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在线免费视频,亚洲精品免费一级视频,日韩亚洲欧美大陆,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style id="t465f"></style>
<legend id="t465f"><u id="t465f"><thead id="t465f"></thead></u></legend>

<acronym id="t465f"></acronym>

<sub id="t465f"><ol id="t465f"><nobr id="t465f"></nobr></ol></sub>
<sub id="t465f"></sub>

《蜜蜂》教學設計

時間:2024-10-17 12:27:00 教學資源 投訴 投稿

[熱門]《蜜蜂》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蜜蜂》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熱門]《蜜蜂》教學設計15篇

《蜜蜂》教學設計1

  教材理解:

  課文記敘了“我”參觀“養(yǎng)蜂大廈”的所見、所聞和所感,借贊美小蜜蜂“對人無所求,給人的卻是極好的東西”的精神,歌頌了勞動人民為創(chuàng)造美好的新生活而忘我勞動,無私奉獻的崇高品質(zhì)。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6個生字;讀寫“百花盛開、春色遍野”等詞語,理解“釀造、渺小”等詞語的意思,區(qū)別“走近”與“走進”的不同。

  2、學會運用讀書記號學習課文,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懂得蜜蜂那種“對人無所求,給人的卻是極好的東西”精神的可貴,學習人民為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而辛勤勞動、無私奉獻的崇高品質(zhì)。

  課時目標:

  1、運用讀書記號法預習課文,學習生字新詞,了解課文內(nèi)容。

  2、了解蜜蜂的勞動特點,體會蜜蜂精神的可貴。

  一、導入、揭題:

  1、觀看圖片,說說圖上的動物是什么。

  2、說說對蜜蜂的了解。

  3、填空:()小蜜蜂。

  4、揭題:

  本文作者選擇“可愛的小蜜蜂”(板書“可愛的”)作為題目,為什么說小蜜蜂是可愛的呢?請同學們自學課文。

  二、初讀課文:

  1、出示要求:請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反復讀課文,并請做到:

 。1)努力讀準每個字音,讀通每句話。

  (2)運用讀書記號給課文作上批注。

  (3)找出最能表現(xiàn)蜜蜂可愛的句子。

  2、檢查:

 。1)詞語:百花盛開春色遍野釀造渺小成群結隊沸沸揚揚

 。2)分段讀課文。

 。3)出示最能表現(xiàn)蜜蜂可愛的句子:多么可愛的小生靈啊,對人無所求,給人的卻是極好的東西。

  三、圍繞出示的中心句,學習課文的1~3自然段。

  1、理解句子的意思。

  2、為什么說“蜜蜂對人無所求,給人的卻是極好的東西”?請大家仔細地讀課文,把具體表現(xiàn)這句話的語句劃出來。

  (1)隨機劃出詞句:釀的蜜多,可自己吃的有限……給他們留下一點點,夠他們吃的就行了。他們從來不爭,也不計較什么,還是繼續(xù)勞動,繼續(xù)釀蜜,整日整月不辭辛苦……

 。2)從學生的回答中引出蜜蜂的勞動情況(成群結隊出出進進飛來飛去沸沸揚揚滿是蜜蜂蠕蠕地爬著)、老梁對蜜蜂的評價及蜜蜂付出的勞動和生命。

 。3)想想老梁是帶著怎樣的感情來介紹蜜蜂的?齊讀老梁的話。

  3、小結:看到蜜蜂不辭辛苦的勞動,聽到老梁對蜜蜂的介紹,作者的心不禁一顫。(出示第三自然段并配樂讀)

 。1)同學們,“不禁一顫”是什么意思?說明什么?作者的心為什么會顫動?

 。2)理解:“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卻又多么高尚啊!”了解蜜蜂的精神是:對人無所求,給人的卻是極好的東西。

  (3)師:生命如此短暫,可蜜蜂依然這樣繁忙而又快樂地勞作著,這樣的蜜蜂,這樣無私奉獻的精神怎能不讓我們?yōu)橹畡尤菽兀课覀冊撊绾蝸碜x好這一自然段呢?自由讀,指名試讀。

  請同學們懷著對蜜蜂崇敬的心情來朗讀這一段(伴著音樂,升華感情)。

  四、作者由小蜜蜂聯(lián)想到了什么呢?我們下節(jié)課再學習。

  板書 可愛的小蜜蜂

  對人 付出 給人

  無所求 勞動好 東西

  生命

  渺小 高尚

  學習目標:

  1、讀通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理清文章脈絡,繼續(xù)學習做讀書記號。

  2、理解文中的幾個重點句和難句。

  3、感悟小蜜蜂的辛勤與無私,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熱愛益蟲的情感,能用朗讀表達自己的感受。

  學習重點:朗讀感悟;理解、品悟重點句。

  學習流程:

  一、談話揭題

  1、(板書:小蜜蜂)小蜜蜂,同學們見過吧?了解小蜜蜂嗎?了解它的什么?(請學生談談,并可追問:你怎么知道的?)

  2、同學們都挺了不起,通過自己平時的觀察、結合生活經(jīng)驗和課外知識的.積累,懂得的還真不少。你能否用一個詞來說說你對小蜜蜂的感覺呢?(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可相機板書:勤勞或辛勤,無私等) shuo

  告訴你們,我國現(xiàn)代著名散文家楊朔(板書:楊朔)對小蜜蜂有著獨特的感情,今天就讓我們來欣賞他的文章——(補充板書:可愛的)齊讀課題(能否讀得再可愛一點?)

  二、充分地讀

  1、初讀:(1)自己把課文讀通順,想想課文主要寫什么。

 。2)交流課文主要內(nèi)容,可讓學生多層面說,最后教師概括:寫蜜蜂,又由蜜蜂聯(lián)想到人。

 。3)你能按這兩塊內(nèi)容把課文分成兩段嗎?

  2、美讀:作家筆下的小蜜蜂到底是怎樣的可愛呢?就讓我們細細地品味寫蜜蜂的這三個自然段,把你感觸較深的語句劃一劃,讀一讀,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以讀促悟,感受蜜蜂的高尚(辛勤與無私)

  1、誰能來把你劃的語句讀一讀,談談你的感受?

  2、預設一:重點感悟“多么可愛的小生靈啊,對人無所求,給人的卻是極好的東西……”你讀懂了什么?

 。1)“對人無所求”,從哪些語句看出?(同學們可以在文中劃一劃)

  “釀的蜜多,可自己吃的有限(不多)”;“從來不爭,也不計較什么”;“活到限數(shù),就悄悄地死在外邊,再也不回來了”談談感受,朗讀句子;

  師可激情:蜜蜂用自己短暫的一生,為人類無私地奉獻 板書:無私奉獻

 。2)“給人的卻是極好的東西”,蜜蜂到底給我們?nèi)祟悗硎裁茨兀?/p>

  (拓展思維,引發(fā)個性化閱讀:蜂蜜可以消炎止痛,可以美容,可以做藥,如在小孩的藥中一般都加有蜂蜜,可以治便秘或拉肚子,可以快速醒酒,并解除飲酒后的頭疼,可以強身健體;養(yǎng)蜂人收獲蜂蜜,帶來財富;蜜蜂采了花粉,讓花兒開得更美麗;蜜蜂采蜜,在花叢中翩翩起舞,為大地增添生趣;蜜蜂那么勤勞,用自己一生的勞動為人類釀蜜,帶給人類那么多的好處。它也時時刻刻提醒人們不能懶惰,要用勤勞和智慧來創(chuàng)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3)蜜蜂的勤勞、辛勤,課文中有沒有談到?

  朗讀感悟第一自然段:“成群結隊”、“出出進進”、“飛來飛去”、“沸沸揚揚”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怎么朗讀出這種熱鬧、緊張?

  提供信息:你們知道嗎?據(jù)有關資料統(tǒng)計,一只蜜蜂要釀1千克蜂蜜,須在一百萬朵花上采集原料。那如果花叢到蜜蜂的距離平均為1公里半,那么蜜蜂采1千克蜜,就得飛上45萬公里,這等于繞地球11圈呢!

  朗讀老梁說的話:“蜜蜂這東西,最愛勞動……一年四季都不閑著,整日整月不辭勞苦……”

 。4)師小結:是啊,蜜蜂給我們?nèi)祟惖牟粌H是香甜的蜂蜜,更是它那辛勤工作、無私奉獻的高貴的品格 。難怪作者說“蜜蜂是在釀蜜,又是在釀造生活。不是為自己,而是在為人類釀造最甜的生活”讓我們懷著一種感動、一種敬意來朗讀第三自然段吧。

  (5)還有什么不懂的嗎?(可引導學生理解“渺小”與“高尚”)

  3、預設二“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卻又多么高尚啊”

  理解“渺小”(形體小、生命短暫、不起眼)

  感悟“高尚”(1)一生都在辛勤勞動(具體見預設一)

 。2)無私奉獻:“對人無所求”(具體見預設一)

  “給人的卻是極好的東西”(具體見預設一)

  四、延伸、作業(yè)、結課

  1、生活中你們認為哪些人像蜜蜂那樣?讓學生舉例。并完成課堂作業(yè)本上的作業(yè)。

  2、課文雖在寫蜜蜂,其實更重要的是要贊美像蜜蜂一樣的人,這更重要的內(nèi)容就留著與你們自己的語文老師共同分享吧。

  3、作業(yè):字詞練習。

《蜜蜂》教學設計2

  【教材簡說】

  《蜜蜂》一文是人教課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中的一篇講讀課文,作者是法國著名生物學家法布爾,以第一人稱寫了他所做的一個試驗,即證實蜜蜂是否具有辨認方向的能力。體現(xiàn)了作者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和求實作風。

  【教學目標】

  一、會認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試驗、證實、幾乎、大概、阻力、推測、迷失、沿途、陌生、超!钡仍~語。

  二、學習默讀課文,了解主要內(nèi)容,學習法布爾的觀察發(fā)現(xiàn)和探索精神,以及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三、積累語言。

  【教學重難點】

  弄清為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結論又是怎樣得出的。

  【課時劃分】兩課時

  【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理解課文內(nèi)容,親身經(jīng)歷作者探究蜜蜂辨別方向能力的試驗過程,激發(fā)學生動手探究自然奧秘的興趣。

  【課前準備】

  一、生字詞卡片。

  二、師生共同搜集有關蜜蜂的`資料。

  三、多媒體展示臺。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用多媒體展示臺出示生字卡片,學生接龍認讀:

  試 驗 證 阻 測 括 誤 途 陌 超

  二、鼓勵學生參與板書,激趣

  最近咱們班哪些同學寫字有進步?指名上臺書寫課題。

  三、交流信息,導入

  把自己從書上或網(wǎng)上查到的資料與大家交流分享分享吧。

  四、精讀,合作探究

  一、第一自然段:

  a、讀一讀。把第一自然段讀給大家聽聽。

  b、想一想。知道“我”想做個什么試驗嗎?

  c、說一說。假如是你,你想怎樣做這個試驗?

  二、第二自然段:

  a、讀一讀。下面我們來仔細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樣試驗的,請讀

  第二自然段。

  b、畫一畫。畫出能表示作者試驗做法的詞語或句子。

  c、寫一寫。請若干學生把畫出的語句寫到黑板上。

  d、議一議。

  ◆表示作者試驗做法的詞句有沒有全部找出?

  ◆為了保證試驗的成功,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須的?

  e。猜一猜。假如我們沒讀過下面自然段的內(nèi)容,你覺得這些蜜蜂能找到家嗎?理由是什么?

  f、講一講。先指名學生復述這一自然段內(nèi)容,然后同桌互述。

  三、第三、四、五自然段:

 、偌顚W生多遍朗讀第三、四、五自然段。

  a、自由朗讀第三、四、五自然段。

  b、指名讀。你喜歡讀哪一自然段,能讀給大家聽聽嗎?

  c、教師激勵:覺得自己能讀得和他一樣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來再讀。

 、诟兄饕獌(nèi)容。說說蜜蜂回家的只數(shù)和時間。

 、塾懻摫鎰e。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兩只,能不能說蜜蜂有辯論方向的能力?

 、茉僮x再思,深入理解。

  a、兩次回來的蜜蜂情況有什么不同?

  b、結合課文有關內(nèi)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來的蜜蜂,中途中會遭遇到什么情況,你會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讓學生充分想象,再請多人次說)

  c、其他同學評點他們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d、教師深入引導:從蜜蜂回來時遭遇到的不同情況,你有沒有感受到蜜蜂有著很強的辯認方向的能力?說說理由。

  五、賞讀片斷,表達感情

  1、教師引導。小蜜蜂真了不起!你們覺得小女兒告訴爸爸說有兩只蜜蜂回來了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再想一想,當作者介紹“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沒有迷失方向,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時,口氣又是怎樣的?

  2、學生自讀體會。

  3、指名學生多人次表演或表現(xiàn)性地分別朗讀相關的兩段,表達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六、再思導疑,再激興趣

  1、誘導生疑:讀了第三、四、五自然段以后,同學們對蜜蜂具有辨別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產(chǎn)生了一些疑問?

  2、學生發(fā)問。(主要目的就是要誘發(fā)學生提出疑問,把興趣拓展到課外的生活實踐中去。)

  3、教師引讀。我們來看看作者法布爾是怎么說的,好嗎?

  4、教師再引。

  a、對于法布爾所說,同學們還有什么想法交流嗎?

  b、學到這兒,同學們也許又產(chǎn)生了更多的疑問,讓我們一起到書籍中,到生活中,用我們的實踐和智慧去解決這些問題好嗎?

  七、創(chuàng)新

  分工合作,搜集有關昆蟲奧秘的資料,設計一張手抄報。

《蜜蜂》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認識“概、減、阻”等9個生字。會寫“辨、試、檢”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紙袋、大概、減少、阻力、包括、檢查、準確無誤、沿途”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清課文的脈絡層次,初步了解發(fā)布而實驗的內(nèi)容。

  教學重點:

  學習本課的生字和詞語。

  教學難點:

  學習法布爾的觀察發(fā)現(xiàn)和探索精神、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激趣導入

  1。教師引述。上堂課我們領略了植物王國的奇妙,這堂課我們將走進昆蟲世界。大家想探究一下昆蟲世界的奧秘嗎?

  2。板書課題。誰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眼中蜜蜂的外形是怎樣的`?

  3。把自己從書上或網(wǎng)上查到的資料與大家交流分享。

  4。師生交流法布爾的資料。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1、學生自由讀文,圈畫生字?梢哉埥掏瑢W。同時標出課文自然段序號。

  2、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1)形聲字構字規(guī)律識字:蜂跨檢誤途(2)熟字比較。如:密一蜜辯一辨組一阻活一括(3)熟字加偏旁:“石+角=確”“木+旦=查”“阝+百=陌

 。4)出示文中詞語,采取多種形式檢查

  3、檢查句子:課件出示:“那些被悶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飛散,好像在尋找回家的方向! “這時候起風了,蜜蜂飛得很低,幾乎要觸到地面,大概這樣可以減少阻力! “盡管它們逆風而飛,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們確確實實飛回來了。”

  三、書寫漢字相機指導

  1。形近字辨析

  2。師范寫“辯”“跨”“查”,抽生板演。

  3。小組合作,口頭給字組詞。

  4。練習書寫,師相機指導。

  5、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6、再讀課文,看看課文主要寫了法布爾什么事情?

  7、理清課文脈絡:

  實驗過程(2—7自然段)

  實驗目的(第1自然段)

  實驗結論(第8自然段)

  三、了解目的,初識人物。

  1、自主朗讀第一自然段,看看自己從這段話中都了解到了哪些重要的信息?

  2、學生交流。抓住“聽說,想”體會法布爾的探究精神。

  3、重點聚焦“無論....總是....”,說說這組關聯(lián)詞語說明的問題。引導句式練習。

  4、指導感情朗讀句子,重點強調(diào)關聯(lián)詞語的朗讀重音。

  四、課堂小結:

  事實果真如人所說的那樣嗎?法布爾的實驗又是如何進行的呢?同學們,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相信大家一定會如愿解開謎底的。

  板書設計

  14、蜜蜂

  辯跨查

  實驗過程(第2—7自然段)

  實驗目的(第1自然段)

  實驗結論(第8自然段)

《蜜蜂》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學唱歌曲《小蜜蜂》,運用正確的呼吸方法和清晰的吐字來歌唱,以歡快的情緒歌唱小蜜蜂的辛勤勞動,并啟發(fā)培養(yǎng)學生從小愛勞動的思想。

  教學重難點:歌曲的'讀譜視唱與一字一音的清晰吐字,用優(yōu)美的并具有感染力的歌聲來表現(xiàn)歌曲意境。

  教學進度:第三教時。

  教具準備:頭飾、磁帶、口琴、圖畫、打擊樂器等。

  教學模式:情境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流程:

  情境激發(fā)情境體驗情境創(chuàng)造

  情境導入激發(fā)思維初步感知想象理解-->體驗歌曲吸收表現(xiàn)激發(fā)創(chuàng)編能力

  準a、入場-->創(chuàng)設情境欣賞、哼唱、律動、熟悉歌曲a、自學歌曲創(chuàng)編情境性歌表演備:b:模仿練習b、演唱歌曲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聽《拍手歌》進教室并做簡

  單律動。

  2、問好:一半學生吹奏口琴,一半學生唱。

  3、模仿練習與重點樂句解決:

  a、模仿練習:

  聽、唱幾組模仿進行的音。

  b、重點樂句:

 。2)板書出示

  提問:這條旋律除了模仿外還有什么手法嗎?(重復)

 。3)學生再唱一遍,然后教師用g大調(diào)的音高唱一遍。

  提問:老師唱的和你們一樣嗎?

  學生回答:略

  引出教師唱的是g大調(diào)。

  方式:抽一個學生到前面改,其余同學小組進行。

  (5)糾正答案,并讓學生在口琴上找找音高。

  4、情境布置的導入:

 。1)學生吹奏剛才的旋律,教師配唱歌詞“我們決不傷害益蟲,快快飛到大樹林中”。

 。2)設問:是誰要飛到大樹林中來?

  5、情境布置:

  師生在《小蜜蜂》音樂的伴奏下共同布置美麗的樹林。

  流程說明

  情境導入可以景激情,使學生盡快進入一種美的氛圍之中,設置疑問可激發(fā)學生的好奇與

  學習欲望,情境布置時播放的《小蜜蜂》的伴奏音樂可使學生熟悉音樂,為歌曲的學唱作鋪墊。

  二、情境體驗:

  1、導入:同學們布置時,教師已躲到花叢后,布置完后,突然從花叢后伸出手(手中拿著小蜜蜂的圖畫)說:“咦!是誰飛來了!”

  學生回答:小蜜蜂!

  2、熟悉歌曲:(播放伴奏音樂)

  a、教師邊用lu哼唱,邊將手中的蜜蜂隨樂飛舞。

  b、師生共同用lu哼唱。

  教師評價學生想象的畫面,并用優(yōu)美的語言再一次將學生帶入美的意境中去。d、邊唱邊做簡單游戲。

  3、學唱歌曲

  a、導入:

  師:好聽嗎?想不想學:就讓我們在口琴的幫助下自學。

《蜜蜂》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正確讀寫“試驗、證實、阻力”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3、學會在默讀中圈畫關鍵詞,了解作者試驗的過程,體會作者試驗的嚴謹性和科學性。

  教學重點:

  學會在默讀中圈畫關鍵詞,了解作者試驗的過程。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試驗的嚴謹性和科學性。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老師為你們帶來了一群小客人(出示蜜蜂圖片)你們了解蜜蜂嗎?

  學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有關蜜蜂的相關資料。

  2、同學們知道的可真不少。法國有個生物學家叫法布爾,他十分癡迷于昆蟲的世界,他一生深入自然環(huán)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和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最終成了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寫成了舉世聞名的《昆蟲記》。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他是怎么研究蜜蜂的。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認讀詞語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檢查生字詞

  出示:試驗證實阻力推測

  包括沿途陌生超長

  a、小老師帶讀

  b、同學互相提醒難度的字音。

  c、全班齊讀

  再出示:悶了好久幾乎盡管

  a、小老師帶讀

  b、提醒這三個都是多音字。

  c、去掉拼音開火車讀所有詞語。

  3、通過區(qū)分,理解“試驗”

  a、區(qū)分“實驗“和”試驗“

  抓住“實”和“試”的不同理解“實驗“是用來證明它正確或者推導出新的結論,重在證實!霸囼灐坝脕頇z測過程、狀況等,重在嘗試。

  出示:選詞填空。

  試驗實驗

  1.這節(jié)化學課,我們做了燃燒鈉的()。

  2.經(jīng)過無數(shù)次(),愛迪生終于發(fā)明出了。

  4、指導寫“試驗”

  a、出示“試驗“,學生仔細觀察;師范寫(一邊寫一邊說筆畫、占位、結構)

  b、生練寫“論、阻、證、括、誤“幾個生字。(都是左窄右寬)

  5、六位同學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課文寫了作者做了一個怎樣的試驗?

  a、出示第一自然段:

  聽說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無論飛到哪里,它總是可以回到原處。我想做個試驗。

  b、指生讀

  c、把聽說去掉,行不行?(不行,聽說體現(xiàn)了作者是聽別人說的,自己并不確定。)

  d、師總結:你看作者用詞是多么嚴謹。“鍟鴮懽鲊乐

  6、理清文章脈絡

  a.師引導:第一自然段寫了作者因為聽說蜜蜂有辨別方向的`能力,所以做了這個試驗,這是做試驗的——原因。(板書1原因)

  b.作者從試驗中得出了什么結論?出示第六自然段,全班齊讀。

  板書6結論

  c.那么2到5自然段是試驗的什么?

  板書2—5過程和結果

  d.引導學生看板書

  1:原因

  2—5:過程和結果

  6:結論

  三.學習默讀,感悟過程

  1、為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一找。

  出示:一天,我在我家花園的蜂窩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們放在紙里。為了證實飛回花園的蜜蜂是我放飛的,我在它們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記號。然后,我叫小女兒在蜂窩旁等著,自己帶著做了記號的二十只蜜蜂,走了兩里多路,打開紙袋,把它們放出來。那些被悶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飛散,好像在尋找回家的方向。

  2、默讀這段話,一邊默讀一邊圈畫出每句的關鍵詞語,想一想作者具體做了那幾件事?

  a、學生反饋,師相機板書。

  捉蜜蜂

  放紙袋

  做記號

  b、討論:本來應該是先做記號再放紙袋,為什么做記號放在后面寫?(重要的步驟可以單獨拎出來寫)

  c、討論“女兒守蜂窩走兩里多路放飛蜜蜂”是什么關系?

  生反饋,師引導學生知道“守蜂窩”和“走兩里多路放飛蜜蜂”是同時進行的。

  板書:女兒守蜂窩走兩里多路

  放飛蜜蜂

  3、用上首先接著然后最后來說說作者試驗的過程嗎?指生說,不看板書內(nèi)容,同桌練說,指生說。

  4、再次默讀課文第二段,討論:去掉文中的一個步驟行嗎?哪一個步驟可以去掉。

  5、通過學生提出去掉哪一步,另一位學生反駁不能去掉,并說明原因,一步一步,學生明白哪一步都不能去掉。

  6、師總結:看來這任何一個步驟都不能去掉,否則的話就無法得出準確的結果?磥恚髡咦鲈囼炇嵌嗝磭乐敯!板書:做事嚴謹

  7、指生讀,全班齊讀。

  四、小練筆

  1、剛剛我們學習了作者試驗的過程,那么你們在生活中有沒有做過這樣有趣的試驗呢?用幾句話寫寫你的觀察過程,最好能用上首先……接著……然后……最后……等連接詞。

  2、學生練寫。

  3、交流反饋。

  五、教師總結,鞏固復習

  今天我們了解了法布爾的試驗過程,了解了法布爾不僅寫作嚴謹,而且做實驗也很嚴謹。下節(jié)課,我們再來學習試驗的結果。

《蜜蜂》教學設計6

  課題:

  快樂讀書屋五 蜜蜂引路

  授課時間:

  教學目標:

  1.認7個生字,會寫7個及一個詞語。

  2.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區(qū)別“常常”和“往!钡牟煌梅。

  3.初步培養(yǎng)學生抓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優(yōu)秀品質(zhì)。

  教學重點:

  1.認7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及1個詞語。

  2.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區(qū)別“常常”和“往!钡牟煌梅ā

  教學難點:

  了解“蜜蜂怎么會引路”的道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列寧的資料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激發(fā)情趣。

  看了這個題目你最想知道些什么?(相機將同學提的比較有價值的問題寫到黑板上)(1)課文講的是一件什么事?(2)列寧的家在哪里?(3)他為什么要親自去找養(yǎng)蜂人?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自讀課文,讀準課文中出現(xiàn)的生字。

  2、檢查生字情況。

  (1)課件出示帶拼音的生字。大家一起讀一讀,同位兩人互相交流一下你的識字方法。

 。2)課件出示不帶拼音的生字。采用齊讀、個別讀等多種方式檢查學生對生字的掌握情況

 。3)利用生字卡片,讓學生開火車讀生字。

 。4)課件出示生字組成的詞語。采用齊讀、個別讀等多種方式檢查學生對詞語的。掌握情況

  三、引入新課。

  列寧想要找到養(yǎng)蜂人,首先要弄清養(yǎng)蜂人的家在哪里,下面我們就跟列寧一起去找找養(yǎng)蜂人的家究竟在哪里。

  四、學習新課。

  1、邊讀邊思考:列寧的.住處、花叢、園子、養(yǎng)蜂人的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2、四人小組討論,合作畫出簡圖。

  3、點評,請一名同學上臺貼圖。

  4、看圖分析,弄懂位置關系。

  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一、研讀第三段:

  1、引入:列寧究竟是怎樣找到養(yǎng)蜂人的家呢?課文哪段說明了這點?(第三段)

  2、指名讀,思考:這段共有幾句話?你覺得哪些地方

  寫得好?你讀懂了什么?(四人小組討論)

  用“—————”劃出你覺得好的詞語或句子,說出好在哪里。學生自由,師隨機板書:一邊走一邊看仔細觀察

  二、研讀第四段:

  1、引入:列寧通過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判斷,終于找到了養(yǎng)蜂人的家,那么他們見面后會說些什么呢?(出示幻燈圖片)

  2、看圖,想想圖上畫的是誰?他們說些什么?想象說話。自由。

  3、師示范對話,說說老師用什么語氣讀養(yǎng)蜂人的話?

  4、理解“驚訝”,養(yǎng)蜂人為什么會驚訝?

  5、指導朗讀此句。

  6、列寧是怎樣說的呢?誰來試試?

  7、理解“向?qū)А,用親切、風趣的語氣笑著說。

  8、同桌練習對話,試著帶表情、動作去讀。

  三、總結全文:

  1、課題是“蜜蜂引路”,可是蜜蜂真能引路嗎?其實蜜蜂采完蜜就回蜂巢只是一種本能,它并不知道列寧利用它帶路,所以,在這里“蜜蜂引路”其實是列寧的一種幽默說法。

  2、(指板書)列寧通過仔細觀察蜜蜂,找到了養(yǎng)蜂人的家(邊說邊劃箭頭),所以,他稱蜜蜂為“向?qū)А保ò鍟合驅(qū)В?/p>

  3、從這篇課文中,我們學了列寧細心觀察,愛動腦筋的優(yōu)秀品質(zhì),希望同學們今后在學習、生活中都能做到細致、認真、多動腦筋。

  板書設計:

  蜜蜂引路

  列寧——仔細觀察蜜蜂——找到養(yǎng)蜂人

《蜜蜂》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在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并積累“辨認、試驗、證實、推測、本能”。

  2、閱讀課文,弄清楚試驗是怎樣做的,關注法布爾是如何將試驗的過程記下來、記清楚、記準確的。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法布爾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媒體出示法布爾照片)師簡介:法布爾年輕時身為初中數(shù)學老師,卻十分癡迷于昆蟲的世界,立志做一個為蟲子寫歷史的人。他一生深入自然環(huán)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和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最終成了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寫成了舉世聞名的《昆蟲記》。本文便節(jié)選自《昆蟲記》。

  2、板書課題,齊讀。

  設計說明:以本文的作者法布爾說開去,用簡短的語言并結合媒體的介紹,并告知學生本文是世界名著,旨在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沖動。

  二、初讀文本,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集體正音。

  3、開火車讀詞語,給“辨認、試驗、證實、推測”找近義詞。

  4、交流問題。師小結。過渡:法布爾的試驗是怎樣做的?再讀課文,劃出自己感興趣的句子。

  設計說明:初讀文本,強調(diào)學生的全面參與,從課文的整體性角度出發(fā),讓學生簡單對課文的梗概有一個大致的把握。同時注重在學生基礎閱讀方面的設計,比如學生輪讀,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的評價,以及詞語的初步理解等等,都是為學生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做好鋪墊。

  三、析讀文本,理解感悟。

 。ㄒ唬⒛x課文,根據(jù)試驗的目的、試驗過程、試驗結果將課文分成三個部分。

  (二)、交流。

  1、試驗目的。第1小節(jié)。

  2、試驗過程。第2—4小節(jié)。

  3、試驗結果。第5小節(jié)。

 。ㄈ、你對哪部分最感興趣?隨機學習課文。

  第一部分:試驗目的。

  1、指名第1節(jié)。注意聽別人讀得怎么樣。

  2、評一評。

  3、用“無論……總”說一句話。

  4、師引讀:因為聽說(),無論(),它總(),所以我()。

  第二部分:試驗過程。

  1、自由讀2—4節(jié),思考法布爾是怎樣做試驗的,他把哪些關鍵的地方記錄下來了,圈劃出這些重點語句。

  2、交流。隨機學習重點語句,理解詞語。

  (1)出示句子,自由讀。(提示:讀的時候要講能體現(xiàn)試驗關鍵步驟的詞語強調(diào)讀出來。)

  我在我家花園的蜂窩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們放在紙里。為了證實飛回花園的蜜蜂是我放飛的,我在它們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記號。然后,我叫小女兒在蜂窩旁等著,自己帶著做了記號的二十只蜜蜂,走了兩里多路,打開紙袋,把它們放出來。

  (2)指名讀,認真聆聽:他讀的時候強調(diào)了哪些關鍵詞?你覺得他(她)把握得對嗎?

  (3)交流。

 。4)齊讀句子。思考:法布爾把他的試驗記清楚了嗎?從這些詞語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5)交流。師:法布爾不僅把他的試驗記下來了,而且還寫得非常準確。這樣我們從文章中就可以看出他的試驗是經(jīng)過周密的安排的。師板書:你覺得還有哪些地方也寫得好,為什么?

  3、交流。學生暢所欲言。

  4、齊讀2—4小節(jié)。

  第三部分:試驗結果。

  1、自由讀1小節(jié)。想想法布爾的試驗結論是什么?

  2、指名答。理解詞語“本能”。

  3、齊讀。

  設計說明:這是教學的重點部分,也是難點部分。如何處理教材既要做到整體性,又要兼顧到靈活性非常關鍵。于是,我對教材進行大膽的處理,旨在引導學生更輕松地進入文本。同時,在教學的設計中有目的.有限度地設計了不同難度的聽、說、讀、寫訓練,力求能做到自然。對文章三個部分的處理也有一定的主次安排,重點放在引導學生認識到法布爾對試驗的安排之周密,記敘的又很準確,從而感受到法布爾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四、回顧總結,拓展訓練。

  1、讀完了課文,你覺得法布爾的試驗怎么樣?是否還有改進的建議?或者你對他的試驗結論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2、四人小組合作交流。

  3、指名答。師拓展資料。

  4、寫話訓練:以“法布爾,我想對你說:()!睂懸、二句話。提示:把小組討論的結果結合進去。

  設計說明:這一部分受楊老師啟發(fā),旨在通過一系列的引導和訓練提高學生的發(fā)散思維的水平以及質(zhì)疑的膽量和能力。

  附:板書設計:

《蜜蜂》教學設計8

  課題

 。1)課題:《蜜蜂引路》教學方案

  項目概述

  (2)適用年級:小學二年級語文;

 。3)課題簡介:《蜜蜂引路》是小學二年級語文第10課內(nèi)容,這是一篇傳統(tǒng)課文,怎么在傳統(tǒng)的基礎上,講出新意,就是我這節(jié)課所要體現(xiàn)的。因此,我在進行傳統(tǒng)的認字、寫字、朗讀和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突出了講話訓練,著重進行“因為…所以…”的訓練。同時,我還通過對第三段的重點設計,進行仔細觀察、分析判斷方面的訓練。該課題設計的目的是實現(xiàn)下述的教學目標。

  (4)學習團隊:

  教師:許丹虹;

  學生:峽山街道拱橋小學二年級;

  前期分析

 。5)教學目標分析:

  (6)學習者特征分析:

  本學校學生大部分來自于附近的村鎮(zhèn),人員狀況參差不齊,有些學生因為接觸廣而思維活躍,而另一些則稍微遲鈍。學生的注意力總體來說還不錯,能跟得上老師的思維。

  教學策略

 。7)教學策略采用:啟發(fā)式教學策略、情境教學策略、情境——陶冶教學策略。

  活動階段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時間(分)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導入

  1、導入:今天我們來認識一個可愛的朋友,想知道它是誰嗎?

  2、播放課件,現(xiàn)實蜜蜂可愛的畫面

  3、指名回答:今天我們要認識的朋友是誰?(對于回答正確的同學給予表揚)

  4、小蜜蜂除了會采蜜之外,今天它還會給列寧引路(播放課件里蜜蜂引路動畫)

  學生一起觀看課件圖片

  利用圖片激發(fā)學生們學習的興趣。

  3分鐘

  (二)朗讀課文,注意生字

  1、領讀課文(二遍)

  2、指定四名學生,每人朗讀一段

  3、學習本課生字,要求讀準字音,記住字形,想想字義,并在書上畫出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再讀一讀。

  4、書寫生字,提示幾個字的書寫注意事項。(板書)

  學生跟讀;

  指定的學生依次朗讀;

  學生在生字本上書寫。

  完成教學設計的知識和技能目標

  10分鐘

  (三)理解課文的基本情節(jié),導出問題

  1、講讀第1自然段。指名讀這段。讀了這段,你都知道了什么?板書:莫斯科、小山、小房子。指導朗讀:用陳述語氣讀出列寧是怎樣請養(yǎng)蜂人的。

  2、講讀第2自然段。自由讀第2自然段,思考:列寧又想找養(yǎng)蜂人,這次他遇到了什么困難?指名回答。理解“往常”的意思。板書:山路,遇到問題。碰到問題是不是就退縮了呢,是不是等養(yǎng)蜂人呢?

  3、講讀第4自然段。

 。1) 讓學生回答:列寧最后是否找到了養(yǎng)蜂人,你從哪段知道的?

 。2) 指名讀第4自然段。結合看插圖,理解“驚訝”的意思。再說說養(yǎng)蜂人為什么感到驚訝?

 。3) 讀列寧的話,理解“向?qū)А薄?/p>

 。4) 分角色有語氣地讀第4段

  過渡:那么,蜜蜂不會說話,怎么能當向?qū),把列寧領來的呢?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一塊學習第3自然段,便會得出答案。

  1、根據(jù)老師提問,回答問題

  2、朗讀

  3、思考

  1、理解課文內(nèi)容;

  2、培養(yǎng)學生碰到問題時,不畏縮,努力思考解決之道的良好作風

  10分鐘

 。ㄋ模┩怀鲋攸c,解決“引路”問題

  1、根據(jù)老師的提示,學生用“因為……所以……”句式,一步步分析列寧是怎樣找到養(yǎng)蜂人的

 。1) 因為列寧一邊走一邊看,所以發(fā)現(xiàn)路邊的.花叢里有許多蜜蜂。

 。2) 因為列寧發(fā)現(xiàn)路邊的花叢里有許多蜜蜂,所以他想……。(學生補充)

 。3) 因為列寧仔細觀察,所以看見那些蜜蜂采了蜜,飛進附近的一個園子里,園子旁邊有一所小房子。

 。4) 因為列寧看見那些蜜蜂飛進附近的一個園子里,所以他想……。(學生補充)

 。5) 因為列寧看見園子旁邊有一所小房子,所以他想……。(學生補充)

  板書

  2、質(zhì)疑:最后列寧找到了養(yǎng)蜂人了嗎?是依靠誰呢?(提問)

  因為有蜜蜂做向?qū),所以列寧找到了養(yǎng)蜂的人。

  4、質(zhì)疑:由此可見,列寧是一位怎樣的人呢?(提問)

  列寧是一個喜歡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人,就是因為他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所以他找到了養(yǎng)蜂的人。

  與老師互動,根據(jù)老師指引,進行探究性學習。

  實現(xiàn)行為和方法教學目標。

  10分鐘

  (五)進行討論,拓展思路

  1、把如何找到養(yǎng)蜂人的整個過程用一張幻燈片展示出來。

  2、讓同學根據(jù)這張幻燈片,復述整個過程。

  3、改變課文情節(jié),增加變數(shù),鍛煉學生的應變能力。例如:蜜蜂不飛回去什么辦?還有沒有其他方法啊,比如問路。

  4、指名回答:讀了課文,對你有什么啟示?

  觀看課件,積極思考;

  和老師互動

  實現(xiàn)情感、價值觀目標

  5分鐘

 。ㄎ澹┛偨Y,布置作業(yè)

  1、老師總結:列寧以蜜蜂為向?qū),找到了養(yǎng)蜂人,所以這課題目叫蜜蜂引路。我們平時遇到問題,也可以像列寧這樣,先仔細觀察,再認真思考,最后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2、齊讀一遍課文

  3、布置作業(yè):

 。1) 寫字詞各三遍

 。2) 形近字組詞

  引( ) 莫( ) 斯( )

  張( ) 摸( ) 期( )

  養(yǎng)( ) 談( ) 導( )

  美( ) 淡( ) 異( )

  (3)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學生齊讀課文

  鞏固教學內(nèi)容

  2分鐘

《蜜蜂》教學設計9

  教材分析:

  《蜜蜂引路》是人教版課程標準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圍繞“要正確看待問題,善于思考”這個專題選取了幾篇體裁不同的課文!睹鄯湟贰诽幱诒窘M教材的第二篇,雖篇幅短小,卻給人以很深的啟迪。這篇課文講的是列寧利用蜜蜂作向?qū),找到養(yǎng)蜂人的故事。表現(xiàn)了列寧具有非凡的觀察力和判斷力。列寧是個善于觀察,認真思考的人。課文共有4個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和列寧親自去找養(yǎng)蜂人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講列寧是怎樣找養(yǎng)蜂人的。第四段講了列寧找到了養(yǎng)蜂人。

  教學目標:

 。、會認“莫、斯”等6個生字,會寫“訝、談”等9個字。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能區(qū)別“常!焙汀巴!钡囊馑。3、能領會列寧善于觀察和思考的特點,感受遇到問題要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1.識字、寫字,理解課文內(nèi)容是本課學習的重點。

  2.了解由于列寧仔細觀察,善于聯(lián)想和科學分析而找到了養(yǎng)蜂的人。

  3.培養(yǎng)學生細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善于從事物中得到啟發(fā),引起聯(lián)想,認真分析、判斷的能力。

  教學準備:

  制作課件、圖片、生字卡片、練習紙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生字“蜂”、“派”,注意左窄右寬的構字特點,會寫詞語“附近“。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并積累詞語“附近、旁邊”“引導、引領”“看見、觀察、發(fā)現(xiàn)”;會擺列寧找養(yǎng)蜂人的路線圖。

  3、初步領會列寧善于觀察和思考的特點。

  第二課時學習目標:

  1.復習鞏固生字,學寫余下的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區(qū)別“常!焙汀巴!钡囊馑,并會用“常常”造句。

  3.深入領會列寧善于觀察和思考的特點。

  第一課時教學流程:

  一、導入,引發(fā)閱讀期待。

  1.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要認識一個新朋友——(出示“蜜蜂”),誰來叫叫它的名字。生讀“蜜蜂”。師:對了,后鼻音真準,你來,一起叫。

  2.師:請拿出你的小手指和支老師一起把它請到黑板上來。(師寫課題:蜜蜂)

  “蜜”字呀,寶蓋頭寫得大一點,然后最下面是一個“蟲”,因為蜜蜂是昆蟲!胺洹弊盅揭獙懞每刹蝗菀,我們要請?zhí)镒指駚韼蛶兔Γǔ鍪咎镒指瘢,誰發(fā)現(xiàn)了“蜂”字要怎樣寫好?你說--(指名說)師補充:這個左右結構的字呀,左邊比較小,右邊比較大,這就叫左窄右寬。

  在你們的提醒下,我就可以把它寫好了。(師邊板書邊說)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左邊呀蟲字旁窄一點,右邊呀要注意啦,撇過來,捺捺在橫中線上,底下一豎是懸針豎,發(fā)現(xiàn)了嗎?一起再讀一下:生齊讀:蜜蜂。

  二、初讀,感知故事內(nèi)容。

  1.初讀課文。

  今天的小蜜蜂呀,就在無意間和一個大人物交上了朋友,趕快翻開課本P119,大聲地自由地讀幾遍課文,爭取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難讀的可以多讀幾次。

 。ㄉ杂勺x課文)

  2、學習第一段,學習生字詞。

  好,真的不忍心打斷同學們,同學們讀了一遍又一遍,但支老師真的很想聽。誰愿意站起來把第一段讀給大家聽?(指名一生讀第一段)

  你真能干,這段可不容易讀,有好多生字,還有誰愿意讀。(指名讀)

  真棒!發(fā)現(xiàn)了嗎?這段話里紅色的全部是生字,這么多生字趕快去讀讀想辦法和它交上朋友。(生認讀生字)

  記住了,我指一個,你讀一個。(在句子中)

  把它請出來,你還認識嗎?(出示生字卡片)先不出聲,記一下。

  能讀嗎?“莫”、“斯” “莫斯科”知道嗎?沒關系,沒教過當然是老師的責任嘍,我來幫幫你。(出示課件:莫斯科是俄羅斯的首都。)誰會說?(指名說)會說了,一起說。

  繼續(xù)來,“附”組個詞語:附近!罢劇薄罢勌臁薄罢勌臁币f很多話,所以談是言字旁。師板書:談天。

  真聰明。讀:派,都從哪里見過“派”?生:派人。蛋黃派。生活中也可以識字!芭伞币残枰∨笥褜懞盟屑毧,怎樣才能寫好,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指名說)

  師:小朋友注意了,它也是左右結構,寫的時候注意什么特點。拿出手指我們一起來寫寫。師在田字格中范寫。邊寫邊說右邊筆順。注意“豎提”。

  小朋友注意了,剛才2個左右結構的字都是左窄右寬,請拿起筆寫,看誰的速度最快。寫2個“蜂”、2個“派”。注意寫字姿勢。(師巡視)我發(fā)現(xiàn)呀,小朋友寫字漂亮!芭伞弊挚刹蝗菀讓懞,要注意筆順。

  好,基本上都寫好了,現(xiàn)在請你聽清楚,把筆放下,看哪一位坐得最快,我們合作最棒。請把筆放下,來,拿起書,我們把生字送回到句子中去,你能把第一段讀得更好嗎?(齊讀第一段)

  讀著讀著,你讀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列寧1922年住在莫斯科附近的小山上。

  你讀懂了這一點。

  還讀懂了什么,誰繼續(xù)說?

  生:我還讀懂了當?shù)赜幸粋養(yǎng)蜂的人,列寧常常派人請他來談天。

  這里有一個人你們知道嗎?列寧是誰?不知道,沒關系。支老師來幫助你。

  (出示簡介,介紹列寧)他就是列寧。

  列寧(1870—1924)

  俄國社會主義革命勝利的領導者,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領袖。

  3、檢查讀2-4段,說故事大意,補全板書。

  可能這些話你一下子不懂,總之這是一個很偉大的人。這么一個偉大的人,他和我們的小蜜蜂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呀?老師請孩子們一起讀課文的2—4段。注意了,這一次我們來自由讀,你想讀的就站起來,如果你讀完第2段不想讀了聽一聽可以坐下來,接下來也可以加入讀第4段。

  想讀第2段的站起來。(生讀課文2-4段)

  通過剛才的讀,你知道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呢?(生說)

  簡單地說,誰利用蜜蜂干什么?(指名說)

  對呀,蜜蜂為列寧引路,找到了養(yǎng)蜂人。(補全課題:引路)“引”左邊是個弓,右邊是一豎。引路的人,我們叫他為“向?qū)А保ò鍟合驅(qū)В?/p>

  那課文的哪一句話直接寫出了,列寧說蜜蜂就是他的向?qū),誰發(fā)現(xiàn)了?

  指名說。

  出示:列寧笑著說:“我有向?qū),是您的蜜蜂把我領到這里來的。”

  誰還要讀?(指名3人)

  真棒!這句話中有2個詞,它的意思和課文中的“引”差不多?誰能發(fā)現(xiàn)?

  生說:“領”、“向?qū)А钡摹皩А薄?/p>

  “領”“導”都跟引的意思差不多。有個詞語叫引導,還有一個詞語叫引領。愿意積累嗎?(師貼)一起來讀。(生讀:引導、引領)

  把這些詞語給積累下來,我們知道了列寧呀請蜜蜂來給他引路。

  三、研讀課文3、4段,體悟文本內(nèi)蘊。

  1.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當時的場景吧。ㄕn件出示課文第三段話)讀。

  2.現(xiàn)在你們就是列寧,來,走一走,看一看,好不好?

  二四班的小列寧們,請站起來吧!

  小列寧們,請跟著支老師的描述一起來走一走,做一做,好不好?(溫馨提示)

  師描述第3小節(jié)內(nèi)容,生做動作。

  列寧一邊走一邊看,(怎么做)發(fā)現(xiàn)路邊的花叢里有許多蜜蜂。(他發(fā)現(xiàn)什么了)他仔細觀察,(你觀察得真仔細,看哪,蜜蜂飛起來了,孩子們,看哪)只見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飛進附近的一個園子里,園子旁邊有一所小房子。列寧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門,(怎么做)開門的果然就是那個養(yǎng)蜂的人。(老朋友見面了,好久不見了,怎么做?)

  3.剛才小列寧們一邊走一邊看,發(fā)現(xiàn)了很多很多,發(fā)現(xiàn)了什么?別急,繼續(xù)到課文中找一找,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說,師出示道具。(花叢 園子 小房子)

  生:我發(fā)現(xiàn)路邊的花叢里有許多蜜蜂。(出示:花叢)這是你的發(fā)現(xiàn)。

  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我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這些蜜蜂采了蜜,飛進附近的一個園子里。(出示:園子)這是她發(fā)現(xiàn)的。

  還有嗎?

  生:園子的.旁邊有一所小房子。(出示:小房子)你會發(fā)現(xiàn)。

  4.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這樣一發(fā)現(xiàn),我相信孩子們你肯定能把列寧找養(yǎng)蜂人的路線圖擺出來,我這兒有一條小路通向遠方(師板畫),你要怎么擺園子、小房子、還有花叢。

  別急,好好認真地去讀書,就能擺出來了。如果還不會的抓緊時間去看書。

  誰會擺?你來擺一擺。(指名一生上臺擺)

  這是花叢里有許多的蜜蜂,花叢擺在哪兒?園子擺在哪兒?房子呢?

  發(fā)現(xiàn)了沒有?她是花叢和園子、園子和房子一樣遠,誰有意見?有發(fā)現(xiàn)嗎?(生說,請他上來擺)課文里有兩個詞語告訴你了,擺好了,你要告訴大家你的依據(jù)。

  你說這里要遠一點,為什么?(生說)

  你發(fā)現(xiàn)了兩個詞:附近、旁邊。師邊板書邊說:“附近”稍微遠一點,“旁邊”就剛剛好在邊上。

  師指板書說:這樣一擺,你就明白了“附近”和“旁邊”意思差不多,但是有區(qū)別。附近稍微遠一點(用手勢比劃),旁邊稍微近一點。(用手勢比劃)。園子還在附近,房子還在旁邊。聯(lián)系實際:比如:走廊就在我們教室的旁邊,二樓會議室就在我們教室的附近。又比如:平陽縣人民醫(yī)院就在我們學校的附近,門口的賣衣服的服裝市場就在我們學校的旁邊。明白了嗎?

  5.列寧看到蜜蜂怎么想到請蜜蜂來帶路的?

  出示:A、我發(fā)現(xiàn)路邊的花叢里有許多蜜蜂,心想:—————————預設生:心里想,這些蜜蜂一定是養(yǎng)蜂人的蜜蜂

  B、我看到蜜蜂采了蜜就飛進附近的一個園子里,心想——————(這么多的蜜蜂采了蜜,都飛到附近的一個園子里了,這個園子很有可能就是蜜蜂的家。)

  C、園子旁邊有一所小房子,心想——————

 。▓@子旁邊有小房子,有房子的地方很有可能會有人,住著養(yǎng)蜂人)

 。ㄍ谰氄f,請2位同學說)

  原來蜜蜂和養(yǎng)蜂人是有聯(lián)系的,一聯(lián)系就發(fā)現(xiàn)了規(guī)律。結果和他想的一樣嗎?你從哪個詞語發(fā)現(xiàn)的?趕快去第3段中找出來。

  指名說:果然。

  發(fā)現(xiàn)了嗎?果然。結果跟他想的是一樣的。

  6.那,孩子們,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篇課文的第三段話中間有幾個詞語和“發(fā)現(xiàn)”意思差不多,都有看的意思。趕快認認真真去讀第3段,找找。你發(fā)現(xiàn)了嗎?認真發(fā)現(xiàn),靜靜地看書。

  指名說:一邊走一邊看。(看)

  仔細觀察(觀察)

  只見。

  師:看、觀察、發(fā)現(xiàn)、只見意思都差不多,都有看的意思。小朋友真能干。會發(fā)現(xiàn)就是會學習。列寧就是這樣善于發(fā)現(xiàn)、善于思考,解決了生活中的難題。

  讓我們通過我們的朗讀再來感受一下。(齊讀第3段)

  7.養(yǎng)蜂的人看見列寧,驚訝地說---拿起書,我們一起來讀讀。(師生讀第4小節(jié))

  8.要寫好“附近”這兩個字,你有發(fā)現(xiàn)小秘密嗎?(指名生說:附三部分要靠攏一點)

  根據(jù)你們的發(fā)現(xiàn),認認真真在田字格中把“附近”這個詞寫一遍。師講評學生的字。

 。ㄕ古_出示)他的這兩個字,哪里值得你學習的,先說。要學會欣賞別人。

  謝謝你的評價。

  哪里寫得更好點就更棒了,誰來提點小意見。

  他給你提了中肯的意見。

  謝謝小朋友善意的提醒。

  根據(jù)同學們的提醒,學學他的長處,改改你的短處,再寫一遍“附近”。

  四、識字鞏固。

  多好的一篇文章呀,支老師讀著讀著,把它讀成了一首兒歌,送給聰明的你們。

 。ㄕn件出示:小兒歌)

  莫斯科,風景好,朋友談天又說笑。

  養(yǎng)蜂人,真難(nán)找,還好發(fā)現(xiàn)小向?qū)А?/p>

  附近蜜蜂回蜂巢(cháo),跟著它們把人找。

  仔細觀察,勤思考,小小問題難不了(liǎ0),難不了!

  自由讀——齊讀——邊讀邊拍手。

  蜜蜂引路教學設計13

  教學要求:

  知識與能力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人物特點。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人物的特點。

  難點:學習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連段成篇的方法。

  教學目標:(本節(jié)課)

  1、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人物的特點。

  2、學習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連段成篇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師:(猜一猜)有一種昆蟲,專門在花叢中采蜜、傳授花粉,本領可大了。你們知道它是誰嗎?

  (生答)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就與這只可愛的昆蟲有關系——(板書:蜜蜂引路),請同學們齊讀課題(生答)

  師:誰能說說“引路”是什么意思?

  (生答)

  師:那蜜蜂到底給誰引路呢?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呢?現(xiàn)在,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有感情地自由朗讀課文(要求:遇到拿不準的字,可以借助課后拼音將字詞讀準,語句讀通順。)

 。ㄉx課文)

  二、評讀

  師:蜜蜂給誰引路啊?

 。ㄉ穑

  師: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

  師: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

  (生答)

  師:老師想請四個同學來讀一讀這篇課文,誰想讀?

 。ㄖ该x課文)

  課文讀完后,其他生進行評議。

  三、精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人物特點

  1、學習第一自然段。

  師:剛才同學們讀得真好,胡老師也想來讀一讀了!你們想聽嗎?認真地聽,聽完后,告訴大家,你知道了什么?

 。◣熥x第一自然段)(師讀完后生作答)

  師:(小結)這個自然段主要寫了列寧常常與養(yǎng)蜂人談天。

  2、學習第二自然段。

  師: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思考:列寧為什么要親自去找養(yǎng)蜂人?并用“因為……所以……”句式說一說。

 。ㄉx課文)

  師:(小結)這一自然段主要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3、學習第三自然段。

  師:小組依據(jù)提綱自學第三段。

  提綱:

 。1)有感情地輪讀第三自然段。

 。2)列寧是怎樣找到養(yǎng)蜂人的?

  用圖表示:( )——( )——( )——( )

 。3)列寧為什么認為跟著蜜蜂走就能找到養(yǎng)蜂人?

  因為列寧想:……。

  (生小組交流后,反饋)

  師:這說明列寧是個什么樣的人?

 。ㄉ穑

  4、學習第四段。

  師:(走到一生面前)您好!列寧同志,是誰把您領到這兒來的?

 。◣燑c兩生回答這個問題)

  師:你們覺得這兩位列寧怎么樣?

 。ㄉ穑

  師:列寧所說的向?qū)钦l?

 。ㄉ穑

  師:你們從列寧身上學習到了什么?

  (生答)

  師小結: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我們要學習列寧遇事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做出判斷、解決問題的好方法。

  四、拓展(小練筆)

  寫一寫你身邊的事物,把你的發(fā)現(xiàn)寫下來。

  板書設計:

  20 蜜蜂引路

  列寧——蜜蜂(向?qū)?——養(yǎng)蜂人

 。ɑ▍玻▓@子)——(小房子)——(找到養(yǎng)蜂人)

  認真思考 仔細觀察 做出判斷

《蜜蜂》教學設計10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理解課文內(nèi)容,經(jīng)歷探究蜜蜂辨別方向的試驗過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首先請大家欣賞幾幅圖片,(幻燈片出示幾幅昆蟲的圖片)

  想探究一下昆蟲世界的奧秘嗎?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蝗毫瞬黄鸬男】腿恕#ɑ脽羝鍪久鄯涞膱D片)

 。A計學生通過預習課文已有一個初步的印象,可能會情不自禁的喊出課題。)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讀文

 。薄⑼ㄟ^課前的搜集,你知道了哪些過于蜜蜂的知識?交流一下。

 。病⒊踝x,處理生字:

  同學們知道的真多,說得也很流暢。但是還不知道讀課文讀的怎么樣呢?要想讀得正確、流利,首先要把一個個“攔路虎”消滅掉,先自己讀一遍課文,把自己的“攔路虎”圈出來。

  學生自由讀文,圈畫生字。

  同位幫忙消滅“攔路虎”。

 。、檢查生字:

  試驗

  證實

  阻力

  幾乎(jī)

  幾個(jǐ

  推測

  沿途

  超常

  盡管(jǐn)

  盡力(jìn)

  陌生

  準確無誤

  悶熱(mēn)

  納悶(mèn)

  多種形式檢查,單個讀,齊讀,男、女生接讀等。

  老師用“準確無誤”來形容讀得正確的孩子,以此來幫助學生理解這個詞語。

 。、檢查句子,

  先出示三個帶有多音字的句子,還需要看看書的同學,馬上在課文中找出句子練一練吧,一會兒請自信的孩子來試著讀一讀。(給孩子當堂學習的時間)

  “那些被悶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飛散,好像在尋找回家的方向!

  “這時候起風了,蜜蜂飛得很低,幾乎要觸到地面,大概這樣可以減少阻力!

  “盡管它們逆風而飛,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們確確實實飛回來了!

  三、生生互動,解疑促讀

 。、句子讀得真不錯,連著幾個有難度的`多音字也讀得準確無誤。不知道課文讀得是不是也很好啊。接讀課文,不讀的孩子,仔細聽,想一想課文說了一件什么事。

  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或者做了一個什么試驗。

  指名說(做試驗;測試蜜蜂是否有辨認方向的能力。)適當引導說完整。

 。、那么你有沒有興趣和作者一起去做這個實驗呢?畫出能表示作者實驗做法的詞語和句子,(第二~五自然段)自己讀一讀,請學生說,其他人可以補充。老師相機板書。

  3、“幾乎要觸到地面”轉換角色,你看到這種情景你會怎樣想?

  4、到底能不能回到家呢?回來了幾只?用了多長時間。

  ⑴你們覺得小女兒告訴爸爸說有兩只蜜蜂回來了時的心情是怎樣的?(激動,興奮)帶著自己的感受讀句子。

  “沒等我跨進家門,小女兒就沖過來,臉紅紅的,看上去很激動。他高聲喊道:‘有兩只蜜蜂飛回來了!他們兩點四十分回到蜂窩里,滿身都是花粉呢。’”

 、瓶吹浇(jīng)歷過那么多困難之后歸來的蜜蜂,你是什么心情

  “這樣,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沒有迷失方向,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

 。、學到這兒,大家一定很佩服小蜜蜂辨認方向的能力,想不想弄清楚它們怎么會有這種能力的?我們看看本文作者法國生物學家法布爾是怎么說的。

  “蜜蜂*的不是超常的記憶力,而是一種我無法解釋的本能。”你們同意他的這個結論嗎?你怎么認為的。

  四、書寫指導

  歸類識字

 。、左右結構的字中,有“論、試、證、誤”四個字都是言字旁,一起出示,引導學生觀察規(guī)律,形聲字,左形右聲,左窄右寬。

 。、“途、超”都是半包圍結構的字,注意捺劃的指導。

  3、“袋”是上下結構,上半部分的右下角沒有小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朗讀課文,找出感興趣的句子,說說自己的理解或讀出自己的感受。

 。、學習法布爾認真觀察和探索的精神

  3、學習用關聯(lián)詞說句子。知道用詞準確有利于表達。

  〖教學過程

  一、檢查句子

  在上一節(jié)課的學習中,同學們讀熟了課文,老師找出幾個有困難的句子,看看你們的能不能把他們讀準確。首先出示帶多音字的三個句子,要求仔細看,用心讀。(鞏固多音字的識別)

  “那些被悶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飛散,好像在尋找回家的方向!

  “這時候起風了,蜜蜂飛得很低,幾乎要觸到地面,大概這樣可以減少阻力!

  “盡管它們逆風而飛,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們確確實實飛回來了!

  二、復習

  復習上節(jié)課的內(nèi)容(你知道了些什么?)指名說,老師隨機板書。

  做試驗:原因

  過程

  結論

  聽說

  準備

  不是……而是……

  無論……總……

  放飛、兩只、十七只

  三、感悟課文

  了解了這么多內(nèi)容,讀課文,找出你最感興趣的一段或一句,讀出來,說理由,(其他人可以補充)或者讀出自己的感受來。聽清要求,先自己讀一遍,再找。

  學生通讀課文,找出自己感興趣的句子。(在學生找到相應的句子或段落時,預設了以下幾個討論,希望能夠促進對遣詞造句的感悟,體會用詞準確的妙處。)

  1、討論:大家都知道科學是嚴謹?shù),來不得半點馬虎。為了保證試驗的準確,試驗過程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否都是必須的?少一個行不行,說出自己的理由。

 。病Q位思考:有十七只蜜蜂飛回了家,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在途中你有可能遇到哪些事情?(可以是困難,也可以是巧遇。)

  3、通過“我想、我推測、也就是說”等詞,來學習作者的認真觀察、用心思考的精神,體會用詞準確為課文表達所增添的色彩。

  四、通讀課文,看看還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把自己品味詞語的所得再放回到課文中,朗讀全文,通過第二課的學習,希望能給孩子一些新的啟發(fā)。

  五、拓展訓練

  其實蜜蜂身上還有好多小秘密和知識,等著愛思考、細心觀察的孩子去發(fā)現(xiàn)呢,你愿意做這樣的孩子嗎?課后

  1、可以查閱資料,多方面了解蜜蜂的知識。

 。病⒗m(xù)編故事。以《失蹤的三只蜜蜂》為題,發(fā)揮你的想象,注意用詞準確。

  【教學反思】

  本單元組的主題是仔細觀察,訓練項目是用詞準確。

  基于本班學生的特點,本課想從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方面著手。想以多讀多說的學習方式來進行。

  第一課時的讀有了一定成效后,再寫字上的時間就太倉促了,練習寫字的環(huán)節(jié)只能放到課下來進行。在第二課時里,學生發(fā)散思維后說得多了,但是讀得不夠,本來設計讀是想在了解內(nèi)容的讀上有所提高,但是發(fā)現(xiàn)自己還是顧此失彼,第二課時的朗讀沒有指導到一定的深度。在設計課時可能還有點明白,一到了課堂上就又犯糊涂了。品味詞語時,從課文里走出來,回不去了,我說自己就像一只迷路的蜜蜂。最后好不容易回去了,(最后的自讀全文)看起來好像只是一個形式,因為通過再讀,學生的發(fā)現(xiàn)很少。在品評詞語的時候,老師有“牽”的痕跡,在走教案的路子,沒有真切的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實際學情。雖然在設計課的時候努力去做到關注學生,照顧到大多數(shù)學生感受,但在實際操作“找句子”這一環(huán)節(jié)時,應該總結出寫作方法,結果又有繞進課文內(nèi)容的嫌疑。自己的語言很匱乏,一問一答的課堂呈現(xiàn)形式單調(diào)無激情?傊,這節(jié)課雖然上完了,但是從中看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自己預想得還不夠多,操作層面上仍需不斷努力,使自己有進步。

《蜜蜂》教學設計11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6個生字;讀寫“百花盛開、春色遍野”等詞語,理解“釀造、渺小”等詞語的意思,區(qū)別“走近”與“走進”的不同。

  2、學會運用讀寫記號學習課文,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懂得蜜蜂那種“對人無所求,給人的卻是極好的東西”精神的可貴,學習勞動人民為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而辛勤勞動、無私奉獻的崇高品質(zhì)。

  第一教時

  教學目的:

  1、指導學生讀通課文,并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

  2、通過教學讓學生感受作者對蜜蜂的最初感受——在為建設新生活?建設什么新生活?從而為下文打下基礎。

  教學內(nèi)容:《可愛的蜜蜂》

  教學準備:蜜蜂采蜜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題、揭題

  1、師:在有心人的心中,一朵鮮艷的小花,一根枯萎的.樹枝,一滴晶瑩的露珠,都能觸發(fā)他們心中的情感,或啟示著某種生活的道理。李白看見一輪明月發(fā)出了:對親人和家鄉(xiāng)“的感受-------有一位作家,他曾看到一群蜜蜂,也同樣從心底里發(fā)出了感慨--------

  2、板書:蜜蜂

  3、讓學生談自己曾對蜜蜂的認識

  4、這位作家可不一樣,他稱蜜蜂為可愛的蜜蜂。(教師板書可愛的),這位作家就是我國著名的散文家——楊朔

  5簡介作家楊朔

  二、指導學生讀通課文

  1、學生自學生字、詞語

  重點糾正:釀:niang 孫:sun

  根據(jù)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和劃出不理解的詞語

  2、師生共同交流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4、指名分節(jié)朗讀課文:要求讀得通順、流暢、準確

  5、說說課文的大概意思

  三、教學第一自然段

  1、學生自由朗讀,思考:你讀懂了什么?

  2、交流:作者是不喜歡蜜蜂的。

  1)引導學生從“卻”字上感悟。

  2)引導學生從作者的疑問中進行感悟。

  3、教師小結:是啊,作者和我們一樣,看到蜜蜂如此忙碌地工作著,他情不自禁地想:它在建設什么新生活?為誰建設新生活?所以下節(jié)課我們跟隨作者去聆聽養(yǎng)蜂人老梁的介紹,讓我們一起走進蜜蜂。

  第二教時

  教學目的:

  1、指導學生運用讀書記號學習課文,并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表達的情感。

  2、重點指導學生感情朗讀課文第3自然段。

  教學內(nèi)容:課文2、3自然段。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同學們,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作者由于對“養(yǎng)蜂大廈”這個名字覺得(有趣)而去參觀了養(yǎng)蜂場。但是當他看到成群結隊的蜜蜂沸沸揚揚,一片(忙碌的景象)時,產(chǎn)生了(出示:說不定蜜蜂也在建設什么新生活呢。)這樣的猜想。

  2、齊讀這句話

  二、學習課文,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導語:是啊,蜜蜂在建設什么新生活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文,自由讀下文,并用筆劃出相關的句子。

  1、學生交流。

  2、出示第三自然段。(用紅色標注:蜜蜂是在釀蜜,又是在釀造生活。不是為自己,而是在為人類釀造最甜的生活。)

  3、學生齊讀紅色的兩句話。

  4、小結:你們從這段話中知道了蜜蜂是在為人類釀造最甜的生活。那么,你們再輕輕地讀讀這段話,從中又能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嗎?

  5、交流:問題1)、為什么我的心會突然一顫?2)、為什么稱蜜蜂為小生靈?3)為什么說蜜蜂是在為我們?nèi)祟愥勗焐睿?)為什么說蜜蜂是渺小的,而又是高尚的?

  教師要注意:1)、及時鼓勵,如:你真聰明!你真了不起!你真會讀書,結合了上堂課的學習內(nèi)容!2)、讓學生上去板書:為人類釀造生活?是渺小的,又是高尚的?

  6、我們的同學真了不起,能發(fā)現(xiàn)這么多的問題。那么你們再讀讀這段話,看看能讀懂哪些問題?

  7、交流,教師要注意:1):鼓勵性的語言:你講得真漂亮!你很會動腦筋!誰能講得比他更好!2)當學生可能講到一顫、小生靈時讓學生讀整段或相關句子,不過要注意評價,如:你讀得真好或不錯,不過老師相信你通過學習,等一會兒肯定會讀得更棒!

  8、那么,黑板上的兩個問題你們就要把2、3兩段結合起來,所以鄭老師請你們以四人為一個小組,去探究2、3自然段,并用筆劃劃有關句子,看看能不能發(fā)現(xiàn)什么?

  9、學生交流,教師隨機板書。

  1)、問題1:愛勞動;講奉獻(并教師板書和強調(diào)朗讀)

  2)、問題2:品質(zhì)高尚;體形小、生命短暫(并教師板書和強調(diào)朗讀,教師加入他深情地說)

  10、此時此刻,你覺得我們應該怎樣讀這段話呢?讓學生自由練讀。

  11、指名讀(看情況:男女讀、小組讀等)

  12、讓我們?nèi)w起立,再次懷著對蜜蜂的崇敬之情把這段話再讀一遍。(配樂)。

  13、那么,同學們,在我們的地球上還有哪些也像蜜蜂一樣的動物呢?說話訓練:(機動有時間寫,沒時間說)

 。ǎ┦窃冢ǎ质窃冢ǎ。不是(),而是()。()是(),()卻有()!

  三、再次導疑

  導語:是啊,作者看到蜜蜂一片忙碌的景象而產(chǎn)生了猜想。

  1、學生再讀這句話。

  2、通過老梁的介紹,作者不在覺得蜜蜂已是一般的小動物,而是可愛的小生靈,是一座高大的豐碑。此時此刻,作者還會想些什么呢?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去探究這個問題。

  四、課外延伸:

  1、讓學生上網(wǎng)查楊朔的作品,他還有許許多多寫得很美的文章。如:《雪浪花》、《櫻花雨》等,并下發(fā)原文《荔枝蜜》。

  2、讓學生上網(wǎng)查關于蜜蜂更多的知識,如:它們的分工、它們的建筑藝術,尤其是它們的建筑藝術堪稱世界一流,包含了許多建筑原理。至今科學家們還在研究等,或許你還會發(fā)現(xiàn)更多的可愛之處,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整理后交給你們的老師或?qū)懶偶慕o我,我的地址是:海鹽實驗小學鄭衛(wèi)星老師收就可以了。

《蜜蜂》教學設計12

  【執(zhí)教】

  師:列寧是怎樣找到養(yǎng)蜂人的?為了搞清這個問題,先請小朋友們默讀課文第三段。想想列寧的住處,花叢,園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生:默讀課文第三段。

  師:好。小朋友,列寧的住處在哪兒?要是你們能說出來,我就把它畫出來,好嗎?

  生:列寧住在莫斯科和近的一座小山上。

  師:(邊板畫示意圖邊說)這座小山離莫斯科不遠,山下有一條小路,列寧邊走邊看,看到了花叢。誰能說說花叢在哪兒?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花叢在路邊。書上說“列寧一邊走一邊看,發(fā)現(xiàn)路邊的花叢里有許多蜜蜂”,說明花叢在路邊。

  師:對了,花叢在路邊。(邊說邊畫花叢)那么,園子在哪兒?

  生:園子在花叢的和近。

  師:你怎么知道園子在花叢的和近?

  生:因為書上說那些蜜蜂采了蜜飛進和近的一個園子里,說明花叢離園子不太遠,所以我知道園子在花叢的和近。

  師:對。(邊說邊畫園子)養(yǎng)蜂人的小房子呢?

  生:養(yǎng)蜂人的小房子在園子旁邊。

  師:(板畫房子)房子旁邊還有什么?

  生:房子旁邊應該畫上幾個蜂箱,因為養(yǎng)蜂人要照管蜜蜂,所以把蜂箱放在房子旁邊。

  生:所以列寧只要找到蜜蜂的家,就可以找到養(yǎng)蜂人的家了。

  師:(板畫蜂箱)小朋友們真聰明,自身已經(jīng)能讀懂書,把這些地方搞清楚了,F(xiàn)在誰能看著圖把列寧的住處、花叢、園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連起來說說?

  生:列寧住在莫斯科和近的一座小山上。山下有一條小路。小路旁邊有花叢。離花叢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園子。園子旁邊有一座小房子。那就是養(yǎng)蜂人的家,因為養(yǎng)蜂人在園子里放了許多蜂箱。

  生:齊鼓掌。

  師:說得很好。下面我們來看看列寧是怎樣動腦筋,想方法找到養(yǎng)蜂人的。第三段課文一共有三句話,請大家讀讀第一句。

  生:(讀)列寧一邊走一邊看,發(fā)現(xiàn)路邊的花叢里有許多蜜蜂。

  師:列寧在路邊發(fā)現(xiàn)了什么?(板書:發(fā)現(xiàn))他是怎么想的?

  生:列寧想,這些蜜蜂大概是那個養(yǎng)蜂人的吧?

  生:列寧還會想,蜜蜂采完蜜是要飛回蜂房去的。我只要順著蜜蜂飛的方向找去,就可以找到養(yǎng)蜂人的家了。

  師:說得好極了!可是蜜蜂的家在哪兒呢?于是列寧仔細地觀察。(板書:觀察)什么叫觀察?

  生:觀察就是有目的地看,仔細地看。

  師:對了,還要一邊看一邊想。那么,列寧觀察什么?他是怎樣觀察的呢?請一位小朋友讀第二句話,我們大家看圖。

 。ㄉx第二句話,師在圖上添畫蜜蜂)

  師:讀得很好。列寧在觀察什么?

  生:列寧在觀察蜜蜂飛行的方向,看這些蜜蜂飛到哪兒去。

  生:列寧看見這些蜜蜂采了蜜飛進和近的一個園子里。

  師:這些蜜蜂飛進去為什么不出來了呢?

  生:因為這些蜜蜂已經(jīng)飛到家了。

  生:要是沒有到家,它們還會繼續(xù)往前飛。

  師:對了。這時列寧繼續(xù)觀察,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發(fā)現(xiàn)園子旁邊有一所小房子。

  師:你們想這所小房子是誰的?為什么?

  生:這所小房子是養(yǎng)蜂人的。因為養(yǎng)蜂人和蜜蜂是住在一起的。養(yǎng)蜂人為了照看蜜蜂,總把蜂箱放在自身旁邊的。

  師:對了。所以只要找到蜜蜂的家,就能找到養(yǎng)蜂人的家。那么,我們再來看看列寧觀察的和想的對不對。請大家讀讀第三句話。

  生:讀第三句。

  師:這句話說什么?

  生:列寧親自走到那所小房子跟前敲了敲門,開門的果然就是那個養(yǎng)蜂的人,證明列寧的觀察是完全正確的。

  師:對了。觀察是不是正確,只有通過試一試才干知道。課文中哪個詞證明列寧想的跟看到的完全一樣?

  生:果然。

  師:對了。大家把這句話再讀一遍。

  生:(齊讀)列寧走到那所小房子跟前敲了敲門,開門的果然就是那個養(yǎng)蜂的人。

  師:列寧是怎樣找到養(yǎng)蜂人的?下面我們把三句話連起來讀一讀。等一下我還要請一位小朋友說一說。

  生:(讀第三段課文)

  師:好,誰會看圖說說,列寧是怎樣找到養(yǎng)蜂人的?

  生:列寧一邊走一邊看,發(fā)現(xiàn)路邊的花叢里有許多蜜蜂。列寧想,這些蜜蜂大概是養(yǎng)蜂人養(yǎng)的吧?蜜蜂采了蜜是要飛回蜂房去的。要是我跟著蜜蜂走,不是就可以找到養(yǎng)蜂人了嗎?于是列寧仔細的觀察,發(fā)現(xiàn)這些蜜蜂采了蜜飛進和近的一個園子里,園子旁邊有一所小房子。他想,蜜蜂總是和養(yǎng)蜂人住在一起的,這座小房子大概就是養(yǎng)蜂人的家吧?列寧走到那所小房子跟前敲了敲門,開門的果然就是那個養(yǎng)蜂的人。列寧就是這樣動腦筋,想方法找到養(yǎng)蜂人的。

  師:說得好極了。

 。◣熒恼疲

  師:小朋友,養(yǎng)蜂的人看見列寧會怎么想呢?我請一位小朋友讀讀第四段課文。

  生:讀第四段。

  師:讀得很好。小朋友,請你們看書上的圖,再圖文對照,想一想,圖上畫的是誰在說話?

  生:熱烈爭論。

  我說是養(yǎng)蜂人在說話,因為他張大嘴巴笑嘻嘻的,看見列寧來很高興。

  書上說養(yǎng)蜂的人是驚訝地說?墒菆D上的養(yǎng)蜂人已經(jīng)不驚訝了,笑嘻嘻的。說明他的話已經(jīng)說過了,這時候是列寧在說話。

  我認為是列寧在說話。因為書上“列寧笑著說”,圖上的'列寧正在笑,所以是列寧在說話。

  我也認為是列寧在說話,因為列寧用手指著蜜蜂笑著說:“我有向?qū),是您的蜜蜂把我引到這兒來的!别B(yǎng)蜂人聽了恍然大悟,也高興得笑起來。

  師:現(xiàn)在老師根據(jù)書上說的扮演一下,你們看到底是誰在說話。(師邊做動作邊有感情的朗讀,扮演后)誰在說話?

  生:(齊呼)列寧。

  師:小朋友,你們很聰明,不只讀懂了課文,還像列寧一樣會觀察,會考慮,真能干!老師也認為是列寧在說話,因為列寧用手指著蜜蜂,微笑著告訴養(yǎng)蜂人,是你的蜜蜂把我領到這兒來的。養(yǎng)蜂人見到列寧為什么會感到驚訝呢?

  生:因為列寧不知道養(yǎng)蜂人住在哪兒,今天突然來到了養(yǎng)蜂人的家,所以養(yǎng)蜂人感到很驚訝。

  生:列寧是偉大領袖,今天來看望一個普通的養(yǎng)蜂人。這是養(yǎng)蜂人沒有想到的,所以他感到又驚訝又激動。

  師:對了。那么誰能用驚訝的語氣讀一讀養(yǎng)蜂人說的話?好,你來讀。

  生:(很有感情地讀)列寧同志,是誰把您領到這兒來的?

  師:讀得好。驚訝得眼睛都睜大了。列寧的話要讀得很親切,很有風趣。誰來試一試。(生紛紛舉手。都想試一試)

  生:(讀列寧的話,邊讀邊學圖上的列寧做手勢)我有向?qū)В悄拿鄯浒盐翌I到這兒來的。(生高興地笑了)

  師:讀得很有感情,真好。小朋友,什么叫向?qū)В?/p>

  生:向?qū)Ь褪菐返娜恕?/p>

  師:那么在這課書里,列寧指的向?qū)钦l呢?

  生:(齊)蜜蜂。

  師:對了。是蜜蜂。但是你們想,蜜蜂真的能當向?qū),能引路嗎?(點課題)

  生:不能。

  師:那么,列寧是靠什么找到養(yǎng)蜂人的呢?

  生:列寧有豐富的知識,他很了解蜜蜂,知道蜜蜂采了蜜要飛回蜂房去。列寧跟著蜜蜂走就找到了養(yǎng)蜂人的家。

  生:列寧是靠動腦筋,想方法,仔細觀察找到養(yǎng)蜂人的。

  師:對了。列寧是靠動筋,想方法,仔細觀察,利用蜜蜂采蜜要飛回蜂房去的這個特點,找到養(yǎng)蜂人的家的。這就告訴我們,今后我們小朋友要是碰到困難,只要開動腦筋,仔細地看,認真地想,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點評】

  發(fā)展認識、發(fā)展思維、發(fā)展語言的統(tǒng)一

  ──《蜜蜂引路》課堂教學研討

  浙江省杭州市教委教研室 錢正權

  朱雪丹老師的閱讀教學具有鮮明的特點,這就是以發(fā)展同學的認識和思維為重點,來設計教學過程。這一特點在《蜜蜂引路》一課的教學片段中得到充沛的體現(xiàn)。

  在這個教學片斷中,朱老師重點指導同學學習第三段。她設計了一個引導同學從整體到局部再回到整體的閱讀過程。這種設計是符合同學認識事物和閱讀課文的心理過程的。一開始,教師請同學默讀整段課文,想想列寧的住處、花叢、園子和養(yǎng)蜂人住的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教師一邊聽同學發(fā)言,一邊在黑板上畫簡筆畫,協(xié)助同學在整體上初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

  在這一教學步驟中,教師把重點放在同學認識事物和考慮問題的能力上,并不單純以同學答案正確為目標。如教師要同學說花叢在哪兒,你是怎么知道的?同學說花叢在路邊,理由是課文里說“列寧一邊走一邊看,發(fā)現(xiàn)路邊的花叢中有許多蜜蜂!

  同學對課文所表達的事物有了初步的認識以后,教師引導同學對課文的局部進一步深入的學習,進一步從詞句中體會列寧是怎樣觀察事物和考慮問題的。如教師問同學列寧在路邊發(fā)現(xiàn)了什么,他是怎樣想的?同學閱讀了課文以后說,列寧在路邊發(fā)現(xiàn)了蜜蜂,他會這樣想,這些蜜蜂大概是那養(yǎng)蜂人的吧?他還會想,蜜蜂采完蜜是要飛回蜂房去的,我只要順著蜜蜂飛的方向找去,就一定能找到養(yǎng)蜂人的家。朱老師改變了有些教師習慣于逐句逐段進行情節(jié)性問答和講解的教法,對于發(fā)展同學認識和思維能力是很有意義的。

  當同學深入學習了列寧觀察、考慮的方法以后,教師又讓學習回到課文的整體上來,借助看圖,融進自身的體驗和想象,具體敘述列寧是怎樣動腦筋、想方法找到養(yǎng)蜂人的。

  發(fā)展認識、發(fā)展思維離不開發(fā)展同學的語言。朱老師在同學閱讀理解過程中十分重視語言。一是重視聽和說的訓練?谡Z訓練的要求,隨著閱讀理解的加深而逐步提高,由列寧的住處、花叢、園子等各在什么地方說一二句話,到圍繞列寧是怎樣找到養(yǎng)蜂人的說一段話。二是重視詞語教學。朱老師的詞語教學很有特色。她不是讓同學孤立地記憶詞義,而是在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詞義,并通過反復運用加深理解。這樣教,不但詞語活學,而且加深了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促進認識和思維的發(fā)展。詞語“發(fā)現(xiàn)”、“觀察”、“果然”、“向?qū)А钡榷际沁@樣教學的。以“向?qū)А睘槔,當同學懂得向?qū)Ь褪菐返娜,課文里指的是蜜蜂以后,教師問:蜜蜂真的能當向?qū),能引路嗎?從而把同學的思維引向一個更深的層次,領悟到列寧有豐富的知識,靠動腦筋、想方法,善于觀察,利用蜜蜂采了蜜要回蜂房這個特點才找到養(yǎng)蜂人的。三是重視朗讀訓練。朗讀訓練形式多樣,有的由朗讀引出要考慮的問題,有的通過朗讀理解詞語的意思,有的是指導同學讀出語氣,讀出感情,把課文變成有聲的言語,受到教育和感染。

《蜜蜂》教學設計13

  【教材及學生分析】

  清華大學出版社《信息技術》初中二年級上冊第1單元第二課《蜜蜂采蜜》。它是在學生初步認識flash8.0界面的基礎上,完成了上節(jié)課的熊貓的夢的簡單繪畫,掌握了一些簡單的繪畫工具和技巧,通過本課的學習,逐漸引入層的概念,讓學生領會層在平面設計中帶來好處。本課內(nèi)容形象直觀,貼近生活,易于學生自主操作。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鞏固繪圖類工具的使用方法。

  2.初步學習使用圖層來規(guī)劃整個作品。

  3.認識圖層,理解圖層的概念,并學會新建圖層,圖層重命名、鎖定、刪除等常用方法。

  4.初步學習多層逐幀動畫的制作。

  能力目標:

  1.認識圖層,理解圖層的概念,并學會新建圖層,圖層重命名、鎖定、刪除等常用方法。

  2.初步學習多層逐幀動畫的制作。

  情感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樂于嘗試、獨立思考的自學品質(zhì)。

  2.培養(yǎng)學生積極探究、勇于實踐、相互協(xié)作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理解flash中層的概念,掌握新建、移動、刪除、隱藏、鎖定圖層的常用方法。

  2.養(yǎng)成制作動畫的好習慣。

  3.對圖層的理解與應用。

  【教學過程】

  1、溫故知新,復習提問

  教師活動提問:

  (1)簡要介紹一下flash8.0的特點?

  (2)flash8.0生成的文件有什么特點?

  2、分析上節(jié)課內(nèi)容提出問題

  教師活動:隨著課程的繼續(xù)深入學習,我們發(fā)現(xiàn)動畫的畫面內(nèi)容越來越復雜,而這些復雜的動畫如果使用第1課制作簡單逐幀動畫的方法來完成的確有些困難。而這也正是本課需要解決的要點,現(xiàn)在我提出一些建議,如:制作眨眼睛的效果、嘴部講話的效果等。同學們可以嘗試完善作品,通過完善的過程發(fā)現(xiàn)問題:

 、傩薷牟糠謭D形時,導致該幀的其他部分產(chǎn)生被遮擋、刪除、位置移動等變化。

 、谟捎趫D形是以整體形式存在的,單獨修整其中的局部操作難度非常大,并且效果不自然。

  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怎么樣解決呢?

  學生活動:互相探討,提出解決問題的嘗試辦法。

  3、提出解決問題辦法,引入新課

  引出本課的重要概念——圖層,圖層與圖層的關系,圖層與幀的關系,本課要通過圖層與幀的聯(lián)合制作出多圖層的逐幀動畫。

  教師活動:

  ①播放本節(jié)課已完成的作品蜜蜂采密,激發(fā)學生趣。

 、诓シ沤處熜薷牡拿鄯洳擅,為后面的學習打下伏筆。

  實踐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可以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操作,通過實踐了解圖層、圖層與圖層的關系、圖層與幀的關系,圖層與幀聯(lián)合后是如何制作成多層逐幀動畫的。

  ①打開已做好的蜜蜂采蜜。fla文件;

  ②讓學生觀察由幾層組成?

  ③分別將每一層內(nèi)容逐漸消失,又逐漸恢復,使學生直觀的了解每一層的繪畫內(nèi)容。

 、芊謩e刪除某些圖層、修改圖層、讓學生理解引入圖層的好處。

  得出層的概念:圖層的借鑒了幻燈片的制作原理,每一個圖層就像一張透明的幻燈片,可以在不同的幻燈片上繪制圖像,最終羅列在一起,有圖像的的部分相互遮擋,沒有圖像的部分將透出其他幻燈片上的圖像。

  通過類似的問題引導學生認識圖層間的遮擋、順序有無變化。

  從而得出結論:

  在一個圖層中操作不會影響其他圖層的內(nèi)容。

  制作多層逐幀動畫的難度比制作單層逐幀動畫大很多,非常容易找不到所在圖層等,常見的原因如下:

 、賵D層與幀的概念混淆,導致找不到當前圖層。

 、趫D層的數(shù)量過多,沒有將圖層重命名,找不到所處位置。

  此時要引導學生觀察所在圖層的時間軸有何變化,引出所在圖層的名稱位置呈深灰色,處于選中狀態(tài),具體的幀數(shù)由時間軸的紅色標記表示,被選中的幀或某幀的圖形處于修改狀態(tài)時,時間軸中的該幀成深灰色。

  圖層名稱位置呈深灰色,處于選中狀態(tài)。被選中的關鍵幀呈黑色選中狀態(tài)。

  4、分析教師講授內(nèi)容,實踐操作

  學生活動:在老師引導下,分層先畫出密蜂和花籃,在此過程中注意老師的'演示,結合在photoshop學習層的概念,進一步理解。

  教師活動:演示如何繪制蜜蜂的紅臉蛋,重點是講解“混角器”面板中的色標。學生活動:在老師指導下繪畫出蜜蜂的紅臉蛋,在此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工具箱中各工具的使用,掌握色標中Alpha數(shù)值的含義。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意境、激發(fā)興趣、分組教學、任務驅(qū)動

  師生總結規(guī)律:

 。1)圖層這個概念最早是由平面設計類軟件提出的,圖層就像一張張透明的幻燈片,在不同的幻燈片上繪制圖像,最終羅列在一起,有圖像的部分相互遮擋,沒有圖像的部分將透出其他幻燈片的圖像,圖層實際上就很好地應用了幻燈片的原理。

 。2)使用“混色器”面板可以調(diào)整單色、漸變色的色彩,同時還可以調(diào)整色彩的Alpha透明度,使畫面由于透明度的不同而更加逼真。

  5、深入實踐,完成任務

  教師活動:演示如何繪制蜜蜂的翅膀,在此過程中注意講解“任意變形工具”的使用。同時指出“任意變形工具”不但可以調(diào)整圖像的大小、角度以及中心點的位置,而且在在工具面板的“選項”中還有更多變形方式。

  學生活動:在老師的指導下,新建兩個層,分別為翅膀內(nèi)側與翅膀外側,著重掌握“任意變形工具”的使用。

  教師活動:演示如何美化畫面效果,新建“土地”和“云彩”、“花朵”本個圖層,在畫白云時,強調(diào)要降低“混色器”中的Alpha數(shù)值,使云彩有遠近的感覺。

  在復制花朵時,先提出問題,如何復制,有幾種方法,讓學生回憶以前的方法,結合書本,自行解決,以培養(yǎng)他們的自學能力和動力創(chuàng)新能力。在講這點內(nèi)容的時候,允許學有所長的同學加入自己的創(chuàng)意,使他們的畫面更加精彩。學生活動:加入自己的創(chuàng)意,美化畫面。

  教師強調(diào):圖層多了以后,如何調(diào)整圖層的先后順序,如何刪除,修改、鎖定圖層,讓學生加深了解。

  教師活動:演示分層制作動畫效果

 。1)制作靜態(tài)效果

 。2)制作蜜蜂翅膀飛舞的動態(tài)效果

  學生活動:

 。1)觀看教師演示,自己動手將自己的作品完善;

 。2)測試自己的影片,并保存文件。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勇于實踐、體驗學習、體驗成功的樂趣,提高學習樂趣。

  師生總結規(guī)律:

 。1)“任意變形工具”可以調(diào)整圖像的大小、角度以及中心點的位置。

 。2)將不同的內(nèi)容分成多個圖層制作,則在修改某一圖層時不會影響其他圖層。把動態(tài)和靜態(tài)圖像分別在不同的圖層中制作,可以讓動畫變得更有個性。

  6、分析重點內(nèi)容,師生共同提高

  不同的兩幀或多幀靜止的畫面循環(huán)播放就可以產(chǎn)生逐幀動畫效果,而每一個變換的靜止畫面就是一個關鍵幀。學習制作多層逐幀動畫前要清楚單一圖層逐幀動畫的制作原理,它可以為更好地掌握本課多層逐幀動畫的制作打好基礎。

  多層逐幀動畫中使用到了幀和圖層的概念,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圖層的概念,理解單一的圖層概念已經(jīng)很復雜了,本課需要將圖層和幀結合在一起理解,這是很多初學者容易混淆的部分,而圖層又是Flash動畫制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制作Flash的基礎,因此掌握這兩個概念非常重要。

  可以將第一幀的圖形分多個圖層繪制出來,以此認識圖層的概念,再通過添加并繪制第二幀的方法來認識幀與圖層聯(lián)合的概念,學習制作多圖層逐幀動畫。圖層這個概念最早是由平面設計類軟件提出的,圖層就像一張張透明的幻燈片,在不同的幻燈片上繪制圖像,最終羅列在一起,有圖像的部分相互遮擋,沒有圖像的部分將透出其他幻燈片的圖像,圖層實際上就很好地應用了幻燈片的原理。

  7、教學補充,擴大視野

  動畫播放時間的控制通常有兩種方法:

  ①運用插入幀的方法可以使插入的關鍵幀播放時間延長。

  ②通過改變動畫“幀頻”也可以延長動畫的播放時間,但不同的是這一命令是針對整個動畫設置的。

  “幀頻”是單位時間內(nèi)播放的幀數(shù)。幀頻的高與低需要根據(jù)具體作品來制定,我們在網(wǎng)絡上觀看到的大多數(shù)Flash的動畫作品,其幀頻為12幀/秒,也就是1秒鐘播放12幀畫面,這個數(shù)值也是Flash中的默認值。12幀/秒在Flash中顯示為“12.0 fps”(fps全稱為Frames Per Second)。

  8、布置作業(yè)鞏固新知

  P15創(chuàng)作天地

  制作動畫“小飛俠”,隨風飄動的衣服感覺像在飛。

  9、教學反思

  (1)由于flash是最近最優(yōu)秀、最火爆的網(wǎng)絡動畫、網(wǎng)頁開發(fā)和多媒體課件制作工具。所以學生對此有濃厚的興趣,這節(jié)課能充分激發(fā)學生掌握flash軟件的學習動力,為今后的學習打好了基礎。

  (2)講課前教師先準備了豐富的素材,這些素材的演示,對學習好本課起了重要作用,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多準備有用的素材,這樣易于通俗易懂的將知識傳授給學生。

 。3)本課的不足之處在于,因諸多因素的影響,造成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認知能力,知識水平、實際操作能力各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層次。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很好照顧差生,以后應適當?shù)胤謱哟谓虒W。

《蜜蜂》教學設計14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nèi)容,經(jīng)歷探究蜜蜂辨別方向的試驗過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首先請大家欣賞幾幅圖片,(幻燈片出示幾幅昆蟲的圖片)

  想探究一下昆蟲世界的奧秘嗎?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蝗毫瞬黄鸬男】腿。(幻燈片出示蜜蜂的圖片)

 。A計學生通過預習課文已有一個初步的印象,可能會情不自禁的喊出課題。)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讀文

  1、通過課前的搜集,你知道了哪些過于蜜蜂的知識?交流一下。

  2、初讀,處理生字:

  同學們知道的真多,說得也很流暢。但是還不知道讀課文讀的怎么樣呢?要想讀得正確、流利,首先要把一個個“攔路虎”消滅掉,先自己讀一遍課文,把自己的“攔路虎”圈出來。

  學生自由讀文,圈畫生字。

  同位幫忙消滅“攔路虎”。

  4、檢查生字:

  試驗 證實 阻力 幾乎(jī) 幾個(jǐ)

  推測 沿途 超常 盡管(jǐn) 盡力(jìn)

  陌生 準確無誤 悶熱(mēn) 納悶(mèn)

  多種形式檢查,單個讀,齊讀,男、女生接讀等。

  老師用“準確無誤”來形容讀得正確的孩子,以此來幫助學生理解這個詞語。

  4、檢查句子,先出示三個帶有多音字的句子,還需要看看書的同學,馬上在課文中找出句子練一練吧,一會兒請自信的孩子來試著讀一讀。(給孩子當堂學習的時間)

  “那些被悶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飛散,好像在尋找回家的方向!

  “這時候起風了,蜜蜂飛得很低,幾乎要觸到地面,大概這樣可以減少阻力!

  “盡管它們逆風而飛,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們確確實實飛回來了!

  三、生生互動,解疑促讀

  1、句子讀得真不錯,連著幾個有難度的多音字也讀得準確無誤。不知道課文讀得是不是也很好啊。接讀課文,不讀的孩子,仔細聽,想一想課文說了一件什么事。

  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或者做了一個什么試驗。

  指名說(做試驗;測試蜜蜂是否有辨認方向的能力。)適當引導說完整。

  2、那么你有沒有興趣和作者一起去做這個實驗呢?畫出能表示作者實驗做法的詞語和句子,(第二~五自然段)自己讀一讀,請學生說,其他人可以補充。老師相機板書。

  3、“幾乎要觸到地面”轉換角色,你看到這種情景你會怎樣想?

  4、到底能不能回到家呢?回來了幾只?用了多長時間。

 、 你們覺得小女兒告訴爸爸說有兩只蜜蜂回來了時的心情是怎樣的?(激動,興奮)帶著自己的感受讀句子。

  “沒等我跨進家門,小女兒就沖過來,臉紅紅的,看上去很激動。他高聲喊道:‘有兩只蜜蜂飛回來了!他們兩點四十分回到蜂窩里,滿身都是花粉呢!

 、 看到經(jīng)歷過那么多困難之后歸來的蜜蜂,你是什么心情?

  “這樣,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沒有迷失方向,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

  5、學到這兒,大家一定很佩服小蜜蜂辨認方向的能力,想不想弄清楚它們怎么會有這種能力的?我們看看本文作者法國生物學家法布爾是怎么說的。

  “蜜蜂*的不是超常的記憶力,而是一種我無法解釋的本能!蹦銈兺馑.這個結論嗎?你怎么認為的。

  四、書寫指導

  歸類識字

  1、左右結構的字中,有“論、試、證、誤”四個字都是言字旁,一起出示,引導學生觀察規(guī)律,形聲字,左形右聲,左窄右寬。

  2、“途、超”都是半包圍結構的字,注意捺劃的指導。

  3、“袋”是上下結構,上半部分的右下角沒有小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找出感興趣的句子,說說自己的理解或讀出自己的感受。

  2、學習法布爾認真觀察和探索的精神

  3、學習用關聯(lián)詞說句子。知道用詞準確有利于表達。

  〖教學過程〗

  一、檢查句子

  在上一節(jié)課的學習中,同學們讀熟了課文,老師找出幾個有困難的句子,看看你們的能不能把他們讀準確。首先出示帶多音字的三個句子,要求仔細看,用心讀。(鞏固多音字的識別)

  “那些被悶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飛散,好像在尋找回家的方向!

  “這時候起風了,蜜蜂飛得很低,幾乎要觸到地面,大概這樣可以減少阻力。”

  “盡管它們逆風而飛,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們確確實實飛回來了!

  二、復習

  復習上節(jié)課的內(nèi)容(你知道了些什么?)指名說,老師隨機板書。

  做試驗:原因 過程 結論

  聽說 準備 不是……而是……

  無論……總…… 放飛、兩只、十七只

  三、感悟課文

  了解了這么多內(nèi)容,讀課文,找出你最感興趣的一段或一句,讀出來,說理由,(其他人可以補充)或者讀出自己的感受來。聽清要求,先自己讀一遍,再找。

  學生通讀課文,找出自己感興趣的句子。(在學生找到相應的句子或段落時,預設了以下幾個討論,希望能夠促進對遣詞造句的感悟,體會用詞準確的妙處。)

  1、討論:大家都知道科學是嚴謹?shù),來不得半點馬虎。為了保證試驗的準確,試驗過程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否都是必須的?少一個行不行,說出自己的理由。

  2、換位思考:有十七只蜜蜂飛回了家,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在途中你有可能遇到哪些事情?(可以是困難,也可以是巧遇。)

  3、通過“我想、我推測、也就是說”等詞,來學習作者的認真觀察、用心思考的精神,體會用詞準確為課文表達所增添的色彩。

  四、通讀課文,看看還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把自己品味詞語的所得再放回到課文中,朗讀全文,通過第二課的學習,希望能給孩子一些新的啟發(fā)。

  五、拓展訓練

  其實蜜蜂身上還有好多小秘密和知識,等著愛思考、細心觀察的孩子去發(fā)現(xiàn)呢,你愿意做這樣的孩子嗎?課后

  1、可以查閱資料,多方面了解蜜蜂的知識。

  2、續(xù)編故事。以《失蹤的三只蜜蜂》為題,發(fā)揮你的想象,注意用詞準確。

  【教學反思】

  本單元組的主題是仔細觀察,訓練項目是用詞準確。

  基于本班學生的特點,本課想從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方面著手。想以多讀多說的學習方式來進行。

  第一課時的讀有了一定成效后,再寫字上的時間就太倉促了,練習寫字的環(huán)節(jié)只能放到課下來進行。在第二課時里,學生發(fā)散思維后說得多了,但是讀得不夠,本來設計讀是想在了解內(nèi)容的讀上有所提高,但是發(fā)現(xiàn)自己還是顧此失彼,第二課時的朗讀沒有指導到一定的深度。在設計課時可能還有點明白,一到了課堂上就又犯糊涂了。品味詞語時,從課文里走出來,回不去了,我說自己就像一只迷路的蜜蜂。最后好不容易回去了,(最后的自讀全文)看起來好像只是一個形式,因為通過再讀,學生的發(fā)現(xiàn)很少。在品評詞語的時候,老師有“牽”的痕跡,在走教案的路子,沒有真切的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實際學情。雖然在設計課的時候努力去做到關注學生,照顧到大多數(shù)學生感受,但在實際操作“找句子”這一環(huán)節(jié)時,應該總結出寫作方法,結果又有繞進課文內(nèi)容的嫌疑。自己的語言很匱乏,一問一答的課堂呈現(xiàn)形式單調(diào)無?傊@節(jié)課雖然上完了,但是從中看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自己預想得還不夠多,操作層面上仍需不斷努力,使自己有進步。

《蜜蜂》教學設計15

  一、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小蜜蜂》,并啟發(fā)學生帶著愉悅的的心情有感情的歌唱。

  2、通過聆聽、演唱和表演歌曲《小蜜蜂》,感受音樂所表現(xiàn)的“飛”的形象,表達對小蜜蜂的喜愛之情,滲透熱愛大自然、保護益蟲的教育。

  3、學會用打擊樂器碰鐘、響板、給歌曲伴奏。

  二、教學重點:用愉快的聲音、活潑的情緒表現(xiàn)歌曲《小蜜蜂》

  三、教學難點:歌曲第二樂句連續(xù)出現(xiàn)的八分音符節(jié)奏。

  四、教具準備:

  鋼琴 錄音機 磁帶 頭飾 打擊樂等

  教學過程:

  一、欣賞《蜜蜂》

  1、初聽樂曲《蜜蜂》

  師導語:春天不知不覺已來到了我們身邊,春姑娘一路走來,喚醒了大自然中的一切小生命,小草伸出了嫩綠的小手,小花張開了美麗的笑臉,春天可真美!這時,有一群勤勞的小精靈也來了,你們聽,他們來了,請你用動作告訴我它們是誰?

 。ǚ耪n件中的音樂,學生聆聽音樂并用動作表示答案)

  師:從同學們的動作中,老師看出來了是會飛的小精靈,大家一起說是什么?

  生:蜜蜂。

  師:你是怎樣聽出來的`?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

  生:我聽到音樂的速度很快,是用小提琴演奏的。

  師:看來,同學們都有一雙靈敏的耳朵。這的確是一段用小提琴來模仿小蜜蜂飛舞形象的音樂,是由德國小提琴家、作曲家弗朗索瓦·舒伯特所做。

  師:歌曲表現(xiàn)的正是一群小蜜蜂,在空中盤旋起伏,漫天飛舞的小蜜蜂。

  2、復聽樂曲《蜜蜂》

  師:讓我們再仔細的聆聽一遍樂曲,看看作者是怎樣表現(xiàn)小蜜蜂在漫天飛舞的情景,同學們還可以跟著音樂做做小蜜蜂飛舞的動作。

  師:小蜜蜂是一種非常勤勞的小動物,從早忙到晚。下面,我們就學著小蜜蜂去采蜜吧!

  二、學唱歌曲:

  1、導入:

  師:小蜜蜂啊是益蟲,它可勤勞了,它采的蜜蜂又香又甜,是人類的好朋友。那對于小蜜蜂你有了解些什么哪?誰你看一看,說一說?(播放圖片)

  2、學唱歌曲: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歌曲《小蜜蜂》

  師:讓我們完整聆聽,聽完音樂告訴老師歌曲唱了些什么。

  生:小蜜蜂非常勤勞他們在采花蜜。

  師:小蜜蜂整天在花叢中忙碌地飛舞著,來回采花蜜,讓我們一起來模仿他們美妙的舞姿吧!

  師:小蜜蜂是一種非常勤勞的小動物,從早忙到晚,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歌曲《小蜜蜂》,首先,讓我們來看一條節(jié)奏。誰能拍一拍?

  師:分組拍一拍。

  師:加上音樂拍一拍。

  師:加上打擊樂器拍一拍。

  師:下面讓我們跟著唱一唱吧!

  師:活潑歡快的。

  生:小蜜蜂非常勤勞他們在采花蜜。

  師:讓我們再來唱一唱吧!

  師:接唱。

  師:完整演唱。

  師:單獨唱一唱。

  師:打擊樂器伴奏唱。

  三、拓展:

  師:小蜜蜂多可愛呀,正如大家說的,它勤勞、善良、美麗是我們的好朋友。像小蜜蜂這樣的益蟲還有哪些?讓我們來聽一聽,唱一唱吧!

  四、小結:

  大自然中有很多神奇的奧秘等著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去創(chuàng)造,讓我們做一個勤勞的小蜜蜂,好好讀書,多做貢獻吧!

【《蜜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蜜蜂》教學設計02-18

《蜜蜂》教學設計01-24

蜜蜂教學設計05-27

《蜜蜂》優(yōu)秀教學設計06-22

《蜜蜂引路》教學設計06-22

[優(yōu)]蜜蜂教學設計12-06

課文《蜜蜂》教學設計09-21

[精品]《蜜蜂》教學設計08-21

蜜蜂引路教學設計04-10

《蜜蜂》教學設計優(yōu)秀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