表彰。(課本劇從改編到排練,在到演出到評價,整個過程放手讓學生組織,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發(fā)了他們的自主意識和進取精神,體現(xiàn)了主動探究、團結合作的學習方式和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改編劇本時可鼓勵學生在忠實原文的基礎上適當創(chuàng)新。)
七、活動六:“我會背”(時間:10分鐘)
1.準備:各小組同學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誦讀課文。2.各組開展背誦比賽。3.集體評議,對背得又快又好的小組予以表彰。(在學生背誦的過程中,教師要隨時注意指點背誦方法,如可按照敘事層次來背,可抓住關鍵詞語的變化來背等等。)
八、活動七:“我會寫”(時間:15分鐘,可適當延伸到課外)
1.印發(fā)學習材料(二),各小組組織閱讀――閱讀材料《扁鵲見蔡桓公之網(wǎng)絡版》:
2002年蔡桓公初學上網(wǎng),甚喜網(wǎng)聊QQ,曰:“網(wǎng)上MM乃真佳麗也,遠勝后宮諸妃!2003年SARS來臨,蔡桓公曰:“網(wǎng)聊真好,網(wǎng)上辦公更好,不過那是臣子的事,我只管聊天,足不出宮,瘟疫遠矣!2004年雅典奧運會亞洲區(qū)預選賽前夕,蔡桓公網(wǎng)聊不忘加油蹴鞠,廢寢忘食,朝政荒廢。
時光飛逝,公已網(wǎng)聊兩年,并已學發(fā)會手機短信約mm。某日。扁鵲拜見蔡桓公曰:“君有疾,不治將深!”公曰:“吾有病?你丫才有。【灰娢嵫揽诤,身體特棒,吃嘛嘛香?!”蔡桓公滿臉不屑,心里很不痛快!按藶楸硐螅苍谟诠撬,實乃頑癥,不治將恐深!”公曰:“你認為吾相信么?給吾個相信的理由?”“不信拉倒!”扁鵲掉頭即走。
不日,扁鵲復見蔡桓公。扁鵲曰:“君有疾,不治將深!“蔡桓公不悅曰:“吾都說過N遍了,吾本無疾,你丫聒噪什么?是不是欠揍?”扁鵲曰:“那為何頸歪手顫?”公曰:“實乃偶然!昨夜著涼矣!”扁鵲:“錯!看似偶然,實乃必然!你天天網(wǎng)聊,病已入肌膚!不治將深!”“你丫即便說的天花亂墜吾亦自巋然不動!嘿嘿,吾就不信,吾氣死你!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蔡桓公洋洋得意道。扁鵲暈倒。
不幾日,蔡桓公就要召見網(wǎng)上mm了,恰逢扁鵲復見蔡桓公。扁鵲曰:“君病已入肌肉,不治將深!”蔡桓公冷笑不答,扁鵲曰:“君病在結蒂組織,缺少血氣和勞損過渡!”蔡桓公冷笑依然。
過幾日,蔡桓公雙肩肌肉微酸,扁鵲復見蔡桓公。遠遠見蔡桓公神采飛揚,眉飛色舞。扁鵲曰:“君病即入骨髓,不治將深!”蔡桓公不悅道:“做人要厚道,吾已在線約到mm,快上手了,你廝休潑冷水!”扁鵲嘆曰:“此乃頸椎病前短暫的回光返照,有何狂喜?可憐呀!”蔡桓公大怒。令侍從將扁鵲亂棍擊出。網(wǎng)上應招MM如愿入宮,不似今日之“恐龍”,確是貌似貂蟬,嫵媚百態(tài),公喜極曰:誰說網(wǎng)上無美女,遂冊之為Q妃,寵愛有加。
數(shù)日后,扁鵲復見蔡桓公,蔡桓公正痛苦萬分,豆大的汗珠如雨般落下,扭脖昂頭,甩手不停。扁鵲立即轉(zhuǎn)頭就走,但在蔡桓公有氣無力地叫喊中停了下來。
“吾真的有病,可能不久就要辭世,你能不能讓吾死個明白?”扁鵲:“真想知道?”“愿聞其詳!”公鄭重道!捌鋵崳羁杀氖侨酥胁s不察,自欺欺人沾沾自喜無疑于掩耳盜鈴,惟有欺騙自己而已!首先你沒有正視你有病的現(xiàn)實,其次,你沒有充分估計電腦、電視及手機的危害,相反你瘋狂消耗自己的體力,可悲之極!其實,你最根本的病灶在于現(xiàn)代文明,這樣的新玩意和你的獵奇好色從一開始就決定了你的下場!……”桓公大驚,頓覺全身有如蟻嚙。曰“至此,該當如何?”
扁鵲曰:“隨我到太醫(yī)院來!睓z查、化驗、中藥、西藥……幾千兩銀子隨手去矣。
居十日,桓公體痛未除,更覺心虛頭痛矣,乃復見扁鵲。扁鵲曰:“君之病似在臟腑……”檢查、化驗、中藥、西藥……幾千兩銀子又去矣。
居十日,桓公又添肚病矣。桓侯乃復見。扁鵲曰:“君之病或在肌膚……”檢查、化驗、中藥、西藥……幾千兩銀子再去矣。
居十日,體痛如故,桓侯大惑,乃復見。扁鵲曰:“君之病在腠理,取正宗砭(Bian)石(箴石,針石也),俗稱'扁鵲石',每日摩擦于痛處可矣。”公每日令Q妃以扁鵲石為朕摩頸燙手,公手不離扁鵲石,頸不離扁鵲石。居五十日,桓公病愈。
居十日,桓公悔死矣:“幾兩銀子之"扁鵲石"(砭石),奈何費我萬金?產(chǎn)于何地?魯國!泗水?傳令泗水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把“扁鵲石”都給我收到宮里!氨怡o暗曰“你能上網(wǎng),我們醫(yī)院當然早就現(xiàn)代化了”。又曰:“你想把扁鵲石具為己有,沒門,我早以備足百噸藏入孔廟以便傳世了!”
2.分層布置寫作訓練:
A層:仿照本文及閱讀材料(二)寫一篇《扁鵲見蔡桓公之現(xiàn)代版》
B層:寫一篇讀后感。
C層:展開想象,以《假如我是(扁鵲或蔡桓公)》為題寫篇文章(從網(wǎng)絡上下載了一篇文章給學生閱讀,意在溝通課堂內(nèi)外,開發(fā)資源,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同時針對部分學生沉迷網(wǎng)吧的現(xiàn)象進行教育,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健康的娛樂觀。)
教學后記:
文言文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其深厚的文化積淀,獨特的審美底蘊,滋養(yǎng)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它的重要功能是現(xiàn)代文教學所不能代替的。
但傳統(tǒng)的文言文教學總是以教師串講為主,以學生生吞活剝,死記硬背為主,導致課堂氣氛沉悶枯燥。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不是作為知識的探索者,而是被動的接受者,時間長了,逐漸喪失了學習古文化的興趣,生動鮮活的文言文變成了呆板生澀的文字材料。
為了打破傳統(tǒng)文言文的教學模式,貫徹課程標準新理念,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上我采用了“主體參與式”活動設計,確定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活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合作者,只作為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者,學生活動中的伙伴,學生才是主動的學習參與者,是問題的發(fā)現(xiàn)者,思考者,解決者,是創(chuàng)造過程及創(chuàng)造樂趣的享受者,是發(fā)展的主體因素。
在教學組織形式上,我以小組教學為主,小組成員分配上兼顧好,中,差三類學生,教育面向了全體學生,從客觀上實現(xiàn)了教育公平,既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又保證了學生的整體提高。在教學方法上,以討論,表演,展示,競賽等便于學生自主參與,協(xié)同工作的活動為主要方法,符合學生年齡及認知特點,極大調(diào)動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創(chuàng)造意識。
為了避免活動教學淪于“熱鬧”的表象,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精心設計了要求及論題,教師隨時注意點撥評價,引導學生積累知識點,將學生思維引向縱深處,鼓勵學生在已有的生活體驗的基礎上,個性化的解讀文本。
當然,回顧本課設計,也有一些不盡人意之處。如:活動環(huán)節(jié)是否過于繁瑣?能否加以整合?時間分配上是否合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如何更多更好地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與交流?這都是值得反思和改進的。
《扁鵲見蔡桓公》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的:
1、借助工具書和文下注釋,掌握“居”、“間”、“還”、“請”等詞的意 義,對課文內(nèi)容有整體感知。
。、學習本文“寓理于事”的寫法,并用簡潔語言概括其道理。
。场⑴囵B(yǎng)學生正確對待批評幫助,提高自身修養(yǎng)。
二、教學重點:
。、朗讀、復述課文。
。、課文注釋中必須掌握的詞語。
。、學習寓言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
三、教學難點:
正確把握人物形象及其隱含的寓義。
四、教學設想:
1、借助工具書和文中注釋,要求學生讀懂淺顯的文言文。
2、誦讀法。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增強感知、感悟。
。、品讀法。讀重點語句,品味其思想內(nèi)涵和寫法。
4、討論式。在討論中互相啟發(fā)。
5、探究式。在討論的基礎上,對某個或幾個問題變換角度思考,
拓展思維,完成對知識的遷移或延伸。
五、媒體設計:
課件、錄音機、電腦、投影儀
六、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七、課前準備
。ㄒ唬、教師制作課件。
(二)、學生預習:
。、生字、詞語識記:間好還居還湯熨屬索腠理肌膚火齊
。、桓侯病死的'原因是什么?你能說出本文闡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八、教學流程教學內(nèi)容
二、介紹作者與寫作背景。
三、誦讀課文,整體感悟。
四、對照課文,復述大意。
教師活動
導語:醫(yī)圣華佗與曹操的故事導入,激發(fā)學生的情趣。
。薄⒔處煼蹲x教學內(nèi)容
五、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全解課文,重點疏通字義。
六、分題研讀、微觀體味。
七、分析人物形象。
教師活動
教師在教室巡回指導,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教學內(nèi)容
教師活動
設問:蔡桓公拒絕就醫(yī)而病死的原因是什么?它闡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鼓勵學生有創(chuàng)意的回答,并板書有獨特看法的同學的答案。
如果扁鵲是我是我們的老師,而蔡桓公是我們班的同學,試想扁鵲對蔡桓的這種規(guī)勸方式適合嗎?要不然該采用何種語言藝術?
《扁鵲見蔡桓公》教學設計4
一、教學目標
1. 了解韓非子及其著作;提高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2. 理解課文內(nèi)容及其寓意;學習本文對比的寫法。
3. 初步理解要正視自己的缺點錯誤,不能拒絕批評幫助的人生哲理。
4. 認識諱疾忌醫(yī)的危害,理解防微杜漸的重要意義。
二、學情/學習者特征分析
初中九年級的學生相比較而言,形象思維能力較強,邏輯思維能力相對較弱,不太喜歡抽象知識的學習,因此對于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可以借助于一些具體活動的安排,讓教學豐滿和生動起來。例如通過演示動畫情節(jié)的畫面,使視覺和聽覺達到和諧統(tǒng)一,營造高效率的學習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興趣和能力。
學生在學習本節(jié)課之前,已經(jīng)對課文的內(nèi)容進行了初步的預習,了解了文章的基本內(nèi)容,學習這一節(jié)課的學生往往是對知識延伸、啟示哲理有較強的求知欲望和濃厚的興趣,甚至有部分可能是帶著問題來學習的。但由于不同的認知能力,不同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課文的能力會有比較大的差異。教師在教學前應了解學生的綜合能力,關注學生群體的學習特點與個性發(fā)展需要等方面的差異。同時可以采用協(xié)作學習的教學組織,降低個體學習的難度,對于技術水平較高的同學,可以鼓勵其在分組內(nèi)或分組之間充分發(fā)揮起技術應用特長,帶動技術水平相對較低的同學,將學生的個體差異轉(zhuǎn)變?yōu)榻虒W資源,讓學生在參與合作中互相學習并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和特長,各有所得。
三、學習內(nèi)容分析
1.本節(jié)主要內(nèi)容
這篇故事選自《韓非子·喻老》,是語文版九年級上冊的內(nèi)容。題目是后人加的。內(nèi)容帶有勸喻型性。文章以時間為序,以蔡桓公(桓侯)的病情的發(fā)展為線索,通過扁鵲“四見”的局勢,通過記敘蔡桓公因諱疾忌醫(yī)最終致死的故事,闡明一個道理:不能盲目相信自己,不能諱疾忌醫(yī)。同時給人們以啟迪:對待自己的缺點、錯誤,也像對待疾病一樣,決不能諱疾忌醫(yī),而應當虛心接受批評,防患于未然。告誡人們要正視自己的缺點和錯誤,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
2.重點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歸納和總結他們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概括出文章所蘊含的人生哲理;理解和疏通本課的文言字詞;認識諱疾忌醫(yī)的危害,理解防微杜漸的重要意義。
教學難點:劃分層次及綜合概括層意;在學生理解和分析課文后,過渡到主題思想的概括和延伸。
3.課時要求:1課時
四、教學方法與策略
在教學中,主要采用任務驅(qū)動、協(xié)作學習等方式組織教學活動。
五、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導入新課
1、導語
同學們,當我們受到病毒的侵襲而害病的時候,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找醫(yī)生看。┻@是個婦孺皆知的道理,可是在韓非筆下的蔡桓公卻有病不承認,不醫(yī)治,最終怎么樣了呢?(病死了)今天我們學習《扁鵲見蔡桓公》一文,就是寫蔡桓公諱疾忌醫(yī),貽誤了治療時機,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的故事。
2、板書課題《扁鵲見蔡桓公》
3、解題
本課文書選自《韓非子·喻老》。韓非是戰(zhàn)國末年韓國的公子,喜歡研究刑名法術的學問,是戰(zhàn)國時重要的思想家。
“扁鵲”是什么人?(秦越人)為什么人們用上古名醫(yī)扁鵲來稱呼他?(醫(yī)術高明)蔡桓公是什么人?(蔡國國君)“見”在這里是什么意思?(“會見”“拜見”的意思)
。ǘ├首x課文,整體感知
1.運用課件范讀課文,請學生注意預習中劃出的生字注音是否正確。
2.出示課文中的生字詞,給生字詞注音組詞,并辨別字形。學生朗讀生字。
3.學生結合注釋,朗讀一遍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4.教師訂正并小結。
本文通過蔡桓公因諱疾忌醫(yī)致死的故事,告誡人們要正視自己的缺點錯誤,不能拒絕批評幫助。
(三)結合注釋,疏通文意
1.學生誦讀課文,找出不懂的文言字詞。
2. 學生提出疑問。師生共同釋疑。
3. 對照課件的“譯文對照”頁面,出示文章中的相關句子,請學生翻譯。
、倬屑苍陔砝
、卺t(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郾怡o望桓侯而旋走
、艹际且詿o請也
在參照課文注釋的基礎上,四人小組結合練習一展開討論。
。ㄋ模、觀看視頻,加深理解。
1. 教師出示故事情節(jié)的視頻;學生欣賞。
2. 請學生用一句話概括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
明確:本文寫了蔡桓公因諱疾忌醫(yī)致死的故事。
(五)、分析課文,擴展延伸。
1. 進入課件的“分析課文”頁面,請學生思考屏幕上的問題。
學生討論
第1題 扁鵲第一次見蔡桓公,說了哪些話勸他應及時治療?對扁鵲的忠告,桓公是怎樣評價的?
。▽W生答后歸納)扁鵲,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桓公的評論,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教師小結,“立有間”,“立”動詞,站立,“有間”,時間副詞,有一會兒!傲⒂虚g”,說明扁鵲站著仔細地作了觀察(中醫(yī)稱為“望診”)之后,才下斷言,“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的診斷是準確的,而并非信口開河,也為下文蔡桓公的自以為是、諱疾忌醫(yī)、病情惡化、扁鵲拒醫(yī)作了鋪墊。而桓公的評論:“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則形象地刻畫了諱疾忌醫(yī)的無知和偏見,同時提醒學生注意現(xiàn)代漢語中“疾病”是一個詞,而在古代漢語中“疾病’是兩個詞,其含義不同,小病為“疾”,大病為“病”!耙詾楣Α笔恰耙灾疄楣Α钡氖÷。
第2題 扁鵲說了哪些話指出蔡桓公病情正日益嚴重?這些話用現(xiàn)代漢語該怎么說?
學生回答,教師小結。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學生口譯。
訂正學生口譯,指出這是扁鵲第二、三次見蔡桓公!熬邮铡薄耸,經(jīng)歷了十天。“復見”——再一次見!耙嫔睢薄訃乐,更加厲害!安粦薄焕聿。這兩次會見,在短短20天內(nèi),蔡桓公由小疾到大病,由“腠理”到“肌膚”到“腸胃”。
第3題 “還走”該怎樣解釋?第四次見蔡桓公,扁鵲為什么“還走”?(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斑(xuán)走”,還,同“旋”,回轉(zhuǎn),掉轉(zhuǎn),走,古代漢語為“跑”義,不同于現(xiàn)代漢語的“走”!氨怡o”望桓而“還走”,“望”是從遠處看的意思,扁鵲從遠處看了桓侯一眼,并不說話就趕緊轉(zhuǎn)身跑了。第四次見蔡桓公,扁鵲為什么“還走”?這是情節(jié)中的一個轉(zhuǎn)折點,在情節(jié)的發(fā)展上給讀者造成了“懸念”,由此而引出桓公派人去問扁鵲,以及點出“還走”的'原因。指出蔡桓公的病已在“骨髓”,“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北怡o對蔡桓公的病已無力無法挽救了。扁鵲的“還走”,既給上文作了補充,又給下文蔡桓公的死,扁鵲的逃,埋下伏筆。
2.劃分層次及綜合概括層意,復述課文訓練。
根據(jù)以上討論以及以下提示,默讀一遍課文,將文章劃分為三個層次,并概括層意。
提示
、倩腹宦牨怡o的忠告。
、诒怡o指出桓公的病已不可救藥。
、刍腹∷馈
學生回答
第一層,開頭……桓侯又不悅
第二層,居十日,扁鵲望桓候而還走……臣是以無請也
第三層,居五日……結尾
本文是按什么順序記敘了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結局?(時間順序)
學生根據(jù)“扁鵲見蔡桓公——居十日,扁鵲復見!邮眨怡o復見!邮眨怡o望桓侯而還走。——居五日,桓侯遂死!睆褪稣n文。注意,湯(同燙)、齊(同劑),復述提倡創(chuàng)造性,而不僅僅將古漢語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可以加上扁鵲、蔡桓公兩人的動作、神態(tài)、心理活動等。
3.復述后評論文章結尾,也是復述的升華。
教師提問,自“居五日”到結尾是文章的第三層次。前面四次見蔡桓公,扁鵲都是“居十日”,為什么這里卻用“居五日”,日期驟然縮短意味著什么?其中“索”——“逃”,各表明了蔡桓公與扁鵲什么樣的心清?
鼓勵學生七嘴八舌評論、教師小結。日期驟然縮短,表明蔡桓公病情急劇惡化,扁鵲“望診”判斷準確,說明上文扁鵲而“還走”,實在是事出有因。而一“索”一“逃”,極簡練準確地揭示了蔡桓公病重心急如焚和扁鵲無奈恐懼的心情,最后的“桓侯遂死”,是故事發(fā)展的必然結果,是桓公諱疾忌醫(yī)的必然惡果。
4.學生試背課文,不要求全部能背誦,在于調(diào)動學生認真讀課文的興趣,并將以上分析融入練習背誦中,指導背誦課文。
。┲黝}分析,總結哲理。
1、在學生以濃厚的興趣背誦課文后,過渡到主題思想的分析。
教師提問,蔡桓公的病開始并不重,為什么短短30余天就出現(xiàn)無法醫(yī)治,以至“遂死”的結果?用一個成語概括應是哪個成語?
學生回答成語“諱疾忌醫(yī)”。
2、結合教學目標,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寫作方法,本文按什么順序,以什么線索,層層深入地記敘?這樣寫有什么好處?本文在語言運用上有什么特點?
教師訂正學生回答并總結。按時間的順序,以蔡桓公病情的發(fā)展為線索來組織安排材料。寫扁鵲四次拜見桓公,沒有一個具體日期,作者動用了三個“居十日”,又用了一個“居五日”,簡明清楚地交代了桓公由小疾到大病,由大病到病重,由病重到死亡的發(fā)展過程,層層相連,逐層深入,條理十分清楚,同時使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內(nèi)在邏輯更加密切,增強了說服力。敘事簡練、生動、準確,是本文語言運用方面的特點。本文主要寫了扁鵲和桓公兩個人物,寫扁鵲用了“君有疾在腠理”“君之病在肌膚”“君有病在腸胃”“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等一些結構基本相同的句式,來說明他對桓公病情的精確判斷和高明醫(yī)術。同時,也寫了扁鵲的動作,如“立有間”,說明他觀察快而準,“望桓侯而還走”、“說明他已看到桓公的病“今在骨髓”,已無法挽救。寫桓公的態(tài)度,用語也非常簡練準確,開始用“寡人無疾”“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來說明他盲目自信和對醫(yī)生的偏見;接著又以“不應”“不悅”的神情,進一步表現(xiàn)他的頑固不化。而扁鵲答桓公使者問,幾句話言簡意賅,哲理雋永,深刻地總結了醫(yī)治疾病必須“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的道理。
六、表演一下,自我展示。
1、進入課件的“表演一下”的頁面。熟悉表演的要求。
要求:學生根據(jù)對《扁鵲見蔡桓公》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將整個故事情節(jié)表現(xiàn)出來,有對話,有肢體語言,得體大方,與文章內(nèi)容相符合。
2、演員的安排。
請三位學生上臺表演。
、偬栄輪T表演的角色----蔡桓公,
②號演員表演的角色----扁鵲,
、厶栄輪T表演的角色-----蔡桓公的大臣。
3、學生表演,老師點評!
七、鞏固練習,自我提升。
請學生完成課件“能力培養(yǎng)”頁面中的10個練習題目。課件系統(tǒng)會自動辨別學生所做答案的正確性。(如果時間不夠,課后完成練習)
八、布置作業(yè)
1、背誦并默寫《扁鵲見蔡桓公》。
2、完成課后的“思考與練習”。
《扁鵲見蔡桓公》教學設計5
一、教學目標
1.對照注釋和查字典、詞典,弄懂生字、生詞的讀音及含義。例如:扁、桓、腠、應、還、湯、齊、索、是以等。
2.借助注釋和工具書,在弄懂每句話的基礎上復述故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全文。
3.弄懂本文寫人敘事都是為了闡明道理的“寓理于事”的寫法,并用一兩句話概括課文闡明的哲理。
4.背誦課文。
5.寫一篇讀后感。
二、難點、重點分析
1.課文怎樣描寫扁鵲一次進見桓公的情景和桓公的反應?這有什么表現(xiàn)力量?
分析:扁鵲一次進見桓公,“立有間”,他站著看了桓公一會兒,經(jīng)過細心觀察,準確斷出病情以后,才對桓公說:“君有疾在腠理”,說桓公“有疾”,有點小病,實事求是,毫不夸張。“不治將恐深”,深知如果不治,病情將會發(fā)展!皩⒖稚睢,語氣和緩,勸告桓公及早醫(yī)治,以免小病發(fā)展成大病。
桓公的反應:先是說“寡人無疾”,否認有病,拒絕扁鵲的勸告;再是在扁鵲離開后又對左右的人說“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更表現(xiàn)出對扁鵲說他“有疾”、勸他醫(yī)治的反感,毫無治病之意。
2.課文怎樣描寫扁鵲二次、三次進見蔡桓公和蔡桓公的反應?這有什么表現(xiàn)力量?
分析:扁鵲二次、三次進見蔡桓公:先后指出“君之病在肌膚”、“君之病在腸胃”,準確地斷出了桓公病情的發(fā)展;兩次說出“不治將益深”,表明了深知如果不治,病情將會越發(fā)嚴重;“將益深”,語氣肯定,勸告之中更包含有警告的意味;负畹姆磻;先是在扁鵲兩次警告之下,“不應”,“又不應”,都不回答扁鵲,不理睬扁鵲的警告;后是在扁鵲離開后,兩次“又不悅”,更表現(xiàn)出對扁鵲警告他務必醫(yī)治疾病的不高興,固執(zhí)地毫無治病之意。
3.課文怎樣描寫扁鵲四次進見蔡桓公的情景和蔡桓公的反應?這有什么表現(xiàn)力量?
分析:扁鵲四次進見蔡桓公:先是“望桓侯而還走”,遠遠一望,轉(zhuǎn)身就跑,斷定桓公的病已經(jīng)惡化到了不可救藥,即使桓公此時讓他醫(yī)治,也已無法可施,只好趕快離開。后是對桓公派去問他的人說:“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边@不但說明了桓公已經(jīng)病入骨髓,無法醫(yī)治——自己所以“還走”、不再警告醫(yī)治的原因,而且表明了有病必須及早醫(yī)治的道理。
桓侯的反應:雖然“故使人問之”,也只是由于不明白扁鵲為什么“還走”,而派人去問;而在派去的人回報扁鵲的答話(課文此處虛寫派去的人的回報)以后,卻毫無反應。他仍然沒有動心,始終沒有醒悟。
4.課文寫出了故事什么樣的結局?全文表現(xiàn)了兩個人物的什么特點?
分析:扁鵲在桓公病發(fā)、派人尋找他時,“已逃秦矣”,表明他在第四次進見桓公“還走”后,就逃出了蔡國,以免被桓公叫去治那已經(jīng)沒法醫(yī)治的病,還有得罪的可能。全文表現(xiàn)出他醫(yī)術高明,為人機警。
桓公直到病已不可救藥,渾身劇烈疼痛起來,才派人尋找扁鵲,終致喪命。全文表現(xiàn)出他諱疾忌醫(yī),終致喪命。
5.本文通過敘述故事、刻畫人物,表現(xiàn)了什么中心意思?
分析:本文通過敘述扁鵲和蔡桓公的故事,刻畫這兩個人物,表現(xiàn)了病須及早醫(yī)治、切勿諱疾忌醫(yī)的中心意思。對待疾病如此,凡事都要防微杜漸,為人更要善聽別人的忠告,接受別人的正確意見。這都是學習本文應該獲得的有益啟示,也正是本文表現(xiàn)出的哲理。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知道成語“諱疾忌醫(yī)”嗎?它就出自于《扁鵲見蔡桓公》這則寓言故事。(板書課題)
。ǘ╊}解。
引導學生看注釋①,指名學生讀一遍。教師作如下補充:1.本文節(jié)選自《韓非子·喻老》。韓非與李斯同學于荀子,韓非為人口吃,不善言辭,但善于著書立說,喜歡研究刑名法術的學問,文章邏輯嚴密,說理清楚,又善于運用寓言故事,很有說服力,是戰(zhàn)國時代重要的思想家。他所著的書,集先秦法家學說的大成。2.“喻老”,意思是用比喻來說明老子的觀點。作者敘述扁鵲見蔡桓公的故事,本意是說明老子“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即計劃克服困難,要著手于它還容易的時候,做大事業(yè),要著手于它細微的時候)這一觀點的。3.“寓言”,一詞出于《莊子》。寓有寄托的意思,所謂寓言,就是作者用故事的形式巧妙地表達對人生的認識和感受。這些故事很簡短,含有比喻和象征的意思,蘊含著人類的知識和智慧,是藝術化了的人生哲理。寓言起源于民間,勞動人民用生動、機智的故事寄托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春秋戰(zhàn)國時期,許多思想家和游說之士,大量吸收和借用這類民間故事,作為宣傳自己主張的一種手段,他們進而創(chuàng)作新的寓言故事,以便說理生動、通俗易懂。韓非子是當時最杰出的寓言作家,先秦寓言故事,《韓非子》一書中不僅多而且精彩。如大家熟悉的《濫竽充數(shù)》、《自相矛盾》、《鄭人買履》等等。4.扁鵲為什么又叫秦越人?扁鵲是傳說中上古時代的名醫(yī),而戰(zhàn)國時代秦越人醫(yī)術高明,人們就用扁鵲稱呼他。(余見課文后黑框內(nèi)“古人的名、字、號”)
。ㄈ┮龑W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解釋詞義,并與現(xiàn)代漢語中的該詞進行比較。
間:在“立有間”中,當“一會兒”講;用在表動作的詞語之后,表示動作的時間,F(xiàn)代漢語中常用它的.“中間”義項,表示兩者之間,如同志間、兩山間。
居:在“居十日”中,當“過了”講;用在表時間的詞語之前,表示隔了一段時間,F(xiàn)代漢語中常用它的“住”、“住所”等義項,如同居,故居。
復:在“扁鵲復見”中,當“再”、“又”講,F(xiàn)代漢語“舊病復發(fā)”、“死而復蘇”等常用詞語中的“復”,與此義同。
益:在“不治將益深”中,當“更加”講,F(xiàn)代漢語“精益求精”、“老當益壯”等常用詞語中的“益”,與此義同。
應:在“桓侯不應”中,當“回答”講,F(xiàn)代漢語“應答”、“應聲”等常用詞語的“應”與此義同。
還走:在“扁鵲望桓侯而還走”中,還,同“旋”,當“回轉(zhuǎn)”、“轉(zhuǎn)身”講;現(xiàn)代漢語中的還,無此用法。走,當“跑”講;現(xiàn)代漢語“奔走”、“走馬燈”等常用詞語中的“走”,與此義同;但一般單用一個“走”字,不同此義。
及:在“湯熨之所及也”等句中,當“達到”講,F(xiàn)代漢語“及格”、“及齡”等常用詞語中的“及”,與此同義。
是以:在“臣是以無請也”句中,當“因此”講;是以,即“以是”;以,因為、由于;是,這,此,F(xiàn)代漢語說“因此”,而不說“是以”。
索:在“使人索扁鵲”句中,當“尋找”講,F(xiàn)代漢語“搜索”中的“索”,與此義同。
簡談古代漢語中的通假:通假指古代漢語中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F(xiàn)代漢語中一般不用通假字。
“扁鵲望桓公而還走”句中的“還”,念xuán當“回轉(zhuǎn)”、“轉(zhuǎn)身”講,是“旋”的通假字。
“湯熨之所及也”句中的“湯”,念tàng當“用熱水悟”講,是“燙”的通假字。
“火齊之所及也”句中的“齊”,念jì,當“藥劑”講,是“劑”的通假字。
。ㄋ模┲付▽W生一人口譯課文,從開頭譯至第二句“桓侯又不應”。
扁鵲進見蔡桓公,站著(看了蔡桓公)一會兒,說道:“您的皮膚紋理間有點小病,不醫(yī)治恐怕要加重!被负钫f:“我沒有病!北怡o離開后,桓侯(對左右的人)說:“醫(yī)生喜歡給沒病的人治病,把這(治好“病”)作為(自己的)功勞!边^了十天,扁鵲又進見,(對桓侯)說:“您的病已到了肌肉里,再不醫(yī)治,將會更加嚴重!被负顩]有回答(不理睬扁鵲)。扁鵲(只好)走了,桓侯又很不高興。過了十天,扁鵲又進見,(對桓侯)說:“您的病已到了腸胃,再不醫(yī)治,將會更加嚴重!被负钸是沒有回答(不理睬扁鵲)。扁鵲(只好又)走了,桓侯又很不高興。
指定學生一人口譯課文,從“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譯至末尾。過了十天,扁鵲(進見時)遠遠地看了桓侯一眼,轉(zhuǎn)身就跑;负钐匾馀扇巳査槭裁磁埽,扁鵲說:“皮膚紋理間的病,熱水悟,藥劑敷,可以達到、治好;肌肉里的病,針灸,可以達到、治好;腸胃里的病,火劑湯藥,可以達到、治好;骨髓里的病,那是司命神管的,(醫(yī)生)沒辦法了。(桓侯的。┈F(xiàn)在到了骨髓,我因此不再說話了!边^了五天,桓侯渾身疼痛,派人去尋找扁鵲,(扁鵲)已逃到秦國去了。桓侯就死了。
。ㄎ澹┓治隼斫庹n文內(nèi)容。
1.請兩名學生用講故事的方式介紹這篇課文的內(nèi)容。(其余學生對講的有訛錯或疏漏的詞句加以糾正或補充,教師注意及時肯定或指正。)
2.提問: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記敘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結局的?找出有關的詞句來說明。是按時間先后順序組織安排故事情節(jié)的。如:扁鵲見蔡桓公——居十日,扁鵲復見!邮,扁鵲復見!邮,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游迦铡负钏焖馈
3.從課題看,本文描寫刻畫了兩個人物——扁鵲和蔡桓公。課文一共寫了幾次扁鵲見蔡桓公?這兩個人物各自的性格特征是如何體現(xiàn)出來的?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可以把課文分為哪幾個層次?本文寫人敘事為闡明什么道理?(學生深入讀課文,整理答案,教師請2~3名學生交流自己整理的答案,然后歸納分析:本文用簡潔、傳神的描寫刻畫了扁鵲和蔡桓公兩個人物形象。一共寫了扁鵲四次見桓公的情形。一見桓公,“立有間”寫扁鵲細心觀察桓公,“君有疾在腠理”寫他準確診斷桓公病情,“不治將恐深”是和緩的規(guī)勸語氣,指出不治的后果。而桓侯答曰“寡人無疾”,固執(zhí)、自信的形象躍然紙上!搬t(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這是對醫(yī)生的反唇相譏。二見桓公,三見桓公,扁鵲用“在肌膚”,“在腸胃”指出桓公病情加重,“不治將益深”,語氣肯定,規(guī)勸中含著警告?墒腔负钊匀弧安粦,“不悅”,冷冰冰的拒醫(yī)生于千里之外?梢娀腹M疾忌醫(yī)已到了何等嚴重的程度。由于扁鵲三見桓公都沒有分析病情、介紹療法的機會,所以桓公的病拖延了治療的良機,最終“在骨髓”,“無奈何也”。難怪扁鵲四見桓公,轉(zhuǎn)身就跑,這“望桓侯而還走”的動作,間接寫出桓公病情嚴重的程度。“已逃秦矣”既表現(xiàn)扁鵲對桓公不可救藥的病情診斷的準確,又寫出他的機警;负钍谷藛柋怡o并非覺醒,只是對“還走”不理解,桓公臨死才“索”扁鵲,當然無濟于事了!盎负钏焖馈边@是諱疾忌醫(yī)的必然結果。
這個寓言故事可分三層。第一層(“扁鵲見蔡桓公”至“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公不聽扁鵲忠告;第二層(“桓公使人問之”至“臣是以無請也”)扁鵲指出桓公的病已不可救藥;第三層(“居五日”至末句)桓公病死。
本文寫人敘事是為了闡明道理的。桓公園諱疾忌醫(yī)致死的故事具有明顯的勸喻色彩,它告誡人們:要正視自己的缺點錯誤,不能拒絕批評幫助。對待自己的缺點和錯誤,應該防微杜漸。
4.本文的寫作特色。(1)鮮明的對比。扁鵲的善意規(guī)勸與桓公的諱疾忌醫(yī)形成對比,對比的目的在于揭示諱疾忌醫(yī)者的可悲可鄙。(2)語言的準確、鮮明、生動。如:扁鵲一見桓公“立有間”,“有間”即有一會兒,寫出扁鵲留心仔細“望診”的情形!安恢螌⒖稚睢薄ⅰ安恢螌⒁嫔睢,前者為和緩的規(guī)勸語氣,后者語氣肯定,規(guī)勸中含著警告。“寡人無疾”傳神地寫出了桓公的固執(zhí)、自信,“不應”,“不悅”又寫出了桓公的傲慢自恃、諱疾忌醫(yī)的神態(tài)。“還走”寫出了扁鵲的機警,從側面反襯了他的診斷的準確;“索”勾畫出桓侯病入膏盲時怕死著急的心態(tài)。
。┚毩暎ㄕn文后練習可在課堂上結合講讀時完成,也可印發(fā)講義)。讀本文或下列寓言故事,寫一篇讀后感,600字左右。
自相矛盾韓非子
人有鬻(賣)矛與楯(同“盾”)者,譽其楯之堅:“物莫能陷(刺破、刺穿)也。”俄而(不久,一會兒)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物無不陷也!比藨唬骸耙宰又葑又畼J何如?”其人弗能應也。以為不可陷之楯與無不陷之矛,為名不可兩立也。
。ㄟ@則寓言揭示了嘩眾取寵,任意夸大其辭,背離了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就會陷入思維混亂、自相矛盾、不能自拔的可笑境地。
鄭人買履韓非子
鄭人有欲買履(鞋子)者,先自度(量)其足,而置之其坐(座位),至之市(集市),而忘操(拿)之。已得履,乃曰:“吾忘其度。”反(同“返”)歸取之。及反,市罷(散),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寧可)信度,無自信也!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要注重實際,把事物的本身作為研究問題的出發(fā)點。否則,就會本末倒置,弄出“寧信度,無信足”的笑話。)(齊維初)
《扁鵲見蔡桓公》教學設計6
一、設計說明
語文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將《扁鵲見蔡桓公》安排在九年級上冊,把它處理為一篇略讀課文。課文通過敘述扁鵲為蔡桓公四次診病、蔡桓公四次諱疾忌醫(yī)的故事,揭示了一個人要正視自己的缺點錯誤,不要拒絕批評幫助的道理。這篇內(nèi)容淺顯的故事有一定的諷喻和勸誡色彩,今天讀來仍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教學中宜以學生自讀、自悟為主,教師引導為輔,重在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
二、教學目標
1.掌握常用實詞的讀音和意義,積累文言詞語。
2.多角度發(fā)掘課文的寓意,進行個性化解讀。
3.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分角色朗讀課文,并向課外拓展。
三、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導入一:(板書“扁鵲見蔡桓公”)剛才老師寫“扁鵲見蔡桓公” 這個題目時,一定有同學在想:扁鵲和蔡桓公是什么人?他們是什么關系?扁鵲見蔡桓公后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情?下面就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一起學習第六單元22課。
導入二:老師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你生病了,父母會怎樣做?……大家說得不錯,有病求醫(yī)是基本的生活常識,可是就有人明知自己有病,也有條件醫(yī)治,卻因拒絕接受治療最后死去。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我們一起學習第六單元22課。(板書“扁鵲見蔡桓公”)
。ǘz查預習
1.請學生介紹韓非、《韓非子》和扁鵲,其他同學簡要評價。
2.學生交流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教師總結歸納并板書。
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1)熟讀課文(學習生字詞,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
(2)疏通課文(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疏通課文,積累相關詞語)。
。3)理解主旨(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誦讀課文,以理解課文的主旨)。
。4)積累背誦(在字正腔圓地誦讀課文、理解課文主旨的基礎上背誦全文,但本課不要求背誦)。
。ㄈ⿲W法實施
1.熟讀課文
(1)初讀課文,要求自由朗讀,借助注釋和工具書學習字詞。
。2)自讀檢測(利用大屏幕檢測自讀效果)。
、俳o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桓公(huán) 腠理(còu)
湯熨(wèi)骨髓(suǐ)
遂死(suì) 還走(xuán)焐熱(wù)
、诮o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組詞:
間 好 應 熨 還
、劢o下列通假字注音并釋義:
湯:音tànɡ,現(xiàn)在寫為“燙”。
齊:音jì,現(xiàn)在寫為“劑”。
。3)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評價。
。4)師生分段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斷句正確,語速恰當。
2.疏通課文
。1)再讀課文,疏通文意。在比較流利地朗讀的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疏通課文大意,小組學習中遇到的`難題放到全班討論解決。
。2)全班交流,補充、完善小組學習的不足。
3.理解主旨
。1)請學生提出學習本課應該解決的問題。(教師可提示:①提出問題的角度:“略讀課文”和“寓言故事” ;②提出問題的依據(jù):“單元說明”和“思考與練習”。)
(2)師生一起歸納本課應重點解決的問題:扁鵲和蔡桓公是什么樣的人?蔡桓公為什么會死掉?這篇課文有什么寓意?
。3)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解決上面三個問題。要求組長負責組織討論,做好組內(nèi)分工,推薦代表在全班交流,教師點撥。
。4)每組派代表在黑板上分別用一個詞語概括回答問題。
扁鵲:神醫(yī)。
蔡桓公:剛愎自用(固執(zhí)己見)。
蔡桓公的死因:諱疾忌醫(yī)。
寓意:防微杜漸。
(四)分角色朗讀
可以采用師生、小組、男女生等不同形式分角色朗讀課文。
(五)積累拓展
大屏幕顯示《北人啖菱》:
北人生而不識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殼入口;蛟唬骸班⒘忭毴。”其人自護所短,曰:“我非不知,并殼者,欲以清熱也!眴栒咴唬骸氨蓖烈嘤写宋锓瘢俊贝鹪唬骸扒吧胶笊,何地不有!”
1.自由朗讀《北人啖菱》。
2.復述《北人啖菱》的故事。
3.《北人啖菱》有什么寓意?(可作為作業(yè)課后完成)
。┎贾米鳂I(yè)
《扁鵲見蔡桓公》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及重點]
1.初步理解要正視自己的缺點錯誤,不能拒絕批評幫助的人生哲理。
2.理解古今詞義的差別。
3.理解積累文言詞語,理解句意、文意。
[教學課型及課時]
1.教讀課
2.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聽說過神醫(yī)扁鵲嗎?他名叫秦越人,因為醫(yī)術高明,所以人們用我國上古時代名醫(yī)扁鵲的名字來稱呼他。有一次扁鵲行醫(yī)到虢(gu6)國,虢國的太子病死了,正準備下葬。扁鵲問明了太子的病情后,斷定并沒有死,還能救治。這使虢國的國君大為驚喜。扁鵲先用針刺療法,一會兒,太子就蘇醒了。接著又用藥物炒熱,敷在太子的脅下,一會兒,太子就站了起來。最后他又配湯藥給太子喝,僅服了二十天,太子就完全康復了。這簡直是起死回生!但是對這位名醫(yī)的醫(yī)術也有不相信的,蔡國的國君蔡桓公就是這樣。他起初只有一點小毛病,但不信扁鵲的診斷,不肯就醫(yī),結果病情逐漸加重導致最后死亡。我們課本中收了這則故事,現(xiàn)在我們就來共同學習這篇文章《扁鵲見蔡桓公》。(板書題目及作者)
二、交流有關《韓非子》的'知識
。▽W生在班上交流: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資料。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
本文選自《韓非子*喻老》。韓非是戰(zhàn)國末年韓國的公子,喜歡研究刑名法術的學問,是戰(zhàn)國時代重要的思想家。他所著的書,集先秦法家學說的大成。是法家學派的代表人物,《韓非子》是韓非的重要著作。
三、教學新課
(一)、明確教學目標及重點(略)
(二)、整體感知
教師范讀一遍課文,然后讓學生。輕聲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能把課文順暢的讀下來之后,放聲朗讀。
。ㄈ⿴熒餐辛曊n文
(以學生自主探究討論為主,教師只點撥要點即可)
1.課文告訴給我們一個什么故事?哪位同學給大家講一下?
(指名學生講故事,教師適當點撥、點評)
明確:應區(qū)分掌握的文言詞疾:小病。捍蟛∽吖帕x:跑今義:行走
復古義:再一次今義:重復益古義:更加今義:有好處
索古義:尋找今義:繩索
2.讓學生改編故事,并大聲背誦課文。然后,讓學生編排課本劇并進行表演。
3.你覺得扁鵲和蔡桓公各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明確:⑴扁鵲是一個醫(yī)術高超、對病人診斷細心、并能善意規(guī)勸病人的神醫(yī)。
、撇袒腹且粋固執(zhí)己見、盲目自信、諱疾忌醫(yī)的人。
4.討論:蔡桓公最終因諱疾忌醫(yī)而死,從他身上你能吸取哪些教訓?
明確:學生可能回答:⑴要正視自己的缺點錯誤,不能拒絕批評幫助。⑵有病須早治,切勿諱疾忌醫(yī)。⑶切勿拒絕忠告,不可主觀猜忌。⑷對待禍患要敢于正視,要防微杜漸(言之成理即可,教師應及時肯定學生的意見)
5.你在生活中有沒有諱疾忌醫(yī)的經(jīng)歷,你是怎么做的?(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適當點評及肯定)
『布置作業(yè)』
請同學們根據(jù)課文給你的啟發(fā)寫一篇讀后感,題目自擬,下節(jié)課集中展示交流。
【《扁鵲見蔡桓公》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扁鵲見蔡桓公教案09-16
扁鵲見蔡桓公教案02-25
讀《扁鵲見蔡桓公》有感04-21
扁鵲見蔡桓公的讀后感04-13
扁鵲治病教學設計06-01
扁鵲治病教學設計01-01
扁鵲治病教學設計15篇04-19
扁鵲治病教學設計模板(通用6篇)04-24
扁鵲治病教學反思03-25
扁鵲治病教學反思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