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安塞腰鼓》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級下冊《安塞腰鼓》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學習目標
感知安塞腰鼓的特點,理解其中所蘊含的民俗文化的意義和價值。(重點)強化朗讀訓練,體會文中多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多種修辭手法綜合運用的效果。(難點)
題目解說
安塞腰鼓是產生于黃土高原上的一種民間藝術,它粗獷、雄渾、動力十足,是陜北人粗獷、豪邁、開放性格的象征。它是黃土高原上的“絕活兒”,被稱為“天下第一鼓”。題目交代了記敘的中心內容。
生字詞
茂騰騰:陜北方言,形容有活力的樣子。
樸實:質樸誠實。
恬(tián)靜:安靜;寧靜。
亢(kàng)奮:極度興奮。
晦(huì)暗:昏暗。這里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大徹大悟:徹底覺悟或醒悟。
羈(jī)絆:纏住不能脫身,束縛。羈,約束。
驀(mò)然:突然、猛然。
冗(rǒng)雜:繁雜。
嚴峻:嚴厲,嚴肅。
燒灼(zhuó):熱情激蕩。
磅(páng )礴( bó ):(氣勢)盛大。
淋漓:形容暢快。
戰(zhàn)栗(lì ):戰(zhàn)抖。
嘆為觀止:贊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極點。
奔突:橫沖直撞,奔馳。
戛(jiá)然而止:聲音突然中止。
句段全解
全文共30個自然段,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1-4段):寫安塞腰鼓表演前的寂靜。
第二部分(5-27段):寫安塞腰鼓的表演達到了高潮,人、舞、鼓匯成了茫茫一片。
第三部分(28-30段):寫極動極靜之后,一聲不甚清晰、遙遠的雞啼,顯得余音悠長。
主題歸納
這篇散文,通過對安塞腰鼓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三個舞動場面的描寫,歌頌了激蕩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表現了西北漢子的陽剛美和要沖破束縛、阻礙的強烈愿望,謳歌了中華民族和黃土高原特有的文明。
課內達標練習
1.下列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D )
A.晦暗(huì) 閉塞(sāi) 渺遠(miǎo)
B.羈絆(jī) 燒灼(zhuó) 冗雜(rǒng)
C.驟雨(zhòu) 震撼(hàn) 磅礴(bàng)
D.戛然(jiá) 輻射(fú) 驀然(mò)
2.閱讀下列語段,根據拼音寫漢字。
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zào__燥_____熱了,使tián_恬_____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jiàn_濺___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變得kàng_亢____奮了。
3.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C )
A.每一個舞姿都使人戰(zhàn)栗在濃烈的藝術享受中,使人嘆為觀止。(贊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極點)
B.使困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極度興奮)
C.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后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陰冷)
D.當它戛然而止的時候,世界出奇地寂靜。(聲音突然中止)
課內閱讀
4.文章為什么要反復寫安塞腰鼓“隆隆,隆降,隆隆”的聲音?
渲染氣氛,突出安塞腰鼓鏗鏘激越的聲勢。
5.“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這兩句詩有什么作用?
通過“落日”“大旗”“馬鳴”“風”這些奇特、美麗的虛寫景物,激發(fā)讀者想象,側面烘托出安塞腰鼓表演時雄渾、壯觀的場景。
【八年級下冊《安塞腰鼓》教案】相關文章:
《安塞腰鼓》教案01-23
《安塞腰鼓》的教案03-03
安塞腰鼓的教案03-03
人教版安塞腰鼓教案03-10
安塞腰鼓教案 (15篇)02-28
安塞腰鼓教案 14篇03-01
安塞腰鼓作文06-02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03-04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03-13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