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是哥哥姐姐》教學反思范文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是哥哥姐姐》教學反思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是哥哥姐姐》教學反思 1
從中班升入大班,對幼兒來說是一件值得高興和驕傲的事,班上有很多幼兒已經知道自己是哥哥姐姐了,已經長大了。但幼兒對成人依賴的現(xiàn)象依然明顯存在,許多力所能及的事情仍喜歡讓成人一手包辦。因此,我們開展了《我是哥哥姐姐》主題活動,在教學活動中有目的、有意識的引導滲透,讓幼兒感受成長的快樂,嘗試不依賴成人,能主動去做事情,培養(yǎng)幼兒的獨立意識、責任心和動手操作能力。
“長高了長胖了”“成長的足跡”等活動能使幼兒感到自己的身體變化,也充分認識到自己確實長大了,不論從服裝,長相、行動、對話等各方面與小時侯有大的變化,在教學活動中通過老師的引領,幼兒從各方面感受到自己的變化。從而體會到幼兒認識自己的變化到認識他人的變化,我們鼓勵他們認識自我,擁有自信,并在探索周圍事物變化的過程中體驗生活的多姿多彩。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我們通過故事、繪畫、綜合活動等形式,進一步幫助幼兒體驗自身的變化。例如:我們讓幼兒收集自己小時候的照片及衣物,讓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感受自己的成長,同時也萌發(fā)自信心,逐漸形成自我意識;在美術活動中,我們讓幼兒繪畫自畫像。主題活動的開展,我感到幼兒很活躍,興趣極高,能積極參與到每個活動中去,幼兒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體驗到了長大了,有一種自豪感,并渴望與別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如在《我哄弟弟妹妹玩》這一活動中,我們開展“大帶小”游戲活動,讓孩子們在和小班弟弟妹妹一起游戲的過程中真切的感受到自己長大了做哥哥姐姐了。又如在親子活動中我們開展了《我是爸爸媽媽小幫手》活動,鼓勵幼兒幫助爸爸媽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引導幼兒用繪畫的形式把自己的'美好愿望表現(xiàn)出來。
在這一活動中,讓幼兒感受到了自己長大,引領幼兒從認識自己的變化到認識他人的變化,鼓勵他們認識自我,擁有自信。引導幼兒學著去面對和克服困難:當發(fā)現(xiàn)問題時,他們學著去尋求解決問題:當同伴發(fā)生了爭執(zhí),他們學著去理解和關愛他人。讓幼兒知道自己是從嬰兒長大的,現(xiàn)在已經是大班的哥哥姐姐了,自己能做的事情應該自己做,是爸爸媽媽辛苦把自己養(yǎng)大的,要懂得感謝他們、關心他們。
總之,通過主活動的開展,孩子們的自我意識、情感意識有所增強,自信心和責任感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同時孩子們認識到自己已經長大,除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外,還應幫助大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真正感受到了成長的愉快。通過主題墻的創(chuàng)設,幼兒更加了解到了自己已經長大了,有些小事情可以自己做了,已經變成大班的孩子了。
《我是哥哥姐姐》教學反思 2
在這一主題活動《我是大班哥哥姐姐》中,孩子對自己是大班小朋友非常自豪,通過四周的時間,孩子們適應了新的環(huán)境,他們自己動手,從構思、設計到操作,積極地參與了班級環(huán)境及活動區(qū)的布置,每一步都認真無比,他們把班級變成了自己的家,真正的成為了集體的主人。喚醒了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力、審美意識。
主題活動中,為了讓幼兒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標志和規(guī)則,為了讓幼兒能走進生活、了解標志,我們開展了“認識標”、“找標志”、“收集標志”和“制作標志”的活動。特別地,通過語言活動《小鼴鼠過生日》,幼兒既發(fā)展了語言能力,又進一步感知了標志在生活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也學會看標志出行。經過活動的開展,幼兒對它們有了更多的認識,也懂得了要按標志進行活動。特別是在制作標志的過程中,幼兒能根據(jù)實際情況,為我們的班級和幼兒園制定了許多的標志,如:不扔紙屑、不摘花、不亂叫等標志?梢姡變赫娴淖哌M了生活,懂得將自己的生活經驗運用到學習活動中。
在學習性活動上,本學期我們創(chuàng)設了語言區(qū)、美工區(qū)、科學區(qū)、益智區(qū)、特色區(qū)等活動,美工區(qū)是這個主題的重點,為了讓我們班的孩子們學會我們茶樓的操作,在美工區(qū)中我們投放了皺紋紙來制作茶葉,在活動中,我們示范了兩種茶葉的制作過程,一種是簡單的用皺紋紙搓揉成小球,一種向一個方向把皺紋紙條揉成紙條的方法,一開始,我以為成功率會很低,沒有幾個人會成功的,但沒想到,基本上我們每個孩子都成功了,連平時的皮大王也能安安靜靜的坐在一邊認真的操作。在益智區(qū)中,我們的重點是讓孩子們了解區(qū)域的規(guī)則,以及讓他們學習一些棋類的游戲規(guī)則。
在這過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大班的幼兒思維活躍、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和自信心,對于各種事情喜歡參與、創(chuàng)作,幼兒不斷地生成問題,解決問題,我們與他們一起共同參與,共同學習,既是活動的觀察者、記錄者,也是活動的支持者、指導者,通過不斷地提供材料,變化空間,傾聽幼兒、關注幼兒,使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淋漓盡致地發(fā)揮。愿我們有更多的活動能走進孩子的心靈深處,為他們的成長提供有益的經驗,使他們對童年充滿快樂的回憶。
《我是哥哥姐姐》教學反思 3
幼兒升入大班以后,發(fā)生了很多變化,成為幼兒園的哥哥姐姐。這段成長歷程,既蘊含著許多興奮和喜悅,也潛藏著許多教育的契機和內容。環(huán)境、老師都隨著發(fā)生了變化,眾多的轉變使幼兒既感到興奮,又好奇。
開學前,我們就進行主題墻“我是大班哥哥姐姐”的布置,讓孩子們一進入新班級就體驗到新環(huán)境的溫馨和自己成為大班小朋友的快樂。結合教師節(jié),我們讓孩子參與“我和我的老師”主題系列活動,引導孩子們繪畫我的老師頭像,粘貼在主題墻上,通過《我和我的老師》、《訪問老師》、《老師老師我愛你》回憶和老師在幼兒園的點點滴滴,在生活中發(fā)生的一件件事情,萌發(fā)和老師之間互相關愛之情,能大膽表達自己對老師的尊重和熱愛。還通過我們的“新小組”、“拉拉勾”引導孩子們認識自己的新同學、新伙伴,盡快的適應大班集體生活,并能和新朋友和自己一起游戲,鼓勵幼兒盡量的為自己的班級做事,激發(fā)愿意為集體做事的的欲望,培養(yǎng)幼兒的責任心。
本主題通過“我的新班”、“我的老師”、“我長大了”三個次主題活動,使幼兒學會正確認識自我、關心幫助同伴、尊敬熱愛老師、關注周圍生活,體驗長大的同時,建立初步的責任感和歸屬感。在活動次主題一中,通過《大熊的擁抱節(jié)》《愛發(fā)脾氣的菲菲》等系列教育活動熟悉新的班級適應新的環(huán)境,體驗朋友間互相寬容帶來的感動與幸福,體驗長大的自豪感和責任感,懂得自覺遵守班級規(guī)則。從故事中知道自己長大了,學會調節(jié)自己的脾氣,知道愉悅的情緒有利于身體健康。在次主題三中通過《我從哪里來》《我是大班兒童》《我會帶你一起玩》等,讓孩子了解自己在媽媽肚子里的生長過程,正確了解人是從哪里來的,萌發(fā)愛媽媽的`情感,真切的感受到自己長大了,自己應該關注照顧小弟弟妹妹,自己應該養(yǎng)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養(yǎng)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感。
成長的過程是幼兒長大、走向獨立的過程,是幼兒自尊、自信、自主意識萌發(fā)的過程。對幼兒來說,發(fā)現(xiàn)自己的成長,探究自己身體的變化,體驗在幼兒園中角色的轉變,可以進一步滿足他們渴望成長的需要,滿足他們獲得自信與成就感的需要。同時,幫助幼兒認識到自己的成長離不開老師、家長的辛勞和關愛,也是本主題的出發(fā)點。
【《我是哥哥姐姐》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我是哥哥姐姐教案01-18
我迷茫了,哥哥作文-哥哥姐姐作文01-11
哥哥姐姐,離開我的悲傷作文10-04
我是哥哥姐姐教案15篇01-18
戰(zhàn)“疫”前線的哥哥姐姐,我想對你說作文10-07
我的姐姐10-03
我的姐姐02-04
描寫姐姐的作文:我的姐姐04-28
我當哥哥了作文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