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班語言教案咕咚來了教案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咕咚》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lǐng)和行動方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咕咚》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咕咚》教案1
活動目標
1、欣賞理解故事內(nèi)容,能復(fù)述主要故事情節(jié),并進行表演,發(fā)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表現(xiàn)力。
2、懂得遇事要問清楚弄明白了再行動。
3、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nèi)容。
4、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學重點、難點
1、能根據(jù)圖來復(fù)述故事;
2、讓幼兒懂得遇事要問清楚弄明白了再行動。
活動準備
故事圖片,頭飾(小兔、狐貍、猴子、老虎、熊、獅子),錄有各種聲音的磁帶。
活動過程
1、放錄音帶。幼兒聽一聽磁帶中有什么聲音?學一學這種聲音,并說一說這種聲音是什么發(fā)出的。
小朋友們聽過“咕咚”的聲音嗎?這又是怎么回事呢?聽了故事《咕咚》就知道了。
2、教師生動、形象地講述故事,讓幼兒初步感受故事內(nèi)容。
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中有誰?發(fā)生了什么事?
3、出示故事圖片。教師再次講述故事,引導幼兒全面理解故事情節(jié),學會角色對話。
、 小兔住在什么地方?發(fā)生了什么事?小兔為什么拔腿就跑?
、 遇到了誰?狐貍說什么?小兔怎么回答?狐貍怎么樣?
③ 路上它們又遇到了誰?小猴說什么?狐貍怎么回答的.?猴子怎么想的?又怎么做的?
④ 后來又遇到了誰?它們怎么說的?大家怎么做的?
、 最后,它們碰到了誰?說了些什么?“咕咚”到底是個什么東西?
4、幼兒完整欣賞故事,學會故事中的語句。(如:拔腿就跑、慌慌張張、一邊跑一邊喘氣、上氣不接下氣、東瞧瞧西望望。)
5、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教學反思
本節(jié)活動課由于是從以故事形式而設(shè)計的,課堂氣氛活躍,準備也比較充分,幼兒都能夠根據(jù)圖意來復(fù)述故事,能夠讓幼兒理解故事中的語句,美中不足就是缺少了讓幼兒戴頭飾、分角色表演故事,應(yīng)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指導,我想這節(jié)活動課會更加完善。
《咕咚》教案2
一、 教學目的:
1、能通順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2、隨文認識“豬、應(yīng)、該、粗、神、鵝、翅、膀、漂、加、立、刻、結(jié)”14個生字,能正確書寫“立、次、加、角、些、畫”7個字,學習兩個新偏旁;
3、學生在閱讀中應(yīng)學會尊重事實,遇事多動腦子想想,有自己的主見,不能盲目的隨從別人的意見。
二、教學重點:
學生在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
三、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朗讀,讀出課文中角色的語氣,在朗讀中使學生明白為什么小豬最終把小花貓畫成了一只大怪物。
四、教學安排:兩課時
五、教學準備:課件、畫、詞語卡片
第一課時
一、教師激趣:一向懶惰的小豬愛上了畫畫,今天,它畫了幅畫,許多小動物們都來看,我們也去課文里瞧瞧它畫了啥?
二、出示課題:小豬畫畫(齊讀課題)
學生認識課題中的“豬”字,并讀準翹舌音。
三、聽故事,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教師范讀課文
四、學生自讀課文
師:小朋友想把這個故事講給你的朋友聽嗎?
學生自己借助拼音將課文讀通順、讀懂。把課文中的生字畫出來多讀幾遍。
五、再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1、由結(jié)果探究原因
師:誰能說說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什么?
指導學生把話說簡要地完整(小豬聽了小松鼠、小山羊、小白鵝的話,把一只可愛的小松鼠畫成了一只大怪物。)板書:可愛
教師出示“結(jié)果”(一張大怪物的畫)隨機認識詞語“結(jié)果”、“一張”板書:大怪物
師問:小豬為什么會畫這么一只怪物呢?
生:(因為小豬聽了小松鼠、小山羊、小的鵝的建議)
2、學習2、3自然段
小松鼠給小豬提了什么建議?
生讀小松鼠的話。
教師出示課件:小松鼠
師:你覺得小松鼠的尾巴長得怎么樣?
生:小松鼠的尾巴確實又大又好看。
小松鼠這時是在炫耀自己的長處,你們想想哪些詞語要讀得重一些?
學生思索后再讀
“你看,我的尾巴又大又好看,應(yīng)該把豬的尾巴畫大一些?
學生集體練習讀
出示詞語卡認識:應(yīng)該 大些
師:小豬認真想過小松鼠的話嗎?
生:沒有。
師:你是從哪個詞知道的?
學生
通過課文語句理解“馬上”一詞:“馬上”說明小豬心里想了嗎?
生:小豬想都不想,拿起筆就畫。
學生用“馬上”一詞練習說話
看圖認識詞語:又大又粗
3、小組合作學習第三、四自然段。
教師提出學習要求:討論一下課文怎樣讀,小山羊的話對嗎?為什么?
出示課件,檢查學習效果:
推薦朗讀小能手讀小山羊的話。
師:你為什么把多神氣讀得重呀?
生:小山羊的'角的確很神氣,它在夸耀自己的長處,挺驕傲的。所以語氣在自己的長處上要重一些。
隨機認識詞語“神氣”“一對角”
師:小山羊的話對不對?為什么?
生回答
師:小豬想過小山羊的話嗎?你從哪個詞知道?
學生找了出“連忙”一詞。
師:這個詞和前面所學的哪個詞意思相近?
學生練習用“連忙”說句話。
4、學生自學5、6自然段
指名學生讀小白鵝的話。
出示課件,教師引導理解小白鵝的心理:小白鵝最欣賞的就是它的翅膀,可眼見小豬的畫上沒有自己最美的部分,又急又得意。
學生再讀,師生評議
你看,我的翅膀多漂亮,給貓加上一對翅膀該多美呀!
認識詞語:一對翅膀 漂亮 加上
師:小豬還是沒作過多的細想,就怎樣做?
學生了解近義詞:連忙、馬上、立刻
5、學生通過連忙、馬上、立刻幫助小豬分析畫成大怪物的原因。
6、請學生把自己的意見說給小豬聽。
7、給動畫片配音分角色朗讀。
《咕咚》教案3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jù)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jīng)驗,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jié)合。運用各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shè)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識字教學是低年級的重點,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在課上,我將采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在語境中識字,體悟蘊含在漢字中的中國古代文化的精華,接受文化熏陶,對識字感興趣,“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二、教學背景分析
。ㄒ唬⿲W習內(nèi)容分析:
《咕咚來了》是北京市義務(wù)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第三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寫的是一個木瓜熟了,掉進湖里。兔子聽見咕咚一聲,嚇得邊跑邊叫,許多小動物跟著跑,最后大象攔住他們,弄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原來是木瓜掉進湖里發(fā)出的聲音。這是一篇童話,通俗易懂,趣味性強。第一單元教學主要是為讓學生感受大自然、家鄉(xiāng)的美,而本單元的參考提示中則強調(diào)以識字、寫字為主,培養(yǎng)學生識字能力。本課識字方法的學習和滲透,將為下一識字單元運用多種方法識字奠定良好基礎(chǔ)。
。ǘ⿲W生情況分析:
經(jīng)過一年的學習,學生能借助拼音讀準字音,比較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了,而且他們已經(jīng)掌握了一些基本筆畫和常見的偏旁部首,能運用多種方法識字,具備了一定的識字能力。再有我班從一年級就開始了課外閱讀,學生的識字量較大,這對他們獨立認字、理解字義都有很大幫助。
也有如下不利因素:通過前幾課學習,我發(fā)現(xiàn)由于課文較長,識字量增大,在第一課時進行集中識字,學生對生字掌握的不牢固。脫離了文本這個載體孤立地識字,學習效果不好,于是我決定采用分散識字,提高實效性。
(三)教學方式:
識字教學必須注意“音、形、義”的結(jié)合,教給多種識字方法,逐步培養(yǎng)其獨立識字能力。所以我在設(shè)計本課教學時,利用字理識字,挖掘漢字本身的趣味,會讓學生感覺學起來有趣。教學“熱”
“鬧”時,我采用兒歌方式幫學生識字。這樣,會讓學生很快記住,同時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美好。另外,識字教學不能孤立進行,必須在語境中識字。教學中,我將有意識地給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識字情境,采用多種方法,讓學生在具體語境中識字,并鼓勵學生大膽尋找適合自己的識字方法。
。ㄋ模┙虒W手段: 信息技術(shù)輔助教學
。ㄎ澹┘夹g(shù)準備:電子白板
三、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設(shè)計
1、認識8個生字,其中2個生字會寫,認讀4個字,認識“四點底”。能用“熱鬧”說一句話。
2、朗讀課文,背誦第四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聽別人說的話也要動動自己的腦子,想一想別人說的是對還是錯。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nèi)容,會寫“熱鬧”兩個字。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聽別人說的話也要動動自己的腦子,想一想別人說的是對還是錯。
教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四、教學過程與教學資源設(shè)計
。ㄒ唬﹦(chuàng)設(shè)情境,激趣導入:
1、同學們,在美麗的森林王國里,生活著很多可愛的小動物。在這里,每天都會發(fā)生很多有趣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這座森林王國,看看又有什么有趣的故事發(fā)生了。
2、板書課題,生齊讀。
【設(shè)計意圖:激起學生的懸念,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ǘ┏踝x課文,掃清障礙:
1、自己看音節(jié)讀課文,要讀準字音,不丟字、不加字。不認識的字多讀兩遍。
2、誰認識這些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3、你能叫出下面詞語朋友的名字嗎?
木瓜:誰知道木瓜是什么?指名說。
看圖介紹:木瓜是一種植物的果實,它生長在溫度較高的地區(qū),木瓜可以吃,也可以用來入藥。
水花:你見過水花嗎?在哪兒見到的'?(石頭扔進水里;手拍打水面??)咕咚:當石頭扔進水里的時候,我們不僅能看到水花,還能聽見聲音呢。出示詞。
逃跑:這個詞表示的是一種動作,誰愿意給大家做一做? 跑的時候要用到腳,所以跑這個詞就是足字旁。
跟著:像這樣的詞還有“跟著”,跟著別人走也要用到腳,所以它也是足字旁。
齊讀:嚇壞、正巧、熟了、大伙兒(提示兒化音)、哈哈笑 熱鬧:提示“鬧”在這里應(yīng)該讀輕聲。
過渡:課文里怎么熱鬧了?出示句子讀:這下子可熱鬧了,動物們?nèi)芷饋怼?/p>
是啊,那么多的動物都跟著跑起來,能不熱鬧嘛。
你在哪見到過熱鬧的場面?(集市、車站、商場??)你能用熱鬧說一句話嗎?
【設(shè)計意圖:在語境中識字,加強學生對字詞的理解】
(三)細讀課文,讀思感悟:
1、朗讀、理解第一、二自然段(事件起因)。 ⑴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讓這里變得如此熱鬧呢? 從課文中找答案,并說一說。⑵指導讀好重點句。
、 “兔子聽見嚇壞了,拔腿就跑,邊跑邊叫:‘快逃哇,咕咚來了!’” 你從哪感受到種子嚇壞了?(板書:拔腿就跑)生讀(讀出害怕的感受)
師生合作讀句子(師讀敘述語,生讀句子的話)
、谕米拥慕新暠缓镒勇犚娏耍窃趺醋龅?(板書:也跟著跑)讀:猴子“也跟著跑,邊跑邊叫”。
③兔子和猴子的叫聲被小動物們聽到了,他們都害怕了,它們又是怎么做的?
(生答,答不出,出示句子,讀后找答案)
“動物們?nèi)芷饋恚吪苓吅埃骸焯用,咕咚來了!’?【設(shè)計意圖:通過看課件和朗讀,讓學生感悟動物們當時害怕的樣子】
2、朗讀、理解第三自然段(事件經(jīng)過)。
、糯蠡飪赫齺y做一團時,誰來了?自己朗讀第三自然段。它也跟著跑了嗎?那它是怎么做的?(據(jù)生板書:攔。品纸巧首x(戴頭飾)。
指導讀好“你們看見了嗎?”“我是在湖邊聽見的!钡染渥
3、朗讀、理解、背誦第四自然段
、旁瓉硇游飩冋l都沒有看見“咕咚”,只是聽見的,(板書:聽見)就造成了這熱鬧的場面。聽了大象的話,小動物們頭腦冷靜下來了,它們決定去看個究竟。
自己讀讀第四自然段。
⑵小動物們看見的咕咚到底是什么?(板書:看見)它們看清楚以后,有什么反應(yīng)?(板書:笑了)
、切游飩冊谛κ裁矗客勒f一說,指名回答。
、饶隳芸粗n文的插圖、看著提示或通過想像試著背背這個自然段嗎?(課件出示):
大家(),正巧一個木瓜(),咕咚一聲,()。大伙兒(),(),都()!
指導背誦。
【設(shè)計意圖:理解不能偏聽偏信】
(四)學習生字:
過渡:由于沒弄清是怎么回事,這個“咕咚”可讓森林王國熱鬧極了。
1、出示詞“熱鬧”,讀詞,“熱鬧”的“熱”是這課的一個生字。
2、認識新偏旁:四點底。會讀會寫(提示:第一個點是左點,稍大,中間兩個右點都比較小,最后一個右點較大)。
3、你怎么記住這個字呢?(一手拿藥丸,放在火上烤)
4、組詞:熱鬧、火熱、炎熱、熱情、熱烈、熱水、熱心??
5、指導書寫:
整體觀察,上大下小。
生描紅,邊描邊想想還有什么要注意的。(橫折彎鉤和“飛”字中的橫折彎鉤一樣,要寫得斜一些。)
師范寫,學生練習。
【設(shè)計意圖:讓他們在學習字理的過程中,由衷地佩服古代人民的聰明智慧,從而產(chǎn)生對祖國文字的熱愛之情!
。ㄎ澹┱n堂小結(jié)、布置作業(yè):
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到了森林王國,認識了很多新朋友。我們以后做事要向大象學習,聽別人說的話也要動動自己的腦子,想一想別人說的是對還是錯;厝ヒ院笪覀儼堰@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咕咚》教案4
設(shè)計意圖:
《咕咚》是一個生動有趣的經(jīng)典童話故事,內(nèi)容生動,幽默動感十足。落入水中的東西發(fā)出的聲音,嚇壞了但小的小老鼠,他的.奔逃引了了群體的慌張,頓時亂做一團,最終發(fā)現(xiàn)是自己嚇壞了自己。本節(jié)教學設(shè)計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在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基礎(chǔ)后,讓幼兒不要驚慌,要沉著,要先了解事情發(fā)生的原因,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活動目標:
1.通過猜測、觀察、動作模仿等方式,初步理解故事內(nèi)容。
2.感受故事中動物的情緒并學說:"快逃!快逃!咕咚來啦!"
3.體驗師生共同表演故事的快樂。
活動重點:
理解故事內(nèi)容,感受故事中的動物的情緒,學會對話:"快逃!快逃!咕咚來啦!"
活動難點:體驗動物逃跑時的緊張情緒。
活動準備:
1.繪本ppt,故事中的動物形象大圖一套。
2.情景表演(一只小老鼠正在散步,聽到"咕咚"聲,嚇了一跳,逃跑了,邊跑邊喊"快逃!快逃!咕咚來啦!)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情景表演導入(一只膽小的老鼠正在散步,忽然聽到"咕咚",嚇了一跳逃跑了,邊跑邊喊"快逃!快逃!咕咚來啦!")
2.提問:剛才的小老鼠怎樣了?(逃跑)它為什么要逃跑呢?(害怕)它害怕什么呢?(咕咚)"咕咚"會是誰呢?(幼兒猜測)
二、基本部分
1.幼兒觀看ppt,初步理解故事內(nèi)容。
(1)師:小老鼠跑著跑著,會遇到誰呢?他們說了些什么?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教師播放課件,和幼兒一起觀察,理解故事內(nèi)容。引導幼兒觀察大熊并學學他的動作。再模仿小動物們緊張的樣子。
2.討論并理解故事內(nèi)容。
(1)師:讓大熊帶著小動物去找"咕咚"我們來想想,小老鼠嚇得往前跑時,碰見了誰?說了些什么?
。2)幼兒模仿繪本中動物的表情及語言:"快逃!快逃!咕咚來啦!"
3.幼兒選擇相應(yīng)的角色表演故事。
在表演過程中,教師及時表揚聲音和表情到位的幼兒,讓幼兒體驗和同伴一起表演的快樂。
三、結(jié)束部分
師幼共同總結(jié)本節(jié)教學活動,放松身體。
《咕咚》教案5
活動設(shè)計背景
害怕,是幼兒常遇到的情緒問題。聽到班上孩子說害怕,害怕情緒對小孩身心健康是非常有害的。很多令孩子害怕的事物,孩子們都表現(xiàn)出害怕的心理,所以希望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活動和心理輔導,減少或避免孩子們有這種害怕怕的情緒。
活動目標
1. 欣賞《咕咚來了》。
2. 理解故事,激發(fā)孩子們積極思考問題的興趣。
3. 懂得遇到事情不驚慌,要問清楚、弄明白再行動。
4. 理解故事內(nèi)容,能認真傾聽,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5.借助圖文并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yǎng)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fā)閱讀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鼓勵孩子們大膽探索問題,解決問題,遇到事情要冷靜思考。
活動準備
故事《咕咚來了》光碟一張
小白兔 、狐貍 、猴子 、獅子等動物的圖片
活動流程
興趣導入——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就故事內(nèi)容提問)——觀看故事視頻(加深故事理解)——角色表演
活動過程
一、興趣引入
1.教師:今天老師不僅請來了園長老師們和我們一起上課,還請來了一個小客人,大家看看他是誰呀?(小白兔)
2.教師:大家看看這只小白兔它在做什么?你們知道它為什么跑呀?
3.教師:下面,我們一起來聽聽這個故事《咕咚來了》就會明白小白兔為什么跑了。(提供給孩子們思考的機會,并將小動物圖片貼在黑板上。)
二、聽講故事《咕咚來了》
1.講完故事后,我并不是在等待幼兒的正確答案,而是鼓勵幼兒講述聽到的故事內(nèi)容。當有些內(nèi)容幼兒無法講出時,我及時給予了豐富的知識的機會。
2.提問:小白兔為什么跑呀?“咕咚”原來是什么聲音?
3.提問:小白兔聽到“咕咚”的聲音時,心里有什么感覺?它是怎么樣做的?
4.小白兔一路上碰見了哪些小動物?它們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5.提問:長毛獅子又是如何解決問題的呢?(在開放式提問的'基礎(chǔ)上,老師和幼兒一起對故事進行了適時的概括、提煉和總結(jié),使幼兒對故事內(nèi)容得到了進一步的認識、理解和掌握,同時認識也得到了提高和升華。)
三、討論
1. 小朋友們聽完了這個故事,我們要向誰學習?為什么啊?
2.教師總結(jié):小白兔它們不知道咕咚是什么,沒弄清楚,就嚇得慌慌張張的逃跑,后來在獅子的幫助下,知道咕咚原是熟透的木瓜掉入水中發(fā)出的聲音,所以他們就不害怕了。很多疑問只要我們弄清楚了,就會變得更勇敢,也能想出辦法來。
四、幼兒觀看故事視頻
1.教師播放故事《咕咚來了》的視頻,幼兒欣賞,加深對故事內(nèi)容的理解。
2.教師:今天,我們講的故事名字是什么?
3.教師:我們看完了《咕咚來了》,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做 一個游戲,當小動物表演故事情節(jié)好不好呀?(激發(fā)幼兒想象與學習的興趣)
五、角色表演
請幼兒扮演故事里的動物,表演故事。
活動延伸
走進膽小國
每個人都有過膽怯的經(jīng)歷,在幼兒身上表現(xiàn)地更明顯,請幼兒說說自己膽小的經(jīng)歷,怎樣克服這樣的心里障礙。
教學反思
在這次游戲活動《咕咚來了》中,幼兒們都很積極的回答問題,故事內(nèi)容也講得非常生動、有趣,大部分幼兒較大膽、較完整地回答問題。本次集體活動具有明確的活動目標,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說完整”、“說對”, 愛說是孩子的天性,于是,欣賞完視頻之后,幼兒模仿動作而進行角色表演,在這樣過程中,孩子們可以輕松愉快地學習,又可以培養(yǎng)積極地動腦和動手的能力,還有表述的機會。不足之處在于教學過程中,沒有對故事做詳細的如何克服膽怯的總結(jié)。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會更努力的鉆研教學方法和技巧,爭取完善優(yōu)質(zhì)的教學效果。
《咕咚》教案6
學習目的知識與能力
1、憑借漢語拼音和插圖讀懂課文內(nèi)容,懂得做什么事,不應(yīng)該盲目地跟別人跑,而要問個為什么,弄清事實真相。 2、朗讀課文,并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學習時間:2課時。學習重點:
1、讀懂課文,并能悟出寓意。
2、朗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學習難點:
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學習準備:
4幅插圖。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設(shè)疑。
今天我們學習第24課咕咚,這是一篇閱讀課。隨后板書課題。咕咚是什么東西?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你們想不想知道?請同學們打開書,讀一讀課文就會知道了。
二、指導朗讀課文,按整體——部分——整體三步來指導。
(一)從整體指導讀課文。
1、讓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讀一遍課文,標出自然段。
2、對照插圖讀一遍課文,找出課文共講了幾種小動物,能按出場順序說出來。
3、同桌共讀一遍課文,讀后互相討論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ǘ┓侄沃笇ёx課文?蓭еn后問題讀,讀后再回答。
1、指名讀第1~2段。
。1)師問:咕咚指的是什么?
生答:咕咚是木瓜掉進湖里發(fā)出的聲音。
。2)師問:木瓜掉進湖里的聲音怎樣?從哪可以看出來?生答:這聲音很大很重。因為木瓜熟了,從高高的樹上掉進湖里的。
。3)師問:兔子為什么跑?(課后第1題)
生答:兔子聽見這又大又響的咕咚聲很害怕,嚇跑了。
。4)指導看第一幅插圖。說說圖意。
舉例:木瓜從樹上掉進湖里還沒有沉到湖底,濺起的水花還沒有落下來,兔子已經(jīng)撒腿跑了。它很害怕,一邊跑還一邊喊:“不好了,‘咕咚’可怕極了!
2、指名讀3~4段。
。1)師問:小猴子為什么也跟著跑?他還說了什么?(課后第2題)
生答:小猴子聽了兔子的話也跟著跑起來。他說:“不好了,不好了,‘咕咚’來了,大家快跑呀!”
。2)師問:還有誰都跟著跑起來?(課后第3題)他們又喊叫什么?
生答:聽了猴子的話,狐貍、山羊、小鹿都跟著跑起來。他們一邊跑一邊叫:“快逃命啊,‘咕咚’來了!”
。3)請三個同學分別把兔子、小猴子和大伙喊叫的話讀一讀,并說說有什么不同?為什么不同?最后一問比較難,老師可做提示。
生答:有很多話都是越傳越走樣。因為他們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說的,而他們的理解不一定對。他們不是有意造謠來嚇唬人的。
(4)指導看插圖
。ǘ。說出圖意。
舉例:很多野獸都跟著跑起來,它們?nèi)珡堉旌敖校鎺@慌的表情。
3、指名讀第5段。
。1)師問:獅子為什么沒有跑?他是怎樣做的?結(jié)果怎樣?(課后第4題)
生答:因為獅子不知道“咕咚”是什么,它在哪里,所以它沒有跑。
獅子攔住小兔和其他動物,追問誰看見“咕咚”了。結(jié)果誰都沒看見“咕咚”是什么,兔子只是說它聽見的,“咕咚”在那邊的湖里。
。3)指導看插圖
。ㄈ,并說說圖意。
舉例:獅子在前面,非常沉著冷靜地攔住大家,追問誰看見“咕咚”了。
4、指導朗讀6~7段。
。1)師問:他們來到湖邊看見什么?聽到什么?生答:他們來到湖邊看見正好又有一個木瓜從高高的樹上掉進湖里,聽見“咕咚”的聲音。
(2)師問:最后大伙兒為什么都笑了?(課后第5題。)生答:因為大伙都明白“咕咚”是木瓜從樹上掉進湖里發(fā)出的聲音,不是什么可怕的`怪物,真相大白了,它們感到自己的行動十分的可笑。
。3)指導看插圖
。ㄋ模,并說說圖意。
舉例:大家的表情各不相同。獅子在嚴肅地講道理,兔子看清“咕咚”是什么了,不再驚慌,變得不好意思了。
(三)讓學生讀全篇課文,并回答問題。
1、大家齊讀一遍課文。
2、師問:你讀了這篇童話,懂得了什么?
生答:我懂得做什么事,不應(yīng)該盲目的跟別人跑,聽信謠傳,而要問個為什么,弄清事實真相。
第二課時指導作業(yè):
一、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課后第2題。)
。ㄒ唬┓侄巫x課文。1~2、3~4、5、6~7段。
。ǘ┳寣W生看著插圖試著說說這個故事。(自己準備)。
。ㄈ┌凑照n后第1題的5個小問題的順序同桌互說,互相幫助講故事。
。ㄋ模┲该v故事,大家評論講得如何。
。ㄎ澹┱1~2人到前面給大家講這個故事。
二、讓同學回到家里講給爸爸媽媽聽;或講給同院的小朋友聽。
《咕咚》教案7
教育目標:
1、認識熟、攔等兩個生字的恐怖、象等兩個字。
2、可以根據(jù)課后問題找到相關(guān)信息進行推斷。
3、初步知道有什么事要學會思考,不要盲目跟進。
教育要點:
1、通過繪畫、聲音特征、上下文聯(lián)系等方式推測字符、識別字符
2、可以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簡單推斷。
課前準備:
1、關(guān)于本課程的多媒體課件。
2、生字卡。
上課時間安排:
2小時。
教育過程:
第二課時。
一、復(fù)習引進新課程。
1、通過課堂學習,你知道什么是咕咚嗎?
2、重讀全文。思考::思考::
二、研究課文,理解事理。
。ㄒ唬⿲W習第一自然段落:(圖1)這張圖說了什么?
◆(木瓜從高樹上掉進湖里。中所述情節(jié),對概念設(shè)計中的量體體積進行分析
1、老師引出熟:孩子們吃過木瓜嗎?木瓜很甜木瓜皮金黃,這種木瓜熟了。出示熟,讀準音,辨別字形,組詞。
2、木瓜從高樹上掉下來,掉進湖里,發(fā)出什么聲音——咕咚。一起讀第一個自然段落。
。2)學習第二個自然段,體驗兔子只用耳朵聽到的聲音來判斷事情的錯誤。
過渡:那些小動物聽到咕咚的聲音是怎么回事?讓我們先看看兔子!孩子們自己先讀一讀。
1、兔子聽到咕咚的聲音有什么表現(xiàn)?(預(yù)設(shè):嚇了一跳)
學會寫嚇人字,注意字旁的位置。
2、小兔子驚訝后,做了什么動作?(預(yù)設(shè):拔腿跑)
·仔細看圖,你知道拔腿跑是怎么跑的嗎?誰來做動作表演?(跑得快,聽到咕咚的聲音就跑)(地圖:兔子,板書:跑)
指導朗讀(這只兔子跑得真快啊哇!哇!哇!一溜煙就跑,跑得快!我們一起讀這句話。(指名讀3—4,一起讀)
兔子,為什么拔腿跑?(因為兔子嚇了一跳,所以很可怕。中所述情節(jié),對概念設(shè)計中的量體體積進行分析
3、指導兔子朗讀的話:不好,咕咚很可怕!
、僬堊鳛檫@只兔子來讀。(聽說兔子在叫。我很害怕!中所述情節(jié),對概念設(shè)計中的量體體積進行分析
②誰又來當這只害怕的兔子,叫?
、弁米訛槭裁催@么害怕?你以為咕咚是什么?
(預(yù)設(shè):妖怪、怪物、水怪。的雙曲馀弦值。的雙曲馀弦值。中所述情節(jié),對概念設(shè)計中的量體體積進行分析
那只兔子,現(xiàn)在有水怪在后面追你啊。你害怕地叫——生讀。
4、點撥:這是多么慌張的兔子啊,真可怕啊我看到了膽小的兔子……)一起讀。
。3)學習第三、第四自然段,體驗其他小動物們只有別人的話,盲目跟進的錯誤。
1、師:兔子這個名字嚇了什么動物?(猴子、狐貍、山羊、鹿、大象)
學會寫象字,注意順筆和彎鉤的寫法。
2、(出示插畫二)師生配合閱讀。
看,兔子這個叫聲嚇了一系列小動物,老師想讓大家自由讀這個。
現(xiàn)在老師想和老師合作。男生讀藍色部分,女生讀紅色部分,黑色部分由老師完成。在嗎?你準備好了嗎?我們開始吧!
3、引導發(fā)現(xiàn)小動物們叫的句子和跑的.句子。
你發(fā)現(xiàn)了嗎?紅色部分的句子,寫著小動物們怎么叫。藍色部分寫著小動物們是怎么跑的。
4、學習跑步的句子。
讓我們先讀寫他們跑的句子。一起來看看吧!
提示:猴子一聽,就跑。
狐貍,山羊,鹿,一個人跑。
大象看見了,也跟著跑。
一齊讀。一齊讀。
聽到別人的叫聲,他們是怎么做到的[指名讀書:3~4人。板書:猴子,狐貍,山羊,小鹿(大家),大象,大象,大象,大象,大象,大象,大象,大象,大象,大象,大象,大象
5、總結(jié):這樣的人怎么辦,自己也怎么做的行為,老師送了跟進這個詞。
6、學習被稱為的句子。
小動物們跟著跑,他們是怎么叫的?讓我們再看看。
提示:太糟糕了。咕咚很可怕!
不好,不好,咕咚來了,大家都跑!
快跑啊,咕咚來了!
·自己讀,自由讀。
·我們先來看看猴子和兔子。老師發(fā)現(xiàn)他們的話有不同的地方。我一個人讀兔子的話,一個人讀猴子的話,其他孩子想想。他們的話有什么區(qū)別?
。ㄒ粋壞和兩個壞有什么區(qū)別嗎?中所述情節(jié),對概念設(shè)計中的量體體積進行分析
聽老師讀。(師范讀)談?wù)勀惆l(fā)現(xiàn)了什么。(預(yù)設(shè):讀得越來越快)
·指導朗讀:是!讀得越來越快,說明動物們越來越害怕,越來越著急,不妨試試。
啊,連用兩個不好,使事情更可怕,更危險!
7、分角色朗讀。
這句話似乎越來越嚴重了你能告訴我大家嗎?(一起讀大家的話)
唉!這句話越傳越可怕,傳到大家那里就逃走了。
我們一起來看看小動物們的話,看看是否有越來越可怕的感覺。(男人讀:猴子,女人讀兔子,大家一起讀)
。4)學習第五自然段,理解道理。
大家都嚇了一跳。只有一只動物和大家不一樣。請大家自由閱讀第五自然段。想想野牛和其他動物有什么區(qū)別。
2、提示:野牛攔住他,問:';咕咚';在哪里,你看到了嗎?
大象說:沒看見,大家都說';咕咚'來了。
野牛攔住大家問,大家都說沒看見。
最后問兔子,兔子說:我聽說過。';咕咚';就在那邊的湖里。
、僮杂砷喿x,考慮野牛的表現(xiàn)和其他動物有什么不同。
②交流反饋:
、峭V,重點學習停止
野牛為什么要攔住大家?他阻止大家做什么呢?
。A(yù)設(shè):野牛不相信,他阻止大家—問)
、菃栴}(板畫:嘴)
他問了誰?(預(yù)設(shè):大象,大家,兔子)
、乔闆r采訪。
現(xiàn)在老師來當野牛,采訪了害怕的小動物。
師(戴頭飾):大象,在哪里,你看到了嗎?
出生:沒看見,大家都說咕咚來了。
老師:大家在哪里,你看到了嗎?
生(全班):我看不見。
老師:你們沒看見,為什么跟著?猴子,你為什么跟著我?出生。的雙曲馀弦值。的雙曲馀弦值。的雙曲馀弦值。
老師:鹿,你呢?出生。的雙曲馀弦值。的雙曲馀弦值。的雙曲馀弦值。
老師:狐貍,你呢?出生。的雙曲馀弦值。的雙曲馀弦值。的雙曲馀弦值。
老師:你們沒有親眼看到(板畫:眼睛),跟著別人跑,跟著別人叫,這樣的行為,盲目地說。也就是說,就像盲人一樣,看不見了,別人怎么做就做,別人怎么說就做,自己沒有想法。例如,上數(shù)學課時,一個人報告了錯誤的答案,其他人不想叫,這種行為也被稱為盲目。想也不想就跑,所以叫做盲目跟隨。
老師:小動物們,你們跟著誰跑?出生:兔子。
老師:讓我問問兔子吧!兔子啊,咕咚在哪里?你看到了嗎?
出生:我聽說過,咕咚在那邊的湖里。
老師:兔子也沒看見,耳朵聽見了。(板畫:耳朵)
、乓龑б馑。
老師:好的。采訪結(jié)束了,F(xiàn)在讓我們再考慮一下。野牛和動物們最大的區(qū)別是什么?你最喜歡誰?
情況1(預(yù)設(shè):我最喜歡野牛,野牛用嘴問,用眼睛看。他會想。他自己想。中所述情節(jié),對概念設(shè)計中的量體體積進行分析
老師:你和野牛一樣,真想,很聰明。(板畫:心)老師給你這個聰明字。(板書:聰明)
情況2(預(yù)設(shè):我最喜歡野牛,野牛最聰明。野牛是最勇敢的。中所述情節(jié),對概念設(shè)計中的量體體積進行分析
老師:老師也喜歡野牛。野牛和大家最大的區(qū)別是,不僅僅是聽到的叫聲,盲目地跑著,可以用心思考(板畫:心)
3、總結(jié)板書,
老師:光靠耳朵判斷一件事,好像經(jīng)常犯錯誤,開玩笑。要知道事情的真相,不僅要靠耳朵,還要用眼睛看,用嘴聽,冷靜地思考,成為聰明有頭腦的人。(結(jié)合教師的總結(jié),在黑板上,耳朵、嘴、眼睛、心合成";聰明";字)
今天老師把這個聰明的聰明送給大家,遇到什么事,不要盲目聽,盲目跟進,希望能成為冷靜思考的聰明人。
三、課外開拓(視頻:小馬過河)
板書設(shè)計:
20歲的時候。
兔子一拔腿就跑。
小猴子跟著跑著冷靜下來。
一個人跟著一個人動腦筋。
野牛停下來問。
《咕咚》教案8
教學要求
1、會認“咕、咚”等13個生字,會寫“嚇、怕”等7個生字。
2、能根據(jù)學過的方法猜測生字的讀音,進而把課文讀熟、讀懂。
3、了解課文內(nèi)容,能根據(jù)課后問題找出相關(guān)信息進行推斷。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實真相,先問為什么,不要盲目跟從的道理。
重點難點
1、識字、寫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好對話。
2、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實真相,先問為什么,不要盲目跟從的道理。
教學
課時兩課時。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大意。
教學課件。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發(fā)興趣
1、出示背景圖片,猜一猜:小動物們?yōu)槭裁匆寂?
2、引入新課,板書題目,齊讀題目。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借助拼音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并在課文中標出生字、新詞。
2、自主識字,交流識字方法。說說自己記住了哪些生字,是怎么記住的。
3、小組交流,教師巡視。
4、全班交流。
5、指名分段讀課文,糾正讀音。
6、再讀課文,完成填空。
全文共有個自然段,講了聽到“咕咚”的聲音,沒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來、也跟著跑,只有沒有跟著跑,幫助大伙弄清了事情真相的故事。?
三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認讀生字。
嚇怕跟家羊象都
2、指導觀察生字特點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重點指導“家、象、都”的筆順和書寫。教師范寫,學生描紅,仿寫。
4、展示書法作品,進行講評。
學生在自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認識生字,讀懂故事。這種由課堂走向生活的學習方式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孩子們的探究欲望,充分調(diào)動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
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實真相,先問為什么,不要盲目跟從的道理。
與課文相關(guān)的情境圖,教學課件。
一復(fù)習導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讀,齊讀。
嚇怕跟家羊象都
2、指名分段讀課文。
二朗讀感悟
1、學習課文第1、2自然段。
(1)(出示掛圖1)這幅圖講了什么?自由讀第1、2自然段。
(2)兔子為什么跑?(他認為“咕咚”可怕極了)
(3)他有沒有仔細觀察一下究竟發(fā)生了什么?(沒有)
(4)木瓜從高高的樹上掉進湖里,“咕咚”一聲,這聲音太響了。膽子很小的兔子聽到這個聲音有什么表現(xiàn)?從哪兒可以看出來?
(5)出示句子,指導朗讀。
不好啦,“咕咚”可怕極了!
2、學習第3、4自然段。
(1)(出示掛圖2)這幅圖講了什么?
(2)小猴子為什么也跟著跑?從哪兒看出來的?
(3)小猴子的心情怎么樣?
(4)出示句子,指導朗讀。
不好啦,不好啦,“咕咚”來了,大家快跑哇!
(5)自由讀第5自然段,看看這一自然段中講到了哪些動物?他們怎么樣?
(6)動物們?yōu)槭裁唇小翱焯用 ?
(7)比較“兔子”“小猴子”“大伙”說的話。他們講的話相同嗎?不同在哪里?
(8)分角色朗讀“兔子”“小猴子”“大伙”說的話。
(板書:木瓜嚇跑動物們)
3、學習課文第5自然段。
(1)(出示掛圖3)這幅圖講了什么?
(2)野牛為什么沒有跑?他是怎樣做的呢?
(3)你會做“攔”的動作嗎?野牛是怎么攔的?(讓學生通過動作演示理解)
(4)野牛攔住了大象后是怎樣問的?
(板書:野牛攔住)
(5)分角色朗讀“野牛”的問話和“大象”“兔子”的答話。(板書:問原因)
4、學習課文第6、7自然段。
(1)自由讀第6、7自然段。
(2)木瓜為什么會自己掉下來?(木瓜熟透了)
(3)木瓜掉進湖里為什么會發(fā)出很響的聲音?(因為木瓜是從高高的樹上掉下來的,所以聲音很響)
(4)“咕咚”究竟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從樹上掉進湖里所發(fā)出的聲音)
(5)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動物們都怎樣呢?為什么大伙都笑了?
(6)這時候,動物們會想些什么呢?
三表演故事
1、小組內(nèi)練習分角色表演。
2、找兩組在班內(nèi)進行表演。
四總結(jié)全文
1、在這個故事中,你喜歡誰?為什么?
2、今后我們遇到類似的事情應(yīng)該怎么辦?
《咕咚》教案9
活動目標:
1、 理解故事內(nèi)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 懂得遇到事情不驚慌,要問清楚、弄明白再行動。
3、 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4 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nèi)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教學重點、難點鼓勵孩子們大膽探索問題,解決問題,遇到事情要冷靜思考。
活動準備:
故事《咕咚來了》動畫視頻 ,小白兔 、狐貍 、猴子 、獅子等動物的圖片。
活動過程(興趣導入--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就故事內(nèi)容提問)--觀看故事視頻(加深故事理解)--角色表演)活動過程:
一、興趣引入
1、教師:今天老師請來了一個小客人,大家看看他是誰呀?(小白兔)
2、教師:大家看看這只小白兔它在做什么?你們知道它為什么跑呀?
3、教師:下面,我們一起來聽聽這個故事《咕咚來了》就會明白小白兔為什么跑了。(提供給孩子們思考的機會,并將小動物圖片貼在黑板上。)二、聽講故事《咕咚來了》
1、講完故事后,通過提問幫助幼兒故事內(nèi)容。
2、提問:小白兔為什么跑呀?"咕咚"原來是什么聲音?
3、提問:小白兔聽到"咕咚"的聲音時,心里有什么感覺?它是怎么樣做的?
三、幼兒觀看故事視頻1、教師播放故事《咕咚來了》的視頻,幼兒欣賞,加深對故事內(nèi)容的理解。
2、提問:
(1)小白兔一路上碰見了哪些小動物?它們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2)長毛獅子又是如何解決問題的呢? 小結(jié):遇到事情不驚慌,要問清楚、弄明白再行動。
三、討論
1、 小朋友們聽完了這個故事心里有什么感受?有趣嗎?這個故事里,你最喜歡哪個動物,為什么?我們要向誰學習?
2、教師總結(jié):小白兔它們不知道咕咚是什么,沒弄清楚,就嚇得慌慌張張的逃跑,后來在獅子的幫助下,知道咕咚原是熟透的木瓜掉入水中發(fā)出的聲音,所以他們就不害怕了。很多疑問只要我們弄清楚了,就會變得更勇敢,也能想出辦法來。
四、角色表演
1、教師:我們看完了《咕咚來了》,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做 一個游戲,當小動物表演故事情節(jié)好不好呀?(激發(fā)幼兒想象與學習的興趣
。2、請幼兒扮演故事里的動物,表演故事。
活動延伸:走進膽小國每個人都有過膽怯的經(jīng)歷,在幼兒身上表現(xiàn)地更明顯,請幼兒說說自己膽小的經(jīng)歷,怎樣克服這樣的心里障礙。
教學反思
在這次游戲活動《咕咚來了》中,幼兒們都很積極的回答問題,故事內(nèi)容也講得非常生動、有趣,大部分幼兒較大膽、較完整地回答問題。本次集體活動具有明確的活動目標,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說完整”、“說對”, 愛說是孩子的天性,于是,欣賞完視頻之后,幼兒模仿動作而進行角色表演,在這樣過程中,孩子們可以輕松愉快地學習,又可以培養(yǎng)積極地動腦和動手的能力,還有表述的機會。不足之處在于教學過程中,沒有對故事做詳細的如何克服膽怯的總結(jié)。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會更努力的鉆研教學方法和技巧,爭取完善優(yōu)質(zhì)的教學效果。
《咕咚》教案10
教學目的要求:
1.能借助漢語拼音和插圖,讀懂課文。
2.理解課文,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實真相,先問為什么,不要盲目地跟著別人跑的道理。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東西,以及兔子聽到“咕咚”聲拔腿就跑,許多動物也跟著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樣給大家解除了誤會。
難點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應(yīng)該盲目地跟著別人跑,而要問為什么,弄清事實真相。
教具準備:
課文插圖、配樂錄音、卡片、小黑板。
教學思路:
先借助漢語拼音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接著指導學生帶著問題逐段閱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最后用以“扶”帶“放”的方法指導學生學習自讀課文《小牛站起來了》。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fā)談話,揭示課題。
1.上新課前,老師想出個問題考考大家:一個木桶中,裝了滿滿的一桶水,假如你們把一塊石子扔進水中,這時會發(fā)出什么聲音呢?(咚,咕咚。)(板書:咕咚)就是這聲音,曾經(jīng)嚇跑過好幾種動物呢!你們想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嗎?(想)好,老師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學習一篇新課文,這篇課文的題目就叫《咕咚》。
2.這是一篇閱讀課文。這篇課文到底講了什么事呢?下面請聽錄音。
二、聽全篇課文的朗讀錄音,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
要求:仔細聽,認真想,故事中的“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講了哪幾種動物?(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進湖里發(fā)出的聲音。故事中講了小兔、小鹿、小猴、狐貍、山羊、大象和野牛這些動物)
三、借助漢語拼音,再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1.標好自然段的'序號。
2.畫出你不理解的字、詞。
3.指名朗讀課文,進行朗讀指導。
4.出示小黑板,思考回答問題。
全文共有____個自然段,____幅圖,講了____聽到“咕咚”的聲音,沒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來____、____、____、____、____也跟著跑,只有____沒有跟著跑。幫助大伙兒弄清了真相的事。
四、指導看圖,說清圖意。
出示課文中的一、二、三、四幅掛圖,要求學生按照“誰、在干什么、為什么這樣”的順序,說說每幅圖的意思。
圖意參考:
1.兔子聽到木瓜熟后掉進湖里的“咕咚”聲,嚇了一跳,拔腿就跑。
2.聽到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貍、山羊也跟著跑。
3.大象也跟著跑。野牛攔住了大伙兒,問“咕咚”在哪里,誰看見了?
4.兔子領(lǐng)著大家來到湖邊,弄清了“咕咚”是什么,大家都笑了。
五、小結(jié)過渡。
剛才,老師和大家聽了錄音,讀了課文,看了插圖,同學們對《咕咚》這篇課文所講的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這篇課文中,兔子聽到“咕咚”聲為什么拔腿就跑,其它幾種動物為什么也跟著就跑,野牛為什么攔住它們,故事的結(jié)果怎樣?這些問題你們想知道嗎?(想)老師下一堂課再和大家一起繼續(xù)學習。
第二課時
一、復(fù)習導入新課。
1.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知道“咕咚”是什么?
2.這篇課文講了什么事情,它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呢?下面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
二、閱讀課文一、二自然段。
1.(出示掛圖1)這幅圖講了什么?(小兔聽到木瓜掉進湖里發(fā)出的“咕咚”聲,嚇了一跳,拔腿就跑)
2.小兔為什么跑?(它認為咕咚可怕極了)
3.它有沒有仔細看一下?(沒有)
4.木瓜從高高的樹上掉進湖里,發(fā)出“咕咚”一聲,這聲音太響了,膽子很小的兔子聽到這個聲音會怎么樣?(害怕)
5.從哪兒可以看出來?(嚇了一跳、拔腿就跑、邊跑邊叫)(隨機理解:拔腿就跑)
6.它邊跑邊叫,對誰叫?叫什么?(對小猴叫:“不好了,‘咕咚’可怕極了。”理解:這里的“咕咚”是指一種東西的名稱)
7.指導朗讀:“不好了,‘咕咚’/可怕極了!”(注意停頓、重音、語氣)
三、閱讀課文三、四自然段。
1.(出示掛圖2)這幅圖講了什么?(聽了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貍、山羊也跟著跑起來了。)
2.小猴為什么也跟著跑?從哪兒看出來的?(小猴聽了兔子的叫聲,認為“咕咚”追它們來了。從小猴子邊跑邊叫:“不好了,不好了,‘咕咚’來了,大家快跑哇!”可以看出)
3.““咕咚”追它們來了,小猴子心里會怎樣?(非常害怕)
4.指導朗讀:“不好了,不好了,‘咕咚’來了,大家|快跑哇!”(注意語氣、停頓、重音。句中第二個“不好了”和“快跑哇”音要讀得重一些,調(diào)要拉得長一點)
5.小猴子那可怕的叫聲,震動了整個森林。這一下森林里可熱鬧了。聽!(放第四自然段的配樂朗讀錄音)
6.這一自然段中講到了哪些動物?它們怎么樣?“大伙兒”指誰?(有狐貍、山羊、小鹿。它們也跟著跑起來,邊跑邊叫:“快逃命啊,‘咕咚’來了!”“大伙兒”指狐貍、山羊、小鹿)
7.它們?yōu)槭裁唇小翱焯用 ?(它們認為“咕咚”是一種可怕的東西,要來吃它們了)
8.比較“兔子”“小猴”“大伙兒”說的話。它們講的話相同嗎?不同在哪里?(小兔子只是說“咕咚”可怕極了;小猴子認為“咕咚”追它們來了;其它的動物以為“咕咚”吃它們來了。它們把“咕咚”越傳越厲害)
9.分角色朗讀“兔子”“小猴”“大伙兒”說的話。
10.就這樣,很平常的一聲“咕咚”聲,由于動物們的誤解、誤傳,它成了一種很怪的動物,嚇壞了森林中的許多動物,它們一個跟一個跑起來,就連大象也怎樣了?(跟著跑起來)
四、閱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1.(出示掛圖3)這幅圖講了什么?(野牛攔住大伙兒問“咕咚”在哪里?誰看見了?)
2.野牛為什么沒有跑?它是怎樣做的呢?(野牛想搞清楚“咕咚”是什么。它攔住了大伙兒)
3.(出示“攔住”一詞)你會做“攔”的動作嗎?野牛是怎么攔的?(讓學生通過演示理解)
4.野牛攔住了大象和大伙兒后是怎樣問的?(指導學生用“先問____,再問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問____”的句式回答。)
5.分角色朗讀“野!钡膯栐捄汀按笙蟆薄巴米印钡拇鹪。
五、閱讀課文六、七自然段。
1.(出示掛圖4)這幅圖講了什么?(大伙兒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2.大伙兒是怎樣知道事情真相的呢?(出示課文第六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指導學生比較朗讀后思考:
(1)木瓜為什么會自己掉下來?(木瓜熟透了)
。2)木瓜掉進湖里為什么會發(fā)出很響的聲音?(從高高的樹上掉下來撞擊水面)
。3)“咕咚”究竟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從樹上掉進湖里所發(fā)出的聲音)
3.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它們都怎樣呢?(大伙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4.這里的“大伙兒”指誰?為什么都笑了?(“大伙兒”指:兔子、小猴、小鹿、狐貍、山羊、大象。它們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進湖里發(fā)出的聲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覺得自己剛才的行動十分可笑,所以笑了)
5.這時候,它們會想些什么呢?(誘導學生進行合理想象。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學習,不再瞎跟著別人跑,而要問個為什么,弄清事情真相)
六、總結(jié)課文。
1.這篇課文主要寫了兔子聽到“咕咚”的響聲,沒有弄明白,就邊跑邊叫“咕咚”非?膳隆P『镒勇犃送米拥脑挘芷饋,并且叫大家也快跑。狐貍、山羊、小鹿聽到后,一邊跑一邊叫大家逃命。大象看見了也跟著跑起來。野牛卻不這樣。他攔住大家問“咕咚”在哪里,誰看見了。最后兔子領(lǐng)著大家來到湖邊,弄清了事情真相。
2.在這個故事中,你喜歡誰?不喜歡誰?為什么?(在這個故事中,我喜歡野牛,因為它遇到事情不慌張,能先問個為什么,不盲目地跟著別人跑。我不喜歡兔子、小猴子、山羊、狐貍、小鹿、大象,因為它們遇事不先問為什么,別人怎么說,也跟著別人怎么說;別人怎么做,也跟著別人怎樣做)
3.我們同學們以后遇到事情應(yīng)怎么辦?(遇事先問個為什么,弄清事實真相)
第三課時
一、復(fù)述故事。
1.學生分小組試講故事。
2.小組推選代表上講臺講故事。
二、表演故事。
以八個同學為一組,戴好“木瓜”和“兔子”等七種動物的頭飾,在音樂聲中進行表演。
三、輔導學生自學自讀課本第19課《小牛站起來》。
1.借助拼音,讀通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1)指名朗讀,老師糾正讀音。
(2)讀了這篇課文,想想課文告訴了我們一件什么事情?(小牛沒有聽烏龜?shù)膭窀,不怕摔跤,終于學會站起來了的事。)
2.對照插圖,找出與圖相對應(yīng)的自然段。
。1)指名說說每幅圖講了什么內(nèi)容?
參考圖意:
、傩∨W站起來,幾次摔跤,烏龜勸它別學了,小牛沒有聽從。
②不怕摔跤的小牛不僅站起來了,而且還在練習走路呢!
。2)根據(jù)圖意找出相應(yīng)的自然段。(1—4自然段;5—7自然段)
3.指名讀課后問題,思考回答:
。1)小牛是怎樣站起來的?(小牛不怕摔跤,不盲目地相信別人的話,通過反復(fù)練習,終于站了起來。)
。2)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告訴我們遇到困難不要害怕,失敗了不要灰心,不要盲目地相信別人的話,只要通過努力,就能克服困難,獲得成功。)
板書:
《咕咚》教案11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8個字。學習“?” 、“?”兩個新部首。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進行分角色表演。
3.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咕咚”究竟是怎么回事。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調(diào)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的朗讀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2.培養(yǎng)合作學習能力,讓學生分組表演,實現(xiàn)師生多邊互動。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教育學生凡事要講根據(jù)、眼見為實,不能道聽途說,盲目地下結(jié)論。
根據(jù)這三個維度的目標要求,我采取激趣促讀、創(chuàng)設(shè)情境的教法,做到教與讀結(jié)合、扶與放結(jié)合。引導學生采取自學探究、小組合作等學習方式來學習這篇課文。力求建設(shè)一個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使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讓語文素養(yǎng)得到全面提高。
本課的教學重點為:
一.識字、寫字。
二.理解并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表演課文。
教學難點為:
了解課文主旨,體會“聽到任何事情,都要動腦筋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
這篇課文的教學設(shè)計為兩課時。第一課時讓學生初讀課文,理清層次,通過合作學習,將課文中的大量對白組成小劇本,進行表演,再以句帶段,以讀帶講,深入分析課文,理解文章中心。第二課時主要學習生字、書寫生字。運用多種形式,將枯燥的生字教學滲透于有趣的游戲、情境之中,通過摘木瓜、開火車的游戲,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生字。
以下我著重對第一課時的教學做進一步說明。
一. 創(chuàng)設(shè)情境,設(shè)置懸念,激趣導入。
好的開端是一堂課成功的一半。正因為如此,我運用激趣導入,進行猜謎語、聽聲音比賽。利用課件引導學生的聽覺、視覺、思維想象多渠道運作起來,積極參與到學習中。而且我還特別設(shè)計了個別聲音用耳朵比較難以辨別,學生只好用眼睛揭開謎底,從而初步接觸課文“眼見為實”的主旨。最后出示“咕咚”的聲音,讓學生猜猜這樣的聲音通常在什么情況下會出現(xiàn),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讓學生模擬發(fā)“咕咚”聲,從而引出課題。并且告訴大家:千萬別小看這個有點奇怪的聲音,它可在森林中掀起了一場不大不小的風波呢。
二. 初讀感知,理順層次。
通過教師的范讀和學生自讀,讓學生解決三個問題。
1. 文章有多少個自然段落?
2. 課文中出現(xiàn)了哪幾種動物?
3. 根據(jù)插圖,復(fù)述課文主要講了什么故事?
這個環(huán)節(jié)中,盡可能多的讓學生復(fù)述故事,出示課文中的四幅掛圖,要求學生按照“誰、在干什么、為什么這樣”的順序,完整地說說每幅圖的意思,并且集體評議。發(fā)揮師生評價的作用,促進學生的認知,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理清了課文的脈絡(luò),可以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并且為下一步的`合作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chǔ)。
三. 摳對白,制作小劇本
善于讀書的人,會把書越讀越薄。意思就是說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要自己會歸納和總結(jié)。善于學習的人,同樣會把課文越學越精簡。這篇長課文,情節(jié)卻很簡單,對白比較多,我便引導學生自己用筆劃出所有的對白,組成一個小劇本,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對學生的情感熏陶感染和示范作用,因此,我通過插圖和創(chuàng)設(shè)情境,讓學生把感受通過朗讀表達出來。經(jīng)過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表演,學生和學生之間的表演,小組和小組之間的表演等多次反復(fù)的朗讀表演,讓學生在表演中來體會短小的劇本所表達的故事精髓。
四. 分組合作學習
葉圣陶先生曾說:教是為了不教。而傳統(tǒng)的教學弊端在于:教師用煩瑣的教學分析占用了學生讀書的時間。事實上,語文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當學生有迫切的學習興趣,并且這篇文章又簡單易懂,我便因勢利導,讓學生自己去學習。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學習伙伴;自由選擇學習內(nèi)容;甚至可以自由選擇學習的方式。使課堂上的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情感信息交流呈現(xiàn)出雙向和多向互動的局面,從而使學生始終保持一種自覺、主動、熱情的學習狀態(tài)。
有了小劇本作為主線,我就做到由“扶”到“放”,放手讓學生自主地學習,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句或者幾句對白,找到課文出處,學習探討整個段落中小動物的心理活動、動作反應(yīng)、表達情緒的關(guān)鍵詞、朗讀的語氣等等。
通過小組討論,孩子們在全班交流了學習成果。如小兔的第一句對白,出現(xiàn)在第二自然段,孩子們緊扣“撒腿就跑”的這個動詞,抓住小兔膽小的心態(tài)。充分發(fā)揮想象,“咕咚”究竟是個如何可怕的東西。學生還能結(jié)合生活實際,形象地模擬“撒腿就跑”這個動作。其他動物的盲目跟隨、慌亂緊張,獅子的好奇大膽、要一探究竟的場景都在合作學習中一一再現(xiàn)。
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情感體驗之后,帶感情朗讀便水到渠成。此時再次讓學生整體朗讀全文,進行總結(jié),完成“總—分—總”的課文學習結(jié)構(gòu)。
五. 動腦動口,升華主旨。
根據(jù)新課標提出的綜合性學習要求,第一學段的學生要結(jié)合語文學習,觀察自然,并結(jié)合社會活動,用語言或圖文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所以在《咕咚》這課的設(shè)計中,我設(shè)計了一組問題,進行口語表達練習,并給孩子留下情感發(fā)揮的余地。
1. 你最喜歡課文中的哪種動物,為什么?
2. 你想和他們說些什么?
3. 以后我們遇到類似的事情應(yīng)該怎么辦?
通過課文的學習,和這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領(lǐng)悟到“凡事要動腦筋,要眼見為實,不要盲目跟隨別人!钡牡览恚拐n堂有效地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與情感體驗。
六. 作業(yè)練習,課內(nèi)外結(jié)合。
我設(shè)計了讀一讀、說一說、演一演、評一評等自主選擇練習,體現(xiàn)了學習的層次性、綜合性。
《咕咚》教案12
《咕咚》是一個生動有趣的經(jīng)典童話故事,內(nèi)容生動,幽默動感十足。落入水中的東西發(fā)出的聲音,嚇壞了但小的小老鼠,他的奔逃引了了群體的慌張,頓時亂做一團,最終發(fā)現(xiàn)是自己嚇壞了自己!在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基礎(chǔ)了,讓不要驚慌,而要沉著,要先了解事情發(fā)生的原因,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猜測、觀察、動作模仿等方式,初步理解故事內(nèi)容。
2、引導幼兒感受故事中動物的情緒并學說:"快逃!快逃!咕咚來啦!"3、體驗師生共同表演故事的快樂。
活動重點:
理解故事內(nèi)容,感受故事中的'動物的情緒,學會對話:"快逃!快逃!咕咚來啦!"活動難點:
體驗動物逃跑時的緊張情緒。
活動準備:
1、繪本ppt,故事中的動物形象大圖一套,小圖片與幼兒人數(shù)一樣。
2、情景表演(一只小老鼠正在散步,聽到"咕咚"聲,嚇了一跳,逃跑了,邊跑邊喊"快逃!快逃!咕咚來啦。┗顒舆^程:
一、情景表演導入(一只膽小的老鼠正在散步,忽然聽到"咕咚",嚇了一跳逃跑了,邊跑邊喊"快逃!快逃!咕咚來啦!")提問:
剛才的小老鼠怎樣了? (逃跑)它為什么要逃跑呢? (害怕)它害怕什么呢? (咕咚)"咕咚"會是誰呢? (幼兒猜測)二、幼兒觀看ppt,初步理解故事內(nèi)容。
師:小老鼠跑著跑著,會遇到誰呢?他們說了些什么?
我們一一看。
觀看第一頁(兔子聽到老鼠叫喊聲一起逃跑)--小老鼠跑啊跑,它遇到了誰呢?
--它遇到小兔子說到什么呢?
--小老鼠對小兔子說了什么?
--小兔子聽到喊聲怎么了?
觀看第二頁(狐貍逃跑)--這是誰呀?誰來學學狐貍的樣子?
觀看第三頁(狐貍被嚇的和小老鼠、兔子、一起逃跑)--狐貍聽到了什么聲音?
--他為什么也要逃跑呀?
--他們逃跑時,又會遇到哪些動物呢?
觀看第三頁(小羊、小豬、斑馬都被嚇到一起逃跑)--他們見到小羊(小豬、斑馬)對他(們)說了什么呢?
我們一起來說說。(快逃!快逃!咕咚來啦。--有誰發(fā)現(xiàn)了這群小動物?他會怎么做呢?讓我們來看看吧!
教師播放第四五頁,和幼兒一起觀察,理解故事內(nèi)容。引導幼兒觀察大熊并學學他的動作。再模仿小動物們緊張的樣子。
--小動物們跟在大熊后面干什么呢?
--"咕咚"會是誰呢?(幼兒自由發(fā)言)三、討論并理解故事內(nèi)容。
師:讓大熊帶著小動物去找"咕咚"我們來想想,小老鼠嚇得往前跑時,碰見了誰?說了些什么?
教師根據(jù)幼兒的講述,出示相應(yīng)的動物形象圖片(大)鼓勵幼兒模仿繪本中動物的表情及語言:"快逃!快逃!咕咚來啦!"教師播放最后畫面(蘋果掉到水中)--咕咚到底是誰?
--"咕咚"可怕嗎?小動物們?yōu)槭裁春ε履兀?/p>
四、幼兒選擇相應(yīng)的角色表演故事。
在表演過程中,教師及時表揚聲音和表情到位的幼兒并提示幼兒:如果不記得自己何時出場,可以借助線索圖。
根據(jù)實情況,可以再說幾次,讓幼兒體驗和同伴一起表演的快樂。
《咕咚》教案13
一、教學目的:
1、能通順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2、隨文認識“豬、應(yīng)、該、粗、神、鵝、翅、膀、漂、加、立、刻、結(jié)”14個生字,能正確書寫“立、次、加、角、些、畫”7個字,學習兩個新偏旁;
3、學生在閱讀中應(yīng)學會尊重事實,遇事多動腦子想想,有自己的主見,不能盲目的隨從別人的意見,語文教案-咕咚。
二、教學重點:學生在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
三、教學難點:指導學生朗讀,讀出課文中角色的語氣,在朗讀中使學生明白為什么小豬最終把小花貓畫成了一只大怪物。
四、教學安排:兩課時
五、教學準備:課件、畫、詞語卡片
第一課時
一、教師激趣:一向懶惰的小豬愛上了畫畫,今天,它畫了幅畫,許多小動物們都來看,我們也去課文里瞧瞧它畫了啥?
二、出示課題:
19、小豬畫畫(齊讀課題)學生認識課題中的“豬”字,并讀準翹舌音。
三、聽故事,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教師范讀課文
四、學生自讀課文師:小朋友想把這個故事講給你的朋友聽嗎?學生自己借助拼音將課文讀通順、讀懂。把課文中的生字畫出來多讀幾遍。
五、再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1、由結(jié)果探究原因師:誰能說說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什么?指導學生把話說簡要地完整(小豬聽了小松鼠、小山羊、小白鵝的話,把一只可愛的小松鼠畫成了一只大怪物,幼兒教案《語文教案-咕咚》)板書:可愛教師出示“結(jié)果”(一張大怪物的畫)隨機認識詞語“結(jié)果”、“一張”板書:大怪物師問:小豬為什么會畫這么一只怪物呢?生:(因為小豬聽了小松鼠、小山羊、小的鵝的建議)
2、學習
2、3自然段小松鼠給小豬提了什么建議?生讀小松鼠的'話。教師出示課件:小松鼠師:你覺得小松鼠的尾巴長得怎么樣?生:小松鼠的尾巴確實又大又好看。小松鼠這時是在炫耀自己的長處,你們想想哪些詞語要讀得重一些?學生思索后再讀“你看,我的尾巴又大又好看,應(yīng)該把豬的尾巴畫大一些?學生集體練習讀出示詞語卡認識:應(yīng)該大些師:小豬認真想過小松鼠的話嗎?生:沒有。師:你是從哪個詞知道的?學生通過課文語句理解“馬上”一詞:“馬上”說明小豬心里想了嗎?生:小豬想都不想,拿起筆就畫。學生用“馬上”一詞練習說話看圖認識詞語:又大又粗
3、小組合作學習第
三、四自然段。教師提出學習要求:討論一下課文怎樣讀,小山羊的話對嗎?為什么?出示課件,檢查學習效果:推薦朗讀小能手讀小山羊的話。師:你為什么把多神氣讀得重呀?生:小山羊的角的確很神氣,它在夸耀自己的長處,挺驕傲的。所以語氣在自己的長處上要重一些。隨機認識詞語“神氣”“一對角”師:小山羊的話對不對?為什么?生回答師:小豬想過小山羊的話嗎?你從哪個詞知道?學生找了出“連忙”一詞。師:這個詞和前面所學的哪個詞意思相近?學生練習用“連忙”說句話。
4、學生自學
5、6自然段指名學生讀小白鵝的話。出示課件,教師引導理解小白鵝的心理:小白鵝最欣賞的就是它的翅膀,可眼見小豬的畫上沒有自己最美的部分,又急又得意。學生再讀,師生評議你看,我的翅膀多漂亮,給貓加上一對翅膀該多美呀!認識詞語:一對翅膀漂亮加上師:小豬還是沒作過多的細想,就怎樣做?學生了解近義詞:連忙、馬上、立刻
5、學生通過連忙、馬上、立刻幫助小豬分析畫成大怪物的原因。
6、請學生把自己的意見說給小豬聽。
7、給動畫片配音分角色朗讀。
《咕咚》教案14
【教學目標】
1、會寫7個生字,會認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會寫7個生字,會認12個生字。 【教學難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咕咚”是什么?小兔子為什么害怕“咕咚”,“我們一起去森林里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好嗎?(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咕咚”是什么?
2、圈一圈,故事講了哪幾個小動物?
3、指導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通順。不認識的字可以問老師或同學。
三、學習生字詞。
1、認讀生字詞。
2、交流識字方法。
3、熟讀詞語。
四、書寫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遇事要弄清事情真相。 【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遇事要弄清事情真相。 【教學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再讀課文,完成問題。
1、讀準字詞,讀通句子。
2、數(shù)數(shù),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
3、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深入感知,指導朗讀。
1、閱讀課文第
一、二自然段。
(1)引導學生說出這幅圖上的內(nèi)容。(小兔聽到木瓜掉進湖里發(fā)出的“咕咚”聲,嚇了一跳,拔腿就跑。) (2)指名朗讀課文第
一、二自然段,抓住重點詞語:嚇了一跳、拔腿就跑、一邊跑一邊叫,體會小兔子害怕的.心理。 (3)練一練:用“邊跑邊叫” “可怕極了”練習說話。
2、閱讀課文第
三、四自然段。
(1)引導學生接著觀察圖上的內(nèi)容。(聽了兔子的叫喊,小猴、狐貍、山羊、小鹿也跟著跑起來了。)(2)指名讀課文第三自然段,引導學生抓住小猴子的動作和語言,體會小猴子盲目害怕的心理。
3、閱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還會有哪些小動物跟著跑?他們又會怎么說呢?
4、閱讀課文第
六、七自然段。
(1)引導學生觀察最后一幅圖,小動物們在干什么?(大伙兒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2)師生齊讀課文第
六、七自然段。
(3)教師引問: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其實“咕咚”就是熟了的木瓜從樹上掉進湖里所發(fā)出的聲音,大家都笑了,為什么都笑了?
(4)引導學生進行合理想象:小動物們都會想些什么?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學習,不再偏聽偏信,遇事會多動腦筋,弄清事情真相。
三、講故事,復(fù)述課文。板書設(shè)計咕咚
害怕、逃跑——————笑了遇事要動腦筋,弄清事情真相
《咕咚》教案15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12個生字,會寫本課的'7個生字。
2、通過圖畫、形聲字或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認字。借助連環(huán)畫課文特點,讀懂故事內(nèi)容。
3、能根據(jù)課后問題找出相關(guān)信息進行推斷。
4、通過課文學習,教育學生聽到任何事都要多動腦筋想一想,不要盲目跟從。
【教學重點】
借助圖畫、形聲字特點、聯(lián)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認字;能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作簡單推斷。
【教學難點】
正確認識生字,書寫生字,能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作簡單推斷。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圖畫導入
1、設(shè)疑:你們知道“咕咚”是什么嗎?
2、教師導言:東西掉進水里會發(fā)出咕咚的響聲,可就是這個響聲卻把兔子、狐貍、猴子、小鹿嚇得撒腿就跑,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20課《咕咚》。師板書課題并教讀:咕咚
3、認讀生字“咕、咚”,師相機講解:這兩個字可以組成“咕咚”一詞,像這樣表示聲音的詞叫象聲詞。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引導自由讀課文,提出要求:
。1)讀準字音,不會讀的想辦法解決。
。2)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要多讀幾遍。
。3)標出自然段序號。
2、組織同桌互讀,互相幫助。
3、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并評價。
4、組織采用多種形式認讀生字。
5、檢查生字學習情況。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luò)
1、引導齊讀課文,啟發(fā)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組織同桌互相說一說。
3、組織全班交流。
四、指導寫字
1、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引導學生觀察:這幾個字有什么特點?寫的時候應(yīng)該注意什么?
2、教師邊范寫邊強調(diào)書寫要點。
3、組織學生描紅、臨寫。
4、組織全班展示。
【《咕咚》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大班語言教案咕咚來了教案07-09
“咕咚”走了_作文09-06
《咕咚》教學反思01-05
《咕咚》教學反思(通用10篇)11-21
教案中班教案02-23
小班教案健康教案07-08
小雞教案中班教案01-21
小班教案游戲教案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