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賈寶玉的性格特點
精選閱讀(一):
賈寶玉的性格特點分析
關于寶于這個人物,貌似已從古爭論至今了,能讓人們一向如此的介懷不下,也說明了該人物的超常的魅力,曹公可謂在其身上押注了最多的心血:寶玉的行事不安常理,時而乖覺異常,時而又瘋癲如狂,說出的話往往又語出雷人,不禁令人拍案叫屈---正因有時實在整不明白其天外飛仙般的的冥頑之意,雖然細想起來會隱約覺的搞笑。但就這樣一個如此‘神道’般的人物,在曹公的妙筆下,竟讓我們覺得其親切真實的有如自己隔壁的鄰家男孩一般,這是一種怎樣級別的“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呀。。。嘆為觀止,也只能是嘆為觀止了。
關于寶玉的性格特征,愚也曾作過一番非學術性的。。。調研,總結出七個字:癡、靈、頑、呆、乖、僻、輕,分解如下。
一。癡
寶玉素有情極之癡,尚不說說金釧,晴雯等人離世,他悲傷如斯。就是紫鵑當初一句頑話便就使得他急痛攻心,呆滯多時。而他對于黛玉的癡心絕對,亙古可見,不必細言。
另外,寶玉亦不乏其他癡處,如:他本又是個多情種子,其對于世事萬物亦多抱以寬容賞納之心,無論其對己是否有情,每必能予以關懷慰藉;又如寶玉又重情不重禮,對于仆人竟大都能一視同仁,雖在當時顯為難得,但在外人看來卻也是他的大不是了。如此種種,不勝枚舉。
寶玉的癡,是常人莫敵的,這是他性格中最顯著的特征,將一個如至情的人定為全書之主角,作者是頗存匠心的:想當年賈府是何等的溫柔富貴,到頭來樹倒猢猻散,轉眼間富貴悲涼。。。試想,如換常人,其心尚且不堪,更何況象寶玉這樣一個重戀癡迷,極至性情之人!?可見,家境人物的云泥之變對于寶玉而后的影響打擊又更勝甚多了。癡性如斯,便早為其之后的撒手出家埋下了重重的伏筆——若他人得寶釵之妻,麝月之婢,還焉能棄而為僧?叫人感慨悲憫之余亦更信服。
二。靈
有人說寶玉之靈多半依于那塊通靈寶玉,我覺得不盡然,其赤瑕宮神瑛侍者也實非尋常之輩了。
在愚看來,寶玉的靈多體此刻他的“不俗”之上,一如探春所言的,其眼光甚奇雅。
另外,雖然他最不喜讀書,更厭那些仕途經濟學問之人(這應是作者對于時政的不滿使然),然每每必遭父親責斥,姐妹箴勸,可他愈更膩煩,但大觀園論景題名一章中,寶玉的靈意慧才更顯露無疑,可見,寶玉性散,隨性任為,喜無拘束,其靈性發(fā)揮是很有賴于興趣之合意的,從其寫給晴雯的悼詞中亦可見一斑。如此靈性,若一貫強力壓制,實非可取之道。惟有黛玉深知其性,但總欠機緣,讀來更耐人尋味。
而寶玉用在閨中女兒間的心思卻如滿似誠,其靈秀之處更多伴裙釵間而出,而其也實招女孩喜愛。只是他的靈意多半是無心之發(fā),于人也無務必之益。確切講,真真屬于性空靈罷了。
三。頑
寶玉頑劣異常,大家都看在眼里的。這應是此人物塑造的成功之處:以他的年歲,連個臨家孩童都玩鬧異常,況他萬般寵溺集一身之人?寶玉的頑,讓其形象更真實,也更生動親切,同時也更具感染力了。
人非圣賢,寶玉更有其愚頑不化之性,然他最惡人勸,這是他通生一大病。直叫人慨嘆且無奈,孰不知,他的堅頑固意實令身邊多少癡心盡愛之人操心費意。但如若非如此,襲,釵等人的深大賢能卻也是無從可表的了。
四。呆
易忘情,是寶玉的又一大特征,盡管在別人眼中換做了呆氣。
三十五回中兩個婆子的談話中可見一二,其說寶玉是:“外像好里頭糊涂,中看不中吃的,果然有些呆氣。自己燙了手,倒問人疼不疼。”又如說:“聽見他家里許多人抱怨,千真萬真的有些呆氣。大雨淋的水雞似的,他反告訴別人`下雨了,快避雨去罷。'”又如:“時常沒人在跟前,就自哭自笑的,看見燕子,就和燕子說話,河里看見了魚,就和魚說話,見了星星月亮,不是長吁短嘆,就是咕咕噥噥的。。。”等等,如許談論只是俗人眼中的看法罷了。孰不知此實乃寶玉不俗常人之大靈性:他雖出身顯貴,但心底里卻深知其世間萬物之存在絕非易事,而自己與人待物是以為何?人與人之相處其第一要義乃非自;蛘郀幎,而是能彼此間予以慰藉,如此方不褻這妄生一世。
這亦是寶玉的可愛之處。
五。乖
雖然平時頑劣,但在長輩或外人面前,寶玉還是很知禮乖順的,這也是他受長輩們寵的又一大原因。
第五十六回中賈母與甄家來的兩個婆子談話中可知端的:時賈母笑道:“可知你我這樣人家的孩子們,憑他們有什么刁鉆古怪的毛病兒,見了外人,必是要還出正經禮數來的。若他不還正經禮數,也斷不容他刁鉆去了。就是大人溺愛的,是他一則生的得人意,二則見人禮數竟比大人行出來的不錯,使人見了可愛可憐,背地里因此才縱他一點子。若一味他只管沒里沒外,不與大人爭光,憑他生的怎樣,也是該打死的。”
其原故,何嘗不有依于其先生靈性?
六。僻
寶玉的偏僻之處,也著實不少。
如他那一干有關男孩女孩的偏僻論斷;又如他喜紅,愛香,好吃胭脂等僻病。也大都是抬不上桌面的。然情由性生,他如此乖僻性格生出這些乖僻習慣也尚可明白,每每表現出來之時,料定不能有長輩外人在側,而此中行為表現也便完全是其真性情的自然釋放了。
七。輕
畢竟是少年心性,寶玉的性格之中還是有很多略顯輕佻、隨性的孩子氣的,尤其應對黛玉,每每言語造次,情急之處更沖動,場面之纏綿激烈,讓人牽心不已。但殊不知,其與黛玉,晴雯等人的華彩場合卻也多始于這輕隨急噪的孩子氣的。
而此輕亦有自輕之意,由于己是男兒身,他便自認是混物。然寶玉在姐妹間向來都是謙勉誠切的,對于女孩的鐘愛,可謂能疼即疼,能讓便讓,在常人眼里看來竟是沒有一點剛性。然,本書其旨便是描述閨中各色裙釵之錦華靈秀,若主角都這般無所謂,不以為然,那反倒令人不解了吧。
精選閱讀(二):
賈寶玉的性格特點分析
賈寶玉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個性,主張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動。在他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惡、美丑的劃分。他憎惡和蔑視世俗男性,親近和尊重處于被壓迫地位的女性。他說過“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與此相連,他憎惡自己出身的家庭,愛慕和親近那些與他品性相近、氣味相投的出身寒素和地位微賤的人物。這實質上就是對于自己出身的貴族階級的否定。同時,他極力抗拒封建主義為他安排的傳統(tǒng)的生活道路。對于封建禮教,除晨昏定省之外,他盡力逃避參加士大夫的交游和應酬;對封建士子的最高理想功名利祿、封妻蔭子,十分厭惡,全然否定。他只企求過隨心所欲、聽其自然,亦即在大觀園女兒國中斗草簪花、低吟悄唱、自由自在的生活。“我此時若果有造化,趁著你們都在眼前,我就死了,再能夠你們哭我的眼淚,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來,送到那鴉雀不到的幽僻去處,隨風化了,自此再不托生為人,這就是我死的得時了。”賈寶玉受時代的局限,找不到現實生活的出路,他要擺脫貴族社會桎梏,而又不能不依附貴族階級。這就使他的思想性格具有杯具性的嚴重矛盾。他的理想無疑是對封建主義生活的否定,卻又十分朦朧,帶有濃厚的傷感主義和虛
無主義。
精選閱讀(三):
賈寶玉的性格特點和他的戀愛婚姻杯具
對于《紅樓夢》,向來有人認為有兩個主題,一個是寫賈寶玉的戀愛婚姻杯具,一個是寫封建統(tǒng)治階級家庭的崩潰。我是不一樣意這種看法的。這不象雞蛋那樣,可能有雙黃蛋,它是一個黃,一個主題。《紅樓夢》主要是透過主人翁的戀愛婚姻杯具,說明產生這個杯具的客觀原因。作者的認識潛質十分高,在中國古代小說中,是繼《水滸傳》后的又一個高峰。首先不是正因《紅樓夢》的技巧好,不是正因作者有非凡的藝術才能,而是正因認識潛質高,看問題跟人家不一樣。他看出這個戀愛婚姻杯具不簡單,根子扎得很深,很廣。為了交代客觀的社會根源,有必要描述社會環(huán)境,描述家庭及其內部的斗爭。作者就是透過社會環(huán)境來表現賈寶玉的戀愛婚姻杯具的,因此不是兩個主題。假如把以家庭為主的社會環(huán)境同戀愛婚姻杯具割裂開來看,就會削弱《紅樓夢》的主題思想,削弱對作者偉大認識潛質的估價。
講到戀愛婚姻杯具,并不是一個杯具,而是兩個杯具,一個是賈寶玉和林黛玉的關聯,這是戀愛關聯,這個戀愛是個杯具,這個杯具說明的是一種社會問題;另一個是賈寶玉和薛寶釵的關聯,這是婚姻關聯,這個婚姻也是個杯具,這個杯具同賈、林的戀愛杯具有不一樣的好處,說明了當時社會另外方面的問題。這兩個杯具以賈寶玉為中心,作者從這兩方面來挖掘杯具的根源:一是從客觀的社會環(huán)境方面,一是從當事人的思想性格方面。作者對人物性格論掘得很深,在這方面,無論中外的古典文學,都還沒有能超過《紅樓夢》的。國際上也承認這一點,推崇為經典杰作。唯其性格挖掘得深,對杯具的根源也交代得深。另一方面是客觀原因和社會環(huán)境。這個客觀原因和社會環(huán)境聯系得很廣,也挖掘得很深。唯其對社會環(huán)境描述得廣泛而深刻,對杯具根源也就挖掘得深刻。話是這么說,但不好引起誤會,以為杯具的根源有兩個——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在哲學上講就是所謂二元論。正因當事人的性格也是客觀環(huán)境養(yǎng)成的,作者一方面描述性格,同時就描述產生這些性格的社會原因。因此,歸根結蒂是一個原因,即社會原因。人是社會中成長起來的,人的思想性格也是在這個社會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起來的。
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都是《紅樓夢》的主要人物,而賈寶玉更是中心的主要人物。那里,我們先來談一談賈寶玉的思想性格。
賈寶玉的思想性格,是在他的特定的環(huán)境中構成中一步步地發(fā)展的。賈寶玉性格的要點是什么?我認為就是平等待人。在封建社會里,男性有特權,統(tǒng)治階級以男性為主。一方面是以男性為中心的統(tǒng)治階級壓迫者,一方面是被統(tǒng)治階級被壓迫者。在《紅樓夢》中,后一方面的人主要就是一些女孩子,大大小小的丫頭們。在這兩方面的矛盾斗爭中,賈寶玉是堅決站在被壓迫者一邊的:同情她們,愛護她們,平等地對待她們。賈寶玉應對的是一個階級斗爭的環(huán)境。《紅樓夢》寫的是日常生活,但透過這個日常生活,反映了家庭骨肉之間尖銳的階級斗爭。所謂“殺人如草不聞聲”,寧榮二府中是充滿了血債的。沒有槍,沒有刀,但是不知逼死了多少人,這些人都是階級斗爭的犧牲品。賈寶玉從小就說這樣的話:“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生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就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這是客觀環(huán)境在一個聰慧敏銳的小孩子頭腦中的反映?陀^環(huán)境使他感覺到男生的骯臟,而處于被壓迫地位的純潔善良、天真活潑的女孩子,則對他有很自然的影響。正因賈寶玉從小在這些女孩子中長大。這些姑娘都是城市和鄉(xiāng)村中勞動人民的女兒。同賈寶玉最親近的幾個丫頭,比如襲人,就是城市貧民的女兒,家里窮,沒有飯吃,幾兩銀子賣給了賈家。又如
晴雯,連她父母是誰都不知道,是賴大家買來作為禮物送給賈母的。這些是外面買來的。還有一種丫頭屬于“家生子兒”,是一世世代代的奴才。例如鴛鴦的父母親都是賈家的奴才,鴛鴦的父親在南邊給賈家看房子,鴛鴦的母親死了,想回家去看一看都不可能。另外,還有從蘇州買來的唱戲的小演員,如芳官、藥官、葵官等等。這些女孩子在大硯園中占了絕大多數。不管這些丫頭們的性格怎樣,思想上受封建階級的影響也有深有淺,但是她們的客觀條件是共同的:第一,她們都有一個悲慘的充滿血淚的身世;第二,都處于被奴役的地位,生命毫無保障,要把你配小子就配小子,逼死了就抬出去埋掉;第三,未來的命運不可捉摸。賈寶玉從小受她們照料,在這些被壓迫的勞動人民的女兒身邊長大。過去有人認為賈寶玉的性格沒有什么進步的地方,成天跟女孩兒廝混,是個“淫棍”;此刻這樣的意見少了。但是還有人懷疑,說賈寶玉生在富貴之家,從不參加社會活動,又怎樣能產生進步思想?他們忽略了賈寶玉身邊絕大多數都是被壓迫的丫頭,而且多是不顧一切敢于起來斗爭的丫頭。統(tǒng)治者不把這些丫頭當人看,甚至看得連雞犬都不如。而賈寶玉卻尊重她們,同情她們,愛護她們,平等地待她們,在兩相對立的矛盾斗爭中,堅決地站在她們的一邊。對于
統(tǒng)治階級認為最卑賤的人,賈寶玉卻評價極高,看到她們品德的美。這是兩百年前中國封建社會中不大可能有的進步思想,是曹雪芹塑造出來的理想的典型。對于士大夫,賈寶玉最瞧不起,斥之為“祿蠹”,他就樂意跟丫頭們在一齊。本來丫頭是服侍他的,結果成了他服侍丫頭,丫頭們罵他,他也不生氣。晴雯就罵過他:“你這個人一天不忖你幾句就過不去。”賈寶玉否定自己出身的階級,例如初會秦鐘,他就痛恨自己“為什么生在這侯門公府之家”。他認為女孩兒最珍重,男生都是“濁物”,這種偏激的感情在當時環(huán)境下是了不起的進步。作者以極大的熱情描述這樣一個賈寶玉。在兩個對立的階級中,賈寶玉堅決拒絕站在統(tǒng)治階級這邊,而且把自己的戀愛婚姻問題,同這些女孩兒的生活幸福問題相聯在一齊。
封建統(tǒng)治者從小就給賈寶玉安排好了一條封建主義的道路。賈寶玉拒絕往這條道路上走,越長大越堅決。他厭惡科舉,厭惡所謂“經濟學問”,愿意同被壓迫者死在一塊。他企圖整個否定封建主義的道路,他的那套思想破壞了封建主義的社會秩序,因此他一點不講究封建禮法。怡紅院中要是沒有外人,關起門來是一個自由民主的天地,雖然襲人有時不免勸說幾句。六十三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寫小姐們走后,丫頭們脫了大衣服,胡亂地混坐一齊,毫無顧忌地吃喝玩樂起來。半夜三更,大家喝醉了酒,笑的笑,唱的唱,簡直無法無天。脂硯齋評道:吃酒沒有這樣吃的,祝壽也沒有這樣祝的,這是怡紅院的特殊風俗。賈寶玉這樣的進步思想已經構成了體系:他不是偶然的平等待人,也不是偶然的同情和愛護被壓迫者,他否定禮教,否定科舉,否定整個的封建制度,他的性格要點,是初步的民主主義者的性格和思想的具體表現。他的初步民主主義思想,不僅僅是口頭上說了,而且也表此刻日常生活的行動中。這在兩百多年前的封建時代,不能不說是一個嶄新的人物。他不一樣于古代的具有民主性的人物性格,也不一樣于具有民主思想的人物性格,而是具有初步民主主義思想的嶄新的人物。在《紅樓夢》以前的文學中,無論是戲曲和小說,都沒有這樣
成系統(tǒng)的進步人物。在歷史上,明末清初有一些杰出的思想家,具有初步的民主主義思想,但是也沒有象賈寶玉那樣的行動。作者以他敏銳的感覺,進步的思想,概括了自己的生活經歷,寄托了自己的全部理想,創(chuàng)造出了這樣一個光輝的“新人的典型”。兩百多年來,《紅樓夢》膾炙人口,一向為讀者所喜愛,首先不是正因藝術技巧高,而是由于作者有高度的認識潛質。他能夠從日常的現實生活中挖掘具有深刻好處的東西,經過觀察、體驗,創(chuàng)造出全新的典型。作家的偉大也在于此。
由于賈寶玉具有初步的民主主義思想,決定了他必須愛林黛玉。林黛玉的性格又是怎樣?作者寫得很簡單扼要。林黛玉出身于沒落貴族,她的祖上是侯爵,清制侯爵襲三代,傳到黛玉的祖父時皇上加恩增襲一代,到林如海就沒有世襲,是真正的科舉出身,書香門第。作者寫林如海就是為了寫林黛玉。寫林如海是個正派的讀書人,夫人亡故后也不再續(xù)娶,膝下只有一個獨養(yǎng)女兒。子孫不盛,這在封建時代是個嚴重問題。林家沒落,子孫不盛,唯一的姑娘只好送到外婆家去。外婆家但是個國公府,公爵在貴族中僅次于王,門第顯赫。第三回寫林黛玉初進賈府,這個小姑娘全身的每個神經細胞都豎在那里,緊張得要命,唯恐被人家恥笑,不敢多走一段路,多說一句話。誰叫她出身門第低微呢。
不久,林如海也病死了,這時的林黛玉就變成一個一無所有的孤女,同丫頭們沒有什么兩樣。這樣一個身世和經歷的姑娘到了賈家,就自然地構成子一個同賈家環(huán)境相對立的性格:生性好疑,脾氣很大,說話很尖銳,動不動流眼淚,隨時隨地警惕著,怕被人瞧不起,怕被人踩在腳下。假如林黛玉沒有外婆,就會同甄士隱的女兒英蓮一樣。脾氣大也好,流眼淚也好,都是她的斗爭形式,表現了她的性格同所在環(huán)境的矛盾對立。
作者安排了一個很突出的情節(jié)——葬花,來描述林黛玉的性格。林黛玉從落花聯想到自己的身世,花象自己一樣的純潔美麗,而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象污泥一樣的骯臟,花謝了終究要落到污泥里去,因此憐花就是自憐,葬花就是自葬,寫葬花就是寫林黛玉的性格要點,經過場面的烘托和情節(jié)的概括,把林黛玉的性格突出地描述出來了。薛寶釵不會去葬花,史湘云也不會去葬花,她們沒有這樣的感觸。只有林黛玉這樣身世、處境和性格的人才會去葬花。
對處在被壓追地位的女孩子的廣泛同情和愛護,是賈寶玉的初步民主主義思想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他把對被壓迫的女孩子的深刻同情集中起來,傾注在林黛玉身上,結成生死不渝的感情。能夠這樣說,賈寶玉對被壓迫者的愛護和同情,是他和林黛玉生死不渝的感情的思想基礎和社會根源。這說明他愛林黛玉是從民主主義思想出發(fā)的,是以民主主義思想作基礎的。就有人感到個性,為什么賈寶玉要愛林黛玉,身體瘦弱,有肺病,脾氣又大,哪一方面也比不上薛寶釵。他們不了解這一點,即賈林二人的感情是有思想作基礎的。在《紅樓夢》以前寫感情的小說很多,但從來沒有寫以思想為基礎的感情。賈寶玉同林黛玉感情的成熟階段,也是賈寶玉思想的成熟階段。這能夠拿第三十二回“訴肺腑心迷活寶玉”為標志。這一回開始寫史湘云受了薛寶釵的影響,也來規(guī)勸寶玉,要他別老在女孩子隊里鬼混,“也該會會這些為官作宦的,談講談講那些仕途經濟。”寶玉聽了立刻說:“姑娘請別的屋里坐坐罷,我那里仔細腌臜了你這樣知經濟的人。”鬧得史湘云下不了臺。我們知道賈寶玉最尊重和體貼女孩子,但是在這種關鍵問題上,他卻毫不留情面。下方襲人之后說:“……上回也是寶姑娘說過一回,他也不管人臉上過不去,‘咳’了一聲,拿起腳來就走了。寶姑娘的
話也沒說完,見他走了,登時羞的臉通紅:說不是,不說又不是。——幸而是寶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鬧得怎樣樣、哭得怎樣樣呢!”寶玉之后說:“林姑娘從來說過這些混帳話嗎?要是她也說過這些混帳話,我早和她生分了。”這就是賈寶玉的原則性,一點兒也不含胡。這些話正好被黛玉無意中在門外聽著,心里又驚又喜,又悲又嘆,不好意思進來。之后寶玉出門,趕上黛玉,傾訴肺腑,這時,他們的感情到達了白熱的地步。作者描述他們感情的成熟,同賈寶玉的思想成熟是一致的。這種以思想為基礎的感情是古代文學中從來沒有的。張生愛鶯鶯,梁山伯愛祝英臺,他們的思想基礎是什么,誰也不知道,他們就是一見傾心;而賈寶玉是愛林黛玉的思想,身體差一點,脾氣壞一點,這沒有關聯,首先要思想好。林黛玉身世飄零,一無所有,這是她為賈寶玉所同情的客觀處境,林黛玉心靈的純潔,在賈寶玉看來就是美。林黛玉的思想性格中具有廣泛而深刻的社會因素,作者寫林黛玉不是孤立的一個人,而是概括、集中了使賈寶玉感動、同情和愛護的女孩子們的客硯要點和主觀要點。因此,他們的感情是根深蒂固的,生死不渝的。
同賈寶玉一樣,林黛玉的性格一方面有民主主義,另方面還是有局限性。魯迅先生說過,一個人不可能抓住自己頭發(fā)離開地面,在封建主義的思想體系下,有些東西她是無法擺脫的。賈寶玉有感傷主義,他對前途不是很有信心。林黛玉更是如此。我們不能把封建思想的束縛僅僅看作是外在的,在林黛玉的頭腦中還有嚴重的封建思想。他們熱烈地進行自由戀愛,迫切地要求婚姻自主,但是仍舊等待著家長給他們訂婚。有人說怡紅院、瀟湘館的財物不少,為什么不收拾收拾跑掉了我們說,他們思想中有落后的一面,受它緊緊的束縛,他們不會跑,也不可能跑。存在決定意識嘛!如果問這是階級的局限,還是時代的局限,我們說兩方面都有,而主要是階級的局限。林黛玉實際上在搞戀愛,但是口頭決不承認,賈寶玉一說我們在相愛,她立刻生氣,放下臉來斥責寶玉。尤三姐就不是這樣,她公開聲明婚姻要由自己作主,對象要由自己選取。智能這個小尼姑,除了封建束縛外,還有一層宗教束縛,但是她就敢私奔到秦鐘家里去。至于林、賈二人,不但不敢私奔,而且連想也不會想的。因此我們說主要是階級的局限。林黛玉雖然是個一無所有的孤女,但是還有一個外婆,過的還是小姐的生活,封建小姐自尊自貴的意識還是很濃厚的。自己束縛自己——這就是
林賈兩人感情杯具的思想原因。當然,在那樣的條件下,這一感情杯具還是值得我們同情的,它具有著深廣的思想好處與社會好處。
對于薛寶釵,作者同樣寫得簡單扼要。她家是皇商,給皇帝當買辦,在封建時代,商人沒有社會地位,薛家雖然是皇商,但作為豪門,政治地位此不上貴族。《紅樓夢》中賈史王薛四大豪門,薛家排在最后,大概也正因政治勢力差。作者寫薛家,首先寫薛蟠為爭英蓮(之后改名香菱)打死馮淵,出了人命。書中輕描淡寫,好象化幾個錢就可完事。其實也要看具體狀況。封建社會的官府草菅人命,視為常事,但你得有政治勢力做靠山,不然還是要償命,弄得你家破人亡。因此薛家母子三個——薛姨媽帶著寶貝兒子加上薛寶釵,要進京去投奔賈家。不這樣做,之后賈雨村就不會徇私斷案。書中寫薛蟠進京有四條原因:一來送妹候選;二來望親;三來親自入都銷算舊帳,再計新支;四來游覽上國風光。對薛蟠的性格我們是完全了解的,他不可能有這樣一套精密的想法。第一條送妹妹候選,他不會有這樣高明的主意;第二條探望親戚,他不會關心這些事情;第三條整理店務,更不放在他心上;倒是最后一條“游覽上國風光”才是他真正的意圖。頭三條都不是薛蟠的主意。因此要上京,是薛家的家庭現狀提出的要求。送薛寶釵候選就為爭取政治勢力。在封建時代,一般善良的父母都不肯把自己女兒往深宮里送,犧牲女兒的終生幸福來謀求富貴!读凝S志異》中的《
竇氏》、《劉夫人》以及川戲《拉郎配》都寫了這方面的情形,為了逃避選入深宮,硬把十一二歲的幼女往外送。薛家卻不是這樣。作者寫這一條就是貶薛家,同時也點出薛家的階級本性——他們缺乏政治勢力,此刻鬧出人命案,迫切要求政治勢力的支持和庇護。關于候選的事,以后撇開不提了。姨媽是控制不住也依靠不上薛蟠的,薛寶釵才是薛家的靈魂和主宰。薛家如果沒有薛寶釵,很難想象將怎樣辦。因此薛寶釵是不能真的進宮去的。到了北京,薛家投奔賈府,很快他們就發(fā)現國公府也挺不錯,尤其是有賈寶玉這樣一個有期望的人。
薛家在京中有很多房子,本來,完全能夠住到自己家里去,俗語說,“探親不如訪友,訪友不如住店”,自己家有漂亮房子,為什么非跑到賈家去住?而且簡直是賴著不走!作者先把他們安排住在梨香院,呆了一個時候,又把他們遷到東北角上另一個小院子去,讓出梨香院給從蘇州買來的十二個唱戲的女孩子住。作者寫薛家住在賈家的前后情形,連搬了一次家也不漏掉,實際上是暗示薛家不肯走:你把我安排在梨香院住,我沒有意見;你要我搬出梨香院讓給唱戲的女孩子住,我也不生氣。林黛玉起反感的東西,正是薛家迫切需要的東西。林黛玉深深感到被政治勢力壓得慌,而薛家則時時刻刻在爭取。
那里提個問題,賈寶玉那塊玉,作者硬要寫成從媽媽肚子里帶來的,這是神話,我們沒有辦法。那么你寫薛寶釵的金鎖又是哪里來的?他一會說是和尚給的,一會兒又說那鎖上的八個字是和尚給的,又說什么命里注定務必有玉的才能配。我們知道,只有賈寶玉才有玉。又如,作者寫薛寶釵從小不愛花兒粉兒,平常穿半新不舊的衣服,連周瑞家的送去宮花她都不好,轉送給了別人,但是那把沉甸甸的金鎖,為什么老是掛在胸口?薛寶釵自己也說冷冰冰的。第八回寫寶玉寶釵二人互看玉鎖,寶釵拿著那塊寶玉,把“莫失莫忘,仙壽恒昌”八個字念了一遍又一遍,旁邊鶯兒之后說:“……這兩句話,倒象和姑娘項圈上的兩句話是一對兒。”寶玉原來不知道有金鎖這回事,聽鶯兒這么說,才要求薛寶釵給他看看金鎖。這一回在脂硯齋八十回本中叫做“看金鎖姻緣微露”,實際上就是求婚。在封建社會,從沒有女家向男家求婚的,何況林黛玉來在薛寶釵之先,同寶玉的成情很好,又是賈母的外孫女。因此,非得讓自己姑娘有把金鎖,揚言務必有玉才能配親,并且還要找機會顯露這把鎖,這不是求婚是什么?
有人說,薛寶釵一腦袋的封建思想,是個典范的封建淑女。我不一樣意這樣的意見。且看《紅樓夢》如何描述。在二十二回以前,作者寫薛寶釵老是跟著寶玉轉,每當賈寶玉、林黛玉在一齊時,緊跟著總是“寶姑娘來了”,用北京的土話說,叫做“夾蘿卜干兒”。論理,象寶釵這樣的人,就應成天跟著李紈、迎春、探春、惜春等人才是,此刻成天跟著寶玉轉,這又算得個什么封建淑女!當然,我不是說薛寶釵就沒有資格同賈寶玉戀愛,但你不好嘴上一套,心里又是一套,搞得賈寶玉很膩煩。此如有一次賈林兩人正鬧別扭,寶釵在旁不走,寶玉就攆她去陪賈母打牌。賈林兩人有一陣子老是吵嘴,而且越吵越兇,主要的矛盾就是“金玉良緣”之說,許多吵鬧都是從這引起的。
從二十二回起,狀況有所變化。賈母喜愛薛寶釵“穩(wěn)重和平”,要給她做生日。這天王熙鳳問賈璉按什么樣貌做生日。那里作者怕讀者不注意,正因書中寫過生日的事情很多,點明這不是普通做生日,而是賈母看中了寶釵,因此這個生日就有特殊好處。
到二十八回,薛寶釵開始有主意了。她不再老是跟著寶玉走,她有意識地討賈母等人的喜愛,賈母要她點菜。她就點老太太愛吃的甜食;要她點戲,她就點吉利熱鬧的戲。元妃發(fā)出燈謎來讓大家猜,明明很簡單,她偏裝猜不著,東猜西猜,最后才猜出來,這也是為了討大家喜愛。二十二回前,她只討賈寶玉喜愛,這時則左右開弓,要兩面派,既討賈寶玉喜愛,又想方設法討家長喜愛。討賈寶玉喜愛主要是顯示自己的才學,讓寶玉佩服她。
二十八回以后,薛寶釵又發(fā)展到另外一個階段。她不可能兩方面都討好:家長喜愛她,賈寶玉就不喜愛她;討好了家長,就不能討好寶玉。這一回寫元春送禮物,送來的東西寶玉同寶釵的一樣。寶玉問:“怎樣林姑娘的倒不一樣我的一樣,倒是寶姐姐的同我一樣,別是傳錯了罷?”襲人回沒有錯,“都是一分一分的寫著簽子的。”那里作者告訴讀者,這份禮物有其特殊好處,就是透過給禮物訂了婚,只是沒有明白宣布而已。這個地方也要對薛寶釵懷疑懷疑。果真是一個封建淑女的話,拿到這份同寶玉一樣的禮物就就應害羞。她多的就是一掛紅麝串,照說就應裝進箱子里不拿出來,何況當時正逢炎夏,宜于戴翡翠、瑪瑙之類的光溜溜的飾物,她卻公然戴上一掛挺不舒服的紅麝串,毫不害羞,反而自豪。這無異于當眾炫耀自己的勝利,奪得了錦標。一上來跟著寶玉轉,然后又兩面討好,最后就一邊倒,再不怕你賈寶玉不喜愛我。在二十八回前,薛寶釵沒有批評過賈寶玉,從這時起,她就政于進“忠言”了。葬寶釵是實利主義者,什么事情對自己有利就干,這時她已沒有顧忌,開始批評賈寶玉,一邊倒向封建主義的懷抱中去。
《紅樓夢》前四十回,主要寫賈寶玉和林、薛二人的戀愛關聯和婚姻關聯。賈寶玉同林黛玉的戀愛關聯是一條路線,賈寶玉同薛寶釵的婚姻關聯是一條路線,前者是民主主義的道路,后者是封建主義的道路。究竟走哪一條道路,要求賈寶玉作出抉擇,那里二面也反映了階級斗爭。
原先,林黛玉同賈寶玉的關聯也是有斗爭的。賈寶玉有進步思想,但是出身富貴之家,公子哥兒的習氣很重,這兩種東西在賈寶玉的身上是并存的,是一步步地克服和發(fā)展的。林黛玉對賈寶玉的公子哥兒的缺點不能容忍,加上“金玉良緣”的問題,因此產生矛盾。在前四十回,我們看到這兩個人老是鬧別扭,越鬧越嚴重。作者寫他們二人關聯的發(fā)展是高度現實主義的:由最初的青梅竹馬發(fā)展到有意識的搞感情,最后發(fā)展到成熟,“訴肺腑”之后矛盾解決,他們從此再也不吵架了,但是兩個人又應對了環(huán)境的矛盾,象大山一樣矗立在面前,無法逾越過去。
寫薛寶釵同賈寶玉的關聯也是一步步地發(fā)展的:最初跟著寶再轉;然后左右開弓,兩面討好;最后一邊倒。薛寶釵在環(huán)境方面取得完全的勝利,但是賈寶玉不喜愛她,她也一點沒有辦法。薛寶釵跟統(tǒng)治勢力方面越處得好,越沒有辦法叫賈寶玉愛她。
以上兩條線在書中是同時發(fā)展的,而作者的傾向性十分鮮明,常常透過具體情節(jié)來表達自己的愛憎。例如三十六回寫寶釵正幫襲人繡花,寶玉在夢中喊罵:“和尚道士的話如何信得!什么金玉姻緣,我偏說木石姻緣!”這意思是說,他只知有林黛玉,不知有薛寶釵。作者有意透過寶玉說夢話否定“金玉姻緣”,讓薛寶釵親耳聽到。這說明作者對處在被壓迫地位的林黛玉充滿了同情。
這兩條路線寫到那里,構成僵持的階段,家長的傾向性很明確——選中薛寶釵,不好林黛玉。但是,作為賈府最高權威的賈母,又猶豫不決,一向拖著,不肯公開宣布。賈母這個老太太不大思考別人,只思考自己的享樂,是個極端利己的享樂主義者。正正因如此,把個賈寶玉嬌慣成這樣,沒有賈母的庇護,賈寶玉的思想是構成不起來的。當然,賈母不是民主主義者,她是封建主義者,封建主義發(fā)展到最后產生極端利己的享樂主義,自己破壞自己,挖封建主義的墻腳。賈母在她的享樂生活中,不能不思考自己鐘愛的孫子寶玉的意志。賈母不是一個胡涂的老太太,腦子清楚,眼睛很亮,深通世故,經驗豐富,透過多年的觀察,寶玉和黛玉的關聯她完全知道。尤其是透過紫鵑試寶玉一節(jié),寶玉一聽黛玉要回蘇州去,立刻就發(fā)瘋了,這使得賈母更加心中有數。寶玉不能沒有林妹妹,他們的關聯是有思想基礎的,不可動搖的。在這樣的狀況下,很難設想賈母唯一寵愛的寶玉婚姻生活不幸福、而她仍能持續(xù)自己的享樂生活。她不能不思考這一點。再說黛玉是她的親外孫女。擺在次要地位,她也要思考思考。于是表現了舉棋不定:照她的本意就是要訂薛寶釵,思考到孫子和外孫女的具體狀況,又不敢立刻決定?傊畠煞矫嫠家伎肌S腥苏J為賈母不會去思考
兩方面,我的看法不一樣。封建時代的老太太,為了寵愛自己的孫子,作出某些容讓和遷就的狀況是有的。因此,我們說寫到那里構成了僵持局面:家長方面不放薛寶釵,賈寶玉不放林黛玉。本來賈寶玉不必須非要林黛玉不可,此刻則構成了一種力量,堅持不下,要死一塊兒死,要活一塊兒活,達種現象是很有社會好處的。
從這時起,作者就把戀愛關聯和婚姻關聯的線索擺到次要地位。正因家長不能解決這個問題,當事人也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寫寶玉、黛玉、寶釵三人的關聯,寫各個人的主觀因素,都只能到此為止,正因婚姻問題的最后解決不決定于個人的愛憎。于是作者掉轉筆頭,用主要的筆墨來寫環(huán)境。從書中能夠看到,第四十回以后就不大寫感情,賈寶玉見了林黛玉好象沒話好講了,或者有一肚子話不敢講,怕損害了林妹妹的自尊心。林黛玉對賈寶玉也是一樣,見了面就含著眼淚,默默無言。
從四十回起,作者用很多筆墨寫了一系列的故事情節(jié)和場面,來反映和刻劃環(huán)境,那里不能一一地講,總括起來,有這樣幾個問題。
第一,寫賈家經濟上的枯竭。賈家的經濟狀況,原來就已經不寬裕了,奢侈揮霍,收入少,支出多,到這時更是急轉直下,幾乎無法維持下去。例如當家人透過鴛鴦把賈母的金銀器皿偷出去典賣,用來償付債務。又如王熙鳳病了,要吃人參,東尋西找,拿出來的不是參須,就是年久失效的壞參。這個情節(jié)揭示了賈家經濟上的困難狀況。這方面,薛寶釵很在行,她說臨時到外面買人參容易碰上假貨,推薦透過她家店鋪的內部關聯去買。這些方面,薛寶釵長袖善舞,深得賈家的歡心。你賈家枯竭,我薛家有錢;我看中你賈家的“貴”,你看中我薛家的“富”。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書中指出,在封建貴族家庭,“娶妻乃是一種政治的行為”。(單行本第七四頁)這話說得深刻極了!薛寶釵追求賈寶玉就是一種政治行為,而賈家看中薛寶釵也是一種政治行為——解決經濟困難,維持門面。
第二,寫各方面矛盾的爆發(fā)。壓迫者和被壓迫者的矛盾是始終存在的。到這時,統(tǒng)治階級內部的矛盾,也越來越顯著,越來越突出了。照封建社會的規(guī)矩,就應是長子掌權,長媳管家,就賈家說,就應是賈赦掌權,邢夫人管家。但是,作為最高統(tǒng)治者的賈母不喜愛老大,偏愛老二,硬把賈赦擺在“那邊屋子里”。因此,賈赦和賈母有矛盾,見了母親有一肚子牢騷,中秋節(jié)說笑話還諷刺媽媽偏心眼,惹得賈母生氣。由于賈母喜愛賈政,就叫王夫人掌管家務。王熙鳳是邢夫人的兒婦媳,本來也就應在“那邊”的,但是由于賈母偏愛,又是王夫人的內侄女,就到這邊來當家。這些關聯就十分復雜,母子之間,婆媳之間,妯娌之間都存在著矛盾。傻大姐拾了個繡春囊,胡里胡涂地交給了邢夫人,邢夫人拿到這個東西,覺得這可了不得,鄭重其事地轉送給王夫人。這是什么意思?邢夫人有滿腔不平:就應我管家的,卻叫你管家,看,你把這個家管成什么樣貌!其實,在貴族之家發(fā)現一個繡春囊又有什么了不起,邢夫人無非借此機會打擊王夫人。再說王夫人,如果心里沒事的話,把繡春囊燒掉也就完了。她不是這樣,而是立刻大張旗鼓地搜檢大觀園,并且特意讓王善保家的參加,正因她是邢夫人的陪房,叫她去檢查,等于是請邢夫人自己去檢查。這種鉤心斗角
就是搞政治斗爭。搜檢大觀園本是統(tǒng)治階級內部的矛盾,但是,隨著事態(tài)的發(fā)展,矛頭卻轉向被壓迫者,正因實際受害者還是那些當丫頭的女孩子。司棋犧牲了,晴雯也犧牲了,四兒、芳官等人一個個地被攆出去了。封建主義的氣焰大為猖狂。之后,作者寫到當這些當家人不在家時,被壓迫者起來掙扎反抗,大觀園里到處打架,吵翻了天。例如勇于反抗的芳官與養(yǎng)母吵架,緊之后又有芳官、葵官等人與趙姨娘打群架,等等。這些狀況說明,封建秩序已經無法維持了,王熙鳳的權勢在各種各樣的矛盾中垮下來了,弄得王熙鳳得了病,達個病主要是政治病——維持不住統(tǒng)治地位。于是乎有探春理家。封建社會由姑娘管家是很少有的,這時候實在沒有辦法了,才由探春出來臨時主持,搞個薛寶釵在旁邊幫忙。這是王夫人的主意。讓薛寶釵來幫忙,家長的意圖是清清楚楚的。由于內部各種矛盾爆發(fā),封建主義的統(tǒng)治地位不能維持了。試問誰能夠繼承王熙鳳來維持統(tǒng)治?林黛玉是不行的,只有薛寶釵行,所謂“薛寶釵小惠全大體”,她向來是有辦法的,只有她能夠代替王熙鳳來維持搖搖欲墮的統(tǒng)治。選取誰的問題,最后不能不落在薛寶釵身上。
第三,賈寶玉走什么路子的問題。一個人失足落水,他還是要用一切辦法來挽救自己,據說淹死的人常常兩手緊緊抓著泥草,證明他臨死前經過一番掙扎。沒落了的階級不會自動退出歷史舞臺。此刻賈家要完蛋了,唯一的指望是賈寶玉,要他走封建主義的道路,才能維持賈家的門第。那么,什么人能夠幫忙賈寶玉走封建主義的道路?是林黛玉,還是薛寶釵?我們說,只有薛寶釵能夠扶持賈寶玉走上封建主義的所謂正路。
關于《紅樓夢》所寫的環(huán)境問題,我們不多講了,就憑以上三條,不難明白為什么非選取薛寶釵不可。作者沒有把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戀愛杯具的根源,簡單化地看成決定于家長個人的好惡。解放初期越劇舞臺上演的《紅樓夢》,就把這個問題簡單化了,仿佛賈林二人的戀愛杯具,完全是鳳姐在中間出壞主意造成的。曹雪芹不把原因完全歸結到家長個人身上。家長個人有他的意圖,但不能決定,最后決定的是具體形勢。賈家經濟枯竭了,統(tǒng)治不能維持,后繼無人。薛家有錢,薛寶釵能接替王熙鳳,又能幫忙賈寶玉走上封建主義道路。因此,賈林的戀愛杯具根源,是由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客觀形勢決定的,這樣來認識,社會好處就大了。再看透過環(huán)境描述揭示出來的統(tǒng)治階級的一系列問題,包括道德品質的敗壞墮落,這些問題都不是一朝一夕出現的,而是長時期構成的,它不是普通的傷風成冒、頭疼發(fā)燒,而是已經病入膏育。透過這些描述,把封建主義制度的罪惡和衰朽的特點全部端出來了。這是封建主義末期的形勢,表面強大,內里已經腐爛透頂。這是賈林二人戀愛杯具的根源。
對賈寶玉同薛寶釵的關聯又怎樣看?照常理,封建社會的一個公子哥兒,愛上一個姑娘,家庭不一樣意,用欺騙的手段給他娶了另外一個姑娘,這個姑娘很漂亮,很有錢,又頗有才干,這個公子哥兒最初也許不高興兒天,慢慢的完全可能得新忘舊,相安無事;甚至即使不愛她,也能夠象賈珍、賈璉那樣,來個三妻四妾。但是賈寶玉不干,他必須要跑。這個結局說明在賈寶玉身上的民主主義力量雖然還薄弱,但已經構成,是新生力量,已經壓不死,打不垮。你要我走封建主義道路我就是不走,你要我娶薛寶釵我硬是不干,我不能帶林黛玉私奔,我能夠一個人跑。跑的結果也產生杯具——薛寶釵和賈寶玉之間的婚姻杯具。薛寶釵也是封建社會的犧牲品。這體現了當時的封建主義和民主主義的斗爭。
戀愛婚姻問題作為個人問題,不會有多大好處,但是《紅樓夢》不一樣于任何以戀愛婚姻問題為主題的作品,它聯系到整個社會和社會制度,鮮明地表現了被壓迫階級和統(tǒng)治階級的尖銳斗事,揭露了腐朽的封建制度日趨衰亡的必然趨勢,歌頌了雖然幼稚但是不可戰(zhàn)勝的新生力量。作品的偉大,首先在于作者提出了如此重大的問題。我認為《紅樓夢》的吸引人不在技巧,因此我們這天沒有談技巧!都t樓夢》的高度技巧主要也是從作家的高度的認識潛質和強烈的愛憎感情中產生的。《紅樓夢》的偉大之處在那里,我們讀《紅樓夢》首先要學習的也是這一點。
【賈寶玉的性格特點】相關文章:
假如我是賈寶玉作文08-17
假如我是賈寶玉作文【推薦】10-07
李逵的性格特點10-06
王熙鳳的性格特點10-06
晁蓋的性格特點10-06
魯智深的性格特點10-06
張順的性格特點10-06
劉備的性格特點10-06
關羽的性格特點10-08
林黛玉的性格特點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