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課后教學反思(精選7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么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課后教學反思(精選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課后教學反思1
這部分知識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基礎上教學的,是學生今后進一步學習兩位數減兩位數最直接的基礎,它在整個100以內加減法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由于學生剛學完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再學習這部分知識對多數學生來說應該不算困難。因此在教學預設時,我特別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同時,結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通過擺一擺、說一說、比一比等活動,引導探索和總結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的計算方法,理解算理。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
在教學本課時,我充分利用了教材提供的資源,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創(chuàng)設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情境,使計算教學成為學生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理解和掌握計算方法,又可以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遇到問題能夠從數量上進行觀察和思考的興趣與習慣,促使學生形成初步的計算意識。
二、動手操作,引導合作探究
新課標強調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探索兩位數加整十數或一位數的計算方法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讓學生通過“擺一擺、說一說、比一比“等活動理解算理。教學這部分內容,我留給孩子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進行操作與交流,讓他們在操作中學會思考、學會比較、學會總結。整節(jié)課的設計,我認為是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的,由具體到抽象。
三、投其所好,精心設計練習
計算是枯燥的',如果課后的練習只是一味的計算,一年級的小學很容易疲勞,小學生是非常喜歡新鮮、有趣的活動的,為了再次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后練習時,我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投其所好,精心設計了“奪智慧星”和“摘蘋果”這兩個游戲,對本課所學知識進行綜合練習。這樣不僅體現了練習的層次性,而且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不知道不覺中完成了大量的口算練習,還使學生樂學,愿學。
但是,也存在一些的問題,比如課堂駕馭能力不高,課堂上不能很好地利用學生動態(tài)生成的資源,總是想把學生拉到自己預設的情境中來。
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課后教學反思2
本節(jié)課,我借助學生熟悉的練字這個情景,引出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不進位)。選取富有童趣的學習素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借助動手操作,經歷口算過程,理解算理,從具體到抽象,使學生的思維過程更清晰、條理。
從寫字的情景出發(fā)引出兩個實際問題,列出兩個有聯系的加法算式后,讓學生通過操作理解算理,探索算法。教材在編寫上也采用了左右對比的編排方式,演示算理的小棒圖和表示口算過程的算是對照,使學生“理清算明”。最后在通過比較計算時的不同,再一次體會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直接相加。
我個人覺得不足之處是:在學生自主探究前,沒有必要強求學生先擺一擺學具再列式計算,應該允許學生直接列式計算。在學生介紹自己的計算方法的`時候,可以通過追問等方式讓學生思考這樣算的道理,要求學生解釋算理,這也是學生感覺到最困難的!澳懿荒芟朕k法讓自己說清楚你的算法呢?”可以用小棒來擺一擺!边@樣,學生對使用學具就真正有了需要,而且學具的使用也能真正為教學服務,而不僅僅是為了體現教材呈現出的方法走過場。
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課后教學反思3
本節(jié)課是一節(jié)平常的計算課。如何在平常的計算課中讓學生快樂而有效地學習?如何在平常的計算課中讓學生的思維獲得發(fā)展?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實踐,我有如下體會:
一、適當的復習鋪墊有助于學生的有效學習
傳統(tǒng)教學中的復習鋪墊在計算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復習鋪墊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為了通過再現或再認等方式激活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相關舊知,另一方面是為新知學習分散難點。本課的新知是兩位數加整十數和一位數(不進位),學生的原有認知結構中存在著相關舊知,通過適當的復習和鋪墊,能夠發(fā)揮這些已有舊知的支撐作用,促進新知的生長,這也體現了教學要符合學生的數學現實的基本原則。
二、合理的學習層次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數學是一門講求邏輯和層次的學科,在學習過程中采用合理的層次,能讓學生循序漸進,逐步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并在不同層次的學習中發(fā)展思維能力。在學生的學習方式上主要結合:小棒操作→計數器撥珠→抽象計算這三個環(huán)節(jié),從而讓學生經歷由具體操作、自主探索到比較歸納掌握算法這樣的層次。在課堂學習時學生都能循著感知→理解→掌握→應用的心理規(guī)律開展學習,學生的思維能力逐步得到有效的發(fā)展。
三、教具的合理選用幫助學生實現從直觀到抽象的過渡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逐漸向經驗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在具體形象思維階段,教師在教學中采取直觀教學方法是容易得到理解和認可的;在由具體形象向經驗抽象邏輯過渡的階段,學生仍然要借助具體實物,從直觀思維引發(fā)經驗抽象思維。教學的前測表明學生對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都會做,但問學生是怎么算出來的,有一大半的學生說不出來,即使說也說不明白。因此在教學中必須通過學具使學生經歷由直觀到抽象的過渡。當然計算課的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學具上,而是深層次算理的理解。教學中安排了小棒驗證和計數器驗證,從低層次(小棒的操作)過渡到高層次(計數器的操作)過渡到深層次(算理),這三個層次是密切聯系的,逐步過渡深化的。
四、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一堂課下來后我感覺自己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1、教學情境的設計要做到位,不能僅僅就是“拿來”。這節(jié)課我選用了教材中發(fā)新書的`情境,雖然學生對這個情境不陌生,但它卻存在著清晰度不夠,離學生現在的學習時間也很長這樣的局限。因此教學時費時較多。對此我感受到:教材上的情境是專家老師們精心選取的,他們在選材上能關注學生的認知。同樣教材是教學的“范本”,但不是“孤本”。可能同樣的情境,一些地方的學生很感興趣,而另一些地方的學生則不然。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大膽地對教材上的情境做適當地改動,或者是如于科長所說的深加工,以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2、只有重視學生已有的認知,高效才能落到實處。雖然我對學生前測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在教學中考慮到了,但放手的力度不夠,如果讓學生先來通過說算法,在此基礎上通過操作理解算理會更好。像35+3=38可以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先算5和3相加,再算30和8相加。在引導學生知識內化時,我可以讓學生匯報并提出:如何讓自己說的更清楚些呢?這時產生對學具的需求,從而擺小棒、撥計數器順勢產生。學生有了一種內在需要,明白為什么要學習的時候,才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有效學習。
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課后教學反思4
100以內數的加減法計算是學習多位數加減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礎。這部分的口算一般要從高位算起,而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學生在計算的時候,容易出現把不同數位的數相加的錯誤。教學時,我重點讓學生動手操作,體會相同數位相加的道理。
1、情境中學習
計算是枯燥的,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創(chuàng)設了一個數學活動——發(fā)書。教師先發(fā)給學生3本,然后又拿出寫有35本的一包,讓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學生很自然的想到“數學書有多少本呢?”接著,又拿出一包30本的語文書,讓大家算一算,語文書和數學書一共有多少本呢?這樣的數學問題從學生的`生活中提煉出來,學生樂于接受,使計算教學成為學生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探討中交流
《課標》中強調,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課上,在學生列出了算式后,我讓同桌之間互相擺小棒,在操作中體驗算理,討論:兩道題的算法有什么不同?最后探討出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計算方法,35+3要先把單根的小棒合起來,即算5+3;35+30要先把整捆的小棒合在一起,即先算30+30。
3、游戲中悟理
小學生是非常喜歡新鮮、有趣的活動的。在學生理解了口算方法后,我讓學生們搭積木,蓋房子。算得對的一組就說明技術高超。學生的興致被調動起來,小組合作的意識也強了,學生們興高采烈的算著,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
整節(jié)課,我感覺是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的,由具體到抽象,學生也是學習的主人。但是感覺還有個別學生計算的時候,依舊是不能相同數位相加減,看來人的接受能力不同,這樣的個體需要個別指導。
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課后教學反思5
我們是在學生學習了整十數加一位數、整十數加整十數的基礎上來學習的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這部分的口算一般要從高位算起,而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學生在計算的時候,容易出現把不同數位的數相加的錯誤。教學時,我重點讓學生動手操作,體會相同數位相加的道理。
計算是枯燥的,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創(chuàng)設了大家在生活時常遇到的問題—乘車。大巴車有45座,中巴有30座,小轎車有3座,讓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學生很自然的想到“大巴車和中巴車一共有多少個座位?”“大巴車和小轎車一共有多少個座位?”“中巴車和小轎車一共有多少個座位?”這樣的數學問題從學生的生活中提煉出來,學生樂于接受,使計算教學成為學生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課標》中強調,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課上,在學生列出了算式后,我讓同桌之間互相擺小棒或者用計數器。讓學生在操作中體驗算理,注要討論兩位數加一位數和兩位數加整十數這兩道題的算法有什么不同?最后探討出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計算方法,45+3要先把單根的小棒合起來,即算5+3;45+30要先把整捆的小棒合在一起,即先算40+30。
在學生理解了口算方法后,讓學生用奪小紅旗的形式進行練習題訓練,奪到小紅旗的一組就說明技術高超。學生的興致被調動起來,小組合作的意識也強了,學生們興高采烈的算著,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
整節(jié)課,我感覺是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的,由具體到抽象,但是感覺還有個別學生計算的時候,依舊是不能相同數位相加減,看來人的接受能力不同,這樣的個體需要個別指導。
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課后教學反思6
兩位數加一位數或整十數(不進位加法)的基礎是整十數加一位數、整十數加整十數。因此,教學一開始我就先設計了兩組口算題,通過讓學生比較它們在計算上的不同之處,從而幫助學生重溫相同數位上的數可以相加、減的認識,為新知識的學習做好準備。
傳統(tǒng)的計算教學比較枯燥,為改變這種狀況,我充分利用課本“發(fā)新書”這一情景圖,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學習計算。首先,放手讓學生提出有關加法的問題。學生根據圖片提供的信息,提出的加法問題有些為已學知識,需要教師酌情引導,以免偏離主題。在探討算法時,鼓勵學生探索不同的計算方法,并給學生交流、展示的空間。
算法的多樣化增加了學生思維的活動量,給學生提供了創(chuàng)新的機會。課堂上,學生確實也提出了很多算法。然后我要求學生通過比較,說說哪一種算法比較好。當然無論怎樣算,最后都要讓學生明確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練習部分我注意專項訓練與綜合訓練相結合,同時變換練習形式,引導學生把一位數加兩位數、整十數加兩位數歸結為兩位數加一位數或整十數進行計算,促進學習的遷移。
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課后教學反思7
在這節(jié)課中,我始終圍繞以學生為主體的新課改理念。從一開始的主體圖入手,創(chuàng)設新學期發(fā)新書,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讓學生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意在讓學生充分觀察,發(fā)現這里面的數學信息。
為接下來的順利解決問題埋下伏筆。接著我又問:“要解決數學書有多少本?需要知道哪兩個數學信息?”學生說:“需要知道沒打開的和小朋友發(fā)下去的!边@節(jié)教材著重解決相同數位的數相加的問題,為了讓學生在這一點上真正有所體驗,我覺得動手操作這一環(huán)節(jié)不能省。在學生用小棒幫助計算“35+30=”,學生擺出35根小棒時我問:“再加上的30根小棒,應該放在哪合適呢?”生說:“應該和十位的3捆小棒放在一起!蔽矣肿穯枺骸盀槭裁匆褪坏'3捆小棒放在一起?”我先讓同桌討論這一問題,接著找同學回答。生說:“拿來的3捆小棒是表示的3個十,所以要和35里面的3個十放在一起”。這個問題的設計,我覺得在突破本節(jié)課的難點處是十分必要的。
在學生通過擺小棒理解“35+3=”和“35+30=”的算理后,我問:“看著這兩個算式你有什么發(fā)現?”生1說:“這兩個算式里面都有35”,生2說:“第一個算式加的是3,第二個算式加的是30”。我問:“35是幾位數?,3是幾位數?”,生說:“35是兩位數,3是一位數”我說:“那也就是說我們學的是兩位數加一位數和……”學生馬上說:“兩位數”。我一聽不是自己心里想要的答案,可是又一想學生說的也沒錯呀,30就是兩位數”。
靈機一動我說:“30是兩位數,也是我們認識的兩位數里面很特殊的什么數呢?”學生馬上想到是整十數。這樣在我的引導下,我們共同完成了本節(jié)課的課題。我想這樣做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一個簡單的梳理概括,也是對學生這方面能力的一個培養(yǎng)”。針對教材上提出的問題:“上面兩道題的算法有什么不同?”我把它換成:“如果讓你做這種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題,你想提醒同學們注意什么?”學生有的說:“做題一定要認真、細心。”有的說:“一定要注意把一位數加在個位,整十數加在十位”。我想這樣問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也是新課改下學生主體性的一種體現。
課堂上,同學們精彩的表現,是我所想到的,也是我所沒有想到的。我想孩子們有好的發(fā)言和習慣,應該是離不開在平時的教學中,老師們一點點對他們的一些在習慣上、思維上和知識上的點滴滲透,也為今天的精彩做好了鋪墊。沒想到的是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那么強,思維那么活躍?磥碓诮窈蟮恼n堂教學中要繼續(xù)大膽地放手相信學生的能力,給孩子們施展他們才能的機會。同時,我們老師才會有更多的機會了解學生真實的課堂表現。從而提高我們?yōu)閷W生服務的質量。
【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課后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不進位》教學反思10-28
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教案02-26
《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教學設計05-31
整十數加一位數加減法教學反思01-18
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優(yōu)秀教案03-20
兩位數加減一位數整十數教學反思01-19
《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不進位》聽課反思(精選11篇)04-01
整十數加一位數加減法教學反思12篇01-18
整十數加一位數加減法教學反思(12篇)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