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在线免费视频,亚洲精品免费一级视频,日韩亚洲欧美大陆,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style id="t465f"></style>
<legend id="t465f"><u id="t465f"><thead id="t465f"></thead></u></legend>

<acronym id="t465f"></acronym>

<sub id="t465f"><ol id="t465f"><nobr id="t465f"></nobr></ol></sub>
<sub id="t465f"></sub>

平行四邊形教案

時間:2024-10-07 08:19:24 教案 投訴 投稿

關(guān)于平行四邊形教案5篇

  作為一名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平行四邊形教案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guān)于平行四邊形教案5篇

平行四邊形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并會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通過操作、觀察、比較,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運用轉(zhuǎn)化的思考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3、對學生進行辯詐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

  理解公式并正確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

  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dǎo)過程.

  學具準備:

  每個學生準備一個平行四邊形。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新課。

  1、請同學翻書到86頁,仔細觀察,找一找圖中有哪些學過的圖形?

  2、好,下面誰來說一說你找到了哪些學過的圖形?

  3、請觀察這兩個花壇,哪一個大呢?假如這塊長方形花壇的長是3米,寬是2米,怎樣計算它的面積呢?根據(jù)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板書),得出長方形花壇的面積是6平方米,平行四邊形面積我們還沒有學過,所以不能計算出平行四邊形花壇的面積,這節(jié)課我們就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

  二、民主導(dǎo)學

 。ㄒ唬、數(shù)方格法

  用展示臺出示方格圖

  1、這是什么圖形?(長方形)如果每個小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18平方厘米)

  2、這是什么圖形?(平行四邊形)每一個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自己數(shù)一數(shù)是多少平方厘米?

  請同學認真觀察一下,平行四邊形在方格紙上出現(xiàn)了不滿一格的,怎么數(shù)呢?可以都按半格計算。然后指名說出數(shù)得的結(jié)果,并說一說是怎樣數(shù)的。

  3、請同學看方格圖填87頁最下方的表,填完后請學生回答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小結(jié):如果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等于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則它們的面積相等。

  (二)引入割補法

  以后我們遇到平行四邊形的地、平行四邊形的零件等等平行四邊形的東西,都像這樣數(shù)方格的方法來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方不方便?那么我們就要找到一種方便、又有規(guī)律的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方法。

 。ㄈ└钛a法

  1、這是一個平行四邊形,請同學們把自己準備的平行四邊形沿著所作的高剪下來,自己拼一下,看可以拼成我們以前學過的什么圖形?

  2、然后指名到前邊演示。

  3、教師示范平行四邊形轉(zhuǎn)化成長方形的過程。

  剛才發(fā)現(xiàn)同學們把平行四邊形轉(zhuǎn)化成長方形時,就把從平行四邊形左邊剪下的直角三角形直接放在剩下的梯形的右邊,拼成長方形。在變換圖形的位置時,怎樣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做呢?現(xiàn)在看老師在黑板上演示。

 、傧妊刂叫兴倪呅蔚母呒粝伦筮叺闹苯侨切巍

 、谧笫职醋∈O碌奶菪蔚挠也,右手拿著剪下的直角三角形沿著底邊慢慢向右移動。

 、垡苿右欢魏螅笫指陌刺菪蔚淖蟛。右手再拿著直角三角形繼續(xù)沿著底邊慢慢向右移動,到兩個斜邊重合為止。

  請同學們把自己剪下來的直角三角形放回原處,再沿著平行四邊形的.底邊向右慢慢移動,直到兩個斜邊重合。(教師巡視指導(dǎo)。)

  4、觀察(黑板上在剪拼成的長方形左面放一個原來的平行四邊形,便于比較。)

 、龠@個由平行四邊形轉(zhuǎn)化成的長方形的面積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比較,有沒有變化?為什么?

 、谶@個長方形的長與平行四邊形的底有什么樣的關(guān)系?

 、圻@個長方形的寬與平行四邊形的高有什么樣的關(guān)系?

  教師歸納整理:任意一個平行四邊形都可以轉(zhuǎn)化成一個長方形,它的面積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它的長、寬分別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底、高相等。

  5、引導(dǎo)學生總結(jié)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

  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怎么求?(指名回答后,在長方形右面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那么,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么求?(指名回答后,在平行四邊形右面板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6、教學用字母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

  板書:S=ah

  說明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和字母中間的乘號可以記作,寫成ah,也可以省略不寫,所以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可以寫成S=ah,或者S=ah。

 。6)完成第81頁中間的填空。

  7、驗證公式

  學生利用所學的公式計算出方格圖中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用數(shù)方格的方法求出的面積相比較相等 ,加以驗證。

  條件強化: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底和高)

  三、檢測導(dǎo)結(jié)

  1、學生自學例1后,教師根據(jù)學生提出的問題講解。

  2、判斷,并說明理由。

 。1)兩個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等,它們的面積就相等()

 。2)平行四邊形底越長,它的面積就越大()

  3、做書上82頁2題。

  4、小結(jié)

  今天,你學會了什么?怎樣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dǎo)的?

  5、作業(yè)

  練習十五第1題。

  附:板書設(shè)計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S=ah

  S=ah或S=ah

平行四邊形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垂直與平行的概念,會用直尺、三角尺畫垂線和平行線。

  2.使學生掌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

  3.通過多種活動,使學生逐步形成空間觀念。

  (二)教材說明和教學建議 教材說明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習了角的度量的基礎(chǔ)上教學的,內(nèi)容包括:同一平面內(nèi)兩條直線的特殊位置關(guān)系,即垂直與平行;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學生在前面已經(jīng)學習了有關(guān)四邊形的知識,對平行四邊形也有了初步的認識,這里著重給出的是平行四邊形的特征以及與正方形、長方形的關(guān)系。梯形在這里是第一次正式出現(xiàn),教材除教學梯形的特征外,還注意說明與平行四邊形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例題

  具體內(nèi)容及要求

  垂直與平行

  例1

  認識同一平面內(nèi)兩條直線的特殊位置關(guān)系:平行和垂直。

  例2

  學習畫垂線,認識“點到直線的距離”。

  例3

  學習畫平行線,理解“平行線之間的距離處處相等”。

  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例1

  把四邊形分類,概括出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探討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正方形的關(guān)系。

  例2

  認識平行四邊形的不穩(wěn)定性,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及梯形的的各部分名稱。

  學習畫高。

  教學建議

  1.關(guān)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基礎(chǔ),把握教學的起點和難點。

  教學的任務(wù)是解決學生現(xiàn)有的認識水平與教育要求之間的矛盾,為學習而設(shè)計教學,是教學設(shè)計的出發(fā)點,也是歸宿。這一單元中涉及的知識點:平行與垂直,平行四邊形與梯形等,一方面這些幾何圖形在日常生活中應(yīng)用廣泛,學生頭腦中已經(jīng)積累了許多表象;另一方面,經(jīng)過三年的數(shù)學學習,也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基礎(chǔ)。這些都是影響學生學習新知最重要的因素。為此,教師必須關(guān)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基礎(chǔ),從學生出發(fā),把握教學的起點和難點,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增加或補充一些內(nèi)容。

  2.理清知識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突出教學的重點。

  由于數(shù)學知識的系統(tǒng)性和嚴密的邏輯性,決定了舊知識中孕育著新內(nèi)容,新知識又是原有知識的擴展。教學時,要善于理清知識間的`聯(lián)系,根據(jù)教學目標來確定內(nèi)容的容量、密度和教學的重點,有機地聯(lián)系單元、全冊,乃至整個年級、整個學段的教學內(nèi)容加以研究。如果把“平行與垂直”這一內(nèi)容放到整個教材體系中,就不難發(fā)現(xiàn)它的學習既需要直線及角的知識做基礎(chǔ),同時又是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基礎(chǔ)。

  3.注重學用結(jié)合,就地取材,充實教材內(nèi)容。

  盡管教材在素材的選材上盡可能地提供一些現(xiàn)實背景,設(shè)計了一些學以致用的習題,如借助于運動場景里的一些活動器材引出垂直與平行的內(nèi)容,要求學生思考和討論怎樣測定立定跳遠的成績、怎樣修路最近等。但由于教材的容量有限,還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做必要的充實和拓展,使學生理解和認識數(shù)學知識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過程,進一步認識和體會數(shù)學知識的重要用途,增強應(yīng)用意識。

  4.加強作圖的訓練和指導(dǎo),重視作圖能力的培養(yǎng)。

  這一單元涉及到許多作圖的內(nèi)容,如畫垂線、畫平行線、畫長方形和正方形、畫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高等,對四年級學生來說,這些都有一定的難度,教學時要加強作圖的訓練和指導(dǎo),重視作圖能力的培養(yǎng)。

  5.本單元可用6課時完成。

平行四邊形教案 篇3

  教學要求:

  1.鞏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能比較熟練地運用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解答有關(guān)應(yīng)用題。

  2.養(yǎng)成良好的審題習慣。

  教學重點:運用所學知識解答有關(guān)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應(yīng)用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口算。(練習十六第4題)

  4.90.75.4+2.640.250.87-0.49

  530+2703.50.2542-98612

  2.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什么?它是怎樣推導(dǎo)出來的?

  3.口算下面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诺12米,高7米;

 、聘13分米,第6分米;

 、堑2.5厘米,高4厘米

  二、指導(dǎo)練習

  1.補充題:一塊平行四邊形的`麥地底長250米,高是78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派毩⒘惺浇獯,集體訂正。

 、迫绻麊栴}改為:每公頃可收小麥7000千克,這塊地共可收小麥多少千克?①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

 、谏毩⒘惺,集體講評:

  先求這塊地的面積:25078010000=1.95公頃,

  再求共收小麥多少千克:70001.95=13650千克

 、侨绻麊栴}改為:一共可收小麥58500千克,平均每公頃可收小麥多少千克?又該怎樣想?

  與⑵比較,從數(shù)量關(guān)系上看,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討論歸納后,生自己列式解答:58500(250781000)

 、刃〗Y(jié):上述幾題,我們根據(jù)一題多變的練習,尤其是變式后的兩道題,都是要先求面積,再變換成地積后才能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否則就會出問題。

  2.練習十七第6題:下土重量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嗎?為什么?每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多少?

  1.6厘米

  2.5厘米

  ⑴你能找出圖中的兩個平行四邊形嗎?

 、扑麄兊拿娣e相等嗎?為什么?

 、巧嬎忝總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饶憧梢缘贸鍪裁唇Y(jié)論呢?(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

  3.練習十七第10題:已知一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底,(如圖),求高。

  28平方米

  7米

  分析與解:因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如果已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28平方米,底是7米,求高就用面積除以底就可以了。

  三、課堂練習

  練習十六第7題。

  四、作業(yè)

  練習十六第5、8、9、11題。

平行四邊形教案 篇4

  一、實驗?zāi)康?/strong>

  驗證互成角度的兩個力合成時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二、實驗原理

  如果使F1、F2的共同作用效果與另一個力F′的作用效果相同(橡皮條在某一方向伸長一定的長度),那么根據(jù)F1、F2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出的合力F,應(yīng)與F′在實驗誤差允許范圍內(nèi)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實驗器材

  方木板一塊、白紙、彈簧測力計(兩只)、橡皮條、細繩套(兩個)、三角板、刻度尺、圖釘(幾個)、細芯鉛筆.

  三、實驗步驟

 。ㄒ唬x器的安裝

  1.用圖釘把白紙釘在水平桌面上的方木板上.并用圖釘把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A點,橡皮條的另一端拴上兩個細繩套.

 。ǘ⒉僮髋c記錄

  2. 用兩只彈簧測力計分別鉤住細繩套,互成角度地 拉橡皮條,使橡皮條伸長到某一位置O,如圖所示,記錄兩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用鉛筆描下O點的位置及此時兩細繩套的方向.

  3.只用一只彈簧測力計通過細繩套把橡皮條的結(jié)點拉到同樣的位置O,記下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和細繩套的方向.

  (三)、作圖及分析

  4.改變兩個力F1與F2的大小和夾角,再重復(fù)實驗兩次.

  5.用鉛筆和刻度尺從結(jié)點O沿兩條細繩套方向畫直線,按選定的標度作出這兩只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F1和F2的圖示,并以F1和F2為鄰邊用刻度尺作平行四邊形,過O點畫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此對角線即為合力F的圖示.

  6.用刻度尺從O點按同樣的標度沿記錄的方向作出這只彈簧測力計的拉力F′的圖示.

  7.比較一下,力F′與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出的合力F在誤差范圍內(nèi)大小和方向上是否相同.

  四、注意事項

  1.位置不變:在同一次實驗中,使橡皮條拉長時結(jié)點的位置一定要相同.

  2.角度合適:用兩個彈簧測力計鉤住細繩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時,其夾角不宜太小,也不宜太大,以60°~100°之間為宜.

  3.盡量減少誤差

  (1)在合力不超出量程及在橡皮條彈性限度內(nèi)的前提下,測量數(shù)據(jù)應(yīng)盡量大一些.

  (2)細繩套應(yīng)適當長一些,便于確定力的方向.不要直接沿細繩套方向畫直線,應(yīng)在細繩套兩端畫個投影點,去掉細繩套后,連直線確定力的方向.

  4.統(tǒng)一標度:在同一次實驗中,畫力的圖示選定的標度要相同,并且要恰當選定標度,使力的圖示稍大一些.

  五、誤差分析

  本實驗的誤差除彈簧測力計本身的誤差外,還主要來源于以下兩個方面:

  1.讀數(shù)誤差

  減小讀數(shù)誤差的方法:彈簧測力計數(shù)據(jù)在允許的情況下,盡量大一些.讀數(shù)時眼睛一定要正視,要按有效數(shù)字正確讀數(shù)和記錄.

  2.作圖誤差

  減小作圖誤差的方法:作圖時兩力的對邊一定要平行,兩個分力F1、F2間的夾角越大,用平行四邊形作出的合力F的誤差ΔF就越大,所以實驗中不要把F1、F2間的夾角取得太大。

  例1、對實驗原理誤差分析及讀數(shù)能力的考查:(1)某實驗小組在探究合力的方法時,先將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帶有繩套的兩根細繩.實驗時,需要兩次拉伸橡皮條,一次是通過兩細繩用兩個彈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另一次是用一個彈簧秤通過細繩拉橡皮條.實驗對兩次拉伸橡皮條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_BD_______.(填字母代號)

  A.將橡皮條拉伸相同長度即可

  B.將橡皮條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長度

  C.將彈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

  D.將橡皮條和細繩的結(jié)點拉到相同位置

  (2)同學們在操作過程中有如下議論,其中對減小實驗誤差有益的說法是__AD______.(填字母代號)

  A.彈簧秤、細繩、橡皮條都應(yīng)與木板平行

  B.兩細繩之間的夾角越大越好

  C.用兩彈簧秤同時拉細繩時兩彈簧秤示數(shù)之差應(yīng)盡可能大

  D.拉橡皮條的細繩要長些,標記同一細繩方向的兩點要遠些

  (3)彈簧測力計的指針如圖所示,由圖可知拉力的大小為__4.00____N.

  例2對實驗操作過程的考察: 某同學在家中嘗試驗證平行四邊形定則,他找到三條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和若干小重物,以及刻度尺、三角板、鉛筆、細繩、白紙、釘子,設(shè)計了如下實驗:將兩條橡皮筋的一端分別掛在墻上的兩個釘子A、B上,另一端與第三條橡皮筋連接,結(jié)點為O,將第三條橡皮筋的另一端通過細繩掛一重物,如圖所示

  (1)為完成該實驗,下述操作中必需的'是___bcd _____.

  a.測量細繩的長度

  b.測量橡皮筋的原長

  c.測量懸掛重物后橡皮筋的長度

  d.記錄懸掛重物后結(jié)點O的位置

  (2)釘子位置固定,欲利用現(xiàn)有器材,改變條件再次驗證,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改變重物質(zhì)量______.

  例3:有同學利用如圖2-3-4所示的裝置來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在豎直木板上鋪有白紙,固定兩個光滑的滑輪A和B,將繩子打一個結(jié)點O,每個鉤碼的重量相等,當系統(tǒng)達到平衡時,根據(jù)鉤碼個數(shù)讀出三根繩子的拉力F1、F2和F3,回答下列問題:

  (1)改變鉤碼個數(shù),實驗?zāi)芡瓿傻氖?(BCD )

  A.鉤碼的個數(shù)N1=N2=2,N3=4

  B.鉤碼的個數(shù)N1=N3=3,N2=4

  C.鉤碼的個數(shù)N1=N2=N3=4

  D.鉤碼的個數(shù)N1=3,N2=4,N3=5

  (2)在拆下鉤碼和繩子前,最重要的一個步驟是 ( A )

  A.標記結(jié)點O的位置,并記錄OA、OB、OC三段繩子的方向

  B.量出OA、OB、OC三段繩子的長度

  C.用量角器量出三段繩子之間的夾角

  D.用天平測出鉤碼的質(zhì)量

  (3)在作圖時,你認為圖中____甲____是正確的.(填“甲”或“乙”)

  當堂反饋:

  1、“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情況如圖甲所示,其中A為固定橡皮筋的圖釘,O為橡皮筋與細繩的結(jié)點,OB和OC為細繩.圖乙是在白紙上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畫出的圖.

  (1)如果沒有操作失誤,圖乙中的F與F′兩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 F′_____.

  (2)本實驗采用的科學方法是__B______.

  A.理想實驗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變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2、某同學做“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時,主要步驟是:

  A.在桌上放一塊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鋪一張白紙,用圖釘把白紙釘在方木板上;

  B.用圖釘把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點,在橡皮條的另一端拴上兩條細繩,細繩的另一端系著繩套;

  C.用兩個彈簧測力計分別鉤住繩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使橡皮條伸長,結(jié)點到達某一位置O.記錄下O點的位置,讀出兩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

  D.按選好的標度,用鉛筆和刻度尺作出兩只彈簧測力計的拉力F1和F2的圖示,并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出合力F;

  E.只用一只彈簧測力計,通過細繩套拉橡皮條使其伸長,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記下細繩的方向,按同一標度作出這個力F′的圖示;

  F.比較F′和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們是否相同,得出結(jié)論.

  上述步驟中:(1)有重要遺漏的步驟的序號是__C______和____E____;

  (2)遺漏的內(nèi)容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行四邊形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引導(dǎo)學生在探究、理解的基礎(chǔ)上,掌握面積計算公式,體驗其推導(dǎo)過程。能正確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

 。2)通過對圖形的觀察、比較和動手操作,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滲透轉(zhuǎn)化和平移的思想。

 。3)在數(shù)學活動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探究的精神,讓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并能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dǎo)過程。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圖片、剪刀、平行四邊形框架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dǎo)入新課。

  大家請看大屏幕(欣賞綏濱農(nóng)場風景圖片),我們學校門口有兩個花壇,小明認為長方形的花壇大,而小剛認為平行四邊形的花壇大,誰說的對呢?你想來幫他們評判一下嗎?(想)

  你認為要根據(jù)什么來確定花壇的大小呢?(花壇的面積)長方形的面積我們會求,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我們怎樣求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共同來探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板書課題)

  出示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教具,引導(dǎo)學生觀察后說一說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各部分名稱。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有什么區(qū)別呢?(引導(dǎo)學生說出長方形四個角都是直角)(板書各部分名稱,標注直角符號。)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以前學長方形面積公式時用過什么方法來求面積,誰來說一說?我們用過數(shù)方格的方式求過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那我們能不能也用數(shù)方格的方式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呢?(課件演示)

  二、自主探究,合作驗證

  探究一:用數(shù)方格的的方法探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請大家打開你們的百寶箱(學具袋),里面有老師把兩個花壇按比例縮小成的兩張卡片,自己判斷一下能不能用數(shù)方格的方法來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認真按提示填表。出示溫馨提示:

 、僭趦蓚圖形上數(shù)一數(shù)方格的數(shù)量,然后填寫下表。(一個方格代表1㎡,不滿一格的都按半格計算。)教師強調(diào)半個格的意思。

 、 填完表后,同學們相互議一議,并談一談發(fā)現(xiàn)。

  你是怎么數(shù)的?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能猜測一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什么嗎?(學生匯報)

  探究二:用割補的方法來驗證猜測。

  小明和小剛通過數(shù)格子后和我們有了一樣的猜測,但為了證實自己的猜測的正確性,想驗證一下。同時也想總結(jié)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你想?yún)⑴c嗎?學生小組討論。(鼓勵學生盡量想辦法,辦法不唯一。)

  我們已經(jīng)會求哪幾種圖形的面積了?(預(yù)設(shè):學生回答會求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接著小組合作:大家想想辦法,試試能不能把平行四邊形轉(zhuǎn)化成我們學過的圖形,然后在求它的面積呢?請大家拿起你的小剪刀試試看吧!出示合作探究提綱:(出示教學課件)

 。1)用剪刀將平行四邊形轉(zhuǎn)化成我們學過的其他圖形。(剪的次數(shù)越少越好。)

 。2)剪完后試一試能拼成什么圖形?

  師:你轉(zhuǎn)化成什么圖形了?你能說一說轉(zhuǎn)化過程嗎?轉(zhuǎn)化后的圖形和平行四邊形各部分是什么關(guān)系?下面我們回顧一下我們的發(fā)現(xiàn)過程(大屏幕出示):

  回顧發(fā)現(xiàn)過程:

  1、把平行四邊形轉(zhuǎn)化成長方形后,( )沒變。因為長方形的'長等于平行四邊形的( ),寬等于平行四邊形的( ),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用字母表示是( )

  2、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必須知道平行四邊形的( ) 和( )。

  探究過程小結(jié)(板書)

  師:小剛和小明馬上到校門前測量了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得出:長方形的長是6米,寬是4米,平行四邊形的底是6米,高是4米。

  然后他們手拉手找到老師說了一些話。你知道他們說了什么?

  生: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樣大。為什么會一樣大?誰來講解一下。(指名板演)

  三、運用新知,練中發(fā)現(xiàn)

  1、基本練習

 。1)口算下面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A、底12米,高3米:

  B、高 4米,底9米;

  C、底36米,高1米

  通過這組練習,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教學課件)

  發(fā)現(xiàn)一:發(fā)現(xiàn)面積相等的平行四邊形,不一定等底等高。

  (2)畫平行四邊形比賽(大屏幕出示比賽規(guī)則)

  比賽規(guī)則:

  1、拿出百寶箱中的方格紙。在方格紙上的兩條平行線間,畫底為六個格(底固定),看能畫出多少個平行四邊形。

  2、誰在一分鐘之內(nèi)畫的多,誰就獲勝。學生畫完后(用實物展示臺展示,引導(dǎo)學生發(fā)現(xiàn))

  發(fā)現(xiàn)二:1.發(fā)現(xiàn)只要等底等高,平行四邊形面積就一定相等。

  2.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形狀不一定完全相同。

  四、總結(jié)收獲,拓展延伸

  1、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2、小明和小剛學完這節(jié)課后把他們的收獲寫了下來,你們想知道是什么嗎?

  大屏幕出示(教學課件演示)

  平行四邊形,特點記心中。

  面積同樣大,形狀可不同。

  等底又等高,面積準相同。

  要是求面積,底高來相乘。

 。R讀) 希望同學們也要向小明和小剛一樣,經(jīng)常把學過的知識進行總結(jié),做一個學習上的有心人。

  拓展延伸

  請大家看老師的演示。(用平行四邊形框架演示由長方形拉成平行四邊形)。如果把長方形拉成平行四邊形,周長和面積有沒有變化呢?課后我們可以小組合作,親自動手做實驗進行研究,并把發(fā)現(xiàn)記錄下來,作為今天的作業(yè)。

  五、板書設(shè)計:

【平行四邊形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案01-02

認識平行四邊形教案03-05

平行四邊形面積教案02-09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案07-24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案03-17

平行四邊形教案優(yōu)秀03-27

平行四邊形的認識教案07-30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教案03-03

數(shù)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案02-14

數(shù)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案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