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在线免费视频,亚洲精品免费一级视频,日韩亚洲欧美大陆,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style id="t465f"></style>
<legend id="t465f"><u id="t465f"><thead id="t465f"></thead></u></legend>

<acronym id="t465f"></acronym>

<sub id="t465f"><ol id="t465f"><nobr id="t465f"></nobr></ol></sub>
<sub id="t465f"></sub>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

時間:2024-10-12 12:11:03 教學資源 投訴 投稿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集錦(15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tǒng)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比的應用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集錦(15篇)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課本 練習五

  教學目標:

  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有關倍數(shù)的三步計算應用題,能正確熟練地解答此類應用題,促進學生綜合分析能力的提高。

  教學重點:掌握有關倍數(shù)的三步計算應用題

  教學用具:幻燈、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

  1、口答

  同學們做了12朵黃花,做的紅花的朵數(shù)比黃花的3倍多4朵。

  ⑴紅花做了多少朵?

 、泣S花的紅花一共做了多少朵?

  ⑶紅花比黃花多做了多少朵?

  學生口答老師板書,同時問其他學生各步所表示的意義

  2、說圖意并列式

  11歲

  小明:

  大6歲

  爸爸:

  大25歲

  爺爺:

  二、補問題,再解答。?歲

  補充完整使應用題使其成為三步計算應用題。

  校園里有月季花46盆,菊花的盆數(shù)比月季花的3倍少20盆。 ?

  三、基本練習

  1、紅豐農場種油菜12公頃,種小麥的'數(shù)量是油菜的2倍,種大麥的數(shù)量比種油菜和小麥總和還多4公頃。種大麥多少公頃?

  2、紅豐農場種油菜12公頃,種小麥的數(shù)量比油菜的2倍少5公頃。種油菜和小麥共多少公頃?

  3、紅豐農場種油菜12公頃,種小麥的數(shù)量是油菜的2倍,種大麥的數(shù)量比小麥的3倍少9公頃。種大麥多少公頃?

  4、紅豐農場種小麥24公頃,種大麥的數(shù)量比小麥的3倍少9公頃。大麥比小麥多種了多少公頃?

  四、編題練習

  要求學生自己編一題 倍數(shù)關系的三步計算應用題。

  一人編好后,前后4人任選一題,進行解答,再一起批改。

  五、課堂作業(yè)

  課本 練習五 第3-6題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2

  教學目的

  1、 使學生會分析相向而行的同時與不同時出發(fā)的相遇問題中的相等關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簡單的應用題。

  2、使學生加強了解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步驟。

  教學分析

  重點:利用路程、速度、時間的關系,根據(jù)相遇問題中的相等關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難點:尋找相遇問題中的相等關系。

  突破:同時出發(fā)到相遇時,所用時間相等。注重審題,從而找到相等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是什么?

  2、路程、速度、時間的關系是什么?

  3、慢車每小時行駛48千米,x小時行駛 千米,快車每小時行駛72千米,如果快車先開0.5小時,那么慢車開出x小時后,快車行駛了 千米。

  二、新授

  1、引入

  列方程解應用題,關鍵是尋找相等關系,今天我們通過一例來學習如何尋找相等關系,和把相等關系表示成方程的方法。

  例(課本P216例3)題目見教材。

  分析:(1)可以畫出圖形,明顯有這樣的相等關系:

  慢車行程+快車行程=兩站路程

  設兩車行了x小時相遇,則兩車的.行程的代數(shù)式分別為85x,65x,放入相等關系中,即可得出方程:85x+65x=450

  (2)再分析快車先開了30分兩車相向而行的情形。

  同樣畫出圖形,并按課本講解,(見教材P217~218)

  由學生完成求解過程,并作出答案。

  解:略

  說明:(1)本題是相向而行的相遇問題,共同點是有一個相同的相等關系,即慢車行程+快車行程=兩站路程。不同點是一個同時出發(fā),一個不是同時出發(fā),所以所用時間不一定相等。

 。2)不是同時出發(fā)的,要注意時間的關系。

  三、練習

  P220練習:1,2。

  四、小結

  1、相向而行的相遇問題,相等關系都是慢車行程+快車行程=兩站路程。

  2、相向而行的相遇問題中,要注意時間的關系。

  五、作業(yè)

  1、P222 4.4A:13,14,15。

  2、基礎訓練:同步練習3。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3

  一、內容與解析

  (一)內容:對數(shù)函數(shù)的性質

  (二)解析:本節(jié)課要學的內容是對數(shù)函數(shù)的性質及簡單應用,其核心(或關鍵)是對數(shù)函數(shù)的性質,理解它關鍵就是要利用對數(shù)函數(shù)的圖象.學生已經掌握了對數(shù)函數(shù)的圖象特點,本節(jié)課的內容就是在此基礎上的發(fā)展.由于它是構造復雜函數(shù)的基本元素之一,所以對數(shù)函數(shù)的性質是本單元的重要內容之一.的重點是掌握對數(shù)函數(shù)的性質,解決重點的關鍵是利用對數(shù)函數(shù)的圖象,通過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進行歸納總結。

  二、目標及解析

  (一)教學目標:

  1.掌握對數(shù)函數(shù)的性質并能簡單應用

  (二)解析:

  (1)就是指根據(jù)對數(shù)函數(shù)的兩類圖象總結并理解對數(shù)函數(shù)的定義域、值域、單調性、奇偶性、函數(shù)值的分布特征等性質,并能將這些性質應用到簡單的問題中。

  三、問題診斷分析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是底數(shù)a對對數(shù)函數(shù)圖象和性質的影響,產生這一問題的原因是學生對參量認識不到位,往往將參量等同于自變量.要解決這一問題,就是要將參量的取值多元化,最好應用幾何畫板的快捷性處理這類問題,其中關鍵是應用好幾何畫板.

  四、教學支持條件分析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準備使用(),因為使用(),有利于().

  五、教學過程

  問題1.先畫出下列函數(shù)的簡圖,再根據(jù)圖象歸納總結對數(shù)函數(shù) 的相關性質。

  設計意圖:

  師生活動(小問題):

  1.這些對數(shù)函數(shù)的解析式有什么共同特征?

  2.通過這些函數(shù)的圖象請從值域、單調性、奇偶性方面進行總結函數(shù)的性質。

  3.通過這些函數(shù)圖象請從函數(shù)值的分布角度總結相關性質

  4.通過這些函數(shù)圖象請總結:當自變量取一個值時,函數(shù)值隨底數(shù)有什么樣的變化規(guī)律?

  問題2.先畫出下列函數(shù)的.簡圖,根據(jù)圖象歸納總結對數(shù)函數(shù) 的相關性質。

  問題3.根據(jù)問題1、2填寫下表

  圖象特征函數(shù)性質

  a>10<a<1a>10<a<1

  向y軸正負方向無限延伸函數(shù)的值域為R+

  圖象關于原點和y軸不對稱非奇非偶函數(shù)

  函數(shù)圖象都在y軸右側函數(shù)的定義域為R

  函數(shù)圖象都過定點(1,0)

  自左向右,圖象逐漸上升自左向右,圖象逐漸下降增函數(shù)減函數(shù)

  在第一象限內的圖象縱坐標都大于0,橫坐標大于1在第一象限內的圖象縱坐標都大于0,橫標大于0小于1

  在第四象限內的圖象縱坐標都小于0,橫標大于0小于1在第四象限內的圖象縱坐標都小于0,橫標大于1

  [設計意圖]發(fā)現(xiàn)性質、弄清性質的來龍去脈,是為了更好揭示對數(shù)函數(shù)的本質屬性,傳統(tǒng)教學往往讓學生在解題中領悟。為了扭轉這種方式,我先引導學生回顧指數(shù)函數(shù)的性質,再利用類比的思想,小組合作的形式通過圖象主動探索出對數(shù)函數(shù)的性質。教學實踐表明:當學生對對數(shù)函數(shù)的圖象已有感性認識后,得到這些性質必然水到渠成

  例1.比較下列各組數(shù)中兩個值的大。

  (1) log 23.4 , log 28.5 (2)log 0.31.8 , log 0.32.7

 。3)log a5.1 , log a5.9 ( a>0 , 且a≠1 )

  變式訓練:1. 比較下列各題中兩個值的大小:

 、 log106 log108 ⑵ log0.56 log0.54

  ⑶ log0.10.5 log0.10. 6 ⑷ log1.50.6 log1.50.4

  2.已知下列不等式,比較正數(shù)m,n 的大小:

  (1) log 3 m < log 3 n (2) log 0.3 m > log 0.3 n

  (3) log a m < loga n (0 log a n (a>1)

  例2.(1)若 且 ,求 的取值范圍

 。2)已知 ,求 的取值范圍;

  六、目標檢測

  1.比較 , , 的大。

  2.求下列各式中的x的值

 。1)

  演繹推理導學案

  2.1.2 演繹推理

  學習目標

  1.結合已學過的數(shù)學實例和生活中的實例,體會演繹推理的重要性;

  2.掌握演繹推理的基本方法,并能運用它們進行一些簡單的推理.

  學習過程

  一、前準備

  復習1:歸納推理是由 到 的推理.

  類比推理是由 到 的推理.

  復習2:合情推理的結論 .

  二、新導學

  ※ 學習探究

  探究任務一:演繹推理的概念

  問題:觀察下列例子有什么特點?

  (1)所有的金屬都能夠導電,銅是金屬,所以 ;

 。2)一切奇數(shù)都不能被2整除,20xx是奇數(shù),所以 ;

 。3)三角函數(shù)都是周期函數(shù), 是三角函數(shù),所以 ;

  (4)兩條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如果A與B是兩條平行直線的同旁內角,那么 .

  新知:演繹推理是

  的推理.簡言之,演繹推理是由 到 的推理.

  探究任務二:觀察上述例子,它們都由幾部分組成,各部分有什么特點?

  所有的金屬都導電 銅是金屬 銅能導電

  已知的一般原理 特殊情況 根據(jù)原理,對特殊情況做出的判斷

  大前提 小前提 結論

  新知:“三段論”是演繹推理的一般模式:

  大前提—— ;

  小前提—— ;

  結論—— .

  新知:用集合知識說明“三段論”:

  大前提:

  小前提:

  結 論:

  試試:請把探究任務一中的演繹推理(2)至(4)寫成“三段論”的形式.

  ※ 典型例題

  例1 命題:等腰三角形的兩底角相等

  已知:

  求證:

  證明:

  把上面推理寫成三段論形式:

  變式:已知空間四邊形ABCD中,點E,F分別是AB,AD的中點, 求證:EF 平面BCD

  例2求證:當a>1時,有

  動手試試:1證明函數(shù) 的值恒為正數(shù)。

  2 下面的推理形式正確嗎?推理的結論正確嗎?為什么?

  所有邊長相等的凸多邊形是正多邊形,(大前提)

  菱形是所有邊長都相等的凸多邊形, (小前提)

  菱形是正多邊形. (結 論)

  小結:在演繹推理中,只要前提和推理形式是正確的,結論必定正確.

  三、總結提升

  ※ 學習小結

  1. 合情推理 ;結論不一定正確.

  2. 演繹推理:由一般到特殊.前提和推理形式正確結論一定正確.

  3應用“三段論”解決問題時,首先應該明確什么是大前提和小前提,但為了敘述簡潔,如果大前提是顯然的,則可以省略.

  ※ 當堂檢測(時量:5分鐘 滿分:10分)計分:

  1. 因為指數(shù)函數(shù) 是增函數(shù), 是指數(shù)函數(shù),則 是增函數(shù).這個結論是錯誤的,這是因為

  A.大前提錯誤 B.小前提錯誤 C.推理形式錯誤 D.非以上錯誤

  2. 有這樣一段演繹推理是這樣的“有些有理數(shù)是真分數(shù),整數(shù)是有理數(shù),則整數(shù)是真分數(shù)”

  結論顯然是錯誤的,是因為

  A.大前提錯誤 B.小前提錯誤 C.推理形式錯誤 D.非以上錯誤

  3. 有一段演繹推理是這樣的:“直線平行于平面,則平行于平面內所有直線;已知直線 平面 ,直線 平面 ,直線 ∥平面 ,則直線 ∥直線 ”的結論顯然是錯誤的,這是因為

  A.大前提錯誤 B.小前提錯誤 C.推理形式錯誤 D.非以上錯誤

  4.歸納推理是由 到 的推理;

  類比推理是由 到 的推理;

  演繹推理是由 到 的推理.

  后作業(yè)

  1. 運用完全歸納推理證明:函數(shù) 的值恒為正數(shù)。

  直觀圖

  總 課 題空間幾何體總課時第4課時

  分 課 題直觀圖畫法分課時第4課時

  目標掌握斜二側畫法的畫圖規(guī)則.會用斜二側畫法畫出立體圖形的直觀圖.

  重點難點用斜二側畫法畫圖.

   引入新課

  1.平行投影、中心投影、斜投影、正投影的有關概念.

  2.空間圖形的直觀圖的畫法——斜二側畫法:

  規(guī)則:(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題剖析

  例1 畫水平放置的正三角形的直觀圖.

  例2 畫棱長為 的正方體的直觀圖.

   鞏固練習

  1.在下列圖形中,采用中心投影(透視)畫法的是__________.

  2.用斜二測畫法畫出下列水平放置的圖形的直觀圖.

  3.根據(jù)下面的三視圖,畫出相應的空間圖形的直觀圖.

   課堂小結

  通過例題弄清空間圖形的直觀圖的斜二側畫法方法及步驟.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4

  一、情景引入

  出示一堆煤的情景圖,圖中標明煤的重量為1噸,一個炊事員說:“這堆煤計劃燒40天。

  ”你們知道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嗎?后來在實際燒的過程中,情況發(fā)生了變化,你們想知道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嗎?那么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有關計劃與實際比較的應用題(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2在情景圖上加上另一個炊事員的對話框:“由于改進爐灶,每天節(jié)省5千克。

  ”你們知道發(fā)生了什么新情況嗎?根據(jù)上面的情景,你能編出應用題嗎?根據(jù)學生的編的應用題,選出與例2有似的問題(1)讀題,審題,分析數(shù)量關系要求改進爐灶后,這批煤可以燒多少天。

  要知道哪兩個條件?我們應該先求什么?(2)你用什么方法來理解題目中的數(shù)量關系?(3)讓學生嘗試解答。

  2、如果把題目里的第三個已知條件和問題改成“改進爐灶后,這批煤比原計劃多燒10天,每天實際燒煤多少千克?”該怎樣解答?

  (1)讓學生自己分析數(shù)量關系后列式解答。

  (2)講評時讓學生說出分析過程。

  (3)引導學生看一看例2與改編后的題目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3、做一做

  (1)讓學生獨立完成做一做。

  (2)指名板演,其余做在本子上,幫助學困生。

  (3)集體評講。

  三、課堂練習

  1、新華鄉(xiāng)計劃25天修渠道1350米,實際每天比計劃多修21米,實際只要多少天就能完成任務?要求出實際只要多少天就能完成任務,必須先算出下面的哪個問題?( )怎樣算?再求哪個問題?(1)實際要修多少天?(2)實際每天修多少米?(3)提前幾天修完?

  2、有一堆化肥,原計劃每天生產1.8噸,20天完成,由于改進技術,每天比計劃多生產0.2噸,實際多少天完成?

  四、作業(yè):

  課本第51頁的1——5題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理解三步計算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知道用分析法解答三步計算應用題,數(shù)學教案-三步計算應用題。

  2. 能正確列式解答,掌握檢驗方法,進行檢驗。

  3. 掌握解答應用題的步驟。

  4. 養(yǎng)成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

  重點

  難點

  學會分析數(shù)量關系。

  靈活檢驗。

  課型、主要教學方法

  新授課 講解法 討論法 練習法

  縉云實驗小學 陳耀紅

  操 作 過 程

  板書設計: 一般的三步計算計算的應用題

  三年級:

  四年級:

  五年級:

  少8棵

 。1) 四年級種樹多少棵? 36×2=72(棵)

 。2) 三、四年級一共種樹多少棵? 72+36=108(棵)

 。3) 五年級種樹多少棵? 108-8=100(棵)

  教師活動 預計時間(18 )分

  學生活動 預計時間( 22 )分

  一. 復習舊知.

  1. (大屏幕出示準備題):同學們種樹,三年級種了36課,四年級種的棵數(shù)三年級的2倍,三、四年級共種了多少棵?

  2. 指名讀題.

  3. 板書綜合算式.

  4. 還有其他解法嗎?

  二. 新授

  1. 導入課題.

  出示例1: (把準備題中的.三、四年級一共種樹多少棵?改成五年級種的棵數(shù)比三、四年級種的棵數(shù)少8棵,五年級種樹多少棵?)----引入課題。

  2. 指導理解題意,小學數(shù)學教案《數(shù)學教案-三步計算應用題》。

 。1)指名說條件和問題。

  (2)評議所畫的線段圖是否符合題意,修改。

  3. 指導探求解題思路。

 。1)、問:要求“五年級種多少棵”必須知道什么條件?

 。2)、指名回答。

  小結解題思路。

 。3)、出示解題步驟。

  4、 指導嘗試解答。

 。ǜ鶕(jù)回答板書)

  板書綜合算式.

  5、教學檢驗方法。

  問:你有什方法對這道題進行檢驗?

  小結:(1)把得數(shù)當作已知數(shù)再算一遍.

  (2)換一種方法解答.

  三. 試一試.

  出示(例1:缺少問題)

  要求:提出一個用不同方法解答的問題。

  四、鞏固練習。

  1. 解題思路訓練。

  2. 針對性練習

  3、總結.

  五、檢測練習.

  1. 讀題,畫出線段圖.

  2. 說出解題思路.

  3. 列式解答.

  4.可能有:36×(2+1)

  1.齊讀課題

  2. 仔細讀題.

  (1) 說說題中的條件和問題.

  (2) 根據(jù)條件在準備題已畫的線段圖上進行修改。

  3.探求解題方法.

  (1)、討論,回答。

  (2)、同桌互說解題思路,指名說。

  4.嘗試解答。

 。1) (1)分步列式

 。2)綜合列式

 。3)還有什么方法?

  5.想一想:有那些方法可以進行檢驗?

  說出方法。

  嘗試練習.

 。1)提出問題。

  (2)列式解答

 。3)集體評議.

  讀題并填空。

 。1) 小明有12張郵票,小青的郵票張數(shù)是小明的3倍,小華的郵票比小明和小青的總數(shù)多8張,小華有幾張?想:要求小華有幾張郵票,要知道

  ( )和( )各有幾張郵票,已知( )

  ,所以要先求出 ( ) 的郵票張數(shù),再求出 ( ),最后求( ) 。

  完成練一練1。

  1.板演。

  2.校對,集體講評 。

  編應用題。(三

  數(shù)學教案-三步計算應用題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6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明確書面表達的要求,學會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審題、確定文體、抓住要點、組織語言、書寫修改等一系列工作。

  2、學會內容表達的完整性、行文的連貫性、遣詞造句的準確性。

  能力目標: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和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

  二、教學輔助:多媒體

  三、教學過程:

 。ㄒ唬㎜ead-in

  導入的任務是喚起注意,醞釀情緒,帶入特定的語言交際場。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回答問題,小組討論。

  1、要求學生回答下列問題:

  What is pocket money?

  Do you have pocket money?

  2、四人小組討論下列題目:

  How do we deal with(處理) our pocket money?

  通過以上提問,讓學生盡快進入角色,對如何使用零花錢,說出自己的看法。讓學生分小組活動,四人一組,教師巡視,需要時給予幫助,并參與學生的討論。引導學生擴大詞匯量和英語慣用法,指導他們掌握英語基本句型,尤其是五個基本句型和動詞句型。然后,選出某一小組的代表向全班匯報他們小組討論的內容,再請1—2位學生發(fā)表他們的觀點。

  3、將 “How to use our pocket money?” 寫在黑板中的上方。向學生布置接下來的任務:Today we are going to discuss how to write a report on “How to use pocket money for Junior school student?”

  (二)Presentation

  指導學生分析寫作材料,找出所有內容要點,已有材料,掌握事實。用大屏幕展示寫作材料:

  書面表達(滿分15分)

  假設你班將舉行一次英語班會,主題為“中學生應如何使用家長給的零花錢”。請你根據(jù)提示寫一篇發(fā)言稿。

  使用方式 好處

  存入銀行 養(yǎng)成節(jié)約的習慣

  購買書籍 獲取知識

  其他 培養(yǎng)興趣(音樂、體育、集郵等)

  注意:1、詞數(shù):80左右;

  2、考詞匯:零用錢——pocket money

  Dear friend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學生認真閱讀材料,讀完材料后,問學生有關問題:

  1) What should we write?

  2) What expressions and sentence can we use?

  3) How can we organize the necessary information and the related ideas we want to write? 再要求學生分小組討論(4人1組)。這一過程的任務是拓寬思路,集思廣益,討論找出全部要點并交流如何表達這些要點以及可用哪些詞組和句型,應用什么時態(tài)。同時進一步

  引導學生復習和擴大詞匯和短語,使用相關的'基本句型。教師巡視,必要時給予幫助和指導或參與學生的討論。

 。ㄈ〤ollection

  選出某一小組的代表向全班匯報他們小組討論的結果;聽同學反饋,請1—2名學生對剛才的匯報作簡要的評述。從文章的內容要點、結構、語言形式、及交際功能的體現(xiàn)等方面進行評述。然后教師作簡要的評述。收集并整理學生所用詞匯、短語,寫在黑板上。

 。ㄋ模㎡utline

  要求每位學生各自完成擬寫提綱的任務,可以是潦草提綱,這種提綱不僅字跡潦草,往往也是只言片語。但在應試寫作中往往是很有實效的一種寫作提綱。也可以是句子式提綱,在這種提綱中,每一部分的內容用完整的句子列出,能較詳盡地體現(xiàn)出實質內容和各部分之間的邏輯聯(lián)系。

 。ㄎ澹¦riting

  要求學生根據(jù)大家的討論和教師的指點以及他們所擬的提綱,盡快地把文章寫出來。學生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進行文字寫作實踐。這一階段的具體任務有四項:1、草稿;2、自檢錯誤;3、文字推敲、潤飾;4、初步定稿。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巡視,給以學生必要的幫助和指導,特別是幫助指導一些有困難的學生。查看學生寫作的內容要點是否齊全,表達是否準確,用詞、句型結構的使用是否正確,單詞拼寫是否有誤,語法結構的數(shù)量和準確性,上下文的連貫性以及語言的得體性。鼓勵學生在完成這一任務的過程中應用較多的語法和詞匯,合理使用較復雜結構和較高級詞匯。

 。〤hecking

  教師在引導學生實施這一過程的任務之前,首先應向學生展現(xiàn)作文評分標準,特別是中考作文的評分標準、評分原則、給分要求,以及各個檔次的要求和分值。在評價作文時,重點放在它所表達的思想及表達方式上,看作者對材料的分析是否準確、有新意,文章是否切中題目,是否完全完成了規(guī)定的任務,等等。這一過程的具體任務有:

  1、Checking in pairs

  同桌交流習作,通過辨認并改正彼此的內容要點的遺漏,句子結構和語法以及用詞的錯誤,再一次為學生提供學習的機會,并強化同學間的合作性學習。

  2、Class correction

  聽班級反饋。選出一篇學生習作,通過投影進行討論并集體修改,讓1—2位同學提出修改意見。評述學生習作的內容要點、語言的準確性、遣詞造句、語法結構、句子句型、過渡詞語、語篇結構以及標點符號的使用。采取反饋和同學間相互閱讀作文的方法。學生既是作者又是讀者,他們通過閱讀別人的作文,可以學到更多的寫作技巧。

  3、Teacher feedback

  學生聽教師評述。教師對學生的修改意見進行簡要的評述,然后通過幻燈展示范文,并強調寫作要點。然后,要求學生再次對作文進行修改,不但要求要點齊全,語言表達準確連貫,而且在此基礎上,求新、求精。適當使用并列句、定語從句、名詞性從句。

  4、Hand in

  學生將寫好的作品上交老師,教師審閱后把優(yōu)秀作品在班級閱讀展覽。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能夠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結構特點,解題思路和解題技巧,并能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進行分析、推理等思維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滲透數(shù)學的對應思想及函數(shù)思想,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獨立思考、自覺檢驗的好習慣,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結構特點和解題思路。

  教學難點:

  正確分析解答按比例分配應用題。

  教法:

  啟發(fā)引導法,演示法學法:觀察比較,合作交流。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解決下面各題:化簡:27千克:750克千米:800米求下面各比的比值:66學生獨立完成,抽生板演,集體訂正。

  二、情景導入學生自由討論

  1.一瓶500ml的稀釋液,其中濃縮液和水的體積分別是100ml和400ml。你知道這瓶液體是怎樣配制成的嗎?

  2.我們在以前的學習中學過平均分,平均分的結果有什么特點?在日常生活中,為了合理分配,往往需要把一個數(shù)量分成不等的幾部分,把一個數(shù)量按照一定的比來進行分配,這種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三、新授新知教學例2

 。1)給出課件出示課本例2:某種清潔劑濃縮液的稀釋瓶,瓶子上標明的比表示濃縮液和水的體積之比。按照這些比,可以配制出不同濃度的稀釋液。那么,現(xiàn)在按1:4的比配制了一瓶500ml的稀釋液,其中濃縮液和水的體積分別是多少?

  (2)引導學生弄清題意后,讓學生自己理解:題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么進行分配的?(分配500ml的稀釋液,濃縮液和水的體積按1:4進行分配)

 。3)讓學生理解:“濃縮液和水的體積1:4!保ň褪钦f在500ml的稀釋液中,濃縮液占一份,水的體積占4份,一共是五份,濃縮液占稀釋液的'五分之一,水的體積占稀釋液的五分之四)

  (4)可不可以求出兩種各多少ml?怎么求?(引導學生進行解題并根據(jù)學生解題過程板書)例2:稀釋液平均分成的分數(shù):1+4=5每份是:500÷5=100(ml)濃縮液的體積:100×1=100(ml)

  水的體積:500×4=400(ml)

  答:稀釋液100ml,水400ml。

  這是一種方法,那么大家再思考一下,我們剛剛學過分數(shù)的乘法,這個題目可不可以運用分數(shù)的乘法來解。

  師:把我們學過的比轉化成分率,怎樣來做?

  生:濃縮液和水共有5份,那么濃縮液占其中的1/5,水占4/5.可以寫成:濃縮液的體積:500×1/5=100(ml)

  水的體積:500×4/5=400(ml)

  答:稀釋液100ml,水400ml。課件顯示出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四:鞏固提高(幻燈片出示)

  做一做第1、2題,學生獨立完成,抽生板演,集體講評。

  五、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學到了什么?

  六、家庭作業(yè)

  教材第50頁,練習十二1-3題。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是分數(shù)除法學習章節(jié)的最后一個課時,知識是在分數(shù)除法基礎上的再一次加深,學生掌握的前提需要在分數(shù)除法的學習上下很大的功夫。本班學生分數(shù)的除法學習時基礎較弱,需大量練習作為鞏固。對于后進生的鼓勵和關心需要花更大的功夫。六年級學生思維活躍,需要老師上課具備啟發(fā)性,從而讓學生進一步做到積極思考和探索新知的學習態(tài)度。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8

  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呈現(xiàn)的是笑笑家的家庭支出情況,所以課前讓學生了解生活中有關百分數(shù)的知識,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調查的過程中,接觸到更多的實際生活中的百分數(shù),認識到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使學生從中了解百分數(shù)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讓學生在討論、交流解題過程與方法的過程中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在討論、交流中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課堂活動卡

  學生準備 課前收集的生活中有關百分數(shù)的知識

  教學過程

  ⊙直接導入

  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經體會到了百分數(shù)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請同學們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方面能用到百分數(shù)?

  設計意圖:開門見山,直接導入,既讓學生瞬間回顧了前面所學的知識,又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制造了一個積極動腦的氣氛,讓學生能快速地進入到探究新知的學習中來。

  ⊙自學探究

  課件出示例題。

  笑笑家20xx年食品支出總額占家庭總支出的55%,其他支出總額占家庭總支出的45%。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620元。笑笑家的家庭總支出是多少元?

  師:例題呈現(xiàn)的就是生活中用到百分數(shù)的事例,請同學們自由讀題,理解題意。

  1.自學指導。

  (1)嘗試畫線段圖分析題意,找出等量關系。

  (2)選擇合適的方法解決問題。

  (3)你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2.學生獨立探索解題方法,教師巡視指導。

  3.引導學生對比教材93頁的方法,梳理自己的解題思路。

  4.與同桌交流自己的解題方法。

  5.展示解題過程。

  (1)指名板演解題過程。

  方法一 解:設笑笑家20xx年的總支出是x元,那么食品支出是55%x元,其他支出是45%x元。

  55%x-45%x=620

  10%x=620

  x=6200

  方法二 620÷(55%-45%)

 。620÷10%

  =6200(元)

  答:笑笑家的家庭總支出是6200元。

  (2)其他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

  預設

  生1:為什么設笑笑家的總支出是x元?

  生2:“55%-45%”表示什么意思?

  生3:為什么用“620÷(55%-45%)”呢?

  設計意圖:通過自學指導學生獨立探索解題方法;給學生充分的自學空間,利于學生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解決問題后對照教材,不僅能驗證自己的解題思路是否正確,而且也完善了自己的思考過程,與同桌的交流更優(yōu)化了自己的思考過程。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9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六年級上冊第90頁例5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通過假設法,使學生能掌握“已知一個數(shù)量的兩次增減變化情況,求最后變化幅度”的百分數(shù)問題。

  2.讓學生經歷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和探究意識。

  教學重點:通過假設法,解決“已知一個數(shù)量的兩次增減變化情況,求最后變化幅度”的百分數(shù)問題。

  教學難點:單位“1”的不斷變化。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做好鋪墊

  教師:最近我們一直在學習百分數(shù)的相關知識,請同學們先來看看你能解決這些問題嗎?

  (一)只列式不計算:

  1.180米增加20%是多少米?

  2.圖書館有故事類書籍20xx冊,歷史類書籍1500冊,歷史類書籍比故事類書籍少百分之幾?

 。ǘ 找出下列題目中表示單位“1”的量:

  1.連環(huán)畫的本數(shù)是故事數(shù)本數(shù)的37.5%;

  2.果園里蘋果樹的棵樹比梨樹多50%;

  3.冰箱售價1800元,十一商場搞活動,降了10%。

  【設計意圖】“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少)百分之幾”和“求比一個數(shù)多(少)百分之幾的數(shù)是多少”,這兩類問題是解決“已知一個數(shù)量的兩次增減變化情況,求最后變化幅度”的百分數(shù)問題的基礎,明確找準單位“1”也是這節(jié)課的難點所在,所以設計了這兩個部分的舊知復習,為新知的學習做好充分的.鋪墊作用。

  二、探究新知,解決問題

  (一)閱讀與理解

  教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學習用百分數(shù)解決問題。

  課件出示教材第90頁例5:

  某種商品4月的價格比3月降了20%,5月的價格比4月又漲了20%。5月的價格和3月比是漲了還是降了?變化幅度是多少?

  教師:請同學們獨立思考這樣幾個問題:

  1.從題目中你得到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

  2.你有哪些困惑?

  問題2預設1:3月的價格都不知道,不能解決;

  預設2:5月和3月的價格不變,降了20%和漲了20%抵消了,價格應該是不變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閱讀題目并獨立思考問題,使所有學生的思維動了起來。對于這個問題,不同層次的學生會有不同的問題和困惑。有些學生可能根本不知道如何下手解決,有些學生會覺得價格是不變的,也有學生能看出其中的端倪。在充分了解學情的前提下,引領學生分析與解答問題,讓學生經歷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二)分析與解答

  教師:既然有些同學認為3月的價格不知道,無法求出最后是漲了還是降了,那么我們怎么來處理這個問題呢?

  學生1:我想把3月的價格假設成100元,就能解決了。

  學生2:我想把它假設為1000元。

  教師:非常好,每個同學可以自己選擇一個數(shù),假設其為3月的價格,然后來求一求它的變化幅度。完成后小組內互相討論一下,你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學生獨立完成后小組討論。

  學生1:100×(1-20%)=100×0.8=80(元),

  80×(1+20%)=80×1.2=96(元),

  (100-96)÷100=0.04=4%。

  學生2:1000×(1-20%)=1000×0.8=800(元),

  800×(1+20%)=800×1.2=960(元),

 。1000-960)÷1000=0.04=4%。

  學生3:1×(1-20%)=1×0.8=0.8,

  0.8×(1+20%)=0.8×1.2=0.96,

 。1-0.96)÷1=0.04=4%。

  學生匯報:我們組每個人假設3月的價格都不一樣,可是最后的結果是一樣的。

  教師:看來3月的價格是多少并不會影響最后的結果。有同學把價格假設為1,這里的1指的是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不同數(shù)據(jù)的假設,并利用小組討論的形式對結果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結果一致,促發(fā)學生進一步思考:這是為什么?在所有假設的數(shù)據(jù)中,“1”是最特別的,特別提出來分析,是讓學生明白這里的“1”不只是單純的1元,也可以代表“10元”“100元”等,這是一個高度抽象的概念。

 。ㄈ┗仡櫯c反思

  教師:如果老師用更為一般的假設方法,把3月的價格假設為元,請你求一求結果,并思考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結果還是4%,過程如下:

 。ㄔ;

  (元);

  。

  教師:那么,開始的時候有同學提出“降了20%,又漲了20%,所以價格沒有變”,你對此有什么看法?

  學生:雖然漲價和降價都是20%,但是它們的基礎不一樣,也就是單位“1”不一樣,4月的價格是在3月的價格的基礎上降價的,而5月的價格是在4月的價格(也就是3月的價格降了20%之后所得的價格)的基礎上漲價的。

  【設計意圖】把3月的價格假設為,通過計算發(fā)現(xiàn)最后的結果和沒有直接關系,使學生從數(shù)學本質上理解各種假設法的合理性以及內在一致性。對于一開始認為價格不變的學生,重點提出反思,找出問題的關鍵點,也就是連續(xù)變化的時候單位“1”發(fā)生了改變,讓學生經歷了猜測、假設、驗證的過程。

  三、鞏固練習,靈活應用

  (一)基本練習

  1.一臺筆記本先降價10%,再漲價10%,現(xiàn)價是原價的百分之幾?

  2.一臺筆記本先漲價10%,再降價10%,現(xiàn)價是原價的百分之幾?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ǘ┳兪骄毩

  1.長方形的長增加25%,寬減少20%,面積變大還是變小了?

  2.商店對某飲料推出了“第二杯半價”的促銷辦法,若賣出兩杯這種飲料,相當于按原價的百分之幾銷售?

  (三)提高練習

  一根繩子,第一次剪去20%,第二次剪去余下的20%,第三次剪去余下的20%,還剩全長的百分之幾?

  【設計意圖】通過形式多樣、富有層次的練習設計,一方面可以鞏固學生對“求已知一個數(shù)量的兩次增減變化情況,求最后變化幅度的百分數(shù)”問題方法的掌握,另一方面讓學生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解決百分數(shù)的較為復雜的問題,學以致用,培養(yǎng)了學生的應用意識。

  四、全課總結,加深認識

  (一)師生共同小結: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

 。ǘ┙處熜〗Y:我們可以用假設法解決有關百分數(shù)連續(xù)變化的問題,相對來說把單位“1”假設為“1”比較簡單和方便。

  【設計意圖】通過小結,讓學生自主地對本課所學知識進行簡單的梳理,通過教師的歸納與提煉,讓學生再一次鞏固“已知一個數(shù)量的兩次增減變化情況,求最后變化幅度的百分數(shù)”問題的解決方法。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10

  這學期暑假我參加了清豐縣教委中心組織的《多媒體環(huán)境下的教學設計與資源應用》課程培訓。古語有云“活到老,學到老”,在這個信息高速發(fā)展的時代,不能與時俱進,肯定會被淘汰,而這一至真名理,始終需要我們的貫徹實施,同時這也是一個提高自我修養(yǎng)的絕好機會,通過這次培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大概有以下幾點:

  一.通過這次電腦課程的培訓,我知道了教學資源的檢索、收集、下載和加工處理的重要性,提高了我對電腦操作的熟練程度,對于相關的軟件也可熟練操作,也有了一定的實踐經驗,對于以后的課件制作是一大助力,了解了多媒體環(huán)境下教學設計的特點和方法,也學會了教學資源與教學設計整合的方法,并親身實踐以加深印象。

  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信息的變更變得至關重要,有時候掌握信息就等于掌握了未來,而因特網(wǎng)上的大量信息就很好的幫助了我,它讓我隨時隨地的.掌握信息的變化,以更好的掌握時代的發(fā)展,能更好的跟上時代的步伐,不至于被淘汰,不過因特網(wǎng)上的信息因為太過龐雜,所以無可避免的夾雜一些有害信息,所以做好信息的篩選尤為重要,這一點也是我們最應該教給學生的,以便他們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更好的學習,同時通過這個的學習,也增加了我與學生交流的話題,更好的了解學生的變化,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三.通過培訓,我認識到了合作的重要性,與小組的幾位老師合作的也很愉快,使我充分驗證了“眾人拾柴火焰高”這句名言,也使我交到了不少良師益友,這些將是我以后學習生活中的榜樣和前進的動力。

  總之,通過這次的學習培訓,我是受益頗多,不僅加強了自己的專業(yè)技能,學到了很多多媒體應用技巧,也打開了一扇更為廣闊空間的大門,相信未來會更光明。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11

  教學內容:教科書77頁例2。

  教學目的:

  1.學生通過觀察、探究、研討等活動,使學生掌握“比較兩數(shù)差與倍數(shù)關系”的兩步應用題的結構,并學會分析解答此種應用題,并且進一步鞏固含有三個已知條件的兩步應用題的結構,掌握該應用題的分析方法,并會分步列式解答。

 、 初步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分析處理信息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 滲透數(shù)學來自于生活實踐的思想,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數(shù)學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和分析比較兩數(shù)差與倍數(shù)關系的兩步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

  教學難點:正確找到中間問題。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一套,每學生各準備一條紅、黃、紫色紙條。

  教學過程:

  一、 鋪墊孕伏

  準備題:商店有紅氣球8個,花氣球的個數(shù)是紅氣球的'3倍;馇蛴卸嗌賯?(學生讀題后互相分析,獨立解答。)

  解題思路:根據(jù)“花氣球的個數(shù)是紅氣球的3倍”知道以紅氣球的個數(shù)為標準,花氣球的個數(shù)有3個紅氣球那么多,所以求花氣球多少個用乘法計算8×3=24(個)。

  二、 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

 、 教師描述情景

  10月1日是國慶節(jié),商店用三種顏色的氣球裝點購物大廳,有黃色、紅色、花色的。其中黃色的氣球有17個,紅氣球比黃氣球少9個,花氣球是紅氣球的3倍。

 、 根據(jù)提供的信息,學生編數(shù)學問題?赡艹霈F(xiàn)以下問題。

  ⑴商店有黃氣球17個,紅氣球比黃氣球少9個,花氣球是紅氣球的3倍,花氣球多少個?(例2)

 、粕痰暧悬S氣球17個,紅氣球比黃氣球少9個,花氣球是紅氣球的3倍,三種氣球一共多少個?(此題以后再研究)

  ……

  三、自主探索,研究問題

  1.學習例2。

 。3) 學生讀題,讀后回答已知條件和問題分別是什么?

  (4) 獨立試算,遇到問題小組內討論解決。

 。5) 學生匯報交流,集體研討辯論,學生可能會用彩色紙條(或畫線段圖)的方法來分析

  這道題,也可能用語言敘述。具體的思維過程可能是:

  方法1:根據(jù)“商店有黃氣球17個”和“紅氣球比黃氣球少9個”這兩個條件就可以求出紅氣球有17—9=8(個),再根據(jù)“花氣球是紅氣球的3倍”就可以求出花氣球有8×3=24(個)。

  方法2:要想求花氣球多少個,根據(jù)“花氣球是紅氣球的3倍”就必須知道紅氣球有多少個,紅氣球的個數(shù)未知,根據(jù)”商店有黃氣球17個”和“紅氣球比黃氣球少9個”兩個條件可以求出紅氣球的個數(shù):17—9=8(個),再求花氣球的個數(shù):8×3=24(個)。

 、冉處熜〗Y:教師邊口述題意,邊用媒體依次顯示線段圖,結合線段圖重點說明這道題的分析解答方法,并揭示課題。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12

  教具準備:

  口算卡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做練習三的第6題。

  教師出示口算卡片,指名讓學生口算,全班集體訂正。

  二、新課

  教學分步檢驗應用題的方法。

  教師用小黑板出示:三年級有43名學生,平均每人每學期用4本練習本,2個學期共用練習本多少本?

  教師提問:解答這道題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樣列式計算?

  教師指名讓學生說一說所列的算式和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教師提問:還可以怎樣算?怎樣列式?

  教師同樣指名讓學生說一說所列的算式和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教師:怎么知道我們解答的對不對呢2這就需要對解答的過程進行檢驗。怎樣檢驗呢?

  常用的方法是:按照原來的題意,依次檢查每一步列式和計算,看是不是正確,F(xiàn)在讓我們來檢驗一下上面這道題的解答是否正確。

  教師和學生一起討論這道題已知什么,要求的是什么,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所列的算式是什么等。每解決一個問題看一看與前面解答的是否一樣,直到全部解答完。

  教師讓學生翻開書第11頁,自己解答題目:四年級有43名學生,2個學期共用練習本344本,平均每人每學期用多少本7做完后,讓學生自己檢驗。

  三、課堂練習

  1.做練習三的第7題。

  讀題后,指名讓學生說一說這題要求的是什么。使學生明確這題要求的是新增加5臺冰箱一年的用電數(shù),即多用電的數(shù)。然后讓學生自己解答并且檢驗。檢驗之后,讓學生說一說檢驗的方法。如果學生還沒有掌握,教師可以帶著集體進行檢驗。

  第一單元

  2.做練習三的第8題。

  讓學生獨立做題并且進行檢驗。

  3.做練習三的第9題。

  先讓學生獨立解答。然后教師提問:怎樣把上面這道題改編成用除法解答的應用題

  呢?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回想上一節(jié)課的第4題里的兩小題之間的聯(lián)系,然后問:想一想,怎樣把條件和問題加以改變?指名讓學生說一說;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意見把所改變的題目寫在黑板上:15輛汽車一年可以節(jié)約10800千克汽油,平均每輛汽車1個月節(jié)約汽油多少千克?之后讓學生自己解答,集體訂正。

  4.做練習三的第10題。

  讓學生自己解答,教師巡視,集體訂正。

  5.選做練習三的第11*、12*題。

  這兩題是選做題,教師可以讓學有余力的學生試著做,教師個別輔導。

  第11*題,可啟發(fā)學生想:根據(jù)“每組人數(shù)相等!边@個條件聯(lián)系前面的'已知條件,就可以確定是把180個同學平均分成了9組(5+4組),每一組的人數(shù)是180÷(5+4)=20(個)。要求第一批去了多少個同學,就是求5個組是多少人,即20×5=100(個)。所以這一題的解法是:180÷(5+4)×5=100(個)。

  第12*題,可啟發(fā)學生想:要想求出1臺碾米機8小時碾米多少千克,就要先知道1臺碾米機1小時碾米多少千克。已知4臺碾米機3小時碾米4860千克,求1臺碾米機1小時碾米多少千克,這是我們剛學過的連除應用題,我們會解答。求出1臺碾米機1小時碾米400千克后,再加算一步乘以8,就可算出1臺碾米機8小時碾米3200千克。所以,這一題的解法是:4800÷4÷3×8=3200(千克)或者4800÷3÷4×8=3200(千克)。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1頁分步檢驗應用題的方法,練習三的第6—10題。

  教學目的: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連乘、連除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掌握解答方法。

 。2)使學生初步學會分步檢驗應用題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在解答應用題時進行檢驗的良好習慣。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13

  我是一名農村小學教師,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我的多媒體運用知識匱乏。今年暑假,這次我有幸參加了《多媒體環(huán)境下的教學設計》的培訓,真是受益匪淺。

  首先,樹立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傳統(tǒng)教學重在傳授,以教材、教師、課堂為中心,以教代學,教給知識重結論,輕過程,缺少教與學的互動,忽視學生充分的思維過程,使教學過程難以成為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培訓教師向我們全面的講解了新的教育理念,運用一些典型的案例形象說明如何轉變問題學生,我知道了一些教育學心理學專家的教育思想,比如杜威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對我們教學的指導有很重要的意義。

  第二,教師應該具有終生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的觀念。在信息社會,一名高素質的教師應具有現(xiàn)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xiàn)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信息工具(網(wǎng)絡、電腦)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組織、運用;在潛移默化的教育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意識。這些都要求教師與時俱進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xiàn)代化教學的需要,才能成為一名滿足現(xiàn)代教學需要的高素質的教師。

  另外,我還學習并掌握了如何運用教學摸板進行教學設計,如何設計教學目標,如何選擇媒體,如何編寫教學目標,如何選用教學方法并開展教學評價,并且學會了做博客,知道了很多對教學有幫助的各地教研網(wǎng)站,如何下載文件,如何處理音頻和視頻文件……這些知識對我的教學和生活都是非常實用的。學習和實踐了這些知識和技能,我在教學設計、資源收集、網(wǎng)絡互動等今后必須或將會用到的教育技術都得到了長足的提高,在教學工作中更加得心應手了。

  “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將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會更加努力,將上面所學到的知識充分應用于教育教學的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實踐,為學,F(xiàn)代教育技術水平的提高,為在多媒體環(huán)境下的教學設計與資源應用的進一步發(fā)展,作出自己的貢獻。暑期骨干教師培訓心得體會教師參加培訓心得體會:做一個幸福的教師教師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14

  教學內容:

  人教版實驗教材第十一冊第49頁。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過比、分數(shù)乘法意義以及分數(shù)乘除應用題之后安排的,既加強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又為后面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學生分析:

  按比例分配問題是把一個數(shù)量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按比例分配問題有多種不同解法。現(xiàn)在小學教材中一般都采用把比轉化為分數(shù)用分數(shù)知識來解答。因為學生對理解比和分數(shù)的關系比較了解,對分數(shù)應用題有了一定的基礎,所以學習起來應該比較容易。所以本節(jié)課的重點應放在如何把比的問題轉化為分數(shù)問題來解決。何如解決生活中的按比分配問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義,掌握按比分配的思想,形成按比分配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在探索學習的過程中使學生掌握按比例分配問題的特征,能運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重視學生數(shù)學探索按比分配問題的活動經驗的積累。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意識和了解家鄉(xiāng),熱愛家鄉(xiāng),喜歡數(shù)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掌握按比分配應用題的結構特點和解題思路。

  教學難點:正確分析,靈活解決按比分配的各種類型的實際問題。

  教學方法:引導、探究、嘗試發(fā)現(xiàn)法。

  學法指導: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有機結合。

  教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1.聽著歌曲《秦嶺最美是商洛》,欣賞商州蓮湖公園的圖片。

  2.蓮湖公園這么美,那你對蓮湖公園了解多少呢?新建的蓮湖公園水域面積有多少畝?綠化面積有多少畝呢?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聽音樂、賞美景、猜地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了解家鄉(xiāng)、熱愛家鄉(xiāng)、為建設家鄉(xiāng)而發(fā)奮學習的激情。使學生感悟到數(shù)學來源生活,學數(shù)學是為了更好地生活!

  二、實施教學

  1.出示例1.擴建后的蓮湖公園綠化面積和水域面積共165畝,綠化面積和水域面積的比是1:2.

 。1)從這句話中你能獲得什么信息呢?

 。2)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3)討論提示

 、倬G化與水域總面積被平均分成幾份?每份是多少?各占幾份?

 、诰G化面積占它們總面積的幾分之幾?水域面積呢?

 。4)展示學生的四種做法

 、傧人忝恳环荩侔锤鞑糠值姆輸(shù)算。

 、谙人愀鞑糠终既康梅致,再按分數(shù)乘法應用題算。

  ③先算全部是各部分的幾分之幾,再按分數(shù)除法應用題算。

  ④列方程計算。

  (5)讓學生比較哪種方法較好。

  2.展示課題《比的應用》

  【設計意圖】首先對教材進行了整合。這里我用孩子們熟悉的,感興趣的題材呈現(xiàn)“按比分配”的知識點,舍棄了教材原有的題材。其次,在呈現(xiàn)的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再次,是重視了對課堂生成的有效引導和巧妙運用。既重視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有對算法進行了優(yōu)化。

  3.知識運用:例題變形

  擴建后蓮湖公園總面積220畝,其中未綠化的陸地面積、綠化面積和水域面積的比是1:1:2.問未綠化的陸地面積、綠化面積和水域面積各是多少畝?

  4.學以致用:醫(yī)用酒精是用蒸餾水和純酒精按1:3配制而成。

 、偃粲200ml蒸餾水,需要多少毫升純酒精恰好能配制成符合要求的醫(yī)用酒精?

  ②若有1200ml純酒精,有足夠的蒸餾水能配制成多少毫升符合要求的醫(yī)用酒精?

  【設計意圖】重視孩子對知識靈活遷移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

  5.我是小法官: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

  (1)學校把栽300棵樹的任務分配給六年級三個班,三個班的人數(shù)分別是46人、54人和50人。最合理的分配方案是每班栽100棵樹。()

 。2)有一些蘋果分給幼兒園得小朋友們,大班分得二分之一,中班分得三分之一,小班分得六分之一。大中小班分得蘋果的數(shù)量之比是

  即3:2:1()。

  【設計意圖】首先,讓學生知道平均分是按比分配的一種特殊形式。其次,為拓展運用清障護航。

  6.拓展運用

  有一位老人,他有三個兒子和17匹馬。在他臨終前對他的兒子們說:“我已經寫好了遺囑,我把馬留給你們,你們一定要按我的要求去分!崩先巳ナ篮,三兄弟看到了遺囑。遺囑上寫著:“我把17匹馬全都留給我的三個兒子。長子得一半,次子得三分之一,幼子得九分之一。不許殺馬,不許流血。你們必須遵從父親的遺囑。”

  溫馨提示:三個兒子分得馬的數(shù)量之比是幾比幾比幾?化成最簡整數(shù)比結果是幾比幾比幾?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古代趣題中折射出的按比分配原理。

  三、談談你這節(jié)課的收獲?

 。1)解決“按比分配”型實際問題的方法

 、、求出各部分之間的數(shù)量比,由各部分之間的數(shù)量比可得出各部分占總體的分率。

 、凇⒂梅謹(shù)乘法求出各部分的量分別是多少。

 。2)我對新建后的蓮湖公園有了更多的了解。

  四、布置作業(yè)

  必做題:課本55第4題;

  選做題:課本56頁第7題;

  思考題:課本56頁第11題。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15

  教學內容

  百分數(shù)的應用(三),北師大版數(shù)學第十一冊課本第28頁教學內容,課本第29頁“練一練”及“你知道嗎”。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利用百分數(shù)的意義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提高運用數(shù)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結合具體的情境,引導學生根據(jù)百分數(shù)的意義,通過類比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觀察比較題目中的一些數(shù)據(jù),讓學生體會到我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價值,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重、難點與關鍵

  1、重點:利用百分數(shù)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2、難點:引導學生根據(jù)百分數(shù),通過類比法解決問題。

  3、關鍵:體會百分數(shù)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復習。

 。1)解方程

  30%x = 120 x + =240 x +120%x = 132

  (2)列式解答

  ①一個數(shù)的是20,這個數(shù)是多少?

  ②蘋果20千克,梨比蘋果多20%,梨多少千克?

 、垡婚g米店上午賣出大米400千克,占米店全部大米的5%,米店原來有大米多少千克?

 。▽W生獨立解決問題后,組織全班進行交流,重點引導學生回顧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

  2、導入。

  師: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有關百分數(shù)的知識。(板書課題)

  二、創(chuàng)設情境

  1、出示統(tǒng)計表:

  下表是笑笑的媽媽紀錄的家庭消費的情況

  年份

  1985年

  1995年

  20xx年

  食品支出總額占家

  庭總支出的百分比

  65%

  58%

  50%

  其他支出總額占家

  庭總支出的百分比

  35%

  42%

  50%

  提問:根據(jù)這張統(tǒng)計表,你能獲得哪些信息?(指名回答,引導學生從統(tǒng)計表中獲取盡可能多的信息。)

  比較這個家庭支出情況的有關數(shù)據(jù),你發(fā)現(xiàn)什么?(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并在小組內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三、探索新知

  1、自學課本第29頁“你知道嗎?”學生自學后,教師讓學生談自學后的體會和收獲,通過交流,引導學生體會:我們的國家的經濟不斷發(fā)展,我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

  2、出示例題:1985年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出210元,你知道這個家庭的總支出是多少元嗎?(先讓學生獨立解決這個問題,再組織學生交流算法。)

  全班交流時,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如下:

  解:設這個家庭1985年的總支出是x元。

  65%x—35%x=210

  30%x=210

  x=700

  答:這個家庭1985年的總支出是700元。

  師:還有其他方法嗎?

  先讓學生獨立嘗試,再組織學生交流算法。通過交流,引導學生理解也可以用算術解法解決這個問題。

  根據(jù)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如下:

  210÷(65%—35%)

  =210÷30

  =700(元)(答略)

  3、嘗試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28頁“試一試”中的練習題。

 。1)第一題。(先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再組織集體糾正。)

 。2)第二題。(先讓學生說一說“九五折”的含義。接著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再組織交流。)

  四、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29頁“練一練中的第1、2題。

  第1題。鼓勵學生獨立分析題意,尋找等量關系,然后列方程解答。

  第2題。用同樣方法鼓勵學生獨立完成,再集體糾正。

  五、課堂小結

  師: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又學會了什么?(利用百分數(shù)的意義列出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六、布置作業(yè)

  1、解方程:

  50%x—30%x=48 40%x=24 x+130%x=460

  2、應用題:

 。1)小剛家九月份用水12噸,比八月份節(jié)約了25%,八月份用水多少噸?

 。2)某商場某個月中下半月的營業(yè)額是360萬元,比上半月增加二成五,上半月的營業(yè)額是多少萬元?

 。3)小蘭看一本書,第一天看了全書總頁數(shù)的25%,第二天看了全書總頁數(shù)的20%,兩天看了90頁。這本書共多少頁?

  教后反思:

  這一節(jié)校級公開教研課的成功之出在于:處理教材時目標明確,能讓學生利用百分數(shù)的意義,列出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提高運用數(shù)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百分數(shù)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教材呈現(xiàn)的`家庭消費情況,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從統(tǒng)計表中獲得信息。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我們國家的經濟不斷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讓學生了解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感受到數(shù)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引導學生分析,通過畫線段圖來解決問題。特別是在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學生先采用算術解時,能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通過畫線段圖找等量關系,然后列方程解答。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方法。整節(jié)課總體來講比較成功。不足的是:方法比較單一,有一些知識點講得不夠透,學生還有困惑,教師話語過多,不夠簡潔,應掌握好適當?shù)姆龇拧EΦ姆较颍簯訌妼φn標的研讀,深入理解教材安排的特點,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設計學生喜歡的教學方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教給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習慣,提高學習效率。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比應用教學設計05-08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02-07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10-05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06-19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06-17

杠桿的應用教學設計08-20

《比例的應用》教學設計04-03

比的應用優(yōu)秀教學設計06-12

《浮力的應用》教學設計07-07

比應用教學設計(推薦)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