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在线免费视频,亚洲精品免费一级视频,日韩亚洲欧美大陆,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style id="t465f"></style>
<legend id="t465f"><u id="t465f"><thead id="t465f"></thead></u></legend>

<acronym id="t465f"></acronym>

<sub id="t465f"><ol id="t465f"><nobr id="t465f"></nobr></ol></sub>
<sub id="t465f"></sub>

三年級《矛和盾的》教學設計最新

時間:2024-06-23 08:04:32 教學資源 投訴 投稿
  • 相關推薦

三年級《矛和盾的》教學設計最新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那么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年級《矛和盾的》教學設計最新,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三年級《矛和盾的》教學設計最新

三年級《矛和盾的》教學設計最新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理解矛和盾是我國古代戰(zhàn)爭時用的武器。

  2、通過講解、示范、練習、游戲,讓幼兒獲得玩矛和盾時一手要用矛攻擊對方,同時另一手要用盾保護自己。培養(yǎng)幼兒手眼的協(xié)調能力。

  3、使幼兒懂得安全游戲,進一步感受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自制玩具矛和盾人手一副。

  2、音樂磁帶“功夫”;“雪花和雨點”,錄音機一臺。

  3、對矛和盾有一定的了解。

  4、小頭盔每人一只。

  活動過程

一、老師播放音樂“功夫”幼兒跟著老師邊聽音樂邊做律動。

  二、出示玩具矛和盾引起幼兒游戲的興趣。

  三、通過老師講解讓幼兒初步理解矛和盾是我國古代戰(zhàn)爭時用的武器。

  四、幼兒游戲“有趣的'矛和盾”

  1、兩人一組一人拿矛一人拿盾自由游戲。老師指導幼兒一人用矛攻擊一人用盾保護自己。

  2、兩人一組各拿一副矛和盾合作游戲。播放音樂“功夫”增加游戲樂趣。老師指導幼兒游戲時一手要用矛攻擊對方同時另一手要用盾保護自己。提醒幼兒不能攻擊對方臉部,增強安全意識。

  3、每人戴好頭盔繼續(xù)進行游戲。引導幼兒在一定的范圍內向對方沖擊進行游戲。

  4、分組請客人老師和自己玩游戲。

  五、放松游戲:“雪花和雨點”。

三年級《矛和盾的》教學設計最新2

  學習目標

  1.學會生字:寓、矛、盾、譽、吾。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交背誦。

  3.借助注釋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成語包含的道理。

  4.以此積累詞語,進行拓展練習,培養(yǎng)學生觀察、聆聽、想象等能力及語言創(chuàng)新能力,啟迪智慧。

  教學重難點

  了解古詞義,弄懂寓意,用自己的話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

  教學手段及方法

  1.多媒體輔助教學。

  2.講授、講解、討論、模仿、運用、回顧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材分析

  《矛與盾》是小學六年級(第十二冊)第二十五課內容,短小有趣,借買矛與盾的故事諷刺生活中自相矛盾的現(xiàn)象,耐人尋味。文本資源與現(xiàn)實聯(lián)系點較多,應該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幫助學生理解寓言的寓意,并開展思維和語言訓練。

  教學過程

  一、溝通

  今天第一次給大家上課,希望同學們積極思考,努力聽講,踴躍發(fā)言,展示才能,共同上好本節(jié)課。

  二、回顧、朗讀、揭題

  1.上學期我們學過哪些古文?

  2.幻燈片出示古文《學弈》。朗讀提問:古文中包含了哪個成語?學生回答后小結:希望同學們上課也要這樣專心致志。

  3.體會“弗”:弗若:不如;弗許:不允許。你還能說兩個帶弗的詞嗎?(弗能:不能;弗敢:不敢……)

  4.揭題:今天我們共同學習一篇新的古文,也是一則有趣的而且告訴了我們一個深刻道理的古文。(板書課題:25.矛與盾)

  三、學習《矛與盾》

  1.出示幻燈片:題目、圖和學習目標。

  2.明確學習目標(朗讀學習目標)。

  3.看圖:說說圖上內容,小結。

  如果想查找更過相關資料,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謝謝合作!

  4.讓我們來看動畫片(點擊“請看動畫”)

  5.朗讀課文:A、范讀;B、試讀、指導、幻燈劃出節(jié)奏、自由讀;C、齊讀,小結朗讀情況。

  6.學習生字并體會課文內容:A、本課要學的生字有:寓、矛、盾、譽、吾;B、幻燈放大生字逐字識記,并結合課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如,學習“矛”,可以提問“課文中的那個人怎么吹他的矛的?你能不能模仿他的口氣吹一番呢?”等問題。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和表揚。C、書寫這些生字。

  7.體會句子意思:A、思考每句意思,同桌小聲討論;B、幻燈逐句出示古文,討論、理解或表演,再幻燈出示句意;C、齊讀譯文。

  8.拓展語文思維空間:A、提問: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寓言故事嗎?B、根據(jù)學生說的情況小結,然后再提示“請認真看和聽動畫片”注意人物的動作和語言及表情還有當時的環(huán)境,特別要注意兩部動畫片的不同之處。C、誰還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呢?相信你說的比動畫片上的還好,可以說整個故事,也可以說其中的一個小片斷。D、自由發(fā)言,小結,幻燈出示譯文朗讀。

  9.運用和體會寓意:

  A、提示:讀和這則寓言看了動畫片后,大家會覺得好笑,在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中也常會遇到這類似的好笑事。

  B、幻燈出示句子,提示:下面的句子哪些有自相矛盾的現(xiàn)象發(fā)生呢?

  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

 。1)教室內人聲鼎沸。正在演講的班長高呼:“都不要講話!”。

 。2)墻上寫著四個字:“不準任何人在此寫字!

 。3)一直不努力,未來成為科學家。

 。4)一邊跟人家說減肥要少吃點,自己胖得走不動了還天天大吃大喝!

 。5)告訴孩子要守信,可自己常說話不算數(shù)。

 。6)天天說開闊學生視野,但一年一次都沒春游。

  (7)自己想成績好但又怕上課、背書、做練習。

  (8)美國一邊說要維護和平,一邊又發(fā)動戰(zhàn)爭。

 。9)不想同學罵自己,可是天天罵同學。

 。10)一陣雷雨下了一天一夜。

 。11)我們班基本上一半同學達到體育鍛煉標準。

  (12)我猜想他肯定是一個六年級學生。

 。13)我估計他這道題一定錯了。

  (14)他一坐下來就不知不覺地進入了夢鄉(xiāng)。但想到農民伯伯正在雨中奪糧,他哪里還睡得著呢?

 。15)我們全班同學都參加祭掃烈士墓的活動,只有王小芳、胡新剛兩個同學因為有病沒有去。

 。16)我目不轉睛地盯著黑板,把題目從左到右反復看了好幾遍。

 。17)全班所有同學基本上都制定了學習計劃。

  C、討論上面的句子談談體會。

  D、幻燈出示作文一篇:《自相矛盾的王叔》,指名朗讀。

  自相矛盾的王叔(徐敏琳)

  清晨,空氣格外清新,我背著書包悠悠地走在上學的路上。突然,伴隨著馬達聲,身后傳來一聲呼喚:“琳琳,上來坐車吧!”一輛摩托車駛到我的身旁,原來是王東的爸爸送他上學。我謝絕了王叔,他們便開著車子走了。突然,前面十字路口的那盞紅指示燈亮了起來,可王叔卻硬是沖了過去……

  看了這,我愣住了。有一次,我到王東家,王叔帶回一本交通安全畫冊,里面許多血淋淋的交通事故照片,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當時王叔還給我們講交通常識和應該遵守交通規(guī)則。他說:“過馬路時必須‘一慢二看三通過’!

  王叔理應是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模范,可是他說一套,做的又是一套,真是“知法犯法”。這樣,不但不會給周圍的人做出好榜樣,而且會給人們帶來更壞的影響。

  難道這不是做事自相矛盾嗎?

  E、小結:看了這么多的實例,你能總結出《矛與盾》這則寓言的寓意嗎?

  F、幻燈出示練習題,填空再幻燈出示答案:

  寓言是通過虛構一個故事告訴人們一個道理,這就是()!睹c盾》是一篇古代()故事,故事中包含的成語是:()。這則寓言的寓意:()。

  10、拓展練習:

  A、這個人能不能賣出去他的矛和盾呢?

  B、你能不能想個辦法幫他賣出去嗎?

  C、討論各持己見,小結,幻燈出示《新自相矛盾》朗讀。

  新自相矛盾

  那個人什么也沒賣出去。他想:今天一無所獲,回到家我該怎么說。∨,對了!有主意了。他扛著矛和盾回到家。妻子問:“叫你別吹你非吹不可,看,什么也沒賣出去吧?”“我雖然沒賣出去,但我有了個好主意,你要幫助我,明天你去西城賣矛,我去東城賣盾,怎么樣?”“那飯誰做呀?”“我們可以出去吃!”“但是……”“就這么定了!钡诙欤麄z分頭走了。妻子在西城喊:“我的矛很銳利,無論什么盾都戳得穿!快來買!”丈夫在東城喊:“快來買啊!我的盾堅固的很,無論什么矛都戳不穿它!碧鞗]黑,他倆就把矛和盾賣光了。妻子和丈夫非常高興,一起去餐館大吃了一頓。他倆異口同聲地說:今天過的可真愉快啊!

  11.朗讀原文,背誦,積累詞語。

  12.再看動畫片《自相矛盾》。

  四、作業(yè)

  1.把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記錄下來。

  2、用自己的話把《矛與盾》這個故事寫出來。注意寫活賣矛和盾的人吹牛的情形。

  3、給賣矛和盾的人出個好主意,讓他鋒利的矛和堅固的盾快點兒賣出去。并寫下來這個好主意與同學們分享。這可是智慧哦。

  4、課后與好朋友一起表演賣矛和盾。并把表演經歷寫下來。

 。ǹ梢匀芜x一題也可都做?茨銍D!)

  5.讀讀寫寫:中華民族有燦爛悠久的文化,成語又是其中一朵奇葩,我們要多多學習成語,積累成語。

  自給自足自覺自愿自力更生自告奮勇自強不息自食其力自愧不如自由自在自知之明自不量力自欺欺人自暴自棄自鳴得意自以為是自我陶醉自相殘殺自高自大自作聰明自吹自擂自相矛盾

  6.改一下下面句中自相矛盾的地方,使前后沒有抵觸:

  A、教室內人聲鼎沸,笑聲轟鳴。正在演講的班長高呼:“都不要講話!”。

  B、黑板上醒目地寫著四個大宇:“不準任何人在此寫字!

  C、不努力學習未來成為一名知名的科學家。

  D、一邊跟人家說減肥需要少吃點,自己胖得走不動了還一邊往嘴邊塞東西!

  E、告訴孩子做人不能說話不算數(shù),可自己常說話不算數(shù)。

  F、天天開會說要開闊學生的視野,可是一年一次都沒春游。

  G、自己想成績好但又怕上課、背書、做練習。

  H、美國一邊說要維護和平,一邊又在發(fā)動著戰(zhàn)爭讓世界不得安寧。

  I、一陣雷雨下了一天一夜。

  J、我們班基本上有一半同學達到了國家體育鍛煉標準。

  K、我猜想他肯定是一個六年級學生。

  L、我估計他這道題一定錯了。

  M、不想同學罵自己,可是天天罵同學。

  N、一邊說自己的矛鋒利無比,一邊說自己的盾堅不可摧。

  O、勞動了一整天,他實在太累了,一坐下來,他就不知不覺地進入了夢鄉(xiāng)。但是,他想到農民伯伯正在雨中奪糧,哪里還睡得著呢?

  P、清明節(jié)那天,我們全班同學都參加了祭掃烈士墓的活動,只有王小芳、胡新剛兩個同學因為有病沒有去。

  Q、我目不轉睛地盯著黑板,把題目從左到右反復看了好幾遍。

  R、新學期開始了,全班所有同學基本上都制定了學習計劃。

三年級《矛和盾的》教學設計最新3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會寫“矛、盾、集”等生字,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等詞語。

  2、繼續(xù)學習默讀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結合生活經驗理解“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是勝利者”的道理。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了解發(fā)明家是怎樣發(fā)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衛(wèi)和矛的進攻的優(yōu)點合二為一的過程。

  教學難點: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fā)明引發(fā)的道理。

  教學流程:

  一、看圖導入,揭示內容

  1、請同學們仔細看圖,圖中的兩個人在干什么?他們的手中拿了兩樣古代的武器,你們知道這長長的叫什么嗎?(矛)那圓圓的叫什么?(盾)矛是用來干什么的?盾又用來干什么?(相機板書:進攻,自衛(wèi))讓我們假設一下,如果這個人只拿了矛而沒有盾,會怎么樣呢?如果這個人只拿了盾而沒有矛,又會怎么樣呢?現(xiàn)在就有一種武器,它既能像矛一樣進攻也能像盾一樣防守,那就是坦克。(出示玩具坦克)(板書:坦克)

  2、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是來了解坦克的發(fā)明過程,請大家把書翻到第25課〈〈矛和盾的集合〉〉(補充完整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困難的地方多讀幾遍。

  2、在讀的過程中你覺得哪些詞語比較難讀需要提醒其它同學嗎?(自由說)

  3、老師也有一些詞語要提醒大家讀好。(出示詞語卡片,帶讀)

  4、請大家把這些詞語帶入課文,齊讀課文。讀完了,有什么收獲?

  三、細讀課文,交流感悟

 。ㄒ唬、學習課文2——3自然段

  1、我們知道矛可以進攻,盾可以防守。發(fā)明家為什么還要去發(fā)明坦克呢?書上是如何介紹的?著重指導“左抵右擋、難以招架”等詞語

  2、同桌之間用動作演示。一手拿書當盾,一手拿筆當矛。

  3、就在這緊張危急的時刻,發(fā)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他想到了什么?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那對方的矛就再也戳不到我啦!”(先對盾的不滿,后來想到盾可以改變而喜悅)

  5、假如是你,你還會想到其它的好辦法嗎?

  6、發(fā)明家的主意確實很不錯,盾經過改進成了一個“鐵屋子”,發(fā)明家鉆到了解鐵屋子里和朋友比賽,對方的矛戳不破鐵屋子,自然也刺不到他。可是,讓我們冷靜地想一想,比賽場上,對方見他縮在里面是不是就不打了呢?肯定還會用別的辦法來對付他!想想你會用什么辦法來對付他?

  7、是。∵@樣下去發(fā)明家一點兒獲勝的機會也沒有!

  8、出示句子“自衛(wèi),是為了更好地進攻呀!”理解句意

 。ǘ、學習課文第4自然段

  1、這時發(fā)明家又有了什么新的想法?請大家默讀課文第4自然段。理解“矛”就是從洞里伸出的“槍炮”,可以進才攻。

  2、利用玩具坦克,大致講解坦克的基本部件。

  3、小結:經過發(fā)明家一次又一次的改進,坦克終于誕生了。

  (三)、過渡:這輛坦克的威力可真大呀!

  1、齊讀第5自然段,看看這輛坦克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2、理解“大顯神威”、“龐然大物”等詞語。

  3、讀到這里我們已經知道了坦克是發(fā)明家根據(jù)矛和盾造出來的`?伤鼌s比矛和盾的威力大多了,為什么呢?(板書:合二為一)

  4、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有許多這樣的例子。如:帶橡皮頭的鉛筆的發(fā)明過程。

  (四)、學習第6自然段

  過渡:由此可見(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出示句子。用自己的話來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學以致用

  1、我們平時看到的很多東西都有它的優(yōu)點,也有一些東西有它的不足之處,根據(jù)你平時的觀察,動動腦,想想你想發(fā)明什么?

  2、想發(fā)明的寫成一篇短文。

  五、總結全課,鼓勵學生

  在這節(jié)課上,有許多同學的表現(xiàn)非常好,被評為“朗讀明星”、“智慧明星”、“積極發(fā)言明星”......希望同學們能把這些“明星”們的優(yōu)點集合到自己的身上來,老師相信你們以后的表現(xiàn)會更加出色的。

三年級《矛和盾的》教學設計最新4

  教材簡析

  《矛和盾的集合》是一篇新課文,全文在大家已耳熟能詳?shù)脑⒀怨适隆蹲韵嗝堋返幕A上加以深化,一改以往“矛”和“盾”不能并存的觀念,不僅使“矛”與“盾”同時存在,而且更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進而形象地介紹了現(xiàn)代新式武器——坦克的誕生,使學生在這通俗易懂的故事中明白“只有開動腦筋思考問題,學會集中各事物的優(yōu)點,才能創(chuàng)造出新事物”的深刻道理。

  這篇課文寫的是發(fā)明家手持矛和盾,在與朋友對打比賽時,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fā)明坦克。由此說明“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這篇課文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講發(fā)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對打過程中,為了保護自己,由盾想到了鐵屋子;為了進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兩者結合起來,發(fā)明了坦克。第二部分講發(fā)明的坦克在戰(zhàn)場上打敗敵軍,大顯神威。第三部分由坦克的發(fā)明引出“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一道理。作者按發(fā)明坦克的過程──坦克的實際應用──從中引發(fā)道理的順序敘述。敘事簡潔清楚,用事實說明道理,是本文表達上的主要特點。

  依據(jù)新的.課程標準和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個維度,制定以下教學目標及矛和盾的集合重點、難點。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七組《矛和盾的集合》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會寫“矛、盾、集”等生字。能正確讀“坦克、左抵右擋”等詞語。

  2、繼續(xù)學習默讀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發(fā)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實踐的品質,懂得“誰善于把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了解發(fā)明家是怎樣發(fā)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衛(wèi)和矛的進攻的優(yōu)點合二為一的過程,教學難點: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fā)明引發(fā)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解題:

  同學們好!上課!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矛和盾的集合》,齊讀課題

  矛和盾你們認識嗎?能在圖中找到它們嗎?它們各有什么作用呢?那么集合這個詞你們了解嗎?誰來說說?

  二、初讀感知:

  1、矛、盾它們是簡單的集合在一起嗎?讀了課題你們還想了解些什么?

  2、學生提問,教師歸納。帶著這個問題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詞?

  3、出示生詞:檢驗:指名讀、齊讀?

  4、再讀課文:熟悉文本,5、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三、再讀課文深入感受。

  1、回顧問題:了解發(fā)明家是發(fā)明坦克的過程。

  2、出示自學交流要求:(讀,畫、話,)

  3、生生交流,教師巡視。

  4、全班交流。

 。1)交流比賽場景。

  在讀與情境中理解:雨點般,左抵右擋,難以招架。感受當時的緊張場面。

  (2)交流發(fā)明家的思考過程:

  在讀中理清發(fā)明家的思路:盾太小——鐵屋子——想進攻——開小洞——裝輪子——成坦克。

  (3)交流坦克的大顯神威,體會發(fā)明家智慧的力量。

  在讀中烘托坦克的威力,進而體會集合的力量。引出道理。

  (4)收獲道理。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四、課堂拓展:

  1、回顧矛和盾集合成坦克。

  思考:()和()集合成()

  2、綜合實踐作業(yè):

  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還有什么類似"矛"+"盾"的發(fā)明呢?

  五、總結課文: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為發(fā)明家。只要我們遇到問題,去想、去做。想的不一樣做的就不一樣,最后的結果就不一樣。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六、板書設計:

  矛和盾的集合

  發(fā)明家進攻自衛(wèi)合二為一坦克

  長處集于一身勝利者

三年級《矛和盾的》教學設計最新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培養(yǎng)學生學習成語,積累成語的興趣。

  初步按觸文言文,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憑借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寓意的過程中受到啟發(fā)教育。

  4、培養(yǎng)學生學習成語故事的興趣,發(fā)展學生想象思維能力及模仿寫作能力。

  教學重、難點:體會成語故事的寓意

  教學準備:課件自相矛盾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積累成語,揭示課題。

  成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簡單的幾個字濃縮了深刻的'道理。其中還有一些有趣的故事。你能說幾個以自開頭的成語嗎?(幻燈片)

  1、同學們,大家說了這么多“自”字開頭的成語,老師今天也給大家?guī)砹嗽S多這樣的成語。

 。ɑ脽羝故荆河嘘P“自”的成語20個。)

  自給自足自覺自愿自力更生自告奮勇自強不息自食其力自愧不如

  自由自在自知之明自不量力自欺欺人自暴自棄自鳴得意自以為是

  自我陶醉自相殘殺自高自大自作聰明自吹自擂自相矛盾

  2、齊讀成語。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自相矛盾”這則成語。

  板書課題:自相矛盾

  二、初讀《自相矛盾》,了解課文

  1、請大家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幻燈片)

  2、同桌互讀,把每個句子讀通順。(幻燈片)

  3、出示:楚國賣矛盾戳穿(幻燈片)

  夸口銳利堅固張口結舌

  對這些字的記憶和運用你有什么好方法或建議。

  4、試一試:()盾()矛銳利的()(幻燈片)

  5、誰能說一說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什么?(古代一個賣矛與盾的人,他先夸他的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問他:拿你的矛戳你的盾會怎么樣?那人啞口無言。)

  三、理解課文內容:

 。ㄒ唬、品讀夸口話,理解矛盾之緣由

  1、齊讀全文

  2、師:推銷自己的產品,要盡可能展示產品的優(yōu)點,本文商人賣什么產品?他是怎么推銷的?

  理解“夸口”

  板書:我的矛我的盾

  什么盾什么矛

  戳得穿戳不穿

  3、師:你了解矛和盾嗎?(幻燈片)結合圖簡介矛與盾,在戰(zhàn)爭中,它們有什么作用?(矛:長矛,古代用于攻擊對手的的盾;盾:盾牌,古代用于擋住別人矛的進攻。)

  4、你這個小商人是怎樣宣傳他的矛與盾的呢?(抽生讀)

  5、小組竟讀:

 。1)你覺得他的話有問題嗎?

 。2)為了突出矛的銳利,盾的堅固,他把矛與盾與誰比?

 。3)一般人買矛與盾都是成對購買,用來防守別人的矛與盾

 。ɑ脽羝┧郎唐芬驈V告才能賣出去,他聰明,但他夸_________________,他不明智,所以,當有人圍觀的人問他________________,那個楚國人____________,那個人的表現(xiàn)是?這是什么描寫?

  出示:那個楚國人____________,回答不出來了。

 。4)你認為,這個商人錯在哪里?

 。ǹ浯笫聦,前后抵觸,考慮不周)

 。5)這個人的矛銳利,盾堅固,如此好的商品不賣出去,實在可惜,讓我們來幫幫他修改廣告詞。

  小組討論一下

  7、通過學習課文和他們的表演中,你明白了什么?

  說話、做事不能相互抵觸,要前后一致。(說話辦事必須實事求是,前后一致。)

  你身上有過自相矛盾的現(xiàn)象嗎?如果有會有怎樣的后果?你應該怎么辦?

  四、初識古文,激發(fā)興趣。

  1、我們知道有些成語是出自古代的寓言和歷史書籍,今天我們學習的一則成語就出自于古代思想家韓非子寫的一本書里。

  韓非子簡介

  韓非,先秦時期韓國公子,是我國先秦時期著名政治理論家,卓越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子:古代對有學識男子尊稱。

  讓我們來看看原文是怎樣寫的: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被蛟:“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2、練讀原文

  3、對比讀現(xiàn)代文。

  4、看著原文復述課文。

  五、教師總結。

三年級《矛和盾的》教學設計最新6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詞語表中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課文中你認為用得好的詞語。

  3、繼續(xù)學習默讀課文。讀懂本課內容,結合生活經驗理解“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實來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了解發(fā)明家是怎樣發(fā)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衛(wèi)和矛的進攻的優(yōu)點合二為一的過程。

  教學難點: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fā)明引發(fā)的道理。

  課前準備:

  1、教師:生詞卡片、矛和盾的圖片、坦克的圖片。

  2、學生:閱讀有關發(fā)明家的發(fā)明故事。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揭示課題。

  1、指一名學生講《自相矛盾》的故事。(課前有布置)

  2、出示矛和盾的圖片,請同學觀察圖上哪個是矛,哪個是盾?說說“矛”和“盾”的樣子和作用。

  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范寫“矛”與“盾”)

  矛進攻

  盾自衛(wèi)

  3、學生相互提醒:“矛”不要少一撇寫成“予”字,這一撇就像鋒利的矛,少了“矛”就無法進攻了,“盾”的外側是兩筆,第二筆是豎撇。

  4、師:如果我們把矛和盾的這兩種相對峙的兵器集合在一起,那會是怎樣的情形呢?指導寫“集”。

  5、板書課題:矛和盾的集合。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整體感知課文

  1、自由讀文,讀準字音,讀能句子,多遇到困難的地方多讀幾遍。

  2、有難讀的地方提醒小伙伴的嗎?老師也要提醒大家讀好這些詞語(出示詞語卡片)。請同學開火車讀,其他同學認真聽,聽后評價,糾正讀音。

  3、現(xiàn)在我們讓這些生字回到課文中,考考你是否還認識它們。學生小聲自讀課文,鞏固生字的識記。

  4、指讀課文,讀后評議糾正錯誤。

  5、自己把課文再默讀一遍,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呢?

  三、質疑提問,初步釋疑

  1、學生再默讀課文,邊讀邊提出不懂的問題。

  2、同座交流交流。

  3、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問題。對于一些非重點問題,相機解決。

  4、提煉重點問題,明確學習目標。

  “發(fā)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yōu)點集合在一起發(fā)明坦克的?”

  這個問題作為下節(jié)課學生討論的話題。

  四、指導寫字

  1、出示要求會寫的14個字。

  2、重點指導7個左右結構的字。

  持般攻炮坦戰(zhàn)神

 、僖龑W生觀察這7個左右結構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诮處熤笇Р⒎秾憽芭凇焙汀肮ァ。

  3、其它生字由學生獨立書寫,教師巡視,及時評議。

  五、實踐活動

  搜集能說明課文最后一句話含義的事例,準備交流。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出示生字卡片,認讀生字、詞語

  師:上節(jié)課我們提出了哪個問題?學生回答后,教師出示問題:

  “發(fā)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yōu)點集合在一起發(fā)明坦克的?”

  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討論這個問題。

  二、交流感悟,指導朗讀

  (一)、學生自己先帶著問題默讀課文,可以適當作點批注。

  (二)、同桌互相交流。

 。ㄈ、全班交流匯報。

  1、哪一個句子寫出了矛進攻的威力大?教學第二自然段:

 、佟半y以招架”是什么意思?用動作理解“左抵右擋”。

 、凇叭缬挈c般”說明什么?對比朗讀,哪個句子好,好在哪兒?

  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

  對方的矛向他刺來。

  (引導學生想象:下大雨時,你打著一把小傘,遮住左邊右邊濕,遮住右邊左邊濕,這是因為-----?學生回答:傘太小啦。

  ③師:在這緊張危急的關頭,發(fā)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學生讀):“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鉆在鐵屋子里,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

  師:用幾句話寫出了發(fā)明家的想法?用的是什么標點符號?第一個“!”是什么感情?第二個“!”是什么感情?

  指導朗讀:兩個“!”,先是對盾的不滿,繼而是想到盾可以改變的.喜悅。第一句要帶著感情來讀,第二句要讀出發(fā)明家的喜悅之情。

  2、過渡到第三自然段:

  師:盾大得像個鐵屋子,的確一槍也不會被戳到了,這個想法真讓人興奮呀!那現(xiàn)在鉆進這個鐵屋子去和朋友比賽,可以嗎?讓我們和發(fā)明家一起冷靜地想一想,請大家輕輕讀三自然段,一定會有自己的發(fā)現(xiàn)!

  學生自讀、思考后,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再帶著自己的理解齊讀。

  “固然”是什么意思?后面加上一個表示轉折的詞“卻”,即肯定了前面的,但強調的是后面的內容。

  3、第四自然段:

  師:鐵屋子只能保護自己,一點兒獲得勝利的機會都沒有,怎么能拿去和別人比賽呢?這個問題真讓人頭疼,也一直困惑著發(fā)明家。他不停地想呀想,終于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學生接讀:對了,在鐵屋子上開個小洞,從洞里伸出進攻的“矛”--槍口或炮口。)

  ①出示坦克圖片,讓學生指出哪是鐵屋子,哪是槍口或炮口,哪是輪子,哪是履帶?

 、诎l(fā)明家把坦克造起來了,請大家聯(lián)系課文、看著提示,說一說發(fā)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yōu)點集合在一起發(fā)明坦克的?指名說,自由練說,再指名說。

 。ㄐ『诎宄鍪荆喊l(fā)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比賽時,發(fā)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可是,對了,)

  4、第五自然段:

  師:坦克把盾的自衛(wèi)和矛的進攻合二為一,集合優(yōu)點的結果怎樣?課文中的哪個詞能回答這個問題?學生勾畫,交流。哪些句子能看出坦克“大顯神威”?

 、俪鍪驹~語:合二為一。齊讀!耙弧敝甘裁矗岸敝甘裁?“合”又指什么?

  再讀讀這個句子。

 、谥笇Ю首x。讀好“德國兵頭一回見到這龐然大物,嚇得哇哇直叫,亂成一團,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③合二為一的坦克為什么會這么厲害?你能用上“因為------所以------”來說說嗎?

  5、最后一自然段:

  師:是啊,把矛和盾的優(yōu)點集合在一起發(fā)明的坦克在戰(zhàn)場上大顯神威,哪兒是用單獨的矛和盾作戰(zhàn)能比的呢!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齊讀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

  ①小黑板出示句子,你能聯(lián)系課文,看著板書,說說你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嗎?

 、诰渥又械摹罢l”指的是誰?換成它所指的那個事物來說說這個句子。

  ③我們身邊還有哪些這樣的勝利者?(比如鉛筆加橡皮就成了帶橡皮的鉛筆、輪子加椅子就成了輪椅……)

 、苣阆氤蔀橐粋“勝利者”嗎?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勝利者呢?

  三、把課文最后一句話抄寫在筆記上,并摘抄課文中你認為用得好的詞語。

  四、升華理解,總結全文

  今天,我們學習了把矛和盾的優(yōu)點集合在一起發(fā)明的坦克的故事,懂得了“誰善于把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上、生活中,象發(fā)明家那樣,多觀察、多思考,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發(fā)明或改進更多的東西,早日邁入勝利者成功者的行列!

三年級《矛和盾的》教學設計最新7

  【學習目標】

  知識:認識“矛、盾”等6個生字。會寫“矛、盾”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緊張”等16個詞語。

  能力: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繼續(xù)學習默讀課文,讀懂本課內容。

  3、初步了解用事實來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情感:結合生活經驗理解“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教學重點】

  1、會寫“矛、盾”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緊張”等16個詞語。

  2、了解發(fā)明家是怎樣發(fā)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衛(wèi)和矛的進攻的優(yōu)點合二為一的`過程。

  【教學難點】

  1、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緊張”等16個詞語。

  2、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fā)明引發(fā)的“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課前準備】

  1、搜集有關坦克的圖片、文字資料。(師生)

  2、收集與發(fā)明創(chuàng)造有關的資料。(師生)

  3、準備好相關的掛圖和詞語卡片。(師)

  4、查找與課文有關的資料,預習課文。(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閱讀單元導語,了解單元主題

  二、瀏覽本組內容,了解課文梗概

  三、故事引入,揭示課題

  1、講成語故事《自相矛盾》。(可由學生講)

  2、談話:在人們紛紛嘲笑賣矛和盾的人自相矛盾時,更有聰明人想到了別的,是什么呢?我們一起學習25課,《矛和盾的集合》。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四、檢查預習,自學生字

  1、(出示生字、詞語卡片)提問:認識這些字和詞嗎?讀一讀。(指名讀,學生邊聽邊正音)

  2、你是怎么認識這些字的?說說你記字的方法。(引導學生在預習時,自主識字。)

  3、談話:現(xiàn)在我們讓這些生字回到課文中,考考你是否還認識它們。學生小聲自讀課文,鞏固生字的識記。

  4、指名分段讀課文,其他同學除了留心聽他讀得怎樣,同時思考: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5、交流: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小組討論,評評誰說得既清楚又簡單。指名說。

  6、自由交流:通過昨天的預習,以及今天讀和聽,你還有什么收獲?(引導學生自由談讀文后的感受,鼓勵學生表達個性化的感悟。)

  五、指導生字書寫

  1、出示要寫的生字卡片,學生認讀。

  2、鞏固識記:分組交流記字的竅門。

  提出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

  3、重點指導:“矛、兵”的筆順。

  4、擴詞練習,檢查積累。

  5、指導生字書寫。

  6、小結寫字情況。

  六、課后作業(yè)

  1、聽寫本課詞語。(見詞語表)

  2、進一步讀熟課文,爭取解答課后問題。

  3、用“?”標出不理解的地方,其他問題可提在筆記本上。

三年級《矛和盾的》教學設計最新8

  活動目標:

  1、學習成語故事,理解故事所表達的寓意。

  2、自己所知道的成語故事。

  活動準備:

  矛和盾的圖片或實物模型。

  活動過程:

  一、出示矛和盾的圖片,引出話題。

  1、教師提問:你們認識這兩樣東西嗎?它是什么?是做什么用的?

  2、教師小結:這兩樣東西是古時候打仗用的武器。長長的,一頭有鋒利的尖刃的叫矛,是用來刺殺敵人的。這個橢圓的鐵牌叫盾,它很堅固,是用來當住矛的。

  二、游戲《成語對對碰》,鞏固所學成語。

  每兩個幼兒為一組選擇兩張圖片,組成一個成語。游戲進行2-3次。

  三、聽寓言故事《自相矛盾》。

  1、幼兒邊看大圖書,邊猜故事情節(jié)。

  2、告訴故事名稱,教師完整地講述故事。

  3、通過探望與討論,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寓意,告訴我們說話、做事前后一致,不能對立。

  四、告訴幼兒道理。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說話、辦事必須實事求是,前后一致,而不能故意夸大,言過其實,否則,就會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通常用來相容諷喻說話、做事相互抵觸,互不相容的現(xiàn)象。

  五、幼兒學說故事。

  1、幼兒自由結伴,自由講述故事。

  2、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講述事。

  六、以表演的形式,引導幼兒創(chuàng)造性的表現(xiàn)學過的成語。

  1、教師做動作,幼兒猜成語。

  2、個別幼兒做動作,幼兒猜成語。

  3、教師出示成語字卡,幼兒做動作。

  4、在音樂伴隨下,幼兒自由發(fā)揮表演成語。

  活動反思:

  開學初,執(zhí)教《自相矛盾》,原本信心十足,特意邀請學校分管教學的副校長來指導作課,但一堂課下來,卻讓我汗流浹背,面紅耳赤。

  上課伊始,我是這樣設計:

  1、先板書“矛盾”,讓學生談談對矛與盾的認識。學生對說的很好。

  生1:矛就是古時的一種進攻的兵器,可稱為長矛。

  生2:盾是古時戰(zhàn)場上用來防御的武器。

  2、分別出示了矛與盾的圖片,讓學生從形態(tài)上更直觀的認識它們。

  3、用矛和盾可以組成一個成語(自相矛盾),你們知道這個成語的來歷嗎?

 。ㄒ簧茼樌闹v完這個成語故事)

  教學進行到這里,還是比較順利,學生回答的也很精彩,但好景不長,我沒有調控好課堂。

  文中有兩句話是賣矛與盾的人說的,原句是這樣:“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說:‘我的盾堅固的很,隨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峙e起自己的矛夸口說:‘我的矛銳利的很,隨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睘榱艘龑W生理解他說話的語氣,我從夸口入手,讓學生理解夸口的意思,學生說的很好,但我沒有注意傾聽,同時學生在讀這兩句話的時候,總是讀不出夸口的味,這時我就開始緊張了,因為上課之前我也沒有練過該怎樣讀,很想范讀,可后面坐著那么多的老師,我一時頭腦懵了,更不知道如何指導讀好了。

  而接下來的教學,就很快陷入一種混亂狀態(tài),課前的預設完全打亂,我的心不禁怦怦直跳,而臉龐不時有豆大的.汗珠流淌。

  課后,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這次的失敗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自己對教材的解讀不夠,沒能吃透教材,導致不能自如把握。二是對預設好的教學過程過于依賴,沒能靈活地處理好生成的問題,不能把握教育契機,調控課堂的能力急需提高。四是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自讀自悟,自由表達的空間太少,更多的時間是在唱獨角戲,牽領學生太多,沒能激起學生的學習及表達欲望。

三年級《矛和盾的》教學設計最新9

  【教學目的】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緊張、固然、烏龜、自衛(wèi)、進攻、炮口、坦克、合二為一、戰(zhàn)場、大顯神威、首次、亂成一團、長處、勝利者”等詞語。

  2.正確朗讀課文。

  3.繼續(xù)學習默讀課文。讀懂本課內容,結合生活經驗理解“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實來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了解發(fā)明家是怎樣發(fā)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衛(wèi)和矛的進攻的優(yōu)點合二為一的過程。

  【教學難點】

  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fā)明引發(fā)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矛和盾是兩種相對峙的武器,如果把它們集合在一起,結果會怎么樣呢?

  二、學習生字

  1.重點指導兩個上下結構的字:集和架。提醒學生注意:下面的“木”一定要寫好,穩(wěn)穩(wěn)托住上半部。

  2.讀音:坦,讀“tǎn”,不讀“tǒng”;

  持,讀“chí”不讀“cí”;兵,讀“bīng”,不讀“pīng”或“bīn”。

  3.通過形近字的比較,加強記憶,如:持和詩、炮和跑、擔和坦、神和伸、般和船。

  三、學習課文:

  1.讀課文1至4自然段,想一想,發(fā)明家是怎樣發(fā)明坦克的?

  發(fā)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對打過程中,為了保護自己,由盾想到了鐵屋子;為了進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兩者結合起來,發(fā)明了坦克。

  “難以招架”的意思是,對方來勢猛,很難抵擋。

  可以通過讀“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刺來”、“發(fā)明家左抵右擋”來體會。

  2.讀課文第5自然段,說說主要寫的什么?

  發(fā)明的坦克在戰(zhàn)場上打敗敵軍,大顯神威。

  3.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學習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

  4. 小結:作者按發(fā)明坦克的過程──坦克的實際應用──從中引發(fā)道理的順序敘述。敘事簡潔清楚,用事實說明道理,是本文表達上的主要特點。

【三年級《矛和盾的》教學設計最新】相關文章:

矛和盾的教學設計01-31

《矛和盾》教學設計06-17

矛和盾教學設計06-12

《矛與盾》教學設計最新12-12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10-12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10-06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01-21

《矛和盾集合》教學設計05-16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03-06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