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養(yǎng)成教育》心得體會四篇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養(yǎng)成教育》心得體會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養(yǎng)成教育》心得體會 篇1
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yǎng)成習慣。學生養(yǎng)成教育雖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們只有抓好養(yǎng)成教育,才能促進學生終生發(fā)展。
針對我班學生特點,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和自理能力為理念,對學生進行學習及習慣養(yǎng)成等方面的教育,我是這樣做的。
第一、以身示范,表率在先。
在學校里,班主任接觸學生的時間最長,對學生的影響最大,是學生面前自己的一面鏡子、一本書。因此,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首先要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我作為一名班主任,要求學生講文明禮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學生的人格,從不挖苦諷刺他們;教育他們熱愛勞動,我經(jīng)常和學生一塊打掃環(huán)境衛(wèi)生和教室清潔衛(wèi)生;在衛(wèi)生習慣的教育上,開始我班學生衛(wèi)生習慣差,教室里隨處可見的垃圾,他們卻視而不見,前幾次老師嚴厲地批評、懲罰也只能改變一天兩天,時間一長又會重犯,后來我在每次一進教室發(fā)現(xiàn)地面上有垃圾、廢紙總是親自扔到垃圾桶里,劉航剛是我班的問題學生,他經(jīng)常滿地是紙花,地面總是臟兮兮的,我看到這種情景,就主動幫他收拾,久而久之學生就做到了不用老師提醒自覺幫助他,保持教室的衛(wèi)生,教育學生搞好團結,我首先做到和科任老師搞好團結;和學生交知心朋友;在學習上,要求學生書寫認真工整,我在板書時首先做到書寫規(guī)范認真。這樣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經(jīng)成了一種無聲的教育,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第二、強化日常行為規(guī)范教育,加強學生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
學生良好的思想行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過每一件事,每一項活動,長期熏陶才能形成。一年來,為建設良好的班風,我著重抓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養(yǎng)成教育。加強了對學生課堂紀律、常規(guī)、禮貌、衛(wèi)生和勞動等幾方面基本行為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的責任感和自學、自控的能力,使課堂教學中師生和諧統(tǒng)一地完成各項教學任務。
1、重視在課堂內(nèi)的常規(guī)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自控能力。
對于剛接手新班級,我首先要對他們進行常規(guī)教育和訓練,嚴格要求,一抓到底。一學期來,我針對班上學生實際,利用一切有利時間加強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首先訓練學生正確讀書和寫字的姿勢,現(xiàn)在許多學生讀書寫字的習慣差,不是趴在桌子上就是眼睛貼在書上,說過很多次,他們也知道,可落實到行為上總是不理想,于是我上課時也搬來了凳子以正確的姿勢坐在講臺上,學生一看到我就會自覺糾正自己的姿勢抬頭挺胸,雙腳并齊的坐在那里;發(fā)現(xiàn)這種方法很好以后,所以說教師的每一個行動都會給學生無窮的教育。在聽的.能力方面,則要求他們注意聽別人說話,聽清楚說話的內(nèi)容,記在心中,要學會思考,這些辦法對學生聽的習慣養(yǎng)成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F(xiàn)在學生在課堂上讀寫、坐站聽說的正確姿勢逐步養(yǎng)成,課堂秩序有明顯好轉。
2、建立全班學生互相監(jiān)督管理制度,培養(yǎng)自理能力。
讓每個學生都有獨立工作機會,學會管理,培養(yǎng)學生獨立工作能力,在班級管理中,我大膽嘗試改革,建立新型的班干部選任考評機制,面向全體學生,實行競爭上崗,使每一位同學都有參與競爭的機會,鼓勵每一位同學積極參與班級的建設和管理。開學時,班長由于家庭原因調了別的學校,群龍無首,我在參考老教師的意見后,在班中實行了競爭上崗。學生覺得這很新鮮,紛紛嘗試。但是當工作一段時間后,他們終于明白班干部的辛苦。因此班中同學也理解班長的嚴厲,衛(wèi)生委員的苛刻。對班級干部定期考評,吐故納新。人人參與,人人受到鍛煉,極大地調動全體學生參與班集體管理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民主意識。班干部們努力工作,時刻注意規(guī)范言行,推動了養(yǎng)成教育工作的開展。實踐證明:過去在我眼中看來十分不起眼的學生,不僅自己嚴格地遵守紀律,而且表現(xiàn)出較強的工作能力和責任感。
第三,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經(jīng)常強調班風的重要性,使每個學生樹立起集體主義觀念,認識到自己是班級的重要一員,自己的言行關系到集體榮譽。對學生要多表揚少批評,這樣才能增長學生對班級的情感,鼓舞士氣,為班級爭光也就成了師生共同的心聲。一面紀律紅旗,鼓舞人心,這是學生守紀律、表現(xiàn)好的結果,借此機會向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使學生都增強為集體爭光的決心。運動會報名工作開始了,部分學生爭先恐后的報名,這是教育的契機,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值得推廣。但偶爾一次在全校性檢查或評比中落后,例如合唱比賽我和學生共同努力了付出了,但是最后的結果卻不如人意。學生們抱怨,嘆息,悔恨,學生也會感到自責。這也是很好的教育契機,這情景說明學生有了思考,有了集體觀念。
第四、要與學生平等相處。
教師只有關心愛護學生,與學生平等相處,才能使學生敞開心扉,學生才會心服口服地接受教師的教誨。班主任要努力與班級同學做深入的心靈溝通,耐心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困惑。當然有的學生特別是一些女生,不愿意主動說心里話,班主任可以讓她把心里話寫在日記中和教師進行有效溝通。與學生平等相處,有利于發(fā)現(xiàn)學生成長過程中存在的困惑,也對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起到積極的作用。
第五、重視與家長的聯(lián)系,雙向管好孩子。
家庭是學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環(huán)境的優(yōu)化對培養(yǎng)小學生文明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起著重要作用。有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在家里不做作業(yè),整天看電視,每天晚上不按時睡覺,學習用品到處扔,希望老師嚴格教育。難道家長把子女送到學校,就可以放手,一點責任也沒有嗎?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家庭和學校是孩子生活和學習的主要場所,家庭的教育和學校的教育需要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養(yǎng)成學生的良好習慣。孩子的進步,集體的成長,離不開教師,也離不開家長。為了更好地全面了解學生情況,我通過電話聯(lián)系,個別談心,紙條交流等與家長建立密切聯(lián)系,不僅孩子進步了,家長也來向我致謝。通過這些工作,使很多家長重視了子女的教育,改進了對子女的教育方法,增強了做家長的責任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幾年的默默耕耘,使我深感:人才培養(yǎng),必須從小抓起。習慣對于兒童成長尤為重要性。
《養(yǎng)成教育》心得體會 篇2
幼兒時期是一生的啟蒙階段,僅僅將知識、技能、品德作為教育的任務,作為成長的開端,是不夠現(xiàn)實的。一切教育都歸結為養(yǎng)成兒童好的生活習慣,好的生活習慣是幸福的基礎。
要培養(yǎng)幼兒生活習慣,一定要從認識開始。教師要使幼兒明白這樣做為什么好,那樣做為什么不好。要隨時隨地給他們說明或暗示,什么是好的,為什么好,什么是壞的,為什么壞,讓他們經(jīng)過自己的體會,喜歡好的,厭惡壞的。
培養(yǎng)好的飲食習慣是培養(yǎng)幼兒生活習慣的首要方面。因為良好的飲食習慣能夠直接促進幼兒個體的'健康成長。我認為,飲食習慣在幼兒期就形成比在后來糾正要容易得多,它不像學習習慣,要到小學甚至中學階段才真正形成,但如果能將良好的飲食習慣遷移到其它習慣中,便能奠定初步的行為習慣的基礎。
培養(yǎng)幼兒較強的自理能力, 對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培養(yǎng)也是培養(yǎng)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重要方面。不少家長的時間觀念很強,將日常作息時間安排得很緊湊,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層次分明,合理利用,卻往往忽略了孩子的起居。特別是現(xiàn)在,幼兒園的小朋友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爸爸媽媽很心疼,什么事都一手包辦了,而忽略了孩子在生活自理能力這方面的培養(yǎng),父母不教導、指正,平時在家隨隨便便也不把這一切當回事,孩子從內(nèi)心也沒重視,也不懂得究竟怎樣做才正確。 因此,家長應把握幼兒模擬學習的時機及動機,并多給予嘗試的機會,尊重并接受幼兒不完美的嘗試,從小步驟學起容易有成就感,多鼓勵稱贊少責罰,避免給予過多或不必要的協(xié)助,要加強幼兒在家中的自理能力培養(yǎng),這樣,班上的孩子在自理能力方面才能達到家園一致。
幼兒教育的任務,從根本上說,是做好啟蒙教育。從幼兒身心發(fā)展的年齡特征和幼兒教育的實際出發(fā),這個啟蒙教育的具體化并真正落實到位,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習慣很重要,其中生活習慣不容忽視。因為幼兒正處于人生的初始階段,一切都要學習,可塑性大,自控能力差,既是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的關鍵年齡,又是沾染不良習慣的危險期。如果不適時培養(yǎng)生活習慣,便會錯失良機,養(yǎng)成不良生活習慣。而積習難改,習慣成自然,會給將來的發(fā)展帶來難以彌補的缺憾。
《養(yǎng)成教育》心得體會 篇3
葉圣陶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yǎng)成習慣”。習慣的養(yǎng)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養(yǎng)成了壞習慣,就會使你受害終生;相反,養(yǎng)成了一個良好的習慣也會使你受益終生。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懂得其重要性,有不少人不注意從小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認為長大了懂事了習慣就會自然形成。果真如此嗎?有人因小時的小偷小摸的惡習,發(fā)展到后來的搶劫殺人?培根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币虼耍倌陜和逃绕涫羌彝ソ逃懈鼞ズ煤⒆拥酿B(yǎng)成教育。以下是我在實行養(yǎng)成教育中的一些心得體會。
1、在控制孩子少看電視方面,我的做法是:在她很想看的時候讓她心安理得地去看,不要讓孩子一邊看一邊覺得有負疚感;但平時我從不看電視,家里其他人也盡量少開電視。家長自己在看電視上做到節(jié)制,以身作則,用行動產(chǎn)生說服力,而不是用語言。
2、在做家務中學會生存。懂事的孩子是做家務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不愿意做也要做,大人進一步孩子就退一步,你代替他做得越多孩子就得到的越少。我設計了一個行為習慣獎勵卡,學生每獨立完成一件事,就得到一朵紅花,集夠10個可以換我的獎品。
3、在閱讀中學會求知,要每天拿出半小時的時間來閱讀。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父母就用讀唐詩哄她睡覺,到子女能獨立閱讀,他們
的閱讀習慣已經(jīng)養(yǎng)成,閱讀效果也漸漸顯露出來, 背東西速度較快,語言表達能力也較強。剛開始可以選擇孩子喜歡的書,大一點的時候,大人可以引導他讀你期望他讀的`書。
4、在講禮貌中學會做人。這一點我覺得家長在人際交往中會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跟父母、鄰居打招呼起,到坐公交車給別人讓座等等。當孩子有好的行為時,要及時肯定,孩子會在不知不覺中學會如何與人交往,長大之后就很容易融入社會。
5、注重親子溝通。每次在回家的路上,吃飯的時候父母和孩子進行交流和溝通。時間長了,孩子發(fā)生什么事情都會和父母說一說。不過當孩子和你交流時,不能因為他犯了錯誤而大發(fā)雷霆,這樣你就堵塞了孩子向你敞開心扉的路。教育可以再找適當?shù)臅r機。
6、家長的情緒很重要。孩子受了傷,家長對待傷害的態(tài)度決定了孩子對待傷害的態(tài)度,不要過于緊張,否則孩子也會很緊張。家長心態(tài)平和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正確的對待挫折,獨立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越深入學習如何教育孩子,越覺得做家長真的不容易,同時也感到自己能力的不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以上是我的一點粗淺的心得體會,希望能與所有的家長交流學習,共同進步,把教育孩子變成一件輕松愉快的事。
葉圣陶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yǎng)成習慣”。習慣的養(yǎng)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養(yǎng)成了壞習慣,就會使你受害終生;相反,養(yǎng)成了一個良好的習慣也會使你受益終生。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懂得其重要性,有不少人不注意從小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認為長大了懂事了習慣就會自然形成。果真如此嗎?就不見有人上了大學還不會自己做飯?有人因小時的小偷小摸的惡習,發(fā)展到后來的搶劫殺人?培根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少年兒童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中更應抓好孩子的養(yǎng)成教育。以下是我在實行養(yǎng)成教育中的一些心得體會。
1、在控制孩子少看電視方面,我的做法是:在她很想看的時候讓她心安理得地去看,不要讓孩子一邊看一邊覺得有負疚感;但平時我從不看電視,家里其他人也盡量少開電視。家長自己在看電視上做到節(jié)制,以身作則,用行動產(chǎn)生說服力,而不是用語言。這樣效果很好,女兒基本每天很自覺的看半小時就關電視,不用我的督促。
2、在做家務中學會生存。懂事的孩子是做家務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不愿意做也要做,大人進一步孩子就退一步,你代替他做得越多孩子就得到的越少。我認識到這點有點晚,不過現(xiàn)在正努力彌補。我設計了一個行為習慣獎勵卡,女兒每獨立完成一件事,就得到一朵紅花,集夠10個可以換我的獎品。首先從衣食住行開始,女兒堅持的還不錯。
3、在閱讀中學會求知,要每天拿出半小時的時間來閱讀。在女兒還很小的時候,我就用讀唐詩哄她睡覺,到現(xiàn)在女兒能獨立閱讀,她的閱讀習慣已經(jīng)養(yǎng)成,閱讀效果也漸漸顯露出來, 背東西速度較快,語言表達能力也較強。剛開始可以選擇孩子喜歡的書,大一點的時候,大人可以引導他讀你期望他讀的書。
4、在講禮貌中學會做人。這一點我覺得家長在人際交往中會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跟父母、鄰居打招呼起,到坐公交車給別人讓座等等。當孩子有好的行
為時,要及時肯定,孩子會在不知不覺中學會如何與人交往,長大之后就很容易融入社會。
5、注重親子溝通。每天在回家的路上,吃飯的時候我都會和孩子進行交流和溝通。時間長了,孩子發(fā)生什么事情都會和我說一說。不過當孩子和你交流時,不能因為他犯了錯誤而大發(fā)雷霆,這樣你就堵塞了孩子向你敞開心扉的路。教育可以再找適當?shù)臅r機。
6、家長的情緒很重要。孩子受了傷,家長對待傷害的態(tài)度決定了孩子對待傷害的態(tài)度,不要過于緊張,否則孩子也會很緊張。家長心態(tài)平和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正確的對待挫折,獨立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越深入學習如何教育孩子,越覺得做家長真的不容易,同時也感到自己能力的不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以上是我的一點粗淺的心得體會,希望能與所有的家長交流學習,共同進步,把教育孩子變成一件輕松愉快的事。
《養(yǎng)成教育》心得體會 篇4
在秋意濃濃的季節(jié)里,我們來到了新道街小學聽了著名教育專家林格教授的講座,受益匪淺。我們這些忙碌的一線教師們,能在辛苦勞作之時,獲準品味這么高水準的講座,真乃三生有幸。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教育的終極是使受教育者自覺。林教授運用鮮活的事例,和藹可親的語調,講述著教育新理念。數(shù)小時的授課我們一點都沒有感到疲勞。并卻感觸頗深。
講座中,我們深深體會到了林格教授養(yǎng)成教育的精辟觀點,我學習后心理有所觸動。是啊、無論家長還是老師,我們教育孩子的`同時,確實要用心思考一下,我們教育孩子有好習慣,自己是否有身教,“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身教重于言傳”,這是好多老師都懂的至理名言?伞岸辈坏扔诰湍茏龅煤。試想,如果一個老師對“有禮”的學生“疼愛有加”,對“沒禮”的學生愛理不理;或邊講粗話邊怪學生不文明,那后果會是怎么樣呢?回過頭來想一想,如今,一些成年人的品行更令人汗顏。眾所周知的一些日,嵤吕粊y丟,談不隨地吐,遵守交通規(guī)則等一方面,不正是一些有判斷力有自制力的成年人所為嗎?所以說養(yǎng)成教育的關鍵在教育者,在教育者觀念認識上急需加強。
從教二十多年來,我始終認為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首先從學做人開始。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小學至初中階段是形成性格的最關鍵時期。在此階段,不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讓學生好好學做人的道理,那就是他們學到的課本知識再多,他們的腦瓜再聰明,也很可能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因某種原因而前功盡棄,或走上社會成為一個“半廢人”。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也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yǎng)成習慣!薄暗掠褪且B(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智育就是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體育就是要養(yǎng)成良好的鍛煉身體的習慣!笨梢,抓好養(yǎng)成教育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小而言之,對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大而言之,對于提高全民族的綜合素質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養(yǎng)成教育看似習慣點滴就在我們身邊,但你能夠真正向林教授這樣全面理解它,是非常不易的事情,長期以來為什么我們這個德育在教育中始終占重要地位的國度,在一些地方如今卻連最基本的道德操守都已喪失?原因可能錯綜復雜,但我認為,很重要的一點,就在于我們多年來養(yǎng)成教育的缺乏。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多注重于用說教或抓典型、樹模范、大張旗鼓地搞宣傳的方式進行品德教育,但卻忽視了對個人良好習慣的教育培養(yǎng),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了這樣一句話:“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 所以,注重養(yǎng)成教育,才能使德育具有根基;培養(yǎng)公民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樹立起良好的道德風尚,才能為精神文明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林教授的精彩的論述,著實讓人折服。讓我們?yōu)榛貧w教育的純真,共同努力吧!
【《養(yǎng)成教育》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養(yǎng)成教育心得體會12-22
《養(yǎng)成教育》心得體會12-28
養(yǎng)成教育的心得體會11-19
養(yǎng)成教育心得體會范文12-13
習慣養(yǎng)成教育心得體會03-16
養(yǎng)成教育培訓心得體會05-23
學生養(yǎng)成教育心得體會03-20
養(yǎng)成教育心得體會15篇01-13
養(yǎng)成教育心得體會精選15篇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