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教學設(shè)計[精選14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古詩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古詩言簡意豐,具有凝煉和跳躍的特點。那什么樣的古詩才是經(jīng)典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古詩教學設(shè)計,歡迎大家分享。
古詩教學設(shè)計 篇1
教材簡說
本課是唐代和宋代詩人寫的兩首描寫春天的詩,內(nèi)容和觀察角度不同,但都能看出作者用心發(fā)現(xiàn)的特點,《草》是一首詠物詩,情景交融,形象生動地表現(xiàn)了野草頑強的生命力!端扌率行旃辍访枥L的是詩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見的生機勃勃的暮春景色。教學本課,要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誦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學習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在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
3.有背誦古詩的興趣。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小朋友們,大家從小到現(xiàn)在一定會背不少詩吧,今天我們就來比比誰會背的多,指名背古詩,不能重復。
二、在語境中整體認讀,自主識字。
(1)自由朗讀課文,圈畫不認識或容易讀錯的字。
(2)結(jié)合語言環(huán)境自主認讀。
(3)教師檢查認讀情況,隨機糾正讀音。注意“榮”不要讀成yóng;“宿”是多音字,在本課讀sù;“疏”要讀翹舌音。(4)小組內(nèi)相互檢查認讀情況。
2.聯(lián)系生活實際識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畫面,想想“枯”和“榮”應(yīng)該分別是哪一幅圖描繪的景象。
(2)如果班上有姓徐的同學,或者有的同學認識姓徐的人,就請他教大家識記“徐”這個了。
3.組詞識字。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帶生字識字,如,離—籬、味—未。
5.寫字指導。
(1)鞏固音、形。本課9個字要寫的字中平翹舌音的字較多,翹舌音;追(zhuī)燒(shāo)榮(róng);平舌音:菜(cài)宿(sù)。建議寫字前引導學生再次認讀這些字,鞏固讀音。
(2)觀察發(fā)現(xiàn)。本課的9個字包含了五種結(jié)構(gòu),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引導學生正確書寫。
獨體字:未
左右結(jié)構(gòu):枯、徐、燒
上下結(jié)構(gòu):宿、菜
上中下結(jié)構(gòu):榮
半包圍結(jié)構(gòu):追、店
(3)重點講解。
未:可以先復習一下“味”字,再指導書寫。上橫要短、下橫要長;撇捺要舒展。
榮:草字頭的橫不能太長,禿寶蓋要寬,“木”字橫要短,撇捺伸展開。
宿:寶蓋不宜太寬。
燒:火字旁捺要變點;右上部不要寫成“戈”,第二筆斜鉤要有彎度;下面的“!弊謾M要短,豎彎鉤的拐彎處要圓潤。
第二課時一、導入
1、匯報學生查找的資料,了解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的情況;讓學生回憶學過的宋代著名詩人楊萬里的詩《小池》。
二、朗讀感悟
2.學生自讀古詩,借助插圖感知詩的內(nèi)容,體會詩的情感和朗讀的節(jié)奏感。教師隨機解決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如,結(jié)合“歲月、歲歲平安、辭舊歲”等詞語理解詩中的“歲”(“年”的意思),結(jié)合“奔走相告”、“走馬看花”等詞語理解詩中的“走”(“跑”的意思)。
3.教師誦讀,感受古詩的韻律美和節(jié)奏美。
(1)讀《草》的第一行,語氣舒緩,表現(xiàn)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遼闊;第二行突出“枯”、“榮”,感覺野草一年一度的枯槁和茂盛;第三行語調(diào)稍揚,顯示野火的無情和野草的頑強;第四行語調(diào)平穩(wěn)有力,表現(xiàn)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2)《宿新市徐公店》的前兩行是幾筆淡淡的素描,朗讀時語調(diào)可平穩(wěn)柔和,快慢有致,渲染農(nóng)村寧靜、柔美的環(huán)境氣氛;第三行用歡快、跳躍的節(jié)奏表現(xiàn)兒童奔跑追逐黃蝴蝶時的喜悅心情;第四行“無處尋”讀得慢而穩(wěn),表現(xiàn)出失望的心情和深遠的意境。
4.引導學會感情朗讀,體會詩人情感,培養(yǎng)想象力。
(1)朗讀《草》時,腦子里要浮現(xiàn)出野火焚燒枯草和春天野草復生的畫面。
(2)朗讀《宿新市徐公店》時,想象:金黃的菜花,淡雅的.花香,撲蝶的兒童在菜花叢中東找西尋,分不清哪是黃花,哪是黃蝶。
5.朗讀兩首古詩,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體會感情。
6.利用學習伙伴的話,引導學生給第二首詩編個故事。
三、積累運用
1.練習背誦兩首詩。
2.讀讀記記《草》原詩后四行的內(nèi)容。
3.抄寫名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四、實踐活動
“我知道”展示交流活動。
1.展示交流自己知道的與本課內(nèi)容相關(guān)的資料。
2.背誦白居易和楊萬里的其他詩作或其他詩人寫的關(guān)于春天的詩。
3.以小組為單位,自編、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劇。
教學目標:
1、認讀7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認讀2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談話
1、請大家把你課前準備好的小草拿出來
2、請同學們談?wù)剬π〔莸恼J識
3、在什么地方發(fā)現(xiàn)的小草?
4、小草長得如何?
5、你是如何拔出小草?
教師小結(jié):小草很頑強,春天一到,它又快樂地來到我們生活中,人們看到小草就會被它所震撼,唐代詩人白居易也看到了小草,還寫了一首非常有名的小詩,題目是《草》。(教師板書課題)
二、教師范讀小詩,學生認真聽,聽后匯報記住哪一句三、學生自由讀詩,畫出生字,同桌或小組互相交流四、生字教學:
1、出示字卡認讀:“枯“”榮“
2、出示帶有生字的句子
五、學習古詩
1、自由讀詩,教師畫出節(jié)奏范讀。
草
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2、學生自由模仿讀詩
3、教師指名讀詩
4、小組合作,了解詩歌大意
5、以組匯報:
教師出示春草圖,冬草圖引導學生觀察圖,講圖意,理解前兩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問:小草冬天都經(jīng)歷了冰凍、火燒,但到了春天,它們卻又長出來了,這又說明了什么?(學生大膽發(fā)言說明小草頑強、勇敢、生命力強等)
請大家齊讀后兩句
六、朗讀全詩七、試背全詩八、指導書寫
1、教師范寫2、學生范寫
九、拓展延伸
1、讀書后古詩
2、積累白居易的古詩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讀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以圖引文
1、幻燈出示圖片,同學們:請大家仔細觀察圖片,然后,把你看到的告訴大家。(小男孩、黃蝶、花、小路)
2、大家來到這里,你認為這里的景色怎樣?(美麗)人呢?(可愛)
想知道這是哪里呢?這里是新市一個姓徐的人開店的地方,唐代詩人楊萬里就住在這里。(教師隨手板書課題和作者)
3、讓生齊讀課題,理解題意。
二、自由讀詩,掃除生字障礙
師語:楊萬里看到美麗的景色,他寫了一首詩
1、圈出生字,小組交流識字方法
2、請小老師上講臺進行生字教學,班內(nèi)交流識字方法,篩出難字進行教學
3、出示帶有生字的句子認讀。
三、學習古詩
1、出示全詩畫出節(jié)奏
宿新市徐公店
唐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
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
2、教師范讀古詩
3、學生自由以組學習古詩,找出不理解的詩句
4、班內(nèi)交流學習情況,(重點理解前兩句古詩)
四、指導朗讀
1、師語:這么美的春天,我們讀詩時應(yīng)該怎樣讀?
2、錄音范讀,學生模仿朗讀
五、背誦古詩
六、指導書寫
七、布置作業(yè):
1、背會古詩,2、積累古詩
八、板書設(shè)計:
枯野火燒不盡景美麗
草宿新市徐公店
榮春風吹又生人可愛
古詩教學設(shè)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正確讀寫“規(guī)、閑”等字詞
2、有感情地朗誦、背誦、默寫古詩
3、體會詩的內(nèi)容,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景物,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培養(yǎng)閱讀古詩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句,感悟詩歌的魅力,同時進行扎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
教學方法:
以讀為本,讀議結(jié)合、小組合作、適時點撥。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我們會聞到花草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邊,我們會聽到青蛙的歌唱;在遼闊的草原上,我們會看到成群的牛羊、、、、、、走進鄉(xiāng)村,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總是一幅自然、清新、和諧的生活景象。那么在古代詩人的眼中鄉(xiāng)村生活又是怎樣的呢?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走進古詩詞中的鄉(xiāng)村生活。(板書課題:23古詩詞三首)
其實很多詩人都喜歡鄉(xiāng)村田園生活,像南宋詩人翁卷就是其中一位,對比李白杜甫,翁卷對我們來說很陌生,那我們就先簡單地了解一下他(課件出示翁卷生平)。
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一首《鄉(xiāng)村四月》,(板書:鄉(xiāng)村四月)
請學生朗讀詩題,你知道了什么?
師小結(jié):鄉(xiāng)村是地點(江南一帶)四月是時間(初夏時期)
聽老師讀詩題,從老師的讀中,你聽出了什么?(聽出向往之情、、、、、、)是啊,我向往鄉(xiāng)村四月?赡艽蠹疫沒有我這種感覺,因為你們沒讀進鄉(xiāng)村四月,F(xiàn)在讓我們隨著詩人一起走在鄉(xiāng)村的小路上,去感受鄉(xiāng)村初夏的氣息吧。
二、初讀詩,了解詩意。
1.請大家大聲讀讀這首詩,注意要把字讀準,把句讀順。(自由讀)
2.誰愿意在大家面前吟誦吟誦?
正音:多音字:卷、了生字:規(guī)、閑
3師范讀。
4學生在小組內(nèi)讀。
5.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想一想理解古詩的意思有那些方法呢?(注釋、上下文、字典、請教別人……)
6.先自己利用這些方法悟一悟,不懂的可以請教別人或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7.學生匯報自己的理解。
你明白了那句的意思?(讓學生粗略地講,無需一定要讀詩句再說)
過渡語:鄉(xiāng)村四月的景色被大家讀著讀著就勾出了大概的輪廓,這就是多讀的魅力。它能把藏在字里行間的畫面立體起來。現(xiàn)在就讓我們欣賞一下這四月的景色。(課件播放鄉(xiāng)村景色))
三、品讀美景。
1.多美的景色啊!與這樣的景色相比剛才同學們說的就只是鄉(xiāng)村四月大概的輪廓了。那么請同學們再朗讀全詩,然后看看大家能否再清晰地告訴老師,在詩中,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把你們的答案寫在紙上,然后舉起來。
2.老師隨著學生寫的詞語,問:你看到?你聽到?
根據(jù)學生匯報板書:山原白川
子規(guī)煙雨
3.引導分析:
很多人寫了“山原”,那就首先看看山原:
如果學生都只寫了“山原”/“山”等時——
師導:你看到的是山原,但詩人看到的是“綠遍山原”,你說這有什么不同?
那是怎樣的山原啊?
如果學生中有寫“山原”,也有寫“綠遍山原”的時候——
師導:(問寫“綠遍山原”的學生)為何你要把“綠遍”寫進去?你寫的時候,腦海里出現(xiàn)的是怎樣的山原?
啟發(fā)想象:這是他看到的山原,你們看到的山原是怎樣的山原?用筆在“山原”前面加個詞,寫出你想象到的怎樣的山原。
渲染:多美的綠遍山原,它與反著白光的水田相互映襯,這不就是(引讀——)“綠遍山原白滿川”嗎?翠綠翠綠的山原它與銀光閃閃的水田相互襯托這不也是(引讀——)“綠遍山原白滿川”嗎?
過渡:更美的是,山原、田野都籠罩雨里呢,誰能說說這又是怎樣的雨啊?
(蒙蒙細雨……)
渲染:像輕煙般的細雨籠罩著水田和山原如詩如畫如仙境。
過渡:最妙的是在這如畫般的景色中,還聽到了……
那是怎樣的鳥叫聲啊?(學生回答如歌的鳥叫,悅耳的鳥叫、、、、)
像輕煙般的細雨籠罩著水田和山原如詩如畫如仙境,隱約中還傳來了杜鵑鳥如歌的鳴叫,這不就是“引讀: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嗎?
4.回到整體。
綠的山原,白的水田,如煙的雨,如歌的子規(guī)聲,誰能用自己美好的語言,把這兩句詩的意思連起來說說?
你們很不簡單,這兩行詩句你們說出了一大串,說得太美了。它變成美若仙境的畫卷,讓人置身一種美妙的境界中,這就是詩的魅力。讓我們一起帶著這種美的感覺,一起品味這兩句詩吧。(美讀前兩句并播放課件展示美景)
板書:景美
邊播圖片老師邊渲染:這就是詩人筆下的——(可引讀,或師讀)“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的美景啊!
四、品讀人勤。
過渡:是啊,這哪里是鄉(xiāng)村,這簡直就是人間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無比的幸福,此時他們又在干些什么呢?齊讀后兩句
1.再讀后兩句詩,問:他們在忙些什么?(采桑養(yǎng)蠶,插秧種田)
2.采桑養(yǎng)蠶,插秧種田是農(nóng)民的必修課,這是多么勤勞的`村民啊,讀出感覺。
3.問:他們僅僅是在采桑養(yǎng)蠶,插秧種田嗎?是那些詞告訴你的:(閑人少),也就是說那里的什么人多(忙人多)
4.想象他們在忙些什么。(學生回答)
5.從“才了……又……”你感受到了什么(繁忙)
6.是啊,簡單的3個字寫出了一片繁忙的景象,寫出村民勤勞的形象,讓我們懷著對村民的崇敬之情再讀后兩句。
板書:人勤
五、悟讀升華
1.多動聽的詩歌啊!如果你現(xiàn)在就是詩人,此時走在鄉(xiāng)村的小路上,展現(xiàn)在你的眼前是美若仙境的田園風光,你陶醉了,你詩意正濃,于是你作詩一首《鄉(xiāng)村四月》讀:(讀出陶醉美,配樂誦讀)。
2是啊,你是詩人,你要贊美這里的景(美)……這里的人(勤)……于是你把你的感情融進了這一首詩:讀:鄉(xiāng)村四月(讀出贊美之情)
3.是啊,美若仙境田園風光,勤勞忙碌的人們,多么賦有生活氣息的畫卷啊!你舍得離開這里嗎?想把它帶走嗎?美美地再讀讀吧,把它刻在心里。(學生練習背誦)
4.指名匯報背誦古詩,齊背誦古詩。
六、談?wù)勈斋@
學了這首古詩,你有話要說嗎?
七.拓展閱讀。
象翁卷這樣寫田園詩的詩人還有:孟浩然、王維、陶淵明等等,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兩首(課件出示)
像這樣描寫田園的古詩還有很多,課后我希望同學們能的找出一些這樣的田園詩讀一讀,相信你們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獲。
板書:
23古詩詞三首
鄉(xiāng)村四月
山原白川采桑養(yǎng)蠶
〉景美〉人勤
子規(guī)煙雨插秧種田
古詩教學設(shè)計 篇3
《鄉(xiāng)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漁歌子》設(shè)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誦讀古詩詞要求“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同時《新課標》在“課程性質(zhì)與地位”里提出“語文課程應(yīng)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而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離不開古詩詞教育。古詩詞當中人文內(nèi)涵十分豐富,它對一個人精神領(lǐng)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因此,要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古詩詞教學對學生在文學、情感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
該組教材圍繞“走進田園,熱愛鄉(xiāng)村”這一專題編排!豆旁娫~三首》是生動的鄉(xiāng)村風光、田園意趣圖,洋溢著泥土氣息、自然質(zhì)樸,是陶冶情操的很好教材。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盡情地感知、領(lǐng)略和欣賞美的情愫。通過學生自主誦讀、想象吟誦、入情吟唱、拓展閱讀等過程,感悟詩文中所蘊涵的語言美、意境美、思想美,讓學生熱愛富有情趣的鄉(xiāng)村,感受到鄉(xiāng)村田園風光的美麗。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鄉(xiāng)村四月》和《四時田園雜興》。
2、借助教材注釋,結(jié)合課外資料,通過獨立自主地學習,正確理解《鄉(xiāng)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漁歌子》三首古詩詞的大意。
3、在反復誦讀和融情想象中,感受詩歌的情緒和意象,體悟詩人對鄉(xiāng)村風光的熱愛與欣賞,對勞動生活、勞動人民的贊美。
4、引導學生掌握學習古詩文的基本方法。
5、積累其它描寫田園風光的古詩詞。
6、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蠶桑、耘田、箬笠”等詞語。
教學重點
1.在誦讀中想象畫面,并能夠用自己的話描詩的內(nèi)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2.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傳授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學難點 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傳授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鄉(xiāng)村四月》
一、圍繞單元主題導入新詩:
1、我們走進了自然和諧的鄉(xiāng)村人家,游覽了遼闊的牧場之國,今天我們一起到詩詞中感受別樣的田園風光。首先學習第一首《鄉(xiāng)村四月》。(板書課題)
設(shè)計意圖:讓學生可以在回憶本單元主題的基礎(chǔ)上來理解這首古詩。
2、題目就是詩的眼睛,看到題目,你知道了哪些?
就讓我們隨著詩人一起走進田園,去感受江南水鄉(xiāng)初夏的氣息吧。
二、初讀課文,感音韻
1、交流方法:在朗讀之前,老師想請同學們聯(lián)系以前誦讀古詩的經(jīng)驗,說說古詩怎樣讀比較好?
(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讀出感情等)
2、下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文。
1)學生自由朗讀(讀準字音,讀通詩文),教師巡視指導,相機正音
正音:多音字:卷、了 生字: 蠶 、桑
2)指名朗讀,同學評價,教師根據(jù)時機進行指導。
3、指名學生再讀,試著讀出詩的節(jié)奏、韻味。
4、全班齊讀。設(shè)計意圖: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學生充分的朗讀為正確地理解古詩做好鋪墊。
三、潛心會文──明詩意
1、交流遇到不理解的詞語處理方法:(查工具書、看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問同學或老師)
設(shè)計意圖:教會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為學習其他古詩打下基礎(chǔ)。
2、下面請同學們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疏通字詞,了解詩意,如果不懂的地方請作上記號。
1)學生自學古詩,教師巡視指導:
請我們同桌兩位同學互相交流,先說自己讀懂的句子,再向?qū)Ψ秸埥滩磺宄牡胤健?/p>
2)同桌交流,我能自己讀懂那些句子?還有那些不理解的。
3)全班交流:
在交流中引導歸納1、2句寫景,3、4句寫人。
3、整體理解古詩:誰來完整地說一說你從詩中看到的畫面?
設(shè)計意圖:學生從整體上理解古詩的內(nèi)容,同時訓練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及表達能力。
4、帶著我們的理解再次走進古詩,自由朗讀。
四、別出心裁──悟意境
1、四月的鄉(xiāng)村,是詩的世界,如果請你們給本詩1、2句配一副畫,請你說一說你準備用上那些色彩畫什么?并說出你的`理由。引導學生從“綠原、白川、子規(guī)煙雨”等感悟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生機勃勃,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農(nóng)家生活多姿多彩。由主要的綠和白體會到鄉(xiāng)村四月的清新明麗。
2、綠原、白川、子規(guī)、煙雨,作者寥寥幾筆就把江南水鄉(xiāng)初夏時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來。四月的鄉(xiāng)村,還是童話的故鄉(xiāng),如果你用心聽,它還是一首田園交響樂,你能聽到那些呢?(出示句式:我仿佛聽到的聲音)學生從詩中找對聲音描述的意象來回答。
。ú脊萨B的叫聲、下雨的滴答聲:聯(lián)想到四月的播種最佳時節(jié);采摘桑葉的唰唰聲、蠶吃桑葉簌簌聲,水田插秧嘩嘩聲用“才”和“又”交織在一起,四月到了,農(nóng)活多了,鄉(xiāng)里的農(nóng)民們在田間地頭忙開了,又是采桑養(yǎng)蠶又是插秧,“鄉(xiāng)村四月”勞動的確實緊張、繁忙)⑴ 他們的忙的為了什么呢?
、 此時他們的心情又是怎樣呢?(高興、喜悅)可見人民生活是怎樣呢?(幸福)人民喜歡勞動,對生活充滿希望可見農(nóng)家人勤勞(隨機板書:幸福勤勞)
、 作者這樣寫,他此時的心情會這樣呢?他主要是想表達一種怎樣的感情呢?
設(shè)計意圖:由意及境,逐步引導學生體會詩歌當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感受鄉(xiāng)村與眾不同的生活美。
五、濃縮鄉(xiāng)村四月圖,提升情感
一幅田園畫,一曲交響樂,把我們帶進世外桃源,閉上你的眼睛,張開你想象的翅膀,我們再一次欣賞這鄉(xiāng)村四月的美景吧!
1、配上優(yōu)美、舒緩的樂曲,渲染氣氛,(教師誦讀)引領(lǐng)學生在想象中進一步加深體會。
2、多么秀麗的田園風光,多么和諧、幸福的農(nóng)家生活,睜開你的眼睛,看眼前是什么?你能讀出一份向往與感動嗎?學生看畫面一起朗誦(生讀)
3、瞧,同學們被田園風光迷住了,此時此刻,你能看著畫面,把《鄉(xiāng)村四月》背誦出來嗎?(學生看畫面,背誦古詩)
設(shè)計意圖:古詩詞的教學重在日積月累,學生在深入理解古詩之后再積累更易于加深學生的印象。
六、總結(jié)
四月的田園是美麗的,農(nóng)家的生活無論是繁忙、緊張,還是恬靜幽雅的,都寫滿了農(nóng)家兒女的幸福與追求,本課下一首的詩《四時田園雜興》和詞《漁歌子》也是與田園生活有關(guān)的,請你用今天的學習方法自學,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更深的感悟農(nóng)家生活。
七、板書設(shè)計:
古詩教學設(shè)計 篇4
詩歌是語言的精華,古詩詞更是文學藝術(shù)的魁寶。好的詩詞意境深遠,幽香怡人,閱讀古詩詞讓我們體會到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更用以陶冶情操,提高審美的能力和文化修養(yǎng)!墩Z文課標準》指出:“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lǐng)悟作品的內(nèi)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边@也是近年來古代詩詞鑒賞題在各地中考試卷中以不同形式紛紛出現(xiàn),并奉行不衰的原因。古詩詞賞析是個極其廣泛的話題,中考詩詞復習第二課應(yīng)該依據(jù)各地中考古詩詞鑒賞試題類型確定為景物描繪、意境體驗、作者情感三個方面,以景物描繪作為重點,以意境體驗作為難點,采用以重點突破難點的方式進行。
中國詩學一向重視“情”和“景”的關(guān)系,詩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表達,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寫景則借景抒情,詠物則托物言志。并且初中階段所選89首課內(nèi)外古詩詞絕大部分選取自然景物,借以寄托作者的情思。因此,復習重點放在了“景物的描繪與概括”上,也嘗試通過景物的分析尋找一條行之有效的詩歌鑒賞之路,以“景物分析”為重點帶動難點——“意境體驗”的突破。在整節(jié)復習課的過程中依照的宗旨是“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強調(diào)共性。
以“如何欣賞一幅畫”帶動學生欣賞古詩詞。學生第一遍閱讀詩詞,很少去直接的感受詩中具體景物特征和詩人的思想情感,卻可以直接感受到詩人用文字描繪的景物的冷暖色調(diào)。因此,復習中把冷暖兩色調(diào)作為大背景讓學生初步感受詩歌,這也是簡化詩歌鑒賞的第一步。
冷暖色調(diào)的界定取決于詩人所選取的借以抒發(fā)情懷的景物及其特征 ,也是我們鑒賞古詩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帶領(lǐng)學生由初步感知進入詩中更深一步。其中,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詩中景物畫面是近年來中考試題中出題頻率較高的題型,其分值與20xx年熱點題型“給定語句自選角度欣賞”分值相當。復習中,列舉到王維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作范例,意在讓學生抓個體景物掌握形容詞在描繪畫面中的使用,列舉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意在讓學生在描繪畫面時注意季節(jié)詞,色彩詞及填加動態(tài)詞的適用,再以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作鞏固訓練。
中考試題中除對景物描繪的'考查外,還涉及到畫面特點的概括能力的考查,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訓練仍建立在冷暖色調(diào)前提下進行規(guī)律性的歸納,尤其讓學生注意的是群體景物組成的畫面特點。例如王維《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特點概括:邊塞荒涼,沒有什么奇觀異景,烽火臺燃起的一股濃煙就是格外醒目,因此稱之為“孤煙”,它寫出了景物的單調(diào),而一個“直”又體現(xiàn)出它的勁拔和堅毅之美!奥淙铡苯o人以傷感,一個“圓”字卻給人以親切、溫暖,蒼茫的感受。整個畫面給人雄偉之感,詩中景物畫面特點即可概括為“雄渾壯闊的大漠黃昏落日圖”。教師給學生分析后,尤其讓學生注意的是概括畫面特點的語句的構(gòu)成特點,輔之以其他詩詞的訓練,爭取讓學生充分掌握這種結(jié)構(gòu)的語句概括形式。
按照常規(guī)訓練,景物及其特征分析結(jié)束后應(yīng)為作者情感的分析,借于上一復習環(huán)節(jié)中群體景物特征的概括與意境的體驗有密切的關(guān)系,而且學生在冷暖色調(diào)的分析中已有揣摩作者情感的潛在意識在感受著畫面,所以在設(shè)想中將“意境體驗”作為第三個復習環(huán)節(jié)。意境是詩歌賞析中最難以把握的 ,在以往中,往往將詩詞作以內(nèi)容上的細致劃分之后,再給學生傳授分析意境的方法,意境體驗上花費的時間多,學生對此理解卻如同霧里看花。在本節(jié)復習中,此環(huán)節(jié)仍是難點,但不作為詳細部分,只需給學生一個深刻的印象,即畫面概括的群體景物特征即可作為意境去理解,等于給學生體驗意境的一個清晰的框架、概括的程式,加之以具體的詩詞作口頭練習即可。
在描繪畫面和概括畫面的重點訓練中,學生感受畫面已有潛在的情感意識,課堂第四個環(huán)節(jié)——“作者情感”的理解就容易的多。仍以冷暖色調(diào)為前提,以具體詩歌為例,歸納出冷暖色調(diào)下作者通常帶有的情感,如:愉悅、歡快、贊美、興奮、思念、惜別、悲涼、哀傷、惆悵等等。期間,劉禹錫的《揚州處逢席上見贈》、李白的《行路難》都屬于兩色調(diào),學生體會其情感時也要從兩色調(diào)入手作為特例分析。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復習要強調(diào)中考試題中體會作者情感的簡答題的注意事項,如杜甫《望岳》中作者的情感分析簡答為:“詩人看到泰山高遠幽深,神奇秀麗美景的興奮激動的心情!
古詩教學設(shè)計 篇5
教學目標:
一、讀懂三首古詩,了解古詩所歌詠的事物的特點,從中受到美的情操的熏陶。
二、體會每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學習本課生字、詞,理解詩句的意思。
四、有感情地背誦并默寫這三首古詩。
教學重點:
一、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每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想象詩中描寫的景色,從中感受自然美和情操美。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shè)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課前老師讓大家復習或收集一兩首唐代詩人白居易、王維、李白的詩,你們完成了嗎?(檢查二三人),今天,我們再學習兩首,著重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講讀第一首古詩《墨梅》。
1.初讀指導,理解詩句意思。
。1)解題。板書題目。
這首詩是王冕寫的。詩中描寫了洗硯池的墨梅,表達了對樂于奉獻的精神的贊美。題目的意思是:有著像墨一樣黑的.枝干的梅花樹。
指名讀題,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題目的意思。
。2)教師范讀。(注意生字、新詞。)
。3)指名學生試讀。
思考:這首詩寫了什么內(nèi)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學生試講,逐句理解,教師點撥。
2.精讀訓練,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指名朗讀。
(2)思考議論,加深理解。
、俚谝痪,交待了什么?
、谧x“朵朵花開淡墨痕”,體會“痕”在這里的意思。
、墼娙嗽谠娭兄苯颖磉_思想感情的句子是哪些句子?
。3)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①輕聲自讀,想象詩的意境,說說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②指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注意節(jié)奏和韻味。
第二課時
一、背誦《墨梅》。
二、講讀第二首古詩《竹石》。
1.初讀指導。
。1)解題。板書題目。
指名讀題,說說題目的意思。(在重陽節(jié)懷念家鄉(xiāng)的兄弟。)
。2)引導學生自學。
。ǚ抡諏W習第一首的方法:初讀,了解字、詞意思和全詩大意;細讀,逐句連起來講解;精讀,想象情景,體會全詩表達的思想感情,熟讀成誦。)
。3)思考、討論、交流。
、僦该首x全詩,說一說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
、谥鹁湓囍v。(注意書上注解。)
③講述全詩意思。抓住以下關(guān)鍵字:咬、立根、千磨萬擊、任。
2.有感情地朗讀,想象情景。
3.說一說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ㄋ模┳鳂I(yè)。
1.有感情地朗讀,講述詩的意思。
2.試著背誦。
第三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前邊我們學習了王冕的《墨梅》和鄭燮的《竹石》兩首古詩。今天,我們繼續(xù)來學習宋代著名詩人于謙的《石灰吟》。
二、講讀第三首古詩《石灰吟》。
1.初讀指導,理解字、詞意思和全詩大意。
。1)解題。板書題目。
吟:歌唱。
指名讀題,說說題目的意思。
。2)教師范讀。
(3)學生試讀。
思考:這首詩寫了什么內(nèi)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學生試講,逐句理解。(注意書上的注解。)
2.精讀訓練,連貫講詩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1)自由讀全詩,連貫講詩意。
(2)思考議論,加深理解。
①讀詩句“烈火焚燒若等閑”,說一說“若等閑”在這里的作用?
、谶@首詩運用了擬人的方法,說一說在這里的作用?
(3)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①輕聲自讀,想象詩中送別的情景,說說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谶@種感情作者是如何表達的?
、塾懈星榈乩首x,想象情景。
三、鞏固練習。
1.讀課文,先理解加粗的詞,再說說詩句的意思。
。1)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2)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2.欣賞三首古詩,有感情地朗讀,加深對詩句的理解。
3.背誦三首古詩。
4.默寫。
(四)總結(jié):
這兩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唐代詩人的三首古詩。這三首詩語言質(zhì)樸,感情真摯。同學們,我們要在讀懂詩句、理解思想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掌握詩人用語言文字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學習詩人樸實無華的文風。
板書設(shè)計:
墨梅(清氣)竹石(堅勁)石灰(清白) ―――――借物抒情
古詩教學設(shè)計 篇6
單元妙解導航
本單元教材是圍繞大自然和太空來編排的,內(nèi)容十分豐富,包括四篇精讀課文和一個《語文園地》!豆旁姸住酚蓷钊f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和杜甫的《絕句》兩首古詩組成,描繪了祖國的大好河山,抒發(fā)了對大自然的深切熱愛和贊美之情!独子辍芬晃挠镁毜奈淖郑瑸槲覀兠枥L了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兑悄阍谝巴饷粤寺贰肥且皇變和,全詩融自然科學知識于生動形象的語言之中,向?qū)W生介紹了大自然中許多細微的、能幫助人們識別方向的自然現(xiàn)象!短丈钊な露唷酚脺\顯生動的語言,介紹了一些新奇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識。《語文園地六》包括“識字加油站”“字詞句運用”“寫話”“展示臺”“日積月累”“我愛閱讀”六個板塊。
單元教學目標
1.認識52個生字和1個多音字,會寫34個生字。
2.引導學生養(yǎng)成自主識字的習慣,在生活中、閱讀時積累詞匯。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部分課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太空的神秘。
4.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從圖文對照入手,溝通學生學習與生活之間的橋梁,培養(yǎng)學生從小關(guān)注科學、探索自然奧秘的意識。
單元重、難點
重點
1.掌握本單元的生字新詞。
2.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lǐng)略大自然的美麗與神奇,感受太空的神秘。
3.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觀察自然、探索自然奧秘的意識。
難點
1.引導學生養(yǎng)成自主識字的習慣,在生活中、閱讀時積累詞匯。
2.引導學生在體驗、觀察、閱讀中感悟課文的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觀察生活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探索自然奧秘的意識。
單元課時分配
《古詩二首》2課時
《雷雨》2課時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2課時
《太空生活趣事多》2課時
《語文園地六》3課時
15古詩二首
妙析教材
本課的兩首詩均為七言絕句,分別從不同的角度描繪和贊美了大自然的美麗景色,兩詩雖然都是寫景,但手法各異!稌猿鰞舸人滤土肿臃健窞樗未娙藯钊f里所作,詩人以滿湖的荷花荷葉作為寫作對象,前兩句議論,后兩句寫景,抒發(fā)了詩人對西湖美景的熱愛之情。整首詩景色醉人,韻味十足。特別是最后兩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意境廣闊,給人無盡的喜悅和想象。
《絕句》為唐代詩人杜甫所作,詩人以樸實自然的語句,一句一景,動靜結(jié)合,有聲有色地描繪了一幅無限生動的春景圖。
學情分析
這兩首古詩朗朗上口,便于背誦,也可能多數(shù)同學已經(jīng)會背,但詩意不一定理解得很透徹。教師必須在教學時進行引導,之后讓學生去讀,去體會,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讓他們串講詩意,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
教學建議
古詩欣賞是一種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須建立在每個學生獨特的心靈體驗上,尊重學生自身的知識建構(gòu)以及多元認識是古詩教學的根本出發(fā)點。要真正理解古詩,就應(yīng)將“感悟詩意,品味詩情”作為研讀目標,踐行“用教材教”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尊重學生對文本的獨特理解和體驗,達到課程標準中所要求的,使雙方都能在充滿詩意的課堂中共同獲得美的體驗和情感的`熏陶。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掌握1個多音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過程與方法】
在反復吟誦中感受詩歌不同的旋律與優(yōu)美的意境。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重點難點
重點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掌握1個多音字。
2.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難點
1.理解詩句意思,體會古詩描寫的意境。
2.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教學準備
教師:搜集詩人的資料及古詩的寫作背景,多媒體課件。
學生:預(yù)習生字新詞。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課時目標
1.會認“曉、慈、畢、竟、映”5個生字,會寫“湖、蓮、窮、荷”4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3.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的意境。
4.通過朗讀,感受西湖的美景,從中受到美的教育,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二、重點難點
重點
1.會認“曉、慈、畢、竟、映”5個生字,會寫“湖、蓮、窮、荷”4個生字。
2.理解詩句的意思,有感情地吟誦古詩。
難點
感受西湖的美景,從中受到美的熏陶,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三、新課導入
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風景如畫,每一方山水,都是一幅迷人的山水畫。同學們,你們知道素有“人間天堂”之稱的是哪個地方嗎?(杭州)說到杭州,我們不由地就會想到一處美景,那就是西湖。今天,我們就一起去詩人楊萬里筆下的西湖游玩吧!
四、初讀引領(lǐng),感知古詩
詩人在早晨送別友人林子方時,寫下了這首詩,接下來就請大家讀一讀這首詩。
1.自由讀,讀準字音。
(課件出示漢字:曉慈畢竟映)
2.指名讀,讀順詩句。
3.指導讀,讀出節(jié)奏。
五、品讀賞析,感悟古詩
1.再認真地讀幾遍,想想詩中寫了西湖里的什么,用自己的話試著和同桌交流。
2.集體交流:詩中寫了什么?
(1)出示第1、2句:“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用自己的話說說意思。理解“畢竟”“四時”的意思。學生質(zhì)疑。
(2)出示第3、4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用自己的話說說意思。著重體會“無窮碧”和“別樣紅”,并描述一下景象。
3.回歸整體,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六、讀說結(jié)合,升華情感
1.出示朱自清《荷塘月色》選段,引導學生根據(jù)詩意,結(jié)合圖畫,抓住映日荷花的特點說一段贊美荷花的話。
2.詩人看到這樣的美景,情不自禁地贊嘆——﹙出示第1、2句﹚。
3.這首詩的題目是《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全詩寫的是西湖的景色,詩中有送別的意思嗎?詩人為什么要這樣寫?
4.想象一下,詩人面對這無邊的美景,會向友人林子方說點什么?
小組交流,指名說。全班把詩“送”給友人林子方——(學生配樂朗誦)。
5.背誦古詩。
七、指導寫字
1.觀察田字格中的字:湖蓮窮荷
2.學生口頭為這些字找拼音和詞語朋友。
3.說說寫這幾個字要注意什么。
4.教師范寫生字。
5.學生在田字格中描紅、臨寫,教師相機指導。
八、課外拓展,豐富積累
介紹楊萬里有關(guān)荷花的其他詩作。
九、梳理板書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葉——無窮碧
花——別樣紅
湖蓮窮荷
第二課時
一、課時目標
1.會認“絕、鸝”等6個生字,會寫“絕、含”等4個生字,掌握“行”1個多音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絕句》。
3.理解古詩《絕句》的內(nèi)容,體會詩的意境,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二、重點難點
重點
1.會認“絕、鸝”等6個生字,會寫“絕、含”等4個生字,掌握“行”1個多音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絕句》,理解詩句的大意。
難點
根據(jù)詩意想象畫面,感悟春天的色彩明麗、景色迷人,感受詩人的心情。
三、復習導入
1.小組比賽背誦《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2.填句:接天蓮葉無窮碧,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揭示詩題“絕句”,簡要介紹詩人杜甫。
四、自讀古詩,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畫出生字新詞。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不認識的生字詞。
3.匯報生字詞解決情況,教師相機強調(diào)。
“行”是多音字,在詩中讀“háng”,還有另外一個讀音是“xíng”,組詞“行走”。
4.同桌互認生字新詞。
5.指名讀詩,齊讀,注意糾正讀錯的字音。
五、圖文對照,理解詩意
1.老師范讀,要求學生邊聽邊觀察插圖,思考:畫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樹、黃鸝、白鷺、積雪、船)
2.看圖思考:詩人是站在哪里看到這些景物的?(理解“窗含”“門泊”兩個詞語的意思)
3.學生質(zhì)疑,師生共同釋疑。(先讓學生說說還有哪些不理解的詞語,根據(jù)學生的提問,師生一起答疑)
4.看圖讀古詩,想象詩人欣賞大自然美景時的心情。(讓學生帶著感情再讀古詩)
5.梳理詩句,說說詩意。
(出示課文插圖,小組討論,說說詩意。)
六、活動激趣,記誦詩句
1.找對應(yīng)的詞語。老師讀一個詞語,要求學生找出與它相對應(yīng)的詞語。
(如:兩個——一行,黃鸝——白鷺,翠柳——青天,窗——門,西嶺——東吳,千秋雪——萬里船。)
2.師說生讀。(老師描述詩句的內(nèi)容,學生讀相對應(yīng)的詩句)
3.詞語連詩。(老師出示詩中的任意一個詞語,學生背出相對應(yīng)的詩句)
4.情境背詩。(讓學生扮演詩人,指著畫面上的景物吟詩)
5.集體背誦。
七、指導寫字
1.出示要求會寫的字:“絕”“含”“嶺” “吳”。引導學生交流記字方法,并練習組詞。
2.啟發(fā)學生說說自己的記憶方法。
3.重點指導“絕”與“嶺”的寫法。
4.老師范寫。
(指導學生把字寫美觀,提示容易寫錯的地方)
5.學生先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書寫,老師巡視。
八、拓展延伸
搜集描寫春天的古詩,試著背一背。
九、梳理板書
絕句
絕含嶺吳
十、教學感悟
1.在古詩教學中,我注意課內(nèi)外結(jié)合,由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初步培養(yǎng)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如,課前讓學生查閱有關(guān)楊萬里、杜甫兩位詩人的資料。課后搜集關(guān)于春天的古詩,使學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節(jié)課、一本書,從而增大了學生對古詩的閱讀量。
2.課堂上,我注重讓學生想象畫面,結(jié)合課后練習題的兩句詩,請學生描述自己讀詩時想到的畫面,豐富了學生的語言,更使學生入情入境,感受詩歌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力,領(lǐng)悟到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
古詩教學設(shè)計 篇7
教學目的及要求
1.體會《國殤》通過塑造和歌頌為國犧牲的英雄,表現(xiàn)出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2.了解敘和贊相結(jié)合的寫法。
3.背誦這首詩,并能正確解釋重點字詞。
教學重點
詩中表現(xiàn)出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難點
描寫古代戰(zhàn)爭的生字詞。
教學過程
一、介紹屈原及《楚辭》
導語:今天我們學習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一首詩《國殤》。屈原,這個偉大的名字我們一定不陌生。
(1)誰能說說你了解的屈原?(什么時代的人?哪國人?有哪些作品?有關(guān)他的傳說故事)(2)自讀注釋①畫出有關(guān)屈原的介紹,(3)題解。《國殤》是《九歌》中的一篇。《楚辭》是很具有楚國的地方特點的詩歌。在詩句中大量使用楚地方言,詩行中大量使用“兮”字!熬鸥琛笔菓(zhàn)國時楚國的民間祭歌,屈原將其加工后,改造用來祭悼為國捐驅(qū)的楚國將士,“殤”指夭折或在外而死。楚國的年輕戰(zhàn)土們?yōu)楸Pl(wèi)祖國死在野外,所以稱之為“國殤”。
二、朗讀
1.教師范讀全詩并用《十面埋伏》配樂。(教師范讀時要富于激情,使學生受到感染。)
2.學生自讀,要求在文中標出生字的字音,讀準字音。請學生分別讀,看看誰讀錯的字音最少,齊讀,要求放開音量,大聲朗讀。
三、在熟讀的基礎(chǔ)上,理解這首詩的`內(nèi)容
1.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指導學生先自學前10句。
要求:認真看注釋后,把重點詞標在書上的空隙處,每標一句,都要自己試著串講一句。
教師可對學生認為較難理解的地方進行重點講解,如“車錯轂兮短兵接”(車:戰(zhàn)車,兵:兵器)等,還要鼓勵學生多提問題。
在學生對這部分內(nèi)容有了初步了解后,讓學生自己試著概括這部分的主要內(nèi)容。(讓學生自己思考,逐步鍛煉概括能力。)
教師在學生概括的基礎(chǔ)上,用富于激情的語言,把這部分內(nèi)容串講一下,讓學生對這前10句詩有較為完整、全面、生動的印象。(可參考《教參》。)學習“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這兩句時,可結(jié)合已學過的課文《鄧稼先》中的一段《吊古戰(zhàn)場文》:“浩浩乎!平沙無垠,夐不見人。河水縈帶,群山糾紛。黯兮慘悴,風悲日曛。蓬斷草枯,凜若霜晨。鳥飛不下,獸鋌亡群。亭長告余曰:‘此古戰(zhàn)場也!常覆三軍。往往鬼哭,天陰則聞!’”讓學生對照詩句學習,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通過對《吊古戰(zhàn)場文》這段精彩的環(huán)境描寫,使學生更體會到精練詩句中的豐富內(nèi)蘊。
2.繼續(xù)學習這首詩的11~18句。其方法可以和學習第一部分的方法相同。(自學,自己串講,概括后8句主要內(nèi)容。)
在了解了這幾句詩的內(nèi)容后,教師可提出幾個有一定深度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如:①“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這兩句有什么內(nèi)在聯(lián)系“路超遠指的是離哪里遠從這兩句可看出戰(zhàn)土們怎樣的心理
②“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這兩句詩可以用我們現(xiàn)在在紀念英雄人物時常說的什么話來概括(“你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你的精神永垂不朽!”我們有不少同學可能會背李清照的一首小詩中的兩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這“鬼雄”二字,就是來源于屈原的詩。讓我們結(jié)合這句詩再來讀讀《鄧稼先》這篇課文中引用的一首詩歌吧。
中國男兒中國男兒要將雙手撐天空
長江大河亞洲之東峨峨昆侖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黃塵燕然勒功至今熱血猶殷紅。
從屈原的時代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過去幾千年了,幾千年來歷史發(fā)生了巨大變化,然而屈原詩中的這種愛國主義精神一直光照著現(xiàn)實,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
3.《國殤》從題目看是一首悼亡詩,學習了全詩之后,同學們回味一下,這首詩給人的是一種悲哀的感覺嗎(啟發(fā)學生回答)有了感性認識后,讓學生自已總結(jié)詩的主題,教師可給出下列詞:不僅……更重要……激勵、同仇敵愾、振興等等。
四、了解《國殤》敘贊相結(jié)合的表達方式
不知同學們是否注意到這首詩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表達方式是不一樣的。解釋敘贊相結(jié)合的寫法。
五、朗讀
播放《十面埋伏》的錄音,讓學生在錄音的伴奏下,帶著感情大聲誦讀這首詩。
古詩教學設(shè)計 篇8
教學目標:
1.會認5個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感受暮春時節(jié)大自然的生意蔥蘢,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流程:
一、賞景誦詩,導入新課
1.(課件播放暮春風光)。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么,想說些什么呢?
2.同學們課外背會了不少古詩,我們一起來背誦描寫春天的古詩,好嗎?
點評:聯(lián)系舊知和生活經(jīng)驗,導入新課。學生在賞春景,誦古詩的過程中,對芳草萋萋,碧柳垂絲,百花爭艷,百鳥爭鳴的美麗春天油然而生一股向往之情。有了對春天的美好憧憬,學習描寫春天的詩就會是一種心理需要了。
二、圖文結(jié)合,識記生字
1.課件出示課文插圖,讓學生指出圖上哪是“籬落”,認識“籬”字。
2.這些籬笆上的竹竿與竹竿之間的間隙怎樣?引出“疏”字,理解“疏”的字義。
點評:識字寫字是低段語文的教學重點,通過各種方式讓學生識記生字,是語文老師在課堂上經(jīng)常做的事情。而小學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圖文結(jié)合,識記生字,經(jīng)實踐證明,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在欣賞畫面的輕松愉悅氛圍中,字義理解了,生字也自然而然地記住了。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詩,注意讀得正確、流利、知道按節(jié)奏停頓。
2.同學互讀正音。
3.指名讀,評議。
點評:讀是語文最重要的一項基本功。自得、頓悟皆從熟讀成誦中來。
四、細讀文本,感悟暮春
1.學習前兩句
(1)配樂朗讀前兩句。讀著讀著,你的眼前出現(xiàn)了怎樣的景象?(在稀疏的籬笆旁,有一條曲折的小路伸向遠方。樹上的花都謝了,花瓣撒了一地,樹葉剛剛長出來,還沒有形成濃密的樹陰。)
(2)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再讀這兩句。
(3)讀讀這幾句詩,它們描繪的景象有什么不同呢?引導學生理解前面兩句詩描繪的分別是初春和仲春時節(jié)的景象,而這首詩描繪的是暮春的景象。
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等閑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籬落疏疏一徑深,
樹頭花落未成陰。
(4)帶著這樣的理解再來讀詩的前兩句。
點評:借助想象生成畫面,重現(xiàn)古詩中淡定深遠、生意蔥蘢的意境。對比賞析,感受春天的不同階段,感受不同的詩人筆下春光的異彩紛呈。在有所得有所悟的'基礎(chǔ)上再來讀,這種讀,就不僅是字正腔圓,音韻和諧,停頓合轍,而是和詩人的心靈唱和了。
2.學習后兩句
(1)自由朗讀后兩句詩,這兩句詩講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2)兒童是怎樣追黃蝶的?相機理解“走”的古義。如果你是那名追蝶的兒童,“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后,你會怎樣?
五、想象拓展,積累語言
1.如果你是詩人楊萬里,見到此情此景,你的心情怎樣?請你帶著這樣的心情再來讀這首詩。
2.指導背誦。
(1)借助掛圖,想象畫面,進行試背。
(2)指名背誦,對當堂背會的予以表揚鼓勵。
點評:在語文課堂上,拿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背會一些經(jīng)典,是對傳統(tǒng)語文教學精髓的傳承。這樣可以讓學生豐富積累,積淀語感。長此以往,學生必將“腹有詩書氣自華”。
評析:
本教學設(shè)計立足一個“趣”字,落實一個“讀”字,讓學生在詩情畫意中行走,進入情景,充分想象,誦讀吟詠,品味詩意,體會詩情。
古詩教學,重在吟詠。教師以指導學生感情誦讀為基礎(chǔ),引導他們通過入情入境、有滋有味地讀,不但使他們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而且體驗到了“急走追蝶”的欣喜,體驗到了“飛入菜花無處尋”的詫異、失落。這種讓學生既讀出了詩的“形”,又讀懂了詩的“神”的教學,是古詩教學追求的一種理想境界。
古詩教學設(shè)計 篇9
第一板塊
一、充分自學
1.根據(jù)拼音和工具書,讀熟10首古詩詞。
2.根據(jù)注釋和其他工具書,大致了解10首古詩詞的意思。
3.背誦古詩詞。
二、交流展示
1.同桌或小組展示背誦成果,可用比賽的方式,也可用考試的方式(比如:看圖吟相應(yīng)的詩詞)。
2.全班交流10首古詩詞的'大意。
教師相機檢查學生對下面句子或詞的理解:
、佟氨咀酝,相煎何太急”是什么意思?“豆”喻誰?“萁”喻誰?
、凇傍B鳴澗”是什么意思?詩里寫的是什么時候的景色?③“一片冰心在玉壺”是什么意思?“冰心”“玉壺”象征著什么?“孤”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堋皶r時舞”“恰恰啼”是怎樣的景象?
、荨胺凵硭楣侨慌拢羟灏自谌碎g”明是說石灰,實際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蕖吨袷分匈澝赖氖侵褡,哪句話表明了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⑦“白日”“青春”“妻子”各是什么意思?哪些詞與現(xiàn)代意思不同?帶有“白日”的詩還有哪首?
、唷兑押ルs詩》中表達作者愿望的詩句是哪句?表達了什么愿望?⑨”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笔鞘裁匆馑?你能舉出與這句詩意思相反的詩句嗎?
、狻恫匪阕印芬辉~中,“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你還能背誦一首《卜算子》嗎?
三、講述關(guān)于10首古詩詞的逸聞或故事。如:曹植的故事,于謙的故事,鄭燮的故事等。
四、有機聯(lián)系,拓展讀《江畔獨步尋花(黃獅塔前江水東)》《春望》
第二板塊
一、根據(jù)10首古詩詞進行超聯(lián)想,分類復習古詩詞送別詩──
《芙蓉樓送辛漸》《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聯(lián)想到: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王維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李白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白居易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李白別董大(千里黃云白日曛)高適詠物言志詩──
《石灰吟》《竹石》聯(lián)想到:
詠鵝(鵝鵝鵝)駱賓王風(解落三秋葉)李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賀知章蜂(不論平地與山尖)羅隱墨梅(我家洗硯池頭樹)王冕寫景詩──
《鳥鳴澗》《江畔獨步尋花》聯(lián)想到:
江南(江南可采蓮)漢樂府敕勒歌(敕勒川)北朝民歌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王之渙春曉(春眠不覺曉)孟浩然鹿柴(空山不見人)王維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李白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李白早發(fā)白帝城(朝辭白帝彩云間)李白絕句(兩個黃鵬鳴翠柳)杜甫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李白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jié))杜甫絕句(遲日江山麗)杜甫
江畔獨步尋花(黃師塔前江水東)杜甫江雪(千山鳥飛絕)柳宗元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張志和
望洞庭(湖光秋月兩相和)劉禹錫
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劉禹錫
憶江南(江南好)白居易
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杜牧
江南春(千里鶯啼綠映紅)杜牧
書湖陰先生壁(茅檐長掃凈無苔)王安石
飲湖上初晴后雨(水光瀲滟晴方好)蘇軾
惠崇春江曉景(竹外桃花三兩枝)蘇軾
小池(泉眼無聲惜細流)楊萬里
游園不值(應(yīng)憐屐齒印蒼苔)葉紹翁
鄉(xiāng)村四月(綠遍山原白滿川)翁卷
二、以作者為生發(fā)點,復習積累的有關(guān)作者的詩詞。
如:王維、王昌齡、杜甫、鄭燮、蘇軾等。
古詩教學設(shè)計 篇10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感知美。
1.課前唱歌《春天在哪里》,創(chuàng)設(shè)愉快的學習情境,調(diào)動學生學習興趣。
2.揭題解題,簡介作者:這節(jié)課,我們就帶著愉快的心情一起來學習一首寫春天的詩——《詠柳》。誰來說說題目的意思?詩人賀知章你們知道嗎?誰來向大家介紹一下?
3.課件出示春柳圖,使學生初步感知柳樹的美。
4.過渡:柳樹真美啊,連詩人賀知章也被柳樹的美所陶醉了,所以寫下了這一首贊美柳樹的詩。(課件出示詩歌)師:同學們已經(jīng)按課文的預(yù)習要求預(yù)習了課文,接下來請大家在預(yù)習的基礎(chǔ)上把這首詩再朗讀幾遍,等一下向老師展示一下你們的朗讀能力好嗎?讀的時候要注意找出能體現(xiàn)柳樹美的句子,多讀幾遍,體會一下,不懂的地方要做個記號。
二、朗讀全詩,初知大意——領(lǐng)略美。
1.生自由朗讀。
2.檢查朗讀情況。
3.檢查自學情況:通過預(yù)習和剛才的朗讀,你讀懂了什么?請大家自由來說說。
4.學生自由發(fā)言,說說讀懂的地方。
5.看來大家通過預(yù)習,都能自己理解詞語跟句子的意思。學到這里,大家發(fā)現(xiàn)這棵柳樹的什么地方最美呢?(樹高、綠;枝多;葉細)
6.小結(jié):這棵柳樹多美啊,它長得又高又綠,樹上垂下無數(shù)的柳條,它的葉子細細的,多么惹人喜愛。≡撚檬裁礃拥恼Z氣來讀這首詩呢?(贊美、喜愛)我們一起讀一遍好嗎?(學生齊讀)
三、質(zhì)疑問難交流朗讀——品味美。
1.剛才,同學們交流了讀懂的內(nèi)容,那你們還有不懂的地方嗎?
2.學生質(zhì)疑問難。(教師梳理疑問,重點問題再交流朗讀)
3.交流朗讀:(主要運用課件幫學生理解,讓學生通過反復讀及小組討論體會課文三個比喻句的精妙,品味課文語言的美及柳樹的美)
。1)出示第一句詩課件,體會用“碧玉”來比喻柳樹新長出的嫩葉,寫出了柳樹顏色翠綠、生機勃勃的特點,讓人感覺柳樹的顏色很美;
。2)出示第二句詩課件,體會用“綠絲絳”來比喻“柳條”,寫出了柳條隨風飄拂,輕柔美麗、顏色翠綠的特點,讓人覺得它的樣子很美。
。3)出示第四句詩課件,體會用“剪刀”來比喻“二月春風”的精妙之處以及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4.指導朗讀,齊讀全詩。
5.小結(jié)過渡:通過剛才的交流,我們可以知道詩人是用什么方法來寫出柳樹的美呢。(生:比喻)是啊,詩人一連用了三個比喻句,用碧玉來比喻柳樹的枝和葉,寫出了柳樹的.顏色美,又用絲絳來比喻柳枝,寫出了柳枝的樣子美,然后展開大膽的想象,由柳樹想到二月春風,勾勒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景圖,從而表達了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接下來請大家閉上眼睛,邊聽配樂朗誦邊想象一下這首詩的意境,等一下我要請同學們把你們想到的意境描繪出來。
四、想象意境,熟讀成誦——欣賞美。
1.學生閉目想象意境。后先讓學生交流想到的畫面,再指名描繪意境。
2.出示本詩配歌課件,讓學生欣賞詩境的美。
3.吟誦本詩:現(xiàn)在,你們面對的就是美麗的春景,想不想做一回詩人,也來吟誦一下這首詩呢?可以加上適當?shù)膭幼鱽硪髡b,能背下來的同學還可以背一背。
4.學生吟詩,背詩,互相評價。
五、選讀詩歌,拓展思維——豐富美。
1.大家吟詩的時候多投入啊,可見這一首詩寫得多好啊!想不想多讀一些這樣的好詩呢?
2.課件出示與本詩相關(guān)的幾首古詩,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愛好選讀。
六、自主作業(yè),遷移能力——延伸美。
學了這首詩后,你回去想給自己布置什么作業(yè)?(可找一些描寫春天的詩來朗誦;可畫一幅春天的畫,可以《詠柳》為題寫一篇作文。
古詩教學設(shè)計 篇11
一、教學目標
1、能流利地背誦、正確地默寫古詩詞
2、理解其內(nèi)容,體會詩人情感。
3、掌握基本的鑒賞古詩詞的方法。
4、培養(yǎng)學生熱愛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感情,進而陶冶其情操,培養(yǎng)其審美情趣,鼓舞其奮發(fā)有為。
二、教學重點
1、掌握基本的鑒賞古詩詞的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熱愛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感情。
三、教學難點
《西江月》的課外練習上,當堂檢測學生對所學方法是否能靈活運用。
四、教法和學法
1、講析法
2、朗讀指導法
3、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4、討論法、朗讀法和圈點勾畫法.
五、課前準備
收集有關(guān)素材,制作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課件。
六、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各位同學大家好﹗今天見到大家我非常激動。這是為什么呢?因為我在大家燦爛的笑臉上,看到了明媚的春光,感受到了盎然的春意。咱們每一位同學都是這大好春光里的一道亮麗的風景。希望在這節(jié)課上,大家能占盡春光,展現(xiàn)自我。好不好?
(二)背一背
今天我們來復習第二單元的幾首描寫春天的古詩詞(出示幻燈片2)。明確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讓學生來一個男女生背詩對抗賽,采取單挑的形式。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來檢測學生的背誦情況。
。ㄈ┵p一賞
同學們,我們的詩人熱愛生活,善于觀察,并用生花的妙筆,為我們描繪出一幅幅春的畫卷。下面我們來欣賞一下。(出示幻燈片3——17)
同學們,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你在欣賞畫面的`時候,你聯(lián)想到哪些有關(guān)的古詩句?欣賞完之后,你能不能寫出來?
。ㄋ模⿲懸粚
出示幻燈片18
要求學生寫出欣賞畫面時聯(lián)想到的古詩句。找五位學生到黑板前依次寫出要求的古詩句。其余的學生在下邊寫。寫完后找學生糾正錯誤。
此環(huán)節(jié)檢測學生的默寫情況。
。ㄎ澹┦嵋皇
在學生熟練背誦、正確默寫的基礎(chǔ)上,梳理鑒賞古詩詞的方法:一讀二悟三賞。出示幻燈片19--20,并打印出來發(fā)給學生保存。
古詩教學設(shè)計 篇12
教學目標:
1、讀懂例文《談?wù)劇坝F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初步懂得什么叫研究報告,知道怎樣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2、按習作要求,選擇兩句詩,找到原作和有關(guān)參考資料,進行初步的探究和研究,并把學習收獲寫出來,培養(yǎng)表達能力。
3、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親和力和感悟力,提高學習詩詞的興趣。
教學課時:兩課時
詩句
作者和出處
全詩內(nèi)容
詩句大意
作者情感
相關(guān)資料
教學準備:
1、提前一個星期布置調(diào)查研究的要求:
每人發(fā)一張卡片,內(nèi)容如右表,要求學生課外時間選擇課本第136頁的不太明白的兩句詩,去查資料或請教他人,完成表格。有興趣的.可以多選幾句進行研究
2、課前教師對學生的研究情況進行必要了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指導閱讀例文,了解報告要求;
交流研究所得,進行口頭習作。
一、課前熱身,激發(fā)興趣
1、同學們喜歡古詩嗎?會背誦那些古詩呢?(學生展示課外積累)
2、出示: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你會讀這些詩句嗎?指名朗讀,同學互相正音。
3、激發(fā):同學們真了不起,會這么多古詩,想不想進一步研究它們?想不想把你的研究成果寫給別人看呢?
二、讀懂例文,了解要求
1、過渡:我們先來看一看一位同學的研究報告。(課本137頁)
2、通過閱讀和交流,討論以下問題:
⑴這份研究報告中,介紹了哪些知識?
、颇阌X得哪些內(nèi)容應(yīng)該寫,而報告中沒有寫?你準備怎樣寫,說給同學們聽聽。
、亲x了這份報告,你認為寫研究報告前做那些事,可以幫助自己把報告寫得更好。
3、小結(jié)過渡:對,寫報告之前要查資料,分析資料。我們來交流一下查閱資料的成果吧!
三、交流所得,口頭作文
1、學生按所選定的詩句自由組合,進行交流,教師深入小組指導和了解學習情況。
。ㄏ日f說自己的所得,互相補充,再推選一位作為發(fā)言人在全班交流。)
2、回到座位,全班交流
教師引導學生補充資料。
3、同桌口頭作文,相互評議。
4、指名在全班口頭作文,教師引導學生評議口頭修改。
四、課堂小結(jié),評價學習
對這節(jié)課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鼓勵性的評價,布置下節(jié)課書面作文的要求。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書面習作
1、激發(fā)談話,學生習作
2、交流草稿,作文評改
3、修改習作,謄寫完備
4、全班交流,展示作品
古詩教學設(shè)計 篇13
【教學目標】
1、認識“促、憶、異”等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3、學習借助注釋理解詩意,體會詩歌的感情,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設(shè)計理念】
1、感受詩的韻律美,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古詩的興趣。
2、以讀為本,熟讀成誦。
【教學難、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體會詩中的感情。
【教學方法】
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交流
【教學準備】
1、課文朗讀磁帶、古箏樂曲。
2、學生搜集描寫秋景或表達思念家鄉(xiāng)的古詩,讀讀背背。
3、課前查閱這兩首古詩及作者的有關(guān)資料。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認識并書寫“促、深”兩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本詩,并能體會作者的心情。
教學過程
一、舊引新,激趣導入
1、秋天是一個美好的季節(jié),還記得我們學習過哪些寫秋天的詩?
(引導學生回憶蘇軾的《贈劉景文》、杜牧的《山行》、李白的《靜夜思》。)
你還知道哪些有關(guān)秋天的古詩?
2、教師引述:
我國宋代有個詩人叫葉紹翁,有一年秋天,他離開家鄉(xiāng),獨自在外,一天傍晚,他外出散步,觸景生情,便提筆寫下了一首詩,大家想知道寫了什么嗎?板書課題,理解“書”的意思。
從以前所學的古詩入手,讓學生對古詩產(chǎn)生親切感,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欲望。
二、朗讀古詩,體會情感
1、自由朗讀,把握字音:
放聲朗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2、同桌互讀:
要求學生把這首詩讀給同桌聽,互相評議,互相指點。
3、自由讀:
、 引導學生借助課后注釋或結(jié)合插圖理解字詞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
、 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已讀懂的字詞,解決不理解的問題,教師巡回指導。
、 課堂交流:
小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決問題,教師重點點撥理解“動客情”的意思。
(一是動思鄉(xiāng)之情,二是勾起對童年往事的回憶。)
4、聽課文朗讀磁帶:
、 邊聽邊在腦海中浮現(xiàn)畫面,說說你看到了一幅怎樣的情景?
、 指名描述畫面,其他同學說說是詩中的哪一句,教師可相機引導學生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 再聽錄音,體會情感:
假如你就是這個離鄉(xiāng)背井,獨自在外的詩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會產(chǎn)生怎樣的心情?
5、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⑴ 把握詩的節(jié)奏。
、 教師范讀、領(lǐng)讀。(配古箏樂曲。)
、 學生自由讀、齊讀、小組競賽讀、個人表演讀。(配古箏樂曲。)
⑷ 背誦古詩。
各種形式的朗讀,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將學生一步一步融入到詩句的意境中。
三、指導寫字
1、出示要寫的字。
2、學生觀察范字,交流識字寫字經(jīng)驗。
3、學生練習書寫生字。
四、拓展活動
1、你還讀過哪些詩人所作的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的古詩,讀或背給同學聽聽。
2、俗話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你能把這首詩畫成一幅畫嗎?
鍛煉學生收集信息,積累語言,并培養(yǎng)他們的想象、繪畫的綜合能力。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認識并書寫“憶、異、逢”等8個生字。
2、通過反復吟誦至背誦,感受詩歌優(yōu)美的音韻,完整的意境和蘊含其中美好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學生初步感知詩意
1、復習《夜書所見》:
、 全班背誦、男女比賽背誦。
、 誰來表演一下詩人葉紹翁,吟一吟這首詩。
2、教師表演:
我是唐代詩人王維,今年17歲,正在長安謀取功名,今天是9月9日──重陽佳節(jié),我卻一個人孤孤單單地漂泊在外,真想念我的親人啊!
教師吟誦:“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3、同學們,你們喜歡這首詩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唐代著名詩人王維寫下的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理解“憶”的意思。
在這里,教師不僅是一名傳授知識的.學者,更是一名演員。通過教師形象的表演,激發(fā)學生學習和表演的欲望,并初步感知了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
二、自主學習,深入體會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古詩,可輕聲讀、大聲讀,可獨自讀、同桌齊讀、小組合作讀。
2、檢查朗讀,先讀準字音,再讀準節(jié)奏。
3、自主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古詩,可以自學,也可以幾個人合作學習,用、看注釋、看插圖等方法理解詩中詞語的意思,并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 交流學習收獲。
(提示:詩句的意思,詩人表達的情感。)
、 你認為哪句寫得好?或哪個字用得特別好,為什么?
、 質(zhì)疑:
有什么不懂之處?重點指導“異鄉(xiāng)”、“異客”的意思。
、 指導有感情朗讀,讀出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的感情。
以學生為主導,尊重學生的學習和感受。
三、趣味活動
1、詩句連對:
老師說詩句的意思,學生背相應(yīng)的詩句。
2、情境練背:
學生當小小詩人,或加動作或加表情,表演背誦。
四、識字寫字
1、出示要求寫的生字,組詞朗讀。
2、觀察生字,交流寫字經(jīng)驗:
怎樣既正確又漂亮地寫好這些生字?重點指導“異、插”的寫法。
3、書寫生字。
五、拓展活動
推薦相關(guān)的古詩:《舟夜書所見》、《泊船瓜洲》。
古詩教學設(shè)計 篇14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3、喜歡背誦古詩,有條件的,背誦課文以外的古詩。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
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
字卡、詞卡、小黑板、收集其它的古詩。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
今天我們學習兩首描寫深秋美麗景色的古詩。
二、學習第一首古詩
。、釋題:
、抛x古詩題目。
(注意重點字音:贈。)
⑵師簡介詩人“蘇軾”。
。病⒖磮D說話:
看圖,說說你在圖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初讀感知,了解古詩大意:
、抛宰x,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普页鲈娭猩郑⒁庾x音易錯字:
擎殘橙劉
、亲宰x,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刃〗M讀,合作學習,理解詞義。
三、學習第一首古詩中的生字
1、找出古詩(一)中要求寫的生字:
首枝記劉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主識記字音字形,然后找小伙伴交流是否認識了。
。、指導寫字,教師示范寫,學生在課堂上寫前三個字,教師注意巡視。
四、再讀感悟,想象詩歌畫面
1、自由讀,結(jié)合圖理解詩意。
。、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師點撥。
3、自由組合,與學習伙伴體會讀,讀完后交流自己的體會,交流后再讀。
五、啟發(fā)想象,感情朗讀,背誦
。、師描述詩意,激發(fā)學生想象。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六、想想、議議
你認為一年最好的`時節(jié)是哪個季節(jié),為什么?
。ㄇ锾,收獲的季節(jié)。)
七、作業(yè)
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一、復習
1、認讀古詩(一)中的生字。
。病⒈痴b古詩。
二、學習第二首古詩
。、釋題:
、抛x題。
⑵簡介詩人“杜牧”。
。、識記生字字音:
找出詩中要認的生字,認讀,解決字音。
。场⑿〗M合作,討論學習:
⑴根據(jù)《贈劉景文》的學習經(jīng)驗,討論確定本組的學習方案。
、瓢醋约航M的方案自學。
。、師生合作,解決疑難:
每組提出學習中的疑難處,老師和其他組的同學與他們一起討論解決。
5、啟發(fā)想象,感情朗讀:
⑴師范讀,生邊聽邊想象。
⑵生練讀,一邊想一邊讀。
。丁⒏形蛟娨,熟讀成誦:
⑴生自由讀,借助插圖感悟詩意。
⑵找伙伴,練背誦。
三、學習詩中生字
。薄⒆忠、字形、字義。
。病⒅笇鴮。
四、實踐活動
把自己課外學的古詩背給同組同學聽,還可以教同組同學背一首自己課外學的古詩。
五、作業(yè)
課后“我會填”。
【古詩教學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
古詩教學設(shè)計01-28
古詩《詠柳》教學設(shè)計10-27
古詩教學設(shè)計(精選23篇)11-24
關(guān)于小學古詩《墨梅》的教學設(shè)計(通用11篇)01-07
古詩教學反思小結(jié)最新 關(guān)于古詩教學的反思10-29
古詩教學反思01-08
古詩《墨梅》教案設(shè)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