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繪本故事《我也要去》活動反思
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那要怎么寫好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繪本故事《我也要去》活動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偶然間看到《東方娃娃》隨刊的繪本《我也要去》,簡潔明了的畫面和簡單的故事內容,讓我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這個小故事,想到大人出門時,孩子常常會要求:“我也要去”,而且書中一些交通工具發(fā)出的象聲詞,也比較適合孩子模仿學習,想到這些我決定組織這樣一個集體教學活動。
有了這個決定,就開始準備起來了:書上的圖片比較小,就制作了幻燈片;沒有現成的教案,就自己備課。再次細細品讀繪本時,我發(fā)現了一個細節(jié)動作,那就是小熊在追車、乘車過程中的不同動態(tài)過程。我就在想在這一動作過程上做文章,讓幼兒觀察、模仿的同時,嘗試體驗其越來越急切的心情,并試著用逐漸提升的音量和語速學說小熊的話語,從而體驗閱讀的樂趣。就這樣心中有了底,備起課來就容易多了。
為了抓住好動的小班幼兒的注意力和興趣,避免把繪本活動就會變成枯燥而單調的口水課,我通過網絡下載了小汽車、自行車、救火車、救護車、小火車的特效聲音,并把這些聲音加入到幻燈片內,以此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為了使活動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緊湊而不脫節(jié),并且讓孩子能順利地接應老師拋出的問題。備課中我重點考慮了指導語的連貫、自然。
做足了以上的工作,我認為活動可以順利實施了?墒窃诨顒拥倪M行中發(fā)現了一系列的問題,讓我的滿腔熱情一下子被澆滅了:由于孩子們在觀察能力、口語表達以及社會知識的掌握方面還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加上個別思維活躍的孩子喜歡插嘴,限制了其他孩子的積極思維。
當救火車的聲音、圖片出現孩子們沒有反應過來是什么車時,我未能及時引導幼兒從車子的顏色、裝備等細部特征去觀察和發(fā)現。而是急于出示答案,這樣直接地告訴他們,反而限制了幼兒對救火車的認識,也忽略了繪本自身的觀察、閱讀優(yōu)勢。會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我高估了小班孩子的能力水平,課前以為象汽車、自行車聲音一樣,孩子聽到便能辨認。殊不知這類特種車,孩子接觸了解的比較少,導致他們經驗的欠缺。這是教師事先沒有分析出的一個難點。還有當出現這樣的問題時,因為教師的一念之差,一時心急就沒能很好地把握教育契機。
活動結束之后我想了很多,面對一個好的教育素材,我做出了種種的準備,自以為“有備無患”了,可是在活動的實際操作過程中還是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活動前做足準備是應該的,但是不能以為做足了準備就不會出現意外。教育的不確定性和隨機性,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通過這次的經歷,我也認識到,一次每一個活動都不容易,從備課到上課,每一個細節(jié)老師都要考慮清楚,哪怕是座位的安排、每一句引導語、過渡語的設計都很有講究。想起有人說的:文章是改出來的,不是寫出來的。想一次就把這個活動上好,是我太急切了,想清楚了這些,我也從最初的心理落差中調整過來了,準備在這次活動的基礎上再調整再嘗試。相信我也會在一次次的嘗試調整中慢慢積累慢慢進步。
【繪本故事《我也要去》活動反思】相關文章:
繪本《我的媽媽》活動反思(精選10篇)04-23
繪本老鼠偷吃我的糖活動反思10-06
繪本教學反思02-21
繪本《豆豆快洗手》活動反思10-07
中班繪本故事教案03-22
大班繪本故事教案02-17
幼兒繪本故事教案06-07
繪本《小藍和小黃》活動反思11-03
小班繪本《收起來》活動反思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