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反思(精選3篇)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jié)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學反思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反思(精選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反思1
今天我借班上課,上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古詩。感覺有很多的不足。
本來在備課的時候,我了解這首古詩和以往的送別詩不同,它沒有送別的傷感和凄苦,詩歌的意境是輕松愉快的,這樣的詩境也應該和李白的性格和他當時的處境有關。當然對于人物的分析對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太高了,也是沒有必要的。所以我把品讀的重點放在感受詩歌意境,了解詩歌的情感上。
為了讓學生明白他們是在輕松愉快中分別,我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他們感受揚州之美,知道孟浩然要去揚州,心情必然是愉快的,帶著這愉快的心情來讀詩句,感受人物心情;再讓學生換位思考,這樣美的揚州大家都想去,那詩人也一定很想去,體會詩人對揚州的向往,對朋友的祝福和羨慕之情。教學是這樣的構想,但實際上卻沒有收到這樣的教學效果。這部分的教學處理也都按我的`計劃完成,但學生似乎游離詩歌以外,沒有把這些和詩的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使這些學習沒有很好的為教學服務。
因此,教學沒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在回顧教學過程的同時,我也在反思自己的教學設計,覺得最主要的一個問題是由于好幾年沒有帶中年級的課,對學生的水平把握不住,所以在設計問題的時候有些拔高,使學生學習起來也感覺有難度。但學生的問題是思考不夠,總認為送別就是傷感的,沒有用心去品味文字,這是讀書不動腦的結(jié)果。
本課在人教課標版教材中是四年級上冊的內(nèi)容,《古詩二首》選編了兩首古詩,第二首就是《送元二使安西》,這首詩在北師大版的教材中是六年級下冊的內(nèi)容,同是一首詩跨越了兩個年級,四年級和六年級的認知水平肯定有很多的差別,所以對于中年級的古詩教學應該怎樣上,我也要認真的思考和把握,以后不能再出現(xiàn)類似的問題。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反思2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首千古傳頌、膾炙人口的送別古詩,詩中描寫了送別好友時的依依惜別之情。這次之所以選擇這首古詩作為教學內(nèi)容,是因為我不知道古詩要怎么教。說實話,特別感謝年級組的姐妹們,一次次聽我試講,一次次幫我出謀劃策,讓我在這次活動中學到了太多太多。
課堂中,我首先出示李白畫像,請學生介紹李白,并背誦學過的李白詩句,在復習回顧中引進新內(nèi)容;出示詩題后,請學生談談知道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理解詩題中涉及到的人名、地名及其他字詞;接著引導學生把詩讀正確、讀流暢,在讀會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借用注釋、插圖、字典等資料理解詩意,在此過程中我講的很少,只在學生理解不到的地方稍作點撥,引用地圖、相關詩文等予以拓展、引導;理解詩意后,用劃朗讀節(jié)奏、重音的方法把詩讀出韻味來。為了更好地品味詩情,借用視頻資源,直觀感受離別情景,從而引發(fā)想象,感情朗讀古詩;最后由這首離別詩拓展開去,回憶學過的其他送別詩,鼓勵學生搜集更多送別詩,進一步感受友人之間真摯的情誼。
這份設計側(cè)重從搜集整理資料、潛心品析吟誦、發(fā)揮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讓學生在讀詩的`過程中,自由地、充分地與文本進行對話,在師生互動的閱讀實踐中披文入境,“讀”占鰲頭;讓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體驗,讀中悟美,讀中悟情。
遺憾得很,由于執(zhí)教者的原因,許多細節(jié)處理不當,尤其在指導朗讀、品味詩情的環(huán)節(jié),非常草率地走了下過場,沒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反思3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李白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送別詩,但它卻不同于“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樣一種深情體貼的送別。從李白、孟浩然兩人關系來看,雖帶有一絲依戀,幾許惆悵,更多的是李白表達自己的敬仰與向往,是一種富有詩意的送別。也正是基于這一點,文章充滿了詩情畫意。
在教學中注重體會一:煙花三月下?lián)P州——三月的揚州煙霧迷蒙、繁花似錦。在這春光明媚的陽春三月,是大家相聚的大好時光,可好友即將遠行,分別時的戀戀不舍使人感到憂傷。陽春三月的美景與故人離別時的憂傷形成了強烈的對比,為后面學生的想象做好鋪墊。在交流過程中,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抓住“煙花三月”的傳神,來引發(fā)學生對春天美景的遐想,聯(lián)想長江兩岸的一片春意,“形真”而“意遠”。借著一喜一憂讓學生說說、演演臨行前,李白的心情如何?又會對孟浩然說些什么?讓學生通過感受、理解,再用言語、行動表達內(nèi)心情感,融理解、感受、運用于一體。
教學中注重體會二:“帶著朋友的句句叮嚀,孟浩然毅然乘船東去,只留下李白一人獨自站在江邊遠望,遠望……他望到些什么?”以一個問題為發(fā)散點,給學生們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學生可以根據(jù)對詩文的理解,從各個方面去思考,感悟,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當學生提到“孤帆”一詞時,我馬上設疑:“這時長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為什么只見“孤帆”?
站在岸邊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遠心里會想些什么?”這樣用三個帶有層次性的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目的是開啟學生思維,實現(xiàn)學生與文本對話,與詩人對話。學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理解,去領悟,用自己的語言去溝通,去表達。最后讓學生通過朗讀把李白的戀戀不舍傳遞給遠方的孟浩然,讓他們的友情天長地久,引領學生達到聲如耳聞,形如目睹,景如親臨,情同身受的意境,與文章達到共鳴。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反思11-03
《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反思05-23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10-12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08-16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07-04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06-01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經(jīng)典優(yōu)秀教學設計02-23
改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作文09-04
《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01-16
改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_450字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