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的地形和地勢》教學設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地形和地勢》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tǒng)化規(guī)劃教學系統(tǒng)的過程。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地形和地勢》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地形和地勢》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在地形圖上熟悉我國不同走向的山脈。
2、通過地形圖總結我國地形多種多樣的特點。
3、分析不同地形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
二、過程與方法。
使用讀圖和資料分析的方法獲取地理知識。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初步樹立人與自然協(xié)調發(fā)展的基本地理觀念。
教學重點:主要山脈、高原、平原、盆地的名稱及分布不同地形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
教學難點:不同地形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
教學思路及策略: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鍛煉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在教學中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如圖片分析法、小組討論法等,力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上節(jié)課,我們共同學習了我國地勢的基本特征,同學們回顧一下我國地勢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我國地勢自西向東分為幾級階梯?我國三級階梯的分界線分別是什么?
2、這節(jié)課,我們接著學習我國地形的基本特征。同學們回想一下,地形包括哪五種類型?
3、引導學生讀圖2.4(《我國地形圖》),找一找這五種地形類型在我國是否都有?(我國五種地形都具有)
4、引出我國地形復雜多樣的課題。
。ò鍟┑匦螐碗s多樣
(二)新課,合作探究:
1、從圖2.4上可以看到,我國不僅有縱橫交錯的山脈、雄偉廣袤的高原、一望無際的平原,還有群山環(huán)抱的盆地以及起伏和緩的丘陵。請同學們判斷以下畫片分別表示的是什么地形。
2、提到地形:(讀圖)我國有哪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呢?同學們在《我國地形圖》上分別找出來,并注意它們的方位、名稱及其寫法。
活動:首先教師把中國輪廓圖畫在黑板上,然后根據學生讀圖《我國地形圖》,分別請三個學生把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都板書在黑板上。
《地形和地勢》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能夠從中國地形圖中,找出我國主要的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地形名稱,并能夠說出其分布特點;通過各種途徑感知我國的地形特征,積累豐富的地形表象;能夠結合中國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并適當地運用數據,概括我國地形、地勢的主要特征。
2.初步說明地形要素在我國地理環(huán)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3.增強對我國“基本地形國情”的好奇心,提高學習地形的興趣,提高對我國不同地形的審美情趣,增強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概括我國地形和地勢的特點及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教學難點】學會“分析我國地形和地勢特點及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的學習方法。
■教學策略
“地形和地勢”教學內容比較枯燥,依據課標要求和學生已有的地理知識與技能基礎,制定適合學生的教學目標,充分利用教材、地圖冊上的景觀圖片、衛(wèi)星圖片和其他視頻資料等教學資源,生動、活潑的畫面使學生從視覺、聽覺的感知入手,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興趣;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活動,培養(yǎng)學生閱讀并運用地形圖等各類地圖的技能以及評價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以講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等教學方式與方法,引導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學習終身有用的地理。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視頻《美麗的.科爾沁草原》(摘自《走馬大西北》(北京青少年音像出版社))、自制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地理教材、地圖冊、其他學習用具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教師:播放視頻,帶學生游覽“故鄉(xiāng)呼倫貝爾草原南部的科爾沁草原”。
學生:觀看視頻,感受:草原上藍天碧草,晴空萬里,牧民在遼闊的大草原上放牧著成群的牛羊;野雁、湖鷗自由自在地棲息,牧民和這些動物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水草肥美、景色宜人的綠野之中……
教師:請同學們打開教材后附的“中國地形圖”,在圖上找到老師的故鄉(xiāng)──科爾沁草原(科爾沁沙地的北側),它位于哪一個地形區(qū)?
學生讀圖回答預設:內蒙古高原
教師:內蒙古高原橫亙在中國的北部,我們在語文課文中學到的《敕勒歌》,其中經典的語句“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就生動形象地描述了內蒙古高原北齊時代草原興旺發(fā)達的景象。在高原的西南部、南部、東部還有三列山脈,請同學們快速在圖中找出來。
學生回答預設:西南部為祁連山脈,南部為陰山山脈,東部為大興安嶺
教師:山脈和高原只是我國多樣地形中的一部分,內蒙古高原被三列山脈包圍,在中國類似這樣的地形分布還有哪些呢?我國還有哪些地形類型呢?它們是怎樣分布的呢?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一同走進“中國的地形和地勢”的學習。
設計意圖:以視覺的享受激情導趣,引發(fā)學生對我國“基本地形國情”的好奇心,提高學習地形的興趣,提高對我國不同地形的審美情趣,增強熱愛祖國的情感。
講授新課
板書:中國的地形(類型多樣,山區(qū)面積廣大)(備注:括號內文字小結時板書)
教師:請同學們在中國地形圖上用彩色筆將祁連山脈、陰山山脈、大興安嶺沿著排列順序把山脈名稱連接起來,你發(fā)現山脈名稱排列有什么特點?
學生:按照老師的要求,用彩色筆分別勾勒出三列山脈名稱的大致延伸方向。
設計意圖:了解山脈走向的概念。
《地形和地勢》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會讀圖了解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特點及各級階梯的分界線。
2、了解山脈縱橫交錯構成了我國地形的骨架,掌握主要山脈的名稱、走向及其在圖上的分布。
【過程與方法】
通過讀圖直接獲取有關知識,并將已學知識落實到圖上。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與合作精神以及對科學探究精神,從而培養(yǎng)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分析中國地形及西高東低的地勢特征
三、教學課時:1課時
教具:中國分層設色地形圖、沿320N線中國地勢剖面圖、中國主要山脈分布圖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PPT上展示:“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的諺語,提問:這句話包含怎樣的為人道理?---揭示出人要勇往直前,勇攀高峰。同時,“水往低處流”這句話從地理學的角度來它揭示出河流是從高處流往低處的,這就包含了兩項構成自然環(huán)境的因素:地形和河流,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下中國的地形。
(二)新授環(huán)節(jié):
活動一:知地形
1、展示:分層設色地形圖:它是用不同顏色代表不同的海拔高低,用于展示地球表面5中基本類型的地圖,高原,丘陵,盆地,平原,山地。人們又把某一地區(qū)具體的類型叫做地形區(qū),下面咱們就從地形區(qū)著手,來分析下中國的地形。
2、在“中國的地形”圖中,5分鐘對照圖例查找下列地形區(qū)所在的位置。
山地:大興安嶺 太行山 巫山 雪峰山 昆侖山 巴顏喀拉山 橫斷山脈 喜馬拉雅山和珠穆朗瑪峰
高原:青藏高原 云貴高原 黃土高原 內蒙古高原
盆地:準格爾盆地 塔里木盆地 柴達木盆地 四川盆地
平原:東北平原 華北平原 長江中下游平原
肯定學生的讀圖習慣:順時針讀圖 逆時針讀圖 自北向南 自西向東
以競賽的形式讓學生把寫上地形的卡片貼在相應的位置后,總結地形特點:
①、地形類型種類齊全 山區(qū)面積廣大--有利于發(fā)展畜牧業(yè)
②、山脈走向
活動二:曉地勢
觀看地圖,創(chuàng)設情境:小組自西向東沿32°N在亞洲陸地上旅行,你會經過哪些地形區(qū),海拔是多少?談所見所聞。
通過所見所聞,提出問題:中國地勢的總趨勢是什么?
---西高東低,總結三階梯海拔高度的地形特點。(提出假想)
是否一致檢驗呈現地形剖面圖。(驗證假想)
活動三:論影響
小組討論:我國的地形地勢會對我們國家的發(fā)展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小組討論--從氣候、水利和交通三個方面進行引導)
〈1〉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向海洋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濕潤氣流深入內陸,形成降水。
〈2〉“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我國西高東低的地勢使得我國的河流大多自西向東滾滾流,這些大江大河溝通了我國東西的交通運輸,促進了內地與沿海的經濟聯系。
〈3〉在各階梯的交界處河流產生巨大的落差,水能資源十分豐富,我國的大型水電站大多建設在這些地帶。如葛洲壩水電站、正在興建的長江三峽水利工程
(三)小結:分析某國家自然環(huán)境特征的方法:
1、讀圖、文等資料了解自然環(huán)境的概況。
2、總結該國家地形、地勢等自然要素的特點。
3、綜合分析地形地勢的影響。
(四)作業(yè):談:我國奇峰名山眾多,其中“五岳”就很有名,它們自古就是人們爭相祭拜之處,游覽之所,那么,五岳是哪五岳?你們能在圖上找出來嗎。
五、板書設計
中國地形和地勢
地形:山區(qū)面積廣大
地勢:三階梯
利弊影響
六、教學反思
以上為《中國的地形和地勢》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地形和地勢》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地形和地勢教學反思02-15
《地形和地勢》教學反思04-07
《中國的地形和地勢》教學反思02-21
地形和地勢教學反思14篇02-15
比和比例教學設計03-06
狐貍和烏鴉的教學設計01-29
矛和盾的教學設計01-31
鐵罐和陶罐的教學設計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