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心理的作文集錦7篇
在現(xiàn)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根據(jù)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心理的作文9篇,歡迎大家分享。
心理的作文 篇1
自卑情結,心理學定義為在面對一個棘手的問題,一個人感覺無能為力,由此產(chǎn)生的糟糕情緒。
說到自卑情結,那勢必就要關聯(lián)上另一個名詞,優(yōu)越感。優(yōu)越感可謂是自卑情節(jié)的必要補償情緒,無論是刻意或是潛意識。一個有自卑的情節(jié)的人,內心必定是膽怯懦弱的,勢必常常感受到由外界帶來的焦慮,因此他們會迫切的需要優(yōu)越感來中和焦慮,以此獲得心理的滿足。然而如此并不會真正的解決問題,只會將更大的問題越埋越深。
人類在獲取錯誤的優(yōu)越感的過程中往往會對他人或自己的社交生活造成消極影響。對他人,一個懷有自卑的人的對優(yōu)越感的極大的渴望會造成他人的不適,這會通過言語或者行動表現(xiàn)出來。自卑是深藏在潛意識里的,潛意識對主觀來說幾乎不可改變。任何潛意識的內容都會從言語和行為中找到縮影。自卑的人為獲取優(yōu)越感,言語上可能打擊,捉弄他人,以侮辱他人的方式來獲取優(yōu)越感,抑或是在背后講閑話,增加與他人融入度抬高自己的方式來獲取優(yōu)越感。這些行為勢必會引起他人的不滿,而這些對于情緒化潛意識化的自卑者來說卻顯得十分自然。長此以往,不滿不斷加深,對自卑者的社交圈將是一個極大的`破壞,最后也落了個“孤獨無依” 的下場。
絕大多數(shù)想擺脫自卑感的自卑者在行為上會有一個獨特的現(xiàn)象,他們會喜好去模仿集體中有權威,相對強勢的人的行為,甚至會將這些行為中強勢的部分表現(xiàn)得更加過火。一個自卑的人,或許呆在陰暗的角落,一聲不吭,或許來一個一百八十度大反轉,表現(xiàn)得極度的盛氣凌人?墒亲员罢咭琅f是自卑者,盡管在外顯露的盛氣臨人,內心依舊十分的脆弱,只要稍加刺激,就會驚慌失措,懦弱不堪。因為他們的霸氣是展露給別人看的,是一種為了自我保護而形成的防御機制,而且往往剛開始這會產(chǎn)生一些不錯的效果?伤麄冇肋h騙不了他們自己,他們膽怯弱小的內心是十分真實的,而且?guī)缀醪皇苤饔^控制,一旦接收到一些對他們心里的刺激,他們幾乎會立刻崩潰,他們會手忙腳亂,驚慌失措,完全沒有平日盛氣臨人時的姿態(tài),而且一旦被刺激,這種糟糕的狀態(tài)會在他們心中維持很長的時間,甚至有可能會加深他們自卑的程度,他們會覺得一時間失去了緩和目前狀態(tài)的唯一方法,這對他們來說是極度可怕的,因為這意味著他們獲取優(yōu)越感的他們自認為完美的途徑失去了。
對自己,生活畢竟不是坦途,總有一些磕磕碰碰,而且人外有人,這些對于一般的人來說再平常不過了,可對于自卑者來說這些確實他們所不能接受的。他們在獲取優(yōu)越感的途中一旦遭遇一點挫折,他們便會陷入深深的自責與痛苦當中。他們會覺得自己不行,感覺上天就是對自己不公,感覺自己的未來一片迷茫。他們可能會做出一些自暴自棄的行為,例如可能再不認真工作,冷眼看待每一個人,包括自己最親近的朋友等等,極大的毀壞自我的生活。更有極端者甚至會選擇自殘的方式,他們通過傷害自己的方式來對這個世界抱怨上天的不公,通過表示可憐來獲取優(yōu)越感。這種自傷有時候會有不錯的效果,但長遠來看,它將極大地傷害身心健康,加深自卑情結,最后現(xiàn)在身心的雙重痛苦中無法自拔。
而我們應如何為自卑情結找一個合適的解決途徑呢?假如我們每一次都能夠勇敢的尋找到適當?shù)霓k法來克服困難,就可以擺脫自卑感。我們應該直面自卑情結這個根本上的問題,而不應該迫切的去解決生活中由自卑感引起的問題,因為那只是為了獲取生活中錯誤的優(yōu)越感,它只會暫時解決當下的問題,卻無法一勞永逸。而人類對優(yōu)越感的追求是人類的天性,他們的行為之所以錯誤,是因為他們努力的方向對達成目標毫無用處。只有在自身奮斗的同時學會幫助他人,給他人帶來益處,才可能輕松地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因為在你收獲到優(yōu)越感的同時,他人同樣也可以收到。
心理的作文 篇2
雨果在《悲慘世界》中寫到過這樣一個情節(jié):當坷賽特長大以后,一天上街,街上人的一句隨口議論,“漂亮,可惜穿得不好”傳人她的耳中,從此把“愛俏癖”的種子播人了她的心間。從此坷賽特對自己的一切都愛俏起來,她去照鏡子,發(fā)現(xiàn)她的身軀長成了,皮膚白凈了,頭發(fā)潤澤了,藍眼睛的瞳孔里燃起了一種不曾見過的光彩。她走到園子里,自以為當了王后,聽著鳥兒歌唱;雖是在冬天,望著金黃色的天空,樹枝間的陽光,草叢里的花朵,她瘋了似地暈頭轉向,心里說不出的歡暢。從此,她見了粗毛呢便厭惡,見了棉絨也感到羞人。她似乎一下子便掌握了關于帽子、裙袍、短外套、緞靴、袖口花邊、時式衣料、流行顏色這方面的一整套學問。
有個女學生,在給一位社會學家的信上說:“我是個15歲的女孩子,不知從什么時候起,鏡子成了我的好朋友。我經(jīng)常在鏡子面前左顧右盼,梳妝打扮,感到自己長得真美,越看越得意?墒,爸爸為此幾次訓斥我,他說:‘老照鏡子干嘛?一天到晚就是漂亮漂亮,別沒出息!’請問,我照鏡子難道不對嗎?愛美難道不可以嗎?”
“女孩愛美”,這確是一個普遍的`現(xiàn)象。女孩子長到十三、四歲往往會表現(xiàn)出對自己身姿容貌美不美的一種關心,她們常常是鏡子、梳子不離身,同時,她們也開始對化妝品和衣著服飾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當她們還無法擁有自己所喜愛的化妝品及衣帽服飾之類東西時,甚至會悄悄地去使用媽媽、姊姊等他人的。她們對電影或電視上出現(xiàn)的新發(fā)型又新服式、新打扮也特別地敏感?傊,她們表現(xiàn)出對自己美的一種關切,并且千方百計地想讓自己顯得更美。
實際上,上面所講的情況,也同樣會表現(xiàn)在男孩子身上。到了十六、七歲,男孩也會表現(xiàn)出這樣愛美的傾向。他們開始注愈自己的儀容,會不時地在鏡子里偷看一眼自己的形象。他們會常用手攏一攏自己的頭發(fā),臉上長了一顆小疙瘩也要在鏡子前橫照豎看,唯恐影響了自己的美觀,對款式陳舊一點的服裝鞋帽往往不愿再穿戴等等?赡苓@種愛美的傾向在男孩那兒沒有像在女孩那兒那樣地突出鮮明,但這種傾向的存在是生活中的事實。
心理的作文 篇3
甲:煉鐵需要礦石,釀酒需要糧食,一切物質生產(chǎn)都離不開原料。精神生產(chǎn)雖然有著自身的特殊規(guī)律,但同樣需要一個以“原料”到“產(chǎn)品”的“生產(chǎn)”過程。兒童作文,首先必須擁有與作文有關的材料。沒有材料,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層次,語言表達……一切都無從談起。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兒童獲取作文材料的心理問題吧。
乙:好。∷自捳f,“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一個人本事再大,沒有米也是無法做飯的。在實際生活中,有些兒童一提到作文就愁眉苦臉。他們害怕寫作文,原因是什么?不少人說:“沒什么可寫的!钡搅俗魑恼n上,這些孩子就兩眼盯住天花板,皺著眉想啊,想啊,怎么也想不出來。沒有作文材料,這個作文的確是沒法寫的。
研究作文材料的來源,探索兒童獲取作文材料的心理,提高他們獲取作文材料的能力,在作文教學中很有現(xiàn)實意義。我想,老師們對這一問題一定都很關心,很感興趣。
(一)兒童作文反映的是兒童對客觀現(xiàn)實的認識
甲:作文的材料從哪兒來?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早已做了明確的回答:人的意識,從本質上說,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并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弊魑氖瞧渲黧w——兒童的意識活動的產(chǎn)物,不管是客觀的記實敘事,還是主觀的議論抒情,從根本上說都只能來源于客觀現(xiàn)實。
乙:記得南宋朱熹有這樣兩句詩:“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意思是說,池塘明凈清澈,是因為有源頭的活水不斷地流進。著名作家、教育家葉圣陶老先生曾說過:生活如同源泉,文章是溪水。如果把作文比作蓄水的池塘、溪流,那么在作文這個池塘、溪流里要想貯滿清清的活水,則需要生活的源泉不停地涌來。生活是廣闊的海洋,在兒童生活的海洋里可供他們作文的材料真是太多了!
甲:不錯。但是,問題在于,客觀現(xiàn)實為兒童作文提供原料,而原料不會自動地變?yōu)槲恼。客觀現(xiàn)實反映到文章中必須以人的心理為中介。一切生活現(xiàn)象都必須轉化為人的心理現(xiàn)象,才能體現(xiàn)到文章中來。
乙:這就是說,生活為兒童提供了寫作的原料,但要使原料變?yōu)樽魑,還必須經(jīng)過主體的汲取和加工。
甲:是的,從實質上說,兒童作文首先是一種認知活動。兒童在作文中反映的已不是客觀現(xiàn)實本身,而是他們各自對客觀現(xiàn)實的認識。
心理學研究指出,知覺是人們認識客觀世界的門戶。兒童作文是由搜集材料,了解事實開始的,也就是從主體對客觀事實的知覺開始的。我們經(jīng)常講的“觀察”則是知覺的一種特殊形式,是有目的、有計劃、比較持久的認識某種對象的知覺過程。
乙:由此看來,我們要想努力提高兒童從生活中獲取作文材料的能力就必須注意研究兒童的知覺和觀察,認真探討一下,客觀事物是怎樣通過知覺,成為作文材料的。
(二)獲取作文材料的知覺過程
甲:客觀事物是怎樣通過知覺——信息進人大腦的門戶,而成為兒童作文材料的呢?
讓我們先來看一節(jié)口頭作文課,然后再以這節(jié)課為例作一些分析吧。
學習課文《八只小貓》以后,老師讓學生帶來各種小動物玩具和布娃娃,在校園的草坪上進行了一次觀察、想象、作文訓練——
課堂實況 片斷一
甲:在這次訓練中,陳老師要求學生觀察帶來的布娃娃和小動物玩具,抓住它們各自的特點,考慮它們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編童話故事。
形態(tài)各異的玩具小動物、布娃娃,這些客觀事物是怎樣通過知覺——信息進入大腦的門戶,成為兒童作文材料,走進美麗的童話故事的呢?
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一般說來,這一過程,大致需要經(jīng)歷三步。
第一步:“攝取”。
客觀事物的外部屬性具有可見、可聞、可感的直觀特征。人們通過各感官直接而迅速地攝取。眾多的信息刺激了人的感官,感官使之轉化為生物電脈沖,通過神經(jīng)傳導輸人中樞,最后投射在大腦皮層上。
乙:這第一步,從幾位學生的發(fā)言中是可以揣摩到的。譬如,那位觀察玩具小熊的男同學,他首先獲得的正是“渾身棕色的毛、胖墩墩。大腦袋、招風耳、滴溜溜直轉的眼睛,粗壯的四肢”等等小熊的外部特征。那位編童話故事的女同學,首先注意的也正是玩具小熊圓圓的神情,小狗黃黃的動態(tài),卷毛狗漂亮的外貌。
甲:您說得對!
獲取作文材料心理過程的第二步是“疊印”。
客觀事物的種種信息通過人的各種感官進人大腦后,必然激起曾經(jīng)感知過的類似的體驗。大腦對感官提供的種種信息整理、結合而產(chǎn)生的直接映象與以往經(jīng)驗中的表象疊印在一起,形成一個新的、完整的表象。
譬如,您剛才提到的玩具小熊,渾身棕毛、大腦袋、招風耳、粗壯的四肢,正面的、背面的、側面的等種種信息,通過視覺感官進人那位男同學的大腦后,就被大腦整理。結合、疊印成一個玩具小動物的完整映象。
這是一個什么小動物呢?它有什么樣的'個性和本領?于是,大腦就把這一知覺映象同曾經(jīng)感知過的類似的體驗相對照,從而識別出來了:這是一只小熊。緊接著,以往曾經(jīng)在不同地方看到的各類小熊——動物園中的小熊,圖畫上的小熊,童話故事里的小熊等等在大腦里留下的種種表象,則同這只玩具小熊的映象疊印在一起了。
乙:難怪那位男同學說這只小熊是森林中有名的“大力士”,經(jīng)常幫助小動物們拔樹、搬東西……顯然,這時,他頭腦中的這只玩具小熊的表象,已不完全如同客觀事物那樣,只是以一個永不變
化的姿勢、神態(tài)坐在那兒,而是變化不定的,是時而正面、時而背面,時而拔樹、時而推車的,一個新的、完整的、生動活潑的想象中的形象了。
甲:您分析得不錯。疊印,主要就是指某一具體事物(或某一類事物)多側面多角度地多次作用于人的各種感官而在大腦皮層上留下的印記,是具體對象多種形象信息的概括。
乙:從陳老師課上幾位學生的發(fā)言中,我們還可以看出,客觀事物通過知覺成為作文材料的第三步是“篩選”。
譬如,那位編童話故事的女同學,面對色彩紛呈的玩具,眾多的信息通過知覺涌人大腦。讓哪些信息成為作文材料呢?她是有思考、有比較、有選擇的。環(huán)繞著“為圓圓過生日”的中心,她著重抓住了小熊圓圓歡樂的表情,小狗黃黃演奏的動態(tài),小狗菲菲、卷毛狗金金、小黑熊貝貝恬靜、喜悅的神情,編了一個有趣的童話。她沒有像畫工筆人物肖像畫那樣,細致得五官俱全,發(fā)須齊備。
甲:您分析得好。
作文的確不同于工筆畫,它無需面面俱到、處處交待清楚。這就需要作者善于篩選。您剛才講的是篩選中的一種情況,在知覺事物的過程中,作者主動篩選。
作為客觀事物通過知覺成為作文材料的第三步——篩選,還有自然存在的另一種情況。
心理研究告訴我們,人在感知過程中所形成的對客觀事物的映象,當事物不再作用于感官的時候,并不隨之消失,而是立即以
形象記憶的方式貯進人的大腦。心理實驗證明,就在感官脫離具體事物的一瞬間,這一事物在人腦中的印象便立即開始淡化,部分地失去了原有的豐富性和鮮明性。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一表象便無可避免地受到遺忘的淘汰和篩選,但同時又受到新的映象的輝映和烘染,從而發(fā)生一系列變化。一些事物或事物的某些方面可能被削弱、沖淡、消失了,而另一些事物或事物的某些方面則可能被加強、濃縮、凸出了,長期貯存在記憶系統(tǒng)之中,成為庫存的作文材料。
乙:在同學們講的童話故事中,提到了許多細節(jié):小狗黃黃的精彩演奏,小黑熊貝貝的甜蜜回憶,小鸚鵡焦急的呼喚,熊大夫為“鬧鬧”打針治病……等等?磥,實際上都是他們以往知覺后留下的種種表象,經(jīng)過時間的篩選后,貯存在記憶中的庫存作文材料。作文時,又根據(jù)各自作文的需要被重新組合,編進了童話。
袁老師,從您對“攝取——疊印——篩選”這一心理過程的分析中,我想,老師們一定都會深深感到:知覺、觀察不僅是獲取作文材料的第一步,而且直接影響著記憶的效果,真是太重要了。
(三)影響兒童知覺的心理要素
甲:前面說過,知覺、觀察對獲取、積累作文材料具有極重要的意義。知覺的材料越具體、越直接,知覺映象越鮮明、強烈,記憶表象就越清晰、深刻,就越有助于獲得與作文有關的材料。
正因為這樣,為了提高兒童獲取作文材料的能力,除了要探討客觀事物通過知覺成為作文材料的心理過程,我們還必須進一步考察在這過程中,人對客觀事物的知覺受到哪些心理因素的影響。
影響知覺的心理因素主要是知覺定勢。
所謂知覺定勢,簡單地說,就是在知覺客觀事物時的一種心理準備狀態(tài),基本包括這幾種因素:l.主體先前的經(jīng)驗;2.主體的需要、動機、情感等。
兒童感知覺的經(jīng)驗性較強,且兼受成人教育的較大影響。同一兒童在感知不同事物的時候,其知覺水平,主要取決于他原有的經(jīng)驗,經(jīng)驗中有的,感知水平就高,反之則低。
乙:從這一點來看陳小平老師的教例,她選擇動物玩具讓學生編童話故事,是具有心理學意義的。玩具、小動物和童話都是學生們所熟悉的。他們的記憶中貯有許多這方面的知識經(jīng)驗。因此,在這次作文訓練中,觀察、想象、描述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甲:兒童初入學時,知覺的選擇性主要取決于興趣,隨著年級的升高,由于教育的影響,兒童逐步學會從需要出發(fā),有意識地支配自己的感知覺。需要產(chǎn)生動機、激起興趣,動機和興趣調動注意,注意的光斑投射在某事物,或事物的某一部位,那一事物,事物的那一部位就會被顯著地凸出來,被優(yōu)先地、充分地知覺。
心理學研究指出,兒童對他所知覺的許多事物是無所謂的。只有那些與兒童的需要有直接或間接聯(lián)系的事物,才能使兒童產(chǎn)生情感。只有那些被情感體驗過的事物才能拿來作文。相反,沒有經(jīng)過他們的情感體驗則不能作文,即使寫了,也不會有真情實感,不會動人。
乙:陳老師這次作文訓練饒有特色,其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感到其中重要的一點則正是,她注意調動了需要、動機、情感這些心理因素對知覺的積極的影響。
陳老師選擇了學生喜愛的、饒有趣味的玩具動物,引導學生學習課文里觀察、描述的方法,鼓勵學生變一種擺法,編一個童話。這對滿足兒童選擇性模仿的需要,激發(fā)他們創(chuàng)造的欲望都起了很好的效果,有助于兒童獲取作文材料。
心理的作文 篇4
最好的醫(yī)生是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就是最成功的健康。我們在生活中,談起健康,首先,我們會想到的是身體或智力,即外在的健康,殊不知,心理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健康。一個人,空有一副好的軀體與聰明才智,卻含有一顆殘缺的心,那么這個人是極度不健康的,而反過來,一個人軀體或智力存有缺陷,但是他心態(tài)正常,那么他也是一個很健康的人。
近日,廣東省南方醫(yī)科大學發(fā)生了一起命案。一名大三的學生持刀砍人,導致一人當場死亡,而一人因搶救無效也離開了世界。令人驚訝地是:殺人者已經(jīng)通過了中山大學研究生的'初試,即將要進行復試了,成功的大道近在眼前,是什么讓他筆走偏鋒,不惜以前途為代價而殺人呢?無疑,是他不健康的心理。從報道中我們可知,盡管他的學習不錯,但是他與舍友、相關同學、甚至老師的關系都很差。他對待人和事的心理都不正常,做事偏激沖動。最終讓他走上了錯誤的路,跌落到無邊的黑暗之中。也給三個家庭帶來了無邊的傷害。
有些人,虧上天給了他們健康的軀體與非凡的智力,卻不懂珍惜。有些人,面對上天給予的考驗——身體上的殘缺,以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去面對,終讓自己的人生散發(fā)出奪目的光彩!著名作家海倫凱勒,在幼時就喪失了視力、聽力、聲音。但是她以正確的心態(tài)來對待這些外在的殘缺。利用嗅覺、觸覺、味覺來感知世界。寫出了無數(shù)動人的詩篇,鼓舞著無數(shù)人!她雖說軀體算不了健康,但是她的心態(tài)尤為健康積極,這足以讓她成為一個十分健康的人!
軀體的殘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自己都對積極的殘缺感到無所適從,沒有積極向上的心,只有落寞低沉的情。健康是多樣的,它包括軀體與智力等外在的健康,也包括心理上的健康。而后者往往更重要,有了健康的心態(tài),便有了戰(zhàn)勝一切的信心,軀體上的殘缺對我們的阻礙就不堪一擊了!
讓我們保持心理健康吧,心理健康,受益你我他!
心理的作文 篇5
一、自信。
首先是要樹立自信,要知道即使9分的雅思作文都還是1詞1句砌出來的,我們復習只要從1詞1句做好了,就不會考不高。雅思大作文一共只有250個字,掐指算一下我們一般只要寫出15-18句就差不多了。而段落也很明確:開頭,中間論述和結尾。所以只要確定好自己的'作文結構,每段至少需要幾句話能說清楚,就可以寫出一篇完整的雅思作文了。不管你英語好與壞,寫作曾經(jīng)失敗或仍在失敗中,都要有自信我一定可以寫出好的文章。
二、勇氣。
要有把自己當笨蛋的勇氣。笨蛋不能和牛人比!笨鳥就先飛!笨鳥就不要等到最后一周才開始復習雅思作文,起碼在考前1月開始。同樣,我的觀點也是一樣的,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鳥,但我一定能飛得高。
三、魄力。
要有把自己當機器的魄力,機器就是不停地寫作文,下午1篇小作文寫完再寫1篇小作文晚上再寫1篇小作文。一定在開始就告訴自己:自己是上邊第二條說的那種人,多寫1篇,就能多得 0.1!這種強化下來,用不了幾天你就會覺得輕車熟路,那時候就不用當機器人了。其實如果每天堅持寫一篇大作文一篇小作文,等你寫了3天之后你就會形成習慣,這個東西叫習慣性幸福,你如果第四天沒有寫反而會覺得沒有復習到很不舒服,其實不一定要把自己看成機器,而是通過多寫來形成一個習慣,這樣你每天都會有成就感,自信心也會提升。
心理的作文 篇6
生活中,每當我們耳聞目睹一些事的時候,心里總會有些想法,或贊嘆,或驚喜,或厭惡,或悔恨??如果如實地把這些想法寫出來,就能夠展現(xiàn)出自己的性格特點,更好地表現(xiàn)文章的中心。
如:課文《三人行》寫的是紅軍過草地時的事情,在極端艱難困苦的情況下,面對饑餓、傷痛、勞累的威脅,王吉文先是背著小周在草地中行走,然后他又輪流背著小周和黃元慶兩人在草地中更艱難的行走,可王吉文最終因傷勢過重、勞累過度倒下了。這時傷員小周和黃元慶一起拉著已昏迷了的王吉文在茫茫草地中行走??當王吉文蘇醒過來時,他看到一行大雁正排成整齊的“人”字形隊伍,并且靠得那么緊,慢慢地向南飛去。他由此想到,紅軍戰(zhàn)士也一定會像大雁那樣,團結互助,共同奮斗,奔向勝利的前方。
這段心理描寫暗示了我們紅軍戰(zhàn)士一定能克服千難萬險,走出草地,取得最后的.勝利。這個象征性的結尾含義深邃,突出了文章的中心。由此可見,作文中心理活動描寫非常重要。
心理的作文 篇7
星期三下午又是一節(jié)我最喜歡的心理課了,只見我們的羅老師踩著清脆的上課鈴聲微笑著走上講臺。
一開口羅老師就說:“今天上課之前我們來個有趣的`心理測試,我先為大家講個故事大家說好不好啊”。這時同學們高興地拍起手來,都說好。
羅老師用他獨特渾厚帶有磁性的嗓音,繪聲繪色地說:“一片沙漠里,有一位旅行者,他所帶的食物都吃完了,水也喝光了,連指南針也掉了,他非常沮喪。突然,他發(fā)現(xiàn)了一個水壺,他非常高興地拿起水壺,可又發(fā)現(xiàn)只剩半壺水了。同學們,如果你就是這位旅行者,你是高興還是悲傷呢?”這時同學們在下竊竊私語,到底要選擇哪個呢?
接下來,羅老師開口說:“好的,選擇開心的舉手,不開心不用舉手”。結果一半以上的同學認為是悲傷的,只有我和張毅豪、雷晶晶等少數(shù)同學認為是高興的舉手。認為悲傷的同學理由是:水太少,兩三口就喝完了,今后還是會口渴的。我們選擇高興的理由卻恰恰相反:只要省著點喝,就有希望,既然有水壺,說明一定有人來過,或許還能找到一個人呢!羅老師分別把兩種理由記了下來,通過講解,原來這是一道心理題啊。羅老師說:“如果一件事讓自己很失望,就換個角度看,想辦法安慰自己,讓自己變得快樂起來……”
“叮鈴鈴”下課鈴聲響了。多么生動有趣的一節(jié)課,這節(jié)課讓我們懂得了:任何時候,都不要悲觀失望,不要讓快樂從身邊溜走,每天快樂成長。
【心理的作文】相關文章:
心理的作文01-16
【推薦】心理的作文03-14
描寫心理的作文04-25
從眾心理作文04-27
【熱門】心理的作文03-14
【精】心理的作文03-14
心理描寫的作文05-18
心理作文范文02-19
矛盾心理作文02-28
心理的作文【薦】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