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七情六欲
七情六欲是一個心理反應。一般來說,七情是指喜、怒、哀、懼、愛、惡、欲,感情的表現或心理活動;六欲是指人的眼、耳、鼻、舌、身、意的生理需求或愿望。以下是小編搜集整理的關于七情六欲的內容,僅供參考!
七情,指一般人所具有之七種感情:喜、怒、哀、懼、愛、惡、欲。六欲,據大智度論卷二記載,系指凡夫對異性所具有之六種欲望:色欲、形貌欲、威儀欲、言語音聲欲、細滑欲、人相欲;或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欲。今所用‘七情六欲’一語,即套用佛典中之‘六欲’,泛指人之情緒、欲望等。七情六欲是人類基本的生理要求和心理動態(tài),是人性基礎的基礎,F代漢語概念里,情與欲還不完全是一回事。情主要是指人的情感表現,屬于人的心理活動范疇;而欲主要是指人的生存和享受的需要,屬于生理活動的范疇。
七情概述
《佛學大詞典》七情,指一般人所具有之七種感情:喜、怒、哀、懼、愛、惡、欲。
七情六欲佛教何謂七情?
《禮記·禮運》說:“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可見,情是喜怒哀樂的情感表現或心理活動,而欲是七情之一。
佛教的“七情”竟與儒家的“七情”大同小異,指的是“喜、怒、憂、懼、愛、憎、欲”七種情愫,把欲也放在七情之末。
中醫(yī)理論稍有變化,七情指““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這七種情志激動過度,就可能導致陰陽失調、氣血不周而引發(fā)各種疾病,令人深思的是,中醫(yī)學不把“欲”列入七情之中。中醫(yī)認為,這七種情態(tài)就應掌握適當。如果掌握不當,例如大喜大悲、過分驚恐等等,就會使陰陽失調、氣血不周,從而這種精神上的錯亂會演變到身體上,構成各種病。
六欲概述
那么,什么是六欲呢?
《呂氏春秋·貴生》首先提出六欲的概念:“所謂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那么六欲到底是什么東西?
東漢哲人高誘對此作了注釋:“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笨梢娏欠褐溉说纳硇枨蠡蛴。人要生存,生怕死亡,要活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于是嘴要吃,舌要嘗,眼要觀,耳要聽,鼻要聞,這些欲望與生俱來,不用人教就會。之后有人把這概括為“見欲、聽欲、香欲、味欲、觸欲、意欲”六欲。
但佛家的《大智度論》的說法與此相去甚遠,認為六欲是指色欲、形貌欲、威儀姿態(tài)欲、言語音聲欲、細滑欲、人想欲,基本上把“六欲”定位于俗人對異性天生的六種欲望,也就是現代人常說的“情欲”。今所用‘七情六欲’一語,即套用佛典中之‘六欲’,泛指人之情緒、欲望等
后人總結
后人又將六欲總結為:見欲(視覺)、聽欲(聽覺)、香欲(嗅覺)、味欲(味覺)、觸欲(觸覺)、意欲。
現代理解
七情六欲,乃人之本能。
這世上的每一個正常的人,都有七情六欲。
七情,即七種情緒:喜怒憂思悲恐驚。
六欲,即六種欲望:求生欲、舒適欲、愛恨欲、優(yōu)越欲、求知欲、表達欲。
人的所有情緒,都可歸納為上述七情。人的所有欲望,都可歸納或分解為上述六欲。
七情:
。1)喜,即快樂、愉悅。
(2)怒,即發(fā)怒、氣憤。
。3)憂,即憂愁、煩惱。
(4)思,即思念、牽掛。
。5)悲,即悲痛、傷感。
。6)恐,即恐懼、害怕。
。7)驚,即吃驚、驚訝、意外。
人往往會同時具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情緒。人的情緒受到外界影響而易改變。
六欲:
。1)求生欲,即努力活著的欲望。與此相關的詞有飲食、溫飽、健康、平安、安全、長壽等。
。2)舒適欲,即盡量使感覺更舒適的欲望。與此相關的詞有冷熱、香臭、疲倦、爽快、痛癢、明暗、軟硬等。此欲望著重于身體各感官。
。3)愛恨欲,即根據自己的喜厭標準來決定對于各人、事、物的愛恨程度,并作出反應的欲望。與此相關的詞有感情、情理、、是非、善惡、美丑、正義、義氣、順眼等。此欲望著重于思想、觀點、精神。
。4)優(yōu)越欲,即想要在人群中爭強好勝,顯示自我的獨特性、權威性,并獲得他人尊重和服從的欲望。與此相關的詞有面子、榮耀、地位、名聲、威信、權勢等。
。5)求知欲,即想要了解知曉一切事物的好奇心。與此相關的詞有了解、知曉、明白、探索、研究、發(fā)展、開創(chuàng)等。
。6)表達欲,即想要把自己的見聞、想法、感受等告知別人,并獲得他人認同的欲望。與此相關的詞有訴說、傾訴、告訴、發(fā)表、表達、抒發(fā)等。
人的欲望是無窮無盡的。但在一具體時光里,人的欲望是有重點的,主次分明的。
一個欲望實現的同時,往往也會附帶獲得另一些欲望的滿足。
在某一時期,人為了滿足某些欲望,可能會暫時放下另一些欲望。
人們常說的感情,不是指的七情的情緒,而是一種思想。這種感情可分為親情、感情、友情、對事業(yè)的熱情……等等。也就是相當于廣義的愛,比如對親人的愛、對情人的愛、對事業(yè)的愛、對祖國的愛……等等。
成語典故
七情按《禮記》的觀點指喜、怒、哀、懼、愛、惡、欲,按儒家的說法是喜、怒、哀、懼、愛、惡、欲,按佛教的說法則是喜、怒、憂、懼、愛、憎、欲,而醫(yī)家的七情是喜、怒、憂、思、悲、恐、驚。
《禮記·禮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
《三字經》:“曰喜怒,曰哀懼。愛惡欲,七情具!
中醫(yī)理論中,七情指““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這七種情志激動過度,就可能導致陰陽失調、氣血不周而引發(fā)各種疾病,令人深思的是,中醫(yī)學不把“欲”列入七情之中。
六欲按《呂氏春秋》指由生、死、耳、目、口、鼻所生的欲望,佛教認為是色欲、形貌欲、威儀姿態(tài)欲、言語聲音欲、細滑欲、人相欲,也有說法是求生欲、求知欲、表達欲、表現欲、舒適欲、情欲。
《呂氏春秋.貴生》首先提出六欲的概念:“所謂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東漢哲人高誘對此作了注釋:“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后人將六欲概括為:見欲(視覺)、聽欲(聽覺)、香欲(嗅覺)、味欲(味覺)、觸欲(觸覺)、意欲。
《大智度論》認為六欲是指色欲、形貌欲、威儀姿態(tài)欲、言語音聲欲、細滑欲、人相欲,基本上把“六欲”定位于俗人對異性天生的六種欲望,也就是現代人常說的“情欲”。
七情六欲的意思
七情六欲是指人的各種情感和欲望。七情六欲是一個心理反應,泛指人的喜、怒、憂、思、悲、恐、驚和嗜欲等,是感情的表現或心理活動!捌咔榱边@個詞語出自《禮記·禮運》:“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六欲:生死耳目口鼻!狈戳x詞是四大皆空,“佛教用語,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虛的。
不同學派對七情六欲內容的描述有所不同。七情按《禮記》的觀點是指喜、怒、哀、懼、愛、惡、欲,按佛教的說法則是喜、怒、憂、懼、愛、憎、欲,而醫(yī)家的七情是喜、怒、憂、思、悲、恐、驚。
六欲按《呂氏春秋》指由生、死、耳、目、口、鼻所生的欲望,《大智度論》認為六欲是指色欲、形貌欲、威儀姿態(tài)欲、言語聲音欲、細滑欲、人相(xiāng)欲。也有說法是求生欲、求知欲、表達欲、表現欲、舒適欲、情欲。
一般來說,七情是指喜、怒、憂、思、悲、恐、驚,是人的感情表達或心理活動;六欲是指人的眼、耳、鼻、舌、身、意的生理需求或愿望。
中醫(yī)理論中,七情指““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這七種情志激動過度,就可能導致陰陽失調、氣血不周而引發(fā)各種疾病,令人深思的是,中醫(yī)學不把“欲”列入七情之中。
【七情六欲】相關文章: