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20有關《小蝴蝶和毛毛蟲》的教學反思
《小蝴蝶和毛毛蟲》這篇課文是一篇充滿真摯情感的童話,在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中,向孩子們講述了毛毛蟲變成蝴蝶的過程。下面我們來看看2020有關《小蝴蝶和毛毛蟲》的教學反思,僅供大家參考!
2020有關《小蝴蝶和毛毛蟲》的教學反思1
很多時候,事實總是打敗美好的想象。遺憾的藝術?藝術,談不上,在我這只能稱之為遺憾的四十分鐘!盡我的能力,只希望你們越來越好!
1、課堂的把握還不夠好,有些語句表達不夠準確,有些沉不住氣。
2、板書滯后,應該跟隨課堂節(jié)奏,字寫得不如平時美觀。
3、小蝴蝶和毛毛蟲的對話部分用時過多,至使有些虎頭蛇尾,課堂容量小。
4、老師說的還是過多,有些內(nèi)容學生完全可以表達清楚,可以放手給學生。而學生課堂上不太敢于表達,平時要讓學生多說、敢說,逐漸形成一種交流、分享的氛圍,學會傾聽,有所思,有所悟。
5、課件制作不夠精致,制作時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感受。蝴蝶成長過程的小視頻應該有背景音樂,就能避免學生這一段的`鴉雀無聲,雖說內(nèi)容很吸引孩子,卻缺少了眼睛和耳朵形成共鳴的體驗。
6、思維導圖只體現(xiàn)在了板書上,而且感覺有些牽強,思維導圖的運用還是應該滲透給學生,了解思維導圖的作用,繪制方法,并學會在學習中輔助自己的學習。7、值得欣慰的是,孩子們的朗讀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可見教師引導什么孩子們就會學會什么。為了不辜負孩子,也不辜負自己,繼續(xù)努力吧!
2020有關《小蝴蝶和毛毛蟲》的教學反思2
這篇課文,這位老師著重抓了兩部分來處理,在指導學生朗讀對話的同時,抓住“驚喜”和“驚訝”兩個詞語的理解,教給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看字猜意法。通過對比朗讀再體會兩個詞語的不同,指導學生通過讀出不同的語氣,進而深入的體會毛毛蟲和小蝴蝶當時的心情;第二部分,是對小蝴蝶成長過程的處理,教學目標中讓學生了解小蝴蝶的生長變化過程,采用了看動畫,讓學生直觀了解,為動畫配音,讓學生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加深認識。本課還安排了幾方面的積累:積累描寫心理變化的詞語、積累哪些小動物小時候和長大了不一樣,增加對自然的了解,拓展閱讀安徒生童話《丑小鴨》。
從整堂課來看,依據(jù)學生的閱讀規(guī)律,既有教師對教學流程粗線條的設計,又有順學生學習進程順勢引導。當時,作為聽課和學習者都有這樣的感覺:和學生、老師共同走進文本之中,共同感受《小蝴蝶和毛毛蟲》這篇知識童話帶給我們的無限遐想。這課是一直在追求的教學境界——理解感悟語言,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與文本對話。
本課感悟理解語言處理最靚的“點”是“驚喜”和“驚訝”兩個詞語的處理:引導學生學習詞語理解的.同時,深人體會文本語言所表達的意境,具體感悟兩個詞語的不同,學習作者語言表達的準確。
值得思考和進一步研究有兩點:
一是學生閱讀主要是為了學會閱讀,發(fā)展語言,提高語文素養(yǎng)。感覺對話部分,還是脫離了整體語境讓學生孤立的進行理解,使語言所蘊含的情感斷流了。學生在這種學習過程中沒有充分的自主,無法主動探究,只能在老師預設的“精心牽引”下,亦步亦趨!
二是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既然是對話,學生通過自己閱讀與文本及作者進行交流時,必然有自己的看法,感想!教師不該以對課文的理性分析,來代替學生對課文語言的汲取!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做到“盡職而不越位,出手而不牽手”,給學生有更多的自主閱讀的時間和空間,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今后要不斷思索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小蝴蝶和毛毛蟲》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蝴蝶與毛毛蟲課文反思01-12
小蝴蝶與毛毛蟲課文反思范文10-06
中班教研課毛毛蟲和蝴蝶活動反思10-07
中班音樂活動毛毛蟲和蝴蝶教案及反思10-12
《毛毛蟲和蝴蝶》教案(精選13篇)03-24
《毛毛蟲和蝴蝶》教案15篇03-07
中班音樂活動《毛毛蟲和蝴蝶》教案02-17
小柳樹和小棗樹教學反思11-02
《小柳樹和小棗樹》教學反思10-06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學反思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