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人教育教學工作總結與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個人教育教學反思范文(通用5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要怎么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個人教育教學反思范文(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個人教育教學反思1
轉眼之間,一個學年的工作即將成為歷史,回首反思,感慨良多。僅就教學工作而言,想首先談一下,首屆運用新教材教學之感受。
新教材的編選,從內容上更具人文性。教材選文內容豐富,既切合學生年齡、經(jīng)歷特點,又兼顧文體特點。如,從一個人的成長階段方面則修改為:習慣的培養(yǎng),個人的成長,挫折教育,理想的確立等方面。從文體方面看,則有散文,傳記作品,科學小品文,小說等等。
同級教材不同,關于一些修辭知識、文體知識和漢語知識,對他們的處理沒有硬性規(guī)定,講小說,講到什么程度,完全由任課教師自己決定。結果就容易出現(xiàn)考什么就講什么,不考就不講的隨意性的問題。在我的教學工作中,抱著對學生負責的態(tài)度,尤其是抱著對孩子長遠利益負責的'態(tài)度,凡是教材規(guī)定的東西,都要處理(有些是有主次之分的)。對基礎知識的處理,有些是我加強的東西。如:字詞,拼音等教學,不僅都要發(fā)小紙條聽寫,還要寫在作業(yè)本上,預習的時候,要求先查字典正音,這樣反復讀、寫、記,自然會加強他們的印象。
對讀的基本功訓練,更是從始至終不敢放松。一是利用好早讀時間,要求學生群讀、齊讀、小組讀、個人讀,在讀中增強語感。在讀中理解內容,在讀中體悟情感。二是在課堂上,講解之前,必先讀書,這樣,學生怕讀不好,必然在下邊準備一些。這樣長期堅持必有好處。還是那句話:你讀都讀不順,何談理解呢?古人的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的道理就在于此。
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今后仍要繼續(xù)加強。閱讀和寫作訓練也不可偏廢。下面說說存在的問題,也是自己近年來深為苦惱的問題。就體特班(自己所任教的班)來看,語文課很難進行。不帶書者大有人在,當堂訂正練習冊,做練習冊,而不帶練習冊,或者揚言丟失者大有人在,對這種人到底應該如何做,道理也講了,要求也提了,照樣不帶,學校到底有沒有這方面對學生的管理規(guī)定。現(xiàn)在的做法是,一不準哄出教室,二是不能叫他回家拿,三是沒有理由讓家長不上班來送作業(yè),書本。到頭來,也只能是不帶不帶吧,老師該講講。在我印象中,我在小學時學校好像有關于學生不交作業(yè)方面的要求和處罰措施。
再者,也是我多年班主任工作中最痛苦的事。那就是:對某些老師,包括學校的某些安排而言,個人的什么事都重要,沒有給孩子們上課不重要,耽誤幾節(jié)課沒關系。尤其是一到期末,班主任可苦了,只要停課的課,班主任就要去看自習,(有的個別科目)有的科老師做得很好。班主任不看吧,怕學生出事,看吧,心里有氣――這課的結構工資,課時費誰拿呢?一句話,學校有沒有這方面的要求,有沒有這方面的管理和檢查,檢查出來又怎么樣呢?難怪聽某些老師說:上什么上,自習叫班主任看去。請問:班主任難道就是給人看自習的嗎?
故為之文,以俟夫觀學風者得焉。
個人教育教學反思2
這段時間,我們都在學習關于教育教學改革的相關內容,通過學習,收獲頗豐,為我以后的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了更好的指導,下面來說說我的感受。我的一個很深的感受就從中體會到了一種寬容的理念。
一、教師角色的改變體現(xiàn)了師生之間的寬容。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fā)展,幾乎每一個學校都舉起教育改革的大旗,政府將教育改革和學校改進納入政府優(yōu)先考慮的議程;A教育課程改革要求教師作為參與者必須打破“教師中心”,構建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室“文化生態(tài)”,教師從居高臨下的權威走向平等中的首席,和學生一道去尋找真理,分享他們成功的快樂。教學過程中不再是教師獨白,而是教師和學生不斷地進行對話。教師應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個體不斷探究。其中,教師主要是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活動并獲取積極的體驗,主動提出解決問題的途徑,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幫助者、引導者、促進者。學生主體性的展現(xiàn)需要自由,寬容則是自由的保障,沒有寬容也就沒有自由可言。而教師角色的轉變是我們主動和積極營造寬容氛圍的表現(xiàn)。
對學生而言,教師對學生內心深處的寬容,為學生提供充分表達自己的機會和空間,才能有針對性地開啟頓悟,進行更有效的教育,并培養(yǎng)他們判斷是非的能力。對教師而言,在科技飛速發(fā)展的時代,網(wǎng)絡通訊技術使得教師不再擁有絕對的權威優(yōu)勢,這種角色的轉變也是對教師個體能力有限性的寬容。
二、課程結構的選擇性體現(xiàn)了對學生個體差異性的寬容
課程結構具有選擇性,課程設置出現(xiàn)了多樣性,教學組織制度具有靈活性,加大了選修課的比例,以適應學生多樣化的需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為形成一種寬容的文化創(chuàng)造了條件。從短期看,課程結構的選擇性為學生學業(yè)的自由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提供了一定的條件,而從長遠看,這能使學生在邁向社會前,盡早地學會認識自己、尊重自己和對自己的選擇負責。給學生選擇的自由也就是承認了學生的差異,并寬容于學生之間的差異。
三、課程結構的綜合性體現(xiàn)了學科間的寬容
新課程強調綜合性,克服了學科門類過多、相互獨立的'傾向。因此課程中所體現(xiàn)的這種融合,能使學生間接地從綜合學科中學到寬容,也能在經(jīng)歷綜合的學科教育后,以全面的觀點和多元的視角來處理和解決實際問題。
教育變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政府、學校、教師、家長、學生之間的相互寬容、共同努力;A教育改革任重而道遠,我們要更加努力的前行。
由此更深刻理解了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孩子有能力在體驗后思考和決定,在犯錯誤和改正錯誤中有效地學習。孩子由此獲得的學習能力是可持續(xù)的,由此獲得的成長動力也是可持續(xù)的!因此我們更應該“1,解放孩子的頭腦;2,解放孩子的雙手;3,解放孩子的嘴巴;4,解放孩子的空間;5,解放孩子的時間!
社會與經(jīng)濟的發(fā)展必然對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教育的改革必須適應甚至超前于社會的發(fā)展。因此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變革是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和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在素質教育中我們在探索中前行,在發(fā)展中創(chuàng)新,中創(chuàng)新中尋求更高、更快、更強的發(fā)展,不斷推進我們的基礎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
個人教育教學反思3
傳統(tǒng)的反思,都是教者從教學的層面來反思自己的教學,如教者的個人素質、教師熟練的教學技巧和教學的個性化解讀以及自己教學還有哪些缺陷,長此以往,我們就會走進自己的個人發(fā)展怪圈,對于別人也會產(chǎn)生盲目的教學崇拜。如果我們能從學生學的情況來反思自己的教學,學生是怎么學的,學生的參與激情怎么樣,學生學習的結果怎么樣,等等,就會得到一種理性的價值考量和客觀的評析,這樣更會促進我們教師專業(yè)力的長足發(fā)展。
一、反思學生的學習過程
學習不是由老師把知識簡單地傳遞給學生,而是由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不是簡單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動建構知識的意義。因此我們要反思學生的學習過程來改進我們的教學。因為通過解析學生的學習過程,就能找到我們與學生的共同語言、適合他們特點的教學方法,進而使我們的教學能適合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
二、反思學生學習的參與度
反思學生的參與度,就是要反思學生參與的實效性。新課標(修訂版)明確要求我們老師繼續(xù)堅持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就是要求我們老師教學時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關注每一個學生是否真正地參與到課堂的教學中來,是否是思維上參與,是否主動、積極,是不是學生的自我需要。
具體來說,反思學生的參與度,首先要看學生學習是否有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學習是低效的學習,不能喚起學生參與欲望。有興趣的學習是高效的學習,是能激發(fā)學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些非智力動力的有效誘因。
其次,學習是否有情境。情境學習,學生會身臨其境,置身于學習的不自覺狀態(tài)中。如遇到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教師用同樣文質優(yōu)美的文字和充沛的情感就能喚起學生的學習聯(lián)想,讓他們的心弦與我們的教學產(chǎn)生共鳴,學習就在這種和諧共生的情境中創(chuàng)生。
再次,反思學生的學習是否伴隨著問題情境。問題是學習的敲門磚,沒有問題的學習就不是高效的教學,沒有問題的教學就不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沒有問題的學習就會讓學生的認識停在表層和形式。
在課堂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既可使學生從多角度看問題,也可使學生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自己存在的問題,同學間相互彌補、借鑒,形成立體交互的思維網(wǎng)絡,往往能產(chǎn)生“1+1>2”的效果。
最后,看學生的學習是否有成功的情境。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創(chuàng)設一個個成功的情境,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挑戰(zhàn)和好勝的欲望,這樣教學問題便會迎刃而解。
三、反思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度
教學需要檢測,一堂課的教學目標是否完成,除了要看老師是否講授完,是否在教學的環(huán)節(jié)中落實,還要看學生是否真正掌握。因為學生學習的達成度就能反映我們的教學是否有效,教學的方法是否兒童化、語文化。
教師多從學生學習的角度來思考,多從學生學習的過程、學習的參與度和學習目標的達成度去不斷反思,就能具備深厚的底蘊和良好的教育素養(yǎng),教學才會具有創(chuàng)造性,創(chuàng)造一個民主、科學、和諧、溫馨的教學氛圍。
個人教育教學反思4
回顧這一年來本人圍繞教育教學這一中心,努力做好自己所擔任的教學工作,現(xiàn)將這學期自己做過的一些工作總結、反思如下:
一、搞好教學教改。
這一年來開展“雙效”活動,始終把貫徹新的教育理念、如何提高自身素質和培養(yǎng)學生能力作為重中之重。
1、加強教學理論的學習。本學期開始制定了教學工作計劃,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教研素養(yǎng)、理論水平。
2、加強教研工作、追求實效。
語文采用“四讀”法,“從讀中學,學中讀,讀中悟”。根據(jù)需要提出問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認識升華。從而受到區(qū)語文教研員趙祥好評。
二、加強自身修養(yǎng),提高思想素質
本學期自始之終以《教師職業(yè)道德》嚴格要求自己。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必須率先垂范,做學生的楷模。當自己的事情與集體發(fā)生沖突時首先服從集體。
三、加強業(yè)務學習,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1、隨著教學改革,自己越來越感到跟不上教學新理念的要求。這一年來,自己加強了對教育理論和教育理念的學習,真正明確了以課堂為突破,深入全面地推進素質教育。以人為本,豐富學生生活,少講多學,改變了原有的舊理念。一年來做了1萬多字的學習筆記和心得體會。加強了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業(yè)務水平。
2、優(yōu)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組織和課堂水平
一年來自己始終抓住了課堂這一主渠道,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首先從備課入手,精心設計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思路,研究教學內容,吃透教材,駕馭教材。并做到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備學生活動。做到了無備課不進課堂。其二,注重了課堂教學的研究,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把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識、習慣作為重中之重,培養(yǎng)了學生能力。自己所擔任的五年級數(shù)學科在期末期中三次測試中都在前2名。這與課堂教學有直接的關系。
3、重視對特殊生的培養(yǎng)
為發(fā)展學生特長,自己把優(yōu)生優(yōu)培工作貫徹在始終。學期開始在摸底的基礎上找資料進行輔導和自學,并把星號題、思考題讓他們鉆研,教師加以指導。
為抓好后進生的輔導工作,建立了后進生檔案,分析每一位后進的原因,制定了輔導計劃及措施。并落實到實際教學中,采用“一幫一”,教師從后進生的心理、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等方面入手,持續(xù)不斷幫扶,逐漸縮小了差距。
4、單元過關考試是進行查漏補缺的一種好方法。這一年來,每上完一個單元都進行測試,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補救,并進行針對性練習,杜絕了漏洞。對每次測試進行質量分析,平日教學從課堂教學、總體評價、改進思路每周進行一次反思。有利于揚長避短。
本學年,雖然做了一些工作,但離學校的要求還差的遠,教改的力度還不夠,學法指導還是今后的一個重點。在今后的工作中揚長避短,努力工作,把教育教學工作做的更好。
個人教育教學反思5
如果說學生在第一個月的學習態(tài)度是一種帶有好奇心的學習的話,那么接下來的這個月的學習應該就屬于一種習慣性的學習態(tài)度。學生們經(jīng)過一個月對各科老師的考察,已經(jīng)知道了如何在課堂上表現(xiàn)自己:喜歡化學的學生會積極主動的去配合老師,去努力地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這正是老師所期望的;反之,對化學不感興趣的學生就會在課堂上無所事事,表現(xiàn)出一種無聊的行為,甚至有時候會有意地破壞老師的教學工作,這也是老師所頭痛的.……有一句俗語說:一個老鼠壞一鍋湯。假設在我的課堂上出現(xiàn)了一個這樣的學生是不是也會像老鼠一樣影響著整個班風,甚至會產(chǎn)生多米諾效應呢!實踐證明會的。
這兩個月的時間里,我通過教學觀察和總結了學生的行為表現(xiàn),發(fā)現(xiàn)有些不良的行為確實會很快的在班里傳播,如果一個新老師遇到這樣的情況而不及時處理的話,以后的教學工作會變得舉步維艱。如何才能更好的改善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我作為一名新老師,在這里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意見,也希望有經(jīng)驗的教師們能夠給予指點。教師應該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教師應不斷完善自身的教學技能,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師應加強自身的思想認識,對待學生不能情緒化,應該用信心耐心和誠心去感染每一位學生,從而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榜樣;
3、班主任應采用“鼓勵與懲罰”的形式來管理班集體,好則嘉勉,錯則改之,從而加強學生們的守法意識,樹立一個良好的班風;
4、鼓勵同學之間互幫互助,互相學習,讓學生認識到"1+1>2"的深刻道理,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皧^斗拼搏需持久,天道酬勤是真理!
我相信自己一定會越來越出色,因為我從未放棄,我也相信我的學生會更加優(yōu)異,也因為我從未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