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數(shù)學一年級上冊《認識圖形》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fā)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數(shù)學一年級上冊《認識圖形》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數(shù)學一年級上冊《認識圖形》教學設計1
一、教學內(nèi)容
北師大版小學一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70-71頁。
二、教材分析
本節(jié)是學生認識立體圖形的第一課,學生在前面已經(jīng)學習將物品按屬性分類,包括按用途、材料、顏色等進行分類,本節(jié)課在對學過的內(nèi)容進行回顧的基礎上,主要是研究按物體的形狀進行分類,從而認識簡單立體圖形的基本特征。
三、學情分析
學生在生活中已經(jīng)接觸過立體圖形,學生已能初步感知立體圖形。但是要經(jīng)歷從實物中在抽象為一般模型,最后準確給出圖形名稱,并切實體會各種立體圖形之間的關系,進行合理的拼組的過程,學生可能會存在接受困難的問題。
四、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有一定的認識,并能準確進行分類;
。2)知道這些立體圖形的名稱及其特征。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生活物品,抽象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形狀;
。2)通過摸一摸、猜一猜、玩一玩、搭一搭等學習活動,積累觀察、思考、交流的學習活動經(jīng)驗。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讓學生形成空間觀念和創(chuàng)新意識;
。2)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歸納能力;
。3)讓學生感受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提高學生對數(shù)學學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五、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實物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初步建立對立體圖形的表象。
2、教學難點
如何在分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初步空間觀念,并認識基本幾何體。
六、教學方法
教學中使用直觀教學、快樂教學、合作交流、聯(lián)想遷移等方法。教材中呈現(xiàn)了學生較熟悉的實物:盒子、球、茶罐……通過學習,認識這些物體的形狀,會根據(jù)實物或模型形狀進行分類。
七、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準備:正方體、長方體、圓柱、球等實物模型
學具準備:
學具盒里的'正方體、長方體、圓柱、球
八、教學過程
。ㄒ唬┘と耄ㄕn件展示一機器人帶來一個八寶箱)
機器人:同學們好,我是機器人“悠悠”,今天我為大家?guī)砹艘粋八寶箱,想不想知道里面裝著什么?
學生:想。
課件演示八寶箱慢慢打開,從里面蹦出一個一個物品,有籃球、水杯、牙膏盒、茶葉罐、魔方……(學生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屏幕,每出來一個物品就說出相應的名字)
。ㄍㄟ^機器人帶來八寶箱并慢慢打開,借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ǘ┨剿餍轮
1、說一說
通過機器人帶來的一組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先讓學生說說這是什么物品,然后通過淘氣和笑笑的對話,引導學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進行分類,突出按照“不同形狀進行分類”的要求。
淘氣:圖中有……
笑笑:我把方方正正的物品放在一起。
2、認識長方體
我們已經(jīng)把機器人帶來的物品按不同的形狀分類了,下面我們來進一步認識這些物品。
。1)出示長方體圖片,提出問題:它是什么樣子的?
(2)學生活動
讓學生從學具盒里拿出一件形狀一樣的物體,看一看,數(shù)一數(shù)有幾個面,摸一摸每個面看是否一樣大。
。3)學生反饋:有6個面;6個面都是長方形;4個面是長方形,2個面是正方形……(教師板書:長方體)
。4)教師小結(jié)長方體特征(課件展示)長方體:長長寬寬的,有6個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不一樣,無法自由滾動。
3、認識正方體
。1)出示正方體圖片,提出問題:它是長方體嗎?(學生:不是)師:那它與長方體有什么不同,給它起什么名字呢?
(2)學生分小組討論,教師巡查并用心傾聽,及時引導學生思考并積極發(fā)言。
。3)學生反饋:有6個面;6個面都是正方形;無法滾動。(教師板書:正方體)
。4)教師小結(jié)正方體特征(課件展示)正方體:方方正正的,有6個平平的面,6個面一樣大,無法自由滾動。
。5)你怎么區(qū)分長方體和正方體?在你的生活中哪些物品是長方體,哪些物品是正方體?(通過這兩個問題,加深學生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理解區(qū)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鍵是:正方體的6個面都是一樣大的。)
4、認識圓柱和球
。1)出示圓柱、球的圖片,提出問題:它們有什么特點?
。2)學生討論并反饋:圓柱有兩個面,是圓形的,有時能滾動;球沒有面,能隨便滾動。(前面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此時學生的討論更加的激烈了)(教師板書:圓柱球)
(3)教師小結(jié)圓柱和球的特征。
圓柱:直直的,上下一樣粗,兩頭圓圓、平平的,豎著不會滾動,橫著放下來能夠滾動。
球:圓圓的,不管怎么放都會滾來滾去,沒有平平的面。
5、知識回放
。1)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我們一起把它們的名字讀一遍。
。2)課件展示四種立體圖形的特征,讓學生拿起手中的學具,一邊摸,一邊讀對應圖形的特征。
(三)玩一玩
1、猜一猜,說一說
教師的袋子里裝著一些立體圖形,通過讓一個學生摸一摸,描述對摸到物體的具體感受,讓另一個學生猜一猜是什么幾何體。
2、滾一滾,玩一玩
讓學生拿起各種幾何體,嘗試滾一滾,讓學生體會物體在運動過程中的特點。
。ㄟ@兩個活動的目的是進一步加強對立體圖形的直觀認識,并通過對話與交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這幾個幾何體之間的不同特點。)
。ㄋ模┲R應用
1、找朋友
課件展示一些物品和幾何體,讓學生把對應的物品與幾何體連線。(通過此題,建立學生對物品和立體圖形之間的聯(lián)系的認識,鞏固學生對各種立體圖形的認識。)
2、我會填
課件展示一些幾何體,讓學生數(shù)數(shù)各種幾何體各有幾個。(通過此題,鞏固學生對立體圖形特征的掌握情況,加深學生對各種立體圖形的認識。)
3、我是小小藝術家
讓學生利用自己手上的學具,搭自己喜歡的東西,在交流時先說一說搭成的是什么,再說一說是由幾個什么立體圖形搭成的。(通過此題,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各種幾何體的特征,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想象力。)
4、生活中的朋友
讓學生找找生活的物品,說一說哪些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再進行交流。(通過此題,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并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ㄎ澹┱n堂總結(jié)
在本節(jié)課,你學得開心嗎?你有什么新的收獲?(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和它們的特征。)
課件展示本節(jié)課所學內(nèi)容。
長方體:長長寬寬的,有6個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不一樣,無法自由滾動。
正方體:方方正正的,有6個平平的面,6個面一樣大,無法自由滾動。
圓柱:直直的,上下一樣粗,兩頭圓圓、平平的,豎著不會滾動,橫著放下來能夠滾動。
球:圓圓的,不管怎么放都會滾來滾去,沒有平平的面。
(六)作業(yè)布置
1、找找生活中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物品,與家長或小伙伴說說。
2、利用學具搭自己喜歡的東西,有條件的可以拍成照片,與同學分享。
九、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初步認識,這是學生第一次正式接觸幾何體。
為了讓學生直觀地認識這些幾何體的特征,積累觀察幾何體的學習活動經(jīng)驗,我特意設計了讓學生通過對一些常用物體的分類,直觀認識圖形的特點,逐步抽象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基本特征。
設計“知識運用”環(huán)節(jié),是為了加深學生對立體圖形的認識,深入理解立體圖形的特征。
在活動形式上,我設計了“摸一摸、猜一猜、玩一玩、搭一搭”等操作活動,同時鼓勵學生使用生活語言描述他們對這些立體圖形的認識,逐步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這四種幾何體的基本特征。與此同時,強調(diào)學生使用自己的語言交流,這些都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活動經(jīng)驗,也是以后逐步抽象出立體圖形特征的認知基礎。
數(shù)學一年級上冊《認識圖形》教學設計2
教學內(nèi)容:36—37頁的內(nèi)容,《認識圖形》一年級數(shù)學教案。
教學目的:
1、在操作活動中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
2、體會長方形、正方形、三解形和圓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發(fā)展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在操作活動中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動手操作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教具、學具:課件、小圓印章,三棱柱、圓柱、正方體、長方體模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一、聯(lián)系實踐、復習引入。
1、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學過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誰能在我們教室里找出什么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2、從桌面上拿出自己喜歡的物體,并說說它們的的形狀。
3、摸一摸手中的物體,有什么感受?與同學交流想法。
4、引導學生說出有些物體的一面或幾面是平平的`,揭示課題。
二、動手操作,認識圖形。
1、認識長方形。
A:讓學生動手找出長方形的面(生可以用摸、描、。,認識長方形并出示圖形。(電腦出示:從長方體中取下長方形。)
用自己的辦法把圖形從物體中“印”下來。
2、能不能找到長方形呢?
3、匯報交流,
小組合作學習:用摸、描、印認識正方形、三角形、圓。(電腦演示)
、匯報交流,說一說圖形形的樣子。
4、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今天我們認識的圖形和過去認識的物體(長方體等有什么不同?
5
三、聯(lián)系實際、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1、出示教材中的交通標志圖讓學生辨認,滲透交通安全教育,小學數(shù)學教案《《認識圖形》一年級數(shù)學教案》。
2、在生活中,你在哪兒見過這些平面圖形呢?請同組的同學相互說說。
四、探索與實踐。
1、淘氣和同學們一樣也認識了這些圖形,這是淘氣利用今天認識的圖形拼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電腦演示)你們能從這幅美麗的圖畫中找出今天學的這些圖形嗎?
2、下面請同學們小組互相合作,利用老師給你們的圖形拼出自己喜歡的漂亮的圖畫,要盡量和淘氣的不一樣。
五、課內(nèi)小結(jié)與課后延伸。
1、下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在腦子里想想今天認識的圖形。
2、在生活中我們到處都可以見到這些圖形,同學們回到家后仔細觀察家里的物體,看看能在哪些物體上找到這些圖形,把你的發(fā)現(xiàn)告訴你的爸爸、媽媽,好嗎?
學生回答
學生回答
互相說一說
學生說
摸一摸,說說感覺,看一看形狀,
在紙上印出來。
說一說長方形的樣子。
學生獨立找、小組內(nèi)找、匯報交流
小組合作學習
學生討論,說一說。
學生說一說。
學生說一說。涂一涂。
【數(shù)學一年級上冊《認識圖形》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圖形的認識教學設計02-03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05-14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09-04
教學設計《認識圖形二》05-07
圖形的認識教學設計15篇02-14
認識平面圖形教學設計03-05
認識圖形一教學設計05-28
數(shù)學認識圖形教學反思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