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籃曲》教案1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搖籃曲》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搖籃曲》教案1
活動目標:
情感目標:主要是讓幼兒在欣賞過程中感受到濃濃的母愛、享受到愉悅的情感體驗;
能力目標:主要是發(fā)展幼兒的音樂理解力、想象力及表現(xiàn)力,培養(yǎng)幼兒注意傾聽的良好習慣;
知識技能目標:讓幼兒了解搖籃曲的性質特點,知道這是一首東北民歌,能簡單運用語言、動作表達對歌曲內容的理解。
活動重點:引導幼兒注意傾聽,正確理解歌曲的內容。 活動難點:引導幼兒運用語言、動作表達情感體驗與聯(lián)想。
活動準備:環(huán)境布置—軟積木擺好的房子、花朵、彎月亮等;屋子里的光線暗淡。物質準備—布“寶寶”若干;音樂磁帶;動感的夜空背景課件。
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大體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音樂情景表演“小白船”導入課題。 以動感的夜空美景課件作為背景,運用描述性的語言引起幼兒的注意:“天黑了,真?zhèn)大地變得靜悄悄的,月亮姑娘來唱歌了,星星來為他伴奏,他們的歌聲讓靜靜的夜顯得更美麗,你聽—”播放《小白船》的曲子,孩子們在用大型軟積木擺成各種可愛的房子、花朵、彎月亮的造型中進行表演唱,引導幼兒進入夜晚的美好情景。穩(wěn)定幼兒的情緒。。
第二部分全面展開欣賞。
。ㄒ唬┩暾蕾p。師 “夜晚真美呀,就在這時不知從哪戶人家的.窗子里傳出了優(yōu)美的歌聲,仔細聽—”接著大屏幕上出現(xiàn)了窗子的背景,在這個背景下放錄音伴奏教師進行演唱引導幼兒進行第一遍完整欣賞(教師演唱),通過欣賞教師的演唱,引導幼兒感受搖籃曲緩慢輕柔的節(jié)奏特點和優(yōu)美抒情的情緒色彩。 師提問:“這首歌你聽了以后有什么感覺?”“這首搖籃曲有幾段?媽媽都唱了些什么?” 然后運用課件,再進行第二遍完整欣賞,加深印象。
。ǘ┓侄涡蕾p。 第一次分段欣賞完后提問: 如:“歌曲中唱了些什么?”“小寶寶做了一個什么夢?”:“你想想媽媽會怎樣哄寶寶睡覺?”“寶寶為什么會在夢中露出微笑?” 第二次分段欣賞引導幼兒進行動作表演。比如第一段媽媽是抱著小寶寶輕輕的搖;第二段為了表達媽媽對寶寶的殷切希望會輕輕的拍拍寶寶,撫摸寶寶;第三段看到寶寶睡夢中都露出了笑容,媽媽會情不自禁的親親小寶寶。
。ㄈ┩暾蕾p。加深幼兒對搖籃曲更深層次的理解與賞析。
。ㄋ模┣榫潮硌荨:⒆觽兠咳吮б粋寶寶通過扮演媽媽或爸爸,以自己的親身體驗去表達。
第三部分結束
幼兒在“搖籃曲”寧靜溫馨的意境中,教師引導幼兒:“看寶寶睡的多香啊,讓我們一起輕輕的把寶寶放到床上去吧!苯處熀陀變狠p輕的走出活動室結束本次活動。
活動延伸: 請幼兒欣賞幾首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搖籃曲;組織美術活動為媽媽親手制作“愛心卡”表達對媽媽的愛。 活動反思: 活動中我主要是引導幼兒初步學習怎樣欣賞一首音樂作品的方法。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欣賞過程在不斷地暗示幼兒,應從哪里入手,從哪些方面去欣賞一首音樂作品。利用與音樂相符的動作來感受理解,使音樂內容具體化、形象化。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隨音樂作模仿動作,能加深幼兒對音樂的印象。在真?zhèn)的活動引導中我注意讓幼兒充分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對作品的理解,使其在活動中獲得自主權。體現(xiàn)《綱要》中“以幼兒發(fā)展為本”的教育理念。
《搖籃曲》教案2
教學過程:
一、 課前游戲——讀RUAPO(引導學生用普通話讀,用方言讀)
二、師:好了,剛才同學們,精彩的方言使我們知道了只要你敢想,只要你敢做,美夢一定會實現(xiàn)。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位敢想、敢做音樂家——舒柏特。(師:上節(jié)課,我布置了讓大家自己去搜尋關于舒柏特生平的事跡介紹,誰來說一下)
。ㄉ枋觯瑤熝a充):舒柏特:十九世紀偉大的奧地利作曲家(1797——1828),出生于維也納附近小學教師家庭。幼時在教堂唱詩班受音樂教育并任歌童,8歲隨同父親和哥哥學習提琴、鋼琴14歲開始創(chuàng)作歌曲,16歲開始創(chuàng)作交響曲,17歲為歌德的詩篇譜曲。18歲完成第二、三交響曲,五部歌劇及一百四十多首歌曲。
舒柏特曾在本地小學任教三年,以后失業(yè)終生。他的一生非常貧窮受進了折磨,于1828年死于傷寒病。他給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樂財富:共寫了十四部歌劇,一百多首合唱曲,五百多首歌曲,九部交響曲,其中很有名氣的有“未完成交響曲”“C大調交響曲”“鱒魚五重奏”歌曲“美麗的磨坊姑娘”等,他的歌流行七大洲,并且有很多首成為世界名曲。尤其是他創(chuàng)作的歌曲,有時一個早晨能寫五、六首,并把遇見的每一件事都變成歌曲。他的歌曲常常被稱為浪漫主義的“藝術歌曲”被世界人民稱為“歌曲之王”。其中他創(chuàng)作的“搖籃曲”流傳滲廣。體現(xiàn)了一種舒緩安詳柔美的意境。
三、感受聆聽中外不同的“搖籃曲”
說到了搖籃曲,接下來我們就來欣賞一下兩首不同國家的“搖籃曲”,一首是舒柏特創(chuàng)作的,一首是我國東北民歌的,互相對比一下,歌曲在情緒、意境和音色上有什么特點?
1、播放東北民歌“搖籃曲”與舒柏特的“搖籃曲”的錄音。
。雎牳惺芨枨婢、安逸的情緒,安詳柔美的意境;柔和甜美的音色,引起學生關注,激發(fā)學生興趣。)
2、個別提問聽后感
四、 學習新歌
導言:這兩首不同風格的歌曲,不管是中國還是外國的',都表達了一個共同的主題,那就是母愛都是偉大的。下面,我們就來學習舒柏特的“搖籃曲”
1、 教師范唱。(集體哼唱)
2、 出示歌曲(幾拍子、幾段歌詞)
3、 個別提問有感情地朗讀歌詞。
引入:關于這首歌曲的來歷,有這么一個故事,你們想聽不想聽?
舒柏特19歲那年,有一天他十分饑餓,下意識地走進一家飯店,當服務員向他出示菜單時,他身無分文感到十分尷尬,他四下張望希望遇到一位熟人或朋友,可飯店里全是陌生人。當他低頭失望時,忽然看到報紙上刊登的克勞蒂烏斯的一首小詩,立即把這首詩譜成歌曲交給了店主,才換來一份土豆充饑,可是在他死后三十年,這首“搖籃曲”的手稿竟以四萬法郎高價賣了出去。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講這個故事就是向你說明一個道理,那就是“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財富”希望你們刻苦學習,將來用自己的智慧創(chuàng)造更多的財富來報效祖國,報答養(yǎng)育你的媽媽。
4、學生視唱,教師伴奏
導言:為了更好地理解、學習這首歌曲,請大家想象自己小時侯媽媽哄你入睡時的情景,心里怎么想?試著唱一唱(有表情的演唱)
5、 分析歌曲,指出重點難點
師:你能看出歌曲是由幾個樂段組成的嗎?歌曲兩個樂段,第一樂段有兩個樂句,節(jié)奏平穩(wěn)而規(guī)律,充滿溫馨的氣氛;第二樂段開始出現(xiàn)了一個附點四分音符,突出了“搖籃搖動”的感覺,加上裝飾音的運用,使歌曲洋溢著母親對孩子的無限溫存的柔情。另外,在演唱時要唱出節(jié)拍的強弱。聲音要輕柔、甜美。
6、 教師伴奏,集體有感情地演唱
根據(jù)歌曲的旋律,分成小組自編歌詞。(個別小組演唱)
7、 教師指揮,學生集體用口琴吹奏。
8、 好了,同學們,通過剛才歌曲的演唱與吹奏,我們了解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母愛是偉大的,是無私的。所以接下來在優(yōu)美音樂聲下,為自己的母親寫下一段話,來感謝母親對你們的養(yǎng)育之恩,同時你也可以做為母親節(jié)的禮物送給媽媽。
五、 教師小結:
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學唱了《搖籃曲》,回去后給你媽媽唱一唱,讓媽媽評價你唱得怎么樣?然后問媽媽小時哄你入睡時都唱過那些《搖籃曲》,自己學一學。下節(jié)課,我讓每個同學到臺前來唱一唱,聽誰唱得最有特點。好,今天的課就到這兒,下課!同學們再見!
《搖籃曲》教案3
動作建議:
1、A段八拍一個樂句,樂句的前四拍是4下剪的動作,后四拍則變一個造型。
2、教師在B段中的示范動作盡量要優(yōu)美。用教師自己的體態(tài)去感染孩子。
3、教師B段音樂中,做前、后、左轉、右轉吊線暗示,教師鼓勵幼兒理解后應盡快按暗示的方向變化身體位置和姿勢。
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的歡快氣氛,體驗與同伴一起合作扮演角色“放風箏”的快樂。
2、通過觀察教師的示范,掌握B段音樂老爺爺收放風箏的動作。
3、傾聽音樂,根據(jù)音樂的變化完整表現(xiàn)出放風箏的情景。
【活動準備】
1、音樂《放風箏》、風箏圖片的PPT
2、幼兒有過放風箏的經(jīng)驗
【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
從前有一位老爺爺特別愛扎風箏,他扎的風箏啊栩栩如生、造型各異。
。úシ臥PT,幼兒觀察)
老師出示四只不同種類的風箏圖片!白屛覀円黄饋砜纯蠢蠣敔敹甲隽四男╋L箏呢?”
2、感受A段音樂,學習變風箏造型。
過渡語:你們看哪些風箏來了?它是怎樣出來的'。
(1)教師根據(jù)音樂變風箏造型,幼兒觀察并發(fā)現(xiàn)教師變造型的規(guī)律。
指導語:老師的風箏是怎樣變出來的的?
(2)幼兒邊聽音樂邊按節(jié)奏變風箏造型。
3、感受A、B段音樂,初步表現(xiàn)放風箏的情景。
(l)繼續(xù)講述情境:你們猗猜后來風箏們飛上天了嗎?可是沒有老爺爺?shù)木他們怎么飛得起來呢。不過就在這時老爺爺回來了,他不但沒有生氣,還帶著這些風箏在天上自由自在飛翔,這些風箏都很聰明,老爺爺風箏線往哪邊扯,他們就往哪邊飛。他們飛啊飛直到,天黑才砸家呢。
(2)傾聽音樂,幼兒當風箏,教師當老爺爺,師生一起坐在座位上隨音樂節(jié)奏自由模仿風箏向不同方向飛的動態(tài)。
4、和幼兒一起玩放風箏的游戲,完整表現(xiàn)放風箏的情景
(1)教師當老爺爺,師生一起玩放風箏游戲1-2遍。
(2)教師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按節(jié)奏、飛得有美感的“風箏”,并請其示范。
(3)請個別幼兒上來當老爺爺放風箏。
(4)重點練習如何當老爺爺來指揮風箏飛舞。
(5)幼兒兩兩合作,一人當老爺爺,一人當風箏玩游戲。
引導幼兒評價:合作得怎樣?動作是否優(yōu)美、是否有節(jié)奏、是否看了主人的指揮
5、出示中國龍的圖片,引導幼兒如何集體合作變中國龍風箏。
過渡語:今天老爺爺扎了一條巨龍風箏,你們能把這個大家伙變出來嗎?
(1)引導幼兒討論:如何變成一條龍,如何飛起來。
(2)教師當老爺爺,放飛“中國龍”。
大班音樂活動:包餃子
《搖籃曲》教案4
教材內容分析:
歌曲《唱給媽媽的搖籃曲》采用由四個樂句構成的一段體,2/4拍,徵調式。曲調優(yōu)美、抒情。歌詞寓意深刻,它通過一個平日生活的側面,生動地描繪了孩子對媽媽一片深情和孝順之心。歌曲在8小節(jié)平穩(wěn)的音調引子進入第一樂句后,中間的八度大跳即刻營造了一個寧靜如畫的夜晚。第二樂句的切分音節(jié)奏的運用富有動感,進一步渲染了寧靜的情景。第三樂句(第9-14小節(jié))節(jié)奏變得緊湊,旋律呈現(xiàn)起伏,唱出了主人公對媽媽的一片熱愛之情,同時也表現(xiàn)了要讓媽媽好好安睡的內心情感的流露。句末節(jié)奏、音調拉寬又趨平靜,形象地描繪了媽媽入睡時孩子露出甜美微笑的生動情景。
學習目標:
1、學會歌曲《唱給媽媽的搖籃曲》,進一步體驗搖籃曲寧靜舒緩的音樂特點,用深情、輕柔的聲音表達歌曲的情感。
2、指導學生運用柔美、圓潤的聲音演唱《唱給媽媽的搖籃曲》,培養(yǎng)學生熱愛母親、孝敬母親的情感。
3、通過學習、聆聽歌曲,感受、體驗爸爸媽媽為我們傾注的愛,并懂得要回報爸爸媽媽。
教學重點、難點:
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用歌聲表達對爸爸媽媽的愛。
教學方法:
這是一首旋律性很強的曲子,我打算主要用聽唱法進行教學。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
2、情境導入。
媽媽這個詞是世界上最最神圣,也是最最簡單的詞,她在給予我們寶貴生命的同時,也給與了我們這個世界上最最無私的,最最廣博的愛,那就是—母愛!許多人都寫了很多很多的歌唱母親的歌曲和樂曲,同學們你們知道都有那些嗎?(《世上只有媽媽好》、《好媽媽》)。(播放勃拉姆斯的《搖籃曲》)我們聽到的這首歌曲就是媽媽唱給孩子的搖籃曲,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的這首歌曲是孩子唱給媽媽的搖籃曲,一起來聽一聽。
二、學唱歌曲《唱給媽媽的搖籃曲》
1、初聽旋律,請學生說說看著熟睡的媽媽會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2、聆聽全曲。
A、大家看一下,這個小女孩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B、聽了這首歌,你認識了怎么樣的一個孩子?
3、教師范唱。
4、指導演唱。
A、學唱歌曲第一段。
重點學唱:媽媽屋里靜悄悄。媽媽屋里怎樣靜悄悄的?
B、學唱歌曲第二段。
請個別學生朗誦歌詞第二段;跟隨伴奏學唱。
為表達對媽媽的熱愛之情,應該用什么情緒演唱?速度呢?
(用深情、輕柔的情緒,慢速有感情地演唱)
C、學唱歌曲第三段(直接唱歌詞,把尾句也加進去唱一唱。)
D、說說尾句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
有感情的齊唱尾句。。
5、完整演唱。
三、編創(chuàng)與活動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唱給媽媽的搖籃曲》
2、創(chuàng)編歌曲《唱給爸爸的搖籃曲》。
教學反思:
《唱給媽媽的搖籃曲》是一首以母愛為主題的敘事性極強的歌曲,歌曲表現(xiàn)了主人公對媽媽的熱愛之情。在教學當中,為了啟發(fā)學生對媽媽的關愛,對媽媽的深情,我先用多媒體播放FLASH展示媽媽因為在辛苦工作在桌子睡著了的情景。給學生以視覺沖擊!接著再播放錄音,視覺和聽覺的交替的展現(xiàn),引發(fā)學生由表象進入形象思維。在進行教學時要把握歌曲深情、輕柔、寧靜的基本情緒,多媒體再次展示:布滿星星的夜空,我給媽媽披花襖情境,講解歌曲中的結束句,雖然只有一個字,是用哼鳴來演唱的,但是簡單的一個字,卻包含著我們對媽媽深深的`感情,因為我們對媽媽的愛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經(jīng)過畫面的展示和老師的啟發(fā),學生情弦被撥動了,想象的大門也隨之打開,眼前不由自主浮現(xiàn)媽媽工作的辛勞和平時對我們的種種關愛。合理的想象不僅渲染了歌曲的情境,表達了歌曲的情感,而且使學生對歌曲的藝術性、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因此,在演唱時,學生能用輕柔的歌聲完美地唱出對媽媽的一片摯愛與真情。但是,本節(jié)課,還有幾個同學沒有掌握好歌曲的旋律,在以后的教學中還應繼續(xù)改進。
《搖籃曲》教案5
活動名稱:
《搖籃曲》
活動目標:
1.欣賞音樂,讓幼兒感受樂曲安靜、舒緩的音樂風格。
2.學唱歌曲,引導幼兒體會歌詞含義,感受音樂的優(yōu)美。
3.借助音樂情景展開想象,引導幼兒體驗放松、傾聽、互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音樂、幻燈片、娃娃、場地。
活動過程:
一、 感受音樂《進行曲》。
1、聽音樂《小小解放軍》踏步進入教室坐好。
2、說一說,聽過這首樂曲之后的感受。
二、 體驗音樂。
播放寶寶哭聲,請幼兒一起做搖一搖、摟一摟、親一親的`動作體驗音樂的輕柔感受。
三、 感受《搖籃曲》。
傾聽音樂第一遍,教師提問:“聽過音樂之后的感受!苯坛枨變焊S教師學唱歌曲。復習歌曲,幼兒隨音樂歌唱歌曲。
四、 感受體驗。
1、教師和幼兒一同《搖籃曲》的曲式風格特點。
2、放松、傾聽、欣賞樂曲。
《搖籃曲》教案6
教學內容
聆聽《搖籃曲》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聆聽印度歌曲《搖藍曲》歌曲的民族風格特點,第十二冊第二單元印度搖籃曲教案教后記。
2、情感目標:在欣賞活動中,感受印度民間音樂的風格特點,喜愛印度民間音樂,以正確的態(tài)度對待世界多元音樂文化。
3、能力發(fā)展目標:培養(yǎng)對印度民族音樂的理解和欣賞能力。
教材分析
1.背景資料--印度音樂
印度是世界上人種、宗教、文化和音樂方面種類最為繁雜的地區(qū)之一。印度音樂受波斯、希臘、蒙古、阿拉伯文化的影響,外來影響與印度原有文化相融合,形成完整、獨特的印度音樂文化。印度音樂,尤其是印度古典音樂與宗教、神話有密切的關系。印度音樂有其特點的音律、調式、旋律、節(jié)奏、曲式、體裁、樂器和樂隊、演唱方法和表演方式。"拉格"和"塔拉"是印度古典音樂的兩大支柱。"拉格"是一種旋律的程式、框架。"塔拉"是印度音樂復雜節(jié)奏節(jié)拍體系的總稱。印度音樂的特點之一,是形成種類繁多的裝飾性樂句和裝飾音體系,音樂進行多曲線形、波浪式和螺旋式而很少直線式。印度音樂還有獨特的器樂體系。印度的民間音樂豐富多彩,別具一格,多為歌舞形式。
2.歌曲簡介
歌舞在印度電影中占有重要地位,幾乎每部影片都穿插絢麗多姿、優(yōu)美動聽的歌舞場面。印度電影音樂吸收了印度古典音樂和民間音樂的素材,具有極為鮮明的民族風格。例如印度影片《流浪者》中的《拉茲之歌》、《麗達之歌》和《大篷車》、《奴里》中的插曲等。
電影《兩畝地》反映了印度貧苦農民的生活遭遇。故事情節(jié):忠厚樸實的農民夫婦向波和芭羅以及他們的兒子,依靠兩畝地為生,但財主霸占了這僅有的兩畝地。失去生活來源的向波帶著兒子到加爾各答謀生,歷盡苦難,幼小的孩子偷偷地以擦皮鞋賺錢,最終沒能擺脫苦難的噩運!稉u藍曲》是影片里貧苦農民向波的妻子芭羅接到丈夫從加爾各答奇來的信,但是她不識字,就去找雇她做幫傭的女主人,請她讀信,當她走近主人家時,女主人正對著自己的嬰兒唱著這首搖藍曲。歌曲寧靜平和,帶有祈禱式的音調,既表現(xiàn)了母親對兒子的愛,也表達了盼望生活安寧的愿望,教案《第十二冊第二單元印度搖籃曲教案教后記》。曲調具有搖藍曲的共同特點,也有濃郁的民族風格。演唱形式為女聲獨唱,用印度民族樂器伴奏。這里我們聽到的是電影中用原文演唱的錄音。
印度影片《兩畝地》,屬于印度電影中較少見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佳作。該電影在20世紀50年代曾在我國公映。
3.音樂分析
這是一首具有印度民族風格的搖藍曲。復雜多變的節(jié)奏、節(jié)拍,豐富的裝飾音,以及波浪式、螺旋式的旋律進行,給人以深情、婉轉、纏綿的感受。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印度音樂是建立在印度獨特的、與西歐古典音樂不同的音樂要素如"拉格"和"塔拉"體系基礎之上的,現(xiàn)在用我們的記譜法并進行音樂分析,具有一定的局限。樂譜和分析僅供參考。
歌曲記譜為D大調,可以認為是a多里亞調,用7/8拍子即3拍+4拍,速度緩慢。曲式結構特點是,重復句的`多次反復出現(xiàn)。這個多次反復出現(xiàn)的樂句旋律進行平緩,在五度范圍內進行,給人以恬靜的感覺。
全曲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從第1-24小節(jié),經(jīng)短小的過門后,從第26小節(jié)到結束為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可視為由A+過門+A+A+B+A,由五個樂句構成。
A句從第1-4小節(jié),歌詞為"安睡,寶貝,快快呀安睡。")。
B句第15-20小節(jié),歌詞為"天上小星星,爍爍閃光輝,甜蜜的夢催著你入睡")也可以把過門前的A句視為歌曲的一個引子。
第二部分,可視為結構,第二部分重復一次反復時省去過門,由四個樂句構成。
C句第26-32小節(jié),歌詞為"夢神來回"和"是我心肝")。
B句第32-37小節(jié),歌詞為"花園多寧靜"和"你使我快樂")。
A句第38小節(jié)到結束。
由此可見,全曲共九個樂句中,A句共反復了6次,給人以深刻印象。
教學重點
熟悉歌曲《搖籃曲》的旋律。
教學難點
了解音樂表現(xiàn)的內容情緒。
教學準備
鋼琴、多媒體、本課曲目的音響資料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本節(jié)課主要通過欣賞了解印度民族音樂的特點,其旋律特色的音響效果,對于歌曲內容的了解比較簡單,所以在聆聽和模仿上多花點時間。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師彈琴向生問好生聽琴向師問好情感交流
準備上課
二、聆聽歌曲《搖籃曲》
1、師介紹歌曲背景。
2、播放歌曲范唱。
3、問:音樂的風格特點。
4、師生小結。
1、聽歌曲背景簡介。
2、聆聽歌曲范唱,感受體驗歌曲情緒。
3、討論交流。
4、師生小結。
《搖籃曲》是一首有印度民族風格的搖籃曲。復雜多變的節(jié)奏、節(jié)拍,豐富的裝飾音,給人以深情、婉轉、纏綿的感受。
三、下課。師彈琴向生再見生聽琴向師再見。情感交流
教后記:以前我們聽過舒柏特和我們國家的《搖籃曲》,風格各異。但是這首歌曲的民族特色十分濃厚,因為印度特有的歌曲旋律讓人很難忘,所以學生很感興趣。
《搖籃曲》教案7
活動目標:
1通過多種形式,欣賞感受《搖籃曲》輕柔、優(yōu)美、舒緩的特點。
2鼓勵幼兒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3熟悉歌曲旋律,學唱新歌。
4感受音樂的歡快熱烈的情緒。
活動重點:欣賞感受搖籃曲的特點。
活動難點:語言的表達活動準備:課件、娃娃若干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出示課件)今天我給小朋友請來了漂亮的寶寶。你的眼睛在寶寶身上看到了些什么呢?
2.星星寶寶很調皮,眨著他們的亮眼睛,怎么也不睡覺。月亮媽媽很著急,你們有什么好辦法可以幫助媽媽嗎?
二.欣賞感受音樂
1.月亮媽媽請來音樂姐姐幫忙。音樂姐姐帶來一首神奇的搖籃曲,星星寶寶聽著聽著,很快睡著了。
2.星星睡著了,音樂姐姐問:小朋友們,你聽了覺得怎么樣?
3.搖籃曲的本領真大,我們一起請音樂姐姐也給我們聽聽,好嗎?
三.動作表演
1.(嬰兒的哭聲)哎呀,小寶寶哭了。這可怎么辦呀?
2.我們小時侯和星星寶寶一樣很頑皮,哭著不睡覺,這時,你的媽媽是怎么做的呢?你知道嗎?
3.請你們來當爸爸媽媽,看誰最先使你的寶寶睡著。(動作輕輕的)4.幼兒隨音樂自由動作。
四.延伸
1.小寶寶聽著搖籃曲睡著了,可是,爸爸媽媽卻一直抱著寶寶,他們可真辛苦!寶寶最想對爸爸媽媽說什么呢?
2.伴著音樂,幼兒進行表達。
教學反思:
幼兒沒有經(jīng)歷就沒有經(jīng)驗?梢娚钜延薪(jīng)驗對幼兒學習的重要性。尤其象音樂欣賞類型這種對小班幼兒而言相對較抽象的內容,更應顧及到他們的已有經(jīng)驗與需要!皳u籃曲”中媽媽與孩子的愛撫、關愛等正是小班幼兒特別需要、印象深刻的生活經(jīng)驗。由于小班的孩子們對父母的依戀很敏感,常常會有孩子想家,想爸爸、媽媽。幼兒認知、情感等都有了一定的積累。因此在活動中老師的引導下,幼兒更能理解音樂性質、樂意表現(xiàn)音樂。在欣賞《搖籃曲》時,他們不僅能用安靜柔和的嗓聲演唱,而且能用動作表示對娃娃的關心:有的幼兒做拍娃娃的動作;有的幼兒做搖搖籃的動作;還有的幼兒做輕撫娃娃的動作,體現(xiàn)了美好的情感。這種生活經(jīng)驗的自然整合,是活動順利開展的保障。積極豐富的情感是幼兒終身收益、也是他們當前非常需要滿足與發(fā)展的'內容之一。
活動中創(chuàng)設了哄寶寶睡覺的場景。通過游戲,滿足幼兒各種情感的需要與發(fā)展。如讓幼兒扮演媽媽、爸爸。這樣在讓幼兒充分感受音樂性質的同時,滿足了幼兒非常想要模仿成人這類情感的需求;顒咏o予孩子的并非只是一首能哄寶寶睡覺的搖籃曲,更是一首讓每樣事物都入睡的舒緩、安靜、優(yōu)美的搖籃曲。這才是搖籃曲欣賞的更高價值。
不足之處:
但在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抱娃娃動作的時候,如果能再給幼兒多一點拓展的機會的話,也許孩子們創(chuàng)編出來的動作也就更加貼近生活了。
一次活動的成功,并不代表了全部,要讓孩子們真正有發(fā)展,讓孩子們擁有更多“愛”的情感體驗和“美”的生活感受、藝術感受,教師有責任在天長日久的日常教學中滲透“愛的教育”,讓這種愛的教育價值在孩子們成長的過程中得以潛移默化的延續(xù)和升華。
《搖籃曲》教案8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的溫柔、寧靜,學習安靜、柔和地哼唱歌曲的旋律。
2、借助哄娃娃的輕柔動作和溫柔的聲音等,感受理解搖籃曲的性質。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感知樂曲的旋律、節(jié)奏、力度的變化。
5、能跟著節(jié)奏打節(jié)拍。
活動準備:
1、布娃娃(可讓幼兒自帶)每人一個,大娃娃和大搖籃各一個,把桌子布置成小床。
2、《舒伯特的搖籃曲》錄音磁帶、錄音機,錄好的哭聲
3、碰鈴一副。
活動過程:
一、 活動導入:
(教師播放哭聲錄音,引出娃娃,講述有關情節(jié)引發(fā)幼兒的好奇心,激發(fā)幼兒的欣賞欲望。)
教師:你們聽什么聲音?(哭聲)誰在哭,哦!原來是這個小娃娃,這個小娃娃在什么里呢?(搖籃)她躺在搖籃里一定是困了想睡覺,沒有媽媽哄她,那我來做她的媽媽,給她唱首《搖籃曲》吧!你們和她一起安靜得聽,別吵醒了小娃娃。
二、 幼兒欣賞教師演唱《搖籃曲》。
1、教師清唱歌曲,邊唱邊輕搖搖籃中的娃娃,讓幼兒初步感受《搖籃曲》的特點。
教師:聽完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覺?(好聽、想睡覺、柔柔的、靜靜的)
老師再來給你們唱一遍《搖籃曲》,你們再聽一聽是不是有這樣的感覺。
2、教師跟隨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讓幼兒欣賞,并伴隨自然的動作。
教師:聽著這首歌曲你們想干什么呀?(教師可以用動作和語言啟發(fā)、引導幼兒知道搖籃曲的特點:《搖籃曲》是為哄寶寶睡覺唱的歌曲,它聽起來溫柔、優(yōu)美、安靜,很容易讓寶寶進入夢鄉(xiāng)。)
三、 用哄娃娃、敲碰鈴、哼唱等方式幫助幼兒欣賞。
1、教師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哄娃娃睡覺的動作。
師:如果讓你來哄娃娃睡覺,你想用什么動作呢?(引導幼兒嘗試做各種哄娃娃的動作。)老師發(fā)現(xiàn)幼兒園有很多娃娃沒有爸爸、媽媽,誰來當他們的爸爸、媽媽呢?
2、幼兒選擇自己的娃娃抱好,邊欣賞歌曲錄音邊用輕柔的動作哄娃娃。
師:你們也來做爸爸、媽媽,哄自己的小娃娃睡覺吧!注意哄娃娃的動作應該怎么樣?
3、請配班教師用適當?shù)牧Χ惹门鲡彛溆嘤變涸诶蠋煹膸ьI下邊哼唱,邊做哄娃娃的動作。
師:請爸爸、媽媽一邊哄娃娃,一邊輕輕的給娃娃哼唱歌曲,讓小娃娃快快入睡好嗎?
四、 幼兒欣賞歌曲錄音,進一步感受《搖籃曲》的特點。
1、教師指導幼兒把娃娃放到四周的(桌子)上睡覺。
教師:你們真是好樣的,把小娃娃都哄著了,快把他們放到小床上去睡吧!
2、教師扮演媽媽請幼兒做孩子,一起聽《搖籃曲》的音樂自由表演。并引導幼兒用輕柔的動作舞蹈,保持寧靜的氣氛。
教師:看到你們做爸爸、媽媽做得真好,老師也想當媽媽,那誰來當我的寶寶呢?好!就請你們把小椅子當搖籃,聽媽媽唱《搖籃曲》入睡吧!(欣賞過程中教師一邊跟錄音唱歌,一邊輕撫每個幼兒,讓幼兒通過聽、身體接觸進一步感受搖籃曲的'優(yōu)美、溫柔和寧靜。)
提示:
1、 如果教師感覺每人帶一個娃娃有困難,可以讓幼兒兩兩接伴,一人扮演媽媽(爸爸),一人扮演孩子,用小椅子當搖籃,通過親自哄拍小朋友感受歌曲的性質。
2、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在午睡時給幼兒播放搖籃曲,讓幼兒進一步感受《搖籃曲》的特點,也增強了午睡環(huán)境的溫馨。
活動反思:
搖籃曲是大家都比較熟悉的音樂體裁,很多的作曲家都寫過許多優(yōu)秀的搖籃曲,平時生活中也能接觸到較多的搖籃曲。搖籃曲這種音樂體裁對于幼兒說來不算陌生。在本活動的教學中,我創(chuàng)設了一種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并特別關注幼兒的情感,從談話中、表揚中、活動中充分讓幼兒說、唱、想象和創(chuàng)造,讓孩子們體會到學習音樂的快樂,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悅。
《搖籃曲》教案9
設計意圖
搖籃曲是頗具民族風格的一首曲子,其旋律婉轉、音樂形象親切,且歌詞見解移動。在以往的老教材中也有將它列入歌曲教學的。如浙江版的教參中就有,但這些教學方式不外乎是機械的,新《綱要》頒布后三年的今天我們豈能再將幼兒的主體地位反之以便?記得許卓婭教授在對音樂活動的創(chuàng)新中就強調幼兒自主的學,而不是死記硬背,所以活動中我將從對樂曲的欣賞體驗入手,以遞進式的學習方式逐漸解除師生、生生間的音架。讓幼兒充分自主體驗音樂的存在以肢體動作圖譜演示,配合語言的解析,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從而學會歌唱。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哼唱,感受樂曲柔美的旋律。
2、理解歌曲內容,學唱歌曲。
3、感知樂曲的旋律、節(jié)奏、力度的變化,學唱歌曲。
4、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xiàn)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
重點:通過欣賞、哼唱,感受樂曲柔美的旋律。
難點:理解歌曲內容,學唱歌曲。
活動準備
1、課前欣賞各種不同性質的樂曲。如:進行曲、圓舞曲等等。
2、記號筆、大張白紙。
活動過程
。ㄒ唬┙處熀叱獦非鹩變号d趣。
“噓,……”(教師以輕柔的聲音哼唱樂曲的旋律。)
提問:“老師在做什么?怎么做的'?”(幼兒自由回答)
。ǘ┮龑в變盒蕾p樂曲。
1、聽教師完整唱一遍歌曲。
提問:“這首歌聽起來怎樣?你以前聽過嗎?”(幼兒自由回答)
2、教師邊輕輕清唱歌曲,邊根據(jù)歌詞做動作。幼兒觀察教師唱時的表情及肢體動作。
。ㄈ⿲W唱歌曲。
1、幼兒欣賞過樂曲后討論歌詞內容,教師根據(jù)幼兒回答繪制圖譜。
2、集體邊看圖譜邊唱歌曲2~3遍。
3、幼兒邊做動作理解的唱歌曲。
4、撤除圖譜,幼兒閉上眼睛做小寶寶睡覺狀再次唱歌曲。
5、一半幼兒做寶寶,一半幼兒做媽媽輪流長歌曲一次。
(四)結束。
教師模仿公雞叫,“天亮了小寶寶們起床了去外面活動活動!
活動反思
讓幼兒更好地感受音樂,更好地表達對音樂的感覺;體會自己是活動的參與者、操縱者;感受音樂過程中所帶來的快樂及親子之情。運用幼兒已有的哄娃娃經(jīng)驗創(chuàng)設了“娃娃要睡覺”的情景,讓幼兒感受到輕柔、優(yōu)美的搖籃曲對娃娃的催眠作用。
《搖籃曲》教案10
活動目標:
1 通過多種形式,欣賞感受《搖籃曲》輕柔、優(yōu)美、舒緩的特點。
2 鼓勵幼兒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活動重點:
欣賞感受搖籃曲的特點。
活動難點:
語言的表達活動準備:課件、娃娃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1.(出示課件)今天我給小朋友請來了漂亮的寶寶。你的眼睛在寶寶身上看到了些什么呢?
2.星星寶寶很調皮,眨著他們的亮眼睛,怎么也不睡覺。月亮媽媽很著急,你們有什么好辦法可以幫助媽媽嗎?
二.欣賞感受音樂1.月亮媽媽請來音樂姐姐幫忙。音樂姐姐帶來一首神奇的`搖籃曲,星星寶寶聽著聽著,很快睡著了。
2.星星睡著了,音樂姐姐問:小朋友們,你聽了覺得怎么樣?
3.搖籃曲的本領真大,我們一起請音樂姐姐也給我們聽聽,好嗎?
三.動作表演1.(嬰兒的哭聲)哎呀,小寶寶哭了。這可怎么辦呀?
2.我們小時侯和星星寶寶一樣很頑皮,哭著不睡覺,這時,你的媽媽是怎么做的呢?你知道嗎?
3.請你們來當爸爸媽媽,看誰最先使你的寶寶睡著。(動作輕輕的)4.幼兒隨音樂自由動作。
四.延伸1.小寶寶聽著搖籃曲睡著了,可是,爸爸媽媽卻一直抱著寶寶,他們可真辛苦!寶寶最想對爸爸媽媽說什么呢?
2.伴著音樂,幼兒進行表達。
《搖籃曲》教案11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的溫柔、寧靜,學習安靜、柔和地哼唱歌曲的旋律。
2.借助哄娃娃的輕柔動作和溫柔的聲音等,感受理解搖籃曲的性質。
活動準備
1.課件:搖籃曲
2.課件:哭聲
3.布娃娃每人一個,把桌子布置成小床。
音樂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播放娃娃哭聲。
教師:你們聽什么聲音?(哭聲)誰在哭,哦!原來是這個小娃娃,小娃娃為什么要哭呢?
她一定是困了想睡覺,沒有媽媽哄她,那我來做她的媽媽,給她唱首《搖籃曲》吧!
你們和她一起安靜得聽,別吵醒了小娃娃。
二、幼兒欣賞教師演唱《搖籃曲》。
1.教師清唱歌曲,邊唱邊輕搖搖籃中的娃娃,讓幼兒初步感受
《搖籃曲》的特點。
教師:聽完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覺?
。ê寐、想睡覺、柔柔的、靜靜的)
老師再來給你們唱一遍《搖籃曲》,你們再聽一聽是不是有這樣的感覺。
2.教師跟隨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讓幼兒欣賞,并伴隨自然的動作。
教師:聽著這首歌曲你們想干什么呀?
。ń處熆梢杂脛幼骱驼Z言啟發(fā)、引導幼兒知道搖籃曲的特點:
《搖籃曲》是為哄寶寶睡覺唱的歌曲,它聽起來溫柔、優(yōu)美、安靜,很容易讓寶寶進入夢鄉(xiāng)。)
三、用哄娃娃、敲碰鈴、哼唱等方式幫助幼兒欣賞。
1.教師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哄娃娃睡覺的動作。
教師:如果讓你來哄娃娃睡覺,你想用什么動作呢?
。ㄒ龑в變簢L試做各種哄娃娃的動作。)
老師發(fā)現(xiàn)幼兒園有很多娃娃沒有爸爸、媽媽,誰來當他們的爸爸、媽媽呢?
2.幼兒選擇自己的娃娃抱好,邊欣賞歌曲錄音邊用輕柔的動作哄娃娃。
教師:你們也來做爸爸、媽媽,哄自己的小娃娃睡覺吧!注意哄娃娃的動作應該怎么樣?
3.教師:請爸爸、媽媽一邊哄娃娃,一邊輕輕的給娃娃哼唱歌曲,讓小娃娃快快入睡好嗎?
四、幼兒欣賞歌曲錄音,進一步感受《搖籃曲》的特點。
1.教師指導幼兒把娃娃放到四周的“大床”(桌子)上睡覺。
教師:你們真是好樣的,把小娃娃都哄著了,快把他們放到小床上去睡吧!
2.教師扮演媽媽請幼兒做孩子,一起聽《搖籃曲》的音樂自由表演。
并引導幼兒用輕柔的動作舞蹈,保持寧靜的氣氛。
教師:看到你們做爸爸、媽媽做得真好,老師也想當媽媽,那誰來當我的寶寶呢?
好!就請你們把小椅子當搖籃,聽媽媽唱《搖籃曲》入睡吧!
。ㄐ蕾p過程中教師一邊跟錄音唱歌,一邊輕撫每個幼兒,讓幼兒通過聽、身體接觸進一步感受
搖籃曲的優(yōu)美、溫柔和寧靜。)
《搖籃曲》教案12
《搖籃曲》
教材分析:
《搖籃曲》是奧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歌曲為帶再現(xiàn)的兩段體結構。第一樂段的兩個樂句末終止音外,基本相同。旋律以級進為主,節(jié)奏平穩(wěn)而有規(guī)律。歌曲充滿了溫馨,靜謐的氣氛。第二段開始時,出現(xiàn)了一個由附點四分音符構成的附點節(jié)奏∣×·×∣,突出了輕搖搖籃的感覺,加上裝飾音的運用與前面的音樂形成了一定對比,使歌曲洋溢出濃厚的母親對孩子無限慈愛的萬千柔情。第四樂句是第二樂句的完全重復,使歌曲的情感前后呼應,自始至終處于安詳柔美的意境之中。
教學目標:
1、了解舒伯特的藝術人生及在世界樂壇上取得的輝煌成就與貢獻。
2、用柔和、甜美、舒緩的歌聲及氣息連貫的方法深情地演唱歌曲。
3、感受《搖籃曲》的曲式結構、體裁形式、旋律風格。
教學重點:
能控制自己的聲音,地用柔和、甜美、舒緩的歌聲表現(xiàn)歌曲的情感。
教學難點:
唱好裝飾音、附點音符。
教學方法:
體驗法,交流法、聽唱法、對比法等。
教學思路:
本課教學是一節(jié)示范課教學,學生不是自己所教的,所以在課堂教學設計上以一首歌、一個故事、一位音樂家作為切入點。目的是提高課堂教學組織的實效性,同時增加課堂趣味性,調動每個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中間穿插音樂的創(chuàng)作的小故事,使學生了解舒伯特是一位才華橫溢的音樂家。演唱歌曲時以表現(xiàn)歌曲的情感為主線,在聽、唱、看、比較中發(fā)展學生對歌曲中母愛的表現(xiàn)能力,知識技能學習與體驗歌曲的情感中,感受這首歌曲的藝術魅力。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情感鋪墊
師:愉快的40分鐘又開始了,老師精心準備了幾幅圖片我們一起來欣賞(課件1)。學生欣賞。
師:看了這些圖片,大家想一想都跟誰有關?你又有什么感受?學生談感受。
師:是的,這些圖片表達的就是一種親情和母愛。媽媽把愛給了我們,我們更要愛媽媽。
三、導入新課
教師:老師非常高興今天和大家一起來上這節(jié)音樂課,我們一起來學一首好聽的作品、聽一個好聽的故事、還有了解一位才華橫溢的音樂家,你們有興趣嗎?學生:有。
四、新歌教學
1、聆聽東北《搖籃曲》的片段。
教師:先請大家聽一首歌,聽后請大家說說歌曲的速度、情緒是什么樣的。(播放歌曲東北《搖籃曲》的片段)
學生:速度:緩慢的;情緒:優(yōu)美抒情的。
教師:這樣的音樂適合小寶寶入睡。(出示一張媽媽哄孩子入睡時的溫馨的圖片)大家平時有沒有的睡不著的時候呢?學生:有的。
教師:你用什么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呢?學生:數(shù)綿羊、聽音樂??
教師:老師的方法就是聽音樂,聽舒緩的'音樂,使繃緊的神經(jīng)得到放松,馬上就會進入夢想。像剛才老師給大家播放的這首我國東北《搖籃曲》就非常適合,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一首外國的《搖籃曲》,這首搖籃曲是由奧地利的舒伯特創(chuàng)作的。聽后請大說說這首歌曲的速度、情緒是什么樣的?
學生:完整欣賞作品,聽后說出速度:緩慢的;情緒:優(yōu)美抒情的。
2、聆聽舒伯特的歌曲《搖籃曲》。
教師:歌曲的特點說與剛才我們聽的東北搖籃曲非常相似,我們再來聽一遍歌曲,聽聽歌曲唱了什么,找一找書上的歌詞與錄音中放的有沒有不同的地方。(再次播放歌曲課件,出示歌篇)
學生:再次聆聽作品,并找出與書上不同的歌詞。聽歌曲后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學唱舒伯特的《搖籃曲》(階段目標:用甜美、柔和聲音以及連貫氣息演唱歌曲)。了解歌曲的結構(培養(yǎng)學生觀察力)。
教師:熟悉了作品的內容,我們一起來聽聽歌曲有幾句?我來彈,大家聽(教師彈琴)。學生:判斷,一共有四句。教師:最后一句與哪句一樣?
學生:觀察歌譜后找到答案,與第二句一樣。教師:第二句與哪句相似?學生:與第一句相似。教師:哪句的節(jié)奏出現(xiàn)變化了?學生:第三句
教師:節(jié)奏比開始時顯得寬了還是緊了?學生:寬了。
教師:為什么有這種感覺?我們看到什么變化了?學生:節(jié)奏變化了。
教師:我們能唱一唱嗎?(指導學生唱這個地方)學生:唱這個小節(jié)2.23.21|。
教師:如果用符號來標記句子,為了清楚,人們就用a+a1+b+a1的形式來標記。
4、解決歌曲難點:裝飾音(運用比較法)。
教師:這句還有一個地方不太容易唱好聽,你們聽到范唱中是怎樣唱的嗎?學生:有個拐彎兒。
教師:如果我們不加拐彎兒,我相信大家都能唱準,我們一起來試試看。54325|(指導學生唱)。學生:唱不帶裝飾音的歌譜。
教師:現(xiàn)在我加上裝飾音來唱,大家感覺到什么?我唱兩種,大家聽,大家感覺哪種演唱更加突出了媽媽對孩子的愛?
學生:帶裝飾音的更能突出母愛的偉大、無私。
教師:你們能把這個小拐彎兒,唱得很準確嗎?咱們來試一試。學生:唱加裝飾音的地方。
教師:這個地方唱會了,請大家完整唱歌譜。(伴奏)學生:聽琴完整唱歌譜。教師:這樣一首短小的歌曲,作曲家在創(chuàng)作時也分了段,大家在學習歌譜過程中,感覺歌曲可以分為幾段呢?學生:兩段。
教師:歌曲在創(chuàng)作上非常短小、精練,在眾多的搖籃曲中顯得格外突出,成為搖籃曲中的經(jīng)典。我想不僅是由于歌曲結構的規(guī)整,搖籃曲的特點鮮明,而且也因為歌曲中這種偉大的母愛。你們感覺是這樣嗎?還有補充的嗎?
5、完整唱第一段歌詞(運用連貫的氣息演唱歌曲)。
教師:我們先來唱歌曲第一段歌詞,看誰能唱得入情入境(伴奏)。學生:輕聲唱歌曲第一段歌詞。
教師:還可以,歌曲情緒是安靜的,優(yōu)美抒情的,我們在唱時注意歌曲的氣息要連貫些。(教師示范怎樣運用氣息演唱歌曲)
學生:坐姿、氣息調整,以更積極的狀態(tài)演唱。
6、自學歌曲第
二、三段歌詞(自主學習)。教師:我們想唱第二段和第三段歌詞嗎?學生:很想。
教師:我給大家些時間自己先唱一唱,等會兒我們再齊唱。學生:自主學習。
教師:大家基本沒有問題了,我想聽聽大家怎樣運用氣息支持來演唱歌曲(伴奏)。學生:演唱第
二、三段歌詞。
教師:媽媽對著睡在夢鄉(xiāng)的孩子,愿望世間一切美好的東西都給他(她),你們唱后還有什么想法?
學生:我感覺媽媽非常辛苦,希望寶寶快些睡著,媽媽好休息一下。教師:你體會的很深。
7、完整演唱歌曲(充滿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師:現(xiàn)在我們請大家再來完整的演唱歌曲,要求氣息支持、充滿感情的演唱學生:在教師的伴奏中進行演唱。
四、小結
師:是的,我們的媽媽真?zhèn)ゴ,為了我們能夠幸福的成長,她們可以無私的奉獻自己。當你夜晚熟睡時,是媽媽為你蓋好了踢開的棉被;當你發(fā)燒生病時,是媽媽徹夜未眠的守護著你。媽媽把愛給了我們,我們也要懷著感恩的心,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努力學習,報答媽媽的養(yǎng)育之恩,孩子們努力吧!
《搖籃曲》教案13
【教學內容】
歌曲:《童年的搖籃曲》(第一聲部)
歌曲:《童年的搖籃曲》(第二聲部)(機動)
【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童年的搖籃曲》,感受歌曲優(yōu)美抒情的情緒,體會童年校園多姿多彩美好的生活,建立憧憬美好未來的憧憬與向往。
2、在學習歌曲過程中認識低音sol、la在五線譜的音位,學會歌曲《童年的搖籃曲》演唱(第一聲部)。
3、在感知體驗、聆聽、模仿、游戲、自學、聽唱結合、師生合作等音樂活動中學會歌曲《童年的搖籃曲》的演唱(第一聲部)。
【教學重點】
學唱歌曲《童年的搖籃曲》(第一聲部),感受歌曲情緒、體驗歌曲意境。
【教學難點】
能唱準歌曲附點節(jié)奏、一字多音、認識低音sol、la在五線譜的`音位。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音響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歌曲學習:
《童年的搖籃曲》
。ㄒ唬、導入部分
1、初聽歌曲范唱(提問:歌曲情緒?拍號)
2、介紹歌曲背景與歌名
3、學習引子部分(第一樂句)
。1)視唱歌曲旋律
(2)用lu哼鳴演唱旋律
。3)引導學生表達歌曲引子部分的情緒(懷念)
。ǘ、學習旋律
1、教師出示歌譜并示范演唱五線譜(提問:幾個樂句?)
2、學習第三樂句
3、師生合作演唱歌譜(五線譜)
4、完整用lu哼唱旋律
。ㄈ⒏柙~學習
1、有感情的朗讀歌詞
2、初步學唱第一聲部歌詞
3、教師指導學生糾正易錯環(huán)節(jié)
4、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歌曲處理(^***樂句)
5、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感受來嘗試處理歌曲
6、根據(jù)師生共同設計的情感處理,有感情的完整演唱
。ㄋ模、低聲部學習(機動)
1、出示合唱部分旋律
2、學唱低聲部旋律
3、演唱低聲部的歌詞
4、合作演唱合唱部分
《搖籃曲》教案14
教學內容
1、演唱:《小寶寶睡著了》
2、欣賞:舒伯特《搖籃曲》
3、創(chuàng)作:搖籃曲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用親切、柔和的聲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在音樂活動的體驗中,使學生能感悟到母親的溫情與慈愛。
2、通過演唱、欣賞,幫助學生了解搖籃曲的特點.感受搖籃曲的風格?,
3、通過創(chuàng)作練習,加深學生對搖籃曲風格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創(chuàng)作能力。
教學重難點
《搖籃曲》風格特點的感受與表現(xiàn)。
教學準備
星空圖、旋律線條圖,星星、月亮、白云、十蟲、小烏、小寶寶的圖片,旋律片段。
教材分析
《小寶寶睡著了》是一首優(yōu)美抒情的搖籃曲,旋律瑯瑯上口,在學習上沒有難點。而溫柔甜蜜的歌聲也很容易激起一年級孩子的共鳴。因此,在教學設計上,我想以歌曲的學習作為基點,拓展出欣賞、創(chuàng)作兩個環(huán)節(jié),通過唱、聽、創(chuàng),讓學生接觸不同國家、下同民族的搖籃曲,感受搖籃曲輕柔、親切的情緒與情感特征,在美的音樂中奉富學生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師:今天,老師帶來一幅很美的畫,你們想看嗎?
。ǔ鍪拘强請D,畫面上展示的是夜空中滿天閃閃爍爍的小星星)
2、師:誰來給這幅畫起個名字?
在我們所學的歌曲中,你覺得哪首歌最能表現(xiàn)這幅畫呢?
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看著畫,聽著音樂,用優(yōu)美的歌聲把這幅畫表現(xiàn)出來,好嗎?
。ㄔO計意圖:一年級的小朋友以形象思維和感性認識為主,因此在課堂伊始,通過學生熟悉的畫面和歌曲,創(chuàng)設情境,將學生帶入美麗的夜色中。)
二、歌曲教學:
1、師:非常感謝大家的演唱,你們的歌聲好象真的把老師帶入到了美麗的夜色中。瞧,現(xiàn)在夜更深了,星星閉上了眼睛,月亮姐姐也不動了,可愛的小寶寶要睡覺了,媽媽搖著搖籃,輕輕唱起了歌。(師范唱歌曲)
。ㄔO計意圖:與錄音范唱相比,老師深情并茂的演唱更能貼近孩子的心靈,激起孩子的共鳴。)
2、師:聽完媽媽的歌聲,你們有什么感受呢?
3、師:讓我們跟著音樂,用“1a”輕輕哼唱一下旋律
第一遍:哼唱,注意音準
第二遍:模仿媽媽懷抱嬰兒.邊哼唱邊晃動身體,注意韻律感
第三遍:邊唱邊用手畫出歌曲的旋律線條,注意旋律的起伏
。ㄔO計意圖:教學中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要有明確的目標,要有層次的推進。三遍哼唱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因為目標明確,所以學生的哼唱就不會顯得漫無目的,而是能獲得縱向的提高與發(fā)展。)
4、師:歌曲的旋律進行有什么特點呢?(引導學生在聽唱中辨析歌曲的相同樂句,同時出示旋律線條圖)
。ㄔO計意圖:在聆聽與演唱中培養(yǎng)學生聽辯和分析曲譜的能力。)
5、師:媽媽對著親愛的寶寶唱了些什么?仔細聽。◣熢俅窝莩枨
你從歌聲中聽到了什么?(星星、月亮、天上的白云、小蟲、小烏、小寶寶)
6、師聽學生回答,邊按節(jié)奏朗讀歌詞邊在旋律線條圖上分別貼上這些圖片:
師:讓我們一起來唱一唱
。ㄔO計意圖: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由于識字較少,歌詞的學習往往成了令人頭痛的問題。通過圖片的展示,幫助學生很快識記歌詞,用很少的時間卻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7、師:想一想,媽媽在看著自己寶寶哼唱時,會用怎樣的聲音.怎樣的表情呢?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用這種輕柔的聲音,安靜甜蜜的表情把這首歌曲演唱一遍。
8、師:小寶寶聽著甜美的歌聲就要進入夢鄉(xiāng)了,想想看,最后一句應該怎樣唱呢?(引導學生用漸弱漸慢來處理結束句的演唱)
9、完整演唱歌曲,師揭示歌名:這首動聽的歌曲歌名就叫《小寶寶睡著了》
。ㄔO計意圖:在歌曲演唱中,要把表現(xiàn)音樂情感和刻畫音樂形象放在重要位置上加以處理,也就是要在處理歌曲的力度、速度、情緒、音色上下功夫,只有這樣,才能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表現(xiàn)能力。)
三、延伸拓展:
1、師:媽媽的歌聲包含著對孩子深深的愛意,你們還記得你們的爸爸或媽媽是唱著什么歌兒哄你們睡覺嗎?
2、學生相互交流唱一唱。
3、師:你們想知道老師小時候是聽著什么歌兒入睡的嗎?(師演唱黎族民歌《搖籃曲》片段)
4、小組討論這些歌曲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5、師:像這樣父母撫慰寶寶入睡時詠唱的歌謠,我們都可以稱為搖籃曲,老師這兒有幾個旋律片段,你能分辨出哪首是搖籃曲嗎?為什么?
6、師:搖籃曲通常速度較慢,節(jié)奏舒展,旋律優(yōu)美深情.剛才同學們聽到的就是一首世界著名的《搖籃曲》,它的作曲者是奧地利著名作曲家舒伯特,現(xiàn)在請同學們完整欣賞一下。
(設計意圖:在這整個欣賞環(huán)節(jié)中,從選材看,有童謠,有民歌,有外國創(chuàng)作歌曲,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從教學手段看,有師生的對話交流,有感知后的總結,有總結后的檢驗。學生通過這些環(huán)節(jié)真正了解了什么叫搖籃曲。)
四、創(chuàng)作:
1、師:優(yōu)美的旋律,甜美的歌聲讓我們都陶醉了,你們想不想自己也來創(chuàng)作一首搖籃曲呢?
2、師先示范創(chuàng)作一首四小節(jié)的旋律。
3、分小組用d。、re、mi三個音創(chuàng)作四小節(jié)的旋律,并填入歌詞。
4、展示各小組創(chuàng)怍的作品,集體演唱評析。
(設計意圖:學生的創(chuàng)作并不要求有完整的`作品呈現(xiàn),只要有四小節(jié)舒緩的旋律展現(xiàn),我相信學生就已經(jīng)能準確把握搖籃曲的風格了。)
五、小結
布置作業(yè):請學生通過電腦、音響等多種途徑收集各國各個民族的《搖籃曲》。
。ㄔO計意圖:將課堂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充分利用多種教學資源,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
教學反思
一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同時具有很強的好奇心,而這節(jié)課的教學基調卻是抒情柔美的。如何讓學生靜靜地聆聽,輕柔的演唱,充分感受搖籃曲抒情柔美的特點呢?我想在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音樂以美育人、以情感人的特點,讓學生在音樂活動中,靜靜地、深刻地體會音樂之美。通過教學實踐,我有如下體會:
1、創(chuàng)造性地處理教材
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是歌曲《小寶寶睡著了》,由于歌曲比較簡單,所以我在理解教材主題內涵的基礎上,自己重組了教材,將課題定為《搖籃曲》,教學內容包括唱搖籃曲,聽搖籃曲,創(chuàng)作搖籃曲,教學中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深入,從唱、聽、創(chuàng)作三個維度讓學生感受表現(xiàn)搖籃曲的風格特點,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平等的師生關系
平等的師生關系增添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在本課教學中,我摒棄了常見的播放錄音范唱的環(huán)節(jié),而改為老師自身的范唱。用自己的情緒去感染學生,用自己的情感激發(fā)了學生的表演欲望,誘發(fā)學生的實踐舉趣,產生了情感共鳴。在和學生共同體驗音樂的同時幫助他們更好地去理解音樂。
3、突出情感的歌唱教學
學生在歌曲的學習中體驗和表達歌曲的情感是歌唱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因此,我在教學的初始階段,就創(chuàng)設了與歌曲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情景,引導學生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緒和風格,進而引導學生用音樂的表現(xiàn)手段――速度、力度、音色的變化來表達歌曲的情緒和風格。避免簡單地“機械訓練”。教師的語言也要符合“美”的要求,對于學生不適合的演唱方式,沒有簡單地予以否定,而是悄悄地提醒:“小寶寶要被吵醒了,媽媽的歌聲能輕一些嗎?”避免學生產生失敗的挫折感。
《搖籃曲》教案15
設計意圖:《搖籃曲》和《進行曲》是兩種不同性質的樂曲,它們分別適用于不同的場合,根據(jù)中班幼兒的生活經(jīng)歷和生活環(huán)境的不同,特設計本次活動內容,讓幼兒學習對比欣賞,并能選擇不同的動作表現(xiàn)不同的音樂,增強幼兒對音樂的欣賞水平。
活動內容:
對比欣賞“搖籃曲與進行曲”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搖籃曲》和《進行曲》,讓幼兒了解樂曲的不同性質。
2能根據(jù)不同的音樂選擇不同的動作來表示。
活動重點:
通過欣賞,了解《搖籃曲》與《進行曲》的特點,并能說出兩種樂曲的不同。
活動難點:
能用與別人不同的動作來表現(xiàn)不同的音樂。
活動準備:
1.錄音機一臺,錄有《搖籃曲》、《進行曲》、《舞曲》的磁帶。
2.布置一個森林的場景,請大班的幼兒扮演各種小動物。
3.裝有信和磁帶的信封一個。
活動過程:
一.引題。
。ǔ鍪拘欧猓├蠋煟骸敖裉,老師收到了一封信,信上說小動物要舉行‘森林舞會’邀請我們班的小朋友去參加,你們想去嗎?”(想。靶游镞有個要求:需要小朋友熟悉它們的'音樂,才可以去參加!”
二.對比欣賞音樂。
老師:“我們來聽聽看,它們給我們帶來了什么樣的音樂?”(播放音樂)
老師:“這些音樂是一樣的嗎?感覺有什么不同?”(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感受)
老師:“這是兩首不同的樂曲,一首是安靜、優(yōu)美、柔和的,我們把它叫做《搖籃曲》;一首是比較雄壯有力的,我們把它叫做《進行曲》。誰能用動作來表現(xiàn)出來?”(要求幼兒做出與別人不一樣的動作,鼓勵表現(xiàn)好的幼兒。
三.參加森林舞會。
老師:“森林舞會快要開始了,我們出發(fā)吧!”(邊聽《進行曲》和《搖籃曲》邊做動作去參加舞會,要求幼兒用不同的動作來表現(xiàn)。)
“小動物”:“歡迎大家參加我們的舞會,請大家自由跳吧!”(播放《舞曲》幼兒和“小動物”自由跳舞)
【《搖籃曲》教案】相關文章:
搖籃曲教案03-07
《搖籃曲》教案08-27
搖籃曲教案03-28
《搖籃曲》小班教案01-11
搖籃曲音樂教案11-21
《搖籃曲》音樂教案12-14
《搖籃曲》小班教案12-14
《搖籃曲》優(yōu)秀教案09-09
中班音樂教案:搖籃曲07-01
唱給媽媽的搖籃曲教案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