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教學設計(通用17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tǒng)設計并實現(xiàn)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yōu)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fā)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那要怎么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愛》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愛》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弗洛姆及其作品《愛的藝術》的基本觀點。
2、感受不同階段的愛。
3、父愛與母愛的比較。
4、區(qū)分“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為委我愛你”。
過程與方法
1、比較法,通過對父愛與母愛的比較,重新審視愛。
2、問題探究法,以時間和邏輯順序分析“愛是一種能力。”
3、討論法,聯(lián)系自身,感悟生活,獲得愛的真諦。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引導學生把對“愛”的認識由感性層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并且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靈。
2、享受愛的同時,試著學會付出和努力,更好地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難點:
。1)用信息整合的方法加深對于文章的理解。
(2)本文有些語句很難,影響對段以及文章的理解,所以理解難句很重要。
教學方法:
采用“激趣—感知—品讀、賞析—討論—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課前讓學生收集資料。倡導教師必要的牽引到放手,到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轉變,真正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教師適時的啟發(fā)點撥,使整個教學導之有序,從而構建師生間和諧平等互動的語文課堂。
設計理念:
這個設計主要是按照課本單元訓練的要求來實施,在學生一般的閱讀經(jīng)驗中往往對于一些說理成分較大的文章缺乏興趣,久而久之就會產(chǎn)生一種畏懼之心,關鍵問題就是對于文章結構和思路的理解不夠,無法體會發(fā)現(xiàn)文章條理與思路的快樂。其實理趣,也是一種趣味,甚至其發(fā)現(xiàn)的快樂更甚于其他文體,因此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著重在這個問題上下功夫。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為此,我設計如下學習方法:朗讀法、討論法、質疑法等指導學生如何閱讀一些有深度的文章,如何理解文章中的難句,體會文中深刻的道理。
教具準備:
多媒體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情感鋪墊:
當搶救人員發(fā)現(xiàn)她的時候,她已經(jīng)死了,是被垮塌下來的房子壓死的,透過那一堆廢墟的間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勢,雙膝跪著,整個上身向前匍匐著,雙手扶著地支撐著身體,有些像古人行跪拜禮,只是身體被壓得變形了,看上去有些詭異。
經(jīng)過一番努力,人們小心地把擋著她的廢墟清理開,在她的身體下面躺著她的孩子,包在一個紅色帶黃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三四個月大,因為母親身體庇護著,他毫發(fā)未傷,抱出來的時候,他還安靜地睡著,他熟睡的臉讓所有在場的人感到很溫暖。
隨行的醫(yī)生過來解開被子準備做些檢查,發(fā)現(xiàn)有一部手機塞在被子里,醫(yī)生下意識地看了下手機屏幕,發(fā)現(xiàn)屏幕上是一條已經(jīng)寫好的短信“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看慣了生離死別的醫(yī)生卻在這一刻落淚了,手機傳遞著,每個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淚了。感動有讓我們感受了母愛光華的絢爛!
可憐天下父母心,在我們成長的風風雨雨中,父母的付出永遠是無怨無悔的。今天,我們將一同走進美國作家弗羅姆的《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傾聽他是如何理性地審視人間最真最濃的.情!
二、弗羅姆及《愛的藝術》
弗羅姆,美國哲學家、社會學家。主要作品《愛的藝術》,是一部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和闡述愛的藝術的理論專著,這篇文章就是從《愛的藝術》中節(jié)選出來的。他認為愛是一種主動的能力,使可以而且應該學習的。只有學會愛的藝術,才能夠愛,并且才能獲得別人的愛。(集體朗讀)
三、誦讀文本,感知文脈
在預習的基礎上再給學生5分鐘時間整體把握全文,自己嘗試編寫全文結構提綱!皭鄄皇桥c人的成熟程度無關的感情”全文按照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來敘述母愛與父愛在他構成自己健康而成熟的靈魂中的作用。
明確如下:
第一部分(第1~3段):自戀階段被人愛階段
成長過程被人愛—愛別人—創(chuàng)造愛
第二部分(第4~7段):情感對象現(xiàn)象:先理解母愛,再認識父愛
原因:母愛無條件,父愛有條件
第三部分(第8~10段):總結全文構成自己健康而成熟的靈魂
四、再讀全文,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一:母愛與父愛分別有那些特點?
問題二:母愛與父愛有哪些不同?
問題三:母愛與父愛有哪些積極性與消極性?
學生自主解決,主要是尋找關鍵語句。
明確:
特點與區(qū)別
母愛①無條件。祝福、和平,不用為此努力。②自然世界。故鄉(xiāng)。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父愛①有條件,需要努力,順從是最大的道德。②思想世界。法律、秩序、紀律等。
優(yōu)缺點
母愛①偉大,渴求。②不需努力,無需贏得。
父愛①努力,受自己控制和支配。②必須努力,否則會失去。
問題四:比較分析,說說兩者差別的原因。
母愛——童年時期以時間區(qū)分
父愛——成長時期
母愛——被人愛、無條件以能力區(qū)分
父愛——通過努力、有條件
小結(初步得出弗羅姆觀點,集體朗讀)
愛不是一種與人的成熟程度無關的感情,而是一個能力的問題,是一門通過訓練自己的紀律、集中和耐心學到手的藝術。
問題五:什么樣的愛才是成熟的愛?
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
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
比較:前者因為需要別人,才去愛別人,是被動的,這種愛是幼稚、不成熟的。
后者是從愛他人中實現(xiàn)愛自己,是主動的,這種愛是成熟的。
通過此段說明,引出最后一部分。(問題引入)
問題六:如何完成成熟的一生?
、偎l(fā)展了一個母親的良知,又發(fā)展了一個父親的良知。
②樹立起兩個形象。
、鄢墒斓娜,他就是自己的父母,學會自立。
、馨涯赣H的良知建筑在愛的能力上,把父親的良知建筑在理智和判斷力上。
對文章進行小結,以時間和邏輯的順序,分析了愛是一種能力。(對照板書)
第二課時
一、鼓勵學生積極質疑,可在閱讀過程中畫出難以理解,一知半解的語句來。
預設可能會出現(xiàn)的問題(備學生):
預設1文章第一句
雙重假設,說明孩童在幼兒期無意識,自然無愛的意識。
預設2母親的愛真的是無條件的嗎?
也不完全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預設3馬克斯,韋伯方式是什么?
理想典型,理想中設定的模樣。假定孩子是大有作為的,便無可附加給與孩子大量的愛!
預設4愛是能力問題?
愛不與生俱來的,愛是一種與人相處的能力,它與人的成熟程度有很大關系。
預設5“無論兒童還是成年都牢牢地保留著對母愛的渴求”怎么理解?
因為母愛是有原則無條件的,不是通過努力贏取的,通過換取的愛往往叫人生疑,而母愛是純粹的不含任何雜志。
預設6文章第九段“超我”理論?
弗洛伊德認為一個人的意識存在三種形式:本我(原我,遵循簡單快樂原則),自我(一部分是潛意識,一部分屬于意識狀態(tài);意識上它使人變成有道德的人),和超我(遵循社會道德原則)
二、教師質疑,深入感知
1、母愛和父愛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起什么作用?
母親從身體和心理上給孩子以愛和關懷,給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父親從孩子六歲左右開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樹立孩子挑戰(zhàn)生活的自信心,從而擺脫對父親的依賴而自立。
2、弗洛姆認為怎樣的狀態(tài)才算擁有成熟的健康的靈魂?
成熟的人不依賴父母提供的世界,而是自己心中擁有兩個世界,樹立兩個形象:在母性的良知即就是愛的能力之上同時具備理智和判斷。
3、面對父愛與母愛各自的特點,談一談你希望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面對母愛,我們應該成為健康、善良、快樂、有安全感;而面對父愛,我們應該變得有責任感,堅強,理性,自立,大有作為。
4、嘗試回答問題:
為什么文章的題目叫“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愛應該是雙向的,相互的。在孩子的幼兒期是接受愛,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們應該學會去愛別人,給與愛!這樣孩子才會趨向成熟!
三、合作探究
通過本課兩種愛的對比,弗羅姆為我們指出了成熟的愛的標準,在我們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們該如何去實踐這兩種愛,又如何去成就完美人生呢?(此題設置主要是幫助學生如何健康地成長,并能從父母之愛延伸為他愛,由小愛向大愛升華。)
引導:結合個人經(jīng)歷說體驗;聯(lián)系名人大家經(jīng)歷談感受。
例子:
感受父愛:朱自清《背影》節(jié)選
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干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橘子望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輕松似的,過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里邊沒人!钡人谋秤盎烊雭韥硗娜死铮僬也恢,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母愛無疆:
有這樣一則寓言:一位王子愛上了一個森林女妖,女妖病了聲言吃了王后的心臟病就會好。王子義無反顧跑回家,趁王后熟睡之際剖開王后的胸膛摘走了母親的心。捧著熱乎乎的心王子向森林跑去,情急之中王子被樹根絆倒,把母親的心摔了出去。這時母親說話了:孩子你摔疼了沒有?“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是!我們從呱呱墜地一直到長大成人都被愛所包裹著,有時我們竟然因為周身的瑣事將父母的關愛忽略了。學了這篇文章,難道我們的心弦沒有與作者的某些觀點產(chǎn)生共振嗎?結合你的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你感受到的父愛或者母愛。
《愛》教學設計 2
教學內容:
科教版第十冊第二單元第3課。
教材分析
本科是一片借景抒情的文章,作者以時間的順序描寫了清晨的大海是沉靜的,上午的大海是變化的,夜晚的大海是凄涼的,傍晚的大海是恐懼的,突出作者對大海的喜愛之情。
教學目標
1.正確交流有情感的朗讀課文。
2.感受大海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感情。
3.學生感受能力需要培養(yǎng)
教學重點:
感受大海的特點體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
大海的圖片。
教程:
一.課前準備:查找的圖片進行展示。
二.導入新課:
大?梢杂媚切┰~來概述?
三.新授課。
初讀課文,初步認識大海的容顏。
。1)注意準確的把握故事結構。
。2)根據(jù)課后思考題填空。
在課文中作者按照( )順序,寫了大海的( )以及人們對于大海的( )。讀了課文,你覺得大海的容顏是( )的。
。3)精讀課文,觸摸大海的.靈魂。
第一步:默讀課文,感受大海的形象。
1. 畫出寫大海在不同時間的顏色。動態(tài)和人們感受的語句。然后填寫課文思考練習中的表格。
第二步:品讀形象理解海的特點
1. 讀一讀大海給你的印象?
2. 如果你是航海人,在這樣的海里會產(chǎn)生什么感受?引導學生結合實際展開聯(lián)想。
第三步:誦讀課文。銘刻對海的記憶。
1. 選擇段落讀
2. 背誦
3. 領悟表達方法
。1) 朗讀課文
(2) 從課文學到表達方法講述鞏固。讀最后一個問并解答。
總結:大海有哪些特點?
作業(yè):習題2.
板書:
朝夕相處
清晨沉靜
我愛大海{中午變化無窮
夜晚…恐怖
愛大海的浩瀚無際
第二課時
時間
教學活動
一. 回顧課文的表達方法
二. 新授課。
1. 積累內化:
。1) 把課后的感受寫下來。
(2) 把文中的四個詞抄寫在自選詞句中。
2. 識字和寫字
。1) 注意糾正“粼”“龐”等字的讀音。
(2) 練習課后的十個生字
。3) 寫好“罩”“嶼”“墨”
3. 找出課文中打比方的句子,抄寫下來。
4. 實踐活動:
根據(jù)自己的想象和理解畫一幅畫。
5.作業(yè):
讀背課文。
板書設計 我愛大海
粼 龐 罩 嶼 墨
浩瀚無際 變幻無窮
《愛》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把握文章的結構脈絡以及行文特點。
2、理解孩子的成長過程與父母的愛之間的關系;掌握母愛和父愛在性質上的根本區(qū)別以及各自的積極面和消極面。
3、區(qū)分文章在譴詞造句和修辭方面與漢語寫作的不同,理解有關句子的含義。
4、由父母之愛聯(lián)系周圍其他多種形式的愛,樹立正確的愛心觀,培養(yǎng)自己博愛、仁義的情感。
【教學重點】
1、母愛和父愛在性質上的根本區(qū)別以及各自的積極面和消極面。
2、孩子的成長過程與父母的愛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1、文章在譴詞造句和修辭方面與漢語寫作的不同。
2、父母對自己世界的影響。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在父母之愛的呵護下不斷長大,但我們是否研究過父愛、母愛呢?最起碼思考過?至少關于母愛的文章我們是寫過的!
美國有一位心理分析學家不僅思考過,而且深入研究過父愛、母愛。他有哪些獨到的見解?有多少和我們的感受吻合?今天我們就隨弗洛姆先生見解去探討一下“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板書)
二、作者簡介
弗羅姆,美國哲學家、社會學家。弗羅姆長期研究馬克思主義和弗洛伊德主義,試圖用人本主義調合二者,從而實現(xiàn)二者的“綜合”,這一研究不僅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而且具有深刻的社會現(xiàn)實意義。主要作品《愛的藝術》,是一部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和闡述愛的藝術的理論專著。他認為愛是一種主動的能力,是可以而且應該學習的。只有學會愛的藝術,才能夠愛,并且才能獲得別人的愛。本文節(jié)選自該書。
三、解讀文本
。ㄒ唬┑谝徊糠盅杏憽
運用“中心突破法”,理清一、二兩部分之關系及基本行文特點。
1、平時我們常說,看書看皮,看文看題。文章題目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可是文章從哪一段才開始正式寫到父母之愛的?請同學們速讀文章,找出答案——閱讀時要抓住關鍵句,如段落的中心句,過渡句等。
針對分歧,教師結合文本加以點撥。明確:第四段段首句“同愛的能力發(fā)展緊密有關的是愛的對象的發(fā)展”,承上;段尾句“后來幼兒開始學走路、說話和認識世界,這時同母親的關系就失去了一部分休戚相關的重要性,而同父親的關系開始重要起來了”,啟下!景鍟
第五段首句“為了理解這種變化,必須了解母愛和父愛性質上的根本區(qū)別”,照應上文,提示下文主要內容是闡述父母之愛的區(qū)別!景鍟
2、那么此前幾段寫了什么內容?抓關鍵句加以概括。
明確:根據(jù)第四段首句,可以概括為“愛的能力發(fā)展”!景鍟
3、“如果不是一個仁慈的命運在保護嬰兒,不讓他感覺到離開母體的恐懼的話,那么在誕生的一剎那,嬰兒就會感到極度的恐懼!闭堎p析這句話!
明確:以假設的方式開頭是本文的一大寫作特色。開始的這句話很明顯是一個假設的句子,使這個句子和后面的文字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母愛的重要性。
4、《愛的藝術》一書要使讀者相信:“愛不是與人的成熟程度無關的情感”,找出相關的句子加以說明。
明確:嬰兒時期,嬰兒出生一段時間后同他出生以前沒有大多區(qū)別,他還是不能辨認物體,還意識不到自身以外的世界;童年時期,他開始學習同人打交道,他看到如果他吃東西,母親就微笑;他如果哭泣,母親就把他抱起來;如果他消化好,母親就稱贊他;所有這些經(jīng)歷凝聚起來成為一種經(jīng)驗:我被人愛。8-10歲,兒童到了這一階段就會出現(xiàn)一個新的因素,一種新的情感,那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喚起愛,第一次感到要送母親一個東西……
5、“給比得更能使自己滿足,更能使自己快樂,愛要比被愛更重要!痹噺倪@句話分析“母愛”的作用。
明確:正是母愛的潛移默化使得孩子的心靈由索取趨向奉獻,由被熱愛到愛別人;母愛的無私使子女在獲得滿足與快樂的過程中意識到給予的重要性,愛他人不僅給人帶來幸福,也讓自己體會到幸福和快樂。這是母愛的真諦。
6、請嘗試解讀第三段加點字句子——與課文后的另一版本比較。
天真的、孩童式的愛情遵循下列原則:“我愛,因為我被別人愛!背墒斓膼鄣脑瓌t是:“我被人愛,因為我愛人!辈怀墒斓、幼稚的愛是“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愛是“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
問:句式上有什么特點?還運用了什么手法?這兩種愛的原則區(qū)別在哪里?
明確:課文運用了因果倒裝句,意在突出“果”句的意思。還運用了對比的手法,進一步表明作者的觀點,他人的要求同自己的要求同等重要——事實上也許更為重要。給比得更能使自己滿足,更能使自己快樂,愛要比被愛更重要。前一種是不成熟的'愛,后者才是成熟的愛,才是作者所提倡的愛。
按照作者的觀點,愛自身的價值,在自我中是不能實現(xiàn)的,只有在它和社會中才能實現(xiàn)。給比得更能使自己得到滿足,更能使自己得到快樂。愛比他人更重要。前一種愛是幼稚的不成熟的愛,受到別人的愛,需要別人,才去愛別人;后一種愛是成熟的愛,從愛他人中實現(xiàn)愛自己。
7、那么前三段有什么作用?
鋪墊。為下文引出父母之愛的區(qū)別打下伏筆。本文其實按兩條線行文,一條寫孩子的成長,一條寫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孩子的成長、愛的能力的發(fā)展,源于父母之愛。
教師過渡:我們循著文章的寫作思路繼續(xù)了解文章的主體部分內容,把握母愛父愛的區(qū)別。
。ǘ┑诙糠盅杏
1、默讀五、六段并概括主要內容。(抓關鍵句)
2、探討:母愛真是無條件么?你對母愛有哪些認識?
明確:母愛確實很少有需要報償?shù)拿黠@動機,但作者忽視了另一方面,即母親之所以愛孩子,是因為孩子給她以慰藉和希望。這種慰藉和希望在很多場合是潛意識的,或是無意識的,但并不能否認它的存在。無論多么偉大的母親,都會因為孩子的離去而感到空虛,也都會有望子成龍的思想意識。這種空虛正是由于他期待孩子的慰藉造成的,這種望子成龍的意識正是母親寄希望于孩子的反映。
母愛比較細膩;母愛比較著眼于眼前;母愛有時不如父愛理智。
3、學生朗讀第七段并概括主要內容。教師對朗讀進行評點。(抓關鍵句)
教師用不同語調朗讀第四行:
父愛是有條件的愛,父愛的原則是:“我愛你,因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為你履行你的職責,因為你同我相像!
讀后讓學生辨別哪一種讀法是最準確的。(讀體現(xiàn)的是對文章的理解,這個環(huán)節(jié)意在考查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根據(jù)文意對此處排比句的表達意圖做出正確判斷)
4、探討:你怎么看父愛是有條件的?
明確:其實父愛和母愛一樣,也有一定的無私性,生活中不少父愛也是無條件的。相對于母愛來說,父愛往往更理智。
教師:這一部分作者清晰地闡述了母愛、父愛各自的特點和二者的區(qū)別,似乎已無再寫下去的必要。合上書本,猜猜下文應該寫什么?
教師引導學生猜讀后面內容。然后帶著問題了解文章最后一部分的內容,以驗證自己的猜測。
。ㄈ┑谌糠盅杏
1、齊讀第8-10段,了解主要內容。(抓關鍵句)
第8段:隨著孩子的成長,對父愛、母愛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1)分條回答理想的父愛是怎樣的?
明確:能指導孩子正視他將來會會遇到的種種困難;應該寬容有耐心不要盛氣凌人甚至專橫;應該使孩子能對自身產(chǎn)生自信心成為自己的主人。
。2)結合文章,分條回答一個成熟的人應該擁有怎樣的特點?
明確:綜合了同父母親的關系,并能把母親的良知建筑在自己愛的能力上,把父親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斷上。這樣寫就深化了文意。
。3)第9段那幾句話顯得論述辯證而嚴謹呢?
明確:如果一個人只發(fā)展父親的良知,那他會變得嚴厲和沒有人性;如果他只有母親的良知,那他就有失去自我判斷力的危險,就會阻礙自己和他人的發(fā)展。
。4)《愛的藝術》一書指出,愛是一種必須經(jīng)過訓練才能學到手的能力,這一點對父母來說意味著什么?
明確:一個好家長應該希望孩子成長、獨立并最終脫離自己,他應該克服惶惑不安的情緒;一個好父親在指導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學會寬容和耐心,使孩子逐漸相信她最機并最終把握自己,這些都需要學習。
四、總結性研討
1、請同學們最后整理一下文章結構,體會其行文特點。
明確:
第一部分(第1~3段):孩子愛的能力的發(fā)展,母親對孩子無條件的愛。
第二部分(第4~8段):母愛的性質,父愛的本質和原則,母愛和父愛的不同作用。
第三部分(第9~10段):總結全文,成熟的人應該同時擁有父母的良知。
一個人從需要父母之愛,到逐漸發(fā)展了愛的能力,理解了父母之愛,最終成為一個綜合了父母愛的特點成熟的人——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這是逐層深入的結構。
2、本文到底意在表現(xiàn)什么主旨呢?
明確:文章闡述了一個嬰兒成長為一個“成熟的人”其心理結構逐步變化的過程,指出真正成熟的人應該能夠綜合母愛與父愛,使自己真正成為一個健康而成熟的靈魂。
本文從兒童成長過程的角度闡述了父母之愛與孩童情感與心智成熟的關系,從心理學的角度闡述了愛作為一種改變社會力量的心理基礎。
3、我們再來探討一下文章論證方法。
學生研討后明確:
。1)本文綜合運用了多種論證方式
首先運用比較的方法,去說明父愛和母愛的不同。第5段作者主要講母愛的性質,而第7、8段則主要說明父愛的性質及其重要意義,這兩項進行比較使母愛和父愛的特征更加明晰,在讀者心中也更加深刻。
用形象的比喻來闡述抽象的道理,是本文的另一特色,這兩大特色都在這一段中得到體現(xiàn)。“母親是我們的故鄉(xiāng),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與歌頌母親的詩歌里的句子看起來差不多,其實是作者獨到的安排:喻體“大自然、大地和海洋”具有母愛的性質——無條件、不需要爭取就可取得。
文章還采用了總分的說明方式,使文章的脈絡更加清晰。如第8、9段都是采用先總說再分說的方法,即開頭第一句都是本段的中心句,后面再加以詳細說明。
。2)視角新穎、富有哲理
本文以精神分析的方法研究和闡述愛的藝術,使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愛上升到一個哲學高度,且辯證地闡述父愛與母愛的不同以及父愛與母愛在孩子心中的不同感受,極具哲理性。
五、作業(yè)拓展:
通過本課兩種愛的對比,弗羅姆為我們指出了成熟的愛的標準,在我們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們該如何去實踐這兩種愛,又如何去成就完美人生呢?
1、引導:結合個人經(jīng)歷說體驗;聯(lián)系名人大家經(jīng)歷談感受。
2、結合生活中父愛母愛現(xiàn)象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愛》教學設計 4
教學目的:
1、復習所學的生字、詞。
2、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媽媽的愛。
3、激發(fā)孩子對媽媽的愛,并拓展到對所有人的愛。
4、懂得用各種方式表達愛。
教學重點、難點:
感受愛,并學會表達愛
教具準備:
手工小花、課件、小星星
教學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上課音樂導入。
二、檢查生字、詞掌握情況。
1、現(xiàn)在,我們來舉行一場挑戰(zhàn)賽,比一比哪一組生字、詞掌握得好,哪一組就是今天的'冠軍隊伍,就能獲得一顆大星星,怎么樣想不想得冠軍呢?(一、二組為一組,三、四組為一組)
2、課件出示,學生分組比賽讀,評出比賽結果后全班齊讀。
(以開火車的形式讀。先讀字,再讀詞)
3、評出比賽結果,贈送小星星。
4、全班齊讀。
5、生字、詞掌握得這么好,相信你們的課文也會學得很棒的!
三、學文明理。
1、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找找你喜歡的小節(jié)讀一讀,并想想你為什么喜歡它?
2、同桌交流后指名說。
3、(課文插圖出示)結合圖想想孩子會說什么,媽媽會說什么?(相機指導朗讀)
4、四人小組交流,并加上自己的動作表演一下,后指名上臺表演。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ㄖ该x、同桌讀、四人小組讀,男女同學比賽)
四、拓展深化。
1、你的媽媽是不是也這么關心你?
(四人小組交流后指名說)
2、誰記得自己的生日?誰又記得媽媽的生日?
(為記得媽媽生日的同學鼓掌)
3、媽媽這么關心你,生活當中還有哪些人也是這么關心你?
4、你要用什么方式來報答你對媽媽和所有關心你的人的感謝?
。ㄋ娜诵〗M交流后指名說)
5、你們長大了,懂事了,真棒!老師真為你們而感到高興!回去把你手中的花送給關心你的人,并對他說一句你最想說的話。
6、今天看到大家這么懂事,學得那么認真,老師真高興,送給你們一首歌《好媽媽》。
(旋律導入,后全班合唱)
五、作業(yè)設置
采取各種方式表達你對所有關心你的人的感謝。
《愛》教學設計 5
一、設計意圖:
幼兒的成長傾注了家人、老師、同伴以及社會大家庭大量的心血和愛。小朋友平時可能覺得得到爸爸媽媽的愛是理所當然的。本次活動以“母愛”為支點,截取及格生活中常見的愛表達方式:愛是親親熱熱、愛是為了長大、愛是一起分享、愛是給予幫助。引導幼兒理解、感受愛有不同的表達方式,體驗愛的美好境界!
二、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感受,理解愛的不同方式。
2、體驗被愛和愛別人都是一種幸福。
三、活動準備:
愛心卡,字卡,動物愛心圖片,錄音磁帶。
四、活動過程:
。ㄒ唬┏鍪尽皭坌目ā保鲋黝}。
師:這是什么?(愛心卡)
幼:上面還有一個字。
析:幼兒發(fā)現(xiàn)卡上有字,順著孩子們的“發(fā)現(xiàn)”,我及時地把問題轉到了卡上的字——“愛(love)”,接著自然地導入了我們的活動主題——愛(love)。
師:對,這是一個愛字,下面的love是愛的英文字母。
師:什么是愛?
析:沒有答案的問題,給孩子一個自由講述的空間。讓孩子可以把所自己認為的愛可以隨意表達出來。
。ǘ└惺堋⒗斫鈵鄣牟煌磉_方式。
師:剛才小朋友講了很多的愛,我這里也有一些愛的.故事,請你們來看看,里面都有哪些愛?他們的愛是怎樣的愛?
析:讓幼兒帶著問題去看圖。
2、提問,依次出示相應圖片。
師:誰來說說你在圖片里看到了什么樣的愛心故事?
圖一:貓媽媽和小貓的愛心故事。
師:貓媽媽和小貓在干什么?它們?yōu)槭裁幢г谝黄穑?/p>
析:這個提問給了孩子大膽想像,充分講述的自由。
師:誰知道“親親熱熱”表示什么意思?還有什么動作可以表示親親熱熱呢?
幼兒模仿親親熱熱的動作,感受愛是親親熱熱。
師:貓媽媽用“抱抱”來表達對小貓的愛;小貓覺得愛就是親親熱熱。(出示字卡——親親熱熱。)
析:讓幼兒運用肢體語言這種特殊的表現(xiàn)、交流方式來感受愛,不但增進了與同伴的友誼,而且?guī)椭變豪斫饬藧鄣谋磉_方式。
圖二:熊媽媽和小熊的愛心故事。
師:哎呀,小熊怎么了?胸媽媽怎么背對著小熊,不去救它呀?
析:小朋友不知道“小熊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學會游泳的”這一知識。在缺乏這種經(jīng)驗的時候,他們都以為是小熊掉到河里了。
師:告訴你們一個秘密:其實小熊是被它的媽媽故意推下水的。
師:你們覺得熊媽媽愛小熊嗎?
師生共同舉手表決“愛”與“不愛”。
幫助幼兒理解“愛是為了長大”。
師:其實熊媽媽非常愛小熊,因為小熊在成長過程中必須學會游泳這項本領。它把小熊推下水是為了幫助小熊早一點學會游泳。
師:現(xiàn)在你們覺得熊媽媽愛小熊嗎?熊媽媽的愛就是為了熊寶寶快快長大。(出示字卡——為了長大。)
析:老師的引導給另外幼兒知識的點撥,孩子們了解到熊媽媽的這種愛其實是在鍛煉小熊,他們對熊媽媽的態(tài)度便有了一致的改變____熊媽媽是愛熊寶寶的。
圖三:蜜蜂媽媽和小蜜蜂的愛心故事。
師:蜜蜂媽媽是怎樣愛她的孩子的呢?
師:小蜜蜂們品嘗著香香甜甜的花蜜,高興地說:“愛是一起分享”。
《愛》教學設計 6
教學說明:
現(xiàn)代詩歌和外國詩歌在現(xiàn)用人教版教材中共有23篇,約占整個教材的1/10,比以往的任何一套教材都重視,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由于學業(yè)考試不考,教師對詩歌教學有輕視的情緒。而實際上,詩歌在人的審美情趣和陶冶情操方面有重要的作用,詩是文學的最高形式。所以選《我愛這土地》進行這次教學。
教學法上,以反復朗讀和教師的精彩賞析為主,盡可能地避免無目的的泛泛討論,避免看起來很熱鬧,學生收獲很少。
本教學設計的優(yōu)點:
1、個人朗讀和專家朗讀相結合;專家朗讀安排了復調的形式,以突現(xiàn)朗讀的個性化,淡化朗讀技巧,讓學生學會“情動而辭發(fā)”。
2、教學過程中注意:讀寫結合,方法和能力先結合(具體什么方法:聯(lián)系背景去讀)具體詩歌朗讀過程中從語言到思想情感,從思想情感到語言形式。
總之,閱讀教學是一個對話的過程,是文本教師讀者三者之間的對話過程,師生互動時應尊重文本,超越文本,基于文本,拓展文本。語文老師要擔當這一文化使命,讓心靈詩意的棲居,成為思想的蘆葦。
教學目標:
1、在反復朗讀和教師的賞析中,把握詩歌的意象和情感。(意象老師掌握,實際可以不用意象這個術語,可以用形象。)
2、感受和體驗作者深沉的愛國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意象(如鳥、暴風雨、河流、風、黎明)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觀看影片,激發(fā)情感
播放《小兵張嘎》片段
師:看著這一場景,同學們,你們的心情是如何的?
生:憤怒……
師:今天我們學習艾青的《我愛這土地》,這首詩歌寫于1938年11月17日,與《小兵張嘎》的背景相一致,當時,日軍侵占了我國華北、華東、華南的廣大地區(qū),任意地殺戮我們的同胞,制造了一系列駭人聽聞的慘案,面對這一社會現(xiàn)實,詩人艾青的心情是如何的呢?他又是通過怎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的呢?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詩歌,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
二、初讀詩歌,理解內容
1、學生自由朗讀。
2、師:通過朗讀,同學們,你認為詩中,這是一只什么樣的鳥?
(生:愛國、勇敢、抗爭……)
師:這是一只愛國、勇敢、敢于抗爭的鳥,這只鳥實際上就是誰的寫照?
生:詩人。
師:是的,詩人正是通過借助“鳥”來表達自己對祖國情感的!這是詩歌與其他文體的不同,它往往借助一些具體的事物形象,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鳥對土地的熱愛,正是詩人對土地的熱愛,對祖國的熱愛。
2、師:鳥兒在用嘶啞的喉嚨歌唱,她歌唱什么呢?
。ㄉ和恋亍⒑恿、風、黎明。)
3、思考問題:
師:這首詩,除了鳥、土地這些具體形象之外,還有暴風雨、河流、風、黎明,那這些形象又有什么深刻的含義呢,請同學們聯(lián)系1938年的歷史背景進行思考。(可以讓學生讀一讀)
生:暴風雨指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土地上的河流,像長期郁結在人民心中的悲憤一般洶涌奔流;土地上空吹刮著的風,象征人民心中對侵略者暴行的憤怒,并進行的反抗;黎明指的是勝利的曙光,對新生活的向往……
4、師:看呀,為了我們祖國的黎明的,多少人為之流血犧牲,那么,詩人筆下那只盡全力歌唱的鳥呢,它又是怎么做的呢?
。ㄉ夯钪覍A盡全力為土地歌唱,死后,我也要將自己的全身投入到土地的懷抱;即使到死,也不愿意離開生我養(yǎng)我的土地,要為她獻出一切。)
5、學生齊讀
師:下面請同學們一起把第一小節(jié)朗讀一下。
師:剛才同學們都讀得非常地整齊,但詩歌,光光讀得整齊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深情地去朗讀,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硪晃幻胰沃竞昀蠋熅实睦收b,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
6、欣賞任志宏老師的朗讀。
師:聽完之后,請同學們試著、學著去讀一讀,讀出情感。
7、學生學讀。
師:下面
8、學生齊讀。
三、品味語言,把握情感
師:同學們,我們對這首詩歌作者深沉的愛國情感有了體驗,朗讀詩歌不但要把握它的情感,而且要體味它精彩的語言。下面我們一起來品味一下這首詩歌的語言。
1、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也應該”什么意思?
師:“假如我是一只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我們把它改為“假如我是一只鳥,我用嘶啞的喉嚨歌唱”,看看這樣的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也應該”包含了怎樣的含義?
生:“也”表示即使自己力量很薄弱,也要歌唱;應該是“理所當然”的意思,表明面對祖國遭受蹂躪,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2、“嘶啞”:
。1)鳥的精神:不停地歌唱
。2)喉嚨嘶啞也要歌唱
。3)無比的悲憤
(4)飽受苦難
師:“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我們一般形容鳥的聲音是怎樣的?
生:清脆、悅耳、動聽……
師:那么,我們把這句話改為“我也應該用清脆的喉嚨歌唱”好不好呢?詩人為什么用嘶啞這個詞語形容鳥的喉嚨呢?
生:(1)不停地歌唱,時間長,喉嚨都嘶啞了。
。2)喉嚨嘶啞也要歌唱。
(3)內心無比的悲憤。
(4)飽受苦難形象。
3、理解“的”的作用。
師:鳥兒歌唱了土地,河流、風、黎明,詩歌中,詩人一般忌用“的”字,可是,詩人卻在土地、河流、風、黎明,四個對象前面都加了長長的修飾語,同學們思考一下有什么好處?
生:使這些形象更加具體,土地是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即當時我們的國土正遭受日寇的'欺凌。面對我們的土地被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蹂躪,我們奮起反抗,土地上的河流,像長期郁結在人民心中的悲憤一般洶涌奔流;土地上空吹刮著的風,象征人民心中對侵略者暴行的憤怒;詩人加上這些修飾語更好地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纏綿地深沉的愛。
4、愛的深沉……這個省略號如果要你補充來,你會怎么寫?感受詩人愛的深沉到什么程度?
師:是的,詩歌結尾,詩人的情感已由涓涓細流匯聚到感情的水庫里,當感情的閘門轟然打開時,洪流沖激而下:“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皭鄣纳畛痢边@個省略號如果要你補充出來,你會怎么寫?
生:生死與共,至死都不分離;活著,我將傾盡全力為土地歌唱,死后,我也要將自己的全身投入到土地的懷抱;即使到死,也不愿意離開生我養(yǎng)我的土地,要為她獻出一切;面對祖國遭受欺凌,我們要奮起反抗,直到勝利。(無比溫柔的黎明)
師:是啊,詩人與土地生死與共,為了無比溫柔的黎明,愿意奉獻自己的一切,我們深深體會到了詩人對祖國深沉的愛,下面讓我們再一起聆聽一下陳鐸老師的朗誦。同學們可以試著跟讀。
5、陳鐸老師的朗誦。
6、可以的話,可請學生朗誦。
四、讀寫結合,升華情感
師:在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如果你再來創(chuàng)作,可以換哪些詞?請同學們拿起筆寫下來。
生:交流……
師小結: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艾青的《我愛這土地》,詩人用精彩的語言,借用具體事物的形象表達了自己對祖國深沉的愛,相信詩人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也撞擊著我們每個人的心靈,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背誦這首詩歌!
五、結束:
齊讀詩歌結束本課。
《愛》教學設計 7
教學目標
1.正確劃分詩歌的節(jié)奏,從而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理解詩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2.通過反復朗讀及對關鍵詩句的理解,體會詩歌的主旨,理解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
3.了解艾青和寫作背景,感受艾青深沉的愛國之情。
教學重點
1.對重點詩句的理解,特別是個別詞語的解析。
2.引導學生把握詩句中字里行間迸發(fā)出的詩人的愛國情感。
教學難點
對象征手法的理解,特別是對詩歌意象的象征意義的理解。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由教師飽含深情的背誦導入。這是一位詩人獻給土地最真摯的戀歌。他就是艾青,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這首詩《我愛這土地》。
二、介紹作者
我們首先來認識一下艾青。艾青(1910~1996),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現(xiàn)代著名詩人。1932年在上海進行進步繪畫運動被捕入獄,他失去了畫筆,但卻拿起了文學之筆開始詩歌創(chuàng)作,并在獄中完成了著名的現(xiàn)代詩篇《大堰河我的保姆》。詩人曾自稱為“悲哀的詩人”。在中國新詩發(fā)展史上,艾青是繼郭沫若、聞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動一代詩風,并產(chǎn)生過重大影響的詩人,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譽。1985年,法國授予艾青文學藝術最高勛章。
三、朗誦詩歌
1.學生自由朗讀。
2.學生個人展示,教師簡要評價。
四、品讀詩歌
1.“假如我是一只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應該”前面為什么用“也”字?“嘶啞”一詞換成“清脆”或“嘹亮”好不好?為什么?
“也”一詞表明詩人以天下為己任,主動請戰(zhàn)于民族解放運動中。
“嘶啞”表達了歌唱不已、真情無限的情懷;哪怕唱至喉嚨充血,聲音嘶啞,也不會停息對大地的歌唱。如果用“清脆”或“嘹亮”雖添了亮色,但少了艱辛,減弱了對大地摯誠感情的表達,所以不能換。
2.通過詩歌的寫作時間,結合我們學過的歷史知識,我們不妨先談談此詩的寫作背景,這樣我們就不難理解“嘶啞”的含義了。
本詩寫于抗戰(zhàn)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軍連續(xù)攻占了華北、華東、華南的廣大地區(qū),所到之處瘋狂肆虐,妄圖摧毀中國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國人民奮起反抗,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詩人在國土淪喪、民族危亡的關頭,滿懷對祖國深沉的愛和對侵略者切齒的恨,艾青寫下了這首慷慨激昂的詩。
3.那么結合寫作背景,我們應該怎樣理解“土地”“河流”“風”“黎明”的象征意義呢?
“土地”象征繁衍養(yǎng)育中華民族的祖國大地。“河流”“風”象征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黎明”象征充滿生機與希望的解放區(qū)。
4.鳥兒歌唱的“土地”“河流”“風”的前面分別有“暴風雨所打擊著的”“悲憤的”“激怒的”,這些修飾語有什么特點?
這些修飾語豐富了意象的內涵,表明中華民族的祖國大地,在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下正遭受苦難,中國人民正滿懷悲憤地進行不屈不撓的斗爭。
5.詩人對土地、河流、風、黎明的描寫,蘊含了他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些描寫形象地表達了當時祖國大地遭受的苦難,人民的悲憤以及對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6.這首詩的抒情色彩如此濃烈,詩人為何將自己虛擬成一只鳥來達到這種抒情效果?鳥兒的歌唱和作者的抒情有什么關系?
詩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鳥”虛擬,“歌唱”的是“鳥”,同時也是“詩人”;“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的是“鳥”,同時也是“詩人”為祖國獻身的愿望。這種寓情于形象的描寫,不僅有助于感情的抒發(fā),也增強了詩歌的形象感。
7.如果說前一詩節(jié)是鳥兒在歌詠自己的土地,而這一詩節(jié)則讓我們聽到了詩人內心最真摯的聲音,“為什么……深沉”你怎樣理解?
這一詩節(jié)是前一詩節(jié)情感的升華,回到現(xiàn)實中的詩人在表達情感上更為直接,也更令人震撼!
“淚水”呢?你怎樣理解?這是否是一種懦弱的表現(xiàn)?
當然不是,“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如今詩人流下熱淚,你一定能感受到詩人情到深處的感情,這淚是為自己而流,為受苦受難的同胞而流,更是為祖國大地而流,這份愛熾熱而深沉。
8.這首詩在結構上一、二節(jié)之間有什么內在聯(lián)系?
這兩節(jié)詩都飽含著詩人對祖國深深的眷戀和無盡的熱愛之情。就詩的感情發(fā)展而言,第一節(jié)蓄勢,第二節(jié)感情的迸發(fā)、感情的升華。詩意層層遞進。
9.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情感再來讀一遍詩歌《我愛這土地》。
五、結語
艾青將太“深沉”、太強烈的土地情結凝成晶瑩的淚水,涌動著火一般的激情,更為沉重地叩擊著讀者的心房,激起每一個閱讀《我愛這土地》的讀者在和平年代的報國之志和愛國之心。
六、布置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
2.完成課后“積累”以及“思考與討論”的第一題。
《愛》教學設計 8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細節(jié)描寫感受父母之間平淡卻深厚的親情,從而理解“真愛就像茉莉”。
教學重點、難點:
從文中所寫的細節(jié)中感受父母之間平凡卻感人至深的愛。讓學生懂得這樣的愛就像茉莉一樣平淡無奇卻芳香宜人。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氣氛
1、欣賞《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2、出示詞語,復習回顧
平淡無奇 縷縷幽香 彌漫 潔白純凈 裊裊清香 詩意
3、指名讀、正音、全班齊讀。
4、這些詞語都可以用來描寫茉莉花,那么你認為哪個詞最能全面概括茉莉花的特點呢?(平淡無奇)
過渡:是的,在生活中,有一種愛,就像茉莉一樣平淡無奇卻讓人感到真真切切;雖然普通卻感人至深。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走進《愛如茉莉》這篇課文,去體會那如茉莉花般的溫情與愛。(板書課題,齊讀,再次提示“茉”字的寫法)
二、自讀感悟
1、 請同學們自由地讀課文,把課文中能讓你感受到“愛如茉莉”的細節(jié)畫出來,并在旁邊寫上你的感受。
2、 讀書要求:
(1)關注細節(jié):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眼神。
。2)感受語言:一個字、一個詞、一個句子。
三、小組合作
1、讀了課文之后,你畫下了哪些體現(xiàn)“愛如茉莉”的句子?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并說說在這些句子中,哪個細節(jié)或者哪個字詞讓你感觸最深?
2、交流反饋,抓住細節(jié),感悟真愛。
四、朗讀回味
1、對比朗讀:
我夜里睡得沉,你媽媽有事又不肯叫醒我,這樣睡,她一動我就驚醒了。
你爸爸伏在床邊睡著了,我怕驚動他不敢動。不知不覺,手腳都麻木了。
男同學讀爸爸說的話,女同學讀媽媽說的話,然后說說,從這兩句普通的對話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名)
小結:盡管沒有豪言壯語,沒有海誓山盟,但從這些平凡的言語中,我們感受的是父母之間的深情。正是因為他們心中彼此有著對方,才出現(xiàn)了課本上這幅執(zhí)手而眠的畫面。請同學們觀察插圖,用一個詞表達你的感受。(溫馨、幸福、和諧、恬靜、柔美、溫暖人心、令人感到……)
2、(1)配樂朗讀:感動的不僅僅是我們,就連太陽也被他們感染了。請同學們自由地讀一讀第九自然段,在讀正確的基礎上讀出感情。(指名——評議)
。2)你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太陽也被感到了呢?(抓住“探”字,體會“一切景語皆情語”)
(3)有感情地齊讀第九自然段。
多么平凡而又真摯的愛。《嗝雌胀ǘ至钊烁袆拥膼郯。¢_始,作者對媽媽的“愛如茉莉”是懷疑的,但此時此刻,作者的心中還有疑問嗎?(沒有了)是的,作者見證了父母之間如同茉莉花般的溫情與愛,以致最后發(fā)出了那樣的感嘆:哦,愛如茉莉,愛如茉莉。
3、指導朗讀:
哦,愛如茉莉,愛如茉莉。
五、拓展延伸:
作者認為愛如茉莉,平淡無奇卻真真切切,感人至深。你認為愛如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課堂總結
每個人對愛都有不同的理解,愛包含在生活的每個細節(jié)中,它就像茉莉一樣平淡無奇卻真真切切,雖然普普通通,卻讓我們感動,只要我們用心去感受,就會發(fā)現(xiàn):愛,無時不在,無處不在。請同學們珍惜你身邊的愛!
教學反思:
《愛如茉莉》是一篇彌漫著淡淡香氣的散文,以生動傳情的筆觸,描寫了父母之間互相關愛,有如茉莉一樣潔白純凈,芳香宜人,抒發(fā)了對這種感情的贊美之情。
教學這一課我先先播放《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讓學生在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中走入情境。接著教學“茉莉”兩字,讓學生注意容易寫錯的“茉”字,以此導入課題后,讓學生說說他們心目中的茉莉是什么樣的?自然而然地給出本文描寫茉莉花的詞語“ 平淡無奇、潔白純凈、縷縷幽香、裊裊清香、充滿詩意”讓學生積累并靈活應用,并且讓學生明確茉莉花的特點就是“平淡無奇”,為下面理解父母之間的真愛奠定一個情感基調。
“生活有真愛,細節(jié)有真情,語言有溫度,字詞知冷暖”。本課中父母之間的愛就流淌在生活中的許多細節(jié)中,如果不用心去品,是感受不到的`。所以,我先指導學生“關注細節(jié),抓人物的一個動作、一種眼神、一句話語”去體會父母之間的愛,然后在課堂交流中緊緊圍繞細節(jié)處展開品讀,通過“直奔”、“緊握”、“叮囑”等詞語感受真愛,再適時地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中父母之間的一些小事體會到生活中的真愛,將文本中的情延伸到文本外,讓學生對愛有了切身的感悟。最后,我通過拓展延伸,讓學生描述自己對“愛”的理解,使文本主旨得到了提升。
在這節(jié)課中也存在著一些缺點和不足。首先,對美文的品讀不到位,讀書的方式也顯得單調。其次,小組交流探討時,氛圍不夠熱烈,教師沒有及時進行引導。最后,沒能全面關注學生,尤其是對中下生的關注。教學是一門藝術,只有不斷的反思,才能得到提高和發(fā)展。
《愛》教學設計 9
【教學目標】
。薄⒆寣W生在交際與溝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愛母愛。
。、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增強學生口語表達的自信心,讓學生暢所欲言,廣開言路。
。、能理解父母的愛,建議父母改進教育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激發(fā)交際興趣
同學們,在這幾天課文的學習中,我們一定了解到了很多感人的事情。父母的愛,情深似海,我們在愛中一天天長大。今天,就讓我們把自己感受到的愛表達出來,與同學、老師、父母一同分享。
。ò鍟n題。)
二、回憶感人事例,同桌交際
拿出課前準備的記錄或物品,回憶一下你所了解到的故事。然后同桌間互相說一說。有什么問題可以提問,在交際中把事情的細節(jié)回憶清楚。
三、如何對待父母的.愛
。、出示生活中家長對孩子的幾個小片段(略):
。ㄗ寣W生小組內評說,提出自己的看法。)
。、在聽的過程中,可以直接向同學提出問題。
。、推舉出代表,參加全班交流。
四、全班交際
。薄⒏鹘M代表輪流上臺,談出自己的看法。
。病ψ约旱母改刚f幾句話,說說他們應該怎樣愛自己。
五、模擬采訪,家長學生交際
。薄⑽覀儎偛怕犃四敲炊嗟墓适,知道父母對我們的愛是深沉的、寬廣的,更是無私的,但有的方式有些不妥。我們可能有許許多多的話想對爸爸媽媽說,也可能有許多問題要請教別的同學的父母。下面我們就請剛才到臺上交流的同學的父母到前面,我們根據(jù)剛才同學所介紹的故事,來采訪這些叔叔阿姨,好嗎?
。病⒃趯W生與家長的交際中,進一步感受親情之愛。
六、與自己的家長自由交談、溝通情感
《愛》教學設計 10
[教材分析]
《家人的愛》一課是新課程《品德與社會》(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在愛的陽光下”中的一個主題。按照教材的編排,本單元由三個主題構成:主題一、家人的愛;主題二、讀懂爸爸媽的心;主題三、來自社會的愛!凹胰说膼邸笔瞧渲械牡谝粋主題,本主題有三個教學重點:第一是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家庭生活實際,感受、體會家人給予自己的關愛,知道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家人的哺育;第二是懂得正是由于有了家人的愛,才能使得自己健康成長;第三是知道感激、回報家人的愛!都胰说膼邸返木帉,其時代感、生活性、針對性都很強,它和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我愛我的家》教學內容是相聯(lián)系的。
[活動目標]
1、聯(lián)系生活實際,知道父母長輩為自己健康成長付出的辛勞。
2、了解家人對自己寄予的希望和培養(yǎng)教育自己的苦心。
3、懂得感恩,學會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家人的愛。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家人培養(yǎng)教育自己的苦心,感受家人給予自己的關愛,學會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家人的愛。
[活動準備]
教師:教學課件、錄像、感恩孝心卡等。
學生:調查表、照片、親情故事等。
[活動過程]
師:同學們,你們猜猜這個可愛的小姑娘是誰?
(出示課件:一個可愛的小女孩的照片。)
師:你們看,這就是我的女兒,這是我們一起在游樂場照的.合影,看我們臉上的笑容,你們有什么感受?
(出示課件:授課老師和這個孩子的合影。)
師:同學們和家人在一起也有很多快樂時光,讓我們一起來回憶快樂的事情,感受大家和家人在一起的快樂吧!引導學生回憶和家人在一起的快樂時光,感受家庭生活的快樂
師:請大家在小組里講講和家人在一起快樂的事情,可以用自己的畫、照片,把自己和家人的快樂跟同學分享。
(學生在小組中講述和家人在一起快樂的事情。)
師:請同學們推薦各組的代表來講講自己和家人在一起共度的快樂時光吧!
生1:我和我媽去海南玩,我玩得可高興了。
生2:我過生日時,我們全家人都來了,他們還買了一個大蛋糕和許多的生日禮物。
(在學生發(fā)言的過程中,教師針對學生講述的不同事情,引導學生在快樂時光中感受家人給予自己的愛:如在一起出去游玩時,感受到家人的照顧與愛護;如在全家為孩子過生日的時候,感受到全家的希望與愛……)
師:同學們講述這么多快樂的事情,看這深情的目光、會心的微笑都寫在這一張張的照片里,和家人在一起多快樂呀!讓我們在這一幅幅溫馨的畫面中,再來感受這濃濃的親情吧!
(播放課件:每個學生和家人在一起度過快樂時光的照片,配著《我們的生活多么快樂》的歌曲,照片依次播放。)
師:在這些歡樂時光中我們感受到家人的愛,在和家人一起生活中,你還從哪些事情上感受到家人的愛呢?
(板書:家人的愛)
引導學生講述家人對自己愛的故事,感受家人的愛
師:誰來講講家人疼愛你的事情?
生1:我生病的時候,我媽媽晚上熬夜提醒我吃藥。
生2:每天放學后,媽媽都給我涼一杯白開水。
(學生講述家人疼愛自己的故事,根據(jù)學生課上發(fā)言情況,教師從中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感受家人的愛。如:孩子講到自己生病時家人的照顧與關愛,引導孩子從家人的表情、心情、語言中體會家人的愛;學生講到平時生活中家人的關心和愛護時,引導孩子體會家人為照顧自己付出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他們的辛苦和辛勞中體會深厚的愛……)
(教師播放錄像──家長講述的照顧孩子的真實事例,請學生觀看──錄像內容1:兒子,你兩歲時得了慢性氣管炎,媽媽每天給你煎中藥,煎了三年,直到你五歲時才把病治好,整整三年的時間!看到你的病好了媽媽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錄像內容2:孩子,你還記得你晚上發(fā)燒嗎,爸爸一人抱你上醫(yī)院。你需要輸液,醫(yī)院人太多,沒地方坐,我就一手抱著你,一手舉著點滴瓶子,整整站了一個半小時。)
師:這是我們班同學的家長講述的故事,家長為什么這么做呢?看了之后,你們感受到什么?
生(抽泣地):我媽媽太好了,太辛苦了,我以后一定好好的,不氣她了。
生:媽媽爸爸可真愛我們。
師:還有誰愿意講講這樣的故事呢?
生1:我放學回家趕上下雨,姥姥來接我,怕我淋著,就把雨傘向我那邊斜;氐郊椅铱匆娎牙训囊路紳窳恕
生2:我每個星期六上鋼琴課,爺爺都送我去,站在外面等著我下課,要等一個小時呢。
師:家人的愛就在這一件件小事中,就在家人關愛的目光中,就在家人的懷抱里,我們享受著濃濃的情、厚厚的愛,我們在家人愛的滋潤下多幸福呀!
通過事例分析,引導學生理解家人的嚴格要求也是愛
師:我們在和家人共度快樂時光中、在家人的關心照顧中,感受到了家人的愛。在家中,也會發(fā)生這樣一些事,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發(fā)生在我們生活中的事情,也是家人對我們的愛嗎?
(老師出示具體情境,引導學生理解家人的嚴格要求也是愛。)
課件出示:真實事例。(隱去孩子的名字。)
內容1:天很冷,一個小姑娘非要穿裙子上學,奶奶沒有同意。
內容2:爸爸鼓勵膽小的孩子克服困難學習游泳。
內容3:孩子請爺爺幫助隱瞞自己的錯誤,爺爺沒有同意。
內容4:晚上9點了,孩子還想繼續(xù)看動畫片,媽媽堅持讓他睡覺。
師:這些事情都是我們生活中遇到的事情,你們怎樣看待這些事呢?誰說說?你們認為家人這樣做也是愛嗎?
生1:我覺得是愛,你看奶奶不讓孫女穿裙子是怕她生病了,是為她好。
生2:爺爺為了讓自己的孫子誠實才這么做的,是愛孫子。
生3:晚上要看動畫片不睡覺,該影響明天上學了,媽媽怕他耽誤學習,而且晚睡覺對健康不好。
(結合學生討論,教師引導學生聽聽家長的錄音、給學生讀讀家長的來信,聽聽當時家長的想法,引導學生理解嚴格要求也是家人對我們的愛。家長的錄音:孫女,奶奶是怕你生病才不同意你穿裙子的呀!你能理解奶奶的心嗎?)
師:在同學們的生活中,你們還遇到過類似的事情嗎?現(xiàn)在,你們有什么想法和感受呢?
生1:上次我媽媽讓我練鋼琴我就是不練,現(xiàn)在我覺得我不對,我媽是為我好,以后我不這樣做了。
生2:我就有過想穿裙子奶奶不讓我穿的事,當時我可不高興了,現(xiàn)在我知道奶奶是怕我生病才不同意的,以后我聽奶奶的。
師:不僅我們的快樂牽動著家人的心,我們的成長更是傾注了家人無盡的心血,這些對我們的嚴格要求,為的是讓我們能夠更加健康地成長,這更是家人對我們的愛呀!
[活動總結】
師:感受到家人的愛,現(xiàn)在你想對你的家人說些什么?
(引導學生在感受家人愛的基礎上,表達自己對家人愛的情感。)
師:在今天這節(jié)課上,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家人深厚的愛。家人的愛像大海一樣深,像草原一樣寬廣。那么我們應該為家人做些什么呢?下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我為家人添歡樂”。
師:讓我們在《讓愛駐我家》的樂曲聲中,回憶和家人在一起時的歡樂,再一次感受家人的愛吧!
(播放課件:每個學生與家人在一起幸福生活的照片,配著《讓愛駐我家》的歌曲,在歡快的樂曲聲中結束學習。)
《愛》教學設計 11
教學要求:
知識目標:通過兒歌學習,會認讀課文生字,會讀寫課文一類字。
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觀察身邊事物,抓住事物的顏色特點。能背誦課文,自己給詩歌補充一個小節(jié)。
情感目標:體會詩歌意境,邊讀邊想象,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掌握課文生字,知道作者喜愛那幾種顏色的原因。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獨立識字能力和閱讀賞析能力。
教學方法:
通過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運用自己的方法來認識生字和熟記它們。通過反復誦讀,從形式上分析句子的整齊美與參差美;從語言風格上分析不加修飾的質樸美。通過小組合作練習和表演,培養(yǎng)學生分工協(xié)作的能力和提高朗誦興趣。通過開展“我們來做小詩人”的競賽活動,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和說話能力。
教學課時: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我們的生活是五顏六色的,正是由于有了這些美麗的`顏色,生活才變得美好。你愛什么顏色?原因?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首詩歌,看看作者喜歡什么顏色。
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整體把握。
1、小組合作,試讀課文!罢埻瑢W們把課文讀兩到三遍,認生字,把詩歌讀流利,讀準確。”
。ǔ鍪旧~)
2、教師提問:這些詞語都認識了嗎?
指名讀生詞:你是怎么認識它的?我們可以想什么辦法來記住它?看誰的辦法最好。
碧蔚遼將戰(zhàn)乘威武
強調:朝陽乘風破浪武士碧綠
3、玩游戲,書寫并熟記生字。
第二課時
4、教師談話:
生詞都認好了,我們來讀一讀這首詩吧!
那么怎么才算是讀好了這首詩呢?(板書:讀)
。A測——
生:要有感情的讀。
生:要讀出問題。
生:要讀出自己的感受。
師:不光要讀流利,還要讀得有感情,讀出自己的疑問,讀出自己的感受。這樣讀我們就叫“品讀”。(板書:品)
你們看這個“品”字,三個口字,不正是讓大家一遍一遍又一遍的讀嗎?
那我們就來認真地品讀一番吧!
三、品讀詩歌。
1、第一節(jié)(教師引導)
指名分節(jié)讀全文,在學生讀的過程中進行正音。
師:請一個同學來讀一讀第一節(jié)。
我愛碧綠的顏色,
因為----
禾苗是碧綠的,
小草是碧綠的,
我生活在農(nóng)村,
連我的夢
也是碧綠的。
引疑:當你們讀這一段的時候,心里有問題嗎?
。ㄒ黄鹩懻摻鉀Q學生的問題,幫他們感受農(nóng)村的自然風景的美,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再推進到“連我的夢,也是碧綠的”,你們感覺美嗎?
生:我們覺得很美。
教師:那我們就把這種美的感受讀進去。
。ㄉ僮x。)
嗯真的很美啊。
2、第二節(jié)(學生自學)
誰來讀第二節(jié)?應該體現(xiàn)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我愛火紅的顏色,
因為--
朝陽是火紅的,
楓葉是火紅的,
我是一個少先隊員,
我們的隊旗,我的心,
也是火紅的。
教師積極評價,特別注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熱愛自然熱愛生活,滿懷驕傲。
全體練讀(配樂)。
3、第三節(jié)(學生自學)
我愛蔚藍的顏色,
因為--
遼闊的天空是蔚藍的,
無邊的大海是蔚藍的,
將來我要當一名海軍戰(zhàn)士,
乘風破浪,保衛(wèi)海疆。
我穿的那身威武的軍裝
也將是蔚藍的。
自由讀:你們認為怎樣才能讀好?
學生讀完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4、誦讀全篇。
5、小組合作練習誦讀,表演方式自定,看哪個小組讀得最好(配樂)。
第三課時
你喜歡什么顏色?請你仿照詩歌再編一段。
1、教師引導,激起創(chuàng)作興趣,開展“我們班的小詩人”活動。
2、小組自由創(chuàng)作,交換作品。
3、每位同學自己練寫。
《愛》教學設計 12
一、 教學目的
1. 鳥是人類的朋友,鳥類美妙的鳥啼聲給音樂創(chuàng)作提供了無限的源泉,讓我們“唱鳥”,“愛鳥”“護鳥”增強了環(huán)保意識。
2. 能夠用自然柔美的聲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 通過學唱歌曲能夠理解并表達出對媽媽的愛。
4. 通過小組合作,能夠用不同的方式表達歌曲情感。
二、 教學重難點
重難點:理解歌曲情感,通過學習與演唱歌曲等各種形式來體驗、表達歌曲情感。
三、 教學方法
視唱法、教唱法相結合的學習手法。
四、 教學手段
多媒體
五、 課時安排
一課時
六、 教學內容和步驟
。ㄒ唬└惺芤魳,理解情感。
1. 播放《小烏鴉愛媽媽》,學生在音樂聲中進入教室。
2. 經(jīng)過常規(guī)的組織教學后,迅速過渡到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
3. 導入:同學們,你們認識一種叫烏鴉的鳥類嗎?它們的外表雖然不美,但它們尊老愛幼的行為卻值得我們學習。
4. 教師范唱《小烏鴉愛媽媽》。
。ǘ┭莩枨,表達情感。
1. 教師彈琴,引導學生輕聲跟琴試唱樂譜。
2. 將學生分2組進行“啊”音演唱,檢驗并鞏固學生的`旋律感。
3. 學生學唱第一段歌詞,教師進行及時的引導。
4. 自學第二段、第三段歌詞。
5. 完整的演唱全曲。
6. 以分組競唱,分句接龍的形式表演歌曲。
。ㄈ┩卣箘(chuàng)編,深入體驗。
1. 引導學生采用歌唱、舞蹈、畫畫等多種形式來表達體驗歌曲的情感,教師巡回指導。
2. 選擇其中較好的小組創(chuàng)編的表演形式在本節(jié)課上進行當眾表演,并相機鼓勵其他組創(chuàng)編的形式,課后進行再加工,下一節(jié)課為老師和同學進行表演。
。ㄋ模┬〗Y
《愛》教學設計 13
教學目標:
1、閱讀課文,能簡要說出課文內容和自己的感受。
2、比較句子,體會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在表達方式和表達效果上的不同。
3、感受動物之間友愛相處的溫暖,反思人和人之間的關系。
教學重點:
能理解動物之間友愛相處的溫暖,感悟課題“無言的愛”的深刻含義。
教學準備:
課前收集動物之間一些感人的故事。教學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在每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經(jīng)歷過許許多多愛的故事,我們在愛的陽光下成長,我們在愛的溫暖下感受快樂,感受生命的意義。同樣,在動物王國里,也有這種偉大的愛的存在。雖然他們不會用語言來表達,但他們以他們的`方式去愛,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感人的課文
出示課題:無言的愛
二、初讀課文,理清層次
1、文章講述的是怎樣的感人故事呢?請同學們自由默讀課文,完成填空。
課文描繪了 個感人的鏡頭,鏡頭一講述的是
鏡頭二講述的是 。
2、課文就像是攝像機,記錄了兩個真實而感人的故事,請你仔細閱讀,把最能感動你的句子劃下來,讀一讀,并說說理由。
三、深入閱讀,體會“無言的愛”的深刻含義。
1、自由讀課文的鏡頭一:
交流:
(1)4只小狗滿院子亂跑,母狗急得在樹下繞圈狂叫,小狗卻聽而不聞,散開去往草叢里鉆。
什么叫繞圈狂叫?什么叫聽而不聞?比較句子,你喜歡哪一句?
(2)不料花貓見狀,竟飛奔而去,把四只亂跑的小狗一個個銜到狗窩里,自己拖長身子躺下,讓4只小狗吸它的奶。
2、讀了這一段話,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花貓?
3、自由讀課文的鏡頭二:
交流:
(1)奇怪的是4只父母鳥來去銜草,造的卻是同一個窩!
(2)更讓人驚奇的是,兩只體態(tài)、羽毛截然不同的的母鳥都在窩中產(chǎn)卵、孵小鳥,但相容相安,從不互侵互斗。
什么叫截然不同、相容相安、互侵互斗?比較句子,你喜歡哪一句?
(3)感人的是他們不分彼此,誰都不只喂自己的兒女。
(4)體大的幼鳥嘴巴也大,每次從麻雀嘴中取食,把麻雀連嘴帶頭都含在自己口中,而麻雀送下食物,把頭從它口中拔出,沒有一點痛苦的樣子,次次都是如此。
人們看到了這種景象,會說些什么,又怎么做呢?
4、讀讀課文第四小節(jié),想象圍觀的人會說些什么話?
看到此情景,大家議論紛紛,有的說_____________;有的說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說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感悟深華:
讀了這篇文章,你想到了些什么呢?想要說些什么呢?
附板書:
27、無言的愛
貓 照顧 小狗
麻雀 相容相安 另一種鳥
教學反思:
文章層次清晰,故事性很強,內容也比較淺顯。在教學中,除了指導學生讀懂課文外,也讓學生明白書面語與口頭語的區(qū)別,同時在閱讀中讓學生感悟動物與動物之間、人與動物之間、人與人之間的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重要性,讓學生學會感恩,學會關心他人的品德。
《愛》教學設計 14
教學目標:
1、教育學生初步懂得什么叫整潔,人和環(huán)境為什么要整潔。
2、培養(yǎng)學生愛整潔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在平時生活中如何做才算整潔。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愛整潔的良好習慣。
課前準備:
教師:PPT、課本、小鏡子、臉盆、香皂、毛巾等。
學生:衣服、書包、課本、小鏡子等用具。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已經(jīng)是小學生了,很多事情已不需要爸爸媽媽幫助了。能告訴大家,你每天起床后都做了些什么嗎?(穿衣、扣扣子、穿鞋、系帶子……)
很多同學都非常能干,學會料理自己的事了。那你會整理房間、打掃教室衛(wèi)生,并保持它們的整齊清潔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我們愛整潔》,看一看什么叫整潔和怎樣做到愛整潔。
二、學習新課
1、鏡子里的我
。1)出示課件,領會“整潔”的含義。
投影片:請同學們看大屏幕,說一說這些圖片給你什么樣的感受?哪些圖片是整潔的?這個小朋友的家干凈又整齊。我們說:他的家很整潔。
講述:現(xiàn)在我們初步了解了整潔的含義,整潔不僅包括環(huán)境整潔,還包括個人的整潔,你們每天都是怎么做的呢?
。2)“按時”的含義
孩子們每天幾點鐘起床?是誰叫醒你的?每天都在這個固定的時間起床,就叫按時起床,“按時”是一種良好的習慣。
提問:起床后,你做些什么事?怎樣做的?
生:穿衣服-疊被-刷牙-洗臉-吃飯-上學
為了檢驗大家做的怎么樣,咱們現(xiàn)在就來示范一下怎樣洗臉。
a.說一說洗臉應該注意什么
b.洗完臉后有什么變化(生:干凈了)
c.為什么要把臉洗的干凈,衣服穿的整潔呢(生:整潔有益于身心健康,更會給別人帶來好的心情)
現(xiàn)在拿出小鏡子,看看自己哪里整潔,哪些地方還不夠整潔。再整理一下吧。
同桌一組,再互相照“鏡子”,看看哪里不夠整潔,并幫助同桌整理好。
。1)講述:我們所做的這些事都是圍繞著個人衛(wèi)生來做的。你們看,××同學穿的衣服多整齊,××同學的手、臉洗得真干凈,××的頭發(fā)(小辮)梳得真整齊……他們真整潔。
(2)除了個人衛(wèi)生做得好,你房間里的被子誰疊?衣服是自己穿的嗎?書包是自己整理的嗎?我們應當自己的事自己做。為了檢驗大家做的怎么樣,我們來進行一個小比賽——疊衣&穿衣比賽
a.請同學點評穿衣,疊衣服應該注意什么。評一評,誰做的好。
b.講述:同學們做的都非常好,下面請同學們看看大屏幕,說一說他們這樣做好不好。
這樣做好不好
。1)看圖片,請同學說一說誰做的好,誰做的不好,為什么?應該怎么做。
。2)說一說生活中你還遇到過哪些不整潔的樣子。不整潔給你帶來了怎么樣的`感受?所以我們要保持整潔。
。3)現(xiàn)在我們來討論一下怎樣保持整潔吧。
3、保持整潔有辦法
。1)同桌之間說一說,你是怎樣保持整潔的?(個人)
。2)思考:怎樣才能長久保持教室里的美好環(huán)境?
講述:同學們說的都非常好,整潔的自己和整潔的環(huán)境都需要我們去保持,自己不整潔了要及時整理,家里和學校的衛(wèi)生不整潔了要及時打掃。
思考:保持整潔就是什么都不能玩嗎?(生:不是)我們來討論一下,下面這幾種行為是愛整潔嗎?
這樣做是愛整潔嗎
請大家看大屏幕,說一說圖片上的行為是愛整潔嗎?為什么。
講故事《小豬皮皮》
思考:大家為什么不愛跟皮皮玩,皮皮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后是怎么做的。
三、本課小結
1、談談你本節(jié)課都收獲了什么?
2、評價一下自己平時做的怎么樣,以后會這么做。
3、講述:同學們這節(jié)課表現(xiàn)都很好,我們學習了這一課以后,老師希望大家以后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學校中都能夠保持整潔,養(yǎng)成整潔的好習慣。
4、用1分鐘時間整理好自己的書包
《愛》教學設計 15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讓學生體會媽媽給予小朋友的愛和對母愛的贊美。
2、認識本課4個生字,學會本課的9個生字。
3、懂得母愛的無私與偉大,增強愛父母,回報父母,關愛父母的意識,學會愛身邊的每一個人。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深刻感受媽媽的愛。用真實的體會感悟詩歌的內涵。
第一課時
一、熟讀課文。
1、聽讀,讓學生邊看插圖邊聽讀。
2、跟讀。
3、自己朗讀。
4、以小組為單位讀。
5、齊讀。
6、賽讀。
二、認識生字。
醒:注意左邊的部首寫法,組詞。
浸:注意讀音,字義。
裳:注意讀音,寫法。
遮:翹舌音、結構。
三、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字卡,同學在文中找到并用圓圈來出來讀一讀。
2、教師講解生字。
扇:多音字,翹舌音、結構。
熄:字義,“火字旁”的生字還有哪些?
滅:字理,讀音,組詞。
汗:與“旱”區(qū)別。
涼:讀音,部首,給“涼”字換部首組成新字。
凈:與“靜”區(qū)別,還有哪些“二點水”的生字。
禮:部首,組詞。
熱:結構,部首,讀音,還有哪些四點底的生字?
濕:翹舌音,與“溫”區(qū)別。
四、在熟讀基礎上,適當延伸,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
1、能講一講媽媽是怎樣愛你的嗎?
2、媽媽所做的`哪些事令你感動呢?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生字。
1、出示字卡。
2、認讀生字并給生字組詞,說一句話。
二、做練習。
1、根據(jù)詩歌的原創(chuàng),自己進行創(chuàng)編,媽媽的愛是……
2、抄寫文中一些詞語,豐富語言積累。
三、作文設計。
在虛宮格內書寫生字。
把感受到的媽媽的愛的小故事與媽媽交流,使母子間的情感升華。
《愛》教學設計 16
活動目標
1、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認識、關愛普通人,尤其是弱者,培養(yǎng)學生的愛心、同情心。
2、培養(yǎng)學生善于與人相處、與人共事、與人合作的精神。
3、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例如勇于發(fā)言,積極參與討論,善于與人溝通的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寫作記敘文的能力。
教學過程
師導入:
出示投影(二單元內容)在我們剛剛結束的第二單元的學習中,我們經(jīng)受了一次愛的洗禮。你感覺“愛”是什么?請選擇其中的一幅畫面說出你的感受。
學生總結回顧。
師:愛,是人類永恒的話題,它遍及世界的每個角落。如果你是個熱愛生活的人。你會發(fā)現(xiàn)愛滋生于每一寸土壤。山川河流,一草一木,祖國家庭,親朋愛人,甚至是素不相識人陌生人。愛是人類忍受苦難,生生不息的巨大動力;愛是人類感受快樂,體味幸福的無盡源頭。(出示投影:走進愛的世界)
師:關于“愛”我們有著說不完的故事,它源遠流長,常講常新,請把你所搜集的愛心故事,講給大家聽。
大家注意嘍!你現(xiàn)在是至高無上的評委喲!一會要對選手們的表現(xiàn)作出評價
(出示投影:講故事的要求)
師:生活中處處有愛,我們手頭的這本小冊子《讓世界充滿愛》記錄了人類愛的足跡。請同學們拿出閱讀積累卡,針對交流欣賞提綱,在課下賞讀的'基礎上,小組內部整理一下,以待在全班交流。
交流欣賞提綱:
1、 文章的選材,思想內容。
2、 從修辭的角度(舉例說明)分析,說說文章的語言對表現(xiàn)主題的作用。
3、 在你所讀的文章中,你最欣賞的是哪個人物?為什么?
師: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在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歷程中。付出最多的就是我們的父母。下面就讓我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走進父母那博大無私的愛的海洋。(出示投影:親情回顧)
生:學生自述發(fā)生在自已與父母之間的事,表達對父母的感激
點擊歌曲《燭光里的媽媽》
師:我們每個人的身邊都有愛而我們的生活中,溫情默默之外,有著更為深沉博大的愛。你知道他們的故事嗎?他們恪已奉公,甘于奉獻,他們舍小家而顧大家,譜寫了一曲曲愛的交響。說出你心中這些英雄的名字吧!
師:是的,這一切的一切,感動著你我,感動著中國,這一撇一捺的相互支撐,讓善良友愛、無私奉獻,得到了最好的詮釋。可是,在愛的陽光沐浴下的同學們,不要忘記,有一群本應和我們一樣的人在苦苦的掙扎,請看下面一組畫面。
出示畫面
師:總有一種聲音讓我們淚流滿面,總有一張照片讓我們隱隱作痛,看了畫面,你在想什么?你準備怎么做?
師:同學們說的太好了,“勿以善小而不為,”希望大家成為行動的巨人,在心與心的交匯中,我們的課以接近尾聲,此時的你,一定對愛有了新的認識,請同學們自由發(fā)表愛的感言
生: 生活中,愛無處不在。它是清晨草尖上的一滴甘露,晶瑩剔透;是傍晚云端的一抹紅霞,絢爛嫵媚;是春雨中的鵝黃綠,是酷暑中的一縷風,是秋霜中的紅葉,是寒冬里的暖茶……
我們在接受愛的同時,亦應有回報,有所付出。只有這樣,我們的心靈才不會暗淡無光,才能夠充滿陽光。
愛,能夠讓高山低頭,大河讓路;讓黑夜瞬間光明,讓寒冬充滿溫暖!只要人人都獻出一片愛,這世界就會變成美好人間!
愛是人類一種最美好的感情,親情之愛、朋友之愛、人類之愛,所有的愛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祝福自己所愛的人生活的幸福。
被愛的人是一種幸福,會愛的人也是一種幸福。我們用自己的行為參與到這一創(chuàng)造幸福的過程中,讓自己的愛和對方的愛融為一體,在一個真善美的境界中完成了生命的升華和創(chuàng)造。
師:是的,老師希望每一個同學都成為愛的使者,播種愛,生長愛。正如一首歌中唱到,“愛是一個長久的諾言,所有的故事不能一次講完……”同學們,用你們的一生去實現(xiàn)你愛的諾言好嗎?那么,就讓我們共同撐起愛的天空。讓世界充滿愛!
師生共唱:《讓世界充滿愛》
《愛》教學設計 17
【教材分析】
本篇課文選自吳季松的《人類從這里走向海洋----西歐》。本課按時間順序寫出了大海的多姿多彩、變幻無窮以及給人的感受。
【目標設計】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認識生字,理解重點詞語。
2、在閱讀中揣摩課文的順序,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3、從課文中感受大海的浩瀚無際和變幻無窮,體會作者對大海深厚感情,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界的感受能力。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感受大海的浩瀚和無窮,體會對大海的深厚情感。
【教學難點】
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弄清敘述順序,學習表達方法。
【教學流程】
一、導入
師:誰能說一說你見到的大海是什么樣的?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大海有關的文章。(板書課題)
二、新課
1、初讀課文,初識大海。
(1)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順句子,把課文讀通順。
(2)默讀課文,填空。
在課文中,作者按照xxx的順序,寫了大海的xxx、大海xxx,以及人們對于大海的xxx。讀了課文,你覺得大海xxx—。
2、精讀課文,感受大海。
。1)默讀,感受海的形象。
畫出寫大海在不同時間的顏色、動態(tài)和人們感受的語句,讀一讀。
。2)品讀想象理解海的特點。
交流自己畫的句子,相互說說自己的感受。然后全班交流,你對那個時段的.大海
印象最深,讀一讀。想象大海的景象。如果你是航海人,在這樣的海里會產(chǎn)生什么感受?
。3)誦讀課文,銘刻對海的記憶。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誦讀。
3、領讀表達方法。
請學生帶著自己的體會朗讀全文,說一說從課文中學到了哪些表達方法。
三、鞏固練習
學習生字,了解認字的音、形意。
四、作業(yè)
找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抄寫下來。
我愛大海
總寫:朝夕相處
清晨灰色
分寫:太陽剛升起淺藍色沉靜
太陽升起橙色
上午無云雪白
薄云發(fā)青
白云發(fā)綠變幻
灰云發(fā)藍
烏云發(fā)灰
濃云發(fā)黑
遠藍
傍晚近灰凄涼
太陽落了黑
墨
夜晚呼嘯恐懼
怪獸咆哮
驚濤駭浪
總寫:我愛海浩瀚無際變幻無窮
【《愛》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媽媽的愛》教學設計04-12
《我愛大海》教學設計02-25
我愛大海教學設計02-24
《愛如茉莉》教學設計11-30
伸出愛的手教學設計06-17
《感受父母的愛》教學設計01-17
《讓世界充滿愛》教學設計09-28
我愛這土地教學設計11-16
《愛幫助人的風》教學設計01-16
口語交際《父母的愛》教學設計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