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祿》觀后感集合【3篇】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從中我們收獲新的思想,寫一份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但是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焦裕祿》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焦裕祿》觀后感1
觀看電影《焦裕祿》后,焦裕祿那高大的形象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中。
多少年來,焦裕祿的故事,已經(jīng)深深地烙進了人們的心中,他俯首甘為孺子牛,鞠躬盡瘁為人民,無私奉獻、情操高尚、人格偉大;他帶領群眾抗風沙、戰(zhàn)鹽堿、堵風口,栽下了泡桐幾百里,造福蘭考人民;他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心里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所以他人雖死而神不朽,精神逾遠而彌存。他的事跡感動了整整幾代人!
影片中給我感受最深的是:當焦裕祿在冬天的.寒風中走進蘭考這片貧瘠的土地時,迎接他的不是簇擁著的鮮花,不是經(jīng)久不息的掌聲,而是衣衫襤褸、滿面塵垢的孩子,是饑寒交迫、討飯要飯的災民,是大雪、是風沙、是饑荒、是荒蕪的土地。身為縣委書記,他身上沒有官氣、闊氣,一件舊大衣是他御寒的唯一之物,他吃的是窩窩頭、小咸菜。他的兒女家人和老百姓一樣挨餓受窮。當洶涌的洪水來臨的時候,他總是帶領著大家抗戰(zhàn)在第一線,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時刻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想的仍是麥子的長勢、群眾的生活,這樣的一位人民公仆,怎能不讓人肅然起敬呢?
想想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不去奮斗?我們真應該腳踏實地地做好每一件事,發(fā)揚焦裕祿精神,不向困難低頭,在任何環(huán)境下,都要努力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有用的人!
《焦裕祿》觀后感2
周五,爸爸買下了兩張《永遠的焦裕祿》的電影票,讓我興奮不已。在周天的早上,我和爸爸緬懷激情來到電影院,做好座位后,電影開始放映了。
電影早期講述焦裕祿早年在洛陽礦山機器廠忘我的奮斗精神,與當時蘭考三害帶來的`災難。蘭考三害分風沙、鹽堿、內(nèi)澇,造成糧食無法生長,百姓無家可歸的災難,而焦裕祿同志聽到這個消息后,執(zhí)意要去當縣委書記,于是焦裕祿同志在蘭考當了475天的縣委書記。
在災害期間,不斷有大量的百姓背井離鄉(xiāng),坐火車逃往別處了,焦裕祿看到后決心將災難消滅,讓那些百姓們回到家園。在短短的475天中,焦裕祿同志帶領百姓群眾破災荒,救農(nóng)田,讓百姓們有了家園,但因焦裕祿患有嚴重的肝病,每天都用茶杯蓋頂著肝,一疼就頂,別人都叫他去醫(yī)院檢查,他卻說,去啥,又不是多么厲害,花那錢干啥!
百姓的家園有了,那吃啥,所以,焦裕祿在縣里鼓動人們一起翻地,在土地里,一米以下的地是好的,焦裕祿帶領群眾,親自到地里耕地翻地,進這種奮斗精神沒幾天,地就翻好了,種上了糧食,百姓們有了食物。
可是,在大家高興沒幾天,一件事情發(fā)生了,焦裕祿因肝病住進了醫(yī)院,在住院期間,有大量百姓前來看他,但焦裕祿還不忘工作,問百姓們地怎么樣,時刻記著人民群眾的利益。
看完這部影片后,我非常感動,焦裕祿一生勤儉為民,無私奉獻,忘我奮斗的精神鼓動了我,我也要好好學習,為人民服務。
《焦裕祿》觀后感3
今天,我們懷著激動而又崇敬的心情看完了這部電影,反映了焦爺爺這位“人民公仆”完全徹底為人民的崇高精神。
看了電影,有一件事我很感動:焦爺爺答應了小兒子早就提出的想吃紅燒肉的要求。可是,在回家的路上,他把買肉的錢全給了生病的群眾。吃飯時,桌上放的仍是素湯和窩窩頭,小兒子卻一個盡地吵著要吃紅燒肉,還把手中的窩窩頭丟到了地上。這不,焦爺爺一下子火了,便打了小兒子,孩子也傷心地哭了起來。當時,我覺得焦爺爺也不應該這樣發(fā)火。因為孩子想吃點紅燒肉,這點要求也不算過分。再說了,焦爺爺也答應了他兒子的要求。畢竟這是他的兒子,焦爺爺也感到委屈了孩子,便抱起他說:“不怪媽媽,是爸爸把錢給花了。爸爸不好,不應該打你!苯又,他又深情地說:“糧食是勞動人民種出來的`,是從很遠的地方運來的,你知道嗎?那些種莊稼的大伯伯都吃不上窩窩頭,所以,我們更要愛惜糧食。來,把窩窩頭吃了吧!”看著,我感到十分地慚愧。我們有時吃不下還要;虻降,我們要永遠記住“汗滴禾下土”的勞動人民,還要珍惜“粒粒皆辛苦”的勞動成果啊!為了多年縣委書記的焦爺爺,仍然是兩袖清風,生活樸素,焦爺爺?shù)母呱衅返,為我們下一代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焦爺爺,你像春風沐浴著我,像老師教育著我,我永遠向您學習!
【《焦裕祿》觀后感】相關文章:
《焦裕祿》觀后感10-01
焦裕祿觀后感09-21
讀焦裕祿心得范文12-13
焦裕祿電影觀后感11-14
電影焦裕祿的觀后感12-03
電影《焦裕祿》觀后感范文11-21
焦裕祿電影觀后感[熱]01-01
《焦裕祿》觀后感(通用43篇)07-31
[熱]電影《焦裕祿》觀后感范文11-29
焦裕祿電影的觀后感高中優(yōu)秀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