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在线免费视频,亚洲精品免费一级视频,日韩亚洲欧美大陆,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style id="t465f"></style>
<legend id="t465f"><u id="t465f"><thead id="t465f"></thead></u></legend>

<acronym id="t465f"></acronym>

<sub id="t465f"><ol id="t465f"><nobr id="t465f"></nobr></ol></sub>
<sub id="t465f"></sub>

梯形的面積教學設計

時間:2023-11-17 09:22:07 教學資源 投訴 投稿

[熱]梯形的面積教學設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梯形的面積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梯形的面積教學設計

梯形的面積教學設計1

  我在上這節(jié)課的時候,首先讓學生回顧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是如何推導的。

  提出問題:梯形是不是也可以像它們一樣可以轉化成已學過的幾何圖形呢?在學生討論后發(fā)現(xiàn)有幾種方法。進而讓學生思考討論:轉化成的平面圖形的面積與原來梯形的面積有什么聯(lián)系,底和高又有什么聯(lián)系?在集體匯報時對它幾種方法的處理上出也不一樣,重點分析了學生發(fā)現(xiàn)的第一種方法,一是因為大多數學生采用的都是這種方法,二是這種方法推導梯形的面積最容易理解、最簡潔。第二種方法與第一種方法是一樣的道理,只不過迸出的特殊的平行四邊形。第三、第四種方法,由于推導的過程較復雜,在課堂上讓選擇這種方法的同學也交流了,但沒有展示其推導過程。教師用一句話,把這幾種方法都肯定了,不管用哪種方法來推,都能推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上底+下底)*高/2。

  這節(jié)課存在的不足之處:

  首先,對學生的關注還不夠。幾次學生的板演都出現(xiàn)了問題,浪費了課堂的時間。如果能夠在課前將所涉及到的例題都算一遍,找同學板演時就不會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了。

  第二,在學生想辦法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后,沒有對同學按所選的方法不同而分組,導致在討論拼成的圖形或分成的圖形的面積、底和高與梯形的面積、底和高之間的關系時,浪費了時間,討論不深刻。

  第三,由于時間關系,第三、四種方法沒有展示公式推導過程,只是用語言描述了。從學生的反映可以看出,學生聽不明白。如果能在課件中展示出來就更好了。

  反思教學,在推導公式的過程中,先匯報計算方法和結果,再展示思考方法,接著討論這種方法的合理性,是否能用這種方法解決全部梯形的面積計算,進而得出梯形的面積公式。從教學效果看,大部分學生能運用初步形成的轉化的`思想將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轉化為已經嘗過的平行四邊形來推導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學生在匯報時還有一種方法是將梯形運用割補法將梯形轉化為平行四邊形,然后推導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整體來看不如前幾節(jié)課效果好。仔細分析原因如下:

  一是學生的準備不充分(部分學生沒有準備梯形圖形),導致參與面小,效果不理想。

  二是學生的表達能力欠佳,不能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從數學角度和思維方法表達出來,這也欠數學教師長期要培養(yǎng)學生的一種數學學習的品質。

  三是學生的個性沒得到張揚,受教學時間限制,有的學生沒有完成推導梯形面積的過程。

梯形的面積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情境中,認識計算梯形面積的必要性。

  2.在自主探索活動中,經歷推導梯形面積公式的過程。

  3.能運用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在自主探索中推導出梯形面積公式。

  教學難點:能理解和運用梯形面積公式。

  【教學準備】

  尺子、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紙片、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問題。

  1.出示堤壩橫截面,感受求梯形面積的必要性。

  說一說:如何求出圖中梯形的面積?

  預設:聯(lián)想到三角形等面積公式推導方法,可嘗試把梯形轉化成以前學過的圖形,再比較轉化前后圖形之間的關系,也許就能求出梯形的面積。

  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1.把梯形轉化成學過的圖形,并比較轉化前后圖形的面積。

  (1)預設一:把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拼組”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發(fā)現(xiàn):一個梯形的面積是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平行四邊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加下底的和;平行四邊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

  推導:由“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得出“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預設二:可以把梯形通過“割補”轉化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發(fā)現(xiàn):梯形的面積等于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平行四邊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加下底的和;平行四邊形的高等于梯形高的一半。

  推導:由“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得出“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2.怎樣計算梯形的.面積?

  (1)通過比較轉化前后圖形之間的關系,得出“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2)用字母表示梯形面積公式“S=(a+b)×h÷2”

 。3)運用公式求出堤壩橫截面的面積“(20+80)×40÷2=20xxm?”

  3.師生小結。

  三、練習應用,鞏固提升。

  1.滑梯側面的形狀是一個梯形,已知梯形的上底是2m,下底是5m,高是1.8m,求出它的面積。

  2.在方格紙上畫一個梯形,高是4cm,上底是5cm,下底是7cm,這個梯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每個小方格的邊長表示1cm)。

  3.先測量,再計算下列圖形的面積,并與同伴交流。

  四、全課總結,強化延伸。

  這節(jié)課,我們運用拼組法、割補法等,通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推導出梯形的面積,再一次感受了“轉化”的思想。

梯形的面積教學設計3

  第15課時

  練習內容:梯形面積的鞏固練習。

  練習要求: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能正確、熟練地計算梯形的面積。

  練習重點: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練習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口算:練習十八第5題。根據學生情況,限時做在課本上,集體訂正。

  7.2÷0.122.4÷0.30.2×12.6×5

  0.38×10000.8×2526.1-3.5-7.5

  3.8+2.5+6.210÷2.54.8×0.2+5.2×0.2

  2.看圖思考并回答。

  (1)怎樣計算梯形的面積?

  (2)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3)右圖所示梯形的面積是多少?

  二、指導練習

  1.練習

  (1)名數的改寫方法是什么?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除以它們之間的進率

  低級單位高級單位

  乘它們之間的進率

  (2)根據改寫的方法將第6題的結果填在課本上。

  3.6公頃=()平方米1200平方米=()公頃

  4平方千米=()公頃52公頃=()平方千米

  16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0.25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講一講自己的想法。

  2.練習:科技小組制作飛機模型,機翼的平面圖是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制成的(如圖)。它的面積是多少?

  (1)生獨立審題,分小組討論解法。

  (2)選代表列出解答算式,不計算。

  (3)由學生講所列算式的想法,

  (4)指導學生講“(100+48)×250”為什么不除以2?

  (5)學生計算出它的面積,集體訂正。

  三、課堂練習

  1.練習:根據表中所給的數值算出每種渠道橫截面的面積。

  渠口寬(米)3.11.82.02.0

  渠底寬(米)1.51.21.00.8

  渠深(米)0.80.80.50.6

  橫截面面積(平方米)

  生獨立解答出結果并填在課本上,集體訂正。

  2.練習一個果園的`形狀是梯形。它的上底是180米,下底是160米,高是50米。如果每棵果樹占地10平方米,這個果園有多少平方米?

  四、作業(yè)

  第16課時

  練習內容:混合練習

  練習要求: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公式,能正確、熟練地計算它們的面積。

  練習重點:正確運用公式計算所學的圖形的面積。

  教具準備:投影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回答下列各圖面積地計算公式和字母公式。

  長方形長×寬ab

  正方形邊長×邊長a2

  平行四邊形底×高ah

  三角形底×高÷2ah÷2

  梯形(上底+下底)×高÷2(a+b)h÷2

  2.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二、指導練習

  1.練習:計算下面每個圖形的面積。

  3米8米12米

  5.6米9.5米12米

  5厘米

  5.4

  分5.8厘米5.2厘米

  米

  3分米5厘米7厘米

 、弄毩忣},計算每個圖形的面積。

 、茙熝惨,看同學們在計算書三角形和梯形的的面積時是否注意了“除以2”

  ⑶指6名學生板演,集體訂正。

  2.練習。生獨立審題并計算出三角形的面積,注意單位的換算。

  三、課堂練習

  四、攻破難題

  1.16題:一個魚塘的形狀是梯形,它的上底長21米,下底長45米,面積是759平方米。它的高是多少?

  分析與解:

 、乓阎菪蔚拿娣e=(上底+下底)×高÷2

 、粕系祝碌祝21+45=66米

 、歉撸759÷66×2=23米20厘米

  2.17題:已知右面梯形的上底

  是20厘米,下底是34厘米,其中涂色

  部分的面積是340平方厘米。這個梯形

  的面積是多少?34厘米

  分析與解:要求梯形的面積,但不知道高。根據陰影部分是三角形,又知道三角形的面積和底,可以求出它的高,也就是梯形的高,再算出梯形的面積。

  高:340×2÷34=20厘米,

  面積:(34+20)×20÷2=540平方厘米

  3.18題:在下面的梯形中,剪下一個最大的三角形,剩下的是什么圖形?剩下的圖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15厘米

  12厘米

  25厘米

  分析與解:以下底為底,一上底上的任意一點為三角形的頂點剪下的三角形都是最大的。因為所有的三角形的底和高都沒有變,剩下的圖形可能是一個三角形,也可能是兩個三角形。

 。15+25)×12÷2=240平方厘米

  25×12÷2=150平方厘米

  240-150=90平方厘米

  4.思考題4厘米

  右圖中,梯形的面積是7212

  平方厘米。請你算出陰影厘

  部分的面積。米

  解法一:先算出沒有陰影部分

  的面積:4×12÷2=24平方厘米,

  再用梯形的面積減去這個三角形

  的面積:72-24=48平方厘米。

  解法二:陰影部分是一個三角形,這個三角形的高是12厘米,底與梯形的下底是同一條線段,先算出梯形的下底:

  72×2÷12-4=8厘米

  再算陰影部分的面積:8×12÷2=48平方厘米。

  五、作業(yè)

梯形的面積教學設計4

  一、學情分析

  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他們原有知識能力結構的不同導致他們對數學問題的理解也不同,從而出現(xiàn)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個性化和多樣化。

  因此本節(jié)課在探索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時,老師為學生提供一個充足的自主學習空間,啟發(fā)學生利用自己已有知識和經驗,自主進行探究活動,進而感受學數學的價值,并獲得成功的體驗,產生積極學習的動力。

  二、教材分析

  "梯形的面積計算"是在學生學習了長方形、平行四邊形及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后安排的教學內容。由于在上述學習過程中,學生已通過操作、實驗、探索等積累了探討平面圖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基本方法與策略(即剪、移、轉、拼等),并初步領悟了"新舊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這些都為學生自主研究、探索"梯形的面積計算"這一新的學習任務創(chuàng)造了必要的條件,為他們實現(xiàn)個體意義上的數學"再創(chuàng)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教學目標設計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能正確地應用公式進行計算。

  2.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經歷公式的推導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將轉化策略的`教學融入到學生的“拼、剪、畫、說”活動中,使學生領悟轉化思想,感受事物之間是密切聯(lián)系的,使學生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引導學生運用轉化的思想探索知識的變化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演示和操作,讓學生在拼剪中感受數學知識的內在美,培養(yǎng)團隊合作意識。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2.運用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五、教學策略設計

  我在導學"梯形的面積計算"時,并沒有沿襲以往的教學思路,而是立足于學生已有的數學現(xiàn)實與經驗,以此為出發(fā)點,通過引導學生經歷"發(fā)現(xiàn)問題--作出假設--進行驗證--實踐應用"的"再創(chuàng)造"過程,讓學生在數學的"再創(chuàng)造"過程中實現(xiàn)對新知的意義建構,解決新問題,獲得新發(fā)展。

  六、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環(huán)節(jié)一

  一、匯報預習的成果

 。A習單)1、你還記得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公式嗎?它們是怎么推導出來的?

  2、對于梯形,你們已經知道了什么?

  3、利用你手中的梯形,動手折折、剪剪、拼拼,你還能發(fā)現(xiàn)什么?

  4、如何推導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談談你的想法。

  學生匯報前三個:

  生1:我發(fā)現(xiàn)任何梯形都可以分成兩個三角形。

  生2:我發(fā)現(xiàn)任何梯形都可以分成一個三角形和一個平行四邊形。

  師:善于觀察,勇于實踐,大家才會有如此豐富的發(fā)現(xiàn)。這節(jié)課,我們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研究"梯形的面積計算"。

 。ń沂菊n題)

  設計意圖

  引導自由操作,有利于學生在較為輕松的狀態(tài)下激活原有的"數學活動經驗",為隨后有目的的嘗試、實驗和驗證作好鋪墊。

  教學環(huán)節(jié)二

  二、"假設--實驗--驗證",引導學生體驗數學知識"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

  師:匯報預習單第4個問題。如何推導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談談你的初步設想。

  (學生分組交流。教師深入學生中傾聽,并作必要的啟發(fā)和引導)

  生6:能不能像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那樣,通過剪拼,將梯形也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平面圖形,如長方形、平行四邊形或三角形,然后再來推導?

  生7:可不可以像三角形那樣,先合拼成一個大平行四邊形,然后來推導?

  生8:看看梯形的面積與已經學過的長方形、三角形及平行四邊形等有什么聯(lián)系,根據它們間的聯(lián)系進行推導。

  設計意圖

  交流對問題的初步設想,是準確把握學生已有數學現(xiàn)實的關鍵,也是實現(xiàn)"再創(chuàng)造"的開始。這對教師如何引導學生進行隨后的"再創(chuàng)造"活動起著重要的作用。

  教學環(huán)節(jié)

  三、應用知識,自主探究

  師:同學們是不是都有自己的想法了,想不想馬上動手試試?

  (學生獨立或合作嘗試轉化。教師深入學生群體,聽取意見,并對有困難的學生作必要的提示和啟發(fā))

  教學環(huán)節(jié)四

  設計意圖

  對數學材料實現(xiàn)"再創(chuàng)造",這不僅需要學生的獨立思維,同時也需要組員間的相互啟發(fā)以及教師的及時點撥與引導。也是上述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合作嘗試"及教師的"個別指導"的意義。

  四、匯報展示

  師:不少同學已經成功地對自己的假設進行了驗證,請向大家展示你們的研究思路與成果。

  生1:我們組將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合成一個平行四邊形(見圖1)。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當于梯形上、下底的和,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當于梯形的高。梯形的面積是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也即"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師:能設法將新問題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問題來解決,這本身就是一種創(chuàng)造。那么在這些方法中,你最欣賞哪一種,就請你借助手中的學具再次完成這一轉化與推導過程,并在小組里進行交流。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及時交流,展示他們個性化的研究思路與成果,激發(fā)了他們成功的學習體驗和進一步深入研究的積極愿望。

  教學環(huán)節(jié)

  五、在實踐應用中拓展、延續(xù)數學知識的"再創(chuàng)造"。

  師:(出示例題)請大家選擇適合自己的面積計算公式求出梯形的面積。

  (出示基本練習)測量數據,并計算出這些梯形的面積。

  設計意圖:

  學生自由測量、計算并交流方法,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過程作出即時評價和指導,鼓勵學生對問題的不同理解及方法。

  六、作業(yè)設計

  師:學校決定在操場東側寬10米的長方形空地上建造一些形狀各異的梯形花壇。如果請你來設計,你覺得怎樣設計比較合理?畫出設計圖,并預算出每一個花壇的占地面積。

  (學生自由結合,分組進行構思、設計,并就占地面積進行計算與交流)

  實踐性練習又一次激發(fā)了學生"再創(chuàng)造"的熱情,并為他們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提供了機會,為提升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品質營造了廣闊的空間。

  七、板書設計

  梯形的面積

  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轉化

  S梯形=(a+b)×h÷2(學生的方法展示)

  八、預設效果

  本堂課就學生來說的會在一次次思考和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體會數學學習的樂趣。

  九、課外知識的準備

  了解多種轉化的方法。

梯形的面積教學設計5

  教學目的:

  1、掌握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能正確地計算梯形的面積。

  2、通過操作和對圖形的觀察、比較,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轉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梯形面積時的運用,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運用轉化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正確地進行梯形面積的計算。

  教學難點:

  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

  教學準備:

  投影、小黑板、若干個梯形圖片(其中有兩個完全一樣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提問:我們學習過哪幾種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計算公式分別是什么?

  2、你能說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如何推導的'嗎?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呢?

  3、創(chuàng)設情境:

  投影顯示:

  啟發(fā)談話:同學們能依照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的方法,把梯形也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計算出它的面積嗎?(板書課題)

  二、新課展開

  1、操作探索

 、牌匆黄,讓學生拿出自己準備的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動手拼一拼。

  提問:你拼成了什么圖形,怎樣拼的?演示一遍。

 、瓶匆豢矗^察拼成的平行四邊形。

  提問:你發(fā)現(xiàn)拼成的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之間的關系了嗎?

  出示小黑板:

  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等于(),平行四邊形的高等于(),每個梯形的面積等于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

 、窍胍幌耄禾菪蔚拿娣e怎樣計算?

  學生討論,指名回答,師板書。

  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師:(上底+下底)表示什么?為什么要除以2?

 、茸鲆蛔觯河嬎恪扒懊娉鍪镜奶菪巍钡拿娣e。

  2、擴散思維

  師:如果我們手中只有一個梯形,你們能不能自己動腦想出別的計算方法推導它的公式?下面小組討論。分組匯報:

  生1:做對角線,把梯形分割成兩個三角形,如下圖⑴:

  生2:從上底的一個頂點做另一腰的平行線,把梯形分割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三角形。如上圖⑵。

  生3:從上底的兩個頂點作下底的垂線,把梯形分割成一個長方形和兩個三角形,如上圖⑶。

  師:同學們真聰明,想出了好多種方法,推導出了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但不管采取何種方法都可以得出梯形的面積是“上底與下底的和乘以高再除以2!

  3、抽象概括

  師: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積,用a、b和h分別表示梯形的上、下底和高,那么梯形的面積你會表示嗎?

  生:s=(a+b)h÷2

  4、反饋練習

  完成課本p81做一做(一人板演)

  三、應用深化

  出示例子:一條新挖的渠道,橫截面是梯形,渠口寬2.8米,渠底寬1.4米,渠深1.2米,它的橫截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解釋:舉例說明“橫截面”的含義。學生嘗試計算:

  (2.8+1.4)×1.2÷2

  =4.2×1.2÷2

  =5.04÷2

  =2.52(平方米)

  答:它的橫截面的面積是2.52平方米。

  2、反饋練習:完成p82第1題

  四、鞏固練習:p82第2題

  五、全課小結

  六、作業(yè):p82第3、4題

  教學后記:

  實踐操作是兒童智力活動的源泉,在教學中我以實踐操作為切入點,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積極推動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讓學生拼一拼、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獲得感性材料,為概括出新概念、總結新方法打下基礎。

  在教學是我注重了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真正體現(xiàn)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梯形的面積教學設計6

  一、學情分析

  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他們原有知識能力結構的不同導致他們對數學問題的理解也不同,從而出現(xiàn)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個性化和多樣化。

  因此本節(jié)課在探索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時,老師為學生提供一個充足的自主學習空間,啟發(fā)學生利用自己已有知識和經驗,自主進行探究活動,進而感受學數學的價值,并獲得成功的體驗,產生積極學習的動力。

  二、教材分析

  "梯形的面積計算"是在學生學習了長方形、平行四邊形及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后安排的教學內容。由于在上述學習過程中,學生已通過操作、實驗、探索等積累了探討平面圖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基本方法與策略(即剪、移、轉、拼等),并初步領悟了"新舊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這些都為學生自主研究、探索"梯形的面積計算"這一新的學習任務創(chuàng)造了必要的條件,為他們實現(xiàn)個體意義上的數學"再創(chuàng)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教學目標設計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能正確地應用公式進行計算。

  2.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經歷公式的推導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和抽象 概括能力,將轉化策略的教學融入到學生 的“拼 、剪、畫、說”活動中,使學生領悟轉 化思想,感受事物之間是密切聯(lián)系的,使 學生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引導學生運用轉化的思想探索知識的變化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分析 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演示和操作,讓學生在拼 剪中感受數學知識的內在美,培養(yǎng)團隊合作意識。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2.運用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五、教學過程設計

 。ㄒ唬⿲дn

  1、我們都學過哪些圖形的面積?

  2 有兩個小朋友因求圖形的面積需要我們的幫忙。

  3、梯形的面積公式是什么呢?(板書課題)

  (二)新知

  1、你還記得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公式嗎?它們是怎么推導出來的?

  2、你能用我們學過的轉化思想推導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嗎?

  3、學生動手操作

  4、學生展示自己的方法。

  5、分析轉化后的圖形與梯形的關系,推導出梯形的面積公式。

  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6、用字母表示。

  S = (a+b) h÷2

 。ㄈ⿷弥R

  1、口答練習運用公式。

  2、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學生自己解答例3)

  3、提升練習

 。ㄋ模┱n堂總結

  1、通過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2、課后研究:梯形面積和三角形面積之間的關系?

梯形的面積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梯形面積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感受轉化的數學思想。

  2、使學生理解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計算梯形的面積。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以及動手操作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理解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正確計算梯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梯形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過程。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同學們已經掌握了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的計算,F(xiàn)在我就想考考同學到底掌握得怎么樣?誰能夠快速準確地說出這些圖形的面積呢?

  2、計算下面圖形的面積。(單位:厘米)

  3、我們先看第一個圖形,它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方法二:(剪的方法)把一個梯形剪成兩個三角形。得出同樣的結論。

  方法三:(剪的方法)把一個梯形剪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三角形得出同樣的結論。

  全班交流時,如果學生還能提供其他推導方法,只要合理,教師都應予以肯定和鼓勵。

  師:用字母表示公式S=(a+b)×h÷2

 。ㄋ模⒆鳂I(yè)設計

  1、先量出圖中有關數據,再計算圖形面積。

  2、解決問題

 。1)一個零件的橫截面是梯形,上底是8厘米,下底是12厘米,高是4厘米,這個零件橫截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方厘米?

 。2)、一塊白菜塊的形狀是梯形,它的上底是12米,下底是10米,高是15米,如果平均每平方米種白菜12棵,這塊地里一共可以種白菜多少棵?

 。ㄎ澹⑷n總結。

  本課主要讓學生用學過的方法試著推導出梯形的面積公式以及利用梯形的面積公式解決實際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問題。

梯形的面積教學設計8

  一、教材分析

  “梯形的面積”是在學生認識梯形的特征,掌握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并形成一定空間觀念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因此,教材沒有安排用數方格的方法求梯形的面積,引導學生把梯形轉化為已學過的圖形來計算它的面積,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并掌握梯形的面積計算方法,讓學生在數學的再創(chuàng)造過程中實現(xiàn)對新知的構建。

  二、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通過剪、拼、擺等操作活動,運用轉化思想,尋找圖形之間的聯(lián)系,推導梯形面積計算公式,并運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過程方法目標

  通過梯形面積公式推導過程,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概括能力,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使學生能用梯形的面積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三、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積計算公式。

  四、教學難點

  理解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五、學具教具準備

  梯形紙片、小剪刀、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ㄒ唬┪覀儊砘仡

  1、動畫引入:生動的動畫小金魚

  圖中有哪些幾何圖形?你知道哪些圖形的面積公式?

  2、回顧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突出“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

  生1:探索平行四邊形面積時,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已經學過的長方形,長方形的長等于平行四邊形的底,長方形的寬等于平行四邊形的高,所以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高。

  生2:探索三角形面積時,把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二)我們來探究

  1、情景導入

  車窗玻璃是梯形的,你算車窗玻璃的面積嗎?

  2、自主探究

  擺一擺,剪一剪,拼一拼,你能用所學過的方法推導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嗎?

 。ㄈ┪覀儊斫涣

  1、小組交流

  2、全班匯報展示

  演示你們小組的實驗操作過程,說說你的'推導方法和過程

  A組匯報展示:我們小組是把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操作演示),這樣平行四邊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下底的和,高等于梯形的高,所以得到:

  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同學們有沒有問題?

  生問:為什么要除以2?

  A組同學解疑:因為是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所以這兩個梯形的面積等于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即(上底+下底)×高,求一個梯形就要除以2。

  B組匯報展示:我們小組是把一個梯形沿對角線剪成兩個三角形(操作演示),它們的面積分別是“上底×高÷2”和“下底×高÷2”,所以梯形的面積=上底×高÷2+下底×高÷2。

  C組匯報展示:我們嚇阻是把一個梯形剪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一個(操作演示),它們的面積分別是“(下底-上底)×高”和“上底×高÷2”,所以梯形的面積=(下底-上底)×高+上底×高÷2。

  D組匯報展示:我們小組是沿著中位線剪開,拼補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操作演示)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底等于梯形上、下底的和,高等于梯形的高的一半,所以梯形面積=(上底+下底)×高÷2。

  ……

  師:同學們真棒!用這么多的方法求出了梯形的面積,再一起把這些方法梳理一下(課件展示不同方法的推導過程)。

  概括梯形面積公式:梯形面積=(上底+下底)×高÷2,如果用s表示梯形面積,a、b分別表示上底、下底,h表示高,那么s=(a+b)×h÷2。

  注意轉化前后的圖形之間的聯(lián)系并體驗多種策略解決數學問題的魅力和樂趣。

  3、概括梯形面積計算公式

  (四)我們來解決

  1、求三峽水電站橫截面的一部分面積(課件出示題目及圖形)

  學生獨立解答

  展示學生解答過程,并點評強調不要忘記除以二

  2、求車窗玻璃面積

  課件出示題目

  提示學生要求兩塊車窗玻璃的面積

  展示學生獨立完成的過程并點評

  (五)我們來挑戰(zhàn)

  1、一個梯形上、下底的和是10,厘米,高6厘米,求它的面積。如果高不變,面積不變,它的上、下底可能分別是多少?畫一畫,你能夠發(fā)現(xiàn)什么?梯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有聯(lián)系嗎?

  2、下次研究圓的面積計算,你打算用什么策略?

  (六)我們來小結

  說說你這節(jié)課學到了哪些知識?用到了哪些數學思想方法?

 。ㄆ撸┙虒W反思

  這節(jié)課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全班交流,經歷了從探究中發(fā)現(xiàn),從發(fā)現(xiàn)中體驗,在體驗中發(fā)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同學們運用類比思想、轉化思想,得出了多種計算梯形面積的方法和策略,體驗了數學的無限魅力和無窮樂趣,學生在一次次成功的喜悅中,學得其樂無比,興趣盎然。

  在這節(jié)課“我們來挑戰(zhàn)”的活動中,第一題有利于同學們研究梯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公式的聯(lián)系,對所學知識進行有效的整合,還滲透了極限思想方法。第二題多數同學能夠類比想到以后研究圓時,仍然把它轉化為已將學過的圖形研究,讓轉化的思想深入人心。

梯形的面積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并能運用公式正確計算梯形的面積。

  2、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比較,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掌握“轉化”的思想和方法,進一步明白事物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可以轉化的。

  教學重點:

  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和運用。

  教學難點:

  理解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是什么?它們的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導得到的?學生回答后,指名學生操作演示轉化的方法。

  2、出示梯形,讓學生說出它的上底、下底各是多少厘米,并畫出它的高。

  3、教師導語:我們已經學會了計算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方法,生活中還有很多物體面的形狀是梯形,(出示一輛汽車側面圖)如汽車玻璃就是梯形的,那梯形的面積又該如何計算呢?我們已學會了用轉化的方法推導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那怎樣計算梯形的面積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解決這個問題。(板書課題,梯形面積的計算)

  二、新課展開

  第一層次,推導公式

  (1)猜想:

  讓學生先猜測一下梯形的面積可能和哪些量相關。

  (2)操作學具

 、賳l(fā)學生思考:你能仿照求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辦法,把梯形也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計算出它的面積嗎?

 、趯W生拿出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一拼,教師巡回觀察指導。

 、壑该麑W生操作演示。

  學生預設:

  方法一:把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方法二:把一個梯形分成兩個三角形;

  方法三:把一個梯形分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三角形。

  ……

  師:剛才同學們用自己的方法將梯形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圖形,利用這些方法都可以推導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下面我們先選擇其中的一種方法來共同推導梯形的面積。

  ④教師帶領學生共同操作:拿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先重合,再按住梯形右下角的頂點,使一個梯形逆時針旋轉180度,使梯形上、下底成一條走線,然后把第一個梯形的左邊沿著第二個梯形的右邊平行移動,直到成為一個平行四邊形為止。

 。2)觀察思考

  ①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觀察。

  a.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與梯形的底和高有什么關系?

  b.每個梯形的面積與拼成的平形四邊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

  (3)反饋交流,推導公式。

  ①學生回答上述問題。

 、趲熒餐偨Y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板書: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問:梯形的面積公式中“(上底+下底)×高”求的是什么?

  為什么要除以2?

 、墼谛〗M內嘗試上面另外幾種不同的轉化方法,如何推導出梯形的面積公式。

  方法一:梯形的面積=上底×高÷2+下底×高÷2

  =(上底+下底)×高÷2

  方法二:梯形的面積=平行四邊形面積+三角形面積

  =上底×高+三角形的底×高÷2

  =(2個梯形上底+三角形底)×高÷2

  =(梯形上底+梯形下底)×高÷2

 、茏帜副硎竟。教師敘述:如果有S表示梯形的面積,用a、b和h分別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怎樣用字母表示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呢?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S=(a+b)h÷2”。

  第二層次,公式應用。

  (1)出示課本第89頁的例題。同學們知道我國最大的水電站是哪個嗎?下面是水電站大壩的橫截面圖,教師指導學生理解“橫截面”。

  (2)學生嘗試解答。

  (3)展示臺出示例題的解答,反饋矯正。

  (4)完成例題下面的“做一做”。強調計算時不要忘記除以2。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十七第1、2和3題。

  (2)討論完成練習十七第4和6題。

  四、全課小結。(略)

  板書設計:

  梯形的面積計算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例3S=(a+b)h÷2

  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36+120)×135÷2

  S=(a+b)h÷2=156×135÷2

  =10530(平方米)

梯形的面積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理解、掌握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并能運用公式正確計算梯形的面積。

  2、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抽象、概括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掌握轉化的思想和方法,進一步明白事物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的,可以相互轉化的。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難點:理解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每人準備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有等腰、直角、一般梯形)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同學們,之前我們學過的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面積是如何計算的?

  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也就是S=ah。

  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也就是S=ah÷2。

  2、指名讓學生說出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3、師:根據前面的學習,我們把要研究的圖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平面圖形,就能找到所求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今天我們要研究的梯形的面積,可以怎樣轉化呢?下面我們就來實踐操作一下吧。

  二、探究

  1、師: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梯形,這些梯形有什么特點?

  生:各種梯形,每種兩個。

  提出要求:(1)選擇自己喜歡的梯形把它拼成我們學過的圖形。

 。2)想一想,拼成怎樣的圖形,是利用怎樣的方法拼成的?

 。3)它們的高與梯形的高有怎樣的關系?它們的底與梯形的上、下底有怎樣的關系?它們的面積與梯形的面積有著怎樣的聯(lián)系?

  2、學生先獨立思考,后小組交流。

  教師巡視指導,引導學生把轉化前后的圖形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找準。

  3、師:(出示課件)現(xiàn)在畫面展示的是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重疊在一起,哪個小組能說一說剛才你們將其拼成了什么圖形?是怎樣拼的?

  各小組推選1人向全班匯報過程與結果。(教師逐一配以課件演示)

  三、匯報

  四、總結

  師:學完這節(jié)課,你收獲了什么呢?跟大家說說吧!

  學生討論。

  老師小結: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經歷了梯形的轉化過程,推導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能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梯形的面積教學設計11

  學習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猜測、填表、討論等方法探索并掌握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通過遷移前面學法,自主探究梯形上下底、高與平行四邊形的底、高之間的關系,能正確計算梯形的面積,應用公式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2、培養(yǎng)觀察、推理、歸納能力,體會轉化思想的價值。

  3、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長新圖形面積研究的策略意識,獲得成功體驗,提高學習自信心。

  學習重點:

  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積計算方法。

  學習難點:

  理解梯形推導公式過程中梯形上、下底與平行四邊形的底之間的關系。

  學習準備:

  剪下書后的梯形

  學習過程:

  一、先學探究

  ■先學提綱(另見《補充習題》、《當堂反饋》相關練習,有記號標明)

  1、按算式畫出相應的圖形,說說自己是怎么想的?

  算式:4×34×3÷2

  2、復習梯形的有關知識:舉一梯形。

  說說梯形的基本特征及各部分名稱。

  ■學情預判:學生在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積計算方法上可能會困惑不解,要加強引道。

  二.交流共享

  ■后教預設:充分利用圖形的可視化特性,進行教學,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

  【板塊一】學習例6:

 。1)出示例6:

  用例6中提供的梯形拼成平行四邊形。(注意:組內所選的梯形都要齊全)

 。2)小組交流:

  你認為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所需要的兩個梯形有什么特點?

  測量數據計算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一個梯形的面積并填表。

 。3)如何計算一個梯形的面積?

  從表中可以看出梯形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還有怎樣的關系?(小組交流)

  得出以下結論:

  這兩個的梯形,無論是直角梯形、等腰梯形、還是一般的梯形,都可以拼

  成一個

  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底等于

  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高等于

  因為每個梯形的`面積等于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

  所以梯形的面積=

 。4)用字母表示梯形面積公式:

  三、反饋完善

  1、試一試:一塊梯形的麥田,上底是36米,下底是54米,高是40米。求這塊麥田的面積。

  2、完成P15練一練

  一個梯形的面積與整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

  3、P5動手做

  四、總結回顧: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想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平行四邊形,學習目標,計算方法,自信心,教學

梯形的面積教學設計12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會計算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知識是將來進一步學習組合圖形面積計算的基礎。學生學習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初步理解了平移、旋轉的思想,具備了初步的歸納、對比和推理的數學活動經驗,對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有一定的啟發(fā)。本節(jié)課內容共分為兩個層次。一是推導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二是應用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計算梯形面積,解決實際問題。通過觀察新舊圖形的內在聯(lián)系得出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能應用公式正確計算梯形的面積;

  2、使學生經歷操作、觀察、討論、歸納等數學活動,進一步體會轉化方法的價值,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讓學生在探索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并運用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關鍵:怎樣把梯形轉化為學過的圖形來推導出梯形的面積公式,找到轉化后圖形與梯形各要素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課前復習

  同學們,前幾天我們學習了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面積的計算方法,回憶一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三角形的呢?

 。ㄟ@樣是為學習梯形的面積計算做好了鋪墊。因為三角形面積公式及其推導過程與梯形有許多相似之處,有了前幾節(jié)課的基礎,學生推導出梯形面積公式就并不困難。)

  請同學們看這幅圖片,汽車玻璃是什么形狀的 (課件出示課本88頁汽車圖) ?你會計算這塊玻璃形的面積嗎?(大多數學生會否定)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梯形的面積,相信學習完這節(jié)課你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了。板書課題:梯形的面積

  (在實際情景中,認識計算梯形面積的必要性。這樣導入,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恰到好處地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使學生產生一種探求知識的動力。)

  二、探索轉化:

  1、引導學生提出解決問題方向:

  我們在學習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時,采用了割補的方法、拼擺的方法,把要研究的新圖形轉化為已經會計算面積的圖形,再利用已學過的圖形推導出新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F(xiàn)在我們又要計算梯形面積,怎么辦呢?(轉化)你準備用什么方法把梯形轉化為我們學過的圖形?

 。ㄟ\用遷移規(guī)律,注意從舊到新、引導學生在整理舊知的基礎上學習新知,體現(xiàn)溫故知新的教學思想。)

  2、動手轉化:

 。ɡ蠋煘槊拷M同學都準備好一些梯形,其中有一組是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

  小組活動一:

 。1)梯形可以合理轉化為什么圖形?怎樣轉化?(2)轉化后的圖形與梯形有什么聯(lián)系?

  小組合作交流,老師巡視指導。

  全班匯報。

  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

 。ㄐ抡n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讓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強調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學習過程。所以,在教學中,我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小組合作,鼓勵做法多樣。)

  3、公式推導:

  同學可真聰明,想出了這么多的轉化方法,我們先根據第一種轉化方法來推導梯形的面積公式。

  小組活動二:

  現(xiàn)在請同學們思考一下,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各部分與梯形的各部分有什么關系?它們的面積又有什么關系?梯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又是怎樣的呢?

  小組交流一下,把你們組的發(fā)現(xiàn)或結論寫下來。

  全班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或結論。

  歸納總結梯形的面積計算方法。

  梯形面積 =(上底+下底)x高2 為什么要除以2呢?

 。ㄔ诓僮魈骄康幕A上,我引導學生自己來總結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通過這樣的設計,體現(xiàn)了讓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的教學理念,滿足了學生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的需要,進一步的促進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把他想到的推導方法展示出來,既達到突出重點,又化解難點的目的。)

  4、用字母表示梯形面積公式

  同學們,如用a表示梯形上底,b表示下底, h表示高,s表示面積, 誰能用字母表示出梯形的面積公式?指名說,老師板書。

  其實利用這幾種轉化方法(指前面畫的圖)也可以推出梯形的面積公式,小組合作推導一下。然后全班交流推導過程。

 。ü膭顚W生采用多種方法進行推理,讓學生各抒已見,進一步體會轉化方法的`價值。)

  三、應用公式解決問題

  1、我們已推導出了梯形的面積公式,那么我們就用梯形的面積公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吧!

  您現(xiàn)在正在閱讀的《梯形的面積》教學設計及反思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梯形的面積》教學設計及反思課件出示例3主題圖

  同學們知道這是哪兒嗎?(三峽水電站)三峽水電站是我國最大的水電站,

  它的的橫截面的一部分是梯形,現(xiàn)在我們要求這個橫截面的面積。誰知道橫截面是什么意思?

  同學們請看圖,你能求出這個梯形的面積嗎?學生試做,二生板書。

  訂正時,讓學生評價,重在理順學生的解題思路。

 。ㄍ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學生獲得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后,出示了課本的例題,求梯形大壩的橫截面面積。通過實際問題的解決,將學生探究發(fā)現(xiàn)的數學知識轉化為自身的能力, 學以致用,來解決生活的實際問題。)

  2、現(xiàn)在請同學們再來看這幅汽車圖片,現(xiàn)在你能計算這汽車的玻璃面積了嗎? 課件出示玻璃的數據,學生試做,二生板書。集體評價。

 。ń鉀Q了前面導課提出的的問題,回應引入,使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四、練習檢測:

  1、填空:

  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等于(), 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高等于( ) 、梯形的面積等于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 )。梯形的面積等于( )。

  (理清學生思路,規(guī)范學生的數學語言,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邏輯性)

  2、是判斷題,判斷出對錯并且說出原因,提高學生對新課的理解。

 。1)兩個面積相等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 )

  (2)梯形的上底擴大2倍,下底也擴大2倍,面積擴大4倍。( )

 。3)梯形的面積等于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 )

  (4)兩個梯形面積相等,但形狀不一定相同。( )

  五、反思總結,拓展延伸

  1、學生談收獲,談學習方法。

  2、組內互評:這節(jié)課你最想表揚誰,為什么?

  【教學反思】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不只做教材忠實的實施者,而應該做教材的開發(fā)者和建設者,教材的教育價值和智力價值能否得到充分發(fā)揮,關鍵在與教師對教材的把握。《梯形的面積》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推理能力。為了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識,猜想、探索、驗證,從而獲得新知,給每個學生提供思考、表現(xiàn)、創(chuàng)造的機會,使他們成為知識的發(fā)現(xiàn)者、創(chuàng)造者,培養(yǎng)學生自我探究和實踐能力。

  一、動手操作,培養(yǎng)探索能力

  在推導梯形面積計算公式時,安排學生合作學習,放手讓學生自己利用前面的學習經驗,動手把梯形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并讓學生通過找圖形之間的聯(lián)系,自主從不同的途徑探索出梯形的面積計算方法。首先讓學生猜想可以把梯形轉化成已經學過的什么圖形?再通過拼、剪、割的動手操作活動,看一看能轉化成什么圖形,然后學生思考討論:想想轉化的圖形與原梯形有什么關系?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實踐活動,學生親自參與了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真正做到知其然,必知其所以然,而且思維能力、空間感受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鍛煉和提高。讓學生主動操作、討論,在充分感知、理解的基礎上總結出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達成了教學目的。

  二、發(fā)散驗證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學生驗證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時,鼓勵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以說促思,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引導學生說一說,議一議,互相交流,達成共識。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歸納出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通過拼、剪、說的活動過程,讓學生在活動中發(fā)散,在活動中發(fā)展,學得主動、扎實,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學生求異思維、創(chuàng)造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本課教學中,老師應比較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操作探究及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在拼一拼、剪一剪以及推理歸納的學習過程中,多種感觀參與學習,既理解、掌握了梯形的有關知識,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

梯形的面積教學設計13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第二單元圖形的面積(一),探索活動(三)梯形的面積。

  【教學目的】

  1、通過觀察、操作等實踐活動,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2、利用數方格或割補等方法,靈活運用旋轉和平移的知識,探索梯形面積的推導過程,滲透遷移和轉化的數學思想,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能有條理的思考,并對結論的合理性作出說明,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教學重點】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一套

  【學具準備】兩套完全一樣的平面圖形卡片、小剪刀、每個小組準備一份表格。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投影:五種平面圖形(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卡通形象。

 。1)開心辭典:

  每個學生可任意選擇一種平面圖形,說說對這種圖形的認識。

 。▽W生可能會圍繞著圖形的`特征、周長和面積,以及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展開介紹)

  師給予肯定和評價。

  (2)激發(fā)內需,提出問題:

  對于這5種平面圖形,你還想了解哪個圖形的數學知識?

  板書課題:梯形的面積

  二、合作探究,逐層遞進

  活動(一):猜一猜

  1)根據以往的學習經驗,你打算運用什么方法,找到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呢?(數方格或割補等)

  2)讓學生嘗試用數方格的方法進行學習,制造認知沖突。

  質疑:那該怎么辦?(割補方法,轉化成已學過的平面圖形)

  板書:轉化

  投影如圖:

 。ǘ┘粢患簦匆黄

  1)畫一畫: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拿出準備好的5種平面圖形。

  師:你能把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剪成兩個完一樣的梯形嗎?請大家先試著在圖形卡片上找一找、畫一畫。

  2)剪一剪:跟小組同學商量后,再剪。

  比一比,哪個小組的動作更快?(提醒學生:使用剪刀要注意安全)

  3)學生分組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4)學生匯報交流:

  a.正方形可以剪成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梯形;

  b.長方形可以剪成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

  c.平行四形可以剪成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

  ……

  多媒體課件剪的演示過程。

  5)學生互評:表揚小組中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同學。

 。ㄈ┳h一議,填一填:

  1)小組議一議:剪出來的梯形與原來的圖形有什么聯(lián)系呢?

  2)填寫表格。

  投影如下:

  圖

  形

  項

  目

  底(ab)

  高(h)

  面積(s)

  長方形

  平行四邊形

  三角形

  正方形

  梯形

  我發(fā)現(xiàn)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匯報交流:

  a.梯形面積原來圖形面積的一半;

  b.梯形的(上底+下底)的和,是正方形的邊長;

  c.梯形的(上底+下底)的和,是長方形的長;

  d.梯形的(上底+下底)的和,是平行四邊形的底;

  e.梯形的高是正方形的寬;

  f.梯形的高是平行四邊形的高;

  ……

  學生邊回答,課件邊填寫展示。

  4)怎樣計算梯形的面積呢?

  板書:

  因為正方形的面積= 邊長 × 邊長,所以:

  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 × 寬,所以:

  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因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底 × 高,所以:

  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

  5)小結:

  誰能再說一說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板書:

  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s = (a + b ) h÷2

  三、回歸生活,深化認識

  1、出示情境圖:一個堤壩的橫截面,它的面積是多少?

  2、頑皮的梯形:

  投影:梯形的卡通人物形象,(配音1:同學們,休息一會兒,伸伸腰,我們一起來做操。)如圖:

  6

  3

  3

  3

  7

  (單位:cm)

  配音2:同學們,現(xiàn)在你還以求出我的面積嗎?

  學生練習后匯報交流,

  提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形狀改變了,面積不變;梯形的面積大小是由底和高的大小決定的。)

  我該怎么辦?

  3、大象的困惑:

  如圖:

  師:大象每天都得運一堆33根的木材。今天它卻碰到了難題,不知道該運哪一堆才好。你能幫助它嗎?

  學生練習,并匯報小結:(上層的根數+下層的根數)×層數=梯形木材的總根數

  四、反思總結,拓展延伸

  1、學生談收獲,談學習方法;

  2、組內互評:這節(jié)課你最想表揚誰,為什么?

  五、作業(yè):

  1、練一練第1、3題和“試一試”;

  2、怎樣把梯形轉化成其他平面圖形,回家試試看。并把推導過程記錄下來。

  板書設計:

  梯形的面積

 。ㄞD 化)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底 × 高,

  梯形的面積 =(上底+下底) ×高 ÷2

  s =( a + b )h÷2

梯形的面積教學設計14

  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認識梯形的特征,學會平行四邊形面積、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并形成一定空間觀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推理能力。因此,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識,經過猜想、探索、驗證,從而獲得新知,給每個學生提供思考、表現(xiàn)、創(chuàng)造的機會,使他們成為知識的發(fā)現(xiàn)者、創(chuàng)造者,培養(yǎng)學生自我探究和實踐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剪刀各種梯形圖片

  教學過程

  ⊙復習舊知,引入新知

  1.回憶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簡單說一說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2.(出示教材59頁例題情境圖)這是一個堤壩的橫截面,它是什么形狀的?想一想,我們如何求它的面積?(學生說想法)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索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設計意圖:

  通過復習舊知,啟發(fā)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大膽提出猜測,激發(fā)學生探索新知的`欲望,使學生明確探究的目的與方向。

  ⊙實踐交流,探索新知

  1.轉化梯形。

  師:我們已經會算哪些圖形的面積了?你能把梯形轉化成哪種學過的圖形?

  學生拿出梯形,小組之間合作,嘗試把梯形進行轉化,師巡視指導。

  2.匯報展示。

  師:請你們把轉化的成果展示出來,再說說轉化的過程

  方案一:用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如下圖:

  師:拼成的平行四邊形與原來的梯形有什么關系?

  預設生

  1:平行四邊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

  生2:梯形的高等于平行四邊形的高。

  生3:梯形的面積等于所拼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

  方案二:把一個梯形攔腰劃分為兩個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如下圖:

  師:在這種轉化方法中,得到的平行四邊形與原來的梯形有怎樣的聯(lián)系?

  學生發(fā)言后師指出:梯形的面積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相等的,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是梯形的上、下底之和,高是梯形高的一半。

  3.推導公式。

  師:通過剛才的操作,我們把梯形轉化成了學過的平行四邊形,還知道梯形與所拼平行四邊形的關系,你能利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求出梯形的面積嗎?

  根據方案一引導學生說出:由于梯形的面積等于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除以2,而平行四邊形的底是梯形的上、下底之和,高與梯形的高相同,所以梯形的面積等于(上底+下底)×高÷2。

  (1)請學生說說公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2)字母公式的寫法。

  用S表示梯形的面積,用a表示梯形的上底,用b表示梯形的下底,用h表示梯形的高,則S=(ab)×h÷2。

  (3)請學生填寫教材上的問題,用文字和符號兩種方式表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4.完成教材59頁問題一。

 。1)提問:求堤壩橫截面的面積就是求什么?需要知道哪些條件?用到什么公式?

 。2)請學生獨立完成計算。

  設計意圖:這部分內容是這一節(jié)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在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后,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這種方式,讓他們掌握主動探索、大膽猜測、積極驗證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相互合作、主動探索,真正處于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把新知識轉化為舊知識。新知、舊知有機地融為一體,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來推導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并運用公式進行計算,整個過程都由學生自己來完成,使學生從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60頁“練一練”4題。

  找準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量出長度,用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進行計算。

  2.完成教材60頁“練一練”5題。

  引導學生說一說計算方法:利用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進行計算。即(上底的根數+下底的根數)×高的根數÷2,就能得到這堆圓木的根數。

  設計意圖:學習生活中的數學是《數學課程標準》精神的體現(xiàn)。練習題的設計,把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既有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又有綜合性的題目,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同學們在探索梯形的面積計算方法的過程中發(fā)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創(chuàng)造出了多種推導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方法,而且能夠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老師相信同學們一定有許多的收獲。

  ⊙布置作業(yè)

  教材60頁“練一練”2、3題。

  板書設計

  探索活動:梯形的面積

  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用字母表示:S=(ab)×h÷2

梯形的面積教學設計15

  背景: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和生活環(huán)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測、驗證、歸納、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動,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進一步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因此,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策略之一。情境創(chuàng)設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和促進探究,使思維處于在爬坡狀態(tài)。引發(fā)認識的不平衡并幫助學生生成新的認識。我認為在數學探究活動中,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還重要。這樣學生就能達到良好的效果,從而使數學教學活動不斷走向深入,F(xiàn)從一個教學片斷來談談實際教學中如何正確創(chuàng)設情境。

  案例:

 。ㄕn件:金豐苑內一棟棟漂亮的樓房特別引人注目,在周圍綠樹成蔭、環(huán)境優(yōu)雅,但在一棟樓房前有一塊地荒著的)

  師:如果你是設計師,針對這塊荒地,你打算怎樣設計?

  生1:種花

  生2:鋪上草坪

  師:如果讓你去鋪,有什么問題嗎?

  生1:這塊地有多大?

  生2:這是一塊梯形的地,面積怎么算呢?

  生3:這塊梯形地接近于長方形,能否可以近似地看成長方形估算一下?

  師:這個辦法能行嗎?

  生1:不行。估算畢竟是近似的,買多了浪費,買少了麻煩,最好能求出實際面積。

  生2:對。能否根據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求法,轉化成其他圖形呢?

  師:那就請你們試一試吧。用你的方法,設法求出荒地的面積。

  (利用課前準備的學具,動手試試,4人小組合作。)

  生1:割補成一個長方形,面積=[(下底-上底)÷2+上底]×高再計算

  生2: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長方形,面積=(上底+下底)×高÷2

  生3: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面積=(上底+下底)×高÷2

  生4:分成兩個三角形計算,面積=上底×高÷2+下底×高÷2

  師:同學們真聰明,想出了那么多方法,F(xiàn)在你還有什么想法嗎?

  生1:可以利用這些公式求出梯形的面積,就可以去鋪草坪了。

  生2:那么多公式,在計算時該選哪一個?

  師:是呀,那么多公式,在計算時該選哪一個呢?(小組商量一下)

  這一問,好多學生愣住了。有一學生說:隨便,你想選哪一個就選哪一個。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這些公式的共同點是什么?學生討論得出:其實這么多公式,歸根結底就是一個公式:梯形面積=(上底+下底)×高÷2。

  師小結:我們通過不同的方法把梯形轉化成熟悉的圖形,歸根結底就是一個公式:梯形面積=(上底+下底)×高÷2。(師板書公式)

  反思: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愿說

  情境是聯(lián)系學生經驗與學習內容之間的載體,創(chuàng)設一種合情的情境,能營造一種和諧的氛圍。寬松和諧的求知氛圍是啟發(fā)學生積極提問的重要前提。它可以給學生留有思維、想象、創(chuàng)新的空間,啟發(fā)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更主要的是學生在這樣的'氛圍里愿意說,敢于說,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起點,為教學的展開鋪墊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課一開始,教師就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生活中非常熟悉的情景,為學生的提問準備了材料。隨后教師的一句“如果你是設計師,針對這塊荒地,你打算怎樣設計?”激發(fā)了學生提問的欲望,把學生真正放在了主體的地位,使提問不再是老師的專用權利,更是學生的權利。師生真正成為學習的共同體。整個過程中,教師都以朋友身份進入課堂,允許學生有疑就問,允許“插嘴”,允許學生說錯,不隨便否定學生的提問,更多的是給予肯定和表揚,而且經常用“你還有什么問題嗎?”“你還有什么想法嗎?”等親切的語句,消除了學生的緊張、戒備等心理,消除了學生的后顧之憂,讓學生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到活動中,敢問,想問,以積極的狀態(tài)進行探究。

  2、運用多種方法,使學生會問

  選用學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實例為素材。情境創(chuàng)設的錄像,讓人感到親切熟悉,看到荒地,讓學生設計,接著就進行自然設計,而在設計中又遇到了問題:必須先知道面積,而這是梯形,面積怎么求?自然而然,很順利地過渡到本節(jié)課的焦點問題上——怎樣求梯形的面積,學生能提出這樣有意義、有價值的關鍵性的問題,源于他們對提供的材料熟悉,覺得有東西可問。

  適時點撥,教給學生尋找問題的方法。找問題可從以下幾方面去找:在知識的“生長點”上找問題,從舊知到新知的遷移過程中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本節(jié)課學生提出“這塊梯形接近于長方形,能否可以近似地看成長方形估算一下”學生反駁“不行。估算畢竟是近似的,買多了浪費,買少了麻煩,最好能求出實際面積”。這時,教師適當點撥“用你的方法,設法求出荒地的面積”;另外,還可以從知識的結合點上找問題,也就是在新舊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上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比如本節(jié)課教師讓學生動手操作,自己經歷“操作——觀察——猜想——驗證”數學化的學習過程,通過對知識的理解、發(fā)現(xiàn)與生成中達到目的,從而體驗數學“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也可以讓學生在自己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找問題,多問“為什么?”、“是什么?”、“怎么辦?”。在這節(jié)課中,每到有必要的地方,老師都能恰當地點撥提醒:“你還有什么問題?”、“你有什么想法嗎?”暗示學生從這里下手提問題。學生學到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思考問題的方法。

  留給學生質疑的時間和空間。學生有疑好問,正是學生善于思考的表現(xiàn)。教師要提供學生“問題場”,在教學上要多給學生鍛煉的機會,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是提供“問題場”的一種手段。學生在這樣的空間和時間里能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節(jié)課中“是呀,那么多公式,在計算時該選哪一個?”的問題出來后,教師再組織學生討論,并適當引導追問“這些公式的共同點是什么?”學生走向深入的探究,在真正的思考,原來都可以轉化成: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學生學到不僅是這個公式,更是一種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

【梯形的面積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梯形的面積教學設計03-03

《梯形的面積》教學設計04-25

梯形面積的計算教學設計06-21

梯形的面積教學設計13篇06-08

《梯形的面積》教學設計(15篇)04-29

梯形的面積教學設計15篇04-21

梯形的面積教學設計(15篇)04-21

《梯形的面積》教學設計15篇04-25

梯形的面積教學設計集錦15篇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