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道德與法治五上教學計劃
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我們的工作又將迎來新的進步,讓我們對今后的工作做個計劃吧。我們該怎么擬定計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道德與法治五上教學計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根據教學大綱對八年級的最基本要求和年齡特點,著重對學生進行最基礎的社會公德教育和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深入淺出地寓道德概念和行為習慣要求與于生動活潑的具體形象之中。
一、法治教育專冊教材的編寫思路
。ㄒ唬┮詰椃ň駷橹骶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有機統(tǒng)一,通過對公民與國家關系的探究,將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基本制度、國家機構等內容貫穿起來,使之成為一個整體,更好體現憲法精神,即規(guī)范國家權力的運行,保障公民權利的實現。
(二)從學生生活出發(fā)
將憲法的規(guī)定與生活中常見的社會事務結合起來,從學生的經驗出發(fā),引導學生對憲法地位和憲法精神的理解和認同,從而真正從內心認同法治,樹立法治信仰,踐行法治精神。
(三)將知識、觀念與行為選擇融為一體
注重法律知識向日常實踐的延伸,強調法律知識的獲得、公民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和法律的應用融會貫通,引導學生在掌握法定的權利與義務等基本法律知識的基礎上,通過活動體驗和參與,提升正確判斷、選擇、行動的能力。
二、法治教育專冊教材的主要內容
初中法治專冊主要包括四部分內容:一是憲法的根本法地位以及法律維護生活秩序的作用;二是通過身份的獲得、國籍的法律規(guī)定、居民身份證的作用引導學生了解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三是介紹國家機構的產生及職權、人大代表的職責,引導學生認識權力受到制約與監(jiān)督;四是重點介紹未成年人保護法,讓學生掌握正確維權的方法。
初中法治專冊主要通過講授憲法的核心價值及其在國家生活中的崇高地位,使學生樹立憲法至上的信念;通過詳細講解公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引導學生正確行使權利、積極履行義務;通過介紹我國的國家機構和國家基本制度,引導學生樹立制度自信,增強國家認同;通過闡述自由平等的真諦、公平正義的價值,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踐行法治精神。
三、法治專冊教材的主要特點
(一)結合案例分析,以講法律規(guī)范為主
教材運用案例,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實現由感性到理性,從而達成對法律知識的領悟。選擇的案例盡量貼近學生生活,或直接從未成年人的案件中擷取素材,通過這一方式,使學生對于憲法文本做到入腦、入心。
。ǘ┮苑芍R教育為載體,促進學生法治思維養(yǎng)成與實踐能力提升
教材在闡釋法律規(guī)范的同時,更注重學生法治思維的養(yǎng)成與實踐能力的提升。例如,教材在講國家權力時,強調權力有邊界,“法無授權不可為”, 在講公民權利時,同時強調權利義務對等,有利于促進學生法治思維的形成,從而引導學生在社會生活中依法維護自身權利,參與社會公共事務,培養(yǎng)公共精神。
。ㄈ┻m當滲透道德教育
教材強調法治教育與道德教育相結合,注重以良法善治傳導正確的價值導向,把法律的約束力量、底線意識與道德教育的感化力量緊密結合,使學生理解法治的道德底蘊,牢固樹立誠信觀念、契約精神,尊崇公序良俗,從而實現法治的育人功能。
。ㄋ模┳非髢热菘茖W、邏輯嚴謹與表述生動的統(tǒng)??
教材在堅持內容科學、邏輯嚴謹的前提下,力求表述生動。例如,教材選取的案例,盡量保留一定的故事情節(jié),講究敘述方式,使其生動可讀;單元、課的導言以散文風格呈現,增強可讀性,保持一定情感張力。
。ㄎ澹┰O計開放的問題情境,培養(yǎng)辯證思維能力
教材一方面強調邏輯嚴謹、觀點科學,另一方面也十分關注觀點得出的思維過程,力求設計開放的情境,引發(fā)思想碰撞,培養(yǎng)學生辯證思維能力。例如,歸還失物要求物主“請客”的活動,引導學生圍繞“拾物歸還,索取報酬該不該”展開討論。
【道德與法治五上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12-31
上冊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02-23
《道德與法治》教案03-22
道德與法治的教學總結05-17
《道德與法治》教學設計06-16
道德與法治課期末總結09-23
道德與法治教學總結03-28
道德與法治教學反思10-19
道德與法治工作總結03-29
道德與法治教學設計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