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課文《絕句》教學反思
語文教學中的寫景詩可謂比比皆是。詩人多通過景物描寫,展現(xiàn)美好風光,或借景生情,或情蘊景中……因親臨其境,故詩人之情能自心而發(fā),深得景中之妙處。而作為讀者的學生則置身其外,由于年代久遠所造成的距離,以及生活經驗和年齡特點的局限,很難引發(fā)共鳴。悟性不夠,生活經驗不能遷移,聯(lián)想不及的小讀者們,往往只是走馬觀花,領其皮毛,真是浪費了一首首好詩文,很是可惜。
《絕句》是唐代著名“詩圣”杜甫的一首七言詩。全詩色彩明快,意境開闊。在教學時我遵循教學的整體性原則,教學層次由淺入深,步步深入體會詩所表達的意境。在教學中我還注意通過引導學生抓詩中表示顏色的形容詞,如“黃”、“翠”、“白”、“青”等,再結合語言訓練,展開畫面,使學生體會到畫面色彩絢麗鮮明,春天景色的明朗秀麗。在指導學生理解關鍵字詞的教學過程中,我用簡筆畫出窗框讓學生直觀感受“含”字的意思,不僅幫助加深理解句子,而且能使學生在潛意識中領悟到景物描述的生動性,使學生深刻體會到“含”字的妙用,突破了教學難點。
為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后進生的學習興趣,我設計了多層次的誦讀挑戰(zhàn)賽,放手讓他們自由選擇目標提高了他們參與的積極性,也達到讓每一個孩子都參與學習的目的,學生張揚自己的個性,讀出對詩的理解。但教學時間安排不夠合理,對詩人寫詩時的觀察順序(由近及遠又由遠及近),沒有來得及引導學生了解。
今后在教學中,要在課堂上充分利用時間,有效合理安排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關注后進生每節(jié)課學情上多下功夫。我在與學生交流時,應更多投入情感,用自己的姿體語言和生動的語言來感染學生,讓師生間的交流更加自然和諧。
【課文《絕句》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絕句教學反思01-11
《絕句》教學反思02-26
《夏日絕句》教學反思01-06
絕句教學反思15篇01-24
夏日絕句教學反思(精選4篇)07-07
課文《燕子》教學反思01-25
課文《母雞》的教學反思01-21
課文《蜜蜂》的教學反思02-23
課文《白楊》的教學反思02-21
課文《稱贊》教學反思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