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課堂教學問題設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tǒng)化規(guī)劃教學系統(tǒng)的過程。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課堂教學問題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課堂教學問題設計1
一、基于問題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問題脫離學生的接受范圍
高中物理課堂教學,很多課程的講述老師要提前做好基礎,設計好本節(jié)課要講述的課程內容,提出問題并且還要去解決問題。但是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往往不能隨機應變,一味地照本宣科,不能很好地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就會降低。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拋出的問題學生不能很好地回答的時候,就說明老師設計的問題脫離了學生的認知水平,盡管老師設計的課程內容是自己十分的熟悉的,但是應該從學生的認知角度出發(fā),很多老師會忽視這一點。不能很好地幫助學生去簡化問題以及分析問題,沒有將課堂的問題提問發(fā)揮到最大化。
2、課堂問題設計重視結果、忽略過程
物理是實驗性很強的課程,除了做實驗就是老師講解,但是老師在問題的設計方面沒有很好地幫助學生去真正地解決問題,盡管老師設計了問題讓學生來作答,但是在課堂有限的教學時間內,老師給予學生獨立思考回答問題的時間少之又少,學生在一個知識還沒有完全掌握的情況下,接下來又有新的問題與知識出現(xiàn),灌輸式的課堂教學方式,使得學生的思考時間不足,并且在課堂老師的教學氛圍中,學生的回答時間十分短暫,當一個學生的回答不足以引起老師的興趣的時候,老師就會將目標轉向下一個學生,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很容易引起學生的消極心理,學生不能很好地將注意力放在學習上。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問題的解答過程要重于解答結果,學生掌握知識是掌握這門知識的學習方法與技巧,而不是結果。這一點要引起教師的注意。
二、基于問題為中心的高中物理課堂
基于生處于思維成長的黃金階段,老師要做的就是利用自己的學科知識特點,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與創(chuàng)新能力,更好地幫助學生快速有效地去吸收知識,打破思維定式,減少學生的學習負遷移,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意識,真正地實現(xiàn)課堂教學建立在以問題為中心,讓學生提升解決問題的意識。
1、基于問題為中心的習題課的講解
以往的課堂習題課的教學方式是在老師講完這一節(jié)課的內容后,給學生留出一定時間去解答課后的習題,然后在一定的時間之后,老師帶領學生去講解,這種解答問題的過程,首先學生的做題時間有限,其次是老師讓學生自己去做,然后老師再進行講解,不能幫助學生去分析習題,只是重視解決這一道題,而不是教授學生掌握解答同一種類型的題型,學生在遇到類似題型的時候不能更好地去解答。所以在習題課的講解過程中,老師應該講述該類型的題型,學生掌握這種方法,對于以后遇到類似的題型也很容易去解答。
例:質量為m的物體放在水平位置的鋼板C上,與鋼板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由于受到相對于地面靜止的光滑導槽A、B的控制,物體只能沿著水平導槽運動。現(xiàn)在使鋼板以速度v⒈的向右勻速運動,同時用力F拉動物體(方向沿導槽方向)使物體以速度v2沿導槽勻速運動,求拉力F的大小。
分析:此道題目中摩擦力不再是一個方向向上的,而延伸至平面上的摩擦力分析,結合相對運動,難度較大。
設計問題:
。1)物體的運動過程中,共受到幾個力的作用,各個力的方向如何。
。2)物體相對于鋼板的`運動方向是怎樣的。
2、基于問題為中心的實驗課
物理學科是一門實驗性非常強的課程,但是在有限的時間內還要做實驗,所以很大程度上學生真正自己去動手做實驗的時間是十分少的,大部分情況下是在老師的演示下進行的。
中學物理課程的實驗課程的教學,要以問題為引導,將實驗課程的學習變?yōu)樘骄渴降膶嶒炚n程。在關于電力這一學科知識中,老師要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來真正意義上明白什么是電力,以及其具體的操作流程,更好地幫助學生提高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堂知識的學習在于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與技巧,而不是死記硬背。所以,在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能力,需要老師以及學生的共同努力。
課堂教學問題設計2
摘要:課堂提問是物理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必要手段之一,有教學活動便有師生的互動、便有問題的產生和提出,長盛不衰,具有永恒的生命力。教師有效的提問,能使課堂教學效率大大提高,達到啟發(fā)學生心智,培養(yǎng)學生能力,促進學生發(fā)展的目的。因而在新課程理念下,有效提問是提高我們的課堂的有效性的一種常用方法。
關鍵詞:課堂教學、有效提問、設計
課堂提問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 恰如其分的提問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及時了解學生掌握知識情況,而且可以開啟學生心靈,誘發(fā)學生思考,開發(fā)學生智能,調節(jié)學生思維節(jié)奏,通過提問,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回憶、對比、分析、綜合和概括,達到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但近年來國內的研究資料表明,中小學一般教師平均每堂課的有效提問僅為56%。也就是說,教學中尚有一半的提問是無效的。如果我們能夠注意到提問的技巧和策略,將會極大改善這個局面。新二期課改課程強調以問題為紐帶的課堂教學,提倡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教室,帶著思考走出教室。那么它就要求我們在物理課堂教學中要善于提問,充分發(fā)揮提問的功能。通過提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驅使學生積極思考,積極參與學習探究過程,尋求解決問題的答案。新課程強調學生的有效性學習和研究性學習,促使我們更加關注課堂提問的設計以及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問題。
一、有效性提問的含義和常見誤區(qū)
“有效”從傳統(tǒng)意義上說是“有效果”,大家最關注的可能是結果的好壞和效果的有無。發(fā)展到今天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有效提問是引發(fā)學生心理活動,促進思維能力發(fā)展的一種方法和手段,是成功教學的基礎;有效提問是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一種相互交流與互動、傳遞與反饋的橋梁與導航,它將教師的意圖傳達給學生,又將學生的學習情況反饋給教師;在問題教學中認為,有效提問即為理解而提問——讓學生思維。
反觀我們在日常教學中卻常走入這樣的提問誤區(qū):有時是為提問而提問,與課堂教學重難點相距甚遠,結果讓學生在一個個沒有思維價值的問號前疲于奔命,使課堂陷入冗雜繁復的“滿堂問”之中;有時只是面向少數(shù)學生提問,使大多數(shù)學生不能體驗到成功帶來的喜悅,坐了“冷板凳”;有時更是沒有把握恰當時機,超前的提問容易使學生的思維陷入一種茫茫然不知所措的境地,而滯后的提問又會因缺少思維含量而顯得乏味。
問題的提出過程是學生思考、分析的過程。提出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基礎,是創(chuàng)新意識的重要體現(xiàn)。愛因斯坦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僅僅是一個數(shù)學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卻需要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力,而提出新的問題,卻需要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
有效提問是淺與深、近與遠的結合,即問題應有趣味性、啟發(fā)性、探究性和延展性的特點。有效提問的目的是能較好地處理教與學兩者的關系,讓課堂教學波瀾起伏、引人入勝。是目前倡導的有效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
基于以上問題的存在,結合我個人的課堂教學實踐和經驗對物理課堂有效提問的設計談談幾點思考。
二、有效性提問的設計
1、課堂教學的問題要新穎別致,貼近生活,具有趣味性
好奇心人皆有之,強烈的好奇心會增強人們對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發(fā)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有意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在學生的生活中,每時每刻都在與自然界、社會發(fā)生聯(lián)系。生活中的許多問題背后都隱藏著使學生心存疑惑、充滿好奇的物理問題。如我們在關于牛頓運動定律的應用課中,傳統(tǒng)教材中常出現(xiàn)如下的典型習題:有一輛汽車原來做勻速直線運動,突然遇到緊急情況剎車,已知汽車質量m,汽車剎車過程的制動力恒為f,設駕駛員的反應時間為to,問從駕駛員發(fā)現(xiàn)情況到完全停車,共經過多少距離?這樣的問題敘述讓學生感覺乏味,只能機械的套用公式。但如果教師將此題做一些改變,把題目的形式改成:某一特殊路段的速度規(guī)定不能超過40km/h,有一輛卡車遇緊急情況剎車,車輪抱死滑過一段距離后停止。交警測得剎車過程中在路面擦過的痕跡長度是14m,從廠家的技術手冊中查得該車輪胎與地面的動摩擦因數(shù)是0.65。假如你是一位交警,請你來陳述該卡車是否超速行駛? 很顯然,后一種提問比前一種提問更有效,它將問題置于真實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覺得物理就在自己的身邊,體會到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這樣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習的時候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還有在學習完自由落體運動之后,我們常利用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原理來測高度,但如果只是問學生,物體下落的時間是2s,求它下落的高度是多少?那么效果就遠不及以下這道從漫畫所提出的問題:根據“漫畫——洞有多深?(如下插圖)”問題討論:他們采用了什么方法去測量洞的深度?請你對該方法進行評估:指出有何優(yōu)點與不足?這樣一來學生就覺得很新奇:漫畫也跟物理原理有關嗎?當帶著剛學完知識去分析可以知道當物體近似做自由落體運動時可以根據下落的大概時間來估測高度,而且題目還問到了其優(yōu)點與不足,學生之間就會進行激烈的討論,各抒己見,也可把一些實際測量過程要注意的細節(jié)搞清楚。從而在輕松的氣氛中學到知識并加以鞏固?梢,學習的興趣來源于問題的設計與趣味。
2、課堂教學的問題要精心設計、目的明確、具有針對性
課堂教學問題的設計必須要緊緊圍繞課堂教學中心來進行,教師在授課前要精心設計提問的內容與形式,所提的問題要有典型性,突出課堂教學的重點,使提出的問題問在知識的關鍵處。如果對課堂教學提問的設計過于隨意,偏離課堂教學的中心,針對性不強,使課堂教學目的不明確,就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設計《萬有引力定律的應用》這一節(jié)內容時,內容偏多,為了突出重點和難點,讓學生能從整體上、分層次把握好課本知識內容,我嘗試運用以下的問題:1、當你預習課本內容后,你認為萬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學上有哪些主要應用? 2、衛(wèi)星在不同的高度環(huán)繞地球運轉時其線速度、角速度、周期如何變化?3、在應用定律求第一宇宙速度時,設計了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在地面上拋出的物體為什么要落回地面?能否讓它不落回地面?它的拋出速度要達到多大時它才不落回地面?這樣就為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導理清了思路,就可以與學生在共同的情景探究中學習課本知識,并在一定程度上深化對課本知識的認識。
可見教師提出的問題如能從整體上理順課本的知識內容,同時又和實際聯(lián)系引發(fā)學生進行探究,那么學生就會渴望著尋找答案,從而積極互動起來。
3、課堂教學的問題要循循善誘,步步深入,具有啟發(fā)性
由于物理學中有較多復雜的物理情景過程,所以我們要把復雜的學習任務逐步深入地加以分解,以便學生能自行構建知識體系和物理思維來達到教學目的。通常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采取有效的提問,起到搭橋引領探究知識結論的方向,而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訴學生。新教材中已經非常注重“探究”這個獲取知識的過程,而探究性提問能啟發(fā)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也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例如在設計《探究決定導線電阻的因素》的教學時,由于它整節(jié)內容都是探究性質的。如果我們只是按照舊教材中所述引導學生將知識點理順,然后做實驗,實際上就只是驗證一些結論,學生只能是被動記憶,主動探究和能力培養(yǎng)就欠缺了。新教材中已有所改變,在實際操作中我是這樣設計的:
1:先在課桌上放置兩種不同規(guī)格的燈泡“220 V 100 W”和“220 V 15 W”,比較它們在正常工作時的亮暗情況,問題: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是什么?
2:讓學生去觀察、比較兩個燈絲的外部特點,問題:導體電阻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3: 如果讓你設計一個實驗證明你的猜想的正確性,你會如何設計?實驗中需要哪些器材?
4:想象一下導體的電阻還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然后在教師引導下進一步研究電阻與溫度的關系。
這樣在一系列問題的啟發(fā)引導下,通過學生分步討論與分析,最終能夠形成自己的思維并解決問題。整節(jié)課學生都有極高的興致,在問題情境中在隱含的“問題”的不斷引導下自我探究,學習變成了一種享受。
又如在學過楞次定律后,研究“鋁管中磁性小球的下落規(guī)律”實驗 把兩只外形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別從豎直放置的鋁管上端放下,一只小球很快地從下端掉出,而另一只要等數(shù)秒后才從下端管口落出。根據這一實驗背景,提出以下問題供學生探究:
1.以這個課題進行研究,你將提出和論述哪些問題?需要進一步做哪些檢驗?
2.你猜一猜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什么?
3.請分析小球進入鋁管后運動狀態(tài)的變化過程, 能否建立一種物理模型?
4.能否用實驗來驗證假設?你提出的實驗方案是什么?需要測量哪些物理量? 如何測量?
通過這樣的提問設計,就會把學生的認識逐步引向深化,并能獲得對新知識的積極的情感體驗,比單純的老師理論分析講解更易于被學生所接受。
三、有效提問的注意事項
教育應面向全體學生,課堂提問應有較大的輻射面。既要照顧點又要照顧面,以點帶面,培養(yǎng)優(yōu)生,轉化差生,達到共同提高。又要兼顧難與易的關系。教學內容有難有易,提問應當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對于較難的問題應力求深入淺出、化難為易,切忌過深過難而造成冷場。還要考慮曲與直的關系,提問題不能只問“是什么”、“對不對”,問題要富有啟發(fā)性,否則學生會感到單調乏味而失去學習的動力。
在授課過程中我們也要時刻注意學生的反應,當教學進行中時,學生可能會精神不振或走神。在這種情況應及時提出問題,使學生注意力回升。我覺得適時地提出一些虛擬性的問題是一個很有效的途徑,例如:在力學“摩擦力”一課中,當我們向學生介紹摩擦力概念、產生條件以及摩擦力的方向如何判斷后,可向學生提問:“請大家設想一想,如果現(xiàn)實生活中沒有摩擦力將會怎樣呢?”適時的討論會讓學生的精神狀態(tài)調整回來,可以展開想象的翅膀來描繪無摩擦的世界。
總之,在物理課堂中有效提問不僅僅在于“問”,而更重要是在于采用合適的策略和手段進行提問。我覺得有效的問題設計在物理教學中的意義是一種教學觀念問題,是新課改中所倡導的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和諧統(tǒng)一。教師心中有學生,才能創(chuàng)設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良好氛圍,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教師有心中有目標,才能“粗中有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師心中有策略,才能“長袖善舞”,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美)丹東尼奧等,《課堂提問的藝術:發(fā)展教師的有效提問技能》。
宋玲譯。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
2、《聯(lián)系生活進行物理教學策略》 作者:曾志旺 來自 《物理教學探討》
3、《物理教師的提問技能》 作者:劉誠杰 來自《黔東南民族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
4、《物理課堂提問的探討》 作者:王趙云《物理教師》期刊 20xx年第9期
課堂教學問題設計3
形式
教學案例—問題提出—學術沙龍—策略交流—微格教學—評價反思—總結提升—關注生成。
參加人員
組長——丁興成員——語文組教師。
時間、地點
xx年xx月xx日,xxxx學校。
辦公室理論依據
學源于思,學源于思,思維總是在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美國教學法專家斯特林卡爾漢認為:“提問是教師促進學生思維、評價教學效果以及推動學生實現(xiàn)預期目標的基本控制手段!睂W生在課堂上根據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了解教學的重點、難點,教師在課堂上成功的問題設計可以不斷引起學生認識上的矛盾,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情境之中。所以提問要展現(xiàn)思維沖突,形成懸念,調動課堂學生的學習情緒,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然而,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問題設計存在很多問題,如:問題過多、過淺,導致課堂形成滿堂問的局面;問題設計太難,學生百思不得其解,教師如果不會降坡引路的話,導致的結果是教師代替學生將答案和盤托出。這樣學生思維受到阻滯,永遠無法向高層次邁進。
教研目的
通過教研活動,解決教師課堂上存在的問題(如上),使教師能夠恰當?shù)貞锰釂柌呗,揭示矛盾,引導學生思考,在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將學習的層次提升到一個又一個新的層面,促進課堂效率的提高。通過教研活動,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通過問題研究,促進教師研究能力的提升;促進研究習慣、研究氛圍的形成;通過分享經驗,完善自己,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顒訙蕚洌
1、下發(fā)活動通知。布置教師進行理論學習,內容是關于課堂教學提問的內容。
2、布置思考的問題,要求教師按照如下問題準備參與教研,使教研的方向更加明確,解決的問題更加具體,提高解決問題的針對性。
1)舉例說明怎樣設計問題才能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層層提升?
2)舉例說明什么樣的問題能夠緊扣教學重點,分散難點?
3)教學中你設計的哪個問題曾經使學生無法作答,你是如何處理的?
實踐研究(教研過程)
本次教研活動共分八個環(huán)節(jié),教學案例—問題提出—學術沙龍—策略交流—微格教學—評價反思—總結提升—關注生成,通過教研最終達到“在研究中反思、在總結中提升”的目的。
一、教學案例:播放青年教師研討課光盤。全體教師觀看,把本節(jié)課作為教學案例進行分析。
二、問題提出:本學期的一節(jié)教學研討課上,由于老師對“問題設計”的缺乏思考,上課趕著問,隨意答。這也是被多數(shù)教師忽視的方面,屬于共性問題。課堂上當問題設計得太簡單、或是太難、或者問題不明確的時候,學生往往不舉手作答;有的學生回答的答案如果和教師預設的不一致,得不到教師的評價,這樣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引起我們的思考,如何讓司空見慣的課堂提問更好地發(fā)揮作用,促進課堂效率的提高?
三、學術沙龍:一線教師大多數(shù)是經驗型的,經驗豐富,但是缺乏理論高度,而沒有系統(tǒng)的理論作為指導,教學也很難提高層次。因此,活動前,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教師進行交流,可以結合光盤上的教學案例,也可以結合自己的課堂教學談對問題設計的看法,回答上面的五個問題。
四、策略交流:教研員針對教師的回答進行歸納整理,提出具體的問題設計的策略,如:
1、把問題提在“最近發(fā)展區(qū)”,設置問題由淺入深,使學生蹺蹺腳就能夠著,這樣的問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層層提升。
2、問題設計力求揭示矛盾,形成一直認識沖突,可以引發(fā)學生的積極思考。例如:運動需不需要力來維持?伽利略和亞里士多德的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哪個是正確的?這樣的'問題可以使學生在討論中,拓展思維的廣闊性和深刻性。
3、在探究實驗中,提出了問題并進行了猜想,目的是通過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激發(fā)其探究的欲望;使學生因為問題而感興趣,因為感興趣而積極解決問題。
五、微格教學:現(xiàn)場三組,針對一個策略,用最短的時間設計一個教學片段,落實一個策略,體驗提出的問題是否有效。
六、評價反思:教師針對教學片段進行綜合評議,總結提問的成功與不足,提出改進意見。使教師在研究中反思,在總結中提升。使教師理論水平獲得提高,對課堂教學問題設計有了深刻的認識。
七、總結提升:教研員進行專業(yè)引領,總結教師的經驗,提升到理論的高度,提出指導意見:
如何設計問題有利于學生積極思維,促進課堂效率提高?
1、設置問題要有利于學生的思維層層提升,由“現(xiàn)有發(fā)展區(qū)”,順利向“最近發(fā)展區(qū)”躍進。
2、設置問題要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延展學生的準確性。
3、設置問題要深淺適度,可使學生思有所得,思有所獲。
4、設置問題要使學生因問入情,因情探“向”。
5、設置問題要扣住教材重點,分散難點。設置問題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梯度,設置問題由淺入深,層層誘導,把學生思維引向深處。
2)廣度,設問要有一定的覆蓋面。
3)深度,問題的深淺程度要適當,既不能深不可測,又不能表面膚淺。
4)亮度,設問要具有一定的感情色彩,深入學生的情感世界。
5)精度,科學巧妙的設計問題,使問題的設計具有很高的精度。
八、關注生成:
在教師交流的過程中,或者在教學案例中一定會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以此作為今后教研要解決的問題。校本教研就是從教學的實際問題出發(fā),不斷地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教師的發(fā)展。體現(xiàn)了校本教研的問題性、連續(xù)性、發(fā)展性。布置骨干教師針對課堂教學問題的有效性備一節(jié)課,下次活動觀摩研討。
課堂教學問題設計4
20xx年9月28日,我校課題《教學過程中的問題設計研究》被縣教研室審批通過并立項,承擔此次課題人員主要是我校理化生教研組部分骨干教師,經過2個月的前期準備和研討、論證。相關的準備工作已就緒,在本學期我組將按照前期的準備和安排,如期進行本課題的研究,F(xiàn)將本課題介紹如下:
一、實驗背景
我校從20xx年率先在全縣開展課堂改革,其中經歷了最初的新課改課堂教學到“25+20”課堂教學模式,再到“25+20”課堂教學模式,直到現(xiàn)在我校的“雙20”課堂教學模式,無不體現(xiàn)著“學習-展示-反饋”的這條主線。雖然課堂教學一改傳統(tǒng)模式,但是效果還沒有達到我們所期望的;從學生的學業(yè)成績來看,學生的學業(yè)成績還有一定差距;诖朔N現(xiàn)象,我組在聽評課時,就發(fā)現(xiàn)一些較好的課堂其實來源于老師的課堂問題設計,課堂問題的設計如果設計的巧妙、有趣、實際,符合學生心理發(fā)展的需要,必然能極大的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求知的欲望。而缺乏生機的課改課堂,原因之一就是教師課堂問題設計不科學、不實際,因此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鑒于此種現(xiàn)象和我們的反思,我們組提出了《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問題設計研究》。
1、時代發(fā)展的需要
隨著課堂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學生對高效課堂的亟需迫切,是我們老師所要關注的問題,如何將學生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這當然來源于老師的引導。新課改賦予老師的角色: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只有老師組織得當,引導到位,學生一定會主動參與課堂。
2、教學改革的需要
作為我們農村學校來說,“課題”這一字眼,起初我們沒有多少認識,根本談不上研究,也許每個老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都有一些心得體會或者問題,都沒有系統(tǒng)提出來,并通過自身或者與同事的研究來解決這一問題。通過我校市級課題的順利結題,才使我們明白“問題即課題”這一高度認識。因此,我們也要通過在課改過程存在的問題,來梳理成我們要研究的課題,尋得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通過研究也可以使我們教師明白,課題研究的流程和做法。以便于我校教師能在今后的小課題中懂得如何去研究課題,從而提高我校的教科研水平。
3、我們的優(yōu)勢
我們的優(yōu)勢有四點,第一,作為農村寄宿制學校,教師、學生距離近,便于同事、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第二,我們都是青年教師,有著蓬勃的朝氣,我們年齡相仿,我們有著旺盛的精力去搞研究。第三,學校提供了優(yōu)良的平臺,我校有13套多媒體設備,可以將使用多媒體設備教學和不使用多媒體課堂教學對比起來搞課題。第四,我校與二中建立了“手拉手”關系,我們可以通過縣城老師的送教下鄉(xiāng)來為我們的教學起到一個良好的指導、借鑒作用。正是因為有著這些強有力的后盾,才使我校課題的深入研究成為可能。
二、課題界定
1、“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問題設計”指的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問題設計,問題既是教學的內容,也是教學的手段,它包括教師的問題和學生的質疑。
1)教師的問題指的是圍繞教學目標的達成,為啟發(fā)促進學生的思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積極交流與合作探究而設計的問題。
2)教師的問題設計貫穿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既有主問題的設計,也有解決問題時的追問,提問要有層次和梯度;既有預設的問題,也有課堂臨時生成的問題。
3)問題的設計也可以是學生主動學習產生的疑問。
4)問題的設計還包括語言的表述和問題提出的時機。問題的設計要有針對性、啟發(fā)性,要準確、簡練,有思維的深度與廣度。
2、“問題設計的研究”指的是教師教學設計中為提高“問題設計”的有效性而采取的相關的辦法與措施。它包括:
1)“問題設計”的依據與出發(fā)點。
2)問題設計的原則與方法。
3)問題解決的方式與方法。
4)問題解決的反饋與評價方法。
三、課題的實踐意義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可以為其他農村中小學提供“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問題設計”的科學方法,有效的為課堂服務,使我們的課堂教學真正高效起來。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與重點
1、研究目標:
1)通過“課堂教學過程中問題設計”來提供教師課堂問題設計的技能和技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提高教師授課水平。研究內容:
1)現(xiàn)有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
2)不同學科不同課型的課堂問題設計技巧。
3)課堂教學過程中問題設計的方法和實施步驟。
3、研究重點:
1)課堂教學過程問題的科學設計。
2)課堂教學問題與課本內容的結合。
3)課堂教學問題設計的步驟。
4)課堂教學過程問題設計的實施方法。
五、研究的過程與方法
1、本課題通過四個階段來完成:
1)準備課題(20xx.9.5 — 10.30)提出初步構想,組建課題組,報學校科研部門批準。由王彥平、谷曉慧、楊祖斌老師擔任分析中小學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找出存在的問題,在課題組討論后撰寫《中小學現(xiàn)有課堂教學調查報告》。
2、研究課題(20xx.10.30—12.28)設計問卷調查報告,并分析結果,制訂具體的實施方案,整理學習與課題相關的理論。由王彥平、谷曉慧、楊祖斌老師結合課題組的討論結果,形成調查報告,并統(tǒng)計調查結果。由王廷運、梁智老師總結整理課堂教學過程中問題設計的方法,在課題組研討會上討論并實施。
3、整合課題(20xx.10.28—20xx.9.28)由王彥平、谷曉慧、楊祖斌老師現(xiàn)有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方案、課堂教學過程中問題設計相結合起來,形成課堂教學過程中問題設計實施方案,并指導實驗教師上課實踐,查找問題與不足,在課題組研討會上分析再總結。
4、總結階段(20xx.09.28—10.10)由王彥平老師將研究過程中的材料和收獲、成果以書面方式總結出來,形成具有操作性的材料。再提交到課題組,由課題組統(tǒng)一意見和建議,最終形成具有較強操作的書面材料。
2、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在理論的引導下,有步驟的操作,以獲取第一手資料加以研究,在制定課題研究的過程中總體設計并總結提升。細言之,在課題實施的四階段中,經過每一個階段,通過總結、反思、逐步形成資料。
2)調查法:包括問卷、座談,有目的地搜集能反映教師、學生關于現(xiàn)在此種課堂教學、學習狀況的資料加以研究。主要用于設計論證此課題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和科學性。
3)文獻研究法:搜集、鑒別、整理與信息教育相關的文獻資料,并通過研究歸類形成對課堂教學過程中問題設計的科學認識,提高實驗教師的操作水平,直接應用相關成果,尋求理論和實踐的創(chuàng)新。
六、可能的創(chuàng)新之處
1、研究的實效性
本課題主要中小學現(xiàn)有課堂教學角度出發(fā),通過比較以往教師的課堂教學模式和存在的問題,提出在新課改下課堂教學由教師提出科學可行的問題來牽引學生的興趣和愛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高效
本課題的研究中小學課堂教學問題設計提出了可行性建議,同時還為中小學課堂教學提供了可行性的操作方案。這個課堂教學過程中問題設計實施方案極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高效。
七、完成研究任務的可行性分析
1、技術基礎:
。1)我們組有專業(yè)的心理咨詢老師,可以從教師、學生分析教學與學習者的心態(tài)和需求。
。2)我們組有專業(yè)的計算機教師,以及涉及到生物、化學、物理等學科的老教師,可以對不同學科的課堂問題設計有一個比較科學、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2、條件保障:
。1)我校被評為市級示范初中以來,確立了科研興校的發(fā)展思路,我們每年都派出教師和校干外出培訓,同時還請縣城教壇能手到我校開講座和上課,有力的推動了我校的教科研工作,F(xiàn)在又把本課題確立為縣級課題,以本課題的研究推動學校各項工作的發(fā)展,促進教師的課堂授課水平。
。2)理化生教研組教研氛圍十分濃厚,不同學科教師交流能夠積極參與,且教師與教師無隔閡,而且每位教師業(yè)務能力強,科研能力也較強。為本課題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
八、結語
雖然我們的課題才開始探索研究,但是我們會積極立足于課堂,研究課堂,我想我們畢竟邁出了一大步,我們將迎難而進,勇于探索,不斷實踐,
【課堂教學問題設計】相關文章:
課堂教學設計04-28
學生課堂教學設計04-06
課堂教學設計模板09-05
《背影》課堂教學設計03-06
《老王》的課堂教學設計12-13
課堂教學設計優(yōu)選03-01
小學課堂教學設計03-17
翻轉課堂教學設計04-25
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