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在线免费视频,亚洲精品免费一级视频,日韩亚洲欧美大陆,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style id="t465f"></style>
<legend id="t465f"><u id="t465f"><thead id="t465f"></thead></u></legend>

<acronym id="t465f"></acronym>

<sub id="t465f"><ol id="t465f"><nobr id="t465f"></nobr></ol></sub>
<sub id="t465f"></sub>

虞美人教案

時間:2022-10-19 21:40:22 教案 投訴 投稿

虞美人教案范文匯總六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虞美人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虞美人教案范文匯總六篇

虞美人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 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提高審美情趣,培養(yǎng)鑒賞能力。

  2 掌握鑒賞詩歌的基本方法。

  3 體悟本詞的意境和語言

  教學重點:

  掌握鑒賞詩歌的基本方法。

  教學難點:

  體悟本詞的意境和語言

  教學步驟:

  一、 導語設計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焙迷娫谔拼驯辉娙藗儗懕M了,后代文人便另辟蹊徑,將詩與北方的燕樂結合起來形成了一種合樂可歌,句式長短不棄,極易寫景抒情的新的韻文文體——詞。晚唐溫庭筠、五代的李煜等一批詞人的出現(xiàn),使詞在文壇上的地位逐步確立。而李煜的詞在思想上,藝術上都超越了其他詞人的,成為唐、五代詞的顛峰。王國維說:“詞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

  二、 作者介紹

  作為南唐后主,并沒有致力于國事,而是縱情于聲色,奢靡荒淫,耽于享樂。974年十一月,宋兵南下攻金陵,南唐滅亡,李后主投降,被俘到汴京,辱封違命侯,過著“日夕只以眼淚洗面”的軟禁生活。978年七月七日,在他四十二歲生日之夜被宋太宗賜毒酒毒死。

  在政治上,他是頹唐的,是無能的,以致國破家亡。但他在文藝上,卻是經史詩文樣樣精通,擅長書畫,對音律有著獨特的感悟,尤其善于填詞和作曲,F(xiàn)存詞四十四首,以降宋被遣為界。分為前后兩期。前期詞香艷纏綿,后期詞充滿亡國之恨。他以一首首泣盡以血.的絕唱,使亡國之君成為千古詞壇的“南面王”。前人評價:“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

  此詞大約作于李煜歸宋后的第三年

  三、 初步感知:

  1 聽錄音,正字正音

  2 指名朗讀,注意字音、停頓

  3 再聽朗讀。思考:這首詞抒發(fā)什么情感?請用文中的詞語句子回答。

  4 品味語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比喻、夸張。

  賦予無形的愁以質感和具象。

  顯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瀉千里。

  又如春水之不舍晝夜,長流不斷,無窮無盡。

  四、 研習探討:“愁”的具體內容,走進李煜的內心世界。

  1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實寫!按夯ㄇ镌隆边@些最容易勾起人們美好聯(lián)想的事物卻使李煜倍添煩惱,他劈頭怨問蒼天:年年春花開,歲歲秋月圓,什么時候才能了結呢?然而,從后主處境設身處地去想,他對人生已經絕望,遂不覺厭春花秋月之無盡無休,其感情之極端悲苦可見。對“春花秋月”的吟詠歌唱,在古典文學中屢見不鮮,但論起悲涼深沉,則莫過于李煜。

  “往事”當指往昔為人君時的美好生活,歡樂、尊嚴、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為虛幻了。自然界的春天去了又來,為什么人生的春天卻一去不復返呢?

  2“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一“又”字包含了多少無奈、哀痛的感情!東風又入,可見春花秋月沒有了結,還要繼續(xù);而自己仍須茍延殘喘,歷盡苦痛折磨。感慨人的生命隨著花謝月殘而長逝不返,感慨復國之夢隨著花開月圓而逐步破滅。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國”的倒裝。

  “月”在古詩詞中的涵義是什么?——懷念故鄉(xiāng)、懷念親人。

  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蘇軾: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故國”指什么?——已亡之國。

  蘇軾: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花發(fā)!肮蕠薄f地。

  讓我們來想象:夜闌人靜,明月曉風,幽囚在小樓中的不眠之人,不由憑欄遠望,對著故國家園的方向,多少凄楚之情,涌上心頭,又有誰能忍受這其中的況味?

  3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不堪回首”,但畢竟回首了。遙望金陵的想象與慨嘆。想象中,故國的江山、舊日的宮殿都還在吧,只是當年在闌邊砌下流連歡樂的有情之人,已不復當年的神韻風采了。懷想時,多少悲恨在其中!爸皇恰倍忠試@惋的口氣,傳達出無限悵恨之感。

  4 小結

  解說一:以上六句在結構上是頗具匠心的。幾度運用兩相對比和隔句相承,反復強調自然界的輪回更替和人生的短暫易逝,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一二兩句春花秋月的無休無止和人間事的一去難返對比;三四兩句“又東風”和“故國不堪回首”對比;五六兩句“應猶在”和“改”對比!坝謻|風”、“應猶在”又呼應“何時了”;“不堪回首”、“朱顏改”又呼應“往事”。如此對比和回環(huán),形象逼真地傳達出詞人心靈上的波濤起伏和憂思難平。

  解說二:在這六句中,“何時了”“又東風”“應猶在”一脈相承,專說宇宙永恒不變;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顏改”一脈相承,專說人生之短暫無常。如此回環(huán)往復,一唱三嘆,唱出詞人心靈上的`波濤起伏和憂思難平,唱出物是人非的無限悵恨之感。

  5 “愁”的內容:

  亡國之恨(自我悲情)——物是人非的慨嘆(人類悲情)

  五、 朗讀全詞,體悟情感

  1 再次聽讀

  2 總結:

  這首詞,圍繞一個“愁”字,在時間上與空間上,將故國的衰亡與天地的變化,將人事的無常與天地的運行聯(lián)系在一起,運用反襯的方法,以宇宙時空的永恒與無情,襯托出家國人生的短暫與可悲,最終將一個亡國之君的自我悲情醞釀成人類悲情。

  六、詩歌鑒賞的一般步驟

  u 了解詩人(生平、風格等)

  u 掌握常識(典故、修辭、表現(xiàn)手法等)

  u 鑒賞內容(詞句、主題、情感、技巧等。)

  七、遷移訓

  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就這首詞的詞句、主題、情感、技巧等方面選擇一點進行賞析。字數(shù)不少于100字。

  這首詞寫于降宋以后。

  無言 內心的情緒,他的痛苦無人與說,也不愿與人說,說了何用?又有誰理解自己?

  向深院望去,冷月的晴光照著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門深鎖,多么清冷的環(huán)境啊!

  “鎖”字表明自己的身份。

  剪不斷,理還亂的千絲萬縷,形容愁思之紛繁和難以解開,仿佛使人看到離愁就像一團轉動的亂絲,緊緊盤繞糾纏著人而無法擺脫。這實際上寫詞人此時愁情萬端,有對過去的種種回憶,有對現(xiàn)狀的種種傷感,有對未來的種種憂愁,千千萬萬無形的感情絲縷,纏繞著他,理也理不清,剪也剪不斷。

  八、板書

  虞美人

  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 亡國之恨(自我悲情)

  又東風 不堪回首 愁

  應猶在 朱顏改 物是人非的慨嘆(人類悲情)

虞美人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感受李煜詞中亡國之恨,故國之思

  鑒賞李煜詞的深遠的意境美和真摯的情感美

  理解李煜詞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藝術特色

  教學設想:

  以誦讀與欣賞為主,課件融合朗讀、音樂、歌曲、圖片,構成優(yōu)美的課堂情境。

  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背誦《相見歡》(2分鐘)

  讀:讓學生談對這首詞的感情基調,后聽配樂朗讀,是否合自己對詞的欣賞,發(fā)表看法.(8分鐘)

  欣賞:歌曲

  跟唱(10分鐘)

  積累:訓練學生美讀并背誦

  (5分鐘)

  鑒賞:讓學生選句欣賞

  以我認為這句美(或不美),在于(10分鐘)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實虛結合,看到眼前景物,沉入對往事的回憶中,美好的時光匆匆而去,作者開篇奠定悲涼的基調,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作者登樓遙望,東風吹面,月明之夜,故國何在?兩字不堪心中悲痛不言而喻,令人傷懷涕泣。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故國的'景物依然還在吧,然而已是物是人非,不能不讓人悲上心頭,愁腸寸斷,唏噓不已。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此句為千古名句,以浩蕩東流的長江比愁之深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以愁字點睛,反照全詞,亡國之恨達到高潮。

  拓展閱讀:選擇喜歡的一首詞,理解并積累(5分鐘)

  《浪淘沙》

  《相見歡》

  《烏夜啼》

  遷移訓練(5分鐘)

  古詩詞中寫月的語句:

  寫出蘊含愁緒的詩句: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自由花。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李白)

  引申練習:用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這種手法寫愁的名句再舉幾例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試問閑愁幾許,梅子黃時雨。

虞美人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掌握有關詞的文體知識。

  2、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提高審美情趣,培養(yǎng)鑒賞能力。

  3、學會選擇恰當?shù)囊庀髞韺懗睢?/p>

  4、學會用積極態(tài)度對待生活。

  教學重點:

  1、體悟詞的意境和語言。

  2、如何通過詞眼來分析課文。

  3、通過對比,探討積極的人生觀。

  教學方法:朗讀法,問答法,討論法(把主動權教給學生,通過學生討論,老師總結的形式完成)

  教學時數(shù):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ㄒ唬ⅰ敖酱胁湃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清代趙翼《論詩》)唐詩過后是宋詞。好詩在唐代已被詩人們寫盡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徑,使詞這種文學形式趨于完善、臻于完美,達到了空前的繁榮,使宋詞成為我國文化寶庫中又一顆璀璨的明珠。

 。ǘ、以《相見歡》引出新課(全班同學一起背誦,并板書名句,然后板書新課題)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ㄟ@首詞是作者降宋后所寫,通過描述秋夜冷落凄清之景,以及由此引起的無限愁思,借以表達他的亡國哀思。)

  二、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如有人會唱就唱一遍),要注意節(jié)奏和情感。

  朗讀此詩,抓住一個“愁”字即可,要讀出幽怨、悲傷、無奈、悔恨的味道。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三、同學們喜歡這首詞嗎?(必須說明原因)最喜歡哪一句?(也必須說明原因)你認為全詞最關鍵的應是哪一個詞?以此引出名句,引出詞眼。

  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詞眼:愁

  四、既然詞眼是“愁”,就請同學們讀一遍課文,討論一下,作者的愁主要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可從作者的背景和詞中的內容提。

  李煜,即李后主,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詞人,也是整個詞史上一流的大家。李煜的前半生,作為南唐的國君,生活相當豪華奢侈,詞的題材狹窄,無非是表現(xiàn)宮廷生活、男女戀情或離愁別恨。亡國后,孤寂悲涼的處境,使他的詞轉向了寫思鄉(xiāng)之情、亡國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這是李煜的絕命詞,表達了詞人對故國的深切懷念。

  李煜的“愁”:(學生討論,然后請兩位同學上來板書)

  師:這些層層疊疊的“愁”鋪天蓋地而來,真的是“剪不斷,理還亂”。我們雖然看不見,摸不著,卻又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么,作者是借什么來把抽象的“愁情”寫得如此生動呢?

  1:選取典型的景物,如“春花秋月”“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兩次出現(xiàn)了“月”,而“月”又常常表現(xiàn)懷念故鄉(xiāng),思念親人等主題有關。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月是故鄉(xiāng)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我寄愁心與明月”等名句。

  2:結尾的名句用了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寫得很形象。

  3:虛實結合。對往事的回憶,引起現(xiàn)在的愁苦,前虛后實。

  師:很好。我看除了對比(“雕欄玉砌”的“在”和“朱顏”的“改”作對比)、比喻、虛實的運用外,作者的發(fā)問也很有特色。

  先問天:“春花秋月何時了?”

  再問人:“往事知多少?”

  最后問自己:“問君能有幾多愁?”可以說是,問天天不應,問人人不知,問己淚滿面。層層疊加,曲折回旋。

  最后以“一江春水”作結,這哪是一江春水?簡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使抒情達到了極至。

  板書:①意境的創(chuàng)設上:虛實結合,情景交融

  實寫:物是(自然永恒)

  虛寫:人非(人生無常)

 、诒扔

  ③對比。(“宇宙的永恒不變”和“人生之短暫無!弊鲗Ρ龋

 、馨l(fā)問

  其實,全文除了“愁”字以外,還有一個關鍵的字眼,那就是“改”字。

  明確:“只是朱顏改”的“改”字,改變的不僅僅是“朱顏”,還有人的地位(由國之君淪為階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榮到忍辱蒙羞)。

  總結:這首詞通過描述秋夜冷落凄清之景,以及由此引起的無限愁思,借以表達他的亡國哀思。

  五、全詞的整體寫作思路是怎樣的?

  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組對比,隔句相承,反復對比宇宙之永恒不變與人生短暫無常,富于哲理意味,感慨深沉。

  這六句中哪些是寫“宇宙的永恒不變”?哪些是寫“人生之短暫無!?

  在這六句中,“何時了”“又東風”“應猶在”一脈相承,專說宇宙永恒不變;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顏改”一脈相承,專說人生之短暫無常。如此回環(huán)往復,一唱三嘆,唱出詞人心靈上的波濤起伏和憂思難平,唱出物是人非的無限悵恨之感。

  六、名句欣賞:“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顯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瀉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晝夜,長流不斷,無窮無盡。這九個字,確實把感情在升騰流動中的深度和力度表達出來了,并賦予無形的愁以質感和具象。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著無窮無盡的愁苦嗎?一個處于刀俎之上的亡國之君,竟敢如此大膽地抒發(fā)亡國之恨,是史所罕見的'。這兩句充滿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強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顧一切、沖決而出之勢。詩人這種純真深摯感情的全心傾注,讓他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這樣的不朽篇章。這是一種化帝王之愁為凡人之愁的做法,這是他卸去帝王外衣后的平民式的抒情,否則的話,它就無法深深感染著古往今來的他的讀者。

  尼采說:“在所有文學作品中,我尤其喜歡那些用血寫出來的文字!

  繆塞說:“最美麗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純粹的眼淚!

 。愐愕摹睹穾X三章》也是在這種情況下寫的)

  的確,平庸的心靈只能有平庸的痛苦,平庸的痛苦只能產生平庸的藝術,而那些偉大的藝術只會在絕望的心靈里誕生。

  我們可能不會絕望,我們可能不會寫出驚人的篇章,但是,熱愛生活比一切都顯得重要。讓我們熱愛詩歌熱愛生活吧!

  七、請同學們在記憶中搜索有關寫愁的詩詞名句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愁的重量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是個長。(李白《秋浦歌》)——愁的長度

  欲上高樓去避愁,愁還隨我上高樓。(辛棄疾《鷓鴣天》)——愁的動感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相見歡》)——愁的無緒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愁的形狀(或體積)

  八、評價李煜(或我看李煜)

 。ㄒ唬⿵穆殬I(yè)上看,他既是國主,又是詞人

  1、成功的詞人(五代最有成就的詞人,也是整個詞史上一流的大家。)

  2、失敗的政治家(生活奢侈豪華、沉浸于聲色犬馬、不務正業(yè),從他作

  品的內容可體現(xiàn)這一方面:他的作品前期主要表現(xiàn)宮廷生活、男女戀情或離愁別恨,后期主要表現(xiàn)他的思鄉(xiāng)之情、亡國之恨,而這種“情”,這種“恨”又主要體現(xiàn)在對過去生活的懷念)。

 。ǘ┕篡`與李煜

  同是亡國之君,他們兩人的做法卻大相徑庭。

  勾 踐:反省自己,制定策略,臥薪嘗膽,東山再起

  李 煜:留念過去,縱情聲色,胸無大志,被賜而死

  就其根本原因,勾踐還想當國王,李煜選錯了職業(yè)。這是由人生觀的不同造成的。如果是你,你將選擇什么樣的人生觀?

  九、課堂作業(yè):

 、攀熳x、背誦。

 、普乙粋你認為最能表現(xiàn)“愁”的意象,寫一篇作文(課堂上如有時間就先談談自己的構思)

  十、教學反思:

  文學作品主要以寫人為主,寫人的作品又是以寫情為主。李煜是一個情感豐富的詞人,他的詞主要體現(xiàn)了一個“情”字。這首詞是以寫“愁情”為主的成功之作,教學時,不僅要分析詞人是怎樣使抽象的“愁”形象化,還要觸類旁通,舉一反三,讓學生知道對“愁”的描寫是多樣化的,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入手(如以上事例),選擇的角度不同,“愁”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形象也就不同,學會借助自然景物表達自己的情感。

  使用勾踐的事例,主要是想教會學生對待生活須持的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生活的無助,學習的艱難,事業(yè)的失敗,病痛的折磨,這些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生活的勇氣。在困難面前,我們不能像李煜那樣,只會借梧桐,借江水來抒發(fā)自己的無奈,而要學勾踐,臥薪嘗膽,打敗吳國,奪回天下,永遠把生活的主動權操縱在自己手上,做生活的強者。

虞美人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掌握詞的文體知識,了解詞的四個發(fā)展階段和兩大流派。

  2.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提高審美情趣,培養(yǎng)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

  1.體悟詞的意境和語言。

  2.了解詞的韻律和章法。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朗讀法,問答法,討論法

  教學時數(shù):4課時。

  (以下只選了李煜詞的教學步驟,其他6首詞的教學方法同此。)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清代趙翼《論詩》)唐詩

  過后是宋詞。好詩在唐代已被詩人們寫盡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徑,使詞這種文學形式趨于完善、臻于完美,達到了空前的繁榮,使宋詞成為我國文化寶庫中又一顆璀璨的明珠。(板書課題)

  解說:激發(fā)學生對祖國悠久燦爛文化的自豪感,并指出創(chuàng)新才是文學發(fā)展的出路。

  二、解題

  介紹詞的一般知識(分段投影顯示):

  詞是隋唐時興起的一種合樂可歌、句式長短不齊的詩體。

  詞在形式上的特點是“調有定格,句有定數(shù),字有定聲”(明代徐師曾《文章辨體序說》)。

  詞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個樂段,叫“片”或“闋”,分兩片的最為常見,本課的七首詞都分兩片。

  詞的篇幅比較短小,有人按字數(shù)將詞分成小令、中調和長調三種,認為58字以內為小令,59—90字為中調,91字以上為長調。(見清代毛先舒《填詞名解》)

  為了說明方便,似可將詞在唐宋的發(fā)展歷程分為四個時期:

  ┌─────────┬────────┬──────────┐

  │時期│主要風格│代表作家│

  ├─────────┼────────┼──────────┤

  │唐、五代、北宋初年│婉約艷麗│溫庭筠、李煜、晏殊│

  ├─────────┼────────┼──────────┤

  │││蘇軾、柳永、秦觀、│

  │北宋中葉到南渡│婉約、豪放并舉││

  │││李清照│

  ├─────────┼────────┼──────────┤

  │南宋前期│壯懷高唱│辛棄疾、陸游│

  ├─────────┼────────┼──────────┤

  │南宋后期│哀感低吟│姜夔、張炎│

  └─────────┴────────┴──────────┘

  三、研習《虞美人》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①齊讀課文,找出該詞的韻腳。

  (解說:引導學生體會詞的音韻美,整體感知詞的思想內涵。)

 、趦热菖c形式總理。

  李煜,即李后主,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詞人,也是整個詞史上一流的大家。李煜的前半生,作為南唐的國君,生活相當豪華奢侈,詞的題材狹窄,無非是表現(xiàn)宮廷生活、男女戀情或離愁別恨。亡國后,孤寂悲涼的處境,使他的詞轉向了寫思鄉(xiāng)之情、亡國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這是李煜的絕命詞,表達了作者對故國的深切懷念。(見課本注釋①)這首詞采用白描手法,以自己的心境去觀照事物、想像事物,這樣,詞中的意象就在“情”的貫穿下,構成了自然流暢、和諧完整的意境。

  (解說:引導學生讀注釋,并且從"情”的高度理順詞的脈絡。)

  2.具體研習

 、佟按夯ㄇ镌隆北臼敲篮檬挛铮髡邽槭裁聪MY束呢?

  明確:李煜降宋后被封為違命侯,過著囚徒般的生活,他對人生已經絕望,所以見了春花秋月的無盡無休反而覺得厭煩。奇語劈空而下,問得很奇,卻又在情理之中。

  (解說:引導學生在知人論世的基礎上把握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理解“一切景語皆情語”、景物是感情的外化的道理。)

  ②討論:“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體指什么?換句話說,李煜到底在懷念什么?

  學生討論的直接結果可能是錦衣玉食、后宮佳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榮等等,更可引導他們從精神層面上思考,諸如歡樂、尊嚴、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解說:進一步挖掘詞的思想內涵,引導學生用兩點論思考問題。)

  ③“小樓昨夜又東風”中的“又”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又東風”點明他歸宋后又過了一年,時光在不斷流逝,與開頭句照應。季節(jié)的變化引起他的無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隨著花謝月殘而長逝不返,感慨復國之夢隨著花開月圓而逐步破滅。

  (解說:引導學生理解虛詞的表達作用。)

  ④討論:為什么詞中兩次提到“月”這個意象?聯(lián)系我們讀過的詩歌,“月亮”這個意象有什么特殊涵義嗎?

  學生可能回答的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月是故鄉(xiāng)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今夜州月,閨中只獨看”“我寄愁心與明月”等名句,只要詩句能表現(xiàn)懷念故鄉(xiāng)、懷念親人的主題即可。

  (解說:引導學生理解古詩詞中意象相對固定的特征,其他諸如“梅”“蓮”“柳”“雁”“長亭”等。)

 、菰谇傲渲校膫字可以作為全詞的“詩眼”?

  明確:“只是朱顏改”的“改”字,改變的不僅僅是“朱顏”,還有人的地位(由國之君淪為階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榮到忍辱蒙羞)。

 、奕~的整體寫作思路是怎樣的?

  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組對比,隔句相承,反復對比宇宙之永恒不變與人生短暫無常,富于哲理意味,感慨深沉。 《醉翁亭記》教案,《醉翁亭記》教學設計《藍藍的威尼斯》教案,《藍藍的威尼斯》教學設計《綠色蟈蟈》教案,《綠色蟈蟈》教學設計《楊修之死》教案,《楊修之死》教學設計《背影》教案,《背影》教學設計《幽徑悲劇》教案,《幽徑悲劇》教學設計《陶罐和鐵罐》教案,《陶罐和鐵罐》教學設計《紫藤蘿瀑布》教案,《紫藤蘿瀑布》教學設計

 、哌@六句中哪些是寫“宇宙的永恒不變”?哪些是寫“人生之短暫無!?

  在這六句中,“何時了”“又東風”“應猶在”一脈相承,專說宇宙永恒不變;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顏改”一脈相承,專說人生之短暫無常。如此回環(huán)往復,一唱三嘆,唱出詞人心靈上的波濤起伏和憂思難平,唱出物是人非的無限悵恨之感。

  (解說:整理全詞的脈絡,讓學生理解詞人的匠心。)

  ⑧欣賞品味:“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顯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瀉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晝夜,長流不斷,無窮無盡。這9個字,確實把感情在升騰流動中的深度和力度表達出來了,并賦予無形的愁以質感和具象。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著無窮無盡的愁苦嗎?一個處于刀俎之上的亡國之君,竟敢如此大膽地抒發(fā)亡國之恨,是史所罕見的。這兩句充滿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強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顧一切、沖決而出之勢。詩人這種純真深摯感情的全心傾注,讓他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這樣的不朽篇章。法國作家繆塞說:“最美麗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純粹的眼淚!

  4.課堂訓練(投影顯示)

  閱讀李煜的詞,完成題目。

  相見歡

  林花謝了春紅,大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傧旅鎸τ谠~句比喻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以“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比喻自己帝王生活結束之快。

  B.以“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比喻國亡家破,是由于外力的打擊。

  C.以“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比喻帝王生活一去不復返,企其重來之不可再得。

  D.以“水長東”比喻自己的愁苦將會像東流水一樣滾滾而去,這樣自己就能擺脫憂愁,自由生活了。

虞美人教案 篇5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清代趙翼《論詩》)唐詩過后是宋詞。好詩在唐代已被詩人們寫盡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徑,使詞這種文學形式趨于完善、臻于完美,達到了空前的繁榮,使宋詞成為我國文化寶庫中又一顆璀璨的明珠。

  解說:激發(fā)學生對祖國悠久燦爛文化的自豪感,并指出創(chuàng)新才是文學發(fā)展的出路。

  二、解題

  介紹詞的一般知識(分段投影顯示):詞是隋唐時興起的一種合樂可歌、句式長短不齊的詩體。

  詞在形式上的特點是“調有定格,句有定數(shù),字有定聲”

  詞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個樂段,叫“片”或“闋”,分兩片的最為常見,本課的七首詞都分兩片。

  詞的篇幅比較短小,有人按字數(shù)將詞分成小令、中調和長調三種,認為58字以內為小令,59—90字為中調,91字以上為長調。

  為了說明方便,似可將詞在唐宋的發(fā)展歷程分為四個時期:

  時期

  主要風格

  代表作家

  唐、五代、北宋初年

  婉約艷麗

  溫庭筠、李煜、晏殊

  北宋中葉到南渡

  婉約、豪放并舉

  蘇軾、柳永、秦觀、李清照

  南宋前期

  壯懷高唱

  辛棄疾、陸游

  南宋后期

  哀感低吟

  姜夔、張炎

  三、研習《虞美人》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冽R讀課文,找出該詞的韻腳。

  (解說:引導學生體會詞的音韻美,整體感知詞的思想內涵。)

  ②內容與形式總理。

  李煜,即李后主,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詞人,也是整個詞史上一流的大家。李煜的前半生,作為南唐的國君,生活相當豪華奢侈,詞的題材狹窄,無非是表現(xiàn)宮廷生活、男女戀情或離愁別恨。亡國后,孤寂悲涼的處境,使他的詞轉向了寫思鄉(xiāng)之情、亡國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這是李煜的絕命詞,表達了作者對故國的深切懷念。(見課本注釋①)這首詞采用白描手法,以自己的心境去觀照事物、想像事物,這樣,詞中的意象就在“情”的貫穿下,構成了自然流暢、和諧完整的意境。

  (解說:引導學生讀注釋,并且從'情”的高度理順詞的脈絡。)

  2.具體研習

  ①“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為什么希望它結束呢?

  明確:李煜降宋后被封為違命侯,過著囚徒般的生活,他對人生已經絕望,所以見了春花秋月的無盡無休反而覺得厭煩。奇語劈空而下,問得很奇,卻又在情理之中。

 。ń庹f:引導學生在知人論世的基礎上把握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理解“一切景語皆情語”、景物是感情的外化的道理。)

 、谟懻摚骸巴轮嗌佟敝械摹巴隆本唧w指什么?換句話說,李煜到底在懷念什么?

  學生討論的直接結果可能是錦衣玉食、后宮佳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榮等等,更可引導他們從精神層面上思考,諸如歡樂、尊嚴、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解說:進一步挖掘詞的思想內涵,引導學生用兩點論思考問題。)

 、邸靶亲蛞褂謻|風”中的“又”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又東風”點明他歸宋后又過了一年,時光在不斷流逝,與開頭句照應。季節(jié)的變化引起他的無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隨著花謝月殘而長逝不返,感慨復國之夢隨著花開月圓而逐步破滅。

  (解說:引導學生理解虛詞的表達作用。)

 、苡懻摚簽槭裁丛~中兩次提到“月”這個意象?聯(lián)系我們讀過的詩歌,“月亮”這個意象有什么特殊涵義嗎?

  學生可能回答的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月是故鄉(xiāng)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今夜州月,閨中只獨看”“我寄愁心與明月”等名句,只要詩句能表現(xiàn)懷念故鄉(xiāng)、懷念親人的主題即可。

  (解說:引導學生理解古詩詞中意象相對固定的特征,其他諸如“梅”“蓮”“柳”“雁”“長亭”等。 )

 、菰谇傲渲,哪個字可以作為全詞的“詩眼”?

  明確:“只是朱顏改”的“改”字,改變的不僅僅是“朱顏”,還有人的地位(由

  國之

  君淪為階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榮到忍辱蒙羞)。

 、奕~的整體寫作思路是怎樣的?

  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組對比,隔句相承,反復對比宇宙之永恒不變與人生短暫無常,富于哲理意味,感慨深沉。

  ⑦這六句中哪些是寫“宇宙的永恒不變”?哪些是寫“人生之短暫無!保

  在這六句中,“何時了”“又東風”“應猶在”一脈相承,專說宇宙永恒不變;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顏改”一脈相承,專說人生之短暫無常。如此回環(huán)往復,一唱三嘆,唱出詞人心靈上的波濤起伏和憂思難平,唱出物是人非的無限悵恨之感。

  (解說:整理全詞的脈絡,讓學生理解詞人的匠心。)

 、嘈蕾p品味:“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顯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瀉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晝夜,長流不斷,無窮無盡。

虞美人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1、了解詞的基本知識及詞作者的相關情況;

  2、理解詞的基本意義和詞思想內涵;

  3、體會詞的藝術特點,對李煜的詞風有一定的了解。

  教學重點

  1、如何分析詩詞的意象及意境,從而把握詩人的感情。

  2、提高詩歌鑒能力。

  教學方法

  在多媒體網絡下的協(xié)作式教學。師生相互質疑、討論法。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教學平臺。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詞的背景及詞的相關知識;

  2、理解本詞的內容,感知詞的思想內涵,體會詞的音韻美;

  3、當堂背誦本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中國古典詩歌的寶庫中,有兩顆璀璨的明珠,一顆是唐詩,另一顆就是宋詞。詞最初在唐、五代就已經出現(xiàn)了,至宋代達到全盛時期。五代時期最杰出的詞人是李煜。今天我們來學習李煜的絕命詞《虞美人》。

  二、簡介詞的基本知識

  1、提問學生

  2、教師補充

  “詞”又稱“詩余”、“曲子詞”、“長短句”是隋唐時興起的一種合樂可歌、句式長短不一的詩體。

  詞在形式上的特點是“調有定格,句有定數(shù),字有定聲”,詞一般分為兩段,一段就是一個樂段,叫“片”或“闋”。分兩片的詞最為常見。

  詞按字數(shù)的多少分為小令、中調和長調。58字以內為小令,59~90字為中調,91字以上則為長調。

  三、簡介作者

  由學生簡介后,教師補充。李煜,世稱南唐李后主,人多稱之為李后主,他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詞人。李煜的前半生,是南唐的國君,過著奢華的生活。詞的題材狹窄,無非是表現(xiàn)宮廷生活、男女戀情或者離愁別恨。亡國后,詞多數(shù)是寫思鄉(xiāng)之情、亡國之恨,在藝術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队菝廊恕肪褪瞧渲凶顬橹囊皇。

  四、配樂朗誦(范讀)

  學生初步體味詞的意境。

  五、集體朗誦(多媒體顯示朗讀MTV)

  根據(jù)學生朗讀的實際情況進行相關指導。

  六、學生借助手頭資料及課本注解分組討論詞的字面意思,根據(jù)學生掌握情況質疑、答疑。(也可以由學生自己相互質疑解答)

  七、品味詩歌

  采用分組協(xié)作討論的學習方式。

  1、“春花秋月”本來是美好的事物,李煜為什么希望它們結束呢?

  學生發(fā)言,各抒己見。

  教師點評:李煜亡國后,過著囚徒般的生活,所以對生活感到絕望,從而對花謝花開、月圓月缺感到厭煩,希望這一切都結束。

  板書補充:一切景語皆情語眼前景(實寫)——心中情(虛寫)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體指的是什么?

  學生思考討論,分小組發(fā)言。

  教師點撥:錦衣玉食、后宮佳麗、國君的尊榮富貴的生活精神上的歡樂、尊嚴、自由及生存的安全感。

  3、前六句運用了什么手法來寫?體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由學生討論發(fā)言。

  教師點撥:宇宙之永恒不變“何時了”——“又東風”——“應猶在”。

  對比手法:人生之短暫無常“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顏改”。

  寫出了詞人作為一位亡國之君面對物是人非,復國之夢難圓的無限悵恨之情。

  4、品味欣賞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引導學生思考詞句用了什么方法來寫愁?抒發(fā)了詞人的怎樣的感情?還有哪些詩句中用了這種手法來寫愁思?

  激發(fā)學生思考,小組協(xié)作討論,發(fā)言。啟發(fā)學生體會抓住意象的特征來思考其所含的意味。

  教師點評:愁思恰如春水汪洋恣肆,一瀉千里

  以水喻愁(比喻)又如春水之不舍晝夜,長流不斷,無窮無盡

  作為一位亡國之君,李煜過著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國滅亡之恨,讓他心潮起伏,憂思難平。這種有如滔滔江水,一瀉千里,綿綿無盡。

  運用比喻寫愁思的名句,可啟發(fā)學生思考,然后列舉一二: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畎住肚锲指琛

  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獎⒂礤a《竹枝詞》

  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歐陽修《踏莎行》

  5、知識延伸討論:詞中兩次出現(xiàn)“月”這一意象,在中國古典詩詞中,“月”這個意象有什么特殊固定的涵義嗎?

  啟發(fā)學生思考,聯(lián)系他們所學過的詩歌進行分析討論。由“月”而“柳”、“長亭”。

  教師點撥:

  月:懷念親人,懷念故鄉(xiāng)之意。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秦時明月漢時關。

  柳:同“留”,依依惜別之情。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長亭:送別之意。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八、播放歌曲《虞美人》

  屏幕播放鄧麗君演唱的MTV。通過視覺和聽覺的感受體會詞的意境。

  九、學生背誦全詞。

  加深體會詞人的感情

  十、延伸閱讀(課堂練習)

  1、課后閱讀李煜的《相見歡》完成練習: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1、下面對于詞句比喻的理解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1、以“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比喻自己帝王生活結束之快。

  2、以“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比喻國破家亡,是由于外力的打擊。

  3、以“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比喻帝王生活一去不復返,企其重來之不可得。

  4、以“水長東”比喻自己的愁苦將會象東流水一樣滾滾東去,自己就能擺脫憂愁、自由無憂了。

  2、下列對于詞作內容理解不確切的一項是( )

  1、詞人通過描繪春殘花謝的自然現(xiàn)象,抒寫了人生失意的無限悵恨。這首詞是李煜的早期代表詞作之一。

  2、詞的上闋,描寫在寒雨疾風的摧殘之下,林花凋謝,春去匆匆。字里行間,寄寓著詞人因感到人生短促,好景不長而產生的極度的哀傷。

  3、詞的下闋,抒寫了好景不再的哀愁和人生痛苦的怨恨。

  4、這首詞語言清新、情調哀怨,情景交融。

  十一、小結

  李煜后期的詞作語言清新,采用了白描手法寫情。抒發(fā)的是作為一位亡國之君的故國之思、亡國之恨,情感真摯,藝術感染力很強,因而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成為五代最有成就的詞人,也是詞史上杰出的詞人之一。

  十二、播放歌曲《虞美人》

  學生學唱,體味詞的意境。

  十三、課后思考

  試分析本詞的主旨,找出詞的“詞眼”。

【虞美人教案】相關文章:

《虞美人》教案08-24

虞美人教案合集6篇12-24

虞美人教案合集8篇12-20

虞美人教案模板合集六篇01-19

虞美人教案集合九篇01-23

虞美人教案范文七篇01-16

虞美人作文11-29

虞美人教案范文匯編10篇05-28

虞美人教案范文匯編九篇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