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教學設(shè)計(集錦15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學設(shè)計,教學設(shè)計是對學業(yè)業(yè)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那么寫教學設(shè)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頤和園》教學設(shè)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頤和園》教學設(shè)計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1個生詞,正確認讀二類字,并能正確讀寫并理解"神清氣爽、金碧輝煌、隱隱約約、聳立"等詞語。
2、使學生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yǎng)學生的賞美愛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3、了解作者的寫作順序,體會并學習課文抓住特點寫景狀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1、使學生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yǎng)學生的賞美愛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 了解作者的寫作順序,體會并學習課文抓住特點寫景狀物的方法。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的11個生詞,正確認讀二類字,并能正確讀寫并理解"神清氣爽、金碧輝煌、隱隱約約、聳立"等詞語。
2、介紹頤和園,自讀課文,初步了解順序。
教學重點:
學會本課的11個生詞,正確認讀二類字,并能正確讀寫并理解"神清氣爽、金碧輝煌、隱隱約約、聳立"等詞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首先我們來看幾幅圖片(課件播放頤和園圖片)。你們知道這是哪里的美麗景色嗎?沒錯,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頤和園》(請學生上臺寫課題,講解頤的寫法)。
二、 學習生字詞
1、自由朗讀課文,將生字詞和不懂的地方劃出來。
2、展示生字卡,提出注意生字詞易寫錯的地方。
3、請學生上臺聽寫,劃出錯的多的字,讓生注意。
4、讓學生提出不懂之處,并講解"神清氣爽、金碧輝煌、隱隱約約、聳立"等詞語。
神清氣爽:形容人頭腦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輝煌:形容建筑物異常華麗,光彩奪目
聳立:高高地直立。
隱隱約約:看起來或聽起來不很清楚;感覺不很明顯。(用詞語造句)
三、初讀課文,了解作者游覽順序
1、 請去過的同學介紹頤和園。
2、 初讀課文
(1)聽了他的介紹我真想去頤和園看看,同學們想去嗎?好咱們現(xiàn)在就出發(fā)(播放錄音朗讀)。注意哪里停頓哪里重讀,哪里語調(diào)輕柔,用筆在書上標出來。
。2)怎么樣,說說游覽了頤和園后有什么感受。
(3)師:想走進頤和園細細欣賞一番嗎?通過圖片感受到頤和園的美,需要一雙愛美的眼睛和一顆愛美的心,通過課文感受頤和園的美還要美的智慧,你們行嗎?相信同學們一定行。那好,咱們就來一次集體旅游。(請一個學生做導游朗讀課文,提醒學習錄音朗讀,讀出頤和園的美)
3、 指導朗讀,了解作者游覽順序
(1)讀完一二段,提出剛剛學習了神清氣爽,知道了神清氣爽的感覺,讓學生再讀這句,把這種感覺讀出來。
(2)我想問問同學們,導游剛才是帶我們游覽了什么地方?
。3)好,繼續(xù)我們的行程,剛才那位導游介紹得很好,陪我們走了那么久,我想他累了,我想換一個導游,誰想來試試?好,游客們我們上路了,快跟上可不要掉隊。
。4)讀完第三自然段后,問學生剛剛導游又帶我們游覽了哪里?
。5)用換導游的方法指名讀第四自然段。
。6)讀至"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停下
師:我感覺導游這里介紹得非常好,我好像真的看到水平如鏡的昆明湖。來,我們都像小導游那樣把這句話讀一讀,看誰能超過這位小導游。
(7)讀完第四自然段,哎呀,我一路只顧欣賞風景,不知道這是什么地方,你能告訴我嗎?這兒可是站得高看得遠,你們都看到什么?
(8)用上面的方法指名讀第五自然段。
。9)問生游覽的順序。
四、作業(yè)
1、 抄寫生字詞
2、 分四大組查找頤和園資料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yǎng)學生的賞美愛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了解作者的寫作順序,體會并學習課文抓住特點寫景狀物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大致游覽了頤和園,這節(jié)課我們來細細地游覽。
二、了解頤和園,感受頤和園的美
。1)把學生分成頤和園總介紹、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四個組,各個小組的學生根據(jù)自己搜索查尋頤和園的`相關(guān)資料,推薦三名同學作為導游面向全班學生進行演示講解。同時各小組之間通過互相提問、相互解答等形式達到共同學習、共同理解的目的。
。2)學生相互問答間引導學生體會頤和園的美
a. 長廊的特點?看看作者是如何觀察的?(體會觀察、表達方法)從整體上看,從里看,從里向外,向兩旁。
作者又是怎樣寫長廊的?
出示句子,比較:A:原句
B:這條長廊很長,分很多間。
。w會作者運用數(shù)字說明的好處。)
b. 登上萬壽山看到的景色美不美?這樣美,作者又是怎么來寫的呢?(體會作者有順序、抓特點:建筑物的特點)
c. 昆明湖的特點?(這段話是抓住了昆明湖"平靜"的特點來描寫的。描寫得很具體、形象。"昆明湖漆氽得像一面鏡子",這個比喻句寫出了昆明湖水面平靜、水波不興的特點。"綠得像一塊碧玉"寫出了湖水晶瑩透亮如碧玉一般的特點。湖水非常綠,也說明昆明湖湖水的水質(zhì)好。""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說明湖面非常平靜。)
d. 出示下面兩句話:
"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
這兒用了一個"滑"字,能改用"劃"字嗎?
。ㄈ绻"劃"字,就表示用槳來劃,每劃一槳,湖面就會產(chǎn)生許多波紋;而文中說,游船、畫舫在湖面駛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這樣的話,就顯得自相矛盾了。文中說昆明湖綠得像一面鏡子,我們都知道,鏡子是由玻璃制成的,表面很光滑,這兒用"滑"字就顯得很準確,而用"劃"字就沒有這樣的好處了。文中說昆明湖綠得像一塊碧玉。跟玻璃一樣,玉的表面也很光滑,這里應(yīng)該用"滑"字。而且"滑"字還以動的畫面反襯出昆明湖的靜。這段文字的形象性很強,閉上眼睛,想一想,在頭腦中就能浮現(xiàn)出昆明湖平靜的美,給人以一種安逸、舒適的感覺。)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1、 讀自己最喜歡的部分,看誰讀得好。
2、 全班深情朗讀一遍。
作業(yè):寫一次游覽活動
婚姻愛情 (原)
春天隨想
《頤和園》教學設(shè)計2
一、導入新課
在我國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個世界著名的皇家園林。它就是頤和園,那里有著名的長廊、佛香閣、昆明湖、十七孔橋等人文景觀。今天就讓我們尋著作者的足跡,一同來飽覽頤和園的美景。
教師板書課題:頤和園
二、出示幻燈片
認識頤和園的幾個著名景觀,從直觀入手,對頤和園的美景先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三、學習生字新詞
。、自由朗讀課文:將生字詞和不懂的地方畫出來。
。、出示生字卡認讀:指導學生注意生字,詞易寫錯的地方。
四、初讀課文,理清文章條理
1、教師指導學法:默讀課文,圖文對照,初步了解課文大意和記敘的游覽順序,劃分段落。
。、學生自學。
五、檢查交流課文學習情況
。薄⒅该x課文,正音。
2、檢查交流學生了解課文大意情況。
。场z查學生了解課文記敘順序。
、 課文記敘的游覽順序是: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橋。
、 從文中找出寫游覽過程的動詞,學習作者移步換景、過渡連接的表達方法:進入、繞過、來到、走完、登上、下來。
。础澐侄温,理清條理。
課文移步換景,按照游覽的.順序記敘。一寫長廊的景色;二寫萬壽山的景色;三寫昆明湖的景色。
全文有六個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寫對頤和園的總體印象。
第二自然段:寫長廊的景色。
第三、四自然段:寫在萬壽山下及萬壽山上看到的景色。
第五自然段:寫在昆明湖畔所見的景色。
第六自然段:表達作者贊美的感情。
除首尾兩段外,課文是按游覽順序敘述的。
六,小結(jié)
本文采用“總──分──總”的方法,以游覽路線為線索,把各個景點串連在一起,條理十分清楚。
本文首尾呼應(yīng),從整體上表現(xiàn)頤和園之美。課文字里行間洋溢著對古代建筑物的贊嘆及由此引起的自豪感。
作者按照游覽的順序記述了頤和園的美景。二、三、四、五自然段的開頭一句都是過渡句,這些承上啟下的過渡句很自然的將讀者從一個景點引向另一個景點,使文章段與段之間銜接得非常自然。
此外,文章的字里行間蘊含著對建造頤和園的古代勞動人民的贊美,洋溢著民族自豪感。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寫景與抒情相結(jié)合。
《頤和園》教學設(shè)計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長廊、柱子”等詞語。
2、讓學生理清作者的游覽順序,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學習按照游覽順序抓住描寫景物特點寫作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過程與方法
1、激趣釋題,運用電教手段,把學生帶入情境,展開想象。
2、指導朗讀,幫助學生理清文路。
3、分段精讀,質(zhì)疑探索、組織討論、總結(jié)歸納、邊議邊讀。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感受課文優(yōu)美的語言,體會作者對頤和園的贊美之情,激發(fā)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chǎn)”的興趣。陶冶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1、理清作者的游覽順序:“長廊—萬壽山—昆明湖”。
2、學習按照游覽順序抓住描寫景物特點寫作的方法。
【教學難點】
由于學生沒有感性認識作基礎(chǔ),理解描寫長廊、萬壽山、昆明湖景物特點是難點。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講讀全文,感受頤和園的美,有感 情地朗 讀全文。
【數(shù)學過程】
一、情境引導新課,整體感知
老師:今天真是個好天氣,大家想不想出去散散心。磕沁等什 么呢?我們一起去游覽《頤和園》吧!
板書課題: 頤和園
老師:頤和園坐落在北京的西部,從前是皇家園林,如今已成為中外游覽的風景區(qū)。下面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去游覽一下那擁山抱水、景色秀麗的頤和園,好不好?
。úシ配浵啵睦 讀)
老師:看完這段錄相,誰來說說:你有什 么感受?
學生:我覺得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花園。
板書: 美麗的大花園
二、初讀課文,理清順序
老師:剛才我們通過錄像直觀地感受到了頤和園的美,現(xiàn)在我們打開書,看看文中的作者是怎么樣用優(yōu)美的語言,恰當?shù)脑~匯來描述頤和園的美景的。 出 示自學提示,請同學們輕聲讀或默讀課文。學生輕聲讀或默讀思考后,交流討論問題1、課文主要寫了哪些景物?2課文按什么順序?qū)懙模?/p>
學生1:課文主要描寫了頤和園的長廊、佛香閣、昆明湖和十七孔橋這四個地方?
學生2:課文是按照游覽參觀順序?qū)懙摹?/p>
老師:你是從哪一些詞語發(fā)現(xiàn)的?
三、細讀課文,感受特點
。ㄒ唬┩ㄟ^錄相,你覺得長廊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 么?
我們進入課文,看一看作者是如何描寫長廊的好嗎?
1、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劃出相關(guān)的語句。
2、交流讀書所得。
3、教師隨機板書 : 長 美
4、指導感情朗讀:
。ǘ├蠋煟簭摹伴L廊上每間橫檻上畫著五彩的畫,幾千幅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這句話中你又想到了什 么;作畫的人是誰?你從中體會到了什 么?
老師:那么我們應(yīng)該帶著怎么樣的語氣讀這段呢?(對長廊美景的贊美,和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美。)
老師:誰愿意給大家讀一讀(請學生朗 讀)。
四、自主合作,激趣學習
。ㄒ唬├蠋煟簞偛牛蠋煄е蠹夜餐瑢W習了“長廊”這一部分,我們既找出描寫長廊特點的詞句進行分析,又總結(jié)出長廊的長和美的特點,然后練習有感 情地朗 讀了這部分,同學們表 現(xiàn)都十分積極。
下面我們以小組為單位,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自己喜歡的段落好不好?
。ǘ┏ 示學習方式:
品析問句,朗 讀感悟,導游講解
1、 學生小組學習、討論
2、 匯報交流
3、 在學生匯報交流的基礎(chǔ)上老師相機板書出各個景點的特點,并隨機指導學生的朗讀。
。ㄈ⿲W習過渡句
老師:剛才我們大家共同合作學習了“長廊”,小組合作學習了“佛香閣”、“昆明湖”和“十七孔橋”。感受到了頤和園中這些秀麗的景色,那么課文中作者又是怎么樣把這些不同的景點有機地連接在一起呢?快速地劃一劃連接上下文的句子。
。▽W生朗讀)
老師:我們把這些句子叫做過 渡句,使用過 渡句能使文章更清楚,上下文聯(lián)系緊密。在今后的寫作中我們應(yīng)恰當?shù)剡\用,使文章更生動。
板書:
過 渡句
五、總結(jié)全文,布置練習
老師:我們重點學習了長廊、佛香閣、十七孔橋、昆明湖這幾部分,了解了頤和園的美麗多姿。大家想一想,頤和園是不是就只有這幾處景點?
學生:不是
老師:你是從哪兒知道的?
學生:課文結(jié)尾說的“頤和園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可以體會到頤和園的景點很多,課文只重點介紹了幾處。老師:好,我們今天的練習是:
。薄⒈痴b自己喜歡的段落。
2、選擇課文中一處你喜歡的景點給小伙伴作講解。
《頤和園》教學設(shè)計4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認讀“長廊、橫檻,畫舫”等詞語,并能完成作業(yè)本第一題。
2. 能理清作者游覽路線,知道作者是按游覽順序進行描寫的。
3. 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學會通過抓重點字詞的方法感悟長廊的美麗。
教學重點:通過抓住重點詞句的方法長廊的美,并能有所感悟,受到美的熏陶,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難點:領(lǐng)悟并學習作者按游覽地點變化、抓住特點寫景的方法。
一.課前談話
師:上課之前老師先帶大家去游覽一下幾處名勝風景,請你聯(lián)系一下以前學過的課文,猜一猜這是哪里?出示學過的課文圖片,如西沙群島,長城等表現(xiàn)我國名勝風景的圖片,回顧舊知。
引入課文,師:今天我們再去游覽一個地方,它位于北京的西郊,是清代的皇家園林,叫做“頤和園”。板書課題:頤和園,和學生一起邊說邊寫,提醒學生注意“頤”里面是一個口。(描紅口字)
二.檢查預(yù)習情況
師:下面我們來檢查一下大家的預(yù)習情況。
1.出示課文詞語,你會讀了嗎?指名讀、齊讀。出示圖片理解什么是橫檻
2.快速完成語文作業(yè)本第一題,齊讀
3.師:現(xiàn)在難度升級了哦,看看你能否填正確呢?出示作業(yè)本第5題
師:看來同學們都預(yù)習得很充分,那你是怎么知道作者先去了長廊再去了其他的幾個地方呢?下面就請同學們打開課文,快速地找找你是從哪些句子中知道作者去了這些地方。
三.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梳理作者游覽順序
師:作者先去的地方是長廊,你是怎么知道的呀?(出示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話)師:你是從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話發(fā)現(xiàn)的,真不錯。那么接下去作者去的這些地方你又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師:同學們你們真會學習。出示四句話,師:作
者先去了___,再去了___,接著去了_____,最后去了_____。同學們你們發(fā)現(xiàn)了嗎,這就是作者游覽頤和園的(生說:順序)也就是說,這篇課文作者是按(游覽)順序描寫的,這是本單元我們要掌握的一種寫作方法,請同學們在書上做一下批注。如果剛剛的題目有錯誤的,也請你馬上把它訂正好。
2.整體感知
師:剛剛我們理清了文章脈絡(luò),那么誰來說一說讀了課文,頤和園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用文中的話來概括)師:哦,這是在夸贊頤和園,還有哪句話也在夸贊頤和園呢?(1.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2.頤和園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希望你有機會去細細游賞。)師:同學們你們看,這兩句話一句在課文開頭,一句在課文結(jié)尾,兩句話又都是在夸贊頤和園,我們可以說這是怎樣的`寫法啊?(首尾呼應(yīng))
四.品讀課文,游覽長廊
師:作者說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那么它到底美在哪里呢?下面我們就先跟隨作者去游覽長廊吧。板書長廊
1.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長廊美在哪里,你是從哪里感受到的?
A、預(yù)設(shè)一: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一眼望不到頭。這長廊有七百多米長,分成273間。
請你們再讀讀這句話,圈圈畫畫有關(guān)詞語,你是從哪里感受到了長廊的美呢? ① “綠漆”、“紅漆”,有紅的有綠的,顏色很鮮艷,很分明是吧,那就請你美美地讀讀這句話吧。
、 一眼望不到頭。這說明了什么?(長廊很長)師:是啊,長廊的美首先在于它的長之美。你們有沒有過一眼望不到頭的這種感受?(大海)。當你遠眺大海,一眼望去,也是??能不能用你的朗讀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多叫幾個朗讀)
③ 作者又是怎樣把一眼望不到頭寫具體的?(這條長廊有七百多米長,分成273間)師:你真會學習,能夠聯(lián)系下文去理解。聯(lián)系上下文去理解詞語的意思是很好的一種學習方法,希望同學們能夠經(jīng)常運用這種方法來幫助自己閱讀。請你再圈圈有關(guān)詞語,作者是怎樣把一眼望不到頭寫具體的?
同學們你們發(fā)現(xiàn)了嗎用上了數(shù)字之后就把長廊寫得(跟具體了 ),這就是我
們經(jīng)常在說明文中見到的一種說明方法叫做(列數(shù)字 )。
出示長廊圖片,看,這就是長廊,師:我剛剛聽到了同學們的驚嘆聲,贊嘆聲,那就請你們再帶著驚嘆,帶著贊美的感情再來讀讀這句話吧。
B、預(yù)設(shè)二:你還感受從哪里到了長廊的美呢
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著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
師:讀了這句話,你體會到了什么?()
、兕A(yù)設(shè)1.畫數(shù)量多。
師:請你再讀讀這個句子,圈圈畫畫有關(guān)詞語,你從哪兒體會到了畫多。
每一間 都有 幾千幅畫 師:是啊,畫的數(shù)量真多,你能不能用朗讀表達出來?(多叫幾個讀讀)
②預(yù)設(shè)2.畫內(nèi)容豐富
你從哪兒讀懂了畫的內(nèi)容豐富呢?(畫著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師:是啊,內(nèi)容這么多,而且每一幅畫都是各不相同的。想不想看看橫檻上的畫呢?
③出示圖片,看著這些多姿多彩的畫,你想說些什么呢?當想到古代的能工巧匠們能在小小的橫檻上畫出了幾千幅各不相同的畫,你又想說些什么呢?
、苄【毠P,假如你是頤和園內(nèi)的導游,你會怎么向游客講解長廊上的畫呢? 各位游客: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長廊上的畫吧,大家請看,這一幅幅畫___________,你們看,特別是這幅畫_____________________。(印出來) 小結(jié): 這些彩畫沒有文字說明,但我們卻能從中讀出一段段精彩的歷史故事,每一幅畫都足以見證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工匠們的鮮血與智慧。讓我們帶著這種感受再一起來讀讀這段文字。
預(yù)設(shè)三:
周圍環(huán)境美
“長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花又開了,微風從左邊的昆明湖上吹來,使人神清氣爽!
師:讀了這句話,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長廊兩旁花木很多)你從哪兒體會到的呀? (栽滿,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花又開了)是啊,這句話讓我想起了一首寫花
的歌謠,正月梅花??
師:長廊不僅很長,畫很美,連他周圍的(環(huán)境)也很美。
閉上眼睛,我們來感受一下環(huán)境之美吧。炎炎夏日,你漫步于長廊,忽然一陣微風從昆明湖上吹來,風中還夾雜著一絲絲甜甜的荷花香,用力深呼吸一下,立刻沖去了身上的暑熱,你有什么感受。窟@就是神清氣爽。帶著你的感受來讀讀這句話。
荷花還沒凋零,雪白的梔子花又靜靜地開放了,淡淡的清香在空氣中醞釀,讓我們一起深呼吸一下再來讀讀這句話吧。
五.配樂齊讀第二自然段
同學們我們走在長廊上,向前望去,生讀___________,向上看,生讀___________,環(huán)顧左右,生讀_____________,作者就是從不同的角度把長廊的美寫了出來。 師:當走在長廊上,手撫摸著五彩的柱子,想到我們的祖先沒有先進的工具,卻建造出這么雄偉的建筑,此時你又有怎樣的心情?(驕傲,自豪)那就請你驕傲地讀一讀。配樂齊讀。師:讀了整段話,你發(fā)現(xiàn)了嗎第一句話和其他幾句話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嗎?(總分)你觀察地真仔細。希望同學們也能在自己的作文中多用用這種寫法。好嗎
六.小結(jié):僅僅一段長廊已經(jīng)讓我們感受到了頤和園的美,相信園中的其他景色也一定會讓我們更加流連忘返的。
《頤和園》教學設(shè)計5
【教學目的】
1、認識11個生字,學會其中的7個;正確讀寫“大殿、長廊、綠漆、欄桿、昆明湖、神清氣爽、佛香閣、金碧輝煌、宮殿、朱紅、痕跡、堤岸、雕刻、隱隱約約、玩賞”等詞語。
。病⒊醪嚼首x課文,理清課文順序。
【課時安排】
。舱n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學習生字
。、讀生字并組詞:
殿、廊、柱、栽、筑、閣、朱、堤、雕、獅、態(tài)。
。病⒆⒁獠渴祝
殿、栽、朱。
3、注意字形:
殿、廊、栽、朱。
4、讀詞:
大殿、長廊、綠漆、欄桿、昆明湖、神清氣爽、佛香閣、金碧輝煌、宮殿、朱紅、痕跡、堤岸、雕刻、隱隱約約、玩賞
5、組詞:
郎( ) 堤( ) 欄( ) 昆( )
廊( ) 提( ) 爛( ) 困( )
二、初讀課文
。薄⒃谑熳x詞語的基礎(chǔ)上,讀課文,要求:
正確、流利。
2、課文先后寫了頤和園哪些景點?
。场⑿〗M合作讀讀課文。
三、作業(yè)
1、寫生字詞。
。、查找關(guān)于頤和園的資料。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yǎng)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學習課文寫景狀物的敘述順序以及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同學們,在北京西北郊有一個清代的皇家園林──頤和園。占地約300公頃,其中水面約占四分之三。今天,我們和作者一起瀏覽一下這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
。、指名讀課文,填空:
頤和園是一個( )的古代皇家園林。
。病⒆髡叨既チ四男┑胤?
長廊──萬壽山──佛香閣──昆明湖。
二、分析
。、請你當個小導游帶我們?nèi)ビ斡[頤和園:
、 默讀課文:
你最喜歡頤和園那個景點?讀完有什么感受?
、 喜歡的句子多讀一讀,能背下來就更好了。
、 選擇你最喜歡的方式進行匯報(讀、說、演、畫、貼)。
。、請幾位小導游分別向我們介紹:
、 長廊:
① “這條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
。罚埃岸嗝、273間,寫出了長廊的長和長廊間數(shù)多的特點。
② “每一間的橫楗上都有五彩的畫,畫著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
這說明畫的內(nèi)容豐富、題材廣泛、構(gòu)圖多樣,從中感悟我國古代燦爛的文化、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技藝。
、 觀看錄像,體會古代燦爛的文化、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技藝。
、 把自己喜歡的句子讀一讀。
、 萬壽山:
、 先寫從山腳下抬頭看到的佛香閣和排云殿壯觀的景象:“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間接地感受到佛香閣非常高。
。、記住好詞:
聳立、金碧輝煌的宮殿、閃閃發(fā)光。
。恪⒂懈星樽x一讀。
、 再寫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從山上向下、向前、向東遠眺所看到的美麗的景觀:“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
。、讀后有什么感受?
。狻⑾胂螽敃r的.情景。有條件的可以放錄像。
。恪⒃僮x一讀。
、 體會一種古色古香的美。
、 昆明湖:
、 昆明湖占頤和園的四分之三,水域很是寬闊。在這里可以欣賞垂柳、堤岸、小島、十七孔橋……
、 這么多的獅子,姿態(tài)不一,沒有哪兩只是相同的。
又一次體現(xiàn)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技藝。
、 有條件的可以展示圖片或者錄像。
三、小結(jié)
1、學完這篇課文有什么感受?
自豪,高興,陶醉,喜悅……
2、帶著這種感受,把喜歡的段落讀一讀。
3、指名有感情地讀讀(最好配有古箏伴奏)。
4、再次強調(diào)一下寫作的順序(尤其是表示游覽順序的詞語)。
四、作業(yè)
。、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寫下來。
。病⒂^察熟悉的一個景點,寫一段話。
《頤和園》教學設(shè)計6
教學要求:
1. 讓學生了解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 利用校園網(wǎng)、互聯(lián)網(wǎng)絡(luò)自主查尋收集資料拓寬學生的視野,進一步增強對頤和園的了解。逐步培養(yǎng)學生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shù)幫助學習的能力。
3. 培養(yǎng)學生團結(jié)協(xié)作的精神,訓練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4. 按課文記敘的游覽順序,練習給課文分段。理解課文重點詞句,會用“聳
立”“隱隱約約”造句。
5.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二、四自然段。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陶冶愛美情趣,受到民族自豪感的教育;利用網(wǎng)絡(luò)自主查尋,拓寬學生視野。
教學難點 :
利用網(wǎng)絡(luò)制作一份“電子小報”并能用流暢的語言表述出來。
教學準備:
網(wǎng)絡(luò)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學習生字新詞。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給課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教學過程 :
一、 介紹頤和園的有關(guān)資料。
二、 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
、抛詾^課文。思考:作者抓住頤和園那些景物來描寫的?
⑵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思考:每一自然段描寫的是什么?(段意)
三、 學習生字新詞。理解:聳立 、掩映、 神清氣爽、 隱隱約約、蔥郁等詞的
含義。
四、 給課文分段并概括段意。(可分三段也可分六段)
五、 抄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詳)
教學內(nèi)容:理解課文內(nèi)容。網(wǎng)絡(luò)查尋資料制作一份“電子小報”
教學過程 :
一、 導入 :頤和園是我國首都一處著名的景點那里歷史悠久、景色怡人,是旅
游觀光的好去處。昨天,同學們隨老師走馬觀花初游了頤和園,已經(jīng)領(lǐng)略到了頤和園的美。誰來回憶,昨天的游覽路線?
二、出示游覽圖,復(fù)習課文描寫順序。
。▽W生復(fù)述,教師電腦演示)
提問:初游頤和園,你感覺怎樣?(美)課文一開始是怎樣寫的?(讀課文第一段)作者是怎樣描寫這些美麗的景色?
三、學生自讀課文,摘抄優(yōu)美詞句,體會課文的美。
1. 學生自讀課文勾劃出優(yōu)美詞句,說出美在什么地方。
2. 電腦輸入,感情朗讀。
過渡:經(jīng)過這樣一番描寫,再加上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這讓我們感到頤和園更美了!
四、指導學法,明確學習目的,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性。
1、出示學習方法:
、抛x:找出描寫頤和園的優(yōu)美語句有感情地朗讀。
⑵看:利用校園網(wǎng)、互聯(lián)網(wǎng)查看相關(guān)圖片、錄象、文字資料。
⑶講:自己來作導游把美麗的景色描述出來。
2、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想解決些什么問題呢?
五、 聘請小導游。
1、分組:長廊 萬壽山 昆明湖
2、推選“頤和園小園長”。
3、師:下面請小導游們到頤和園的網(wǎng)站上去收集資料,制作一份電子簡報,
向游客解說。娔X出示制作步驟)(請學生讀)
制作步驟:
、寰W(wǎng)絡(luò)瀏覽查尋相關(guān)資料。
、鎻(fù)制圖片摘抄文本。
、缋檬占降馁Y料制作演示文稿。
。ㄒ螅好恳恍〗M的同學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制作好以后推薦一名同學進行解說)
六、 網(wǎng)絡(luò)瀏覽查尋,收集資料制作電子作品,理解課文內(nèi)容。
。▽W生在頤和園網(wǎng)站上查閱收集相關(guān)資料,通過自主查閱協(xié)作交流共同制作一份“電子簡報”理解課文內(nèi)容。)(重點 難點)
七、 展示匯報,協(xié)作交流,演、講結(jié)合,理解課文內(nèi)容。
。ㄖ攸c:二、四自然段)
過渡:我們現(xiàn)在就跟隨小導游,去“頤和園”領(lǐng)略無限的風光。
。ㄒ唬﹫F長介紹(歷史等背景資料)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長廊)
1. 組長匯報。(邊講邊演示)
2. 對導游的解說進行評價。
3. 組員補充。
4. 游客質(zhì)疑,導游解答。
5. 理解課文內(nèi)容:
、 通過導游的講解,長廊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長)
、 課文中是怎樣來描寫的?請用筆勾出來。怎樣朗讀才能體會到長廊的
長?(學生讀)教師指正:哪些音要重讀?(電腦出示語句品讀)
、 長廊還有哪些美麗的景色?(電腦演示幫助理解)“幾千幅畫沒有哪兩
幅是相同的”我們可以用什么詞語來形容?(千姿百態(tài)、各不相同……)
、 如果此時此刻你就站在長廊的一頭,會看到什么?(向前看……向上
看……向兩旁看……)
、 通過第二自然段的學習,讓我們感受到了長廊很美,為什么作者這樣
描寫就讓我們感到長廊更美了呢?(寫作方法:用詞準確;抓住特點來描寫;按一定的順序來寫:從下→上→兩旁。還寫出了感受。)
、 過渡:在長廊參觀真是美不勝收。我們不僅能看到五彩繽粉的彩畫,
聞到淡淡的花香,還能享受微風的輕拂。
(三)第三自然段。(萬壽山)
、睂в谓庹f。(山上景物)
2對導游的解說進行評價。
3通過導游的解說你知道萬壽山上有哪些著名的景點?你覺得這些怎樣?
怎樣的美?請你用書上的語言回答。
4學生質(zhì)疑。理解“聳立”的含義。(出示佛香閣圖片幫助理解)
5過渡:那琉璃瓦光滑 透亮而且是黃的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fā)光。那
排云殿,一排排宮殿富麗典雅,光彩奪目。真是雄偉壯麗!(結(jié)合圖片演示)
。ㄋ模┑谒淖匀欢巍#ㄔ谌f壽山上鳥瞰)(學生分小組自主學習)
過渡:要是登上萬壽山,在山上俯看整個頤和園的景色那將是怎樣一番情
景呢?
1學生按照:讀—看—講的方法自主學習
。娔X出示學習方法)
⒉質(zhì)疑品讀。(電腦出示優(yōu)美語句進行品讀)
、倨纷x:蔥郁的樹叢……………朱紅的宮墻。
“蔥郁”是什么意思!蔥郁的樹叢讓你感受到了什么?(反復(fù)朗讀)
、谄纷x:昆明湖…………一塊碧玉。
作者抓住了昆明湖的什么特點來寫?用什么方法來描寫的?(靜、綠、比
喻)這樣描寫你覺得怎樣?(美)現(xiàn)在我們就通過朗讀來體會昆明湖 的美吧。ㄖ攸c輕讀:靜、一鏡子、綠、一碧玉)(電腦出示相關(guān)資料)
、燮纷x:此時此刻……滑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
體會“滑”的含義。(結(jié)合視頻理解)
3師:在萬壽上上能觀賞到這么美的景色,真讓我們大飽眼福。我們看看
小導游會怎樣給我們解說呢!
4導游解說。
5 過渡:水平如鏡的昆明湖倒映著翠綠的柳條,湖水顯得更綠了。置身這樣的環(huán)境中讓我們感到如入仙鏡,下面就請昆明湖的小導游們帶我們?nèi)ビ斡[。
。ㄋ模⿲W習第五段
、毙в谓庹f。每位導游只抓一處景物來講解:歷史—17孔橋—和小島……
、仓攸c講解17孔橋:
昆明湖上有著名的景點是什么?它有什么特點呢?學生讀后回答,(洞多.柱子多.獅子多。)(結(jié)合視頻理解)
。ㄎ澹R讀第六自然段。(總結(jié)歸納:物多景美)
八、剛才我們隨著導游在頤和園里細細地游覽了一番。
那你最喜歡哪處景物呢?請你用幾句話寫出你的感受(學生在電腦中完成)
九、 總結(jié):
今天我們在頤和園里作了一次免費旅游。頤和園那絢麗多姿的美景讓人留連忘返,小導游們精彩美妙的解說更讓我們領(lǐng)略到了頤和園的無窮魅力。我們祖國有這樣秀麗的景色瑰麗無比的歷史文化,真讓我們感到驕傲自豪。
第三課時(略)
教學過程 :
一、 完成課后練習。二、朗讀訓練。三、指導背誦。四、聽寫。
附錄:教學構(gòu)想
《頤和園》教學設(shè)計
《頤和園》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第10課,這是一篇寫景的游記。作者按照游覽的順序,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匯、恰當?shù)谋扔鳎佻F(xiàn)了頤和園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的秀麗景色,字里行間流露出喜愛之情,是一篇培養(yǎng)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好文章。也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課文重點段落是二、四自然段,學生不易把握的是介紹的景物較多,比較分散。為了讓學生對課文有較深刻全面的理解教學中我注意從以下方面進行教學。
一、 朗讀入手,整體感知,體會文美。
本節(jié)課是第二課時,學生在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通過有感情地自讀課文,摘抄課文中描寫頤和園的優(yōu)美詞句,來體會頤和園的美麗。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愛美情趣。為課文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chǔ)。
二、 創(chuàng)設(shè)情境,通過網(wǎng)絡(luò)瀏覽查閱,制作電子作品,調(diào)動學生全
員參與,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這一節(jié)課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術(shù)的工具性,運用多媒體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活動創(chuàng)設(shè)一種接近真實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在接近實際的仿真情境中學習,完成對問題的理解對知識的運用。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國際互聯(lián)網(wǎng),搜索查尋頤和園的相關(guān)資料,利用Internet中的豐富的教學資源,給學生提供大量的教學信息,擴大學生知識面。學生通過在頤和園的網(wǎng)站上查閱、收集頤和園各景點的相關(guān)資料,制作電子簡報來理解課文內(nèi)容。制作前,教師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把學生分成長廊、萬壽山、昆明湖三大小組。教師教給學生制作簡報的方法。各小組根據(jù)不同的分工查閱相關(guān)景點的資料;顒又,各小組的同學根據(jù)自己的任務(wù)自主查閱,在網(wǎng)站上復(fù)制有典型意義的圖片,摘抄描寫優(yōu)美的文字,通過小組內(nèi)的協(xié)作交流,把收集到的資料整合在一起,共同制作一份電子簡報。這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也培養(yǎng)了學生團結(jié)協(xié)作的精神。電子簡報制作好后,通過小組內(nèi)的解說,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這樣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情景中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
三、 加強自主、協(xié)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課文第四自然段是重點段落。學習這一段時我讓學生按照讀、看、講的學習方法分組進行自主、協(xié)作學習。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文章的美。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學生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校園網(wǎng)查看相關(guān)資料,增加表象積累,這樣學生對頤和園就有了真切的感性認識,更利于對課文的理解;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說話訓練,學生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同時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培養(yǎng)。
通過分小組自主、協(xié)作學習,學生在和諧民主的氛圍中,討論交流,自由發(fā)揮,自由想象,多種不同觀點的碰撞與交流,更充分地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總之這一節(jié)課學生在多媒體網(wǎng)絡(luò)環(huán)境中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shù)學得輕松而愉快,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頤和園》教學設(shè)計7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長廊、柱子、神清氣爽、建筑、佛香閣、金碧輝煌、宮殿、蔥郁、掩映、朱紅、隱隱約約、堤岸、雕刻、獅子、姿態(tài)不一”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課文優(yōu)美的語言,激發(fā)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chǎn)”的興趣。
4、學習按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教學重點:
1、讓學生感受頤和園的美麗景色,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2、學習本課按照游覽的順序記敘,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學習按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課前準備:
1、頤和園風光圖或錄象片。
2、學生課前查閱有關(guān)頤和園的資料。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師激情引入,導入新課:
她,構(gòu)思巧妙,建筑精致,全國各地有名的`園林都能在此看到影子,有“皇家園林博物館”之稱;她,被譽為“世界幾大文明的有力象征”,是中國的“世界遺產(chǎn)”之一,園內(nèi)的長廊還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記錄”之中。她,就是北京的頤和園。今天,我們一起來細細游賞這個美麗的大公園。
板書課題,讀課題,認讀“頤”字。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先請你們自己跟隨課文去游覽頤和園。(老師要求同學們帶著問題去觀賞美景,既游覽了美景,又自己解決了問題。)
1、請生自己提出自學的要求,師歸納總結(jié):
。1)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標出生字在文中的位置,理解詞語意思并想辦法記住生字。
。3)在文中標出作者描寫了頤和園的哪些景色。
。4)有不理解的地方畫出來,多讀幾遍課文,聯(lián)系上下文,爭取通過自己的努力將它弄懂。
2、指名朗讀課文,檢查自學情況。
3、指名小組合作學習。
。1)議議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介紹頤和園的?
。2)認真讀每個自然段,想想作者抓住了每個景點的什么特點來向大家介紹?
。3)議議自學中不理解的地方。
4、小組匯報學習情況。
師:說說作者按什么順序介紹頤和園的?(生說,師板書:長廊--萬壽山腳下--佛香閣前--昆明湖)你怎么知道的?
師小結(jié):文中四個自然段的第一句話都寫出要游覽的地方,因此這篇課文是按照作者的游覽順序來介紹頤和園的。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
1、游覽了頤和園,你覺得頤和園給你留下的總的印象是怎樣的?(板書:大、美)
課文哪一部分很明確地為我們指出來?(引導學生找出第一、六自然段)
2、這是什么寫法?(首尾照應(yīng))
3、指導朗讀?吹竭@么大和美的頤和園,你的心情怎樣?(生說:驚喜、喜愛)我們就帶著這種心情來朗讀這兩段吧!
四、總結(jié)。
同學們真不錯,游覽也挺仔細的,我們感受到了頤和園的大、美,也從中體會到了作者心中的喜愛。那你喜歡頤和園那一處景色的景色呢?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
五、作業(yè)。
鞏固要認的字,練習要寫的字。
《頤和園》教學設(shè)計8
教學目標:
1、自學本課生字、新詞,積累詞語。
2、了解按總述、分述、總結(jié)的順序連段成篇的方法。
3、了解頤和園的景物特點及其地位,產(chǎn)生熱愛首都之情。
教學重點:
了解全文主要內(nèi)容
教學難點:
了解按總述、分述、總結(jié)的順序連段成篇的方法。
教學設(shè)計思想:
這篇課文是按照總分總的方式連段成篇的,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理解2—6自然段,分別介紹了幾處景點,引導學生自己去找,找出各景物的特點,可以讓學生選擇一兩處景物,當一名導游,把自己了解的內(nèi)容介紹給大家,在介紹當中積累詞語。
教學媒體:
課件
課時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自學本課生字、新詞,積累詞語。
2、了解頤和園的景物特點及其地位,產(chǎn)生熱愛首都之情。
教學重點:
了解全文主要內(nèi)容
教學難點:
了解按總述、分述、總結(jié)的順序連段成篇的方法。
教學過程:
媒體使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設(shè)計意圖
復(fù)備課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都去過頤和園吧?說說那個景點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導語:在我國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個世界著名的皇家園林。它就是頤和園,(板書課題)那里有著名的長廊、佛香閣、昆明湖、十七孔橋等人文景觀。今天就讓我們尋著作者的足跡,一同來飽覽頤和園的美景。
二、檢查:全班交流:
。1)生字:
頤:頤和園休養(yǎng),保養(yǎng)。
爐:鼎爐取暖、做飯或冶煉用的設(shè)備。
燭:燭光蠟燭,用線繩包上蠟油,點著取亮的東西。
封:封建古代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給予親屬、臣屬。
豁:豁然開朗開通,敞亮。
巒:重巒疊翠連著的山。
佛:佛香閣梵語“佛陀”的簡稱……
典:古典引:標準,法則。
綜:綜觀總合。
宏:宏偉廣大。
罕:罕見稀少。
(2)區(qū)別多音字,形近字。
A、注音:處理()頤和園()繚繞()俯瞰()
綜觀()諧趣園()搖曳()蒙上()
B、讀詞語,結(jié)合課文想一想它們的意思。選擇自己喜歡的記下來。
變化無窮 千姿百態(tài) 數(shù)不勝數(shù) 山泉綠竹
栩栩如生 美不勝收 豁然開朗 小橋流水
碧波蕩漾 柳暗花明 重巒疊翠 湖光山色
C、解決詞義:
豁然開朗:形容由狹窄昏暗一變而為開闊光亮。
重巒疊翠:形容翠綠色的山峰一層又一層,重重疊疊的樣子。
柳暗花明:柳樹成蔭,繁華似錦的景象。
栩栩如生:形容生動活潑的樣子就像真的活得一樣。查字典,
神清氣爽:形容人頭腦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輝煌:形容建筑物異常華麗,光彩奪目。
姿態(tài)不一:樣子各不相同。
3、再讀課文,了解課文寫了什么。
4、默讀課文,邊讀邊思:
課文比較詳盡的介紹了頤和園的那些景物?
5、檢查朗讀
四、默讀思考:課文是怎樣連段成篇的?
1、自讀自思,明確作者的敘述順序。(總述—分述—總結(jié))
學生默讀思考后交流
首段:介紹頤和園的規(guī)模與地位。列舉了一些數(shù)字來說明它的規(guī)模之大。
尾段:總結(jié)全文,指出頤和園的特點和地位:“幾十一座美麗的大公園,又是一座宏偉的博物館”,“它在我國園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世界園林史上也是罕見的'”。
(開頭和結(jié)尾這兩段是總的概括介紹,中間一段比較詳細的介紹了頤和園內(nèi)一些著名景物。全文按總述、分述、再總述的順序連段成篇。)
2、了解自然段意思,理清全文脈絡(luò)結(jié)構(gòu)。
(一)用自己的話說說各自然段介紹了哪里?
(二)看看全文可以分為哪幾部分?各部分主要寫什么?
3、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如何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1):介紹頤和園的規(guī)模與地位。
第二段(2—7):介紹頤和園中幾個有代表性的建筑物。
第3段(8):總結(jié)全文,指出頤和園的特點和地位。
五、教師總結(jié)
自由交流
觀看圖片
讀課文,圈畫生字和新詞,標出自己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
讀詞語
默讀思考
讀課文分段
激趣導入
出示圖片認識頤和園。從直觀入手,對頤和園的美景先有一個感性的認
明確作者的敘述順序
總結(jié)全文
板書設(shè)計:
6、頤和園
規(guī)模大 景物 大公園
保存好 博物館
。ǹ偸觯 (分述) (總結(jié))
作業(yè):朗讀課文,繼續(xù)積累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深入閱讀課文,了解景物特點,產(chǎn)生熱愛首都之情。
教學目標:
1、深入閱讀課文,了解頤和園景物特點及其地位,產(chǎn)生熱愛首都之情。
2、體會按總分總順序連段成篇的方法,頓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
3、背誦第7自然段。
教學重點:
了解頤和園景物特點及其地位,體會連段成篇的方法。
教學難點:
了解頤和園景物特點及其地位,產(chǎn)生熱愛首都之情。
教學媒體:
資料及圖片
教學過程:
媒體使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設(shè)計意圖
復(fù)備課
一、整體回顧課文。
1、導入:在我國的首都北京西郊,世界著名的皇家園林——頤和園內(nèi)有著名的長廊、佛香閣、昆明湖、十七孔橋橋等人文景觀。
2、出示畫面及第1自然段,齊讀后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
。ㄒ(guī)模大、保存最完好)
過渡:今天,就讓我們尋著作者的游覽足跡,一同來游覽一下這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
二、深入閱讀,體會景物特點
1、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比較詳細地介紹了頤和園的哪些景物?
2、讀后交流:(引導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圈畫在書上)
(1)詳細介紹的景物有:仁壽殿、佛香閣、大戲樓、長廊、
十七孔橋
。2)簡略介紹的景物有:諧趣園、買賣街、廓如亭、知春亭
3、自由選擇,交流每處景點的特點。
過渡:剛才我們只是走馬觀花,現(xiàn)在我們來細細欣賞。你們想欣賞哪處景點就讀哪處。學生自由讀,師巡視。
過渡:我聽了聽,發(fā)現(xiàn)讀每一個景點的同學都有,可見頤和園的每一處景點都非常吸引人。誰先說?
(一)長廊:這座游廊久負盛名,因其長——二百七十三間,被稱為長廊;因其畫多——被稱為畫廊。這些畫給游人增添了樂趣。
出示學法1、細讀:找景物抓特點
1、提問:你覺得長廊怎樣或你體會到長廊有什么特點?指名讀句子,(長、間數(shù)多、沒有相同畫)
出示學法2、精讀:研景物特點探究美
2、我們再來讀一讀,探究作者是怎樣寫出這些特點的,把你認為寫得好的句子反復(fù)讀。
指名說,抓住728米、273間、沒有相同說
出示學法3:品讀:想景物畫面欣賞美
3、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句“……沒有哪兩幅畫是相同的!钡染渥,發(fā)揮想象,眼前出現(xiàn)了哪些畫面?指名讀,說想象出的美景
過渡:同學們讀得很好。游覽了長廊,我們再去萬壽山看看。剛才,我們在欣賞頤和園長廊美景的同時,也學習了一種新的理解課文的學習方法:三步讀法。下面我們就來試著運用這個學法,自學其他部分。
(二)仁壽殿:先介紹殿內(nèi)的設(shè)施,突出了皇家氣派。再寫殿后的近景和遠景,突出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造園特點。
。ㄈ┓鹣汩w:運用了一組數(shù)據(jù)說明了佛香閣的高、大、雄偉。站在佛香閣上俯瞰昆明湖,這是順理成章的事。
。ㄋ模┐髴驑牵捍髴驑堑母窬帧⒔Y(jié)構(gòu)和用途,表明這座大戲樓“在當時的舞臺建筑上是十分先進的”。
。ㄎ澹┦呖讟颍河伞懊妗睂懙健包c”,接著介紹橋的長度,形狀以及“十七孔”的道理。
。┑7自然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共介紹了哪幾處景點。
諧趣園:山泉綠竹,小橋流水,再現(xiàn)了江南園林的特色。
買賣街:臨水而建,店鋪林立,使人仿佛置身于江南的水上城市。
廓如亭:我國亭類建設(shè)中最大的一座。
知春亭:在這里可以縱觀頤和園的全景。
三、引讀最后一段,激發(fā)愛國情感
過渡:頤和園的美景數(shù)也數(shù)不清,就是看上幾天也看不完看不厭,有道是(齊讀最后一段)
1、頤和園為什么這么美或你想說什么?(談感受)
2、想不想更多地了解頤和園呢?(出示網(wǎng)址:)
四、課外延伸,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2008年我國將要舉行世界奧運會,想要把頤和園建造地更加美麗。如果你是頤和園的設(shè)計者和建設(shè)者,你會怎樣做?假如你是畫家你會在橫檻上畫些什么?假如你是園藝師,你會在長廊兩旁栽種什么?使它的四季都有誘人的景色。(想一想再說)
齊讀課題
默讀課文
思考
讀后交流
自由選擇,交流每處景點的特點
指名讀、說
讀最后一段
說一說
整體回顧課文
深入閱讀,體會景物特點
體會寫法
激發(fā)愛國情感
板書設(shè)計:
頤和園
一、規(guī)模大 保存好
二、詳寫:仁壽殿、佛香閣、大戲樓、
長廊、十七孔橋 (分述)
略寫:諧趣園、買賣街、廓如亭、知春亭
三、大公園博物館(總結(jié))
作業(yè)
1、熟讀課文
2、背誦第7自然段,并默寫。
3、選擇一處景點進行觀察。
第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
檢查背誦,總結(jié)景物特點,完成作業(yè)。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背誦第7自然段。
2、總結(jié)連段成篇的方法,體會頓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
3、學習寫法寫一處景點。
教學重點:
總結(jié)連段成篇的方法,體會頓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
教學難點:
體會頓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
教具學具:
投影片
教學過程:
媒體使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設(shè)計意圖
復(fù)備課
一、整體感知,把握課文內(nèi)容。
(一)整體默讀思考:
1、課文屬什么體裁的文章?
2、課文比較詳細地介紹了頤和園的哪些景物?
二、整體讀文感悟?qū)懽鞣椒?/p>
。ㄒ唬┱J真默讀每一個自然段,思考:這段寫了哪里?景物有什
么特點?
。ǘ┳杂蛇x擇最喜歡的一處景點,結(jié)合課外資料,變文中語句為自己的語言向大家介紹。1、突出景物的特點。2、語言簡明。
三、讀句子,體會頓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
投影出示:
。1)在長廊里辨認畫上的人物、故事,是很多游人的樂趣。
。2)長廊共有273間,每間廊里的枋架上都繪著彩畫,總共8000多幅。畫中的山水、人物、花鳥,千姿百態(tài)、變化無窮,所以長廊又有“畫廊”之稱。
自讀體會,集體交流
提示:要根據(jù)文章表達的需要及語感,靈活使用這兩種標點符號。
四、學習并背誦第7自然段。
。ㄒ唬┳杂赡x,思考:這段是圍繞著哪一句話寫的?介紹了哪些景點?各有什么特點?
。ǘ┓诺饺闹畜w會與其他景點的描寫有什么不同?
。ㄈ⿴熞x,生接讀,引導背誦,體會特點。
。ㄋ模┆毩⒈痴b。
五、默讀課文,體會文章的寫作方法。思考:與《記金華的雙龍洞》比較相同和不同之處。
1.按照一定的順序?qū)。(游覽順序、觀察順序、方位變化順序、季節(jié)變化順序。)
2.運用好過渡句,交待清游覽順序。
3.抓住景物特點分層次寫具體。
4.選擇有代表性的景物來寫。
六、試寫一處熟悉的景物
過渡:游覽了北京的景色我們再來看一看我們可愛的校園,怎么樣?
1、說游覽順序
2、說景物特點
整體默讀思考
讀句子
自由默讀,思考
整體感知,把握課文內(nèi)容
體會頓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
體會文章的寫作方法
板書設(shè)計:
頤和園
逗號頓號
游覽順序觀察順序、
方位變化順序季節(jié)變化順序
作業(yè):
1、積累詞語,選擇喜歡的詞語抄在好詞好句本上。
2、按一定的順序,用一兩段話寫熟悉的一處景物。
《頤和園》教學設(shè)計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yǎng)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能按照課文所記敘的游覽順序,練習給課文分段。
3、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理解詞句,會用“聳立”和“隱隱約約”2個詞語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2、4自然段。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按照游覽順序給課文分段。教學難點借助課文,陶冶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設(shè)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ㄒ唬┏踝x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二)學會本課14個生字和12個新詞。
(三)練習按作者的游覽順序給課文分段。
二、教學重、難點
。ㄒ唬⿲W會本課14個生字和12個新詞。
。ǘ┚毩曈貌煌姆椒ńo課文分段。
三、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導語:在我國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個世界著名的皇家園林。它就是頤和園,(教師板書課題)那里有著名的長廊、佛香閣、昆明湖、十七孔橋等人文景觀。今天就讓我們尋著作者的足跡,一同來飽覽頤和園的美景。
(二)出示幻燈片,認識頤和園的幾個著名景觀,從直觀入手,對頤和園的美景先有一個感性的認識。(有條件的可以給學生播放有關(guān)頤和園的風景教學錄相片;虺鍪疽唤M有關(guān)頤和園名勝風光圖片。)
。ㄈ⿲W生輕聲讀課文,用筆標出課文有幾個自然段;劃出本課的生字和新詞。
。ㄋ模⿲W習生字新詞。
1、學習生字:
識字教學的要求是讀準字音、記清字形、了解字義。會給生字組詞。
。1)利用漢語拼音,讀準字音。
用聲韻兩拼法和三拼連續(xù)法讀準字音。重點指導“栽、爽、蔥、朱、賞”的讀音。
。2)用多種方法記憶字形。
、儆貌鸷戏ㄓ洝暗、昆、爽、蔥、郁、堤、雕”的字形。例如“殿”字。我們把它拆成三個部分,左上角是尸體的“尸”;左下角是個“共”字;右邊是沒有的“沒”的右半邊“殳”;再把這三個部分正確地組合在一起就是“殿”字。
、诶眯温曌謽(gòu)字規(guī)律記憶“閣、煌、廊、蔥”的字形!伴w”屬于外形內(nèi)聲類,“門”形旁表意;“各”聲旁表音!盎汀睂儆谧笮斡衣曨,左邊“火”形旁表意,右邊“皇”表聲。“蔥”屬于聲占一部類,“匆”表聲只占中間一部分。“廊”屬于外形內(nèi)聲類。
講解:聲旁和形旁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有的形旁能大致表示出屬于哪一類的;有的就不能明確地表示出來。有的聲旁能表音,有的就不能準確地表示讀音。如:“恍、晃”兩個字就不能念成(gu1ng)。因此,學生在遇到形聲字時不要“念半邊”,要正確運用形聲字的構(gòu)字規(guī)律識字。
③用比較法(根據(jù)生字字形上的特點,找出一些與生字字形相近的字,形近字之間區(qū)別對比找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從而記住生字的字形)記憶“栽、雕、賞”的字形。栽——裁——載;賞——黨——堂;雕——準——誰——淮。
、苡脭(shù)筆畫的方法記憶:“漆、朱”的字形。
⑤突出強調(diào)“殿、廊、蔥、爽、漆”的字形!暗睢弊值淖笙陆鞘莻“共”字;“廊”字“廣”的里面是“郎”字,右邊是“阝”不要寫成“卩”;“蔥”字中間部分是“匆”字不要少寫一點寫成“勿”;“爽”字的寫法,筆順應(yīng)是“”要把字寫美觀;“漆”的右下角是“”不要寫成“氽”。
記憶字形時,不一定就是一個生字就用一種方法,有時可以幾種方法并用。比如“雕”字,我們可以用形近字區(qū)別對比的比較法來記字形;也可以用拆合法來記,把“雕”字拆成左右兩部分左邊是“周”,右邊是“隹”(zhu9)。學生要能夠根據(jù)漢字特點靈活選擇記憶字形的方法。
。3)借助字典理解字義、詞義;查字典也可以幫助學生識字。教師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查字典使用工具書的這種能力。學生具備了這種能力將終生受益。
2、解釋下列詞語:
神清氣爽:形容人頭腦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輝煌:形容建筑物異常華麗,光彩奪目。
姿態(tài)不一:樣子各不相同。
琉璃瓦:內(nèi)層有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燒制成的瓦。形狀像半邊粗竹筒,外部多是綠色或金黃色,鮮艷、發(fā)光,多用來鋪宮殿或廟宇的屋頂。
橫檻:本課指橫嵌的長方形欄板。
宮殿:帝王居住的高大華麗的房屋。
遠眺:往遠處看。
畫舫:裝飾華美、專供游人乘坐的船。
蔥郁:青翠茂密。
介紹幾種常用的解詞方法:
1)、直觀、演示法。表示事物名稱的名詞,而又是學生沒有掌握的,可以用實物、標本、圖片、幻燈等,讓學生直接看到詞所表示的具體事物形象,以獲得清晰的印象。例如“琉璃瓦、橫檻、畫舫”這三個詞語,教師就可以出示幻燈或圖片指給學生看,會收到較好的效果!斑h眺”一詞,教師可以讓學生實際去做,以理解詞義。
2)、形象描繪法。有些形容詞的詞義可以用語言描繪形容詞所表示的情境,啟發(fā)學生想象,以達到理解。例如:“金碧輝煌”、“蔥郁”這兩個詞語就可以用形象描繪法來解釋。
3)、講解詞素法。有些詞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詞素組成的,講清學生不理解的詞素,把各個詞素的意思合在一起加工整理一下,學生就能理解詞語的意思了。例如:“姿態(tài)不一”、“神清氣爽”就可以用這種方法。
4)、舉例說明法。
5)、和同義詞、反義詞比較法。
6)、結(jié)合上下文理解詞義。
7)、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理解詞義。
以上是常用的幾種方法,講解一個詞時,不一定就用一種方法,有時幾種方法并用,會更便于學生準確地掌握詞義。
3、讀讀寫寫下列詞語。
宮殿 堤岸 掩映 雕刻 長廊 蔥郁 楊柳 聳立 金碧輝煌 神清氣爽 細細游賞 隱隱約約
4、聽寫詞語,當堂檢查識字效果。
宮殿 堤岸 雕刻 長廊 蔥郁 金碧輝煌 神清氣爽 細細游賞
(五)齊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讓學生質(zhì)疑問難,在教學過程中要解決學生中的疑難問題,做到“講其所當講”。
(六)用不同的方法給課文分段。
1、用自然段歸并法給課文分段。
(1)默讀課文,思考:每個自然段主要講的是什么?位置相鄰的自然段哪些聯(lián)系比較緊密?(第3、4兩個自然段的聯(lián)系就很緊密。第3自然段寫的是作者站在萬壽山腳下,抬頭仰望看到的景色;第4自然段寫的是作者站在萬壽山上看到的景色。我們可以把第3、第4自然段合并為一段。這種分段方法叫自然段歸并法。)
。2)利用自然段歸并法給課文分段,學生討論后,教師歸納訂正,其分段結(jié)果是:一(第1自然段);二(第2自然段);三(第3、4自然段);四(第5自然段);五(第6自然段)。
2、按照作者的游覽順序給課文分段:
(1)默讀課文,看作者寫了頤和園哪些地方的景色?(長廊、萬壽山佛香閣、昆明湖十七孔橋。)
。2)看書上的插圖或出示風光圖片從感性上領(lǐng)略頤和園幾處景觀的美景。
。3)從課文中找出能夠體現(xiàn)作者游覽順序的句子。體會它們在課文中的作用。
①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
、谧咄觊L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
、鄣巧先f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軓娜f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
讀句子,體會這些句子在課文中的作用:這些句子都是過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這些句子清楚地交代了作者的游覽順序;(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橋。)這些句子可以幫助我們給課文分段。游記這類文章的特點是“移步換景”,一般是一處景觀為一段。
。4)劃分段落,標出起止。分段結(jié)果:同上。
3、兩種分段方法進行比較:
自然段歸并法適用于任何一篇課文,應(yīng)用范圍廣,在理解了各個自然段的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才能運用自然段歸并法比較費時費力;按空間不同位置分段,適用于游記、參觀訪問記、寫活動的文章,應(yīng)用范圍較窄,但具有方便、快捷的優(yōu)點。
(七)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如何給課文分段。
1、分段的方法步驟:
。1)通讀全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確定分段依據(jù)。
。2)細讀每個自然段,弄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看課文有沒有可幫助我們給課文分段的標志。
。3)精讀全文,按照分段的依據(jù),正確標出段落的起止。
2、分段的依據(jù):
(1)按時間順序分段。
(2)按事情發(fā)展順序分段。
。3)按空間不同位置分段。
。4)按不同內(nèi)容分段。
。5)按組織材料的邏輯關(guān)系分段。
①總分式(包括總—分段式;總—分—總段式;分—總段式)
、陧槼卸问
、鄄⒘卸问
、芤蚬问
⑤轉(zhuǎn)折段式
、捱f進段式
⑦點面段式(先概括后具體的段式)
3、分段的標志:
。1)以時間詞語為分段標志。
(2)以地點詞語為分段標志。
(3)以總起、總結(jié)的句段為分段標志。
。4)以過渡句、段為分段標志。
教師要依據(jù)課文特點適時地教給學生的分段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分段能力,不要急于求成。學生要善于抓住課文的特點,找準分段的依據(jù)和標志快速準確地給課文分段,在練習中不斷積累經(jīng)驗,提高分段能力。
。ò耍┳鳂I(yè)。
1、抄寫生字新詞。
2、組詞。
堤( )閣( )漆( )昆( )殿( )爽( )
提( )各( )膝( )混( )臀( )大( )
栽( )堂( )廊( )
裁( )黨( )郎( )
載( )賞( )朗( )
3、練習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2、4自然段。
4、思考課后思考·練習中的1、2、3題。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ㄒ唬﹫D文對照,學習課文一至三段和第五段,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頤和園里長廊、萬壽山佛香閣這幾處景觀的景色特點;陶冶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ǘ⿻獯鹫n后思考·練習中的第1、2、3題中的有關(guān)問題。
。ㄈ┠苡懈星榈乩首x課文,試背課文第2、4兩個自然段。
二、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點來寫具體的。
三、教學難點
憑借課文內(nèi)容,陶冶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四、教學過程
。ㄒ唬R讀課文,講讀第1、6自然段。
1、齊讀課文。
2、提問:
。1)頤和園給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課文開頭就點明了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頤和園景色優(yōu)美;頤和園很大,占地范圍廣。)
。2)作者有什么希望?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
。ㄗ髡呦M覀冇袡C會去北京能親自到頤和園去細細游賞。因為頤和園到處都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所以作者希望我們有機會去北京能夠到頤和園去游覽那里的美景。)
你們想去頤和園嗎?(想。)那好,就讓我們按照作者的游覽順序來游覽一下頤和園的美景吧!
。ǘ┟鞔_作者的游覽順序。
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橋。
(三)講讀,學習課文第二段。
1、指名朗讀,思考討論,教師歸納明確:
。1)作者是怎樣來到長廊的?(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說明長廊的位置:離大門不遠。)
。2)長廊的特點是什么?(長,“一眼望不到頭”。)作者是用什么方法來說明的?(作者是用具體準確的數(shù)字來說明長廊的長的!斑@條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保
。3)作者是怎樣把長廊這處景觀寫具體的?(分層次寫具體。重點段分層,這是把文章寫具體的常用方法。)
2、按照提示給第二段分層。
(1)分層的提示是:
從整體上和外部介紹長廊;從內(nèi)部介紹長廊;講長廊兩旁風景宜人。
。2)分層的結(jié)果:
第一層是第1、2句;第二層是第3句;第三層是第4、5句。
3、逐層學習:(重點學習第二層)
。1)學習第一層:從整體和外部介紹長廊。長廊的外部:綠的柱子,紅漆的欄桿。
。2)學習第二層:長廊內(nèi)部: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且內(nèi)容各不相同。讀句子;提問:畫的內(nèi)容包括“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這說明了什么?
。ㄕf明畫的內(nèi)容豐富,題材廣泛。體現(xiàn)了我國古代文化園林藝術(shù)的燦爛和勞動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3)學習第三層:長廊兩旁:風景宜人!伴L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又開了!边@句說明了什么?(說明長廊兩旁的花木品種多、數(shù)量多;“開”和“謝”是一對反義詞,形象地說明了長廊兩旁鮮花常開的景色特點。)“使人神清氣爽”的:“微風從左邊的昆明湖上吹來。這句話間接地說明了長廊是昆明湖邊的一處美景。長廊在昆明湖的右邊。
一進頤和園的大門,長廊就把它那富有特點的美,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了。
4、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怎樣朗讀這段才能把長廊的美讀出來呢?
。1)教師在語氣、語句輕重音、停頓等方面指導學生朗讀。
。2)教師范讀,學生模仿。
。3)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4)指名朗讀或齊讀。
注意:學生讀的形式要豐富一些;不要讓學生產(chǎn)生枯燥乏味感。俗話說“熟讀成誦”,在熟讀的基礎(chǔ)上練習背誦此段。
5、完成課后思考·練習第1題中的第(1)小題。說出頤和園的長廊是什么樣的.?
。1)明確要求:先說出長廊的整體特點“長”;再分層說出長廊的外部、內(nèi)部和兩旁各是什么樣的,并以長廊的內(nèi)部為主。
。2)學生練習。
。3)指名回答。
。ㄋ模┲v讀,學習第三段。
指名兩名同學分別朗讀課文第3、4兩個自然段。思考、回答問題。
1、作者游完長廊,站在萬壽山腳下,抬頭一看都看到了哪些景觀?它們各是怎樣的?
佛香閣:八角形寶塔,建在半山腰,三層頂上所鋪的黃色琉璃瓦閃閃發(fā)光。
排云殿:一排排、金碧輝煌。
教師提問的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更好地讀書。讓學生從書中去尋找答案,組織好語言,提高口語表達能力。讓學生多讀、多說,以便形成能力。
2、作者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不同的三個方向望,分別看到了什么?
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蔥郁的樹叢;黃色、綠的琉璃瓦屋頂;朱紅的宮墻,組成了一幅古色古香的風景畫。
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
向東遠眺:隱隱約約可以望見幾座古老的城樓和城里的白塔。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第三段,試背第4自然段。
。ㄎ澹┩瓿烧n后思考·練習第1題中的第(2)小題:登上萬壽山,呈現(xiàn)在作者眼前的是怎樣的景色?
1、提示說明:作者的觀察點是固定的,在萬壽山上,地點沒有發(fā)生變化,但是作者的觀察視角(方向)發(fā)生了變化,看到的景物、景色也就不同了。這與整篇課文“移步換景”的特點是有所不同的。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善于發(fā)現(xiàn)這些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的部分。讓學生在異中求同、同中求異,通過對比,在這種比較中更好地來學習,提高學習能力。
這個自然段(第4自然段)是按照方向變化的順序來寫的,學生可以按照書上的方向順序來說,也可以變化一下方向順序來說。
2、學生練習。
3、指名回答。
。┩瓿烧n后思考·練習第3題中的第(2)小題。
1、出示這段話,說句子。
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
2、說說這段話是抓住什么來描寫景物的?
3、學生思考、回答,教師訂正,歸納總結(jié):
這段話是抓住了昆明湖“平靜”的特點來描寫的。描寫得很具體、形象!袄ッ骱豳鄣孟褚幻骁R子”,這個比喻句寫出了昆明湖水面平靜、水波不興的特點!熬G得像一塊碧玉”寫出了湖水晶瑩透亮如碧玉一般的特點。湖水非常綠,也說明昆明湖湖水的水質(zhì)好。”“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說明湖面非常平靜!盎弊峙c上面的“鏡子”一詞相得益彰。這是以動的畫面反襯出昆明湖的靜。這段文字的形象性很強,閉上眼睛,想一想,在頭腦中就能浮現(xiàn)出昆明湖平靜的美,給人以一種安逸、舒適的感覺。
4、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要邊讀邊想象,想象出昆明湖平靜的美來。
(七)學生對課文第二、三段這部分內(nèi)容還有沒有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師生共同研究解答。
(八)作業(yè)。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2、4自然段。
2、思考課后思考·練習中還沒有講的問題。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圖文對照,學習課文第四段,了解頤和園里昆明湖及十七孔橋的景物特點。陶冶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ǘ⿻獯鹫n后思考·練習中第1、3題中的有關(guān)問題。
。ㄈ┲笇в谩奥柫ⅰ焙汀半[隱約約”兩個詞語造句。
。ㄈz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2、4自然段。
二、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點來寫具體的。
三、教學難點
憑借課文內(nèi)容,陶冶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四、教學過程
。ㄒ唬R讀全文。昨天我們領(lǐng)略了頤和園里長廊、萬壽山佛香閣的美景,今天,我們再來欣賞一下昆明湖和十七孔橋的美景。
。ǘ⿲W習課文第四段。
1、指名朗讀第四段。思考,回答問題:
(1)作者從萬壽山下來,在昆明湖畔都看到了哪些景物?(長長的堤岸;幾座樣式不同的石橋;倒垂的楊柳;湖心小島,十七孔橋。)
。2)十七孔橋是怎樣的?(十七孔橋有十七個橋洞,橋欄桿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著小獅子。并且這么多獅子姿態(tài)不一,各不相同。)
。3)石柱上雕刻著眾多的獅子且姿態(tài)不一,這說明了什么?(獅子“姿態(tài)不一”的特點,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2、教師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1)教師范讀。教師在范讀時,要通過表情語氣的變化,感情的處理來加以體現(xiàn)。
。2)學生模仿練習。
。3)指名朗讀、齊讀。
3、完成課后思考·練習第3題中的第(3)小題。
。1)出示句子,讀句子。
這座石橋有十七個橋洞,叫十七孔橋;橋欄桿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著小獅子。
。2)說說這個句子是抓住什么來描寫景物的?(這段話抓住了景物“多”的特點來寫具體的。首先是十七孔橋的橋洞多有17個;其次是橋欄桿上的石柱多有上百根;第三是柱子上雕刻的小石獅子多。)
。ㄈ┲笇в谩奥柫、隱隱約約”兩個詞語造句。
1、找出詞語在課文中的位置,讀其所在的句子,明確課文是怎樣運用的。
2、弄懂詞義:
聳立:高高地直立。
隱隱約約:看起來或聽起來不很清楚;感覺不很明顯。
3、明確詞語的使用范圍。思考:詞語經(jīng)常在哪些方面?在什么情況下使用?可以和什么詞語搭配合理使用?
4、學生能按指定的句式練習。(或者不給出固定的句式。)
例:________聳立在________。________隱隱約約可以看見遠處的________。
5、造出的句子要豐滿,可以填加一些修飾性成分。做到語法完整和語意完整。
例:我站在高高的山頂上,眺望遠處的高樓大廈,因為有霧,所以只能隱隱約約地看到一個大概的輪廓。
6、讀一讀句子,檢查一下有無寫錯的字;用錯的標志;句子是否通順、完整;能否使人明白;是否合情合理。
。ㄋ模┠x課文,體會游記這類文章的寫作方法。
1、按照一定的順序?qū)。(游覽順序、觀察順序、方位變化順序、季節(jié)變化順序。)
2、運用好過渡句,交待清游覽順序。
3、抓住景物特點分層次寫具體。
4、選擇有代表性的景物來寫。
。ㄎ澹┙鉀Q學生的疑難問題。
(六)檢查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2、4自然段。
(七)作業(yè)。
1、熟讀課文。
2、預(yù)習第下一課。
《頤和園》教學設(shè)計10
教學目標:
1.認讀及會寫生字。
2.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敘述的順序。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4.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課文優(yōu)美的語言,激發(fā)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chǎn)”的興趣。
5.學習按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朗讀感悟頤和園的美,培養(yǎng)審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難點:
領(lǐng)悟并學習作者按游覽地點變化,抓住特點寫景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學習完位于北京的長城,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位于北京的一處被錄入世界遺產(chǎn)的景觀。同學們知道現(xiàn)存的三大皇家園林是哪三大嗎?北京西郊的頤和園和圓明園,河北承德的避暑山莊。現(xiàn)在大家來看看這幅景區(qū)地圖,你們知道這是哪嗎?我們今天學習《頤和園》。
板書:18、頤和園(邊寫邊說頤字的寫法)
二、整體感知
1.檢查字詞認讀
自由朗讀,開火車,再全班齊讀。
(你們在預(yù)習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這篇課文要學習的多音字是哪一個啊?)
老師黑板展示易錯字。
2.自由朗讀,邊讀邊思考:(小組討論)
。1)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2)作者向我們介紹了哪幾處美景,從課文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找出課文中有關(guān)作者游園路線的詞語。)按照什么游覽順序?qū)懙模?/p>
(3)看看課文可以分成幾個部分,依據(jù)是什么?并說說每一部分的意思。
。ㄓ斡[先后順序,總分總結(jié)構(gòu))
作者向我們主要介紹了哪幾處美景?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文章是按照什么瀏覽順序記敘的?
三、文段分析
1.找出課文中有關(guān)作者游園路線的詞語。這些詞語有什么作用啊?將每個轉(zhuǎn)換的景點,段與段形成一個過渡連接。所以,這些句子是什么句呢?過渡句。有什么作用?承上啟下。
2.作者先游覽了哪一個景點?長廊。全班齊讀第二段,邊讀邊想:長廊有什么特點?
。1)長廊長,從哪句話可以看出來?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一眼望不到頭。這條長廊有七百多米長,分成273間。
這里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列數(shù)字。 用具體翔實的數(shù)據(jù)來表現(xiàn)長廊“長”“間數(shù)多”的特點。
。2)畫多,漂亮,美麗。從哪句話看出來的? “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著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 你們從“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中感受到了古代勞動人民的什么呢?上一課學習長城的時候,我們體會到了修筑長城時,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那么,你們從這里感受到了什么? 智慧。
(3)長廊兩旁給你怎樣的感受? 自然美景。風景美。
全班齊讀,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
那么,作者是怎樣介紹長廊的呢?
從整體看——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一眼望不到頭。這條長廊有七百多米長,分成273間。
看廊內(nèi)——“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著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
看廊外——長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又開了。微風從左邊的昆明湖上吹來,使人神清氣爽。
3.走完長廊,作者還去到哪些地方呢?
讀一讀3-5自然段,說說每個自然段主要描寫了什么景物?
我們先看第三自然段,誰來說說這一自然段作者向我們介紹了哪些景點?
萬壽山上的景物:佛香閣、排云殿。
介紹完佛香閣、排云殿,作者向我們介紹了?
萬壽山前的昆明湖
最后呢?從萬壽山下來,我們跟隨著作者看到了什么景物?
昆明湖的長堤、湖心島和十七孔橋。
同學們知道了這些景點了,你們有沒有對哪些景物是特別喜歡的。
現(xiàn)在:
自學要求:
1.選擇最喜歡的景物,把描寫景物特點的語句用“_______”劃出來。
2.劃完后有感情地多讀幾遍。
3.想想景物有什么特點。
匯報要求:
1.說一說你最喜歡哪個景物;
2.讀一讀描寫景物特點的語句;
3.講一講景物有什么特點。
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到了萬壽山的佛香閣,有誰喜歡佛香閣的,請舉手。
(學生匯報) 外形精美。高。
只回答了高:佛香閣僅僅給你們的感覺是高嗎?佛香閣的外形是怎樣的'啊,黃色的琉璃瓦又如何?說了外形的精美,皇家建筑的宏偉氣勢。
只回答了外形:老師給你們提示:從“聳”字感受到佛香閣的什么?高。
走完了佛香閣,我們來到了排云殿,有哪些同學是喜歡排云殿的呀?
。▽W生匯報)雄偉壯觀。“一排排金碧輝煌”。
那么,這一段作者又是怎樣介紹的呢?觀察點是什么?
從山腳下抬頭看到的佛香閣和排云殿的壯觀景象。
離開了排云殿,我們站在佛香閣前面向下看,正前方看到了什么?喜歡昆明湖的同學又在哪里呢?
。▽W生匯報)靜、綠。
還有哪里寫出了昆明湖的“靜”?
我們看一下這句的“滑”字,如果老師將“滑”改為這個“劃”字好不好呢?為什么?
為什么第一個“滑”字會顯得更靜?滑,用在平滑、光滑的地上或冰上,這樣的滑,湖面的波紋痕跡會很大嗎?
如果用“劃”,你們想一想,劃船的時候,船槳使水蕩起波紋,這種時候你們會覺得湖面是靜的嗎?
所以,這個“滑”字,與前面一句“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相襯托。一靜一動,更加突出了湖水的靜。
作者又是怎樣介紹景色的呢?
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從哪里呀?從山上向下、向前、向東遠眺所看到的美麗景色。
我們繼續(xù)跟隨作者的腳步,離開了美麗的昆明湖,我們看到了一座長長的石橋叫?十七孔橋。
誰喜歡十七孔橋的呢?(學生匯報)
哪里看出了獅子姿態(tài)不一? “沒有哪兩只是相同的! 你們從這里感受到了古代勞動人民的什么? 智慧。
四、布置作業(yè)
1.陽光評價2.小練筆
3.家聽、抄詞、拼音
五、板書
長廊(內(nèi)-外)
頤和園 萬壽山(下-上,上-下) 頤和園
。ㄓ执笥置溃 昆明湖(遠-近) 美景說不盡
《頤和園》教學設(shè)計11
教學目標:
1、認識七個生字,會寫十一個生字,正確讀寫“長廊、柱子、神情氣爽、建筑、佛香閣、金碧輝煌、宮殿、蔥郁、掩映、朱紅、隱隱約約、堤岸、雕刻、獅子、姿態(tài)不一”等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課文優(yōu)美的語言,激發(fā)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chǎn)的興趣。
3、學習按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教學重點:
1、讓學生感受頤和園的美麗景色,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2、學習本課按照游覽的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課前準備:
1、學生課前查閱有關(guān)《頤和園》的資料。
2、《頤和園》的風光圖片
教學過程:
一、教師激情引入,導入新課。
在長城一課中,我們領(lǐng)略了中國建筑的雄偉壯觀,它包容一切的博大氣勢令我們震撼。同樣,在中國還有一種建筑藝術(shù)也另世人矚目。她集建筑藝術(shù)精華于一身,精雕細琢、雍容華貴,這就是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的中國皇家園林———《頤和園》。板書課題,你對《頤和園》知多少?把你搜集的《頤和園》的資料介紹給大家;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領(lǐng)略《頤和園》美麗的景觀吧!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感受風景美。
1、大聲朗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不準的字音和帶生字的詞要多讀幾遍。
2、把不理解的詞句畫出來,多讀幾遍,聯(lián)系上下文加以理解。
3、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師:課件出示詞語。長廓、柱子、建筑、宮殿、蔥郁、掩映、朱紅、堤岸、雕刻、獅子、佛香閣、姿態(tài)不一、隱隱約約、神情氣爽、金碧輝煌。
4、檢查自學生詞情況:(1)指名朗讀詞語、(2)齊讀、(3)聯(lián)系前后文內(nèi)容解釋帶點詞語、(4)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5、摘錄課文的首尾句。課件出示:
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頤和園到處有美的景色,說也說不盡,希望你有機會去細細游賞。
師:自由讀讀這兩句話,讀著讀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我發(fā)現(xiàn)了這兩句話都是寫頤和園美麗的。
我發(fā)現(xiàn)這兩句話是課文的起始句和總結(jié)句。
師小結(jié):開頭結(jié)尾互相照應(yīng),讓我們感受到文章結(jié)構(gòu)的嚴謹,表達了作者對《頤和園》的贊美。
師:景色表現(xiàn)了頤和園美麗?
生:作者一寫長廊的景色,二寫萬壽山景色,三寫昆明湖景色。三處景觀都突出了《頤和園》的大、美的特點。
三、細讀課文,探索文路,體會結(jié)構(gòu)美。
師: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游覽這幾處景物的,從課文中的哪些句子可能看出來?一邊勾畫一邊用箭頭標出游覽的示意圖。
師:課件演示句子。
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經(jīng)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走完長廊,又來到萬壽山腳下→登上萬壽山→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游人走過長長的石橋→就可以去小島上玩。
師:作者用了那些動詞,把各處寫物的連接起來的?
生:作者抓住“進了”、“繞過”、“來到”、“走完”、“來到”、“登上”、“下來”、“走過”這些敘述游覽過程的動詞,過渡連接景物的。
師:這種利用動詞過渡連接景物,敘述游覽過程的表達方式是移步換景。它讓游覽的過程不斷轉(zhuǎn)換,更加清析。讀一讀,感受一下。
四、研讀課文,領(lǐng)悟語句,品味語言美。
師:我們就按作者的游覽順序先領(lǐng)略一下長廊的美。
師:播放課件,師范讀。
師:讀一讀第2自然段,你從哪體會出長廊的.哪美?
生:(1)長廊的顏色美。“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
(2)長廊的形狀美!伴L廊有七百多米長,分成273間”。用具體數(shù)字表現(xiàn)長廊長,間數(shù)多。
(3)長廊上的畫美!懊恳婚g的橫檻上都畫著五彩的畫”顏色各異,內(nèi)容豐富,堪稱是藝術(shù)珍品。
(4)長廊周圍風景美!霸詽M了花木,這一種花沒謝,那一種又開了”,這一句寫了長廊解花盛開時的美。
(5)長廊上游人的心情美!吧袂鍤馑笨闯鲇稳说男那榉浅J鏁场
師小結(jié):作者從不同方面描寫了長廊設(shè)計精致美觀,表現(xiàn)出了創(chuàng)造者的聰明才智和高超精湛的技術(shù),我們只有在朗讀中才能感悟到長廊的美。
播放音樂: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長廊的美。
師:走完長廊來到了萬壽山,作者在萬壽山腳下看到了什么?
生:佛香閣、排云殿。他們各有什么特點?
“聳立”一詞感受到佛香閣高;“一排排”感受到排云殿占地面積大;“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間接地感受到佛香閣很高;“紅、綠、朱紅”等顏色,又使人感到古色古香的美。
指導朗讀;
師:我們從這些詞領(lǐng)略到“萬壽山”的景觀壯麗。在萬壽山上展現(xiàn)在作者眼前的昆明湖美在哪?
生:又靜又綠。
師: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滑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此處作者為什么沒用“劃船”的“劃”,而用滑冰的“滑”?
生:用“劃”字船過去以后,水面就會出現(xiàn)痕跡,而文中說游船、畫舫駛過以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所以用“滑”比“劃”好。
生:用“滑”字使昆明湖顯得更靜,更美了,讓人回味無窮。
師:是的,這個“滑“字用得真是巧妙,讓人回味無窮。大家結(jié)合上下文,聯(lián)系生活悟出了它的妙處,把書讀活了,來吧,讀一讀感悟它的妙處。
師過渡:從萬壽山下來,作者來到了昆明湖又看到了美麗的什么?
生:美麗的長堤、湖心島、十七孔橋。
師:這么美的昆明湖讓我們用朗讀感悟一下。
師:在頤和園中除了精美的長廊、壯麗的萬壽山、秀美的昆明湖,還有哪些美景呢?
明確:智慧海、知春亭、大戲臺、玉帶橋、石舫-------
正像大家所說的那樣;“頤和園到處有美麗的-------學生齊讀景色,說也說不盡,希望你有機會去細細游賞”。
五、師總結(jié):
作者按照移步換景的游覽順序描寫了長廊、萬壽山、昆明湖的美麗景色,贊美了祖國園林藝術(shù)的光輝成就以極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六、作業(yè)鏈接:
1、頤和園的景美,課文的語言也很美,我要有感情的多讀幾遍,把喜歡的部分背下來。2、小練筆:我要學習《頤和園》的寫法,記一次游覽活動。
《頤和園》教學設(shè)計12
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語教材第七冊第18課《頤和園》是一篇寫景的記敘文,作者按照游覽的順序,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匯,再現(xiàn)了頤和園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的美麗景色,字里行間流露出喜愛之情,是一篇培養(yǎng)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好教材。
課文移步換景。一寫長廊的景色。先抓住“長”的特點從總體介紹,接著抓住每一間的橫檻上五彩的畫特點,從內(nèi)容介紹,最后抓住長廊兩旁景色宜人的特點,介紹外部環(huán)境。二寫萬壽山的景色。先寫從山腳下抬頭看到的佛香閣和排云殿壯觀的景象,再寫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從山上向下、向前、向東遠眺所看到的美麗景色。三寫昆明湖的景色,分別介紹了長堤、湖心島、十七孔橋,課文開頭總述頤和園的美麗,結(jié)尾和開頭呼應(yīng)表達了作者贊美之情。
選編意圖
。、了解北京頤和園的美麗景觀,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了解并學習本課按空間變換的順序記敘、抓住特點寫景狀物的表達方法。
教學目標
。、學習課文寫景狀物的敘述順序以及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病⒘私忸U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yǎng)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培養(yǎng)學生搜集、運用資料,積累語言的能力。
。、理解重點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
教學重、難點
。、學習課文寫景狀物的敘述順序以及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yǎng)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設(shè)計
一、照片引入,激情引趣
。ㄕ故颈景鄬W生在頤和園內(nèi)所拍攝的照片,通過學生介紹照片的背景,激發(fā)學生了解頤和園的興趣,從而引出課題。)
1、出示照片:
同學們,你們認識照片上的小男孩嗎?大家一定想知道這些照片是從哪拍的。
2、生介紹自己游覽頤和園的情況:
出課題并板書:
頤和園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18課《頤和園》。
二、交流資料,預(yù)習反饋
。、導語:
頤和園位于北京西北郊,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課前老師布置大家查找有關(guān)頤和園的資料,誰愿意把你知道的給大家講講。
2、學生交流資料。
。ㄍㄟ^資料的交流,使學生對頤和園的認識較為全面,同時對學生查找的資料及時予以肯定,激發(fā)學生查找資料的熱情。)
三、范讀課文,整體感知
。ń虒W中利用圖片、電教手段等創(chuàng)設(shè)一個旅游的環(huán)境,引導學生入情入境。)
。、導語:
的確,頤和園不僅在中國乃至世界都享有盛名。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你們想不想到頤和園去看一看?那好,就和老師一起走進頤和園。
。、頤和園的課件,配樂范讀課文,感受頤和園的景色美。
。、回答:
頤和園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四、整體入手,理清順序
。薄W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再次感受頤和園的美,思考:
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介紹頤和園的。
。ㄒ龑W生明確作者是按照游覽順序來寫的。)
。、快速瀏覽課文:
看看是否能用上書中的語句說一說作者的游覽順序或者可以用更好的方式來說明。
。ǔ浞纸o學生自主的空間,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實踐能力。)
。场⑿〗M交流:
學生可以畫游覽示意圖,可以用書中的語句來概括。利用示意圖引導學生抓住“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十七孔橋)”這些游覽點學習作者按空間變換順序記敘的方法。同時抓住“進了、繞過、來到、走完、登上、下來”這些寫游覽過程的動詞,學習作者移步換景、過度連接的表達方式,從讀學寫,讀寫結(jié)合。
五、抓住特點,感受美麗
理清了游覽順序,可引導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體會到景物的特點,從而感受到頤和園的美麗。
。、通過初步的學習,我們對頤和園有了一定的了解,誰能說說頤和園的那一處景物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ㄒ浴澳且惶幘拔锝o你留下深刻印象”為主線,既有利于引導學生感受頤和園的美,也可以讓學生感受作者抓住景物特點來描寫的方法。)
。、再讀課文:
注意反復(fù)朗讀描寫給自己深刻印象的景物段落。
3、小組學習交流,師引導:
把給你印象深刻的景物用你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讓大家也和你有同樣的感受?梢岳首x,也可以做小導游給大家介紹,還可以以游客的身份說一說。如果把你查找到的.資料也融入進去就更好了。
。础⑷喾秶鷧R報:
學生自由選擇喜歡的形式來表達,如果采用朗讀的方式,讀后可讓學生評議:
他讀得怎么樣?為什么怎么讀?
教師隨機指導朗讀。
如果學生采用導游的方式,可讓學生以游客的身份提出問題,共同研討,并從中滲透導游的技巧。總之,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全體學生動起來,教師只是組織、點撥。
、 長廊:
師引導:通過導游的介紹(朗讀)長廊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ㄗプ≈攸c詞句:一眼望不到頭,700多米、273間、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等等。)
怎樣讀才能讓我們感受到長廊很長?我們都來讀一讀。
。◤闹畜w會作者運用具體的數(shù)字介紹長廊長的特點寫法。)
、 佛香閣:
師引導:
。▽W生介紹)出示圖片:
我們來到萬壽山腳下,誰能指出哪座建筑是佛香閣?你怎么認定就是它?
。w會作者抓住佛香閣建筑上的特點來介紹景物的寫法。)
還可以通過看圖理解“聳立”一詞。
、 佛香閣前:
師引導學生理解:
“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一句中作者運用“鏡子”和“碧玉”作比喻,突出昆明湖靜、綠的特點。
指導朗讀:
綠的樹,紅的墻,古色古香的建筑,靜靜的湖面,游動的船,真是太美了!我們再來讀一讀,注意讀出自己的感受。
⑷ 昆明湖(十七孔橋):
師引導學生想象“十七孔橋”的獅子形態(tài),理解“姿態(tài)不一”的含義,可聯(lián)系學過的《盧溝橋的獅子》一課來想象。
。ㄔ谶@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教師注意滲透導游技巧,重點詞句的理解,朗讀和寫作的指導及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
六、組織資料,再次交流
導語:頤和園內(nèi)還有許多美麗的景色,通過查找資料大家還要介紹哪些呢?給大家介紹介紹。
(在此安排資料的再次交流,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做到課內(nèi)外知識的融合。)
七、總結(jié)全文,拓展延伸
總結(jié):頤和園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讓人說也說不盡。現(xiàn)在,我們的游覽即將結(jié)束,如果讓你在頤和園的留言冊上寫下自己的感受,你會寫些什么呢?
教學設(shè)計特點
1、努力改變串講串問的課堂教學模式,避免平鋪直敘,在理清順序之后,抓住重點進行教學。以朗讀為主要手段,摒棄了不必要的分析過程,節(jié)省了時間,提高了效率。
。、創(chuàng)設(shè)情境,調(diào)動學生全員參與,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努力體現(xiàn)民主學風和對學生個性的尊重。
。、重視資料的運用和語言的積累,體現(xiàn)“新課標”的精神。如課內(nèi)外結(jié)合和讀、說、寫結(jié)合的安排,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努力符合素質(zhì)教育的思想,可操作性強。
教學反思
1、在教學中,教師應(yīng)首先進入情境,調(diào)整好自己的情緒,從而將學生學生引入到情境中去。
2、關(guān)注全體學生,注重教師自身的引導作用,從而節(jié)省時間,提高課堂效率。
。、在教學中,注重滲透對學生的語言訓練,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準備,在學生沒有達到老師的要求時,教師要適時引導學生,力求使學生達到要求。
《頤和園》教學設(shè)計13
教學目標:
1、能認識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文中的詞語。 2、能理清文章的思路,知道作者是按游覽順序進行描寫的。
3、能流利地朗讀課文,在品讀的過程中感悟頤和園的美麗。
教學重點:
1、讓學生感受頤和園的美麗景色,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2、學習本課按照游覽的順序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學習按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景的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1、教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學生自由回答)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著名的旅游景點不勝枚舉。截止2003年7月,我國已有29處景觀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今天我們就去游覽其中的一個地方,它位于北京的西北郊,是清代的皇家園林,叫“頤和園”。
2、板書課題:頤和園,和學生一邊說一邊寫,提醒學生注意“頤”左邊里面是一個口。讓我們響亮地讀出她的名字——頤和園。
3、釋題:“頤”是什么意思?“和”呢?“頤和園”又有什么寓意?(“頤和”二字,其意為頤養(yǎng)天年,安享太平。因此,“頤和園”三個字可以理解為:頤養(yǎng)天年,天下太平之園。)再齊讀課題。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習字詞
1、播放課件,配樂朗讀,欣賞圖片。
教師: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晃粚в危屗龓ьI(lǐng)著我們一起去游覽世界遺產(chǎn)頤和園。欣賞完后,請你用一個詞語或成語來形容你眼中的頤和園。 ( )的頤和園
2、讓學生自己跟隨課文去游覽頤和園,教師提出自學要求。
。1)現(xiàn)在請同學們自由地、大聲地朗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標出生字在文中的位置,理解詞語意思并想辦法記住生字。
。3)在文中標出作者描寫了頤和園的哪些景色。
3.出示生字詞,生認讀。
4.指導書寫生字。
5、指名逐段讀課文,檢查生字詞學習情況。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luò),批文入情
1、小組合作學習第二至五自然段
。1)課文具體描寫了頤和園的哪些美景呢?下面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把作者重點描寫的景點,用橫線畫出來。 (2)四人或六人小組進行討論: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介紹頤和園的'?從課文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
生匯報:1、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
2、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
3、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4、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
師板書:長廊——萬壽山——昆明湖
。3)教師小結(jié):文中第2、3、4、5這四個自然段的第一句話都寫出要游覽的地方,因此作者就是按照自己游覽的先后順序來介紹頤和園的,這種方法就叫移步換景,也叫做游覽順序。
2、學習第一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
。1)讀了課文,你覺得頤和園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美麗)
(2)同桌互相討論:課文中哪里直接寫了頤和園美麗?找出句子來讀一讀。
1、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2、頤和園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希望你有機會去細細游賞。
。3)教師:這兩句話分別在課文的什么地方?分別有什么作用呢?
生匯報:開頭——總領(lǐng)全文;結(jié)尾——總結(jié)全文。
(4)教師:從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是什么寫法?
生匯報:開頭段和結(jié)尾段意思一致,首尾照應(yīng)或首尾呼應(yīng)。
。5)指導朗讀。看到這么大和美的頤和園,你的心情怎樣?(生說:驚喜、喜愛、贊嘆)我們就帶著這種心情來朗讀這兩段吧!
3、給課文分段落,概括大意,學習行文結(jié)構(gòu)
(1)請同學們概括每個自然段的段意或找出每個自然段的中心句來讀一讀,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篇課文是按什么結(jié)構(gòu)寫的?
生匯報:①總起:寫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诜质觯簩戦L廊的景色。
、鄯质觯簩懭f壽山的景色。
、芊质觯簩懭f壽山的景色。
⑤分述:寫昆明湖的景色。
、蘅偨Y(jié):作者抒發(fā)對頤和園的贊美之情。
。ǹ偂帧偅
(2)請同學們根據(jù)總分總的結(jié)構(gòu)給課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總起:寫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第二部分(2---5自然段)分述:寫了長廊、萬壽山、昆明湖的景色。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總結(jié):寫了作者對頤和園的贊美之情。
。3)教師小結(jié):總分總結(jié)構(gòu)是一種常見的寫作結(jié)構(gòu),今后我們也要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
四、創(chuàng)設(shè)情景,拓展練習
1、同學們,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來到了頤和園的門口,如果你是導游的話,你準備
怎么樣向游客介紹頤和園的游覽路線呢?(出示平面圖和導游詞)先請同學們在四人小組內(nèi)選出一名小導游,其他三個同學就當游客。好,現(xiàn)在請你在四人小組內(nèi)準備,想想怎么介紹比較有禮貌,游客可以隨時向?qū)в翁釂枴?/p>
2、邀請學生上臺當小導游作介紹,師生互動。 五、課堂小結(jié)
同學們真不錯,游覽也挺仔細的,我們感受到了頤和園的大和美,也從中體會到了作者心中的喜愛和贊美之情。那你喜歡頤和園的哪一處景色呢?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六、作業(yè)超市(四選二)
1、抄寫本課的生字詞。
2、修改導游詞,回家講給爸爸媽媽聽。
3、用游覽的順序,向你的朋友介紹一處自己熟悉的景物。
4、查查資料,了解更多 “我國的世界遺產(chǎn)”。
七、板書設(shè)計
18頤和園
美麗大 (總起)
長廊
萬壽山
昆明湖
美麗 說不盡 (總結(jié))
《頤和園》教學設(shè)計14
【教學內(nèi)容】
這篇講讀課文具體描寫了頤和園的美麗景色,贊美了祖國園林藝術(shù)的輝煌成就和古代勞動人民的高度智慧。
在教學中,應(yīng)引導學生首先弄清游覽頤和園的順序和文中所寫的幾個景色的方位。然后,著重理解幾個主要景色的特點,抓住最能表現(xiàn)特點的重點詞句,展開想象,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學習目標】
。、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受到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和愛美情趣的陶冶。
。、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進行表達的。
3、學會本課新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受到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和愛美情趣的陶冶。
2、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進行表達的。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請同學們看課件,你想說什么呢?
二、學生自學
。、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解決生字詞。
。、小組交流自學情況。
。础⑿〗M代表匯報,集體糾正問題。
。、自己讀課文,要求正確。
。、兩人一組互相檢查,要求正確流利。
三、理清脈絡(luò),概括段意
。薄⑤p聲讀課文思考。
2、小組討論。
。场⒋戆l(fā)言,闡明理由:
第一部分:(1)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第二部分:(2~5)分別介紹了長廊、萬壽山、昆明湖的特點。
第三部分:(6)頤和園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清。
《頤和園》教學設(shè)計15
教學目標
1. 認識本課的15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3個,小學語文第七冊教案-頤和園。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了解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培養(yǎng)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4. 學習課文寫景狀物的敘述順序以及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1. 讓學生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觀,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2. 學習本課按照瀏覽的'順序記敘,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導入新課。
二、 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1. 提出自學要求。
。1) 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 標出生字在文中的位置,理解詞語意思并想辦法記住生字。
。3) 在文中標出作者描寫了頤和園的哪些景點。
2. 檢查自學情況。
。1) 指名朗讀課文。
。2) 學生匯報怎樣記住生字的字音和字形的。
。3) 匯報作者所描寫的頤和園的景點。
。4) 匯報自己通過努力弄明白了什么,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3. 指導小組合作學習,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小學語文第七冊教案-頤和園》。
(1) 把課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每段開頭的第一個句子畫下來,再讀讀課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介紹頤和園的。
。2) 認真讀讀每個自然段,想想作者抓住了每個景點的什么特點,向大家介紹。
。3) 將自學過程中還不理解的問題在小組內(nèi)提出。
4. 小組匯報學習情況。
(1) 說說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介紹頤和園的。
。2) 作者向我們介紹了每一處景點的什么特點?
三、 學習第一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
1. 讀了課文,你覺得頤和園給你留下的總的印象是怎樣的?課文哪個部分很明確地為我們指出來了?
2. 指導朗讀,注意突出大和美。
四、 總結(jié)。
五、 要認的字,練習要寫鞏固的字。
第二課時
一、 復(fù)習,引入新課。
二、 學習第二自然段。
1. 一進入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長廊就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了。
2. 學生匯報。
。1)長廊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你是怎么體會到的?
(2)長廊還有什么特點?
(3) 結(jié)合理解“神清氣爽”。
(4)指導朗讀。
三、 學習第三自然段。
1. 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這一自然段作者又向我們介紹了什么呢?請大家默讀第三自然段。
2. 通過這一自然段你讀懂了什么?
3. 指導朗讀。強調(diào)“閃閃發(fā)光”和“金碧輝煌”。
四、 學習第四自然段。
1. 一轉(zhuǎn)眼,就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作者又看到了什么?默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2. 作者向我們介紹這些景物分別抓住了它們的什么特點?
3. 這一自然段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描寫的?
4. 指導朗讀。
五、 學習第五自然段。
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到了昆明湖,你又看到了什么?
1. 自讀第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話說說你都看到了什么。
2. 從課文的描寫中,你能看出十七孔橋有什么特點嗎?
3. 指導朗讀。
六、 朗讀全文。
七、 完成思考?練習3。
八、 學習作者的敘述順序和抓住特點介紹景物的表達方法,練習向你的家人或朋友介紹一處你熟悉的景物。
【《頤和園》教學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
頤和園教學設(shè)計01-14
《頤和園》教學設(shè)計02-15
頤和園教學設(shè)計15篇03-02
頤和園教學設(shè)計(15篇)03-03
頤和園教學設(shè)計精選15篇05-13
《頤和園》教學設(shè)計15篇05-10
《頤和園》教學設(shè)計(15篇)05-11
頤和園教學設(shè)計合集15篇06-15
頤和園教學設(shè)計(集合15篇)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