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在线免费视频,亚洲精品免费一级视频,日韩亚洲欧美大陆,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style id="t465f"></style>
<legend id="t465f"><u id="t465f"><thead id="t465f"></thead></u></legend>

<acronym id="t465f"></acronym>

<sub id="t465f"><ol id="t465f"><nobr id="t465f"></nobr></ol></sub>
<sub id="t465f"></sub>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時間:2023-04-01 15:40:48 教案 投訴 投稿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匯編15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匯編15篇)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99—100頁的例1。

  教學目標:

  1、 經歷簡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

  2、 使學生初步了解數據的收集和整理過程,學會整理簡單的數據,會看簡單的統(tǒng)計表和統(tǒng)計圖,會根據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3、 使學生體驗解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能發(fā)現信息并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4、 體會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細心觀察的良好學習品質。

  教學重點:

  繪制縱向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

  教學難點:

  根據統(tǒng)計圖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你們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國有多少人嗎?那你們知道自己所在的區(qū)有多少人嗎?

  下面我們一起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整理和分析。

  見課本99頁的例1某地區(qū)的城鄉(xiāng)人口統(tǒng)計表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根據統(tǒng)計表,分別完成兩個單式條形統(tǒng)計圖

  見課本99頁的統(tǒng)計圖

  2、根據兩個條形統(tǒng)計圖你能發(fā)現哪些信息?如果要在一個統(tǒng)計圖中描述這些信息怎么辦?在學習復式統(tǒng)計表時是怎么把兩個單式統(tǒng)計表合并的?

  3、投影展示學生繪制的縱向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

  板書課題:縱向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

  4、討論交流:

  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與單式條形統(tǒng)計圖有什么區(qū)別?

  5、全班匯報交流。

  分析:

  (1)那年城市人口數最多?那年最少?

 。2)那年鄉(xiāng)村人口數最多?那年最少?

 。3)那年城鄉(xiāng)人口總數最多?那年最少?

 。4)你還能得到哪些信息?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 完成102頁的做一做

  2、完成練習十九的第1題和第2題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2

  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估算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四年級上冊第101頁例2,課堂活動以及練習十九第5~8題。

  【教學目標】

  1.掌握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估算方法,并能熟練進行相關估算。

  2.在嘗試練習中掌握兩位數的估算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掌握具體的數量關系。

  3.在解決問題中學會用數學眼光看待生活現象,并在探索算法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提高對數學的認識。

  【教具學具準備】

  主題圖片、視頻展示臺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回顧知識

  1.口算:80÷490÷30800÷20 120÷4540÷903200÷802.

  2.求下面各數的近似數。23866721(省略千位、百位后面的尾數)

  3.估算:79÷459×42 183÷6310×194.

  提問: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該怎樣估算?

  教師:今天我們繼續(xù)探討估算除法。

  (板書:估算除法)

  [點評: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估算經驗,做好知識的孕伏工作;同時為分散本節(jié)課的.知識難點做好鋪墊工作。]

  二、獨立嘗試、合作研究

  1.出示例2主題圖:從重慶出發(fā),普通客船每時行20km,大約( )時可以行207km?陬^列式并解答,說一說你是怎樣估算的?

  要點:將207km看作200km,200÷20=10(時)

  2.出示例2第一組信息。提出問題,連貫的說一說條件和問題。

  從重慶到三峽大壩全長624km,如果乘坐普通客船每時行23km,去三峽大壩大約需要多少時?

  (1)列式并說一說為什么用除法?要點:624里有幾個23就要行幾時(為小結數量關系“路程÷速度=時間”作好鋪墊)。

  (2)說一說你是怎樣估算的?要點:可以把624看成600,把23看成20,再口算。也可以把624看成620,把23看成20,再口算。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梳理并板書。624÷23≈30(時) 624÷23≈31(時) 600÷20=30620÷20=31

  3.獨立嘗試練習,例2第二組信息。

  從三峽大壩到重慶全長624km,如果乘坐高速快船每時行52km,回重慶大約需要多少時?

  (1)列式并估算。

  (2)說一說你是怎樣估算的?若有不會的同學,可以請教同桌、同組同學或老師。

  (3)集體交流——分兩個方面。

  第一,為什么用除法?(624里有幾個52就要行幾時)

  第二,你是怎樣估算的?(把624看成600,把52看成50,再口算) 624÷52≈12(時) 600÷50=12

  [點評:讓學生在猜測中學會遷移能力,并在與同學的交流中達成對猜測能力的認同感,在不斷地觀察和交流中,從具體逐步過渡到抽象。學生在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中逐步上升為估算知識的理性思考。]

  三、小結提升、完成板書

  小結:(1)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怎樣估算?被除數看作整百數(或幾百幾十數),除數看作整十數,再相除。

  (2)從解決上面的問題中你發(fā)現了怎樣的數量關系?路程÷速度=時間。

  四、練習鞏固、熟練估算

  1.第102頁課堂活動。

  (1)180÷90=2(時)為什么這樣列式?路程÷速度=時間。

  (2)581÷7=83(千米)又能發(fā)現怎樣的數量關系?路程÷時間=速度。

  (3)762÷75≈10(時)怎樣估算的?

  2.教科書第103頁5~8題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3

  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苯處煈獮閷W生創(chuàng)造想、說、做的機會,允許他們暢談自己的想法,使不同的觀點激烈交鋒,在摩擦碰撞中閃耀出智慧的火花,實現知識的學習、互補和再創(chuàng)造。因此,在本節(jié)課中,我不直接給出平角和周角的定義,而是通過轉動活動的角,讓學生討論:當兩條邊在一條直線上時和當兩條邊完全重合時所形成的圖形是不是角?為什么?一個簡單的問題,引起學生的思維沖突,使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紛紛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在積極的思辯中形成正確的認識,從而使學生自己得出了平角和周角的定義,真正掌握了平角和周角的特征。

  教學背景分析:

  《平角和周角》是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第七冊第四章的內容。這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角的基本特征,知道了角的各部分名稱,并且對銳角、直角和鈍角有了一個表象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讓學生轉動活動的角來認識平角和周角,從中體會到各種角之間的關系,為進一步學習角的度量打下良好的基礎。從接受能力而言,四年級的學生更容易記住直觀可見的事物和通過自己探索得出的結論。因此,在本課中的我特意設計一個“轉轉轉”的游戲,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得出直角、平角和周角的關系。

  本課教學目標設計:

  1、知識與技能:通過轉動活動角感受角的形成過程,認識平角、周角。進一步加深對幾種常見角的認識,掌握角與角之間的關系。

  2、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活動,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探索數學奧秘的興趣,滲透事物間是變化的,聯(lián)系的思想。

  教學過程與教學資源設計:

  教學內容: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第七冊第四章

  教學重點:認識幾種常見的角,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認識平角和周角。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活動角。

  教學進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看一看、說一說。

  同學們你們喜歡到游樂園去玩嗎?好!現在老師就帶你們去游樂園玩一玩,不過在玩的過程中要思考一個問題:你發(fā)現了哪些角?播放一段錄像后讓學生說一說。

  2、轉一轉、說一說。

  (1)讓學生拿出活動的角,并說一說它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

 。2)你能用這個活動的角分別轉出銳角、直角、鈍角嗎?先同桌試一試,然后找學生分別進行演示。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認識平角。

 。1)剛才大家分別轉出了銳角、直角、鈍角,如果繼續(xù)往下轉,當轉到兩條邊在一條直線上時所得到的.圖形是不是角呢?為什么?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

  (2)播放課件,演示平角的形成過程,從而建立平角的概念。

  (3)讓學生說說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平角?

  2、認識周角。

 。1)討論:如果繼續(xù)往下轉,當兩條邊完全重合時所形成的圖形是不是角呢?為什么?

 。2)播放課件,演示周角的形成過程,從而建立周角的概念。

 。3)讓學生說說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周角?

  3、認識各種角之間的關系。

  讓學生將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按照角的大小排列順序。

  三、趣味練習,鞏固新知。

  1、游戲:我說你做。

 。1)老師說出各種角,學生用手中活動的角依次轉出來。

 。2)老師用活動的角轉出各種角,學生分別說出這是什么角。

  (3)同桌互相玩這個游戲。

  2、找一找。

  播放課件,出示一些奧運會男子單杠比賽的圖片,讓學生說說發(fā)現了什么角?

  3、游戲:猜猜看。

  讓學生分別猜出鐘表2點、3點、5點、6點、12點時,時針和分針分別成什么角,學生猜完后教師將隱藏的答案拉出,猜對時全班同學鼓掌,猜錯時全班同學拍桌子,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

  4、游戲:轉轉轉。

 。1)轉出直角。

  在體育課上,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口令:“向右轉”,教師邊說邊伸出右胳膊做示范,讓學生觀察轉出了什么角?(直角)然后讓全班同學集體試一試。

 。2)轉出平角。

  老師發(fā)令:“向右轉,再向右轉”讓學生說說兩次向右轉之后你轉出了什么角?還可以怎樣發(fā)令也能轉出平角呢?(兩次向左轉、一次向后轉)

  (3)轉出周角。

  討論:怎樣發(fā)令才能轉出周角?先同桌說一說,然后找學生來發(fā)令,全班同學一起轉。

 。4)直角、平角和周角之間的關系。

  在做游戲的過程中你都轉出了哪些角?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讓學生說一說。

  四、出示課題,進行小結。

  1、今天我們又認識了哪兩種角?(平角和周角,板書課題)

  2、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3、關于角你還想知道什么?(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感受學無止境。)

  布置作業(yè):

  回家后找一找在你的生活中哪些是平角?哪些是周角?

  板書設計: 平角和周角

  銳角﹤ 直角 ﹤ 鈍角 ﹤ 平角 ﹤ 周角

  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1、能夠充分利用教具、學具,讓學生更加直觀地看到了角的形成過程,學到了各種角的特征;讓學生充分體驗了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體現,師生互動,教師發(fā)掘了學生的肢體語言的豐富內涵。

  2、課上讓學生利用活動角的學具,利用自己的肢體語言,把角的特征講述得明白透徹,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學生們在一整節(jié)課中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展示出自己的個性。

  3、本節(jié)課圍繞新課標教學,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還利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們動起來,實現了資源共享。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4

  一、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蘇教版小學《數學》第八冊第121122頁,練習二十八第13題。

  二、教學目標:

  1、認識直線、線段和射線,能正確識別直線、線段和射線,掌握它們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2、認識角和角的符號,知道角的頂點、邊和角的大小。

  3、學生可以用畫圖工具來角。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射線和角;知道角的頂點、邊。

  難點:總結畫角的方法;角的大小比較方法。

  四、教學設計理念:

  基于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課程的生成性,以小組學習的形式,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基礎上,師生共同生成新知識。

  五、教具和學具準備:

  教具:三角板一副、小黑板、投影片、活動角。

  學具:學生三角板一副、活動角。

  六、教學過程:

 。ㄒ唬╀亯|孕伏

  師:孩子們,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運用了線。例如:木工師傅、建筑工程師、縫紉工人、我們的課間游戲活動跳皮筋等。在我們以前的學習中已見到過線,F在就請孩子們在紙上畫一條線(板書:線)

  生:操作。(期望:學生能夠畫出:直線、曲線、線段)

 。ㄑa救方案一:如果學生都畫出直線,教師出示曲線凸現直線的直)

  師:你兩(生1畫的是直線,生2畫的是曲線)畫的線有什么區(qū)別嗎?

  生:(一直,一曲。)(板書:直)

  師:我們把這種線叫做什么?(直線)

  師問生1:你畫的這條直線還可以像這樣一直畫下去嗎?(可以)

  師:那么,我們能量出直線的長度嗎?(不能)為什么?(沒有盡頭,無法量)

  師:所以,我們可以總結出直線有什么特點?(無限長、沒有端點。完成板書)

  師講述:我們在畫直線時,只畫出其中一部分就可以了。(板畫: )

  過渡:在實際的生活、學習中,我們很少用無限長的直線,只用其中的一段。展示生3所畫的線段(有明顯的兩個端點)。

  (補救方案二:如果沒有學生畫出線段,由教師畫線段)

  師:這條線與直線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都是直的、直線沒有端點、線段有兩個端點)(板書:兩個端點)線段可以量出長度嗎?為什么?

  師講述:實際上這種線是直線的一段,我們以前把它叫做什么?(線段)在數學中科學的說是:直線上兩點之間的一段。(板書:直線上兩點間的一段)

 。ǘ┨骄啃轮

  1、認識射線

  引言:剛才我們進一步認識了直線和線段,下面我們來看看這條線。

  如果把線段的一端無限延長,就得到了一條新的線。(教師版畫: )

  大家看,這條線有什么特點?(直、有一個端點、無限長)(板書:一個端點、無限長)(如果學生不能說出無限長,引導學生可否把無端點的一邊無限延長?)

  師講述:這種只有一個端點的線稱為射線。在日常生活中,經?梢钥吹揭恍┥渚的例子,比如:手電筒發(fā)出的光、電燈射出來的光線、太陽射出來的光線,都可以把它們看成是射線。

  師出示小黑板:判斷下面圖形,哪些是直線?哪些是線段?哪些是線段?

  引導學生想象:從一點可以引出無數條射線,為學習角做鋪墊。

  師:我們已經知道,把線段的一端無限延長,就得到一條射線,看,這里有一個點(投影)我從這個點引出了一條射線,從這一點能不能再引出一條射線?還可以嗎?

  讓學生想一想:從這一點可以引出多少條射線?(無數條)

 。◣熝菔竞笾涣粝聝蓷l射線。)

  2、認識角

  師:孩子們,這個圖形,我們以前好象見過,叫什么?(角)(板書:角)

 。ㄑa救方案三:如果學生說不出來,出示三角板,讓學生指一指三角板的三個角在哪兒,形狀是什么樣)

  師:請孩子們試著畫一個角。再畫幾個。在小組內交流你自己是怎樣畫的?

  學生操作后討論。

 。▽W生可能說:畫兩條線。進一步引導:是兩條什么線?教師補充是共同用一個端點的兩條射線)

  那么我們先畫什么?再畫什么?(板書:一點 兩條射線)。師生同時畫一個角。

  師:根據你們畫角的方法,試著說一說什么樣的圖形是角?

  生在小組內交流,匯報。(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叫做角。完成板書)

  師:根據你們總結的角的概念,以后我們要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角,該怎樣判斷?(看它是不是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在定義中的一點、引出兩條射線下面加著重號)

  師講解:我們把這一點叫做角的頂點,這兩條射線叫做角的邊。(板書:頂點、邊、邊)

  師出示小黑板:判斷下面哪些圖形是角?并請學生上臺來指一指角的頂點和邊。

  過渡:在以后我們研究的圖形中往往是很多個角,例如:以前學習的正方形、長方形就有四個角,那么我們怎樣來區(qū)別它們呢?出示小黑板。

  師講解:角通常用符號 來表示。(板書)讀作角。(生讀)角的符號和以前學過的小于符號 < 有一點像,但不完全一樣,角的符號第二筆是平的,以后在書寫時要注意。(學生練習)角多了,為了敘述方便,我們可以給它編上號,在角的符號內寫1、2、3、4,分別記作23 4

  3、角的大小比較

  師:出示活動角

  我這里有兩根硬紙條,現在并攏在一起,大家看,我把兩根硬紙條怎樣了?

  師把=根硬紙條叉開。(生可能說分開、張開、叉開、撐開等)

  師:看起來,同學們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我們就說成這兩根硬紙條是叉開了。

  師講述:現在把兩根硬紙條看作是角的兩條邊, 1兩條邊是這樣叉開的, 3兩條邊呢?(叉開的`比 1大) , 2兩條邊呢?(叉開的比 3。

  教師利用活動角的投影片演示,使學生知道角的兩條邊叉開得大,角就大;叉開得小,角就小。出現在投影片上。

  師問:看起來,角的大小跟角的什么有關系?(兩條邊叉開的程度)

  師出示小黑板:下面的角誰比誰大?(屬于直觀的判斷)

  在投影片上比較,著重比較的過程。

 。ㄈ╈柟虜U展

  師: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三角板,隨意的比較角的大小,然后在小組內交流你比較的是哪兩個角?結果是怎樣的?是怎樣比較的?

  生操作后回報。

  師引導:兩重合一觀察。

  (四)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共同研討了些什么問題呢?(完成板書課題:直線 射線 線段和角)你能用嗎?試試看。

  (五)布置作業(yè)

  書上第126頁練習二十八第1、2、3題。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5

  一、單元教學內容

  平行四邊形和梯形P56——P70

  二、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垂直與平行的概念,會用直尺、三角尺畫垂線和平行線。

  2、使學生掌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

  3、通過多種活動,使學生逐步形成空間觀念。

  三、單元教學重難點

  重點:垂直與平行的概念;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

  難點:畫垂線、畫平行線、畫長方形和正方形、畫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高。

  四、單元教學安排

  平行四邊形和梯形……………………………………………………7課時

  第一環(huán)節(jié) 平行

  1、每個同學先獨立思考,把可能出現的圖形用鉛筆畫一畫,小組長組織大家把可能出現的圖形匯總。

  2、教師巡視,參與討論,了解情況。

  3、集中顯示典型圖形,強化圖形表征。

  (1)展示其中一個小組的展示板。

 。2)除了展示板上的這幾種情況,其他小組還有補充嗎?

  4、整理圖形,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圖形通過電腦來展示,并編上序號。這些圖形,同學們能不能對它們進行分類呢?可以分成幾類?為什么這樣分?

  6、根據研究需要,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標準進行分類。(重點討論第3幅圖,直線向兩頭無限延伸,因此應該是相交的)

  總結:在同一個平面內的`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只有兩種:相交和不相交。相交又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的情況。

  7、我們把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也可以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記作a∥b,讀作a平行于b。

 。ㄟ@里我們要強調一定是在同一平面內,舉出反例異面直線也不相交的反例,但不是平行的關系。)

  8、你能說一說生活當中在哪里見過平行的位置關系嗎?

  第二環(huán)節(jié) 垂直

  1、師黑板上把毛線拉,表示直一條直線,再拿出另一條毛線拉直,表示另一條直線,并與第一條相交。想一想兩條直線相交成幾個角?各是什么角?(如第4幅圖)

  2、如果教師轉動其中一條直線,使∠1變成直角,那么這其余三個角會變成什么角?

  3、在同一平面內,如果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就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其中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垂線,這兩條直線的交點叫垂足。記作a⊥b,讀作a垂直于b。

 。ㄟ@里要再次強調是在同一平面內,舉出異面垂直的關系)

  4、你能說一說生活當中在哪里見過垂直的位置關系嗎?

 。ㄈ╈柟贪l(fā)散

  1、教材P57 做一做

 。ㄋ模┰u價反饋

  說一說你有什么收獲。

 。ㄎ澹┌鍟O計

  平行與垂直(在同一平面內)

  平行:a∥b 垂直:a⊥b

  教學反思:通過觀察、操作等學習活動,學生經歷了認識垂直與平行線的過程,掌握其特征。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6

  教學內容:

  小數的大小比較

  教學目標定位:

  1、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經歷探究小數的大小比較方法的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并能掌握大小比較的一般方法來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

  2、在獨立自主、合作交流的活動中,培養(yǎng)了學生猜想、驗證、比較、概括的思維能力。

  3、進一步體會數學和生活的聯(lián)系,滲透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的思想,通過多樣化的探究材料,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探究并概括小數大小比較的一般方法

  教學難點:

  有效地協(xié)調好同整數大小比較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

  1、3、72是由( )個一,( )個十分之一和( )個百分之一組成的。

  2、0.48是( )個0.01,0. 62是( )個0.01

  3、在小數中,以小數點為界,前面是( )部分,后面是( )部分。

  4、小數點右邊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

  二、新知引入

  (在黑板上貼出小長方形的卡片)

  1、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卡片,這可不是一般的卡片,每張卡片的后面都藏有一個數字。提問:如果這兩組卡片分別代表兩個整數,你覺得哪個整數會比較大?為什么?

  2、隨即,在兩個方框中間都點上小數點,提問:現在你覺得哪個小數會比較大?

  3、學生猜測大小。(預設:前面大;后面大;不能確定)

  4、揭題。這就涉及到我們今天要探究的內容:“小數的大小比較”并板書課題。

  三、展開探究

 。ㄒ唬┏跆,建構。

  1、出示跳遠成績單。

  老師這里有一張從我們校運動會上帶來的跳遠成績記錄單,很遺憾,有點殘缺,但根據里面的信息,你能確定什么嗎?

  項目:男子跳遠

  姓名:小紅小明小強

  成績:2.84米3.05米2.□8米

  名次

  2、學生反饋:小明跳得最遠(第一名)。

  3、你是怎么比較出來的?小結:從比較小數的整數部分找到第一名。

  4、那么第二名又是誰呢?假如小強是第二名,□會是怎樣的?(預設:□里會填8或9)

  5、□里填9是2、98米,你能用以前學過的知識來驗證2、98就比2、84大嗎?(獨立思考片刻后)

  師:現在將你的想法在小組里交流,看哪個小組想到的方法最多?

  預設:(根據生成進行引導出:幾個小數單位組成)

  A、從整數部分比起,一位一位地比。

  B、從計數單位比。2.98里面有298個0.01,2.84里面有284個0.01,298比284大

  C、把米轉化為厘米。2.98米=298厘米,2.84米=284厘米。298比284大。

  D、利用分數和小數的關系。2.98=298/100,2.84=284/100……

  6、小強是第二名,□里還可以填8。要比較2.88和2.84的大小,怎樣比就能很快地比出來?

  7、那小強如果是第三名,你又會有哪些想法?(□里填0到7)

 。ǘ┗仡,驗證。

  1、想知道它們的大小就把它們翻過來看一下。請兩位同學上來當助手。

 。ㄓ心康男缘剡x擇一位男同學一位女同學,分別選擇一組數代表男同學和女同學。)

  2、要很快地知道這兩個小數的大小關系,你覺得應該怎樣翻?

  □□!酢 □□!酢酢

  3、翻開整數部分10之后,問:比出來了嗎?為什么?那該怎么做?

  對于十分位的翻牌設計如下——(讓一生先翻牌,翻之前問:你希望自己的十分位上的數字是幾?你希望他那個數位上的數字是幾?翻牌后再詢問另一生:你現在希望自己這個數位上翻到幾?)游戲結束了嗎?為什么?

  對于百分位的翻牌設計如下——(讓另一生先翻牌,翻了之后提問:你現在是否覺得勝券在握了呢?為什么?——引導學生說出幾種可能性)

  根據回答依次翻開10.58 10.57□

  翻牌之后,提問:你為什么感到很沮喪?你不是還有一位沒有翻出來嗎?如果是9呢,剛才你們不是很喜歡9的嗎?(根據生成進行評價)

  如果更改數字為10.58 10.58□結果可能會怎樣?方框里是0呢?

  如果兩個數字是10.58 10.587不添加新的數字怎樣能使第一個數大?(可以該變數的位置,也可以改變小數點的位置)

  4、回顧:我們剛才是怎樣進行小數的大小比較的?把你的想法跟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先比較整數部分,整數部分大的`那個數就大;整數部分相

  同的,再比較十分位上的數,十分位上的數大的那個數就大;……

 。ò鍟椒ǎ

  5、比較:小數的大小比較跟整數的大小比較有什么區(qū)別嗎?

  四、應用

  1、在○里填上“>”、“<”或“ =”。第25頁

  3元○2、6元6、35米○ 6、53米4、723 ○4、79 0.458 ○ 0.54

  2、先在直線上表示下面各數,再比較每組中兩個數的大小。

  0.09、0.12、0.28、0.3、0.4、0.04

 。〝递S上的數,越往右越大。)

  3、判斷

 。1)10.8 >1、08( )

 。2)2、31和2、299比大小,因為2、299的位數多,所以2、31<2、299。( )

 。3)514、5米>5、451千米( )

  (4)7、15<7、□6,方框里只可以填2~9。( )

  五、拓展,深化。

  用數字卡片2、 3、 4和小數點(不重復不遺漏使用),能夠組成多少個不同的小數?能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嗎?(先獨立思考,有困難的在小組里合作交流)

  六、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或遺憾?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7

  教學目標:

  1. 結合現實生活,學會根據給定東、西、南、北中的一個方向辯認其余三個方向。

  2. 使學生知道地圖上的方向,并且會看簡單的路線圖。

  3. 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習數學的興趣。

  4.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教學重、難點:

  在具體的情境中,能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出其余三個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

  教具:小黑板 字條(打。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今天老師第一次來到石良完小,誰能給幫老師一個忙。介紹一下 校園的情況,分別找一找校園的東西南北各有什么建筑?我有一些了解了,感謝同學們的介紹。

  一、 課前小游戲,導入新課(復習東南西北,起立,指說)

  現在,上課(師生起立問好) 咱們來個小競賽,看哪個小隊的同學反應快,回答流利、干脆。準備好了嗎?想一想,你現在是面對什么方向,(三個小隊分別說)?再一個問題:你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為什么老師提同樣的問題,而你們的回答卻不一樣? 這節(jié)課咱們來研究方向與位置。(板書)

  二、聯(lián)系實際,自主探究

  1.剛才,同學們給我介紹了校園的情況,我也找了幾個建筑物,你們知道它在校園的哪個方向嗎?(廁所 操場 科技樓 食堂)(東 西 南 北)從你現在的位置來觀察,它在你的哪個方向?從你的前后左右四個方向來找一找?

  2.為了讓我更清楚地認識校園,請同學們再幫我一個忙。把校園這四個建筑物填在課前老師發(fā)給你的圖上,制成一個平面圖。利用你們已有的經驗,開始獨立完成。(生獨立完成平面圖,師巡視指導)

  3.請3個學生把不同結果板演到小黑板上,并讓學生講解為什么要這樣做,講明白是面對哪個方向,這個方向是什么建筑?后面?左面?右面? (轉身,分3個方向演示小黑板,并標上方向。演示完成后再把小黑板集中擺放。)

  4.同學的平面圖都有道理,但為什么不一樣?同一個校園,平面圖卻不一樣。怎么辦?所以必須統(tǒng)一規(guī)則。在國際上人們繪圖或者平面圖時,規(guī)定按上北,下面就應該是(學生說,師板書到中間)以后再繪圖的時侯就必須按這個方位。 再把校園這四個建筑物按到方位圖上。哪個平面圖是符合這個標準?為了看的更明白,再加上方向標。

  5.這兩個圖怎么變一變讓它也符合標準?(旋轉,也標上方向標。)

  三、實踐應用

  1. 實小平面圖

  通過這個圖,你說一說知道學校的哪些情況?

  2 做一個學校周邊環(huán)境平面圖

  師:同學們課余時間可以制作一個平面圖。調查一下學校周邊的情況?(板書東埠 西埠 下河頭 石良集 )把它們寫到另一張紙上,做成一個平面圖。

  板書設計:略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8

  教 材 分 析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當學生“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北菊n所學內容就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簡單事例,讓學生嘗試從優(yōu)化的角度在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yōu)的方案,初步體會統(tǒng)籌思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以及在解決問題中的運用。

  學 情 分 析

  四年級學生在數學知識和技能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礎,但是其思維能力尚停留在形象化和表面化,對于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也不能靈活運用,所以在教學時,教師應做好課前準備,讓學生提前了解烙餅的方法和時間。

  教 學 目 標

  1、通過生活中的簡單事例,使學生初步體會到優(yōu)化思想在解決問題中的應用。

  2、使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中的策略的多樣性,初步形成尋找解決問題最優(yōu)化方案的.意識。

  3、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體會優(yōu)化思想。

  教學難點:尋找解決問題的最優(yōu)方案。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9

  本冊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億”“十億”“百億”“千億”,認識自然數,掌握十進制計數法,會根據數級讀、寫億以內和億以上的數,會根據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體會和感受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培養(yǎng)數感。

  2.會筆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3.會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積在100以內)和幾百幾十乘一位數,整十數除整十數、整十數除幾百幾十數。

  4.認識直線、射線和線段,知道它們的區(qū)別;認識常見的幾種角,會比較角的大小,會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能按指定度數畫角。

  5.認識垂線、平行線,會用直尺、三角板畫垂線和平行線;掌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

  6.結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動學習圖形的有關知識,發(fā)展空間觀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tǒng)計圖,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tǒng)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初步了解運籌的思想,培養(yǎng)從生活中發(fā)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1.養(yǎng)成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第一單元大數的認識

  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和“億”,知道億以內及以上各個計數單位的名稱和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關系。

  2.掌握數位順序表,根據數級正確地讀寫大數,會比較大數的大小,會將整萬、整億的數分別改寫成用“萬”和“億”作單位的數,會用“四舍五入”法把一個大數省略萬位或億位后面的尾數,求出它的近似數。

  3.在認數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和感受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培養(yǎng)數感。

  教案

  課題億以內數的認識(例1)課型新授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使學生知道生活中有比萬大的數

  2、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和億”,類推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知道數級、數位。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揭示各計數單位間的關系的過程,掌握數位順序表,理解位值的概念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體會大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yǎng)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尋找數學信息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和億”,

  教學難點掌握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

  教具準備圖片和計數器

  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

  1、我們以前都認識過哪些數?

  2、數數:

  1)從689一個一個的數到712。2)從420一十一十的數到540

  3)從910一十一十的數到10004)從200一十一十的數到1000

  3、在生活中你見到過哪些比較大的數?

  4、出示圖片:

  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我們經常用到比萬大的數。

  北京市人口:13819000人

  請學生試著讀一讀

  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更大的數,板書課題:億以內數的認識

  二、探究新知

  1、請學生拿出計數器,一千一千地數,當數到10個一千時問:一千一千地數,10個一千是多少?

  強調:千位上的10個珠子怎么辦?

  2、請學生10個10個地數,當數到10個一萬時問:是多少

  利用計數器問:怎么表示10個一萬?

  3、照這樣繼續(xù)數下去

  10個十萬是多少?

  10個一百萬是多少

  10個一千萬是多少

  學生在計數器上數數。

  師:一、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都是計數單位。

  想一想: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是什么關系?

  4、把所學數位按數位順序表排列起來

  億級萬級個級

  億千百十萬千百十個

  萬萬萬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13819000

  ↑

  表示8個十萬

  每個計數單位都要占一個位置,按照我國計數的習慣,每4個數位是一級。

  說一說其他數位上的數各表示多少?

  三、鞏固新知

  1、做一做的1題數數

  2、做一做的2題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萬以上的數。

  3、練習一的第1題

  四、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五、作業(yè):做一個數位順序表

  板書設計

  億以內數的認識

  億級萬級個級

  億千百十萬千百十個

  萬萬萬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13819000

  ↑

  表示8個十萬

  個人修改

  讓學生寫出生活中常見的一些數

  現在請同學們想一想:千萬位左邊一位是什么位?它的計數單位是多少?老師明確說明:千萬位左一位是億位,它的計數單位是億。在計數器上顯示“億”。

  教后反思:

  教學效果不錯,絕大多數學生已掌握

  教案

  課題億以內數的讀寫法(例2、例3)課型新授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使學生掌握億以內數的讀寫法,概括出讀寫的方法。2、培養(yǎng)學生類推遷移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根據以有的知識,通過合作、討論探究,學會讀寫億以內的`數。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教學重點億以內數的讀寫方法

  教學難點中間、末尾有0的數的讀

  教具準備卡片和計數器

  教學過程一、復習引入

  1、看卡片,讀數,說組成

  3564、407、1000、570、603、7216、10000、3003、5400、4009、5800、6040、5708、40009

  讀數的方法是什么?

  3、計數器上顯示數,學生寫出來。

  五千零四八千九百六千三百四十三、八千零六十八,九千零一

  寫數的方法是什么?

  4、這節(jié)課我們賴學習:億以內數的讀寫法(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例2讀出下面各數

  千百十萬千百十個

  萬萬萬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2496

  24960000

  6407000

  85000300

  讀作:_______

  學生自己試讀,討論怎么讀?

  問:1)含兩極的數怎么讀?

  2)萬級數的讀法與個級數的讀法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

  3)數位上出現0有該怎么讀?

  師歸納:個級的數表示的是多少“個”,萬級的數表示多少“萬”

  4)問:怎么讀億以內的數?

  師總結歸納:先度完級,再讀個級,萬級的數要按照個級的數的讀法來讀,再在后面加上一個“萬”字,每級末尾不管有幾個0,都不讀,其他數位有一個0或連續(xù)有幾個0,都只讀一個05)完成做一做

  2、例3

  20xx年有六千八百五十萬少先隊員參加了“手拉手”活動,三千零八十萬人參加了“保護母親河”行動。

  千百十萬千百十個

  萬萬萬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六千八百五十萬:

  三千零八十萬:

  一千五百六十九萬三千

  六百七十二萬三千一百一十三

  四萬零九十

  學生試著寫數

  討論:含有兩級的數怎么寫?先寫哪一級,什么時候寫0?

  完成做一做寫數

  問:怎么寫億以內的數?

  師歸納:先寫萬級,再寫個級,哪一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寫0占位。

  三、鞏固新知

  1、練習一的2、3讀出數

  2、練習一的第7題寫數

  四、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五、作業(yè):練習一5、6、9個人修改

  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經過學生的回答,教師簡明概括,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掌握億以內的數的讀法

  教學效果不錯,絕大多數學生已掌握

  教案

  課題億以內數的讀寫法練習課型練習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通過練習,鞏固億以內數的讀寫數的方法,使學生能正確地讀寫數。2、培養(yǎng)學生對大數的數感和分析判斷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鞏固億以內讀數和寫數方法的過程,提高學生正確讀寫數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教學重點能正確地讀寫億以內的數

  教學難點能正確地讀寫億以內的數

  教具準備題卡

  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景:

  1、你們都想當小老師吧!今天我們就比一比誰是“優(yōu)秀小教師”。

  每人發(fā)一張學生課前做的練習卡。

  2、內容:判斷題:

 。1)萬級的計數單位是萬位、十萬位、百萬位、千萬位。

  2)讀出下面數

  4872530100031680000

  8600009012000605

 。3)寫出下面各數

  四千二百七十萬一百萬七千

  七萬零九十一千零五十萬零三十

  二、判斷反思:

 。1)請小老師判斷第一題。

  反思:

 、俚谝活}涉及哪些數學概念?

 、谡務勀銓滴坏恼J識。

 、壅務勀銓τ嫈祮挝坏恼J識。

 、苷務勀銓导壍恼J識。

  (四位一分級,分為個級、萬級、億級)

 、菽銓@三個數學概念還有什么疑問嗎?

  ⑥提問: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有什么關系?

  (2)請小老師判斷第二題。

  ①觀察第一、二小題你有什么想法嗎

 、谟^察第三、四小題你覺得應該提醒同學們注意什么??

 、壅l能對億以內數的讀法進行總結?

 。3)請小老師判斷第三題。

 、傧胍幌朐鯓訉懗鰞|以內數?

 、谟惺裁葱枰嵝淹瑢W注意的地方嗎?

 。4)就億以內數的讀寫法你有什么建設性的意見?也就是怎樣能迅速、快捷、避免錯誤。

 。5)請你對自己評價一下,是否是一個好老師。

  三、鞏固練習:

  要想當一個好老師光給別人挑出問題是不夠的,自己必須概念清晰。下面請你們自己測試一下自己。

  1、出示書中的圖片練習P94題,P108題,P1111題。

  2、通過這組練習請你為自己打分。來讀

  判斷下面那些說法不合理。

  珠穆朗瑪峰高8848米;

  我今天賣出二千萬根冰棍;

  我們學校有500多人;

  我們學校有十萬人。

  3、用0、0、0、1、2、3、4這七個數字按要求組成七位數。

  讀兩個0;讀一個0;所有的0都不讀;讀三個0。

  4.第12頁第12題;第14題;

  5、合作小組用自己做的轉盤練習讀、寫數。

  四總結:請你談談當一名好老師的感受。

  五、作業(yè):第12頁的13題

  轉盤練習讀、寫數。個人修改~~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0

  教學內容:

  探索當一個因數不變時,另一個因數與積的變化規(guī)律情況。(課文第58頁的例4,“做一做”及相應的練習)

  教學目標:

  1、 學生通過觀察,能夠發(fā)現并總結積的變化規(guī)律。

  2、 使學生經歷變化規(guī)律的發(fā)現過程,感受發(fā)現數學中的規(guī)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3、 嘗試用簡潔的語言表達積的變化規(guī)律,培養(yǎng)初步的'概括和表達能力。

  4、 初步獲得探索規(guī)律的一般方法和經驗,發(fā)展學生的推理能力。

  5、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并總結積的變化規(guī)律。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并總結積的變化規(guī)律。

  教具準備:

  課件、計算器。

  教學過程:

  一、研究“兩數相乘,其中一個因數變化,它們的積如何變化的規(guī)律。

  1、研究問題,概括規(guī)律。

  (1)兩數相乘,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時,積怎么變化。

  課件一:為響應學!肮(jié)省零花錢,牽手好朋友”的號召,實驗小學與希望小學開展了“手拉手,獻愛心”的活動,學生們捐出了自己的零花錢,準備為希望小學的小朋友們買一些圖書和學習用品。請你們幫忙算一算,一個美術顏料6元,買2盒要花多少錢?20盒呢?200盒呢?

  學生完成計算,想一想發(fā)現了什么?你能根據每組算式的特點接下去再寫兩道算式嗎?試試看

  6×2=

  6×20=

  6×200=

  組織小組交流。

  教師出示課件二進行集體交流

  教師出示課件三:根據8×50=400,直接寫出積。

  16×50=

  32×50=

  學生自做后教師演示

  歸納規(guī)律:兩數相乘,當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時,積也要乘幾。

 。2)兩數相乘,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除以幾時,積有怎么變化?學生完成下列計算,想一想有發(fā)現了什么?

  教師出示課件四,學生小組合作計算

  80×4=

  40×4=

  20×4=

  引導學生概括:兩數相乘,當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除以幾時,積也要除以幾。

 。3)整體概括規(guī)律

  問:誰能用一句話將發(fā)現的兩條規(guī)律概括為一條?

  引導學生總結規(guī)律。

  教師出示課件五

  兩數相乘,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或除以)幾,積也要乘(或除以)幾。

  2、驗證規(guī)律

  先用積的變化規(guī)律填空,再用筆算或計算器驗算。

  教師出示課件六:

  12×8= 40×21=

  12×16= 40×7=

  12×32= 20×21=

  12×64=

  自己舉例說明積的變化規(guī)律

  3、應用規(guī)律

  完成例4下面的做一做和練習9的1-——4題。

  學生完成后,教師出示課件7—10進行集體訂正

  二、研究“兩數相乘,兩個因數都發(fā)生變化,積變化的規(guī)律“。

  1、獨立思考,發(fā)現規(guī)律

  完成下列計算,說規(guī)律。

  18×24=432

 。18×2)×(24÷2)= (18÷2)×(24×2)=

  2、組織全班交流,概括規(guī)律:兩數相乘,一個因數乘(或除以)幾,另一個因數除以(或乘)幾,它們的乘積不變。

  三、鞏固新知

  教師出示課件11根據12345679×9=111111111,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積。

  集體訂正

  四、總結:

  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yè):

  第59頁4、5。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1

  教材分析:

  《角的分類》是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角的度量》中的第三課時的內容。關于角,學生在二年級《角的初步認識》里已有了初步的接觸,但大多是直觀的描述。本課時是在學生初步認識角、會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礎上,認識兩種特殊的角:平角和周角;會根據角的度數區(qū)分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和周角。通過觀察、動手實踐、探究掌握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之間的關系。

  教學目標:

  認識平角、周角;掌握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的度數范圍及大小、倍數關系。

  教學難點:

  運用圖中隱藏的平角解決問題。

  教學實錄:

  一、謎語導入:

  師:同學們,喜歡猜謎語嗎?今天我給大家?guī)硪粋謎語,聽:“一件東西手中握,東搖西擺風拂過,熱天打來冷天縮”,打一個生活用品。這是什么呀?

  生:扇子

  師:同學們真聰明,今天我也帶來一把扇子,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一下扇子里的數學知識。

  二、探究新知

  1、認識平角和周角。

  師:下面我慢慢兒地打開這把扇子,同學們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你要有什么發(fā)現可要趕緊說。

  師慢慢打開扇子。

  生發(fā)現角,教師隨著學生的回答板書:銳角、直角、鈍角。

  當師打開到平角時,有生認出平角。師:對,這就是一個平角。板書:平角。

  師:你認為什么樣的角叫平角?

  生:兩條邊成一條直線時就是一個平角。

  師:如果把這個平角畫下來,你會畫嗎?

  請一學生到講臺上畫一個平角。

  師:同學們認為他這樣畫可以嗎?

  生思考。

  師:我認為這是經過這點的一條直線,怎樣讓大家看出這是一個平角而不是一條直線呢?

  生:還需要再畫上平角的形成軌跡。

  師補充。

  師:這是一個平角,可是這樣畫平角還不夠規(guī)范,下面看老師來規(guī)范得畫一個平角。(指明角的頂點和兩條邊。)

  師:繼續(xù)打開扇子。生發(fā)現周角,師板書:周角

  師:關于周角你知道它的什么知識?它有什么特點?

  生:周角的兩條邊靠在一起了。

  師:用數學語言說周角的兩條邊重合了。

  結合剛才畫平角的過程,你認為怎樣畫周角最規(guī)范。大家說,老師畫。

  學生在練習本上畫出平角和周角,指一指它們的頂點和邊。通過畫,讓學生明確平角與直線、周角與射線的本質區(qū)別。

  2、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

  師:生活中除了在扇子里見到平角和周角,在看表時也經常見到?幢碇袔c了?時針和分針組成了一個什么角?

  生:六點,組成一個平角。

  師:你能舉一個這樣的例子嗎?

  生思考后舉例。

  師:看(課件中的.)這個大風車,在同一直線上的兩個葉片就組成一個平角;每個葉片旋轉一周會形成一個周角。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只要我們在生活中注意觀察,會發(fā)現許多這樣的數學現象。

  3、探究五種角的度數范圍及關系。

 。1)問題提出。

  剛才我們打開扇子一周,發(fā)現了這么多的角,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學習角的知識(板題:角)

  下面我們再來回顧一遍扇子的打開過程,看屏幕,不僅僅要說出是哪一種角,還要看它們的形成過程,發(fā)現五種角之間的關系。

  師:好,我這兒有兩個問題,一能不能用度數來描述這些角?二這些角之間有哪些關系。同學們先自己思考,再小組交流,注意每個結論都要說出理由。

  (2)學生小組活動,師巡視。

 。3)匯報:

  師隨生回答,板書各種角的度數。

  生:銳角小于90°,直角等于90°,鈍角大于90°小于180°。

  平角等于180°。

  師:你怎么知道平角等于180°?

  生1:在量角器上有一個平角,就是180°

  生2:把兩個三角尺的直角拼在一起,就是180°。

  師讓生操作驗證:a讓學生都來觀察量角器上的平角;

  b動手用兩個三角尺拼一個平角。指出平角的頂點和兩條邊在哪里。

  生:周角等于360°,把兩個量角器拼在一起就是一個周角。

  學生操作演示,指周角的兩條邊。

  師:那這些角之間有哪些關系呢?

  生1、兩個直角等于一個平角。生邊說邊拿起兩個三角尺拼成的平角說。

  師:你的眼光真獨到,發(fā)現了平角和直角之間的倍數關系,還有嗎?

  生2:一個周角等于兩個平角。生拿起兩個量角器拼成的周角說。

  生3:我還要補充:一個周角等于四個直角。我是通過度數發(fā)現它們的關系的:180÷90=2,360÷180=2,360÷90=4

  師肯定同學們的做法。

  師:同學們有高有矮,那這些角呢?你能給它們排排隊嗎?

  生4: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

  (4)師:這些角中你認為哪些角比較特殊?為什么?

  生認為周角、平角和直角比較特殊,它們都有確定的度數。

  三、應用拓展

  師:剛才我們研究了五種角,下面我想讓你用學到的知識來解決一個問題,看這幅圖仔細觀察,除了∠1到∠4還有其他的特殊角嗎?

  生發(fā)現相鄰的兩個角組成一個平角。

  師:那如果知道∠1=130°,你能算出其他三個角的度數嗎?

  學生獨立思考。

  匯報:∠1=∠3;∠2=∠4、

  師:我也看著∠1=∠3;∠2=∠4、,可數學是一門非常嚴謹的學科,你能說出根據嗎?

  生:∠2=180°—130°=50°……

  師:180°在題目有沒有里直接告訴你?(沒有。)看來,在解決問題時,不但要用直接告訴我們的條件,還要善于發(fā)現題里的隱藏條件,隱藏條件也非常重要!

  生計算出結果。

  四、小結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生1:我認識了平角和周角;知道了各種角的度數。

  生2:我還知道了它們之間的關系。

  生3:在解決問題時要善于發(fā)現和運用題目里隱藏著的條件。

  師:我用一首詩來總結了一下:

  一周二平四直角,關系密切不得了。

  鈍角介于平直間,銳角不大比直小。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2

  教材分析:

  《年月日》是蘇教版四年級的課程。時間單位是較為抽象的計量單位。年、 月都是較大的時間單位,理解一年或者一個月的時間有多長,需借助一定的想像力。因而教材注意聯(lián)系實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初步了解年、月、 日的有關知識。

  學生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雖然年齡小,但他們對本節(jié)課的內容已經有一定的感性經驗,一部分學生已形成初步的知識水平,因而本節(jié)課主要是通過讓學生自主探 索、合作交流,在積極的環(huán)境中學到知識。

  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教師關注學生的參與活動,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 這就需要通過教師的精心設計,把教師的教反映在如何引導學生學的 一個優(yōu)化過程。《年、月、日》教學設計就是要讓學生充分參與活動、經歷過 程,從而發(fā)展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

  教學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初步建立大小月、平年、閏年的概念; 知道各月的天數和閏年的判斷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合作、創(chuàng)新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從中體驗探究的樂趣。

  3、通過收集材料等活動,使學生感受數學知識就在身邊,產生對數學的 親切感。

  4、通過對歷史年份的認識,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掌握它們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發(fā)現并掌握閏年的判斷方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不同年份的年歷卡

  教學流程:

  一 激趣導入

  師:老師聽說呀,我們班的小朋友都喜歡說兒歌,有一首兒歌叫《太陽、地球、 月亮》,還記得嗎?咱們一起來朗誦一下好嗎?

  學生朗誦:太陽大,地球小,地球繞著太陽跑。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繞著 地球跑。

  師: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究竟是怎么轉的。 (電腦顯示三球轉動圖。師生一起觀看。)

  師:誰能告訴大家地球繞太陽轉一周需要多長時間? (板書:年)

  師:小朋友們了解的知識真不少!月亮繞著地球轉一周大約需要多長時間呢? (板書:月)

  師:地球在繞太陽轉的同時, 自己也在不停地旋轉,地球自己旋轉一周,又需 要多長時間呀? 對了,一天也就是一日。(板書:日)

  有關年、月、日的知識很多很多,小朋友們想知道嗎?今天這節(jié)課就請小 朋友自己去研究有關年、月、日的知識,有沒有信心? [兒歌引入新課,輕松有趣,激發(fā)了學生探究新知的信心。]

  二、 自主探究

  1、 研究一個月有多少天

  (1)觀察、比較年歷得出一個月有多少天

  師:要想研究年、月、日的知識,我們得學會觀察年歷,現在請小朋友們打開 書,看看書上是哪一年的年歷?仔細觀察,你能發(fā)現什么呢?

  師:咦,我們小朋友的節(jié)日是幾月幾日呀?找找看星期幾?國慶節(jié)又是幾月幾日啊?又是星期幾呢?

  師:剛才小朋友們由1993年的年歷知道了這年有12個月,有些月有31天, 有些月有30天等等,那么其他年份是不是也這樣呢?現在請小朋友們拿出課 前自己收集的年歷比比看,又有什么發(fā)現?

  (學生發(fā)言:我收集的年歷是1996年的,上面30天、31天的月份與1993 年的一樣,但是2月有29天) 學生答31天的月份有幾個月,哪幾個月時,教師追問:還有誰能告訴老 師3l天的月份有幾個月,有哪幾個月?一起告訴老師3l天的有哪幾個月?(板 書: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各月)

  師:那么誰來告訴大家30天的又有哪幾個月的?其他小朋友看看是這樣嗎? (板書:30天:四、六、九、十一各月)

  (2)大、小月的記憶方法 師:習慣上我們把每月31天的月份稱為大月、每月30天的月份稱為小月。(板 書:大月、小月)大月有幾個?小月呢?

  師:我們怎樣能很快記住哪些月是大月?哪些月是小月呢?有什么好方法呢? 打開書看看,書上有哪些記憶的方法? (學生看書,小組交流)

  師:誰說說的?書上有哪些記憶的方法? 拳頭圖 兒歌 當學生說用拳頭圖幫助記憶時,第一步:先讓學生介紹,然后演示。第二 步: 電腦顯示拳頭圖,大家一起數。強調:數到凸起的都是大月,凹下去的除 二月外都是小月。第三步:小朋友們,你數給我看,我數給你看。

  師:我們可以用拳頭圖幫助記憶,還可以用兒歌幫助記憶,你自己還能想出什 么好的記憶方法呢?大家討論討論。 (學生發(fā)言)

  師:課后小朋友們還可以編些兒歌,想些好方法幫助記憶大月和小月。 [觀察年歷、發(fā)現問題、合作解決,在開放性的教學氛圍中得到一些開放性 的結果,培養(yǎng)了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3)練一練。

  師:剛才我們通過各種方法記住了大月、小月,現在老師想考考大家,看誰記 得牢。九月是大月還是小月?八月呢?

  師:現在,我們做個小游戲,老師說月份,如果是大月男生站起來,如果是小 月女生站起來。 三月 六月 七月 十二月 二月

  師:唉啊,二月究竟是什么月啊?二月是大月嗎?是小月嗎?對了,二月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是個特殊月,有多少天啊? (學生發(fā)言:有的年份二月28天,有的年份二月29天。) [一個小游戲,發(fā)現了問題,與前面知識發(fā)生了沖突,為探究新知奠定了 較好的思維基礎。]

  2、研究:平年、閏年的判斷方法

  師:我們把二月28天的這一年叫做平年,二月29天的這一年叫做閏年。 (板書 28天:平年二月 29天:閏年二月)

  師:請小朋友們觀察一下書上1993年的年歷,1993年是平年還是閏年呀?你 怎么知道的?再請小朋友們觀察一下手中的年歷卡,告訴大家是哪一年的?是 平年還是閏年?你怎么知道的? (學生發(fā)言)

  師:要知道哪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都要查年歷嗎?如果老師問你1925年是平 年還是閏年,沒有年歷怎么辦呢?小朋友們想知道新的判斷方法嗎?

  師:老師幫小朋友們統(tǒng)計了一張表格,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一下這張表,有什 么發(fā)現呢?引導學生得出四年一閏。

  師:通常4年里有三個平年,一個閏年,我們稱為四年一閏。 猜想:咦!這個閏年的年份數會不會與四有什么關系啊?先猜猜看,然后 小組討論討論。 驗證:閏年的年份數除以4沒有余數,平年的年份數除以4有余數。

  小結:公歷年份是4的倍數的一般都是閏年。

  判斷:1925年、20xx年、1949年是平年還是閏年? [多媒體出示表格,幫助學生發(fā)現了規(guī)律,解決了問題,優(yōu)化了教學過程, 提高了教學效率。]

  師:請小朋友們再看一看1900年,它是平年還是閏年呢?誰說的? 師:1900年是平年,不是閏年,為什么呢?聽了時光老人的話你就會明白了。 電腦顯示時光老人對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又閏的詮釋。 得出:公歷年份是整百數的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

  師:公歷年份是4的倍數的一般都是閏年這句話中的一般能改成一 定嗎?

  練習:這幾個年份中,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閏年? (電腦顯示) 1980年 1600年 20xx年 20xx年

  3、研究一年有多少天

  師:我們已經知道一年中各月的天數,那么你能算出平年全年的天數嗎?算算 看。

  師:誰能一下子說出閏年全年的天數的?怎么想的.? 板書:365天平年 366天閏年 [一年有多少天的探索,會碰撞出許多創(chuàng)新的火花,關鍵看教者的引 導和調控。]

  三、鞏固提高

  1、填一填

 、僖荒曛杏( )個大月,( )個小月。

  ②七月份有( )天,八月份有( )天。

 、鬯脑路萦( )個星期零( )天。

 、芙衲暌弧⒍、三月一共有( )天。

  2、辨一辨

 、36個月就是3年零6個月。( )

 、诿磕甓贾挥4個小月。

  ③1400年是閏年。()

 、軉卧率谴笤,雙月是小月。( )

  3、想一想

  一個人出生以后已經過了10個生日,猜猜他可能多少歲?

  四、歸納延伸

  今天.,小朋友們通過自學研究知道哪些知識?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嗎? 其實,解決問題的方法很多很多,我們可以在課堂上共同研究解決,還可 以通過什么方法解決呀? (課后去圖書室查資料、上網獲取信息等等。)

  那么,剛才的幾個問題就請小朋友們課后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解決,好嗎? [拓寬了課堂的空間,使人感到課已盡而意未盡,而鈴聲并不代表探索活 動的結束。]

  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是為建湖縣首屆青年教師三人行教學論壇活動而設計的一節(jié)課, 整個過程充分體現了自主探索,發(fā)展學習,不斷創(chuàng)新的思想,受到老師們 的稱贊。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有這樣幾個收獲:

  一、創(chuàng)設情境要有利于幫助學生學。

  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是轉變小學生要我學為我要學的主要因素,是 讓學生學會、會學,切實掌握學科知識的可靠保證。教學中,從三方面創(chuàng)設了 情境:

  (1)兒歌引入課題,輕松自然;(2)創(chuàng)設懸念,設置認知沖突,解決二 月份為什么有28、29天;

  (2)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探究平年、閏年的規(guī)律。這些 都有利于增強學生探索的信心,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教師的安排要有利于引導學生學。 教學活動中,我安排了兩個活動讓學生探索:

  (1)從教材1993年年歷卡 的觀察中尋找規(guī)律,再拿出自己帶來的年歷進行驗證,得出大月、小月的月份;

  (2)當學生理解四年一閏的規(guī)律后,讓學生提出猜想,從而得出年份數 與4的關系,這樣安排有于學生合作探究,引導學生獲取知識,享受成功。

  三、練習設計要有利于鞏固學生的學 , 練習的多樣化,講求精心設計,拾級而上。我設計了三個層次

  (1) 是再現知識的基礎練習;

  (2)強化新知的方式練習;

  (3)發(fā)展新知的拓寬練習。特別是最后一個開放題的討論,為課的成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因為一個人已過了10個生日,他出生可能是在閏年二月二十九日或是其他日期,而四年才一閏,這樣答案不是唯一的,引起全班學生討論和爭論, 自然地鞏固了所學的知 識,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使學生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2、使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形成尋找解決問題最優(yōu)方案的意識。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理解優(yōu)化的思想,形成從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yōu)方案的意識,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重點:體會優(yōu)化的思想

  難點:尋找解決問題最優(yōu)方案,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具:圖片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同學們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過合理安排來提高效率?

  2、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學習數學廣角。板書課題:數學廣角

  二、探究新知

  教學例3

  1)出示情境圖片:

  碼頭上現在同時有3艘貨船需要卸貨,但是只能一條一條地卸貨,并且每艘船卸貨所需的時間各不相同,那么按照怎樣的順序卸貨能使3艘貨船等候的總時間最少呢?

  2)觀察圖,說說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問:要使三艘貨船的等候時間的.總和最少,應該按怎樣的順序卸貨?

  學生討論

  3)可以有哪些卸貨的順序?每種方案總的等候時間是多少?

  列出表格,問:從表中你有什么發(fā)現嗎?

  引導學生思考匯報

  4)找出最優(yōu)方案

  三、鞏固新知:

  1、書后做一做

  小名、小亮、小葉同時來到學校醫(yī)務室。要使三人的等候時間的總和最少,應該怎樣安排他們的就診順序?

  2、有210人選舉大隊長,有三位候選人甲、乙、丙,每人只能選之中1人,不能棄權。前190張票中甲得75張,乙得65張,丙得50張,規(guī)定誰的票最多誰當選。若甲要當選,最少還需要多少張票?

  四、小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yè):

  補充練習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4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學質量的高低和有效的教案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下面要為大家分享的就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希望你會喜歡!

  一、教學內容

  兩種常見的數量關系P52——P53例4、例5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單價、數量、總價以及速度、時間、路程的含義,在具體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這兩組數量關系。

  [2.認識這些常見的數量關系中各種不同數量的求法,會應用這些常見的數量關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初步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學術語的能力和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滲透事物之間相互聯(lián)系的`觀點。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初步認識單價、數量、總價以及速度、時間、路程的含義,在具體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這兩組數量關系。]

  難點:初步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學術語的能力和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滲透事物之間相互聯(lián)系的觀點。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授

  談話:同學們,這有一些物品的價格信息,請你來做售貨員,算一算要花多少錢?(出示教材P52 例4)

  (二)探索發(fā)現

  1、教學例4

  (1)籃球每個80元,買3個要多少錢?

  (2)魚每千克10元,買4千克要多少錢?

  學生嘗試列式解答,指名匯報并板書。

  [師:說一說,這兩道題的條件有什么共同的特點?都是求什么的問題?

  總結:兩道題都是講的買商品的價錢問題,題中籃球每個80元、魚每千克10元,這樣的每一件商品的價錢是單價(板書:單價),買3個、買4千克這樣買的件數是數量(板書:數量),求一共用的錢是總價(板書:總價)。]

  師:找一找,數學書的單價是多少?你還知道哪些物品的單價。

  師:說一說第(1)題中籃球的單價、數量、總價各是多少,怎樣求總價?(2)題呢?

  [從上兩題中你能發(fā)現單價、數量、總價之間的關系嗎?生概括并板書

  想一想如果知道總價、數量怎樣求單價呢?生匯報

  如果知道總價和單價又該怎樣求數量呢?生匯報

  總結:我們在識記這一組數量關系時,只要記住“單價×數量=總價”就可以根據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就能想出“總價÷數量=單價”“總價÷單價=數量”]

  2、教學例5

  出示例題,獨立解答

  (1)一輛汽車每小時行70千米,4小時行多少千米?

  (2)一人騎自行車每分鐘行225米,10分鐘行多少米?

  學生嘗試列式解答,指名匯報并板書。

  師:說一說,這兩道題的條件有什么共同的特點?都是求什么的問題?

  [總結:兩道題都是講的行程問題,題中每小時行70千米、每分鐘行225米,這樣的在一個單位時間里行的路程,是速度(板書:速度),所用的4小時、10分鐘是行走的時間(板書:時間),求出的280千米、2250米,這樣的一共行的路是路程(板書:路程)。]

  師:說一說第(1)題中汽車的速度、時間、路程各是多少,怎樣求路程?(2)題呢?

  [從上兩題中你能發(fā)現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關系嗎?生概括并板書。

  想一想如果求速度,又該知道哪兩個條件呢?怎樣列式?生匯報

  如果求時間,又該知道哪兩個條件呢?怎樣列式?生匯報]

  總結:我們在識記這一組數量關系時,只要記住“速度×時間=路程”就可以根據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就能想出“路程÷時間=速度”“路程÷速度=時間”

  (三)鞏固發(fā)散

  教材P52-P53 做一做,指名匯報

  (四)評價反饋

  說一說你有什么收獲。

  (五)板書設計

  兩種常見的數量關系

  單價×數量=總價 速度×時間=路程

  總價÷數量=單價 路程÷時間=速度

  總價÷單價=數量 路程÷速度=時間

  [教學反思]

  通過學習,學生初步認識單價、數量、總價以及速度、時間、路程的含義,并在具體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這兩組數量關系。認識了這些常見的數量關系中各種不同數量的求法,會靈活應用這些常見的數量關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5

  統(tǒng)計教案

  一、復習分段整理數據

  出示第1題,讓學生讀懂題目,再獨立完成

  全班交流:

  (1)是交流自己所用的方法,比如可以每統(tǒng)計一個數據之后把該數據做一記號

  (2)交流統(tǒng)計結果,檢查自己做對了沒有

  (3)交流自己統(tǒng)計的時候有沒有出現問題,其他同學可針對性地提出改進辦法

  最后要提醒學生注意檢查的習慣:數據提供的是20個學生的記錄,那在后面的表格中,也應該要有20個“合計”,否則就是遺漏或是重復了。

  看統(tǒng)計好的表格,說說你從這表格中讀懂了哪些信息?

  二、條形統(tǒng)計圖:

  1、看圖:

  出示第2題:先讓學生讀懂題目

  回答問題一:這一周的用水量,哪天,哪天最低?

  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回答問題二:怎么評價一周的用水量呢?(一般可用用水總量或是平均每天的用水量)想一想:哪種方法更清楚?怎么求平均每天的用水量呢?請你算一算

  算完后問:有沒有哪天正好是這個平均數“9噸”的?

  從條形統(tǒng)計圖上看一看,它在整體中處于一個怎樣的水平?(不高不低)

  從這份條形統(tǒng)計圖中,你還想到了什么問題?

  2、畫圖:

  出示第3題。先請學生說說各類食品具體所指,按要求分類整理,制成統(tǒng)計圖。

  完成統(tǒng)計表后繼續(xù)完成條形統(tǒng)計圖,注意不要遺漏了制作時間和直條上的數據。

  比較統(tǒng)計表和條形統(tǒng)計圖,說說你認為它們各有什么好處?

  (統(tǒng)計表能清楚地反映各類數據

  條形統(tǒng)計圖不僅能反映出各類的具體數據,還能清楚地看出各類之間的多少關系,更加的直觀。)

  三、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

  出示第4題。判斷3個游戲規(guī)則:

  1、正方體的三個面寫“1”,三個面寫“2”。“1”朝上甲贏,“2”朝上乙贏

  讓學生說說是否公平?為什么?

  (1和2都有3次出現的機會,是公平的。)

  2、正方體的四個面寫“1”,兩個面寫“2”。“1”朝上甲贏,“2”朝上乙贏

  (1有4次出現的機會,2只有2次,是不公平的。)

  3、正方體的六個面分別寫1~6,朝上的數小于3甲贏,否則乙贏

  理解“否則”:小于3的只有1和2,否則就是指剩下的3、4、5、6,有4個,所以是不公平的。

  小結:像這樣的游戲要判斷是否公平,主要看什么?

  (決定輸贏的'次數是否相等)

  四、思考:

  小明和小剛同時各拋一枚硬幣,這兩枚硬幣落地后如果朝上的面相同,算小明贏;朝上的面一正一反,算小剛贏。這樣的游戲規(guī)則公平嗎?為什么?

  可先讓學生猜一猜。再互相說說自己是怎么想的。

  全班交流的時候,適當板書:

  正正、正反;反反、反正有2次出現是一樣的,2次是不一樣的,所以是公平的。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03-07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2-22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1-14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1-14

四年級上冊數學廣角教案02-01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2-28

幼小銜接數學上冊教案12-15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01-14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15篇07-20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02-27

Copyright©2013-2024duanmeiwen.com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