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在线免费视频,亚洲精品免费一级视频,日韩亚洲欧美大陆,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style id="t465f"></style>
<legend id="t465f"><u id="t465f"><thead id="t465f"></thead></u></legend>

<acronym id="t465f"></acronym>

<sub id="t465f"><ol id="t465f"><nobr id="t465f"></nobr></ol></sub>
<sub id="t465f"></sub>

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優(yōu)秀

時間:2024-03-28 11:34:05 教學資源 投訴 投稿

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優(yōu)秀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優(yōu)秀,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優(yōu)秀

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優(yōu)秀1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詞,其中田字格中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詞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

  3、體會作者對兄弟蘇轍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教學重點:

  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詞,其中田字個格中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詞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詞語及重點句的意思

  三、教學過程

  一、簡單介紹生平,揭示課題。

  可讓學生課前搜集一些與本文有光的資料,包括蘇軾的一些詩詞,然后老師再加以補充。

  (1)介紹蘇軾

  四川人,北宋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拭與弟蘇轍情同手足,但長期天各一方,時直中秋,目睹別人家團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傷感之時,悟出真締,于是解脫惆悵,寫出了‘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的千古絕唱。

 。2)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

  1)出示自讀要求

  自由練讀生字表上的生字

  2)劃出課文中帶有生字的詞語

  3)力求讀順句子,讀通全文

  4)、學生練讀全文

  5)、抽讀卡片

  6)讀準字音

  7)理解詞語

  皓月:明亮的月亮。

  埋怨:因為事情不如意而對別人或事物表示不滿。

  2、范讀課文

  三、細讀課文

  1、細讀1—3自然段

  理解“朝庭“:密洲”兩個詞語

  2、學習第二自然段

  自由讀課文

  看圖理解詞語“皓月當空”,“萬里無云”,想象家人團聚,品嘗瓜果,觀賞明月“心緒不寧”是什么意思

  3、學習第三自然段

  蘇拭為什么思念弟弟

  “手足情深”是什么意思

  “形影不離”呢?

  4、指導朗讀

  作業(yè)布置:抄寫詞語

  版書設計

  心緒不寧形影不離

  第二課時

  一、教學要求

  1、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2、體會作者對兄弟蘇轍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工嬋娟的含義。

  二、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工嬋娟”的.含義。

  三、教學步驟及過程

  1、繼續(xù)細讀課文

  自由讀課文

  指明說說蘇拭為什么要埋怨月亮

  蘇拭移情于月也戲人,偏偏在別人分離的時候變得這么圓。

  自由練讀

  這段后面是省略好,他省略了什么?

  引導想象

  這個問題問的沒有必要,可刪去,因為課文已說得很完整了。

  細讀5,6自然兩段

  想到這而,他的心里似乎寬慰了許多,便底聲吟誦起來。

  想到這兒還想到哪兒?

  他為什么寬慰了許多?這說明了什么?人有悲歡離合,就象月亮有陰晴圓缺,恰是世之長理,實難十全十美,他的寬慰,正是他與常人不同的可貴之處。

  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們的心間,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同擁有這一輪明月,既然離別難免,那就不必傷悲,將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賞良宵美景。

  2 、總結(jié)課文內(nèi)容

  本課以故事的形式介紹了北宋文學家蘇拭的名詞《水調(diào)歌頭》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過。

  3、指導背頌第4—6段

  4、直到造句

  一起……一起……出示文中樣句

  示范:他們倆一起讀書,一起玩耍

  造句可隨課文教學,講到有關自然段直接讓學生在老師指導下練習造句。

  5、作業(yè)

  板書:

  2但愿人長久

  心緒不寧————埋怨—————寬慰

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優(yōu)秀2

  1、寫作背景

  蘇軾與弟弟蘇轍(子由)的自幼形影不離,手足情深。踏上官宦仕途之路后,兄弟二人的命運更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他們的政治見解相同,也都敢于直言極諫。當兄長被一貶再貶時,弟弟也因為受牽連日子很不好過,但做弟弟的從未有過絲毫怨言。

  1074年,蘇軾由繁華的杭州調(diào)到荒涼的密州(今山東諸城),目的就是為了能與弟弟相距更近一些。當時的蘇轍在濟南為官。原以為到了密州就能接近弟弟,哪知,蘇軾來到密州時,面對的是長期干旱、蝗蟲遍野的慘淡景象。憑借文人的良知,他已無暇去探望想念已久的兄弟。在一年一度的中秋之夜,他觸景生情,情動辭發(fā),揮筆寫就《水調(diào)歌頭》,一泄思親的惆悵與傷懷。

  2、教材分析

  全文共6個自然段,1-3節(jié)交代故事發(fā)生的背景,第4節(jié)寫蘇軾寫作的心理狀態(tài),第5-6節(jié)寫蘇軾心理的變化,同時引出他的詞作。全文緊扣“思念”,轉(zhuǎn)而“埋怨”,進而“轉(zhuǎn)念”,最后“寬慰”,以一條清晰的情感線索串連起蘇軾撰寫《明月幾時有》這一名篇的心理背景。

  3、教材處理

  對于這篇教材的處理本人確實感到非常為難。查閱了很多資料,發(fā)現(xiàn)很多教師在教學的時間都遵循著文章的情感線索來組織學習,在第一次試上的時候,我就采用了這種方法。上下來之后卻發(fā)現(xiàn)這樣處理教材太過平實,而且比較拖踏。無法突出教學的重點。經(jīng)過一番思考之后,我決定“刪繁就簡”,從教材中跳出來看教材,從紛繁的思路中跳出來看教材,最終決定從文中的插圖入手,引出1-4節(jié)的學習,再由第4節(jié)的“埋怨”引出第6節(jié)的詞作,最后再引出第5節(jié)對詩句的解讀。這樣,指導朗讀和背誦的重點也就自然而然地落到4-6節(jié)上來,真正把時間用在了刀口上。

  4、重點難點及媒體的運用

  本課教學的重點我放在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上,通過學生的朗讀去體會蘇軾內(nèi)心情感的變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提高他們綜合素養(yǎng)。在朗讀材料的`選擇上,我重點選擇了文章的4-6自然段,尤其是第4和第6自然段。

  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嘗試自己動手制作電子燈片來輔助自己的教學。在做課件的過程中,我從網(wǎng)上找到了一些媒體素材,如課文插圖、有關月亮的背景圖片及《但愿人長久》的flash動畫和mp3音樂。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內(nèi)容,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我選擇了一些和文本內(nèi)在情感相一致的背景音樂,以起到一定的渲染作用。

  總的來說,本課的教學力求做到“簡簡單單學語文”,以本為本,以人為本,做到目中有教材,心中有學生。整堂課的教學以讀背為主線,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通過朗讀去體味,通過背誦去積累,真正讓學生學有所獲,學以致用。

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優(yōu)秀3

  教學目標:

  1、認識“輒、埋”等3個生字,會寫“管、嘗”等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4、5、6自然段。

  3、體會蘇軾對親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

  1、掌握本課生字詞。

  2、體會蘇軾對親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教學時間:2課時

  課時: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1、自讀課文,提出自讀要求

 。1)標注自然段,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順課文。

 。2)找出表現(xiàn)作者心理變化的詞語,并找出原因。

  2、檢查:

 。1)生字注音組詞;

 。2)教師正音領讀;

 。3)生字描紅,指導書寫;

  (4)分組朗讀課文;

  (5)回答問題:

  a:心緒不寧——思念弟弟

  b:埋怨———月圓人不圓

  c:寬慰——此事古難全

  3、抄寫詩詞:《水調(diào)歌頭》

  水調(diào)歌頭

  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聽寫生字詞。

  2、播放音樂《水調(diào)歌頭》勾起回憶。

  二、部分理解,感悟文本

  1、師引讀第1段:故時候……派往密州去做官。這一段告訴了我們些什么呢?(時間、地點、人物、身份)

  第一段告訴了我們這些信息,有時間、地點、人物,那發(fā)生了什么事呢?(他在中秋月圓之夜思念弟弟,并寫下一首千古流傳的詩歌)上節(jié)課讀了全文,我們找出他的心情發(fā)生了三次變化,分別是怎樣的呢(板書),導致他發(fā)生變化的原因又是什么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按照這條心理變化線去細細探究一下。

  2、最先開始蘇軾的心理是怎樣的?

 。1)理解“心緒不寧”

  (2)為什么會心緒不寧?指名讀第2段,結(jié)合語境理解蘇軾中秋更加思念弟弟

  3、中秋佳節(jié),蘇軾因為思念弟弟而心緒不寧,可見他與弟弟的感情怎么樣?從哪兒可以證明呢?(讓學生獨自完成)

 。1)自讀第3段,畫出表現(xiàn)蘇軾與弟弟感情深厚的句子。

 。2)理解詞語“情同手足”、“形影不離”并造句。

 。3)小時候如此親密,長大后?,分析“卻”“各奔東西”“屈指”“七個年頭”。

  4、感情如此深厚的兄弟分開了七年,當然思念了,更何況到了一個團聚的佳節(jié)——中秋節(jié)。別人都在全家團聚歡歡喜喜的過節(jié),吃瓜賞月,在此情景的襯托下,作者是“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币蛩寄睢靶木w不寧”。

  3、作者“心緒不寧”當然就睡不著了,他眼睜睜地望著“導讀第4段”,分析:

 。1)望著皎潔的圓月,蘇軾的心理怎樣?

  (2)理解“埋怨”

  (3)他埋怨什么?

 。4)“無情的月亮啊,你為什么偏偏在別人分離的時候變得這么圓這么亮呢?”

  a!盁o情的月亮”,月亮有感情嗎?為什么這樣說?(學生回答)

  b。反問句→陳述句

  c。抓住段后“省略號”想象一下作者還埋怨了些什么?

  4、“埋怨有什么用呢?作者的滿腔思念還是的不到抒發(fā),他是不是就這樣陷入長恨之中呢?不是,沒有從哪看出來的?自由讀第5段并思考:

  (1)指名學生說

 。2)分析:

  a。“轉(zhuǎn)念”是什么意思?(轉(zhuǎn)變想法,換個角度和方

  式思考問題)

  b!笆郎媳緛砭褪怯斜灿袣g、有離也有合的,就像

  天上的月兒有隱也有現(xiàn)、有圓也有缺一樣,哪里會十全十美呢!”

  找出四組反義詞

  理解十全十美

  (3)他轉(zhuǎn)變角度想問題得出一個什么樣的結(jié)論:引讀最后一句“但愿美好的'感情長留人們心間,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同擁有這一輪明月!”

  提問:從這句話中你可以讀出什么?可以看出蘇軾是個什么樣的人?

  5、蘇軾的確不是凡人,他懂得轉(zhuǎn)換角度看問題,從悵恨中解脫出來,張揚出一種豁達大度、熱愛人生的。積極向上的情懷,想到這里,他的心里似乎“寬慰”了許多,將對弟弟的思念化作一首詞,吟誦起來。齊讀《水調(diào)歌頭》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詩人蘇軾通過這首詞來宣泄對弟弟的滿腔思念,那同學們思考一下這最后幾句詩是什么意思?能不能在課文中找出句子來解釋它?

  6、配樂朗讀

  三、小結(jié):

  1、學完了全文,你有什么想說的嗎?(蘇軾和他的弟弟感情真的很深/蘇軾真是一個胸襟寬廣的人)

  2、詩人滿懷愁緒寫下的這首詞中,有兩句被后人千古傳誦,并表達了美好的祝愿,你們知道是哪兩句嗎?能不能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說一說他的意思?(課后習題4)

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優(yōu)秀4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詞,其中田字格中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詞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

  3、體會作者對兄弟蘇轍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教學重點:

  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詞,其中田字個格中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詞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詞語及重點句的意思

  三、教學過程

  1、簡單介紹生平,揭示課題。

  可讓學生課前搜集一些與本文有光的資料,包括蘇軾的一些詩詞,然后老師再加以補充。

 。1)介紹蘇軾

  四川人,北宋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拭與弟蘇轍情同手足,但長期天各一方,時直中秋,目睹別人家團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傷感之時,悟出真締,于是解脫惆悵,寫出了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的千古絕唱。

 。2)板書課題

  2、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

  1)出示自讀要求

  自由練讀生字表上的生字

  2)劃出課文中帶有生字的詞語

  3)力求讀順句子,讀通全文

  4)、學生練讀全文

  5)、抽讀卡片

  6)讀準字音

  7)理解詞語

  皓月:明亮的月亮。

  埋怨:因為事情不如意而對別人或事物表示不滿。

  2范讀課文

  3、細讀課文

  1細讀1—3自然段

  理解朝庭:密洲兩個詞語

  2學習第二自然段

  自由讀課文

  看圖理解詞語皓月當空,萬里無云,想象家人團聚,品嘗瓜果,觀賞明月心緒不寧是什么意思

  3學習第三自然段

  蘇拭為什么思念弟弟

  手足情深是什么意思

  形影不離呢?

  4指導朗讀

  作業(yè)布置:

  抄寫詞語

  版書設計

  心緒不寧

  形影不離

  第二課時

  一、教學要求

  1、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2、體會作者對兄弟蘇轍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工嬋娟的含義。

  二、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工嬋娟的含義。

  三、教學步驟及過程

  1、繼續(xù)細讀課文

  自由讀課文

  指明說說蘇拭為什么要埋怨月亮

  蘇拭移情于月也戲人,偏偏在別人分離的.時候變得這么圓。

  自由練讀

  這段后面是省略好,他省略了什么?

  引導想象

  這個問題問的沒有必要,可刪去,因為課文已說得很完整了。

  細讀5,6自然兩段

  想到這而,他的心里似乎寬慰了許多,便底聲吟誦起來。

  想到這兒還想到哪兒?

  他為什么寬慰了許多?這說明了什么?人有悲歡離合,就象月亮有陰晴圓缺,恰是世之長理,實難十全十美,他的寬慰,正是他與常人不同的可貴之處。

  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們的心間,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同擁有這一輪明月,既然離別難免,那就不必傷悲,將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賞良宵美景。

  2、總結(jié)課文內(nèi)容

  本課以故事的形式介紹了北宋文學家蘇拭的名詞《水掉歌頭》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過。

  3、指導背頌第4—6段

  4、直到造句

  一起一起出示文中樣句

  示范:他們倆一起讀書,一起玩耍

  造句可隨課文教學,講到有關自然段直接讓學生在老師指導下練習造句。

  5、作業(yè)

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優(yōu)秀5

  【教材簡析】

  蘇教版第七冊語文教材第一課,本課以故事的形式介紹了北宋大文學家蘇軾詞中的名篇《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過。故事是詞義的具體展現(xiàn),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詞的內(nèi)容,領略詞的意境,體會蘇軾既思念親人,篤于情誼,又通情達理,以理遣情,熱愛生活,向世間所有離別的親人抒發(fā)誠摯祝愿的情懷。課文的重點顯然是在描繪蘇軾由“埋怨”而走向“寬慰”的精神軌跡,這正是詞人寫作時的著力點,也是這首詞的藝術(shù)魅力所在。

  【設計理念】

  本教學將根據(jù)“文包詩”類課文特點,以蘇軾的感情變化為主線,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建構(gòu)”,結(jié)合古詩文經(jīng)典誦讀教研課題,熟讀背誦原詞,并引導學生換位體驗,以讀促悟,讓學生在融情探究中與文本進行心靈對話,領略古典詞的意蘊,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中的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探究詞人的感情變化的基礎上,背誦第四、五、六自然段。

  3、體會蘇軾對親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課前準備】

  學生:1、查閱一些有關蘇軾的資料。2、熟讀課文。

  教師:有關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扣題引發(fā)。

  1、導入。(教師演示皓月當空、萬里無云的多媒體課件)

  同學們,這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jié),你能描繪一下圖上的景色嗎?在月色如此美麗迷人的中秋佳節(jié),你們家通常是怎樣度過的呢?我們看看北宋大文學家蘇軾又是怎樣度過這個中秋之夜的呢?(隨即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蘇軾的資料)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蘇軾寫的有關月亮的文章。(板書:但愿人長久)

  2、繼續(xù)演示多媒體課件,出示原詞。

  《水調(diào)歌頭》

  北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睛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二、試讀課文,初步把握。

  1、教師配樂范讀,請同學們聽準生僻字,捕捉誦讀的節(jié)奏和韻殷律。

  2、學生初讀原詞,教師相機指導朗讀。

  3、多媒體播放名家朗誦。

  〖設計意圖:本班學生已經(jīng)長期堅持了古詩文誦讀,具有一定的古詩文誦讀能力,如此安排,重在積累,并從朗誦藝術(shù)家的精神修養(yǎng)中汲取營養(yǎng)!

  三、背景介紹,理解課文。

  1、教師解說“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然后學生朗讀課文前三段。

  2、教師引導學生簡單理解原詞下片。

  3、學生自由讀課文四五六自然段。

  4、組織學生將原詞下闕和課文對號入座。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逆向思維,初步提煉課文的關鍵詞。

  四、字詞學習,背誦課文。

  1、根據(jù)學生提取的詞匯,注意聯(lián)系上下文或查字、詞典,弄懂生字詞在課文中的意思。

  2、指導學生書寫生字。

  3、學生自由背誦原詞。

  4、檢閱學生有感情的朗誦,并做適當?shù)脑u價。

  第二課時

  導語:背誦古代文學家的著名作品,實在是一種愜意享受。誰愿意露一手,讓我們陶醉一下?

  一、初讀尋情,整體感知。

  1、自讀,組織交流(教師相機板書),重點理清課文情感線“心緒不寧——埋怨——寬慰”。

  2、引導學生看板書提問:蘇軾為什么會心緒不寧、埋怨、寬慰?(明確重點學習目標)

  〖設計意圖:在學生自讀過程中,教師要正確發(fā)揮主導作用,指導學生借助各種資料、工具書,運用不同的方法和形式,讓學生盡最大努力解決自己能夠解決的問題,嘗試將新知納入自己已經(jīng)形成的認知結(jié)構(gòu)中,同時,把自己的問題提出來,為下面深入探究打下基礎!

  二、換位體情,深入探究

 。▽W生扮演蘇軾,教師充當學生。)

  (一)體悟“心緒不寧”

  師:蘇先生,中秋之夜,家家戶戶都在品嘗月餅,欣賞明月,您老為什么如此“心緒不寧”呀?

  1、學生自由讀第一至第三自然段,重點抓住“手足情深”“形影不離”“又有”等詞進行理解和體會。

  2、引說(注意說話者的身份):蘇先生之所以會如此“心緒不寧”,是因為(思念弟弟)。是啊,蘇先生跟弟弟(手足情深),小時候()。

  長大以后(),如今屈指算來()。怪不得蘇先生會這樣(思念弟弟呢)!

  (其間穿插不同形式的朗讀,描寫明月和人們歡聚的句子要用愉快的語氣,描寫蘇軾思念之情的句子要用傷感的語氣。)

  (二)體悟“埋怨”

  師:蘇先生,您在遙遠的'他鄉(xiāng)思念弟弟,“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啊!這我已經(jīng)理解了,可您又在“埋怨”誰呀?

  1、學生自由讀第四自然段。

  2、學生看圖想象(演示多媒體課件),教師提問:圖上畫的是什么時候,什么地方?您在干什么呢?此時此刻,您又在想什么?

  3、師生、生生互動對話交流。

  師:是呀,在月亮這么圓這么明的中秋之夜,蘇先生,您卻見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不好受呀!耳畔傳來憂傷的樂曲,更增添了您思念親人的感傷之情。

  4、配樂范讀,指導讀好“偏偏”一詞。

  5、學生練習讀,教師指名讀(評點讀)。

  6、學生誦讀第四自然段。

 。ㄈw悟“寬慰”

  師:蘇先生,后來您的心情變了,還吟誦了一首千古名句。最后五行我已讀過,可我還是不明白這幾行詞怎么能表達您的“寬慰”之情呢?請您給我解釋一下,行嗎?

  1、學生各自朗讀第五、六自然段,圈畫重點句段。

  2、先小組(也可同桌)交流,再班級交流。

 。1)指名學生說說詩人得到寬慰的理由。

 。2)小組問相互補充,充分感受詩人從離愁別恨中解脫出來,如皎皎明月般的胸懷。

 。3)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師: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們的心間,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同擁有這一輪明月。既然離別難免,那就不必傷悲,將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賞良宵美景吧。

  3、適度拓展,閱讀古代詩詞中表達相似情感的詩句。

  王勃: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秦觀: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4、指導誦讀第五、六自然段。

  在理解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以情帶聲,聲情并重。在熟讀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背誦。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巧妙地將學生由“畫外人”變?yōu)椤爱嬛腥恕,變被動為主動,留給學生一個可以盡情拓展想象的空間,發(fā)展了思維。同時在交流中使學生的情感和語言表達能力得到發(fā)展,更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獨特體悟!

  三、升華情感。體悟意蘊

  1、同學們,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再來感受一次蘇老先生在中秋之夜的感情變化吧。讓我們一起再來深情地讀好這首詞,體會詞中的情。(齊誦讀)

  四、拓展延伸,積累內(nèi)化。

  1、同學們,古代文人以月亮為題材寫出了許多優(yōu)秀的詩篇,你能背出幾首嗎?

  2、“思念親人,思念故鄉(xiāng)”一直是詩詞史上反復吟唱的主題,教師可指導學生搜集一些有關這個主題的詩詞,舉行一次朗誦會。

  〖設計意圖:立足文本,超越文本,促進學生有效積累,豐富文本內(nèi)涵,深化主題,進一步讓學生感受到祖國燦爛文化的藝術(shù)魅力!

  附:板書設計

  但愿人長久

  心緒不寧——埋怨——(轉(zhuǎn)念一想)寬慰

 。ㄋ寄畹艿埽ㄔ聢A人不圓)(真情留人間)

  【反思】

  第一課時主要引導學生背誦原詞,領略懂得原詞大意和意境,體會漢語古詩詞的意象性,從朗誦檢查情況看,已經(jīng)達到目的。原詞與課文對照讀,對比古今文體的不同表達方式、以古今語言的不同,促進思維發(fā)展,也是一種嘗試。

  文以情生,文以情傳。通過多種途徑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體會原詞作者的感情變化歷程,培養(yǎng)學生化消極為積極,善于“轉(zhuǎn)念一想”,看到生活的積極因素,樂觀的生活,很有意義

【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優(yōu)秀】相關文章:

(優(yōu)秀)《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02-14

課文《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優(yōu)秀01-21

《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07-02

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01-17

《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10-16

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02-19

《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優(yōu)]02-23

《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13篇05-11

《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13篇)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