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在线免费视频,亚洲精品免费一级视频,日韩亚洲欧美大陆,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style id="t465f"></style>
<legend id="t465f"><u id="t465f"><thead id="t465f"></thead></u></legend>

<acronym id="t465f"></acronym>

<sub id="t465f"><ol id="t465f"><nobr id="t465f"></nobr></ol></sub>
<sub id="t465f"></sub>

高二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

時間:2022-06-17 15:34:13 總結(jié) 投訴 投稿

高二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精選15篇)

  總結(jié)是對過去一定時期的工作、學(xué)習(xí)或思想情況進行回顧、分析,并做出客觀評價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鍛煉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為此我們要做好回顧,寫好總結(jié)。那么如何把總結(jié)寫出新花樣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二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二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精選15篇)

高二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1

  1、敕勒歌

  【作者】佚名【朝代】南北朝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

  2、譯文

  遼闊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陰山腳下。敕勒川的天空啊,看起來好像牧民們居住的'氈帳一般。它的四面與大地相連,蔚藍的天空一望無際,碧綠的原野茫茫不盡。那風(fēng)吹到草低處,有一群群的牛羊時隱時現(xiàn)。

  3、賞析

  這首民歌,勾勒出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fēng)光,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生活的豪情,境界開闊,音調(diào)雄壯,語言明白如話,藝術(shù)概括力極強。

  這首歌也具有鮮明的游牧民族的色彩,具有濃郁的草原氣息。從語言到意境可謂渾然天成,它質(zhì)直樸素、意韻真淳。語言無晦澀難懂之句,淺近明快、酣暢淋漓地抒寫了游牧民族驍勇善戰(zhàn)、彪悍豪邁的情懷。

高二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2

  成語

  1.開柙出虎:原指負責(zé)看管的人未盡責(zé)任。后多比喻放縱壞人。

  2.虎兕出柙:虎、兕從木籠中逃出。比喻惡人逃脫,主管者應(yīng)負責(zé)任。

  3.既來之,則安之:原意是既然把他們招撫來,就要把他們安頓下來。后指既然來了,就要在這里安下必來。

  4.分崩離析:崩塌解體,四分五裂。形容國家或集團分裂瓦解。

  5.禍起蕭墻:指禍亂發(fā)生在家里。比喻內(nèi)部發(fā)生禍亂。

  6.五十步笑百步:作戰(zhàn)時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譏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別人有同樣的缺點錯誤,只是程度上輕一些,卻毫無自知之明地去譏笑別人。

  7.餓殍(piǎo)遍野:餓死的人到處都是。

  8.豁然開朗:從黑暗狹窄變得寬敞明亮。比喻突然領(lǐng)悟了一個道理。

  9.淺嘗輒止:略微嘗試一下就停下來。指不深入鉆研。

  10.卓有成效:有突出的成績和效果。

  11.堅忍不拔:形容在艱苦困難的'情況下意志堅定,毫不動搖。

  12.永垂不朽:指光輝的事跡和偉大的精神永遠流傳,不會磨滅。

  13.駭人聽聞:使人聽了非常吃驚、害怕。

  14.義憤填膺(yīnɡ):發(fā)于正義的憤懣充滿胸中。

  15.安之若素:安然相處,和往常一樣,不覺得有什么不合適。

  16.心急如焚:心里急得象著了火一樣。形容非常著急。

  17.息息相關(guān):呼吸也相互關(guān)聯(lián)。形容彼此的關(guān)系非常密切。

  18.無濟于事:對事情沒有什么幫助或益處。比喻不解決問題。

  19.搖搖欲墜:形容十分危險,很快就要掉下來,或不穩(wěn)固,很快就要垮臺。

  20.不言而喻:不用說話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顯。

  古今異義

 、儆谑乔厝斯笆侄∥骱又(于是,在這種情況下;西河:黃河以西。)

 、谟谑橇鶉,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在這時)

 、凵綎|豪俊遂并起(山東:崤山以東,即東方諸國。今指山東省。)三、一詞多義

  1.固

 、贀(jù)崤函之固(險固,堅固,特指地勢險要,城郭堅固,形容詞用作名詞)

 、诰脊淌匾愿Q周室(牢固,頑強,形容詞)

  ③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jù)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固守的據(jù)點,屏障,名詞)

  2.因

 、僖蜻z策(沿襲,動詞)

 、谝蚶吮(趁著,介詞)

 、垡蚝訛槌(憑借,依據(jù),介詞)

  3.亡

 、偾?zé)o亡矢遺鏃之費(丟失,損失,動詞)

 、谧吠鲋鸨(逃亡,動詞;此用作名詞,指逃亡的軍隊)

 、弁潭芏鲋T侯(滅亡,動詞;這里是使動用法,使……滅亡)

  4.制

 、賲瞧稹w奢之倫制其兵(統(tǒng)率,動詞)

 、谇赜杏嗔Χ破浔(制服,動詞)

 、勐亩屏(統(tǒng)治、控制,動詞)

  5.兵

 、佟w奢之倫制其兵/行軍用兵之道(軍隊,名詞)

 、谑仗煜轮/信臣信精卒陳利兵而誰何/斬木為兵(兵器,名詞)

  6.策

 、倜晒蕵I(yè),因遺策(策略、計策,名詞)

 、谡耖L策而御宇內(nèi)(馬鞭子,名詞)

  7.致

 、僖灾绿煜轮(招引、招納,動詞)

 、谥氯f乘之勢(達到、獲得,動詞)

  8.之

 、俨粣壅淦髦貙毞署堉(的,結(jié)構(gòu)助詞)

 、凇w奢之倫制其兵(這,指示代詞)

 、凵叹糁(他,指秦孝公,代詞)

 、芫壑剃(代"天下之兵",代詞)

  9.及

 、俜羌跋驎r之士(比得上,動詞)

  ②及至秦始皇(到,等到,介詞)

  10.北

 、倌耸姑商穹侵L城而守藩籬(在北方,方位名詞作狀語)

 、谧吠鲋鸨(敗北的軍隊,動詞作名詞)

  11.度

 、賰(nèi)立法度(制度,名詞)

  ②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量長短)

  文言虛詞

  之:

  (1)助詞,的。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詞,的)

  (2)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鵬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積也不厚

  (3)代詞,它。而莫之夭閼者

  (4)代詞,他。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指宋榮子)眾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彭祖)

  (5)代詞,這些。之二蟲又何知

  (6)動詞,到,往。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而:

  (1)連詞,表修飾。怒而飛/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決起而飛

  (2)連詞,表轉(zhuǎn)折。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

  (3)連詞,表并列。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

  (4)連詞,表承接。而控于地而已矣

  則:

  (1)連詞,就。海運則將徙于南冥

  (2)連詞,或者。時則不至

  (3)連詞,那么。則其負大舟也無力

  然:

  (1)奚以知其然也(代詞,這樣)

  (2)雖然,猶有未樹也(代詞,這樣)、

  (3)未數(shù)數(shù)然也(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以:

  (1)介詞,把。以五百歲為春

  (2)介詞,用。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介詞,憑。奚以知其然也

  且:

  (1)連詞,而且。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

  (2)副詞,還。彼且惡乎待哉

  (3)副詞,將要。且適南冥也

  于:

  (1)介詞,對于。彼其于世/彼其于世

  (2)介詞,在。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其:

  (1)用在選擇問句中,或許……或說得過去,是……還是……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2)代詞,它的。其名為鵬

  (3)代詞,它。其負大舟也無力(指水)

  師說(韓愈)

  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xué)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xí)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xué)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fù),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圣人無常師?鬃訋熪白、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xí)之,不拘于時,學(xué)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一詞多義

  (1)師

  1、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名詞,老師)

  2、吾師道也(動詞,學(xué)習(xí))

  3、吾從而師之(意動用法,以……為師)

  4、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從師)

  5、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名詞,有專門技藝的人)

  6、十年春,齊師伐我(名詞,軍隊)

  (2)傳

  1、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流傳)

  2、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動詞,傳授)

  3、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xí)之(名詞,古代解釋經(jīng)書的書)

  4、朔氣傳金柝(動詞,傳遞,傳送)

  5、舍相如廣成傳舍(名詞,客舍)

  (3)其

  1、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代詞,表領(lǐng)屬關(guān)系,他(它)的,他(它)們的)

  2、其聞道也亦先乎吾(代詞,他,他們)

  3、其為惑也終不解矣(代詞,表遠指,那)

  4、其皆出于此乎(副詞,表推測、估計語氣,大概,或許)

  5、其可怪也歟(副詞,表反詰語氣,難道,真的)

  6、傳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詞,前指老師的;后指學(xué)生的)

  7、其出人也遠矣(代詞,指圣人)

  8、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詞,指“聞道先乎吾”的人)

  (4)于

  1、其皆出于此乎(介詞,表動作行為的處所,從)

  2、拜送書于庭(介詞,表動作行為的處所,在)

  3、學(xué)于余(恥學(xué)于師)(介詞,表動作行為的趨向,向)

  4、于其身也(介詞,表動作行為的對象,對,對于)

  5、師不必賢于弟子(介詞,表比較,比)

  6、不拘于時(介詞,表被動,被)

  (5)之

  1、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助詞,的)

  2、擇師而教之(代詞,他)

  3、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

  4、句讀之不知(助詞,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

  5、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代詞,這類,這些)

  6、輟耕之壟上(動詞,到,往)

  7、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代詞,他)

  8、師道之不復(fù),可知矣(結(jié)構(gòu)助詞。取消獨立性)

  9、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xí)之(代詞,代“六藝經(jīng)傳”)

  10、君將哀而生之乎(代詞,我)

  11、蚓無爪牙之利(助詞,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

  12、吾欲之南海(動詞,到、往)

高二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3

  一、文言實詞

  1。通假字

  (1)北冥有魚(通"溟",大海)

 。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3)此小大之辯也(通"辨",區(qū)別)

 。4)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通"返",往返)

 。5)而徵一國(通"耐",能)

 。6)御六氣之辯(通"變",變化)

  2。古今異義

 。1)腹猶果然古義:食飽之狀今義:副詞,表示事實與所說或所料相符

 。2)眾人匹之古義:一般人今義:多數(shù)人,大家

  (3)雖然,猶有未樹也。古義:雖然這樣今義:轉(zhuǎn)折連詞

  (4)窮發(fā)之北古義:毛,草木今義:頭發(fā)

 。5)小年不及大年古義:壽命長的`今義:豐收年;春節(jié)

  3。一詞多義

 。1辯此小大之辯也(通"辨",區(qū)別)而御六氣之不辯(通"變",變化)

  (2)知之二蟲又何知(動詞,知道)小知不及大知(名詞,智慧)

 。3)名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名詞,名稱)圣人無名(名詞,聲名)

 。4)息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詞,氣息,這里指風(fēng))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詞,氣息)

  4。詞類活用

 。1)名詞用作動詞。而后乃今將圖南(往南飛)/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往南飛)

  (2)使動用法。德合一君(使……滿意)/彼于致福者(使……到來)/而徵一國者(使……信任)

  二、文言虛詞

  之:(1)助詞,的。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詞,的)

 。2)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鵬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積也不厚

 。3)代詞,它。而莫之夭閼者

 。4)代詞,他。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指宋榮子)眾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彭祖)

 。5)代詞,這些。之二蟲又何知

  (6)動詞,到,往。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而:(1)連詞,表修飾。怒而飛/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決起而飛

 。2)連詞,表轉(zhuǎn)折。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

  (3)連詞,表并列。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

 。4)連詞,表承接。而控于地而已矣

  則:(1)連詞,就。海運則將徙于南冥

  (2)連詞,或者。時則不至

 。3)連詞,那么。則其負大舟也無力

  然:(1)奚以知其然也(代詞,這樣)

 。2)雖然,猶有未樹也(代詞,這樣)、

 。3)未數(shù)數(shù)然也(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以:(1)介詞,把。以五百歲為春

 。2)介詞,用。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介詞,憑。奚以知其然也

  且:(1)連詞,而且。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

 。2)副詞,還。彼且惡乎待哉

  (3)副詞,將要。且適南冥也

  于:(1)介詞,對于。彼其于世/彼其于世

 。2)介詞,在。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其:(1)用在選擇問句中,或許……或說得過去,是……還是……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2)代詞,它的。其名為鵬

 。3)代詞,它。其負大舟也無力(指水)

高二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4

  本單元有三篇文章,雜文一篇、隨筆兩篇!赌脕碇髁x》是一篇雜文,是一種文藝性的社會評論文章,有著豐富的文學(xué)性和形象性。其余兩篇是隨筆,與散文的特點相似,但更注重于說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主要寫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的性質(zhì)和發(fā)展變化!抖涛娜饭(jié)選了蒙田、帕斯卡爾、福爾格姆等作家對人、社會等方面的理解。

  本單元是雜文、隨筆單元,從應(yīng)用的角度說,都是議論文。所以,學(xué)習(xí)本單元,可以培養(yǎng)學(xué)生的議論能力。議論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中時常常用得到的。從審美的角度說,這些課文都具有文學(xué)性、形象性,都具有哲理美、語言美,可以借此培養(yǎng)學(xué)生的美感,提高學(xué)生的審美能力。從探究的角度說,這些課文闡述的社會、人生問題都是與學(xué)生密切相關(guān)的問題,值得學(xué)生與課文作者對話、溝通,去分析、評判這些問題。

  這里精心編排了四篇課文,其中一篇是雜文,三篇是隨筆。雜文是魯迅的《拿來主義》。這是一篇傳統(tǒng)課文,闡述對文化遺產(chǎn)的批判繼承問題。雖然這篇雜文寫于上世紀30年代,但今天讀來依然覺得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現(xiàn)實意義,充滿著科學(xué)價值與革命精神。因為70年來,被這篇戰(zhàn)斗檄文指責(zé)為“孱頭”,怒罵為“昏蛋”,鄙夷為“廢物”的人仍不斷冒出來。這篇課文精巧的構(gòu)思,精彩的比喻,嚴密的論證,辛辣的諷刺,也值得學(xué)生好好學(xué)習(xí)。

  隨筆《語言生活的歷史進程》一文,其實是說明文。按照現(xiàn)在的文體分類法,可以歸入學(xué)術(shù)文化隨筆。它的主旨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類的語言也在不斷發(fā)展,文字、傳聲技術(shù)和計算機提高了語言的傳播功能,國家共同語和國際共同語擴大了語言的流通范圍,人類的語言生活還在更快地前進,中國的語言文字必須跟上時代的前進步伐。這篇文章的寫法很有特點。條理清楚,語言是精煉的口語。這篇文章不僅供看,而且供聽,類似廣播稿,人們一聽就懂,它是“文體口語化”的范例。

  隨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是學(xué)方面的文章。過去教科書選用的議論文,大都是政論、思想評論和時事評論,關(guān)于母愛、父愛之類的議論文章,似乎從來沒有進過課本。選用這篇文章就算開了一個先例。實際上,這個問題與學(xué)生的關(guān)系非常密切,每個學(xué)生都是在父母的愛的'陽光下成長的。學(xué)生從小學(xué)起已經(jīng)讀了不少關(guān)于父母之愛的文學(xué)作品和一般記敘文,現(xiàn)在讀這篇議論文章,就可以上升到理論高度,重新認識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作者是精神分析學(xué)家、社會學(xué)家和哲學(xué)家,他的西方思維方式,他的弗洛伊德式的心理分析,可以讓學(xué)生開闊眼界,活躍思維。

  《短文三篇》中《熱愛生命》一文,是典型的隨筆。它是一段哲人語錄,樸素而又深刻。它告訴讀者,生活是相對于生命而言的,熱愛生命的方式就是珍惜時光,熱愛生活。同樣,“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種形式,是熱烈豐盈的生命形式的終極狀態(tài),人們?nèi)绻軌虺浞值叵碛蒙x予的所有快樂,就不會留意死亡的降臨。針對現(xiàn)在中學(xué)生中浪費生命、漠視生命、戕害生命的現(xiàn)象,學(xué)習(xí)這篇《熱愛生命》,應(yīng)該是有現(xiàn)實意義的。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只是幾個片段,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但這幾個片段大致有序,并且它的含義深刻而豐富,足以引發(fā)學(xué)生的深思。它告訴人們,人的全部尊嚴就在于思想。因為能思想,人區(qū)別于頑石或者牲畜,比能致他于死命的東西高貴得多,能囊括吞沒人的宇宙。道德的原則要求人“努力好好地思想”。學(xué)習(xí)這篇課文,應(yīng)該使學(xué)生認識到,要維護人的尊嚴,就要“努力好好地思想”。

  《信條》看似淺顯或絕對,實際上并非如此。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說過,他之所以能獲獎,主要原因就是他牢記并實踐了在幼兒園就學(xué)過的那些信條。這篇課文的高明之處,在于作者把復(fù)雜問題簡單化,而且講得機智、幽默,充滿溫情,容易為人們所接受,并高高興興去實踐。希望在學(xué)生身上,也能達到這個效果。

高二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5

  前赤壁賦原文:

  宋代:蘇軾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v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馮通:憑)

  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笨陀写刀春嵳撸懈瓒椭F渎晢鑶枞,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朔遣苊系轮姾酰课魍目,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fēng)!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保ü策m一作:共食)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注釋:

  選自《經(jīng)進東坡文集事略》卷一(《四部叢刊》本),這篇散文作于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在此之前蘇軾因烏臺詩案(元豐二年)被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因后來還寫過一篇同題的賦,故稱此篇為《前赤壁賦》,十月十五日寫的那篇為《后赤壁賦》。赤壁:實為黃州赤鼻磯,并不是三國時期赤壁之戰(zhàn)的舊址,當(dāng)?shù)厝艘蛞艚喾Q之為赤壁,蘇軾知道這一點,將錯就錯,借景以抒發(fā)自己的懷抱。

  壬戌: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歲在壬戌。

  既望:既,過了;望,農(nóng)歷十五日。“既望”指農(nóng)歷十六日。

  徐:舒緩地。

  興:起,作。

  屬:通“囑(zhǔ),致意,此處引申為“勸酒”的意思。

  少焉:一會兒。

  白露:白茫茫的水氣。橫江:籠罩江面。橫,橫貫。

  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任憑小船在寬廣的江面上飄蕩?v:任憑。一葦:像一片葦葉那么小的船,比喻極小的船。《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河廣》:"誰謂河廣,一葦杭(航)之。"如:往,去。凌:越過。萬頃:形容江面極為寬闊。茫然,曠遠的樣子。

  馮虛御風(fēng):(像長出羽翼一樣)駕風(fēng)凌空飛行。馮:通"憑",乘。虛:太空。御:駕御(馭)。

  遺世獨立:遺棄塵世,獨自存在。

  扣舷:敲打著船邊,指打節(jié)拍,舷,船的兩邊。

  擊空明兮溯流光:船槳拍打著月光浮動的清澈的水,溯流而上。溯:逆流而上?彰鳌⒘鞴猓褐冈鹿飧忧宄旱慕。

  渺渺兮予懷:主謂倒裝。我的心思飄得很遠很遠。渺渺,悠遠的`樣子;媚宽痦鹳獬钣鑏_《湘夫人》懷,心中的情思。

  美人:此為蘇軾借鑒的屈原的文體。用美人代指君主。古詩文多以指自己所懷念向往的人。

  倚歌而和(hè)之:合著節(jié)拍應(yīng)和。倚:隨,循和:應(yīng)和。

  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像是哀怨,像是思慕,像是啜泣,像是傾訴。怨:哀怨。慕:眷戀。

  余音:尾聲。裊裊:形容聲音婉轉(zhuǎn)悠長。

  縷:細絲。

  舞幽壑之潛蛟:幽壑:這里指深淵。此句意謂:使深谷的蛟龍感動得起舞。

  泣孤舟之嫠(lí離)婦:使孤舟上的寡婦傷心哭泣。嫠:孤居的婦女,在這里指寡婦。

  愀(qiǎo巧)然:容色改變的樣子。

  正襟危坐:整理衣襟,嚴肅地端坐著危坐:端坐。

  何為其然也:曲調(diào)為什么會這么悲涼呢?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所引是曹操《短歌行》中的詩句。

  繆:通"繚"盤繞。

  郁乎蒼蒼:樹木茂密,一片蒼綠繁茂的樣子。郁:茂盛的樣子。

  舳艫(zhúlú逐盧):戰(zhàn)船前后相接。這里指戰(zhàn)船。

  釃(shī)酒:斟酒。

  橫槊(shuò):橫執(zhí)長矛。

  侶魚蝦而友麋鹿:以魚蝦為伴侶,以麋鹿為友。侶:以。。。為伴侶,這里是名詞的意動用法。麋(mí):鹿的一種。

  扁(piān)舟:小舟。

  寄:寓托。

  蜉(fú)蝣:一種昆蟲,夏秋之交生于水邊,生命短暫,僅數(shù)小時。此句比喻人生之短暫。

  渺滄海之一粟:渺:小。滄海:大海。此句比喻人類在天地之間極為渺小。

  須臾(yú):片刻,時間極短。

  長終:至于永遠。

  驟:數(shù)次。

  托遺響于悲風(fēng):余音,指簫聲。悲風(fēng):秋風(fēng)。

  逝者如斯:語出《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逝:往。斯:此,指水。

  盈虛者如彼:指月亮的圓缺。

  卒:最終。消長:增減。長:增長

  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語氣副詞。以:用。一瞬:一眨眼的工夫。

  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這。造物者:天地自然。無盡藏(zàng):佛家語。指無窮無盡的寶藏。

  共食:共享。蘇軾手中《赤壁賦》作“共食”,明代以后多“共適”,義同

  更酌:再次飲酒。

  肴核既盡:葷菜和果品。既:已經(jīng)。

  狼籍:又寫作“狼藉”,凌亂的樣子。

  枕藉:相互枕著墊著。

  既白:已經(jīng)顯出白色(指天明了)。

  一詞多義:

  1、望:

  七月既望(名詞,陰歷的每月十五日)

  望美人兮天一方(動詞眺望,向遠處看)

  2、歌:

  扣舷而歌(唱)

  歌曰(歌詞)

  倚歌而和之(歌聲)

  3、如:

  縱一葦之所如(往)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像)

  飄飄乎如遺世獨立(像)

  4、然:

  其聲嗚嗚然(……的樣子,像聲詞詞尾)

  何為其然也(這樣)

  5、長:

  抱明月而長終(永遠)

  而卒莫消長也(增長)

  6、于:

  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月出于東山之上(從)

  徘徊于斗牛之間(在)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

  托遺響于悲風(fēng)(給)

  7、之:

  凌萬頃之茫然(助詞,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詞)

  扣舷而歌之(音節(jié)助詞)

  倚歌而和之(代詞,代“歌”)

  哀吾生之須臾(助詞,取獨)

  通假字:

  1、舉酒屬客(“屬”通“囑”,致意,此處引申為“勸酒”)注:{高中課本上沒有標(biāo)明“屬”通“囑”}

  2、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馮”通“憑”乘)

  3、山川相繆(“繆”通“繚”盤繞,環(huán)繞)

  4、杯盤狼籍(籍,通“藉”,凌亂)

  5。舉匏尊以相屬(尊,通“樽”,酒杯)注:人教版中為“樽”

  6?巯隙柚ǹ弁ā斑怠,敲打)

  古今異義:

  1、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義:內(nèi)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來作為圣主賢臣或美好事物的象征。

  今義:美貌的人。

  2、凌萬頃之茫然

  古義:越過。

  今義:欺辱,欺侮。

  3、凌萬頃之茫然

  古義:遼闊的樣子。

  今義:完全不知道的樣子。

  4、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

  古義:對人的尊稱,多指男子。

  今義:兒子。

  5、徘徊于斗牛之間

  古義: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義:1、驅(qū)牛相斗比勝負的游戲。2、相斗的牛。3、挑逗牛與;蚺Ec人相斗。

  詞類活用:

  1、歌:歌窈窕之章(名作動,歌詠)

  2、羽:羽化而登仙(名作狀,像長了翅膀似的)

  3、歌:扣舷而歌之(名作動,唱歌)

  4、空明:擊空明兮溯流光(形作名,月光下的清波)

  5、舞:舞幽壑之潛蛟(使動,使……起舞)

  6、泣:泣孤舟之嫠(lí)婦(使動,使……哭泣)

  7、正:正襟危坐(使動,整理,端正)

  8、南、西:烏鵲南飛……西望夏口(名作狀,朝南、往南;朝西,往西)

  9、下:下江陵(名作動,攻下)

  10、東:順流而東也(名作動,向東進軍)

  11、漁樵: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①名詞作動詞,打漁砍柴②可以認為無活用,漁、樵本身就為動詞)

  12、侶、友:侶魚蝦而友麋鹿(意動,以……為伴侶,以……為朋友)

  13、。舳艫(連接)千里:(省略謂語)

  14、白:不知東方之既白(形作動,天色發(fā)白,天亮)

  特殊句式:

  渺渺兮予懷(主謂倒裝句)

  游于赤壁之下(狀語后置)

  凌萬頃之茫然(定語后置)

  何為其然也?(賓語前置)

  而今安在哉?(賓語前置)

  寄(如)蜉蝣于天地,渺(如)滄海之一粟。(謂語省略,省略句)

  而又何羨乎!(賓語前置)

  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判斷句)

  客有吹洞簫者——定語后置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定語后置(被動句)

  知不可乎驟得——倒裝

  固一世之雄也“也”為標(biāo)志的判斷句

  此非曹孟德之詩乎?“非”為標(biāo)志的判斷句

 。ㄆ渎暎┤缭谷缒,如泣如訴省略句

  (其聲)舞幽壑之潛蛟省略句

  創(chuàng)作背景:

  《赤壁賦》寫于蘇軾一生最為困難的時期之一——被貶謫黃州期間。元豐五年(1082年),蘇軾曾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兩次泛游赤壁,寫下了兩篇以赤壁為題的賦,后人因稱第一篇為《前赤壁賦》,第二篇為《后赤壁賦》。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xué)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xué)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shù)表現(xiàn)獨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xué)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高二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6

  【必背文言文】

  山居秋暝[唐]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從軍行(其四)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登高【唐】杜甫

  風(fēng)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石頭城【唐】劉禹錫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此畺|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

  錦瑟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dāng)時已惘然。

  蜀道難李白

  噫吁嚱(yīxūxī)!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蠶叢及魚鳧(fú),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sài)通人煙。西當(dāng)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zhàn)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biāo),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náo)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yíng)巖巒。捫(mén)參(shēn)歷井仰脅(xié)息,以手撫膺(yīng)坐長嘆。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chán)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háo)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huī),砯(pīng)崖轉(zhuǎn)(zhuǎn)石萬壑(hè)雷。其險也如此,嗟(jiē)爾遠道之人胡為(wèi)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wéi),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所守或匪(fēi)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shǔn)血,殺人如麻。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cè)身西望長咨(zī)嗟(jiē)。

  琵琶行白居易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fā)。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zé)糁亻_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輕攏慢捻抹復(fù)挑,初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dāng)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蝦蟆(hámá)陵]十三學(xué)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shù)。鈿頭銀篦擊節(jié)碎,血色羅裙翻酒污。今年歡笑復(fù)明年,秋月春風(fēng)等閑度。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zhuǎn)急。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高二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7

  1、慮雍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2、總此十思,宏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3、老當(dāng)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閣序》)

  4、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王勃《滕王閣序》)

  5、東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閣序》)

  6、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蘇軾《石鐘山記》)

  7、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歸有光《項脊軒志》)

  8、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fēng)移影動,珊珊可愛。(歸有光《項脊軒志》)

  9、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姚鼐《登泰山記》)

  10、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11、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離騷》)

  12、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屈原《離騷》)

  13、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屈原《離騷》)

  14、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屈原《離騷》)

  15、百川東到海,何時復(fù)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

  16、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孔雀東南飛》)

  17、君當(dāng)作磐石,妾當(dāng)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zhuǎn)移。(《孔雀東南飛》)

  18、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葦一時紉,便作旦夕間。(《孔雀東南飛》)

  19、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孔雀東南飛》)

  20、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東南飛》)

高二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8

  《念奴嬌》是一首懷古詞,主要是通過對古跡的描寫和對古人、古事的記敘,來抒發(fā)自己的思想感情。這首詞寫于神宗元豐五年(1082),作者在“烏臺詩案”之后被貶到黃州時期。黃州附近有個“赤鼻磯”,相傳即三國時周瑜大敗曹操的赤壁。作者在詞中寫的就是游覽這個“赤壁”的所見、所想,借詠史表達了詞人對古代英雄豪杰的緬懷和對功業(yè)早就的周瑜的仰慕之情,又聯(lián)系到自己的現(xiàn)實處境,遂產(chǎn)生了年歲將老,壯志難酬的無限感慨。這首詞寫古跡、記古人、古事只是一種藝術(shù)手段,以古比今,言志抒情才是核心目的。

  作者早年頗有遠大的政治報負,但是在黨爭激烈的環(huán)境中屢遭貶斥。來黃州之前,因?qū)懺娭S刺新法曾經(jīng)下獄,險遭殺身之禍。但是他畢竟是個曠達的人,盡管政治上失意,卻從未對生活失去信心。這首詞就是他復(fù)雜心情的集中反映,詞中抒寫的是郁積在他心中的塊壘,然而格調(diào)是豪壯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題作品顯然不同。

  這首詞的豪壯情調(diào)首先表現(xiàn)在對赤壁景物的描寫上。一開篇就顯示了詞人的曠達視野:“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边@不僅寫出了長江的非凡氣象,而且將自古以來和這里有關(guān)的許多英雄人物都概括進來了,表達了詞人對古代英雄的緬懷之情。于是詞人開始尋找英雄的足跡:“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敝芾墒窃~人心中景仰的英雄,但是這里并不展開寫,而是轉(zhuǎn)而勾畫古戰(zhàn)場的險要形勢:“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币痪洹敖饺绠嫞粫r多少豪杰”的慨嘆,將江山之勝和懷古之情融為一體。這樣的景物描寫,讀罷使人止不住內(nèi)心情感的.激蕩,頗有“天風(fēng)海雨逼人”之感。

  詞中的豪壯情調(diào)還表現(xiàn)在對周瑜形象的塑造上。詞的上片將周郎和赤壁并提,已經(jīng)肯定了周瑜在赤壁之戰(zhàn)中的決定作用,到下片再著力寫周瑜的才干和功勛,英雄形象就格外鮮明了。“遙想公瑾當(dāng)年,小喬初嫁了”,指揮赤壁之戰(zhàn)時正是青春年少、春風(fēng)得意之時,“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赤壁之戰(zhàn)對于吳軍來說,是一場以弱抗強的戰(zhàn)爭,而作為吳軍統(tǒng)率的周瑜不僅沒有絲毫的畏怯,反而從容嫻雅,沉著應(yīng)戰(zhàn),談笑間,巧用火攻燒掉了敵人的戰(zhàn)船。這種指揮若定的風(fēng)度令詞人滿懷崇敬。

  江山依舊,人事全非,多情自擾,徒增白發(fā)。于是引發(fā)了“人生如夢”的感嘆,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寄托壯志難酬的苦悶心情。中國古代知識分子普遍存在的一種出世與入世的精神矛盾,而蘇軾是其中最達觀灑脫的一個。所以在他的詞中雖然也常有消極蒼涼的思緒,但是終究掩蓋不了其豪放曠達的精神。

高二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9

  一、根據(jù)拼音寫漢字

  繡tà(闥)汗cén(涔涔)qiāng(戕)害

  殘gēng(羹)冷zhì(炙)國cuì(粹)

  cuàn(篡)奪萬惡不shè(赦)

  羽扇guān(綸)巾qiáng(檣)櫓

  二、給加點字注音

  嫡親(dí)當(dāng)壚(lú)臨邛(qióng)隅頭(yú)孛老(bó)孱頭(càn)

  變徵(zhǐ)刬的(chǎn)鰥寡(guān)徘徊(pái)撚斷(niǎn)浣紗(huàn)

  恓惶(xī)祗候(zhī)盜跖(zhí)瀽水(jiǎn)罪愆(qiān)蟊賊(máo)

  冠冕(guān)(miǎn)戕害(qiāng)膾(kuài)炙人口國璽(xǐ)

  三、解釋下列加點字

 。1)這早晚竇秀才才敢待來也:大概,就要(2)就準了這四十兩銀子:折合,抵償

  (3)只與婆婆早晚使用:隨時(4)這早晚竇秀才才敢待來也:時候

 。5)女孩兒早晚呆癡:有時候(6)讀盡縹緗萬卷書:書籍

 。7)你如今在這里,早晚若頑劣呵:有時候(8)我一向搬在山陽縣居。阂欢螘r間以來

  (9)前合后偃:跌跌撞撞,站不穩(wěn)(10)當(dāng)罵呵,則處分幾句:數(shù)落,責(zé)備

 。11)你道是暑氣暄:炎熱(12)孱頭:懦弱無能的人

 。13)恓惶:煩惱不安的樣子。(14)錯勘:錯誤地判斷。

  (15)大度:大方,氣量寬宏(16)冠冕堂皇:很體面,有氣派

 。17)浪蕩乾坤,怎敢行兇撒潑:本義指天下太平,這里是光天化日之下的意思。

  (18)滅罪修因:消除掉今生的罪孽,修得來世的福分。

 。19)黃金浮世寶,白發(fā)故人。狐S金是世俗所寶貴的,從小相交到白頭的朋友是少有的。

 。20)押付市曹典刑:市曹,熱鬧街市。典刑,按法行刑。

 。21)可怎生糊突了盜跖、顏淵:同“糊涂”,這里是混淆的意思。

 。22)你敢是不肯,故意將錢鈔哄我?大概是,莫不是

 。23)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連,介詞

 。24)你老人家放精細著,你掙扎著些兒:清醒

 。25)蟊賊:原指吃禾苗根、節(jié)的害蟲,比喻危害國家、民眾的壞人。

 。26)卻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虛:用來掩蓋、使人迷惑的手段。

  四、根據(jù)解釋填成語

 。1)但我們沒有人根據(jù)“禮尚往來”(社會交往中應(yīng)當(dāng)有來有往)的儀節(jié),說道:拿來!

 。2)要不然,則當(dāng)佳節(jié)大典之際,他們拿不出東西來,只好磕頭賀喜,討一點殘羹冷炙

  (吃剩的飯菜,這里借指權(quán)貴的施舍)做獎賞。

  五、文學(xué)常識

 。1)關(guān)漢卿,號己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戲曲家。《竇娥冤》,全名《感天動地竇娥冤》。

  (2)雜劇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構(gòu)成一本,演述一個完整的故事。一本戲限定由男主角(正末)或女主角(正旦)一人歌唱,其他配角一般都只能道白不能唱。由男主角唱的叫末本戲,女主角唱的`叫旦本戲。

 。3)曹禺,原名萬,現(xiàn)代劇作家!独子辍穭(chuàng)作于20世紀30年代,寫了周魯兩家八個人物由于血緣糾葛和命運巧合而造成的矛盾沖突。

 。4)莎士比亞,歐洲文藝復(fù)興時期英國偉大的詩人和戲劇家。他的劇本的有《李爾王》《哈姆雷特》《奧賽羅》《羅米歐與朱麗葉》等。

 。5)柳永,字耆卿,原名三變,北宋詞人。

 。6)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詞人。他于1162年率北方抗金義軍萬余人回到南宋,但南宋朝廷只派他任地方官,并不用他北上抗金,因此他的詞中多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憤慨之思和愛國之情。

  (7)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她通曉金石鑒賞,能詩善文,詞的成就尤其突出。北宋末年她南渡避亂,不久北宋滅亡,丈夫病死,她只身逃難,境遇悲慘。

 。8)《拿來主義》選自魯迅的雜文集《且介亭雜文》。

 。9)蒙田,歐洲文藝復(fù)興時期法國思想家、散文家。著有《隨筆集》。

 。10)《蘇武傳》選自《漢書李廣蘇建傳》!稘h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班固(32—92),字孟堅,東漢人,史學(xué)家和文學(xué)家。

  (11)《張衡傳》選自《后漢書》。范曄,南朝人,歷史學(xué)家。

高二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10

  一、基本常識

  1、題解

  辭,是介于散文與詩歌之間的一種文體。起源于戰(zhàn)國時的楚國,故稱楚辭。漢代常把辭與賦合稱為辭賦,辭和賦還是有區(qū)別的。一般說來,辭重言情,賦重鋪陳

  2、作者

  陶淵明,東晉詩人。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家境貧寒。29歲起為江州祭酒,不久自解職歸。以后做過鎮(zhèn)軍、建威參軍,因不堪行役之苦,轉(zhuǎn)任彭澤令,僅80余天即辭歸田園。晉安帝義熙末,50多歲時,被征為著作佐郎,不就。晚年窮到“窺灶不見煙”(《泳貧士》)的程度。最終在貧病交加中死去,卒年62歲。

  陶淵明的詩留存一百二十多首,其中有20余首是寫田園生活和景色的田園詩。這些詩沖破當(dāng)時“玄言詩”的風(fēng)氣,為五言詩開辟了新境界。

  陶淵明長于詩文辭賦。作品題材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描繪田園美景,抒發(fā)厭惡官場、潔身自好的情懷。如《歸園田居》、《飲酒》、《移居》等;另一類為詠懷詩,如《泳荊軻》、《讀山海精。精衛(wèi)填微木》等,寄寓抱負,多悲憤慷慨之音。散文首推《桃花源記》,辭賦《歸去來兮辭》稱著文史。歐陽修說:“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一篇而已!

  3、寫作背景

  陶淵明41歲時(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澤令。據(jù)《宋書。陶潛傳》和蕭統(tǒng)《陶淵明傳》云,陶淵明歸隱是出于對腐朽現(xiàn)實的不滿。當(dāng)時郡里一位督郵來彭澤巡視,官員要他束帶迎接以示敬意。他氣憤地說:“我不愿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即日掛冠去職,并賦《歸去來兮辭》,以明心志。

  二、字詞語言

  1、古今異義詞

  悅親戚之情話

  親戚

  古:指包括父母兄弟在內(nèi)的內(nèi)外親屬

  今: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guān)系或血統(tǒng)關(guān)系的家庭或成員

  情話

  古:指知心話今:指男女間談情說愛的話

  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

  有事

  古:指農(nóng)事今:泛指

  既窈窕以尋壑窈窕

  古:幽深曲折的樣子今:指女子文靜而美好

  覺今是而昨非

  是

  古:正確今:判斷詞

  非

  古:過錯、錯誤今:不

  恨晨光之熹微

  恨

  古:埋怨、遺憾今:仇恨、怨恨

  2、詞類活用

 。1)名詞作狀語

  園日涉以成趣日:每天

  時矯首以遐觀時:有時

 。2)形容詞作名詞

  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幼:兒童、小孩子

  (3)名詞作動詞

  樂琴書以消憂琴書:撫琴、讀書

  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棹:劃船

  策扶老以流憩策:拄著

 。4)使動

  眄庭柯以怡顏怡:使……愉快

 。5)意動

  樂琴書以消憂樂:以……為樂

  悅親戚之情話悅:以……為愉快

  善萬物之得時善:以……為善羨慕

  3、一詞多義

  引引以為流觴曲水疏導(dǎo)、引來

  引壺觴以自酌端起

  引而不發(fā),躍如也拉弓

  相如引車避匿掉轉(zhuǎn)

  引兵欲攻燕率領(lǐng)、引導(dǎo)

  秦軍引而去避開、退卻

  乘聊乘化以歸去,樂夫天命復(fù)奚疑順應(yīng)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著

  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shèng量詞,古時一車四馬為一乘

  牛十二,乘韋先四的.代稱

  策策扶老以流憩拄著

  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馬鞭子,引申為暴政

  夸父棄其策拐杖

  策之不以其道鞭打,引申為馴養(yǎng)

  行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將要

  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行為

  漢天子,我丈人行也輩分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尚凶?/p>

  4、虛詞把握

  以舟遙遙以輕飏,風(fēng)飄飄而吹衣連詞相當(dāng)于“而”

  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介詞把、拿

  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動詞用,采取

  日以盡矣,荊軻豈無意哉副詞通“已”,已經(jīng)

  相當(dāng)于“何”的疑問代詞:

  田園將蕪胡不歸胡

  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奚

  世與我而相違,復(fù)駕言兮焉求焉

  寓形宇內(nèi)復(fù)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曷

  三、理解分析

  1、結(jié)構(gòu)層次

 。ㄒ唬┥晔觥皻w去來兮”的緣由

 。1)“心為形役”——為衣食所迫而做官

  (2)“覺今是而昨非”——認為以前所為是錯的

 。ǘw家之后的情狀

  (1)心情愉快——小舟輕飏,和風(fēng)吹衣

 。2)歸心似箭——“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3)家人歡迎——“童仆迎接,稚子候門”

 。4)修身養(yǎng)性——飲酒、游園、觀景

 。ㄈ┗貧w田園的愉快生活

 。1)遠離官場,享受天倫

  (2)讀書撫琴,頤養(yǎng)天年

 。3)駕車乘舟,尋幽探勝

 。ㄋ模┦惆l(fā)詩人樂天安命的情懷

 。1)人生苦短,淡薄名利

 。2)樂天安命,順其自然

  2、寫作特點

 。1)駢散結(jié)合,音韻和諧

  行文注意對仗駢偶,且又靈活多有變化。既講用韻辭采,又簡潔清新,富有節(jié)奏感和音樂美。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感情充沛強烈

  作者的感慨、追求、心志等借助于景物描寫而自然流露,全辭情真意切,沁人心脾。

 。3)結(jié)構(gòu)謹嚴,不蔓不枝

  首段直接抒情,照應(yīng)序文;二、三段借物抒情,表達情懷;末段屬總結(jié),卒章顯志。

高二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11

  虛詞

  1、而

  襟三江而帶五湖(連詞,表并列)

  控蠻荊而引甌越(連詞,表并列)

  潦水盡而寒潭清(連詞,表并列)

  地勢極而南溟深(連詞,表并列)

  天柱高而北辰遠(連詞,表并列)

  煙光凝而暮山紫(連詞,表并列)

  爽籟發(fā)而清風(fēng)生(連詞,表因果)

  纖歌凝而白云遏(連詞,表因果)

  懷帝閽而不見(連詞,表轉(zhuǎn)折)

  酌貪泉而覺爽(連詞,表轉(zhuǎn)折)

  撫凌云而自惜(連詞,表承接)

  2、以

  奉宣室以何年(介詞,在)

  處涸澤以猶歡(連詞,表轉(zhuǎn)折)

  奏流水以何慚(連詞,表承接)

  3、之

  都督閻公之雅望,宇文新州之懿范(定語后置標(biāo)志,不譯)

  孟學(xué)士之詞宗(定語后置標(biāo)志,不譯)

  覺宇宙之無窮,識盈虛之有數(shù)(取獨,不譯)

  其他(結(jié)構(gòu)助詞,的)

  4、于

  儼驂騑于上路(介詞,在)

  訪風(fēng)景于崇阿(介詞,到)

  窮睇眄于中天

  極娛游于暇日(介詞,在)

  望長安于日下(介詞,在)

  目吳會于云間(介詞,在)

  屈賈誼于長沙(介詞,到)

  竄梁鴻于海曲(介詞,到)

  舍簪笏于百齡(介詞,在)

  奉晨昏于萬里(介詞,到)

  幸承恩于偉餞(介詞,在)

  是所望于群公(介詞,引出對象)

高二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12

  一、古今異義:

  1.蚓無爪牙之利古義:爪子和牙齒;今義:幫兇、走狗。?2.金就礪則利古義:金屬制品,此代指金屬制的刀劍等;今義:黃金。?3.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古義:檢查;今義:探究并領(lǐng)會。

  二、通假字:

  1.輮以為輪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彎曲。?2.雖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曬干。?3.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知通“智”,智慧。?4.君子生非異也生通“性”,天賦,資質(zhì)。

  三、詞類活用

  1、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日,名詞作狀語,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快;輮以為輪/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彎曲")

  3、非能水也,而絕江河:水,名詞作動詞,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詞作狀語,向上。

  5、下飲黃泉:下,方位名詞作狀語,向下。

  四、特殊句式

  (一)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句:

  1、青,取之【于藍】,于,介詞,引出動作的處所,可譯為“從”。

  2、青【于藍】:于,介詞,表比較,可譯為“比”。

  3、寒【于水】:于,介詞,表比較,可譯為“比”。

  4、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乎,相當(dāng)于介詞“于”,引出動作的對象,可譯為“對”。

  (二)定語后置句:

  1、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利”是“爪牙”的定語;“強”是“筋骨”的定語!爸保ㄕZ后置的.標(biāo)志。

  五、固定格式

  1、無以至千里/無以成江海:無以,表示“沒有用來……的(辦法)”。

  六、古今異義

  1、輮以為輪——古義:介詞“以”+動詞“為”,使……成為。今義:認為。

  2、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古義:廣泛地學(xué)習(xí)。??今義:學(xué)問廣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古義:兩個詞。用,介詞,因為;心,心思。??今義: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古義:藏身。??今義: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種事物上。

  5、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古:有學(xué)問有修養(yǎng)的人;今:人格高尚的人)

  七、一詞多義

  (1)于

  青,取之于藍。(從,介詞)

  而青于藍(比,介詞)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對于,介詞)

  (2)而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表轉(zhuǎn)折,但是,連詞)

  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表遞進,而且,連詞)

  吾嘗終日而思矣(表修飾,連詞)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表順接,就,于是,連詞)

  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連詞)

高二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13

  一、一詞多義梳理

 、偈、事故、變故、原因、緣故:公問其故

  ②舊、往昔、過去的.、原來的:豫章故郡

 、酃式弧⒗吓笥眩壕才c項伯有故(《鴻門宴》

  故④衰老:暮去朝來顏色故(《琵琶行》)

 、莨室、特地:故久立與其客語(《信陵君竊符救趙》)

 、抟廊弧⒁琅f:大人故嫌遲(《孔雀東南飛》)

 、垡蚬B詞,所以:故幸來告良(《鴻門宴》

 、偻辏簱(dān)中肉盡(《狼》)

  ②全部用出或極力完成: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游褒禪山記》)

  盡③全、都:賓主盡東南之美《滕王閣序》

 、芩械模罕M人皆知

  ⑤極:盡善盡美

  屬(以下讀shǔ)①統(tǒng)屬、隸屬、屆寸::時維九月,序?qū)偃?/p>

  ②類、輩: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

  以下讀zhǔ③連接:平原君使者冠蓋相屬于魏(《信陵君竊符救趙》)

 、茏珜懀呵綄俨莞逦炊ǎā肚袀鳌罚

 、輫谕校ā皣凇保簩儆枰杂浿ā对狸枠怯洝罚

 、僮呓、靠近、接近:以縛即爐火燒絕之

  ②立即、就:太守即遣人隨其往

  即③就是:此即風(fēng)景之尤勝者也

  ④假如:即有如不稱。妾得無隨坐乎

 、莓(dāng)、當(dāng)前:成功在即

 、尥ā皠t”,就:且壯士不死即已

 、呷缤汗鸬钐m宮,即岡巒之體勢

 、賲s、可是: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且②將近: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酃们、暫且: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夢游天姥吟留別》)

 、苓叀,又……又: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⑤況且、再說: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奚星遥撼妓狼也槐埽ā而欓T宴》)

  勝中秋尤勝——盛大

  予觀夫巴陵勝狀——優(yōu)美山水

  日出江花紅勝火——超過

  數(shù)不勝數(shù)——盡,能承受

  錯紛錯如織——交錯

  它山之石,可以為錯——磨刀石

  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通“措”,處置

  狀雷錕電霍,無得而狀——描述

  以筒水灌之始出,狀極俊健——形態(tài)

  予觀夫巴陵勝狀——景色、景觀

  狀河伯留客之久——估計

  尋而病尋作,余既豈歸——不久

  未果,尋病終——不久

  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尋找

  八尺為尋——量詞,一尋

高二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14

  一、詩歌閱讀

  學(xué)生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學(xué)生讀不懂詩歌,不能用自己的語言準確答題。

  輔導(dǎo)對策:

  教給學(xué)生閱讀詩歌的方法,講解詩歌的六種題型,詩歌中常用的專業(yè)術(shù)語。

  二小說閱讀

  學(xué)生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①學(xué)生不能判斷人物是否是主人公,概括人物性格特征不能抓住言行心理等方面去概括,更不會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意義。劃分情節(jié)結(jié)構(gòu)不知何條途徑人手。分析情節(jié)時,找不到線索。

 、谠S多同學(xué)不知小說中的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答題語言又不規(guī)范,因此不得分。對于如何分析和歸納小說的主題,有些同學(xué)不知從何入手,也不懂歸納小說的主題一般用的方式。

  輔導(dǎo)對策:

 、倥袛嗳宋锸欠袷侵魅斯罁(jù)作者所要表達的中心意思,看他是否體現(xiàn)了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概括人物性格特征應(yīng)抓住言行心理等方面。而對那些具有某種共性的典型人物,還要從人物之間的關(guān)系和人物與主題的關(guān)系去分析其典型意義。劃分情節(jié)結(jié)構(gòu)可以從以下幾條途徑人手:依時空的變化劃分;依場景的轉(zhuǎn)換劃分;依相關(guān)材料的角度變化劃分。分析情節(jié)還要把握情節(jié)發(fā)展的脈絡(luò),即線索。

 、诜治霏h(huán)境描寫要注意環(huán)境對人物性格起的強化作用,對主題所起的暗示作用。在分析小說主題時,首先要從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出發(fā),進行認真的考察。其次,還要了解小說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和作家創(chuàng)作小說的動機。歸納小說的主題一般用“通過記敘(描寫)……表達(贊揚、揭露)……”的方式。

  三、散文閱讀

  學(xué)生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①如何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這是閱讀散文的難點,很多同學(xué)一頭霧水,讀不懂文章,放棄答題。抓住了散文的線索,文章各部分內(nèi)容與中心的關(guān)系就可以一目了然。然而散文在行文上不僅就事論事,就人寫人,就物寫物,就景寫景,很難把握。充分地層開聯(lián)想,是散文做到情景交融的重要的思維方法和表現(xiàn)手段,更難把握,許多同學(xué)不得要領(lǐng),因此丟分。

 、趯W(xué)生們沒有分析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寫法的特點和作用的思路和方法,自認為這類題沒法把握。

  輔導(dǎo)對策:

 、偃绾畏治錾⑽牡摹靶巍?首先要弄清作者布局謀篇的特點和表現(xiàn)手法上的`特點;其次要理清散文的線索。怎樣迅速準確地抓住散文的“神”呢?可以從抓中心句、關(guān)鍵句人手,它們是理解散文主旨的鑰匙。散文常常由近及遠,由此及彼,由物及人,因景寫情。分析聯(lián)想的原由,抓住聯(lián)想的“聯(lián)系點”——形與神的共同點,能更好體味散文的感情。

 、陂喿x時可從以下方面人手:首先要把握此類文章的結(jié)構(gòu)特點,即先托物后言志物+情意托物寓意,或象征體+象征意義托物言志。其次要分析所托之物的外形特征和內(nèi)在品格。第三要抓住“物”與“意”之間的類比點即相似點,看文章如何展開聯(lián)想的。

高二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15

  一、古今異義:

  1.蚓無爪牙之利古義:爪子和牙齒;今義:幫兇、走狗。

  2.金就礪則利古義:金屬制品,此代指金屬制的刀劍等;今義:黃金。

  3.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古義:檢查;今義:探究并領(lǐng)會。

  二、通假字:

  1.輮以為輪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彎曲。

  2.雖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曬干。

  3.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知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異也生通“性”,天賦,資質(zhì)。

  三、詞類活用

  1、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日,名詞作狀語,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快;輮以為輪/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彎曲")

  3、非能水也,而絕江河:水,名詞作動詞,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詞作狀語,向上。

  5、下飲黃泉:下,方位名詞作狀語,向下。

  四、特殊句式

  (一)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句:

  1、青,取之【于藍】,于,介詞,引出動作的處所,可譯為“從”。

  2、青【于藍】:于,介詞,表比較,可譯為“比”。

  3、寒【于水】:于,介詞,表比較,可譯為“比”。

  4、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乎,相當(dāng)于介詞“于”,引出動作的對象,可譯為“對”。

  (二)定語后置句:

  1、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利”是“爪牙”的.定語;“強”是“筋骨”的定語!爸,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

  五、固定格式

  1、無以至千里/無以成江海:無以,表示“沒有用來……的(辦法)”。

  六、古今異義

  1、輮以為輪——古義:介詞“以”+動詞“為”,使……成為。

  今義:認為。

  2、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古義:廣泛地學(xué)習(xí)。今義:學(xué)問廣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古義:兩個詞。用,介詞,因為;心,心思。今義: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古義:藏身。今義: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種事物上。

  5、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古:有學(xué)問有修養(yǎng)的人;今:人格高尚的人)

  七、一詞多義

  (1)于

  青,取之于藍。(從,介詞)

  而青于藍(比,介詞)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對于,介詞)

  (2)而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表轉(zhuǎn)折,但是,連詞)

  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表遞進,而且,連詞)

  吾嘗終日而思矣(表修飾,連詞)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表順接,就,于是,連詞)

  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連詞)

【高二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相關(guān)文章:

高二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匯編15篇)08-22

高二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通用15篇08-22

高二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合集15篇08-22

高二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集錦15篇08-22

高二物理知識點總結(jié)03-28

高二數(shù)學(xué)的知識點總結(jié)07-13

高二物理知識點總結(jié)11-26

高二物理知識點的總結(jié)12-27

物理高二知識點總結(jié)06-24

【精】高二物理知識點總結(jié)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