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tǒng)設計并實現(xiàn)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yōu)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fā)質(zhì)量高低的關鍵所在。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1
一、文本分析
1、本文選自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閱讀第二課。
2、本文的內(nèi)容:作者在文中將濟南的冬天與北平的冬天、倫敦的冬天以及熱帶的冬天作比較,突出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并通過對濟南這座老城的山、水的描寫,表達了自己對濟南冬天的無限喜愛之情。
3、本文的特點:
。1)語言生動活潑,方言和普通話結(jié)合運用。
。2)細節(jié)描寫細膩,描寫有層次。
。3)修辭運用豐富。
。4)感情樸實真摯。
二、學生分析
1、學生需要學到的是:運用一種或多種修辭手法,描寫具體事物,以表達思想感情。
2、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相應的基礎:
。1)在認知上,學生已學習了一些賞析散文語言的技巧。
。2)在情感上,學生能試著感受字里行間所蘊含的思想情感。
3、學生需要用到的學習方法:朗讀法、體驗法、討論法等。
三、目標闡述
。ㄒ唬┤S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能說出濟南冬天的特點。
。2)能分析作者所運用的修辭手法。
2、過程與方法:
。1)能在賞析文本詞句的過程中運用討論法。
。2)能在體會作者情感的過程中運用朗讀法和體驗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能體會作者對濟南冬天的贊美之情,喜愛之情。
。2)能體會作者對濟南這座老城的特殊情感。
。ǘ┙虒W重點
1、能說出濟南冬天的特點。
2、能分析作者所運用的修辭手法。
。ㄈ┙虒W難點
1、能體會作者對濟南冬天的贊美之情、喜愛之情,能體會作者對濟南的特殊情感。
(四)教學方法
朗讀法、講授法、討論法、任務驅(qū)動法等。
。ㄎ澹┙虒W課時
一課時
四、過程設計
。ㄒ唬⿲耄
同學們,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是——《濟南的冬天》,作者是——老舍。大家能不能告訴我,濟南是中國哪個省份的城市?山東省。山東省屬于南方還是北方呢?北方。在你的印象中,北方的冬天是怎樣的?……然而,地處北方的濟南,它的冬天卻別有一番滋味,F(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走入老舍筆下冬天的濟南,感受別樣的冬日北國世界。
。ǘ┏踝x文本,感受濟南之冬
首先,請大家有感情地齊讀第一自然段,在讀的過程中請大家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除濟南以外,第一自然段中還提到了哪些地方?北平、倫敦、熱帶
2、這些地方的特點是什么?大風、不見日光(濃霧)、響亮的(毒日)
3、濟南冬天的特點又是什么?溫晴(響晴)
4、這里運用的藝術(shù)手法是什么?好處是?對比,突出強調(diào)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理清思路,讓學生對文本有一個初步的感知,首先能抓住第一自然段的關鍵點,其次再對本段的內(nèi)容加以分析和欣賞。)
在這里,作者的寫法比較含蓄,他不直接說濟南的冬天的特點是溫晴的,而是通過三組對比,寫北平的冬天是大風的,倫敦的冬天是不見日光的,熱帶的冬天是響晴的,然后反襯和突出濟南的冬天不刮大風;看得見日光;而且日光是十分溫和的。另外,老舍寫北平和倫敦時,不直接說“北平幾乎天天刮大風”,“倫敦的冬天總是陰沉沉的”,而是以自己獨特的感受說“冬天要是不刮風,便覺得是奇跡”,“冬天要能看得見日光,便覺得是怪事”!捌孥E”和“怪事”使得語言有一種風趣幽默的色彩。正因為濟南冬天的“溫晴”,所以老舍稱贊它“真得算個寶地”。而“溫晴”也是貫穿全文的一條主線。
。ㄈ┚x語句,品味寫景之妙
然而,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濟南這座老城的出奇之處,還在于它的山,它的水。那么濟南的山是怎樣的呢?我們再有感情地齊讀第三自然段。
1、山的形狀是怎樣的?圍了個圈兒、北邊有個缺口
2、老舍用哪個詞形容冬天的小山?他是怎么說的?
可愛
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nèi)察o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比喻、擬人)把山比作搖籃,把濟南比作熟睡的嬰兒。讓人覺得十分溫馨。正因為這樣的地形,所以濟南的冬天一點也不寒冷,而是非常溫暖的。
3、為什么要寫“人們的臉上是含笑的”?因為“他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著落,有了依靠。”冬天濟南的山給人一種安全感,讓人感受到希望。這種希望來自溫暖的天氣,讓人仿佛下一秒就能置身于春天的懷抱?此撇恢{(diào)的一筆其實是緊緊圍繞濟南冬天的“溫晴”來寫的。
。ㄔO計意圖:通過三個問題幫助學生了解本段內(nèi)容,并引導學生對本段的寫作藝術(shù)進行欣賞和分析。第三個問題的提出是為了幫助學生理解作者在此花費筆墨的用意,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傾向。)
雖然濟南的冬天是溫晴的,但偶爾也會下點兒小雪吖。再讓我我為大家朗讀第四自然段,大家來感受一下雪中的山又是怎樣的。(教師朗讀,學生想象)
1、最妙的就是下點兒小雪呀!懊睢痹谀睦铮
山上: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fā)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護士)圖片欣賞
(比喻:把樹比作看護婦,把雪比作發(fā)髻)
山尖: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想象
山坡: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兒更美的山的肌膚。(比喻,擬人)
山腰: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擬人,粉色和害羞,粉色可能是晚霞)可愛
小結(jié):寫作時比較有層次感,從整體到局部,自上而下。語言雖樸實簡單,卻容易讓讀者想象,似乎如同身臨其境般。將濟南冬天的雪山清晰真實地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
2、“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這句話體現(xiàn)作者的情感是怎樣的?贊揚還是批判?以欲揚先抑的口吻去贊揚濟南冬日小山的'秀美。
再一起朗讀第四自然段,讀出可愛、俏皮、美麗的感覺,以及作者溢于言表的喜愛之情。
。ㄔO計意圖:該部分注重朗讀和想象,在朗讀和想象中使學生欣賞內(nèi)容和文字。幫助學生學習修辭手法,以及體會作者的情感。)
如果這是一幅畫卷,作者說這一定是唐代名手畫的水墨畫。我們看見了溫柔的小山,雪白靜美的小山,山上臥著小村莊,那水呢?水墨畫少不了靈動的水。我們從文章最后一段中找答案,看看老舍是怎樣描繪濟南的水的。請同學們有感情地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1、水有什么特點?不結(jié)冰、冒熱氣、澄清、清亮、藍汪汪、空靈
2、還寫了哪些東西?怎么寫的?水藻(綠、擬人)、垂柳(擬人,側(cè)面寫出水的澄清)
3、最能感染你的是哪一句?藍水晶,這塊水晶里,包著紅屋頂、黃草山,像地攤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想象一番)
。ㄔO計意圖:幫助學生梳理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的想象,鼓勵學生自主對文本進行欣賞。)
小結(jié):這就是濟南的冬天。是老舍心中理想的境界。所以他會發(fā)出感慨:“上帝把夏天的藝術(shù)賜給瑞士,把春天的賜給西湖,秋和冬的全賜給了濟南。秋和冬是不好分開的,秋睡熟了一點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喚醒,所以作個整人情,連秋帶冬全給了濟南!薄斑@古老的城市,是濟南,也是詩!贝蠹腋惺艿綕隙罩懒藛幔
。ㄋ模┰僮x全篇,理解作者之情
請大家?guī)е蕾p的眼光,再次自由朗讀全文。想一想你從這些文字、這些描寫中讀出老舍對濟南的什么情感。
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板書。(喜愛、珍惜、贊美……)
補充背景:老舍1924年赴英國交流學習,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1930年前后來到山東省城,先后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對山東產(chǎn)生了深厚的感情,濟南也因此被他稱為自己的“第二故鄉(xiāng)”。《濟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所創(chuàng)作的文章,一經(jīng)發(fā)表即引起強烈轟動。文章中處處流露著老舍先生對濟南的無限熱愛與贊美,成為先生最為人熟知的代表作。
。ㄔO計意圖:適當進行課外拓展,幫助學生體會作者情感,反之更能投入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欣賞。)
(五)作業(yè)布置
借鑒文章的某些寫法,就你家鄉(xiāng)冬天的風景寫一個片段。注意抓住特點來寫,200字以上。
。ㄔO計意圖:修辭手法是本篇課文的一個重點和難點,教師要鼓勵學生學以致用,模仿文本的寫作方式進行自我創(chuàng)造,這也是學習成果的一種檢測方式。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現(xiàn)手法。
2、通過朗讀的方式,學生能夠把握文章情感基調(diào)。通過朗誦,小組討論的方式,理解濟南冬天的特點“溫晴”。
3、感受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之情,體會作者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體會文章的感情基調(diào),學習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現(xiàn)手法。
教學難點:感受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及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三、教學方法
朗誦法(集體朗誦、指定學生朗誦);討論法;教師導讀法。
四、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運用談話法進行導入:“同學們,在你們的印象中冬天是什么樣的呢?老師聽到有的同學說時白雪皚皚、寒風呼嘯的。對啊,北方的冬天總是給人一種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印象。但是有這樣一個地方,它的冬天是不一樣的,沒有呼嘯的寒風,沒有皚皚的白雪,那里有著無限的溫暖,同學們想知道這是哪里嗎?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課文《濟南的冬天》”。
(二)初讀課文,感知詩歌情感基調(diào)
1、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注意:朗讀的語速、感情等)。
2、學生了解文章大概內(nèi)容。(明確:從課文中能夠感受到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體會作者所表達對的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及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ㄈ┢肺稣Z句,合作交流。
1、學生再次讀課文,提問:
濟南冬天總的特點是什么?作者通過哪些景物呈現(xiàn)了濟南冬天的`特點?
明確:濟南冬天總的特點是“溫晴”。作者通過對濟南山、雪、水等景物的描寫來體現(xiàn)濟南冬天的特點。
2、作者是如何對冬天景物進行描寫的?
明確:第三自然段中,作者對濟南的小山進行了描寫“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痹谶@句話中作者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作者將小山周圍的地理環(huán)境比喻成了“小搖籃”,將四周的小山比喻成“看護者”。通過比喻手法的運用加上作者所感受到的溫暖等一系列的描寫,寫出了周圍的一圈小山特別可愛。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運用擬人的手法對“小雪”進行了描寫!澳屈c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作者將雪賦予了人的情感,寫雪是“害羞的”并且“露出點粉色”,這些描寫都寫出了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
第六自然段對濟南的水進行了描寫,冬天水不結(jié)冰,水里的水藻在晴天的時候也越來越綠,因為這些水是不忍凍上的,況且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作者通過描寫使水富有了靈氣,通過描寫水藻及垂柳,進一步說明水不忍凍上的原因。
3、作者通過對一系列景物的描寫,表達了何種情感?
明確:作者通過運用比喻、擬人等一系列的修辭手法對景物進行描寫,表達了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同時表達了作者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ㄋ模┩卣寡由欤〗Y(jié)作業(yè)
1、老舍先生剛從倫敦回到祖國,到了濟南,對濟南冬天的“溫晴”感受十分真切,當你到一個新的地點后是否有不同的感受?請談談你的感受并寫下來。
2、老舍抓住了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并且運用了寓情于景的寫作手法,請同學們課下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進行一段景物描寫。學會作者所運用的表現(xiàn)手法。
五、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文章,因而重心在讓學生學會作者對景物的描寫以及所表達的情感。本堂課的教學,學生準確找出作者所運用的修辭手法,對作者所表達的情感也有了一定的掌握。課堂充分地利用各種教學資源,讓學生充分參與進來,盡可能地營造課堂氣氛。本節(jié)課實現(xiàn)了三維目標,達到了師生共建課堂的效果。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熟悉課文內(nèi)容,理清文章層次結(jié)構(gòu)和主要內(nèi)容。
2、理解通過比較的寫法突出事物的特點。
3、潛移默化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點:
1、熟悉課文內(nèi)容,理清文章層次結(jié)構(gòu)和主要內(nèi)容。
2、理解通過比較的寫法突出事物的特點。
教學難點:
學習景物描述的方法。
教學媒體:
多媒體教學平臺。
課前預習:
。、背誦課文1-3段。
。病⒉樽值浣鉀Q生字詞。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請一同學描述本地春天的感受,由此引出北中國的`冬天,由于學生沒去過,可造成疑問,激發(fā)學習欲望。
二、作者簡介
三、檢查預習:
。、學生背書片斷
。、學生上黑板默寫生字詞,師生共同評價。
四、解題
引導學生理解題目中的提示的地點和季節(jié)。
五、分段朗讀課文,師生混讀,隨機停頓,請其他學生接力。這樣可保證學生注意力集中,進一步熟悉課文內(nèi)容。
六、理清文章脈絡:
。、問題設計:本文從哪幾個方面寫濟南的冬天的?
2、教師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進行評價訂正歸納小結(jié)。
參考:天氣山景水色
七、分析第一部分:
1、問題設計:
(1)濟南的冬天有什么特點?
(2)用了什么寫法?
教學過程
。病W生思考(方法同上)。
。、抽簽提問
。础W生補充后教師評價歸納小結(jié)。
參考:溫晴:
對比:北平(大風)濟南(無風聲)
倫敦(無日)濟南(響晴)
熱帶(日毒)濟南(溫晴)
八、堂上練習:
九、小結(jié)課文,提示學生熱愛祖國的河山。
十、布置作業(yè):
。薄⒈痴b課文后半部分:
。、鞏固生字生詞。
3、完成課后練習二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03-31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12-13
老舍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05-24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范文06-11
人教版《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06-09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優(yōu)秀09-02
濟南的冬天優(yōu)秀教學設計12-27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15篇10-07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人教版10-07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15篇)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