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教師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師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師教學設計1
一、融入情景——讓作業(yè)充滿生機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課程的內(nèi)容“應當是現(xiàn)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的……”。在作業(yè)設計時,把豐富知識、發(fā)展思維寓于趣味之中,讓生動有趣的作業(yè)取代單調(diào)乏味的作業(yè),以激發(fā)學生的作業(yè)興趣。如教學《分數(shù)的加法和減法》后,布置這樣一道作業(yè)題:高老師計劃用2小時批改作業(yè)和備課,實際批改作業(yè)用了1小時30分,備課用了6/5小時。請問高老師有沒有按時完成任務?
把知識點融在情境之中,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興趣愛好、知識掌握情況,靈活運用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學生愿做、樂學。
二、自主編寫——讓作業(yè)豐富多彩
《課標》指出:“學生是數(shù)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shù)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作業(yè)設計中,我們可以根據(jù)教學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放手讓學生自己設計、編寫作業(yè)題,使學生學會思考、學會提問。如教學“倒數(shù)的認識”一課后,學生基本掌握倒數(shù)的概念和求倒數(shù)的方法。這時,教師引導說:“同學們,今天高老師把布置作業(yè)的任務交給你們,你們打算為這節(jié)課設計怎樣的作業(yè)?”學生們都興致勃勃地參與到作業(yè)設計中來,而且設計的作業(yè)遠比教師布置的作業(yè)要豐富多彩。如:生1:進一步弄清什么叫互為倒數(shù),怎樣求一個數(shù)的互為倒數(shù)。生2:先寫幾個數(shù),然后寫出這幾個數(shù)的倒數(shù)。生3:跟同學繼續(xù)討論0和1的倒數(shù)情況。生4:找出小數(shù)、帶分數(shù)的倒數(shù)。對于完成自編的作業(yè),學生不僅樂意,而且全身投入,作業(yè)質(zhì)量高,既較好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為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三、加強應用——讓作業(yè)回歸生活
《課標》指出:“要讓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數(shù)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xiàn)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痹谧鳂I(yè)設計時,應注重從實際生活中提煉出數(shù)學問題,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去體驗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如學習“長方體的表面積”一課后,可設計這樣的作業(yè):1)收集幾個長方體包裝盒,分別測量計算出用料面積;2)將10盒香煙包裝成一條,你能設計出幾種不同的包裝方法,你認為哪種方法最合理,為什么?3)到超市做一次調(diào)查,看看超市里的一條(10包)香煙是怎樣包裝的,為什么要這樣包裝?通過這樣的作業(yè),學生進一步了解了數(shù)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加深了對數(shù)學價值的認識,實踐應用能力也不斷得到提高。
四、自主選擇——讓作業(yè)滿足差異
《課標》基本理念指出:“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每個學生都有豐富的知識體驗和生活積累,每個學生都會有各自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了避免出現(xiàn)“會了、懂了繼續(xù)做,不會、不懂卻不做”的現(xiàn)象,教師在布置作業(yè)時,就要根據(jù)每個層面學生的需求設計作業(yè),讓不同水平的學生自主選擇,給學生作業(yè)“彈性權”,實現(xiàn)“人人能練習,人人能發(fā)展”。一般情況下,教師為學生提供“A、B、C”三類作業(yè),供學生自由選擇。
教師教學設計2
教學評價的目的在于收集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學設計對教師、學生的作用。以印證教學設計的合理性。教學設計的評價形式主要有形成性評價和終結(jié)性評價兩種。教學設計的評價內(nèi)容。一可以對教學的每一步設計進行評價,看是否符合學生學習的規(guī)律,以提高教學設計的科學性與可行性,這是教學設計的形成性評價;二要對設計實施效果進行評價。以便于查找教學設計的不足。以利于今后的教學設計。形成良性循環(huán)。這是教學設計終結(jié)性評價;三是教學設計實施中的評價。觀察學生反應。隨時調(diào)整,這是課堂教學生成性的表現(xiàn)。也是教學設計的形成性評價。
教學設計的`評價方法主要有觀察、調(diào)查和分析。
一、分層次區(qū)域創(chuàng)新
教育教學設計形成性評價教學過程是動態(tài)生成的,因此,教學設計方案的實施不是貫徹計劃,要根據(jù)活動情景進行調(diào)整。導致調(diào)整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生的反應。分層次區(qū)域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設計實施不允許教師忽視學生的存在而一味地按預設的教學設計程序“走”下來。要及時評價。及時調(diào)V.這是教學設計實施中的形成性評價。
分層次區(qū)域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設計調(diào)整的依據(jù):
(一)學生參與狀態(tài)
第一觀察學生是否全員參與學。教學要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使每個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快樂。獲得心智的發(fā)展。
第二觀察是否有些學生還參與教。把教與學的角色集于一身。
第三觀察學生是否情緒參與。有無適度的緊張感和愉悅感。
第四觀察學生是否思維參與,看學生是否敢于提出問題、發(fā)一表見解,看問題與見解是否有挑戰(zhàn)性與獨創(chuàng)性。
(二)學生交往狀態(tài)第一觀察課堂上是否有多邊、豐富、多樣的信息聯(lián)系與信息反饋。
第二。觀察課堂上的人際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圍。
第三。觀察學生交往的有效性。
(三)學生生成狀態(tài)
第一,觀察學生是否都各盡所能,并學有所得,感到踏實和滿足。
第二,觀察學生是否對后繼的學習更有信心,感到輕松,即產(chǎn)生了興趣,教師的成功莫過于使他的學生都喜歡學習,學習他所教的學科。而不討仄、懼怕與逃避。
第三,觀察學生是否獲得了本內(nèi)容以外的知識。現(xiàn)代課堂中。課堂知識包括教科書提供的知識、教師個人的知識和師生互動產(chǎn)生的知識。
第四,觀察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有沒有相應的發(fā)展。
二、終結(jié)性評價
在教學設計后期階段要進行終結(jié)性評價,以收集教學設計所產(chǎn)生的學習效果的證據(jù)。終結(jié)性評價主要從設計本身和教學設計實施后取得的效果兩個方面來評價。對照學生實際學習效果努力查找教學設計中的閃光之處、不足之處。分析不足的原因。下一步需要如何改進,本次設計對今后的教學設計有何啟發(fā)。形成教學設計的良性循環(huán)。
終結(jié)性評價主要運用調(diào)查和分析的方法獲得評價資料。調(diào)查指向?qū)W生及聽課的老師等作調(diào)查,其中學生的反饋意見是最重要的。調(diào)查內(nèi)容教師可按自己教學的情況自定。分析指教師根據(jù)調(diào)查及觀察獲得的信息資料對教學設計進行理性反思與剖析。學習效果分析側(cè)重于學生創(chuàng)新素質(zhì)的提高。
教師教學設計3
一、開始部分
這是體育學科試講不同于其他學科的一個具有標志性的環(huán)節(jié)。所謂的開始部分,內(nèi)容即課堂常規(guī),主要目的是為了在上課之前,集合整隊,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進入到課堂狀態(tài),其次,強調(diào)紀律和注意事項,為接下來的上課訓練做好準備。需要注意的是,很多面試考生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不重視,以為只要授課時把動作講好就萬事大吉,其實并不是。我們都知道,面試是一種考察面試者能力素質(zhì)的一種形式,但是它絕不流于形式,而是不僅看重內(nèi)在,更關注的是整體的教師素養(yǎng),說白了,也就是看面試者是否具有一個體育教師應有的樣子。于是,我們需要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從聲音,狀態(tài),口令流暢度、正確性等幾方面加以注意。聲音要響亮,干脆、擲地有聲;狀態(tài)要飽滿,干練、精神抖擻;口令順序要正確,動令預令要喊準。宣布授課內(nèi)容,對學生的一些服裝檢查,紀律的強調(diào),見習生的安排要到位,語言簡潔。
二、準備部分
兩個目的:一是熱身,降低肌肉粘滯性;二是聯(lián)系,更好過渡到教學。一般來說,最基本的可以選擇熱身跑,但是在這里需要注意,熱身跑有的考生在試講的時候喜歡選擇體委帶跑,更有甚者,開始部分都選體委代理整隊,那真是救不了你。眾所周知,面試就是展示自己的時候,需要將平時體委做的事自己做出來。所以,要自己喊整個跑步走-一二一……-立定的口令。(同時還要注意,自己要是跑的話,要跑正確,否則會很尷尬)。
其次就是徒手操活動,一般來說,從小學高學段開始就可以做。在此需要注意三個問題:一是時間;二是節(jié)拍;三是動作。首先,由于面試時間都相對較短,總體來說10分鐘左右,因此不能做四個八拍,每節(jié)做一個八拍即可;其次,既然是節(jié)拍,就要喊得有節(jié)奏,不能呆板;最后是動作的正確及連貫。
然后可以在本節(jié)課主內(nèi)容的基礎上創(chuàng)編一個體育游戲。這些游戲要貼合“主教學內(nèi)容”,往往能起到提前讓學生感知本節(jié)課技術動作需要注意的問題,或者可以起到“穿針引線”的良好作用。或者可以選擇一些針對性的素質(zhì)訓練也是可以的?傊,準備活動既要做到有趣,還要科學,有相關性。
三、基本部分
(一)新課導入
好的導入是成功的'一半。導入在教資面試、教師招聘面試和筆試的教學設計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好的導入能讓考官耳目一新,甚至影響到你的考試分數(shù)。體育教師在每節(jié)課的開頭要向?qū)W生交待清楚課題和課的內(nèi)容。
(二)示范教學
這里提供兩個授課思路:一是常規(guī)性教學;二是發(fā)現(xiàn)式教學。
常規(guī)性教學一般就是先帶著問題進行整體示范,然后分解示范并講解動作要領。這種方式的好處是簡單易操作,不需要考慮那么多,設計很多問題,但是同時就暴露出了新課改下的缺陷,不具有更好的啟發(fā)性。舉個例子:魚躍前滾翻,在新課講解時先做整體示范,并讓學生觀看圖片,從前滾翻復習開始,讓學生嘗試說出與前滾翻的不同之處,以及具體該如何做到的方法。
發(fā)現(xiàn)式教學是比較有目的地采取一些問題引導,以及活動的安排,逐漸靠近新課的內(nèi)容教學,它跟準備活動不同,舉個簡單的例子:足球腳背正面踢球,前提是之前學習過足球腳內(nèi)側(cè)踢球,但是由于腳內(nèi)側(cè)踢球在力度和速度上都不能滿足要求,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用腳的背部擊球會產(chǎn)生怎樣的效果,以此來激發(fā)學習興趣,并在學生的嘗試練習中發(fā)現(xiàn)問題進行點撥教學。達到啟發(fā)目的。
分解示范講解時要做到語言簡潔規(guī)范,使用標準專業(yè)術語,但是要為學生做通俗易懂的解釋,既體現(xiàn)專業(yè)性,還體現(xiàn)指導性。講解配合動作,放慢速度,必要可以做兩遍。
(三)練習指導
練習部分抓住兩個關鍵詞:一個是循序漸進,一個是及時糾錯指導。
循序漸進其實就是為了讓學生在練習時不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這樣的方式去練習動作,一般體育的項目動作都是可以分解教學,那么練習時也要分解練習,而不是一開始就是練習整套動作,這樣不利于形成很好的動作認知。
(四)游戲比賽
為了檢驗學習效果,或者說更加體現(xiàn)課堂的活動性和趣味性以及合作與競爭性,在練習結(jié)束之后,通常要安排游戲或者比賽,結(jié)合課程內(nèi)容,講清規(guī)則,安排有序。
四、結(jié)束部分
結(jié)束部分也叫整理活動,主要目的是解除課程基本部分所造成的心理、生理上的緊張狀態(tài)。通常采用集體游戲或放松操等。
教師教學設計4
設計理念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組織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把學生作為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教育主體,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為此我精心設計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課件、生字卡片及偏旁卡片的展示,采用各種新穎有趣的教學方法,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本節(jié)課能快樂地、自主地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篇瑯瑯上口的韻文,也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小兒歌,“一個大,一個小;一邊多,一邊少”通過簡單的比較,不僅向?qū)W生展示了黃牛、小貓、鴨子、小鳥四種可愛的動物,還向?qū)W生展示了蘋果、棗子、杏子、桃子四種好吃的水果。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認識并會讀本課的12個生字,認識2個偏旁“犭”(反犬旁)和“鳥”(鳥字旁),認識并會讀農(nóng)家小院圖下的8個詞語。
2.知道“大──小”“多──少”兩對意思相反的詞語,了解量詞“群”、“顆”、“堆”等的意思,學習正確使用量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1.在識字教學中,師生互動,靈活地運用多種識字方法,記字形、記字義,讓學生掌握生字。
2.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形象地感受農(nóng)家小院的景象,初步感知對具體事物的比較。
3.量詞運用于教學中,圖文相連,結(jié)合兒歌的學習多讀多練。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留心觀察生活的好習慣,感受農(nóng)家的田園生活情趣。
教學重點
認識并會讀本課的12個生字,認識2個偏旁“犭”(反犬旁)和“鳥”(鳥字旁),認識并會讀農(nóng)家小院圖下的8個詞語。
教學難點
知道“大──小”“多──少”兩對意思相反的詞語,了解量詞“群”、“顆”、“堆”等的意思,學會正確使用量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方法
講授法
教學準備
課件、生字卡片及偏旁卡片
課時安排
共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舉例導入,揭示課題
1.師:同學們一起看大屏幕,老師問,學生答。
2.教師小結(jié):由此可見大小、多少都是通過比較才能得知的,那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識字(二)的第7課《大小多少》。
3.教師板書課題,全班學生齊讀兩遍。
4.師:有一對反義詞就藏在題目中,“大──小”“多──少”。像這樣表示意思相反的詞叫反義詞。
二、初讀韻文,認讀生字
1.初讀課文,教師提出學習要求:請同學們打開語文書翻到第68頁,借助拼音自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圈出本課的生字,另外,讀的.時候既不要丟字,也不要加字。
2.認讀生字。
duō shǎo huánɡ niú zhī māo
多少黃牛只貓
biān yā pínɡ ɡuǒ xìnɡ táo
邊鴨蘋果杏桃
(1)師指出應該注意的問題。
在字音上,“邊”是前鼻韻母,“黃、蘋、杏”都是后鼻韻母,“少、只”都是是翹舌音,“多、黃、邊、果”都是三拼音節(jié),“只”是整體認讀音節(jié),“少、只”都是多音字,要提醒學生注意讀準確!疤O、杏、桃”都是植物,所以“蘋”的偏旁是草字頭,“杏”的偏旁是木字頭或木字旁,“桃”的偏旁是木字旁!柏垺钡淖筮吔小搬搿保ǚ慈裕,“鴨”的右邊叫“鳥”(鳥字旁)。
。2)跟著老師讀。
(3)跟著小老師讀。哪位小老師愿意帶著大家讀一讀?(指名帶讀)。
三、創(chuàng)設情境,看圖學詞
1.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环恋膱D畫,看課件上的農(nóng)家小院圖。問:這是一個農(nóng)家小院,看完圖后,說說農(nóng)家小院里有些什么。
2.學生回答后總結(jié):有蘋果樹、棗樹、鴨子、黃牛、小貓、小鳥,桌子上還有桃子和杏子。
3.認讀帶拼音的詞語。
huáng niú xiǎo māo yā zi xiǎo niǎo
黃牛小貓鴨子小鳥
píng guǒ zǎo zi xìng zi táo zi
蘋果棗子杏子桃子
。1)師指出應該注意的問題。
詞語的朗讀首先要強調(diào)讀準字音,比如“鴨子”、“棗子”、“杏子”、 “桃子”中的“子”要讀成輕聲,棗是平舌音,子既是平舌音也是整體認讀音節(jié)。
。2)讓學生拼讀圖下的8個詞語。在讀后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第一行詞語都是動物的名稱,第二行詞語都是水果的名稱。
(3)看著圖下的8個詞語分別找一找圖畫上的動物和水果,找到后跟它們都分別打聲招呼。
4.去掉拼音讀詞語。
黃牛小貓鴨子小鳥
蘋果棗子杏子桃子
。1)男女生比賽讀。
(2)全班同學一起讀。
四、圖文結(jié)合,學習韻文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把剛才讀的字詞朋友帶入文中,看全文一共有幾節(jié)?(4節(jié)),標出每一節(jié)的序號。每一節(jié)有幾句話?(1句話),全文共有幾句話?(4句話),哪兩節(jié)比大?(第一節(jié)和第三節(jié)),哪兩節(jié)比多少?(第二節(jié)和第四節(jié))。
2.找四個同學分別讀課文的第一節(jié)、第二節(jié)、第三節(jié)和第四節(jié)。
3.課件出示第一節(jié),學習第一節(jié)。
。1)誰大誰?(黃牛大貓。S牛和貓比什么?(黃牛和貓比大小),誰和誰比大。浚S牛和貓比大小)。
。2)認識文中的量詞,數(shù)牛的時候可以一頭一頭地數(shù),數(shù)貓的時候可以一只一只地數(shù),“頭”和“只”都是量詞,像這樣表示事物數(shù)量的詞叫做量詞,分別在量詞“頭”和“只”的下面畫橫線。
(3)師:一個大,一個小,一什么黃牛一什么貓?生:一個大,一個小,一頭黃牛一只貓。
。4)去掉第一節(jié)的文字,看圖讀第一節(jié)。
4.課件出示第二節(jié),學習第二節(jié)。
。1)誰多誰少?(鴨子多鳥少),鴨子和鳥比什么?(鴨子和鳥比多少),誰和誰比多少?(鴨子和鳥比多少)。
。2)認識文中的量詞,你從哪個字看出鴨子多?(群)。用“群”數(shù),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數(shù)量多,聚在一起)!昂芏嘀圾喿印被颉昂脦字圾喿印痹谝黄穑梢哉f成“一群鴨子”。除了一群鴨子還可以說一群什么?(一群小雞、一群小孩、一群白鵝)!叭骸币话阄覀兌加迷趧游锷砩。同一物品可以使用不同的量詞,如:一群鴨子,一只鴨子;一只鳥,一群鳥!叭骸焙汀爸弧倍际橇吭~,分別在量詞“群”和“只”的下面畫橫線。
。3)師:一邊多,一邊少,一什么鴨子一什么鳥?生:一邊多,一邊少,一群鴨子一只鳥。
。4)去掉第二節(jié)的文字,看圖讀第二節(jié)。
5.課件出示第三節(jié),學習第三節(jié)。
。1)誰大誰小?(蘋果大棗。,蘋果和棗比什么?(蘋果和棗比大。,誰和誰比大小?(蘋果和棗比大。
。2)認識文中的量詞,數(shù)蘋果的時候可以一個一個地數(shù),除了一個蘋果,我們還可以說一什么蘋果?如:一筐蘋果,一箱蘋果,一籃蘋果。
數(shù)棗的時候可以一顆一顆地數(shù),除了一顆棗,我們也可以說一筐棗,一箱棗,一籃棗。
顆”和“棵”這兩個字都讀kē,是同音字,但意思不同。“顆”是頁字旁,“顆”多指圓形或顆粒的東西,用在比較小的東西上面,如:一顆星,一顆心,一顆珍珠,你還會說一顆什么?(一顆露珠、一顆水珠、一顆寶石、一顆鉆石等)!翱谩笔悄咀峙裕翱谩倍嘤糜谥参,如:一棵大樹,一棵小草,你還會說一棵什么?(一棵桃樹、一棵柳樹、一棵小樹、一棵禾苗等)。
“個”和“顆”都是量詞,分別在量詞“個”和“顆”的下面畫橫線。
(3)師:一個大,一個小,一什么蘋果一什么棗?生:一個大,一個小,一個蘋果一顆棗。
(4)去掉第三節(jié)的文字,看圖讀第三節(jié)。
6.課件出示第四節(jié),學習第四節(jié)。
。1)誰多誰少?(杏子多桃少),杏子和桃比什么?(杏子和桃比多少),誰和誰比多少?(杏子和桃比多少)。
。2)認識文中的量詞,你從哪個字看出杏子多?(堆)。用“堆”數(shù),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數(shù)量多,緊緊地疊在一起)!霸S多杏子”可以說成“一堆杏子”,杏子可以一堆一堆地數(shù),還可以怎樣數(shù)?(一個杏子,一箱杏子,一筐杏子等),數(shù)杏子時用“堆”,你還知道一堆什么?(一堆蘋果,一堆棗,一堆桃子,一堆橘子,一堆花生,一堆樹葉等),桃子除了可以一個一個地數(shù),也可以一堆一堆地數(shù),一箱一箱地數(shù),一筐一筐地數(shù)!岸选焙汀皞”都是量詞,分別在量詞“堆”和“個”的下面畫橫線。
。3)師:一邊多,一邊少,一什么杏子一什么桃?生:一邊多,一邊少,一堆杏子一個桃。
。4)去掉第四節(jié)的文字,看圖讀第四節(jié)。
五、朗讀韻文,體會韻味
1.課件出示量詞下畫橫線的課文。
2.我們這篇課文是一篇韻文,韻文是講究格律的,甚至大多數(shù)要使用相同韻母的字作句子結(jié)尾,以求押韻的文體或文章,我們這篇課文每一行的最后一個字就都使用了相同的韻母ao,韻文淺顯易懂,節(jié)奏感強,瑯瑯上口,非常適合兒童朗讀,朗讀的時候,就要把這篇韻文讀得很好聽,要讀出節(jié)奏感。
。1)聽老師一邊拍手一邊讀。
。2)全班學生一邊拍手一邊讀。
六、根據(jù)圖畫試背兒歌
我們這篇課文不僅是一篇瑯瑯上口的韻文,也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小兒歌。
1.全班學生根據(jù)每一幅圖畫試背兒歌。
2.全班學生把四幅圖畫連起來試背兒歌。
七、課堂總結(jié)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學生說。老師總結(jié):今天我們認識并會讀本課的12個生字了,認識了2個偏旁“犭”(反犬旁)和“鳥”(鳥字旁),已經(jīng)會讀農(nóng)家小院圖下的8個詞語了,我們學習了課文,認識了“大──小”“多──少”兩對反義詞,認識了文中的量詞,還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
八、布置作業(yè)
1.用量詞說一說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如:一條魚等。
2.回家后把今天學的課文讀給爸爸媽媽聽。
九、板書設計
7大小多少
黃牛貓鴨子鳥
蘋果棗杏子桃
教師教學設計5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1、學習運用科學探究的方法進行學習,在與他人的合作中體驗實驗探究的快樂。
2、了解SO2的性質(zhì)和用途,初步學會設計實驗進行探究的技能。
3、培養(yǎng)實驗設計、觀察、分析能力,訓練知識應用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SO2的化學性質(zhì)、可逆反應
難點:SO2的化學性質(zhì)、可逆反應
教學工具
實驗儀器、多媒體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ㄓ枚嗝襟w播放當天的空氣質(zhì)量日報)
師:請看當天空氣質(zhì)量日報的污染指數(shù)及首要污染物、空氣質(zhì)量級別、空氣質(zhì)量狀況。
生:首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
師:今天我們共同討論關于二氧化硫的問題。
[板書]第三節(jié)硫和氮的氧化物
一、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實物展示]粉末狀硫及塊狀硫。
師:我們在初中階段學習過的硫有何物理、化學性質(zhì)呢?
生:(學生討論,用多媒體小結(jié))
物理性質(zhì):X固體,難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易升華等。
與鐵生成硫化亞鐵、與銅生成硫化亞銅,也可以和活潑的金屬反應;硫在空氣中或氧氣中可以燃燒生成SO2,可以與非金屬反應。
1、SO2的物理性質(zhì)
2、演示1課前收集好的一試管二氧化硫,觀察顏色,聞氣味,與空氣密度比較。
3、師:請同學們總結(jié)一下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質(zhì)。
師:我們可以通過怎樣的實驗證明SO2的溶解性呢?(學生思考探索,設計實驗方案,討論可行性,然后由一名同學上臺演示實驗)
[演示]2將一集滿SO2的試管倒置于水槽中,晃動、觀察。
師:這個實驗說明什么問題呢?(學生討論實驗,交流討論結(jié)果)
[多媒體]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質(zhì)
狀態(tài):氣體顏色:無色氣味:有刺激性
沸點:—10℃毒性:有毒密度:比空氣大
溶解度:易溶于水,在常溫、常壓下,1體積水大約能溶解40體積的SO2。[演示3]把剛才實驗的試管用橡皮塞塞上后,取出水面,再用pH試紙測酸堿性(或者直接加入紫色的石蕊試液)。
生:觀察溶液的顏色改變,思考討論可能的原因。
師:經(jīng)測量pH<7,說明溶液呈酸性,這是由于SO2溶于水和H2O反應生成H2SO3。這同CO2溶于水極為相似,亞硫酸也只能存在于溶液中,很不穩(wěn)定,易分解成SO2和H2O。這個反應說明SO2是怎樣的物質(zhì)呢?
生:SO2是酸性氧化物。
師:怎樣證明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呢?
板書2、SO2的化學性質(zhì):
。1)酸性氧化物
。2)【學生練習】SO2+H2OH2SO3CO2+H2OH2CO3
師:這兩個反應有什么特點呢?
生:能同時向兩個反應方向進行,屬于可逆反應。(學生閱讀教材P90,明確可逆反應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師:可逆反應:在同一條件下,既能向正反應方向進行,同時又能向逆反應方向進行的反應,叫可逆反應。
師:①CO2和水反應是可逆反應嗎?
、贖2燃燒生成水,水電解生成H2和O2,是可逆反應嗎?為什么?
師:我們有沒有其他方法可以證明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呢?
師:既然SO2是酸性氧化物,它應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請大家寫出SO2同NaOH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生:SO2+2NaOH====Na2SO3+H2OSO2+NaOH====NaHSO3
或?qū)懗桑篠O2+2NaOH====Na2SO3+H2ONa2SO3+SO2+H2O====2NaHSO3
師:如果把S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反應嗎?有何現(xiàn)象呢?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生:SO2+Ca(OH)2====CaSO3↓+H2OCaSO3+SO2+H2O====Ca(HSO3)2
師:向石灰水中通入少量SO2氣體,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若繼續(xù)通入過量SO2氣體,溶液又變澄清。這一性質(zhì)與CO2相似。能否用通入澄清石灰水的方法來證明SO2的存在呢?
[演示4]在SO2水溶液中,滴入幾滴品紅溶液,振蕩,觀察顏色變化,加熱試管,再觀察。
生:認真觀察實驗現(xiàn)象,思考可能的原因。
師:滴入品紅溶液,紅色立刻褪去,與往其中通入Cl2的現(xiàn)象相同,說明SO2具有什么性質(zhì)?加熱后,紅色恢復,說明了什么?
生:SO2具有漂白性,但生成的無色物質(zhì)不穩(wěn)定,受熱易分解,使顏色恢復。
師:SO2和氯水的漂白有何不同?
師:氯水漂白是因Cl2溶于水后產(chǎn)生的HClO有強氧化性,可將有色物質(zhì)氧化成無色物質(zhì)而漂白,實質(zhì)為氧化還原反應,這種漂白效果是永久性的。SO2漂白是因為它與有色物質(zhì)反應生成一種不穩(wěn)定的無色物質(zhì),這種無色物質(zhì)見光遇熱易分解,從而使有色物質(zhì)恢復原色。實質(zhì)為非氧化還原反應,這種漂白結(jié)果是暫時的。[多媒體]氯水與二氧化硫漂白性的比較:
工業(yè)上常用SO2來漂白紙漿,以致報紙放久會變黃)
[板書](2)二氧化硫漂白性:SO2溶于水產(chǎn)生的H2SO3與有色物質(zhì)直接結(jié)合生成不穩(wěn)定的無色物質(zhì)。
師:SO2可以漂白某些有色物質(zhì),能否使紫色石蕊試液褪色呢?
[演示5]把SO2通過紫色石蕊試液(石蕊變紅不褪色)。
師:由SO2中硫元素的價態(tài),能否推測它可能具有的性質(zhì)?
小結(jié)]硫單質(zhì)及其化合物的化學性質(zhì)
生:SO2中硫元素為+4價,既可得電子顯氧化性,又可失電子顯有還原性。
師:(引導學生分析)舉例說明它的氧化性:
[小結(jié)](3)氧化性:SO2+2H2S====3S↓+2H2O
師:SO2的氧化性較弱,只在少數(shù)反應中體現(xiàn)。
[演示6]把SO2氣體分別通過溴水和高錳酸鉀酸性溶液中。
生:觀察溶液顏色的變化,思考可能的原因。
師:SO2的還原性應表現(xiàn)在它與氧化劑的反應上,可通過與O2、KMnO4(H+)、鹵素單質(zhì)等氧化劑的反應來證明。
[板書](4)SO2具較強的還原性,可被X2、O2、KMnO4、HNO3等許多氧化劑氧化:
SO2+Br2+2H2O====H2SO4+2HBr
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
師:SO2能使溴水、KMnO4溶液褪色,這與SO2使品紅褪色,實質(zhì)相同嗎?
生:不同。前者緣于SO2的還原性,發(fā)生的是氧化還原反應。后者緣于其漂白性,發(fā)生的是非氧化還原反應。
[小結(jié)]SO2的化學性質(zhì)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SO2的`主要化學性質(zhì),結(jié)合生活實際,您能否說出SO2有何重要用途呢
生:(閱讀教材P90,積極討論交流)
[板書]3、二氧化硫的主要用途
(1)制硫酸:S→SO2→SO3→H2SO4
。2)漂白紙漿、毛、絲、草帽等
。3)殺菌消毒
4、三氧化硫
師:SO2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zhuǎn)化為SO3,SO3也是一種典型的酸性氧化物,那么SO3具有哪些化學性質(zhì)呢?
生:與水反應、與堿反應、與堿性氧化物反應
師:很好,請舉例寫出反應方程式
SO3+H2O====H2SO4
SO3+2NaOH====Na2SO4+H2O
SO3+Na2O====Na2SO4
師:請同學們注意,SO3的熔點16、8℃,沸點44、8℃,常溫常壓下,SO3不是氣體
例題剖析
(例1)檢驗SO2氣體中是否混有CO2氣體,可采用的方法是()
A、通過品紅溶液
B、通過澄清石灰水
C、先通過NaOH溶液,再通過澄清石灰水
D、先通過KMnO4酸性溶液,再通過澄清石灰水
師:要正確解答本題必須先做到以下兩點:
。1)理解題意,本題要檢驗的是CO2,且CO2又是混在SO2氣體中。
。2)要掌握SO2與CO2性質(zhì)上的相似點與不同點,SO2與CO2性質(zhì)上有哪些相似點與不同點呢?
生:通過澄清石灰水都能生成白色沉淀(CaSO3和CaCO3),遇NaOH溶液都能發(fā)生反應,這便是它們性質(zhì)上的相似點。它們性質(zhì)上的不同點表現(xiàn)在:SO2具漂白性從而能使品紅褪色,而CO2不具備漂白性;又如在通過NaHCO3溶液時,由于H2SO3酸性>H2CO3酸性,所以SO2與NaHCO3溶液反應能放出CO2,而CO2卻無法與NaHSO3反應;再如由于SO2的還原性,在通過KMnO4酸性溶液時會發(fā)生反應: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而CO2卻不具備這種還原性。
師:總結(jié)得很好。若對本題選項稍加分析,A項驗的是SO2而不是CO2;B項中不管是否混有CO2,均有白色沉淀生成;C項中不管是否混有CO2,均無白色沉淀生成;唯有D項在通過KMnO4酸性溶液時混合氣體中僅SO2被吸收,再通過澄清石灰水若有白色沉淀,說明混有CO2,若無白色沉淀,說明不混有CO2。綜上述分析,正確選項是D。
點評:氣體的檢驗是中學化學氣體制備實驗中的重要內(nèi)容。檢驗時一定要排除相關氣體的干擾,排除時不能引進被檢氣體,否則結(jié)論不正確。
本節(jié)課要求掌握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質(zhì)和化學性質(zhì),了解三氧化硫的性質(zhì);了解可逆反應的概念;重點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zhì)。要注意前后的知識聯(lián)系和通過實驗獲取盡可能多的知識,通過國內(nèi)外環(huán)境污染的慘痛教訓,樹立防止環(huán)境污染、保護環(huán)境的觀念,意識到自己的義務和責任。
課后小結(jié)
本節(jié)課要求掌握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質(zhì)和化學性質(zhì),了解三氧化硫的性質(zhì);了解可逆反應的概念;重點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zhì)。要注意前后的知識聯(lián)系和通過實驗獲取盡可能多的知識,通過國內(nèi)外環(huán)境污染的慘痛教訓,樹立防止環(huán)境污染、保護環(huán)境的觀念,意識到自己的義務和責任。
板書
第三節(jié)硫和氮的氧化物
一、二氧化硫
1、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質(zhì):
2、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zhì)
。1)酸性氧化物
(2)二氧化硫漂白性:
。3)氧化性:SO2+2H2S====3S↓+2H2O
。4)SO2具較強的還原性
3、三氧化硫的化學性質(zhì)
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教師教學設計6
細細回顧一下,教師的專業(yè)技能管理、態(tài)度情感管理填滿了管理者的每個工作日,思維管理卻是一個少見的話題,教師思維管理初探。
然而,自從幼兒園開展了一系列創(chuàng)建學習型組織、卓越團隊等培訓之后,我們認識到課程改革中的若干問題僅僅依靠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技能是不夠的,因為它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特別是長期以來形成的僵化的、被動的、孤立的、片面的思維方式無法適應課程改革的步伐。因此,在指導教師的過程中,我們開始關注教師的思維方式,反思不同的教研方式給教師思維帶來的影響,探索一些有效的策略以改進教師的思維方式,激發(fā)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促進其可持續(xù)性發(fā)展,從而提高整個團隊的核心競爭力。下面幾點是我從一個年輕管理者的視角所做的思考和嘗試。
一、把思考的機會還給教師,引導教師由被動思維向主動思維轉(zhuǎn)變
當發(fā)現(xiàn)班級中存在的問題時,我最初總是直接告訴老師,并逐個分析原因,詳細告知改進的辦法,可這種溝通并沒有收到應有的效果。
案例一:
我看到中一班信息角中搜集了20多艘帆船,可班主任并沒有開展深入的感知探究活動。因此,我對班主任說:“你看這些收集的船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對這些船的充分感知是主題推進的前提和關鍵,因此你應該采取小組、個別、集體等活動形式引導幼兒對這些帆船進行觀察、比較、分類、統(tǒng)計……”
從案例中可以看出,當以權威者的角色去與老師交流時,是將個人的想法塞給了老師,并沒有考慮老師現(xiàn)有的水平和需要,這是對老師潛能的忽視。其實,這種代替老師思考的做法是出力不討好,因為那些原本應由老師自己解決的問題,卻被管理者代替了。教師不可能體驗到自我主動探究的快樂,更重要的是,長此以往,會使教師形成被動的思維方式。由此,我嘗試把思考的機會還給老師。
案例二:
當我看到小班收集的各種水果沒有得到充分利用時,我便問:“你是如何利用這些水果的?”
老師說:“我們分組讓幼兒介紹了各種水果。”
我說:“對,這樣幼兒就可以對水果的顏色、大小、外形有初步的感受,,那么,下一步你想如何拓展幼兒的感知活動呢?”
老師說:“可以切開觀察、品嘗、觸摸,并可開展分享活動!
“還可以讓幼兒在比較過程中深入感知。有些有趣的游戲如果應用進來,可以使感知活動更加有趣!”
“對,可開展‘皇后猜水果’‘摸箱’等游戲!
“還可開展‘水果列車’‘撿豆豆’等游戲,這樣既可以讓幼兒進一步感知水果,又可發(fā)展其語言和交往能力!
在這里,我通過提問的方式讓老師去思考他們自己面臨的問題,然后在此基礎上與老師交流看法。這是一種支持教師自我解決問題的指導方式,即引發(fā)教師思考,并推進思考的深度。這樣,教師就有了主動解決問題的積極性,經(jīng)由自己的努力和他人的支持而解決問題,進而真正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并能養(yǎng)成主動思維的習慣。
從案例一和案例二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管理者的指導方式直接影響教師的思維方式,而教師的思維方式直接決定了教師的教育行為。管理者以什么樣的方式指導教師,教師也會以同樣的方式去影響孩子。我們讓教師遵循主動學習的教育理念,就應該從改變指導方式著手,把更多的思考機會還給教師,激發(fā)他們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主動解決問題、主動評價反思的熱情,引導其養(yǎng)成主動的思維方式。
二、拓展解決問題的視角,引導教師由分割性思維向系統(tǒng)性思維轉(zhuǎn)變
隨著幼兒園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和開放教育研究專題的不斷深入,我感到最頭痛的一個問題就是,目前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新的問題又陸續(xù)出現(xiàn),就算我有三頭六臂也無法應付。于
是,我反思了自己的管理工作內(nèi)容和方式,發(fā)現(xiàn)存在以下弊端:①試圖通過自己與教師的互動去解決所有的問題,沒有認識到教師群體智慧的價值和教師個體差異資源的寶貴;②只指導教師解決眼前的問題,沒有提供幫助教y幣解決后期出現(xiàn)的問題的方法;③分析問題時只著眼于局部,沒有將之納入到整體。
這種管理必然帶來教師的分割性思維,表現(xiàn)在:①習慣于就問題的部分找解決方案。例如研究集體教育活動時,僅從集體教育活動自身尋找解決辦法,不能將其放到整個課程系統(tǒng)中尋找多種解決策略。②急于解決眼前的問題,沒有考慮后期效果。如由于“環(huán)境中信息的豐富性”是評價課程實施質(zhì)量的因素之一,園長之友《教師思維管理初探》。因此,為了快出效果,教師便代替幼兒收集信息、提供材料。材料看似豐富了,可是這些材料不是來自對幼兒需要的解讀,不是幼兒參與過程的積累,并不能引發(fā)幼兒更豐富的活動,可謂欲速則不達。③解決問題的途徑狹窄,不能主動尋求自我反思、他人互助、查找信贛料等多種解決途徑。例如年輕教師想提高活動設計水平,盡管花費幾個小時設計一個活動仍然質(zhì)量不高,其原因是她搞單干,獨自一人悶在那里冥思苦想,既沒有精選一些優(yōu)秀教材做參考,也沒有去咨詢在這類活噸土產(chǎn)有研究的老教師,更沒有請班主任為她跟蹤剖析這個活動的試講,所以只能在自己經(jīng)驗水平上徘徊。
系統(tǒng)性思維的兩個基本法則:一是擴大時間和空間的范圍,二是把問題放到系統(tǒng)中思考。因此,在研究內(nèi)容的確立上,我們開始注重內(nèi)容之間的聯(lián)系和整合,在指導過程中引導教師拓展自主解決問題的途徑,從而形成了自主式觀察學習、互助組合作探究等有效的研究方式,以幫助教師從更大的時間和空間范圍內(nèi)觀察問題轉(zhuǎn)變其原有的分割性思維。
案例三:
在跟蹤中一班活動區(qū)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部分幼兒找不到自己想玩的區(qū)域,不少幼兒到教師身邊問:“老師,我可不可以表演熊貓?”“老師,我不想用橡皮泥制作蛋糕,行嗎?”不少幼兒活動不專心,幼兒活動的主動性、堅持性和創(chuàng)造性比較差,教師對幼兒的活動進行高度控制。我在與本班教師反饋之后,做了兩件事情,一是帶教師走出去,到典型班級跟蹤,目的是讓教師學會自助式觀察學習。二是設計記錄表格,讓教師記錄幼兒活動過程、自己與幼兒互動的過程,目的是讓老師學會自我反思的方法。過了一個多月之后,這個班主任興奮地告訴我,她現(xiàn)在能靜下心來看幼兒活動了,也能看懂了,并知道如何放手讓孩子自己去發(fā)現(xiàn)。令人欣喜的是,后來當她遇到區(qū)域評價的困惑時,總能自主組織中班級部教師去跟蹤大班級部教師的評價,并進行共同研究;在專題研究的過程中,也能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記錄表格來收集研咒資料。
在對這個班壞進行指導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能著眼于解決活動區(qū)的問題,而且以此為基點,轉(zhuǎn)變高控制幼兒的教育觀念。觀念轉(zhuǎn)變了,解決其他問題的能力也相應提高了。同時,教師還在嘗試、實踐自主式觀察學習和記錄表格的過程中掌握了兩種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有助于教師由分割性思維到系統(tǒng)性思維的轉(zhuǎn)變。
三、建立團體討論新規(guī)則,引導教師由對抗性思維向平行思維轉(zhuǎn)變
在團體討論過程中,對抗性思維會直接影響研究的氛圍和效率。
案例四:
一天中午,小班級部六位成員一起討論開學初的第一個主題。當時有兩個主題需要他們做出選擇,一個是有關“糖果”的主題,一個是關于“汽車”的主題。可是討論了兩個小時也沒有得出結(jié)論,最后不歡而散。下面是其中的一個片斷:
甲:“糖果”主題挺適合小班幼兒的,不僅可以讓幼兒感知各種不同糖果的形狀、顏色、大小、味道、包裝,而且可以開展分享活動。
乙:“糖果”的主題盡管比較適合小班幼兒,但是,關于“糖果”的音樂活動、文學活動比較缺乏。
丙:“糖果”對于幼兒來說太熟悉了,我覺得幼兒對汽車比較感興趣。
。阂郧靶“嘤變涸_展過“汽車”主題,但失敗了,這說明“汽車”主題不適合小班幼兒。
從整個討論過程可以看出,老師們在使用對抗性的思維討論問題,他們之間的觀點是相互:中突的,每一個都試圖批判對方的觀點。其實每個人的觀點都是對的,只是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對這個問題進行解剖。由于沒有一個清晰的'討論思路引導大家將實施“糖果”或“汽車”主題的理由集中到一起,只單純地將實施的不利因素列舉在一起,更沒有共同思考不同的解決辦法,從而導致了研討會得不出任何結(jié)論。
為了使復雜的問題能夠在短時間的群體講課中得到解決,進而提高研究效率,作為管理者來說,除了敏銳地把握討論線索,推進討論向著新的方向發(fā)展之外,我們還嘗試通過建立團體討論的新規(guī)則,幫助教師從對抗性思維向平行思維轉(zhuǎn)變,使每次團體討論最終產(chǎn)生新的思想,形成創(chuàng)造性的決策。這些新規(guī)則包括:①每個人都能積極地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并能傾聽他人的意見,在傾聽他人意見的基礎上不斷豐富和改進自己的觀點。②在討論問題的過程中,要將事先羅列的問題一個一個地加以討論:當一個問題完全解決之后,再討論另一個問題,避免中間插入別的話題。③在討論同一個問題時,應集中討論其積極方面,再討論其消極因素及解決辦法,避免將所有要討論的內(nèi)容混雜在一起討論。
這些規(guī)則的確立需要在多次討論實踐中逐漸形成,下面這則案例是一次集體教育活動觀摩后的一段討論實錄。
案例五:
A:幼兒在朱老師組織的“小白兔與大灰狼的游戲”中興趣很高。
B(討論活動的組織者):為什么這個游戲激發(fā)了幼兒的活動興趣?
C:這個游戲為幼兒提供了一個真實的學習情境,特別適合小班幼兒。
D:這個游戲共玩了三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而且循序漸進,對孩子來說有挑戰(zhàn)性。
E:活動的目標巧妙地滲透到了游戲中,孩子們不僅僅感覺有趣而且有所收獲。
F:可是以前我們在培訓的時候?qū)W過,游戲有三個要素:玩法、規(guī)則、結(jié)果。這個游戲的結(jié)果是什么呢?
C:對,她的這個游戲沒有結(jié)果。
B:如果我們根據(jù)游戲三要素對這個游戲進行改進的話,應該如何設計?
C:應該把結(jié)果設計進來,就像競爭r生游戲一樣有得分獲勝者。
F:游戲結(jié)果不一定必須是得分獲勝者。這個游戲中可以設置為“如果小白兔不會表演,那么大灰狼就要把小白兔吃掉”。
D:其他兩位老師的游戲也可以改進一下……
在這個討論過程中,老師們討論的方向是一致的,都著眼于對觀點的深入探討,并盡力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使每位討論者都能提出自己的觀點,并在討論結(jié)束時豐富自己的觀點?梢,平行思維能使討論效率大為提高,使研究更有實效。
教師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語言建構(gòu)與運用感受本文質(zhì)樸、準確、生動的語言特色,體會其表達效果。
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學習本文“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論證思路,掌握層進式的論證結(jié)構(gòu)。
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發(fā)掘生活中的真善美,作文中書寫真情,養(yǎng)成“求真”“求實”的文風。
文化傳承與理解理解“修辭立其誠”的觀點及其現(xiàn)實針對性,引導學生注重品德修養(yǎng)。
教學重點概括段落大意,理清論證思路,掌握層進式論證結(jié)構(gòu)。
教學難點品讀鑒賞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養(yǎng)。
教學方法批注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讀
1.閱讀下面三個片段,談談你的感受。
●片斷一:(以“待人和善”為話題的開頭)
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暉,我擁一縷最暖的;灼灼紅葉,我拾一片最熱的;萋萋芳華,我摘一束最燦的;對待朋友,我選擇最和善的方式。
●片斷二:一天,我患了重感冒,發(fā)燒至四十度,早飯后獨自騎著自行車去醫(yī)院看病。騎著騎著,正面開來一輛大卡車,眼看就要軋著一位拄著棍蹣跚著正要橫穿馬路的老大爺!本驮谶@緊要關頭,我的頭腦里思想斗爭很激烈。去救吧,要耽誤自己看病,不救吧,眼看著悲劇就要發(fā)生。正在這時,雷鋒、賴寧等英雄形象掠過我的腦海。我想,自己是新時代的中學生,更應為人民做好事。于是,我不管三七二十一,跳下車,用盡全力一推,老大爺?shù)镁攘恕_@時的老大爺激動萬分,熱淚滾滾,握住我的手說:“娃啊,現(xiàn)在精神文明建設的春風吹遍了祖國的每個角落,社會上的好人好事像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你的行為是多么偉大,多么崇高啊,你就是一個光輝的典范。我為我們國家有你這樣高尚的學生而感到無比自豪和驕傲。我代表人民感謝你!
●片斷三:麥收時節(jié),天空顯得非常的明凈。在麥田上空,偶爾悠然地游過幾朵白云。麥收時節(jié),中午常是烈日當空。我們勤勞的父母,不得不在烈日下勞動。我是一個農(nóng)家子弟。我明白我們鄉(xiāng)下的家長們要靠田地來生活,供我們上學。他們?yōu)榱俗优燎诘貏趧,但沒有半句怨言。在家,我常聽到他們說:“只要孩子搞好了,再苦再累,我們都愿意……”……6月5日早晨,我爸起得很早。四點多鐘就起了。他臨下地時告訴我說:“你再睡會吧!六點鐘起來做飯,然后洗洗衣服,八點鐘到地里給我送飯。”……當我到地里時,父親已割了七八壟了。他臉上很多汗珠,衣服濕透了。他說:“你來,吃過了嗎?我割光這一壟,再吃……”大概四、五分鐘吧,他割光了。他從籃子里拿出飯盆、饃頭,邊吃邊說:“孩子,你爸沒本事,明天到縣城后好好休息!后天好好考,別緊張……”
明確:第一篇,辭藻華麗,但內(nèi)容空洞,只追求形式。第二篇,憑空編造,情節(jié)違情悖理,唱高調(diào)。第三篇,雖語言平談,但感情真摯,文風質(zhì)樸。寫真話,抒真情是作文的基礎。
2.葉圣陶說:“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文字。否則就會陷入不切實際的唯技藝論!薄兑讉魑难浴芬舱f:“修辭立其誠!笔裁匆馑寄兀俊靶揶o”就是修飾詞句,是寫作,“立其誠”就是寫文章要實在,誠實,寫真話,抒真情。由此看來,文章能打動人的第一要務就是要有真情實感,要采擷生活中足以令人感動的事,用樸實率真的文字加以表現(xiàn)。
3.本文寫于1992年。當時,中國市場經(jīng)濟蓬勃發(fā)展,然而人心浮躁,甚至一些學者文人也因生活所需,急功近利,言辭浮夸。有感于此,張岱年先生寫了《修辭立其誠》一文,呼吁作文、為人都要“立其誠”。
4.“修辭立其誠”出自《易傳文言》:“君子進德修業(yè)。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yè)也!币馑际蔷又铝τ谂嘤返,增進學業(yè),以忠信來培養(yǎng)品德,以修飾言辭來建立誠信,這是操持自己事業(yè)的立足點。“修辭”本指注重文化修養(yǎng),后指修飾詞句!靶揶o立其誠”指文章修辭要服從于內(nèi)容的真實。
在本文中,“修辭立其誠”指作文、為人都要講真話、說實話,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
二、自讀
1.運用批注方式自讀全文:標出重要字詞;畫出表明作者觀點的句子;概括文章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2.字詞積累
經(jīng)師:舊時講授經(jīng)書的教師。
曲學阿世:學些邪門歪道的東西,以迎合時尚。
順風轉(zhuǎn)舵:隨著風向轉(zhuǎn)換舵位。比喻順著情勢改變態(tài)度(含貶義)。
嘩眾取寵:以浮夸的言論迎合群眾,騙取群眾的信賴和支持。
3.文章的中心論點及其提出的方式:
原文:“修辭立其誠”,是《易傳文言》的一句話。這句話雖然是二千年以前講的,現(xiàn)在仍應加以肯定,仍應承認這是發(fā)言著論寫文章的一個原則。
概括:“修辭立其誠”是發(fā)言著論寫文章的一個原則。
中心論點提出的方式: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然后具體解釋“立其誠”的含義,再引用莊子的話,論證首先用“真”字的是道家的觀點。
4.清理文章思路
。1)理清文章思路結(jié)構(gòu)的方法:概括文章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第1段:提出中心論點并闡釋。
第2段:總說“立其誠”的三個方面的含義。
第3段:“立其誠”的第一個方面的含義——名實一致。
第4段:“立其誠”的第二個方面的含義——言行一致。
第5段:“立其誠”的第三個方面的含義——表里一致。
第6段:總說“立其誠”的重要性。
第7-8段:從認識世界的角度論述“立其誠”的重要性。
第9段:從端正學風的角度論述“立其誠”的重要性。
第10段:從社會現(xiàn)實的角度論述“立其誠”的重要性。
第11段:總結(jié)全文,強調(diào)“修辭立其誠”是一個辯證唯物主義的原則。
。2)概括全文的結(jié)構(gòu)層次
第一部分(第一段):引論,提出問題,提出全文中心論點。
第二部分(第二至十段):本論,分析問題,從“立其誠”的含義和“立其誠”的重要性兩大方面論證中心論點。
第一層(第二至五段):從“立其誠”的含義方面論證中心論點。
第二層(第六至十段):從“立其誠”的重要性方面論證中心論點。
第三部分(第十一段):結(jié)論,解決問題,總結(jié)全文,再次強調(diào)中心論點。
5.文章的結(jié)構(gòu)方式:
全文總體來看: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層進式的結(jié)構(gòu)方式。
第二部分兩大層次:總——分;分述的三個方面并列式。
全文結(jié)構(gòu)圖:
三、借鑒
1.知識鏈接
議論文本論部分的結(jié)構(gòu)方式一般有并列式(把論點分為幾個分論點),對比式(正反對照),層進式(層層深入,步步推進)等。
●并列式結(jié)構(gòu)
一縷清香一份灑脫,做真正的自我,展示高潔與傲岸,那是陶潛的五斗詩魂!
一江春水一曲悲歌,做真正的自我,滿載大江與汪洋,那是文天祥的零丁絕唱!
一頁歷史一面鏡子,做真正的自我,昭示理性與忠貞,那是屈平的水中離騷!
結(jié)構(gòu)清晰。先總說,主體部分以小標題的形式分述,借助陶淵明等三位歷史名人的行為(分別頌揚他們“自由不羈”“寧死不降”以及“忠貞與高潔”),來詮釋文章主旨——“做真正的自我”,顯得生動形象。收篇處呼應開頭,思路清晰而嚴謹。
●正反對照式結(jié)構(gòu)
論點:我們應善于利用雙贏的智慧,用自己的長處來彌補別人的短處,從而使自己的長處得到彰顯。
論證:當我們能夠積極幫助別人時,自身的價值便會得到體現(xiàn),會使自己獲得極高的信譽。
相反,當我們不善于采取雙贏的智慧,不樂于施助于人時,那么自己本身的發(fā)展便會極為緩慢,因為我們沒有體現(xiàn)出自己的價值,不會獲得別人的信任。
●層進式(層層深入,步步推進)結(jié)構(gòu)
中心論點:為人沉穩(wěn),穩(wěn)中求勝,吉。
分論點:沉穩(wěn)從志而來;沉穩(wěn)從難而來;沉穩(wěn)從無欲而來。
中心論點:雙贏,使你我共輝煌。
中心句一:漫步于歷史的沙灘,撿拾一枚枚成功的貝殼,上面寫滿了“雙贏”。
中心句二:雙贏的光芒在今天依然閃耀。
2.這篇文章在在寫法上給了我們那些有益的啟示?
●安排好論證結(jié)構(gòu)。比如本文把層進式、總分式、并列式三種方式結(jié)合起來。
●用好引證法。比如本文多處運用引用論證的方法來進行論證:
文章開頭引用《易傳文言》中的“修辭立其誠”這句話,引出全文的'中心論點。
文章第七段引用《管子》書中《心術上》的話“因也者,無益無損也……因也者,舍己而以物為法者也”,論證認識客觀世界要舍棄自己的主觀偏見,力求認識外物的本來面目。
文章第九段引用《漢書儒林傳》中經(jīng)師轅固曾對公孫弘說“務正學以言,無曲學以阿世”,告誡人們不要說假話以討好時尚。
總之,引用古言,既充分論證了文章的中心論點,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又豐富了文章內(nèi)容,增強了文章的文化底蘊。
四、運用
1.古人曾說:“為人要直,為文要曲!倍缎揶o立其誠》強調(diào)作文、為人都要說真話、講實話。二者在為文的要求方面是否矛盾?為什么?
示例1:不矛盾!盀槲囊敝械摹扒眰(cè)重指文章的外在形式,如在構(gòu)思、選材、立意、語言方面,講究情節(jié)曲折、謀篇不單調(diào)、立意含蓄、善用曲筆等。而《修辭立其誠》強調(diào)作文、為人都要說真話、講實話,側(cè)重指文章的內(nèi)容要真實,要表達自己的真實感情,形式是為內(nèi)容服務的,“曲”的形式有時反而會更有助于表達“真”的內(nèi)容。
示例2:矛盾。人們常說“文如其人”“言為心聲”,文章有時候能如實的反映一個人的內(nèi)心想法、品德修養(yǎng)。一個正直的人,他的文章會充滿浩然之氣;一個虛偽的人,特德文章會假話連篇。因此,“為文要曲”和強調(diào)作文、為人都要說真話、講實話在某種程度上是矛盾的。
2.閱讀《丑娘》,說說這篇文章取得成功的原因。
村里沒有人不說我娘長得丑,或許是這個緣故,在她嫁給我爸之后,人們先是叫她“丑媳婦”,在生下我們姐弟四個之后,大家都稱她為“丑娘”。
八歲那年,我開始到離家很遠的地方去上學。當時我不明白“丑”是什么意思,因為我娘待我特別好。臨走的時候,她給我做了一雙毛邊鞋、一個小書包,書包上面繡著一只小白兔。我依稀記得,把我送到村口時,她流下了眼淚。
不久后的一件事使我認識了我的母親。
一天,學校上體育課,因為舍不得穿娘做的新鞋,我把它脫下來掛在凳子上。老師看見了。他提過鞋子,左看右看,隨即又把鞋子舉得高高的,興奮地說:“好漂亮的鞋啊!”說著,又把鞋底端詳了半天,數(shù)著一層一層粘起的鞋底,足有八層之多,且針腳細密結(jié)實,靠腳掌和腳跟的部分都挑上了花。他問我:“你娘一定很漂亮吧?”沒等我回答,同村的一個女同學搶了話頭:“老師,他娘不漂亮,村里人都叫她‘丑娘’!
我仿佛明白了“丑”的意思。
或許那位女同學的話是對的。我娘長得確實不漂亮,蒼白的膚色,瘦得可怕的身材,五官也極不協(xié)調(diào)。從此,我心里像含著什么委屈,在公開場合很少提及她,更不愿把同學領到家。
轉(zhuǎn)眼間,我走上了工作崗位,長成了一個大小伙子了,娘更加蒼老了,頭發(fā)變得稀疏而花白。想想娘養(yǎng)我這么大,一輩子在農(nóng)村吃苦,且面對別人的嘲笑從不與人紅臉,對種種傷心話語表現(xiàn)出來的難得的平靜,我的心在發(fā)酸。
前年年底,按照她的囑咐,年關之前要和女友趕到家里。我事先和女友講好,娘一輩子在農(nóng)村勞作,顯老顯丑,見了面多說寬心話。女友說:“誰沒有老的一天,但娘一定不丑。”
到家了,不知怎的,我們發(fā)現(xiàn)屋里空蕩蕩的,弟弟的眼睛紅腫,精神不振。我一問才知道娘在三天前生了重病,住院了。弟說娘不想讓我知道,要不會沖我和女友的喜。望著突然空寂和失去生氣的屋子,我極力控制著自己的感情。弟又捧過一紅布包給我,說是娘特意交代的,我打開一看,原來是兩雙精致的毛邊布鞋,一大一小,顯然一雙是給我的,一雙是給她未來媳婦的。看著看著,我和女友的眼淚如泉水般涌了出來。
現(xiàn)在,我時時想起兒時老師說過的話:“你娘一定很漂亮吧?”
提示:寫真事,不避諱。沒有回避母親的丑,開頭的側(cè)面寫,中間的正面寫。中間的我的心情很真實。
3.總結(jié):寫作方法固然重要,但要寫出“真實真切,感人”的文章,首先要做一個熱愛生活的人,高明的作家或者聰明的初學寫作的人都是平實地寫生活中的瑣事,只有熱愛生活的人才會寫作,因為獨特的感情來源于獨特的經(jīng)歷和感受,來自于對獨特經(jīng)歷和真心感受的提煉。“修辭立其誠”,“誠”是內(nèi)在的,“辭”是外在的,“誠”是主導,“辭”以“誠”存,“立誠”之“辭”才更有價值和魅力。希望大家面對生活微笑,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讓它流淌在我們的心間,繪成一道道美麗的風景。
教師教學設計8
一.按順序讀26個大寫字母。
二.獨立識字并說出它們的共同之處。
三.鼓勵課外采集,并進行采集本展示。
四.“怎樣過六一兒童節(jié)”。
1談談六一兒童節(jié)。
2說說自己的感受。
3引導學生看圖。教師用語言描繪場景,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交流欲望。
4分組交流:你打算怎么樣過自己的節(jié)日?
5語言實踐:把自己的想法說給全班同學聽。
6評價。引導學生對自己、他人在口語交際過程中的'語言、情感態(tài)度進行評價。
7習作。把自己的打算寫下來,也可以是其他同學的想法。要求:語言通順表達清楚。
教師教學設計9
優(yōu)秀繪本最主要的特點就是那些充滿童趣的圖畫,深受小朋友喜歡。因此,教師往往通過邊深情并茂地講述故事邊適時引導幼兒閱讀圖畫的方法來感受隱藏在圖畫背后的東西,既給以知識技能又調(diào)動情感態(tài)度,這對孩子的成長有著深遠的影響!对铝,生日快樂》的教學設計,意在透過言簡意賅的文字與精致生動的圖畫,讓孩子在聽故事的同時,引導他們感悟朋友之間那種互相友愛、互相寬容體諒、分享彼此快樂的純真友情。在本次活動中,讓我感受最深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適當提問,給幼兒思維的挑戰(zhàn)
提問是集體教學活動的核心,日本著名教育家齋滕喜博甚至認為:提問是"教學的生命",不合理的提問會抑制幼兒思維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降低教學的有效性。在教學過程中,常常簡單地認為集體教學活動中的提問越多,越能夠啟發(fā)幼兒,不提問或少提問就是灌輸,就是注入式教學。但研究表明教師提問過多,會限制幼兒思維活動的'空間,剝奪他們發(fā)現(xiàn)體驗的機會,因此低質(zhì)量的提問幼兒就不愿意也無須動腦筋,機械性的"是"、"對"無法對幼兒的思維構(gòu)成挑戰(zhàn)。在本次活動中,我更多的是采用讓幼兒仔細觀察畫面的方法,來調(diào)動幼兒的多種感官綜合感知畫面使他們的思維更具體更豐富。如在觀察封面時,我不再采用常規(guī)的提問:"你看到了什么?他們在干什么?"等,而采用了跳躍式的提問:"請你仔細看這個封面,你會想到什么?"這樣幼兒的回答就不會停留在表面的圖象上,而更多的是讓幼兒自己想到了"它在干什么?""他在想什么?"等等?紤]到是大班的幼兒,簡單的提問只能束縛幼兒的思維,因而轉(zhuǎn)換了提問給以思維的挑戰(zhàn)。又如,在講到小熊爬到山頭和月亮對話,引出"回聲"這一概念時,我問:"聽到這里,你有覺得奇怪嗎?"從幼兒內(nèi)心的感受出發(fā)來引起幼兒對"兩種聲音"的好奇,通過幼兒自身的疑問來解決故事中的難點問題,這樣的提問給了幼兒自主學習的機會,而不是老師一味地看圖灌輸。但最后結(jié)尾部分顯得輕描淡寫了些,怎樣讓幼兒把體驗到的朋友之間那種互相友愛、互相寬容體諒、分享彼此快樂的純真友情升華,這是值得商榷的。
二、注意傾聽,給幼兒適當?shù)脑u價
評價是尊重幼兒主體地位、促進幼兒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課堂教學的潤滑劑。有效的評價能強化幼兒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喚醒并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欲望。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必須要做到有效地傾聽才能展開有效的評價。如一位幼兒在說到封面上"小熊對月亮說'月亮,生日快樂'時",我馬上意識到該幼兒能認字,于是說:"你認識這些漢字嗎?真是個愛學習的孩子!"在聽到我的肯定后,該幼兒笑瞇瞇地坐下了,說明老師的評價激勵讓孩子非常滿足和自豪。
三、對話繪本,給幼兒情感的體驗
我們對一些繪本的分析,往往是將傳統(tǒng)的理解"灌輸"給了幼兒,幼兒只是被動地接受老師的觀點。然而,完美的閱讀過程絕對不是被動地接受,而是根據(jù)幼兒自己的情感、思想、知識等對作品進行理解的過程。作為閱讀主體的幼兒,由于認知結(jié)構(gòu)、性格愛好和閱讀經(jīng)驗的不同,所獲得的感受和結(jié)論也就不會完全相同,對繪本的理解也就存在差異。在這種情況下,我沒有過早地拋出所謂的"標準答案",而是及時地設疑質(zhì)疑,引導幼兒根據(jù)自己的體驗去理解繪本。如在講到"小熊把帽子掛在樹枝頭,期待月亮能戴上帽子"的時候,我讓幼兒自己體會:"你希望結(jié)果怎么樣?""如果真的戴上了,你會怎么樣?"讓幼兒根據(jù)自己的情感體驗來感知理解繪本中小熊的期待心理和對朋友的真實態(tài)度。
四、留有遺憾,給教師反思的空間
在課堂上,教師往往會不容幼兒有"越軌"行為,期待的是他們能按照老師設計好的思路按部就班順利完成,但這樣往往將許多精彩的風景遺漏,讓孩子的個性、自信得不到充分的展示。在本次活動中,當我急切地想讓幼兒根據(jù)畫面想象小熊為月亮戴上帽子的辦法時,一位幼兒站起來,居然根據(jù)文字念起來:"當天晚上,小熊把帽子掛在樹枝上……"哦,天那,這位孩子居然認識那么多的漢字,而且一字不差!我擔心錯過其他孩子精彩的想象,竟沒有給以評價就倉皇地讓其坐下……事后想想,我這樣的舉動是多么的幼稚,我怎么就不可以說:"是啊,除了觀察畫面我們可以知道結(jié)果之外,這位小朋友的本領更大,可以看懂書中的文字,真是一個愛學習的了不起的孩子。"如果是這樣的話,我想這位孩子對今后學習的態(tài)度肯定更加自信。事后他老師也說,"這是位不愛舉手說話的孩子,但很認真認識不少字,一點也不像個男孩。"聽了他老師的話,我更加自責,是啊,我本可以給他一方展現(xiàn)才華的舞臺,或許因為我表揚了前一位小朋友的好學才激起他回答問題的欲望吧,可卻因為我的自私把他的好學和自信剝奪了!
教師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學會12個生字,理解“琥珀、颯颯、拂拭、熱辣辣、前俯后仰、淹沒、澎湃、黏稠、推測、松脂等詞語。
2.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科學家是怎樣想象這塊琥珀形成的過程以及這樣想象的依據(jù)。
教學重點:
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和必須具備的條件。
教學難點:
理解科學家想象的依據(jù),體會科學家合理想象的依據(jù)。
課前準備:
琥珀的圖片、動畫顯示形成過程
教學過程:
一、定向?qū)W(5分)
1、自古以來,小草就受到人們的喜愛,文人墨客寫了很多詩文來贊美野草。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你還知道哪些詩句?是啊,小草不僅裝點大地,它那頑強的精神更讓人欽佩不已。
2、今天我們將一起學習我國現(xiàn)代作家夏衍寫的一篇雜文《野草》,看看他的筆下的野草又是怎樣的?。
3、簡介作者夏衍及寫作背景。
4、出示學習目標
(1)、學會12個生字,理解“琥珀、颯颯、拂拭、熱辣辣、前俯后仰、淹沒、澎湃、黏稠、推測、松脂等詞語。
(2)、有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敘述順序。
(3)、知道琥珀的形成和發(fā)現(xiàn)的過程。
二、自主學習(10分)
出示自學內(nèi)容:
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1、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口述)。
2、課文寫了哪幾部分內(nèi)容?(練習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展示:作者向我們從“琥珀的____________”——“琥珀____________”——“琥珀的`____________”三個方面作了介紹。
教師巡視、
三、合作學習(10分鐘)
出示合作學習內(nèi)容:
小組合作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一想,琥珀形成的過程,作者通過____________而又____________的想象,進行了科學的推測,描繪了一個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的故事。按照時間順序,可分成下列三個階段:形成松脂——( )——( )
完成思考題:
小組展示,評價。
四、質(zhì)疑探究(5分鐘)
這塊琥珀形成的必要條件與最重要的條件是什么?
五、小結(jié)檢測(10分鐘)
小結(jié):本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琥珀,知道了琥珀的珍藏價值。
檢測:
一、給下列字注音
琥()珀() 撣( )翅膀 晌()午 滲( )出 淹沒() 包裹( )
掙()扎 腐()爛 澎( )湃( ) 黏()稠() 松脂( )
二、多音字組詞
沒掙 扎 重
三、形近字組詞
莫( )沾( )滲( )晌( )淹( )腐( )
摸( )粘( )摻( )響( )掩( )俯( )
仰( )刷( )決( )綢( )
抑( )涮( )絕( )稠( )
四、把詞語補充完整.
熱()() 前( )后( ) 詳細( )( ) ( )( )時代
五、回答問題.
1、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條件?
2、課文哪些部分是真實的?哪些是想象?
3、“兩只小蟲都淹沒在老松樹黃色的淚珠里!边\用了( )的寫法,其作用是什么?
4、你認為松樹和琥珀中的蜘蛛、蒼蠅誰的生命更有價值?
5、這塊琥珀的科學價值是什么?
6、為什么說他們曾經(jīng)掙扎過?
教師教學設計11
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對學生進行飽含愛心、耐心和細心的教育,呵護稚嫩的童心健康成長外,怎樣去調(diào)動這些頑性十足,又充滿探索好奇心的孩子的積極與互動,除了采取多種方法教學外,課后的作業(yè)評語的作用也不可忽視。作業(yè)評語本著一切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因此作業(yè)評語的重要性應該隨著人們對素質(zhì)教育的重視而逐漸被認識。下面我就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語文作業(yè)中的評語的設計。
“無聲勝有聲”——打造師生情感交流的平臺
作業(yè),不僅是師生間教學信息的相互反饋,而且是聯(lián)系和溝通師生感情的橋梁。在作業(yè)中教師可以覺察到學生的思想和自主學習情況,從評語中學生也能領悟出教師對他是否關心、有信心和責任心。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作業(yè)評語加深師生情感的交流。盡可能把祝福、問候、關切、激勵、真誠、信任之情化作甘甜的泉水,去滋潤學生的心田,引起師生教與學的共鳴,達到教與學兩者的和諧與統(tǒng)
而把教師的評語搬上學生的作業(yè)本,就給師生的互動開啟了一個交流的平臺。本學年我接了一個新的班級。剛開學時我不認識幾個學生,有時認識也叫不出名字來,就在我為這個而焦急萬分時,作業(yè)評語為我和學生的交流提供了一個較好的平臺。如張子怡同學,剛開始我對她并不熟悉,一次作業(yè)交上來后,我發(fā)現(xiàn)其質(zhì)量比上一次要差得多,
教師教學設計12
《玩沙包》
主題選取:
"踢沙包"是孩子們十分喜愛的游戲之一,在這個游戲的基礎上,為更好的發(fā)展幼兒彈跳潛力,培養(yǎng)幼兒的發(fā)散思維潛力,而且在游戲過程中還能培養(yǎng)孩子們的競爭意識,所以我設計了《玩沙包》的游戲用于孩子們的戶外活動。
活動目標:
1、練習雙腿夾住大沙包跳的動作,發(fā)展彈跳潛力。
2、能用雙腿內(nèi)側(cè)夾住沙包,控制腿部肌肉,雙腳連續(xù)向前跳。
3、培養(yǎng)幼兒的發(fā)散思維潛力。
活動準備:
大沙包人手一個、大墊子4塊、課前畫好貨物的家。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幼兒手持大沙包四散站在活動場地,跟隨教師做熱身活動,重點活動踝關節(jié)和做雙腿夾包跳的動作。
一、基本部分
1、師:這天我們玩一個送貨的游戲,大沙包就是我們的貨物,我們要把貨物從東邊的這個家送到西邊的家里,要求是不能用手拿。請小朋友動腦筋想一想,怎樣既不用手又能把貨物穩(wěn)穩(wěn)的送到西邊的家里。
2、幼兒用自己想到的方法,把貨物運到目的地。
3、幼兒換一種方法再把貨物從西邊送回東邊。
4、個別幼兒示范自己的送貨方式,其余幼兒模仿其動作送貨一遍。大約請4—5名幼兒示范。幼兒示范時能夠請其余幼兒坐在地上觀看,以緩解下肢的`勞累。
二、增加大墊子,提高送貨難度,并調(diào)節(jié)下肢活動強度。
1、師:在送貨的路上,多了兩個障礙物,就是大墊子。小朋友過墊子的時候是不能用腳踩的,要注意保護它。請小朋友想一想,怎樣不用手拿貨物,又能帶著貨物爬過墊子呢?
2、幼兒分坐在大墊子的兩邊,請個別幼兒示范。
3、幼兒站成兩隊,一個跟一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貨物運過墊子,繞過前面的兩堆貨物,從兩邊回到,站到最后一個小朋友的后面,繼續(xù)送貨。規(guī)則是不能用手拿貨物。
三、進行送貨比賽。
1、師:此刻我們來進行一個送貨比賽,每隊第一個小朋友把貨物運過大墊子,再把貨物夾在兩條腿之間往前跳,繞過本隊的貨物后,從兩邊回到,拍第二個小朋友的手,站到隊伍的最后面,第二個小朋友再進行送貨。哪隊最后一個小朋友先把貨物送回來,哪隊是勝利者。
2、教師示范。
3、幼兒按要求比賽兩次。
四、講評比賽狀況。
幼兒為勝利歡呼(把沙包扔向空中接。。
結(jié)束部分:
1、幼兒站在大墊子旁邊做"機器人"的游戲放松。
2、幼兒幫教師收拾場地,回教室。
教師教學設計1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改進50米×8往返跑技術動作并進行教學比賽;進一步學習籃球雙手胸前投籃的技術動作,提高投籃的準確性。
【過程與方法】
發(fā)展學生耐久跑的能力,以及增強上肢力量和提高身體協(xié)調(diào)性、靈敏性。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的品質(zhì)、勇于克服困難的精神和敢于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腳蹬地方法正確,跑動動作和呼吸有節(jié)奏;一瞄籃,二蹬伸,三翻撥。
【難點】
上下肢的協(xié)調(diào)配合以及完成動作時全身協(xié)調(diào)用力。
三、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2分鐘)
1.課堂常規(guī):體委整隊,報告人數(shù),師生問好,教師簡要介紹教學內(nèi)容,檢查服裝,安排見習生。
導入:教師簡單介紹中國長跑名將王軍霞進行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同時拓展學生體育常識。
2.隊列隊形練習:原地踏步走、立定。
組織教學:四列橫隊。
要求:隊列整齊,步伐一致。
(二)準備部分(6分鐘)
1.熱身游戲:不要讓他拍到你
【游戲方法】在一塊較平整的場地內(nèi),學生自由散開,自己努力去拍擊他人,同時還要避免被其他人拍到。
2.復習棍棒操5~8節(jié)
3.肩、腰、膝、腕、踝關節(jié)繞環(huán)。
4.正、側(cè)壓腿。
(三)基本部分(28分鐘)
1.50米×8往返跑(16分鐘)
【動作方法】起跑后,加速跑20~30米(并不是最快速度的.跑),然后進行有節(jié)奏、深呼吸的途中跑(速度平穩(wěn)),離終點約30~50米時,加大擺臂速度、上體前傾角度稍大、邁開大步,奮力沖過終點線。
【教學步驟】
(1)組織學生進行勻速跑200米~300米,體會腳著地動作(1~2次)。
(2)原地慢跑150~200米,體會呼吸節(jié)奏。兩(三)步一呼,兩(三)步一吸。
(3)小組討論,根據(jù)學生能力水平進行分組練習(2人一組)。
(4)學生兩人一組進行50米×8往返跑比賽(1次)。
(5)教師出示評價標準,小組進行評價。
2.原地雙手胸前投籃(12分鐘)
【動作方法】雙手持球于胸前,兩腳前后開立,兩膝微屈,有腳跟提起,重心稍前移;投籃時,兩眼瞄準籃圈,兩臂隨著腿的蹬伸用力向前上方伸出,大拇指稍用力,手掌稍向外翻,使球出手后產(chǎn)生后旋先前飛行,兩手用力要均勻,全身動作協(xié)調(diào)一致。
【教學步驟】
(1)帶領學生集體復習原地雙手胸前投籃的動作要領。
(2)學生分散進行練習。
(3)召集學生、指名學生展示,進行評價(1~2次)。
(4)組織學生分組進行“攻破炮塔”比賽,教師巡視并用語言提示學生動作要領。
(5)請學生參與裁判工作。
(6)召集、統(tǒng)計成績,評價比賽情況。
(四)結(jié)束部分(4分鐘)
1.游戲:大風把小樹刮得東搖西晃。
【組織方法】教師用語言形容大風把小樹刮得東搖西晃,學生邊“嗚嗚”的學風聲邊做動作,東搖西晃或用手拍打身體(4~6)。
2.課堂小結(jié):讓學生談一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
3.宣布下課、師生再見、回收器材。
四、場地器材:
秒表、田徑場。
五、預計負荷:
練習密度:30%~35%;平均心率:120~140次/分;運動強度:中等偏上。
六、課后反思:
(略)
教師教學設計14
夾包跑
活動目標:
1、教會幼兒夾包跳的動作,培養(yǎng)幼兒的彈跳力和動作的協(xié)調(diào)性。
2、培養(yǎng)幼兒與同伴間的相互合作潛力。
3、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
活動準備:
沙袋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1)學隊列。隊形變化:走圈、開花、六個小圓、切斷分隊。
。2)準備操,聽信號做相應動作。如:口令向前走,幼兒向后走;口令向左走,幼兒向右走、高人走、矮人走等。
2、基本部分。
(1)幼兒依次取沙袋在場地自由分散進行一物多玩活動,例如:自拋接沙袋,互拋接沙袋,頭頂沙袋,手托沙袋走,腳背托沙袋走,投運等。老師巡回觀察指導,對玩法新穎搞笑的及時給予肯定,并向其他幼兒推廣。
。2)學夾包跳。集合幼兒,讓幼兒站成大圓圈。老師交代活動名稱,進行示范講解:兩腳前部夾緊沙袋,跳起用力拋出。幼兒練。老師巡回輔導,讓動作完成好的.幼兒做示范。鼓勵幼兒間展開比賽,看誰的沙包投得遠。
。3)群眾夾包跳比賽。讓幼兒站立于斜線上,交代比賽規(guī)則:聽信號,每隊第一名幼兒開始連續(xù)夾包跳行進至前方,拿起沙包快跑回來,交給下一位同伴,哪隊先跳完為勝。
3、結(jié)束部分。
教后感:此活動還能夠在戶外活動中鼓勵幼兒自創(chuàng)玩沙包的多種方法。以到達培養(yǎng)幼兒與同伴間的相互合作潛力。
教師教學設計15
一、素質(zhì)教育目標
。ㄒ唬┲R教學點
1、要求學生學會用移項解方程的方法。
2、使學生掌握移項變號的基本原則。
。ǘ┠芰τ柧汓c
由移項變形方法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由算術解法過渡到代數(shù)解法的解方程的基本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用代數(shù)方法解方程中,滲透了數(shù)學中的化未知為已知的重要數(shù)學思想。
。ㄋ模┟烙凉B透點
用移項法解方程明顯比用前面的方法解方程方便,體現(xiàn)了數(shù)學的方法美。
二、學法引導
1、教學方法:采用引導發(fā)現(xiàn)法發(fā)現(xiàn)法則,課堂訓練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引進競爭機制,調(diào)動課堂氣氛。
2、學生學法:練習→移項法制→練習。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移項法則的掌握。
2、難點:移項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驟。
3、疑點:移項變號的掌握。
四、課時安排
3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或電腦、自制膠片、復合膠片。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師出示探索性練習題,學生觀察討論得出移項法則,教師出示鞏固性練習,學生以多種形式完成。
七、教學步驟
。ㄒ唬﹦(chuàng)設情境,復習導入
師提出問題:上節(jié)課我們研究了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有關知識,請同學們首先回顧上節(jié)課的有關內(nèi)容;回答下面問題。
。ǔ鍪就队1)
利用等式的性質(zhì)解方程
(1)xx;(2)xxx;
解:方程的兩邊都加7,解:方程的兩邊都減去x,
得x,xx 得x,
即x 、 合并同類項得x。
【教法說明】通過上面兩小題,對用等式性質(zhì)解方程進行鞏固、回憶,為講解新方法奠定基礎。
提出問題:下面我們觀察上面方程的變形過程,從中觀察變化的項的規(guī)律是什么?
(二)探索新知,講授新課
投影展示上面變形的過程,用制作復合式運動膠片將上面的變形展示如下,讓學生觀察在變形過程中,變化的項的變化規(guī)律,引出新知識。
。ǔ鍪就队2)
師提出問題:
1、上述演示中,兩個題目中的哪些項改變了在原方程中的位置?怎樣變的?
2、改變的項有什么變化?
學生活動:分學習小組討論,各組把討論的結(jié)果派代表上報教師,分四組,這樣節(jié)省時間。
師總結(jié)學生活動的結(jié)果:大家討論的結(jié)論,有如下共同點:①方程(1)的已知項從左邊移到了方程右邊,方程(2)的項從右邊移到了左邊;②這些位置變化的項都改變了原來的符號。
【教法說明】在這里的投影變化中,教師要抓住時機,讓學生發(fā)現(xiàn)變化的規(guī)律,準確掌握這種變化的法則,也是為以后解更復雜方程打下好的基礎。
師歸納:像上面那樣,把方程中的`某項改變符號后,從方程的一邊移到另一邊的變形叫做移項、這里應注意移項要改變符號。
(三)嘗試反饋,鞏固練習
師提出問題:我們可以回過頭來,想一想剛解過的兩個方程哪個變化過程可以叫做移項。
學生活動:要求學生對課前解方程的變形能說出哪一過程是移項。
【教法說明】可由學生對前面兩個解方程問題用移項過程,重新寫一遍,以理解解方程的步驟和格式。
對比練習:(出示投影3)
解方程:(1);(2);
。3);(4)、
學生活動:把學生分四組練習此題,一組、二組同學(1)(2)題用等式性質(zhì)解,(3)(4)題移項變形解;三、四組同學(1)(2)題用移項變形解,(3)(4)題用等式性質(zhì)解。
師提出問題:用哪種方法解方程更簡便?解方程的步驟是什么?(答:移項法;移項、合并同類項、檢驗、)
【教法說明】這部分教學旨在于使學生學會用移項這一手段解方程的方法,通過學生動手嘗試,理解解方程的步驟,從而掌握移項這一法則。
鞏固練習:(出示投影4)
通過移項解下列方程,并寫出檢驗。
(1);(2);
(3);(4)、
【教法說明】這組題訓練學生解題過程的嚴密性,故采取學生親自動手做,四個同學板演形式完成。
。ㄋ模┳兪接柧殻囵B(yǎng)能力
。ǔ鍪就队5)
口答:
1、下面的移項對不對?如果不對,錯在哪里?應怎樣改正?
。1)從,得到;
。2)從,得到;
(3)從,得到;
2、小明在解方程時,是這樣寫的解題過程:
。1)小明這樣寫對不對?為什么?
。2)應該怎樣寫?
【教法說明】通過以上兩題進一步印證移項這種變形的規(guī)律,即“移項要變號”、要使學生認清這里的移項是把某項從方程的一邊移到另一邊而不是在同一邊交換位置,弄懂解方程的書寫格式是方程在變形,變形時保持“左右兩邊相等”這一數(shù)學模式。
。ǔ鍪就队6)
用移項解方程:
。1);(2);
。3);(4)、
【教法說明】這組題增加了難度,即移項變形是左右兩邊都有可移的項,教學時由學生思考后再進行解答書寫,可提醒學生先分組討論,各組由一名同學敘述解題過程,教師歸納出最嚴密最精煉的解題過程,最后全體學生都做這幾個題目。
學生活動:5分鐘競賽:規(guī)則是分兩大組,基礎分100分,每組同學全對1人加10分,不全對1人減10分,互相判題,學習委員記分。
(出示投影7)
解下列方程:
。1);(2);(3);
(4);(5);(6)、
【教法說明】這組題用競賽的形式,由學生獨立完成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解方程的速度和能力,同時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從而達到調(diào)動全體學生參與的目的,而互相評判更增加了課堂上的民主意識。
。ㄎ澹w納小結(jié)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解方程的變形方法,通過學習我們應該明確兩個方面的問題:①解方程需把方程中的項從一邊移到另一邊,移項要變號這是重點、②檢驗要把所得未知數(shù)的值代入原方程。
【教師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教師教學設計01-11
教師教學設計思想10-21
【熱】教師教學設計03-04
【推薦】教師教學設計03-04
教師教學設計【精】03-04
教師教學設計【薦】03-04
教師教學設計【推薦】03-04
教師教學設計【熱】03-06
【精】教師教學設計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