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在线免费视频,亚洲精品免费一级视频,日韩亚洲欧美大陆,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style id="t465f"></style>
<legend id="t465f"><u id="t465f"><thead id="t465f"></thead></u></legend>

<acronym id="t465f"></acronym>

<sub id="t465f"><ol id="t465f"><nobr id="t465f"></nobr></ol></sub>
<sub id="t465f"></sub>

乘法分配律的教案

時間:2024-07-13 09:26:44 教案 投訴 投稿

乘法分配律的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乘法分配律的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乘法分配律的教案

乘法分配律的教案1

  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率是進行簡便計算的一個難點,由于學生沒有足夠相關的生活經驗和類似的認識,因此比較難于把握。故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探索問題,通過學生互動,發(fā)現規(guī)律,提出設想,驗證結論,最后靈活運用結論解決問題。

  學情分析

  由于平時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比較高,一部分學生還喜歡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借以帶動全班的學習,所以我決定創(chuàng)設情景,調動學生自主學習,通過操作、交流突破難點。

  學習目標:

  1.動手“做”數學;

  2.充分發(fā)揮“兵”幫“兵”的作用;

  3.組織學生解決問題。

  設計理念:

  根據課程改革的目標,實現以人為本的現代教學觀,切實改進課堂教學,改變傳統(tǒng)牽著學生走的教學行為。

  學生是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去認識世界的,因此要組織好學生的活動,讓學生通過探索,自己去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解決問題,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教師能根據學生的情況善導,體現學生會學,并使學生學會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質量,強化學習興趣,不斷發(fā)展和完善自己。

  教學媒體設計:

  1.自制多媒體課件,主要是與課題相關的'練習(以“小靈通”、摘取“智慧果”的形式激發(fā)興趣,并配備音樂調節(jié)情緒,同時利用Powerpoint制作板書設計加大課堂密度)。

  2. 實物投影儀;學生準備2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各2捆。

  教學過程,設計及分析:

  一、創(chuàng)設故事情景

  教授將手指蘸入煤油和蜜糖的杯子里,用嘴嘗得津津有味,但學生跟著做卻無一不上當,因為教授伸進的是食指,吸的是中指,以此說明觀察的重要性,告誡學生注意下面的操作要認真觀察,這其實也是一種思維品質。

  二、導入

  1.用2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各兩根,圍成一些圖形,說一說你用哪些簡便的方法算出小棒的總長度,從中發(fā)現什么。

  學生:(3+2)×2=3×2+2×2

  師:你們是怎樣發(fā)現的?

  學生:①通過計算,知道結果是一樣的;②無論怎樣擺,都是4根小棒,所以總長度是不變的。

 。ㄍㄟ^學生的擺和說,引導他們向乘法分配率的表達形式逼近)

  2.用2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各3根,進行類似上面的操作。

  學生:這樣擺比較有規(guī)律,很容易看出小棒的總長度,并且可以知道(3+2)×3=3×3+2×3)。

  (讓學生把有規(guī)律的擺法投影出來)

  3.用2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各4根,仿照上面再操作。

  要求:在學生擺攏以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參觀和評價。讓學生把有規(guī)律的做法進行實物投影,并介紹想法和發(fā)現。

  學生:

  3×4+2×4=(3+2)×4 (8+2)×2=8×2+2×2

  7×2+3×2=(7+3)×2 (3+2)×4=3×4+2×4

 。6+4)×2=6×2+4×2

  分析:通過參觀,知道有各種各樣的擺法;通過評價,知道我們能創(chuàng)造數學,

  發(fā)現規(guī)律,能靈活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并進一步向乘法分配率逼近。

  4.猜想:你能說出類似的例子嗎?

 。▽W生自由說,教師把有代表性的寫在黑板上。)

  如:(12+72)×8=12×8+72×8 25×84+75×84=(25+75)×84

  …… …… …… …… …… …… …… …… ……

  5.小組討論。

 。1) 根據以上算式的特征進行討論,討論后以小組的形式發(fā)表見解;

 。2) 師生共同歸納各種見解:兩個數的和同一個數相乘,等于把兩個加數分別同這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加起來,結果不變。

  教師:這就是乘法分配率。

  板書課題:乘法分配率。

  分析:綜觀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教師還是牽著學生走,所以乘法分配率是強加給學生的,故學生就容易出錯,更談不上靈活運用了。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教學應該從直觀思維入手,而以抽象思維結束,因此,我就采用了“操作──探究──發(fā)現”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了。

  三、新授

  1.自學書本;

  2.質疑,提出新見解;

  3.師生共同解決問題。(充分發(fā)揮學生互助作用,以點帶動全班的學習。)

  4.教師:用公式怎樣表示乘法分配率?談談你的看法。

 。ㄒ髮W生正確讀出公式,引出乘法分配率可以進行簡便計算。)

  5.形成性練習:用簡便方法計算下面各題。

  35×37+65×37 102×45 38×99+38

  要求:學生想辦法,學生說思路,學生評,學生互助并加以改正。

  四、小結

 。▽W生以談體會的形式進行,包括方法、感覺、情感和態(tài)度方面)

  五、拓展性練習

  計算下面各題:12×25 63×25-59×25 38×101-38

  說明:這些題目學生是可以用多種方法計算的,目的是訓練發(fā)散性思維,提高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法上充分發(fā)揮“兵”幫“兵”的指導作用。

  六、反饋生活中的數學

  師: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乘法分配率,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經常運用乘法分配率解決一些問題,你能舉出例子嗎?

 。ㄍ换フf,或者小組商量,再發(fā)言。)

  七、布置作業(yè)

  1.基礎題:第66頁第4、7題。

  2.思考題:第66頁插圖。

乘法分配律的教案2

  教學目的:

  使學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把下面復習中的口算寫在卡片上;在一張紙條上畫5個白色的正方形和3個紅色的正方形。

  教學過程

  一、教師出示口算卡,計算每一題時,第一個學生回答“先算什么”,第二個學生回答“再算什么”,第三個學生回答“接下來算什么”。

  二、學習新知:

  1.學習例6。

  教師:下面我們再看兩組算式,先看:(18+7)×618×6+7×6

  小組探究學習:(1)左面的算式是什么意思?

 。ǎ玻┯颐娴乃闶绞鞘裁匆馑迹

 。ǎ常┧阋凰阕竺娴乃闶降扔谑裁矗

 。ǎ矗┧阋凰阌颐娴乃闶降扔谑裁矗

  各組派代表匯報:左右兩個算式都等于150,所以這兩個算式相等,可以用等號把它們連起來。

  2.進行抽象概括。

 。ǎ保┯^察上面的三個等式,你看出了什么?指名回答,同小組的可以互相補充。

 。▋蓚數的'和乘以一個數或者一個數乘以兩個數的和,我們可以用一句話表示,就是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

  (2)再看等號右面的三個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學生發(fā)言后,教師概括:上面三個等式等號左面分別與等號右面相等說明,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等于這兩個數先分別同這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加起來。我們把乘法運算的這個規(guī)律叫做乘法分配律。同時板書“乘法分配律”。讓學生看教科書第32頁下面的方框里的結語,全班齊讀兩遍。

  教師:如果用a、b、c表示三個數,乘法分配律可以寫成下面的形式:

  (d+6)×c=a×c+b×c

  三、鞏固練習

  教師在黑板上寫算式:(200+3)×27,提問:

  1.“這個算式中是哪兩個數的和乘以哪個數?”

  “根據乘法分配律,這個算式等于哪兩個數的和乘以哪一個數?”

  2.做第33頁“做一做”中的題目。

  先讓學生讀題,再想一想每個方框里應該填什么數。

  四、作業(yè)

  練習六的第1、2題。

  板書設計:例6

 。18+7)×6○18×6+7×6

  20×(15+9)○20×15+20×9

  乘法分配律:兩個數的和同一個數相乘,可以把兩個加數分別同這兩個數相乘,再兩個積相加,結果不變。

  教學設想:本課是這部分知識的難點,所以學生對概念的概括和總結比較困難,需要教師適當的指點,在不知不覺中讓學生學到總結知識的方法。在學生遇到困難的時侯,教師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正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乘法分配律的教案3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4頁得例題和第55頁的“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經歷探索乘法分配律的過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2、使學生在觀察、比較、猜測、分析和概括的過程中,培養(yǎng)簡單的推理能力,增強用符號表達數學規(guī)律的意識,體會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的嚴謹和簡潔。

  3、使學生在數學活動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教學重點、難點:發(fā)現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學過程:

  一、 鋪墊孕伏

  1口算

  125×53×8 25×44

  指名說出運用什么方法使計算簡便

  2出示兩組算式

 。6+4)×7 6×7+4×7

  20×(5+2) 20×5+20×2

 。10+25)×4 10×4+25×4

  先口算,再說說每一組算式有什么關系?(結果相同)

  所以我們可以用什么符號連接這兩個算式?(等號)

  談話導入:

  上學期我們學習了乘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今天我們要學習乘法的另一個定律。

  二、 探究新知

  1、談話:同學們,學校馬上要進行廣播操比賽了,體育老師準備給比賽的同學每人買一套服裝,我們一看。

  出示課件:(課本第54頁例題情景圖)

  2、 提問:從圖上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考绦32元 每條褲子45元 每件夾克衫65元)

  3、 提問:

  體育老師買5件夾克衫和5條褲子,一共要付多少元?你能自己列綜合等式解決這個問題嗎?

  4、 學生試做

  5、教師巡視,讓用(65+45)×5和65×5+45×5兩種不同方法解答的學生分別口答。

  教師板書:(65+45)×5=110×5=550(元)

  65×5+45×5=325+225=550(元)

  6、指名學生說說自己列的算式和思路

  解法一:先算買一套衣服用多少元

  解法二:先算買夾克衫和買褲子各用多少元

  7提問:

  這道題的兩種算法不同,比較一下他們的結果。你發(fā)現了什么?(結果相同)

  8談話:結果相同的兩個算式,可以用等號相連接

  板書:(65+45)×5=65×5+45×5

  9照上面的等式,你還能再說出一個嗎?

  課件出示(—+-)×-=-×-+-×-

  10談話:這樣的等式有很多,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這樣等式的規(guī)律。

  三、 概括定律

  1提問:

  觀察例題這兩個算式,等號左邊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右邊呢?

  學生回答后(65+45)×5是用65與45的和同5相乘;65×5+45×5是把65和45分別同5相乘。

  2提問:誰能用一句話把等號左邊算式的特點概括出來?右邊呢?

  板書:兩個數的和同另一個數相乘

  兩個數分別同一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相加

  3提問:

  既然等式兩邊計算結果相同,我們可以得到什么?

 。簝蓚數的和同另一個數相乘等于這兩個數分別與另一個數相乘再相加

  4同桌把乘法分配律完整地說一遍

  5談話:大家說得很好,你們發(fā)現的這個規(guī)律就是乘法分配律。(板書課題)

  6練習

 。1)、(42+35)×2=————

 。2)、27×12+43×12=————

  7、提問:如果現在要用字母來表示這個規(guī)律,你們認為應該用幾個字母呢?(3個)

  8、誰會用字母a、b、c表示乘法分配律

  板書:(a+b)×c=a×c+b×c

  四、 鞏固練習

  1根據乘法分配律,填出另一道算式

  15×26+15×14=□○(□○□)

  72×(30+6)=□○□○□○□

  2課本第55頁“想想做做”第2題

 。1)學生用手勢判斷

 。2)談話:第三題意見不統(tǒng)一,你是怎么判斷的,不能確定時可以用什么方法?(計算)

  提問:

  怎么改算式,讓同學們一看就知道他們相等?

  (74可以寫成74×1)

  (3)提問:

  第4題的兩個算式為什么不相等?怎樣改寫可以使它們相等?

  3選擇題

  24×(49+51)與下面的————式相等

 。1)24×51+24×49

  (2)(24+49)×(24+51)

 。3)24×49×51

  4拓展題:

  把例題中的問題改成5件夾克衫比5條褲子多多少元,可以怎么做?學生試做后發(fā)現:兩個數的差與一個數相乘,也可以用這兩個數分別與這個數相乘,再把它們的積相減,這也是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的教案4

  教材簡析:

  能應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的式題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一個數乘兩個數的和(或可以轉化成一個數乘兩個數的和),可以直接應用乘法分配律算出結果;另一種是求兩積之和的算式里有一個乘數相同,可以逆向應用乘法分配律算出結果。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掌握能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運算的式題的特點,學會應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

  2、讓學生學習應用估算的方法判斷計算結果的合理性。

  3、讓學生聯系現實問題主動運用規(guī)律解決問題,感受數學規(guī)律的普遍使用性,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獲得運用數學規(guī)律提高計算效率的愉悅感和成功感,增加學習的興趣和自信。

  教學過程:

  一、講解學生作業(yè)錯得較多的題目

  1、99×37+37=37×(□○□)

  指名說說這題是如何思考的:乘法分配律其實就是合起來乘可變成分別乘或是分別乘變成合起來乘。在這個算式中,只有一個乘,那就要把后面的“37”改裝成乘“37×1”,然后就可以看出是在分別乘37,應該等于合起來乘37,括號里應該填寫的是“99+1”

  2、把左右兩邊相等的算式用線連起來

  11×58+49×11 12×77+8×77

  (12+8)×77 36×25+4×25

  (58+12)×14 27×21+27×29

  27×(21+29) 11×(58+49)

  (36×4)×25 58×14+12

  先讓學生說說哪幾組是肯定能連線的,還有哪幾組有問題?說說為什么不能連線?

  (1)(58+12)×14應該等于分別乘14,但“58×14+12”中的12沒有乘14,所以是不相等的。

  (2)(36×4)×25,乘法分配律要有乘有加,這里只有乘,不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特點,它只能用乘法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所以不能和36×25+4×25連線。

  二、學習例題

  1、出示例題圖

  說說例題的信息和問題,說說相關的數量關系式。

  2、列式并估算等:32×102≈3200(元)

  說說估算的方法:把102看成100,32乘100等于3200,32×102的積應該略大于3200。

  還可以怎么算?(用豎式算)

  3、3200元其實是幾件衣服的價錢?那要算102件,還要怎么辦?

  (加上2件),這2件是多少元呢?總共是多少元?

  怎么把這個過程完整地用算式表達出來呢?

  板書:32×102

  =32×(100+2)

  =32×100+32×2

  =3200+64

  =3264(元)

  指出:利用乘法分配律,我們可以把這類題目進行簡便計算。

  學生完成書上的例題剩下部分。

  4、完成試一試:用簡便方法計算46×12+54×12

  觀察算式特點,并完成簡便計算。交流:=(46+54)×12

  =100×12

  =1200

  比較兩題,說說在利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的時候有什么要注意的`?

  (有的時候是合起來乘容易,有的時候是分別乘更容易。要根據具體的題目來選擇。)

  三、完成想想做做

  1、在□里填上合適的數,在○里填上運算符號(題略)

  學生獨立完成,再校對。

  2、口算下面各題,并說說是怎樣應用乘法分配律的(第3題)

  學生說出口算的過程,體會也是運用了乘法分配律。

  3、讀第5、6題,觀察數據的特點,說說怎么算才更簡便?

  四、探索思考題

  99×99+199○100×100

  觀察算式,說說它們之間有怎樣的大小關系呢?說說是怎么想到的?

  在交流過程中完成板書

  99×99+199

  =99×99+99×1+100

  =99×(99+1)+100

  =99×100+100×1

  =100×(99+1)

  =100×100

  學生自己嘗試完成算式:999×999+1999的探索過程

  發(fā)現規(guī)律,直接完成算式:9999×9999+19999=( )×( )

  五、布置作業(yè)

  p.57第2、4、5、6題

乘法分配律的教案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情景創(chuàng)設,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充分調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知識遷移。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探究和歸納乘法交換律、結合律,理解乘法交換律、結合律的作用,了解運用運算定律可以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過程與方法: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并從中感悟科學驗證的方法。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fā)展思維的靈活性。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通過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設和欣賞自然景色的美,向學生滲透環(huán)保教育。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探索發(fā)現乘法交換律、結合律,懂得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難點

  乘法分配律的應用。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二、學習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

  1、學習例5。

  (1)出示例5

  (2)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解決問題。

  (3)引導學生對解決的問題進行匯報。

  4×25=100(人)

  25×4=100(人)

  兩個算式有什么特點?

  你還能舉出其他這樣的例子嗎?

  教師根據學生的.舉例進行板書。

  你們能給乘法的這種規(guī)律起個名字嗎?

  板書:交換兩個因數的位置,積不變。這叫做乘法交換律。

  能試著用字母表示嗎?

  學生匯報字母表示:a×b=b×a

  2、學習例6。

  (1)出示例6

  (2)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解決問題。

  教師巡視,適時指導。

  (25×5)×2 25×(5×2)

  =125×2 =10×25

  =250(桶) =250(桶)

  (3)引導學生對解決的問題進行匯報。

  兩個算式有什么特點?

  你還能舉出其他這樣的例子嗎?

  教師根據學生的舉例進行板書。

  你們能給乘法的這種規(guī)律起個名字嗎?

  板書:先把前兩個數相乘,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乘,積不變。這叫做乘法結合律。

  能試著用字母表示嗎?

  學生匯報字母表示:(a×b) ×c=a× (b×c)

  (4)完成例6下面做一做的第一題。

  3、學習例7。

  (1)出示例7。

  (2)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解決問題。

  教師巡視,適時指導。

  (3)引導學生對解決的問題進行匯報。

  兩個算式有什么特點?

  你還能舉出其他這樣的例子嗎?

  教師根據學生的舉例進行板書。

  你們能給乘法的這種規(guī)律起個名字嗎?

  板書: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先把它們與這個數分別相乘,再相加,這叫做乘法分配律。

  能試著用字母表示嗎?

  學生匯報字母表示:(a+b)×c=a×c+b×c

  a×(b+c)=a×b+a×c

  (4)完成例7下面做一做的第一題。

  3、學習例8。

  (1)出示例8。

  (2)收集信息,明確條件問題

  (3)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解決問題

  (4)讀懂過程,感悟不同方法

  課后小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習題

  1、運用乘法運算定律,在下面的橫線上填上恰當的數。

  78×85×17=78×(_____×______)

  81×(43×32)=(_____×______)×32

  (28+25)×4= ×4+ ×4

  15×24+12×15= ×( + )

  6×47+6×53= ×( + )

  (13+ )×10= ×10+7×

  2、判斷對錯。

  (1)39×22-39×2=39×22-2 ( )

  (2)39×22-39×2=39×(22-2) ( )

  (3)39×28+39×72=39×28+72 ( )

  (4)39×28+39×72=39×(28+72) ( )

  (5)39×12=39×(12-2) ( )

  (6)39×12=39×(10+2) ( )

  板書

  交換兩個因數的位置,積不變。這叫做乘法交換律。

  先把前兩個數相乘,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乘,積不變。這叫做乘法結合律

乘法分配律的教案6

  教學說明:

  乘法運算定律的歸納、總結和運用對學生來說是一種能力的提高,它區(qū)別于一般計算的學習,需要學生有更強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與之相配合,所以學習的困難會更大,特別是合理運用乘法運算定律使一些計算簡便這部分內容。本課是要完成的是乘法分配律的學習與研究,下面就教學安排作簡單說明。

  一、 觀察與思考:通過對例題和生活實例的觀察、研究和學習,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觀察習慣,在生活中尋找和學習數學知識。

  二、 討論與歸納:這是比觀察與思考更高層次的要求。在觀察與思考的基礎上,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通過相互討論、研究、補充、完善,歸納出乘法分配律,從而使學生體驗合作的重要性與必要性,體驗成功的喜悅,懂得合作,學會合作。

  三、 練習與提高:通過兩部分內容的練習,進一步熟悉、理解、認識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四、 簡便運算:完成例2的學習,這一部分內容的思考性比較強,特別是對乘法運算定律的靈活運用學生的`困難較大,所以在教學時要區(qū)別對待;緝热莶糠忠笕w學生掌握,也就是這一教學段的前三部分內容,這一教學段的最后一部分內容是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準備的,讓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收獲,但同時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內容:乘法分配律 P28-29 例1、例2

  教學目標:

  1、知道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達式。

  2、懂得可以用乘法分配律把一個數與兩個數的和相乘改寫成兩個積的和。

  3、會用乘法分配律使一些計算簡便。

  教學重點: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

  教學難點:乘法分配律的得出及其運用。

  教學安排:

  一、 觀察與思考:

  1、 出示例1:(1)看下圖計算,有多少個小正方體?

  A、用實物演示引出兩種算法。

 。5+3)2=16(個) 52+32=16(個)

  B、觀察以上兩式得到:(5+3)2=52+32

  2、 出示生活實例:

  ①一件上衣30元,一條褲子20元。買4套這樣的服裝一共需要多少元錢?

  引導學生用兩種方法解答,然后通過計算觀察得出:

  (30+20)4=200(元) 304+204=200(元)

  即:(30+20)4=304+204

 、2角硬幣和5角硬幣各6枚,一共有多少錢?

  請學生同桌說說兩種計算方法,然后匯報結果。

 。2+5)6=42(角) 26+56=42(角)

  即:(2+5)6=26+56

  3、 請學生仔細觀察上面討論得到的三組等式之間有什么相同的特點?

 。ㄇ昂髢墒绞窍嗟鹊、先算和再算積與先算積再算和是一樣的)

  這就是今天我們重點要研究的乘法分配律。板書課題:乘法分配率

  二、 討論與歸納:

  1、 出示問題,讀讀想想。

  A、 以上三組算式分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B、 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

  先小組討論,再派代表匯報交流。

  得出乘法分配律的正確說法。

  看書,齊讀乘法分配律。

  2、 質疑。

  為什么乘法分配律說: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而不是兩個數的和去乘以一個數。?

  (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這個數可寫在兩數之和的前面,也可寫在兩數之和的后面,而兩個數的和乘以一個數,這個數只能寫在兩數之和的后面。)

  3、 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ˋ+B)C=AC+BC

  三、 練習:

  1、 根據乘法分配律填上適當的數或運算符號。

 。8+6)3=8○3○6○3

 。25+9)40= 40+ 40

  (56+ )3=56 +8

  2、 判斷:

  13(4+8)=134+8 ( )

  13(4+8)=138+48 ( )

  13(4+8)=134+138 ( )

  四、 簡便運算:

  1、 出示例2:(125+70)8

  請同桌兩人右邊的按運算順序算,左邊的用乘法分配律先去掉括號再算。

  算好后同桌觀察討論:怎樣算比較好?為什么?

  教師總結:用乘法分配律能使一些計算簡便。

  2、 選擇題:

  1624+8424的簡便算法是( )。

  A、(16+24)84 B、(16+84)24 C、(1684)24

  3、 用簡便方法計算下列各題(先同桌討論,再獨立完成)。(有的不會做的學生可以不做)

 。25+9)8 29175+2529 48128-2848 7599+75

  4、在方框里填上適當的數,使算式能用簡便方法計算,你有幾種不同的填法。(不會做的學生可以不做)

  41□+5923 □□+6328

  五、 小結:

  1、 乘法分配律及字母表達式。

  2、 運用乘法分配律應注意什么?

 、龠\算符號 ②分配合理

乘法分配律的教案7

  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律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的教學內容。本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掌握了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并能初步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也是本節(jié)課內容的難點,教材是按照分析題意、列式解答、講述思路、觀察比較、總結規(guī)律等層次進行的。然而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單一的乘法運算,還涉及到加法的運算,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因此本節(jié)課不僅使學生學會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讓學生經歷探索規(guī)律的過程,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維能力。同時,學好乘法分配律是學生以后進行簡便計算的前提和依據,對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的設計上,我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把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機密地聯系起來,讓學生在體驗中學到知識。

  學情分析:

  學生基礎較差、有的學生學習習慣不好,所以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我注意做到面向全體學生,盡量關注每個學生的發(fā)展。在前面教學中發(fā)現學生對于用字母表示規(guī)律的掌握是比較牢固的,而對于一些有規(guī)律的數字也只是進行簡單的豎式計算,沒有發(fā)現有些數字相乘之后積的特點,沒有發(fā)現簡算的意義。因此,要讓學生在計算中體會出簡算的必要和方便,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和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方面得到進步和發(fā)展。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在探索的過程中,發(fā)現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會用乘法分配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動,進一步體驗探索規(guī)律的過程。

  2、經歷共同探索的過程,培養(yǎng)解決實際問題和數學交流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在這些學習活動中,使學生感受到他們的身邊處處有數學。

  2、增加學生之間的了解、同時體會到小伙伴合作的重要。

  3、在學習活動中不斷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和求知欲,著重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發(fā)現問題、提出假設、舉例驗證、探索出乘法分配律。

  教學難點: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應用。

  教學過程:

  一、發(fā)現問題

  1.出示情境圖,讓學生估計墻面上貼了多少塊瓷磚。

  2. 用不同方法驗證結果。讓學生用不同方法計算,并引導討論為什么方法不同結果卻一樣,這其中是否蘊含著某些規(guī)律。

  二、提出假設、舉例驗證、建立模型

  1、根據上題的規(guī)律提出假設

  2、驗證提出的假設是否適合其它數據

  觀察上題算式的特點,小組內舉一些數據來驗證,可借助計算器,用一些較大的數據驗證。

  全班交流,并用字母表示分配律。

  三、運用乘法分配律的簡算。

  1、試一試

  讓學生嘗試用乘法分配律解決運算中的簡算問題。然后進行交流,概括出簡算的方法

  (10+7)×6=____×6+_____×6

  8×(125+9)=8×_____+8×_____

  7×48+7×52=______×(_____+_______)

  2、練一練:

  進一步嘗試用用乘法分配律解決運算中的簡算問題。

  板書設計:

  乘法分配律

  6×9+4×9=90 40×25+4×25=1100

 。6+4)×9=90 (40+4)×25=1100

  乘法分配律:(a+b)×c=a×c+b×c

乘法分配律的教案8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4頁例6,第64頁做一做中的題目和練習十四的第1、2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重難點:

  乘法分配律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把下面復習中的口算寫在卡片上;在一張紙條上畫5個白色的正方形和3個紅色的正方形,如□□□□□■■■,共做4條。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教師出示口算卡片,如:(36+64)8,205+502,6010+1010等,計算每一題時,第一個學生回答先算什么,第二個學生回答再算什么,第三個學生回答接下來算什么。

  二、新課

  1.教學例6。

  教師讓學生擺正方形,先把5個白色正方形擺成一橫排,接著擺3個紅色正方形與白色正方形在同一行上,教師同時貼出一張畫有正方形的紙條,先只顯示5個白色的正方形,然后再顯示3個紅色的正方形。接著教師說明要擺4行這樣的正方形,邊說邊貼出另外3張畫著正方形的紙條。教師指著圖形提問:

  圖中一共有多少個正方形?你是怎樣想的?先請一個學生回答,教師把學生所列的算式寫在黑板上。

  還有別的'算法嗎?你是怎樣想的?再請一個學生回答,如果這個學生說出另外一種算法,教師再把這個學生所說的算式也寫在黑板上。如:

  (5十3)4 54十34

  教師:第一個算式是先求出每一行有多少個正方形,再求4行一共有多少個正方形; 第二個算式是先求出白正方形和紅正方形各有多少個,再求出一共有多少個正方形。這兩個算式的計算方法雖然不同,但是都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個正方形。下面我們大家一起來計算,看一看這兩個算式的得數怎樣。學生口算,教師板書。然后再提問:

  這兩個算式的計算結果怎樣?

  這兩個算式的計算結果相等,說明這兩個算式有什么關系?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

  這兩個算式的計算結果相等,我們就可以把它們用等號連起來,板書:

 。5十3)4=54十34

  等號左面的算式是什么意思?(5與3的和乘以4。)

  等號右面的算式是什么意思?(5與3先分別乘以4,然后再把兩個積相加。)

  教師:這兩個算式相等,說明了5與3的和乘以4等于5與3先分別乘以4再相加。

  教師:下面我們再看兩組算式,先看:(18十7)6 186十76

  左面的算式是什么意思?(18與7的和乘以6。)

  右面的算式是什么意思?(18與7分別乘以6,再把兩個積相加。)

  算一算左面的算式等于什么?(18加7是25,25乘以6是150。)

  算一算右面的算式等于什么?(兩個積分別是108和42,它們的和等于150。)

  教師:左右兩個算式都等于150,所以這兩個算式相等,可以用等號把它們連起來,教師邊說邊在兩個算式中間畫一個等號。

  這兩個算式相等,說明18與7的和乘以6等于什么?(說明18與7的和乘以6等于18與7先分別乘以6再相加。)

  教師:我們再來看兩個算式 20(15十9) 20__十209

  先來計算一下這兩個算式各等于多少?

  兩個算式都等于多少?

  這兩個算式相等,說明20乘以15與9的和等于什么?

  2.進行抽象概括。

  教師指著上面的算式提問:

  仔細觀察上面的三個等式,你看出了什么?先看等號左面的三個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多讓幾個學生說一說。(第一、二兩個等式都是兩個數的和乘以一個數,第三個等式是一個數乘以兩個數的和。)

  教師指出:兩個數的和乘以一個數或者一個數乘以兩個數的和,我們可以用一句話表示,就是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

  再看等號右面的三個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學生討論后,教師指出:都是先求兩個乘積,再把兩個積加起來。

  等號左面與等號右面相等是什么意思?學生發(fā)言后,教師概括:上面三個等式等號左面分別與等號右面相等說明,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等于這兩個數先分別同這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加起來。我們把乘法運算的這個規(guī)律叫做乘法分配律。同時板書乘法分配律。讓學生看教科書第64頁下面的方框里的結語,全班齊讀兩遍。

  教師:如果用 表示三個數,乘法分配律可以寫成下面的形式:

  (a+b) c=ac+bc

  等號左面(a+b) c表示什么意思?(表示兩個數的和同一個數相乘。)

  等號右面ac+bc 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兩個加數分別同這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相加。)

  三、鞏固練習

  教師在黑板上寫算式:(200十3)27,提問:

  1.這個算式中是哪兩個數的和乘以哪個數?

  根據乘法分配律,這個算式等于哪兩個乘積的和?

  教師在黑板上再寫算式:18527十1527,提問:

  這個算式中是哪兩個數分別乘以哪一個數?

  根據乘法分配律,這個算式等于哪兩個數的和乘以哪一個數?

  2.做第64頁做一做中的題目。

  先讓學生讀題,再想一想每個方框里應該填什么數。

  在(32十25)4中,兩個數的和指的是什么?同一個數相乘指的是哪個數?

  根據乘法分配律這個算式應該等于哪兩個數分別同4相乘再相加?

  第一小題的方框里應該填什么數?(根據乘法分配律,32與25的和乘以4,應該等于32與25分別乘以4再相加,所以兩個方框里應該分別填32和25。)

  第二小題應該怎樣填?根據什么運算定律?(根據乘法分配律,64與12的和乘以3,應該等于64與12分別乘以3再相加。)

  四、作業(yè)

  練習十四的第1、2題。

乘法分配律的教案9

  本課題教時數:25本教時為第20教時備課日期11月15日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乘法口算應用了乘法分配律,并能說明是怎樣應用乘法分配律口算乘法。

  2.使學生初步理解和學會應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的方法,能對一些乘法算式用簡便算法正確計算,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采用合理、靈活的方法進行乘法計算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初步理解和學會應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的方法。

  教學準備

  投影片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

  師生活動

  備注

一、復習舊知

  二、學習新課

  三、鞏固練習

  四、布置作業(yè)

  1.復習乘法分配律

  (1)什么是乘法分配律?你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嗎?

  (2)根據乘法分配律在括號里寫出算式。

 。40+7)×6=()

  4×(25+70)=()

  36×3+24×3=()

  5×72+5×28=()

  2.揭示課題

  上面四道題,哪邊的計算適用于口算?

  應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用口算,比較簡便。這節(jié)課我們就學習乘法分配律的應用,使一些計算簡便。(板書課題)

  1.乘法分配律在口算中的應用

  (1)口算23×4

  讓學生說說口算的過程。指出:我們學過的乘法口算的方法,應用了什么運算定律?怎樣運用的?

  (2)口算:

  32×316×448×2

  指名學生講是怎樣算的?

  2.學習例6

  (1)出示計算第1題103×32

  (2)小組討論:看怎樣計算比較簡便?

  (3)學生嘗試著進行計算,指名學生板演。

  (4)請板演的同學說說是怎樣計算的?應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5)用簡便方法計算:304×22401×16

  2.學習例6第2題46×12+12×54

  (1)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討論:看怎樣計算比較簡便?

  (2)學生嘗試著進行計算。指名學生進行板演。

  (3)請板演的同學講一講計算的`方法。

  (4)用簡便方法計算:38×7+62×7

  56×29+56×31

  3.學習“試一試”

  (1)出示35×9+35

  (2)學生獨立完成,完成后請同學講講計算方法。

  (3)口算:

  48×9+4826×19+26

  37×49+3753×99+53

  1.做“練一練”第2題。

  指名3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讓學生說說每一題是怎樣想的?

  2.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在什

  么情況下我們用乘法的分配律使計算簡便?你能舉幾個例子嗎?

  練習十八第5題第二、三行

乘法分配律的教案10

  教學目標:

  1、通過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動,進一步掌握探索問題的程序。

  2、在經歷探索的過程中,發(fā)現乘法分配律。

  3、會用乘法分配律使一些特殊的算式計算簡便。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假設、舉例驗證、建立模型。所以,教學的重點仍應放在探索過程的指導上。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乘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今天,希望同學們能探究發(fā)現乘法的又一個新知識。

  二、聯系實際,探究規(guī)律。

  1、出示:學校購買校服。每件35元,每條25元。買這樣3套校服,一共要多少元?

  獨立計算,指名回答教師板演。

  2、分析比較:仔細觀察兩種方法,比較一下有什么不同?

  3、結論:兩個算式的結果如何?用什么符號連接?

  買同樣的東西,計算價錢的方法不同,但用的`錢數是一樣的,也就是兩個算式的計算結果相同。這時可以用等號將這兩個算式連接起來。

  板書:(35+25)×3=35×3+25×3

  4、出示:小強擺圓片,每行擺6個綠圓片,8個紅圓片,共擺了5行。

  師:小強一共擺了多少個圓片?你能用幾種方法解答?

  學生再次各自列式計算,并很快說出兩種不同的思考方法和算式,結合學生回答教師接著上題板書如下:

 。6+8)×5;6×5+8×5

  雖然用的方法不一樣,但是結果卻一樣,所以我們也可以用等號將這兩個算式連接起來

  5、從上面的算式中你有沒有發(fā)現什么規(guī)律?(設疑)

  6、你們真的發(fā)現了這些算式中隱含著的規(guī)律,請與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好嗎?(同桌互相交流)。

  7、從大家的神態(tài)和臉部表情中,老師知道你們一定覺得自己發(fā)現了什么規(guī)律。同學們,你們發(fā)現了什么,我能猜到。不過,你們所看到的也許只是一種偶然現象,是一種猜想而已。你們能再舉些例子對自己的猜想進行驗證嗎?

  學生在練習本上寫一寫,指名匯報。

  8、從同學們舉的大量的例子中,可以確定你們的發(fā)現是正確的。你們發(fā)現的這個規(guī)律,叫做乘法分配律。什么叫乘法分配律?你能用語言來描述嗎?請同桌再交流一下。

  生1:把括號里的兩個數加起來后乘以一個數,等于把括號里的兩個數都去乘以一個數,再把乘出來的積加起來。

  生2:乘法分配律是:左邊把兩個數加起來乘以乘數,等于括號里的一個加數乘以乘數加上括號里的另一個加數乘以乘數。

  師:你們想表達的是這樣的意思嗎?(教師板書: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用兩個加數分別與這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相加,結果不變。)

  這叫做乘法分配律。

  能用字母來表示乘法分配律嗎?(結合學生回答,教師板書:(a+b)×c=a×c+b×c。對于乘法分配律,用字母來表示,感覺怎樣--(稍等)簡潔、明了。這就是數學的美。

  三、應用規(guī)律,嘗試練習。

  1、請運用乘法運算定律,回答下面各題。(練一練第1題)

  2、同學們已經掌握了乘法分配律,它對我們的學習有什么用處呢?(簡算)那同學們會不會運用乘法運算定律進行簡算呢?

  完成“試一試”。

  3、我是計算小能手。

  同學們真是利害,能夠學以致用。

  下面我們來一個比賽,看看誰最能靈活運用我們學過的知識來使我們的計算又對又快。

  出示:(20+4)×5(75+25)×435×37+65×3720×5+24×5

  別急,先觀察題目的特點。

  指名板演。你發(fā)現了什么?

  重點在解決先讓學生觀察題目的特點靈活運用運算定律。

乘法分配律的教案11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64頁例7,練習十四的第3一10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學會進行應用乘法分配律簡便計算,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難點:應用乘法分配律簡便計算

  教具準備:將復習中的題目寫在小黑板上。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教師出示試題:

  1.(35+65)×37 2.35×37+65×37

  3.85×(174+26) 4.85×174+85×26

  5.(80+8)×25 6.80×25+8×25

  7. 32×(200+3) 8.32×200+32×3

  “根據乘法分配律,都有哪些算式可以用等號連接起來?為什么?”

  教師:根據乘法分配律,第1個算式和第2個算練功的得數應該一樣,第3個算式和第4個算式的得數也應該一樣。下面大家一起來計算。第1、2、3組的同學的第1題和第3題,第4、5、6組的同學第2題和第4題。大家抓緊時間做,比一比看哪幾個組的同學算得快。

  “哪幾組的同學做的快?想一想,為什么第1、2、3組的大部分同學都那么快就算出了得數?”多讓幾個學生說一說。

  教師:第1題和第3題中,兩個數的和都是整百數,整百數乘以一個數當然是很方便的。而第2題和第4題都要先算出兩個乘積再相加,比較麻煩。

  教師:下面還有兩組等式,大家再來計算一下,第1、2、3組做第5、7題,第4、5、6組做第6、8題。

  “這次哪幾組的同學做得快?想一想,這次為什么第4、5、6組的大部分同學都做得快了?”

  教師:第6題和第8題分別乘得的兩個積,都有整百數,計算比較方便。從上面的計算可以看出,應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

  二、新課

  1.教學例7

  (1)教師出示例題:計算9×37+9×63。

  教師:這道題是要計算兩上乘積的和。

  “仔細看一看這道題里的兩上乘法計算中的因數有什么特點?”

 。▋蓚乘法計算有相同的因數9,另外兩個因數是37和63,它們的和正好是100。)

  “聯系上面的復習題,想一想這道題怎樣做才能使計算簡便呢?“(先把37和63加起來,是100,再同9相乘,得900。)

  “這是應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教師,這道題告訴我們,有些題可以應用乘法分配律使計算簡便。再來看一看怎樣的計算才能應用乘法分配律使計算簡便呢?先讓學生說一說。

  教師概況,首先,要計算的是要兩個乘積的`和,兩個乘法計算要有一個相同的因數;另外兩個因數的和又是整百或是整十數,這樣的計算我們就可以應用乘法分配律使計算簡便。

 。2)教師出示例題:102×43

  教師:這道題是一個三位數乘以一個兩位數,我們可以用筆算進行計算,但是比較麻煩。

  “想一想,這道題怎樣計算比較簡便,使我們能夠用口算就能算出得數呢?”(給學生留出思考時間。)

  教師:從上面的復習題我們可以看出,如果兩個加數分別要乘以一個數,而這兩個加數中有一個整十數或整百數,就先把這兩個加數分別乘以那個因數再相加比較簡便。現在的題目是102乘以43,想一想,能不能把其中一個因數拆成兩個數的和,并且使其中一個加數是整百、整十數?多讓幾個學生發(fā)言。教師肯定學生的回答后。

  板書:102×43

  =(100+2)×43

  =100×43+2×43

  =4386

  “上面計算中的第二步根據是什么?”(乘法分配律)。

  教師概括:兩個數相乘,如果其中一個因數可以拆成兩個數的和,并且其中一個加數是整百、整十數,這時應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計算簡便。

  三、課堂練習

  做練習十四的題目。

  1.第3題,2.讓學生口算。當計算101×57和45×102時,3.提問:“你是怎樣做的?得多少?”

  2、第4題,5.先讓學生自己計算。核對時讓學生回答。

  “如果按運算順序計算,應該先算什么?”

  “怎樣計算簡便?根據是什么?”

  第4小題,如果學生有困難,教題先把算式38×?=38。學生回答后教師把“38×?”中的“?”改為“1”。

  “下面應該怎樣算呢?”讓每個學生先做在自己的練習本上,然后再請一個學生口述計算過程。

  3、第7題,7.先讓學生獨立做,8.然后集體核對,9.核對的要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做的。當核對“26×3”時,10.學生說出計算方法后,11.再讓學生說一說計算過程。學生發(fā)言后,12.教師說明:26乘以3可以寫作(20+6)×3,13.根據乘法分配律等于20乘以3的積再加6乘以3的積,14.這實際上是應用了乘法分配律。這就是說,15.我們過去學過的乘法口算有些應用了乘法分配律。這道題中的第7小題應用乘法結合律比較簡便,16.第4、6、8、9題應用乘法分配律比較簡便。

  4、 第9題和第10題,18.先讓學生獨立做,19.核對時要讓學生說出每個算式的意義。

  5.提前做完的學生可以做第l9*題。當學生想出一種算法后,還要引導學生想一想其它的做法。這道題的做法有:(80—30)×110一30×110;

  (80—30—30)×110;

  (80—30×2)×110。

  四、作業(yè)

  練習十四的第5、6、8題。

乘法分配律的教案12

  教學內容:蘇教版小學數學第七冊P59

  教學目標:

  1.能應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

  2.進行加法結合律、乘法結合律、分配律的對比練習,分清它們的聯系和區(qū)別。

  教學重點、難點:進行加法結合律、乘法結合律、分配律的對比練習。

  教學準備:教學情境掛圖

  設計理念:對比練習中,加強對定律異同的認識,進一步明確乘法分配律的意義,體會乘法分配律的意義和價值。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揭示課題

  1、明確要求:這節(jié)課我們用學過的一些定律進行簡便計算。

  2、板書課題。

  回憶。

  二、進行對比練習

  1、練習五第6題。

 、乓龑W生練習。

 、埔龑W生說說運用什么定律。

  板書:加法的.結合律

  乘法的結合律

  乘法的分配律

  2、練習五第7題。

  教師一組一組的出示。

  引導學生計算后比較。

  3、練習五第8題。

  出示一部分題目,讓學生練習。

  練習。

  指名口答。說出運用的是什么定律。

  一組組進行對比練習。

  指名板演。集體訂正,進行比較。

  學生練習。

  集體訂正。

  反饋

  三、綜合練習

  1、練習五第9題。

 、抛寣W生獨立完成。

 、埔龑W生用不同的方法做,進一步體會乘法分配律的意義。

  2、“你知道嗎”

 、胖该x。

 、埔龑W生理解。

  板書:

  368+184+46=598

  46×8+46×4+46×2=598

  46×(8+4+2)=598

  學生讀題。

  練習。指名板演。

  集體訂正,反饋

  比較。

  讀題。

  理解。

  四、小結作業(yè)

  小結

  作業(yè)設計:課堂作業(yè):練習五第8題中剩下的題目

  家庭作業(yè):閱讀“你知道嗎”,了解“雙倍法”

  教學反思:

乘法分配律的教案13

  設計說明

  教材中本單元的一個鮮明特點是不僅給出一些數值計算的實例,讓學生通過計算發(fā)現規(guī)律,而且結合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幫助學生體會運算定律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這樣便于學生依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分析比較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引出運算定律。因此,對于乘法分配律的教學,本教學設計注重體現以下三點:

  1.游戲激趣,設置懸念。

  在游戲中學習,體現了玩中學,做中學的理念,讓學生體會到玩中有樂,樂中有疑。上課伊始,通過游戲創(chuàng)設情境,設置懸念,把全班學生分成兩組進行計算比賽,通過對比賽結果的質疑引發(fā)學生對新知的探究欲望。

  2.觀察、比較,舉例驗證猜想。

  在學習新知的過程中,我把乘法分配律的知識放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通過運用多種計算方法去感知解決問題的多樣化,對所列算式進行觀察、比較和歸納,大膽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舉例進行驗證,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讓學生感受數學家發(fā)現規(guī)律的過程,從而積累豐富的探究數學知識的經驗。

  3.多角度練習,強化認識和理解。

  小學數學練習題在整個數學教學中所占的比重很大,數學基礎知識的鞏固和掌握,解題技能、技巧的形成,以及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等都離不開練習題。因此,在本節(jié)課的練習設計上,我力求有針對性、有梯度地設題,同時也注重知識的延伸。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游戲激趣

  1.比賽熱身。

  師:同學們,請大家準備好紙和筆,在學習新內容前,我們先進行一個小小的數學熱身賽。

  師:請看大屏幕,左邊的兩組同學計算大屏幕上第(1)小題,右邊的兩組同學計算大屏幕上第(2)小題,看哪邊的同學計算得又對又快。

  (1)9×37+9×63 (2)9×(37+63)

  2.評出勝負。

  師:做完的同學請舉手,匯報計算過程。

  師:通過同學們的匯報,可以看出右邊的同學做得比較快,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這兩道題有什么聯系嗎?

  預設

  生:雖然這兩道題的算式和運算順序不同,但計算結果相同,可以用等號連接這兩道算式,即9×37+9×63=9×(37+63)。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好,尤其是__,我們就先將他的這個發(fā)現命名為__猜想。

  設計意圖:借助數學熱身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知簡算方法,猜測其中可能存在的數學規(guī)律,從而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為學習新知做好了情感鋪墊。

  ⊙引導探究,發(fā)現規(guī)律

  1.課件出示例7。

  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參加了這次植樹活動?

  (1)需要知道哪些條件?請在情境圖里找一找。(出示情境圖)

  (2)把相關信息組織起來編成一道實際問題,并口述出來。(我校學生參加植樹活動,一共有25個小組,每組里4人負責挖坑、種樹,2人負責抬水、澆樹。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參加了這次植樹活動)

  (3)小組討論,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并板書。

  引導各小組匯報解題方法,并說明這樣解題的理由。

  解法一(4+2)×25

 。6×25

  =150(名)

  (4+2是求每組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再乘25就求出了25個小組一共有多少名同學)

  解法二4×25+2×25

 。100+50

 。150(名)

  (4×25是求25個小組一共有多少名同學負責挖坑、種樹,2×25是求25個小組一共有多少名同學負責抬水、澆樹,再把它們加起來就是求一共有多少名同學)

  2.觀察算式,探究發(fā)現。(見課堂活動卡)

  (1)小組合作,討論探究。

  ①兩道算式有什么相同點?

 、趦傻浪闶接惺裁床煌c?

 、蹆傻浪闶接惺裁绰撓担

乘法分配律的教案14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掌握了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并能初步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也是本節(jié)課內容的難點,教材是按照分析題意、列式解答、講述思路、觀察比較、總結規(guī)律等層次進行的。學習這部分教學內容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時,學好乘法分配律是學生以后進行簡便計算的前提和依據,對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

  教學重點:理解、應用乘法分配律。

  教學難點:乘法分配律的逆運算。

  (三)《大綱》要求

  讓學生從正、反兩方面正確理解乘法分配律。

  (四)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掌握了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并能夠初步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的基礎上接著學習“乘法分配律”不會覺得太難,但是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還是一個薄弱的環(huán)節(jié)。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大綱》要求,教學內容和學情,本節(jié)課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會應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運算。

  (二)智能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比較、綜合能力以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情感目標:

  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法與學法分析

  (一)教學方法

  在設計乘法分配律的教學時,依據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采用自主學習、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多思、多說、多練,使學生由被動的學習轉為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

  (二)學法指導

  本節(jié)課以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為主,通過學生的自學、運用等學習形式,讓學生去感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zhàn)性。通過學生多思、多說、多練。積極參與教學的整個過程。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分析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引入。

  第一步我用課件出示口算題: 125 × 8 25 × 4

  25 × 6 × 4 7 × 8 × 5 2 × 3 × 50

  課件設計可以使學生看得更清楚。也是為了讓學生想說、敢說、搶著說,激發(fā)他們早點進入學習狀態(tài)。

  第二步創(chuàng)設情境,師生比賽。出示一組題從中選取兩道,誰能看一眼題目就能說出得數。

  ( 40+4 )× 25 37 × 45+55 × 37

  68 × 32+68 × 68 ( 80+8 )× 125

  比賽的結果:老師算得快學生算得慢。學生心里就會想:老師怎么你算得那么快?這 時 老師導入:剛才的比賽老師算得快,是因為老師又運用了乘法的一個法寶,你們想知道嗎?此時同學們一定很想知道,學生的求知欲望達到了高潮。老師告訴學生乘法的又一法寶就是乘法分配律。板書課題,進入新知。

  二、出示學習目標,自學新知。

  本環(huán)節(jié)先用幻燈片出示學習目標:

  1 、什么叫乘法分配律?用字母如何表示 ?

  2 、應用乘法分配律有什么用?

  3 、什么地方用乘法分配律?

  4 、例 7 的兩道計算題有什么特點?如何計算?

  學生依據學習目標 , 自學課本 64 — 65 頁的內容。要求學生用 6 、 7 分鐘的時間掌握學習目標中的內容。學生欲望值高,所以學生會發(fā)揮自己的潛能。想盡辦法去記憶新知識。在學生的自學過程中,老師要巡視指導,幫助個別學生掌握新知識。此環(huán)節(jié)即使有個別同學不理解課本中的知識,可他為了在測驗環(huán)節(jié)中取得較理想的'成績,也會用心的去掌握乘法分配律。

  三、互相交流,加強記憶。

  老師相信,經過自主學習,同學們已經掌握了乘法分配律。下面同學們就根據學習目標把自己認識的乘法分配律為大家介紹一番。

  由于上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學會了乘法分配律,這時他一定會特別想把自己的看法、見解告訴大家。這時就要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讓學生自由發(fā)言,談談自己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師生間、生生間互相交流,合作學習,加強記憶。

  四、當堂測驗,檢驗學習效果。(幻燈片出示下面各題)

  在鞏固練習階段,還給學生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自我展示的空間。并通過比較,感悟計算方法的靈活多樣,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在設計練習時,設計了有層次的練習題,使學有余力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實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基本教學理念。

  附:板書設計

  乘法分配律

  (a+b) × c = a × c+b × c

乘法分配律的教案15

  學情分析:

  乘法分配律這個知識點在本節(jié)課以前學生已經有一些潛移默化的理解,在實際計算中也有應用,如:本單元第一課時的《衛(wèi)星運行時間》乘數是兩位的乘法中,“114×21=” 不論是第一種“114×20=2280,114×1=114, 2280+114=2394 ”還是第四種用豎式計算,其實質都是在利用乘法分配律這一理論依據,即將21個114,分成20個114和1個114的和,只是表達形式不同罷了。因此,基于這些基礎,我教學時特別注重與舊知的聯系和在意義上的溝通。

  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會用字母表示。

  2.能夠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

  3.在乘法分配律的發(fā)現過程中訓練學生觀察、歸納、概括等能力。

  4.感受“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認識事物的方法,增強獨立自主、主動探索、自己得出結論的學習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教學難點:

  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運用。

  教學過程:

  一、情景激趣,提出猜想

  1.情景

  暑假中,我們諭小娃娃表演的《陽光羌娃》在比賽中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他們馬上還要到香港參加演出。(出示照片)

  出示資料: 他們每天都在辛苦地訓練著,有時會練得吃飯的時間都沒有,昨天晚上,王老師就給參加訓練的18個男生和23個女生每人準備了一份8元的快餐,你知道王老師一共用了多少錢嗎?

  (設計意圖:以學生熟悉的學校中的大事作為問題背景,可以讓學生切實的感受到數學的廣泛應用性,也利于學生主動解決問題。)

 、僬項l件、問題

  從這段資料中你知道了那些信息?王老師遇到了哪些問題?

  ②學生列式,抽生回答: (18+23)×8, 18×8+23×8

 、劢涣魉闶降囊饬x

  第一個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二個算式呢?

 、苡嬎悖海òl(fā)現兩個算式結果相等)

 、萦^察、分析算式特點

  咦,我發(fā)現這兩個算式非常有意思。你看看,這是兩個不同的算式,很多地方都不相同,仔細看看,又有相同的地方,對吧!

  現在,就來仔細觀察一下這兩個算式,看看它們到底有哪些相同點?又有哪些不同點?

  ⑥全班交流,引導學生從下面幾個方面進行思考

  A.涉及到得運算及順序:都包含了+、×這兩種運算,左邊是先算加法,合起來以后再乘;右邊是分別先乘,然后再加。

  B.涉及到的數:都用到了18、23和8這三個數,其中8在左邊出現了一次,在右邊出現了兩次。

  C.計算結果:結果相等。

 。ㄔO計意圖:對算式意義的分析讓學生明白這兩個算式相等的道理,而從外在特點的分析則讓學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特點。同時,細致的特點分析也為學生后面的舉例驗證打下基礎)

  2.提出猜想

  真有趣,運算順序不同,數據也有不一樣的,結果卻一樣,那是不是只有這一個算式才是這樣呢?還是像這樣的算式都有這樣的規(guī)律呢?

  怎樣才能知道像這樣的算式都有這樣的規(guī)律?

  引導學生想到用舉例的方法進行驗證。

  師小結:要想知道這是不是一個普遍的規(guī)律,那我們就舉出一些這樣的例子,再看看它們的結果想不想等就可以了。

 。ㄔO計意圖:對一個人而言,記憶一個知識、規(guī)律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要知道從哪里去尋找知識和規(guī)律,要知道他的發(fā)現如何去獲得證明。本節(jié)課就是要以乘法分配律的學習為載體,培養(yǎng)學生這方面的能力,這才是真正的立足于學生一生的發(fā)展而在教學。)

  二、舉例驗證,證明合理性

  1.全班舉例:抽生舉例,全班進行判斷,看所舉的算式是否符合猜想的特征。

  2.分組舉例

  兩個孩子為一組,一起舉一個例子,再一起計算驗證,看結果是否相等。

  3.交流:誰愿意把你舉的例子和大家一起分享?

  A.這個式子符合要求嗎?

  B.這些式子都有一個共同的規(guī)律,這個共同的規(guī)律是什么?

  教師引導學生小結:左邊都是把兩個數合起來再與第三個數相乘,右邊是分開乘,再把兩個積相加,右邊算式中這個相同的乘數,在左邊算式中放在了括號的外面。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舉例驗證的過程,經歷歸納概括的過程。)

  三、概括歸納,建立模型

  1.個性概括

  這樣的式子你們還能寫嗎?能寫完嗎?

  強調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是寫不完的。

  你能用一個式子將所有的像這樣的式子都概括出來嗎?

  學生用自己的方法概括規(guī)律。(學生可能用文字概括,可能用圖形符號概括,可能用字母概括)。

  2.統(tǒng)一認識

  教師指出一般用a、b、c表示式子中的三個數,這個規(guī)律可以表示成

 。╝+b)×c=a×c+b×c

  給出規(guī)律的名稱:今天,我們一起動手動腦發(fā)現了這個非常有趣的規(guī)律,這個規(guī)律是四則運算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規(guī)律,叫做乘法分配律。

  3.進一步認識

  這個式子表示兩個數合起來與第三個數相乘的結果與用這兩個數分別與第三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相加的結果相等。反之,兩個數都與同一個數相乘,再把積相加所得到的結果與先把這兩個數合起來再與第三個數相乘,所得到的結果相等。

  齊讀式子。

 。ㄔO計意圖:學生通過不完全歸納法,得出規(guī)律。在這個過程中,通過不同方法的概括,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能力,尤其是分析與綜合的能力,歸納與概括的能力。)

  四、鞏固應用,深化認識

  1.哪些算式與72×35相等

  72×30+72×5

  72×35 72×30+5

  70×35+2×35

  70×35+2

  問:為什么相等?

 。ㄔO計意圖:讓學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本質意義)

  2.你會填嗎?

 。10+7)×6= ×6+ ×6

  8×(125+9)=8× +8×

  7×48+7×52= ×( + )

  問:訂正時強調第一小題為什么這樣填?第三個式子中括號外面為什么要寫7。

 。ㄔO計意圖:學生進一步深刻理解乘法分配律)

  3. 7×48+7×52 7×(48+52)

  這兩個式子你想選擇哪個進行計算?為什么?

  如果只給你第一個式子,你會想辦法讓你的計算變得簡便嗎?

  小結:利用乘法分配律有時候可以使計算變得更簡便。

 。ㄔO計意圖:通過學生的觀察,明白乘法分配律在計算中的意義。)

  4.先想一想,下列各題怎樣計算更簡便,把你的簡便方法寫出來。

 、34×72+34×28(訂正時問:為什么不直接算)

  (80+4)×25

  訂正時問:把(80+4)×25寫成80×25+4×25依據是什么?

  如果不用好不好算?

 。80+20)×25

  問:這道題與(80+4)×25的樣子一樣,都是兩個數的和與第三個數相乘,為什么你們又不用乘法分配律來計算了呢?

  教師小結:在計算中要根據數據特點,靈活運用乘法分配律。

 、21×25 75×99+75

  小結:在計算中遇到不符合乘法分配律特點的式子,可以利用拆數等方法,在不改變原數大小的前提下將式子變成符合乘法分配律特點的式子,然后再進行簡算。

 。ㄔO計意圖:通過題組練習,讓學生在計算中要根據數據特點,靈活運用乘法分配律,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不生搬硬套題型。)

  五、全課小結

  孩子們,你們今天收獲了什么?

  當你們在一些具體的問題中發(fā)現某些規(guī)律,而你又不敢肯定它正確時,你可以怎么辦呢?

  板書設計

  乘法分配律

  (18+23)×8 (18+23)×8=18×8+23×8 7×48+7×52=7×(48+52)

  =41×8 … … … …

  =328(元) 學生舉例 … … … … 34×72+34×28 (20+4)×25

  18×8+23×8 … … … … (80+20)×25

  =144+184 個性概括:… …

  =328(元) (a+b)×c=a×c+b×c 21×25 75×99+75

【乘法分配律的教案】相關文章:

《乘法分配律》教案02-17

乘法分配律教案02-17

乘法分配律教案10-09

《乘法分配律》小學教案03-31

乘法分配律教案內容08-26

乘法分配律教案15篇02-18

乘法分配律教案(15篇)02-19

乘法分配律教案匯編15篇03-18

《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10-06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