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生初中《人體的三道防線》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編寫教學設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初中生初中《人體的三道防線》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內容簡析
“人體的三道防線”是魯科版(根據(jù)人教版改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學·初中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一章、第二節(jié)前半部分的學習內容!叭梭w的三道防線”在本單元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是在學習了“傳染病及其免疫”的基礎上安排的,又是后面將要學習的“免疫”的概念以及下一章“用藥和急救”的知識基礎。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可以使學生了解人體是如何抵抗病菌的侵襲,保持身體健康的,也可以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免疫與傳染病之間的關系,同時,還可以使學生了解如何增強自身的抵抗力、預防疾病,從而學會健康地生活。
目標定位
《標準》對“人體的三道防線”部分的學習要求是:“區(qū)別人體的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區(qū)別”屬于理解水平。按照《標準》的要求,我設置了如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區(qū)別人體的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
二、能力目標:
1.自主讀懂圖文資料,提取出有用的信息。
2.運用獲得的信息解釋“為什么絕大多數(shù)人能在有大量病原體存在的環(huán)境中健康生活?”
3.小組合作學習、全班交流討論修正原有的解釋。
三、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人體的三道防線,體驗人體生理功能的精妙,形成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感。
方法闡釋
人體有三道防線,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又比較多。大多數(shù)的課都是對這三道防線依次分別學習的,但我更喜歡通過一個問題把這三道防線和諸多概念“串”起來,使學生能夠對人體防線形成整體把握的方式。為此,我決定采用1/3教學模式。1/3教學模式是目前我正在威海市主持開展的“構建生命化課堂”課題實驗的基本教學模式,其大致過程是,在確定了核心問題之后,把課堂教學時間分為三個部分,1/3的時間自主學習,1/3的時間合作學習,1/3的時間全班交流討論。
課前準備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重點是用FLASH動畫表示抗原、抗體之間的關系。
教學流程
環(huán)節(jié)一:提出驅動性問題
師:在空氣不流通的室內,每一立方米的細菌可達15000個;科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在正常人咽喉部的粘膜上寄居著上百種細菌和病毒;而人類皮膚上大概存活有250種以上的細菌;即使天天洗澡,在你身上“安營扎寨”的細菌至少也有100億個;一個清潔的口腔,每顆牙齒表面也有1千-10萬個細菌。僅僅是細菌就已經(jīng)把我們牢牢地包圍了,更別說還有無數(shù)真菌、病毒和極小的蟲子了。這些細菌、真菌、病毒和小蟲子中有很多是會使人體致病的,這些能使人類致病的細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蟲統(tǒng)稱為病原體。同學們,聽了老師剛才陳述的這些事實,你有什么感想呢?
。ㄉ鹇。)
引出問題:為什么絕大多數(shù)人能在有大量病原體存在的環(huán)境中健康生活?
【設計意圖】通過列舉人體生活的環(huán)境中存在大量病原體的事實,可以引導學生自然地產(chǎn)生“為什么絕大多數(shù)人能在有大量病原體存在的環(huán)境中健康生活?”的疑問。該問題是一個較為宏觀的現(xiàn)實問題,該問題的答案已經(jīng)包含了人體三道防線的所有知識。把該問題設置為本節(jié)課要解決的問題,是一種整體設計問題的教學方式,有助于學生對于人體的免疫功能形成宏觀的認識。
環(huán)節(jié)二:交流初步認識
學生交流“為什么絕大多數(shù)人能在有大量病原體存在的環(huán)境中健康生活?”的問題的初步認識。
(根據(jù)以往的知識和經(jīng)驗,學生一般可以想到皮膚、消化道、呼吸道具有阻擋病菌侵入的能力,有些學生還可能知道唾液具有殺菌作用,但有的學生也可能會提出疑問:既然人體的皮膚和粘膜具有阻擋病菌的作用,人為什么有時還會生病呢?還有的學生可能會進一步想到:為什么有時生病不打針吃藥也能自行痊愈呢?)
【設計意圖】讓學生交流對這一問題的初步認識,目的是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也可以使教師大致了解學生對于免疫的認知基礎,更重要的是,通過不同說法的碰撞,使學生產(chǎn)生認知沖突,從而引發(fā)進一步學習以解決問題的動機。因此,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知道多少正確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形成認知的沖突。
環(huán)節(jié)三:個人自主探究
師:看來“為什么絕大多數(shù)人能在有大量病原體存在的環(huán)境中健康生活?”這個問題的答案,并不僅僅是“人體的皮膚和粘膜具有阻擋病菌侵入的能力”這么簡單,那么,真正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還是請同學們自行從教材中尋找答案吧。
1.教師通過多媒體出示個人自主學習的要求:
。1)閱讀教材“人體的三道防線”部分。
(2)組織問題的答案并對要點進行具體的解釋。
。3)形成相關的文字、表格,準備小組交流。
。4)用時15分鐘。
2.學生圍繞學習任務開展自主學習。
3.教師對自主學習情況進行指導和檢查,協(xié)調自主學習的時間。
【設計意圖】教材內容當中“人體的三道防線”包含了本節(jié)課驅動性問題的答案,教師提出的學習要求中“閱讀教材‘人體的三道防線’部分”實際上是給予學生解決問題途徑的提示。初中二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具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在老師給予了上述提示之后,就不難找到問題的答案。相比于教師直接告知答案,自主學習更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
環(huán)節(jié)四:小組合作學習
1. 教師通過多媒體出示小組合作學習的要求:
(1)小組中的每一個成員都要簡要陳述自己的答案和思考過程。
。2)小組中的每一個成員都要參與對問題的討論。
。3)綜合全組最好的意見,形成能夠代表本小組的最佳答案。
(4)用文字、表格等形式把答案整理出來,確定發(fā)言人,準備全班交流。
。5)用時10分鐘。
2.學生每四人一組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初中生初中《人體的三道防線》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初中生物教學設計04-04
初中生物教學設計范文10-27
2021初中生物教學設計05-17
(優(yōu))初中生物教學設計08-31
初中生物教學設計3篇(精華)10-24
初中教學設計03-09
初中生物教學總結三篇05-26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01-16
英語初中教學設計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