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在线免费视频,亚洲精品免费一级视频,日韩亚洲欧美大陆,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style id="t465f"></style>
<legend id="t465f"><u id="t465f"><thead id="t465f"></thead></u></legend>

<acronym id="t465f"></acronym>

<sub id="t465f"><ol id="t465f"><nobr id="t465f"></nobr></ol></sub>
<sub id="t465f"></sub>

高一化學教學設計

時間:2023-03-06 17:26:02 教學資源 投訴 投稿

高一化學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一化學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一化學教學設計15篇

高一化學教學設計1

  三維目標:

 、偈箤W生了解氯氣的物理性質。

  知識與技能:

 、谑箤W生初步掌握氯氣與金屬、氫氣反應的化學性質。

 、哿私饴葰馐且环N化學性質非;顫姷姆墙饘。

  過程與方法:

 、僖龑W生自主學習,了解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

 、谕ㄟ^實驗探究,掌握氯氣與金屬和非金屬的反應。

  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氯氣的毒性及殺菌消毒的作用,理解物質都有兩面性,我們應把用好物質,使其為人類的發(fā)展服務。

  教學重點:

  氯氣的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

  氯氣與水及堿液的反應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法和分析引導法結合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課]投影海洋圖片,閱讀海洋中的化學資源:海水的成分非常復雜,全球海洋的含鹽量就達5億億噸,還含有大量非常稀有的元素,所以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礦產資源庫。

  第二節(jié)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閱讀]科學史話:氯氣的發(fā)現(xiàn)與確認。

  氯氣的發(fā)現(xiàn)應歸功于瑞典化學家舍勒。舍勒是在1744年發(fā)現(xiàn)氯氣的。當時他正在研究軟錳礦(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錳),當他將軟錳礦與濃鹽酸混合并加熱時,產生了一種黃綠色的氣體。舍勒制備出氯氣以后,還發(fā)現(xiàn)氯氣能與金屬或金屬氧化物發(fā)生化學反應。從1774年舍勒發(fā)現(xiàn)氯氣到1810年,許多科學家先后對這種氣體的性質進行研究確認。

  [思考與交流]

  1、從氯氣的發(fā)現(xiàn)到確認時間長達30多年。你從中得到什么啟示?

  2、舍勒發(fā)現(xiàn)氯氣的'方法至今仍是實驗室制取氯氣的主要方法之一。請寫出舍勒發(fā)現(xiàn)氯氣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劢Y論]氯氣的實驗室制法:4HCl(濃)+MnO2MnCl2+2H2O+Cl2↑

  [展示]一瓶氯氣,讓學生觀察其顏色狀態(tài)。

 。垡龑W生觀察]集氣瓶中氯氣的顏色、狀態(tài)、嗅氣味。

  一、氯氣

  1、物理性質:

  氯氣是黃綠色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有毒氣體,能溶于水,易液化。

  聞氣體的正確方法:用手輕輕地在瓶口(或試管口)扇動,僅使極少量的氣體飄進鼻孔。

  [講解]聞氣體的時候,不管毒性大小如何,均要正確操作。

  [故事] 因為Cl2有毒,在一戰(zhàn)中,曾被德軍制成毒氣彈等化學武器用于戰(zhàn)爭。在戰(zhàn)場上使得英法聯(lián)軍傷亡慘重。

  [討論]假如你是一名士兵,當遇到由氯氣制成的毒氣彈順風爆炸時,你認為可采用哪些措施進行防御?(①人躲向地勢較高地方去。②防毒面具。③活性炭。)

  2、化學性質

 。圩灾魈骄浚

  請畫出17號氯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根據氯的原子結構,推斷氯氣的化學性質是否活潑,它具有強還原性還是強氧化性?為什么?

  [結論]氯元素非金屬性強,易得一個電子形成Cl-。氯氣具有強氧化性。

 。1)與金屬反應:

  2Na+Cl2加載中...2NaCl

 。鄯治觯萋葰馐且环N化學性質很活潑的非金屬單質,它具有強氧化性,能與金屬反應。

 。郯鍟 Cu+Cl2加載中...CuCl2 2Fe+3Cl2加載中...2FeCl3

 。垌樚倜希輰嶒炇聦嵶C明,在一定條件下,氯氣可跟多種金屬直接化合。請同學們寫出氯氣跟下列金屬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俑X反應: 。 ②跟鎂反應: 。

  [過渡]氯氣能跟多種金屬直接化合,那么氯氣能否跟非金屬反應呢?下面讓我們來做H2在Cl2中燃燒的實驗。

  [實驗4-3]在空氣中點燃氫氣然后把導管伸入盛滿氯氣的集氣瓶中,觀察現(xiàn)象(講解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項后,由學生動手實驗,觀察、描述現(xiàn)象,并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與某些非金屬反應:

  H2+Cl2加載中...2HCl H2+Cl22HCl

  [現(xiàn)象]

  純凈的H2在Cl2中燃燒發(fā)出蒼白色火焰,生成HCl氣體。

  HCl是無聲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極易溶于水。HCl的水溶液叫做氫氯酸,亦稱鹽酸。打開濃鹽酸可以觀察到的白霧,就是HCl氣體跟空氣中的水蒸氣結合所形成的鹽酸小液滴(酸霧)。鹽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舅伎寂c交流】通過氯氣與金屬和非金屬的燃燒反應,你對燃燒的條件和本質有什么新的認識?【結論】①燃燒不一定有氧氣參加。②燃燒的本質是氧化還原反應。③所有發(fā)光發(fā)熱的劇烈的化學反應都稱為燃燒。

 。垌樚倜希

  實驗證明,在一定條件下,Cl2還可跟P、S、C等非金屬直接化合。試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貾在Cl2里燃燒:

  P在Cl2(不足量)里燃燒生成PCl3 :P+ 3Cl2= 2PCl3(液體)

  P在Cl2(過量)里燃燒生成PCl5 :P+ 5Cl2= 2PCl5(固體)

 、贑跟Cl2在一定條件下化合生成四氯化碳:C+ 2Cl2= CCl4

  [小結]

  Cl2是一種黃綠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有毒氣體。Cl2是一種化學性質很活潑的非金屬單質,具有強氧化性,能跟多種金屬、非金屬直接化合。Cl2可用于合成鹽酸,自來水常用它來消毒、殺菌。

  〖板書設計〗

  第二節(jié)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1、物理性質:黃綠色有劇烈的刺激性氣味有毒氣體,能溶于水,易液化。

  2、化學性質

  (1)與金屬反應:2Na+Cl2加載中...2NaCl Cu+Cl2加載中...CuCl2

  2Fe+3Cl2加載中...2FeCl3

 。2)與某些非金屬反應:H2+Cl2加載中...2HCl H2+Cl22HCl

  〖教后記〗

高一化學教學設計2

  一、概述

  本節(jié)課是高一化學必修1第三章第一節(jié)《金屬的化學性質》的第一課時《金屬鈉的性質》的學習。是通過原子結構特點、物理性質、化學性質、保存方式及制法和用途的學習,旨在向學生介紹金屬鈉的性質及其化合物在生活、生產中應用,在高中化學中占有重要位置。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鈉的化學性質——鈉與水反應,難點是實驗的觀察、分析、尤其是鈉與水反應的探究學習。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

  (1)描述鈉與水、氧氣反應現(xiàn)象

  (2)理解鈉與水、氧氣反應實質

  (3)學生體會化學反應是可以通過改變反應條件而發(fā)生變化的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推理能力,以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2)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增強合作學習的能力,通過實驗方案設計的交流提高表達能力和篩選、優(yōu)化實驗方案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明白事物的普遍聯(lián)系與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唯物主義哲學思想,激發(fā)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激發(fā)學好文化知識,報效祖國的神圣的責任感。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1.學生是長安二中高一年級平行班的學生

  2.學生對生活中的`化學現(xiàn)象有較濃厚的興趣

  3.學生思維較活躍,有過小組合作探究的經驗,能積極參與討論,探究的能力比較強

  4.學生對實驗探究有著濃厚的興趣

  5.學生已經對鈉的原子結構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學習非金屬元素氯的有關知識。

  6.學生學習元素單質及其化合物知識的一般方法和思路。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1.自主實驗探究、小組討論交流策略:給學生創(chuàng)設大量動手實踐的機會,通過引導學生自主進行實驗探究,并在探究的過程中進行小組交流討論,給予學生充分的學習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發(fā)揮的空間

  2.問題引導探究策略:通過問題的設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教師逐步啟發(fā)引導,使學習內容深入

  3.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策略:問題和實驗設計盡量結合學生已有的社會生活知識和經驗,增強學生對化學的興趣

  4.情景創(chuàng)設策略:運用生活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景,設計問題,設計物理實驗,組織教學內容,提出有啟發(fā)性的引申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地參與到實驗驗證、實驗猜想、探究規(guī)律的學習當中.

  五、教學媒體的選擇分析

  1、通過圖片和多媒體電腦演示

  2、通過學生的分組實驗、媒體圖片展示

  3、演示實驗,改進實驗

  4、通過提前錄制視頻展示。

高一化學教學設計3

  —、氣體摩爾體積

  一、教材分析:

  氣體摩爾體積是在學習物質的量的基礎上學習的,它將氣體的體積和氣體的物質的量聯(lián)系起來,為以后學習氣體參加反應的計算奠定了基礎。

  二、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1、理解決定物質體積大小的因素;

  2、理解氣體摩爾體積的概念;

  3、掌握氣體體積與物質的量之間的轉換關系。

 。ǘ┻^程與方法

  從分析決定物質體積大小的因素入手,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意識,通過設置問題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引導學生進行歸納,體驗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對結論的影響。

 。ㄈ┣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決定物質體積大小的因素和氣體摩爾體積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團結合作的精神,感受科學的`魅力。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氣體摩爾體積

  教學難點:決定物質體積大小的因素、氣體摩爾體積。

  四、教學過程

  【引入】在科學研究和實際生產中,常常用到氣體,而測量氣體的體積往往比稱量質量更方便。那么氣體體積與它的物質的量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呢?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氣體體積與其物質的量之間的橋梁——氣體摩爾體積。

  二、氣體摩爾體積

  【教師活動】播放電解水的實驗視頻。

  【學生活動】觀察、討論、思考并回答問題。

  1、閱讀教材P13 —P14科學探究的內容,并填空。

  (1)實驗中的現(xiàn)象:兩極均產生氣體,其中一極為 氫氣,另一極為氧氣,且二者體積比約為 。

 。2)

  質量(g)物質的量(mol)氫氣和氧氣的物質的量之比氫氣氧氣從中你會得出結論:在相同溫度和壓強下,1molO2和H2的體積。

  2、下表列出了0℃、101 kPa(標準狀況)時O2和H2的密度,請計算出1 mol O2、H2的體積。從中你又會得出什么結論?

  物質物質的量(mol)質量(g)密度(g·L-1)體積(L)O211.429H210.0899結論:在標準狀況下,1mol任何氣體的體積都約是。

  【過渡】1mol任何氣體在同溫、同壓條件下體積幾乎相等,1mol固體或液體是否也類似的關系呢?【問題】下表列出了20℃時幾種固體和液體的密度,請計算出1 mol這幾種物質的體積。

  密度/g·cm-3質量/g體積/cm3Fe7.86Al2.70H2O0.998H2SO41.83

  結論:在相同條件下,1mol固體或液體的體積。

高一化學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鈉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質和用途。

  2.通過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熱穩(wěn)定性實驗,使學生了解鑒別它們的方法。

  3.使學生認識對比的學習方法。

  4.使學生學會歸納,總結。

  5.通過了解侯德榜制堿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

  1.na2o2的性質。

  2.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性質及其鑒別方法。

  教學難點:過氧化鈉和水、二氧化碳的反應。

  教學用具

  投影儀、小試管、大試管、小燒杯、脫脂棉、膠頭滴管、酒精燈、火柴、氣球、小燒杯、鐵架

  臺、鑷子,na2o2、na2co3、nahco3固體,nahco3、bacl2溶液,稀鹽酸、澄清的.石灰水、水、酚酞試劑。

  課時安排:共1課時

  第一課時:鈉的氧化物:氧化鈉與過氧化鈉

  教學過程

  [設問]有人打電話119,意味著有什么事情發(fā)生?

  [學生]有火情發(fā)生。

  [設問]這時,我們首先想到用什么滅火呢?

  [學生]水、滅火器等。

  [講解]通常使用的滅火器是由于反應產生了比空氣重且一般不支持燃燒的二氧化碳。而今天,我卻要用水和二氧化碳來點火,大家相信嗎?

  [演示實驗2—6]蘸有na2o2的脫脂棉與水的反應。

  [補充實驗]在一個盛有少量碳酸鈉固體的小燒杯中加入鹽酸,并用鑷子夾取蘸有過氧化鈉粉末的脫脂棉伸入燒杯,脫脂棉劇烈燃燒。

  [補充實驗]也可以用此法:用脫脂棉包一定量的過氧化鈉,請學生用玻璃管吹氣,過一段時間,棉花就會劇烈燃燒,所以也叫“吹氣生火”

  [設問]發(fā)生上述現(xiàn)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展示過氧化鈉]

  [教師]原來,是這種叫做過氧化鈉的化合物在起作用。

  [引入新課]由于鈉的性質活潑,其化合物的種類繁多,用途也廣。本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鈉的化合物。

  [板書]第二節(jié)鈉的化合物

  [板書]一、過氧化鈉

  [教師]由剛才的實驗我們可知,na2o2可與h2o和co2發(fā)生化學反應,它們反應后的生成物是什么?

  [演示實驗2—5]把水滴入盛有na2o2的試管中,檢驗生成的氣體,并在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試液。

  [講解]由剛才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和溶液變紅可推知,na2o2與水反應后生成了相應的堿naoh和o2,請大家寫出該反應的反應方程式,并標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shù)目。

  [學生活動]

  [教師板書]2na2o2+2h2o====4naoh+o2↑

  [講解]na2o2與co2反應時也生成了o2(支持了脫脂棉的燃燒),同時生成了na2co3。na2o2

  [板書]2na2o2+2co2====2na2co3+o2↑

  [補充實驗]在盛有少量酚酞試液的試管中逐漸加入na2o2粉末,振蕩。

  [學生描述所觀察到的現(xiàn)象]溶液先變紅,后褪色。

  [講解]上述實驗說明了na2o2具有漂白性。實際應用中,我們常用其來漂白織物、麥稈、羽毛等。

  [投影思考題]1.呼吸面具中常用na2o2來做供氧劑,說明理由。

  2.na2o2應怎樣保存?

  設問:na2o2與鹽酸反應產物呢?學生完成

  [學生活動]2na2o2+4hcl====4nacl+o2↑+2h2o

  [過渡]同樣是由鈉元素與氧元素組成的化合物——na2o,卻有著與na2o2不同的性質。

高一化學教學設計5

 。ㄒ唬┲笇枷肱c理論依據

  “通過以化學實驗為主的多種探究活動,使學生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激發(fā)學習化學的興趣,強化科學探究的意識,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現(xiàn)代教學論認為:一個理想的教學過程應該是問題循環(huán)的過程。心理學則告訴我們,青少年都有一種發(fā)自內心的強烈要求,即渴望有嘗試和顯示自己才能的機會。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多層面、多維度的問題情景,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實驗探究,當學生產生思維障礙時,應為學生提供支撐性問題,使學生克服思維障礙,保持思維的連續(xù)性,是一種優(yōu)良的教學方法,是可以讓學生動起來的方法。

  本教學設計緊緊圍繞“讓生活走進化學,讓化學走向社會”,緊密聯(lián)系生活,創(chuàng)設出多層面、多維度的問題情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誘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喚起他們的求知欲,使學生自主地進行實驗探究,讓他們切實體會到化學的樂趣、奧妙與價值。

  (二)教學背景分析

  1.學習內容分析

 。1)課標要求

  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化學Ⅰ中規(guī)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識主要有以下內容:

  根據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實例或通過實驗探究,了解鈉、鋁、鐵、銅等金屬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質,能列舉合金材料的重要應用。

  (2)本節(jié)內容組成及模塊教學要求

  了解氧化鋁和氫氧化鋁的性質以及氫氧化鋁的實驗室制備,認識鋁的重要化合物在化學性質上與其他常見金屬化合物的不同,能書寫出相關的化學反應方程式和離子反應方程式。

  (3)在模塊學習中的地位和作用

  《鋁的重要化合物》是第三章第二節(jié)第二個框題,是中學化學的基礎知識,也是學生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經常要接觸、需要了解和應用的基本知識。學習該知識,不僅可以為前面的實驗和離子反應等基本概念補充感性認識的材料,也可以為必修2物質結構、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等理論知識打下重要的基礎,還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學習化學的基本方法。因此,本部分內容實質上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是高中階段的重點內容之一。

  2.學生情況分析

 。1)學生已有基礎:

  初中已學內容“鋁合金應用、鋁與氧氣、鹽酸的反應”,高中必修1鋁單質內容是本節(jié)課的知識基礎;“物質的分類”和“離子反應”給學生提供了學習本節(jié)內容的理論平臺,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2)學生認知關鍵點

  學生已經學習過鈉、鎂、鐵等金屬元素,對金屬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已經有了初步認識,因而對一般物質性質的學習沒有太大的困難;但是氧化鋁和氫氧化鋁具有兩性,這是它們的獨特性,學生之前沒有接觸過,因而兩性是學生學習的關鍵點。

 。3)學生認知障礙點

  在教學中為了突出關鍵點,對兩性的教學采用了實驗探究的方法,探究實驗最關鍵的就在于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及最后解決問題,另一方面,學生的已有認識中還沒有兩性的相關認識,這些決定了在探究實驗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是本節(jié)課的主要障礙點。

 。4)學生認知發(fā)展點

  學生在學習之后,可以對“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更全面的感性認識,對金屬元素的活動性順序有更為深刻的理解,同時對非金屬元素也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從這個角度來說,學生對元素的性質規(guī)律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因而,對元素性質規(guī)律的理性認識飛躍是學生認知的發(fā)展點。

  3.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說明

  教學方法:問題教學法、實驗探究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4.技術準備

  實驗藥品:氧化鋁、濃鹽酸、稀鹽酸、10%鹽酸、濃氫氧化鈉溶液,6mol/L的氫氧化鈉溶液、氨水(NH3·H2O)、蒸餾水、Al2(SO4)3溶液、氫氧化鋁(提前制備)

  實驗儀器:試管12支、燒杯2個(1個裝膠頭滴管數(shù)支、1個裝廢液)。

  學生分組:5人/組,共十組;小組長一人,負責本組的紀律,協(xié)調組員的具體分工

  搜集鋁的化合物的相關資料并結合教學設計制作成多媒體課件(PPT)。

  (三)本課教學目標設計

  1.知識與技能

 。1)以氧化鋁和氫氧化鋁為代表掌握兩性氧化物和兩性氫氧化物的概念和化學性質;

 。2)能夠掌握一些基本的實驗操作。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探究,認識氧化鋁、氫氧化鋁的性質及制備氫氧化鋁的較優(yōu)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訓練學生用類比的方法認識事物和全面分析事物的邏輯思維能力,逐步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實驗探究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與喜悅,感受化學世界的奇妙與和諧;

  (2)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深化學生對“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的認識。

  本節(jié)課教學重、難點

  重點:氧化鋁和氫氧化鋁的兩性,Al(OH)3的制備

  難點:兩性氧化物和兩性氫氧化物概念的形成

 。ㄋ模┙虒W過程與教學資源設計

  教學過程

  本節(jié)課教學流程圖如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分析

  課題引入氧化鋁的性質氧化鋁性質小結

  氫氧化鋁的性質氫氧化鋁性質

  小結

  總結課后作業(yè)

  課件展示:展示紅寶石、藍寶石。

  【問題】同學們知道如何清洗這些珍貴的寶石嗎?

  課件展示:寶石的清洗

  寶石的清洗應浸泡在稀釋的中性清潔劑中,以軟毛刷輕擦,然后再用清水沖洗干凈。

  【追問】寶石的清洗為何要浸泡在稀釋的中性清潔劑中呢?

 。ㄍnD)

  【問題】下面我們本節(jié)課的第一個任務就是一起來探究一下紅寶石、藍寶石為何要用中性的清潔劑清洗?

  紅寶石、藍寶石的主要化學成分是Al2O3。大家面前的化學試劑里有Al2O3。請同學們首先根據氧化鋁所屬物質類別推測其可能原因,并用所給藥品進行驗證。(現(xiàn)有試劑:氧化鋁、濃鹽酸,10%鹽酸、濃氫氧化鈉溶液,6mol/L的氫氧化鈉溶液,蒸餾水。)

  【實驗探究1】寶石的清洗為何浸泡在中性清潔劑中呢?

  【巡視指導】

  及時糾正學生不規(guī)范操作,強調10%鹽酸,氫氧化鈉取用注意事項。

  【匯報交流】請各小組發(fā)言,匯報實驗現(xiàn)象及結論。

  實驗結論:蒸餾水與氧化鋁不反應。鹽酸和氫氧化鈉與氧化鋁反應。

  【評定反饋】肯定實驗結論,講解學生實驗中出現(xiàn)的細節(jié)性問題與今后注意事項。

  【板書】一、氧化鋁的性質

  a.與酸反應:Al2O3+6HCl==2AlCl3+3H2O

  b.與強堿反應:Al2O3+2NaOH==2NaAlO2+H2O

  【問題】Na2O、CaO、CO2各屬于哪類氧化物?

  【問題】Al2O3屬于哪一類氧化物?

  【講述】根據上面的探究實驗和酸堿氧化物的定義。我們可以得出:Al2O3既能鹽酸反應,又能與氫氧化鈉反應。我們將Al2O3這類的氧化物稱為兩性氧化物。

  【板書】兩性氧化物:既可以與酸反應又可以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稱之為兩性氧化物。

  【自學】氧化鋁的物理性質以及用途。

  【問題】前幾天,小王同學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吃酸菜魚火鍋。一走進火鍋店,那鋁鍋上燉著的酸菜魚正散發(fā)著濃郁的香味……這時,小王突然想起了……他心里打起了退堂鼓,這火鍋是吃還是不吃呢?

  【教師】大家討論的`好極了。

  【過渡】同學們,我們再來共同看一個生活情景【圖片展示】明礬凈水。

  同學們知道明礬為何能凈水嗎?因為明礬與水反應生成了另一鋁的重要的化合物--氫氧化鋁。氫氧化鋁是凈水的功臣。下面我們就來學習凈水功臣——氫氧化鋁的有關知識。

  【實驗探究2】氫氧化鋁是否具有兩性?

  氧化鋁和氫氧化鋁同屬鋁的化合物,那氫氧化鋁是否具有兩性呢?請同學們設計實驗并用所給藥品進行實驗探究?

  ①探究鹽酸與氫氧化鋁是否反應②探究氫氧化鈉與氫氧化鋁是否反應

  儀器:同實驗探究1。藥品:氫氧化鋁(提前制備)、10%鹽酸、6mol/L的氫氧化鈉溶液、氨水

  要求:(同實驗探究1)

  【巡視指導】及時糾正學生不規(guī)范操作,解答學生的問題。

  【匯報交流】各小組發(fā)言,匯報實驗現(xiàn)象及結論。

  【問題】根據上面的探究實驗我們得出:Al(OH)3既能鹽酸反應,又能與氫氧化鈉反應。類比Al2O3如何把Al(OH)3歸類呢?

  【板書】兩性氫氧化物的定義:既可以與酸反應又可以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氫氧化物稱之為兩性氫氧化物。

  【板書】二、氫氧化物的性質

  a.與酸反應:

  Al(OH)3+3HCl===AlCl3+3H2O

  b.與強堿反應:

  Al(OH)3+NaOH===NaAlO2+2H2O

  強調:Al(OH)3與鹽酸反應生成的是鋁鹽和水,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偏鋁酸鈉和水。

  【實驗探究3】如何制備氫氧化鋁?

  我們一起來完成本節(jié)課的第三個任務:如何制備氫氧化鋁。

  所需儀器:試管,藥匙,玻璃棒,酒精燈膠頭滴管等

  藥品:氧化鋁、Al2(SO4)3溶液、10%鹽酸、6mol/L的氫氧化鈉溶液、氨水

  【巡視與指導】

  學生實驗,并提出具體要求;學生實驗中,進行巡視,及時糾正學生不規(guī)范操作,解答學生的問題。

  【匯報與交流】請各小組發(fā)言,匯報設計方案,及實驗結果

  【結論】用可溶性鋁鹽與氨水(弱堿)反應制備

  【板書】三、氫氧化鋁的制備:

  Al3++3NH3·H2O==Al(OH)3↓+3NH4+(Al(OH)3易溶于強堿,難溶于弱堿:氨水)【練習】寫出硫酸鋁與氨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自學】氫氧化鋁的物理性質與用途:

  ⑴醫(yī)學上的應用⑵凈水

  【總結】在這節(jié)課上大家表現(xiàn)得很好。我們這節(jié)課學習了鋁的重要化合物:氧化鋁和氫氧化鋁。學會了兩性物質的性質和氫氧化鋁的制備方法。對我們今后的學習非常有用。

  【問題】胃舒平(復方氫氧化鋁片)的主要成分是氫氧化鋁,它能緩解因胃酸過多而出現(xiàn)的胃痛,請同學們思考討論為什么?

  研究性學習:鋁的許多化合物在人類的生產和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請大家回去(上網或去圖書館)查找有關資料,并與同學們交流。

高一化學教學設計6

  【學習目標】

  1、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質和重要用途,掌握硝酸的化學性質。

  2、了解工業(yè)上氨氧化法制硝酸的反應原理。

  3、通過觀察濃硝酸、稀硝酸與金屬銅反應試驗,培養(yǎng)觀察、比較、推理的能力。

  【重點難點】

  1、硝酸的化學性質——強酸性、不穩(wěn)定性和強氧化性。

  2、硝酸的工業(yè)生產原理——三階段、三設備、三反應

  【教師活動】

  《1》 目標解讀

  a、硝酸的性質及用途

  物理性質——

  化學性質——

  主要用途——

  b、氨的催化氧化法制硝酸

  三階段、三設備、三原理(與工業(yè)上制硫酸進行對比記憶)

  c、濃、稀硝酸分別與銅的反應

  解釋原理、現(xiàn)象表述、產物檢驗,重點是實驗綜合題目的分析

  《2》 問題引領

  問題1、今天我們所學的濃硝酸與學過的濃硫酸的性質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問題2、通常實驗室中檢驗氨氣是否收集滿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接近試管口,試紙變藍色;另一種檢驗方法是什么?你知道嗎?

  問題3、工業(yè)上生產硝酸與工業(yè)上生產硫酸有哪些異同點?

  《3》 精講點撥

  1、硝酸的性質

  2、硝酸的工業(yè)生產

  學生活動

  《1》 自主學習

  閱讀教材P100-102 ,完成預學案內容,進一步熟悉硝酸的性質和工業(yè)生產原理。

  《2》 合作探究

  探究一:你知道這些事實分別表現(xiàn)了硝酸的哪些性質?請?zhí)钤诤竺娴睦ㄌ栔小?/p>

  (1)久置的濃硝酸顯黃色。( )

  (2)鋁制、鐵制容器常溫下可盛濃硝酸。 ( )

 。3)銅片放入硝酸中,溶液變藍。( )

 。4)碳單質放入濃硝酸中產生大量紅棕色的氣體。( )

 。5)濃硝酸敞口放置在空氣中,質量會減少。( )

  探究二:I-、S2-、SO32-、Fe2+等離子能否與H+、NO3-大量共存?為什么?

  探究三:為探究銅與稀硝酸反應產生的是NO,設計如下圖所示裝置。圖中K為止水夾(處于關閉狀態(tài)),F(xiàn)是一半空的注射器,D是尾氣處理裝置(兼防倒吸功能)。

  (1)設計裝置A的目的'是什么?為達到此目的,該如何操作?

  (2)在(1)中的“操作”后將裝置B中的銅絲插入稀硝酸,并微熱,觀察到裝置B中有什么現(xiàn)象?

  (3)裝置E和F的作用是什么,該如何進行操作?

  (4)開始時C中產生了白色沉淀,后來又消失了,什么原因?

  《3》 歸納拓展

  1、硫酸的工業(yè)制法與硝酸的工業(yè)制法比較。

 。1)三階段 (2)三設備 (3)三原理

  2、硝酸與不同物質反應時,性質表現(xiàn)的規(guī)律總結。

 。1)與金屬單質反應:

 。2)與非金屬單質反應:

  (3)與低價態(tài)金屬化合物反應:

 。4)與堿性氧化物反應:

 。5)與堿溶液發(fā)生中和反應:

  《4》 技能應用

  《5》 體悟反思

高一化學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認識氮氣的分子結構、物理性質,化學性質; 了解氮的用途。

  過程與方法:

  學會思考,從原子結構特征來分析其相應結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有將化學知識應用于生產生活實踐的意識,能夠對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和生活問題做出合理的判斷;

  【重點、難點】

  重點:氮氣的.分子結構和化學性質

  難點:氮氣的化學性質

  教學過程設計

  講:這節(jié)課來學習氮氣的這個知識點。我們知道游離態(tài)的氮主要存在于空氣中,那么,氮氣具有怎樣的結構,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呢?我們先來看下它的結構。

 。ɡ蠋熃袑W生上臺板書氮原子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老師:我們看到氮原子的最外層有5個電子,那么要是氮分子中的兩個氮原子最外層均達到穩(wěn)定的8電子結構,它們需要共用幾對電子對。

  學生:3對

  老師:是的,接下來我們看到它的電子結構以及結構式。

  那么氮氣有哪些物理性質?

  學生:純凈的氮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略小。 老師:我們知道了氮氣的物理性質,那么它又具有哪些化學性質。

 。ń型瑢W上黑板板書氮氣和氫氣,氮氣和氧氣,氮氣與鎂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ㄒ┤藗兂Uf雷雨發(fā)莊稼,那么就你所學知識,解釋一下這種現(xiàn)象?

 。▽W生思考一段時間)講:我們知道空氣中的氮氣,在閃電,即放電條件下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和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與水反應生成硝酸,進而被植物吸收。這就是雷雨發(fā)莊稼的原因。

  講:我們前面已講游離態(tài)的氮只要存在于空氣中,我們可以用液化空氣的方法制氮。我們看到這是氮氣液化的圖。那么氮氣又有哪些用途呢?

  講:氮氣比較穩(wěn)定,可以用來做保護氣,氮氣與氫氣反應可以用來工業(yè)制氨、制硝酸 、制氮肥。在科技領域的應用,氮氣為超導體提供低溫環(huán)境。液態(tài)氣化吸熱,所有液態(tài)氮可以作致冷劑,我們還講到氮氣可以用來雷雨發(fā)莊稼。

  結束:好的,今天講到這里,謝謝。

高一化學教學設計8

  【教材版本】

  新課標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2第二章化學反應與能量第一節(jié)化學能與熱能。

  【課標分析】

  知道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是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主要原因,通過生產、生活中的實例了解化學能與熱能的相互轉化。

  【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容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教材從化學鍵入手,說明化學健與能量的密切聯(lián)系,揭示了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本質原因,然后分析了化學反應過程中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儲存與吸、放熱的關系,為后面“質量守恒、能量守恒”奠定基礎。第二部分,教材通過三個實驗說明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主要表現(xiàn)為熱量的形式,引出吸熱反應,放熱反應的術語。第三部分,教材為了開闊學生的科學視野,圖文并茂的說明了生物體內生命活動過程中的能量變化、能源與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密切關系,使學生在更廣闊的背景下認識能源與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關系,認識化學技術在其中的'重大,甚至關鍵的作用。

  通過化學能與熱能的學習,學生將對化學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開發(fā)新能源中的作用與貢獻有初步認識;初步樹立起科學的能源觀;這將增進學生對化學科學的興趣與情感,體會化學學習的價值。

  【學情分析】

  學習者是高中一年級學生,通過在初中的學習,他們對化學反應伴隨能量變化這一現(xiàn)象已經有了感性的認識,建立了初步的概念。在這堂課中他們要初步明確產生這一現(xiàn)象的本質原因什么,就是要求他們要從感性認識升級為較為理性的認識,這就要求他們要有化學鍵的概念,而在上一章他們剛剛學習過,所以接受本堂課的內容對他們來說就顯得比較輕松。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化學鍵與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之間的關系;

  2、在實驗的基礎上,通過吸放熱反應的概念,理解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主要原因。

  過程與方法:

  具有較強的問題意識,能夠發(fā)揮和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化學問題,質疑、思考,逐步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善于與人合作,具有團隊精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實驗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初步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反思提高的能力;

  2、有參與化學活動的熱情,將化學能與熱能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樹立正確的能源觀;

  【教學重點】

  用化學鍵、物質總能量大小、物質穩(wěn)定性來解釋和判斷吸、放熱反應。

  【教學難點】

  實驗探究的基本過程和方法,理性思考化學反應能量變化的深層微觀本質。

高一化學教學設計9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資源,能說出我國資源的現(xiàn)狀,能列舉出重要的資源。

  2.認識、了解化石燃料對環(huán)境的影響,懂得選擇對環(huán)境污染小的燃料。

  3.能理解資源合理開發(fā)與綜合利用的必要性,開發(fā)新能源的必要性及重要意義。

  4.初步學會解釋、區(qū)分、說明煤和石油的綜合利用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課前查閱和整理相關資料,提高學生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對信息的加工和處理能力。

  2.通過對比圖片和環(huán)境材料的影像資料,使學生產生情感沖突,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3.通過步步設疑-解答的方式,學習本課知識,通過影像資料和小組研討,教師指點突破本課難點。

  4.通過討論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培養(yǎng)合作精神,規(guī)范使用化學用語的表達能力和正確的化學符號表征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資料的搜集整理過程,感受和體驗化學與社會發(fā)展的密切關系,意識到化學與社會發(fā)展關系的重要,體會和認識到化學對人類生存環(huán)境正反兩方面的'影響。

  2.通過問題和問題的討論總結,使學生產生對資源憂患意識,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和正確的價值觀,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科學、應用科學為人類驅害謀利的意識,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3.通過小組討論和學習,使學生進一步意識和體會到自然資源并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要關注資源和環(huán)境,遵守規(guī)則。

  4.通過學習,使學生增強環(huán)保意識,樹立環(huán)保法制觀念,樹立可持續(xù)發(fā)展思想,同時達到對學生思想教育的目的。

  教學重點、難點

  1、煤和石油的綜合利用的方法

  2.加聚反應的產物的書寫

  3.應用綠色化學要求設計合成實驗路線。

高一化學教學設計10

  三維目標:

 、凫柟滔×蛩岬男再|;

  知識與技能:

 、谡莆諠饬蛩岬奶匦约皬娧趸;

 、壅莆斩趸驓怏w的檢驗方法。

  過程與方法:

 、偻ㄟ^濃硫酸和碳的反應,了解實驗設計的初步方法。

 、谂囵B(yǎng)學生的實驗觀察、分析思維能力。

  情感、態(tài)度

  通過實驗使學生樹立環(huán)保意識,學會正確使用濃硫酸,樹立

  與價值觀

  綠色化學理念。

  教學重點:

  濃硫酸與銅和碳的反應

  教學難點:

  濃硫酸的強氧化性

  教學方法:

  分析比較法和實驗分析法結合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驗用品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垡裕萘蛩、硝酸和鹽酸是我們常說的三大強酸,它們在組成上有什么特點,有什么相似的性質,又有那些不同的性質?

  酸的通性

  稀硫酸

  鹽酸

  硝酸

  電離方程式

  H2SO4==2H+ + SO42-

  HCl==H+ + Cl-

  HNO3==H+ + NO3-

  指示劑

  紫色石蕊變紅

  與堿反應

  H+ + OH- == H2O

  與堿性氧化物反應

  CuO + 2H+ == Cu2+ + H2O

  與鹽反應

  CO32- + 2H+ == CO2↑+ H2O

  與金屬反應

  Fe + 2H+ == Fe2+ + H2↑(HNO3不產生H2)

  [練習]有關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Zn+H2SO4--- Zn+2H+ = Zn2++H2↑

  NaOH+H2SO4----- OH-+H+ = H2O

  Fe2O3+H2SO4---- Fe2O3+6H+ = 2Fe3++3H2O

  BaCl2+H2SO4--- Ba2++ SO42— = BaSO4↓

  [設問]實驗室制氫氣時選用稀硫酸或鹽酸,而不用濃硫酸和硝酸,為什么?

  我們在實驗室制取氫氣時,不用濃硫酸和硝酸來制取,說明它們除了具有酸的通性外還具有特殊性質。

  二、硫酸的氧化性

  [引言] 濃硫酸和稀硫酸在性質上有什么區(qū)別呢?

  1、濃硫酸的特性

  [案例]清華大學學生劉海洋先后兩次用火堿、濃硫酸將北京動物園的五只熊燒傷,其中一頭黑熊雙目失明。這一故意殘害動物的事件經媒體披露后,引起了公眾的強烈憤慨!劉海洋為何用濃硫酸殘害黑熊?濃硫酸又具有哪些重要性質?

 、匐y揮發(fā)性:硫酸不容易揮發(fā)到空氣中,屬于難揮發(fā)性酸(鹽酸和硝酸屬于易揮發(fā)酸)。

  [提問]實驗室制取氯化氫,為什么用濃硫酸與固體食鹽共熱?利用濃硫酸什么性質?[學生回答]難揮發(fā)性。

  ②吸水性:濃硫酸可以吸收其它物質中的現(xiàn)成水,具有吸水性。

  [思考題]在實驗室里常用濃硫酸干燥氣體,利用濃硫酸的什么性質?

 。壑v解]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常作為干燥劑使用。

  濃H2SO4

  [板書]吸水性:吸收現(xiàn)存的水。

  CuSO4·5H2O ====== CuSO4 + 5H2O

  [思考與交流] ①因為濃硫酸難揮發(fā),所以將一瓶濃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氣中,其濃度、質量都不發(fā)生變化,這樣說對嗎?

 、跐恹}酸和濃硫酸在空氣中放置都會變稀,它們的變化相同嗎?

 、勖撍裕簼饬蛩釋⒒衔铮ㄖ饕怯袡C物)分子中氫、氧兩種元素按水的組成比例(2:1)脫去。

  [演示實驗] 蔗糖炭化:將一定量的蔗糖放入小燒杯中,加入濃硫酸。

  [實驗現(xiàn)象]:①蔗糖由白→黑;②體積膨脹,變成疏松多孔的海綿狀的黑色物質;③有刺激性氣味氣體。

  [解釋現(xiàn)象]:①濃H2SO4與蔗糖(C12H22O11)作用,按水分子的組成脫去蔗糖分子中的H、O,生成C和H2O,濃硫酸具有脫水性。

  現(xiàn)象本質:加載中...

  [分析] 蔗糖炭化現(xiàn)象:②③黑色物質疏松多孔(學生答有氣體),氣體是怎么形成的,生成的是什么氣體?

  [講解] 濃硫酸使蔗糖脫水炭化后,又吸水放熱,使其繼續(xù)被濃H2SO4氧化。

  2、強氧化性:

 、贊饬蛩崤c金屬反應:

  [實驗4-8] 銅與濃硫酸反應,并檢驗生成的氣體?

  [觀察現(xiàn)象] ①固:紅→黑;②液:無→棕黑→藍色;③氣:無色有刺激性氣味,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使品紅溶液退色。

  Cu+2H2加載中...O4(濃) 加載中...Cu(SO4)2+加載中...O2↑+2H2O

  [思考與交流] (1)銅片變黑,黑色物質是什么?怎么生成的?(銅先變成氧化銅,再繼續(xù)反應生成硫酸銅)

  (2)怎樣鑒別生成的氣體?(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鑒別。)

 。3)在上述反應中氧化劑、還原劑、氧化產物、還原產物各是什么物質?反應物的物質的量之比?還原劑與氧化劑物質的量之比?濃硫酸在反應中的作用?

 。鄯治觯莓a生了SO2和Cu2+,硫元素從+6價變成了+4價,化合價降低,被還原;銅從0價變成了+2價,被氧化。硫酸表現(xiàn)氧化性,作氧化劑;銅表現(xiàn)還原性,作還原劑。濃硫酸與銅反應除了表現(xiàn)氧化性,還表現(xiàn)酸性。

 。4)酸本身可以和金屬發(fā)生反應表現(xiàn)出氧化性,為什么說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這里的.強表現(xiàn)在什么哪里?

  [講解] 在金屬活動順序表中,Cu是H之后較不活潑的金屬元素,稀硫酸不能與Cu反應。實驗證明,濃硫酸能把金屬活動順序表中H之后的金屬(除Pt,Au)氧化成金屬硫酸鹽,濃硫酸本身被還原生成SO2。鹽酸和稀硫酸具有氧化性,但不能和金屬活動順序表中H之后的金屬反應!卷樚倜稀空埻瑢W們寫出濃硫酸與汞反應、與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驹O問】Cu,Hg,Ag是H之后的較不活潑的金屬,那么H之前的金屬是否就更容易被濃H2SO4氧化呢?

  [結論]濃硫酸可以氧化大多數(shù)金屬,生成物中金屬顯高價,同時生成二氧化硫。常溫Al,F(xiàn)e鈍化。

  [講述]學生閱讀課文有關內容。教師啟發(fā)鈍化在實際中的應用:鋁鐵容器盛裝濃硫酸。

  [過渡]蔗糖炭化中的刺激性氣味?

 、跐饬蛩崤c某些非金屬反應:

  C+2H2SO4(濃)加載中...CO2↑+2SO2↑+2H2O

  2H2SO4(濃)+S====3SO2↑+2H2O

  [問題] 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能氧化某些非金屬,又能氧化大多數(shù)金屬,那么能否氧化具有還原性的化合物呢?如實驗室為什么不用濃H2SO4制取及干燥H2S?

 、垩趸承┻原性化合物:

  2NaI+H2SO4(濃)===Na2SO4+I2+SO2↑+2H2O;H2S+H2SO4(濃)==S↓+SO2+2H2O

  說明:濃硫酸不能和亞硫酸及其鹽反應,原因是相鄰價態(tài)不反應。

  [問題]為什么濃、稀H2SO4性質有這么大差別呢?

  +6

  [分析]濃H2SO4的氧化性由其分子中S(最高價)引起。稀硫酸也有氧化性,如Zn+2H+====Zn2++H2↑,由H+表現(xiàn),而Cu+H2SO4(稀)不反應?梢姡琀+的氧化性比高價S的氧化性弱且還原產物不同。

  [小結]略

  [作業(yè)]P89 4 、5 、7

  〖板書設計〗

  第四節(jié) 硫酸、硝酸和氨

  二、硫酸的氧化性

  1、濃硫酸的特性

 。1)難揮發(fā)性—制揮發(fā)性酸;(2)吸水性;(3)脫水性

  2、強氧化性:Cu+2H2加載中...O4(濃)====Cu(SO4)2+加載中...O2↑+2H2O

  〖教后記〗

高一化學教學設計11

  【課程目標】

  1、舉例說明化學能與電能的轉化關系及其應用。

  2、會應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簡易原電池。

  【教材分析】

  生活在現(xiàn)代社會,學生對“電”有著豐富而強烈的感性認識。當學生了解了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轉化的原因,并感受了探究化學能與熱能的相互轉化過程后,會對化學能與電能之間的轉化問題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能量轉換角度看,本節(jié)課程內容是對前一節(jié)課中“一種能量可以轉化為另一種能量,能量是守恒的;化學能是能量的一種形式,它同樣可以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熱能和電能等”論述的補充和完善。從反應物之間電子轉移角度看,原電池概念的形成是氧化還原反應本質的拓展和應用。從思維角度看,“將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思想,是對“化學能——熱能——機械能——電能”思維方式的反思和突破。

  【學情分析】

  中學生對“電”的內容的認識不僅來源于生活經驗,而且來源于學科學習。在生活經驗方面,不僅接觸了火力發(fā)電(或水利發(fā)電),而且接觸了干電池等化學電源;在學科學習方面,學生不僅接觸了摩擦起電,而且還從能量轉化的角度認識了電能,此外還學習了關于電的初步知識(如電源的正負極、電壓和電流等內容),因此對電并不陌生。此外,高中《化學1》已較為系統(tǒng)的學習了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也學習了鈉、鎂、鋁、鐵等有關的金屬知識,以及電解質溶液的內容。這些經驗基礎為本課的教學提供了必要的基礎。為本節(jié)的學習做了知識、能力上的準備。

  同時原電池是高中化學學科體系的核心知識之一,它的教學是氧化還原反應原理的延伸與應用,也是后續(xù)電化學知識的基礎。原電池的'教學是體現(xiàn)學科交叉,科學理論聯(lián)系實際,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好素材。學生在第一節(jié)學習了化學能與熱能的轉化關系,本節(jié)課則學習化學能轉化為另外一種能量即電能,由于電化學知識是學生首次接觸的新領域,存在著強烈的好奇心和陌生感,因此一個好的開端十分重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原電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和構成條件,同時掌握原電池正負極的判斷方法。

  (2)通過學生設計完成原電池構成條件的實驗,學習實驗研究的方法。

  (3)能舉例說明化學能與電能的轉化關系及其運用。

  2、過程與方法

  (1)分析火力發(fā)電的原理及利弊,建立“將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新思路,通過對氧

  (2)通過實驗和科學探究,對比、歸納,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精神和分析、歸納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化學能與電能轉化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對現(xiàn)代化的重大意義,

  (2)通過原電池形成條件的探究,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科學態(tài)度和方法,體會實驗在化學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原電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及形成條件

高一化學教學設計12

  一、教材分析

  化學反應速率和限度是高中化學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整個中學化學教材的重點內容之一。學生通過對初中化學的學習,了解了化學反應的本質是舊鍵的斷裂和新鍵的形成,而在前一專題中又學習了化學鍵的相關知識:一般來說,化學鍵的鍵能越大,鍵就越牢固,物質的化學活性就越小。在此既基礎上,就比較容易理解化學反應速率的快慢首先取決于反應物分子的內部結構即內因,外界條件如溫度是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外因。在必修1中學生已經知道了可逆反應的概念,此時,通過實驗幫助學生認識化學反應的可逆性,了解化學反應的限度,知道什么事可逆反應的平衡狀態(tài)。

  因此,教材編排符合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即從易到難,層層推進,保持了學習的連貫性。

  二、學習目標的確立

  依據新課程理念,本著對教材結構和內容的深刻理解,結合學生的學習基礎和認知特點,確定學習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基本的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認識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外界條件,并能用于說明有關問題。

  2、認識可逆反應有一定的限度,知道可逆反應在一定條件下能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過程與方法

  1、重視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學探究能力。

  2、通過實驗探究分析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外界條件。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有參與化學科技活動的熱情,將化學知識應用于生產、生活實踐的意識,能夠對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和生活問題作出合理的判斷。

  三、學習重、難點分析

  基于我對本節(jié)教材價值的認識和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將教學重點確定為: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了解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難點: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在實際生活生產中,很多方面都涉及到化學反應速率問題,所以把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了解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定為本節(jié)重點。而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對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原理的學習顯得尤其重要,那么如何根據具體外界條件的變化,造成反應速率變化,通過實驗分析比較。便成為突破難點的關鍵。

  【教學展開分析】

  一、教法設計本節(jié)課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獲取新知識的能力為目的來設計教學,采用發(fā)現(xiàn),探究的教學模式,其主要過程設計為:

  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發(fā)現(xiàn)、探索問題→提出新的概念→提出研究題目→組織探究學習活動、收集信息→概括→實際應用→完善體系。

  二、說學法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學生通過直觀生動的實驗來學習,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有說服力。教學時,應及時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分析,同時利用這些富于啟發(fā)性的問題,活躍學生思維,學會或增強分析總結問題的能力。

  在學習化學反應速率時,使學生認識濃度、溫度和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引導學生尋找知識間的相互聯(lián)系,掌握科學有效的記憶方法,提高識記的效果。

  三、教學程序設計

  本節(jié)雖然屬于化學基本理論教學,但并不枯燥。在進行化學反應速率的教學時,先讓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預測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再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探究,驗證假設,得出結論;最后再回到生產、生活,利用所學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同學們以前所學的化學反應知道,不同的反應有快慢之分,而有些反應需要加熱或使用催化劑等問題進行設問引起學生的思考和興趣。密切結合學生已有的化學反應知識,從“問題”直接引入新課題,使將要學習的內容一目了然,從實驗探究入手創(chuàng)設學生積極探究學習的氛圍。讓學生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認識化學反應-化學反應的快慢和限度。

  第一、化學反應的快慢的教學

  【情景設計】讓學生列舉出日常生活中或化學實驗中的一些化學反應速率有快有慢的實例。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討論】在物理上用單位時間內物體運動的距離來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那么在化學上怎樣定量的表示化學反應進行得快慢呢?運用物理知識引出化學反應的速率的概念加強化學與其它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

  【自學】學生閱讀課本,歸納出化學反應速率的表示方法、表達式及單位。通過自學對3個要點的總結,對學生掌握知識起到了一個循序漸進的作用,培養(yǎng)了學生自學和總結的能力。

  【練習】解答習題,鞏固化學反應速率的.的概念,理解化學反應速率的表示方法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通過習題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也突破了本節(jié)課的第一個難點。

  【總結】理解化學反應速率的表示方法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上述化學反應速率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時速率。

  2.無論濃度的變化是增加還是減少,一般都取正值,所以化學反應速率一般為正值。第二、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的教學

  可從化學反應的快慢主要取決什么?一個實驗的結果會受到哪些外界因素的影響?它們是如何影響的?來進行質疑。從幾組實驗比較得到結論:實驗的結果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如溫度、濃度、表面積等。

  第三、化學平衡的教學

  建立化學平衡的觀點是重點。教學過程中,先利用學生熟悉的“溶解一結晶”現(xiàn)象,復習溶解結晶平衡認識平衡的特點,從教學的模式,采用直觀的圖示認識平衡,幫助學生建立化學平衡的概念。使抽象的概念學習變得直觀、易懂。通過邏輯分析、化學實驗等遷移至化學。

  板書設計

  一、化學反應速率

  1、概念:

  2、表示方法:

  3、表達式:v(B)=△c(B)/t

  4、單位:mol/(L?s)或mol/(L?min)

  二、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1、內因:參加反應的物質本身的性質

  2、外因:

  〔1〕溫度的影響

  〔2〕濃度的影響

  〔3〕壓強的影響

  〔4〕催化劑的影響

  〔5〕接觸面積的影響

  三、化學平衡

  1.化學平衡的概念

  2.化學平衡的特征

  3.化學平衡的標志

高一化學教學設計13

  一、教材分析

  1.本節(jié)是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2第一章《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的第3節(jié)。初中介紹了離子的概念,學生知道鈉離子與氯離子由于靜電作用結合成化合物氯化鈉,又知道物質是由原子、分子、離子構成的,但并沒有涉及到離子化合物、共價化合物以及化學鍵的概念。本節(jié)的目的是使學生進一步從結構的角度認識物質的構成,從而揭示化學反應的實質,是對學生的微粒觀和轉化觀較深層次的學習。為今后學習有機化合物、化學反應與能量打下基礎。并通過這些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的教育。所以這一課時無論從知識性還是思想性來講,在教學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2.從分類的角度上來看,前面有了物質的分類,化學反應的

  分類,本節(jié)內容則是從物質的微觀結構上進行分類,根據物質的成鍵方式,將化學鍵分為離子鍵和共價鍵(在選修3中再介紹金屬鍵),共價鍵再分為極性鍵與非極性鍵。在教學中要注意與前面知識的聯(lián)系,一是各種化學鍵與各類物質的關系,二是化學鍵變化與化學反應的關系。

  3.課標要求

  化學鍵的相關內容較多,教材是按照逐漸深入的方式學習,課標也按照不同的層次提出不同的要求,本節(jié)的課標要求為:“認識化學鍵的涵義,知道離子鍵和共價鍵的形成”;第三章《有機物》要求“了解有機化合物中碳的成鍵特征”;選修4《化學反應與能量》中要求“知道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是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主要原因”;選修3《物質結構與性質》中要求“能說明離子鍵的形成,能根據離子化合物的結構特征解釋其物理性質;了解晶格能的應用,知道晶格能的大小可以衡量離子晶體中離子鍵的強弱;知道共價鍵的主要類型,能用鍵能、鍵長、鍵角等說明簡單分子的某些性質;認識共價分子結構的多樣性和復雜性,能根據有關理論判斷簡單分子或離子的構型,能說明簡單配合物的成鍵情況;知道金屬鍵的涵義,能用金屬鍵理論解釋金屬的一些物理性質”。

  也就是說,在本節(jié)教學中,對化學鍵的要求并不高,教學中應當根據課標要求,注意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和學生的生理、心理發(fā)展順序及認知規(guī)律,降低難度,注意梯度。在電子式的教學中,不必用太多時間將各種物質電子式都要學生練習一遍,取幾個典型的投影出來讓學生知道書寫時的注意事項就行了。并且交待學生不要花太多時間去鉆復雜物質的電子式,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電子式的書寫。要注意本節(jié)課概念較多,且概念又比較抽象,因此要注意教學手段的科學使用,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輔助教學功能,增強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1)理解離子鍵的概念,知道常見物質形成的離子化合物或共價化合物,了解形成離子鍵和共價鍵的簡單規(guī)律;(2)知道電子式含義,能用電子式表示簡單的物質及其形成過程;(3)了解鍵的極性;(4)了解共價鍵的概念,從化學鍵的變化角度理解化學反應的.本質。

  2.過程與方法:(1)通過實驗1-2鈉與氯氣反應的實驗,得出感性認識,結合動畫從微觀模擬氯化鈉的形成,建立離子鍵

  的概念,了解離子鍵的實質;通過原子得失電子能力簡單歸納出形成離子鍵的條件。(2)通過電子式的書寫強化對離子鍵的內涵和外延的理解;(3)通過P22思考與交流,并結合動畫模擬演示,建立共價鍵的概念,了解共價鍵的實質和共價鍵的極性。并從原子得失電子能力角度簡單歸納出共價鍵的形成條件;(4)通過P22表1-3、學與問等,鞏固用電子式表示出共價鍵及共價鍵的形成過程;(5)通過P23思考與交流,知道離子化合物與共價化

  合物的區(qū)別;并且建立化學鍵的概念;(6)通過模擬演示氯化氫的形成,了解化學反應的本質是舊鍵斷裂與新鍵形成的過程。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用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認識問題;培養(yǎng)學生對微觀粒子運動的想像力;培養(yǎng)學生由個別到一般的研究問題方法,從微觀到宏觀,從現(xiàn)象到本質的認識事物的科學方法。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離子鍵、共價鍵、離子化合物、共價化合物的概念理解;電子式的書寫。

  教學難點:離子鍵概念、共用電子對、極性鍵和非極性鍵的理解;物質變化中被破壞的化學鍵類型判斷。

  四、課時安排

  第1課時:離子鍵

  第2課時:共價鍵

  五、教學流程

  1.離子鍵

  提出問題(分子、原子、離子是怎么構成物質的;物質種類多于元素種類原因)→實驗(鈉與氯氣的反應)→表征性抽象(通過鈉與氯氣反應的結果得出結論)→原理性抽象(動畫模擬氯化鈉形成,得出離子鍵概念)→得出結論(離子鍵定義)→離子鍵形成條件→離子鍵形成條件→離子鍵的實質→構成離子鍵的粒子的特點→離子化合物概念→實例→反思與評價。

高一化學教學設計14

  三維目標: 授課人:董 xx

  知識與技能:①通過實驗探究,掌握鋁與堿溶液的反應原理。

  ②了解兩性氫氧化物及氧化物。

 、弁ㄟ^實驗現(xiàn)象的討論、培養(yǎng)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①加強實驗教學,按照觀察、思考、分析、交流等方式進行教學。

 、诎l(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進行實踐活動。

  情感、態(tài)度①通過活動激發(fā)學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嚴格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

  與價值觀②通過實踐活動激發(fā)學生報效祖國的責任感。

  教學重點:鐵與水蒸氣及鋁與堿溶液的反應原理。

  教學難點:鐵與水蒸氣及鋁與堿溶液的反應原理。

  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第2課時

  [復習]金屬鈉與氧氣及水的反應方程式。

  三、金屬與鹽反應

  【分析】金屬由于活動性不同,排在前面的金屬能將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其混合物中置換出來。

  請同學們寫出鐵與硫酸銅反應、銅和硝酸銀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及離子方程式。

  [設問]很多金屬能與酸反應,但大多數(shù)金屬卻不能與堿起反應,有沒有遇到堿時能發(fā)生反應的金屬,鋁遇到堿時能不能發(fā)生反應呢?

  [實驗3-4]在2支試管里各加入5mlHCl和5 mL濃NaOH溶液,再分別放入一小段鋁片,觀察實驗現(xiàn)象。過一段時間后,用點燃的木條分別放在2支試管口,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

  [實驗現(xiàn)象] 都有氣泡產生,試管口點燃都燃燒。

  [板書]四、鋁與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

  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練習]寫出以上反應的離子化學方程式,并指出該反應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2Al + 2OH -+ 2H2O === 2AlO2 -+ 3H2↑

  [思考與交流]①Al與NaOH水溶液的反應中Al顯示什么性質?上述反應產物中的NaAlO2是如何產生的?

  Al顯還原性,因其化合價升高。以上反應不是一步反應,而是多步反應的結果:2Al+6H2O=2Al(OH)3+3H2↑,Al(OH)3+NaOH=NaAlO2+2H2O,因而只有水為氧化劑。

 、贛g比Al活潑,Mg能否與NaOH水溶液發(fā)生反應?

  Al與堿溶液反應是因為Al(OH)3是兩性氫氧化物的原因,Mg(OH)2屬于堿,因而不反應。

  [思考]實驗中為何開始慢,隨后逐漸加快?

  [講述]鹽酸及氫氧化鈉先與表面的氧化鋁保護膜反應,保護膜破壞后才與鋁反應。

  [思考]鋁制餐具為何不能蒸煮或長期盛放酸堿咸物質?小結:金屬單質在反應中都是化合價從0價升為正價,所以金屬單質具有較強的`還原性。由于大多數(shù)金屬單質具有較強的還原性,所以在自然界中多以化合態(tài)存在,只有少數(shù)金屬如金可以以單質形式存在。

  [實踐活動]小結金屬的化學性質。

  [課堂練習]向一金屬鋁的易拉罐內充滿CO2,然后向罐內注入足量NaOH溶液,立即用膠布嚴封罐口,過一段時間后,罐壁內凹而癟,再過一段時間后,癟了的罐壁重新鼓起,解釋上述變化的實驗現(xiàn)象:

  (1)罐壁內凹而癟的原因: ,反應方程式: 。

  (2)罐壁重新鼓起的原因: ,反應方程式: 。

  解答:(1)是因為CO2與NaOH反應生成Na2CO3,使得罐內氣壓小于外界大氣壓;

  (2)是因為過量的NaOH與鋁罐反應生成H2,使罐內氣壓等于或大于外界大氣壓;小結:幾種重要金屬的常見反應的產物

  鈉鎂鋁鐵銅

  氧氣Na2O;Na2O2MgOAl2O3Fe3O4CuO

  氯氣NaClMgCl2AlCl3FeCl3CuCl2

  硫Na2SMgSAl2S3FeSCu2S

  水NaOHMg(OH)2—Fe3O4—

  鹽酸NaClMgCl2—FeCl2—

  氫氧化鈉NaOH—NaAlO2——

 。圩鳂I(yè)]1、閱讀:科學視野—金屬鈦 2、P54 3、4、5、6、7

  〖板書設計〗三、鋁與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

  1、鋁與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

  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2、氧化鋁和氫氧化鋁的性質:

  Al2O3+2NaOH=2NaAlO2+H2O

  Al(OH)3+NaOH=NaAlO2+2H2O

  〖教后記〗

高一化學教學設計15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內容是在學習物質的量濃度之后學習配置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實驗課,此實驗在高中乃至高校實驗教學中都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因為在實際應用非常重要,因此學生必須掌握此實驗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基于此,本教學設計就應本著學生學會實驗操作為目的,想方設法的讓學生學會實驗操作步驟并注意細節(jié)問題;诖吮竟(jié)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分為兩大部分,一、視頻演示。二、實地操作。教師應該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大膽的嘗試,總結和實驗,在實驗中體會怎樣操作和體會實驗的快樂。為此設計以下目標和重難點突破方法。

  二、三維目標:

 。ㄒ唬 知識目標

  1、掌握容量瓶的使用及注意事項。

  2、正確地理解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基礎上,學會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配制操作方法及各步的注意事項

 。ǘ┠芰δ繕

  1、培養(yǎng)學生耳聽、目看、書寫、腦思的協(xié)調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運用化學知識進行計算的能力,培養(yǎng)實驗操作技能。

  (三)情感目標

  1、通過對實驗的實地操作,培養(yǎng)學生嚴謹、認真對待科學實驗的品質。

  2、通過分組實驗,培養(yǎng)學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與人合作的優(yōu)秀品質,并通過實驗操作體會獲得成就的快樂。

  三、重點:掌握容量瓶的使用及注意事項。學會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配制操作方法。

  四、難點: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配制操作方法注意事項。

  五、重點突破方法:根據有效學習思想和教學應面向全體學生素質提高,采用視頻觀法達

  到初步掌握容量瓶的使用及溶液配制操作步驟學習,然后進行實地演練進一步鞏固容量瓶使用和配制溶液的方法,實地體會實驗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以使之深刻。

  六、教學方法:以學案-導學教學法為指導,讓學生上課有據可依。細節(jié)中采用視頻觀看、討論總結、自學閱讀、實驗實地操作、小組間自評互評、合作學習、快樂學習等教學方法。

  七、學習方法:自學閱讀法、觀察法、實驗操作法、互評自評法、合作學習法。

  八、導學過程:

  【復習回顧】溶液的概念: 一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中形成的均一穩(wěn)定混合物。

  質量分數(shù): 單位質量的溶液中含有溶質的質量表示溶液組成的物理量。

  一定質量分數(shù)溶液的配制方法:

  一、計算;二、取固體和溶劑、三、溶解。

  【問題導入】:即將收獲:如何才能配制一定物的量濃度溶液?我們將以配制100ml1.00mol/L的NaCl溶液為例獲取知識和實驗的快樂?

  【學生活動1】:請認真觀看視頻容量配的使用,討論總結容量瓶使用情況。

  二、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制

 。ㄒ唬┤萘科康氖褂眉白⒁馐马

  1、用途:用來配制一定體積、準確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長頸平底細口磨口瓶。

  2、規(guī)格:

  50mL 100mL 250mL 1000mL

  容量瓶上標注的內容: 溫度 ,容量 , 刻度線 。

  選用:與所配溶液體積相等或大于所配溶液體積。

  3、使用:

 。1) 檢漏 :檢查是否漏水。方法:注入少量自來水,蓋好瓶塞,將瓶外水珠拭凈,用左手按住瓶塞,右手手指頂住瓶底邊緣,倒立半分鐘左右,觀察瓶塞周圍是否有水滲出,如果不漏,將瓶直立,把瓶塞旋轉約180°再倒立過來試一次,如不漏水即可使用。

 。2) 洗滌 :用自來水、蒸餾水依次分別洗滌2-3次。待用。

  【學生活動2】:自學閱讀容量瓶使用注意事項。

  4、注意事項:

 。1)不能溶解固體或稀釋濃溶液,更不能作反應容器。

 。2)讀數(shù):眼睛視線與刻度線呈水平,溶液凹液面的`最低處和刻度線相切。加入水過多,則配制過程失敗,不能用吸管再將溶液從容量瓶中吸出到刻度。

  (3)搖勻后,發(fā)現(xiàn)液面低于刻線,不能再補加蒸餾水。

  因為用膠頭滴管加入蒸餾水定容到液面正好與刻線相切時,溶液體積恰好為容量瓶的標定容量。搖勻后,豎直容量瓶時會出現(xiàn)液面低于刻線,這是因為 有極少量的液體沾在瓶塞或磨口處。所以搖勻以后不需要再補加蒸餾水。

  (4) 容量瓶不能用來保存溶液,特別是堿性溶液,配好的溶液需轉移到試劑瓶中保存。

  【學生活動3】:請自學認真閱讀課本16頁,并認真觀看視頻配制100ml1.00mol/L的NaCl溶液,回答配制溶液所需儀器,并使用簡單幾個字概括各步驟內容。

  (二)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配制

  1、實驗儀器及用品:托盤天平、稱量紙、燒杯、玻璃棒、容量瓶、膠頭滴管、試劑瓶。

  藥品:固體氯化鈉、蒸餾水。

  2、步驟概括:計算、稱量、溶解、轉移、洗滌、定容、搖勻、保存。

  【學生活動4】:根據視頻內容及案例中提示,分組配制100ml1.00mol/L的

 。蝍Cl溶液。學生總結收獲。

  案例:配制100ml1.00mol/L的NaCl溶液。

 、 計算:

  n(NaCl)=c(NaCl)·V[NaCl(aq)]=0.1L×1.0mol/L=0.1mol

  m(NaCl)=n(NaCl) ·M(NaCl)=0.1mol×58.5g/mol=5.85g

 、 稱量:用托盤天平稱。蝍Cl固體溶質的質量5.9 g

 、 溶解:將溶質倒入小燒杯,加入適量的水攪拌溶解,冷卻致室溫

 、 轉移:將上述溶液轉入指定容積的容量瓶。

 、 洗滌:用蒸餾水洗滌小燒杯和玻璃棒2—3次,將洗滌液一并注入容量瓶。

 、 定容:在容量瓶中繼續(xù)加水至距刻度線1—2cm處,改用膠頭滴管滴加至刻度(液體凹液面最低處與刻度線相切)。

 、 搖勻:把定容好的容量瓶瓶塞塞緊,用食指頂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轉和搖動幾次,混合均勻。

 。8)保存。

  【實驗所獲】:總 結:

  一算二稱三溶解;四轉五洗六定溶;

  七搖然后八保存;溶解勿碰燒杯壁;

  轉移需在刻線下;定溶平視要相切 ;

  上下顛倒來搖勻;配制溶液要記牢。

  【學生課后完成】

  3.誤差分析(所配溶液中溶質的實際濃度與理論濃度的比較)

 、 稱量時所用砝碼生銹。( )

  ⑵ 將燒杯中的溶液轉移至容量瓶后,未對燒杯進行蕩洗。( )

  ⑶ 定容時,俯視(或仰視)容量瓶刻度線。( )

  仰視讀數(shù)、本來到刻度線卻以為沒到 俯視讀數(shù)時到達刻度線卻以為超過了

 、 固體溶解或濃溶液稀釋時有散熱,溶液未冷卻即轉移到容量瓶中進行定容。( )

 、 將燒杯中的溶液轉移到容量瓶內時,不慎將液體灑到容量瓶外。( )

  ⑹ 將定容后的溶液搖勻后,靜置,發(fā)現(xiàn)液面低于刻度線,用滴管加少量水使液面重新恢復至與刻度線相平。( )

  ⑺ 定容時,液面不小心超過了刻度線,并用滴管將超出的部分吸去。( )

  (8)其它情況下可能引起的誤差,應由同學們在實驗研究中補充、總結。

  板書

  一、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制

 。ㄒ唬┤萘科康氖褂眉白⒁馐马

  (二)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配制

  1、實驗儀器:

  2、步驟概括:

  計算、稱量、溶解、轉移及洗滌、定容、搖勻、保存

【高一化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高一化學教學設計02-06

高一化學教學設計《鈉》04-09

高一化學教學設計(15篇)03-31

高一化學教學總結05-09

高一化學教學反思10-30

高一化學教學總結03-07

高一化學教學反思03-13

學期高一化學教學總結03-06

高一化學教學計劃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